开原市民营工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精选8篇)
开原市民营工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篇1
开原市民营工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开原市人民政府市长王志勇
为全面了解我市民营工业发展情况,促进民营工业快速健康发展,我们通过发放调查表、深入典型企业和个体生产加工户座谈,听取相关部门和单位汇报等形式全面掌握了我市民营工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全市民营工业的发展战略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一、营工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到2004年全市民营工业企业和个体生产加工户已达到14343户,注册资金87684万元,从业人员53017人。总产值654151万元,增加值156782万元,上缴税金11003万元。其中民营工业企业335户,注册资金22129万元,从业人员13534人,总产值180854万元,增加值45559万元,上缴税金6916万元。个体生产加工户14008户,注册资金65555万元,从业人员39483人,总产值473297万元,增加值11223万元,上缴税金4087万元。
1、总量规模扩大,主体地位突出。与2000年相比全市民营工业总户数增加8398户,增长141.3%,年均递增24.6%;注册资金增加45313万元,增长106.9%,年均递增19.9%;从业人员增加21482人,增长68.2%,年均递增14%;总产值增加421374万元,增长168.5%,年均递增28%;增加值增加99257万元,增长172.6%,年均递增28.5%。民营工业户数、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占全市工业户数、总产值、增加值的79.8%、93.6%、94.8%,分别增长了4.8个百分点、6.5年百分点和6.9个百分点。上缴税金增加7187万元,增长188.3%,年均递增33.3%;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70.5%,增长了25个百分点。从增长幅度看,总量扩张较快。从所占比重看,全市工业已基本实现民营化。从上缴税金看,民营工业已成为工业强市的主力。
2、企业不断增加,但个体户仍占主体地位。与2000年相比民营工业企业户数增加80户,增长31.4%,年均递增7.1%,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增长91%和109.2%,年均递增17.6%和23.3%,企业户数、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占全市民营工业户数、总产值、增加值的2.3%、27.6%和29%。其中,民营规模工业企业户数增加36户,增长327.3%,年均递增43.8%,占民营工业企业户数的14%;总产值、增加值分别达到140455万元和32305万元,均比2000年增长226.1%,年均递增34.4%,分别占全市民营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20.9%和20.6%。从增长幅度看,企业扩张较快。从所占比重看,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规模企业尚未做大做强。而个体户在数量上不仅占民营工业总户数的97.7%,并且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占全市民营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72.4%和71%。
3、企业组织结构不断改善,但仍以私人独资企业为主。从民营工业企业的组织结构看,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不断增加,所占比重不断上升。2004年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到5户,有限责任公司发展到56户,与2000年相比,股份有限公司新增加5户,有限责任公司增加21户。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所占比重为18.2%,比2000年提高了4.5个百分点。但由于私人独资企业所占比重较大,达75.8%,所以私人独资企业仍是目前民营工业的主要组织形式。
4、行业布局向区域集中,块状结构基本形成。从同类企业在各区域的分布看,老城街、城东乡集中了大部分建筑机械行业的业户,新开街集中了大部分起重机械行业的业户。八宝、业民、三家子集中了大部分造纸行业的业户,新城街集中了大部分纺织、服装、塑料、彩印等轻纺行业的业户,新城街、中固镇集中了大部分冷饮食品行业的业户,老城街、新城街集中了大部分建材行业的业户,庆云镇、新城街集中了大部分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城东乡为中心的建筑机械、兴开街为中心的起重机械、新城街为中心的轻纺、老城街为中心的建筑材料、庆云镇为中心的农产品深加工、八宝镇为中心的造纸等块状经济结构,集聚效应明显增强。
5、企业分布向行业集中,支柱行业基本形成。从民营工业企业在各行业的分布看,集中企业比较多的行业依次为机械制造行业63户,建材行业43户,农产品加工行业42户,冷饮及食品行业15户,纺织服装行业14户,以上五个行业共集中了177户企业,占民营工业企业户数的52.8%。从各行业总产值所占的比重看,比重较大的依次为机械制造行业占24.9%,农产品加工占行业22.2%,纺织服装行业占11.7%,建材行业占5.6%,冷饮食品行业占3.8%,以上五个行业的总产值共占民营工业总产值的68.2%,已成为支撑全市民营工业发展的支柱行业。
6、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较快,牵动作用日益增强。到2004年末全市民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8户,比2000年增加7户,形成了以雨润肉类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生猪、以赢德和胜利肉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肉鸡、以凯祥鸭业为龙头的鸭鹅、以圣亚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蔬菜、以鹤采谷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绿色水稻、以东羽和明光乳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奶牛等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紧密相连的产业化链化条,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和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的牵动作用。
7、民营工业贡献突出,产业支撑作用明显。2004年民营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37%,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36.2%,对就业的贡献率达到53.6%,民营工业已占全市经济的三分之一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上缴税金和从业人员在第二产业中的比重分别达到85%、89%和94%。从民营工业的贡献率看,民营工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从民营工业在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看,民营工业已成为支撑第二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二、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和分析看,民营工业在自身发展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在外部条件上还有不利因素,一定程度上致约了民营工业的发展。
1、发展上存在“小、弱、低、散、偏、乱”问题。“小”就是经济总量小,2004年民营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7%,而我市工业已基本实现民营化,按照工业立市和工业强市战略,民营工业所占比重还比较低,说明民营工业总量还很小。与经济发达县(市)区相比,我市民营工业则总量更小。“弱”就是民营工业企业尚未做大做强。2004年全市规模民营工业企业仅占民营工业企业的14%,总产值、增加值仅占20.9%和20.6%,所占比重偏低。特别是产值超亿元、利税超千万元的企业更少。“低”就是发展水平低。2004年民营科技型企业仅有22户,占民营工业企业的6%。企业科技人员少,很多企业没有研发机构,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高科技产品少,名优产品少。“散”就是同行业的业户还处于分散状态,没有形成行业联合。冷饮食品和建筑机械行业前两年虽然成立了行业协会,但现已名存实亡,没有发挥作用。“偏”就是地区分布不平衡。民营工业主要集中在城区的新城街、老城街、兴开街和西部平原的庆云镇、八宝镇、业民镇、三家子乡及102国道沿线的中固、金沟子两镇,东部山区相对较少。“乱”就是同行业无序竞争。特别是在建筑机械行业存在同行业户互相拆台,同类产品互相压价,标准不统一,为降低价格而偷工减料等问题。
2、组织管理上存在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落后问题。全市民营工业企业中,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仅占18.2%,并且这些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很不健全。大多是家族式组织形式,企业管理比较粗放。很多企业仍采用作仿式生产、家庭式管理模式,一些由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的民营企业还是沿袭旧的管理模式,企业管理水平落后。
3、在业主思想上存在观念陈旧、法制意识和诚信意识不强问题。部分业主品牌意识淡薄、创新意识差,有些业主小富即安,把积累的资金用于购置门市楼,坐享租金。一些业主瞒报产值,偷税逃税,违规招工、用工。个别业主制假造假、欺骗客户,有意骗取贷款,故意拖欠货款。
4、在人员素质上存在业主和从业人员素质偏低问题。从调查看,大多数业主只有初中、高中文化程度,没有接受过培训,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土生土长”的居多。管理人员中初高中学历的占主体。从业人员中小学、初中学历的占绝大多数,许多来自广大农村,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特别是个体生产加工户的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和文化层次参差不齐,不少人难以适应技术水平较高的工作,更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5、在生产经营上存在融资难和执行难问题。从调查看,一方面受金融政策影响,民营工业企业普遍遇到融资难问题,众多个体生产加户由于缺乏有效抵押资产,也很难得到贷款。另一方面企业融资成本高,尤其在抵押资产评估收费上,按评估额比例收费,比例高,额度大,加大了融资成本,降低了企业效益。特别是在利润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一些短期贷款的融资成本与盈利相抵消,甚至超过盈利,使企业不敢贷款。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融资成本高,严重致约了民营工业的发展。致约民营工业发展的另一问题是货款拖欠问题,很多民营工业企业受到货款被拖欠的困扰,一些民营工业企业应收货款占流动资产的比例较高,特别是一些货款通过诉讼渠道追讨需支付很大比例的费用,增加了经营成本,并且有些外欠货款经法院判决胜诉后又遭遇执行难,使企业苦不堪言。
6、在服务环境上还有不尽人意之处。近几年,我们加强了软环境建设,与过去相比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三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业主比较满意。但与外地相比,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在服务上还有不尽人意之处,特别是有些垂直部门服务不到位,例如,在产品质量认证上,生产规模不够的不给认证,在提供发票上,有的需要到税务所开具,给业户造成很多不便。
三、民营工业发展战略思考
根据我市民营工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按照市场经济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市民营工业的发展战略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加快民营工业发展的思路。
1、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产业发展集聚化。我市民营工业块状经济结构基本形成,初步显示了较强的竞争优势,但要进一步发挥这一优势,在产业集聚上,必须要有新的发展和突破。第一,继续寻求商机,开拓新的市场,建立更多块状区域经济,使各产业进一步集聚化。第二,注重发展纵向或横向关联度大的产业,通过同属于一个产业的上、中、下游企业,彼此间存在生产过程的投入与产出联系,使产业链成为维系块状经济生存与发展的动力,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更重要作用。第三,进一步发展区域优势所形成的产业集聚,这类产业群,通常由同一产业或不同产业的众多中小企业组成,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形成各类专业化的小型产业群。二是产业发展融合化。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产业融合表现为产业的渗透发展,产业融合的主要方式有高新技术的渗透融合、产业间的延伸融合和产业内部的重组融合三种。三是产业发展生态化。由于大部分民营企业设备相对落后,产品技术层次不高,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民营工业企业走生态化显得更加重要。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民营工业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各乡镇街在工业园区建设中要建生态型工业园区,提倡3R制造法(减量法、再使用、再循环)。
2、优化行业结构,构建新型行业支撑体系。一是培育发展壮大支柱行业。围绕五大支柱行业,新上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牵动作用大的项目和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企业群体,扩大行业规模,增强行业支撑能力。同时在具有一定优势的行业,培育新的企业群体,形成新的支柱行业。二是围绕生物工程,电子信息,环保节能等新兴产业,发展新兴工业企业,建立新型行业,改善原有行业结构。三是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原有行业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发挥原有行业的优势,增强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3、优化企业结构,提高工业发展水平。一是扩张总量。鼓励引导民营资本投资工业,新建一批企业;积极招商引资,引进一批企业;鼓励民营工业企业购买兼并国有集体工业企业,转制一批企业;鼓励个体户扩大规模,发展一批企业,加快总量扩张,改变目前民营工业以个体户为主体的地位。二是做大做强现有企业。以现有企业为依托,做大一批产品有市场,装备基础好,发展有潜力的企业,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增加规模企业数量,做大规模企业。加快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实施品牌战略,争创名牌产品,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力培育和发展科技型企业,增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把企业做强,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三是大力发展外向型企业。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努力扩大产品出口。在保持原有出口优势的同时,大力促进优势行业产品出口,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积极引进和新建出口企业,扩大外向型企业群体。
4、优化布局结构,促进区域工业协调发展。依托东部山区资源优势,加快发展资源开发利用型工业,促进东西部工业协调发展。根据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产业发展需要,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特色的工业园区,完善基础设施,促进企业向园区集聚,加快企业集聚化,优化工业布局。
(五)加快创新步伐,向现代企业迈进。一是制度创新。引导民营企业建立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等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促进企业向正规化、规范化发展。二是管理创新。鼓励民营企业运用现代管理方式方法,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推进增长方式转变。三是技术创新,引导民营企业搞好先进设备、技术、人才的引进和科研成果的应用,积极实施技术改造和开发新产品,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四是观念创新。引导民营业主更新观念,转变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思想,树立发展的观念,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
四、对策与建议
按照以上发展思路,针对我市民营工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特提出了加快民营工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加大扶持力度,帮扶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扶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重点扶持企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的企业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科技型企业及外向型企业做大做强。制定落实扶持政策和帮扶责任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增强企业发展能力。
2、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加快民营工业发展速度。在企业原始积累太慢,银行贷款很难的情况下,只有通过招商引资才能解决工业发展投入问题,只有引进项目才能加快工业发展速度。必须紧紧围绕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招商,重点引进利用外资项目、资源开发项目、高科技项目和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不断增加新的企业和新的生产能力。
3、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和货款拖欠问题,打破致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和“拖累”。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注入担保资金,增强担保能力。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以补偿形式支持民间资本向民营企业投资,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发展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中介机构,开展抵押资产评估和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减少收费,降低融资成本,改善融资条件。对拖欠货款问题,有关部门要协助企业加强对拖欠货款的清收,积极与司法部门协调,加大执行力度,采取有力措施,破解执行难。
4、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发挥自律和协调作用。根据各行业发展规模,组建行业协会。同时规范和完善原有行业协会,促进协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调作用,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竞争,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积极与政府沟通,反映业主意愿,传达政府要求,密切业主与政府的关系,形成企业与政府的良性互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5、加强培训,提高业主和员工素质。一方面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委托培养机制,培养各类人才,解决企业人才短缺问题。另一方面有计划地培训业主,全面提高企业家素质。同时,开展各种职业技术培训,向企业输送高素质员工,为加快民营工业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6、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认真落实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营造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加强市场监管,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强化服务功能,营造方便快捷的服务环境,促进民营工业快速健康发展。
开原市民营工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篇2
关键词:民营经济,发展,调查与思考
一、基本情况
金寨县位于皖西边陲、大别山腹地,地处三省结合部。是安徽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贫困山区县和旅游资源大县,也是中国第二大将军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近年来,金寨县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扶持政策,民营经济呈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一是体量质量快速提升。2015年,全县民营企业3852户;个体工商2076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683户;较上年分别增长53%、14.1%、15.7%,新增民营规模工业企业12户,总数达84户。民营经济实现税收4.67亿元,解决劳动力就业10万人,对县域经济发展贡献度不断提高。二是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经过多年发展,民营经济已从传统的餐饮、酒店、批发零售、建筑、农副产品加工等涵盖到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旅游业等多个行业,领域不断拓宽,产业结构加快升级。工业上,初步形成了电子及新材料、农特产品加工、新能源等支柱产业,光电、风电从无到有、快速崛起。三产上,强力实施“旅游富县”战略,创建农家小院233家,2015年旅游综合收入达26.2亿元。
二、主要做法
一是在政策引导上倾斜给力。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体。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方案》、《工业暖企行动方案》等政策措施,在投资领域上放宽范围,在市场准入上降低门槛,在帮扶措施上具体到企业,千方百计推动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向民营企业集中,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二是在招商引资上精准发力。把招商作为强化与知名民企合作、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领导带队,瞄准重点企业,实施精准招商,几年来累计引进项目890个,到位资金115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3个,上市公司投资项目30个,阳光照明、信义集团、华西集团、锦华生物等一大批企业相继落户,实现了知名民企和上市企业招商的重大突破。
三是在解困帮扶上竭尽全力。全力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强化“六个一”帮扶机制,即一名县领导牵头服务1~2家重点民营企业,指定一个县直单位帮扶,为企业制定一个发展规划,谋划一个技改项目,推介一个地产品,每月召开一次协调会,帮扶结果纳入年终考评。2015年,帮助企业解决用工1600名,协调融资3亿多元,发放创业贷款近4亿元。
三、面临问题
一是实力“弱”。民营企业规模不大,质量效益总体不高,缺少牵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部分企业设备、工艺落后,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大,总体较为薄弱。
二是层次“低”。全县近4000户民营企业中,传统产业占7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过小,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方式粗放。
三是运作“差”。多数民营企业是家族式管理,只是名义上的公司制、股份制,缺乏创新活力、革新能力和转型动力,对人才缺乏吸引力,不仅难以招引高层次人才,就是企业内部实用型技能人才也难以留住。
四是融资“难”。民营企业规模小,核心竞争力不强,部分企业诚信度低,加之一些民企资产资本积累不足,很难提供符合要求的抵押物,银行慎贷、惜贷,导致贷款难、融资难。
四、几点建议
一要有破更有立。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不因为当前民营经济层次低、体量小、财政贡献度不高而瞧不起、看不上,更不能因为“避嫌”而有意疏远、冷落民营企业。要大力树立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群众致富根本在民营经济的理念,旗帜鲜明地支持创业者,最大限度地保护创业者,形成“人人搞经济、个个当老板、户户有项目、家家奔小康”的生动局面。
二要抓大不放小。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可以富县,铺天盖地的小企业可以富民。要辩证处理“大”与“小”的关系,既要狠抓大企业,又要培育小企业。着力打造龙头。选择一批产品有市场、科技含量高、有一定规模的民营骨干企业,项目上“帮”、资金上“扶”、政策上“引”、权益上“护”,促进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向重点企业倾斜,全力打造一批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大块头”、“小巨人”。精心呵护小微。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研究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注重创新创牌。通过资金支持、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攻关,开展院企合作,积极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知名商标,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三要重外不轻内。目光向外,强力推进招商引资。通过探索建立股权投资基金、产业引导基金、担保基金等,紧紧围绕新能源、大健康、绿色制造、特色农业四大产业,紧盯知名民企,提高招商实效,集中力量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高大上”项目。要突出补链招商,围绕现有的产业链条,壮链、补链、延链,加快培育壮大一批经天纬地的产业集群。当前,要抢抓证监会开通贫困地区企业上市“绿色通道”的机遇,积极引进外地企业来县上市。两眼向下,大力培育本土企业。继续加大对本土企业的支持力度,对于现有企业的增资扩张,要根据投资规模,视同招商引资,享受同等待遇,防止“招来女婿,气走儿子”。要突出抓好闲置企业资产盘活,通过股权转让、整体租赁、出让等途径,积极盘活闲置资产,提高存量资产运营质量。
参考文献
开原市民营工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篇3
一、祁阳县业余体校发展现状
目前,该县业余体校的发展令人担忧。从训练形式看,该县业余训练工作多数只制订短期目标,缺乏长远规划。训练形式主要以“走训”为主,这种训练形式主要缺点是学习、训练不集中,运动员不仅要面对学校的高压学习,而且要适应业余体校的强化训练,学习与训练无法有效结合起来。从教练员队伍情况看,该县业余体校教练员队伍力量不足且呈老龄化趋势,全县业余体校教练员只有6人,其中40岁以上4人,其余2人已50岁以上。从训练项目看,该县优势项目呈逐年萎缩的趋势。跆拳道、游泳、田径等项目一直是该县传统优势项目,曾在省、市赫赫有名,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尤其田径项目曾是全省的“重点班”,在2006年的省“十运会”上荣获3枚金牌,而去年的全省青少年田径比赛中,该县只获得一块银牌。从训练场地建设看,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普遍滞后。目前,全县能开展田径训练的场馆只有陶铸体育馆,它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建设标准低,配套设施少,仅能基本满足田径训练,其他训练项目根本无法开展。而建于祁阳二中的青少年活动中心,自建成后一直搁置,现只用来出租搞经营性体育项目,没有较好发挥体育训练的作用。
二、对县级业余体校发展现状的原因剖析
(一)机制不全。“体教结合”训练模式难以落实到位,后备人才培养的任务主要由体育部门来承担,大多数学校没有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难以形成合力。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学校只注重学校成绩,对体育训练重视不够,抓而不实,抓而不紧。受编制限制,广大农村包括乡镇一级政府没有体育组织管理机构和人员,如祁阳县体育局从1999年后编制控制在20人左右,至今既不能增加编制人数,又没有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进入,无法引进高水平的教练员和优秀师资,直接影响了新项目的开展、训练和教学成绩的提高。
(二)投入不足。经费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业余体校训练的老大难问题。近几年祁阳县财政支出相当紧张,对业余体校训练和比赛的经费投入逐年减少,每年财政只安排5万元。由于资金问题,县级体校训练器材严重缺乏,不能满足现有的训练条件需要,特别是有些乡镇连正常训练的场地都无法保证,参赛经费就更不用说了。同时,由于经费严重不足,业余体校难以应付日常开支,导致办学条件差,教职工待遇较低,影响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师资匮乏。师资力量不足也是制约县级业余体校发展的“瓶颈”。一方面,祁阳县体校退役的人员占大部分,他们的一个主要弱点就是文化水平低,训练的理论知识和科学训练意识欠缺,思想教育工作不能适应青少年特点要求,先进的训练手段少,大部分运用“师傅”传授的老办法、老套套,缺乏创新,从而导致训练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老年教练由于身体状况较差,又接近退休年龄,训练的积极性难以提高,常常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另外,担任训练任务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再加上还承担普通学生的体育教学任务和其他课程教学,难以腾出时间开展系统化训练,致使体育训练训而不严、训而不管。
(四)招生困难。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越来越高,大多数不愿让孩子进行长期枯燥的体育训练,怕影响孩子学习和今后升学。从客观上讲,体校学生训练或多或少对文化学习有影响。因此,一些家长对孩子在小学阶段搞体育非常支持,但一进入初中,都不愿意孩子继续进行训练,使一些有潜力的运动员流失。同时,不少学校受传统“重文轻武”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注重学生文化学习,对体育训练不太支持,无法形成支持、关心体育训练的良好氛围。
三、加快县级业余体校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提高认识,调整办学思路。随着形势变化,县级业余体校要正视现实,坚决摒弃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片面追求短期效益、个人或局部经济利益的现象。牢固树立大教育观和人才培养的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规律。特别要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充分认识体校面临的升学和就业压力,自觉调整办学目标,变培养体育竞技人才的单一渠道为输送体育竞技人才、培养社会体育骨干和提高社会体育水平的“三位一体”,使学生全面发展、多项选择、发挥特长,既保证学生的成长、成才,又促进地方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配合,推行“体教结合”。业务体校必须处理好文化学习与训练的关系,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实现“体教结合”。首先,教育部门要抓好业余体校教学的管理和改革,加大体校文化教学教研改革力度。按照学科课程标准,结合体校学生实际,适当增删教学内容,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积极探索适合体校生文化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学生真学、真懂。其次,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教师队伍和教练队伍的管理。加强教师与教练的工作沟通,把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文化成绩分别纳入对教师和教练的业绩考核,激励他们重视学生的文化学习。同时,灵活设置训练项目,使学生凭自己的特长、兴趣和爱好选择项目,既传授学生健身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健身能力,既输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又培养社会体育骨干和提高社会体育水平。
(三)完善网络,健全育才机制。业余体校必须正确面对生源减少的问题,充分发挥普通中、小学体育人才摇篮的作用,建立和健全优秀体育人才培养、推荐工作奖励机制,及时发现和培养各类体育人才。变坐等少数体育爱好者上门求学拜师为教练下乡选才,理顺选才荐才的渠道,及时挖掘和选拔优秀体育人才,形成科学、系统的业余训练网络,建立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一条龙”的业余体育训练系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育人才培养机制。另外,业余体校应根据全县体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科学设置训练项目,整合体育资源,真正把学有专长、富有经验的教练员队伍组建起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及时更新必要的训练设备与器材,创新管理机制,加强规范化管理与建设,建立有利于体育后备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机制。
(四)创新方法,提高办学质量。一是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政府要将业余体校事业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努力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作用,逐步形成政府拨款、单位投入、社会筹集和个人投资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投入体系。二是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完善县级竞技体育考核评估体系,体育部门应将所属的业余体校的开展训练情况、参加年度竞赛情况、传统项目学校及体育特色学校开展体育训练及参赛情况、业余体校教练员参加培训学习情况均纳入考核内容,定期和不定期对体校的训练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三是切实加强交流,提高办学水平。业余体校应克服训练过程中存在的内向性和封闭性,主动走出去,积极参加各类体育竞赛活动,通过横向竞争,取长补短,提高竞技水平。同时,积极参加各类社会体育活动,通过自我表演,增强学生参与训练活动的积极性。四是提高教练员的自身素质。作为县级体校的专职教练,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自觉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坚持把最新的体育信息传授给学生,还要增强创新意识,增强教研能力,结合自己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对象,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设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业余训练方式方法既能适应学生体能特点,又乐于被学生接受。
开原市民营工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篇4
——加快XX县民营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怎样才能促进我县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针对这个问题,XX县政协于六月中旬组织了由政协主席邓诗琼牵头、有县政协常委、委员参加的专题调研组,兵分两路,历时半个多月时间,先后深入到10多个乡镇、县级部门与有代表性的30多位民企老板进行了座谈调研,听取了他们的要求和建议。总的说来,县委、县政府对省、市发展民营经济政策和改善投资环境的政策是落实的,对发展民营经济的措施是到位的,发展民营经济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到去年底止,全县个体工商户达到5669户,私营企业364户,安置下岗职工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8000余人,创产值14.3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民营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正在向全力支撑县域经济的方向阔步迈进。
一、主要经验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实现XX县经济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头戏,千方百计创造宽松环境,有力地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其主要经验是突出了“四个结合”。
1、把发展民营经济同小集镇建设结合起来。
黄土、花荄、秀水等乡镇均属省、市小集镇建设的试点。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用好、用足小集镇建设的优惠政策,齐心协力抓发展,水、电、气、路配套多管齐下,为发展民营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还鼓励、支持民企老板参与国企、乡镇企业改革转制,租赁、收购倒闭、破产乡镇企业,全县有40多位能人、民营企业收购倒闭乡镇集体企业,目前普遍运作良好,有的还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
2、把发展民营经济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培植龙头企业结合起来。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运用科技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创汇农业,走大规模,精加工,大市场的路子,着力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形成了粮油、丝绸、魔芋、畜牧四大支柱体系民营工业体系。
3、把发展民营经济同开发旅游业结合起来。
为精心打造旅游大品牌,把旅游产业这块蛋糕做大做强,县委、县政府一方面多渠道投入对原有的白水湖、罗浮山等老景点进行深度开发,进一步完善吃、住、玩、乐配套建设;另一方面加大力度开发“千佛生态”、“罗浮温泉”、“地质公园”、“龙隐古镇”等新景点,引来一批外地客商前来参与开发,也带动了旅游沿线第三产业发展,为XX县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把发展民营经济同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网。
本着“你发财,我发展”的原则,县委、县政府以亲商、重商、富商理念,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招商引资,借助外力求发展,花荄、界牌等乡镇以新县城建设为契机,先后引进了制药、食品、电子等工业企业100多家,运行良好。
二、存在问题
XX县民营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成了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障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企老板对企业管理不善,人才奇缺,家族似经营,观念陈旧。
由于许多个体私营企业的老板大都是“昨天当农民,今天办企业”,缺乏企业管理和市场经济知识,人才奇缺,观念落后,家族式经营。跟着感觉走,在原材料购进、产品外销上缺乏经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总是力不从心,难以抗御市场竞争的风险。
2、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缓慢。
据调查,全县民营企业科技含量高一点的企业极少,大部分仍然靠传统手工操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3、政府部门对民营经济发展投入资金极少。
一些民营企业主反映:政府在抓工业发展投入上,一手硬,一手软,即抓国营工业投入硬,抓民营工业投入软。就目前来看,全县除魔芋产业争得国家项目有投入外,其它项目几乎没有投入或投入极少,不利于调动民营工业扩规模,上档次的积极性。
4、职能部门因特别注重自身利益,不合理收费加重民营企业的负担。
在客观上,因新县城搬迁职能部门修建办公楼贷款和职工在新县城购住宅政策性补贴,为他们增加了经济压力;在主观上,为归还修建办公楼贷款和兑现职工购房补贴又不得不在行政管理和执法上尽量收取企业的费用。一些民企老板说:各行各业要致富,都在民营经济上找出路;各行各业讲效益,都在民营经济打主意。甚至在一些老板头脑中还产生了不怕市场竞争怕权力的想法。有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在行政执法时,工作简单怕麻烦,对收取费用不出示有关文件政策,暗箱操作,业主交费后疑虑重重,一头雾水,弄不清所交费用合理还是不合理,但他们不怕县官怕现管,怕今后招惹麻烦,只好敢怒不敢言。有的民企老板反映:“XX县办证收费比其他地区都高,如此负担企业难于承受,长此以往,我们只好孔雀东南飞!”
5、对招商引资企业投产经营后的服务工作薄弱。
在调查中,一些“外来女婿”对企业投产经营后服务工作薄弱颇有微词。他们说:“招引我们满腔热情,投产服务不冷不热”。
他们迫切希望政府和有关部门多为他们提供服务,协调生产、经营、销售中的有关问题,让他们来之则安之,安之则发展,发展则辉煌。花荄丝绸厂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建立起来的民营企业,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产品已顺利打入国际市场。2003年实现产值1063万元,上交利税80万元,实现出口创汇32万元。去年因材料短缺,仅实现产值830万元,上交利税40万元,出口创汇11万多元。企业老板向调查组反映:今年收茧更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停工待料时有出现,大量技工为谋生路另找门路,要求政府允许企业收购鲜茧,以保正常生产。安昌片区民企老板也反映:企业原料产品出厂不远就有永安路、成青路两个收费站,进出都得给钱,增大企业生产成本。还有一些民企老板反映:XX县交通运输管理太严,同样是一车产品进入XX县境内,在广汉、德阳、罗江畅通无阻,进入XX县就受到超载超重处罚,他们希望有关部门在搞好行政执法的同时,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6、中、小型民营企业贷款难。
其原因是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过去一些民营企业在金融部门贷款久催不还,失去诚信;另一方面是金融部门近年来对贷款企业有一定的条件要求,升高了准入门槛,使中小型民营企业贷款难。许多中小型民营企业要求金融部门要注重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贷款服务,确保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7、对发展民营经济有关方面的方针、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培训不够。
近年来,中央、省、市有关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地方取消了许多减轻民营企业负担的收费项目以及职能部门出台的收费项目,由于没有向群众反复宣传,因而在具体工作中产生了一些误会,甚至引起了民营企业主和经营者的怀疑和误解,既挫伤了民营企业主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又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形象。因此,民营企业主和经营者建议加大宣传力度,让有关政策收费项目人人皆知,家喻户晓,使职能部门行政执法收费及政策性收费由“暗箱操作”变为“阳光作业”。
8、改制、转制企业遗留问题较为突出。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乡镇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的转制、改制工作。先有县内县外一批能人租凭、收购乡镇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由于存在一些遗留问题,影响了企业主的生产、经营,他们迫切要求县委、县政府解决好遗留问题,为他们扩张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三、几点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XX县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已在县域经济总量中三分天下有其一。努力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这对全面建设小康、培育县域经济的增长点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现结合专题调研中提出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快XX县民营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政府部门要切实转变作风,努力为发展民营经济提供多种服务。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是政府部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营经济发展的好坏,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老板是司机,企业是汽车,政府是公路。路好车快,路差车慢。因此,政府部门一定要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建议县委、县府根据中央、省、市文件精神,结合XX县的实际,尽快出台一个《关于加快XX县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文件,并召开一个规模较大的民营经济工作大会,表彰先进,交流经验,把县委、县府支持民营经济的具体措施公诸于众,职能部门也要分别拿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方案,把中央、省、市、县关于支持发展民营经济的工作落到实处。
2、抓好个体私营经济优化结构调整增效工作。
个体私营经济的结构调整实质上是一次产业革命,针对我县个体私营产业过分集中在第三产业的商贸、饮食,服务业的实际情况,其产业结构的调整应重点放在“四个转变”上。一是由第三产业主导向一、二产业转化。要以农业产业化推进为机遇,以“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战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群体优势。二是由作坊、摊点型向实业型转化,即帮助民营企业主在一定的发展起点上适度集中财力、物力,选准前景项目向实业经营转化,增强抗御风险的能力,实现规模效益。三是由封闭型向外向型转化。在本地市场承受能力和消费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及时帮助,引导民营企业对其产品和服务实施方向调整和扩张,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四是由分散型向规模型转变。要正确引导民营企业主搞多元化综合经营,适度扩大规模(包括实体规模和区域规模),推动效益增长。通过上述四个转变,逐步实现民营经济的经济结构,行业结构、区域结构合理组合,从而实现良性发展。
3、大力支持,发展科技型民营企业。
结合科技兴县、科技兴镇(乡)工作,把发展科技型民营企业纳入科技兴企总体规划,有关部门要重点帮助发展一批科技型民营企业,帮助民营企业学科学管理,不断增大科技含量,增加品牌意识,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档次,走科技型、外向型、效益型、规模化、集团化的路子。
4、要抓好招商引资企业投产后的服务工作。
来XX县投资办厂的企业,都是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经过千辛万苦招进来的。我们一定要本着“你发财,我发展”和“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招前、招后服务都要满腔热情,切忌前热后冷,决不要因为某个证件未办齐或部门利益而为难他们,造成“孔雀东南飞,前功毁一旦”。职能部门行政执法和收费,要从有利于“发展”观点出发,就低不就高,为他们创造一个生存发展的空间,对他们在土地、税收以及其它费用的优惠政策,一是要取信于民,尽量兑现。对招商引资企业做到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让他们在XX县这片热土上,甘洒热血,铸造辉煌。
5、切实帮助中小型民营企业破解融资难题。
一方面,建议金融部门改进信贷考核和奖励方式,切实发挥银行内设中小企业信贷部门的作用,降低准贷门槛,为中小型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服务;另一方面,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很好的地区建立中小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信用再担保机构,破解信贷难题,以助中小型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6、进一步抓好小集镇配套建设。
以小集镇建设带动优势产业,促进专业市场和个体私营由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在更高层次和更大效益上收到“办好一个市场,带动一批产业,搞活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群众”的功效。特别是要加快优势农产品市场的发展,提高农产品产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进程,促进农村工业化、商品化、城镇化。
7、要加大对发展民营经济的宣传力度。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中央、省、市、县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大力宣传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先进典型和优质产品,大力宣传民营企业中致富不忘党恩,真情回报社会的先进事迹,从而形成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
8、要积极妥善解决好改制、转制企业的遗留问题。
为了加快乡镇集体企业、国营企业的改制、转制工作,县委县府鼓励县内县外一批能人租凭、收购改制、转制企业。由于遗留问题制约,影响了他们正常的生产经营。建议有关部门要深入转制、改制企业,解决好遗留问题,以巩固改制、转制集体企业、国有企业取得的成果,使他们成为全县民营经济的龙头骨干。
9、加强党建工作在民营企业中的核心作用。
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5
加速民营经济发展,对进一步增加县财政收入、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专题进行了调研。
一、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在我县不断发展壮大。20xx年,新增注册个体工商户2650户,私营企业167户。截止到今年6月,全县累计发展个体工商户11785户,私营企业549户,累计注册资金6.69亿元,其中注册资本金100—500万元的有111户,500—1000万元的有18户,超千万元的有13户。全县54家规模工业企业中,有37家是民营企业,占68%,实现工业产值占72.7%,销售收入占73.2%,完成工业增加值占74.2%。
当前,我县民营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主要表现在:数量稳步增长,实力迅速壮大;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成为经济增长、人员就业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产业领域不断拓宽,区域化发展格局初具雏形;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二、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因素
压滤机滤布我县民营经济发展具有很多得天独厚条件,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至少有30万农村劳动力被释放,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资源。医药、毛发、再生铅冶炼、木材、绳网、筛网、中药材、装饰板条、红芋三粉等十二个专业市场拉动力较大,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200x年,全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7.4亿元,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我县老板多,能人多,大户多,他们头脑灵活,敢想敢干,具有强烈的创业欲望和发展意识,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优的.人才资源。
但在全县民营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服务机制不健全,民间投资创业氛围不浓;家庭式管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没能很好地在民企中实行;思想观念滞后,人才不能向民企有效流动;资金缺乏,融资渠道不畅,投资方向亟待调整等不利因素,制约或延缓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三、对促进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结合全市开展的“奋力崛起”大讨论,在广大民营企业家中广泛宣传,深入发动,破除部分民营企业家“小成即满”“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思想,破除部分业主“吃饱穿暖即是福”的小农守旧意识,大力倡导兴业创业、成就一番事业的社会风尚。政府职能部门要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理念,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一项长期发展战略,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为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要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组织开展“企业评机关”活动,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家参政议政,督促政府职能部门规范管理,有效清除发展障碍,为民营企业创造发展的有利环境。
2、以技术和人才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充分发挥科委的职能优势,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联合,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联合,与国外知名大企业联合,与拥有专利技术、知识产权的所有者联合,引进科学技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鼓励民营企业象贝克药业引进关键技术人才一样,不惜重金引进人才,邀请国内外著名民营经济专家学者来讲座、“会诊”、出谋划策;聘请急缺、紧缺人才和大中专毕业生来就业;组织民营企业家和从业人员到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学艺;由工商联负责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家经验交流、座谈会,实现经验、信息共享。
3、拓宽民营经济融资渠道
鼓励金融部门调整信贷结构,滤布拓展服务领域,强化财务咨询、投资管理等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业务。在信贷资金上,对民营经济的贷款应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对发展前景广阔的私营企业在贷款上给予重点扶植。
鼓励民营企业利用各类产业投资基金筹集资金。推广安徽华源医药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的经验,采取信用担保、互助担保、商业担保等模式,在我县再成立三至五家担保公司,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便利。
4、鼓励民营企业调整投资方向
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兼并、承包和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公有制企业的改制、重组,充分利用国有企业的厂房、土地、人才等资源优势,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对规模较小、技术落后、竞争力不强的民营企业,动员经营者通过出让产权与大企业联合,吸引外来技术和资金,对现有技术、设备进行更新。通过循环出让产权,实现企业的升级换代和增强民营经济实力的目的。
积极支持民营经济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新兴服务业等领域拓展。譬如,投资非义务阶段教育事业,通过改善办学设施和条件,取得丰厚回报。
5、建立健全社会中介组织
积极发展社会中介服务组织,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为民营经济提供政策、法律、财会、技术、管理和市场信息等方面服务的中介组织,着力构建民间投资信息网,为民间投资者提供政策、法律法规和市场资讯等服务。
开原市民营工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篇6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要素市场已逐渐成市场配置资源的直接渠道和基本平台。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金融、劳动力、技术、房产、土地等生产要素市场已具雏形,为推动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以扩大信贷投入为核心的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健全。目前,全县拥有中国民人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7家金融机构、40多个金融网点,4家保险机构、2家证券市场,初步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银行和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到2003年底,全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8.5亿元,净增7个亿,贷款余额达22.9亿元,净增4.3个亿。保险业务已有人寿险、财产险等70多个险种,保费收入8200多万元,综合赔付率为52%。
(二)以市场引导就业为主导的劳动力市场得到较快发展。一是就业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到2003底,全县有县级职业介绍机构1家,承担公共职业介绍服务职能的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17家,从事职业介绍的工作人员32人。2000年来,进入县劳动力市场供职的单位980家(次),提供就业岗位1.7万个,进入市场求职登记的各类人员3.5万人次,全县组织各种现场招聘会32场,进入市场招聘的单位356家(次),介绍成功0.9万人次,成功率33%。二是就业服务体系正在不断完善。2000年以来,各类职介机构为近5万名求职人员进行了职业咨询与指导。整顿和规范了民办职介市场,清理整顿民办职介机构5家,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2家,查处违法职介案件7起。及时开展了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到目前为止,全县已为19个改制破产企业的1607名下岗失业人员开展了档案托管、社保关系接续的工作,全县累计公共职介机构已托管档案1607份,接续养老保险关系人数2000多人。三是基础设施大大改善。到2003年底,县财政投入60万元,新建成了一个800平米的县级劳动力市场服务大厅,配备了大型显示屏1个,电脑触摸屏1台,工作电脑7台,内部建成了局域网,并通过宽带接入因特网,可基本实现与全国各地及省市的信息查询。县城13个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均已配备了工作电脑,科学化、现代化水平有了提高。
(三)以科技成果推广利用为中心的技术市场日臻完善。一是科技创新机制初步建立。通过与清华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上海电机21所、包头稀土研究院等二十多所国内知名大学、研究院所建立了正常的技术合作关系,逐步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制。目前,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一家,民营科技企业12家,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2个,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的产品2个。二是技术市场投入开发体系日臻完善。一方面,政府财政投入不断加强,从2000年开始,县财政每年拿出90万元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引导资金,支持企业的创新和技术改造。另一方面,企业和农民科技投入逐年递增,2001年以来,共投入了约3875万元,完成技改项目25个。再一方面,科技开发投入加大。近几年来,全县共有约20项在省以上科技部门立项,争取国家、省、市主管部门科技开发资金共1500多万元。三是技术引进推广卓有成效。技术引进成效显著。近几年全县共引进新技术300余项。仅在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医药三大专项领域中平均每年实施了10项技术攻关。科技新产品交易活动较为活跃。近三年来,全县共组织30余个单位参加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参展产品50多项,获得金奖8块,引进洽谈项目80余项,成交额过2亿元。技术推广发展迅速。全县在近几年中推广新技术50余项,新产品40余种,使主要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达到92%,名、特、优新产品产值率达到工业总产值的35%。
(四)以房地产开发投资为特征的房产市场发展态势良好。一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保持高增长。2000年至2003年,全县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6亿元,连续四年平均每年以20%以上的高速度递增,比基建投资的年均增速高出2.8个百分点。其中2003年共完成住宅投资1.2亿元,完成商业用房投资0.8亿元,完成商品房施工面积为1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9%,商品房竣工面积为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8%。二是房产市场交易供需两旺。2003年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为8.8万平方米,增长16.4%,其中商品住宅实际销售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6%。商品房实现销售额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商品住宅实现销售1.6亿元,比上年增长9.4%,在商品房销售中,个人购买面积7.8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2.34wmxz.cn亿元,分别占销售总量的76.6%和97.5%。
(五)以改革使用权制度为主线的土地市场不断规范。一是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充分显化土地资产。在坚持土地供应总量必须少于需求量的供地原则,由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对建设用地总量实行严格控制,实现了土地效益的最大化。目前,全县行政划拨土地仅占供应总量的5%;2001年到2003年,土地招标拍卖年均增长10%;2003年以来,全县共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667宗,面积18.32公顷,收回土地出让金8256万元(含开发成本),有力地推进了城镇化建设。二是充分发挥地产交易机构的中介服务职能,地产交易逐步走向依法合理流转。1994年,县里成立地产交易中心,设立交易大厅,通过1995年的“清隐”、1997年的非农业建设用地大清查、1999年的闲置土地清查、2001年和2003年的土地市场清理整顿工作的开展,使全县土地市场从无形到有形,从有形到成型,土地市场管理日趋规范,土地交易市场的管理日趋规范和完善。去年来,全县共办理土地使用权转让162宗,土地面积34408平方米,土地使用权抵押设定115宗,土地面积104316平方米,收取各种规费152万元。三是认真开展土地市场清理整顿工作,土地违法现象得到有效遏制。2003年,针对县内土地闲置问题、土地非法交易行为、非法占地行为,县委、县政府组织力量进行了重点清查和严肃处理,收回闲置土地706亩,储备土地735亩。四是适时修正各镇基准地价,加强了国有土地使用权价格管理。从1994年开始,全县半数以上建制镇相继进行了基准地价评估,特别是对县城基准地价进行了四次修正,并将基准地价评估和修正结果,以县政府的名义适时依法公布,使大部分地段的地价情况在居民心中有了基本了解,为正确指导我县国有土地使用权价格发挥了重要作用。五是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土地市场管理制度日趋完善。县政府成立了土地储备委员会,组建了土地储备中心,专门负责土地收购储备和出让前期工作。与此同时,县政府还相继出台了《ⅩⅩ县地产市场管理暂行办法》、《ⅩⅩ县县城规划区土地管理暂行规定》、《ⅩⅩ县县城镇规划区土地储备暂行办法》三个规范性文件,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土地市场的能力,促进土地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六)以培养和使用人才为重点的人才市场稳中有进。一是全方位培养现有人才力度加大。县委利用县委党校主阵地,定期不定期地培训党政一把手、年轻后备干部,各行业主管部门也纷纷在县委党校和本单位的业余党校加强经常性业务培训,参训人数平均每年达3600人次。目前,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具要初级及初级以上技术职称资格的各类人才共17821人,其中研究生13人,本科1827人,专科6919人,中专7522人。二是吸收和储备人才逐年增加。近三年来,共吸收工作人员228名,年平均吸收69人,其中党政群机关录用公务员47名,年平均录用公务员16人,事业单位吸收工作人员181名,年平均吸收工作人员60名。三是引进实用人才、急需人才有新的突破。对“211工程”院校本科毕业生及县内急需紧缺的专业人才,特别是英语8级、规划建设的本科生和工程师及以上职称的实用人才,不受编制、经费限制,也不需要参加录用考试,直接上岗,并对高级人才给予5000元、急需专业本科生和工程师给予2000元的安置费。三年来,共引进人才27名。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奖励人才。对企业改革、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科研创新的各类人才和企业主,每年由县财政拿出专项资金予以奖励。三年来,全县共对67名人才及企业主进行了奖励,奖励总额达210余万元。
(七)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的信息市场初具规模。一是信息化网络设施已有一定基础。目前我县向社会提供网络服务的运营商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4 家。截止到2003年底,全县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9万门,固定电话用户8.1万户,城市电话普及率达90%以上;移动电话用户7.9万户,每万人拥有移动电话726台;城市网络出口总带宽0.2G,因特网注册用户0.8万户,宽带网用户2104户。二是信息技术在各领域广泛应用。政府上网工程全面建立。2001年以虚拟主机的方式,在市政府信息网中心平台上建立了ⅩⅩ县政府信息网,开设了ⅩⅩ新闻、ⅩⅩ概况、领导主页、电子政务、招商引资、文化旅游、重点企业、县域经济等栏目,并以此为窗口,大力宣传ⅩⅩ政策优势、资源优势、人文环境,宣传ⅩⅩ形象,提高ⅩⅩ的知名度。企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天龙米业、金浩植物油、鑫利、科力等重点企业都相继注册上网,通过网络平台展示企业形象,宣传企业产品,实行网上采购、网上销售,利用信息技术对财务、物料、生产计划、销售和决策实行信息化管理,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机要保密、纪检监察、教育、外经外贸、金融等许多专业性比较强的部门和行业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建立了各自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逐年提高。三是信息产业发展起步良好。目前,我县邮电通讯、信息咨询、网吧营运等信息服务业发展迅猛,特别是电信服务业,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铁通等4家通讯企业互相竞争,不断改善服务设施,优化服务质量,扩大业务总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要素市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受思想理念、经济发展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全县要素市场发展明显带有市场经济初期的特点,市场规则不健全,市场组织无序,生产要素市场滞后。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资金紧张的矛盾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一方面,制约企业方由于资本金不足,加之有市场、有效益、讲信用的企业少,银行不愿意放贷,企业贷款难;另一方面,银行贷款审批权上收,县级行长没有审批权,贷款审批都要报市、报省审批;银行因利益关系,都“重大轻小”的倾向,对大项目都抢着放贷,而对小项目却不愿意放贷;金融部门加强了资管理,实行贷款责任追究制,等等,导致银行难贷款。目前,全县工业企业和“三农”普遍缺乏发展资金。据调查分析,要使现有的天龙米业、金浩植物油、五神酒业、宏泰铝型材、惠丰公司等民营企业全部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每年仅需增加流动资金就达8200万元。三农资金主要渠道是农村信用社。去年县信用社存款余额12个亿,贷款余额10个亿,分别占全县存贷款余额总数的31%、50%,存贷比84%,超过了央行规定的75%的上限。与此同时,银行信贷资金要求质量高与企业资金使用效益低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金融风险存在较大隐患。因种种原因,现在银行都是投入多,产出少。2003年,全县不良资产达7.5个亿,不良资产比率达37.2%,超过了全省22%、全国10%的水平。
(二)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还不高。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由于行业集中度不高,规模小,生产要素市场化程度不够高,市场秩序不够规范,要素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一是技术市场规模小,档次底,技术单一。导致技术和经济“两张皮”,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去年全县虽申请科技专利20多个,但都是一些小发明,很难形成大产业。同时,由于资金和技术的不足,目前原有的林科所、农科所等一批公办科研所已基本上没有开展任何科研项目,原有的科研人员和职工差不多都外出自谋出路。二是劳动力要素市场发展滞后。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对劳动力要素的组织与管理只限于城市,人为地分割了劳动力要素市场。特别是农村的劳动力要素市场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受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劳动力流动机制不健全和城市化水平较低等因素的制约,劳动力市场发展较慢。目前,全县只有1个劳动力市场。全县23万外出务工人员,90%以上是通过亲友介绍、自行外出等方式,实现自发转移的。三是住房二三级市场发展缓慢。二级市场目前存量房在房地产交易中比重仅为交易总量的18%,三级市场也仅在培育阶段;低价房供应量太少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也显得更加突出。据调查,在近两年的住宅施工面积中,70平方米以下的占2.6%,70-90平方米的占27.8%,90-130平方米的占51.4%,130平方米以上的占18.2%,房地产企业开发的经济适用房仅占住宅施工面积的10.7%。
(三)人才极为缺乏。从我县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人才紧缺与需要旺盛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是高层次人才缺乏。全县接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的仅1.27万人,占总人数的1.34%,比全省少1.78个百分点。近5年来,全县没有引进一名硕士研究生;工业系统近7年来参评中级职称的仅2人,7年来未晋升一名高级工程师;农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的仅3人。二是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近5年来,全县共流失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的20人,中级职称的130人,经贸委系统所属部分厂矿企业由于停业破产,先后有150余名专业技术骨干以各种形式外流。2000年,企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为830人,2002年下降到725人,呈负增长的趋势。三是人才断层现象比较突出。全县现有高级职称科技人员中,平均年龄达54岁,45岁以下的47人,占总人数的26.6%,其中35岁以下的5人,仅占高级职称总人数的2.8%。与此同时,后备新生力量得不到及时补充。我县平均每年回祁大中专毕业生1000人左右,自从1996年实行“并轨”以后,国家不再包分配,在这种情况下,我县每年吸纳的大中专毕业生呈逐年减少的趋势。据统计,2000年得到安置的大中专毕业生600余人,2001年为180人,2002年为120人,2003年为86人。2003年,我县计划招考50名师范类本科生,最后实际报名仅37人;卫生系统招考30人,无一名重点院校学医的本科生报名。2004年,全县向社会招考50个职位的本科学历的高中教师,实际只报足40个职位。
(四)受大气候和宏观调控的影响比较明显。目前,我国对经济的调控与管理主要还是依赖于行政手段,宏观调控的市场基础还没有真正形成,使县级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处于十分不稳定状态,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如今年国家决定从今年4月29日起对用地市场刹车,不再开审批窗口,整顿半年。这对县域经济发展就是一大制约。今年县里的丰达机电、金藤生物制药、金浩植物油三大骨干项目需用地300多亩,还有浯溪电站等20多个项目,需用地800多亩,而全县今年的用地计划只有275亩公顷,根本适应不了发展的需要。
三、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要素市场管理体制。主要是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中去。一是下放信贷资金管理权限。目前,银行信贷资金放贷权高度集中,只有市以上金融机构才有审批权,县级金融机构除管理贷款外无权发放企业贷款,这种权责不挂勾,影响了基层管理的积极性。建议适当下放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限,进一步扩大县级金融部门的贷款自主权,特别是增加部分优质客户的票据业务、流贷转贷、消费信贷等方面授权,以改变信贷审批权限过于集中和新增存贷比过于偏低的问题,提高其放贷积极性,增强县级商业银行对当地经济的服务功能。二是下放垂直部门管理权限。目前,金融、工商、质监、税务、电力等部门在体制上实行直管,中央集权过多,地方无权管人,更无权更改和制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捆住了地方的手脚,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现在不少企业主反映,工商、质监等部门对企业干扰太多,收费过重,企业不堪重负。三是改革市管县管理体制。目前,实行市管县体制,中间环节过多,不利于行政效能的提高,更不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建议省委、省政府加快省管县改革步伐。四是狠刹非生产性成本开支。重点是精减会议。现在的会议过多过滥,只要省、市召开了会议,不管是全局性的,还是部门性的,都需要会议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全县一年几乎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会议上。建议省政府拿出硬措施,减少各种行政性会议,切实将各级的精力集中到加快发展上来。
(二)制定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发展县级要素市场,离不开国家、省里宏观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主要是五个方面的政策:一是市场准入政策。应进一步放宽政策,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发展空间。允许民间资本在更广阔的领域以独资、合作、合资、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进入。面向外资开放的领域应向民营资本开放,向外资不开放的领域也应向民营资本开放。二是社保政策。现行的社保政策主要涉及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而没有将民营企业纳入社保范围,致使在民营企业内从业的人员有后顾之忧,打工人员不安心,技术骨干留不住,不利于企业稳定发展。同时,还应尽快出台事业单位改革政策。湘发[2004]8号文件的主要精神就是“人随事转,费随人转,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这个政策并没有真正解决好事业单位改革后人员的养老保险问题。应尽快出台事业单位改制政策,切实解决事业单位改制后社会保障“人往往哪里走”的问题。三是土地政策。整顿土地市场、严格控制用地计划对全国来讲是件好事,但对县一级特别是不发达地区,可能就是一大瓶颈。建议省政府从实际出发,只要是好的项目、急需的项目和重大项目,省里应特事特办,批准用地计划。四是人才编制政策。应制订出台全省统一的人才激励和编制政策,积极鼓励人才到边远和不发达地区建功立业,扩充边远和不发达地区的人才后备力量。特别要鼓励科技人才以自主科技成果到企业或项目入股,支持企业和科研单位以高薪、高待遇聘请紧缺人才。五是税费政策。外商到内地投资,主要看中的是土地优惠和税费减免。县级政府无权核减税费,这就导致县里的一些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到位。建议省政府给予县级政府在营业税、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等方面税收的一定减免权。
开原市民营工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篇7
1 基本现状
沛县是农业大县, 也是农机大县。全县农机总动力84万kW, 拥有各种类型的农机具41 989台, 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1 262台, 联合收割机2 061台 (高性能机350台) 、插秧机543台。近年来, 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连续实施, 推动了农机销售市场的繁荣, 各种农业机械得到了较快发展, 农机大户、农机户、农机专业户不断涌现, 沛县农机局积极引导扶持他们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目前在工商局注册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有13个, 农机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580人, 其中理事会组成人员68人。拥有各种型号的农机具726台 (套) , 其中联合收割机561台 (高性能227台) 、大中型拖拉机19台、插秧机85台, 农机固定资产原值4 585.7万元。
1.1 基本特征
(1) 农机专业合作社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运作, 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 设立了股东大会, 选出理事长、理事及监事, 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机械管理制度、社员学习制度等各项制度。
(2) 担任理事长职务的都是致富能手、有影响力的农机大户, 有一定的经济能力、组织能力和号召能力。
(3) 入社社员都以机具入股, 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合作社是一个风险同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
1.2 基本做法
(1) 统一机具保养。每年农机作业前, 理事长将社员组织在一起, 利用合理的时间, 统一维修保养联合收割机等农机具, 通过检修与调试, 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具都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
(2) 统一办证学习。在有关的证件办理中, 农机专业合作社统一到农机部门办理年检年审等相关手续。统一组织社员参加培训学习, 了解最新的政策法规及有关信息, 提高农机安全意识。
(3) 统一农机作业。按照县农机局的工作部署, 统一组队进行农机作业, 在作业过程中严格自律, 实行“五统一”标准。农机作业期间, 农机局通过农机信息平台始终与机手保持着信息联系, 确保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无后顾之忧。
1.3 经济效益
(1) 社员收入稳中有升。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围绕农业生产开展机械化作业服务, 服务领域已从单纯的生产环节扩大到产前、产中、产后所有环节, 由单纯的跨区作业渗透到购机、保养、维修、存放等各个方面。农机服务包括机械耕作、机械收获, 机械植保、机械播种、机械插秧、机具维修等。农机服务范围已跨市、跨省, 作业服务时间也由三夏、三秋改为一年四季, 社员的作业收入稳中有升。
(2) 带动村民增加收入。每个农机专业合作社都与本镇、村签订了小麦、水稻机收合同, 极大地促进了本镇村劳动力的转移, 在农忙时节, 节省了劳动力往返的路费及误工费, 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1.4 社会效益
(1) 带动了一批人致富,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刚开始是个别农机大户进行跨区农机作业, 由于收入稳定, 带动了其雇佣的机手购买农机, 加入到跨区作业的行列。现在, 全县13个农机专业合作社, 主要从事农机跨区作业的有561台联合收割机, 由此带动的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有2 100多台, 全县跨区作业收入达7 131万元, 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民心工程。
(2) 提高了农机化水平, 加快了全县作业进度。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以前, 由于农机手分散经营, 信息不灵, 农户需要机械作业而找不到机手, 农机手机具闲置却找不到服务对象, 农户耽搁了农时, 机手失去了作业机会。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以后, 加强了信息共享, 机具统一调度, 农户只要一个电话就能及时得到农机服务, 农机效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发挥, 加快了全县农作物机耕、机播、机收进度, 提高了全县农机化水平。
2 主要扶持措施
(1) 领导高度重视。沛县农机局领导高度重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制定了《沛县农机局关于加快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发展的意见》, 县政府也把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纳入了对各镇的目标考核, 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 管理上给予帮助。首先是通过宣传、座谈, 调动农机大户参加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其次是走访调查, 要求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既要有热情又要有实力, 既要讲效益又要讲奉献, 既要懂技术又要懂经营。再次是在农机作业中给予各方面优惠政策, 确保成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3) 政策上给予支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有关规定, 工商部门在办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注册登记时, 免除相关费用, 只要材料填写真实, 符合登记条件, 在5个工作日内就可给予办理, 极大地方便了农机户, 推进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
(4) 财政上优先安排。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 对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员购置的新型农机具优先安排补贴, 让社员得到更多的实惠。在农机安全监理方面, 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机械挂牌入户业务, 提供上门服务。
(5) 项目上全力支持。沛县农机局按照省级农机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申请的有关要求, 对该县13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认真进行考察, 选定胡寨农机专业合作社、湖西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沛城刘元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该县机库建设的试点单位, 申请到省财政补贴资金11万元, 现在, 3个机库已全部建好并已投入正常使用, 机库建筑面积超过600 m2。
3 存在问题与建议
3.1 存在问题
(1) 认识不足, 管理不够。目前有少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对成立合作社在认识上有偏差, 认为成立合作社是为了赶时髦。部分合作社在民主管理等方面还存在问题。
(2) 机型单一, 服务领域不宽。目前成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主要从事单一的机收作业, 机具服务领域不宽, 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专业的管理人员、专职的信息人员以及其他后勤保障方面的人员。
(3) 机库用地短缺, 资金匮乏。政府没有资金投入, 存放高性能、大型农机具的场库棚建设用地短缺。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每个社员以实物入股成立的, 没有现金投入, 基本上无资金可用。
3.2 建议
(1) 强化宣传。现在广大农机户对农机专业合作社有了一定的认识, 应该抓住这个好的契机, 及时总结农机专业合作社典型经验, 采用多种形式, 大力宣传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政策法规、专业知识及成功典型、经验与做法, 引导更多的农机手加入或创办农机专业合作社, 促进现有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提升发展水平。
(2) 拓展领域。按照“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原则, 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 不断拓宽农机作业领域和范围, 从单一的机收作业向机耕、机播、机插等方面延伸, 并积极向农机维修方面扩展, 把培育服务品牌作为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持续发展的基础,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不断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经营能力, 推动农机服务组织又好又快发展。
开原市民营工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篇8
具体来说即“四创新、四结合、三优化、双百覆盖”的整村推进模式。四创新即创新利益导向机制、创新奖励资助机制、创新项目扶持机制、创新考核评估机制;四结合即把示范村创建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环境整治相结合、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相结合;三优化即优化政策环境、优化居住环境、优化人文环境;双百覆盖即少生快富项目户覆盖率达到100%,项目捆绑落实率达到100%。
实现计划生育整村推进,可以有效地把控制人口和农村家庭加快富裕紧密结合起来,对于稳定农村人口、降低生育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是计划生育方式方法的重大转变,是控制人口增长的一项有效措施。为了使此项工作落到实处,近日,固原市人口计生局组织工作人员对固原市五县区2011年实施的少生快富整村推进村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标准
调查验收工作具体从当年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是否达到100%、农民人均纯收入否达高于当地平均水平20%以上、少生快富工程项目户占目标人群是否达到85%以上、项目捆绑落实率是否达到100%、学龄儿童入学率是否达到100%、社会保障情况、村容村貌整洁情况7项主要指标展开,又对每项指标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详细评估。
从实际调查验收汇总情况看:各项指标均合格的有12个村,占调查总数的63.2%,有一项不合格的有4个村,占调查总数的21%,有两项不合格的有3个村,占调查总数的15.8%。从调查的7项指标情况看:当年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到100%的有16个村,占调查总数的85%,当年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不到100%的有3个村,占调查总数的15% ;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20%以上的有18个村,占调查总数的94.8%,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平均水平20%以上的有1个村,占调查总数的5.2%;少生快富工程项目户占目标人群达到85%以上的有15个村,占调查总数的80%,少生快富工程项目户占目标人群达不到85%以上的有4个村,占调查总数的20%;项目捆绑落实率达到100%的有14个村,占调查总数的 74%,项目捆绑落实率达不到100%的有5个村,占调查总数的26%(其中项目捆绑占90%以上的有3个村,占60%。80%~90%的有2个村,占40%);学龄儿童入学率全部达到100%;社会保障主要是养老、医疗、生育、家庭子女保险,达到了全覆盖。村容村貌整洁情况有18个村达到了要求,占调查总数的94.8%。综合指标评估,能达到少生快富整村推进预期目标的有16个村,占调查总数的89%,达不到少生快富整村推进预期目标的3个村,占调查总数的11%。
二、取得的成效
(一)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升,社会事业有较大发展。一是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实施有了良好的效果。二是当年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有了明显提高。三是各县(区)的保障制度有了明显完善。根据调查显示:少生快富家庭户的养老、医疗、生育、家庭子女保险,达到了全覆盖。四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有了大幅提升。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20%以的占调查总数的94.8%,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平均水平20%以上的占调查总数的5.2%,但是总体水平还是比未开展少生快富整村推进工作的村要高。
(二)村容村貌整洁,群众生产生活有了条件极大改善。各县乡村加强了村居规划建设或改造,达到了户户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有了单独的厨房和厕所,住房基本宽敞明亮。村上有了集中的垃圾处理点,硬化了村道,村容村貌整洁。根据调查显示:村容村貌整洁,达到规范要求的占调查总数的94.8%,总体情况较好。
(三)社会发展,社会文明程度有了提高。一是少生快富工程项目户覆盖率有了明显提高。二是项目捆绑落实率有所提高。三是学龄儿童入学率显著,农民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
(一)各县乡村对“少生快富”整村推进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支持力度不够大,整村推进工作相对滞后。根据调查指标评估,能达到少生快富整村推进预期目标的占调查总数的89%,达不到少生快富整村推进预期目标的占调查总数的11%。各县区开展整村推进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大。
(二)社会资源整合不到位。主要表现在项目户目标人群覆盖率较低,项目捆绑参差不齐,社会各个部门之间有力使不到一处,造成捆绑项目分散,不利于少生快富户持续发展。根据调查显示:少生快富工程项目户占总目标人群达到85%以上的占调查总数的80%,达不到85%以上的占调查总数的20%;项目捆绑落实率达到100%的占调查总数的 74%,达不到100%占调查总数的26%(其中项目捆绑占90%以上的占60%,80%~90%的占40%)。少生快富项目户覆盖率和项目捆绑落实率都没有达到100%,没有实现少生快富整村推进的预期目标。
(三)利益导向机制与优惠政策落实上有差距。大多数联系部门缺乏实际调研,项目只停留在有没有上,不能结合少生快富户实际发展需要捆绑项目。致使少生快富户发展致富的步伐不能持续前进。根据调查显示: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平均水平20%以上的村占调查总数的5.2%。仍有一部分人群的收入未到达要求。
(四)计划生育工作基础薄弱,人们的生育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人口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纯女户绝育困难,思想认识不到位;二是部分人群文化水平太低,思想不够开通,生活还较愚昧。根据调查显示:当年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不到100%占调查总数的15%,其中当年出生人口有计划外出生间隔不够的占调查总数的5%,当年出生人口有计划外出生超生的占调查总数的10% ,超生现象仍未杜绝。
(五)优质服务现状与群众基本需求上有差距。一是基层计生工作服务人员少,力量薄弱,不能及时上门服务,致使部分生活条件较差的妇女不能及时发现诊疗有些疾病,导致绝育手术无法进行。二是工作人员宣传工作不到位,部分人群对政策了解不到位。据实际调查情况看,在没有实施少生快富工程项目目标人群中,因各种疾病而无法做绝育手术的占75%左右,两女户不愿意做绝育手术的占10%左右,等待观望的人群占5%左右,做了扩面后又准备生育的占5%左右,政策没有宣传到位,对政策了解不到位的占5%左右。
nlc202309040425
(六)工作机制不健全。流动人口、下岗职工、非婚生育、人户分离等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现行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工作方式、服务质量以及干部素质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迫切需要转变职能,加快综合改革步伐,建立并完善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
四、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各县乡村领导实重视程度。各县(区)乡村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统筹规划、统一部署,确保推广创建活动有序开展、稳步推进、取得实效。
(二)在概念定位上要准确。“少生快富”整村推进具体来说就是以少生快富重点村为对象,以降低生育水平、增加计生户收入为目的,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改善人居环境及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转变群众婚育观念为重点,整合资源、科学规划、集中投入、滚动发展 。
(三)在工作方法上要结合实际。 工作的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统筹考虑自然条件、生产发展、群众观念等方面因素,从实际出发,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先易后难,统筹安排,分期分批推进,防止千村一面,千人一方。
(四)工作体制上要务实创新。要以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环境整治、生态移民、产业结构调整等工作为载体,通过资金扶助、项目扶持、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居住保障等方面的关怀帮助,最终要形成以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为内容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机制,以“少生快富”整村推进为内容的资金投入、项目扶持长效机制,以育龄群众生殖健康需求为内容的以人为本、优质服务机制。
(五)工作任务上要明确具体。开展少生快富整村推进工作,在工作标准上要科学。标准太低,反而起不到示范带动作用;标准太高太大,又不容易实现,最终走了过程。因此建议在制定目标任务时,要在改变村容村貌、基础教育、医疗保健、文化设施、群众收入等涉及民生方面设置具体的工作指标,这样既有具体任务,也有可操作性,便于考核验收。
(六)工作措施上要切实可行。做好少生快富整村推进工作,一要做到五结合一挂钩,少生快富整村推进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生态移民相结合、与环境整治相结合、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相结合、与产业发展相挂沟。二要做到五保障双推进,少生快富整村推进要有资金扶助保障、项目扶持保障、养老制度保障、医疗保障、居住保障,通过五种保障,起到推进少生快富工程达到项目户全覆盖,项目落实全覆盖的目标。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人口计生委)
(编辑 刘可)
【开原市民营工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推荐阅读:
开原市就业创业工作开展情况11-04
松原市中考满分作文-松原市中考满分作文12-09
太原市居民05-23
太原市简介11-28
太原市绿化植物引种05-26
太原市旅游景区06-30
太原市和一中学校08-25
太原市城市园林绿化05-10
太原市科技成果转化12-19
太原市城市地下管网条例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