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城市地下管网条例(共6篇)
太原市城市地下管网条例 篇1
太原市城市地下管网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管网规划 第三章地下管线 第四章综合管廊 第五章信息和档案管理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地下管网管理,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保障城市地下管网的有序建设和安全运行,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承载能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城市地下管网的规划、建设、维护和管理等活动。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城市地下管网(以下简称地下管网)包括城市地下管线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城市地下管线(以下简称地下管线),是指城市地面以下,用于电力、通信、广播电视、供水、排水、热力、燃气、照明、交通信号等用途的管线及其附属设施。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以下简称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多种地下管线的公共隧道。
第四条地下管网的规划、建设、维护和管理,应当遵循规划引领、统筹建设、综合管理、信息共享、保障安全的原则。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地下管网的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进综合管廊建设,建立地下管网综合协调制度,协调解决地下管网规划、建设、维护和管理中的重大事项。
第六条市城市管理主管部门负责地下管网的维护、运营、应急等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
市规划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地下管网规划的编制和监督管理工作。市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地下管网建设的监督管理工作。市发改、经信、公安、财政、国土、交通、环保、园林、文化、文物、人防等部门以及城区人民政府,按照本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地下管网的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各开发(园)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开发(园)区内地下管网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市城乡建设档案管理机构负责地下管网档案的收集、保管和利用。
第八条鼓励和支持地下管网科学技术研究和创新,推广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提高地下管网的规划、建设、维护和管理水平。
第二章管网规划
第九条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地下管网综合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市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地下管网综合规划和本行业发展规划,编制地下管线专业规划,并报市规划主管部门备案。
市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当根据地下管网综合规划,对各类地下管线和综合管廊作出具体安排。
利用城市道路、绿地等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地下管线的,建设单位应当委托有资质的规划机构编制综合规划方案;建设项目配套管线应当同步编制市政配套管线综合规划方案,与建设项目同步报批。
市规划主管部门、市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编制地下管网综合规划、地下管线专业规划应当征求管线产权单位和管理单位的意见。管线产权单位和管理单位应当配合地下管网综合规划、地下管线专业规划的编制工作。
第十条地下管网综合规划应当与地下空间、道路交通、人防设施、轨道交通等专业规划相衔接和协调,并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地下管网建设的基本依据。
第十一条各类地下管线的走向、位置、埋深,应当符合地下管网综合规划要求,并按照下列规定实施:
(一)地下管线的走向应当平行于规划道路中心线,并与地下隐蔽性工程相协调,避免交叉和互相干扰;
(二)同类管线合并建设;
(三)新建、改建、扩建道路,配套管线和原有架空线路应当同步入地;
(四)拟建管线避让已建成管线,临时管线避让正式管线,分支管线避让主干管线,小管径管线避让大管径管线,压力管线避让重力流管线,可弯曲管线避让不宜弯曲管线,技术要求低的管线避让技术要求高的管线,柔性结构管线避让刚性结构管线;
(五)地下管线埋设的深度和各类管线的水平间距、垂直间距以及与建(构)筑物、树木等的间距,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范执行;
(六)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第十二条新建、改建、扩建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应当持项目审批文件、使用土地的有关证明文件(或者土地权属单位意见)、报建图纸、建设工程档案报送责任书、地下管线现状资料以及相关单位的意见等材料向市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与道路同步建设的地下管线工程,可以委托道路建设单位与道路工程一并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
建设工程应当依据地下管线现状资料进行规划设计,无地下管线资料的区域,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测绘单位探测查明地下管线分布情况。
地下管线工程涉及公路、铁路、轨道交通、河道、消防、人防、绿地、文物以及水源保护地、生态保护区等方面的,建设单位应当书面征求相关单位的意见,相关单位应当书面回复。
第十三条地下管网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向市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放线;在基础工程或者隐蔽工程施工前,申请验线,经验线合格后方可施工。
第十四条地下管网工程覆土前,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工程测量单位进行跟踪测量,形成跟踪测量报告后方可覆土。跟踪测量报告应当包括竣工测量数据文件和工程测量图等资料。
地下管网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持建设工程竣工核实技术报告等资料向市规划主管部门申请规划核实。
第三章地下管线
第十五条市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地下管网综合规划,编制地下管线建设计划,并与城市道路建设计划相衔接和协调。
第十六条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时,道路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划设计要求为地下管线预埋横穿道路的管道。
各类地下管线应当按照城市规划设计要求在城市道路规划划定的红线或者绿线范围以外预留支管或者接口。对暂时不能实施建设的,应当按照规划设计预留地下管线位置。第十七条地下管线工程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当到市建设主管部门办理施工许可手续。
需要占用或者挖掘城市道路的,地下管线建设单位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办理城市道路占用、挖掘手续。影响城市交通的,应当征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同意。
第十八条城市道路与地下管线同步建设的,道路建设单位应当统筹管理道路工程和管线工程,合理安排地下管线建设工期,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组织各地下管线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向道路设计单位提供地下管线现状资料;
(二)通知地下管线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做好施工过程中地下管线的监护工作;
(三)督促和检查地下管线建设单位在管线覆土前完成跟踪测量工作;
(四)督促各地下管线产权单位做好地下管线工程竣工档案资料的收集和归档等工作。
第十九条在道路建设和地下管线新建、改建、扩建过程中,地下管线建设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建设工期组织施工;
(二)向设计、施工单位提供地下管线现状资料;
(三)安排人员现场巡查;
(四)督促和检查测绘单位在地下管线覆土前完成跟踪测量工作;
(五)做好地下管线工程资料的收集和归档等工作。第二十条地下管线工程的勘察、测绘、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应当具备相应资质。
地下管线工程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施工图、施工计划以及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设置地下管线施工警示标志,并提供完整的竣工资料。
地下管线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对地下管线隐蔽工程进行旁站监理,并做好管位的监理记录。
第二十一条地下管线工程施工单位应当核实建设单位提供的地下管线现状资料。发现原有管线或者设施位置不明的,应当及时报告地下管线建设单位。地下管线建设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核实,并对施工文件作相应修改。
施工中对其他地下管线或者市政、绿化、人防、文物以及其他建(构)筑物等可能造成影响的,应当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并及时通知有关单位现场监督。因施工造成有关设施损坏的,施工单位应当立即停工,并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抢修。发生的费用由责任单位承担。
第二十二条地下管线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当对毗邻地下管线采取保护措施。由于保护不当造成损坏的,应当立即停止施工,通知相关地下管线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进行抢修或者处置,并对所造成的损失依法予以赔偿。
地下管线标识与实际位置相符,由于施工单位未采取保护措施或者采取保护措施不当造成地下管线设施损坏的,其损失由施工单位承担;地下管线标识与实际位置不符,造成地下管线设施损坏的,其损失由管线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承担;施工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三条新建、改建、扩建道路需要迁移、改建地下管线的,道路建设单位应当通知有关地下管线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告知迁移或者改建的设计要求,由地下管线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负责迁移或者改建,并与道路工程同步施工建设。迁移或者改建地下管线所需费用由道路建设单位给予补偿。
新建、改建、扩建道路施工过程中,因场地条件或者地下空间占用等原因,需要变动地下管线平面位置、标高和规格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办理变更手续后,方可组织施工。
第二十四条地下管线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不得擅自迁移、变更地下管线;确需迁移、变更的,应当经市规划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五条地下管线建设单位收到建设工程竣工报告后,应当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竣工验收。
地下管线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地下管线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持市城乡建设档案管理机构出具的建设工程档案认可文件,到市建设主管部门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第二十六条地下管线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设置地下管线标识:
(一)敷设非金属地下管线的,同时布设地下管线示踪标识;
(二)以非开挖方式敷设地下管线的,在地面设置永久性标识;
(三)敷设高危地下管线的,在地面设置永久性安全警示标识。
第二十七条非地下管线单位在建设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对于可能损害地下管线的建设工程,应当与地下管线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签订保护协议,提出保护措施;
(二)对于可能涉及危险化学品管道的施工作业,施工前应当与有关单位,制定施工方案,明确安全责任,按照安全施工要求作业,禁止在情况不明时开挖作业;
(三)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产权不明的地下管线,应当立即停止施工,采取保护措施,并查明地下管线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第二十八条地下管线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应当对所属或者管理的地下管线的安全负责,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设置安全技术防范设施,定期进行运行状态检查和评估,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程;
(二)建立地下管线巡护制度,开展日常巡护和定期维护,做好记录;
(三)建立隐患排查制度,强化监控预警,发现损坏地下管线安全运行的行为或者隐患应当及时处理;
(四)对输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以及可能产生其他危险情形的地下管线所涉及区段和场所,进行重点监测,保证地下管线安全运行。
第二十九条市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可以通过与地下管线产权单位、地下管线管理单位协商,创新地下管线共同维护管理模式,提高城市地下管线维护管理水平。
第三十条地下管线的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应当重点改造超过使用年限、材质落后和漏损严重的供水、排水管线。对存在事故隐患的地下管线,进行维修、更换和升级改造。
第三十一条市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市地下管网安全应急预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市城市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本行业地下管线安全应急预案,报市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备案。
地下管线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应当制定所属或者管理的地下管线安全应急专项预案,报本行业主管部门备案。
地下管线安全应急专项预案的制定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估,避免发生意外时盲目施救,造成次生事故。
第三十二条地下管线发生故障确需挖掘城市道路进行紧急抢修的,地下管线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可以先行破路抢修,并同时报告市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在二十四小时内补办挖掘城市道路手续。影响城市交通的,还应当同时报告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第三十三条新建城市道路,地上线缆应当按照规划设计同步入地。原有架空线缆应当随城市道路建设改造为地下线缆。对具备条件的原有道路架空线缆逐步实施入地改造。
第三十四条管位变化或者管线迁移导致管线废弃的,管线产权单位应当向市城乡建设档案管理机构提供管线废弃相关资料。
历史原因形成地下管线相互交叉、压占并影响地下管线安全运行的,按照本条例的避让规定处理;避让后管线迁移、废弃的,按照前款规定办理相关手续;避让发生的费用,由管线产权单位承担;避让中造成其他管线损失的,依法予以赔偿。
第三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接装、改装、挪移、拆除地下管线设施。
第三十六条在地下管线用地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在地下管线地面建设建(构)筑物,压占地下管线;
(二)倾倒污水或者排放腐蚀性液体、气体;
(三)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四)擅自移动、覆盖、涂改、拆除、损坏管线设施的安全警示标识;
(五)进行挖坑、取土、植树、埋杆、堆物、钻探、爆破、机械挖掘等;
(六)其他危及地下管线安全的行为。
第四章综合管廊 第三十七条下列区域应当统筹建设综合管廊:
(一)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的新建道路应当根据功能要求,同步建设综合管廊;
(二)老城区应当结合旧城更新、道路改造、河道治理、地下空间开发等,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综合管廊建设;
(三)在本市交通流量较大、地下管线密集的城市道路、轨道交通、地下综合体等地段,本市高强度开发区、重要公共空间、主要道路交叉口、道路与铁路或者河流的交叉处,以及道路宽度难以单独敷设多种管线的路段,应当优先建设地下综合管廊。
第三十八条综合管廊建设、维护、管理,可以采取下列模式:
(一)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二)企业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
(三)入廊管线单位共同组建或者与社会资本合作依法组建股份制公司模式;
(四)政府指导下组成综合管廊业主委员会,公开招标选择建设和运营管理单位模式;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模式。
第三十九条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综合管廊,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贴、贷款贴息等形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鼓励入廊管线产权单位、管理单位参与综合管廊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
政府应当优化社会资本建设、运营综合管廊的合同管理,确保社会投资主体获得合理稳定的回报。
第四十条本市实行综合管廊有偿使用制度。综合管廊使用单位应当向综合管廊管理单位缴纳综合管廊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
第四十一条政府应当推进综合管廊标准化建设,实行统一的设计、建设施工标准和技术规范,提高综合管廊的工程质量和安全水平;建立综合管廊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永久性标牌制度,接受社会监督。第四十二条综合管廊的建成区域,已经预留管线位置的,除有以下情况外,市城市管理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地下管线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挖掘道路建设管线:
(一)因技术要求不符,无法纳入综合管廊的管线;
(二)综合管廊与外部用户的连接管线。
第四十三条各专业地下管线入廊后,原单独或者联合设置的地下管线应当予以拆除或者报废。其中,影响城市安全的地下管线应当予以拆除。
第四十四条综合管廊管理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保持管廊整洁和通风良好;
(二)建立健全维护管理制度,做好监控和巡查等安全保障工作;
(三)统筹安排管线单位日常维护管理,配合和协助管线单位巡查、养护和维修管线;
(四)负责管廊内共用设施设备养护维修,建立工程维修档案,保证设施设备正常运转;
(五)管廊内发生险情时,采取紧急措施并及时通知管线单位进行抢修;
(六)保障管廊安全运行的其他规定。
第四十五条综合管廊使用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度,配合管廊管理单位做好管廊安全运行工作;
(二)入廊管线的使用和维护执行相关安全技术规程;
(三)编制管廊管线维护计划,建立管线定期巡查制度,并接受管廊管理单位监督检查;
(四)在管廊内实施明火作业的,应当符合消防要求并制定施工方案;
(五)保障入廊管线安全的其他规定。
第四十六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从事下列可能危害综合管廊安全的活动:
(一)倾倒污水或者排放腐蚀性液体、气体;
(二)爆破;
(三)挖掘城市道路;
(四)打桩或者进行顶进作业;
(五)建造建(构)筑物;
(六)其他危害综合管廊安全的行为。
第五章信息和档案管理
第四十七条地下管网信息管理应当坚持标准统一、互联互通、资源整合,遵守信息安全和保密的规定。
第四十八条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地下管线普查实施方案,编制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技术规程、规范和标准,并组织相关部门及管线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对已有的地下管线开展普查和补测补绘工作。
地下管线专项普查应当每五年进行一次,有关管线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应当给予配合。
地下管线普查成果应当在验收合格之日起三个月内纳入市地下管网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第四十九条市城乡建设档案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地下管网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将地下管线普查资料、竣工资料、补测补绘资料输入系统,实行动态管理。
地下管线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应当根据地下管线数据信息标准和要求,建立所属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并与市地下管网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接,做到信息即时交换,共建共享,动态更新。
第五十条市地下管网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应当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智慧城市融合,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第五十一条地下管网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到市城乡建设档案管理机构办理工程建档手续。市城乡建设档案管理机构应当将工程竣工后需要移交的工程档案内容和要求告知建设单位。
第五十二条地下管网工程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提请市城乡建设档案管理机构对工程档案进行专项预验收,验收合格的,取得工程档案认可文件。
市建设主管部门在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手续时,应当查验建设单位的工程档案认可文件。
第五十三条地下管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市城乡建设档案管理机构移交工程竣工档案(含竣工测量成果)和包含测量数据的电子档案,符合规定的,取得工程档案接收证明书。
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应当配合建设单位收集、整理工程竣工档案。
市城乡建设档案管理机构应当在工程竣工档案归档之日起一个月内,将其纳入市地下管网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第五十四条地下管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发现未建档的地下管线,应当向市规划主管部门报告。
市规划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查明未建档管线的性质、权属,责令地下管线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测定其坐标、标高及走向。
地下管线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应当及时将测量的数据资料向市城乡建设档案管理机构报送。
第五十五条地下管网建设单位、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向市城乡建设档案管理机构移交的工程档案应当真实、准确、完整。
第五十六条地下管网相关信息用于国家机关决策和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市城乡建设档案管理机构应当无偿提供。
建设单位、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查阅本单位移交的地下管网工程档案,市城乡建设档案管理机构不得收取查询费用。
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查阅、利用地下管网信息系统,建设单位查阅、利用信息系统中非本专业管线信息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并办理相关查阅手续。
第五十七条依附于城市道路建设的地下管网档案资料应当同时报市城市道路管理机构备案。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五十八条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城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地下管网监督检查制度,依法检查地下管网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保障措施及其信息管理等情况。
第五十九条地下管网用地范围内形成的违法建(构)筑物由区人民政府依法组织拆除,相应费用由建(构)筑物所有人按照有关规定承担;违法建(构)筑物的所有人对违法占压地下管线产生的法律后果承担责任。
未经批准擅自建设地下管网的,由区人民政府依法组织相关部门查处。第六十条地下管网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负责所属地下管网的日常管理,确保地下管网的安全运行。第六十一条地下管网管理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投诉举报电话、电子邮箱和通信地址,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地下管网管理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接到投诉举报后,应当依法及时处理,不得拖延或者推诿。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应当予以保密,维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第六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进行制止和举报。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六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法律、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地下管网工程覆土前,建设单位未按照规定要求进行跟踪测量的,由市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工程造价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三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地下管线建设单位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擅自施工的,由市建设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处工程合同价款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二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地下管线建设单位未向设计、施工单位提供地下管线现状资料的,由市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造成损失的,由建设单位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六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地下管线建设单位未组织竣工验收擅自交付使用的,由市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工程合同价款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四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地下管线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未履行日常维护管理职责的,由市城市管理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危及地下管网安全行为的,由市城市管理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七十条城市管理、规划、建设等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地下管网建设和管理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七十一条古交市、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地下管网的规划、建设、维护和管理活动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七十二条军事专用地下管线、保密专线、企事业单位自用地下管网的建设和管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七十三条本条例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
太原市城市地下管网条例 篇2
从现代城市管理的需要出发, 一个能快速提供真实准确的地下管网数据, 并能实现快速查询、综合分析等功能, 为城市管理和决策部门的日常管理、设计施工、分析统计、发展预测、规划决策等提供多层次、多功能、各种综合服务的地下管网信息系统, 已在许多城市建立起来了, 并且随着一些测绘新技术, 比如GPS技术, 数字地图测量技术, 地下管线探测技术, 内外业一体化野外数据采集等技术的广泛应用, 极大的促进了地下管网信息系统的成熟和发展, 本文即是对一个成熟的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系统所具备的数据获取和数据分析进行一些技术上的研究和探讨。
2 城市地下管网包含的内容
城市地下管网是一个极其复杂庞大的系统, 首先是管道类型复杂, 比如说有给水、排水、煤气、电力、热力, 电信、以及工业管道等大致七种类型, 另外地下管网的埋深不一, 材料不同, 年代不同, 归属不同, 有些管网数据早已失去资料。要将这些数据准确地测量出来, 决非易事。
3 地下管网的测量精度要求
按城市地下管线测量技术要求, 管线探测精度如下:隐蔽管线点的探测精度, 水平位置限差不大于± (5+0.05h) , 埋深限差不大于± (5+0.07h) (h为地下管线的中心埋深, 以cm为单位。按I级精度要求) 。管线点的测量精度, 管线点的解析坐标中误差 (指测点相对邻近解析控制点) 不大于±5cm, 高程中误差 (据测点相对于邻近高程控制点) 不大于±2cm。地下管线图上测量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5mm。
4 地下管网测量在技术上应注意的问题
城市地下管网测量分为竣工前地下管线测量和竣工后地下管线测量两大类。
4.1 竣工前地下管线测量
首先建立精度高, 密度适宜, 点位不易被施工破坏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是提高效率, 保证质量的重要前提。
竣工前地下管线测量主要是通过直接测量管线特征点来完成管线测量工作, 这种测量往往是边施工边测量, 管线分布杂乱没有规律, 没有预见性, 施工后马上就将管线埋上, 这时测量精度要求非常高, 并且需要检核, 以确保数据正确, 同时, 由于是在施工现场进行测量, 控制点不易保存, 这时管线测量的特点, 就是跟着施工走, 施工一段, 测一段, 没有规律, 每天可能要测多种管线, 但是每种管线只测几个井, 这就要求要及时将所测的点位展绘于设计图等方式, 进行比较是否一致, 如果不一致, 就要及时验算, 找出问题所在, 防止出错。有的工程地下管线埋深达七八米, 如果漏测、测错, 覆土后, 就无法补救, 即使用物探的方法也很难准确地测出, 所以测量这类管线就要求:测量后要及时复验, 确保测量正确, 没有丢漏。另外需要依设计图, 将已测管线展绘、编号, 防止编号错误。因为管线竣工前测量的特点是一天可能测多处, 每种管线都测几点, 如果不及时编号, 很容易发生重号、错号的现象, 出现质量事故。
4.2 竣工后地下管网测量
竣工后管线特征点全部埋在地下, 需要用工程测量和探测的方法相结合将特征点的数据测定出来, 首先要尽可能地收集地下管线已有的资料, 同时对地下管线区域进行调研也是必要的, 因为有些地域地下管线可能无法查到资料, 但是, 一些熟悉地下管线的老同志对管线的情况比较了解, 这种情况下, 在测区进行广泛的调研尤为重要。
对于竣工后地下管线测量, 首先可以采用一般工程测量的方法, 比如采用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等布设测量控制网, 然后对管线特征点定位, 这些测量方法比较简单。但是有些管线用常规的测量方法不可能确定其位置, 这时就得用探测的方法, 但是各种探测仪器反映的异常峰值处的直读深度, 因受管线本身构成材料的影响, 埋深的影响以及相邻管线感应电磁信号的影响等, 探测深度与实际深度, 有时会有很大的差异, 正确地选择探测方法是提高探测质量的有效手段。在实际中可以用直接法或夹钳法探测平行管线, 特殊的不具备管线暴露点的平行管线可采用水平压线法或倾斜压线法, 对于重叠较多的电力管线可采用感应法进行探测, 对于上下重叠管道宜用电磁法对其定位, 并且在管线分叉处定深, 推算出重叠处管道的深度, 对于燃气管道等应采用感应法或被动源法进行探测, 以保证安全。
5 地下管网测量的数据形式
地下管网测量可以为地下管网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数据, 而这种数据主要包括两类, 一类是图形数据, 指描述管线各种特征点的数据, 比如管线埋深、管径、水平位置以及三通、弯头、变径、窖井、阀门等数据, 另外就一类就是属性数据, 比如描述管道的类型、制作材料、权属、敷设时间等数据, 这些数据是成熟的地下管网信息系统所必备的, 必须要准确地测量出来。
6 结束语
以上对地下管网测量的特点, 精度要求以及对地下管网测量在技术上进行了一些探讨, 文章篇幅所限, 有关地下管网测量还有许多问题没有探讨。城市地下管网测量将在现代城市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是现代城市管理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胡伍生, 潘庆林.土木工程测量[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2.
加强城市地下管网档案管理工作 篇3
一、地下管网建设及其技术档案的重要性
地下管网是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是城市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它包括水网(给水、排水)、电网(民用电、高压电,光纤、通讯等)、气网(燃气、热力等)。可以说,没有地下管网,就没有城市。
城市地下管网技术档案,是城市建设和各专业管线单位的宝贵财产。建立城市地下管网技术档案,能够为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提供依据,也为今后维修、扩建、改建提供依据。其功能体现在五方面:科学管理功能、科学研究接续和借鉴功能、重复利用和技术转让功能、技术传递功能、历史利用功能。
二、城市地下管网档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城市地下管网系统建设时间早,所以系统老化和性能低下,运行效率低,管理日趋困难。平泉县也不例外。目前我县城区内地下综合管网包括雨水管网、污水管网、供水管网、电力管网、弱电管网、燃气管网和热力管网共700余公里。各管网依据建设单位划分隶属关系,相关档案资料由各单位自行保存,具体情况如下: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我县主城区内综合管网建设也得到了稳步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城区综合管网基本上铺设入地。雨污水管网(86公里),由平泉县住建局畅达市政维修处负责建设和维护,档案管理和维护由平泉县住建局负责;供水管网(160公里),由平泉县自来水公司负责建设和维护,档案资料管理由平泉县自来水公司负责;电力管网(27公里),随着城镇道路改造工程的推进逐步铺设入地,已完工程档案资料和维护管理由平泉县供电分公司负责;燃气管网(10公里),目前已覆盖八沟大街、喧哗街、兴平中路和北城新区路网工程,由承德建投天然气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行管理,相关档案资料由燃气公司负责存档;热力管网(270公里),分为三个片区,城区南部由供热中心负责建造和运营管理,中心城区和北城区由龙鸿热力负责建设和运营管理,北部卧龙镇由康泰热力负责建设和运营管理,与管网相关资料由三家建设单位自行负责保存;弱电管网(180公里),随着城镇道路改造工程的推进逐步铺设入地,管网相关档案资料分别由广通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等相关单位负责管理。
总体看,我县的地下管网档案管理还相当落后:一是档案管理分散。有的在城建、规划、测绘部门,有的在建设单位,有的甚至在产权单位技术人员手中。二是档案材料收集困难。一方面对于规划、建设行政部门来讲,还没有将地下管网档案建设纳入必备的行政管理程序之中,行政主体缺位造成了行政客体的独来独往。另一方面施工管线单位缺乏客观上的战略考虑,短期行为多,忽视档案管理,只建不管。因此,严重影响了地下管线档案的形成和收集。三是工程项目信息缺失。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统一的权威性专门管理机构。四是管线工程竣工后,大多没有进行竣工测量,竣工图失准。五是管理资金不足与专业人才紧缺。还没有将专项资金列入预算,也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来从事地下管网档案工作。这种状况已经极其不适应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的需要,特别是如果一旦遇到类似去年北京7.21严重内涝等紧急情况,我们该如何应对?这恐怕应为我们思考的当务之急。
三、加强地下管网档案管理的对策建议
国务院2005年颁布了《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2010年又下发了《关于地下管线档案管理情况的通知》,使城市地下管网档案建设有法可依。为保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组建综合机构,实行统一管理。要改变当前地下管网技术档案分散管理,各自为政混乱局面,首先必须组建一个综合机构,对所有地下管网档案资料进行统一管理。可以依托档案行政管理单位,也可以依托建设管理单位,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预算,成立专门股室负责地下管网技术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鉴定、统计、保管、利用和保密工作。
二是严格管理程序,加强法规建设。根据国务院《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和《关于地下管线档案管理情况的通知》精神,县政府颁布具体的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城建档案管理职责,将地下管线档案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环节,严格建设工程的管理程序。地下管线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与城市建设档案机构签订建设工程档案承诺书,并以建设工程档案承诺书作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的前置条件。地下管线工程覆土前,建设单位必须委托具备相应测绘资格的单位,按照国家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进行竣工测量,并在工程竣工后进行专项验收。县政府管理办法还要对地下管网技术档案的移交、利用等作出具体规定。
三是抓好管线普查,打好管理基础。鉴于当前地下管网技术档案管理极其不规范的实际,应当立即组织力量开展全方位的地下管线建设情况普查,掌握地下各类管网坐标、管径、材质、运行年限等具体信息,绘制“城市地下管网综合图”,并及时修正完善,建立城市地下管网数据库,实现动态管理。
四是建立信息系统,提升管理能力。依法做好地下管网工程档案的接收和信息录入工作,构建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实施电子信息化管理,定期公布开放档案目录,不断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实现地下管网信息资源共享。
城市地下管网档案管理工作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我们要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进一步加强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保障地下管网档案建设的机构、人员、设施、经费四落实,为城市日新月异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开展城市地下管网普查工作的思考 篇4
1、双鸭山是一座以工业化为主的城市,地下管线是我 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查清和掌握地下管线的现状,适应我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需要,我市2009年把地下管线的普查工作列为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程项目,在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各管线产权单位及相关部门的不懈努力下,使双鸭山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顺利完成,并取得了显著成果。本人抽调管线普查工作小组,参与并组织了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借此谈谈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粗浅认识。
2、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的重要意义
地下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上水、下水、电力、通讯、天然气、供热及人防工程等。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管母后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地下管线建设越来越密,管线重叠、交叉的现象越来越多,地面建设对地下管线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城市地下荷载越来越重。这些管线担负着输送能量、输送信息的功能,它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有的地下管线没有准确的平面、高程数据,有的管线走向、埋深、管径情况不明,给城市规划、地上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和隐患。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国家建设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在全国各个城市开展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建设部于一九九八年又下发了“关于加强 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的通知”。不论从国家的要求,还是从城市的建设实际情况出发,如果对地下管线不进行普查,对城市地下管线情况不了解,地下管线不但发挥不了作用,反而会成为城市的危险源,还会引发各种新的事故,会危及城市发展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搞好地下管线的普查工作,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3、我市地下管线基本情况和地下管线普查情况 城市地下管线,承载着城市的能源输送、物质传输和信息传递,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市地下管理不规范、档案资料不全、信息质量不高,难以达到为城市建设和管理服务的需求。归纳起来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产权分散,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档案资料不全,导致管线走向及位置不明确等因素,各类地下管线在施工中被挖断等等事故的发生,不仅给各自决权单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影响了社会的和谐进程。
为更好的解决上述问题,我市于2009年开始了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市委、市政府把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普查工作纳入了市政府的重点工程,拨付了2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该项工程建设,专门成立了双鸭山市中心区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地下管线普查探测工作小组,积极推进管线普查探测工作,组织了相关工作人员到先进城市考察,按照地下管线的新《规程》组织编制了各项技术规范,确保了管线探测工作顺利开发。这次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涉 2 及的种类多、数量大、专业性强,因此,工作范围广,难度大,相关部门多,我们本着“统一领导、积极配合、协调工作、齐抓共管”的原则,目前已完成了整个中心区管线外业探测数据的采集工作,成果整合一次性入库。建立了权威性、现势性的双鸭山地下管线综合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实现了数据采集——数据入库——系统运行——动态管理同步进行,将为双鸭山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唯
一、准确、完整、可靠的地下空间数据。
4、搞好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方法(1)精心组织,稳步实施
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复杂工程,严密的组织和实施机制是保证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前提,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成立专门机构,牵头单位要切实抓好普查工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选派优秀领导干部负责此项工作。要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地稳步推进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保质保量完成普查任务。
(2)提高认识,密切配合
各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任务,积极配合,指派专人负责,做好协调配合工作。各管线权属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应当列为普查办公室的成员,负责做好探测现场的技术咨询服务工作和本专业管线现状调绘图及专业管线审查工作。普查办公室负责做好对各部门各单位工作的 3 协调、督办和指导工作,对因执行不畅、配合不利、拖拉推诿、影响工程推进的,将进行问责。只有这样才能普查工作的稳步实施和数据的准确性。
3、多元投入,资源共享
加大资金投入,开展地下管线档案普查。所需经费,按照辆一些城市成功经验和做法,采取政府财政也主要资金,产权单位协同出资,多种渠道筹措汇集资金的办法解决。城市地下管线的普查、管理和维护虽然是政府行为,但要多元投入,资源共享。市政府投入的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解决普查工作基础资料、普查成果汇总、编制综合管线图、成果验收、建立数据库和城市综合管线信息系统等;各专业管线权属单位的经费主要用于管线探查测绘和分系统建立。本着谁出资、谁受益和普查成果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地下管线普查成果共享机制。有了资金的保证,才能使管网普查不是一句空话。
4、严格规划审批,依法竣工测量
新建的城市地下管线工程,必须经规划部门严格审批,审批后方可建设施工。同时依据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地下管线工程竣工后及时向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移交竣工档案资料完整并提请城市档案管理机构对地下管线工程档案进行专项预验收”。以后,为使城市地下管线工程管理和信息管理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必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制定出台地方性法规条例,建立完善管线施工放线、专项验收、档案移交管 4 理等制度,确保对新建管线项目的有效管理。特别强调的是,凡新建各专业管线项目竣工后,覆土前必须进行竣工测量,测量的成果数据录入城市综合管线信息系统,保证管线信息数据实时更新和数据库的现势性。对未进行竣工测量的管线项目,一律不予输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不予审批新建项目。
太原市城市地下管网条例 篇5
第一条﹝立法目的﹞ 为了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保障地下管线的有序建设和安全运行,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根据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省城市规划区内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维护及其档案信息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概念界定﹞ 本条例所称城市地下管线,是指城市地面以下,用于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照明、电力、通信、广播电视、交通信号等管线(含附属设施)、地下管线综合管廊及其相关的地下空间设施。
本条例所称的地下管线综合管廊,是指城市地面以下用于容纳多种公用设施管线及其附属设施(包括延伸至地面的附属设施)的构筑物。
第四条﹝基本原则﹞ 城市地下管线遵循科学规划、统筹建设、协调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
第五条﹝部门职责﹞ 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指导监督工作。
城市人民政府规划、建设、市政公用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具体负责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发展和改革、国土资源、水利、公安、人防、广播电视、通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地下管线相关管理工作。
省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全省城市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城市城建档案馆或者城建档案室(以下简称城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收集、保管、利用以及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管理、更新、维护工作。
第六条﹝城市政府职责﹞ 城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城市地面建设和地下空间开发,合理安排地下管线、地下交通设施、地下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项目,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资金保障。
城市人民政府建立地下管线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研究解决有关地下管线重大事项。
第七条﹝管线单位职责﹞ 地下管线产权单位和由政府投资建设的管线管理使用单位(以下简称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负责所属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及时修复破损、老化、缺失的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
第八条﹝投诉举报﹞ 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侵占、破坏地下管线,并有权制止和举报损毁、侵占、破坏地下管线的行为。
第九条﹝支持创新﹞ 政府鼓励支持地下管线科学技术研究和创新,推广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提高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
第十条﹝鼓励民资﹞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等设施,可以采用成立特许经营公司的方式,投资、建设和经营地下管线。
第二章 地下管线规划
第十一条﹝规划编制﹞ 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地下管线综合规划,报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应当根据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和本行业发展规划,编制地下管线专业规划。
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对各类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作出具体安排。
第十二条﹝规划编制要求﹞ 地下管线规划编制应当具有前瞻性,根据城市规划确定的人口规模、用地布局、产业布局等需求设计相应容量的管线。
各类地下管线的走向、位置、埋深,应当符合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的要求,并按照下列原则实施:
(一)地下管线的走向宜平行于规划道路中心线,并与地下隐蔽性工程相协调,避免交叉和互相干扰;
(二)同类管线合并建设;
(三)新建、改建、扩建道路,配套管线和原有架空线路应当同步入地;
(四)拟建管线避让已建成管线,临时管线避让正式管线,分支管线避让主干管线,小管径管线避让大管径管线,压力管线避让重力流管线,可弯曲管线避让不宜弯曲管线,技术要求低的管线避让技术要求高的管线,柔性结构管线避让刚性结构管线;
(五)地下管线埋设的深度和各类管线的水平间距、垂直间距以及与建筑物、构筑物、树木等的间距,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技术规范执行。
第十三条﹝规划许可﹞ 新建、改建、扩建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向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与道路同步建设的地下管线工程,可以委托道路建设单位与道路工程一并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十四条﹝现状资料﹞ 建设单位在申请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应当到城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查询施工地段的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取得该施工地段地下管线现状资料。
建设单位申请办理地下管线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应当向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报送地下管线现状资料。
第十五条﹝放线验线﹞ 地下管线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测绘单位进行放线,并办理规划验线手续,经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确认无误后方可动工。
第十六条﹝竣工测量﹞ 地下管线工程覆土前,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工程测量单位进行竣工测量,形成准确的竣工测量数据文件和管线工程测量图。
竣工测量所需费用纳入管线工程造价。
第十七条﹝规划核实﹞ 地下管线工程覆土前,建设单位应当向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提交竣工测量资料,申请规划核实。未经核实或者核实不符合规划条件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竣工验收。
第三章 地下管线建设
第十八条﹝道路管线建设计划﹞ 城市建设或者市政公用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编制城市道路建设专项计划和城市地下管线建设计划,并互相衔接。
编制城市道路建设专项计划和城市地下管线建设计划时,应当组织专家论证、征求社会意见,并重点征求道路沿线单位的意见。
第十九条﹝道路管线建设年度计划﹞ 城市建设或者市政公用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道路建设专项计划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会同发展与改革、财政等部门,拟定年度城市道路建设计划,并通知各地下管线建设单位。
地下管线建设单位根据年度城市道路建设计划,制定本单位年度城市地下管线建设计划,并报城市建设或者市政公用行政主管部门。城市建设或者市政公用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地下管线建设服从城市道路建设计划的原则,兼顾地下管线系统运行需求,统筹安排城市道路建设和城市地下管线建设,批准下达城市道路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年度计划。
地下管线建设单位按照城市道路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年度计划的安排进行建设。
城市道路范围外的地下管线分别纳入相关项目建设计划,配套建设。
第二十条﹝挖掘禁止﹞ 新建、改建、扩建的道路交付后五年内,大修的道路竣工后三年内,不得开挖敷设管线;因特殊情况需要开挖的,须经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一条﹝预留管道﹞ 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时,道路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划要求为地下管线预埋横穿道路的管道。
各类地下管线应当按照城市规划要求预留支管或者接口,支管或者接口预留至城市道路规划红线一米范围以外。
第二十二条﹝施工许可﹞ 地下管线工程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当向城市建设或者市政公用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施工许可手续;与道路同步建设的地下管线工程,可以委托道路建设单位与道路工程一并办理施工许可手续。
第二十三条﹝审批和要求﹞ 地下管线工程需要占用或者挖掘城市道路的,建设单位依照有关规定办理城市道路占用、挖掘审批手续;影响交通安全的,还应征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同意。
地下管线工程需要占用或者挖掘城市道路的,应当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最短时间内完工,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减少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需要占用人行通道的,应当合理设置临时通道,保证行人安全通行。
地下管线工程需要占用绿地、河道等施工的,建设单位应当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相应手续。
第二十四条﹝道路建设单位职责﹞ 城市道路与地下管线同步建设的,道路建设单位应当统筹管理道路工程和地下管线工程,合理安排地下管线建设工期,并履行以下职责:
(一)向道路设计单位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地下管线现状资料;
(二)事先通知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做好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线的`监护工作;
(三)督促和检查地下管线建设单位在管线覆土前完成测量工作;
(四)负责本单位实施的城市地下管线工程竣工档案资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
第二十五条﹝管线建设单位职责﹞ 地下管线建设单位应当向设计、施工单位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地下管线现状资料,督促和检查测绘单位在地下管线覆土前完成测量工作,做好地下管线工程资料的收集和归档。
第二十六条﹝相关单位职责﹞ 地下管线工程的勘察、测绘、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等级。
地下管线工程勘察、测绘、设计单位按照国家与地方的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地下管线的勘察、测绘、设计。
地下管线工程施工单位按照经审查通过的施工图、规定时间以及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设置地下管线警示标志,并提供完整的竣工资料。
地下管线工程监理单位对地下管线隐蔽工程进行监理,并做好管位的监理记录。
第二十七条﹝施工单位特别职责﹞ 地下管线工程施工单位应当核实建设单位提供的地下管线现状资料;在原有管线或者设施埋设的位置不明时,应当进行探测,掌握实际情况后方可施工;施工中对其他管线或者市政、绿化、人防工程、文物及其他建筑物、构筑物等可能造成影响的,应当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并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派员到场监督。
因施工损坏有关设施的,施工单位应当立即停工,并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抢修。发生的费用由责任单位承担。
第二十八条﹝迁移改建管线规定﹞ 新建、改建、扩建和整治道路需迁移、改建地下管线的,道路建设单位应当通知有关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告知迁移或者改建的设计要求,由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负责迁移或者改建,并与道路工程同步施工建设。迁移或者改建地下管线所需费用由道路建设单位给予补偿。
新建、改建、扩建道路施工过程中,因场地条件或者地下空间占用等原因,需变动地下管线平面位置、标高和规格的,按原审批程序办理变更手续后,方可组织施工。
第二十九条﹝竣工验收﹞ 建设单位组织地下管线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管理等相关单位进行地下管线工程竣工验收。地下管线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第三十条﹝迁移变更管线﹞ 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不得擅自迁移、变更地下管线。确需迁移、变更的,须经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十一条﹝废弃管线处理﹞ 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废弃地下管线的,应当向城市规划、建设或者市政公用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将废弃的地下管线予以拆除。
对产权单位不明的废弃地下管线,由城市建设或者市政公用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拆除。
不便拆除的城市地下管线,应当将管道及其检查井封填。
第四章 地下管线综合管廊
第三十二条﹝新区域建设﹞ 城市新区建设以及新建、改建、扩建城市主干道路时,符合技术安全标准和相关条件的,地下管线工程应当采用地下管线综合管廊技术;无法采用的,应当为地下管线综合管廊预留规划通道。
第三十三条﹝旧城区改造﹞ 城市旧城区改造,符合技术安全标准和相关条件的,地下管线工程应当采用地下管线综合管廊技术;尚不具备条件的,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应当将架空线路改造为地下管线,并在改造工程完工后三十日内拆除地上线路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十四条﹝规划和设计﹞ 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的规划和建设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并与各项专业规划相协调。
地下管线综合管廊规划区内的管线规划,应当与综合管廊建设规划相衔接。已明确纳入综合管廊的管线,不再保留另外建设的管线位置。
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的规划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区域开发与改造时公用设施容量的需要,按照综合管廊建设标准,为管廊内管线的新建、改建、扩建预留足够空间容量。
第三十五条﹝建设和使用﹞ 各类地下管线在规划中采用地下管线综合管廊技术的,应当以综合管廊的形式与所依附的城市道路同步建设。城市建设或者市政公用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另行审批已纳入综合管廊的管线建设工程。
纳入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的各类管线单位,以租赁或者购买的方式取得综合管廊的使用权。具体指导价格由城市建设或者市政公用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物价部门制定。
第三十六条﹝维护管理﹞ 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的日常维护管理,由城市建设或者市政公用行政主管部门委托专业机构,或者通过招标方式择优选取维护管理单位进行。
第三十七条﹝制度制定﹞ 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的具体实施规范和使用管理制度,由城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五章 地下管线维护
第三十八条﹝应急预案﹞ 城市建设或者市政公用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地下管线安全应急处置综合预案。
各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和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应当制定各行业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并报城市建设或者市政公用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九条﹝运行维护职责﹞ 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对所属地下管线的安全运行负责,具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设置安全技术防范设施,定期进行运行状态评估,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程;
(二)建立地下管线巡护制度,开展日常巡护和定期维护,做好巡查和维护记录;
(三)对输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以及可能产生其他危险情形的地下管线所涉及区段和场所,进行重点监测,保证管线及其附属设施完好、安全、正常运行;
(四)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五)发生地下管线事故后,按照预案组织实施抢修,并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报告;
(六)建立地下管线信息档案制度,配合做好地下管线专项普查工作;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四十条﹝故障抢修﹞ 地下管线发生故障需要紧急抢修的,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可以先行破路抢修,并同时通知城市建设或者市政公用行政主管部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二十四小时内按照规定补办批准手续。
第四十一条﹝禁止行为﹞ 地下管线安全保护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压占地下管线进行建设;
(二)损坏、占用、挪移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
(三)擅自移动、覆盖、涂改、拆除、损坏地下管线的安全警示标志;
(四)排放、倾倒腐蚀性液体、气体;
(五)堆放易燃、易爆、有腐蚀性的物质;
(六)擅自接驳地下管线;
(七)其他危及地下管线安全、妨碍地下管线正常使用的行为。
第六章 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管理
第四十二条﹝原则和责任﹞ 城市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管理坚持标准统一、互联互通、资源整合、综合利用的原则。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整合各部门、各专业系统的城市地下管线档案信息资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提供服务。
第四十三条﹝管线信息系统﹞ 城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负责建立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将地下管线普查资料、竣工资料、补测补绘资料输入系统,实行动态管理。
第四十四条﹝管线信息标准﹞ 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地下管线信息数据的交互格式、标准及信息共享目录清单。
城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应当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基础地理数据,建设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
第四十五条﹝行业信息系统﹞ 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建立各自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时,应当符合本省规定的信息标准和要求,纳入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并对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负责。
第四十六条﹝建档手续﹞ 地下管线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到城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办理地下管线工程建档手续。城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应当将工程竣工后需移交的工程档案内容和要求告知建设单位。
第四十七条﹝档案预验收﹞ 地下管线工程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提请城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对地下管线工程档案进行专项预验收,验收合格的,取得工程档案预验收意见书。
第四十八条﹝档案移交﹞ 地下管线工程竣工后,地下管线建设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向城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移交地下管线工程竣工档案(含竣工测量成果)和包含测量数据的电子档案,符合规定的,取得工程档案接收和移交证明书。
地下管线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应当配合建设单位收集、整理地下管线工程竣工档案。
第四十九条﹝档案信息纳入﹞ 城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在地下管线工程竣工档案归档之日起一个月内,应当将其纳入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信息系统。
第五十条﹝竣工备案查验﹞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手续时,应当查验建设单位的工程档案预验收意见书、工程档案接收和移交证明书。
第五十一条﹝档案补交﹞ 地下管线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未建档地下管线的,建设单位应当向当地县级以上规划或者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县级以上规划或者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查明未建档管线的性质、权属,责令地下管线产权单位测定其坐标、标高及走向。地下管线产权单位应当及时将测量的材料向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报送。
第五十二条﹝变更档案移交﹞ 地下管线迁移、变更或者废弃的,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应当将迁移、变更、废弃部分的地下管线工程档案修改、补充到本单位的地下管线专业图上,并自地下管线迁移、变更、废弃之日起三十日内,将修改后的专业图及有关档案向城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移交。
第五十三条﹝档案移交要求﹞ 地下管线建设单位和产权、管理单位向城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移交的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涂改、伪造。
第五十四条﹝管线普查﹞ 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制定本市地下管线普查实施方案,编制管线普查工作的技术规程、规范和标准,并组织相关部门及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开展地下管线普查和补测补绘工作。
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每五年进行一次地下管线专项普查。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应当给予配合。
地下管线普查成果在验收合格之日起三个月内,纳入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
第五十五条﹝档案查阅﹞ 城市地下管线相关信息数据属于基础测绘成果或者属于国家投资完成的其他测绘成果,用于国家机关决策和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城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应当无偿提供。
地下管线建设单位和产权、管理单位查阅本单位移交的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城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不得收取查询费用。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查阅、利用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地下管线建设单位查阅、利用信息系统中非本专业管线信息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并办理查阅手续。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六条﹝规划许可责任﹞ 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地下管线建设单位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的,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七条﹝竣工测量责任﹞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建设单位在地下管线工程覆土前未按规定进行竣工测量的,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八条﹝建设计划责任﹞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地下管线建设单位未按规定报送年度城市地下管线建设计划或者未按城市道路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年度计划的安排进行建设的,由城市建设或者市政公用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九条﹝施工许可责任﹞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地下管线建设单位未取得施工许可擅自施工的,由城市建设或者市政公用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处工程合同价款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二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条﹝管线单位责任﹞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建设或者市政公用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建设单位未向设计、施工单位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地下管线现状资料的;
(二)施工单位未按照审查通过的施工图、批准的时间以及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地下管线工程施工的;
(三)监理单位未对地下管线隐蔽工程进行监理并做好管位监理记录的。
第六十一条﹝竣工验收责任﹞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地下管线工程未经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由城市建设或者市政公用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工程合同价款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四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由地下管线建设单位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二条﹝迁移变更管线责任﹞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擅自迁移、变更地下管线的,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三条﹝拆除责任﹞ 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三条规定,未按规定拆除废弃管线、封填管道及其检查井,或者架空线路改为地下管线后三十日内未拆除地上线路及其附属设施的,由城市建设或者市政公用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四条﹝档案移交责任﹞ 违反本条例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二条规定,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未按规定报送测量资料,或者移交有关档案的,由城市规划或者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因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未移交地下管线工程档案,造成施工单位在施工中损坏地下管线的,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六十五条﹝档案真实责任﹞ 违反本条例第五十三条规定,地下管线建设单位或者产权、管理单位向城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移交的地下管线工程档案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的,由城市规划或者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因地下管线建设单位或者产权、管理单位移交的地下管线工程档案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造成施工单位在施工中损坏地下管线的,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六十六条﹝援引规定﹞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法律、法规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十七条﹝听证规定﹞ 城市规划、建设、市政公用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本条例的规定,作出五万元以上罚款处罚决定的,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第六十八条﹝公职人员责任﹞ 城市规划、建设、市政公用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地下管线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六十九条﹝参照和排除﹞ 镇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参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军事专用地下管线的建设和管理,不适用本条例。
城市地下管网管理系统数据分析 篇6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城市地下管线也越来越庞大和密集, 管线种类也越来越复杂。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中, 如果没有准确、完整的地下管线信息, 就无法实现高效办公。为了保障城市建设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和服务于民, 进一步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与信息化建设工作迫在眉睫。
1 数据分类
本系统涉及的数据包括基础信息数据和专题信息数据。
1.1 基础信息数据
城市最基本的地理信息就是地形数据, 包括各种表示城市的基本面貌和信息定位的载体。例如:测量控制点、道路、建筑物、桥梁、水系、地貌地形、植被等。通过城市管理部门获得本市的城市地形图, 经过提取加工获得地形数据。
1.2 管线数据
管线数据是指地下管线和附属设施信息。管线数据通过管线探测工具对现有管线重新探测并一一核对。在管线数据和综合基础信息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管理系统。
2 地形数据来源与分析
目前地形数据有2种流行方式:一个是CAD数据, 一个是带属性的GIS数据。
(1) CAD数据是目前存在较多的方式。CAD数据拿到后, 先要进行数据分析, 为了使线型和符号可以整体导入系统, 需要提取线型符号块名, 与系统提供的地形要素分类与代码表进行对比, 如果系统提供的要素分类与代码表中不能完全包含数据中的线型与符号, 首先要对系统的要素分类与代码表和系统符号库进行补充, 使之完全包含数据中的线型与符号。之后修改相应配置表。最终用户提供的数据应包含具体要素名称或代码, 便于系统匹配风格。对于有外部属性的CAD数据, 可以把外部数据的键值 (如编号, 要求是数字型的) 赋予到其厚度 (Thickness) 值中, 这样数据导入系统后, 可以把外部属性导入系统。
(2) 目前系统可直接导入的GIS数据格式为MIF/MID的数据。同样, MIF/MID数据入库前也要进行数据分析, 看数据线型和符号是否都包含在系统提供的要素分类与代码中, 如果不完全包含, 也要把要素分类与代码表及系统符号库补充完整, 修改配置表。最终用户提供的数据应包含具体要素名称或代码, 便于系统匹配风格。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如果系统提供的符号和线型不能满足用户数据的需要, 则必须先更新系统符号库, 在符号库中增加新的符号, 同时更新系统地形要素分类与代码表和系统相关配置表。其次, 必须保证符号库中新增的符号的编码值要与系统地形要素分类与代码表中的“符号对应码”相一致, 并符合新国标的编码要求。
3 地形数据分层
本系统数据库中的各类表, 根据具体情况和用户需求, 分层存放, 有利于数据管理和对数据多途径快速检索与分析。
数据分层的原则为: (1) 同层的数据应为相同类型。 (2) 同层的数据应有紧密的关系。 (3) 主要层放置使用频率高的数据, 次要层放置使用频率低的数据。 (4) 辅助层放置一些辅助数据, 比如辅助说明位置的点、线、面的数据。
对于管线信息, 将按污染源情况进行分层。CAD数据图层按国标以下八大类进行命名和区分。
(1) 定位基础 (DW) , 要素种类包括测量控制点、数学基础。 (2) 水系 (SX) , 要素种类包括河流、沟渠、湖泊、水库、海洋要素、其他水系要素、水利及附属设施。 (3) 居民地及设施 (JM) , 要素种类包括居民地、工矿及其设施、农业及其设施、公共服务及其设施、名胜古迹、宗教设施、科学观测站、其他建筑物及其设施。 (4) 交通 (JT) , 要素种类包括铁路、城际公路、城市道路、乡村道路、道路构造物及附属设施、水运设施、航道、空运设施、其他交通设施。 (5) 管线 (GX) , 要素种类包括输电线、通信线, 油、气、水输送主管道和城市管线。 (6) 境界与政区 (JJ) , 要素种类包括国外地区、国家行政区、省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乡级行政区和其他区域。 (7) 地貌 (DM) , 要素种类包括等高线、高程注记点、水域等值线、水下注记点、自然地貌、人工地貌。 (8) 植被与土质 (ZB) , 要素种类包括农林用地、城市绿地、土质。
其他不易归入以上八大类数据的放到其他层。需要增加属性或地图索引的图层单独建层。
4 地形数据要求
从基础数据出发的再加工数据, 总的要求是:能够反映宏观地形背景, 如:道路中心线、道路、主要建筑物、水系、桥梁、绿地、区域、控制点、等高线等。
(1) 图面表示和实体属性应满足相关的规范。全要素组织地形, 相邻分幅的数据必须作边界处理, 统一分层处理。 (2) 完整标记地形数据。如“乐凯大街”, 应为一个整体不能拆分, 并能通过系统查询功能进行查询。 (3) 必须按照国家标准制作图例符号、使用图例及线型, 而且图例和线型不能被打散。 (4) 面状数据必须封闭为一个整体, 如建筑物、水系、绿地、桥梁等。 (5) 地形数据中的所有信息包括外部参照或型文件, 都要可读、可提取。 (6) 建筑物、道路中心、水系、桥梁等主要地形数据要求单独分层并建库, 其中建筑物、道路、水系、桥梁等名称注记要求独立分层。
根据实际情况, 地形数据库需要创建的表有:建筑物表、道路表、绿地表和桥梁表等。
5 管线数据要求
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 需要配套的管网数据, 为了规范管网数据, 明确数据生产、更新的流程及操作, 需要提前制订系统管线数据标准, 以适用于管网数据生产、更新和管网数据库及应用系统的建设。
管网数据要进行分类处理, 生成关联的点属性表和线属性表, 并提供对应的线注记CAD格式数据。对点属性表和线属性表的编码要保持唯一。
管线数据库包括:点表、管道类线表和电缆类线表等。字段长度不应太长, 一般不超过120个字节。对提交的数据按照以下要求进行数据集成: (1) 数据库中表命名规则:表名以管网性质为基础, 按数据类型增加前缀。例如:线属性表增加前缀“LINE_”, 点属性表增加前缀“POINT_”。 (2) 表的种类包括:点线表、线属性注记文件、管沟点线表、井边框点线表和图幅信息表。 (3) 线属性注记文件钟需要包括各专业管网注记。
6 结语
本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以海量数据为基础, 数据处理纷杂、繁琐, 最终建立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地下管网信息的数字化管理, 加强了智慧城市中地下管线的信息化建设, 为建设智慧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要基础信息。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地下管线也越来越庞大、密集, 其种类也越来越复杂, 建立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地下管线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工作, 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文章从数据分类、地形数据来源与分析、地形数据分层、地形数据要求、管线数据要求等方面对地下管网管理系统涉及的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地下管线,地下管网,数据,智慧城市
参考文献
[1]赵占坤, 振鹏.谈城市供水管网系统的海量数据处理[J].江西建材, 2015 (13) :57-58.
[2]付兴宏.基于GIS的城市地下管网管理系统的实现[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2) :66-68.
[3]王君泽.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发展[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1) :46-50.
【太原市城市地下管网条例】推荐阅读:
太原市城市房地产交易管理条例08-20
太原市客运出租汽车服务管理条例09-21
太原市城市园林绿化05-10
太原市居民05-23
太原市绿化植物引种05-26
太原市旅游景区06-30
太原市和一中学校08-25
太原市图书馆暑期活动08-03
太原市2014年小学招生规定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