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活动《有趣的西瓜皮》教案

2024-10-29

中班活动《有趣的西瓜皮》教案(共12篇)

中班活动《有趣的西瓜皮》教案 篇1

中班活动《有趣的西瓜皮》教案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在西瓜皮上联想出多种物体,并通过添画表现其主要特征,激发想象力。

2. 能主参与创编活动,用连贯的语句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发展语言,丰富想象。

活动准备:

1.实物:半个西瓜皮 半个西瓜的图片人手一张

2.小动物卡片 画有几个西瓜皮的背景图 泡沫板

活动过程:

一。 引导幼儿对西瓜皮进行初步的想象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这半个西瓜皮看上去像什么?(小船 小床 碗等等)那西瓜皮口朝下看上去又像什么?(小伞 屋顶 台灯等等)

二。 对西瓜想象并添画,尝试用句子进行描述

师:①西瓜皮会变魔术,瞧!它变成什么了?(碗)

什么东西放在上面呢?(水果)听,老师把这副图编成了两句

②你们想不想也让西瓜皮变个魔术?变好了想一想,哪个小动物会用它来干什么。(提醒幼儿跟别人想的不一样)幼儿自由想象添画并讲述。

三。 引导幼儿再次对西瓜皮展开想象,小组创编《有趣的西瓜皮》的故事

有一群小动物到草地上玩,发展地上扔了许多西瓜皮,小动物想:西瓜皮扔了多可惜呀!小猫捡了个西瓜皮说:“让我们作个翘翘板!”它到树林采集了一快木板,放在西瓜皮上,做成了一个翘翘板。小猫和小狗一起玩,玩得真开心。

小朋友,西瓜皮有许多别的小动物会用西瓜皮来做什么呢?他们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呢?请你们也来编个故事吧!让我们一起来编一个好听的《有趣的西瓜皮》的故事吧。

幼儿分组创编故事。

每组提供一副画有几个西瓜皮的背景图,若干小动物。(提醒幼儿先选好小动物,再讲述)

四。请小朋友编给在座的老师听。

中班活动《有趣的西瓜皮》教案 篇2

我班进行“认识我自己”主题活动时,孩子们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浓厚的兴趣,比如,几个男孩子坐在一起观察谈论肚脐眼,女孩子比着谁衣服上的洞洞多。在玩户外游戏“钻山洞”时,廖子航小朋友说“我们的身体可以变出一个大洞洞”,其他小朋友争相模仿。由此,“有趣的洞洞”活动在孩子们的兴趣与需要中应运而生。

活动目标

1.初步关注自己身体和周边的洞洞, 简单了解不同洞洞的作用。

2.大胆尝试用身体变出洞洞,乐于分享自己的发现。

3.共同体验找洞洞、变洞洞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 :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洞” 和身体上的“洞”有一些了解。

2. 材料准备 :课件“各种各样的洞”; 小球1个 ; 轻音乐2首;长山洞的线条标识,约5米长,共3条。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发幼儿对洞洞的兴趣

1.变魔术。师 :小朋友 ,老师给你们变个神奇的魔术, 猜一猜我变出了什么。 (教师用手变出望远镜、杯子,引导幼儿说出这里有洞洞,导入主题)

2.启发提问 ,师 :你们见过洞洞吗 ? 在哪里看到过洞洞?

二、游戏“找洞洞”

1.初步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洞洞及作用 。

请幼儿先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洞洞,再观看课件。

图一游泳圈,引导幼儿说出游泳圈的作用;图二茶壶茶杯,观察物体上面洞洞的形状及用途;图三马桶,说说马桶里洞洞的作用; 图四门眼, 想想门眼有什么用;图五桥洞,观察桥洞的大小及功用;图六隧道,了解隧道的用途。

2.寻找身体上的洞洞。

请幼儿找一找自己的身体上哪里有洞洞, 这些洞洞是用来干什么的,有什么作用。

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找到了这么多有用的洞洞,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生活就会很不方便。这些洞洞长得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圆,有的方,真有趣。

三、游戏“变洞洞”

1.随意变洞洞。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搭出大小不同、和别人不一样的洞。

2.变出小球能钻过去的小洞。幼儿变好后,教师用小球尝试钻幼儿变出的洞,注意观察幼儿的动作,及时肯定幼儿的创意。

3.变出身体能钻过去的大洞(两人合作)。师:我们把洞变得再大一些,变出一个小朋友能钻过去的洞。这个游戏需要两个好朋友一起合作,一个变洞,另一个钻洞。

(播放轻音乐1)幼儿自由结伴游戏 , 教师观察并帮助幼儿合作游戏。

4.变出长长的、身体能钻过去的洞。 师 :我们可以一个人变洞,还可以两个人、许多人一起变洞,变出大大的、长长的洞。

(播放轻音乐2)幼儿分组游戏 ,男孩子搭洞 ,女孩子开火车钻洞,体验钻长洞的乐趣。

四、结束活动

师:教室外面还有许多有洞洞的玩具,我们一起去找一找、钻一钻、玩一玩吧。

活动延伸

利用废旧的轮胎、纸箱、拱门等,让幼儿自由搭建各种大大小小的洞,一起玩钻洞洞、跳洞洞等游戏。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来源于孩子的生活, 在孩子兴趣点的基础上, 结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目标, 以找洞洞、变洞洞为重点开展活动,不局限于某一领域,意在将孩子的经验统领、整合起来,获得相应的学习经验和成功感。

有趣的静电(中班科学活动) 篇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老师要“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静电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遇到的现象,他们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设计了“有趣的静电”这个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一、使幼儿通过实验操作探索出静电是物体之间摩擦产生的,并发现带静电的物体能吸附轻物的特性。

二、了解静电的用途和去除静电的方法。

三、体验科学实践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一、塑料泥工板、旧袜子。

二、自制纸蝴蝶、纱巾、塑料棒,每个幼儿一份;米粒、沙子、纸屑、泡沫、羽毛,每组一份。

三、相关图片和视频。

活动过程

一、通过图片和魔术感受静电

老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这张照片(如图1)有趣在哪儿?”在幼儿发现了照片的有趣之处后,老师问:“你们猜一猜,她的头发为什么会飞起来?”在幼儿进行了各种猜测后,老师说:“其实我知道她的头发会飞的秘密,我也可以让头发飞起来。不信我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试试看。”

老师请一位小朋友上来,然后把在衣物上反复摩擦过的塑料泥工板放在他的头发上方。老师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你们看他的头发也飞起来了。你们发现头发飞起来的秘密了吗?”请幼儿自由想象。(如图2)

在幼儿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老师揭示:“秘密就在于塑料泥工板和我的衣服反复摩擦的时候产生了一种神奇的力量,也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静电。”接着,老师带领幼儿重点练习摩擦起电的动作。

二、探索有趣的静电

1.“怎样让纸蝴蝶飞起来?”

老师给幼儿发放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有自制纸蝴蝶、塑料棒、纱巾等,请幼儿尝试让纸蝴蝶随着小棒飞起来的方法:“刚刚,我们的头发被静电吸了起来,你可以用同样的办法让纸蝴蝶飞起来吗?我的要求是不能用嘴巴吹,也不能用手触碰纸蝴蝶。”

在老师的指导下,幼儿通过尝试探索出了用塑料棒和纱巾摩擦产生静电吸住纸蝴蝶,使它们飞起来的方法。老师总结:“原来是小棒在纱巾上来回摩擦产生了静电,所以纸蝴蝶飞了起来。”(如图3)

2.“谁能被吸起来?”

老师提示:“我们用带静电的塑料棒吸起了纸蝴蝶,它还可以吸起哪些东西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米粒、沙子、羽毛、纸屑、泡沫。请你们用刚才的方法再试一试,这些材料中哪些可以被吸起来,哪些东西不可以,并把你们的发现用打勾和打叉的方式记录在表格中。”

幼儿利用这些材料再次进行探索,记录游戏的结果。老师在将所有幼儿的记录表汇总后,与幼儿一起讨论,并总结:“原来塑料棒通过摩擦产生静电后,只能吸起很轻的东西。”

三、讨论怎样利用、去除静电

1.利用静电的小发明

老师:“聪明的人会利用静电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工具,我可以现场做一个静电拖把呢。”老师一边用旧袜子现场做拖把,一边介绍:“我这个静电拖把很厉害,丝袜和地板摩擦产生静电,拖把可以把地上的头发丝和灰尘吸起来,使我们的地面变得很干净。”老师做好后现场示范,并邀请一个小朋友上前来试试。(如图4)

老师说:“除了利用静电的原理做出静电拖把外,还有很多利用静电原理制作的东西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老师展示静电手套、静电打印机、静电球等的图片。

2.去除静电的小妙招

老师:“静电虽然能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同时它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烦恼,比如在握手、开门时我们会碰到忽然产生的静电,手会麻麻的。你们遇到过类似现象吗?”

在小朋友讨论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静电现象后,老师说:“看来静电有时候的确挺麻烦的,我们应该怎样去除它们呢?”播放视频,请幼儿了解通过握手或开门前先摸墙或金属物件、梳头前将梳子弄湿、靠着墙脱衣服、多喝水、在室内使用加湿器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去除静电。

四、总结

老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神奇的静电,知道了两个干燥物体之间摩擦后会产生静电。还认识了一些生活中利用静电原理制作的小发明,了解了去除静电的小妙招。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秘密等着小朋友去发现、去探索呢。”

反思

反思

在活动中,我遵循《指南》的建议,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给他们提供各种观察、操作、实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多发现、多质疑,为幼儿进行独立科学探究打下基础。

在每个环节的设计上是层层深入,前面一个环节为后面一个环节埋下伏笔,从感受静电现象到掌握静电产生的方法,再到探索静电可以吸起东西的特性,最后顺势引入静电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这样层层深入地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逐步了解了静电常识。

(本栏责编 叮 咛)

中班有趣的花篮的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花篮。

2、能运用多种装饰手法。

活动准备:

泥料、木锤、垫布、画支、老师示范作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老师引导幼儿观察示范作品,说说它的制作方法。

二、制作方法

1、取一块泥,用手团成圆形。用木锤将泥团拍成泥片。

2、用画支在泥片上切割出花篮的底部形状。双手搓泥条,并沿着底部的外沿向上盘筑。

3、两条长泥条,把它们缠绕起来,制成麻花的形状,作为花篮的提手。

4、将提手粘接到花篮上,在泥片上用画支划出树叶状,装饰花篮。

三、展示评比

提示:

装饰的纹样可以多样化,如:太阳、小花、小动物等。可以设计各种造型的花篮,如:椭圆形、长方形等。

活动结束:

中班健康活动有趣的山洞教案 篇5

活动背景

幼儿园室内体育活动作为体育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因其气候、场地等条件的影响,而逐步受到师生的青睐。作为传统游戏,“搭山洞”、“过山洞”活动能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和合作精神,深受幼儿喜欢。为了在雨天也能满足幼儿兴趣和锻炼的需要,在安全卫生的环境和教师的合理指导下,积极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创造力和合作能力,教师精心设计组织了《有趣的山洞》室内体育活动。

活动目标

1.积极参加结伴进行的“搭山洞”、“过山洞”的活动,发展创造力。

2.发展基本动作,提高肌肉的耐力和集体的协调性。

3.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和合作活动的乐趣。

4.促进幼儿手脚和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5.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录音机、老师自编的奥运模仿操,铁圈、拱形门各6个。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幼儿面对老师四散站立,随音乐做奥运模仿操:跑步D打乒乓D掷标枪D射箭D游泳D划船D跳高等。

2.基本部分。

(1)幼儿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搭山洞”。师:以前,我们玩过“钻山洞”的游戏,今天,我们来用自己的身体搭山洞,想一想、试一试,用身体能搭出怎样的山洞呢?幼儿自由探索,老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组织幼儿讨论大人、双人搭山洞的方法,并选去锻炼价值、安全性较高的方法进行集体练习。

(3)多人搭山洞。师:刚才我们打了许多有趣的`单人和双人山洞,那么除了担任、双人可以搭山洞外,三个人、四个人……,许多人在一起能不能打出更有趣的山洞呢?幼儿尝试搭多人山洞,老师观察并加以指导。

(4)幼儿尝试多种过山洞的方法。教师启发幼儿探索多种过山洞的方法。(正面钻、侧身钻外,还用了匍匐前行、四肢贴地前行;仰躺于地、双脚蹬地后移等方法。)

(5)游戏:小侦察员。方法:幼儿分六路纵队,站在起点线后,听信号,以鱼贯的方式钻爬过前面高低、大小不一的山洞(山洞有三种:a每组推选二名幼儿搭成的山洞;b拱形门;c铁圈),以不碰倒山洞、先钻过的一方为胜。游戏次数根据幼儿兴趣和活动量而定,每次游戏重新推选搭山洞的幼儿。

中班活动《有趣的西瓜皮》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围圆圈追逐跑。

2、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自主游戏。

3、在游戏中学习轮流与等待,和同伴合作游戏。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能四散跑开的场地。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做植物模仿操。

第1~2个八拍:春天到,柳树发牙微微笑(上肢运动);

第3~4个八拍:夏天到,西瓜地里咕噜噜跑(跳跃运动);

第5~6个八拍:秋天到,菊花柿子枝头摇(俯背运动);

第7~8个八拍:冬天到:腊梅雪松压不倒(腿部运动)。

(这些动作可以重复3~4遍)

2、基本活动。

(1)和幼儿简单谈论植物与水果,进行本课游戏。

教师:刚才我们做得模仿操里都讲到了哪些植物?

幼儿回答

教师:其中夏天的水果有什么?(引出本节课所要玩的游戏名称)

幼儿回答

教师:西瓜是怎样吃的呀?

(2)引导孩子了解游戏规则,学习玩游戏。

教师交代游戏规则:今天我们玩一个叫“切西瓜”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小朋友围成一个大圆圈,请一个幼儿当切西瓜的人,边念儿歌边在幼儿挽起的两手中做切的样子,大家一起念“切西瓜,切西瓜,切了一个大西瓜,我把西瓜切两半”,当念到“半”字时,切西瓜的人把相邻两个幼儿的手“切开”,然后这来年两个小朋友迅速围着圆圈的外围向相反方向跑,沿着圆圈跑一圈回来后,谁先占住刚才的位置,谁为胜。(.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赢的那个幼儿和切西瓜的人交换,游戏重新开始。

(3)老师的指导下,请部分幼儿先示范玩一次游戏。

(4)幼儿集体游戏2~3词,期间教师用语言进行指导,提醒暂时没有玩到的小朋友耐心等待。

(5)分组进行游戏。

教师:现在我们把西瓜变成两个小西瓜,继续玩“切西瓜“的游戏。

幼儿分组玩切西瓜的游戏时,老师可以在傍边指导或者进入他们的游戏中去。

继续分组,两个西瓜变成四个小西瓜,幼儿自己选切西瓜人,自主游戏。

2、放松活动。

可以做前面的植物模仿操。

游戏反思:

这是一堂在户外进行的课程,小朋友们情绪高涨,能够一边玩一边念儿歌,儿歌掌握得也比较好。但是,有个别幼儿在“切西瓜”的过程中,会切得较为用力,导致其他幼儿手很痛,老师应多提醒幼儿不要用太大力。

这个游戏让小班的孩子明白玩游戏要遵守规则,这对以后小朋友参加其它各项活动都有个前瞻意识,明明白做任何事都有一定的规则。以后进行其它游戏活动也更顺利。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洞教案 篇7

2、初步了解不同洞洞的作用并体验找洞洞,变洞洞的乐趣。

活动准备:有洞的物品、玩具

活动过程:

一、什么是洞

(一)出示汉字“洞”

你们认识这个字吗?这是山洞的洞、小洞的洞。

(二)理解洞的词义

1、出示一个花盆和一只垃圾桶

这里有两样什么东西?请你找找、说说这个花盆哪里有洞洞?垃圾桶的洞洞呢?

2、花盆和垃圾桶都有洞,但是两个洞有什么不一样?

*洞有两种,一种是可以被别的东西穿过的洞,像花盆,可以让东西穿过。另一种是不能被穿过的洞,像垃圾桶是凹进去的,这个洞可以放果皮和纸屑。

二、玩洞洞游戏

(一)找洞洞:在身体上找洞洞

1、请幼儿在自己的身上找一找有什么小洞洞?(鼻孔、嘴巴、耳朵)

2、请幼儿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洞洞?并讲一讲这些洞洞有什么作用?没有它们能行吗?

小结:身体上的洞洞对我们很重要,要保护好它们。

(二)手指变变变:师:今天请小朋友和老师玩一个手指变变变的游戏。(老师边念儿歌变带领幼儿做游戏)

一根手指变变变,变成一条毛毛虫。

两根手指变变变,变成一只小兔子。

三根手指变变变,变成一只小花猫。

四根手指变变变,变成一只花蝴蝶。

五根手指变变变,变成什么了?

引导幼儿观察后,说出望远镜。

(三)用身体变洞洞

1、变中洞

1)幼儿个体想象、尝试

2)尝试选材料穿过中洞洞

*你们小手围一围、小手小腰碰一碰玩具钻过去了。

2、变大洞

1)羊角球也要玩洞洞的游戏,怎么办?除了手指、小手和手臂的弯曲和伸展,身体上还有哪些部分可以一起参加变大洞洞吗?

2)尝试用身体造洞。

试一试羊角球都能玩钻洞洞的游戏了吗?

*你们两腿分一分、小手小脚碰地面羊角球钻过去了。

3、多人合作变洞洞

1)小朋友,你们也想玩钻洞洞的游戏吗?那么有什么办法让小朋友都能钻过洞洞呢?

2)尝试以合作的方式变洞洞

1、请两个幼儿一起变洞洞,带领幼儿一起数数有几个洞洞。

2、请三四个幼儿一起变洞洞,带领幼儿一起数数有几个洞洞。

3)说说,你们是用身体的什么部位变出大洞洞的三、结束活动:

1、我们发现人越多变出的洞洞越多,那么很多小朋友在一起可以变出多少个洞洞呢?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试一试。

中班活动《有趣的西瓜皮》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了解平面镜的特性,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2、有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操作能力。

3、对镜子感兴趣,有探究的欲望。

4、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平面镜、动物玩具、音乐

各种透镜、面镜

活动过程:

一、照镜子,了解镜子的特性

1、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照镜子的游戏。

2、请你找好朋友玩一玩照镜子的游戏。

3、小结交流: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二、镜子反光实验

1、幼儿分组探索

2、小结

三、游戏:小动物照镜子

1、第一次操作,发现动物数量的变化

2、第二次操作,发现如何变化

3、第三次操作,把两面镜子竖直面对面放,进行探索。

四、拓展经验

1、平面镜真奇妙,我们发现了好多平面镜的秘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奇妙的镜子,你知道有哪些?

2、这些镜子也藏着许多秘密,我们在分区活动的时候再玩一玩,发现它们的秘密。

活动延伸:

1、区活动时,继续探索平面镜的其他特性。

2、在区域中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其他镜子的特性。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研究镜子,由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我主要处于引导者的位置对探究活动有计划的进行组织。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

中班活动《有趣的西瓜皮》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使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出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供幼儿操作的图形、小筐若干;小熊头饰、小动物的家;音乐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引入环节,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石头”的不同。

2、引导幼儿捡起自己喜欢的石头,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二、创设情境,引发幼儿探索、操作。

1、以小熊摔跤的故事情境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引导幼儿观察小路,说说小路上的坑是什么样子的,启发幼儿想办法把坑填好。

3、幼儿思考并尝试操作,教师根据情况适时引导。

4、引导幼儿发现,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变出一个新的图形来。从而理解图形之间存在的转换关系。

三、伴随着音乐,幼儿和教师一同欢快地走出活动室。活动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在认识了多种几何图形以后,在智力区我们投放了许多色彩不同、大小不同的图形供幼儿拼摆,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每天都会到这儿来利用图形拼摆出各种画面:如火车、汽车、飞机、房子、大树、小鸟等。可是在一次游戏中,有两个小朋友发生了争吵,原因是自己摆的房子都需要一个大一点的正方形,而当时盒子中只有一个合适的,两人都握着正方形,谁也不愿松开。于是在我的引导下,一名幼儿用两个三角形组合在一起拼出了正方形,其他幼儿看见了觉得很有意思也纷纷来尝试。这时我突然意识到,长期以来幼儿在拼摆过程中都是用图形直接来当作物体某一部分的,如果下次三角形不够了或是长方形不够了,孩子就只会争抢。我想应该让孩子理解图形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就可以用别的图形组合在一起来替换所需要的图形,如果获得了这种经验,孩子们的拼摆活动会更加丰富,思维也会变得灵活起来。因此我设计了今天的数学活动:有趣的图形。此次教育活动的目标是:1、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使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一、复习、巩固认识的图形:

活动开始我鼓励幼儿捡一些不同的石头,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自己的小石头是什么形状的,这样对每个图形的外形特征加深印象,为他之后的填坑活动奠定基础。

二、在玩儿中学

为了使枯燥无味的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在引导幼儿捡图形的环节上我设计成捡石头要去建房子,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以小熊摔跤的故事情景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萌发他们助人为乐的情感;创设小动物的家这样温馨的背景环境,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活动氛围;直接利用小路作为活动场所,让孩子们在边玩儿填坑的游戏中边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三、提供幼儿充分探索、尝试、思考的空间和条件。

1、在填坑之前,教师先引导幼儿观察路上的坑是什么样子的,如:是什么形状的、有大又有小。为的是让孩子明白要想办法来获得这些图形。同时教师提出要求,引导幼儿坐在小路的两边,把身边的坑填满,不能漏洞,也不能让石头叠放在一起,这些提示语会引导着他们不断尝试、思考把坑填好。

2、路面上我所设计的坑多数都大于幼儿手中现有的图形或是没有这样的图形,一块石头不可能直接填满,这就给孩子创设了难题,促使他们想办法用多个图形拼在一起来解决问题。可是哪些图形更合适呢?这就激发了幼儿思考——操作——再思考——再操作的过程。

3、考虑到难易程度的不同,有的坑用2—4个图形就可以拼成,而有的坑就需要更多的图形,这让能力强的和能力较弱一些的孩子都能获得成功,愿意参与活动。

四、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鼓励。重在启发、引导幼儿尝试操作:

在幼儿尝试、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看到好的做法及时鼓励、肯定;看到幼儿遇到困难时,启发全体幼儿共同想办法解决,并不断地归纳、总结,引导幼儿感知图形间的转换关系。

中班活动《有趣的西瓜皮》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2、巩固已认识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初步感知半圆形和圆形的转换关系。

3、能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铺路。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音乐,图形卡片,为铺完路的小房子。

经验准备:对各种常见图形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导入由小鸭子的新房子,巩固已学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二、铺路

1、情景展现:小鸭子在回家的路上摔跤引出路不平。

师:请小朋友们帮助它把路铺好。

2、铺小路

(1)、先引导幼儿观察小路中土坑的形状。

师:土坑有哪些形状?请你把与土坑形状相同的石头填进去,然后检查是否填平,要大小正好。

(2)、指导幼儿操作,用图形一一对应地填好。

(3)、还有坑没填好,但是没有与它形状相同的图形怎么办?

引导幼儿观察旁边的半圆形石头:鼓励幼儿尝试拼一拼,教师用大小不一的拼一拼,让幼儿观察比较。

归纳并小结:两个大小一样的半圆形可以拼成一个圆形。

(4)、喊小鸭子回家引出铺路任务。

交代用一一对应的方法铺路幼儿人手一张要铺路的图,强调在铺路的时候应边对边、角对角铺平。

幼儿完成后点评、展示。

三、活动结束:

将我们铺好的小路图送到教室的科学活动区展示,大家一起去欣赏吧!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找找有哪些东西的形状是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中班活动《有趣的西瓜皮》教案 篇11

活动背景

在一次午间吃西瓜的时候,我无意中问了孩子们一句:“你们吃的西瓜皮像什么呀?”没想到我的提问引发了孩子们的兴趣,有的说像月亮,有的说像小船,有的说像镰刀……孩子的想象竟然如此丰富,这激发了我的灵感:西瓜皮可以变成一个极好的语言素材。于是,我设计了这次大班创造性讲述活动。

活动目标

1.借助西瓜皮进行联想,并通过添画表现联想物的主要特征,激发想象力。

2.主动参与创编活动,用连贯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语言,丰富联想。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半块西瓜皮,半块西瓜皮的图片人手一张,小动物卡片,一张大的画有几块西瓜皮的背景图,四张小的画有几块西瓜皮的背景图,一张西瓜皮变秋千的图画,泡沫板。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对西瓜皮进行初步想象。教师出示西瓜皮,提问:这半块西瓜皮看上去像什么?把西瓜皮口朝下看上去又像什么呢?

2.幼儿借助西瓜皮进行想象、添画,并尝试用语言描述。

(1)教师出示西瓜皮变秋千的图画。

提问:谁会在秋千上面玩呢?最后,教师把这幅图编成两句话:西瓜皮,变秋千,松鼠荡来荡去真有趣!

(2)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一张西瓜皮的图片,请幼儿在上面进行想象添画,然后讲述:西瓜皮,变什么,谁用它来做什么。

(3)请小朋友讲一讲西瓜皮变成什么了,如西瓜皮变帽子,小兔戴在头顶上遮太阳。“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西瓜皮变雨伞,下雨小狗用它来挡雨。

(4)教师出示背景图,示范编故事:有一群小动物到草地上玩,发现地上扔了许多西瓜皮,小动物们想:西瓜皮扔了多可惜呀!小狗捡了个西瓜皮说:“让我来做个翘翘板吧!”它到树林里找来一块木板,放在西瓜皮上,做成了一个翘翘板。小狗和小兔一起玩,翘呀翘,玩得真开心!

(5)给每组幼儿发一张背景图,若干小动物图片,引导幼儿再次对西瓜皮展开想象,小组合作创编《有趣的西瓜皮》故事。

(6)每组推荐一名幼儿讲故事,教师对幼儿所编的故事给以肯定和评价,最后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这次主题活动。

教学反思

收获一:要善于在活动中提供自由想象与创造的空间。本次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了参与的机会,让幼儿充分想象,大胆讲述,因而活动中幼儿始终积极主动、情绪愉快,充分体验到了创造学习的乐趣。

收获二:教师要善于控制课堂秩序,让幼儿形成良好的活动习惯。课堂上把幼儿的情绪、积极性调动起来是教师所追求的,但过分活跃没有秩序一定会影响教育效果。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到在日后的工作中应逐步积累控制课堂秩序的经验。

收获三:在幼儿的创造性讲述中,教师的指导与评价是激励幼儿再次积极表现的前提和重要因素。在本次活动中多次让幼儿进行想象描述、想象添画,其中每一个环节,我都充分肯定和鼓励幼儿的创造,使幼儿更有积极性投入下一次创作中。

幼儿园中班教案《大西瓜》 篇12

1.分辨大和小的不同,学习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大小。

2.能用身体动作表示大和小。

3.体检参与数学游戏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小朋友们知道小和大的区别。

教学难点:小朋友们玩游戏的时候分不出来大和小。

活动准备

1.大玩具娃娃,小玩具娃娃;大积木,小积木;大开本图上,

2.自制玩具卡:大西瓜和小西瓜。

3.(幼儿用书.科学与数学)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用实物比较大和小。

1.教师“今天,有两个小朋友到我们班上来做客了(出示

两个玩具娃娃)请小朋友告诉老师;哪一个大,哪一个小?

2.教师;“这里有两块积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出示两

块积木)告诉老师;哪一块大,哪一块小?。

3.教师;这里有两本书(出示两本书)请小朋友仔细看一

看,告诉老师,哪一个书大,哪一个小?。

4.教师;小朋友们请看一看,这是什么?(出示西瓜玩具

卡)请幼儿仔细看一看,哪一个西瓜大,哪一个西瓜小。

(二)展开部分;游戏:“大西瓜和小西瓜”

1.用动作表示大西瓜和小西瓜。

教师:“大画卡上有一个大大的西瓜,我们一起来学学它的

样子做动作。(请幼儿张开两臂,感受大的`含义,并鼓励幼

儿用汉语说出大西瓜。

2.教师发指令,幼儿做动作。

教师分别说大西瓜或瓜的指令,请幼儿用动作表示。

3.分组继续玩游戏,可以请几名幼儿分别来指令。

将幼儿分为4-5组,请每组幼儿轮流发指令?(大西瓜或小西瓜)其他幼儿做动作。

(三)结束部分

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科学与数学”中“请给大的动

物涂上你喜欢的颜色”部分,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大和小的认识。

四.活动延伸与扩展

请幼儿找一找,活动室里什么东西大,什么东西小。

五.温馨提示

1.活动中用到达的玩具(大玩具娃娃和小玩具娃娃等)可以

根据情况调换为其他大小区别较大的玩具。

2.玩具卡大西瓜和小西瓜,教师可以自己制作。

3.引导幼儿通过游戏感受大和小,并鼓励幼儿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1活动中用到达的玩具(大玩具娃娃和小玩具娃娃等)可以

根据情况调换为其他大小区别较大的玩具。

2.玩具卡大西瓜和小西瓜,教师可以自己制作。

上一篇:周老师艺术活动《人体彩绘》心得体会下一篇:酒店总经理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