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泽镇南麻中学创建教育现代化初中汇报

2024-06-11

盛泽镇南麻中学创建教育现代化初中汇报

盛泽镇南麻中学创建教育现代化初中汇报 篇1

盛泽镇南麻中学创建教育现代化初中汇报

【学校概况】我们南麻中学是一所农村初中,依附于“日出万匹,衣被天下”的华夏第一镇——绸都盛泽。近年来,随着盛泽镇经济、科技、文化健康发展需要,我校大力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加快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1998~1999两年,我校抓住了创建省示范初中的契机,通过转变教育思想、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学校内涵,为创建教育现代化初中和进一步发展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现有18个班级,742名学生,教职工60名,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43人,占全校教师总数46.7%,教师队伍中,有苏州市名教师1名,吴江市名校长1名,吴江市名教师2名,苏州市、吴江市学科、学术带头人7名,市级骨干教师的比例在全市学校名列前茅。多年来,我们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坚持“科研立校,成长师生”的办学理念,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了各级主管部门的表彰,学校先后被评为: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苏州市文明单位、苏州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苏州市绿色学校等。

一、以精致化管理为依托,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化

“精致”在词典中的解释:“精”含有“经过提炼或者挑选的”、“提炼出来的精华”等义;“致”含“达到”、“尽、极”等义。我们认为,精致化是追求卓越,提升品质的“精致文化”,它融会了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各自的优势,是一种以文化为特征的管理理念与模式。精致化管理价值取向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符合素质教育和现代化的要求。我们以精致化管理为依托,大力开展素质教育,致力于实现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1、实施精致化的德育管理

多年的德育工作实践和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学校的管理者们清醒地认识到,“抓德育,促管理”才能出高效。德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育人讲精致,成功在细节。在大力加强德育工作的实践中,学校形成了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线,以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基础,以班会、队会、团会的活动为载体的德育工作精致化管理思路,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的具体做到:

●育人精致化。学校要求全体德育工作者转变观念,防止德育工作“粗线条”的空洞说教,要做到小节育人、细节育人,养成习惯精致化。主要包括精致地做好每个细节,管好每个时间段、每个活动区;精致地管到每一个人,做到全员育人,全体参与;精致地管到每一种不良行为,大到上课纪律和课外活动,小到佩戴胸卡与配备出门证;广大教师在育人的过程中,能精致地将基本道理和行为纠偏有机地联系起来。

●章制精致化。精致的管理章制,会对德育工作的效果和学生的习惯产生基础性的影响。学校科学调研、制定方案,明确和完善了《学生手册》、《德育工作条例》、《学生行为规范》等养成教育的规章制度,强化了学生值周制度和奖惩制度,表扬先进、批评后进,对学校开展的每一项教育活动都能做到及时检查、及时评比、及时公布;德育处还根据章制,加大对学生日常的检查,如眼保健操、周一晨会、自习纪律、迟到、课间秩序、节电节水、仪容仪表等。通过狠抓这些伸手可及的小事,学校的养成教育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执行精致化。制度的执行对德育工作的效果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为此,学校积极推进制度执行的精致化管理。学校与全体教职工签订全员育人责任状,班主任月度、年度考核责任状、学生习惯养成责任状,让每位教职工都明确各自的岗位育人责任。同时,学校还坚持利用周会和升旗仪式,及时反馈各班常规管理情况,每周举行主题班会,每月评选常规管理先进班级,每学期评选优秀班集体。

2、打造精致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经过多年的艰辛求索,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还主阵地位置予课堂,把素质教育理念贯彻到学科教学中,应是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关键一环。为此,我们南麻中学提出了全新的课堂目标:“提升课堂品质,杜绝课堂泡沫,打造精致化课堂。”要求在教学内容的整合上要体现精到合理,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要体现精巧有效,在教学主题的提炼上体现了精炼深刻,在课程资源的拓展上要体现了精当适度。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完善管理和制度。为了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注重扎扎实实地从教学过程的常规管理抓起。学校制定并严格执行的规章制度有: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师徒捆绑考核制度,教学奖励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课评课制度、考试制度、考勤制度、教学质量反馈制度等。这些管理制度的建立,培养了教师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和作风,保证了学校教学活动有序、高质、高效地开展。

●重视实践和反思。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既为广大教师提供无限广阔的活动舞台,又对教师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求教师们在践行新课改的理念中,能结合课堂教学案例,反思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无效和低效的行为。我们鼓励教师要敢于实践,要学会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我们把教学后记作为反思实践的载体,要求教师们能记录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随想和感受,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

●规范开课、听课和评课体系。学校周周开设公开课,新进校的教师要上“亮相课”、“过关课”; 青年教师要上“对比课”,中年教师要上“观摩课”;

结合课题研究则要上“研究课”,学校领导及学科带头人要上“示范课”。听课笔记重点记载师生活动,有听课者的评价意见、校内听课有与执教者交流的记录,听课笔记的检查,不仅要查数量,更要看质量。教学流程记载不全或没有听课者的反思与评价意见的,视为不合格笔记,每听一节课必须规范地作好课堂观察报告并参加研讨;外出听课学习要在教研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我校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借助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信息化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提升了学生的学科能力和信息素养,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学校还制定了每学期、每学科“整合“的教学计划,鼓励教师积极探讨,促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学校要求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高质量的信息技术整合展示课,撰写一篇信息技术研究论文。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丰富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营造精致化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德育和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它具有教育、导向、陶冶、创造、辐射、激励、娱乐和社会化等功能,是学校整体育人环境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我们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把营造精致化校园文化作为追求的目标。

●以格调高雅的校园环境熏陶人。校园环境既是素质教育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又是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载体。为了提高环境的文化品味,我们根据教育的特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初步形成了南中校园独特的文化风格。那以“腾飞”为主题的雕塑,寓意着学生在知识的天空展翅翱翔;那“德”“艺”的石刻,寄托了学校对学生的殷切期望,表达了学校的办学思路;那幽雅的紫藤长廊传达出生命的气息,那激励人心的标语、那优美的画廊、草坪和花木等,无不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愫,起到了怡情励志的作用。

●以蓬勃向上的校园精神激励人。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校园精神表现了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文明、好学、求实、进取”的校风成为了全体师生无形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团结、爱生、业精、效高”的教风不仅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直接的影响;“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学风,体现了南中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习思维品质。校歌《腾飞吧,南中!》唱出了南中人的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精神,增强了师生对校园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以规范科学的校园制度塑造人。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既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学校建立了健全科学的管理制

度,体现了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精神;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实施,按章办事、不徇私情,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学校提倡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内涵。学校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制度环境,广大师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正在形成。

●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教育人。学校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一年一度的校运会,一学期一次艺术节、科技节,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各种形式的才艺表演、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的活动,活跃了学生的文化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这些活动的设计体现了益智性和趣味性,内容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二、以校本科研为突破口,建设研究型特色学校

我们南麻中学从一九九三年起就开始尝试教育科研,通过十来年教科的历程,已形成了浓厚的教科氛围,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的热情高涨,三年来,我校教师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文章300余篇,先后四次摘取省“五四杯”科研论文比赛组织奖,教育科研的南中现象得到了全市学校的认同。在特色建设中,我们以校本科研为突破口,十分注重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并形成长期有效的机制,使学校自身具备研究的职能和能力,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动力。2004年学校被正式命名为“研究型”学校,2006年被确定为吴江市3A级特色学校。

1、校本科研朴实有效

2007年上半年,吴江市教科主任培训班以我校为案例,进行了校本科研方式的研讨。我校在教育科研变革中三种朴实的方式,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三种方式是:

●每周一次的“圆桌论坛”。这个论坛是由学校青年教师利用周末时间自发组织的,一种类似沙龙形式的教育科研活动。之所以称为“圆桌”,是因为它更能体现思想的自由和开放。论坛的主题常常来源于教育教学的实践并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实践,通过每一次论坛的交流和思想的交锋,促进和加深了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而且及时地发现了问题,总结了经验,及时地指导了一线教师新课程的实践,促进课程理论的完善。这个论坛已成为我校教育科研活动的一个知名品牌,哺育了我校的科研文化。《苏州教育》、《成才导报》等媒体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

●每月一次的“文章发布会”。学校要求每位青年教师每月至少写好一篇心得体会文章,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教育论文,也可以是教育随笔,日记或案例,在每月一次的“文章发布会上”进行交流,这样,同行之间不仅可以取长补

短,相互吸取他人的成功做法,而且也为他们彰显个性,展示才华提供了一个舞台。

●每学期一次的公开教学活动。在每学期一次的公开课教学活动中,我们大胆创新,改革开课和评课的形式。卓有成效的措施有“教学一条龙”展示和课堂录像观察。教学“一条龙”展示是一种集问题、设计、行动、反思为一体的展示活动,它渗透在教学的诸环节(集体备课——说课——上课——听课——集体评述等)之中。我们利用录像手段,对课堂教学中丰富而又复杂的师生交互过程进行全程录像,为课堂教学研究提供原生态的研究资料。操作的基本流程是:课堂录像——观察录像——定格解剖录像——集体诊断(头脑风暴)——形成共识。课堂录像为教师们创造了一个崭新的观察、分析与探究的时空,为教师反思教学行为提供了蓝本,有利于帮助教师发现平时教学中不注意的细节,以便及时改正对自己教学不利的因素。

2、科研队伍日益壮大

“不参与科研的校长不是一个成熟的校长。” “教师要登多高的楼,学校就为他搭多高的梯”,这是学校领导经常告诫青年教师的“名言”。为此,学校制定了以校为本的教育科研制度,努力地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鼓励青年教师走“教、学、研”之路。学校要求教师们通过撰写教育教学案例,及时把自己的处理方式、心灵的感悟或者收获与感想写下来,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升教育理念。要求青年教师坚持写教学后记,并且把它纳入教学常规考核的正轨。通过写“教学后记”,反思成功之举和失败之处,点滴积累,不断改进,实现自我的提升。教科室还及时把教师的随笔和“后记”汇编成《聚焦新课改》和《南中教苑》,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平台。

此外,学校还与各位青年教师签定责任状,制定了近期、中期、远期奋斗目标,激励青年教师加强学习,缩短对岗位、教育教学常规、过程的熟悉与适应期,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学校乃至市级骨干教师。为了鞭策和激励他们达到这个目标,学校与他们签定了“青年教师教科责任状”、“三年新上岗教师培养目标”等。在目标的激励下,学校的青年教师参与教研、教改活动的热情十分高涨,他们大胆创新,锐意改革,为自己的成长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并逐渐地踏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3.课题研究立足于课堂

我们认为,教育科研只有本着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才具有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我们的课题立足于课堂研究,既有利于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也有利于发展教师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教育个性,更有利于学生、学科、学校的新发展。

十五期间,我们加强了对学校主课题《引导初中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策略研究》的研究力度,完善了相关子课题的操作管理和成果管理,该课题已经成功

结题,研究成果和研究的经验得到了总结和推广。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本着研究真问题、运用真方法、贡献真思想的原则,使课题研究走出了形式主义的泥潭。我们还创造性地推行了“小课题”研究制度。要求各教研组、备课组根据“问题即课题”的特点,围绕“有效教学”、“精致化管理”、“课堂观察”这三个中心选题,从微观的层面进行课题研究。小课题立足于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操作性强、周期性短(一年时间)、申报立项手续简化,很受老师们的欢迎。

4.研究性特色正在正在彰显

为了使学校的教育科研迈上新的台阶,为了实现学校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我们将更加地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内涵建设。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我们整合了传统的特色资源,扩大传统的特色受体(主要是教师、学科和教育场所),总结传统的特色经验,提升传统的特色品位,对“研究型学校”的特色进行了深入解读和全面实施,申报的《研究型学校的设计与实践研究》的课题,已被苏州市教科院立项,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加强学校特色建设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及时掌握学校特色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发展动态,真正把特色建设工作摆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并贯穿到了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如今,我们已经形成了“校长研究管理,教师研究教学,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良好氛围,每年均有十余篇管理类的论文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学校教研组建设也取得不俗的成绩,语文教研组、政治教研组被评为吴江市先进教研组,语文教研组还被认定为吴江市语文学科教研基地。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如火如荼——一个学习研究型的组织正在悄然兴起,“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的畅想正在南中变为现实。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创建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自查自检,在为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清醒地意识到们所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学校办学条件、师生学习工作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学校教师整体师德修养、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学校管理有待进一步优化,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网络教学研究、校本课程建设等方面有待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实践,以适应教育新环境、新形势和新发展的要求。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校将以创建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初中为新契机,团结拼搏,锐意进取,以更优质的教育、更优秀的成绩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社会,提升学校内涵发展,实现优质教育,向精品学校不断迈进。

【盛泽镇南麻中学创建教育现代化初中汇报】推荐阅读:

镇南中学第六届校运会简报09-13

华藏寺镇南街社区警务室建设汇报材料07-06

上一篇:会议室使用管理制度范文下一篇:运动会口号青春励志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