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古意权德舆,古意的意思,古意赏析(共6篇)
古意西安的绿色文明 篇1
中國•西安
杨柳依依,波光潋滟。
这一天全世界聚焦西安,这一天属于西安,也属于世界。
西安是一座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华夏故都,山水之城”之称,中国历史上四个最鼎盛的朝代周、秦、汉、唐均建都于此。“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啼花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唐代著名诗人卢照邻《长安古意》对昔日的西安——长安盛景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述。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更是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
而今日的西安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航空、航天工业的核心基地,是中国科技实力最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特大型中心城市之一。
无论是历史上的长安还是今日的西安,在如何与西方文化、世界文明对话的问题上,自古至今就没有间断过研讨、探索和实践????
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落址西安,世园会是一个窗口,让全世界认识西安;世园会是道门,让西安紧跟全球化发展的步伐;世园会是一个命题,为内陆城市生态文明的发展提供新模式;世园会是一个契机,令西安实现从历史古都向激情四射的现代化都市华丽的转身。
可以说工业文明的发展是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的,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极致;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没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那么在城市化、工业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发展绿色文明,城市发展与绿色生态和谐共存的模式探索正成为全球的新命题。
此次西安世园会是以“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以生态文明为引领,营造以植物为主体的自然景观,构建世界化的园林建筑背景,彰显西安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韵味,展示人类与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理念和新创意,探索人、城市、园林、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发展模式。
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天”指自然,“人”指城市,“长安”是千年古都西安的历史名称,也是国家繁荣与安泰的象征。“天人长安”意味着城市自然和谐共生;“创意自然”是在尊重自然和不破坏自然的前提下,利用自然、修复自然,使自然为人类服务。
世园会从主展馆到各展园,不仅展馆本身是科技与绿色时尚兼具的现代建筑,而且更让游人直观受到低碳、环保理念的洗礼。无论是世园会的主题、吉祥物、会徽,还是世园会主推并践行的“绿十条”(即“西安世园会推荐绿色生活十条理念”)——无不折射出新西安承古创新、生态建城的城市发展新趋向。
如何将低碳理念化作行动,如何将环保理想渗透到普通人的生活?在世园会开园前半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执委会就和团中央共同举办了“绿色世园走进高校”活动,百名高校团委书记签署发布 “绿色公约”,向全社会推荐“绿十条”,倡导全民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绿十条”包括:安全无害、简约装修;节能减排、低碳出行;省电节电、珍惜能源;珍惜粮食、绿色饮食;按需定量、理性消费;惜水节水、循环利用;低耗高效、无纸办公;提倡低碳、减少污染;勤俭节约、拒绝奢侈;植树种花、美化生活等内容。
西安以世园会为绿色引擎,希望将绿色低碳的理念渗透到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力求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积极有益的绿色风尚、绿色文化。“绿十条”倡导节能、低碳的生活方式,减少对生活的投入却能保证相当的生活品质;通过改善民众的出行方式 、生活方式、购物方式来提高全民的生活品质。
这场世界级的绿色盛会,彻底改变了世人对西安生态环境和西安人保守、老土的误读。世园会美得自然,西安城内到处飞花,地处西部的北方城市经过几年的努力,营造出了一个生态之城、自然与城市和谐共生之城。
世园会不仅改变着西安的土地颜色、改变着西安的空气质量,更在改变着西安的城市形象和内在气质。西安既是厚重的,也是绿色时尚的。它充满活力,是一座敢于挑战自我的自信之城。
古韵、古意、古传承 篇2
成功地传承中华虎文化的古韵、古意!
刘先生的画虎艺术在“中华百绝博览会”“中国美术馆”山东美术馆、深圳博物馆、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等地数十次举办个人百虎画展,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济南电视台、世界日报、欧洲时报、联合日报、大公报等十多家,国内外媒体以“神州虎王”为标题介绍了刘先生的百虎画展,其代表作“百虎图”多次荣获一等奖、特等奖、国际银奖,刘化雨的画虎作品在国际国内大奖赛中获奖颇丰,刘化雨的艺术成就恰说明他对画虎艺术的追求已经达到痴迷的境界,几十年历经艰难之后的成熟,洗练出刘化雨画虎艺术的纯熟,也恰好证实了路就在脚下,只要努力就能成功说法。如今他沉静在虎的世界之中,对虎的热爱与感知,已经达到入境与化境的克守。在他的思想里除了虎就是虎的思考,对自然虎的生长过程体会已进入沉浸的境界,刘化雨全身心的沉浸在画虎世界,从画虎的意境理解画虎艺术氛围的追究与借赏,其根基在对自然虎与画虎艺术的古传承的高度解析与研究后的艺术美与灵性生命的创作觉悟,可以说刘化雨每时每刻都生活在虎的世界里,他所启用的笔墨语言,夹带着虎所具备的粗旷、放达,自强不息的崛起与勇不言败的神韵,其中虎所天生的斑斓美丽与天生的威猛豪放,感动了刘先生的生活,这种潜质直接影响了他的创作,形成刘氏虎艺术世界中有据可依的理论,达到借鉴先贤的画虎精纯技法的吸收,感悟先贤创作艺术时尽可能的自我发挥,从而形成承上启下的艺术高度,让人们从刘先生的画虎作品中读到来自大风堂艺术笔墨的到位传承,成就刘化雨本人内心素质与修养的厚积溥发,从中读到刘化雨艺术世界布满鲜活灵动的灵性,这种气势的产生,源于古韵、古意、古传承,也源自刘先生苦心潜学的积累。他的画虎艺术正延续着大师的足迹,不断的提升,其本人内在修养的成熟,触动他的艺术灵感进一步日琼成熟并得以不断的升华,而且他的绘画艺术的进一步走向大师级行列之中已成为可能,这源于他全身心的投入与日夜不间息的对虎文化研究之后的全方位的切入,他的理念,他的思想,他每天提笔创作时的灵感,成就着新一代艺术大家,从远古文化的脉络渊源,从大风堂创作画虎艺术之风格,笔势走向,从山川流水之势 的体会观察,无一处不形成刘化雨创作实践中的奇思妙想,他把张善仔刻画的山石之险与自然山川之境合理的融入创作之中。形成承传有序的笔墨艺术,又合情合理的切入完全艺术化的个人思考,其笔的运用,墨的挥写,潇酒大气、意境浑厚,这与他本人巧妙的思考积累达成一致的绘画境界,一种每时每刻都沉静在创作过程中的真切,刘化雨的艺术世界是以生命之美的赞颂拓展开来的层层叠叠山水诗境中的生命礼赞。他以极大的专注热切地研究着虎的美丽生命创作深邃博大的山川之势时汇集灵动鲜活生命的艺术真实,给世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达练至灵气泞集于画中的内在之境界,粗旷、细密、深沉、厚重、,充实且宏伟,丰碑式的笔墨语言承传中呈现出历代高贤画虎艺术的精妙所在。
山依虎威虎仗山势的气韵!
生动精彩的山虎相依之势,埔叙出刘先生对虎生命存在的熟悉,他通晓虎生活中的各种动势,从细密的工笔描叙中尽数对虎的了解与热爱,同时阐述出虎的威猛中所透出的美!虎生灵的细微变化,从而展现出刘先生对虎生命透彻的理解与到位的研究,这种虎文化的充实积累形成刘先生画虎艺术重要章节的基础,也是他被世人公认为“神州虎王”的内涵,从学术角度粗略理解,刘先生的艺术世界中,有虎的存在与虎的吼声,他每天都沉静在艺术大山之中观察虎的奔跑与吼声,这种忘我的境界恰是他虎我合一的艺术世界,一种可视的虎文化世界!在这个艺术世界中,刘化雨先生全身心都溶入虎群当中,他的思考伴随着他的笔墨挥写化做虎群中的一分子,山川水势在他笔下,由虎而生,依虎而生,虎山合溶,大气浩然,即烘托虎生命的超拔出众,又抒写山川大河的奇险,细密谨慎,富有变化,力量感十分强烈,表现出虎是大自然中灵性生命的伟岸!刘化雨笔下的虎是将自然虎的美丽与神威挥写到极至,由此形成一组生命之歌,这恰反映出刘化雨对虎文化的弃而不舍的追求及忘我境界,确切地说他把虎的美丽与威风淋漓挥写出的同时,也尽情叙写出他对艺术的热爱与无尽的投入。另一方面刘化雨以书入画,形成书法融入虎画艺术中,是刘化雨画虎特色之一,大量运用书法中藏锋,以借笔势运用形成书中有画,画中藏书,盈造有笔有墨的勾刻效果,造成笔墨皆出于传承的中国画本存的笔墨艺术现象,显示出笔墨之间内在的关联效应,充分表现出线条的圆转活脱和刚健。同时在画虎的层面上,以最大可能突破的传统画虎模式,创造性地扩写对自然虎的细密观察后地传真书写格式,将上山虎、下山虎及虎跳虎跃夸张地在现艺术氛围之中,通幅虎画。皆洋溢着活灵活显的艺术情景,反映出刘化雨以虎喻人,以虎为创作激情的心灵感应,在画虎过程中,他的思想将虎的声啸,动作,理解得相当到位,尤其对虎的神韵、神威描写,呈现了他对虎的透彻理解与观察后的思考,其境界真正达练至“下笔如有神”的境界中,其画虎杰作,丰润圆满,山水之间遒劲有逸气,笔墨运用老到自如,屈曲回环变化开阔,龙盘虎居之势,饱含苍劲之力,雄浑之气!这也是刘氏虎艺术与众不同之处,更是他承传大风堂画虎技法活用之机,在这方面,世人尤能读出刘化雨,心灵深处别无杂念,一心向虎的艺术世界及对虎文化的研究心得,能达到如此境界者,国中能有几人!由此可窥视刘化雨画虎艺术世界中的信念与执着追求及一生的渴望。
难能可贵的他将佛道儒融汇在画虎艺术中,其画中所表达的思考,直接体现他对禅墨入水墨后的艺术追求,形成情系山川,热爱生命的礼赞形式,达到道法自然的笔墨效果,彰显“浩然正气”的儒学之法,化刚化柔的生命赞美,在他的巨幅虎画中尤其能表现中国古文脉承继后的个性张扬,在刘化雨画虎世界里,他不仅借鉴刘奎岭、张善仔慕凌飞画虎技法中的玄妙章法,而且在研究画虎艺术之时,满脑子里全是老虎的千姿百态,虎的生命存在成为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某种角度去解读刘化雨的画虎艺术,能看出他对虎文化的痴迷及全身心的投入研究的创作过程。虎的千姿百态成就了刘先生对虎文化的热爱与追求,这方面刘先生是一位令人赞叹的画家,他曾感慨的说与虎结缘后,连居住处也装满了虎的各种形象,他从心里有虎,脑海里有虎,眼睛看到的依然以虎最为吸引力,他爱虎、懂虎、画虎的同时,虎的神态几乎无处不在,而他笔下的虎神彩飞扬的大气势,早已盈造在他的内心世界之中,这也是刘化雨以虎喻人,以虎传神,以虎威彰显一种奋劲向上精神的内在修为,而且这种精神魂魄的刻化与创作,凝集着他半生的感情,同时沉藏着他的理想与无尽追求的情趣,更大能力地发挥他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这是刘氏虎画艺术中的内涵。从刘化雨画虎过程看其艺术世界,可以了解他对先贤之法把握得十分精恰。
①位置得当,在他的画虎艺术作品中,不难看出山势与虎态的恰好刻化,位置安排的十分到位,上山虎的姿势与下山虎的姿态把握得合理,而且山势的刻化又加强了虎的神威,烘托到位,气氛刻化的十分传神传真。
②比例准确,刘氏虎艺的明显之处在于勾勒时准确比例协调,合情合理,比如山中威月,山势险恶烘托着月的微明及虎居深幽之境的旷达空明,造型准确,比例尺度掌握得十分恰到好处。
③黑白分明是刘化雨画虎艺术的又一明显特色,明暗对比强烈,老虎姿态浑然天成。
④和谐自然,虎势传神威猛异常,刘化雨的虎画,着重形神到位,著重写实,以自然虎为蓝本,叙写虎的千姿百态,兼顾传统技法与写实的融合性,达到自然与写实的统一,传统与当代创作的溶合,充分发挥中国绘画技法继承中的创新与发挥,在传统绘画基础上,刘化雨把自己的思考创新得以尽大可能的发挥出来,这种思考基础源于他内心深处对虎文化的理解及他对虎的透解与熟知。
论汉隶古意 篇3
文章论述了在学习隶书这一传统书法形式的过程中,需要体悟其古意的内涵和精神实质。文章从四个角度论述了汉隶的古意,第一,学习隶书要遵循传统,丢失了传统,是对汉隶古意的扭曲。第二,如果是要表现其“古”的特质,便要从根源究起。汉隶才是隶书的根源,是隶书的正宗,是隶书的源头。第三,隶书和篆书相结合才能写出古意中质朴与肃穆,第四,要有思古之情,方能领悟古人的情怀,所写隶书才有古意。综上所述,研究汉隶古意,尊古、溯古、悟古、思古是学习汉隶的根本。
关键词:
隶书 汉隶 古意
中图分类号:H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 - 06-0130 - 02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at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the traditional calligraphyscript form, we need to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and essence of the ancient.The article discusses from four angles of the Han Lishu old-fashioned. First,Lishu learning needs to follow the traditional form and the loss of traditionalform is the distortion of the Han Lishu old-fashioned. Second, if it is to showtheir "ancient" character, we should study from the root cause. Han Li is thesource of official script. Third, in order to write the old-fashioned in simple andsolemn, calligraphy and seal should be combined. Fourth, ancient sentimentcan understand the ancient feelings. In summary, the research in Han Dynastyof ancient, ancient statue, tracing the ancient, ancient enlightenment thinking isthe fundamental study ot Han dynasty.
Keywords:
Official script Han Li character Antique taste
隶书,上承篆籀之笔意,下启章草、楷书的先河。既保留了周秦一系文字庄重肃穆的庙堂之气,又融合了楚汉潇洒飘逸的烂漫之风。可谓端庄而不是灵动,散逸而又能安稳,正可谓端居之舞是也。
而在文化、思想、艺术、政治都达到历史的一个繁盛时期的汉代,其书法艺术更是百家争鸣,风格多样。上承秦制,沿用了小篆,并且融合了烂漫的楚汉文化,虽然缺少了秦小篆的威严,却多了几分曲线的优雅。而从战国末期开始,就孕育了隶书的萌芽,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整合,终于在汉代彻底成熟。无论是章程手札还是铭石碑版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隶书的成熟,草书也普遍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楷书也开始逐渐的被简化出来。可以说,经过了秦朝“法”的洗礼和约束,整个社会的文化艺术气息一直被压抑着。到了汉代,这些积攒了多年的艺术情怀,完全地释放了出来。从书法的角度来看,汉代,篆、隶、楷、行、草各个书体都存在,都在被广泛的应用着,而且都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而在这些书体中,又以隶书称雄于汉代。
隶书在汉代达到了顶峰,而在随后的岁月中,几经起伏,在唐代又有了短暂的发展,在清代又得到了复兴。而在这数不尽的风格样式中,又是各具特色。在书法已经逐渐专业化的今天,隶书依然是一个没有结论的话题。隶书究竟应该怎么写7是以篆笔作隶,取其力;还是以草法作隶,取其势;或将隶装饰化,取其形;或将其艺术化,取其意等等。而在我们书写隶书的过程中,都讲究传统,讲要写出古意。然而,这个古意,到底指的是什么,至今尚没有清晰的说明,只是一些说不清的感觉而已。而学生在对隶书古意的体会时,也常常做些思考。
“古意”内涵
到底何为古意?这个问题要从几个角度去思考。“古意”顾名思义,何为“古”?又怎样能表现出“古”的意味。从字的本身来说,结合隶书本身的特质,我们可以逐渐渗透。
一 尊古
一个书法专业人应有的最基础的素质,便是要尊古。以古为尊,以古为师。简单的说,就是要遵循传统。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数千年之久,传承不断,各个朝代,各个时期,各种书体,无数的书家,无数的经典作品,为我们今天留下了数之不尽的可学的材料。
但是在物质生活极为丰富的今天,很多人多为利益所困,为了急于求成而走捷径,虽然是短期得到很多的利益,但是早已经脱离了传统的轨迹。而且,当代,书写的材料、工具、手段更是多种多样。为了达到某种效果,不惜用任何办法。这显然是对中国几干年的艺术的不尊重,甚至是玷污。对于我们来说,尊古,是一个必要的素质。如果违背它,都应该遭到历史的唾弃。学传统,更是一个书法从业者的必经之路。这是毋庸置疑的。
而尊古,也是要尊重古人的事实。隶书盛行的汉代,很多现在我们应用的工具,当时是没有的。今天很多人用生宣纸、羊毫笔来体现一些笔墨效果,甚至是模仿一些碑刻的残破痕迹。就当今看来,视觉冲击力的确是非常丰富,但是,那已经是完全的脱离了传统。
nlc202309021603
还有些是自认为聪明,把字写的“笨拙”,去体现其“傻劲”,还有的是刻意去追求一种所谓的“童趣”,把字写的头重脚轻,重心失调。真是笑谈。就隶书而言,碑版上的残破痕迹不是传统,把字写的七扭八歪、正邪颠倒,也不是传统。相反,这是对书法传统的扭曲。倘若是外行自娱自乐也无妨,但若是一个书法的从业者,则是有待考证。这已经是远远地偏离了雅正的道路,偏离了传统,甚至是对“古”的一种颠覆性的扭曲。
作为一个专业的学习者,首先就是要有对书法传统的认同感。了解学习对象的真实的背景,才能真正地去读懂它。这也是尊古的一个必要的素质。
二 “古”——寻根溯源
隶书从战国末期便孕育着雏形,经秦代以程邈为代表等人的整合,到汉代趋于成熟,进而达到顶峰。而到东汉中后期,八分的样式更是经官方应用到碑版上。而随着朝代的更替,楷书的兴起,逐渐取代了隶书的地位。时至唐代,隶书得到了短暂的复兴,却也是过眼云烟。直到清朝,隶书才重新被重视起来,并且从汉隶中吸取了诸多的营养,把本来在汉代是日常应用的隶书,以作品的形势表现出来,并且通过不同的书家,呈现出风格不同的样式,可以说隶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以唐楷最为鼎盛时期的唐朝,由于书写姿势、书写工具、书写方法等诸多的原因,出现了唐楷。它已经是远远地区别于魏晋小楷。起收之时,转折之处,相比与汉魏晋的书写方法,显得发力过猛,下笔过重,导致唐代的隶书一些用笔也暗合了唐楷,下笔过重。加上唐楷式的碑版章法,使得唐代隶书缺少变化,归正如一,但是毕竟也算是保留了隶书的基本特征,虽然从审美的眼光来看,艺术价值不是很高,但也算是书法发展史、尤其是隶书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一环。
到了清代,隶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复兴。诸多书家,从汉隶取法,再加上自己的学书经历,都走出了不同风格的路数,也涌现出了很多的隶书名家。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精彩。
但是,如果单纯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多样化的确丰富了隶书的表现形式,然而对于一个带有研究眼光的艺术家来讲,也同时出现了相应的问题。哪些才能真正的表现出应有的“古意”。从时间久远的角度来看,战国末年到秦是隶书的孕育期,汉代是隶书的成熟期。换句话说,汉隶才是隶书的根源,是隶书的正宗,是隶书的源头。而之后的是唐隶,乃至清隶,确实又把汉隶发展了很多,但是那些都是大树主干长出的分支。它们的确使隶书呈现出不同的样式和风格,甚至自成一家,足以立足于书法史。但是,如果是要表现其“古”的特质,便要从根源究起,从汉隶中寻找营养。
三 “古”——质朴,肃穆
由此而言,则要承接之前时间的久远而谈起。汉隶成熟、盛行于汉代。汉承秦制,而秦朝的官方文字为篆书。也就是说,要体现隶书的古意,则要从隶书之前的书法中吸取些营养来填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篆书的笔意来写隶书,那么新的问题又出来了,如何将篆、隶相通呢?而相通之后又如何保持书体的独立便又是另一个难题。
刘熙载《艺概>中说:“书之有隶,生于篆,如音之有徵,生于宫。故篆取力弁气长,隶取势险节短,盖运笔与奋笔之辨也。”可见,隶书由篆书演化而来,这个问题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由文中所说,篆书与隶书却又有本质的区别。由篆书的“力弁气长”,与隶书的“势险节短”,而总结出“运笔”与“奋笔”的区别,也就是篆书以力为精髓,隶书取势而潇洒。运笔,讲的是用力相对恒定,从头至尾一气贯通,即在平和的运动下,体现出力量的精彩,外表看去,似乎平静如水,仔细品味,却是内有乾坤。有人说篆书是哲学性最强的书体,想必和此因素大有关联。
而隶书则相反,讲究的是“奋笔”。一个“奋”字,便可看出,书写的时候是带有情绪的。而这随之而来的情绪,使得隶书的随意性丰富多彩。卫恒《四体书势>中曾有记载:“或穹窿恢廓,或栉比鍼裂,或砥平绳直,或蜿蜒缪戾,或长邪角趣,或规旋矩折。修短相副,异体同势,奋笔轻举,离而不绝。纤波浓点,错落其间,若钟簴设张,庭燎飞烟;崭岩嵯峨,高下属连,似崇台重宇,层云冠山。远而望之,若飞龙在天,近而察之,心乱目眩,奇姿谲诡,不可胜原。”隶书本应是变化丰富,潇洒畅怀的书体。成公绥《隶书体>中也说:“烂若天文之布曜,蔚若锦绣之有章。或轻拂徐振,缓按急挑,挽横引纵,左牵右绕,长波郁拂,微势缥缈。”而由此,笔画与笔画之间的呼应便更加紧密,笔画的相互排叠,笔势的呼应衔接便成了隶书的精彩之笔。而孙过庭《书谱》中所说的“隶欲精而密”似乎也是暗合于此。
而这两种书体,本身区别是相当大的。但是,如果要追求其“古”中的质朴与肃穆,却又要巧妙将其有机地融合—下,这又如何达到呢?
刘熙载《艺概》中说:“隶形与篆相反,隶意却要与篆相用,以峭激蕴纡余,以倔强寓款婉,斯征品量。不然,如抚剑疾视,适足以见其无能为耳。”也就是说,篆、隶两书体之间,尽管存在本质的区别,却也是能找到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依文中所说,从字形上看,篆取纵势,多以圆转;隶取横向,多用方折。这是篆、隶之间字形上的最大的区别。然而“隶意却要与篆相用”,则是我们重要的突破口。
质朴,本是简约而不简单,平淡中透露出内在魅力。而这正是篆书以“运笔”取“力”的重要特质。如果能和隶书以“奋笔”取“势”两者相互融合在一起,则是完美的境界。行笔过程中,以“力”为核,待出锋以及和下一笔连接时,又以“势”为主,两者交相辉映,相互转换,最终达到“力”与“势”的完美融合。这样既保留了隶书的特质,又能表现出质朴的一面。
肃穆,本有严肃恭敬之意,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章法来弥补。汉代隶书,日常均以尺牍、绢帛为书写材料。而章法多以纵向为列,左右取势,开张放逸,便显出隶书的潇洒的一面。若是要表现其肃穆,则便要借鉴标准的八本铭石书的汉碑的样式。也就是常说的“八分玺法”。“分白赋黑,棋布星列”的大框架。但是由于书写之时已经融入了“运笔取力”的方式,所以原本应有的“翘首举尾,直刺邪掣,缱绻结体,劖衫夺节”的灵动之采会减少很多,取而代之的是“质朴”。汉碑本是庄严肃穆的,又将带有质朴味道的隶书写入棋布星列的界格中,其所表现出来的,早已经不是八分玺法应有的“或若叫龙盘游,蜿蜒轩翥,鸾凤翱翔,矫翼欲去;或若鸷鸟将击,并体抑怒,良马腾骧,奔放向路。仰而望之,郁若霄雾朝升,游烟连云;俯而察之,漂若清风厉水,漪澜成文。”反而,是略有古意。
四 思古之情
如果我们能时时带有所谓的思古之情,便可以达到精神、艺术、审美等等各个高度的直线升华。一直有人说,学古人字,功在字外。其实不只是书法,中国的其他所有的艺术种类,都不是单一的存在,都需要很多与其相关的知识结构来支撑。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有思想的艺术家。倘若能做到尊古、习古,再加以时日,若能将质朴与肃穆相调和,这便与你心中的古意相距不远了。这时,如果你再能有一个当事人的情怀深入其中,想必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在隶书盛行的秦汉之际,政治更迭,思想转化,文化复兴等等很多相关信息都是不断得在变换。而我们所追寻的隶书的古意,大多也都来自于这个时期里的某些信息。如果我们能够深入的去了解当时的文人墨客的雅量情怀,对我们更加深入的去理解书法其内在的不为人所发觉的另一种历史。秦朝的威武霸气,汉朝的潇洒纵横。一个是以法治国的威严,一个是以儒治国的雅量。想想始皇帝一扫六目的不可一世,再看看嵇康临刑抚琴的不屑一顾。回望那大秦帝国雄壮的队列方阵,再看看大汉王朝下文人士大夫的放任不羁,如果你是他,如果你和他们生存在一个时代,你肯定会深有感触。肯定会在那个世界找到书法写出古意的元素。当然,时光不会倒流,但是,如果我们能根据一些史实材料,和留存下来文章雅句,深入体会,神游秦汉,必将对书法有绝对性的帮助,将书法从另个层面而升华。听起来似乎很玄妙,然而,书道原本就是意会言传,各有体会。玄妙之处,明者几何?
《长安古意》卢照邻唐诗的意思 篇4
《长安古意》是唐代诗人卢照邻的代表作,也是初唐七言歌行的代表作之一。此诗托古意而写今情,展现了当时长安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
长安古意1
长安大道连狭斜2,青牛白马七香车3。
玉辇4纵横过主第5,金鞭络绎6向侯家7。
龙衔宝盖8承朝日,凤吐流苏9带晚霞。
百尺游丝10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游蜂戏蝶千门11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12交窗13作合欢14,双阙15连甍16垂凤翼17。
梁家18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19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20?
借问吹箫21向紫烟22,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23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24帐额25绣孤鸾26,好取27门帘帖双燕28。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29郁金香30。
片片行云31着蝉鬓32,纤纤初月上鸦黄33。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34宝马铁连钱35,娼妇36盘龙37金屈膝38。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39。
隐隐朱城40临玉道41,遥遥翠幰42没金堤43。
挟弹飞鹰44杜陵45北,探丸借客46渭桥47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48,共宿娼家49桃李蹊50。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51口氛氲52。
北堂53夜夜人如月54,南陌55朝朝骑似云56。
南陌北堂连北里57,五剧三条控三市58。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60暗天起。
汉代金吾60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61。
罗襦62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63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64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65,专权判不容萧相66。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67坐春风68。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69五公70。
节物风光71不相待,桑田碧海72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73,即今惟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74居,年年岁岁一床书75。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76。
【注释】
1.古意:“古意”是六朝以来诗歌中常见的标题,表示这是拟古之作。
2.狭斜:指小巷。
3.七香车:用多种香木制成的华美小车。
4.玉辇:本指皇帝所乘的车,这里泛指一般豪门贵族的车。
5.主第:公主府第。第,房屋。帝王赐给臣下房屋有甲乙次第,故房屋称“第”。
6.络绎:往来不绝,前后相接。
7.侯家:封建王侯之家。
8.龙衔宝盖:车上张着华美的伞状车盖,支柱上端雕作龙形,如衔车盖于口。宝盖,即华盖。古时车上张有圆形伞盖,用以遮阳避雨。
9.凤吐流苏:车盖上的立凤嘴端挂着流苏。流苏,以五彩羽毛或丝线制成的穗子。
10.游丝:春天虫类所吐的飘扬于空中的丝。
11.千门:指宫门。
12.复道:又称阁道,宫苑中用木材架设在空中的通道。
13.交窗:有花格图案的木窗。
14.合欢:马缨花,又称夜合花。这里指复道、交窗上的合欢花形图案。
15.阙:宫门前的望楼。
16.甍:屋脊。
17.垂凤翼:双阙上饰有金凤,作垂翅状。《太平御览》卷一七九引《阙中记》:“建章宫圆阙临北道,凤在上,故号曰凤阙也。”
18.梁家:指东汉外戚梁冀家。梁冀为汉顺帝梁皇后兄,以豪奢著名,曾在洛阳大兴土木,建造第宅。
19.金茎:铜柱。汉武帝刘彻于建章宫内立铜柱,高二十丈,上置铜盘,名仙人掌,以承露水。
20.“楼前”两句:写士女如云,难以辨识。讵:同“岂”。
21.吹箫:用春秋时萧史吹箫故事。《列仙传》:“萧史善吹箫,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一旦图随凤凰飞去。”
22.向紫烟:指飞入天空。紫烟,指云气。
23.比目:鱼名。《尔雅·释地》:“东方有比目鱼焉,不比不行,其名谓之鲽。”故古人用比目鱼、鸳鸯鸟比喻男女相伴相爱。
24.生憎:最恨。
25.帐额:帐子前的横幅。
26.孤鸾:象征独居。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
27.好取:愿将。
28.双燕:象征自由幸福的爱情。
29.翠被:翡翠颜色的被子,或指以翡翠鸟羽毛为饰的被子。
30.郁金香:这里指一种名贵的香料,传说产自大秦国(中国古代对罗马帝国的称呼)。这里是指罗帐和被子都用郁金香熏过。
31.行云:形容发型蓬松美丽。
32.蝉翼: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类似蝉翼的式样。
33.初月上鸦黄:额上用黄色涂成弯弯的月牙形,是当时女性面部化妆的一种样式。鸦黄,嫩黄色。
34.妖童:泛指浮华轻薄子弟。
35.铁连钱:指马的毛色青而斑驳,有连环的钱状花纹。
36.娼妇:这里指上文所说的“鸦黄粉白”的豪贵之家的歌儿舞女。
37.盘龙:钗名。崔豹《古今注》:“蟠龙钗,梁冀妻所制。”此指金屈膝上的雕纹。
38.屈膝:铰链。用于屏风、窗、门、橱柜等物,这里是指车门上的铰链。
39.“御史”两句:写权贵骄纵恣肆,御史、廷尉都无权约束他们。御史:官名,司弹劾。乌夜啼:与下句“雀欲栖”均暗示执法官门庭冷落。廷尉:官名,掌刑法。
40.朱城:宫城。
41.玉道:指修筑得讲究漂亮的道路。
42.翠幰:妇女车上镶有翡翠的帷幕。
43.金堤:坚固的河堤。
44.挟弹飞鹰:指打猎的场面。
45.杜陵:在长安东南,汉宣帝陵墓所在地。
46.探丸借客:指行侠杀吏,助人报仇等蔑视法律的行为。《汉书·尹赏传》:“长安闾里少年,群辈杀吏,收礼报仇,相与探丸为弹,得赤丸者斫武吏,黑丸者斫文吏,白者主治丧。”又《汉书·朱云传》有“借客报仇”之语。借客,指助人。
47.渭桥:在长安西北,秦始皇时所建,横跨渭水,故名。
48.芙蓉剑:古剑名,春秋时越国所铸。这里泛指宝剑。
49.娼家:失足妇女。
50.桃李蹊:指娼家的住处。语出《史记·李将军列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借用,一则桃李可喻美色,二则暗示这里是吸引游客纷至沓来的地方。蹊,小径。
51.啭:宛转歌唱。
52.氛氲:香气浓郁。
53.北堂:指娼家。
54.人如月:形容失足妇女的美貌。
55.南陌:指妓院门外。
56.骑似云:形容骑马的来客云集。
57.北里:即唐代长安平康里,是失足妇女聚居之处,因在城北,故称北里。
58.“五剧”一句:长安街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与市场相连接。五剧,交错的路。三条,通达的道路。控,引,连接。三市,许多市场。“五剧”、三条”、“三市”都是用前人成语,其中数字均非实指。
59.佳气红尘:指车马杂沓的热闹景象。
60.金吾:即执金吾,汉代禁卫军官衔。唐代设左、右金吾卫,有金吾大将军。此泛指禁军军官。
61.“翡翠”一句:写禁军军官在娼家饮酒。翡翠本为碧绿透明的美玉,这里形容美酒的颜色。屠苏,美酒名。鹦鹉杯,即海螺盏,用南洋出产的一种状如鹦鹉的海螺加工制成的酒杯。
62.罗襦:丝绸短衣。
63.燕赵歌舞:战国时燕、赵二国以“多佳人”著称,歌舞最盛。此借指美妙的歌舞。
64.转日回天:极言权势之大,可以左右皇帝的意志。“天”喻皇帝。
65.灌夫:字仲孺,汉武帝时期的一位将军,勇猛任侠,好使酒骂座,交结魏其侯窦婴,与丞相武安侯田蚡不和,终被田蚡陷害,诛族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66.萧相:指萧望之,字长倩,汉宣帝朝为御史大夫、太子太傅。汉元帝即位,辅政,官至前将军,他曾自谓“备位将相”。后被排挤,饮鸩自尽。
67.青虬、紫燕:均指好马。屈原《九章·涉江》:“驾青虬兮骖白螭。”虬:本指无角龙,这里借指良马。紫燕:骏马名。
68.坐春风:在春风中骑马飞驰,极其得意。
69.凌:超过。
70.五公:张汤、杜周、萧望之、冯奉世、史丹。皆汉代著名权贵。
71.节物风光:指节令、时序。
72.桑田碧海:即沧海桑田。喻指世事变化很大。《神仙传》卷五:麻姑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见东海三为桑田。”
73.金阶白玉堂:形容豪华宅第。古乐府《相逢行》:“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
74.扬子:汉代扬雄,字子云,在长安时仕宦不得意,曾闭门著《太玄》、《法言》。左思《咏史》诗:“寂寂扬子宅,门无卿相与。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
75.一床书:指以诗书自娱的隐居生活。庾信《寒园即目》:“隐士一床书。”淮南小山《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言避世隐居之意。
76.裾:衣襟。
【白话译文】
长安的大道连着各种小街小巷,水牛和白马,香木车子在街上来来往往。王公贵族的车子纵横在贵族家外,络绎不绝。有雕着龙的华美车盖,车盖上的凤嘴挂着流苏的车子从早到晚穿行于长安。飘摇着的虫丝有百尺长,都绕在树上,一群娇小的鸟儿朝着花啼叫。成群的蜂蝶飞在宫门两侧,绿色的树,银色的台子,在阳光下映出许多颜色。府第的阁道、交窗上刻着合欢花的图案,两座望楼连着的房脊的双阙上像金凤垂翅。梁家的画阁高大入天,汉武帝建的铜柱高耸触云。楼阁上的仕女与别人相对望而不知对方是谁,路上相逢又会知晓对方?问她们可曾吹箫,她们答说曾经学习舞蹈度过花样年华。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就是死了也心甘情愿;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愿做凡人不羡慕神仙。比目和鸳鸯真是值得羡慕,只是君看不见他们成双结对。最恨帐前绣着孤鸾,愿将门帘贴上双飞的绕着花木梁的燕,帷幔和翠色的羽被被撒上郁金香料。鬓发如浮动的轻云,把它梳成蝉翼般的式样,在额头涂上嫩黄色新月状的图形。一个个额头涂着嫩黄色新月状图形、唇红齿白的美女随车出游,她们千娇百媚,风情万种。轻浮子弟骑着白底青点的马,盘龙纹的铰链圈着车里坐着歌女。不久御史府前静得可以听到乌鸦的叫声,廷尉府门前的树上有雀鸟想休息。车上隐约可以看到府第旁的豪华道路,车上的帷幕隐没了远处坚固河堤。有人在杜陵北打猎,有人在渭桥的西边刺杀官吏,后来带着宝剑的刺客都被吸引入住妓院,和失足妇女共宿。娼客日夜想着失足妇女,她们婉转的歌声和身上散发出的香气充溢着房间。娼客每晚都和漂亮如月的失足妇女行乐,到早晨骑着马像行云。娼客脚下的路连着妓院,长安街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与市场相连接。孱弱的翠柳、槐枝垂在地上,车马杂沓的热闹声音也在夜晚响起了。禁军的骑队来了,他们在妓院饮酒。失足妇女美丽的衣裳为他们而解开,舞蹈也为他们而跳起。显贵的人做起将相,左右在皇帝身边而不相让。权贵将相容不下贤臣,处处排挤他们。专权的人自以为是英雄豪杰,骑着马得意洋洋。失足妇女认为自己的舞蹈之技优于千古,枭雄认为自己的富贵超过五公。世间的事必定会有大改变,昔日的豪华府第,只见几棵青松。汉代扬雄,仕途失意后,甘于寂寞,年年岁岁潜心著书,终于以文章名世。只有凄静的南山一些桂花在纷飞,点点打在人的`衣上。
【赏析】
这首诗托“古意”,实抒今情。它的题材、用语与萧纲的《乌栖曲》等齐梁宫体诗非常接近,但思想感情却大不相同。它的词采虽然富丽华赡,但终不伤于浮艳。诗的写法近似汉赋,对描写对象极力铺陈泻染, 并且略带“劝百讽一”之意。
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铺陈长安豪门贵族争竞豪奢、追逐享乐的生活。首句就有气势地展开大长安的平面图,四通八达的大道与密如蛛网的小巷交织着。次句即入街景,那是无数的香车宝马,川流不息。这样简劲地总提纲领,以后则洒开笔墨,恣肆汪洋地加以描写:玉辇纵横、金鞭络绎、龙衔宝盖、凤吐流苏……如文漪落霞,舒卷绚烂。这些执“金鞭”、乘“玉辇”,车饰华贵,出入于公主第宅、王侯之家的,都不是等闲人物。“纵横”可见其人数之多,“络绎”不绝。这种景象从“朝日”初升到“晚霞”将合,没有一刻停止过。在长安,不但人是忙碌的,连景物也繁富而热闹:写“游丝”是“百尺”,写“娇鸟”则成群,“争”字“共”字,俱显闹市之闹意。写景俱有陪衬之功用。以下写长安的建筑,而由“花”带出蜂蝶,乘蜂蝶游踪带出常人无由见到的宫禁景物,笔致灵活。作者并不对宫室结构全面铺写,只展现出几个特写镜头:宫门,五颜六色的楼台,雕刻精工的合欢花图案的窗棂,饰有金凤的双阙的宝顶……使人通过这些接连闪过的金碧辉煌的局部,概见壮丽的宫殿的全景。写到豪门第宅,笔调更为简括:“梁家画阁中天起。”其势巍峨可比汉宫铜柱。这文彩飞动的笔墨,纷至沓来的景象,令人目不暇接。于是,在通衢大道与小街曲巷的平面上,矗立起画栋飞檐的华美建筑,成为立体的大“舞台”,这是上层社会的极乐世界。这部分花不少笔墨写出的市景,也构成全诗的背景,下一部分的各色人物仍是在这背景上活动的。
长安是一片人海,人之众多竟至于“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这里“豪贵骄奢,狭邪艳冶,无所不有”,写来够瞧的。作者对豪贵的生活也没有全面铺写,却用大段文字写豪门的歌儿舞女,通过她们的情感、生活以概见豪门生活之一斑。“借问”四句与“比目”四句,用内心独白式的语言,是一唱一和,男有心女有意。“比目”、“鸳鸯”、“双燕”一连串作双成对的事物与“孤鸾”的对比,“何辞死”、“不羡仙”、“真可羡”、“好取”、“生憎”的果决反复的表态,写出爱恋的狂热与痛苦。通过对舞女心思的描写,从侧面反映出长安人们对于情爱的渴望。以下以双燕为引,写到贵家歌姬舞女的闺房,是香艳的;写到她们的梳妆,是妖娆的,“含娇含态情非一”。打扮好了,于是载入香车宝马,随高贵的主人出游了。这一部分结束的二句“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与篇首“青牛白马七香车”回应,标志对长安白昼闹热的描写告一段落。下一部分写长安之夜,不再涉及豪门情事,是为让更多种类的人物登场“表演”,同时,从这些人的享乐生活也可以推知豪门的情况。可见用笔繁简之妙。
第二部分主要以市井妓院为中心,写形形色色人物的夜生活。这部分开始二句即活用典故。“乌夜啼”与“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写出黄昏景象,表明时间进入暮夜。“雀欲栖”则暗示御史、廷尉一类执法官门庭冷落,没有权力。夜长安遂成为“冒险家”的乐园,这里有挟弹飞鹰的浪荡公子,有暗算公吏的不法少年,有仗剑行游的侠客……这些白天各在一方的人气味相投,似乎邀约好一样,夜来都在娼家聚会了。用“桃李蹊”指娼家,不特因桃李可喻艳色,而且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成语,暗示那也是人来人往、别有一种闹热的去处。人们在这里迷恋歌舞,陶醉于氛氲的口香,拜倒在紫罗裙下。妓院内“北堂夜夜人如月”,表面上看青春可以永葆;妓院外“南陌朝朝骑似云”,表面上看门庭不会冷落。这里点出从“夜”到“朝”,与前一部分“龙含”二句点出从“朝”到“晚”,时间上彼此连续,可见长安人的享乐是夜以继日,周而复始。长安街道纵横,市面繁荣,而娼家很多。除了上述几种逍遥人物,还有大批禁军军官玩忽职守来此饮酒取乐。这里是各种“货色”的大展览。《史记·滑稽列传》写道:“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罗襦襟解,微闻芗泽”,这里“罗襦宝带为君解”,即用其一二字暗示同样场面。战国时燕赵二国歌舞发达且多佳人,故又以“燕歌赵舞”写其声色娱乐。这部分里,长安各色人物摇镜头式地一幕幕出现,不是贫血而萎靡的宫体诗所可比拟。
第三部分写长安上层社会除追逐难于满足的情欲而外,别有一种权力欲,驱使着文武权臣互相倾轧。这些被称为将相的豪华人物,权倾天子、互不相让。灌夫是汉武帝时的将军,萧望之为汉元帝时的重臣,都曾受人排挤和陷害。“意气”二句用此二典泛指文臣与武将之间的互相排斥、倾轧。其得意者骄横一时,而自谓富贵千载。这节的“青虬紫燕坐春风”、“自言歌舞长千载”二句又与前两部分中关于车马、歌舞的描写呼应。所以虽写别一内容,而彼此关联钩锁,并不游离。“自言”而又“自谓”,讽刺的意味十足。以下趁势转折,如天骥下坡:“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这四句不惟就“豪华将相”而言,实一举扫空前两部分提到的各类角色。四句不但内容上与前面的长篇铺叙形成对比,形式上也尽洗藻绘,语言转为素朴了。因而词采亦有浓淡对比,更突出了那扫空一切的悲剧效果。闻一多指出这种新的演变说,这里似有“劝百讽一”之嫌。而宫体诗中讲讽刺,那却是十分生疏、很少被人用到的手法。
第四部分即末四句,在上文今昔纵向对比的基础上,再作横向的对比,以穷愁著书的扬雄比喻作者自己,与长安豪华人物对照作结,可以看出左思“济济京城内”一诗的影响。但左思诗中八句写豪华者,八句写扬雄。而此诗以六十四句篇幅写豪华者,内容丰富,画面宏伟,细节生动;末了以四句写扬雄,这里的对比在分量上以不对称而效果更为显著。前面是长安市上,轰轰烈烈;而这里是终南山内,“寂寂寥寥”。前面是任情纵欲倚仗权势,“年年岁岁一床书”则写出清心寡欲、不慕荣利。而前者声名俱灭,而“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以文名流芳百世。虽以四句对六十四句,却有“秤锤虽小压千斤”之感。这个结尾不但在迥然不同的生活情趣中寄寓着对骄奢庸俗生活的批判,而且带有不遇于时者的愤慨寂寥之感和自我宽解的意味。它是此诗归趣所在。
松阳多古意散文 篇5
在中国现代化、城镇化迅速推进的今天,一说“怀古”似有些不合时宜。然而,在丽水松阳,面对着众多的古树古塔,古村古道,古街古坊,古山古寺,我感到了中国传统力量之伟大,之亲切,之美好,像一个巨大之怀抱拥抱着我。
松阳多古物,散发着幽幽古意,它们是历史留下的陈迹和脚步,也是民族留下的心灵色彩和精神形状。我们每个个体的人都可以从那里找到自己的出发原点以及归宿感。因此,面对它们,思考它们,也就是思考我们今天的行为和每个人自己。
松阳为何多古物,多古意?这也可能与它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承有关。
在浙西南,却见绵绵群山,状如波浪,到了这里后忽然就矮了下去,矮成一片宽阔的平原,矮成了这里有名的“松古平原”,或称“松古盆地”。这里四面环山,山中多古寺奇松,像四面绿色墙壁,围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小世界,坦荡如砥。湍急明亮的松阴河穿境而过,滋润着这片富绕而美丽的土地,然后注入瓯江。这里气候温和,阳光充足,自古乃鱼米之乡,弦歌之地,钟鸣鼎食,礼仪之邦。宋代诗人沈晦有诗云:“惟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将松阳称之为“桃花源”,可见这里自古少有兵灾刀光,乃一安闲富足之乡。因此,从魏晋、唐宋到近代,屡屡有中原人、福建人等为逃避战乱至此,成了理想的避难之所,这里也就成为了中原文化与吴越文化的交融汇合之处。我在一古村落的旧匾上就看到“南阳旧家”字样,因为我出生在河南南阳,看到此匾就感到亲。
由于群山隔阻,文化习性使然,近百年来,松阳又处于浙江文化圈的边缘处,较少受到各种现代文化浪潮的冲击和破坏。所以,众多的古迹、文物才能得以完好地保留。
时至壬辰年底,一踏进松阳境,我就感到这里的阳光特别明亮干净,好像经过松阴河水洗过了似的。依依墟里,暧暧远村,风也湿润,甜味丝丝。细雨里有着绵绵古意漫天撒来,沁人肺腑,这些古意让我浮躁的内心有些安静下来。
在县城,我见到了当地年轻的散文家、民俗家鲁晓敏,他是个松阳通。初次见面,就感到似曾相识,像个老友似的。他的言谈像河水一样清晰,明亮,温和,人也长得端正,内敛。他身上的松阳味很浓,这种“松阳味”是什么,我也说不清,但我可以感觉得到,它就在那里,像一个明亮的存在。我读过他的文章,晓敏虽然是一个现代人,由于他的好学,知识多,他的内在气息与这里的古代文脉是接通的,简直是某种延伸,从他的话语和微笑里能够感到这里的山川、草木背后的隐秘和呼吸。
既然是朋友,鲁晓敏建议我先到他住过的老宅上看看。
晓敏的老宅在明清一条街上,这条街很是热闹。自唐以来,明清一条街就是松阳商业贸易的中心,至民国,达到鼎盛,号称五里长街。明清一条街坐落在县城西屏镇,虽然历经沧桑和岁月磨历,古街仍然站着,向南北方敞开,环抱着这里的晨昏和人民琐碎的生活,日日年年。临街两旁一幢幢泥木结构楼房连绵逶迤而去,俨然像当代的“清明上河图”。只是街道、门窗,檐瓦,有些破旧,不再有光彩,但依稀能看到当年繁复的彩绘和花鸟虫鱼精细的木雕,古风依旧。街道上的铁匠铺、金银铺、炭烛铺、锡箔铺、裁缝铺,棺材铺、草药店、修篾店、剃头店、钉秤店等,店铺连连,小茶棺,小旅店,刻字店,平添了几分悠闲。铺前的石阶都已磨损,长着青苔,铺后隐约可见高瓦悬窗,亭台楼阁。我们在草药店里停下来,看到这里的草药不像内地的中药店,由众多的柜子和抽屉组成,这里的草药是刚从山上采下来的,都是成大捆的,没有加工过的。一捆一捆堆在一起,一直挨着天花板,等待买主。民国时期的电影院、邮政局已改它用,只剩下斑驳的门面,凝滞而落漠。
明清一条街,虽是窄了些,不能走汽车,只能人行,倒也安静了许多。繁华不喧嚣,宁静不冷清,一派江南古镇风貌,古朴典雅,自然气息浓郁。在明清街上走,人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归宿感,这些街道和建筑风格,因为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的,是从我们血液中流淌来的,所以就有一种文化上的认同。而不像现在中国内地的县城,一样宽宽的十字街,一样方方的楼房,一样灰灰的街道,一样粗线条的门窗。你走进100个县城也是一个样,没有任何个性和特点。近百年来,实用主义流行,民族的个性和文化底色在乡村和城市建筑物上逐渐隐去,不再展现。建筑物不再艺术,不再文化,不再个性,这也说明了现代人生活的紧张和窘迫,不再从容和优雅。长此以往,我们这个民族的面目也许就会模糊起来,人们也许会忘记了历史和来路。
晓敏之所以有意安排让我去看他的老宅,目的是让我看看这条老街,他以此街道荣。
走在明清一条街上,他的神情是那么地安闲自得,不时地与熟人打着招呼。用自豪的口气为我介绍这条街上的古建筑和名人典故,或一个石狮子的来历,或一个雕刻的寓意。走过烟草弄,我们来到一个不大的门楼前,拱形的门楼顶端写着“税局”字样,字迹模糊,似乎就要散去,钻进历史的尘烟。晓敏说:“这是民国时期的税局,全丽水地区的烟叶税都要在这里征收,当时这里异常繁忙。这条街从明清一直到民国,都是丽水地区有名的繁华地,富贵乡,温柔梦。”
我们拐进一个窄长的胡同,看到两边的墙很高,你从胡同里只能看到头顶上窄长的蓝天。从胡同底向右拐,又是一个卧着两个石狮子的大门,跨过木头门栏,是一个方方小院,清幽明亮。虽是冬季,小院里各种花木仍在放绿,小院的一侧,厅堂洞开。江南的旧宅一般都是入门较小,入得门来,便看到一天井小院,对着小院即是敞开的厅堂,所有摆设在厅堂里尽收眼底。厅堂靠内墙处,摆一八仙桌,桌两旁各置一古旧木椅。一只白猫正卧在古旧木椅子上打瞌睡。
喝茶,聊天。茶香在瓷杯子里漫开,在灰灰的木制天花板上环绕,又从繁复的花鸟木雕中散开去。鲁晓敏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长大,他爱这里,虽然已经搬走多年,但还是常回来看看。他性格安静、典雅、内敛,可能就是并受其环境影响的缘故。老宅和古街的古意已经渗入他的生命和写作中。在与晓敏交谈中,他告诉我松阳古物很多,短时间看不完,比如:通济堰、古市老街、黄家大院、兰溪会馆、松阳古道、延庆寺塔、法昌寺等,但最值得看的还是古村落。“我们这里的古村落是群,成规模的,我自己闲来无事时,就喜欢到古村落里转。一听说古村落,我的兴趣就来了,执意要他陪我去看看。”
由于我的行程安排紧,时间不多,晓敏就为我选了一个离县城最近的山下阳村。
山下阳村位于松阳县城西北10公里处。因为地势平坦,从远处望,看不到特别之处,只有走到近处,在村边选一高处,向村中望去,却见马头墙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拱形屋顶经过几百年风雨浸袭,上面的瓦片灰白与浅黑相间,一拱连一拱,连绵而去,密密一片。祠堂、水井、民居、堰渠、石桥、碑刻散落村中各处。闽南、浙南、徽派、西式风格的历史建筑鳞次栉比,勾勒出村庄古老的历史轮廓。这简直就是一个历史风俗博物馆,令人惊讶。过去我只见过山西的乔家大院,以及河南巩义的康百万庄园,虽是气势不凡,但那只是过去某一个财主或资本家的庄园。像松下阳村这样,整个的村庄都是清初之建筑,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记得有一次在北方的某个平原上行车四、五个小时,几百公里,竟没有看到一棵像样的大树,更不要说古树,没有看到一处老式房屋,更不要说古村落。所有的树几乎都是只有碗口粗,所有房屋几乎都是新式的,像个临时的居住点。不免让人感慨,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这里的历史遗迹为何如此之少,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为什么断裂如此严重?为什么这些树,这些房屋都如此年轻,仅仅只有数年或几十年的历史。历史老人在哪里?我们满眼看到的只是现在,现在,建筑物没有历史感,人也没有了历史感。
村庄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点,是一个民族文明的`出发地,中华五千年农耕文明,村落是遥远的源头和根据地。那里保存着我们的风俗习惯,俚语方言,乡规乡约,建筑风格,是我们遥远的家,每个人心灵的家。这个家没有了,民族的记忆也就没有了。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山下阳村,则是一幅活的历史,活的雕像,活的记忆。这就是我们的根呀,我相信每个中国人都会在这里找到心灵的感应。
鲁晓敏说:像这样的古村落,我们松阳县有上百个,成规模的也有50多个,而且大都是明清建筑。这样的古村落群在浙江省甚至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说它是活的历史,因为它们至今还居住着人,传统还在这里延续着。
然而,这些古村落已是经年,大多数破旧衰败,村里年轻人又少,修缮不力,有不少房屋正在倒塌和流逝。我在山下阳村就看到一座房屋墙壁倾斜,屋梁断裂,屋顶上有一个大洞还漏着天,雕花木匾散落在地上。问其原因,当地说这家人都在外地打工,没有闲暇回来修缮房屋。
晓敏说:“看到有些古村落古民居的消亡,做为一个松阳人的后代,我心疼,着急。多年来,我们一直在为保护古村落鼓与呼。我们县有十几个志同道合的民俗爱好者聚在一起,自筹经费,组建成了一个“古村普查队”,利用节假日,沿着松阴河流域考察,跑遍了全县的古村落,整理出一百多个村庄的建筑、民俗文字资料,还有300多个村庄的照片,共计100余万字的详细资料和3万多张照片,出版了《村居录》等多本关于松阳文化的书籍。此事,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表扬和肯定。”
而鲁晓敏就是这个“古村普查队”的领头人。
听了鲁晓敏的讲述,我理解和读懂了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所作所为。他是近年来冒出来散文家,他的散文集《辛亥江南》《江南之盛》在读者中影响很大。但从他发表的全部散文中我读出了两个字:古意。他的文字总是沾满了蛛网、剑锈、和历史的深处的尘烟。他对老旧事物偏爱,对古村落、古匾额、古墓碑、古塔、古寺的流连,对即将失去的事物的挽留,是因了他对故乡松阳的爱恋。
晓敏对我说,他有好几次去大城市生活的机会,但他舍不得松阳,原因是这里的古物太多,宝贝太多,他爱它们。而松阳的古村落,若不及时保护,就会有逐渐消失的可能。他说他在这里要做的事情太多,所以哪里也不愿去了,松阳就是他的家。他说:“当浙江步入工业文明之后,工业化地带的古村落多有毁坏或不存在了,而松阳的古村落就成了浙江最后的领地之一,保护松阳的古村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我们要把松阳的古村落打造成江南的文化名片。”
而眼下的山下阳村,由于鲁晓敏等人呼吁,引起了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把山下阳村确定做为古村落加以保护,已经得到了政府的第一批修缮资金。
进得村来,晓敏与这里的村民都很熟悉,不时地与人打着招呼。他说他也记不清楚来这里多少回了。他为我讲述里的一房一屋,一匾一额,如数家珍。
山下阳村,起自清康熙三十年,张性人祖先自福建迁入,在这里结舍筑庐,开荒种地,并将中原的烟叶种植生产技术带到此地,以此发了家。几百年,繁衍生息,艰苦创业,方成此地旺族。此村确有不凡之处,让人留连,这里的老宅鳞次栉比,一座座看似建筑独立,却又有相连,高矮相间,像亲兄弟一样,手牵着手,臂挽着臂,像是在抵御着什么。众多的巷弄密布,像村庄的脉络纵横交错,逼仄而幽深,弯弯曲曲,断处有连,连处有断,像迷魂阵,初来的人,一进来就迷失方向。奇怪的是村庄里没有一个十字路,全都是丁字路,陌生人在这里走着走着,往往会迎面遇到一堵墙挡住了去路。晓敏解释说,丁字路在这里有两个用途,一是防贼盗窃,二是取个吉利,人丁兴旺的意思。整个村庄是按照中国传统五行相生相克的风水布局,其中隐含着无限的玄机和神秘,而不是像现代建筑那样一览无余。这足以显示了张性祖先们超凡的智慧。美国著名建筑学家吉。戈兰尼说:“在历史上,中国十分重视资源保护和环境美,中国的住宅、村庄和城市设计,具有与自然和谐并且随大自然的演变而演变的独特风格。”这也只是真对中国的古建筑而言。
村庄以月池为中心,各式建筑从月池向四周延伸开去。正前方庞大的张氏祠堂,最为恢弘,后方是张氏香火堂,周围林立着古朴典雅的清代大屋、中西合璧的民国洋楼。间或有马头墙兀地矗起。我们在村中遇到一位老人,他说,最初村子周围建有高高的围墙,还有村门,巷门,以防兵匪,只可惜现在已不复存在。村中家家都矗有门楼,不论贫富贵贱,门楼上皆有石刻和砖雕,扁额字体隽丽飘逸,多是些吉利话,其中“南山抱翠”、“南山拱秀”、“光华丽日”、“蕴玉怀珠”、“兰室”据多。书法风格饱满温润,端庄大方,多由颜体化来。
推开门,家家的厅堂上方,或屋梁处,或瓦檐下,或柱础,或窗棂,皆有彩绘、石雕和木雕,且多以民风、民俗等内容为主题,惟妙惟肖,密布着浓郁的历史信息。这里简直就是一个木雕和石雕的艺术长廊,以八仙过海、四君子图、松下问童子、耕种归樵为多,雕刻手法细致入微,线条流畅。这些书法和雕刻反映了农耕生活的悠闲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晓敏对这些书法和雕刻很熟悉,随便一个都能讲出一些曲折动人的故事来。
即使不下雨,也能处处闻水声,水声潺潺,似音乐敲击着人的心弦。原来山下阳村的地下有一个巨大而科学排水系统,按照北高南低决定水的走向,水流从家家门前和巷子里的水道经过,曲折回环,然后汇入村子四周人工开凿的溪水中,溪水绕村而过。溪流之上,石板为桥,桥上偶有村民通过。溪岸以大块青石垒砌,溪底以卵石铺底。时有三、两个农妇在溪水里洗衣,水且清冽,浪花飞溅。水使山下阳变成一座流动的村庄,张姓的祖先们正是以水的流动象征着山下阳村的后代人生生不息。
唐诗鉴赏:卢照邻《长安古意》 篇6
第三部分(从“别有豪华称将相”至“即今惟见青松在”)写长安上层社会除追逐难于满足情欲而外,别有一种权力欲,驱使着文武权臣互相倾轧。这些被称为将相的豪华人物,权倾天子(“转日回天”)、互不相让。灌夫是汉武帝时将军,因与窦婴相结,使酒骂座,为丞相武安侯田蚡族诛(《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萧何,为汉高祖时丞相,高祖封功臣以其居第一,武臣皆不悦(《史记。萧丞相世家》)。“意气”二句用此二典泛指文臣与武将之间的互相排斥、倾轧。其得意者骄横一时,而自谓富贵千载。这节的“青虬(龙类,指骏马)紫燕(骏马名)坐春风”、“自言歌舞长千载”二句又与前两部分中关于车马、歌舞的描写呼应。所以虽写别一内容,而彼此关联钩锁,并不游离。“自言”而又“自谓”,则讽意自足。以下趁势转折,如天骥下坡:“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指墓田)。”这四句不惟就“豪华将相”而言,实一举扫空前两部分提到的各类角色,恰如沈德潜所说:“长安大道,豪贵骄奢,狭邪艳冶,无所不有。自嬖宠而侠客,而金吾,而权臣,皆向娼家游宿,自谓可永保富贵矣。然转瞬沧桑,徒存墟墓。”(《唐诗别裁》)四句不但内容上与前面的长篇铺叙形成对比,形式上也尽洗藻绘,语言转为素朴了。因而词采亦有浓淡对比,更突出了那扫空一切的悲剧效果。闻一多指出这种新的演变说,这里似有“劝百讽一”之嫌。而宫体诗中讲讽刺,多么生疏的一个消息!
第四部分即末四句,在上文今昔纵向对比的基础上,再作横向的对比,以穷愁著书的扬雄自况,与长安豪华人物对照作结,这里显见左思“济济京城内”一诗影响。但左诗八句写豪华者,八句写扬雄。而此诗以六十四句篇幅写豪华者,其内容之丰富,画面之宏伟,细节之生动都远非左诗可比;末了以四句写扬雄,这里的对比在分量上似不称而效果更为显著。前面是长安市上,轰轰烈烈;而这里是终南山内,“寂寂寥寥”。前面是任情纵欲倚仗权势,这里是清心寡欲、不慕荣利(“年年岁岁一床书”)。而前者声名俱灭,后者却以文名流芳百世(“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虽以四句对六十四句,自有“秤锤虽小压千斤”之感。这个结尾不但在迥然不同的生活情趣中寄寓着对骄奢庸俗生活的批判,而且带有不遇于时者的愤慨寂寥之感和自我宽解的意味。它是此诗归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