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冰淇淋抒情散文

2025-01-06

永远的冰淇淋抒情散文(精选9篇)

永远的冰淇淋抒情散文 篇1

永远的冰淇淋抒情散文

冰淇淋,其实你是一个很好的女孩,你真的很好、很好。记得:

在我最失落的时侯,你总向着我笑,但我假装不知道;

在我最烦恼的时侯,你总含着泪水,不知道你是否是在哭泣;

在我最脆弱的时候,你总用着嘲笑,其实你并不是这样子的人;

在我最疲惫的时候,你总拍着我讲,小牛,坚强,才是最真实的你;

在我最无助的时候,你总想着安慰,却只说:走,请我吃宵夜去;

在我最想哭的时候,你总留着疑惑,我只得装作若无其事;

在我最伤心的时候,你总拉着我衣角说:没事的。其实我还很伤心,但我装出一个微笑;

在我最寂寞的时候,你总诉说着你的小事,我听得沉醉;

在我最绝望的时候,你总听着我讲事实真相;

在我最沮丧的时候,你总开心着、笑着、讲着,其实你也不开心,对吧!

在我最迷茫的时候,你总指着教室讲:好好学习,加油!

在我最胆小的时候,你总用着莫名的眼神看着我,直到我敢走到讲台上讲数学月考题;

在我最担心的.时候,你总用着淡然的神情抹去担忧,然后,叫我向你学习;

在我最不懂感情的时候,你却讲着喜欢就不要放弃;

在我最想爱的时候,你就离开了,头也不回,不知道你是否是累了;

在我最想开口的时候,我多想你会在我身边,陪我说说话;

在我最没有勇气爱的时候,我想到了你、记起了你;

在我最输心情的时候,我想到了你,因为你很开朗;

在我最想逃避的时候,我想到了你,因为你会告诉我怎么办?

在我最后悔的时候,我想到了你,因为你会给我找一个别在意的借口;

在我最心碎的时候,我想到了你,因为你可以把我的心重新拼好;

在我最想一个拥抱的时候,我想到了你,因为和你拥抱我的心会暖暖的;

在我最反感的时候,我想到了你,因为你只会微微的笑;

在我最悲伤的时候,我想到了你,因为你永远保持你不知道开心还是不开心的微笑?

为什么?

为什么在我最不好的时候,我才会想到你,才会记起你的好?对不起!真的对不起!你现在好吗?

只想你永远好好的,找到那一个手冬暖夏凉的人,爱着你!

有多少喜欢可以不会被现实打破,又有多少喜欢可以那么不脆弱?

我想我在意,在意我只是学会了在文字的世界里诉说,但我学不会将岁月深深的留在昨天,那个我们曾经相约

的老地方。

冰淇淋,你要好好的,永远。

永远的冰淇淋抒情散文 篇2

一、以读者的身份初读文本

抒情类散文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产物, 重在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 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不论教师还是学生, 都是文学作品的阅读者, 阅读时应如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所说:“慢慢走, 欣赏啊!”即读此类文章, 首先要有一种欣赏的态度, 把自己当成最普通的读者, 以放松的心态去欣赏作品, 以获得最自然的阅读体验和最真实的审美直觉, 这种感性的阅读是进行抒情类散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教师一开始就把文章当做教材去阅读, 必然会带上许多功利性因素, 从而破坏作品本身的整体美, 影响对作品的欣赏与解读。

二、以教师的身份再读文本

古人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不是无情物, 尤其是抒情类散文, 它是作者彼时彼地一种情感的迸发, 每一字每一句都传递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不可能完全地将文章“回位”, 但至少应尽可能地还原作者最初的创作意图。为此, 教师必须进行拓展性阅读, 弄明白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和情境。

1. 通过“文眼”来理解内容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理解抒情类散文, 要善于抓住能够体现散文之“神”的“文眼”。“文眼”就是课文中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词句, 它能揭示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文眼”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 乃至一景一物。它有时显而易见, 有时则委婉含蓄;有时在篇首, 有时在篇末。解读时只要抓住这个“文眼”, 就可以把握住文章的主旨了。例如《再见了, 亲人》中的后半部分这样写道:“再见了, 亲人!再见了, 亲爱的土地!”这是全文的中心段, 也是全文结构的中心轴。全文围绕这个“文眼”, 描写了中国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感人场面。抓住了“文眼”, 理解文章如何行文、如何传情达意就迎刃而解了。

2. 凭借想象来感悟意境

在抒情类散文中, 作者往往运用独具质感的优美的语言, 来创设特定的意境。作者在这种意境中, 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娓娓道来, 表达其真情实感, 实现物我的统一。在这个过程中, 在经意和不经意间, 作者会在文本中留有一些空白。这些空白, 是催生读者想象的空间。感悟此类散文的意境, 就要抓住文本的这些空白,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想象和补充。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 填补文中的结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 读者就会品出其中之味, 获得艺术的享受。如《大瀑布的葬礼》一文, 文中第三、四两个自然段描绘了大瀑布昔日的壮观。虽然篇幅不长, 但是意境开阔, 富有诗情画意。在鉴赏的时候, 必须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充分调动视觉、触觉、听觉甚至嗅觉等多种感官来感悟文中的世界;只有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 才能体会出作者构思的精妙, 感受意境中蕴含的感情。

三、以学生的身份三读文本

老歌,永远是崭新的抒情 篇3

老歌为何回归我们的心灵家园?

很有意思,超女尚雯婕到上海举办个人演唱会,选择了好几首上世纪30年代的经典老歌。此举是为了聚集人气、向歌迷示好?谜底也许是这样的:老歌已经成为进入上海文化内核的密码,你再时尚,再叛逆,再张狂,到上海混,一切从原点开始。

在这之前,蔡琴与费玉清的成功演绎,使老歌重新绽放出炫目的光华,温暖了上海人被市场经济大潮冲刷得有点颤抖的心。如果回到过去二十年的时段中,那么就会发现,来内地赚人气的港台歌星,都要选几首老歌向上海致敬。

這一次,王维倩上场了。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场面,前不久的一个下午,浦东华润时代广场突然响起了《玫瑰玫瑰我爱你》、《蔷薇处处开》等老歌。优美的旋律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聆听。这是《情歌天外来》老歌专辑的发布会现场,这张歌碟由著名作曲家陈钢担任监制、上海歌剧院首席女中音王维倩演唱。王维倩着一袭丝绸印花旗袍,由一辆三轮载着上台,第一支歌是《永远的微笑》,一开口就赢来齐声喝彩。陈钢的手指在黑白键上一路狂奔,琴声如诉。

几分钟后大家就听出来了,碟中的老歌都烙上了“陈氏”印记——悉数由“歌仙”陈歌辛作曲,有几首甚至连歌词也一并包了。六七十年前,它们勾勒出上海这座城市的声线,起伏低回,圆润流畅。很快,4万多张雪片似地飞向千家万户,在目前的情势下谈何容易?在新年来到之际,第二辑《凤凰于飞》也闪亮面市。两张CD的题签都由老作家白桦用毛笔题写,并在封套内配了小诗。老作家的作品向以浪漫主义风格撼动文坛,他也是老歌的粉丝,一个沉潜的吟唱者。

在今天,两张歌碟的面市或许算不上新闻,但老歌“复活”或可另当别论。历史证明,每当经济危机袭来之时,人们对文化产品——包括电影、电视、音乐会等的消费就会有很大的增长,因为它们价格相对低廉,并能以柔情抚慰受伤的心灵。但老歌的“复活”,早在危机之前的歌舞升平中,登陆兰心剧场并一下子击中了上海人最柔软的部位,如痴如醉,催人泪下。照陈钢的说法,今天再次吟唱,你可以怀旧,你可以伤感,但你更应该从中找到人间的暖意,人性的光芒和前行的力量。

从邓丽君、徐小凤到罗大佑、梅艳芳,老歌的魅力不断征服听众,老上海的味道一次次得到浓缩与发酵,每个人心中都展开着自己的“夜上海”和“夜来香”。

这一次为何选择了王维倩,一个歌剧演员,又是女中音?

“她不是沪版蔡琴”

王维倩,199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谢绍曾教授。在校期间参加荷兰女高音歌唱家阿美林举办的大师班,受到专家的嘉许。

进入上海乐团后她演唱了大量中外优秀合唱作品、清唱剧,并担任独唱和重唱。1997年进入上海歌剧院,在《卡门》、《阿依达》、《茶花女》、《浮士德》、《蝴蝶夫人》、《雷雨》、《江姐》等多部中外歌剧中担任重要角色。

在中国,优秀的女中音比女高音更加难找。女中音是一种特殊的音色,它的音域为g-g2,甚至可达到b2。在美声唱法最注重的宽、厚、亮的音色质地中,女中音更注重的是宽和厚。由于女中音通常饰演的是坏女人:比如放荡的卡门,欺世盗名的达丽拉,勾引良家子弟的维纳斯等,她们的出现,会使剧情走向紧张与不确定,因此女中音的音色带有戏剧性色彩。

由于中国的国情使然,即使是上海歌剧院的演员,其实演歌剧的机会也不多,所以王维倩珍惜每个角色,认准自己的定位。她在《茶花女》中扮演的阿妮娜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我是比较靠后的”,她说。这个后,是针对角色安排而言的术语,也是她对歌剧艺术的精确理解。让她自豪的是,曾在《塞维利亚理发师》、《女人心》、《赌命》等剧中担任主角。在芬兰演出时,当地媒体评论她“表演极其生动,音声十分温暖”。女中音有时也会扮演小男生的角色,她就扮演过《费加罗婚礼》中的凯鲁比诺。此外,她还为多部影视剧配唱主题歌。

王维倩的音色纯净浑厚、细腻乐感,演唱富有感染力,处理作品恰到好处,在上海歌剧观众中颇有人缘。此次邀请王维倩演绎父亲的这些经典情歌,陈钢表示,是因为她的歌声不但像蔡琴一样有味道,而且保持上海老歌的纯正味道,又赋予其流行歌曲的艺术感。“情由心中生,歌自天外来。王维倩的演唱对这些上海老歌而言,堪称最完美的诠释。”曾有媒体将王维倩冠以“沪版蔡琴”的称号,陈钢认为这对王维倩“有失公允”,她有自己的东西。

以真的感情来倾诉歌女的愿景

王维倩祖籍江苏苏州,在无锡生活过十多年,算是一个新上海人。内行人评论她说的上海话别有一种30年代的味道,有点像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这或许是她的优势,但不仅仅如此。

多年的歌剧生涯,不仅使她的业务水平有很大提高,艺术气质也培养得相当高贵。对老歌的演绎,似乎驾轻就熟。“我用接近语音来演唱,比平时降低一些,技术上不存在丝毫障碍。”她告诉记者,在录第一张碟时,飞机刚到广州就直扑录音室,录音师听说来了一个唱歌剧的,心里一咯噔,照他的经验,唱歌剧的人大多唱不好流行歌曲。就像同为画家,画油画的不一定能画水墨画。王维倩很谦虚地接受对方试音的要求,她一刻也没有休息,只要了一杯清水,喝了一口就一头扎进录音棚。她选唱的第一首歌是《恨不相逢未嫁时》,这首歌背后的故事缠绵悱恻,它是陈歌辛于40年代创作的,由姚敏谱曲,李香兰首唱。李香兰对陈歌辛有过一段注定没有结局的恋情,陈就在每个字里承载了难言之痛。它没有华丽的词藻,旋律在平缓中暗藏波澜,自邓丽君唱后,几十年来港台大牌歌星都不敢碰它。王维倩吐出第一个音符时,录音师就大大舒了一口气。然后他没叫停,王维倩就一直试下去,直到第二首、第三首。一直到晚饭时间还停不下来,第二天再接着录,一张碟两天时间就完成了。

录音师不知道,这对王维倩来说,实在是小菜一碟啦。当初她在上海歌剧院唱合唱,女中音就那么几个,一场场地演出,任务相当重,她轻而易举地拿下。后来通过考核进入独唱组,每个角色都演得相当出色。更重要的是,近二十年在上海的打拼,她已经融入这座城市并爱上她了。

王维倩对老歌的演绎,调动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并加载了新内容。在处理《凤凰于飞》、《苏州河边》等老歌时,她会放慢节奏,使其更具倾诉感,让歌声在低回中渲染深深的情愫,更让听者进入特定情景。特别是在唱《夜上海》时,她几乎倾注了全部的感情,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感觉。录音师同样不知道,王维倩早年曾在歌厅历练过数年,唱过老歌和英语歌曲,冷眼阅读了百态世相。有一次她在某俱乐部演出,来了一拨人瞎捧场,堆起的花篮将她快淹没了。下台后,一马仔样的人凑上来说:我们老板请你吃夜宵。她推说要赶下一个场子。马仔扯下窗帘,请她看路边泊着的十几辆奔驰车:“我们送你去!”这下把她逼到墙角,她只得再编一个借口:“我男友在家中等我。”马仔脸色大变:“你还想在这里混吗?”王维倩火了,将演出服一扔:“老娘明天就不来了!”

后来进入上海歌剧院独唱组后王维倩就不在外面演出了,但这段经历成了一份精神财富。所以,她才能在《夜上海》里将一个歌女的感情演绎得如此真切感人。

“要超越前人很难,所以我一定要有所寄托,有所加载。早几年我在大剧院独唱《保镖》的主题歌时,就希望有朝一日唱流行歌曲,因为我从来就没有轻看过它。”王维倩还一再对记者强调:“老歌与今天的流行歌曲在气息和品格上是有区别的,它是真正的艺术歌曲。”

几年前蔡琴来开个唱会,经纪人曾与上海大剧院联络,被对方一口回绝。大剧院方面也许认为,老歌没有资格登这个大雅之堂。后来在有关方面的支持下,蔡琴终于进入了大剧院,观众分明看到了蔡琴在唱第一首歌时,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泪光。

《凤凰于飞》出版后,陈钢寄给远在美国的弟弟陈东,陈东将碟片塞进音响,在高速公路上边开边听,哭了一路。“我弟弟也唱过父亲创作的老歌。他被王维倩的歌声感动了。”陈钢说。

你是我心中永远的小妹抒情散文 篇4

亲历亲闻她一遍遍叙说的往事,我想起我的祝英小妹。

在一个边远的乡镇,几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为了生活上的方便,建立了伙食团。后来大家各自找到了生活的依靠,先后都离开了。伙食团成员只留下无依无靠的我和鑫。与鑫也算是同事,虽然他在另外一个部门工作,但是他的工作单位受我的单位直接管辖。祝英妹妹是鑫介绍来陪同我的,怕我不接受小妹,鑫特意告诉我主要是担心弱小而孤独的我,遭受惊吓或他人骚扰,有个人作伴会安全些。

最初认识小妹时,她刚到镇中心小学读书,上小学三年级,家在另一个乡镇的山沟沟里,白净的脸长得胖嘟嘟地,人也矮墩墩的,特别活波、可爱、调皮,话很多,什么都要问,什么都想学,像一只停不下嘴的鹦鹉,记得当时她只会说壮话,说客话都还不太流利,常常成了我们模仿和取笑的借口。祝英妹妹的到来,给我和鑫带来了许多的乐趣,我们这个伙食团又建立起来了,很像小小的三口之家,有鑫、我和小妹祝英。

鑫像个男主人,主动承担采买食物和所有的家务。尽管生活条件艰苦,大家过的很清贫,他仍然精心安排伙食,小心关爱、呵护着我们。我们的乐趣越来越多,休息日鑫会带我们上山去玩,教我们采草药,认识草药,教我们吃山上的野果,还会带我们到他的工作室,接触并观赏他的高科技机械,并一一给我们介绍那些机械的功能和作用。

可是,在祝英妹妹顽皮的吵闹中,我也很不认真,最终什么都不记得,常常惹鑫生气。小妹最爱说的话是,她会提问鑫:“哥,以后你们是一家人以后,我怎么喊你们哦,是叫你做哥,姐就喊做嫂?还是叫姐做姐,喊你做姐夫”。弄得我们羞涩起来,鑫会给小妹的头上扣上磕,最终大家还是一笑而过。笑得最疯的当然是小妹祝英。

鑫和小妹的父亲是一个单位的,他与小妹的家人很是感情深厚,据说,有一年春节,鑫就是去小妹家里和他们家一起过的。

那份美好情缘,仅仅维持了半年有余,就匆匆结束了。个中缘由,都是因为我们太年轻,太单纯,太任性。我想,是年轻和幼稚,致使我们在感情上的一些认知和误会没有处理好,最终没能将那段美好的童话故事继续下去,大家分散以后,年少轻狂的鑫找来一个没有职业的女人同居,听人们说,他们煮的饭总是不熟,半年后那个女人走了。

鑫跟我说过,找来那个女人,是为了让我生气,让我嫉妒、后悔。其实,我这样想:爱一个人,是要全身心地付出,我只是还不想付出自己。那个女人愿意付出自己,说明她真爱着鑫,我却做不到。我不赞同这样的感情游戏,终身不能原谅鑫的行为。就这样大家彻底地散了,烟消云散。用一位电影人的话概括最妥当不过:“遗憾的是,我们之间什么都没有发生。”

后来祝英小妹住校去了,她在镇里读书到初中时,仍然与我们各自保持着联络,偶尔会特意来看看我,说说话,问候我或鑫。记忆中,虽然她的客话说得很好了,但她不再那么开心,快乐,很多时候欲言又止,偶尔会叹气,我想是女孩长大了,自然要有很多心事,不可以随意告诉任何人的。

直到我和鑫先后调离了当时工作的地方,回到县城,又建立了各自的家庭,祝英小妹才永远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听说,她外出打工去了,后来,又听说好像是嫁到广东或者福建去了,不知道是被骗去还是被卖去的。

多年来,我没有太多去关注这个小妹,只是忙着自己的生计,很多往事渐渐淡去。

十多年过去,我在办公室突然接到一个浙江打来的电话,来电首先确认我的姓名和身份,然后自报姓名,我知道是当年那个可爱的祝英小妹。她足足说了一个多小时,一句“想你们多!”的话,带着绝望的口气,反复地说着,令我措手不及,悲悯之情顿生。这么多年过去,我并没有把小妹放在心上,没有关注过她的生活,她的命运,怎知道万里之外的妹子,那么思念着我。

小妹说她通过很多渠道,找过很多人帮忙,甚至找到了我原来工作过的乡镇,费尽周折,才得到我的电话,立即就打过来了。小妹是被卖去福建的,开始大家邀约去打工,到了目的地,就被人家强占做了人妻,现在到浙江杭州打工。生活过的很不好,她的男人不回家,也不养家,回家来就是骂人打人。

生了两个女儿以后,她自己打工养育着孩子,管理老人。小妹说想要回来,但无法办理离婚手续,户口本和身份证都被藏起来,村委、乡镇、法庭都不理这个外来妹。听小妹哭诉着不幸的遭遇,除了心情变得沉甸甸地,我无语。

有了电话联系以后,小妹常常会给我打电话,什么都说,也不忘记问到鑫。我说,与鑫没有什么来往,大家都在一个城市里工作生活,忙着各自的事业,照顾着自己的家庭,电话上也不联系。

其实,这些年在工作上与鑫偶尔相遇几次,他总是大方地向人们宣布,我们曾经的美好故事,似乎唯恐世人不知。年轻的时候,我会很反感这样的言行,但是,时过境迁,也无需计较了。我明白是他的坦然和真诚。

与小妹在电话中相约见面好几年,终于在2014年她回了趟老家。

2014年夏季的一天,祝英小妹打来电话,说是回到家里一个星期了,太想念我和鑫,要到县城来看我们,问是否方便。哪里会有什么不方便的呢,我叫她赶紧过来,一定要见上她一面,看看当初可爱的小妹,经受人世那么多沧桑以后,她变得怎么样了。小妹知道我和鑫平时没有往来,只是有电话号码,交代我不要通知鑫,在我家里吃好饭,让我陪她去看看鑫和他的家人。

我知道鑫是很忙的,常常下乡,出差,所以给鑫打去电话,预约晚上与祝英小妹见面的事。鑫猜不出来人是谁,非要知道要他等的人是谁,不得已说出实情后,鑫拿出了家长的态度,由他安排,去饭店吃饭,不准在家里吃。那天,鑫打了我的很多电话,询问祝英什么时候到县城。

正好是晚饭的时间,祝英小妹来到了。她非常地瘦弱,像她身边的那个电线杆,染黄了头发,衣着漂亮地出现在我眼前,那一刻我猛然心酸起来,真的要哭了,当初那个白白胖胖、活泼可爱的妹子,如此瘦骨嶙嶙地站在我面前,她不喊我,我就认不出她。我把小妹带到鑫预订的饭店,我们这个分散了二十年的伙食团,曾经的小小的三口之家,重新聚在一起,一页页地翻开被灰烬覆盖了多年的故事,往事一幕幕重现眼前。

小妹很能喝酒,说常喝酒的,生活太苦,喝酒才开心些。当酒过三巡,小妹说出了藏在她心里二十多年的话。她说,很恨你们两个,好恨的,是你们害了我。我和鑫很是诧异,对视着,什么都没有说,等待她把想说的都说出来。她说,你们是好好的两个人,都是好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大家过得那么好,那么开心。跟你们在一起,我好幸福好快乐。你们对我好,我更想你们。

我回到家里,也常常跟我妈讲你们两个的事,我妈说,他们都是好人,以后你就跟着他们,不会受苦的。我就想等你们结婚有孩子了,你们忙上班,我就帮你们带孩子,管家。你们回到县城上班,我也跟你们去帮你们做家务。等我长大了,叫你们给我找个老公,也在从江住下来,一辈子靠着你们。哪想到,你们不成,太气了。当时,我不知道怎么说你们,好希望你们最后还是结成一家。可惜。后来,我不想回到山沟沟的家里,在县城也不知道投靠那个,别人喊去打工,就去了,我的一辈子都毁了。我太苦了,都怪你们。

或许,我们都太自私……还能说什么?没有想到我们的情缘主宰着祝英小妹的命运。从来没有认真看过鑫的我,眼睁睁看着鑫,听小妹说完。眼神里问鑫:怎么是这么回事,我什么都不知道。鑫也傻了,看着我,眼神里充满埋怨,似在责怪:都是你造成的。

鑫做了很多的安慰和解释。幽默地劝慰小妹,怪哥子没本事留住你姐,你姐的眼光太高了,我够不着,我不配。我说,以前年轻实在不懂事。停顿一下后,我开了个玩笑:要不,现在大家重新来,你们看,行吗?此语当然荒谬之极,小妹立即破涕为笑,气氛活跃起来。小妹马上开始使坏了,她说,我不要求什么,只要你们两个喝一回交杯酒给我看,我来这一趟,就最开心了。

鑫无语,默默地看着我。似乎是我提出的,马上就要兑现,心想:是我语误了,只是娱乐啊。他们等着我表态。想到小妹多年的心愿,鑫对我曾经的期待,我有负于他们。索性大方地站起来,主动举杯邀请鑫:那就喝一回吧,这杯酒反正早就该喝了的,趁现在还年轻,以后老了再喝,也没意思。说不定,今后大家再没有这样的机会在一起喝酒了。

酒杯干了,大家的心愿也该了结啦。

小妹提出想带孩子回来居住的想法,我们积极地帮她安排。我和鑫都想要弥补欠下的孽缘。小妹回来想要做工或做生意都很好解决的。我们家里都有剩余的套房,让她来住,不用租房了,只要她愿意回来,所有的困难我们都负责帮她解决。

那晚和小妹一起吃饭,小妹用手机把我和鑫都拍进去了,拍了很多照片,说是回去以后想我们了,就可以随时看到我们。小妹跟我回到我家休息时,又把我家的每个旮旯都拍了下来。我邀小妹跟我同床,她自豪地说:好,反正我本是跟你睡的。第二天小妹一定要走,由我安排,去饭店吃了餐特色酸汤鱼。

小妹回去几个月后的,给我打来电话,说她老公变好了,回家了也管家了。每个月还给家里寄生活费,一万、八千的。我问:怎么回事?他会有那么大的变化?小妹说,她把给我们拍下的照片,都拿给老公看了,我们请她吃饭,答应帮她的忙和所说的话,她都告诉了老公。那位男士大惊,问她:你怎么会有这么好的朋友,看照片肯定很有文化,很有地位,很有本事,我小看你了。他保证,以后不再欺负小妹。我开通微信后,祝英小妹立即加了我,说刚刚去北海旅游来,非常开心,还发了很多照片给我。

喜悦之时又默默黯然神伤:小妹啊,我没能为你做什么,也不能给你什么,一切都只能靠你自己了。你将永远是我心中不能舍去的小妹。

故事略带着凄美,我常在不知不觉中,重复着回忆。一遍一遍地回忆,一点一点地记起。突然发现,我想念着鑫和祝英小妹,想念那些已经逝去的美好回忆,回忆占据了我的全部思绪。每每感到落寞时,回想当初不懂世事的我,傲慢、偏执、漠然,让鑫在感情上遭遇了伤痛、无奈和无助,祝英小妹也因此输掉了整个人生。小妹早该说出她的心愿,也不至于沦落到这样的处境。

我身边像祝英这样的小妹还有好几个,对我的期待和思念也很多,可是无德无能,地位低下而又清贫的我,拿什么来酬谢她们对我的思念呢?

往事,给我留下了些许的凄凉,但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犹如镶嵌在岁月的长河中的一粒宝石,那么尊贵、耀眼,幸福和美好。

冰淇淋,你在想我吗散文 篇5

这件事我一直很怕很怕,总是刻意略掉去想,总是不愿跟你提起,也许将来的某一天……

我尽力去避免,告诉自己“很快的,很快的”,但内心真的不会放下,一刻也不会停息

或许你也有忘了我的那一天,可我不想这样,就这样轻易的被人忘却的创伤是无法填平的

我会回来的

也许某些扰人的琐事是我想太多了……但是我避免不了,在我的记忆深处已经埋得实实的了,我经常骗自己,编织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故事给自己听,然后内心才安静踏实下来。

以上这些话可能你永远也不会懂,我甚至不想让你懂可某一天……

某一天,你拔我的电话号码,语音告诉你我已经停机。答应我,不可以难过,不可以失落;不可以想我,更加不要记得有这样一个我……不过那时,也许你有了自己的归宿,早已不再想我,不再记得我了。

某一天,你的手机不再频繁的响起,请不要等待,不要期盼,更加不要想找到我……只有看到这样的一个你,我才可以放心的离开。

某一天,你的身旁不再有人说烦人,讨厌;不再有人和你讨价还价;不再有人在深夜打扰你;不再有人想在电话里听听你的声音……这样的一个我消失了,你会难过吗?

某一天,你的短信收件箱里不再有人胡言乱语;不再有人长吁短叹;不再有人时而温顺的对你言听计从,又突然乱发脾气;不再有人用真心和眼泪告诉你……你失去了这样的一个我,会失落吗?

某一天,你想像中不再有人,无论是深夜还是白天都在等待着你的消息,等待着可以跟你对话的时间……这样的我离开了,你会想我吗?到了那样的一天,我还是希望你有一点点的难过,一点点的失落,一点点的想我……只要有一点点关于我的记忆就好,真的只要一点点就好。

某一天,你打开电脑,我的头像变成了永远的灰色,不要说我不守承诺。生活往往不尽人意,但时时也仍伴随惊喜,也许,某一天我能再回来也说不定。

某一天,你的.生活中没有了我,请记住我对你的任性,固执;我的宽容,关怀;我的疯话,傻话;我伤心时的眼泪,无奈时叹着气说过的话……可是你要记得,我们呼吸着一样的空气,或许这里能找到你的味道。

某一天,你的记忆中没有了我,不要忘记我们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不要忘记我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觉得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痛苦……而我无论如何都不会忘记任何一个关心你记忆的片断,你习惯什么,反感什么,觉得什么是快乐,什么是悲伤……感情的世界里,没有公平两个字,我不会计较这些,我们相处的那段时间,会是我这辈子里最美丽的回忆。我还要你记得答应过我什么,许诺过我什么,可是也许我会不好,不乖,不守承诺;而你已经没有等到我彻底忘记了,重新幸福起来的时候就离开了;没有陪我走到痛苦结束的时候,没有等我真正快乐起来的时候,就逃开了。

某一天,你的生命中不再有我,一定不可以记得我的存在,我的痕迹……因为我怕你会失落,会难过,会想我……这一切不是因为你喜欢我,而是习惯了我每天的痕迹,每天的气息,我的胡搅蛮缠,我对你的依赖……当一个人的生命中尽习惯了另一个人存在的时候,即使没有喜欢和爱,他依旧会感到失落,会有点难过,会想他。虽然我是一个喜欢嫉妒,不能容忍我喜欢的人爱着别人的人。但是我依然希望你过的比我好,希望看到你幸福的过着每一天。

某一天,你的前世和今生都不再有我,当原本就不太坚强的我面对这一刻的时候,我不清楚会我会怎么样。而你依旧是你,你会看到我躲在角落里的难过和伤心吗?会感觉到我其实想无时无刻陪伴在你的身边吗?尽管你叹气的时候我不会再陪你一起难过,心碎的时候不会再去陪你一起心碎,曾经我做的这一切,你都未查觉到,未曾看到,你的记忆,你的生命,你的世界不再有我的时候,我更加清楚的这样的时候,你会有一点点的难过,一点点的失落,一点点的想我,一点点的关于我的任何记忆。

浅析韩愈散文的抒情性特征 篇6

一、韩愈散文对抒情手法的借鉴与发扬

抒情散文萌芽于先秦, 在先秦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中, 蕴藏着作者充沛的情感, 《庄子》中的许多篇章都可被看作是较成熟的哲理抒情散文。汉代的历史散文和政论散文, 如《史记》《过秦论》等, 所用的表现方法主要是议论和叙述。“到辞赋体文学兴起, 才发展了描写和抒情的技巧, 但两汉以下的辞赋却走上了“雕虫篆刻”的道路, 因而被韩愈以前提倡“古文”的许多人所鄙弃。韩愈则注意继承、发展前人包括辞赋作家使用描写、抒情方法的成就, 特别是唐代传奇文学和诗歌发达, 古文家中许多人善写传奇和诗歌, 韩愈把它们的写作方法用于“古文”, 更加提高了散文描写和抒情的水平。”[1]

韩愈的散文中有议论叙述, 更有率真大胆的抒情之作, 这类作品往往因为饱含真情实感, 写起来形象生动, 气势充沛, 非常容易感染读者。如悼念亲友的祭文《祭十二郎文》;给好友写的书信文《与孟东野书》;为“文以明道”而作的论说文《师说》《答李翊书》;还有为人才发“不平”之声的论说文《杂说》 (其四) 等, 这些文章体裁多样, 写人写事都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对抒情手法运用自如, 增强了散文的表现力。

二、韩愈散文的抒情性特色

(一) 为明道而抒情

唐代古文运动, 是一次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的文学革新运动, 韩愈以儒家道统的继承者自任, 文以载道、文道合一, 是韩愈古文理论的核心。然而作者的“明道”并非直白生硬的陈述, 他以强烈的自信与信仰感染读者, 把真诚的感情注入到文章中去,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使文章达到“文以明道”的目的。

如《与冯宿论文书》与《答李翊书》这两篇文章, 同样是“论文”, 以宣扬“古文”为主题, 作者在文章中积极地表明了自己的思想观念和理论主张。从“不知古文直何用于今世也。然以竢知者知耳”“以此而言, 作者不祈人之知也明矣。直百世以竢圣人而不惑, 质诸鬼神而不疑耳。足下岂不谓然乎”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文以明道”的坚持与实践, 感受到作者的真诚与热情。

(二) 为理想而抒情

韩愈在《与凤翔邢尚书书》中说:“愈也布衣之士也。生七岁而读书, 十三而能文, 二十五而擢第于春官, 以文名于四方。前古之兴亡未尝不经于心也, 当世之得失未尝不留于意也, 常以天下之安危在边……”[2]这段话表明了韩愈的理想, 他是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 他虽然提倡“复古”和儒家道统, 但绝不只埋头于书堆, 他的文章能真实反映现实社会生活, 为自己或他人发出“不平”的声音。

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 结合自己不得志的感受, 提出了“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的理论, 全文由物及人, 由人及天, 再由天及于人言, 浩浩荡荡地用了四十个“鸣”字, 充分表现出对友人孟郊的慰藉与支持。在《荆潭唱和诗序》中他进一步阐发了这一理论:“夫和平之音淡薄, 而愁思之声要妙;讙愉之辞难工, 而穷苦之言易好也。是故文章之作, 恒发于羁旅草野……”[3]韩愈意识到, 只有这种具有真情实感的不平之鸣, 才能成为那个时代优秀文学的代表。作者对于这种现象是感同身受的, 因此能够写出抒情特色鲜明、具有现实意义的文章。

(三) 为抒情而抒情

韩愈散文除了论说文、记叙文还包括抒情文, 抒情文多见于祭文、赠序、书信之中, 如《祭十二郎文》等, 作者在文章中寄予了深厚而真挚的情感, 或怀念亲友, 或给予友人后生鼓励和祝福, 或向知己倾诉情怀, 无一不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祭十二郎文》曾被后人誉为“千古绝调”, 孙昌武先生也说“这篇文章抒写悲情兼有喷薄雄肆和哀婉深沉的特点, 文字如强抑悲痛, 脱口而出, 未加修饰, 实则精心结撰, 是真情流出的至文”[4]。作者在文中回忆与十二郎生前的深厚情谊, 全篇几乎字字句句都在写情, 即使是纯粹叙事的语句, 也无不渗透着无限深情, 使人读之不禁为之动容, 发自肺腑的真挚情感正是这篇祭文的魅力所在。

三、小结

韩愈的散文是唐代散文革新的鲜明标志, 他的散文在古代散文的基础上, 吸取新的语言成分, 形成一种宜于说理、抒情、叙事的新散文, 而成为中古以来最流行最实用的文体。李汉在《昌黎先生集序》中说:“呜呼!先生于文, 摧陷廓清之功, 比于武事, 可谓雄伟不常者矣!”[5]古往今来, 韩愈的散文都被给予很高的评价, 这不仅与他“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古文理论息息相关, 更与他革新文体、语言创新、丰富表现手法包括描写和抒情息息相关, 其散文的抒情性特色是不容忽视的, 可以说, 正是韩愈等人将浓郁的情感注入散文之中, 大大强化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 为抒情散文的发展做出了有力的贡献。

摘要:韩愈的散文在中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其散文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无论是论说、记叙、抒情, 都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本文着重分析韩愈散文的抒情性特征, 通过其对散文抒情手法的继承和发扬, 结合时代背景、个人理想和情怀, 对其散文的抒情性特征进行深入分析, 揭示其对唐代散文革新的贡献与影响。

关键词:韩愈,散文,抒情性

参考文献

[1]孙昌武:《论韩愈散文的艺术成就》, 辽宁师院学报, 1981年02期。

[2][3][5]马其昶:《韩昌黎文集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

写景抒情类散文教学谈 篇7

一“、传神”:领悟语言表达的情意

“传神”,就是教师利用适切的系列方法激发学生积极主动领悟语言所传达的情意。课堂中,在丰满的“形”中一层层深入,“神”渐渐浮现,由模糊走向清晰,从而真正抓住散文教学的精髓。

1.感受“神”之影

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把文章原原本本地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读、去体验、去感悟,力求对文本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整体的”感知,对文章思想感情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如《田园诗情》一课,揭题后学生交流眼前浮想的画面。然后读文,想想荷兰给自己的印象,这样对文章的情感基调有了粗浅感知。然后进一步理清写作顺序,弄清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每部分浓缩成标题式,有:奶牛天地、奔驰骏马、家禽乐园、宁静夜晚,当然列标题要说出自己的理由。再将文题与内容观照,弄清这篇文章是以“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介绍荷兰的田园风光,首尾的总写与呼应对荷兰的田园风光有了进一步整体的感受。再如,教师将第二课时导入的复习与本课的“神”相链接,在开篇中就唤醒朦胧的感受。《田园诗情》一课,通过想象画面朗读这两组词组“仪态端庄的老牛、骠悍强壮的骏马、悠然自得的绵羊“”如丝绒般的草原、辽阔无垠的原野、天堂般的绿色草原、鲜艳的郁金香、野草遮掩着的运河”,集中播放荷兰如诗如画的风光,内在的神韵也在心中若隐若现。

2.体悟“神”之真

以形传神、创设意境是写景类散文最重要的写作方法,通过具体形象的描绘传达出抒情主体的精神意蕴,并传递出文中主人公的主观情感。阅读这类文章“,循其形,入其里”,在“活画”中,体会了诗画意境,然后进一步推进,聚焦那些一字传神的词句,品味其中传达的情意,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由此及彼的想象、联想和补充。把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思想融合在一起,以体察作者的情感,探明散文的内在精髓。如精读《田园诗情》,先指名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课文描绘的景象,然后浏览第2自然段,这样的奶牛图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想想喜欢的理由。学生交流牛犊、老牛的句子时结合“活泼顽皮“”仪态端庄”想象自己就是小牛犊会怎样顽皮,父母就是老牛仪态端庄的样子。再读这部分,体会这样的意境带来的感受。在这样的聚焦词语,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补充中,那种家的幸福温馨之感自然流淌出来,相机再通过朗读表达情感,这样的“神”丰满厚实了。

3.析出“神”之形

散文中有些重点句子或词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主题、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表达作者的情感,也就是散文的“神”。这就是文眼,也是“神”眼。这些点睛之笔往往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教者引导学生抓住文眼,挑破“点睛”之笔,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了解散文之“神”。如《田园诗情》最后一个自然段“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就是散文的“神”眼,在已经通过一系列意象感悟荷兰的幸福、自由、悠闲、宁静后,对“真正的荷兰是什么”学生一定能透过景看到情,透过田园看到诗情。再补充作者的写作背景,“这篇文章的作者叫卡尔·恰佩克。他在荷兰游历时,写下这篇文章。当时,作者的家乡正在遭受战争的侵扰,人们不得安宁。他写下这样的文字,仅仅是介绍荷兰吗?”学生一定能透视出景物背后作者表达的情感———对自由、平静、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二“、长言”:迁移言语表达的智慧

“长言”,在这里指向的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笔者认为,在阅读课堂中,语言文字的实践应是对文本语言文字学习效果的检验,是文本语言表达方法运用、内化的过程,是学了本节课获得的语言的生长。但在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运用没有源头,只是为了升华文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表达,只是一种写的练习,这种语言能力是学生本身就具有的,没有看到学习此文本后独特的生长点,提高点。这种语言文字的实践是一种伪实践,从生长角度看是一种低效的徘徊。作为抒情类写景散文,可以尝试从哪些方面实现语言的生长呢?

1. 传神词语中寻找

品味写景类文章的语言,要重点品味那些能一字传神的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品味这些词对描摹景物、传情达意的表达效果。并将这种对文字的敏感能力内化成为自身的语文涵养,这也是语言的一种生长。

《槐乡五月》是三年级上册的景物类散文,文中多处传神之词值得品味。第1自然段感受槐花的香时,教师让学生读读体现槐花香的语句,然后想想句中哪个词语很特别,表达了怎样特殊的感受?学生体会到“浸”的特别之处:“浸”是物体没在水里,而水可以看见,可以摸着。这里说槐乡浸在香海中,就让人感到这种表达的多种独特的韵味,如:香味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了;香味令人陶醉,一直香到心里了;整个槐乡的每一个角落都飘着香味。然后再想象整个槐乡浸在香海中的情景,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巧妙地达到由香悟浸、由浸悟香的效果。有了这样的词语感受经验,再寻找文中类似特别的词语,表达了什么样的特殊感受?学生自然关注到文中“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中的“飘”体会到槐乡孩子的快乐。在此基础上发现写作的秘密,写景时,可以运用能传达神韵的动词,往往会更加生动。最后,学生进行练习。读描写广玉兰的句子,填写一个动词,说说怎样传神。“五、六月份是广玉兰花盛开的季节。在绿油油的叶丛中,花朵是那样的洁净、高雅。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说它纯白吧,又似乎有一种淡淡的青绿色出来。”这样学生的品词用词能力达到历练和生长。

2. 形神结合处寻找

散文文辞优美,语言韵味十足。散文形散神聚,形式上自由活泼,不受约束。根据这样的文体特点,寻找散文类各年段语言学习和练笔的点。

片段一:

交流第4自然段

1. 除了骏马,还有许多家畜,它们哪里吸引你?

2. 老师把这一段换了一种形式排列(诗的形式),我们一起合作读。

3.经过这样一排列,感觉读起来怎样?能给我们带来这种美感的不仅仅是排列,还有句子的表达形式,你有什么发现?

4.像这样有对称感的句子还有很多,浏览第2自然段,找一找。

交流中出示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说说在哪里找到了对称?

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正在低头吃草;有的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

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

(点拨推进:结构相似,尽管字数不同,读起来仍朗朗上口。)

5.发现这样的特点,咱们也来试试,使句子工整对称。看一看。

绵羊那么悠然自得,小鸡、长毛山羊显得多么安闲,它们又有哪些具体的活动状态,请你选择其中一种展开想象也写上几句,注意表达形式的对称。

本课语言工整对称,富有节奏美。因此,将感受语言的美到发现如何表达这样的美,以及运用展示这样的美作为本课语言的生长点。

3.析神总结中寻找

小学语文抒情性散文教学初探 篇8

一、整体阅读,理清文路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因为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所以理清文路有助于领会作者的立意。应教给学生整体阅读法,让他们抓住文章线索,并顺着线索层层领会。

(一)从题眼入手,概括文章内容,展示全文脉络

如在《可爱的草塘》一文的教学中,一开始就抓住题眼“可爱”设问:草塘的“可爱”在哪里?接着引导学生迅速而有序地捕捉到草塘的“可爱”表现在:景色之美丽,物产之丰富,风光之奇特。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三方面划分课文层次,让学生明白这是以作者所见所闻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二)以过渡句或中心句为契机,理清作者思路

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白杨》一文虽然只有900多字,但状物、写人、抒情、论理的内容很大,因此教此文时可直奔过渡句:“爸爸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这句话是全文的线索,贯穿了全篇。紧紧抓住这一线索,就将“形”穿起来了。因此,本文的阅读思路十分清晰:第一步懂得怎样介绍白杨,第二步懂得怎样表白爸爸的心。同时让学生懂得,全文先由外到内揭示白杨的品质,再由物及人展示边疆建设者的崇高思想境界。

这样,从整体着眼组织阅读,学生既理清了文章脉络,掌握了课文内容,又初步学会了此类课文分段的基本方法。

二、抓住重点,品析词句

抒情散文中有许多词句用得非常准确、贴切,教师应该“咬”住这些词句,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一)抓重点词语的理解

词语是语言的基础,而语言是思想感情的表达。要很好地理解语言的含义,就得从理解词语入手。如教《再见了,亲人》的第一段时,为了使学生领悟大娘对志愿军慈母般的关怀,教师应抓住“雪中送炭”这个词设问:什么叫“雪中送炭”?战士们把什么称作“雪中送炭”?引导学生讨论清楚:大娘在战士们饿了三天三夜急需食物时,不顾自己生命安危,在猛烈的炮火中送打糕到阵地上,这种“雪中送炭”就是慈母般的关怀。

同时,还可以抓住“唯一”一词,设置问题:当敌机轰炸时,大娘为什么丢下自己的小孙孙呢?她不爱自己的小孙孙吗?在大娘心中,志愿军和小孙孙谁重要?让学生品析词义,分析课文,了解小孙孙是大娘仅有的亲人。但在面临敌机轰炸的危险时,在自己唯一的亲人和志愿军伤员之间,她毫不犹豫地先救下了志愿军伤员,为此,她心爱的小孙孙被敌机炸死了。在大娘的心中,志愿军伤员的生命安危比自己唯一的小孙孙还重要。通过分析重点词,学生深深体会到大娘对志愿军战士那如山高海深,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二)品味中心句的含义

散文中有些重点句子具有言外之意,含而不露,留给我们想象的余地。如《白杨》一文中“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这一句话,表面上看是说爸爸在表白自己的意愿、志向,实际上这里爸爸的“心”应指自己像白杨一样,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同时希望自己的孩子们长大后也像白杨一样,在边疆安居乐业,也就是希望边疆建设事业后继有人。对这样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时务必引导学生一步步品析、体会。

三、读出感情,品出情理,加深体会,融入文中

有感情地朗读,读的是作者的语言,同时包含了学生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语气来抒发对作品中人物、景物等,热爱的或者是憎恨的,喜悦的或者是悲伤的,同情的或者是厌恶的,留恋的或者是憧憬的情感。而所有这些,必须依靠教师在朗读方面加强指导和训练。

(一)要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读出“神韵”

我国诵读课文,历来讲究领悟语言的神韵,“读悟其神”,这是由汉语言本身丰富的神采所结定的。教师要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本身的情感驱动下,全神贯注地注意那些深浸着作者情感的词句。因此,在精读时,要引导学生更深地了解语言的色彩,使他们已激起的情感深化。如教学《趵突泉》一文后,可指导学生用明快有力的语调朗读描写大泉的句段,读出大泉不可抗拒的伟大力量,感受语言的阳刚之美;指导学生用天真活泼的语调朗读描写小泉的内容,体会小泉的优美、动人姿态,感受语言的优柔之美。

(二)注意让学生在有感情朗读中抒发自己的真情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感情由内到外的变化、显现的过程。因为只有动了真情,才能读出真情。如《再见了,亲人》,魏巍笔下那一个个依依惜别的动人场面,那一件件令人难忘的往事,那一声声亲切的呼唤,无不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由于课文是用志愿军向朝鲜人民话别的语气写的,故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一个志愿军战士。这样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对课文的朗读就会更加投入。

四、读写结合,加深体会,体现抒情散文的示范功能

永远的冰淇淋抒情散文 篇9

苏联作家巴乌托夫斯基说:“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 就像苹果饱含果汁一样。”那如何品尝散文的“果汁”呢? 首先我们要来认识一下让散文充满诗意的山水之美。宋朝著名的词人王观在《卜算子》里说:“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若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盈盈”道出了山的灵性和水的神韵:山有肃穆之静态美, 水亦有柔清之动态美, 都是大自然灵异到极致的美。然而这种美需要我们细细观察, 慢慢品玩, 认认真真地领悟, 才能真真切切感受到美的妙处。 那么, 我们应该如何细心察景呢?

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既可以说是苏轼对人生的一种体悟, 也可以说是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指导。从苏诗中, 我们可以知道, 站在正面与侧面、远处与近处、高处与低处, 就会产生正看与斜视、远眺与近看, 仰望与俯瞰的不同视觉效果。同时, 我们还可以从局部与整体两个不同的角度, 去更深层次地把握山水的整体。事实上, 除了调动视觉, 我们还可以调动听觉、嗅觉、触觉、感觉, 从颜色、气味、 形态、声音、感受等方面去观赏山水, 多层次地去品玩山水之美。

例如, 在教授朱自清的《绿》时, 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大自然中, “绿”可以说是随处可见、俯首即拾, 为何在朱自清的笔下却能幻化成“醉人的绿”?这与作者细致地观察景物分不开。接着, 教师可以用简笔画一张作者的游踪图, 引导学生追随作者的足迹去观察景物的特征。通过学习, 我们可以看到, 作者一开始并没有直接写梅雨潭, 而是先写梅雨瀑为下文作铺垫。作者先写站在水边, 仰望瀑布; 次写来到梅雨亭正面平视瀑布;再写站在亭上俯瞰梅雨潭。 这样, 课文在不同的立足点、不同的观察角度, 从局部到整体, 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了梅雨潭充满诗意的美。不仅如此, 作者还调动了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 从形态、颜色、质地等方面, 运用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对梅雨潭的绿做了细致而逼真的描绘, 于是便有了那“醉人的、奇异的、令人不可琢磨的绿”。

二、移情品情美

伟大的学者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在观赏景物的同时, 个人的感情不知不觉地附染在景物上, 情悲则景黯淡, 情喜则景亮丽。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移情。“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所以, 我们要品味作者真情所在, 就要移情入景, 移情入文。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散文大家, 他的作品感情充沛, 蕴籍深厚, 是散文中的精品。所以, 在学习他的作品时, 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品味文中字里行间流淌的浓情。例如, 在教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 我们可以与《绿》进行比较教学。 在《绿》中, 作者在当时看到北伐战争的胜利, 觉得国家民族有望了, 不觉欣喜万分。作者带着那份欣喜, 游了梅雨潭。 作者在文中连用了三个“呀”, 反复地呼唤, 呈现了空前的抒情高潮, 表达了对绿由衷的赞叹, 对美好境界的挚爱和追求。而在《荷塘月色》中, 作为曾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爱国知识分子的作者把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悲愤, 想参加革命又不敢参加的纠结, 对现实无法理解的孤独苦闷带进文中, 将淡淡的愁绪融入字里行间, 情感基调忧愁低沉, 一切都是扑朔迷离、朦朦胧胧的, 令人读后伤感不已。同是写景抒情散文, 《绿》的文韵热烈绚丽, 而《荷塘月色》却幽深灰暗, 这是作者的游情不同所致。

三、深思悟理美

“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的主要特征。散文的“神”总是包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赏析美景、 品味真情的基础上深入思考, 挖掘出作者独到而深刻的体悟。刘勰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 理定而后辞畅。”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载体, 因此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细心推敲揣摩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 反复品读这些能体现作者思想精髓的句子, 而这恰恰是文章的“文眼”所在。《我与地坛》这篇散文语言深刻, 充满哲理。教师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关键句“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 一条走向自己幸福的路”, 结合作者的亲身经历, 从而理解了作者史铁生在对地坛公园春华秋实和一草一木的不同感受中, 经过长期的沉思流连, 对人生百态和命运有了深切体悟, 认识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抒发了对命运和生死的感悟, 也使我们体会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的真正内涵。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 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写景抒情散文时, 必须凭借散文自身的文体特征, 充分挖掘和利用作品的人文因素, 让学生在领略山水之美的同时, 感悟人生哲理, 培养审美意识;形成健康完美的人格。

摘要:文学作品的人文熏陶作用是语文教学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功能。本文从细察观景美、移情品情美、深思悟理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以期对语文教学实现培养目标有所帮助。

关键词:人文教育,细察,移情,深思

参考文献

[1]李雪峰.高校大学语文改革与人文素质培养[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2) .

上一篇:心怀感恩、与企业共命运下一篇:楼梯材质优缺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