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水年华作文

2024-09-25

逝水年华作文(通用10篇)

逝水年华作文 篇1

逝水年华作文

水从春天学会流动,爱从夏天开始蔓延,梦中人水边拈花,果真有山花烂漫处,举手投足,落英缤纷,世界美不胜收。一切都那么美好那么新鲜,走过每一棵树木,年轮的车辙告诉我:我们都曾绿过!树的年轮,一圈一圈,引我浮想联翩。

秋风萧瑟的季节,那些仓皇南飞的大雁不知带走了谁的思念,只记得蓝天下华美的少年,看天看叶看季节深深的暗影,数着年轮,回忆流年,回忆逝水年华。

一年又一年,走过泱泱四季,走过悲悲戚戚,那些刻在书桌上的秘密,留在星空下的誓言早已印在青春矛盾的记忆中。树的年轮会随岁月的消长而增长,人的心智会如年轮一样有着深刻清晰的烙印吗?我们似乎是一边赶路一边又不停的回首驻足,回望自己来时的路,似乎是害怕忘却那些烽烟尘事,是想在如水般消逝的年华中为青春刻下深刻的烙印。似乎是希望可以像小树一样快些长大,可有时又不想长大,有那么多东西要去记住,有那么多问题等待解决,有时甚至恐慌,恐慌年轮的印记磨掉了我们棱角,恐慌那些匆匆流逝的年华带走了性格中原本刚烈的部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就这样哼哼哈哈过着青春岁月,看着年轮变粗变长,却也无能为力。

当岁月过去,我们再去追忆,是谁在树上刻下自己的名字?是谁将承载了心愿的硬币投进湖里?又是谁把绽放的笑颜留在单车上的十七岁?当许多年过去后,我们还会记得那些星光下的对白吗?还会记得那些回荡在操场的`笑声吗?日光下,白色的制服熠熠生辉,单纯明亮的岁月干净,透明,掷地有声,让人珍惜却又让人不忍回忆。

还要说些什么呢?青春吗?年少吗?头顶的蓝天吗?他们似乎每天都出现在我们的生命中吧!我们在太阳下一起流泪流汗,一起挥手击掌,一起唱着那些美好的歌谣。小树很快长大,几个月前还是矮小的枝丫,可是刚一入夏就青葱勃发。时间的流逝常常让我们扼腕三叹,我们似乎越长大就越害怕长大。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某年某月的某一天,走过山花烂漫,落英缤纷,走过每一棵树,它们告诉我:记得才是活过。

记得才是活过,如水般的年华如水般漫漫消逝,直到有一天遗忘了祭奠了年华有多甜。

拥抱逝水年华 篇2

一位美国科学家宣称,世界末日即将来临,数十亿人将难逃一死。在确知死期不远的这段时间里你认为人类对该预言会做出何种反应?

巴黎名流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无外乎去教堂超度来生或者及时行乐——去玩最后一局桥牌,去打最后一场网球、最后一场高尔夫。

最末一位发表高论的名人是普鲁斯特。此君生命最后的十四年是在一张狭窄的床上写他那部长得令人称奇的小说。他这样回答到,果如你所言,我们都将面对死亡威胁的话,我想生活对于我们会忽然变得美妙。想想吧,因为我们的懒惰,总想着来日方长,做何事都能拖则拖,竟致那么多的计划、旅行、恋爱、对人生的探究与我们失之交臂!这意味着,问题或许不在我们因其单调冗长、不见尽头而觉兴味索然的生活本身,而在我们每日对生活采取的态度;我们的不满与其说是起于对往昔无可奈何的追悔,不如说是起于我们似乎理所当然的活法。一旦明白死随时可能,我们会忽然发现,在看似冗长无聊的生活表层之下,藏着那么多人们未加尝试的可能性。他并表示自己有可能去参观卢浮宫的新画廊。

寄出答复之后的第四个月,他预言的事情竟真的发生了——他患了感冒,不治身亡。当然,这天他没有选择去打高尔夫或者看画展,而是继续工作,甚至怕打断了写作,他不让医生给他注射樟脑油退烧。几个小时之后,他即死于肺部脓疮破裂。

逝水年华作文 篇3

我对母亲说:“妈,我们去看看那口古井吧。”母亲说:“有什么好看的?早就枯了。”“枯了?怎么会?那口井,以前可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啊,它可是全村人的生命之源呢,怎么可能枯了呢?”我吃惊地问。母亲摇了摇头叫我往回走,我坚持说要去看看,然后母亲带我去了。

我和母亲向着古井走去,心中一直惴惴不安,既想快点儿看到古井,又有些害怕看到它。转过一个弯,母亲朝前指了指,说:“就在那呢,自己看去吧。”我走过去,看是看到了一个“井”,但,那还是我印象中的那口水井吗?

只见古井孤零零地颓缩在地上,残败的井沿上裂开了一条条大小不一的缝。缝里,干涸乌黑的土块裸露着。此时的古井,宛如一个极度干渴衰颓的孤寡老人,嘴唇完全开裂,孤零零蜷缩着,气若游丝地等待着甘霖的降临。井里杂物成堆,干枯凌乱,一点水的痕迹都没有。井的四周,破瓦残片随处可见,一片萧索荒凉。古井啊,你怎么会变成这样呢?你所在的这个地方,可曾经是全村最热闹的地方啊!你可曾经哺育了整个村庄的人啊!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站在井边,我感慨满怀,思绪回到了从前。我印象中的古井,每天都是热闹非凡的。

那时,古井里的水清澈甘甜,每天都是满的,全天候等着来取水的人们。这里每天都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勤劳的妇女们,天不亮就围在井边洗衣服,她们用吊桶向古井问早安,用捣衣棰敲响了古井的晨钟。调皮的孩子们,喜欢中午时在井边玩水嬉戏,时不时传出的欢声笑语成了古井快乐的午间律动。最热闹的当属傍晚时分,村民们田里劳作完收工回家,都会来到井边。挑水的,淘米的,洗菜的,冲凉的,一波走了一波来。井边围满了人,吊桶在井里上上下下,人们在井边打着招呼,高声谈论着。整个傍晚,古井的周围,水桶碰撞的声音,吊水的声音,谈笑的声音……汇成了古井特有的交响乐。

井里的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管挑走多少,过不了多久,水自然会补充出来。夏汛时期,井水还会溢出井沿,那时打水就不需要吊桶了,把水桶放在井沿边,井里溢出的水会自动灌满水桶,轻松省力。那时,我和小伙伴们会光着脚丫站在井沿边,接受“自来”井水的冲刷,清凉爽快,别提有多快乐了。

这样的一口水井,让村民们生活得踏实自在。

后来,村人不知不觉用上了手摇井,便很少去古井挑水了。再后来,大家都用上了自来水,古井就再也无人问津了。

本来我以为,古井只是被冷落了,没想到它竟然枯了,而且还枯成了这个样子。看着面前的古井,我的心好痛好痛,我多么想把它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啊!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使用,环境的日益恶化,是古井干枯的罪魁祸首!以前的古井水是满的,江河是清澈的,天空是蓝的,空气也很好。可是,现在呢?

我多希望这样的悲剧不要再出现!如果大家能够行动起来,一起来救救这古井,一起来救救那些和这口古井一样,已经干涸或者正在干涸的江河湖海,那该多好啊!

我多么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古井又蓄满了水,江河依旧清秀,天空能湛蓝如初,空气也清新如前,世界美好永不变。

追忆逝水年华读书笔记 篇4

为什么我会选择这本书来读呢?也许是因为那六个字,那深深嵌进我内心深处的逝去的年华,教我无法转移视线。这本书我其实并没有读完,所以这篇文章可以暂且算为它的“读中感”。普鲁斯特睿智的思想在我头脑中不断反射和共振,让我的心里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这一切的根源,在于两个词:“时间”和“回忆”。

《追忆逝水年华》是一部与传统小说不同的长篇小说。全书以叙述者“我”为主体,追忆逝水年华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除叙事以外,还包含有大量的感想和议论。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它大体以叙述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活动为轴心,穿插描写了大量的人物事件,犹如一棵枝丫交错的大树,可以说是在一部主要小说上派生着许多独立成篇的其他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交织着好几个主题曲的巨大交响乐。

在小说中,叙述者“我”的生活经历并不占全书的主要篇幅。这种回忆表现的东西是“自我”,是人的内心世界,是人的精神生活。这种表现大量采用了“自由联想”方式,一物诱发一物,一环引出一环,形成作品意识联想自由流畅的态势,这就是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特征。因此,这部小说成为意识流小说的先驱,并宣告了“意识流小说”文学流派的形成。

作者通过故事套故事,故事与故事交叉重叠的方法,描写了众多的人物事件,展示了一幅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法国上流社会的生活图景。这里有姿色迷人,谈吐高雅而又无聊庸俗的盖尔芒夫人,有道德堕落,行为仇恶的变性人渣琉斯男爵,有纵情声色的浪荡公子斯万等等。此外,小说还描写了一些于上流社会有关联的作家,艺术家,他们大都生前落魄失意,而作品却永世长存。小说还描写了一些下层的劳动者。《追忆逝水年华》这部长篇巨着通过上千个人物的活动,冷静,真实,细致地再现了法国上流社会的生活习俗,人情世态。

普鲁斯特用他的笔将他心中无限的忧郁用时间当线,用回忆作针织成了《追忆似水年华》。我翻阅着,深思着,听到了岁月里属于我们的心跳声。

《逝水》读后感600字2

读完了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这本书,这本书花费了我很长时间,因为我一直都没办法深刻的去理解这本书的寓意,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读后我沉思良久,仍难理清心头的感觉。

作者要表达到什么?书中的人物如:斯万、夏吕斯、希尔贝特、阿尔贝蒂娜、盖尔芒特夫人、罗贝、安德烈、奥黛特等到底有什么寓意?他写这部书的滋味如何?等等。我脑中的问题缠绕成一团乱麻,理不出头绪。 作者马塞尔•普鲁斯特是20世纪著名的小说家,也是法国意识流作家,这本《追忆似水年华》其实带有很强的自传性质,由于作者从小体弱多病,便被“逐出了童年时代的伊甸园”,这也更加使他能专心从事写作,而《追忆似水年华》中那些出色的心理描写可能也正源于此吧。《追忆逝水年华》全书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令我过目难忘。 其次,《追忆似水年华》也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文中的“我”从一个“非常神经质和过分受溺爱的孩子”不断成长,渐渐地“意识” 到自己周围人们的“存在”。而这也正提醒了我们对于自我认识的重要性,一个人无论再卑微,再弱小,首先他不能否定了自己,对自己的肯定才是前进路上最大的动力,因为只有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别人的评论可以影响到我们,但是绝对不能左右我们对于自己人生的判断,对于人生的每一个抉择。在若干年后,我们回过头去,或许会笑自己当初的青涩、莽撞,但是自己所做的决定是绝对不会后悔的,因为了解自己,因为“我”就是“我”。

作者写出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上流社会的变迁。两个不可调和的族群——斯万和盖尔芒特,最后结合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在这部书里得到最好的诠释。传统贵族的没落所溅起的浪花,在这部书中被写成了美丽而丰富多彩的落日景观。一曲旧时代文明的挽歌唱过之后,人们还要生活,于是富足的希尔贝特变成了盖尔芒特家族里的媳妇。这部书对法国上流社会旧时代文明的全方位的回光返照式的描写,让人很自然地想李商隐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作者要用回忆的文字无限留恋地再现出来而永存之。我知道作者在咏叹整个族群失去的“似水年华”,难免有些伤感和悲哀。

这部书的语言极其吸引人,不仅文字极度细腻典雅,而且长长的感性长句带有典型的普鲁斯特风格,读这部书需要高度集中,心浮气躁根本融入不了其中的气氛,一般我都是半夜夜深人静之际,打着台灯,聚精会神地读,这样才能领会其中优雅的语言和唯美的文字,我读着甚至敬佩起那些译者了,因为我看的只是译文,就已经如此程度了。可想我的文学修养还有待提高。

读完这本书,明白了真正的乐园是已经逝去的乐园,人只有生活在回忆中,对曾经的生活进行加工,再创造,才是真正的生活。我们可以看到在时间的镁光灯下,斯万,奥黛特,希尔贝特,圣卢等人细微而又明显的变化,印证了流逝的时间对人无时无刻的侵蚀。因而“现在”是一个难以琢磨的东西,我们很难把握,很难判断它的真实程度,只有失去了的东西,才是最真实的,最有意义的。因此我们要把握好能把握的所有,不要让青春徒留遗憾。

《逝水》读后感600字3

一部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的长篇巨着,以其出色的对心灵追索的描写和卓越的意识流技巧而风靡世界,并奠定了它在当代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追忆逝水年华》是一部与传统小说不同的长篇小说。全书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除叙事以外,还包含有大量的感想和议论。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它大体以叙述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活动为轴心,穿插描写了大量的人物事件,犹如一棵枝丫交错的大树,可以说是在一部主要小说上派生着许多独立成篇的其他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交织着好几个主题曲的巨大交响乐。

小说中的叙述者“我”是一个家境富裕而又体弱多病的青年,从小对书画有特殊的爱好,曾经尝试过文学创作,没有成功。他经常出入巴黎的上层社会,频繁往来于各茶会,舞会,招待会及其它时髦的社交场合,并钟情于犹太富商的女儿吉尔伯特,但不久就失恋了。此外,他还到过家乡贡柏莱小住,到过海滨胜地巴培克疗养。他结识了另一位少女阿尔伯蒂,发现阿尔伯蒂患同性恋,便决心娶她为妻,以纠正她的变态心理。他把阿尔伯蒂禁闭在自己家中,阿尔伯蒂却设法逃跑,于是,他多方打听她,寻找她,后来得知阿尔伯蒂骑马摔死。在悲痛中他认识到自己的禀赋是写作,他所经历的悲欢苦乐正是文学创作的材料,只有文学创作才能把昔日失去的东西找回来。

在小说中,叙述者“我”的生活经历并不占全书的主要篇幅。作者通过故事套故事,故事与故事交叉重叠的方法,描写了众多的人物事件,展示了一幅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法国上流社会的生活图景。通过上千个人物的活动,冷静,真实,细致地再现了法国上流社会的生活习俗,人情世态。因此有些西方评论家把它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相提并论,称之为“风流喜剧”。

《追忆逝水年华》是一部回忆录式的自传体小说,但没有传统回忆录那样对往事有条理的整理和分析,而是通过一个“非常神经质和过分受溺爱的孩子”对自己“缓慢成长过程”的追忆,马塞尔?普鲁斯特渐渐地“意识”到自己周围人们的“存在”。作者只是捕捉自己心头留下并时时浮现在脑际的印象,然后加以展现。对他来说,事情发生的先后没有意义,现实从回忆中形成,通过回忆,既认识到现实世界,也认识到“自我”的存在。儿时早晨起来喝热茶时一块俗名叫“玛德莱娜”的甜糕点泡在茶里,边喝边吃点心所感到的乐处,在最后一卷《重现的时光》重提时,“今”与“昔”的回忆已同时出现在作者脑海里。通过回忆,他解除了“时间”的束缚,获得了过去、现在的重叠和交叉,形成了特殊的回忆结构。

人在死亡之前,这一生会在眼前快转而过;《追忆似水年华》是濒死之际,追忆此生的一切。随着意识流动,看着照片想起与此人相关的往事,又从往事中的一个细微动作和物品,回忆到与其相关的其它过往,如此再三地自由联想,便复杂交错地勾勒出了主角马塞尔的一生。

在追忆之时,也不免对“回忆”提出辩证:“如果遗忘所带来的回忆,不再与当下有任何联系,就能让我们瞬时体验新的气象,其实,我们早已体验过这些了……每一次类比的浮想,总将我带离现在……”

永恒的意念,只要曾发生过,便是永恒,它不会消失,只是不再回来,因此能鲜活地历历在心。

追忆逝水年华读书笔记

《追忆似水年华》的兴起,标志着法国传统小说的中介和现代小说的兴起,因此马塞尔·普鲁斯特也被称为不世出的法国作家。《追忆似水年华》是作者马塞尔·普鲁斯特穷尽一生所著的一个鸿篇巨制。它运用叙述性的语言为广大读者营造了一个又一个堪称完美的意境,作品的文字灵动,艺术技巧高超,对于生命的体察细致入微,人物形象塑造堪称经典,甚至还有全新的写作模式——裂变式描写,这些都是构成这部传世不朽之作的必要元素,缺一不可。

本书的内容我只读了前面的一小部分,但是却感受颇深。因为我总是会沉陷在极其悠长的对某个人物的描写里面而忘了作者是怎么样来塑造上一个的人物形象的。有人说,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之所以留世是因为他那盖世绝伦的叙述语言。这一点我非常赞同,因为在读书的过程中深有体验。作者在文章中的叙述性语言虽然悠长但并非以辞藻华美而吸引人的眼球,但在字里行间,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其语言的诙谐,以及其对文体的娴熟驾驭能力。这也许与他长期模仿写作巴尔扎克的作品有关,这使得他笔下的人物无不熠熠生辉,他笔下的人物或俗或雅,或俊或俏,个性十分鲜明。

从这些语言中,我们可以对马塞尔·普鲁斯特独特的叙述性语言的魅力窥见一斑。除此之外,马塞尔·普鲁斯特还喜欢用复合式的长句,一个句子中包含有几个附属句,冗长与琐碎也就成了他独特的叙述语言风格。鲁斯特的复合句式由之而构成的一连串从属句的用途就在于不仅把某一瞬间的内心体验,而且同时把环境、景色、体验发生于其中的情势统统纳入一个完整的句子,换句话说,似乎使一个人的内心和外表在同一个时间里呈现出来。如:“维尔迪兰夫人面对我们新客人,像德·夏吕斯先生(戈达尔没有看见他)啦,像我啦,听到康布尔梅夫妇到了,故意不露声色,不以为然,不动身子,对这条消息的宣布不做出反应,只顾同大夫谈话,优雅地扇着扇子,操着法兰西剧院舞台上一个侯爵夫人假惺惺的腔调说道:‘男爵正是这么对我们说的……’这对戈达尔来说太过分了。”

以贫乏的语言不能总结出马塞尔·普鲁斯特所擅长的叙述性语言所拥有使得无穷魅力,在这里引用网络上的一则书评中的话来表达对此种语言风格的欣赏和崇拜。这些长句依靠副句的层层相叠和协调并列竖起一棵棵枝繁叶茂而又错落有致的大树,呈现出匀称美丽的框架结构,它们又如瓦格纳歌剧中那绵绵悠长的乐句,旋律优美,婉转流丽,读来悦耳动听。长句生动的形象和乐感为所叙事物增添了某种具体形式,使读者更加便于感受。独特的叙述语言、人物形象塑造、奇特而美妙的想象、细致的裂变式描写等构成一个个生动而形象的小说人物。普鲁斯特巧妙地将这些手法娴熟地运用在《追忆似水年华》中,为读者们呈现一个“近看一片模糊,远看光彩夺目”的意境。他的作品就像一幅印象画,只宜远观,只宜意会,如果非分出个一二三来,那就偏离了作者写作的本意。

《逝水》读后感600字5

多想用简短浓郁的诗歌为你而舞,可我害怕它如火的猝然,不,我要小心的将情感缓缓地衍生在你的时间里,不让你有丝毫的负重感,轻松上阵,在你的梦想之路上英姿飒爽,只希望我为你编织的暖衣能在你的胸怀留下一点点瘙痒和温情……

普鲁斯特用晚年的寂寞写就了一部伟大的充满诗意般的作品,他是在时间抗衡,同时用在留住那些美好的时光,重现生命华美的篇章。而我却想和你一起飞翔时间的前站,用追忆的目光细细记录下一寸又一寸的光阴,为我们共有的暗潮建造一座崖岸,让每一个月满之夜,任我们欢愉的潮水尽情的拍打戏耍……

整部书是一个无比宽广的花园,而其中的每一节文字都是一个精妙的角落,随意翻到哪一页,都能找到你所赞叹不已的精妙文字。这就是本书的奇妙所在,浩瀚之中不失之于细节,天马行空而自有节奏。

这样的书,可以一遍又一遍地读,每一次读起,都会有新的收获,体会到新的精妙之处,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看到书名时便想起很多,那些人和事一股脑儿堆积眼前,形形色色,分辨不清。这本书是我喜欢的,正在读的,永读不完,它太长,又有意思,你也别想着摸清它轮廓。里面的故事像穿越多年发生在身边,不由自主把周围人纷纷对号入座。记起《小王子》里的话“那时太小,还不懂得如何去爱她”,又讲到“我不知道我怎样才能走进他心里,不知何时才追上他的思绪,再一次和他一起向前走”,而哈姆雷特临终前对挚友说,我死了,你还活着,把我仇恨的缘由让那些不知的人知晓,并且他又重复一遍,你若真的爱我,就在这严酷尘间,将我的事情传扬。

逝水流年作文550字 篇5

“香消玉殒,谁怜?谁叹?谁惜?谁又梦?”

――前记

幽静的夜里,只是一盏昏黄摇曳的灯。黑暗的天上,只是以一些渺小,闪烁的星。我,倚在树旁,望着池塘,是鱼虾;仰望苍穹,望着月亮,是思恋。清冷,只我一人,透,丝丝凉意。因为,我想到了你。

渺茫白昼,微风拂面,淡淡芬芳,轻抚飘香。一路簸箕,碾过清脆,瞥高楼,望清影。轻快,心扬。

摇下车窗,抚过手中的檀木风琴,那檀香和在微风里,飘荡在整个原野上。刺激着神经,陷入回想。还记得我们一起玩自拍,在清晰的镜框里,可爱的鬼脸,美美的素颜。我们一起蹦蹦跳跳,在海边的.栈木上。吹着海风,看到,归来的船上的水手兴奋的朝我们呐喊。你也编个不像样的名字回应着。

我们不约而同的笑,不经意间说着一样的话,美好,但在摇曳。

我心恬静,陪你走过繁华,走过世界。走过那条铺满枫霜的林荫道上,走过那条满是落红的玫瑰花径。但,我想要的,确实能陪你走过白沙红朵的殿堂。现在,我到了,走过你的坟墓。我忘不了过去,那是因为曾经有你。可如今,我只能说:“你可安好?我略想你。”想你回来,莫离莫弃。

抱着一束鲜艳,血红的玫瑰,夹着一朵雪白的桔梗。放在那块我亲手刻的石碑前。又忆:那天,你穿着纯净圣洁的婚纱,同他一起,走过了那条同这玫瑰一般刺眼的红毯子。而我却孤单的坐进一桌陌生人里面,而我只是陪着回忆缩在角落,不肯露面。我只依着身体,同他喝酒,对你微笑。聆听,酒声人人醉。而你却在转过身的一瞬间,眼角竟残存了一颗晶莹的泪,只是很小,很小。。。

我想,我得到了大悲,得到了大爱,但唯独失去了你。昨夜小楼,清风徐来,只待,泪眼朦胧。

逝水流年伤感散文 篇6

曾经,现在,曾经,现在,我们的一切悲伤都来源于这样的对比。可现在的一切,又怎能回到曾经?人生又怎可永如初见?

“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我们还是一样,陪在一个陌生人左右,”陈奕迅的《十年》响起,是啊!十年之前,我们青涩,我们懵懂,我们遇到任何事情都可一笑置之,因为我们没有太多的烦恼;十年之后,我们迷茫,我们无错,烦恼也随之增多,慢慢的,我们长大了。光阴里的小桥流水人家,那些笑得像花一样的面孔,已经和着风远了,远了。

都说,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可以治愈一切无法治愈的伤口,因此,我们在时间的打磨中已变得千疮百孔,也因此,我们才能这么的刀枪不入。

白驹过隙,雁过留痕,时光总是匆匆而过,总让我们不知所措,也在给我们徒增伤悲。在时间流失的长河里,我们总是驻足张望。回首来时路,有多少悲,亦有多少喜,我们总是在悲喜交加的光影里或得或失,我们一无所有的来,却固执地想拥有一切,到最后,我们也还得一无所有的离去,或许,这就是人生终该有的结局。

还记得,那些青涩的年华里,我们对着天空说过的诺言。你说:不管以后如何,你都会在她身边陪着她;你说:丫头,以后的日子,你不让她哭;你说:你们要手牵手一起走;你说:傻瓜,哭什么呢?别难过,你不离开。可是,到后来,说这些话的人在哪儿呢?明明是那般相爱的两个人,明明是那般紧握的双手,为什么走着走着却都散了呢?后来,终于明白,再美的誓言也能一笑而过。

天空像被搅乱的稀饭,不知从何时起,眼中多了一种叫做迷离的东西,品尝着回忆,抱着上天留给我的唯一礼物,记得有人说过:命运是用来承受的,就像糖是用来吃的。抱着回忆,有太多的感动,有太多的无奈,有太多的`酸涩。才明白,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是行色匆匆的,都是过客。或许,在繁花似锦的青春年华里,我们都是彼此猜不到的不知所措,亦是彼此想不到的无关痛痒。

“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是啊。当我们真正懂得,明白的时候,一切都晚了。我们总是这样,后知后觉,所以,我们才,渐行渐远,渐行渐远。

逝水流年经典抒情散文 篇7

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沉默不语。虽然我同意死亡才是永恒,但我不同意死亡是可以选择的。人生是一段过程,我们得努力使其精彩,更何况,我活得正好,恰如繁夏将尽时灯笼树的花儿,细细碎碎密密匝匝如天堂鸟一般的花儿,在一个余热未尽的清晨才刚刚醒来,睡眼惺忪。她们要在盛开一季之后,变身成一串串红红的灯笼,绚丽此后的人生。

所以母亲,我甘心被你暂时地遗弃,遗弃在河的对岸,抑制住我的哽咽,静静地看你走远。彼时,西天红红的月亮将沉未沉,我像一座前倾的雕像,我伸出的手臂,一直无法蜷曲。我明白,生赋予人最难舍弃的东西,是贪恋。贪恋幸福,贪恋安逸,贪恋富贵,贪恋享乐,尤其,贪恋生命,不管活得好还是不好。

“我看着你背上行囊,一如年少时不羁的轻狂。黄昏的暮色渐浓,大漠孤烟,黄沙飞扬,就这样带着良辰美景消失在黑暗中。你不喜欢江南,但衣角却有涉水的潮湿。我猜想你终于抵达,然后回头和我一样,微微抬起头倾听时光流失的声音,轻轻一笑,再无痛楚。”

再别苏叁,年轻的文友,他在《父亲的阿炳与我的小资》中的这一段话,如拨开云雾的月亮,照彻了我一直在云翳中穿行的心灵,我在他的文字里,试着微笑,聆听。

而这么率性而洒脱的画面,终究是不属于母亲的。浮生若梦,母亲的一生,是充满磨难的,如同挣不脱醒不了的梦。生之于母亲,有着太多的折磨;生之于母亲,有着太多的失望;生之于母亲,有着太多的隐忍;生之于母亲,有着太多的冷漠。于是母亲去了,在一个安息日的晚上。

上帝创造世界,用六天完成了工作。在第七日,上帝停止了劳作,休息了。母亲是虔诚的信徒,她也选择了这一天安息。

母亲,她没有年少轻狂过。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岁月里,她过早地懂得了察颜观色,也许是知道,只有讨得大人的欢心,她和弟弟才会有比较好的日子过。她别无所长,她只有一双永不停息的劳作的双手。从那时起,竟至一生。

我知道年轻的母亲随着父亲一定去了不少的地方,但我不知道母亲可见过江南的杏花春雨,可见过长河落日大漠孤烟。我想,那样辗转奔波的日子母亲应该是喜欢的吧,但命运就是那么地吝啬,她终于还是回到了出发的地方,日出而作,日落不息。母亲似乎总是在忙完一天所有的活计之后才会想起揉捏她那浮肿的双腿,那时候我总是很困,眼睛不听使唤,然后便睡着了,睡得很香。梦里,母亲浮肿的双腿,再不与我相干。

母亲离开我整整一百天了。我也猜想过,母亲早已抵达她所向往的地方,诚如她一直说的:只要相信,便能得永生。母亲,是虔诚的基督徒。但是我一惯缺乏想像,不知道母亲那里可好,有着怎样的良辰美景?

“你在出发的时候,我帮你收拾行囊。”我想起母亲。想起我帮忙为她穿上洁白的衣裳。现在,我闭上眼,感受着气流轻轻地漾动,我看到母亲轻轻地挥动着翅膀,朝着她一直都向往的天堂,飘然而去。

“其实,我想一整夜都陪着你。”我又想起母亲。我知道我留不住母亲,于是,我只奢望陪母亲到那一刻,到她的双臂慢慢变得柔软,她的双腿也能随意屈伸。然而我没能等到。于是我的心里便多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结。

于是,母亲便来我梦中见我。

有别于我总是没有情节缺少人物缺少铺垫的文字,我的梦境充满了曲折离奇。

我置身于晦暗的旷野。

我从某处出发,要前往某地。没有确切的地名,似乎熟悉,又很陌生。开的是我的车,但我似乎很紧张。

有人告诉我,天上出现了奇异的景象。恍然间不似在车上,而是在自家老旧的房里。我俯下身从门缝里看出去,星星排列出美妙的图案,铺满了整个天空,疏朗,圣洁,宁静。

之后,我驱车继续前行。超速,闯红灯,似乎在N个违章之后,车子在一个下坡处抛了锚。无助的感觉。有清矍的老者走过来说,我坐过这辆车。他的话给了我希望,我觉得他会帮我的。

我下车察看,车头已浸到了水里。我打电话给老公,他从天而降,很容易就把我从水里托了出来。

有人过来了,要罚款,像极了街头开罚单的警察。我学着电视里的情景说:借一步说话。她说收据已经开好了。我说开好了我也不缴钱。她说:那我只好断电了。我说:你牛,我缴。

总是向强权妥协,梦中也一样。再一次悲哀自己的渺小,小如草芥,如尘土。

我又回到车旁。水不见了,是一条干涸的深沟。有老人在忙活着,有孩子过来拍打车身,被老人赶走。我不悦,说谁打孩子,我就打他。

妈妈忽然出现了(终于出现了,在这么长的铺垫之后),我几乎没认出她老人家:灰白的头发,清瘦,不是原来胖胖如企鹅的样子,没有表情。跟她一同出现的还有之前说坐过我车的老者。

我说:妈你去哪儿了,好几天都找不见你。

那老者说:你妈一直在这附近的村子里,哪也没去。

母亲说:我回家,没看到你,就知道你在这儿。

我忽然心酸,大哭:妈你不在,就没有平安了啊……

电话铃声骤响,原来是南柯一梦。屋子里已经暗了下来,是晚饭时间了。

我如实地描述着这个梦境,描述那一个个荒诞不经的片断,啰哩啰嗦。我努力从中捕捉某种信息,获得某种感应,梳理某种脉络,寻找某种铭证。于是,天上奇异的景象,那带着母亲来看我的老者,还有那些明明白白的对话,使我一直紧蹙的心慢慢舒展开来,我确信,母亲已经抵达她向往的地方。

母亲在梦里来见我,已不是一次两次。总是那样忽然便出现了,灰白的头发,消瘦的面庞,不怒不喜。那表情总是让我忐忑:母亲,瘦了。母亲,不喜!

从小到大,从来没说过:母亲我是爱你的。我只给过母亲年少时的依恋,成年后的义务,关于爱的给予,除了无言,还有汗颜。

母亲,浮生里所有的不快乐,都忘了吧。下一世一定要找那些孝顺你的儿女,找一个温暖的家。还有,母亲,下一次来看我,一定要让我看到你的微笑,让我听到那安抚人的灵魂的赞美诗的声音。

告诉我,您很好。

追忆逝水流年励志文章 篇8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这是西汉文学大家刘向《师旷论学》中的名句,此句强调学习伴随人的一生的重要性。它也是我这些年默默坚持,不辍学习的动力泉源。

1984年9月开启了我的高中生活之旅。高中生活中有奋斗的充实,也有青春的感伤。我照旧每天上学放学,但我上高中时走的路是一条大路,那时叫机耕路,路基进行了扩宽,但还未垫石子,路面上全是土。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下雨天,走在泥地上,靴子上沾满了块状的泥土,腿拖也拖不动。学校生活基本是平平淡淡的,那时和我一道上高中的原四一中学的女同学只有三个:芳、红和我。我们都是从农村来的,平时在一起谈心的机会会多一些。我的同桌琳也给我带来了很多乐趣,在我的印象中,她披着短发,经常穿一件淡蓝色的西装,每天都精神抖擞,也写一手美丽的钢笔字。她性格活泼开朗,我俩也很谈得来。和其他女同学也讲话,只是相对的少一些,和男同学根本不说话。在我的印象中,上高中时,我还穿着打补丁的裤子,一双鞋子底断了,还在穿。只要一下雨,地上的水就从鞋底下渗进来,尽管再湿也要穿一天。班上所有的女同学家里条件都比我家好,感觉她们都是我眼中的白天鹅,我就是地地道道的丑小鸭!

我家姊妹多,家境差。记得上高一的学费大概是16元,16元对于我家来说是个不小的数字。而且哥哥们要结婚成家。父亲说,女孩子读书读到初中就行了,家里哪有钱啊!在我再三的坚持下,母亲终于同意我上了高中。上高中时我特别能吃,打个半斤米饭,还是吃不饱。学校食堂打饭的阿姨也特别讨厌,我打半斤米饭,她嫌多了,说你怎么吃这么多,一打饭就说。高中数门课程中,我最爱上数学虞老师的课,感觉数学老师的课上的特别精彩,逻辑思维能力特别强。可惜两年没有教完,就调到江苏大江中学去了。我数学基础一直很好,得益于初中的滕老师及高中的虞老师这两位老师。高中最烂的课是物理,感觉物理老师上的课就是无病呻吟,上课就想睡觉,提不起精神,简直误人子弟。

高中的生活过的飞快,没有留下太多的记忆,总的来说很平淡。抱着跳出农门的梦想,后又去繁昌二中补习一年。这其间最感谢、最对不起的就是母亲。母亲为我付出的太多。在繁昌上学两周回家一次,每次回家,母亲总是烧最好吃的给我吃,还都帮我烧许多菜带到学校吃,记忆中母亲烧的最多的是咸菜烧肉、豆子酱。周一早上很早就要起来,还要赶十几里的路程去乘车。那时从顺风山到繁昌比从荻港到繁昌的要节省四元钱的车费,为了节省四元钱,母亲送我到顺风山坐车。我和母亲早早的就起来,母亲用一个蛇皮袋装二三十斤米,再用另一个蛇皮袋把事先烧好的菜装起来,再加上衣物有三四十斤重。母亲用扁担挑着,走至少十五六里的路到顺风山车站。有一次天下雨,外面还很黑,我和母亲就出发了。路上满是泥泞,出村子有一段上坡路,路很滑、很陡,加上脚上的靴子穿长了又没有齿,我和母亲几乎是爬行而上,走一步滑一步,我和母亲的手上、身上全是黄泥巴,母亲没有一句怨言,还问我摔疼了没有。我到了学校,同学们看我身上从上到下都是泥巴,都不知我怎么了。那一次是我一生中都难忘却的记忆。母亲每次都坚持把我送到顺风山的客车上,等我上车后,她才放心的离开。我这一生中最对不起的就是母亲,我欠母亲的太多太多……。补习一年的时间也过的很快,高考过后,我仍名落孙山,那种失落和痛苦是不言而喻的。那时家里还是穷的很,正好小哥要结婚,我自知是不能再上学了。

三年后,我走上了工作岗位。虽然不能上学,我还是一直坚持看书,后来又报了一个新闻通讯写作函授班,学习一些新闻通讯的写作知识,为再后来写一些工作上的信息打下了基础。其后又报了一个国际商业贸易大专函授班,后来又参加了中央农业广播学校中专班的学习。这些函授及电大的学习基本没有多少收获,只是糊个文凭而已。真正有收获的是我参加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前后十年(-)。我先报考的是汉语言文学专科,专科考结束后,又报考了汉语言文学本科。本科所有课程考合格后,还要写一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写好后,还要到学校参加论文答辩。毕业论文是学校给许多题目,让我自己选。我的论文题目是《论巴金<寒夜>的艺术成就》。在爱人的指导下,我写了初稿发给了我的安师大导师,我的导师姓余,是一个女教师,看上去就很干练。然后她在初稿中提了几点建议,我再进行了修改,就这样一篇毕业论文就搞定了。最头疼的是进行现场答辩,现场抽题,现场作答。当时有三个老师打分,其中有一个是余老师,其他两个老师我都不认识。主要由我的.导师余老师提问,一共问了我三个问题,记得当时我侃侃而谈,其实有一半正确就算不错了,老师却给了我高分。老师是被我的执着及坚持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她看了我的简历,说我在社区居委会工作,这么多年一直坚持参加自考,是她见过的最有毅力的考生。最后我的毕业论文取得了“良”的好成绩。

自考的十年是我人生中最有意义的十年,每次哪怕是考过了一门课,便有满满的成就感!在自考的学习中,我涉猎了许多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觉一扇扇知识的大门向我开启。尤其徜徉在诗词的长河中,整日乐而忘忧,每当读着优美的词章及诗句,感觉有着莫大的幸福和感动。如为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圣“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而感动;为诗仙“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逢蒿人”、“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放与旷达而感染;读着这些优美的诗词,真是唇齿留香,是一种感动,更是一种沉醉。在我身处困境之时,是东坡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乐观放达的精神和情怀鞭策着我,让我身处人生低谷仍有一种乐观向上、积极豁达的胸怀。也因自考十年的坚持,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让我的内心更加充盈,同时也培养起我一直以来坚持读书的良好兴趣。

荀子曰:“学不可以已”。虽然将近半百,但我仍一直在坚持学习,坚持读书,用书本充实自己的生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再有一年多我就退休了,但这不是结束,而是我新生活的开始!

关于光阴逝水的情感语录 篇9

11、生活中的许多苦难,这个世界不是所有的人都懂你。青春已然逝去,少年的时光也已经消失。沧海桑田,不过一眼即过,只是谁能知道?浮华红尘,喧闹的城市里大多数人都在沉迷在灯红酒绿之中,似乎全然忘记了所有的一切。

12、我们谁也拉不住匆匆而逝的时光,昨日终不可留。离开了,我们为各自的目标努力着。于是要用全部的坚持来奔赴一场盛大的遇见。一个过程,一段成长,我们都在努力着,谁都没有放弃成全那场残缺不全的遇见和邂逅,期待着,可以用最美的姿态,盈着阳光的笑意,去迎接这场青春的约定。

13、岁月静好,拈笔生花,指尖轻扣,墨香纷飞,字如其人,翩翩起舞。写字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心境。等我老了,我也还会一直握着心爱的笔,在静静的时光里,在满室的墨香中,在纯净如玉的白纸上,虔诚运笔,用心写下一个又一个,和青春,和情感,和美好,和岁月有关的那些点滴往事......

14、青春的记忆,宛若朵朵浮云,不断在心里飘来飘去。明眸里的忧伤,写满那些不曾遗忘的时光痕迹。每一处空白的缝隙,瞬间被黑夜侵袭。而尘封已久的日记本,落了灰尘,笔迹遥远得像要淡出纸页编织的深深情意和窈窕时光。而你的爱,却一直驻守原地,只要我回头,便能看见你温暖的笑容!

15、微笑地生活,过着平凡的日子,守住淡泊的岁月。即使是坐在窗边,静静地看云,静静地听风,偶尔,天空折射出的日光搁浅在眼眸,偶尔,徐徐微风吹来把自己的发丝吹乱,盛夏青春,一场盛世的繁华,愿不倾城,不倾国,只倾我所有。只为过简单安稳的生活,单纯而平凡。一支素笔,一杯花茶,一段时光,轻度光年,浅笑又安然。

16、而今的彼此,隔着时光看彼岸,对岸夏天里的青春正一天一天地灿烂,你微笑的脸庞,我浅唱着婉词,生如夏花般绽放,空气中的絮语,那一抹纯白的似水柔情,诠释着青春最美的纪念。

逝水流年散文江边一碗水 篇10

今天立冬了,天气也比平时冷了些,可是,今天却是一个比较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因为,认识了“江边一碗水”,还有幸做了他的妹妹。见到他照片的那一瞬间,就感叹世间为何会有如此相似的面孔,就像照镜子一样。我把自己的照片发给他,他连续几个呵呵,说道:

“可惜,我没有妹妹,只有弟弟,难道你真的是我前世丢失了的妹妹吗?就冲着这脸型,我也一定要去怒江看你。”

“那感情好,坐在怒江边上,你就能真切地感悟那“江边一碗水”的深切蕴涵了。”

……

和他闲扯着,引得他乐呵不断,自己也被他的快乐所感染,他和我印象之中的山东大汉的那份豪爽比较接近。

曾经近距离地接触过两个山东人,那天一伙人一起吃饭喝酒,他们被怒江的民俗风情陶醉,被怒江傈僳族的酒文化感染,被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风情感染,于是,喝得手舞足蹈。

其中的一个是生意人,酒到尽兴处,方显山东人的豪情,紧紧拉着我的手,对我和先生说:“大哥,嫂子,一定要亲自去山东一趟,我一定要好好地招待你们。”回到家里,不善言辞的先生还乐呵道:“这个山东人还真喝高了,不过,那份男子汉的豪气还在,喝酒,还真是条汉子。”

在不久前,我也和“开心”有过一些交流,他有我们南方人的细腻,温情脉脉,不过,骨子里头受那份地域文化影响的豪气依然在。一见面,我们就聊得甚欢,他也开心地说:“你过来青岛,我带你去看海。我就住在青岛,离海近,大海很美,相信你会喜欢的。”

回到和“江边一碗水”调侃的时候,我问他:“你在海边吗?干嘛弄这样一个名字,好像就在怒江边上似的。”

“我离海边还有一定距离,不过你来的话,一定请你去看看东海,来到我的地盘,就不会让你破费,那样我就不是山东人了。”

“开心”和“江边一碗水”似乎知道我在南方见不到大海,或者他们骨子里头就有一份大海的豪情,一开口就说带我去看海,让我对山东人的好感与日俱增,看来,今生不去看海,似乎还对不住他们。

读过“江边一碗水”的一些日记,虽不像他的杂文一样旁征博引,洋洋洒洒,倒是发自内心的心情小语,与他的那些象征渊博学识的文字相比,我更喜欢这种随性的真情流露。从文字里知道了他艰辛的童年,知道阅读给他带来的性情和人生的转变,知道他父亲有意无意的培养造就了一个胆大心细的他。作为长子,有时也需要父亲一样的刚强,勇于承担家庭的责任,也许他酸楚的童年成就了他的未来,让他有一颗坚强乐观的心。

我知道他是警察,说真的,对这种职业还是有一点敬畏,也实在想不出那身警服套在他身上会是什么样子?不过心里还是比较有安全感,有这样一位哥哥的保护,想来就不必担心会遇见坏人了。再说,这年头,本身也没有多少坏人。也许是自己所处的环境比较单一,平时也没有和外界有更多的交往机会,因此,我的世界和我所处的乡村一样简单纯粹,那些电视电影里刻画出来的坏人形象我还真没目睹过,使得我的概念里也就是天下没什么坏人,但我知道,犯罪分子是一定存在的,只是我没遇见罢了。

因为简单,因为讨厌某些人而讨厌某些与此相关的行业,这在我小女孩时候是常有的事情。于是,如今自己的思维还是受到限制和影响,我希望遇见“江边一碗水”大哥之后,只接受他乐观的熏染,只安然享受他所给予的大哥般的温暖,让那些所谓的讨厌的人和事都见鬼去吧。

虽然不知道,“江边一碗水”的缘由,但我想,从庄子和老子的哲学思想来看,水是柔软的,柔能克刚。即使江没有海的浩瀚和壮观,可它有一种独特的蕴涵,像冬天的怒江就有海一样的蔚蓝和平静,有比小河还悠远的意境。

坐在江边仰望,也会有见到大海的壮美和惊喜之感,而江水是清澈的,没有海的那股咸味和鱼腥味,因此,用手捧起水来,就有一股清凉弥漫心间,同时还能感受山泉一般的甘甜。或许,江边一碗水,就代表了一种谦和、一种包容、一种纯粹、一种清纯和一种澄明。

身处红尘,所受的污染和诱惑都很多,而要保持一种心境的澄明,除了需要自身修为,也需要一颗平静纯粹的心,一颗觉得随时沐浴阳光的心,一份时刻与大自然融合的雅兴。我想,“江边一碗水”的童年、村庄以及父老乡亲都给他一种朴素的根本,也就使得他时刻知道自己的内心,知道自己的根所在。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做梦,喜欢用一些附加的东西保持身心的平衡。其实,有时我们忘记了,那些熟悉的泥土的`芳香、那些田野的青草气息、那些没有被工业和城市污染的蓝天白云、那些没有制造业与垃圾污染的江河湖泊的秀美和小溪的清丽。或许,贫困的村民,才有机会享受贫穷以外的世外桃源。

或许,某一天,“江边一碗水”坐在怒江边上,看蓝天白云悠悠,听纯粹的民歌小调,赏山谷的清幽小花,才能真正领悟,原来江边一碗水就这样简单,就这么天然,而他或许也才能真正明了为何一瞬间,“江边一碗水”的名字就走进了我的内心?而我为何又总是把它与怒江牵连在一起?

一直比较赞同文友“纷飞的雪”的观点,她认为,文字具有一种非凡的蛊惑力,它能把不同区域、不同性别的人连在一起,就在那么短短的瞬间,它能让你感知,心是相通的,情是相连的,人是真实的,意是真切的,那份感动和温暖也是真实的。

烟火人间和网络一样,也是人来人往,穿梭不停,来去自由。一些人来了,一些人走了,一些人又来了,一些人又走了,周而复始,一直循环。

可我知道,我一直在,简单、真实、纯粹。某些人走的时候,心里没有渴望,其实,也就没有疼,可某些人来了,却很感激,觉得这是一种上天的恩赐。不管怎样,我将铭记和珍惜。

其实,人与人之间,哪怕有过那么短暂的一瞬的温暖,也就已经足矣。最后,祝福“江边一碗水”大哥和他的家人永远幸福快乐。

上一篇:邹城一中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总结下一篇:小学语文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