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政法干警“文化综合”备考策略

2024-10-04

2024政法干警“文化综合”备考策略(共8篇)

2024政法干警“文化综合”备考策略 篇1

2014年政法干警考试文化综合备考指导

昌远兰

政法干警文化综合考试考查考生对历史、地理、政治等三门中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整体把握和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根据往年文化综合科目考试大纲,文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其中历史、地理和政治部分各占50分。题目类型为35道单选题,其他试题是主观题。华图教育政法干警考试教研中心参照考试大纲及历年真题为考生点明了备考策略,希望能够对考生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一、历史

政法干警文化综合历史模块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5部分。5个部分的考查比重是不同的,其中,中国史的重要性高于世界史,近、现代史的重要性高于古代史。大家在复习备考的时候要有所侧重,并注意复习的方式方法。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包括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中国古代史复习时,考生应该注意纵横结合,既要按朝代梳理知识点,也可以按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主线来串各个朝代的成就。中国近代史的两条主线是列强侵华史和中国人民反抗斗争史。中国现代史可以归结为社会主义改造变革史和新中国的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的成就。可以通过一些重要的会议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会议来串起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历史虽然考查的知识点相对较少,但也不能忽略,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可以将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总结。既要以地理国别来区分,也要以历史阶段来界定。世界史部分可以重点关注一下新航路开辟、资产阶级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这些部分是比较容易出题特别是出主观题的地方。

在历史考试中,重要朝代、重大事件、著名人物、著名的科技文化成就等等都容易出题,特别是著名的历史人物和重大的历史事件常考主观题,分值较大,所以考生对其标志要非常熟悉,对其塬因、意义要从辩证唯物主义出发,平时在复习阶段就做好总结,考场上从容应对。

二、政治

政治知识是国考、省考、事业单位考试等许多不同类型考试的必考知识点,政治模块分为哲学常识、经济常识、政治常识、时事政治4部分。哲学常识、经济常识、政治常识不要死记硬背,而是要形成思维体系来理解记忆。

政治部分的考查也比较宽泛,其中,重难点、易错点是哲学常识中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

展、三大规律和实践论,经济常识中的商品、货币、价值规律。

政治模块的考查方式可以比较灵活,而且容易理论联系实际,所以哲学常识、经济常识、政治常识与时事政治、社会热点(上年7月——当年6月的国际国内重大时事)紧密结合的知识点,会成为出题点。所以考生要拓宽时政学习途径,通过听广播(评论性节目)、看报纸、半月谈或相关书目,增强敏感度。关注热点,要自觉养成“一事联多理”和“一理联多事”思考的好习惯,切忌忽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三、地理

在政法干警考试文化综合部分,地理是三个模块中唯一一个偏理科的模块,比起政治历史,它有一定的难度,在记忆的基础上,有很多需要消化理解的部分。考生要把重点放在系统掌握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上,放在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地理模块需要掌握的知识可以粗略分为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人文地理4个部分。其中,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复习有一定规律,可以按地理特征、地区差异、经济、人文要素等主线,来做记忆复现。而地球地图和人文地理,是需要重点理解、分析和判断的。需要考生掌握判读和填绘地图的基本技能,并能运用各种分布图、等值线图、剖面图、示意图、各种统计资料图表等分析说明地理问题。

地理部分在历年政法干警考试中基本上必出主观题,至少一道题,如果考生对相关知识不理解就无法判断,应该说是所有题中难度和区分度最高的。

地理部分,考生在复习时要突出主干知识的复习,弄清基本的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和图表,注重知识点的联系和迁移,重视学科内知识的综合。高分的诀窍在于考生的地理思维品质和答题的准确性。

复习阶段要注重提高读图析图的能力。不少考生的这项能力普遍较弱,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地理思维能力,从地理学的视角切入,用地理学的专门术语表述,地理描述能力要和思维能力的训练相结合。

掌握区域差异基本原理。同学们应该熟练地掌握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要将学习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地理区域落实于地图上,掌握其空间地理位置和区位特征,这是重要的基础。对于每一个区域内容的复习,既要掌握其区域特征,又要学会分析和把握区域中各种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即与地域差异性相对应的地理学又一特征——综合性。

重视“有用的地理”的复习。要关注周围的现实,并运用学到的知识作合理的解释。如对近期接连发生的地质与气象灾害的现实解释,对我国现在的工业布局、城市发展、“三农” 问题等的实际分析等。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海上航线、环保问题等。要学会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原理以及正确的思维方法,加以思考和辨析。这样既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又可以扩大自己的视野。

正是因为政法干警文化综合的考试内容相对繁杂,而且对于考生而言,中学政史地的相关知识已经基本遗忘,所以,华图教育建议想要参加政法干警考试的考生尽快了解考试的基本情况,规划好复习内容和进度,及时进行复习备考。华图教育愿诸位考生认真备考,早日成功。

2024政法干警“文化综合”备考策略 篇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在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重点考查语文素养和探究精神。

福建省泉州市几年来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回顾:

2007年:“读书”为主题的名著阅读交流活动。(14分)

2008年:“交通标语”选出不合理的一项,并说明理由。(4分)

2009年:“汉字的使用现象”分析恶果,探究原因,提出对策。(6分)

2010年:“名字内涵探究”名字的分类、含义、和所包含的情感。(6分)

2011年:“民俗节日”探究。(7分)

2012年:“桥文化”探究,包括“桥之名”、“桥之美”、“桥之韵”。(7分)

分析:这几年的主题探究均是以“文化”或者“人文”为大主题的。同时又是初中生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较为广泛的,并有所体会的主题,这类题目会使考生心有所言、言之有物。

综合性学习主要考查能力包括:能提出问题(概括能力)、分析问题(探究原因)、解决问题(对策)。平时扎实有效地多开展相关活动才能在考场上胸有成竹应对,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重视积累,厚积薄发。

重视语言积累,是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途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灵活,涵盖面广,涉及知识多,因此,上课的时候能把书本知识引申开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学的形式丰富多彩而绝不单一,强调背诵和广泛阅读,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从而使学生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做到“厚积”,才能在临考时“薄发”。

2. 关心时事,关注热点。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是相等的,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性的。一些新闻热点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考试题中。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使学生受到科学的、技术的、文化的、人文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不但要注意积累热点时事的相关素材,而且要切实提升学生的拓展能力。

3. 找准角度,切中考点。

试题变化再多,命题的角度总是有限的。总之,只要学生在答题前仔细分析题干,明确试题的考点,审题时抓住要点,就能明确自己的任务,就可以做到胸有成竹地应答。抓住要点,主要是抓问题和答题提示部分的关键词。

4. 激活思维,张扬个性。

《课标》十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性学习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建议”明确提出,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其答案具有多元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我们在复习备考中一定要加大演练的力度,以增强情境意识,激活思维,张扬个性,同时培养找规律善归纳的能力,具体解答的时候,我们要积极利用积累,充分展现创意,要注重语言的运用,力求言之有理又有序,得体又简明。因此,同学们应该充分激活自己的思维,在准确把握题意的前提下,突显特色,张扬个性,这样的答题意识和态度正是我们所鼓励和倡导的。

2012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题(语文)

桥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为增进对它的了解,让我们一起参与“桥文化”的探究,感受它的艺术魅力。

(1)【桥之名】按提示,说出下列各式各样的“桥”。(2分)

(1) 用石头砌成、桥洞呈弧形的桥叫做________。

(2) 使道路形成立体交叉的桥称为________。

(3) 传说中,喜鹊在天上搭的桥名曰________。

(4) 雨后彩虹被喻为________。

示例: (1) 石拱桥 (2) 立交桥 (3) 鹊桥 (4) 人间天上的桥

(2)【桥之美】展开联想与想象,感受诗句所表现的桥之美。(3分)

(1)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美在________。

(2) 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美在________。

(3) 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苍龙背上行。美在________。

示例: (1) 气势恢宏 (2) 桥长无与伦比 (3) 诗情画意(或“桥上桥下景物融为一体”)

(3)【桥之韵】生活中还有许多无形的桥,请参照示例,另写一句。(2分)

示例:严复将西方文化传播到中国,搭建了通往西方文化领域的桥梁。

答案示例:(意思对即可)

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题语文

民俗节日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语文学习的宝贵资源。同学们伴随着这些节日度过了一年又一年,而对它的了解又有多少呢?那么,让我们一起去熟悉它,探究它,从而增进了解,获得知识。

(1)了解民俗节日。(2分)

请用线段将下列相关内容连接起来。

(2)品评民俗节日。(3分)请结合⑴⑶题提示的内容,说说我国民俗节日的特色。

示例: (1) 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2) 民俗活动与民俗饮食相结合。 (3) 民俗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4) 文化色彩浓厚。能说清三组之中的某种与民俗节日的关系即可。

(3)探究诗句内涵。(2分)

下列诗句所表现的共同的文化内涵有哪些?

(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3) 汨罗沉没一流恨,湘楚常怀千古羞。

(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示例: (1) 诗句内容与民俗节日相关。 (2) 描述民俗节日活动、节日气氛。 (3) 表现不同节日的不同特色。(答出两点即可)

综上,综合性学习板块的考点,就形式上看主要有以下几类。

(1)语言创作类: (1) 编拟广告、宣传语; (2) 对联知识及创作赏析; (3) 撰写开场白、结束语、串词; (4) 拟写通知、邀请函、启事等。

(2)材料整理类: (1) 语段压缩; (2) 材料的整合与探究。

(3)图表转述类: (1) 表格分析; (2) 图标理解。

(4)活动参与类: (1) 采访; (2) 拟定活动方案; (3) 开展辩论等。

就内容上看主要有:(1)历史人物类;(2)文物古迹类;(3)民风民俗类;(4)国家或大事类;(5)校园文化类;(6)名著类,等等。

总之,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题受到各地中考命题者的关注。只要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落实活动,提高素质,分析题型,谨慎应对,答题时尽可能调动自己的语文积累,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应付这类题应当是“闲庭信步”。这样,师生都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初中语文综合性试题的无限魅力。

摘要:本文概述了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备考策略。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考查的是检验考生语文实际运用能力、探究精神、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方式, 它具有内容的包容性、知识的综合性等特点, 因而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它包括本板块备考的指导思想, 应考能力与技巧、重点题型的归纳与总结。本文进而阐述了“综合性学习”板块复习策略, 以及对这一板块的考点的展望。

2024政法干警“文化综合”备考策略 篇3

【考点1】亚洲的位置和范围(2010年真题考点)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在东半球的东北部,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与欧洲陆地接壤。

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

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

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考点2】亚洲的分区和主要国家

按地理方位,通常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俄罗斯境内的西伯利亚等地区)和中亚6个地区。

【考点3】亚洲东部的岛弧

亚洲东部有一系列岛屿组成的岛弧,即千岛群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等。东部岛弧是由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

【考点4】亚洲南部的三大半岛(2010年真题考点)

亚洲南部有三大半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考点5】以山地和高原为主的地形

2024政法干警“文化综合”备考策略 篇4

1.单选题、多选题两种题型。这类题型考查最基本的知识点,属于比较简单的题型,虽然其出题的覆盖面极为广泛,但必然是具体的基本的问题,所以,大家可将复习重点放在基本理论的记忆和理解上。尤其要注意法律规定的适用标准和处理方法,力求掌握法律依据,便于答题时排除干扰项。所以,这一部分讲究细致的复习。

2.简答题。简答题需要大家积累一定的知识理论,但是也要掌握出题规律,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能出简答题,从历年考试真题来看,一般属于特征、要件、原则一类的知识点比较容易出简答,这一点就需要大家在复习当中总结归纳,

备考资料

3.辨析题。此种题型往往是实例性的叙述,而且,一般涉及在现实生活中容易混淆的问题。因此,大家在复习和回答此种题型时就应当努力捕捉题目所给出的焦点问题,围绕该问题,运用有关的民法理论从正反两个方面予以分析,给出正确答案,排除不正确的观点。需要注意的是,答题的分析过程要简洁明了,观点要突出。

4.法条分析题。回答此类题目,要注意:⑴适用范围,即题目列出的法律条文属于哪个民事法律制度,适用于哪个民事法律问题;⑵适用条件,即根据该法律条文的规定内容,概括该法律条文的适用条件或者构成要件;⑶适用结果,即根据该法律条文的规定内容,明确写出其适用后所产生的法律结果;⑷立法意义,基于前述各项,简要地总结出该法律条文在相应的民事法律制度中适用的法律意义。

2024政法干警“文化综合”备考策略 篇5

首先,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所以在准备考试的整个过程中,必须要有一个坚持不懈、积极肯干的态度。每天早上花半小时朗诵。说和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特别是对于平时很少发言的考生而言,每天半小时的朗诵能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然后,关注相关考试资讯,浏览相关网页。

其次,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了解自己所报考部门采取的面试形式,政法干警考试的面试主要有两种形式:结构化面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近几年来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形式越来越备青睐,但政法干警考试面试的主流依然采取结构化面试的形式。结构化又有两种,一种是最常规的结构化面试,考查综合分析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等,另一种是比较特殊的结构化面试,比如外交部,采用演讲和自由问答结合的结构化面试,而自由问答大多围绕本人的经历展开,会涉及个人基本信息,通过了解你的家庭背景或其他信息来确定你是否是他们想要的人,这与其他职位的结构化面试是完全不同的。同时,了解自己所报考职位考试的题量和时间,不同的职位题量不同,倾向不同,时间不同,了解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备考,更好地训练答题的习惯。例如,国税系统,有些题目最好加一些专业知识,以展示自己的专业水平。

再次,可以购买辅导用书,或者参加过考试的人了解结构化面试的基本题型,例如,结构化面试的基础题型主要有智能型,意愿型,知识型,背景型,情境型,行为型六大题型,考生只有对考试的基本题型有了解才能着手准备面试相关工作。例如,面试真题1500道。如果是无领导小组讨论那么考生应当对无领导小组讨论有一个基本的理论认识。针对各个题型进行学习与练习,面试最重要的是说,而表达是无数考生面临的难题,因此考生们应当在学习积累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练习,养成流利的表达习惯。

2024政法干警“文化综合”备考策略 篇6

2017宁夏政法干警申论备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要

行之有道

通过最新宁夏公务员考试资讯可以了解到,16年宁夏政法干警考试于8月下旬开始报名。同时,根据考情大纲,宁夏中公教育整理了宁夏政法干警备考资料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奋斗在公考道路上的各位考生而言,多学习、多借鉴是最高效的备考方法,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篇非常有深度的政法干警申论范文,供大家参考。

【政法干警申论范文展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要行之有道

今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实施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乎中华文脉延续,关乎国家文化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如何深入切实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路径主要有哪些呢? 以语言文字为中心。中国的汉语言文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语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汉字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历史渊源、风俗习惯等诸多文化因子。数千年历史的铸炼和积淀,汉字所蓄涵的丰厚文化底蕴,是拼音文字所无法想象和比拟的。通过汉字、汉语的教育学习来传中公教育·最全汇总>>>宁夏公务员历年真题

>>>历年宁夏公务员职位表

承传播中华文化,是一条根本的途径。毋庸置疑,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增强世界对中国的认同感,增强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吸引力,汉字与汉语将承担不可替代的责任。

以文化经典为依托。中华文化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中,用文字铸就、流传下来的各种历史文化典籍浩如烟海,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价值意义,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为以文化人、化成天下提供了丰厚滋养。以经典原著为依托,大力推进经典作品的整理、翻译、改编、诵读等,让经典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根本性、支撑性作用。

以习俗节庆为纽带。习俗作为人们生活与文化的传承事象,既是各民族不同政治、经济的反映,又是民族传统、文化心态、生活方式的表现形式,其形成与民族生活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经济条件、崇拜心理等有关。中国传统习俗和传统节日是维系民族成员心情、心性、心思的牢固纽带,过好每一个传统节日,传承好每一个优秀传统习俗,能够培养国民的爱国情操,提升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让每一位中华儿女为中华灿烂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

以化育知行为关键。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在于加强认知教育。善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教育资源,对不断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明传承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

中公教育·最全汇总>>>宁夏公务员历年真题

>>>历年宁夏公务员职位表

以文化传播为平台。树立中华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必须加强自身人文道德修养,使传统文化能够与当代社会相适应。当前,我们进入了新媒体时代,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一系列文化传播的新载体,改变和建构着大众新的阅读习惯。新媒体时代,将中国传统文化转化为数字化存储方式是革命性的变化。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的传播优势,立足本地,将乡贤文化、村规校训、优秀家风、传统民俗等进行广泛传播,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最佳途径。

以生活方式为目的。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走进生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和物质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承载于思想、文字、语言,还存活于书法、音乐、曲艺等老百姓喜爱的文艺形式中。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传统文化才会变得具体可感、有血有肉,才有生命力,才能为人民大众所接受并内化到自己的生活中。

以文化活动为载体。群众参与性强、受众面广的文化活动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活动,是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所在。离开了文化传承活动,也就失去了载体和活力。各级宣传文化部门可以组织开展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书法、绘画、摄影、对联、剪纸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成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以对外宣传为渠道。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增强国际话语权的最有效方式就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创新文化“走出去”的表达方式,向世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适性宣传,需要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传播体系和表达形式,发挥好新兴媒中公教育·最全汇总>>>宁夏公务员历年真题

>>>历年宁夏公务员职位表

体的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努力构建“美美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天下归仁、天下大同的“至德要道”。

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宁夏公务员考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中公教育宁夏公务员考试培训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公考大战中拔得头筹!

2024政法干警“文化综合”备考策略 篇7

2014江西政法干警文化综合模拟题及答案

单选

1.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下列关于这两类社会矛盾的说法,错误的是()。

A.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

B.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全体人民根本利益不一致的矛盾 C.解决敌我矛盾应采用专政的、强制的方法

D.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应采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

2.为规范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可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取缔非法收入 B.增加低收入者收入 C.调节过高收入 D.实行平均分配

3.柏拉图认为“世界是理念的影子”,这一观点属于()。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论 4.哲学的基本问题()。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5.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观点根本错误在于()。

A.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否认了运动具有客观规律性 C.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D.否认了物质是意识的根源

6.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讲要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最大的实际就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B.中国人口多,底子薄 C.中国人均资源水平低的现实 D.生产力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

7.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国亡党”,这段话非常深刻的阐明了()。

A.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性 B.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C.破除封建迷信的重要性 D.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江西中公教育总部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阳明路310号江西省出版大厦8楼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8.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其思想的先导是()。A.粉碎“四人帮” B.邓小平出来主持工作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D.以上答案都不对 9.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D.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0.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社会主义 D.为人民服务

1.【答案】B。解析:人民内部矛盾是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在我国人民内部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故B说法错误,ACD说法正确。故本题答案选B。

2.【答案】D。解析:平均分配是错误的说法,是先富与共富的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ABC符合规范收入分配的手段。故本题答案选D。

3.【答案】A。解析:唯心主义主张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它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A项不选。形而上学是静止、片面、孤立地看待问题,与题无关,B项不选。D项唯物论是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内容,D不选。柏拉图将认为“世界是理念的影子”是唯心主义的观点,通过区分现象世界与理念世界这样的做法来追求客观独立于人的精神而存在的世界,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A选。故本题答案选A。

4.【答案】C。解析:哲学基本问题又称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的最高问题,是指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在1886年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第一次对此作出了明确表述。它的提出,为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对立的哲学体系、哲学派别以及对它们的客观评价提供了正确的标准,指导人们掌握哲学发展的普遍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ABD均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所以本题答案选C。

5.【答案】D。解析:时有风吹幡动,另外两个和尚认为的风动或者幡动都是看到了物质,而慧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幡动的原因不是风吹的也是幡自己动的,而是人的心使它动的,慧能认为是意识决定物质,因此他的错误在于否认了物质是意识的根源。因此正确答案是D。虽然这道题表面上看说的是运动,但是其实讨论的是物质运动的原因,是由物质决定的,而不是人心决定的,因此ABC都不符合题意。

江西中公教育总部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阳明路310号江西省出版大厦8楼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6.【答案】A。解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我们讲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最大的“实际”就是这一基本国情,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B项“中国人口多,底子薄”是我国存在的实际情况,但是并不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最大的实际。故而不选此项。C项,中国国务院新闻办2012年12月26日发表的《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指出,虽然中国能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也不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最大的实际。故C项不选。D项,是根据我国东西部生产力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也与题意不符,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A。

7.【答案】D。解析:在党的历史上,邓小平首次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联系,把解放思想提到思想路线的高度,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主题报告。经历了“文革”磨难、对“左”倾错误有过深刻反思的邓小平,对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实现途径讲得极为精辟深刻。他指出,解放思想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解放思想必须打破思想僵化,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的这一报告可以看作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思想解放的宣言书,彻底突破了“两个凡是”和“左”的错误,为探索现代化建设新道路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要反对僵化、教条的思想。在当代中国,僵化、教条思想有各种表现。其中之一就是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在邓小平同志的这句话中并不是重点强调我们要摒除教条主义,故A项不选。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是针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提出来的,与本题中的这句话不符,故B项不选。这句话中虽然提到了“迷信盛行”但是破除封建迷信并不是这句话的主旨,解放思想才为其应有之义,C项不选,故本题答案为D。

8.【答案】C。解析: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新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1978年5月11日,也就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纠正文化大革命以来的错误,主要是批驳“两个凡是”的错误理论,从而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由此理论先导,再而实现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历史转折。而A、B项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阶段,但是与思想没有关系,故排除AB两项,故本题答案选C。

江西中公教育总部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阳明路310号江西省出版大厦8楼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9.【答案】A。解析: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其中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故本题选A。

10.【答案】B。解析:《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诚信是规范、制度、人品)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故本题答案选B。

“更多详情请进江西政法干警考试网:http://jx.offcn.com/?wt.mc_id=bk10383 也可加入江西中公教育官网微信平台:jx-offcn-com 或加入新浪官方微博:江西中公教育”

2024政法干警“文化综合”备考策略 篇8

文化综合考试大纲 教育部考试中心

推荐阅读:

2013年安徽省政法干警考试辅导简章(网校)2013年安徽省政法干警考试辅导简章 2013年安徽政法干警考试考试报名时间 2013年安徽政法干警考试专题

2013年安徽政法干警交流群:82084101

点击下载:2013年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教育入学考试文化综合考试大纲.doc 目 录

I.考查目标………………………………………………………2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3 III.考查内容………………………………………………………3 第一部分 历史………………………………………………3 第二部分 地理………………………………………………8 第三部分 政治…………………………………………… 13 IV.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16 I.考 查 目 标

文化综合考试考查考生对历史、地理、政治等三门中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整体把握和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各门课程具体能力要求如下:

一、历史

1.再认历史知识,理解重要的历史事物、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2.掌握主要的历史术语和史学表述,能依据要求重构历史时序;3.阅读和解释材料,评价和运用材料;4.掌握比较、分析、归纳、考证等基本历史方法;5.组织论据,说明、论证和探究历史问题;6.表述清晰、史论结合。

二、地理

1.结合地图了解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分布,重要的地理数据,以及有关地理的重大时事。

2.了解我国地理概况、区域特征及其差异,理解我国地理国情、基本国策和有关政策法规,以及国土开发和整治措施。

3.了解世界地理概况、各洲及主要国家、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其差异。4.理解地理概念,并能运用所学概念区分、判断不同地理事物的属性和特征。

5.掌握判读和填绘地图的基本技能,并能运用各种分布图、等值线图、剖面图、示意图、各种统计资料图表等分析说明地理问题。

6.理解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并能用以分析说明地理事物及其成因。

7.根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基础知识及其相互关系,运用正确的地理观点和基本理论,分析评价有关地理问题。

8.运用科学的地理术语、规范化的地理名称、准确的地理图像等地理语言,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叙述。

三、政治

1.再认或再现哲学、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知识。

2.理解哲学常识、经济常识、政治常识等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应用历史的、辩证的、阶级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解释有关的政治现象、经济现象等,认识事物的本质。

4.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5.恰当使用哲学、经济、政治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予以表述。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历史 50分 地理 50分 政治 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70分(每小题2分,35小题)非选择题 80分 III.考 查 内 容 第一部分 历 史

一、中国古代史(一)远古时代

1.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2.远古文化(二)先秦 1.夏、商

二里头文化 殷墟 甲骨文 青铜器 2.西周

武王伐纣 分封制 3.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商鞅变法 都江堰 诸子百家(三)秦、汉 1.秦朝

秦的统一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秦末农民战争 2.两汉

文景之治 汉武帝 光武中兴 西域都护府 丝绸之路 3.秦汉文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王充 造纸术 张衡 张仲景 华佗 《史记》(四)三国、两晋、南北朝 1.从统一到分立

三国分立 淝水之战 北魏孝文帝改革 2.三国两晋南北朝经济 屯田制 江南的开发 3.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

祖冲之 《齐民要术》 范缜 王羲之 三大石窟 佛教与道教(五)隋、唐 1.隋唐政治

隋朝的统一 三省六部 科举制 贞观之治 文成公主 武则天 开元之治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2.隋唐经济

大运河 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曲辕犁 两税法 3.隋唐文化

赵州桥 雕版印刷术 僧一行 《千金方》 唐诗 4.中外交流

玄奘 鉴真 遣唐使

(六)五代、辽、宋、夏、金、元 1.政权并立与经济发展

王安石变法 澶渊之盟 岳飞 经济重心南移 2.元朝

行省制度与宣政院 澎湖巡检司 民族分化政策 3.五代、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和火药 沈括 郭守敬 宋词 元曲 《清明上河图》《资治通鉴》(七)明、清(鸦片战争以前)1.明朝

君主专制的加强 靖难之役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明末农民战争 2.清朝

清朝的建立 军机处 文字狱 收复台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3.明清经济与文化

一条鞭法 摊丁入亩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徐光启 宋应星 李时珍 明清小说

二、中国近代史(一)鸦片战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

魏源 林则徐 《南京条约》 2.第二次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二)太平天国 1.太平天国的兴衰

金田起义 洪秀全 天京变乱 2.《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三)洋务运动

总理衙门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曾国藩 李鸿章(四)民族危急的加深 1.中法战争

镇南关大捷 台湾行省的建立 2.甲午中日战争 黄海海战 《马关条约》 3.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五)戊戌变法 1.公车上书

康有为 梁启超 《天演论》 2.百日维新(六)辛亥革命 1.孙中山与同盟会 2.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七)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李大钊 白话文 2.五四运动 3.中国共产党成立

马克思主义传播 中国共产党成立

(八)国民革命

1.第一次国共合作 2.北伐战争

3.“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九)国共对峙的十年 1.土地革命

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暴动 革命根据地 红军长征 2.日本侵占东北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九一八事变 一二九运动 西安事变(十)抗日战争 1.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七七事变 八一三事变 南京大屠杀 2.国共合作抗日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3.抗日战争的胜利(十一)解放战争 1.重庆谈判与内战爆发 2.三大战役 3.国民党政府覆灭

三、中国现代史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政协 《共同纲领》 2.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 3.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一个五年计划 三大改造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二)在曲折中前进 1.中共“八大”

2.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3.国民经济的调整与发展(三)“文化大革命” 1.文化大革命的开始 2.林彪、江青集团的覆灭(四)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历史的转折

真理标准大讨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改革开放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 特区的设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方针 香港、澳门回归

(五)新中国的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3.尼克松访华

(六)新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1.“双百”方针的提出 2.科学技术 两弹一星 杂交水稻

四、世界近代史(一)资本主义的兴起 1.新航路的开辟 哥伦布 麦哲伦 2.文艺复兴

但丁 达·芬奇 莎士比亚 3.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 加尔文(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大抗议书 克伦威尔 光荣革命 《权利法案》(三)美国独立战争

波士顿倾茶事件 华盛顿 《独立宣言》 1787年宪法(四)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 1.欧洲启蒙运动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2.法国大革命

三级会议 攻占巴士底狱 《人权宣言》 雅各宾专政 3.法兰西第一帝国(五)第一次工业革命 1.英国工业革命

珍妮纺纱机 瓦特与蒸汽机 2.工业革命的影响

(六)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巴黎公社(七)沙皇俄国的改革 1.彼得一世改革 2.1861年农奴制改革(八)美国内战

南方奴隶制 林肯 《解放宣言》(九)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开国 明治维新(十)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1.第二次工业革命 2.垄断组织 3.殖民地被瓜分完毕

五、世界现代史(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两大军事集团 萨拉热窝事件 凡尔登战役 巴黎和会(二)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1.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 2.新经济政策 3.工业化和集体化(三)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 1.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德、意、日法西斯主义的崛起(四)第二次世界大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

德国入侵波兰 珍珠港事件 《联合国家宣言》

2.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

斯大林格勒战役 开罗会议 雅尔塔会议 攻占柏林 日本投降(五)冷战

1.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2.北约和华约 3.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六)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1.第三世界的兴起 2.美、日、西欧三足鼎立(七)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1.东欧剧变 2.苏联解体 3.欧盟的建立 第二部分 地 理

一、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在宇宙中 宇宙中基本的天体:恒星、星云。天体系统: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太阳系及其成员。太阳概况。太阳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

(二)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赤道。经线和经度。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的划分。纬线和纬度。经纬网。南、北半球及高、中、低纬的划分。

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昼夜更替和时差。时区的划分、国际日期变更线。地球公转的轨道和周期。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及其影响。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四季更替。

(三)地图

地图上的比例尺。比例尺的三种形式。地图上的方向。图例。注记。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四)地壳和地壳运动

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陆地地形的种类: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海底地形的种类: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洋盆、海沟、海岭)。

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褶皱。断层。板块构造学说:岩石圈,六大板块及其运动。

火山。地震。地震的震级和烈度。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地表形态在内外力作用下的变化。(五)地球上的大气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主要气候要素:气温、降水、气压和风。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变化。

降水的形成。降水的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世界降水的分布。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季风环流。形成气候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海陆分布、洋流、地形)。运用气温、降水的图表资料,归纳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六)地球上的水 自然界的水循环。

海洋表面温度的分布。风海流。寒流、暖流。洋流的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陆地水的分类:地表水(河流水、湖泊水、冰川水)、地下水。河水的补给:大气降水、积雪融水、冰川融水、地下水。河流径流的变化: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地下水。含水层和隔水层。(七)陆地上的自然带

陆地上的自然带。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二、世界地理(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地球表面海陆面积及其比例,全球陆地分布的特点。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和界线。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二)亚洲

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亚洲的分区。东部的岛弧。南部的三大半岛。以山地和高原为主的地形。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的名称和分布。主要的河流、湖泊。复杂多样的气候,季风气候显著。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亚洲主要国家和首都。

日本:领土组成。经济特点。工业分布特点及其原因。东南亚气候与农业生产,热带经济作物。东南亚国家联盟。

印度:人口。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主要农作物。新兴产业的发展。中亚的位置,干旱的气候,灌溉农业和畜牧业。石油资源。

西亚的位置。世界最重要的石油产区和出口区。干热的自然环境,水资源缺乏。(三)非洲

非洲的位置和范围。海岸平直。几内亚湾和马达加斯加岛。高原大陆,主要的高原、山脉。刚果盆地。非洲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撒哈拉沙漠和东非裂谷带的分布。主要河流、湖泊的分布。丰富的矿产、水能和生物资源。居民(黑人、阿拉伯人、欧洲人后裔)的分布。非洲主要国家和首都。

埃及:位置。世界长绒棉的重要产区。旅游业。尼罗河和苏伊士运河。(四)欧洲

欧洲大陆的轮廓特点,主要半岛、岛屿、海峡的分布。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冰川地形广布;阿尔卑斯山脉。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河网稠密,水量丰富;主要河流的分布。欧洲的旅游业。欧洲主要国家和首都。欧洲联盟。

发达的工业国:英国、法国、德国,各国的经济特点和主要的工业区。

俄罗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地形的东西差异。伏尔加河、贝加尔湖。煤、铁、石油和森林资源。主要工业区的分布。

(五)北美洲

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东西排列的三类地形。密西西比河,五大湖。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人口和民族。巴拿马运河。北美洲主要国家和首都。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国: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主要农业带的分布及主要农作物。高度发达的经济。主要工业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六)南美洲

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主要山脉、平原和高原的分布。暖湿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亚马孙河。矿产资源的分布。水能资源。热带经济作物。居民。南美洲主要国家和首都。

巴西: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经济发展特点。农产品的重要出口国。

(七)大洋洲

大洋洲的位置和范围。

澳大利亚:位置。地广人稀。气候、植被带呈半环状分布。居民和城市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主要出口农矿产品。发达的工矿业。养羊业和耕作业。首都堪培拉。悉尼。

(八)南极洲

南极洲的位置特点。冰原大陆。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物资源。人类对南极洲科学考察的意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保护南极环境的意义。

(九)世界的交通

世界主要航海线和重要港口。重要的海峡和运河。亚欧大陆桥。(十)重要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

三、中国地理(一)疆域和行政区划

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领土面积。疆域的四至点。陆疆和陆上邻国。大陆海岸线。隔海相望的国家。领海和内海。主要岛屿和半岛。

三级行政区的划分。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省会(首府)及位置。

(二)人口和民族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的分布。我国的人口政策。华侨和侨乡。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人口比例和分布。我国的民族 政策。(三)地形

地形的主要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山脉是我国地形的骨架。主要山脉及其分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的特点及分布。地形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地质灾害。(四)气候

我国的温度带。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我国的干湿地区。

我国的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及其原因。主要气象灾害。(五)河流和湖泊

我国的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主要外流河。主要内流河。主要淡水湖。主要咸水湖。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长江的发源地、干流长度、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注入的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段主要特征。主要支流。三峡水利工程。灌溉之利。“黄金水道”。巨大的水能蕴藏。

黄河的发源地、干流长度、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注入的海洋。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段主要特征。黄河的治理和综合利用。

(六)交通运输和旅游业 1.交通运输业

主要南北铁路干线。主要东西铁路干线。主要铁路枢纽。重要公路干线。

内河航运及主要航道:长江航道、珠江航道、京杭运河航道、松花江航道。

主要海港:大连、秦皇岛、天津、青岛、连云港、上海、宁波、厦门、广州、湛江、高雄、香港。

2.旅游业

旅游业的发展。我国主要的旅游资源。(七)地域差异和地理分区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差异,秦岭—淮河一线的南北差异。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划分。(八)区域发展的主要问题

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和危害,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和途径。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海洋资源利用,海洋环境保护。

西部开发的意义、优势条件,存在的问题和主要措施。(九)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居民。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交通中心。旅游业。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居民。经济。

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台湾岛、澎湖列岛和钓鱼岛。东部山区、西部平原。自然资源和主要农产品。工业发展的特点。旅游业。主要城市。

四、人文地理

(一)自然资源及其保护 自然资源及其分类。

土地利用类型。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合理利用和保护。

水资源及其组成。世界及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我国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与环境。世界的森林资源。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合理利用和保护。三大林区。我国主要的防护林体系。自然保护区。

矿产资源。世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二)能源和能源的利用 能源的概念及其分类。

煤作为能源的特点。煤的分布。石油、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石油资源的分布。水能的特点、分布。核能及其特点。

能源的消费构成。能源生产和消费在地区上的不平衡。世界能源问题。我国能源开发的现状和前景。(三)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

农业生产的特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农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世界粮食生产和分布。世界粮食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我国的农业生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分布,畜牧业生产,产业化经营。(四)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 工业的概念和分类。

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自然条件;经济因素;社会协作条件;劳力和技术因素;环境因素。

工业布局的变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区位因素。(五)人口和城市

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世界人口问题。我国人口的增长,人口素质,人口结构。

人口密度。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主要人种及其分布。三大宗教的分布。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城市化进程及其产生的问题。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六)人类和环境

环境的概念。人类生活、生产与环境。自然变化引起的环境问题,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

当今世界主要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

第三部分 政 治

一、哲学常识(一)哲学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物质运动规律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世界是物质的。物质、运动及其规律。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三)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质、量、度。量变和质变。坚持适度原则。

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坚持内外因相统一的观点。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6.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热情支持新事物,正确对待前进道路上的挫折。7.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四)实践和认识

1.实践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3.由实践到认识的飞跃。由认识到实践的飞跃。4.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五)人生价值、人生理想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坚持集体主义,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2.人生价值是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在实践中努力实现人生价值。3.理想的类别和作用。理想的实现要靠长期艰苦奋斗。

二、经济常识

(一)商品、货币、价值规律

1.商品及其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2.货币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3.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经营体制。4.我国现阶段几种主要的非公有制形式。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第三部分 政 治

一、哲学常识(一)哲学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物质运动规律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世界是物质的。物质、运动及其规律。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三)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质、量、度。量变和质变。坚持适度原则。

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坚持内外因相统一的观点。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6.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热情支持新事物,正确对待前进道路上的挫折。7.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四)实践和认识

1.实践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3.由实践到认识的飞跃。由认识到实践的飞跃。4.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五)人生价值、人生理想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坚持集体主义,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2.人生价值是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在实践中努力实现人生价值。3.理想的类别和作用。理想的实现要靠长期艰苦奋斗。

二、经济常识

(一)商品、货币、价值规律

1.商品及其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2.货币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3.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经营体制。4.我国现阶段几种主要的非公有制形式。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五)我国的对外关系和外交政策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始终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世界的多极化趋势。3.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4.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四、时事政治

(一)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二)间(上年七月——当年六月)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 IV.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第1~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思想的先秦思想家是 A.墨子 B.庄子 C.孟子 D.荀子

2.提出“伐无道,诛暴秦”、“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农民起义领袖是 A.张献忠 B.陈胜 C.黄巢 D.李自成

3.公元383年,淝水之战交战的双方是 A.东吴和西晋 B.东吴和曹魏 C.东晋和前秦 D.东晋和北魏

4.两宋时期,订立“澶渊之盟”的双方是 A.北宋和辽 B.北宋和金 C.南宋和金 D.南宋和元

5.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是 A.林则徐 B.魏源 C.洪仁玕 D.康有为

6.下列不平等条约中,首次规定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的是 A.《中法新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新文化运动初期,陈独秀指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两位先生”是指

A.革命和改良 B.民主和法制 C.科学和技术 D.民主和科学

8.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协议规定:改组国民党一党政府,成立政府委员会为最高国务机关,委员的一半由国民党以外的人士充任。这一规定

A.实际上否定了国民党***的政治体制 B.进一步强化了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基础 C.有力地促进了国共两党走向合作 D.直接促成了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成立 9.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新政协的召开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0.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达·芬奇的绘画《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充分表达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反映出文艺复兴运动

A.摈弃了宗教信仰 B.提倡人文主义

C.以复兴古典文化为目的 D.主要成就集中在绘画领域

11.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家职权分为三部分,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这体现了启蒙运动的

A.民主共和思想 B.平等自由思想 C.权力制衡思想 D.天赋人权思想

12.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珍妮纺织机的是 A.瓦特 B.纽可门 C.哈格里夫斯 D.爱迪生 读图1,完成13~15题。图1 13.位于西半球、南半球的岛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4.属于我国的岛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5.2010年春季,冰岛火山爆发对欧洲航空运输产生了很大影响。该岛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所描述的景象会出现在

A.塔里木盆地 B.柴达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准噶尔盆地

图2表示我国局部地区及四地年降水量(单位:毫米)。读图2,完成17~18题。图2 17.该区域年降水量由东向西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拔 B.距海远近C.气温 D.地表植被 18.该区域的主要气象灾害是 A.沙尘暴 B.泥石流 C.地震 D.水土流失 读图3,完成19~20题。19.从海域a到海域b依次经过 A.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 B.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 C.巴拿马运河、曼德海峡 D.巴拿马运河、马六甲海峡 图3 20.图中c、d所代表的大洲分别是 A.非洲、亚洲 B.非洲、欧洲 C.欧洲、亚洲 D.北美洲、亚洲

21.图4表示甲、乙、丙、丁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其中反映人口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特点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图4

10.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达·芬奇的绘画《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充分表达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反映出文艺复兴运动

A.摈弃了宗教信仰 B.提倡人文主义

C.以复兴古典文化为目的 D.主要成就集中在绘画领域

11.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家职权分为三部分,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这体现了启蒙运动的

A.民主共和思想 B.平等自由思想 C.权力制衡思想 D.天赋人权思想

12.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珍妮纺织机的是 A.瓦特 B.纽可门 C.哈格里夫斯 D.爱迪生 读图1,完成13~15题。图1 13.位于西半球、南半球的岛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4.属于我国的岛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5.2010年春季,冰岛火山爆发对欧洲航空运输产生了很大影响。该岛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所描述的景象会出现在

A.塔里木盆地 B.柴达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准噶尔盆地

图2表示我国局部地区及四地年降水量(单位:毫米)。读图2,完成17~18题。图2 17.该区域年降水量由东向西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拔 B.距海远近C.气温 D.地表植被 18.该区域的主要气象灾害是 A.沙尘暴 B.泥石流 C.地震 D.水土流失 读图3,完成19~20题。19.从海域a到海域b依次经过 A.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 B.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 C.巴拿马运河、曼德海峡 D.巴拿马运河、马六甲海峡 图3 20.图中c、d所代表的大洲分别是 A.非洲、亚洲 B.非洲、欧洲 C.欧洲、亚洲 D.北美洲、亚洲 21.图4表示甲、乙、丙、丁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其中反映人口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特点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图4

31.2012年3月18日,国务院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国务院常务会议是

A.政治领导机构 B.行政决策机构 C.法律制定机构 D.政策执行机构

32.教育部等15个部门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等5个配套文件,以确保学生“营养餐”计划能有效实施。实施 “营养餐”计划,主要体现的我国政府职能是

A.依法行政管理 B.坚持科学执政 C.提供公共服务 D.组织文化建设

33.全国人大常委会文物保护法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2012年4月5日在北京举行,正式启动首次文物保护法执法检查。在我国,这种执法检查属于

A.行政执法 B.司法审判 C.依法侦检 D.法律监督

34.2012年6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设立地级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三沙市的设置

A.完善了海南省的行政体制 B.维护了三沙人民的民主权益 C.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举措 D.是深海探测的重要保障

35.国家主席胡锦涛2012年5月11日在人民大会堂集体会见了来京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长理事会会议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5国的外交部长。上海合作组织是

A.区域性政府组织 B.国际非政府组织 C.联合国的下设机构 D.社会主义国际组织

二、非选择题:第36~41小题,共8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36.(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图5 隋代大运河示意图

(1)指出隋代大运河的各段名称。(2)概述大运河开凿的历史意义。37.(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同治年间,大多数中国官员承认中国所面临的巨大难题,并把其注意力集中于十分重要的改革上来。他们并没有想到他们正在对传统永恒的有关良好政府的原则进行改革,他们寻求的只是调整他们的方法……镇压起义和稳定对外关系是两个当务之急。然而,长远解决这两个难题比掌握外交技巧和近代武器装备要费力得多。

——(美)芮玛丽:《同治中兴》(1)根据材料,指出洋务运动的目的。(2)指出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3)简要评价洋务运动。

38.(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0年8月,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审议,将中国六省区丹霞地貌组合的“中国丹霞”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丹霞地貌是由出露地表的红色砂岩、砂砾岩等经过长期的外力作用演化而成的地貌景观。

图6(1)写出“中国丹霞”世界遗产地所在的省区名称。①赤水 ②崀山 ③丹霞山 ④龙虎山 ⑤江郎山 ⑥泰宁

(2)简要说明“中国丹霞”世界遗产地分布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主要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说明在丹霞地貌形成过程中,岩石出露地表后所经受的主要外力作用。

39.(14分)读图7,完成下列要求。图7(1)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三个科学考察站,按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依次是 站、站、站。

(2)比较三个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条件,克服自然限制因素难度最大的是 站;6月22日前后,不会出现极夜现象的是 站。

(3)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赴南极考察时,为什么多选择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4)近年来,一些国家的旅行社相继组织游客到南极地区开展旅游活动。对此做法,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40.(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著名品牌的白酒,近年来价格节节攀升。去年其零售价达到2000多元一瓶,但维持不到半年,其市场价格就下降了500-700元。这期间,国家出台了限制“三公”消费的政策。除了国家的政策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到该品牌白酒的价格?

41.(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获悉: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的154家违法违规网站和225个微博客、微博客群组账号被依法查处或注销。这批被查处、注销的网站和微博客、微博客群组账号,是根据群众举报线索逐一核查后依法查处、注销的。

材料二

“7.21”北京暴雨成灾,首都国际机场几百次航班被迫取消,数万人滞留机场至深夜。北京一些热心市民通过互联网联络,组成由30多辆私家车组成的车队,往返多次,自出油费和过路费,免费冒雨运送旅客进城,受到广泛赞扬。

(1)根据所学政治常识,简述公民在使用互联网时的权利和义务。

(2)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网络等新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及依法监管的意义。参 考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C 2.B 3.C 4.A 5.A 6.B 7.D 8.A 9.B 10.B 11.C 12.C 13.C 14.B 15.A 16.C 17.B 18.A 19.B 20.A 21.B 22.B 23.C 24.D 25.A 26.A 27.B 28.A 29.A 30.C 31.B 32.D 33.D 34.C 35.A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80分。36.答案要点

(1)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2)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影响深远。37.答案要点

(1)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对外抵御列强侵略。

(2)兴办军事工业;兴办民用工业;组建近代海军;创办新式学校;选派留学生。(3)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有一定历史局限性。38.答案要点

(1)贵州 湖南 广东 江西 浙江 福建

(2)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3)风化(剥离),流水侵蚀 39.(14分)答案要点(1)长城 中山 昆仑(2)昆仑 长城

(3)这个时期属南半球的夏季,南极地区为极昼期,且气温相对较高。(4)答案一:赞同。可以领略极地自然风光,开发科普旅游,提高环境意识。答案二:不赞同。干扰野生生物生活,破坏极地生态环境,扩大污染范围。40.答案要点

该品牌白酒前期被资本炒作,价格上升过高,背离了价值;因限制“三公”消费、炒作等因素导致市场需求有所下降;其他品牌白酒加强了市场竞争。

41.答案要点

(1)权利:获取网络信息,利用网络发表言论,从事商业活动;义务:遵守法律法规,抵制和监督网上违法活动。

(2)互联网作为随信息技术而诞生的新的媒体形式,既可以是增进交往、弘扬正气的新平台,也可能成为传播不良信息的通道,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其作用;作为新生事物,在发展的初期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通过依法适度监管,有助于其在社会生活中积极作用的发挥。

上一篇:《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读书笔记下一篇:初中英语八年级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