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全卫生工作预案(精选11篇)
学校安全卫生工作预案 篇1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校(幼儿园)突发食品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学校、幼儿园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社会安定团结,沙田乡联校特制定本预案。
一、各中小学、幼儿园要成立由一把手负责的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要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及预案,把这项工作扎扎实实地抓紧抓好。
二、各中小学、幼儿园要明确职责,健全机制,逐级签订学校食品卫生安全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三、学校(幼儿园)对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确保食品卫生安全法规的贯彻落实。
四、学校要建立食品留样制度。一旦发生学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应及时报告乡联校(电话:)。联校有关人员要在第一时间到达事发地点,并报告县卫生局、县教育局,及时救护,封闭现场,监督检查,监测检验。
五、学校在学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得到控制后,要将该事件的和处理结果及时向联校报告,联校应在2小时内向县局汇报。
六、学校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时,对隐瞒缓报或者谎报的,阻碍救治工作进行的,拒不服从上级指挥调度的,要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对学校主要负责人及相应事件人进行严肃处理。对发生重、特大食物中毒(中毒100人或死亡一人以上)事件,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学校安全卫生工作预案 篇2
1 问题的提出
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教育的主要目标仍然是九年义务教育。而按照我国13亿人口的数量来计算, 大约有9亿人口居住在农村, 那么据此推算全国大约有80%的适学青少年的九年义务教育需要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校来完成。可见, 农村地区中小学校的教育对提高整体国民素质水平具有主要的影响。要推进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 除了需要国家财政大力支持之外, 加强管理工作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也是十分关键的。农村地区中小学校的管理包括教学管理、安全管理、卫生管理等诸多方面。其中, 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是各地农村地区中小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这是由农村地区中小学校的特殊办学条件所决定的, 因为农村地区中小学校学生一般来说离家比较远, 他们基本上都是在学校寄宿, 由学校统一安排住宿和饮食。正是因为这个特殊的原因, 农村地区中小学校一旦发生食品卫生安全事故, 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2008年4月8日, 安徽省阜南县许塘乡馨园民办寄宿小学发生学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据阜南县委宣传部介绍, 4月8日下午, 这个学校有7名学生饭后出现呕吐、腹痛等症状, 其余60多名学生有心源性反应。学生陆续到许塘乡卫生院就诊。县卫生局接到报告后当即组织县医院、县疾病防控中心专家赶赴现场, 调查处理。7名症状明显的学生被送到阜南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经调查, 食堂工作人员因炒菜时误将亚硝酸盐当成食盐使用, 导致出现中毒事件。该校食堂没有办理卫生许可证, 已被县卫生局查封。 (2)
2009年11月9日, 广西柳江县穿山镇一小学数十名学生发生食物中毒, 共有61名学生被送往医院救治。据了解, 事情发生在11月9日下午1时50分左右。当时柳江县穿山镇五道小学正准备上课, 该校的陈老师突然接到二年级一名学生报告, 班上有人在教室内发生呕吐。陈老师立即前往了解情况, 获悉因为学生捡食桐油籽引起的。事发后, 卫生部门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根据统计, 共有61名学生误食了桐油籽。经过救治, 昨日下午大部分中毒学生已康复出院。 (3)
2 农村地区中小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存在的问题
据笔者长期的经验和观察, 近几年来农村中学的食品安全卫生存在着重大的隐患,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许多农村中学由于办学经费有限, 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的资金很少, 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农村中学, 学校的面貌和十几年前没有太大的差别, 教室还是那个教室, 食堂还是那个食堂。食堂设施陈旧, 很多饭桌黑得发亮;布局不合理, 食堂旁边要么是垃圾堆积地, 要么旁边有一家卫生所等, 很多细菌和病原体直接传播到食堂, 影响学生的饮食安全。由于政策和历史的原因, 农村中学的食堂卫生不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随着九年义务教育普及, 学校的人数越来越多, 学校的食堂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集体就餐的需要。
(2) 在学校事务的管理中, 麻痹大意的想法以及由此产生的投机心理, 使得学校领导没有把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 对学校食品卫生重视程度不够, 没有把确保学校食品卫生工作纳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 权力责任不明确, 没有明确专人专管, 或者不能有效地履行食品卫生校长负责制, 致使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处于悬空状态, 看似每一个领导都在管这一问题, 事实上, 没有一个人在管。
(3) 在确定学校食堂承包经营权时, 在很多都情况下, 因没有采用公开透明的竞标方式来决定承包经营者, 这就为权力承租留下很大的空间, 为有些学校领导将承包经营权转让给没有资质的经营者打开缺口。在承包经营者和学校之间, 学校对食堂的监督管理弱化, 食品安全卫生的管理处于真空状态, 如若学校要进行强制监察, 往往出现承包者的经营自主权和学校的监督管理权之间的冲突。一些学校食堂、小卖部承包人只注重经济效益, 忽视食品卫生问题, 并大量经营假冒伪劣食品;学校重收费、轻管理, 放任自流, 给食品卫生安全埋下了极大隐患。
(4) 卫生监督手段落后, 监督设备匮乏。由于多年来卫生监督投入不足, 基层卫生监督机构的取证器材、监督监测设备严重缺乏, 监督员们往往只能靠感官判定, 同时, 由于交通不便, 监督员面对方圆数百里的监督范围, 总是感到力不从心、束手无策。
3 解决农村中学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的几项措施
解决学校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这一项工作需要政府、学校、社会来共同努力完成, 政府是根本, 学校是关键, 社会是促进, 通过三方面的合力, 消除学校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的隐患。
3.1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地区中小学校的财政投入
近些年来, 国家对九年义务教育的投资逐年增多, 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由于历史原因和政策倾斜, 使得城镇中学和农村中学在办学质量上存在很大的差距, 东部沿海地区高质量的教学质量与西部欠发达的落后教育形成鲜明对比。当其他学校已经天堑变通途的时候, 很多农村中学仍然摸着石头过河。国家应当制定一套政策来缩小二者的差距。在硬件方面, 各级政府加大投入, 在积极改善学校教学条件的同时, 完善学校食堂的设施、设备改善农村中学的基础设施, 提供良好教学环境和居住环境, 修缮学生食堂, 让它符合现代学校食堂所规定的标准;改善饮水设施, 建造符合现代标准的水塔;购置一批设备, 用以消毒杀菌。在软件方面, 提供一些图书、影像等资料, 普及食品卫生安全的知识, 让他们自主的拒绝不卫生、不健康的食品, 培养他们的自我防范意识。卫生主管部门组织一些专家, 为食堂工人提供上岗培训, 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以及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同时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工作的技术指导和宣传教育, 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推举学校食品卫生工作做得较好的学校, 召开不同形式的现场经验交流会, 并且对取得突出成绩的学校采取各种方式给予表彰。政府通过各种方式扶持农村中学, 不仅缩小了城乡、东西部间的差距, 而且更为实在的是农村的办学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
3.2 各级卫生监督执法部门要加大对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执法力度
如果政府能够加大对食品生产、销售的监管力度, 杜绝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流入市场, 那么农村中学的食品卫生安全隐患会得到大大的消除。目前我国针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近年来, 卫生部根据《食品卫生法》, 有针对性地加强了有关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法规和制度建设, 先后制定并发布了《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等规章, 为学校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食物中毒事故的处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当地特点, 制定和发布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地方标准。各级卫生监督执法部门应该依据这些规定加大执法力度, 杜绝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在市场上流通, 杜绝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流入学校。
3.3 各地中小学校应制定相关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食堂是整个食品卫生安全防控体系中的最后一道防线, 如果不能把好这一关, 食品卫生安全的隐患可能就要暴露出来了。因此, 在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的框架之内, 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 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 保障食品卫生安全, 以下制度是笔者的一些构想:
(1) 各校要建立完善的食品卫生工作小组, 加强本校食品卫生管理, 实行校长负责制, 杜绝校内发生食物中毒或其它食源性疾患。 (2) 建立老师、学生、家长对学校食品卫生工作小组的监督和测评机制, 定期组织教职工、学生、家长对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进行评议, 这些评议结果作为学校领导年终测评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建立学校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及从业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相关的卫生管理条款应在用餐场所公示, 接受师生和家长的监督;建立学校食品卫生责任追究制度。 (4) 建立健全食物中毒或其它食源性疾患的报告制度, 明确责任报告人。一旦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应及时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上报。 (5) 建立突发事件 (停水、停电、停气、食物中毒等) 的应急处置预案和运行机制。
中小学校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关系到我国成千上万青少年学生的生命健康, 政府、社会、学校应当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为祖国的明天、为民族的未来, 共同关爱青少年学生们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会泽县卫生信息网:http://www.qjhzws.gov.cn
[2]喜悦网:http://epaper.xplus.com
[3]搜狐新闻网:http://news.sohu.com
[1]唐世树.学生饮食卫生安全现状及对策.江苏卫生保健, 2000 (4) .
[2]李博禹, 胡继伟.学校周围学生小食堂的卫生监督与管理.中国卫生工程学, 2002 (2) .
[3]胡锡荣, 吴全阳.山区农村学校食品卫生现状与对策浅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7 (5) .
[4]刘光明.梅河口市学校食堂卫生管理形势分析及对策.吉林教育 (教科研版) , 2007 (10) .
加强学校食堂卫生安全管理的思考 篇3
《千金要方》指出:“安身之本,必资于食。”学校食堂的卫生安全,关系到学校师生的健康与生命,也关联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课题组走访了防城港市近30所农村中小学校,发现了一些安全隐患,并拟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现存安全隐患
1.学校的水源不卫生,饮用水未经水质检验。课题组在一所边远山村学校了解到,该校的饮用水原来一直是用水管直接从山溪中引过来的。但近几年,因为山间溪水时常断流,师生只能到水田旁边一个一米多深的坑里取水饮用。据说,这个水坑是附近农村的简易水井,已经有一些年头了。水井就在水田旁,遇到大雨,水田里的水就会流入井里。如果水田的主人给稻田施肥喷药,那么流入井里或渗入井下的水,其水质会更加糟糕。
2.食堂卫生设施不完善,内务脏乱差。很多农村学校不舍得投入资金添加食堂的卫生设施,防蝇、防鼠、防虫、防霉等设施严重不足。食堂出售的食物加工过程不卫生,餐具炊具因为设施不全而不能进行消毒处理,连储存的食材也常受鼠虫侵食。很多学校食堂更不具备保暖设施,在严寒的冬日,学生从食堂领来的常常是冷饭冷菜。
3.食品原料质量无保障,食品运送过程不规范。我们在一所学校食堂的储存间里,看到很多大米堆积在地上,可以吃很长时间。据说这些大米都是到外地以低价买进的。这所学校地处临海地区,加上南方天气潮湿,食堂防霉措施不当,这些需要长期存放的米,保质期很难长久。此外,每天运送营养餐的车辆穿梭于各校,车上的面包、饮料、蛋糕、米粉等食品的原料和加工过程很少经过严格的监督、检查,营养餐是否真的营养有待考证。
4.食堂的饭菜营养搭配不合理,制作粗糙。不少学校食堂为了节省人力和资金,常常避繁就简,不注意菜品的变化与营养搭配。一些学校食堂的菜总是冬瓜、南瓜;有的学校食堂厨师烹饪水平不高,做出来的饭菜味道极差,完全没有考虑学生的健康需要。在某镇的一所学校,校园周边的餐馆生意兴隆,学校的食堂却冷冷清清,不少内宿生说学校食堂煮出来的饭菜像猪食。
5.食堂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很多农村学校食堂的从业人员没有按要求进行健康体检,而且工作责任心不强。食堂不按要求做到每餐每样饭菜留样保存48小时以上,食堂饭菜销售人员态度恶劣、动作粗鲁。
二、学校食堂卫生安全改进对策
1.把好水源关。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联合规划,确保学校供水正常、规范、卫生。要严格学校生活用水的卫生管理,自备水源的供水必须经过卫生部门的水质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凡是供师生食用的饮用水,都要经过规范的净化、消毒程序,以确保师生的用水安全。
2.把好设备关。改善学校食堂硬件设施,原料和食品储存间要做好防蝇、防鼠、防虫、防霉变措施。食堂内外的环境卫生设施、食品制作用具等,都要符合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
3.把好货源关。采购食品原料要保证卫生、安全,建立并完善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台账记录制度,杜绝工作人员因贪图便宜而采购伪劣食品原料的现象,建议不要一次性购买大量原料,防止因存放时间太久而导致食材变质。
4.把好人员关。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按规定接受食品卫生法律法规、食品卫生知识、烹饪知识和职业道德培训后方可上岗,而且必须进行身体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在日常工作中,要求相关人员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提高个人素质。
5.把好加工关。做好食品原材料运输和消毒工作。在加工、制作食物的过程中,清洗、浸泡、蒸煮炒等都要做到卫生、安全。食品留样确保按时、够时、足量。
6.把好保卫关。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严防投毒事件发生。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考虑安装监控设备,对整个食品加工、制作的过程实行全程监控,加强监管力度。
7.把好环境关。学校要注重食堂环境卫生及文化建设,营造温馨的用餐环境;工作人员对学生应当像亲人一样,热情友爱,让学生有在校如家的感觉。
民以食为天,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学生的安康涉及千千万万个家庭,关系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做好学校食堂卫生安全工作,确保师生的安全,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前提,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学校食堂不仅要让学生吃饱,还要让学生吃好,真正做到让学生平平安安地生活,快快乐乐地学习,健健康康地成长。
(责编 白聪敏)
学校安全卫生工作预案 篇4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难免会发生一些不在自己预料之中的事件,为了控制事故的发展势态,总不可避免地需要事先编制应急预案。优秀的应急预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应急预案1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饮食安全工作,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有效应急处置学校内可能发生的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确保事故处理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促进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山东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一、领导机构与职责:
1.机构设置:
组长:陈晓英
成员:蒋绍波、杨明红、刘金霞于聪威及各班班主任
2.机构职责:
全面领导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及学校实际,研究制订工作意见,并对办公室、预防检查小组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统一指挥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处理,协调各方力量进行应急救援,控制事态发展。统一组织事故善后处理工作,落实整改措施,尽快恢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定期组织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总结、研讨,形成评估和反馈意见,并负责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考核与评价。
二、日常工作开展:
1.完善制度。对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食品卫生要求,对本校食品卫生安全制度进行全面修订完善。
2.强化督查。在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由总务处分管主任牵头,以各项食品卫生制度落实为重点,结合学校其它安全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督查结果以通报形式反馈到相关部门和责任人。
3.落实职责。校长为学校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分管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各分管主任和食堂负责人分别在自己的岗位职责内负责,学校、校长及相关负责人考核实行食品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
4.加强教育。加强对广大师生特别是食堂和学校商店的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知识讲座等形式,丰富卫生知识,增强卫生意识,提高自觉性和责任感。
5.添置设备。学校要对照配备标准,逐步落实食品卫生设施的配备。
三、事故应急处理。
1.报告制度。(蒋绍波负责)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发生后必须及时报告。具体为:发现少量(5人以下)轻度症状(如腹泻)及时向学校分管校长报告,由学校分管校长报办公室备案;发现较严重食品卫生事故(指出现严重食物中毒症状者或出现相同症状的群体发病5人以上的情况,下同),应立即向领导小组组长报告,领导小组组长向区教体处及市场监督局报告,同时立即启动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应急预案。在事故处理中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定时报告制度。
2.救援措施。(徐威龙负责)一旦发生较严重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在接到领导小组指令前,由校长负责救援指挥。学校校长应当机立断,立即启动学校应急预案,按照预备方案,各就各位,组织救援行动。初步摸清症状,群体发病的还应彻底排查发病人员,并建立动态性名册,防止遗漏。
3.医疗求援。(刘金霞负责)学校发生较严重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应立即向黄岚镇卫生院发出医疗求援,并拨打“120”医疗抢救电话,及时果断将发病人员送到医院抢救,主动向医疗人员报告发病情况,做好秩序维护等工作。
4.联系家长。(杨明红负责)学校发生较严重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应及时与发病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如实说明发病情况,不盲目猜测,做好学生家长思想安抚,防止过激行为发生。设立家校联络处,及时解答家长提出问题,力所能及地为家长做好服务工作。
5.病源保护。(朱柳欣负责)学校发生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后,应立即封存食堂菜肴样品,以便及时查找致病原因。
6.人员调度。(陈晓英负责)事故应急处理人员由领导小组组长陈晓英统一调度,办公室具体安排,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听从指挥,确保到位。
7.信息公开。(于聪威负责)保障广大师生和家长在事故发生和处理过程中的知情权,及时、准确做好信息公开,并如实向上级部门汇报,不瞒报、谎报。对一些谣传也要及时澄清,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四、事故责任追究。
1.对导致事故起因的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追究。
2.对事故瞒报、谎报和不及时上报的行为进行严肃追究。
3.对事故处理中的.玩忽职守、推委扯皮等影响应急方案顺利实施的行为进行严肃追究。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应急预案2为了保障全校师生员工健康地学习、工作、生活,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防范食品中毒事故发生,切实有效地降低和控制食品中毒事故的危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文件要求,从我校实际出发,特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食物中毒应急抢救小组
二、食品中毒应急预案
发生食品中毒或凝似食品中毒后,采取下列措施:
1.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并向省教育厅、成都市卫生防疫站报告。
2.把有食品中毒症状患者迅速送医院救治。
3.保留造成食品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品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4.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迅速排查食用有毒食品的师生员工名单,并检查他们的身体状况。
6.做好师生的工作。
7.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诊治、调查、事故处理工作,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三、组织分工
1.组长:对抢救工作全面负责。
2.副组长:在组长的领导下,负责召集抢救组织指挥机构成员及工作人员,具体布置和协调抢救工作。
3.后管处(后勤服务总公司):负责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组织救治食品中毒症状患者及安排食用有毒食品师生员工检查身体;安排抢救工作用车;保留涉嫌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配合调查,按要求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参加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4.保卫处:负责保护涉嫌食品中毒的食品加工现场;维护抢救现场秩序;处理可能引发的突然事件;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调查和处理工作。
5.卫生科:调动卫生科工作人员对中毒人员现场处理,做好其它可能并发症的防治工作,并积极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完成相关工作。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应急预案3为加强学校师生食品安全工作,确保突发食品安全卫生事故。及时、科学、规范、有效控制和处理。根据国家、省市关于突发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处理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严格落实国家、省市关于食品卫生安全有关文件精神,切实维护师生生命健康,确保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及时、科学、规范、有效控制和处理,尽最大可能降低师生生命健康损失,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行,努力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后勤工作副校长为副组长,后勤、保卫、学工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突发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2、工作职责:
⑴全面负责学校突发食品卫生事故的组织领导;
⑵确定突发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处理的各项重大决定;
⑶领导突发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病重伤员的救治与处理;
⑷负责处理事故相关部门的协调;
⑸负责与事故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衔接与沟通;
⑹负责处理突发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相关善后事宜。
三、应急处理程序
1、突发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应立即报告学校主要领导,由学校主要领导启动应急处理预案;
2、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及时了解事故情况,并做好相关应急处理安排;
3、根据食品安全卫生事故需要,经主要领导同意。后报告地方和上级教育及卫生管理部门。
四、应急处理措施
1、一旦突发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机制,相关部门应立即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
2、积极组织人员、经费投入应急抢救工作,确保应急处理工作紧张有序、有效进行;
3、积极配合组织抢救治疗病员,尽可能按照就近、相对集中的原则进行抢救处理并配合医院妥善处理病员;
4、根据情况确定是否向地方和上级教育卫生管理部门报告,报告主要包括事故发生时间、症状、人数。如怀疑人为投毒,还应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5、事故发生后应注意学校的稳定,要严格控制信息发布渠道和口径,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做好与师生及病员家属的沟通工作,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
6、保护好现场,维持原有的生产状况。对引起食品卫生安全的可疑食品、原料及留样食品立即封存,放入冷藏箱(柜)交调查人员。禁止继续食用和擅自销毁。追回售出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对制作、盛放可疑食品的工具、容器以及可能的中毒现场予以控制;
7、在卫生部门的专业人员到达后,配合专业人员收集可疑食品和中毒人员的呕吐物、排泄物、洗胃液等。同时介绍中毒的情况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潲桶内的食物应暂时封存。待现场调查结束后,按照卫生专业人员要求进行现场消毒清洁处理;
8、协助卫生部门做好调查工作及各项后勤保障工作。
五、责任追究
升平中学公共卫生安全工作预案 篇5
为了广大师生有一个洁净、舒适、安定的教育教学和学习环境,为了确保我校能够及时、有序、高效地应对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疫情,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将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保护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稳定。
二、工作目标
(一)、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二)、完善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
三、组织管理
1、学校成立由校长总负责的学校公共卫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公共卫生防控工作。
2、学校应密切关注学校及周边公共卫生安全,一旦疫情发生时,学校应根据彭州市人民政府及教体局的部署,启动《公共卫生安全工作预案》和《传染病防控工作预案》,组织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控措施。
四、经常性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宣传教育
学校要认真开展健康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非典等呼吸道传染病和食源性疾病(含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的知识宣传,增强广大师生员工公共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改变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陋习,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讲解预防非典和食源性疾病等呼吸道传染病知识和学校防控工作要求,以取得家长的配合支持。
(二)、预防措施
1、严格校园管理,坚持凭证出入和来访登记等制度,加强对校内各类房屋出租的管理,及时掌握校内各种人员流动情况。
2、学校应准确掌握师生员工的姓名、地址和通讯方式,并登记造册报学校备案,一旦发生疾病能在第一时间找到患者和密切接触者。
3、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校园环境卫生保洁工作,改善学校卫生设施条件,学校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水龙头和放置肥皂(或洗手液、消毒液),教育学生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对教室、图书馆、食堂、宿舍
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和校园内公式设施及公共用具的预防性卫生消毒。
4、加强食品卫生安全和食品从业人员的管理,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健康体检。
5、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户外运动,督促学生课间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三)督导检查
接受彭州市教体局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督导和检查,学校公共卫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要坚持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四)物资保障
学校在经常性预防工作中,要做好公共卫生所必备的卫生器具等相关物品的储备,设置观察室,以备及时启用。学校要安排必要的经费预算,用于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如体温测量计、消毒药品等),尤其是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洗手设施和改善宿舍卫生条件。
五、应急措施
一旦发生公共卫生事件,应立即启动《升平中学传染病防控工作预案》,相关人员必须立即到岗到位,履行职责。
学校安全卫生工作预案 篇6
为了有效地做好我校高考、中考期间传染病防控及食品卫生安全,我校领导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中高考期间传染病防控及食品安全保障和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靠上抓,明确工作分工,落实责任;切实保证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优秀的成绩顺利完成高考、中考工作任务;根据省、市卫生、区委、教育部门的防控要求,特制定北大附中成都为明学校高考、中考期间防控应急预案。
一、工作机构与职责
(一)领导小组 组 长:樊 瑞
副组长:彭银翔、曹 征、廖平
成 员:夏洪琼、龚绍富、曹 征、周继军、杨永成、赖红英、陈国勇、陶前龙、余庆辉、马军礼、曲令新、何杨菠、何 丹、张平、李淑娟、龚文才、尹国辉、徐波
(二)工作小组 组 长:彭银翔
副组长:曹 征、陈国勇、廖平
成 员:夏洪琼、龚绍富、周继军、杨永成、赖红英、陶前龙、余庆辉、马军礼、曲令新、何杨菠、何 丹、张平、李淑娟、龚文才、尹国辉、徐波
(三)工作职责
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全校传染病的防控及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工作小组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负责日常具体的防控工作,建立应急预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每项工作全面开展和落实。
二、具体措施
(一)分层次召开会议,统一认识,明确职责,狠抓落实。
(二)布置高考、中考考场的当天,对校内所有公共场所“两室一区”进行一次全面的消毒和彻底的清洁卫生大扫除,考试期间做好校园内环境卫生(由总务处具体负责)。
(三)考试期间,当天考试结束后对所有试场及考点办公室、带队老师休息区进行全面消毒试场开窗通风换气(由总务和校医负责)。
(四)1、食堂要一天一消毒,及时观察工作人员的身体状况,若发现疑似症状,立即停止工作,到指定医院治疗,加强对饮食、饮水进行监督,严把“三关”,即食品、纯净水、原料、成品、半成品进货关,食品粗加工和加工关,食堂环境卫生关。
2、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重点加强对食堂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以及餐饮具消毒、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食品加工制作流程、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食品48小时留样等工作的监管,加大餐饮食品安全巡查力度;
3、对每个环节定岗定员,责任落实到人头管理;做好员工的操作卫生流程、个人卫生的培训和监督。
4、及时收集整理考生及家长反映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问题,并加以整改。(由总务处负责)。
(五)掌握门房工作人员的身体状况,严格做好校园安全封闭管理,杜绝外来人员进入尤其是外校学生进入校园,试场外设立警戒线及警戒标志物(由安全办、护卫队负责)。
(六)建立有效的信息报告制度,设立疫情报告员,发现疫情及时逐级上报,做到不瞒报、不迟报、不漏报、不错报(由考点办公室负责)。
(七)高考、中考期间坚持晨检和巡检制度,医务室、年级各班班主任、带队老师密切关注学生,每日早晨按班主任(带队老师)→考点带队领导→考点办公室→考点负责人→市教育局逐级上报,严密监控发热、咳嗽、肌肉痛、乏力、腹泻和呕吐的师生,一旦发现要立即采取措施(由考点办公室负责)。
(八)高考、中考期间做好考生针对性的传染疾病防控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引导考生注意卫生、合理饮食,不在路边摊点用餐,不向流动摊贩购买食品,不吃不洁食品、过期食品,指导考生慎重选择保健食品,安全饮食,科学膳食,进一步增强考生传染疾病防控和食品安全意识,加强考生自我保护能力(由各学部负责)。
(九)在高考、中考试场区域内洗面台上放洗手液、纸巾各试场发放适量体温计和口罩等必需的卫生防护用品(由总务、医务室负责)。
(十)学校食堂对公共餐具每餐用流通蒸气或者红外线高温消毒,严把食品采购环节(由总务处负责)。
(十一)随时准备进入防控传染病、食物中毒应急状态,加强应急值守,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及时受理师生投诉和举报,对在中高考期间发生的重大传染疾病和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分工:
1、工作小组:要迅速组织救护、做好中毒人员的安抚和师生的稳定工作;护卫队负责封存现场及可疑食品、维持、勘察和控制现场秩序,调配车辆;校医负责对发病人员应急对症救治,报送120,护送病人转院,留存病人吐泻物备查。
2、领导小组:负责全校整体协调和师生的安抚、稳定工作,及时对事故责任进行查处并向相关政府部门上报动态情况与信息并做好存档,切实做好中高考期间的传染疾病防控和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3、校内教职工和学生发现短时间内出现多例有呕吐、腹痛、腹泻等类似食物中毒症状的病人时,立即向学校值班室和医务室、校医负责对发病人员应急对症救治,报送120,护送病人转院,留存病人吐泻物备查,并向学校总务处报告。
三、小结与反馈
应急防控工作小组将视当天工作情况及时总结,对工作不力者提出批评,并以一定的形式及时反馈上报。
四、学校值班电话:028-83680808 总务处:028-83662004 校医室:028-83680802 具体责任人电话:廖平:***
学校安全卫生工作预案 篇7
学校食堂就餐师生众多, 就餐时间集中, 基本采用预先烹制、集中存放、自行选购、即购即食为主的供应方式, 更易引发食物中毒风险, 所以学校食堂的卫生监管要求预防和控制重点前移。为探索实施“五常法”管理对提升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水平的作用, 同时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笔者对2006-2008年间杭州市实施“五常法”管理的部分大、中学校食堂进行了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杭州市大、中学校中管理意识和硬件设施较好的87家食堂推广实施“五常法”管理, 并从其中随机抽取36家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五常法”管理实施方案
市、区卫生监督机构指导各学校食堂成立了“五常法”管理推行小组, 由学校领导、食堂负责人、厨师长、采供负责人等组成, 进行培训。培训分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内部培训为员工上岗前培训、年度培训;外部培训为管理人员、业务骨干由相应的“五常法”管理专业公司或经“五常法”管理的专业培训人员进行培训, 并组织有关人员外出参观“五常法”管理成效良好的单位, 之后有计划、有步骤地予以推广。最后由卫生监督部门根据《浙江省餐饮业“五常法”管理评分表》的内容进行评审。
1.2.2 “五常法”管理实施方法
(1) 常组织。将厨房内物品按高、中、低使用频率实行分类分层管理, 确定食品及原辅料最高、最低用量, 确定所在场所的必需物品, 去除非必需物品, 消除潜在危害, 防止食品交叉污染或误用。 (2) 常整顿。厨房内所有必需品分类集中放置, 整齐且有标识, 有合理容器, 有“名”有“家”。保证工作中必需物品在30 s内随取随用, 杜绝物品乱堆乱放, 提高工作效率。 (3) 常清洁。厨房实行区域责任制, 定期清除工作场所, 保持环境、物品、设施、设备处于清洁状态, 防止发生污染。促使工作场所环境整洁明亮, 保证取出的物品能正常使用, 创造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 (4) 常规范。厨房内以视觉、安全管理和标准化为重点。采用透明度、视觉管理及园林式环境, 包括利用创意和全面视觉管理的方法, 使食堂的各项现场管理要求实现规范化持续化, 进而使管理达到标准化, 提高工作效率。 (5) 常自律。创造一个具有良好氛围的工作场所, 持续地推动前“四常”至习惯化, 有助于员工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提高个人品质, 养成工作认真, 规范有序的习惯。
1.2.3 方法
对实施“五常法”管理前、后各食堂卫生情况分别进行评价。评价依据为卫生部颁布的《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 (2005年10月1日起实施) 。
2 结果
实施“五常法”管理后的食堂卫生面貌显著改善, 管理者更加重视自身管理, 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明显增强, 各项食品加工关键环节得到有效控制, 大大降低了食品卫生安全风险度, 提高了食品安全水平。见表1。
注: () 内数字为合格率/%。
“五常法”管理实施还彻底解决了原先厨房“脏、乱、差”的顽疾 (厨房墙面油污满积、地面油腻潮湿、物品随处堆放) ;由于实施了先进先出的合理备货操作规程, 所有食品原料和调味品均有明确的数量规定, 食品原料库存减少, 确保了食品的新鲜, 保障了食品的安全。
3 讨论
3.1 “五常法”管理是促进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的一种管理手段
本次实施“五常法”管理前后的食堂卫生状况与浙江省实施“五常法”管理较先进的绍兴市施行情况[3]基本一致。“五常法”管理十分注意分门别类、标签标识, 与丹麦推行的餐馆Smiley标识计划[4]相类似, 符合国际潮流, 有利于食品卫生安全的管理。该管理体系的实质是企业对食品卫生安全进行自主管理 (非强制性) 的一种形式, 其核心在于强化企业的食品卫生安全主体责任意识, 倡导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应以企业主动加强自我管理为主的理念, 这与《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安全法》的要求[5]完全一致, 对改善监督管理力量不足的现状具有现实促进意义。它也将促使监管部门从传统低水平的、行政命令式的监督管理向科学绩效式监督管理转变[6]。
3.2 “五常法”管理应作为学校食堂有效防制食物中毒的新管理模式
学校食堂就餐人数多, 食物供应量大, 就餐时间集中, 食物制作必须提前准备, 很难保证在2 h内完成, 这也成为发生食物中毒尤其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要重视基于HACCP原则的重点环节和危险因素的监管[7], 如粗加工中的洗菜池分池清洗,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中心温度, 冷菜制作间内的温度, 隔餐及隔夜冷菜的保存方法和温度要求, 砧板、刀具、抹布等用具的消毒方法, 以及从业人员皮肤外伤感染、发热、咽喉疾病、腹泻的处置规定等要素。由于“五常法”管理充分考虑了这些要素, 与HACCP管理相辅相成, 有效杜绝了食物中毒的发生隐患。实施“五常法”管理后, 所有学校食堂均实现了食物中毒事故的零发生。
3.3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是巩固“五常法”管理的关键
“五常法”管理是学校食堂最实用、最易操作的管理模式, 且短时间内可以取得明显成效, 但更为重要的是持之以恒, 因此必须构建长效管理机制。根据实施经验, 务必要做到以下5点:一是完善领导和“五常法”管理工作小组, 定期召开会议, 统一思想, 统一工作进度;二是进一步完善“五常法”管理规范制度, 提高“五常法”管理的适宜性;三是加强内部培训, 提高员工的操作意识和能力;四是加强硬件建设, 改善工作环境, 提高利用率;五是加强内部考评机制, 使“五常法”管理工作与员工经济收入相结合, 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卫生监督机构应组织专业人员不定期地对餐饮企业实施“五常法”的情况进行评估, 起到类似专业公司的“外审”作用, 以及时纠偏、督促巩固, 使学校食堂管理和技术实施规范、有效、有力、有序、有为, 进而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摘要:目的 评价“五常法”管理在大、中学校食堂的实施效果, 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杭州市大、中学校中管理意识和硬件设施较好的87家食堂推广实施“五常法”管理, 并从其中随机抽取36家, 对实施“五常法”管理前后的食品原料采购、加工烹调、凉菜制作、餐具工用具消毒、粗加工间水池专用、个人卫生及健康申报制度等根据卫生部《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进行评价。结果 实施“五常法”管理后, “食品原料采购”合格率从36.1%提高到94.4%, “加工烹调”合格率从58.3%提高到91.7%, “凉菜制作”合格率从47.2%提高到97.2%, “餐具工用具消毒”合格率从52.8%提高到86.1%, “粗加工间水池专用”合格率从41.7%提高到80.6%, “个人卫生及健康申报制度”合格率从22.2%提高到83.3%。结论 “五常法”管理是促进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的一种管理手段, 应作为学校食堂有效防制食物中毒的新管理模式。
关键词:食品处理和加工,组织和管理,学生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何广明, 著.现代管理“五常法”.香港:明窗出版社, 2001:79.
[2]王晓红, 罗燕生, 吴丹, 等.餐饮业推行“五常法”管理的做法与思考.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7, 13 (5) :74-75.
[3]徐来潮, 吴丹, 李珂, 等.“五常”管理体系对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的影响.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9, 25 (3) :253-255.
[4]秦富, 王秀清, 辛贤, 等.欧美食品安全体系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45.
[5]杨明亮, 孙秀发.五常法与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2006, 13 (6) :463-464.
[6]陈永壮, 裘亚群, 邢烨.杭州市餐饮业推行“五常法”管理的策略研究.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9, 25 (3) :255-256.
学校安全卫生工作预案 篇8
食品安全监督指导管理近几年来,一件件学校食卫生安全事故频发,触目惊心:2011年,吉林省四平市80余小学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2011年,广州大学城43学生疑食物中毒事件;2011年,陕西省渭南市崇宁镇中心小学31名学生食用早餐后恶心呕吐事件;2013年5月6日,湖南涟源行知中学73名学生疑因吃米粉中毒事件,等等。一桩桩事件发生后,似乎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一级级会议、一份份文件、一层层检查、一次次督导。然而,实际效果又是如何呢?一些学校在一阵恐慌之后,随着检查活动的结束,很快就把专项整治的措施又抛在了脑后。“食不安宁”的隐患仍然存在,安全事故照常发生。笔者就学校的食品卫生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1.卫生部门缺少指导和监督,教育部门后续工作跟不上
《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第三条指出:“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的卫生管理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实行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指导、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督查、学校具体实施的工作原则。”由此看来,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都有责任监督、管理学校饮食卫生工作。而正是由于两个部门管理,两个部门负责,造成了职责不清,衔接漏洞,该管的不管,该做的不做的混乱状况。除了颁发卫生许可证的时候,卫生部门在一年之中,几次到过学校食堂进行监督指导?既使到过学校,除了发几份“卫生监督意见书”,开罚单外,在预防安全事故方面又现场做了哪些指导工作?教育部门除了文山会海之外,又管理了哪些内容,采取了哪些措施?是否把饮食安全卫生作为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
反之,学校食堂达不到卫生条件,不能颁发卫生许可证,卫生部门能够让学校食堂关闭停业吗:学生食堂关闭停业后,学生到哪里去吃饭?教学秩序又怎么来维持稳定呢?
2.食堂内部专用场所及必要的消毒、保洁设施还有待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第二款“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经营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第四款“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第七款“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第八款“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时,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售货工具。”《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中也明确指出:“食堂的设施设备布局应当合理,应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场所及用餐场所。”比照上述条款,普通中、小学校中的部分食堂还没达到基本的场所和设施还未达到要求。可为什么这些单位还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呢?一方面在于满足日益扩大的教学规模的需要,在引入竞争的同时,就要满足学生及家长的生活需要。学校的食品安全工作要做实不贪大,安全无小事。
3.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并未按章执行
学校食堂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大都制定了符合本校实际要求的各类规章制度。可这些规章制度的执行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国家没有相应的学校饮食经营单位准入制度,再加上学校食堂有着社会餐饮行业无可比拟的丰厚、稳定的回报利润。所以,吸引了众多商家的目光,但更多的却是由熟人通过各种关系来进行经营。这虽便于管理,但碍于面子或其它原因,具体管理者很难将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搞好饮食卫生本是学生食堂首要的任務,但一些炊事员在加工制作和食品出售过程中,图省事、讲速度,简化操作程序,同时,工具不定位存放,出售食品时不戴口罩,等等。这些现象阻碍和制约着学生食堂卫生状况的改观。因此,大多数学校并不缺少各类规章制度,缺少的却是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力度。
二、解决的办法
1.加强领导,夯实基础
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应高度重视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和饮用水管理,将其提到与教学质量同等的高度来抓,把各项法规制度落实到位,督促强化学校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管理。
2.应急处置,重在预警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管理规定》《关于加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意见》《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性文件,提出学校食品安全应急处置的关键在于事前的干预措施和预警。
3.健全制度,依法管理
一是要建立学校食品安全责任制,真正落实问责制。二是要建立学校食品安全预警体系,并进行常规演练。三是要建立完善科学的食品安全日常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并及时与食品卫生监督部门联系沟通;建立原料采购制度、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等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系列制度;并确保制度的实施和管理的实效。
总之,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关乎祖国下一代的重要工作,只有各个部门齐抓共管,团结协作,并把各项工作做好做实,常抓不懈,才能防止各类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为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2002.
学校安全卫生工作预案 篇9
二、成立安全应急情况工作小组
组 长:王玫锦(负责全面工作)
副组长:张金玲(具体负责)
组 员:孙莉红(保健医生)
任建设(厨师负责人)
周美丽(食物保管)
三、安全措施
1、为保证全园师生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伙食团严格执行园内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即《食品卫生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奖惩制度》等。
2、工作人员必须持身体健康合格证上岗,每天上班前要清理个人卫生,操作和分饭时要戴口罩和手套,并且穿戴洁白色衣帽。
3、严格把好采购、保管、操作三个关口,采购的食物要新鲜,肉类要到经畜牧局检疫的定点摊位购买;保管要符合要求,各种食品要分类存放,生熟食品要分开冷藏,坚决不进“三无”产品。
4、把卫生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制定切实可行卫生管理责任目标,把食品卫生、环境卫生、个人卫生管理工作明确职责,责任到人,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安全工作的头等大事长期抓好、抓落实。
5、每餐的食物烹调后要保留样品,48小时后才能取消,以备检查,每餐的食物要先试尝后没有什么异样方能提供给学生,而且每餐的留样要有记载。
6、操作间做到每日清扫,每周大清扫,保证墙壁、地面清洁无污垢;餐具每日做到一洗、二清、三消毒(煮沸15分钟以上,再放入消毒柜),存放柜要保持清洁。
7、随时提高警惕,注意每个环节把好关,非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出入工作地,不定时地对工作人员进行政治学习和素质培养。
四、具体处理办法
1、一旦发现有什么异常情况,一边向卫生监督部门和园领导反应,同时马上与医院和有关部门联系或打120急救中心。
2、充分作好调查、登记事情的经过原因,尽快配合有关部门找出隐患的根源,尽快地核实情况,要查个水清落实。
3、即时与家长、家属联系,积极配合家长及有关单位,争取早日查出事故原因,要把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
石榴花·谐美幼儿园
汛期学校安全工作应急预案 篇10
为确保汛期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有效落实,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服从指挥,听从安排,确保学生及教师的生命安全,本着及时有效、尊重科学、责任到人的原则,切实保护好师生的生命安全,维护好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工作原则
按上级要求,落实安全责任制,责任到人,杜绝安全隐患,加强日常监督力度,做好安全疏散演习,确保安全。
三、工作目标
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对学校学生与教师的管理,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紧急逃生技能,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
四、组织机构
陈永健同志亲自挂帅的防汛领导小组,负责教育防汛工作,温进卿主抓此项工作。
五、工作内容及要求
1、加强防汛工作的宣传教育工作,各校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经常听气象部门的天气预告,通过校会、班会、课间广播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及紧急救助等方面的安全教育。
2、进一步落实防汛目标责任制,细致到每位教师都知道在安全疏散中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和职责。
3、加强在紧急情况下的防汛演习,在演习中进一步完善防汛方案,使防汛方案达到科学、快速、安全的要求。
镇中心小学防汛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陈永健
副组长:温进卿
成员:各班班主任
北两岗小学防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四个战斗组,其人员组成和任务是:
第一组:抢险组
组长:陈永健
副组长:李伟霞
成员:李永丽
任务:作好排险和险情控制工作,调查灾情损失情况,伤亡人员情况,并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做好受伤人员的救治和灾后现场处理、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及重建等工作。
第二组:救援疏散后勤保障组
组长:李海霞
成员:赵莎
任务:负责调集必要的运输工具,疏散现场受威胁的人员和重要物品,保障现场物资供应和提供必要的工具。与镇医院、市医院联系、协调、配合,共同组织医疗救护队、抢救受伤人员。
第三组:安全保障组
组长:杨粉芹
副组长:陈书花
成员:温进卿
任务:在灾害事故外围负责看护、警戒,维护现场秩序,严防不法分子进入现场搞破坏等。
第四组:通讯组
组长:陈书福
成员:冀彩英
任务:及时、准确作好现场的信息收集和处理工作,调查灾情损失情况,伤亡人员情况,并形成书面材料上报总校防汛工作领导小组。
六、预防预警机制
要严格落实“三级”值班值宿责任制,建立学校汛情报告制度。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一旦发现汛情要及时上报总校或县教育局。
七、应急响应
(一)学校一旦发现汛情应立即启动本校的汛情应急预案,并及时上报总校或县教育局防汛工作领导小组,防汛工作领导小组发布救灾,抢险命令,启动汛情应急预案。
(二)汛情发生后,现场通讯组要及时、准确作好现场的信息收集和处理工作,包括受困、受伤的人员情况。
联系电话如下:***
八、应急保障
(一)白天、夜间值班电话应设专人责任看守,24小时有人值班,防汛领导小组的领导及成员移动电话应保持随时开机,保证通讯畅通。
(二)学校应按有关规定配备一定数量的抢险物质及器材。
(三)学校要加强对师生员工的汛情安全常识教育,懂得水灾、地质灾害逃生和自救的措施和技能,学校要按本校汛期安全工作应急预案的要求组织师生进行演练。
(四)学校要加强对危房及其它房舍使用情况;学生食堂卫生、食品采购、加工、卫生消毒设备配备情况;学校楼梯、走廊、护栏、围墙、门窗、厕所、体育设施安全情况;人员聚集场所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学生宿舍一楼铁栅栏是否拆除;电器、设备、线路检修管理情况;校内水泥沟及校外周边水沟、涵管是否畅通情况;对校舍位于低洼地势、山旁、河沟和水库附近易发生山洪和泥石流的区域及学生往返地段,要进行详细认真地排查,发现隐患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排除。
当前学校卫生工作的机遇和挑战 篇11
1 我国学校卫生工作的发展
1.1 中国学校卫生工作的起步
学校卫生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 它最初在学校开展一些以促进学生健康为目的的项目, 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我国最早的学校卫生工作始于20世纪初, 1925年北京协和医学院与当时的北京市政府警察局在东城合办卫生事务所, 开展公共卫生工作, 其中包括学校卫生工作, 逐渐在学校开展学生体检、健康检查、健康教育及预防接种等工作。1929年2月, 当时国家政府的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组织了学校卫生委员会, 同年颁布了“学生健康检查规则”。该学校卫生委员会是我国第一个有关学校卫生的行政管理专门机构。1935年制定了“城市小学学校预防沙眼方案”, 供推广实施。但由于当时的国内经济基础薄弱, 军阀混战, 学校卫生工作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和设施, 医学院校没有设立预防医学专业, 从事学校卫生工作的专业人员很少, 学校卫生工作几乎没有开展。
1.2 中国学校卫生工作的平稳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党和国家十分关心儿童青少年的健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全面发展”, 为发展儿童健康和学校卫生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1年8月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了《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 就学生体检、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等做出明确规定。同年, 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召开了首次全国学校卫生工作会议。自1951年到1966年教育部或/和卫生部发布有关学校卫生工作的通知、指示、政令等十多项, 主要涉及学校卫生管理机构设置、学校医务人员编配及职责, 要求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爱国卫生运动、加强改善学生营养、预防接种、防止传染病流行、学生常见病防治等。如1961年1月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下发《关于保护学生视力的通知》;1964年9月, 卫生部、教育部、文化部、建筑工程部、国家体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试行中小学校保护学生视力暂行办法 (草案) 的联合通知》等。上述法规政策的规定为新中国学校卫生工作, 为各级各类学校常见病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并使学校卫生工作体系逐步得到完善。20世纪50年代, 随着部分医学院校学校卫生教研室的设立和各级卫生防疫站学校卫生科的建立, 全国学校卫生保健工作初具规模, 学校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得以逐步开展, 并在工作中逐渐完善了各级学校卫生保健系统。1960年, 随着学科研究领域的扩展, 学校卫生学改名为儿少卫生学, 由叶恭绍教授主编的全国医学院校使用教材《儿童少年卫生学》的出版, 标志着儿少卫生学科在我国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 使学校卫生工作基本处于瘫痪状态。1978年4月14日, 教育部、国家体委和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通知》, 要求恢复或重新制定学校卫生规章制度, 学校卫生工作得以恢复。学生近视眼、龋齿、蛔虫、沙眼、肺结核、鼻病和脊柱弯曲异常等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工作得以恢复, 并逐步得到发展。
1.3 中国学校卫生工作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 是学校卫生发展最快、成效最大的时期。1979年5月15-22日, 经国务院批准, 教育部、国家体委、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在江苏扬州联合召开了“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议”, 会议明确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提高对体育卫生工作的认识、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领导、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机构、不断完善学校体育卫生规章制度、重视体育卫生师资队伍建设, 会议对学校卫生工作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2007年5月7日, 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青少年营养干预机制、加强学校卫生监督指导等一系列卫生政策措施, 将对学校卫生工作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3.1 学校卫生管理法制化
1979年12月6日教育部、卫生部联合颁布了《中小学卫生工作暂行规定 (草案) 》、1980年8月26日联合颁布了《高等学校卫生工作暂行规定 (草案) 》, 1990年4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 国家教委和卫生部颁布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对学校卫生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和管理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使学校卫生工作管理法制化。为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教育部、卫生部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和学校卫生标准, 包括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学校疾病防控、学校健康教育、学生健康体检、学校卫生设施与条件建设、学生营养改善、学校卫生机构及人员管理等。如《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 (2002年)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上岗卫生知识培训基本要求》 (2006年) 、《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 (1992年) 、《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治工作方案》 (1992年, 2008年重新修订) 、《中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 (2003年) 、《中小学生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008年) 、《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 (2008年) 、《中小学校卫生室器材与设施配备目录》 (1993年) 、《关于农村学校卫生厕所建造的指导意见》 (2004年) 、《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 (2008年)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GB 7793-2010) 、《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 (GB/T 3876-2002) 、《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实施方案》及《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暂行管理办法》 (2000年) 、《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工作规程》 (1995年) 、《高等学校医疗保健机构工作规程》 (1998年)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监督工作的通知》 (2010年) 等。
1.3.2 学生健康监测制度化
《1978-1985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草案) 》, 将“对我国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进行调查研究”列为纲要19项主要任务的第3项, 1979年在16个省市开展了7~25岁城乡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调查。1985年, 由教育部牵头, 国家体委、卫生部、国家民委、国家科委、财政部共同组织开展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性、多民族的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工作。在1985年调研的基础上, 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 由原国家教委等6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结果和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意见》[ (87) 教体字022号]中, 明确提出建立定期开展学生体质健康 (监测) 调研的制度, 以及时了解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趋势及可能出现的新的健康问题, 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确定每5 a开展一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工作, 自1985年至2010年已成功地组织开展了6次大规模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工作。2002年, 在每5 a开展一次大规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基础上, 又在全国部分地区和高等学校建立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 每2a开展一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从而形成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 (监测) 及公告制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2007年) 明确要求, 建立和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 使青少年学生每年都能进行一次健康检查。2008年, 卫生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 对健康体检项目、经费解决途径、体检机构资质、健康检查结果反馈与档案管理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1.3.3 学生常见病防治规范化
卫生部、国家教委和全国爱卫会共同下发了《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 (1992年) 和《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技术规范》 (1993年) , 对学生常见疾病 (沙眼、视力不良、龋齿、牙周病、贫血、营养不良、肥胖、肠道蠕虫病等) 的筛查、治疗和预防, 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等方面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全国学校卫生工作者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等措施, 经过10 a的努力, 使得曾经严重威胁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的沙眼和蛔虫感染两大疾病患病率大幅度下降, 如城乡学生沙眼患病率分别从1992年的15.88%和17.87%, 下降到2000年的7.5%和8.0%;城乡中小学生蛔虫感染率分别从1992年的14.94%和26.60%, 下降到2000年的1.1%和6.6%, 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 蛔虫感染率已下降至1%以下, 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1996年3月, 农业部、卫生部、国家教委和国家轻工总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大豆行动计划”的通知》, 确定了10个经济欠发达的县 (市) 和2个经济较发达县 (市) , 进行课间为中小学生提供营养丰富的豆奶为主的“大豆行动计划”的试点。1997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 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学生营养午餐”。2000年8月, 经国务院领导批准, 由农业部牵头实施的《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正式启动, 该计划是借鉴国际经验, 为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 向在校中小学生提供由定点企业按统一质量标准生产、配送的学生饮用奶的专项计划。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 (2001-2010年) 》明确提出, “要加强对中小学生和家长的营养知识教育, 并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内容, 实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2001年国家经贸委、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广学生营养餐的指导意见》要求学生营养餐要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组织、家长自愿”的工作方针, 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 动员各有关部门、生产企业、中小学校、民间团体及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要因地制宜, 探索学生营养餐的发展途径与做法;要坚持质量第一, 把好卫生关;贯彻科技支持;要开展宣传教育, 取得全社会支持;要与现有大豆行动计划、学生奶计划等专项计划相配合。2007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提出, 积极开展科学营养等健康教育, 建立和完善青少年营养干预机制。2011年10月,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 提出了启动国家试点、支持地方试点、改善就餐条件、鼓励社会参与、完善“一补”政策等五方面内容。
2 我国学校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学校卫生法制化建设有待加强
1990年4月25日国务院批准, 1990年6月4日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10号、卫生部令第1号发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作为指导学校卫生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已公布20余年, 其中部分条款已不适应当前学校卫生工作实际和现实要求。另外,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执法力度不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贯彻落实不够。
2.1.1《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需要修订
《条例》应将学校教师及职员纳入学校卫生服务中, 因为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性社区, 学生、教师及职员是学校这个特殊社区的组成人员, 他们的健康状况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如教师、职员心理问题及精神疾病造成学生伤害, 甚至死亡时有发生;教师、职员患传染性疾病致使学生感染, 甚至暴发传染病流行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因此, 在《条例》的第一条和第二条规定中应该纳入学校教师、职员的健康问题。《条例》应纳入特殊学校, 体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及社会公平性, 《条例》第三条规定了“本条例所称的学校”, 没有体现特殊学校, 如盲、聋、哑学校, 培智学校等, 这部分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服务, 不能体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及社会公平性。《条例》第六条规定了新建、改建、扩建校舍的预防性监督, 但2004年《卫生部关于卫生行政许可项目清理结果的通知》 (卫政法发[2004]277号) 显示, 2004年5月19日《国务院关于第三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公布取消新建、改建、扩建校舍的卫生许可。造成许多地方无法依据《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 开展“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新建、改建、扩建校舍的选址、设计实行卫生监督”, 使得学校选址存在问题, 甚至出现安全事故。另外, 学校食堂、厕所、卫生室等布局不合理, 造成学校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学生主要健康问题和常见病是20世纪80年代问题, 现在学生主要健康问题发生明显变化, 伤害已经成为学生的第一位死因, 近视眼、肥胖、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学生主要健康问题;学校卫生工作重点需要在常见疾病防控基础上, 进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期预防、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监测及干预等工作方面。《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了各级卫生防疫站的职责, 但2001年各级卫生防疫站进行机构调整, 分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部门, 存在职责划分不清, 出现工作衔接不畅、推诿等现象, 需要修订《条例》对各部门职责进行明确分工。
2.1.2 学校卫生政策法规执法力度需要加大
《条例》第五条规定:学生每日学习时间 (包括自习) , 小学不超过6 h, 中学不超过8 h, 大学不超过10 h。《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指出, 制定并落实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 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 h, 初中学生9 h, 高中学生8 h。但家长、校长、社会对“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及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 没有树立“健康第一”思想;而是“智育第一”的观点, 追求中考、高考升学率为中心的意识, 仍强势存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贯彻落实不够,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执法不力。
2.1.3 学校卫生标准需要制订或修订
学校卫生标准的颁布和实施, 有利于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的改善, 有利于学生常见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有利于规范学生健康管理和学校卫生服务。学校卫生标准的发布对贯彻执行学校卫生法规、加强学校卫生监督管理有重要意义, 对强化学校卫生的科学管理具有推动作用, 学校卫生工作呈现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但截至目前, 我国学校卫生相关标准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部分标准还存在标龄太长, 如《标准对数视力表》 (GB11533-1989) 、《儿童少年血红蛋白筛检》 (GB/T 17099-1997) 。现有标准不能覆盖所有健康问题, 特别是某些主要健康问题, 如儿童青少年高血压、代谢综合征没有中国的标准。因此, 亟需完善学校卫生技术规范、工作规范、管理规范, 确定儿童青少年形态指标、机能指标、素质指标、健康状况和身体测量正常值, 完善并拓展学校建筑设计与设施、学校生活服务设施、学校家具及教具、儿童青少年卫生用品、教育过程、儿童青少年健康检查及管理、健康教育规程等方面的卫生标准。
2.2 学校卫生管理体系不健全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四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行政管理,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指导。在现有管理体制下, 卫生部和教育部均有相关司局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规划, 在省、地市和县级卫生厅、局和教委负责当地学校卫生规划和组织实施工作。使得各地在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时在规划上没有作为一个整体、在工作上没有形成一个平台、在管理上没有建立长效机制, 从而影响学校卫生工作的开展。
2.2.1 学校卫生管理网络不健全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城市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设卫生室, 按学生人数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但由于学校人员编制限制, 很难达到《条例》规定, 大部分中小学校甚至没有校医。有校医的学校, 由于校医自身素质、工作任务繁重琐碎, 仅限于对学生的轻微疾病作应急处理, 很难开展相关传染病预防、学生常见病登记等学生卫生保健工作, 使学生常见病的三级预防工作不能顺利开展。
2.2.2 学校卫生监督指导滞后
本世纪初,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意见》, 卫生部司局内部调整, 监督司撤销学校卫生处, 职能分散到相关司局;2001年各级卫生防疫站也进行机构调整, 分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部门, 针对学校卫生监测、监督和技术指导职责划分不清, 出现工作衔接不畅、推诿等现象。另外, 大部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科被取消, 学校卫生工作多被纳入公共卫生科或者慢病科室, 而这些科室工作繁忙, 涉及学生的预防保健工作很难系统开展。大部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监督中心亦未设立独立的学校卫生监督科, 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分别由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等科室负责, 致使某些学校的卫生监督工作成为盲角, 而某些学校又陷入重复监督中, 加重学校负担。
2.3 学生健康监测体系不完善
教育部牵头, 体育总局、卫生部、国家民委、科技部和财政部参与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 自1985年起每5 a开展一次, 已经进行了6次调查;教育部自2002年起在部分省市建立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系统, 每2 a开展一次监测活动。这2个调查系统形成了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 (监测) 及公告制度。自1990年开始, 卫生部建立了学校卫生年报制度, 学校卫生统计年报表纳入国家正式卫生监督体系, 并于1991年开始试报, 各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选择有代表性的学校, 每年向卫生部上报学校卫生监督情况、学生预防保健和学生疾病发生情况。目前, 卫生部监督局已经建设了学校卫生监督信息直报系统。卫生部分别于2005年和2008年开始了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
上述学生健康监测系统的建立使我们初步掌握了中国学生生长发育、学生常见病现状和发展趋势等信息、为中国学校卫生相关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起到了很好的探索和先导作用。但是, 中国中小学生健康监测体系和信息系统不健全, 在信息的收集、共享和利用上存在很多困难。如监测点校代表性不足、随意性大;数据收集渠道不畅, 质量差;监测内容不能反映学生健康状况的全貌。同时, 未形成一个多部门共享的信息收集和互动网络, 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不能很好地为学校卫生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2.3.1 学生健康监测内容不全面
青少年体质包括体格发育、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心理行为和适应能力, 目前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 (监测) 中涉及体格发育、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及相关疾病。例如, 1985-2010年的6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 检测项目主要涵盖形态、机能、素质、健康状况4个方面的24项指标, 包括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上臂部皮褶厚度、肩胛部皮褶厚度、腹部皮褶厚度、脉搏、血压、肺活量、50 m跑、立定跳远、斜身引体 (7~12岁男) 、引体向上 (13~22岁男) 、仰卧起坐 (女) 、握力、50 m×8往返跑 (7~12岁) 、800 m跑 (13~22岁女) 、1 000 m跑 (13~22岁男) 、坐位体前屈、视力、龋齿、血红蛋白、粪蛔虫卵、月经初潮、首次遗精等, 但缺乏心理发育和适应能力监测。另外, 缺乏青少年体质健康相关因素的监测, 如健康相关行为监测、学习卫生及生活环境卫生监测等。
2.3.2 学生健康监测人群覆盖不全面
学生体质健康调研 (监测) 目前只覆盖了正常儿童和青少年, 对于肢体残疾, 听力、视力残疾, 智残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形态及生理功能, 以及肥胖、营养不良等常见病的发生率则缺乏全面数据。各种特殊教育学校、培智学校学生也应当纳入到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中来。
2.3.3 学生健康监测管理不统一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由教育部牵头, 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国家民委、科技部和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学生生长发育监测, 但各省、市、自治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业务牵头单位不甚统一, 甚至是临时组建队伍。同时, 学生常见病防治监测, 因病缺勤、因病休退学、死亡监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等, 目前基本没有开展。卫生部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学校教学生活环境卫生监督, 但各地市的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发展极不平衡。
2.4 学生重大疾病防控适宜技术缺乏
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 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 乡村学生上升幅度大于城市学生, 学生近视患病率居高不下。2010年学生发生肺结核、乙肝等法定报告传染病524 539例, 死亡313例, 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占全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80%以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要求, 通过5 a左右的时间, 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 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 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针对近视、肥胖、传染病、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中小学生重大健康问题, 目前还缺乏相应防控适宜技术。
2.4.1 肥胖筛查和控制适宜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制定了《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制定了《儿童青少年肥胖控制指南》, 但实际工作中缺乏儿童肥胖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适宜技术。儿童青少年体育与健康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没有接受过专门技术培训,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质量受到影响。农村地区中小学仍然面临着体育、健康教师编制不足、工作量过大、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大部分乡村学校的体育教师、健康教育教师没有体育、医学教育背景, 因知识、能力所限, 很难高标准地完成学校体育卫生教育目标, 直接影响课程教学质量和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
2.4.2 近视筛查与预防适宜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
视力检查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调查中所使用的检查方法, 主要适用于教育学现场筛查, 无法取代临床检查。发挥眼科医生和基层校医积极性, 完善近视的筛查程序势在必行。国家应加大人力、物力方面的资源投入, 开展检影验光、现场视力检查相结合的大样本调研活动, 进一步规范视力不良筛查、诊断相关的技术和方法;将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转化为实践, 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 应树立“治假 (近视) 是手段, 防真 (近视) 是目的”的观念, 坚持治疗。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 帮助青少年掌握科学用眼知识和方法, 降低青少年近视率;中小学教师和家长都要关注学生的用眼状况, 坚持每天上下午组织学生做眼保健操, 及时纠正不正确的阅读、写字姿势, 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学校每学期要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2次监测;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确保照明、课桌椅达到基本标准, 改善学生用眼卫生条件。落实《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治工作方案》 (2008年) 。2.4.3学校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适宜技术还不完善我国现有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系存在机构设置不够完善、人力单薄、设备不全, 应急预案存在内容不够细致或操作性不强, 事件发生后的危机处置迟钝, 部门之间缺乏协作、联动。同时, 现有学校突发公共卫生防控体系的研究不多, 且多从整体角度设计, 研究多限于宏观政策方面, 应急预案在设计和制定上缺乏全面、系统的危害性和脆弱性评估, 和当地实际情况结合不紧密, 缺少一整套系统、规范、科学、应用性强的防控体系和处置手段。尤其在我国农村地区, 有部分学校甚至连基本的公共卫生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他们不仅容易发生突发卫生事件, 而且一旦发生往往不能及时正确处理。因此, 亟需学校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适宜技术研究, 建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系和工作机制。
3 学校卫生工作的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明确提出, 疾病防治重心前移, 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的发展思路, 将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和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作为发展的优先主题。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目标是实现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2007年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指出, 儿童青少年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他们的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 而且关系整个民族未来的健康素质, 必须把增强儿童青少年体质、促进他们的健康作为战略任务。因此, 儿童青少年健康是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另外, 加强学前教育, 需要关注幼儿园的卫生管理、教育过程和教学形式适合儿童生长发育特点, 避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农村地区教学网点布局调整, 需要关注寄宿制学校卫生管理、常见病防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等;西部农村贫困学生营养补贴, 需要进行学生营养教育和营养干预, 营养补贴政策落实及实施效果监测和评价。《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2011-2020年) 》提出的“18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率以2010年为基数下降1/6, 控制儿童常见病和艾滋病、梅毒、结核病、乙肝等重大传染性疾病, 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以2010年为基数下降1/3, 控制中小学生视力不良、龋齿、超重/肥胖、营养不良发生率等目标要求, 为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 将促进学校卫生工作的全面发展。
4 当前我国学校卫生工作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4.1 学校卫生政策层面
积极推动《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修订工作;制定学校卫生工作规划;制定学校卫生标准, 特别是针对寄宿制学校及幼儿园相关卫生标准;制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落实情况督导、检查要求。
4.2 学校卫生组织管理层面
建立学校卫生工作协调机制, 在政府领导下多个部门共同协调, 包括教育部门、卫生部门、体育等部门, 以及卫生部门内部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学校卫生工作平台, 将学校卫生作为一个整体, 才能更好地纳入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 有利于将学校卫生工作所需费用纳入公共卫生经费支付范围。
4.3 学校卫生工作层面
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 扩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内容, 使其涵盖生长发育与体质健康、常见病、传染病、健康相关危险行为、教学生活环境卫生, 以及影响学生健康及疾病发生的因素等;加强学生年度体检的质量控制, 健全中小学生健康档案, 全面实现学生健康及相关信息的网络化管理;积极申请开展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科学研究, 使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更加科学、规范。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控及健康问题干预适宜技术研究和实践, 使学生视力保护、口腔保健、伤害预防, 以及学校控烟、营养干预、成年期疾病早期预防更加科学有效。实施健康校园工程, 整合教育、卫生 (监督、疾控、应急、结核) 、食药、安全、红十字、共青团、社区、家教等部门工作, 建立学校卫生工作平台;通过学生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及健康危险行为的监测, 加强对学校生活与学习环境的监测、指导和监督, 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学校健康教育, 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4.4 学校卫生能力建设层面
加强队伍建设, 建立教育、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等学校卫生工作队伍和工作网络, 完善学校卫生网底建设。加强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 通过各种形式的学校卫生专业培训, 提高学校卫生工作者专业水平和实践技能。卫生监督、疾病预防、高等学校、教育部门等共同开展学校卫生相关课题的研究, 并通过相关学会举办全国性或者区域性学术交流, 加强学校卫生课题研究与学术交流。
【学校安全卫生工作预案】推荐阅读:
金星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应急预案07-16
学校安全稳定信访工作预案08-11
学校维稳安全工作预案11-22
学校安全卫生工作方案07-21
酂城三小学校安全工作应急预案05-27
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应急处理预案11-15
学校卫生与学校安全工作会议纪要08-13
学校食堂卫生安全工作培训11-06
楼纳学校安全生产工作应急预案05-13
学校安全卫生工作责任书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