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赛龙舟的优秀作文450字

2024-07-06

端午节赛龙舟的优秀作文450字(精选10篇)

端午节赛龙舟的优秀作文450字 篇1

今天是端午节,早上我早早的就起来吃粽子了,平时不用上课我都会睡得很晚,不过今天比较特别,因为待会我要和爸爸去看赛龙舟。

到了人行桥,那里已经人山人海,桥上、河两岸都挤满了人。讲话声、议论声不绝于耳,都在议论谁输谁赢。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位置,只看见参加比赛的一共有7条龙舟,有红队、黄队、蓝队和青队。只听发令枪“砰”的一声,比赛开始了。

龙舟像离弦之箭冲出起点之后,他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一会儿红队领先,一会儿黄队在前,一会儿蓝队第一,青队却总是落后。此时,助威声、加油声、划水声响成一片。在比赛的队员听到了助威加油声,心里就有我要得第一的念头,于是,他们越划越快,争取第一个冲到终点。划过西河人行桥后,不知不觉红队已经遥遥领先,黄队也不甘落后,追了上来。最后,红队得了第一名,黄队得了第二名,蓝队得了第三名。

今天端午节的赛龙舟非常的精彩,让我看得非常的开心和快乐,而且在看赛龙舟的过程中,我还知道了做事情要同心协力的道理。这个端午节我过得非常的难忘。

端午节赛龙舟作文200字 篇2

端午节的习俗各式各样,有包粽子、挂艾草、挂香包等。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赛龙舟了。

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在各大江流旁欢聚一堂,举行盛大的龙舟大赛。龙舟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

只听发令员一声“开始!”,所有龙舟如同离弦的箭一般冲了出去。只见人们跟着有力的鼓声整齐划水,争先恐后地往前冲。每当有两艘船相交时,鼓声如雷鸣。

端午节赛龙舟的优秀作文450字 篇3

比赛正式开始了,只见每条龙舟上的鼓手用力地击打船头的那一面大鼓,“咚咚咚”“咚咚咚”,鼓声响彻两岸,直达上空。龙舟上的选手奋力齐发,整齐地摆动双桨,几十条龙舟就像一支支离弦的箭一样射了出去。

岸上,观看比赛的人们都在大声呐喊“加油!加油……”有的甚至还把自己特意带来的横幅展开来,只见上面写有两个醒目的大字——加油!这震耳欲聋的加油声和醒目的横幅似乎给正在比赛的选手加了一把劲,只见他们划得更快了,江面上水花四溅,在太阳的照射下,选手们身上亮晶晶的,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河水。

眼看就要到达终点了,选手们用尽全身力气拼命摆动双浆,巴不得他们的龙舟飞起来,直接冲到终点……“嘀——”哨声吹响,比赛结束,冠军产生了——是红队,我高兴得跳了起来!周围的人们也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妈妈告诉我: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投汩罗江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而逐渐形成的传统节日。听了妈妈的话,我想:要是屈原有灵,看到这场比赛,一定也会十分高兴吧!

端午节赛龙舟的描写作文 篇4

浏阳河两岸,彩旗飘扬,人头攒动。人们早早挤在河边,形成密不透风的人墙,有的举着望远镜,有的拿着照相机,有的挥舞着国旗,有的预测着比赛结果。准备区即将上场的队员们个个摩拳擦掌,满脸必胜的信心。随着一声枪响,现场立刻安静下来。有人喊道:“比赛开始了!”三支整装待发的龙舟犹如离弦之箭,争先恐后地向前冲出。“沙市队,加油!”“龙伏队,坚持!”叫喊声、锣鼓声、加油声交织在一起,惊天动地。三号龙舟刚出发,就一马当先,一号龙舟正奋力追赶,刚刚超过了别人,却被二号悄然反超。队员们个个憋红了脸,咬紧了牙,你追我赶,互不相让。浏阳河上,水花飞溅,波纹道道;浏阳城上空,欢歌笑语,礼花阵阵。

比赛结束了,冠军是沙市队,他们捧走了金光闪闪的奖杯。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想:我们一定要学习赛龙舟精神,齐心协力,不怕困难,勇夺第一。

端午节赛龙舟作文 篇5

关于赛龙舟,有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当时屈原的意见不被国君采纳,反而被罢了官。楚国快要灭亡时,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屈原投汨罗江自杀。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这样年复一年,就形成了端午赛龙舟的习俗。

一条龙舟长达数十米,之所以叫作龙舟,是因为它的外形酷似龙,船头是龙头,船身有龙鳞,船尾则是龙尾。端午节的时候,我观看了一场精彩的龙舟比赛。

工作人员在水面上拉起了一条红色的绳子,这就是龙舟的“起跑线”。所有的龙舟都在这个线内一字排开整装待发,龙舟上的浆手们都是一个个扎着头巾,双手紧握着划浆,黑得发亮的铜体肌肤绷得紧紧的。突然“啪”的一声枪响,龙舟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射了出去,站在龙头上的鼓手,一个劲的飞舞着双槌有节奏的擂着,浆手们十分默契地划着,动作整齐得象一台划浆的机器船一样,就连壮威的号子喊得都像是一个人吼出来的。

“加油!加油!”两岸的喝彩声响彻天空。百浆翻飞,水花四溅,河面上荡起了一个个小圆晕。快到终点了,每一艘龙舟上的选手们都已筋疲力尽。这时裁判员鸣哨了,比赛也随着哨声结束了。最终,A队卫冕冠军成功,B队获得了第二名,刷新了队伍的最好成绩。观众们再次沸腾起来,对B队这种奋勇争先的精神给予鼓励。

端午节赛龙舟作文 篇6

只见电视机里的跑男队员们胸有成竹地朝龙舟走去。沿江路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大家都在为跑男们加油。主持人说:“经过几天的训练,跑男队已经有了很好的磨合,他们到底能不能夺得第一呢?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这时我都激动得想跑去江边为跑男助威。

随着一声“正式开始”,四周马上想起了口号:“百舸争流,跑男加油!”响亮的口号声把我的心情也推向了高潮。“究竟能不能赢呢?”我的手心开始冒汗,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

各支队伍纷纷拼命地划着,跑男们也不甘示弱,每位队员精神抖擞,争分夺秒地划着龙舟,不敢有一丝怠慢。终于,他们成功超越了第五支队伍。或许是受到了鼓舞,跑男团周围的江水霎时间变成了激流,宛如一条条小龙环绕着他们。

转眼到了拐弯处,这是他们最难的一关,因为在训训练时已经翻过一次了,所以他们格外小心。跑男们咬紧牙关,眉头紧锁,想让龙舟平稳滑过,但在过弯处,船身还是进了一些水。我在电视机前心急如焚,双手紧握,恨不得跑上场去帮他们。

到了决赛圈的赛点了,还有三条龙舟在跑男队的前面,我着急地从沙发上跳了下来,眼睛恨不得把电视机盯出一个洞来。八条龙舟迎来了最后激烈的争斗,岸上观众们的加油声也更加巨大,跑男们使出全身的劲儿,争跑在航道里。跟着一声声加油声,跑男们终于到达了终点。最终他们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最后,一声声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与队员们的汗水融在一起,发出了耀眼的光芒。

端午节赛龙舟作文 篇7

也许,端午节对很多绍兴人而言,只是单纯的包包粽子,陪老人聊聊天,但这一点也体现不出端午节的风俗。唯独那年的龙舟比赛,让我真真切切地领略到了端午节的魅力所在!

记得那年端午,虽正值六月初,但酷署便提前来临了。瓜渚湖畔,艳阳高照,柳枝随风摇曳,岸边黑压压的一片满是人群,连个落脚歇息之地也没了。

我走在岸边,只见此刻的人们,一个个都踮起脚跟,伸长脖子,唯恐落看了什么,颇像一只只争食的雏鸟。而我也学着他们,踮起脚来东张西望,可就是什么也看不到!也罢,挤进人群的我抢占了“观景台”,这才发现原来湖边停泊着五艘龙舟,每艘龙舟前都有一个栩栩如生的龙头,五彩的龙鳞,怒瞪的双眼,都是那样的惟妙惟肖。龙舟上的浆手们则穿着统一的服饰——上衣红艳,带有龙纹;下裤青蓝,好似龙爪。

“加油,加油!”在一声声呐喊助威声中,比赛终于拉开了帷幕。每位浆手都万众一心,很有节奏地拉开臂膀,向终点进发,比赛一时间竟难分胜负。

随着比赛的进行,浆手们的体力消耗十分巨大,脸憋得通红。可时间不等人,渐渐地比赛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五条龙舟你追我赶,互不相让。此刻的浆手们显得十分疲惫,已然没有原先高涨的士气,只见他们满头大汗,挥汗如雨,显然他们已是强弩之末。尽管如此,他们为了比赛的胜利,顾不上擦汗,用尽九牛二虎之力奋力直追,却一点儿也不为酷热的天气而放弃丝毫,最终,坚持到最后的“红队”一举夺魁,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喝彩!

六年级端午节赛龙舟作文 篇8

随着一阵响亮的敲鼓声,赛龙舟开始了。一条条打着鲜艳旗帜的龙舟乘风破浪,徐徐前进,仿佛一条条真龙在水面上雄纠纠,气昂昂地游行。船尾的白旗上“凭吊屈原”这几个字格外显眼。划浆手鼓作了气,胀红了脸,使劲地划着船浆。每条龙舟的龙尾,都有一名摇着一把大刀似的船橹的舵手,脸上的表情显得非常沉着。弟弟指着一个白色的划浆,兴奋地说:“划浆上有一条俯卧的青龙,看起来多像关羽用的‘青龙偃月刀’啊!”我愣了一下,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

渐渐地,观众的情绪推向了高潮。我跟弟弟也为划浆手们加起油来,连声喊:“加油,加油!”划浆手们听到了呐喊声,更加用力划了起来,冲到桥头,摘下了从桥上垂挂下来的红球,然后稳稳当当地调了个头,又奋力划起浆来,向终点驶去……

龙舟赛接近了尾声,比赛结果揭晓了,我们也在喊闹声中慢慢离开了行政中心。这时,我想到了家中还有各种口味的绿豆糕等着我们去品尝,心情又变得特别兴奋了。

六年级端午节赛龙舟作文 (三)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端午节时,除了吃粽子你还知道有那些风俗习惯?哈哈!对了,是赛龙舟。

我在福州的时候,每当五月初五端午节时,看到当地的居民会举行赛龙舟,你知道为什么要赛龙舟吗?让我来告诉你吧!古文记载:“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汩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拯救。端阳重渡,乃遗俗也。”说明当初端午节赛龙舟是为纪念屈原的。明朝以后,这种习俗更加盛行,宫廷、民间都举行竞渡,其场面极为壮观。这下你知道为什么要赛龙舟了吧!记得有一次端午节时,爸爸带我到江边看赛龙舟。龙舟整体是一条龙,头部是龙头,尾部是龙尾;龙舟的颜色光彩夺目,船身的底色大多是以红色、金色,或是蓝色为主,龙舟身上的其它地方也五颜六色、绚丽多彩,有红的、黄、蓝、绿的……很漂亮。

每艘龙舟上都坐着十几个人,他们穿着统一、整齐的衣服,系着彩带,各个信心十足,都想拿冠军。比赛开始了,龙头前面站着一个人,挥舞着鼓锤,边敲边喊“一、二,嘿哈!”边上的人帮他们加油、鼓劲。呐喊声、欢呼声不断,当时的场面人如海、歌如潮。

端午节赛龙舟的活动方案 篇9

一、组织机构

(一)成立20xx“我们的节日·端午·屈原杯”xx省第四届群众性龙舟赛组委会,负责大赛组织协调工作。

(二)各市(州)按本通知精神,由文明办牵头,会同有关单位参照成立组委会,负责组织协调本地有关工作,并明确一名联络人上报至本次大赛组委会秘书处。

二、工作分工

(一)预赛分工

1。各市(州)委宣传部、文明办在组委会的领导下,负责预赛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协调工作,制订下发预赛宣传方案。

2。各市(州)体育(教体、文体)局在组委会的领导下,负责预赛的竞赛组织、场地与器材、本地参赛队伍的组织训练和注册报名工作,并协助组委会做好食宿、交通工作。

3。各市(州)组委会负责协调当地公安、交通、工商、食品监督等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二)总决赛分工

1。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负责本次大赛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审定下发有关文件,负责起草、报送简报。

2。省体育局负责制订竞赛规程、审定参赛运动员资格、场地选定、比赛器材、裁判调配、食宿交通以及本次大赛招商工作。

广播电视台负责制定整体宣传报道方案,组织总决赛直播以及赛前预热造势。

4。总决赛举办地协助大赛组委会做好总决赛的组织工作,并协调当地公安、交通、工商、食品监督等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三、竞赛方案

(一)预赛:

由各市(州)组委会负责组织,在本行政区划内自行选取比赛地点和确定预赛规模,通过预赛选拔1支龙舟队参加全省总决赛。

(二)总决赛:

全省14个各市(州)各1支龙舟代表队参加全省总决赛,大赛组委会共接受不超过16支龙舟代表队报名参加本次大赛。

四、赛区权力与义务

(一)各市(州)组织预赛所需经费可通过争取社会赞助的方式解决。要突出20xx“我们的节日·端午·屈原杯”主题,商业冠名可排前、后,也可冠名到参赛龙舟代表队。但本次大赛的总冠名权属大赛组委会。

(二)各市(州)负责预赛的赛道、看台等比赛场地建设以及购置标准龙舟、划桨、救生衣等,所需经费由预赛区组委会统筹解决,其他器材由各参赛队自备。

五、宣传报道

预、决赛整体宣传报道方案另行制订下发。请各市(州)委宣传部、文明办加强协调指导,做好本地预赛的宣传报道工作,并将预赛电视节目素材送xx广播电视台。总决赛直播由xx广播电视台负责实施,xx网并网直播。

六、安全保卫

预赛安保工作由各市(州)文明委负责。

20xx“我们的节日·端午·屈原杯”xx省第四届群众性龙舟赛组委会人员名单、竞赛规程等另行通知。

报到时间:20xx年6月18日12:00—24:00。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篇10

历代的端午习俗及变迁

中国历史的每一个精彩,都离不开民间的创造,每一个民间的创造,又都是历史的观照。

端午节历经两千多年,代代相续,何以会这样经久不衰?得归功于民间的推动。

“端午”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可见在当时,早有过端午的习俗,少不了要烧野鸭之类的猎物,还要包粽子来吃。

据徐杰舜主编的《汉族风俗史》,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历代过端午节的风俗习惯虽大同小异,但也在不断演变、不断创新。

魏晋南北朝时,大致有竞渡、吃粽子、辟瘟祛毒、踏百草等活动。竞渡就是划船比赛,主要流行于江南地区。江南多水乡泽国,这一天,人们划着一种叫飞凫的轻舟,分水军、水马两种,展开竞赛。当地的官员、百姓聚集水边观看。划船比赛(后来演变成赛龙舟),有一个寓意,伍子胥自刎后,被吴王沉尸江中,后来被百姓奉为神,每年五月五日,百姓划船于江中迎伍君之神。端午竞渡是一项历史非常悠久的传统习俗。吃粽子的习俗,一般都与祭祀怀念屈原相联系。辟瘟祛毒,主要源于民间认为端午是毒日,所以要驱邪避恶。于是后来有挂菖蒲、艾叶,同时延伸出踏百草这样一种既是辟邪又是娱乐的活动

唐代以后,端午一词普遍流行。起初每月的初五都可以称为“端午”,后来逐渐专指五月初五。唐时,端午节又称中天节。唐代沿袭汉魏以来过端午的习俗,不过吃粽子与耍龙舟,已失去往日祭祀迷信的风味,而演变为民间的欢乐活动。如传统习俗称五月为恶月,五日为恶日,有许多禁忌,但唐代不甚讲究,这与唐朝相对开放的社会风气相关。到了端午日,社会上充满着欢乐的气氛。这种转变,唐以后一直成为端午活动的主流。唐太宗还别出心裁,御笔书写“鸾凤蝶龙”扇面赠文武百官,寓意“扇动清风,以增美德”。民间活动更是丰富多彩,特别是南方水乡,赛龙舟的规模和场面远超汉魏。

到了宋代,开始固定以五月五日为端午节,也有端五、重五、重午之称。元时也称午节。宋元时,端午节庆活动基本相同,其活动内容与魏晋、唐五代时基本上差不多,但祭祀的对象、活动的规模、项目则更加丰富多彩。

宋代,祭祀的`对象有屈原,还有伍子胥、曹娥、张天师等。宋人特别注重祭祀张天师,意思是请张天师辟邪,驱逐病害。我国自古有端午避“五毒”之说,宋代这类活动极盛。南宋时的都城杭州,端午日,家家门上要插菖蒲、艾草,人身上佩戴香袋以辟邪。

宋代端午节也依然以包粽子为主要特色。《西湖老人繁胜录》讲到,京城有将粽子包成楼阁、亭子、车子式样,开铺子卖,来吸引顾客,“多作劝酒,以为巧粽”。这大概是宋代的一大特色了。

另外,当时南方很多地方以赛龙舟为乐事,不管是为了纪念屈原还是伍子胥,赛龙舟活动,其规模比之魏晋时更大、更奢华。西湖竞渡自二月八日始,到端午尤盛。可以设想,初夏时的西湖之上,龙舟竞发,人声鼎沸,万人空巷的热闹情景。

元时。在民间于端午前一天,人们用艾叶做虎形,或剪裁为小虎,戴头上或悬门上,用以辟邪。这个与现在江南农村还盛行小孩子穿老虎布衬衫、戴老虎头帽子等一脉相承。可见,这种风俗习惯由来已久。

明清时期,端午节为一年之中三大节之一,风俗习惯与宋代时也差不多,明清时在端午节也有吃粽子、赛龙舟等活动。端午节辟邪也很重视,农家以风化的石灰,洒于户外之门槛下避蛇。同时悬挂钟馗像于堂中辟邪。此时增加了一些活动,比如端午节送礼、讨账。自五月初一起,各地亲友互相馈赠物品,谓之送节礼。江南地区以幢篮两架,各储两种食物,令男女仆人挑而送之。但收一两种,随即答礼。商家即于此日起收讨平日之赊账。另外,清代前期还流行染指甲之俗,端午日,年轻妇女摘凤仙花捣成汁,涂染指甲,旧俗也以为可辟邪。但我觉得求好看的成分居多。这种爱美之俗,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依然流行,直到指甲油出现之前,它一直是流行着,也不单单只是端午。但起兴还是端午,因为这个时期,凤仙花是最好看的季节。

清末民初,端午习俗因旧制,各类活动长盛不衰。当时比较完整地归纳为吃“五黄”、驱“五毒”。杭州习惯上要吃“五黄”。“杭人谓五月为五黄月。雄黄之外有黄鱼,有黄瓜,有咸鸭蛋中之蛋黄,又用黄豆瓣裹粽子,是曰‘五黄’。”端午节驱“五毒”、辟邪之俗更是花样百出,但万变不离其宗,驱“五毒”最终目的是预防保健。端午节龙舟之戏也一样热闹非凡,尤其是杭州西湖龙舟竞渡加上彩船表演,更是闻名遐迩,划船像盛会,吸引无数人观看。由于看的人太多,清道光时,湖中竞渡,溺毙多人,官府不得不发出禁令,之后不再举行龙舟赛。

清代端午节各种辟邪物,更是花样增多,不胜枚举。除了前代已有的朱索桃符、艾人、五彩楼之外,还新增了天师符、彩葫芦等,贴于街面店铺、挂于姑娘、小儿头上,不一而足。

上一篇:家父去世讣文范文下一篇:写松树的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