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写景作文

2024-06-17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写景作文(通用2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写景作文 篇1

第二天语文课上, 学生由于准备充分, 回答很积极。或从课文内容上谈景点的颜色、形状与声音的美, 或从课文形式上说文字符号的使用的美。都能举例子、讲见解, 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课后释卷, 有感于斯, 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苏州园林》是叶圣陶为一本苏州园林的图片册写的序, 序中有画, 画中寓情, 情与画的结合点就是图画美。构成图画美的形式, 主要的自然物质是色彩或淡或浓, 淡就淡雅恬静, 浓就浓情热烈。

例一, “梁和柱子以及门窗阑干大多漆广漆……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 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配合, 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这一段文字主要从色彩的角度说明图画美, 色彩的主要特点是淡。这淡雅的色调正迎合“安静闲适”的心情。

例二,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 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这是从花草树木的映衬的角度说明图画美, 色彩特点是“浓”。正因为各种鲜花色彩犹如珠光宝气, 才使“浏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

《苏州园林》中的形状, 主要采用各种各样的线条, 这些“不存在的事实”淡浓相间, 都有各自的审美特性, 都能唤起人们的感情联想, 从而表现图画美。

例三, 假山的形状, “或者是重峦叠嶂, 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这里的形状先浓后淡, 自然相间, 通过曲线说明图画美。

《苏州园林》中的声音, 大多采用曲语的形式表达, 含蓄地传达声之美。

例四,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 使浏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 可是没法说出来。”如果说出来, 肯定为:简直就是一幅好画!这浓情就是对图画的最好诠释。

其实, 曲语的无声胜似有声, 没有讲出口的赞语实质就是心中的呐喊, 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曲语的无声又正好符合莱辛提出的“选择最富有包孕性顷刻”的美学主张。赞美之语脱口而出, 图画美的感情就发展到了顶点, 就不能给欣赏者的想象以最充分自由活动的余地。这正是作者的独到之处。

另外, 《苏州园林》本身亦是一种自然的整齐美。如“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像“假山的堆叠, 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用语准确而简洁, 恰似亭亭玉立的“大家闺秀”雍容典雅。

最能体现图画美的是整篇文章的布局。从全文看, 说明图画美按照由总而分, 由主到次的顺序, 娓娓道来。在结构上给人决没有前后对称的感觉, 而是自然的艺术。难怪郁达夫说:“我以为一般的高中生, 要取作散文的模范, 当以叶氏绍钧的作品最为适当。”

凡是种种, 无论是淡妆浓抹的自然物质, 还是平实纯正的语言艺术, 都能自然地表现图画美, 感性地呈现人的本质力量, 因此, 图画美具备永存的艺术魅力。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篇2

【关键词】古诗 鉴赏 对比教学

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是诗歌又不同于其它文学体裁,它是极为精炼的语言艺术,语言上极具跳跃性,在表情达意上也就较为含蓄。也正是因为它的这一特点,使得诗歌教学成为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既有情趣又有难度的一个版块。那么,如何深入浅出地进行诗歌教学,从而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如何提高诗歌教学的课堂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这就成为了我们诗歌教学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在诗歌教学中,我认为可以用“比较法”来鉴赏诗歌,所谓“比较”,就是将有着某种联系的几首诗歌放在一起来对比着鉴赏,这样做的目的,既能使学生的视界拓宽,也能让学生在对比中去体味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给他们以思想上和方法上的启迪。

那么,我们如何对诗歌进行对比呢?又该将哪些诗歌拿来对比呢?总的来说,我认为,诗歌的对比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入手:

首先,比同一作者的不同时期的作品。就是说我们可以将某一位作者在不同时期内写的作品放在一起来对比着鉴赏。

我们课本中有很多同一位作者不同时期写的诗歌,这些作品有的风格、主旨大致相近,而有些却在内容、形式、主旨上大相径庭。所以,我们在讲这些诗歌的时候,将相近的抑或是不相近的放在一起来鉴赏,就能够让学生对该诗人作品的风格、诗中的情感有更全面的感知。

在新课标人教版语文教材中,选入了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再加上之前学生在初中学过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这些作品放在一起就完整的展现出了李清照在不同的生活阶段所写的诗歌,那么,我们在教授这些课文的时候,将这些诗歌放在一起,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情感,了解诗人。透过文本,学生不难从《声声慢》中的“淡酒”、“风急”、“雁过”、“黄花”、“梧桐”、“细雨”和《一剪梅》中的“红藕香残”、“秋”、“独”、“雁字”、“花自飘零”等词中体会两首词的情感,再结合之前学过的《如梦令》来比较,这几首词分别代表了李清照前期、中期和后期的作品风格。虽为同一词人的作品,但情感上却有着明显的区别:《如梦令》抒写的是词人少女时期的欢乐,《一剪梅》抒发的是词人少妇时期的忧愁,而《声声慢》表达的是诗人身为嫠妇的哀伤。再结合诗人的身世,她整个创作时期的情感变化过程就很清晰的呈现出来了。

其次,比同一作者的不同风格的作品。通过对比,能够对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动机以及所抒发情感有更全面的认识。

苏轼是豪放词人的代表,在教授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们就可以将这首词和他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对比着阅读。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写江山形胜和英雄伟业,是他豪放词的代表作。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苏轼爽迈奋发的感情,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再来看《江城子》,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上阕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下阕记述梦境,抒写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全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既写了王弗,又写了词人自己。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这首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

通过二者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这两首词,一首豪放,一首婉约,豪放者雄壮激越,婉约者缠绵细腻,他们从两个完全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词人的坎坷经历以及丰富的内心世界。

最后,比不同时期的同题材之作。我们可以将不同时期的写同一题材的作品拿来比较。比如,陆游和毛泽东都写过《卜算子·咏梅》,虽然题材相同,但作品风格和气势却截然不同。陆游的词写梅花的遭遇,渲染了冷落凄凉的环境,压住一“愁”字,表现了梅花的寂寞与无人问津。陆游一生主张坚决抗金、收复中原,为统治集团中求和派所压制。创作本词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这首咏梅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品格的化身。

而毛泽东这首词前有引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表明了创作契机。“丛中笑”三字,以传神之笔写出了梅花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特别是“笑”字,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极大的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

在陆游的原词中,梅花是遭“群芳妒”的,与众花是对立的,且以“香如故”自命清高,表现了他孤芳自赏、离群索居的情绪。而毛泽东词的结尾,突出梅花“丛中笑”的风度,从自喻的角度看,内含是他的人格志趣的外化物,表现了他的崇高美德和奉献精神。陆游咏梅之词,全篇重一个“愁”字,毛泽东的咏梅词重点却在最后一字——“笑”。鲜明的对比写出了两位作者经历磨难时不同的心境。

诗歌教学中可以拿来对比鉴赏的还有很多。通过对比,我们能够让学生对作品本身、诗人情感、时代特征有更深刻和全面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对于学生自主地品味鉴赏诗歌、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升答题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作者单位:湖北鹤峰县第一高级中学。

上一篇:初一些人的作文600字下一篇:智能化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