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2024-07-31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通用9篇)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篇1

昭觉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为营造良好人居环境,提高文明程度,建立“清洁昭觉、美丽昭觉、和谐昭觉”,根据中共昭觉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决定》;结合我局实际,现就我局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请认真抓好落实。

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大凉山经济文化强县为奋斗目标,全面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以开展“五大创建”活动和实施“六大工程”为抓手,在本局内开展创建卫生股室(队)为载体,以树立公共意识、规范公共行为、践行公共道德、优化公共环境为要求,积极实施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共享原则;坚持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原则;坚持人人参与,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分类指导,全面推进原则。

(三)目标任务。通过实施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使单位内广大干部、职工及家属、子女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卫生素质不断提高,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形成。

二、主要内容

(一)净化工程。地面净化,墙体净化,空间净化,消灭卫生死

角。治理内容及措施是:

1、清扫保洁。一是局办公室认真组织并督促本局各股、室、队切实履行 “门前五包”义务;二是负责抓好各股室、单位办公及住宿区域内的清洁卫生;三是办公室内桌椅、书籍、报刊、文具用品、器具等摆放整齐;四是地板、窗台、空调平面和阳台表面清扫彻底;五是壁面干净,无蜘蛛网,挂物整齐规范;六是厕所干净无垢无积水。走道间、栏杆、配电消防设备洁净;七是积极配合“除四害达标活动”,搞好消杀、灭鼠、灭蝇、灭蟑螂,除害灭病;八是办公室负责与办公区住户及门市租赁户达成门前保洁协议,实现共建共享。

2、声环境治理。配合其他部门加强对机动车辆、商业经营活动、公共场所娱乐、房屋修建和室内装修等噪声污染的防治和查处。

3、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鼓励组织全局干部职工搞好每周一次的义务劳动。

(二)绿化工程。根据县里标准,全面完成绿化工程任务,重点抓好公共绿地建设和单位庭院(住宅区)绿化,做到布局合理,应绿尽绿。局办公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扎实抓好办公区范围内的花草、行道树的绿化及日常管护工作;积极参加义务植树和干部职工为城区绿化捐一棵树的认捐植树活动,完成分配绿化任务。

(三)美化工程。规范办公区、门市等户外广告、牌匾、霓虹灯、标语,协助社区清除破损广告,抓好单位内部规范建设,对乱摆乱卖、占道经营等违规行为予以制止和干涉,保持道路通畅。

(四)亮化工程。定期对各办公区内路灯、霓虹灯、轮廓灯等进

行维修、增补、完善、清洗,保证重大节日张灯结彩。

(五)规范城乡居民行为工程。为进一步增强我县城乡居民环境卫生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积极倡导和谐文明新风,切实增强全民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自觉规范行为、共建美好家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1、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居民素质。局办公室配合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我是昭觉文明人”进社区、进家庭、进农村等主题宣传活动,开展较大规模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志愿者清扫服务等社会宣传、社会动员、社会实践活动。

2、加强干部教育。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政策法规及市民行为规范纳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内容,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参加义务宣传、清扫保洁等实践活动,培养文明卫生意识,并将干部带头遵守规章规定情况纳入个人考核内容。

3、革除陋习,规范居民行为。各股室(队)要齐抓共管,全民动员,人人参与,从自身做起,从点滴规范,配合其他执法部门采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制止、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共同打造地洁路畅、文明有序、安宁和谐的城乡环境,培养城乡居民的法制意识、公德意识、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提升文明素质。要求职工及家属力争做到爱护公共卫生、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财物、维护市容秩序。

(六)规范城乡建设秩序工程。配合市级相关部门搞好建设秩序的规范工作,严厉打击违法违章建设行为,促进城乡建设秩序明显好转、市容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市民的法

制意识、城市意识明显增强。

三、组织领导和工作要求

为使该项工作落到实处,我局成立以局党组书记、局长石一阿博为组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建伟和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吉泽尔且为副组长,各股室(队)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坚持定人、定岗、定区域原则。实行每周一次大扫除制度和环境卫生月检查评比制度,年终评选出卫生先进股室和文明职工。对措施不力、责任区环境卫生状况差的,实行问责,并通报批评。

总之,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扎实开展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为切实改善昭觉城乡环境,提升昭觉人居环境质量,推动昭觉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篇2

《兰州市城关区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立足于兰州具体环境情况, 受经济、政治等多种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兰州为大型内陆城市, 在地理上降水稀少, 黄土性地质构建, 生态环境脆弱, 而其作为甘肃省省会以及西北地区重要经济、政治中心的城市定位, 使得城市的规模化扩张需求与生态利益的矛盾日益明晰, 尤其为配合国家兰州新区战略建设, 如何在实现自然与社会生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为经济发展拓展更大空间是兰州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

《兰州市城关区农村环境保护规划》是兰州市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 进一步推进城关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统筹城乡环境保护的宏观性规划纲要。主要以兰州市黄河谷地与生态环境脆弱的实际情况为考量, 进一步改善市区扩张过程中对城乡结合地带所造成的固体废弃物污染, 声噪污染等城镇化遗留问题, 在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力度, 解决农村地区脏乱差的状况方面形成合力, 实现农村生境改善,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生产体系构建突破。

该规划将兰州市的城乡环境治理工作分为三个主要内容各有侧重的阶段进行, 规划时限为2011~2015年 (以2010年为规划基准) , 2016~2025年为规划红利与展望年限。监控范围涉及农业土壤、工业污染、禽畜养殖、饮用水等五项主要内容八项着力点, 涉及范围广, 监测力度大, 对兰州市整体城乡环境统筹治理与标准制定提供有效依据。

二、《兰州市城关区农村环境保护规划》预期环境红利与实际状况对比调查

《兰州市城关区农村环境保护规划》覆盖兰州城关区东岗、青白石等18个行政村, 以五年为治理周期, 城关区农村环境整体上有所改观, 水管道作为居民生活基础设施入户率达到百分之百;生活废弃物的定时清理制度得到确立, 城乡绿化带建设如火如荼;城郊与市区之间道路交通体系日渐形成, 公共交通、地下轨道交通等交通方式趋向于多元化, 很大程度上有效实现了城区人口分流。

但从实际调研状况而言, 兰州市的环境惠民工程中低质产品与无效设施占比仍旧较大, 许多规划造福民生的基础设施项目不但没有起到方便民生, 提升居民生存环境质量的目的, 反而因质量问题或线路规划缺陷引发更多潜在的次生污染。如东岗水管道水压不足问题突出, 出于饮用水定时供水与水质污染的考量, 地窖存水仍是当地水源主要供应方式, 由于兰州地区自然降水波动性大, 含沙量高, 易发生水质二次污染的隐患。

在农村生活污染治理方面, 《兰州市城关区农村环境保护规划》指出“到2015年, 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分别达到90%。实行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街转送、环卫集中运输和卫生处理’的运行机制, 彻底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面貌。”但笔者在调研中发现, 城关区在废弃物处理上的组织职能分工混乱未能与规划形成有效配套, 极大制约废弃物处理工作效率, 如东岗当地民众反映, 在生活废物处理上, 负责机构由原村委会转移至区环保部门, 但因区环保局辖区范围广, 工作任务重, 各行政村的废物处理滞后, 甚至引发土壤污染等次生灾害的现象突出。

在兰州市扩大环境治理基础设施覆盖范围的同时, 相关制度软件、行政执法等配套缺陷对规划实现的制约作用日益凸显, 集中表现为: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缺失, 社区污染物排放导致严重的交叉污染, 城郊地价低廉的相对优势, 吸引更多规模化生产企业入驻, 而对其的行政监管不力与配套制度缺失, 均使城乡结合地带环境生态进一步恶化。

针对《兰州市城关区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到2015年, 全区现有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现有农村畜禽粪便利用率达到100%, 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率达到70%以上;生活垃圾清运率达到90%以上;农村改水、改厕工作顺利推进,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全区现有农村绿化覆盖率达到65%以上”的目标。经调查发现, 2015年规划执行完毕之年, 城关区农村的环境状况与目标要求仍有很大差距, 不仅自来水的便利性因供水时限和水质饱受质疑, 生活废弃物处理滞后等突出问题外, 因沼气设施不健全, 地区受高海拔因素影响温度不达标问题等实际情况的制约亦直接关系禽畜粪便的资源转化利用效率。同时, 由于南山路和相关配套居民区的建设, 下水管道开挖导致农村改厕任务无法如期完成。农村绿化65%的要求也显然脱离兰州半干旱地区的实际, 《2013年兰州市环境状况公报》指出“兰州市2013年绿化率为36.2%”可见, 农村地区在2015年绿化率实现65%难度偏大。兰州市规划与实际执行效果上存在脱节。

三、城关区城乡环境统筹发展及可持续道路构建方式

经过调研, 笔者认为:兰州的城乡环境统筹可以从“制度先行, 软硬协调, 科技辅助, 经济转型”四个方面进行, 形成规模效益, 营造良好的生态政策支撑环境, 释放积极引导的政策信息与社会红利。

(一) 制度先行, 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和谐统一的科学发展策略。以生态可持续为视角, 以地方立法为手段, 将治理环境问题规制在法律框架内, 科学合理地治理环境。规范企业成立时的排污设施标准, 将治理的每一步都纳入法治化进程。统筹优化现行行政组织机构, 避免在环境治理问题上的扯皮推诿, 既要实现多方力量的统一配合, 又要划分细致, 规范责任范围, 确立严格的污染角色责任制度和公示公开制度。

(二) 软硬协调, 重新分析, 合理规划城关区农村布局状况。在硬件上, 依居民点分布, 适当分配环保基础设施资源, 依照地区经济需求、人口密度等多方面因素对其的基础设施需求进行加权分析, 使设施最大限度满足当地居民需求, 亦不造成资源闲置与地区不合理差异。从软件而言, 一是提高企业准入门槛, 政府部门严格企业入市标准, 对企业废弃物排放能力进行先行评估。二是检查排污治理情况, 综合运用行政手段、刑事手段等对企业市场行为进行规制, 对于涉及社会公众利益, 覆盖面广, 影响恶劣的污染事件, 探讨新民事诉讼法框架下公益诉讼的新应用。

(三) 科技辅助, 加大科技投入, 用科技手段治理污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只有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改进治理措施才能减少成本, 谋求更好的发展。科学使用化肥, 兰州市城关区城市化进程速度较快, 农业收入不到所有经济收入的1%, 要根据实际情况落实规划内容, 因地制宜, 解决正面耕作过程中滥用化肥导致的作物侵害、土壤盐渍化、土壤板结问题。

(四) 发挥新兴技术对新能源建设的指导作用。合理分配沼气、生物能、太阳能在城乡能源利用结构中的占比, 推广太阳能及沼气池与养殖、种植、厕所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 探索太阳能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的新型利用方式, 兰州市为我国内陆高海拔城市, 太阳能资源优质丰富, 探索城市用电类型转型升级, 投入更多财政性资金健全太阳能能源转换与存储体系, 不仅有利于有效控制PM2.5等污染物, 提升兰州空气质量, 亦有利于节省相关电力配套设施占地以及对外资源依赖。生物能是以生物为载体将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的一种能量, 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其蕴藏量极大, 提供低硫燃料,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且生物资源来源丰富, 可以利用农作物残渣、柴薪、牲畜粪便等多种方式产生生物质能。

(五) 经济转型, 发挥各区域优势, 兼顾经济与生态的统筹发展。发展循环生态经济《兰州市城关区农村环境保护规划》指出“2012年, 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1.3亿元, 南北两山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 非农产值占农业总产值60%以上, 力争80%的行政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年均递增10%左右, 街道、村建有产业协会或专业经济合作组织, 覆盖农户达到80%以上, 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业收入年均递增20%以上。率先在全市建立城乡一体化, 及养老、医疗、失业等基本保险制度。”

(六) 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产业摆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优化稀缺资源在不同地形地貌, 经济条件, 政策倾向地域的分配。如青白石地区以优质苹果、桃、枣、杏而出名, 可以发展农林特色经济林建设, 形成经济林果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 并进行树种调整, 培育新品种,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而秦王川兰州新区可以凭借保税区航空港的政策, 设施优势, 发挥向白银、银川甚至内蒙古西部的辐射带动的地缘作用。

(七) 大力发展循环农业,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循环农业就是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 实现较少废弃物的生产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单向式资源利用向循环型转变, 改变传统农业“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程式线性增长模式, 以产业链延伸为主线, 推动单程式农业增长模式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的综合模式转变。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率, 最大限度减少污染排放。

四、结语

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已经逐步纳入法治化轨道, 且在治理污染方面、建设生态农业方面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 但是仍有很多不足, 而且在未来发展中还会遇到更多阻碍, 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 政府要守住环境保护的底线, 严格按法律规定办事, 平衡代际间的资源需求, 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注重官民合作的同时还要重视科技所发挥的作用, 提高治污技术、提升效率, 利用科技实现经济与环保的双赢, 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 需要政府加大投入, 支持关于改善环境的新技术。政府还可以利用招商引资的方式, 解决当地治理环境资金不足的状况, 同时也给村民增加就业机会, 增加居民收入, 从而带动经济, 发展服务业, 将城关区农村的环境加以改善,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摘要: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提速, 城郊城乡结合地带日益受到在城镇扩张所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威胁。当前, 众多大中型城市以解决城市间功能集中, 生态破坏为着力点, 以地方立法为主要手段, 通过政策导向与行政配合, 合理统筹城市扩张导致的农村空间挤压, 固体废弃物等环境问题。本文以兰州市《兰州市城关区农村环境保护规划》 (2010) 为样本, 借该文件十五年治理规划到期为契机, 以田野调查的方式, 深入阐明兰州市城乡环境协同治理现状, 并提出富于科学性与结构性的环境治理对策框架, 为政府进一步治理环境问题提供助力。

关键词:地方立法,环境污染,环境治理规划

参考文献

[1]陈小龙.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兰州市城关区为例[D].兰州大学, 2012

[2]赵莎莎, 陈小龙, 杨婷.城郊农民市民化对兰州市城关区农村环保规划编制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王鹏波.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兰州市农村地区为例[D].兰州大学, 2010

[4]王红娟, 陈兴鹏.兰州市城关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J].甘肃科技, 2012

[5]张嘉泽.兰州城乡一体化战略规划及发展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 2010

浅谈如何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篇3

【关键词】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措施;问题;重点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污染问题却显得越来越严重,在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地区的农村尤为突出。各种污染不仅威胁到了数亿农村人口的健康,甚至通过水、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最终影响到城市人口。

1.我县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情况

近年来,隆德县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目标,按照统筹城乡、标本兼治的整体要求,以优化人居环境,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核心,以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为手段,以完善和落实长效管理机制为保障,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危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美化净化为重点,使整治村庄环境质量明显提高,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公共服务配套基本完善,居住条件进一步优化,城乡环境在“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四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2.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乡镇、各单位(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重大事宜。

(2)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各种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意义、目标和要求,提高广大群众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做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自觉性,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参与和支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良好氛围,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顺利开展。

(3)整合资金,加大扶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的部门较多,各乡镇、各部门要齐抓共管、共同协作。充分发挥区、市、县直部门(单位)结对帮扶行政村的帮扶作用,要与农村道路项目、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公路绿化项目、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相结合。

(4)巩固成果,建立机制。各乡镇要一手抓整治工程的实施,一手抓制度建设。重点要以农村卫生长效保洁机制的建立为突破口,严格实行领导挂钩、干部包干责任制,督促指导环境卫生建设,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采取聘请固定的清洁人员,对垃圾进行定期收集、集中处理,并建立村民卫生公约,成立村民卫生理事等办法。

(5)严格考核,落实奖惩。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将对各乡镇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抽查,并及时通报督查结果,纳入年度考核范围;年底,从监察、建环、财政、审计等专业部门抽调人员组成验收组,对各乡镇整治规模、质量和效果进行考评验收,根据考评结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工作得力、成绩突出的乡镇和部门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没有完成任务的乡镇和部门责任人在全县范围内通报批评,并进行行政问责。

3.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2)市民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3)“五乱”治理有待深化。

(4)场镇、村庄容貌有待改善。

4.深化治理,巩固提高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在继续巩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果的基础上,以“净化、绿化、亮化、美化、规范化”为目标,深入推进环境整治工作。

4.1突出整治重点。

(1)突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城区及场镇街道、场镇边河道的整治,提升整体形象;加快城区及乡镇农贸市场等专业市场的规划建设工作,逐步规范经营秩序;加强场镇设施建设,提高垃圾收集、清运、处理能力。

(2)突出提高居民素质。加强文明、卫生知识宣传,引导居民关心环境,治理环境,爱护环境。

(3)突出加强卫生整治。认真搞好市容卫生管理工作,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突出治理“五乱”(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完成卫生城市创建工作。

(4)突出强化乡镇容貌整治。以实现“乡镇容貌优美”为目标,加快乡镇容貌综合整治,特别是加快乡镇驻地一条街容貌整治,实现村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展示小城镇形象。

4.2着力推进“四结合”。

(1)坚持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与城乡建设规划相结合。一要科学规划。二要依法行政。三要严格监督。

(2)坚持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一要突出重点。二要加大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投入为保障。要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对接,积极主动搞好协调配合服务工作,尽早尽快纳入项目计划。要进一步深化城镇建设投资体制改革,加强市场化运作,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筹措资金,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加大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重点推进城乡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三要抓好审批。审批环节要体现精简效能的要求。加大行政审批体制改革力度,减少审批环节,精简审批程序,把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列入审批的“绿色通道”。

(3)坚持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一要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责权统一”的原则,科学划分县、镇(乡)、社区(村)三级的管理职责,明确城管、建设、工商、卫生、环保、交通、公安等管理职能,强化属地化管理,强化镇(乡)、社区(村)两级的事权,有效化解职责不清、职能交叉、责权不统一的问题。二要推进公用事业改革。全面放开市政、园林、环卫相关作业市场,推行道路、绿化养护与环卫保洁综合承包。三要推行公司化管理模式。要探索新举措,建立常态管理机制,确保财力供给,大力推行专业队伍公司化管理体制;要切实保证财政对专业队伍的基本供给,足额纳入预算;要认真研究有关专业队伍财力供给保障等方面问题的措施和办法,进一步激发专业队伍活力。

(4)坚持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城乡是连接人与自然的主要纽带,环境综合整治在建设生态文明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一要转变思想观念。要改变“重经济轻环境、重当前轻长远、重利益轻民生”的观念,牢固树立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让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让生态文明建设变成各级各行各业和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二要转变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方式与建设生态文明,互为因果、相辅相成。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由主要靠物质(资金、资源、环境)投入向主要靠知识、智力开发和技术进步加快发展转变;调整优化区域布局,按照不同生态功能区确定发展方向和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把资源、环境、民主等纳入核算考核内容,使各级干部由过去主要关心经济增长指标向全面关心经济、资源、环境、民生的协调持续发展转变。

4.3构建巩固整治成果的长效机制。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须着力体制机制建设,构建整治的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

(1)构建责任落实的长效机制。坚持加强组织领导,着力抓好责任落实。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相关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要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程,作为惠民行动、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作为长期工作之一。坚持突击工作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包片责任制和责任人分段、分块包干责任制,落实职能部门管理责任、教育监督责任和部门联动责任。将综合治理责任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度目标考核。

(2)构建城乡保洁的长效机制。坚持从队伍建设入手,进一步充实、配齐配强市政和环卫专业队伍,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着力加强综合治理有关管理和执法制度建设,着力加大执法力度,严肃处理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污水乱排等到现象,不断提高全社全环卫意识,提高保洁水平。建立考核检查和情况通报制度,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绩效评估、考核。

(3)构建城乡环境统筹整治的长效机制。坚持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并重,跳出就环境抓环境的狭隘观念,牢固树立统筹意识,着力做好优化环境与经济协调健康发展的大文章。围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目标、要求和标准,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与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相结合,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与城镇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相结合,与污染治理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4)构建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必要的经费投入是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有效保证。按照量力而行、逐步到位的原则,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重点加强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厂建设,及时更换和添置果皮箱、照明灯具等街道环卫和亮化设施,不断提高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科学制定收费标准,建立和完善城市建设配套费、清扫保洁费、垃圾清运费等征收机制,确保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篇4

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五十百千示范工程”等工作,特根据本村村情制定其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整治五乱、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卫生宣传教育为突破口,以清洁化、优美化、秩序化、制度化为标准,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措施、完善设施配套等,从而确保红岩村生活垃圾处理率,生活污水处理率等主要环境指标及“二建、三清、四改、五通”等长效机制建设和“三个率先”达标并完成任务。

二、组织领导

为使创建活动落到实处,并取得显著成效,特成立了由村支部书记张晓明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等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负责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等工作,并确保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三、工作方案

(一)宣传工作

1、采取召开会议、广播、标语、专栏、传单、座谈等多种形式,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大意义和卫生健康知

识,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村委设置3处卫生宣传专栏(码头、村委会、二组各一处)每处面积不小于3平方米。

3、村道公路及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设置永久性标语共10幅。

4、村广播室设置专题宣传栏目,并坚持每日早晚对相关内容进行宣传。

(二)环境卫生治理工作

1、每月发动群众集中进行一次全面的环境卫生整治,清杂理乱,彻底清除公共场所及人员相对集中地,公路沿线,河道,堰塘等的垃圾和杂物。

2、规范建筑材料的堆放。

3、加大卫生保洁力度,充实环卫保洁队伍,新增5名(每组一名)专职保洁人员,实行全天保洁制。

4、清除乱搭乱建,治理噪音,扬尘污染等。

5、每月开展一次全方位的“消杀灭”工作。

(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1、按照“三远离”要求新规划建设垃圾填埋场1处。

2、购置果皮箱16个。

3、落实专用拖拉机一台,负责垃圾清运。

4、修复使用公厕(村委会)1处。

5、大力开展改农村改厕、改灶工作及配套污水处理设

施。

6、硬化村道路3公里。

7、新增绿化面积2000平方米,提高绿化覆盖率和绿化档次。

8、修建垃圾转运站8处。

9、新规划垃圾坑8处。

(四)加强供水站(人饮工程)的监管力度,搞好饮水消毒和卫生监督、监测工作,确保饮水卫生安全。

四、完善奖惩制度

村委会每周开展一次爱卫工作评比活动,对工作好的组或个人利用广播进行公开表扬;对工作差的组或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人的责任。

五、建立环卫工作长效机制

1、乡政府继续将红岩村的创建活动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并实行一票否决。

2、村委会要坚持执行每月一次检查评比、公示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篇5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关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集镇专项治理工作的重大部署和省委刘奇葆书记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一系列重要批示精神,全面提升治理水平,我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按上级要求决定,集中2个月时间,在全镇范围内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项治理行动,并向基层延伸、村庄延伸、盲点死角延伸(以下简称“三延伸”)。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治理涉及民生的集镇、乡村、盲点死角环境卫生、容貌秩序为切入点,切实巩固灾后重建成果,全面提升城镇形象,按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的标准,实施全域治理,实现城乡环境共建共享,为创造更加舒适优美的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内容。专项治理集镇、公路、河道、农贸市场、建(构)筑物、废旧物资回收站的环境,重点解决乱搭乱建、废旧物资无序堆放、摊位乱摆、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等突出问题。以省、市、县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建设为载体,将专项治理行动向基层延伸、村庄延伸等死角盲点延伸,彻底根治公路沿线乱、河道沿线乱、房屋搭建乱、农贸市场乱、废旧物资回收乱等突出问题。

(三)工作目标。通过“三延伸”行动,使集镇、公路、村组沿线达到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管理规范、秩序良好、整洁卫生的要求,以整洁优美的环境迎接2011年元旦和新春佳节。

二、具体方法

“三延伸”行动工作,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属地管理,无缝对接”的方式推进。集镇重点是搞好街道、市场、棚户区等盲点死角整治。各村(居委会)、组按照辖区内各自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安排,实现全覆盖。

(一)横向推进。镇政府和各村委是专项行动的重要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负责组织实施镇辖区域的“三延伸”行动工作。镇政府牵头负责集镇环境集中治理;各村(居)委会负责本辖区内的环境集中治理

(二)纵向推进。镇政府负责协调检查督导我镇辖区境内公路沿线、集镇综合环境治理;中心村负责本辖区内108国道沿线的环境治理,并以创省级环境优美示范村庄活动为契机,彻底弥、美化村辖区内的环境状况;其余108沿线各村要对本村辖区内的路段周边环境进行治理,保证108沿线风貌雅观。

各村(居委会)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认真搞好本辖区内“三延伸”环境治理工作。

(三)网格化管理。镇政府要充分使用文明劝导员,采

取定点划段,分段负责网格式管理办法,配合镇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在集镇及108线居民点开展文明劝导和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管理,提升居民文明卫生素质。各村(居委会)也要组织人员深入农户开展文明劝导活动。

(四)加强机制建设。各村(居委会)在抓好“三延伸”工作的同时,要建立健全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投入机制、人员保障机制、监督问责机制,搞好长效管理,保持常态化。

(五)实施步骤。专项治理行动从2010年12月3日起至2011年1月30日止,分前期准备、集中治理、巩固提高三个阶段实施。

1.前期准备阶段:12月3日-12月11日。镇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搞好宣传发动,分解落实任务。

2.集中治理阶段:12月12日-2011年1月20日。开展集镇、108沿线、各村(居)“脏、乱、差”突出问题整治和环境治理。

3.巩固提高阶段:2011年1月21日-1月30日。组织开展“三延伸”推进工作的检查考核,健全完善监管机制和相关制度,巩固专项治理成效。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校园”方案 篇6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治三化”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改善学校及周边环境卫生,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根据巴州区教育局《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关于“改善人居环境”的重大决策及省、市、区关于城乡综合治理工作的精神,以校园卫生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和学生的文明教育为重点,在学校深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宣传教育整治活动,扎实做好校园的净化、规范化、绿化、校园文化,进一步增强师生的文明卫生意识,规范文明卫生行为,充分发挥学校的引领作用,掀起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热潮。

二、总体要求:

通过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活动,使校容校貌进一步改观,师生卫生、健康、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文明素养进一步提升。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一)组织机构:

为切实开展我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活动,确保实现治理目标,成立梁永中学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活动组织、协调、督查等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孙德

副组长:罗智平、邓如强

成员:杨秀明、刘海军、罗富益、张西欧、董玉平、杨文、王泽民。

梁永中学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治三化”办公室设在学校行政办公室。

(二)职责分工:

办公室具体负责宣传报道工作,安保处负责学生食堂卫生安全管理、食品卫生、学校安全管理和学生的安全教育、传染病防治等工作,总务处负责学校校园环境卫生设施建设改造、校园绿化美化等工作,教务处负责学生健康教育、环保教育等工作,团支部负责学校宿舍管理、礼仪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工作。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完成校园及周边环 1

境整治的各项工作,班主任负责带领本班学生搞好学校指定区域的校园环境治理工作。

四、活动内容:

(一)开展校园环境治理:

1、创建整洁优美校园。

实现洁净卫生。保持校园清洁,确保无卫生死角,避免出现痰迹、烟头、纸屑、瓜果皮核等其他垃圾。加强校园环境管理,努力做到无蝇、无鼠、无蟑螂、无尘、无污物、无异味、无“牛皮癣”等。

做到整齐规范。杜绝杂物乱放、标语横幅乱挂、墙壁乱涂、线网乱拉等现象。

达到优美宜人。学校制定、落实校园绿化方案,文明建设规划,营造自然优美、体现学校特色、彰显校园文化的育人环境。

2、创建节约环保校园。

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贡献。

节约能源资源。学校宣传机构要引导师生树立节约观念,养成节约习惯;后勤部门要按照国家发改委推荐的节能产品,更换耗能灯具,制订节能工作的实施办法,降低能耗、资源消耗。

保护校园环境。发挥志愿者服务队在校园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增强师生员工的环保意识,降低环境污染,净化学习、生活空间。

3、创建文明和谐校园。

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法制宣传,普及法律常识,做到责任到人,无安全责任事故。提升文明素养。发挥学校团组织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倡导“八荣八耻”,树立文明新风,增强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和文明卫生意识。

营造和谐氛围。贯彻学校办学理念和宗旨,以人为本,尊重师生员工意愿,以师生满意为目标,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信赖、相互促进的和谐关系。

(二)发挥学校引领作用:

1、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扩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社会影响。通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校园宣传栏和黑板报,开展主题班(团)会等各种形式,营造人人关心、参与和支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良好氛围。

2、加大教育力度。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相关内容融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开展文明卫生常识、法律法规知识等的普及培训,转变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主题教育。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区开展卫生大扫除活动;组织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在校门外、街道、社区、家庭开展文明劝导活动。

五、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

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为着力推进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优化发展环境、改善人居环境的惠民工程。学校全体教职工要充分认识到进一步改善校园环境,既是为师生员工提供优美、和谐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的惠民工程,也是提升学校整体文明程度和对外形象的迫切需要;既是必须立即着手的紧迫任务,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要求所在。通过组织动员、学习宣传等措施,引导师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认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的重大意义,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通过校园环境治理,带动学校周边的城乡环境治理工作上新台阶。

(二)统筹兼顾。

1、集中整治与常规整治相结合。

学校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活动与创建节约型校园、文明单位、家校互动以及“甲流感”防控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既解决突出问题,又形成长效机制,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2、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学校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教育教学与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开展文明宣传、义务劳动、文明劝导等活动有机结合,深化学生对爱护环境的认识。

3、开展整治与习惯教育相结合。

学校环境治理既要突出重点、专项整治,又要常抓不懈,把加强健康教育、环保教育、礼仪教育和习惯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卫生文明观念,增强节约环保意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功能,培养有环境意识的新人。

4、学生积极参与和加大学校领导执行力相结合。

学校一如既往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各年级各班要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治理的义务、公益劳动,走出学校开展城乡环境治理义务宣传、文明劝导等活动;加大学校领导执行力,督促校园环境的整治与绿化,使全校师生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

六、时间安排:

1、2013年暑假期间,学校对教学生活设施进行维修维护,对校园环境进行绿化、美化,做好开学前准备工作。

2、2013年秋期开学前,学校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校园”活动与校园环境的整治与布置结合起来,配合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整治影响学校及周边环境的突出问题。

3、2013年秋期,结合“甲流感”防控工作,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宣传力度,并结合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付诸实际行动。

(1)利用升旗仪式讲话、标语、宣传单、校园广播、大课间活动短暂集会、黑板报、宣传展板、班(团)会、健康教育课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校园”宣传教育,加强学生的环保教育、健康教育、礼仪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卫生文明观念、环保意识,摒弃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等陋习。

(2)组织学生对校园及社区环境进行整治,清垃圾、除杂草、扫街道;让学生回家劝导家长、邻居不要随地吐痰、扔垃圾、乱停车辆等,以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惠及整个社会的效果。

4、2013年秋期,结合前期校园环境治理工作情况,召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总结表彰会,从而进一步掀起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活动高潮。

(1)进一步完善校园卫生管理制度。

(2)在师生中开展“讲卫生、讲文明、爱环境”签名活动。

(3)开展学生写家信的“小手拉大手”活动,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性。

(4)在学生中开展“美丽的校园我的家”征文比赛。

(5)在学生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校园”知识竞赛、演讲比赛。

(6)开展评比卫生文明个人、卫生文明寝室、卫生文明班级活动。

5、2013年秋期寒假,学校印发《学生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调查报告单》,在学生中开展“环保”调查。2014年春季开学报名注册时,将“调查报告单”交各班主任和团总支,评选优秀“调查报告”予以奖励。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篇7

黄埔区是广州市城乡结合部的典型代表, 与广州市老城区在许多方面存在着重大的差别。例如经济相对滞后、外来的流动人口多、人群文化程度低、社会治安乱、卫生保健工作欠完善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差等。这些特征会直接导致家长由于工作忙碌、沉迷赌博等原因而对子女缺乏亲情上的关爱与监管不力甚至放纵自流。另一方面, 学生面对的不良社会因素多、误交损友和欠缺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等这些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地使学生处于孤独与无助等不良境遇中, 从而衍生出许多棘手的心理问题。此外, 单亲或父母关系恶劣的家庭所导致的家庭教育缺失、父母过分溺爱或家庭暴力行为等也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许多恶劣的影响。

二、城乡结合部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内容。”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将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1]笔者在2012年对随机抽取的131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 发现目前城乡结合部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目标缺失

近年来, 位于黄埔区内的广州港技工学校和黄埔区职业技术学校就业形势越来越好, 并且工资待遇也越来越高。加上社会媒体对“本科生收入不如技校生”这种怪现象的大力宣传, 还有这类技工学校对文化成绩的要求门槛比较低等等原因, 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学生认为读书无用。这类中学生通常学习基础比较差, 严重缺乏学习能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于是就干脆放弃了学习。但是长期放纵自己带来的失落感和自我轻视又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于是他们就采用迟到旷课、吸烟酗酒、打架、赌博等方式来宣泄心理上的迷茫。

2.性格浮躁

“义气、兄弟、帮拖、够面子”等字眼在中学生当中是非常热门的, 很多时候中学生参与打群架的原因并非是有多大的仇恨, 有的甚至互不认识, 往往有的时候就是涉及一个“面子”的问题。中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 因此在对朋友的交往程度方面不能很好地把控, 不知不觉就会做出一些伤害自己或者他人的事情, 从而影响了自己的心理和情绪。

3.情感迷茫

随着第二性征的逐渐发育和成熟, 中学生的性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德育工作者的重视。青春期发育导致青少年产生对异性的好奇与向往, 这种来自心理和生理上的冲击会使得中学生逐渐变得烦躁、焦虑和不安。因此有的中学生就通过怪异的服装、鲜艳的发型颜色、古灵精怪的言行举止来宣泄自己的情感问题, 有的通过早恋与暗恋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主张, 还有的甚至由于情感上的邪念而走上犯罪的道路。这些情感问题所带来的德育与心理隐患如果不及时进行制止和疏导, 有可能会产生难以估计的后果。

4.自制力差

最近一段时间, 校园内兴趣了一种新型的FixGear单车 (俗称“死飞”) , 这种单车颜色丰富而且艳丽, 结构简单, 外观时尚, 而且车身也比较轻便, 一时间许多中学生为之疯狂, 纷纷争相购买。虽然这种单车的流行符合中学生追求个性与时尚的特点, 但是也反映出中学生冲动、喜欢冒险、盲目从众、不体谅父母等问题。

5.交往障碍

“大班制”的教学使得一个心理健康教师在面对四、五十个学生的时候, 常常因为精力有限, 无法同时顾及和观察所有学生的情况与表现。这就造成一部分学生由于表现不突出或者行为习惯不好, 从而极少得到老师的鼓励, 导致了强烈的自卑心理。因此性格变得内向和孤僻, 既不懂得怎么样来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也不知道如何与周围的同学与老师进行沟通, 总是觉得没有人能够理解自己。这种恶性循环所带来的心理问题有可能产生各种意想不到的品德问题。

三、利用网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网络上, 受辅者通过专业网站提供的相关知识、资料和信息, 学习并接受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主持网站的心理学专家通过网络的互动功能, 向受辅者 (来访者) 介绍心理学知识, 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新服务。[2]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比,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以下优势:

1.及时沟通

在传统心理健康的教育模式中, 学生主要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专门的心理辅导室来进行对心理知识的学习以及解决日常生活中遇见的心理问题。这种模式的局限性比较明显, 主要是范围比较窄且速度比较慢, 学生也不可能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而利用网络则不存在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只要利用目前非常便捷与直观的网络聊天工具 (如QQ、微信、飞信等) 就可以实施心理辅导, 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及时性和渗透性。

2.以点带面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不仅时间有限而且缺乏针对性。很多学校还存在由于师资场地缺乏等问题, 甚至取消了这门课程。而具备心理咨询室的学校又面临另一个问题, 一次只能接待一个学生, 万一出现心理咨询需求数量较多的情况, 根本无法应付。网络的优势在于一个专职教师可以同时辅导多名学生, 同时还可以整合多种网络资源实施心理辅导。还可以由多名心理教师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最大程度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优势。

3.小材大用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 无论是开发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还是开展各种心理辅导活动以及心理教师的专业培训, 都需要投入庞大的师资和经费。网络的优势在于可以大大降低个人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本和学校运作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本。例如利用网络提供的心理测验量表就可以让学生随时进行自我了解与自我分析, 并进行自我评估。不用花费太多的人力物力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4.敞开心扉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一个局限性在于, 有些学生在现实里羞于说出自己的问题与困境, 例如早恋导致的怀孕问题等。网络提供了一个平等的空间,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的特点, 进行咨询的学生会愿意将一些难以启齿的事情向教师进行陈述。同时学生可以选择用自己的网名来代替真实姓名, 这样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安全感从而更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四、利用网络实施心理辅导的途径

1.利用QQ通讯软件搭建沟通平台

QQ作为一种通讯工具, 发展至今早已成为了一种产业, 其强大的通讯与教育辅助功能已经成为心理健康教师与班级学生沟通的重要手段。心理健康教师可以利用QQ作为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并以此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各种资源;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的波动, 关注德育管理上的细节, 构建和谐的德育体系。QQ让心理健康教师和学生之间处于一种平等互动的状态, 有助于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 特别是对于一些难以启齿的尴尬问题 (例如早恋) 处理上, QQ更是能够发挥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2.利用SNS社区营造归属感[3]

中学生普遍都希望被鼓励表扬并得到同学家长以及老师的认同, 归属感对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正能量。从使用效果来说, SNS的交互性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主体的参与性。在网络社区里, 人与人的交往是双向与多向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主动选择信息来阅读, 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并提高效率, 辅导教师也能及时准确地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信息。基于SNS网络社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倾向于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 学生登录网络社区接受教育是其主观能动性所致的, 是学生主动接受的, 这将大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3.利用博客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档案

利用博客来把握中学生心理变化的轨迹, 随时记录中学生的心理动态, 这是利用网络实施心理辅导的又一重要措施, 也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依据。面对网络环境的挑战, 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既要有专业的基本理论、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 能够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 又要掌握电脑操作、网络技术, 能及时解决网络带来的各种新的问题, 使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专业而且生动。

4.利用心理网站提升心理辅导效果

一个好的心理网站不应该是仅仅只有枯燥的理论和案例, 还应该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与话题, 例如开设学习、交友、幽默等方面的栏目。而且对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也应该具有多种表现形式, 例如增加漫画、微视频等方式来使心理专题知识更加生动有趣。

利用网络实施心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 它的重要性会随着社会与网络的快速发展显得越来越突出。但同时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 学生更多的是需要与身边的伙伴、教师和家长进行直接交流与沟通。如果习惯依赖网络来进行聊天与倾诉, 必然会导致学生害怕面对真实, 养成遇到困难与挫折就选择逃避的懦弱品质。因此, 笔者还是倾向于将网络途径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补充手段。

参考文献

[1]陈慧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教育对策[J].科学咨询:下旬, 2012 (12) :1-1.

[2]宋凤宁, 黄勇荣, 赖意森.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J].学术论坛, 2005, 3 (1) :171-174.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篇8

1.高度摆位,强化组织推动

农村环境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一定意义上讲,农村环境也是生产力,也能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各地都把环境建设当成大事来抓,加强工作推动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全省上下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既抓试点(推进)村项目实施,又抓农村面上的环境建设,遵循省里部署、市县推动、村镇实施、部门帮扶、社会支持的思路,以每年组织春秋两次农村爱国卫生运动为载体,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广泛动员部署。每年省里都召开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场会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同农村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等重点工作一道部署。制定出台了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强化包保责任。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帮扶的重要责任, 50多位领导、185个帮扶部门单位负责同志都深入基层指导工作。九台市成立了由6位市级领导、市直17个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由市委专职副书记挂帅,常委宣传部长、分管农业的副市长具体负责,全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2.完善标准,实施重点突破

几年来,全省各地不断强化整治的标准,从村屯环境、牧业小区、垃圾处理、绿化美化等方面实施重点突破。狠抓路、水、气、房等项目建设,改善村屯环境。全省修建水泥路(柏油路)28507公里,實现“村村通”10987个,完成饮水工程建设(改造)1499个村,完成改造泥草房33万户,修建排水沟48346公里,修建桥涵521个,建设沼气、秸秆气化等清洁能源34288户。狠抓“三小五堆”的清理,先后清理空心房、柴草垛35万处,清除垃圾点150万处。此外,各地还加强了一批标准化粮仓建设,解决“地趴粮”影响环境建设问题;建设畜禽养殖,实现人畜分离。实施了牧业发展三年攻坚计划,全省按规划要求建成标准化牧业小区5652个,着力解决了人畜混居、污染环境的问题;搞好垃圾处理,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大力推进卫生厕所、垃圾点、垃圾处理场等设施建设,探索实施“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城乡一体的垃圾处理机制。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推进)村累计建设室内水冲和户外卫生厕所30万个,建设公共厕所11306个,修建垃圾点30706个,修建排水沟2938万米,成立农村垃圾清理队8500多个,购置各类垃圾清运车辆1万多台,兴建洗浴点1109个,大规模开展春秋两季以灭鼠为重点的除“四害”工作;狠抓绿化美化,创建优美环境。在全省开展“绿化美化村屯、建设美好家园”行动,对村屯和庭院进行绿化、美化,实行“有空就栽树,露土就栽花”,大力打造花园式村居。完成绿化栽树14782万株,种草120万平方米,栽花50多万平方米。同时,还建路灯24033盏,建设休闲广场2012个,配备健身器材9300台套,改围墙80496万延长米,修建农户院门202358个,进一步提高农村美化水平。

3.创新机制,整合各方力量

农村环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农村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着做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必须要在新农村建设的统领下,不断完善工作的推进机制和办法。工作上坚持把握好四个环节。坚持科学规划。在推进过程中,各地坚持建设与整治相结合,先规划后建设,边建设边整治,做到建设一处、整治一处、规范一处、达标一处,保证了建设效果;坚持农民主体。通过宣传和引导,使农民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等不来,靠不来,只能靠双手建出来。能不花钱的事就动员农民自己干,能自己做的事就鼓励农民干。很多地方都支持农民建立了村务或屯务理事会制度,实行项目农民确定,农民参与,农民管理,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政策引导。一些地方对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连续三年工作突出的村支部书记,如果年富力强,可以破格提拔为副乡镇长或享受副科级待遇,继续留村工作,一些地方还设立了奖补、奖励资金。通化县2008年拿出奖励资金142万元,对62个帮扶部门、8个先进乡镇、13个标兵村、31个先进村进行了奖励。长春市绿园区将环境整治任务纳入干部工作年度评奖之中,推动环境整治的深入展开。

4.加强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农村卫生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确保整治成果不反弹,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事关长远的根本之计。实际工作中,突出三个方面的制度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乡镇、村领导工作责任制,确定专人负责,乡镇、村屯成立专(兼)职的卫生保洁队,做到日产日清,全天候保洁。同时,加强环境整治经费保障制度、“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责任制、卫生管理村规民约等建设,增强群众保洁的约束性和自觉性,确保整治效果;建立督导检查机制。各级都制定了农村卫生环境长效管理考核办法,实施定期督导检查,年终总评,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选先进、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之一;建立宣传教育机制。各级和各有关部门通过广播电视、文化大集、走访座谈等有效形式,积极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农民进一步增强卫生意识、健康意识、环境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断提高讲文明、讲卫生、讲健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5.深入实施,加大工作力度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篇9

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营造良好人居环境,提高文明程度,根据县爱卫办统一部署安排,结合我两馆实际,现就两馆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请认真抓好落实。

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以树立公共意识、规范公共行为、践行公共道德、优化公共环境为要求,积极实施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共享原则;坚持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原则;坚持人人参与,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分类指导,全面推进原则。

(三)目标任务。通过实施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使单位内广大干部、职工及家属、子女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卫生素质不断提高,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形成。

二、主要内容

(一)净化工程。地面净化,墙体净化,空间净化,消灭卫生死角。治理内容及措施是:

1、清扫保洁。一是馆办公室认真组织并督促各小组切实履行“门前四包”义务;二是负责抓好单位办公区域内的清洁卫生;三是办公室内桌椅、书籍、报刊、文具用品、器具等摆放整齐;四是地板、窗台、空调平面和阳台表面清扫彻底;五是壁面干净,无蜘蛛网,挂物整齐规范;六是厕所干净无垢无积水。走道间、栏杆、配电设备洁净;七是积极配合“除四害达标活动”,搞好消杀、灭鼠、灭蝇、灭蟑螂,除害灭病;八是办公室负责与办公区住户及门市租赁户达成门前保洁协议,实现共建共享。

2、声环境治理。配合其他部门加强对机动车辆、商业经营活动、公共场所娱乐、房屋修建和室内装修等噪声污染的防治和查处。

(二)绿化工程。根据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标准,全面完成绿化工程任务,重点抓好公共绿地建设和单位庭院(住宅区)绿化,做到布局合理,应绿尽绿。积极参加义务植树和干部职工为城区绿化捐一棵树的认捐植树活动,完成分配绿化任务。

(三)规范城乡居民行为工程。为进一步增强我县城乡居民环境卫生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积极倡导和谐文明新风,切实增强全民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自觉规范行为、共建美好家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1、加强干部教育。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政策法规及市民行为规范纳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内容,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参加义务宣传、清扫保洁等实践活动,培养文明卫生意识,并将干部带头遵守规章规定情况纳入个人考核内容。

2、革除陋习,规范居民行为。要齐抓共管,全民动员,人人参与,从自身做起,从点滴规范,配合其他执法部门采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制止、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共同打造地洁路畅、文明有序、安宁和谐的城乡环境,培养城乡居民的法制意识、公德意识、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提升文明素质。

(四)规范城乡建设秩序工程。配合相关部门搞好建设秩序的规范工作,严厉打击违法违章建设行为,促进城乡建设秩序明显好转、市容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市民的法制意识、城市意识明显增强。

三、组织领导和工作要求

按照县爱卫办安排,为使该项工作落到实处,两馆成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坚持定人、定岗、定区域原则。实行每周一次大扫除制度和环境卫生月检查评比制度,年终评选出卫生先进小组和文明职工。对措施不力、责任区环境卫生状况差的,实行问责,并通报批评。总之,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扎实开展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为切实改善县区城乡环境,提升淳化人居环境质量,推动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淳化县文化馆

淳化县图书馆

2014年1月12日

淳文广党发(2015)10号

文体广电局关于城乡环境综合

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营造良好人居环境,提高文明程度,根据县爱卫办统一部署安排,结合我局实际,现就我局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请认真抓好落实。

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在本局内开展创建卫生股室为载体,以树立公共意识、规范公共行为、践行公共道德、优化公共环境为要求,积极实施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共享原则;坚持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原则;坚持人人参与,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分类指导,全面推进原则。

(三)目标任务。通过实施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使单位内广大干部、职工及家属、子女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卫生素质不断提高,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形成。

二、主要内容

(一)净化工程。地面净化,墙体净化,空间净化,消灭卫生死角。治理内容及措施是:

1、清扫保洁。一是局办公室认真组织并督促本局各股、室、队切实履行“门前四包”义务;二是负责抓好各股室、单位办公区域内的清洁卫生;三是办公室内桌椅、书籍、报刊、文具用品、器具等摆放整齐;四是地板、窗台、空调平面和阳台表面清扫彻底;五是壁面干净,无蜘蛛网,挂物整齐规范;六是厕所干净无垢无积水。走道间、栏杆、配电消防设备洁净;七是积极配合“除四害达标活动”,搞好消杀、灭鼠、灭蝇、灭蟑螂,除害灭病;八是办公室负责与办公区住户及门市租赁户达成门前保洁协议,实现共建共享。

2、声环境治理。配合其他部门加强对机动车辆、商业经营活动、公共场所娱乐、房屋修建和室内装修等噪声污染的防治和查处。

(二)绿化工程。根据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标准,全面完成绿化工程任务,重点抓好公共绿地建设和单位庭院(住宅区)绿化,做到布局合理,应绿尽绿。积极参加义务植树和干部职工为城区绿化捐一棵树的认捐植树活动,完成分配绿化任务。

(三)规范城乡居民行为工程。为进一步增强我县城乡居民环境卫生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积极倡导和谐文明新风,切实增强全民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自觉规范行为、共建美好家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1、加强干部教育。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政策法规及市民行为规范纳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内容,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参加义务宣传、清扫保洁等实践活动,培养文明卫生意识,并将干部带头遵守规章规定情况纳入个人考核内容。

2、革除陋习,规范居民行为。各股室(队)要齐抓共管,全民动员,人人参与,从自身做起,从点滴规范,配合其他执法部门采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制止、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共同打造地洁路畅、文明有序、安宁和谐的城乡环境,培养城乡居民的法制意识、公德意识、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提升文明素质。

(四)规范城乡建设秩序工程。配合相关部门搞好建设秩序的规范工作,严厉打击违法违章建设行为,促进城乡建设秩序明显好转、市容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市民的法制意识、城市意识明显增强。

三、组织领导和工作要求

按照县爱卫办安排,为使该项工作落到实处,我局成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坚持定人、定岗、定区域原则。实行每周一次大扫除制度和环境卫生月检查评比制度,年终评选出卫生先进股室和文明职工。对措施不力、责任区环境卫生状况差的,实行问责,并通报批评。总之,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扎实开展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为切实改善县区城乡环境,提升淳化人居环境质量,推动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淳化县文体广电局 2015年3月12日

淳文广党发(2016)10号

文体广电局关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实施方案

为营造良好人居环境,提高文明程度,根据县爱卫办统一部署安排,结合我局实际,现就我局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请认真抓好落实。

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在本局内开展创建卫生股室为载体,以树立公共意识、规范公共行为、践行公共道德、优化公共环境为要求,积极实施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共享原则;坚持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原则;坚持人人参与,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分类指导,全面推进原则。

(三)目标任务。通过实施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使单位内广大干部、职工及家属、子女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卫生素质不断提高,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形成。

二、主要内容

(一)净化工程。地面净化,墙体净化,空间净化,消灭卫生死角。治理内容及措施是:

1、清扫保洁。一是局办公室认真组织并督促本局各股、室、队切实履行“门前四包”义务;二是负责抓好各股室、单位办公区域内的清洁卫生;三是办公室内桌椅、书籍、报刊、文具用品、器具等摆放整齐;四是地板、窗台、空调平面和阳台表面清扫彻底;五是壁面干净,无蜘蛛网,挂物整齐规范;六是厕所干净无垢无积水。走道间、栏杆、配电消防设备洁净;七是积极配合“除四害达标活动”,搞好消杀、灭鼠、灭蝇、灭蟑螂,除害灭病;八是办公室负责与办公区住户及门市租赁户达成门前保洁协议,实现共建共享。

2、声环境治理。配合其他部门加强对机动车辆、商业经营活动、公共场所娱乐、房屋修建和室内装修等噪声污染的防治和查处。

(二)绿化工程。根据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标准,全面完成绿化工程任务,重点抓好公共绿地建设和单位庭院(住宅区)绿化,做到布局合理,应绿尽绿。积极参加义务植树和干部职工为城区绿化捐一棵树的认捐植树活动,完成分配绿化任务。

(三)规范城乡居民行为工程。为进一步增强我县城乡居民环境卫生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积极倡导和谐文明新风,切实增强全民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自觉规范行为、共建美好家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1、加强干部教育。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政策法规及市民行为规范纳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内容,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参加义务宣传、清扫保洁等实践活动,培养文明卫生意识,并将干部带头遵守规章规定情况纳入个人考核内容。

2、革除陋习,规范居民行为。各股室(队)要齐抓共管,全民动员,人人参与,从自身做起,从点滴规范,配合其他执法部门采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制止、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共同打造地洁路畅、文明有序、安宁和谐的城乡环境,培养城乡居民的法制意识、公德意识、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提升文明素质。

(四)规范城乡建设秩序工程。配合相关部门搞好建设秩序的规范工作,严厉打击违法违章建设行为,促进城乡建设秩序明显好转、市容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市民的法制意识、城市意识明显增强。

三、组织领导和工作要求

按照县爱卫办安排,为使该项工作落到实处,我局成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坚持定人、定岗、定区域原则。实行每周一次大扫除制度和环境卫生月检查评比制度,年终评选出卫生先进股室和文明职工。对措施不力、责任区环境卫生状况差的,实行问责,并通报批评。总之,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扎实开展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为切实改善县区城乡环境,提升淳化人居环境质量,推动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上一篇:音乐课调查问卷下一篇:传染病防控季度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