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积木》及教学反思(共12篇)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积木》及教学反思 篇1
《中班优秀游戏教案《百变积木》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游戏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优秀游戏教案《百变积木》含反思!
【活动目标】
尝试在游戏情境中进行有目的的构建,探索发现积木因不同的连接方法而呈现的奇妙变化。
【活动准备】
积木若干、毛毛虫图片、绒布毛毛虫玩具等。
【活动过程】
一、自由搭建。
1、回忆与交流:你用积木搭过什么?
2、幼儿尝试用7块积木自由搭建。
3、欣赏作品。
教师分析
从自由搭建和作品展示引入,引导幼儿关注积木不同的连接方法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以此感受积木的多变性。
二、搭毛毛虫
(一)游戏一:搭一条毛毛虫
1、(教师出示毛毛虫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其特征,并提出搭建要求)也用7块积木搭一条毛毛虫。
2、(幼儿交流)你是怎样搭毛毛虫的?怎样把毛毛虫的身体连接起来?
(二)游戏二:毛毛虫变长了
1、(教师引导幼儿相互比较,看看谁的毛毛虫最长)
2、(教师提出搭建要求)让你的毛毛虫变得更长。
3、(幼儿“修改作品”后,(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再次比较并交流)你的毛毛虫是怎样变长的?
小结:积木连接的孔越少,毛毛虫就越长。
(三)游戏三:会扭动的毛毛虫
1、(教师出示绒布毛毛虫玩具)请大家观察一下,积木搭出来的毛毛虫和绒布毛毛虫在形状上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积木搭出来的毛毛虫是直的,绒布毛毛虫是可以扭动的。
2、(教师引导并提出搭建要求)让你搭建的毛毛虫扭动起来。
3、(幼儿再次“修改作品”后交流搭建体会)你是怎样让毛毛虫扭动起来的?
小结:两块积木只要各连接一个孔,毛毛虫就可以扭动了。
教师分析
先让幼儿尝试用7块积木搭建一条能连接在一起的毛毛虫,目的在于引发幼儿搭积木的兴趣;然后再用幼儿自己搭建的作品,通过比较来发现积木不同的连接方法可以使毛毛虫变得更长的秘密;最后用柔软的绒布毛毛虫来启发幼儿思考硬硬的积木能否搭出一条也能扭动的毛毛虫。三个环节步步推进,始终在引发幼儿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励幼儿大胆探索,在体会积木的多变性的同时体验游戏的快乐。
三、师幼交流分享游戏感受。
教学反思
在设计“百变积木”活动前,我主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内容的生活化。积木是幼儿最常见和熟悉的玩具,每个幼儿都非常喜欢且百玩不厌。作为一种玩具,能够获得幼儿如此喜爱并且持久不衰,本身就说明积木的魅力。但事实上,恰恰是因为积木的多变性特质而让幼儿很难获得理想的搭建结果。幼儿在搭积木时,受从自身意愿出发的自由随性和有限经验的影响,搭积木活动往往呈现出过度自由而目的性和挑战性不强的状况,这一状况很容易瓦解幼儿搭积木的兴趣。教师也大多忽视积木这一玩具背后所隐含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忽视提高幼儿搭积木的兴趣和质量。因此,选择幼儿所熟悉的材料――积木作为活动材料,有利于幼儿与游戏材料的有效互动。
二是目标的适宜性。考虑到中班幼儿刚从小班升上来,因此,我把本次活动目标设置在:让幼儿在自由搭建的基础上,尝试有目的地搭建;通过发现并掌握积木的搭建方法和技巧,来激发幼儿搭积木的兴趣。
三是过程的互动性。作为有目的的教学游戏活动,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游戏情境,用提问或追问的方式与幼儿互动,以此让幼儿体验挑战和成功的快乐。我认为有效的师幼互动,应建立在教师对幼儿已有经验了解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做到既鼓励幼儿大胆思考和动手探索,又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中班优秀游戏教案《百变积木》含反思这篇文章共3859字。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积木》及教学反思 篇2
一、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价值
关于儿童游戏的理论有很多。杜威在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谈到, 儿童的游戏是自由的具有可塑性的, 旨在消除游戏和工作之间冰冷的界线, 认为它们只是在自由度和目的性上面有程度的差别;维果斯基认为游戏创造着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因为游戏是儿童主动发起的, 在游戏中“儿童总是会表现的超出他们的平均年龄水平, 而且超过他们日常的行为表现”;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敌意或报复冲动的宣泄, “自我”在游戏中得到发展, 儿童能够在游戏中寻求到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的满足;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 游戏能够反映认知发展水平。不同理论流派都试图解释游戏对于儿童发展的意义所在, 强调到游戏对于儿童早期发展的价值。我国国内的教育家陈鹤琴认为游戏就是工作, 工作就是游戏, 并且提出“教学游戏化”和“游戏性教育”的观点, 还提出要尊重儿童的游戏;张宗麟在他的生活教育中说幼儿的游戏即幼儿的生活, 幼儿的生活即幼儿的游戏, 游戏应该是幼儿生活教育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生活教育应该是富有游戏性的。可见, 早期幼教前辈对于儿童游戏都有深入的思考及实践, 下面笔者就此作深入探讨。
(一) 游戏与幼儿的发展和学习。
游戏和幼儿发展是不可分离的。游戏对于儿童的生活是必需的, 是不可或缺的, 就如同睡觉吃饭一样的平常。儿童需要游戏, 他们在游戏中能够发展自己, 获得经验, 助其成长。在游戏中, 儿童可以强健身心, 愉快心情, 发泄不满情绪, 加强与同伴的交流与沟通, 促进社会性交往, 这就涵盖了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 包括身体、情感、认知、社会性言语等多方面。所以说, 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是全方位的、整合性的, 这种整合性使游戏与幼儿的特定学习能力、方式产生了一致。
受到我国传统的游戏观念的影响, 游戏经常被当做学习之后的放松和消遣, 甚至一度被认为是一种消磨时间和妨碍学习的活动。正如韩愈在《进学解》所言的“业精于勤荒于嬉”, 这种观念影响深远, 以至今天还有很多家长和老师认为游戏会让孩子荒废掉, 这是需要纠正的谬误。事实上, 游戏并不是与孩子的学习相对立的, 游戏与学习是密切相关的。正如建构主义提出的观点, 学习是一种活动、社会过程, 在其中儿童在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他们自己的理解。Bredekamp和Copple (1997) 说道:“儿童需要形成他们自己的假设, 并且解决他们, 通过社会互动, 操作物体和他们自己的思维过程———观察发生了什么, 考虑他们的发现, 提出问题且形成答案。”游戏活动为这种类型的活动和社会性学习的产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环境。在这一进程中, 儿童的学习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 使其经验得以扩展、丰富、改造与提升。“在游戏中, 儿童过去的经验得以再现, 当前的现实得以表征, 未来的可能得以萌发和预期……在游戏中, 儿童既有对客观知识与规律的探索与发现, 有对做人准则的道德规范的实践与演练, 也有对美的事物的崇尚和体验。”[1]游戏与学习由此是不可分离的。当然, 学习只有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种开放性的“游戏”活动时, 师生才会积极地投入, 忘我地卷入, 儿童也才会把自己的学习过程、工作过程变成一种游戏的过程。[2]
(二) 游戏与幼儿园课程。
儿童期是人生中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对于儿童的发展有关键作用, 会影响儿童的一生。儿童期也是游戏的时期, 游戏是贯穿儿童生活纵向历程的通道。游戏让儿童最大限度地体验快乐和满足其发展的需求。但是还存在这样的问题, 即儿童缺乏意识及自觉, 还有各方面的能力, 使这种自我需要的满足和发展完全顺乎社会的要求, 不能确保其发展的整体性和有序性, 以及最大限度地优化统筹各个方面的经验, 所以在儿童的游戏与幼儿园的课程结合是非常必要的。
在幼儿园中, 游戏和课程不应该是不贴合的“两张皮”, 而应该密不可分。幼儿园的游戏不同于日常生活中那种完全自发的自然游戏。幼儿园游戏环境是经过精心布置的, 有着明确的意义和价值, 对儿童有潜在的教育影响。而且, “游戏在儿童教育领域中运用的历史表明, 游戏一旦进入儿童教育领域, 就不再是一种纯粹的自然活动, 它受到教育价值观的规范, 被打上了教育影响的烙印而成为教育活动”。从一定程度上讲, 系列化、规范化的游戏活动就是幼儿园的课程内容, 而不只是课程实施的“形式”。[3]游戏可以生成、整合课程内容, 课程本身也可以是游戏活动, 游戏与课程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简单来说, 游戏能够整合各门学科领域, 还能够将儿童零散的经验进行整合, 使之系统化。可见游戏对于幼儿园课程来说可是不可或缺的, 意义重大。正如虞永平教授在《学前教育的多视角透视》一书中提到的, 游戏蕴涵了丰富的学前课程价值。游戏是蓄积学前课程价值的一种重要形式。游戏是一种适宜于幼儿发展规律的活动形式且游戏本身就是课程的内容。没有游戏, 幼儿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 也就无法实现学前课程价值。同时, 游戏并不是作为幼儿身心诸方面的发展途径才显示其重要性的, 游戏本身是幼儿所需要的, 幼儿的发展、幼儿的生活不能没有游戏。这样, 游戏作为内容和途径 (传统上是这么表述的) 的双重身份进入了学前课程之中。正因如此, 缺乏了游戏的学前课程是不完美的, 没有游戏的学前课程是不合理的。游戏与学前课程以这样的必然性联系缠联在一起。[4]
总之, 如论是从幼儿个体的发展需要来说, 还是从幼儿园课程的角度探讨, 游戏都体现出重要的价值。
二、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现状
在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问题上, 大部分人在理论上可能是非常认同游戏的价值, 但是在实践上, 往往还是具有重视教学轻视游戏的倾向。即使认识到游戏的重要作用, 部分老师在操作实践上也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课程包括教学, 主要是指专门设计的集体或分组教学活动, 而游戏则更多地作为课程结束后的放松与娱乐, 即使游戏与课程有相互交叉与融合的倾向, 仅仅把游戏当做课程或教学的途径, 即教师更多的是利用游戏这一形式, 激儿童的直接兴趣, 引发儿童的注意, 高效率地传授教学内容, 使儿童掌握知识和规范服务, 使得教学披上了游戏的糖衣。游戏和课程并没有真正地融合。
首先是在游戏教学的理念上, 不少教师在观念上仍有重上课轻游戏的倾向, 认为游戏活动不足以有效地使儿童获得技能和知识。有的教师嫌玩游戏麻烦, 平时不玩游戏, 或者把在上学前、吃饭前后的零散时间用作儿童的游戏时间。或者只是在有人参观检查时才让幼儿游戏, 因而游戏无法得到正常开展。或者是, 有的教师把游戏等同于自由活动, 儿童游戏的时候就是老师的休息时间, 把玩具一撒, 便不闻不问, 让幼儿随意地玩。殊不知, 没有教师参与, 没有教师指导, 游戏就成了一种无目的、无计划的活动。
其次是在游戏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即教师对于游戏价值虽然持肯定意见, 但是把“玩”和“教”分离开来, 其实“通过游戏来教”应该成为幼儿园教师的教学理念, 并且被运用到实践中。对于“玩”和“教”哪个对幼儿更有用, 大部分教师认为“教”更有用, 教师和家长认为只有“教”才能让幼儿学到东西, 能看到即时的效果, 而“玩”能否让幼儿学到东西很难确定, 评估也存在困难。有这样的思想, 不难想象, 当问到“你对游戏和教学哪一个更用心”时, 大部分教师回答对教学更用心, 理由是教学容易把握, 而对游戏则很难做到既不过度干预又不放任自流, 而这正是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握的。也就是说, 教师对游戏的价值认同程度与对游戏的实际重视程度是不一致的, 也就是对于游戏教学理念和课堂实践不一致。这说明教师们对于游戏价值认识不够深刻, 同时在实践能力上有所欠缺, 容易造成我们所见的外部披着游戏糖衣, 实际上是老一套的教学, 不注重游戏对儿童所具有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教师难以理解“游戏”和“教学”怎样整合, 身陷困境。其实教师的矛盾可以理解, 我们往往认为游戏是儿童自发的, 内在的, 相对而言, 教学是外在于儿童的, 是教师强加于儿童的。这种观念是普遍存在的, 导致教师对游戏教学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或者放任自流或者减少游戏。这种情况下,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践也就无从谈起了。
三、对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实践的反思
(一) 教师要改变观念, 了解自己在游戏中的作用。
教师要正确认识游戏对于学前儿童的价值及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价值。在幼儿游戏中, 教师要积极为儿童创造游戏的环境。并且对于儿童游戏要积极反应。在儿童游戏过程中, 教师应当敏感地觉察儿童的需要, 并能相应地作出反应, 以拓展儿童的思维与行动的范围与能力。教师还要为儿童扩展游戏所需的经验, 只有为儿童游戏提供真实世界的经历, 扩展其生活经验, 游戏才会更充实, 更富创造性。教师要明确界定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 不能对儿童游戏放任自流或者强加安排, 让儿童跟着自己的想法走。在游戏中, 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和游戏水平的儿童提供个性化的游戏干预, 引导儿童游戏向纵深层次发展。当然, 这个干预是有限度的, 只有在儿童需要帮助时才提供。
此外, 老师的观察能力非常重要。因为很多时候, 人们无法理解游戏究竟为幼儿带来了什么?其实只有细心观察, 就能很好地利用游戏来评价儿童的发展。而这可能是现在很多幼儿园老师所欠缺的能力。教师具有对幼儿发展进行日常观察与评价的能力, 也就是说, 教师必须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 看懂幼儿游戏行为所蕴含的发展水平, 并预测在当前活动中幼儿可能获得的发展, 即善于在游戏中发现幼儿正在进行的无意性学习, 并给予及时支持, 或者善于从游戏中捕捉与课程目标相关且与幼儿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内容, 设计出游戏之后的教学, 从而使幼儿在游戏与教学的相互融合中获得自主发展。
(二) 创造有利于游戏的环境。
游戏的环境与儿童游戏质量有着重大关系。游戏活动为幼儿各方面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 但这种可能性能否实现, 不仅取决于教师对待幼儿游戏的态度, 还取决于教师为他们创造的游戏环境的丰富性和有益性。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是一个渗透着教育者意图、充满智慧和儿童情趣的生活活动空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物质空间, 而是一个布局合理、结构优良、材料丰富、儿童可以充分活动的游戏环境。为了创造这样的游戏环境, 教师需要根据特定的课程目标与具体内容创设与课程主题相关的物质环境并营造适宜的心理氛围。儿童在这样的环境中, 可以自主选择, 自由、充分地活动, 从而获得发展的关键经验。游戏环境的创设和游戏材料的投放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对游戏环境预先设计, 选择引发幼儿与物质环境相互作用的方式方法, 以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教师要为儿童游戏提空合理的空间, 充足的时间和丰富的材料。
如我们在上文提到的, 在目前幼儿园的课程实践中, 集体教学活动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组织儿童上课、示范、演示、讲解仍然是主要的课程教学方法。而游戏时间的增加通常意味着传统集体教学活动时间的减少, 意味着儿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自主活动的机会, 这是对传统课程的挑战。游戏时间和儿童游戏质量是密切相关的, 充足的游戏时间有利于高水平游戏的产生和发展。
此外, 要提供充足、多样化的游戏材料“游戏材料是一种信息, 是各种符号的综合, 是一种信息的被发出和被接受……游戏材料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并不自我显示, 它只是一种隐蔽的潜能, 只有当儿童使用物体时才能发挥它的全部意义。”[5]
(三) 将游戏精神渗透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除了保证幼儿的正常的游戏活动以外,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将游戏活动的要素渗入其他活动, 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游戏性体验。并不是借用游戏的糖衣, 而是发掘游戏的实质, 使儿童学习活动主体化, 让幼儿在幼儿园各项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积极地学习, 真正成为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游戏是儿童自由的、自主的、愉悦的活动。在这样的环境中, 儿童既可以产生自由的、自主的、愉悦的游戏情绪体验, 从而增进身心健康, 更加乐意上幼儿园, 又可以酝酿产生新的游戏冲动和游戏行为。老师和幼儿园管理者要具有这种游戏的精神, 让幼儿在园内的一日生活过得既轻松愉快, 又在老师有计划的布置和引导中获得经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海东.游戏:给予儿童有灵性的生活.教育导刊 (幼儿教育) , 2004 (2-3) .
[2]王春燕.以游戏精神实现教学与游戏的融合.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 (12) .
[3]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97, 28.
[4]虞永平.学前课程的多角度透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43.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积木》及教学反思 篇3
摘 要:为了提高教师及家长对中班幼儿积木游戏的指导水平,充分发挥积木游戏在中班幼儿发展中的作用,就中班幼儿积木游戏做了研究。
关键词:积木游戏;中班幼儿;发展特点;指导策略
一、积木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
积木游戏是幼儿基本活动中的一种,指儿童用积木拼搭成建构物的一种游戏,也叫结构游戏或建筑游戏。摆弄和操作游戏的过程中对儿童眼手的协调能力、视觉感知能力以及大小肌肉的发展均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积木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Pickett和Sreoud的研究表明,幼儿搭建积木的过程,正是他们在表现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已有经验,为幼儿运用象征性手法提供了经验与机会;另外,积木游戏也为幼儿的口头交流提供了很好的环境,为后续的读写活动积累经验;再者,幼儿从简单的共同操作积木逐步发展到共同设计和实施积木作品的过程中蕴含着学习社会生活规则和社会性交往技能的巨大可能性,为幼儿学习分享、协商、谦让、轮流等社会性交往技能提供契机。
(二)中班4~5岁幼儿发展积木游戏的迫切需求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表明,搭积木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智慧”“逻辑数学智慧”“空间智慧”“人际智慧”“机体动觉智慧”。在4~5岁阶段,当获得搭积木的一定能力之后,装饰的各种样式就出现了,在建筑物上有了对称。建筑物虽然没有名字,但已经变得较精致了。
二、积木游戏对中班幼儿的发展作用
(一)建构物内容、形式、色彩增加
中班幼儿正值4~5岁的年龄,想象力丰富,常常会把看到的物体融入自己的想象,积木玩直观多变,易于操作,能够提升此阶段幼儿的想象力。例如,当得到一个类似“金箍棒”的玩具时,他会拿着上下挥舞并说“我是孙悟空。”其次,对于颜色的需求有所增加。在游戏“色彩积木”中,成人发出指令,“拿一块红色的三角形积木”,“给我一个绿色的长方形积木”等,幼儿根据指令在一堆积木中找出该积木。通过这一过程,有效地训练了幼儿对色彩与形状的辨识能力。
(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
4~5岁的幼儿有时讲话会断断续续,因为他们还不能记清事物现象和行为动作之间的联系。在积木游戏过程中,他们会根据情境及时调整自己的语言,如,对妈妈说:“这是我和兔宝宝的家。”
(三)动作质量提高,精细动作增加
4~5岁儿童精力充沛,他们的身体开始结实,动作质量有所提高,可以完成一些精细动作,花较长的时间在积木游戏上,不会感觉到疲惫。基本动作更为灵活,手指动作比较灵巧,可以熟练地拼插积木完成精细动作。
(四)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能力增强
4~5岁儿童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开始增强,在时间概念上,能分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在空间概念上,能区别前后、中间、最先、最后等位置;在数量上,能自如地数1-10。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表面、简单的因果关系,如,能够明白小树应该种在小房子的前面;小孩子应该靠马路的右侧走等。所以,搭积木是表征他们的认识与情感的一种手段。此阶段的幼儿由于认识能力、审美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增强,反过来也会在游戏过程中帮助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能力得以提高。
三、中班幼儿积木游戏的指导策略
(一)中班幼儿积木游戏的教师指导策略
1.对游戏时长把握得当
中班幼儿的建构意识明显加强,认知水平也有所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和小肌肉动作进一步发展,积木游戏能为幼儿带来较大的成就感。这样一来,幼儿在考虑建筑物内部的关系,在不断的比较和模仿中无疑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因此,中班幼儿一般在20分钟内完成其初步确定的搭建目的,但随着时间进一步的延长,由于其注意力持续的时间仍然有限,中班幼儿无法再从单一的搭建行为中获得游戏的乐趣,他们需要再重新思考自己要搭什么,怎么搭的问题,所以随着时间增加到30分钟,中班幼儿的游戏行为便大幅有所提高。
2.尊重和满足幼儿的自主性
幼儿对积木游戏的探索兴趣是无穷尽的,当他们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学会“等待”,要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只有当幼儿的兴趣即将消失时,教师的干预才是有效的。过早的介入幼儿的活动,就有可能导致幼儿原本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因一个标准答案的出现而告终。
3.建构区与其他活动区相配合
建构区与其他活动区相配合,教师应注意积木游戏的发展与幼儿语言、审美、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相结合进行有效教学。因此,教师应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求发展,有计划地进行结构活动。例如,中班幼儿喜欢玩角色游戏,开始教师可以设“过家家”比较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的游戏,当幼儿理解各角色的关系,开始交往时,教师便可和幼儿一起搭建关于医院、商店、住宅区之类的积木玩具,让幼儿能够结合积木的具体形象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进行游戏,这样两种游戏形式的结合,更加能够帮助幼儿对积木游戏的把握。
4.注意同伴交往关系的培养
在小组搭积木中,幼儿有的负责设计,有的提供积木材料,有的在旁实地观察和学习,同伴间的交往和友谊加强,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使胆怯的儿童有机会与方式不同的同伴交往,使有侵略方向的儿童学习发泄精力,尊重同伴合作。因此,积木游戏有助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二)中班幼儿积木游戏的家长指导策略
1.尽量让孩子自己搭
孩子天生具有强烈的探索与创造精神,此时,家长不应急于向孩子灌输现成的知识,使孩子懒于探索,窒息了孩子的主动性。家长应积极做到对孩子的构建行为“不闻不问”,让孩子自己搭一份属于自己的梦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将房间的一个角落单独划出,铺上垫子,将积木放置在其中,让孩子自由地玩耍。
2.不要提供颜色过于花哨的积木
在积木游戏中过多的颜色会有碍儿童形成建构整体感,而建构整体感的缺失会阻碍幼儿建构行为的发展。所以,家长在为幼儿选择适合其发展的积木的同时,应注意对积木颜色的把握,不为幼儿提供过于花哨的积木玩具。
3.加入辅助性材料
积木游戏多是建构性游戏,加入其他材料后,儿童的游戏方式将出现社会性倾向,由单独搭建变成多人搭建的合作方式。由于辅助材料的牵引,会引发儿童的其他经验,儿童的搭建主题得到了延伸,由简单的拆、搭动作逐渐向有目的的搭建行为靠拢,搭建物型呈现多样,也出现了更多的社会性交往行为。所以,在积木游戏的过程中家长应积极地加入辅助性材料,培养幼儿与他人的合作精神。
4.依据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指导
对游戏主题的确定,家长不仅要从幼儿的发展现状与经验出发,还要适时确定丰富多彩的建构主题让幼儿自由想象、创作,以此提高幼儿的认知与建构水平。比如,家长可以先帮助宝宝回忆动物园的动物,再回忆动物的居所,然后让宝宝动手搭建“房子”,家长可以在旁启发:如“熊猫的身体胖乎乎的,我们要搭个大大的房子”。
5.多花时间进行观察,给孩子支持与鼓励
在幼儿自主游戏或者合作游戏时,家长应对其行为、语言、精细动作、表情等注意观察,必要时拿纸、笔及时记录。在幼儿感觉茫然的时候进行有效的指导,在幼儿完成搭建兴致勃勃地介绍自己的作品时,家长应及时称赞他们搭得好,因为父母对积木游戏的态度及鼓励直接影响和感染着幼儿,认真的观察儿童搭积木,请他人来观摩幼儿的构建物等都能激发儿童搭积木的兴趣,增强他们的信心,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就。
综上所述,中班幼儿进行积木游戏时,教师、家长应从:对游戏时长的把握;发挥游戏中的指导地位;注意同伴关系的培养;给予支持与鼓励等方面对幼儿予以指导。
参考文献:
[1]赵兴民.儿童游戏与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07(03):49-51.
[2]张莹,华爱华.游戏时长对幼儿积木游戏行为与作品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09(02):41.
[3]黄仁颂.积木游戏的系列研究[Z].黄仁颂文选,2007:162.
[4]陈健.积木到底该怎么搭[J].父母必读,2007(02):10.
[5]王树巧.积木游戏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8(09):46.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积木》及教学反思 篇4
尝试在游戏情境中进行有目的的构建,探索发现积木因不同的连接方法而呈现的奇妙变化。
【活动准备】
积木若干、毛毛虫图片、绒布毛毛虫玩具等。
【活动过程】
一、自由搭建。
1、回忆与交流:你用积木搭过什么?
2、幼儿尝试用7块积木自由搭建。
3、欣赏作品。
教师分析
从自由搭建和作品展示引入,引导幼儿关注积木不同的连接方法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以此感受积木的多变性。
二、搭毛毛虫
(一)游戏一:搭一条毛毛虫
1、(教师出示毛毛虫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其特征,并提出搭建要求)也用7块积木搭一条毛毛虫。
2、(幼儿交流)你是怎样搭毛毛虫的?怎样把毛毛虫的身体连接起来?
(二)游戏二:毛毛虫变长了
1、(教师引导幼儿相互比较,看看谁的毛毛虫最长)
2、(教师提出搭建要求)让你的毛毛虫变得更长。
3、(幼儿“修改作品”后,再次比较并交流)你的毛毛虫是怎样变长的?
小结:积木连接的孔越少,毛毛虫就越长。
(三)游戏三:会扭动的毛毛虫
1、(教师出示绒布毛毛虫玩具)请大家观察一下,积木搭出来的毛毛虫和绒布毛毛虫在形状上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积木搭出来的毛毛虫是直的,绒布毛毛虫是可以扭动的。
2、(教师引导并提出搭建要求)让你搭建的毛毛虫扭动起来。
3、(幼儿再次“修改作品”后交流搭建体会)你是怎样让毛毛虫扭动起来的?
小结:两块积木只要各连接一个孔,毛毛虫就可以扭动了。
教师分析
先让幼儿尝试用7块积木搭建一条能连接在一起的毛毛虫,目的在于引发幼儿搭积木的兴趣;然后再用幼儿自己搭建的作品,通过比较来发现积木不同的连接方法可以使毛毛虫变得更长的秘密;最后用柔软的绒布毛毛虫来启发幼儿思考硬硬的积木能否搭出一条也能扭动的毛毛虫。三个环节步步推进,始终在引发幼儿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励幼儿大胆探索,在体会积木的多变性的同时体验游戏的快乐。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积木》及教学反思 篇5
活动目标
1.能掌握行进间跳的方法。
2.能听到信号后快速做出反应。
3.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4.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能遵守规则玩游戏。
活动重难点
能掌握行进间跳的方法
能听到信号后快速做出反应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椅子、大树头饰、兔子胸贴、青蛙胸贴经验准备:儿歌《抱树》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和幼儿随音乐做热身运动
二、基本部分
1.教师请出树朋友,引出活动主题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师:“春天会有哪些我们身边的朋友会发生变化啊”(树、花、小鸟、小蝴蝶等等)师:“今天火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朋友,小朋友们看看是谁啊?”(大树)“小朋友们喜不喜欢树啊!”(喜欢)"我们前几天学过一个关于抱树的儿歌,现在请小朋友们给客人老师读一下。
2.玩游戏《抱树》
(1)教师示范怎样抱树师:小朋友我们的前面有许多的树朋友,现在老师先给小朋友们示范一遍抱树的过程游戏玩法:教师将小椅子(树)围成一个圆圈,根据树的棵树确定参与幼儿的数量,每组幼儿要比树多一个。(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游戏开始,教师让参与活动的幼儿进入圆圈内,幼儿围绕圆圈边念儿歌边走,等儿歌停下后幼儿迅速抱树,没有抱到树的幼儿则站在圆圈中间等待下次机会。
游戏规则:
a.幼儿必须要在最后一句儿歌念完后才可以去抱树。
b.幼儿在读儿歌时必须是走或跳的。
(2)分组游戏教师将幼儿分成男女两组分别游戏,让幼儿在自主地游戏中来跟着儿歌抱树。
教师总结
三、结束活动幼儿和教师随音乐做放松运动,将幼儿带离游戏场地。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个别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但是在活动中,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活动,我个人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积木》及教学反思 篇6
活动目标:
1.提高听说快速反应能力,在集体面前大胆说话。
2.与他人协调动作,随儿歌轮流交换角色。
3.通过玩游戏,丰富地名知识。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已经知道我国的一些城市的名称。
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引出活动的主题。
教师:你们做过火车吗?都坐火车去过哪里?[.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你们知道火车还能开到哪些地方?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各省市的名称。
教师: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游戏,名字叫“开火车”。
2.讲解游戏规则
教师在讲解游戏规则重点说明:全班幼儿要边拍手边问开火车的人:“往哪儿开?”和“谁来开?”开火车的人必须随儿歌的节奏迅速答出:“往××开。”和“××开。”如果答不上来,或思考时间较长,就停止游戏一次。
3.带全体或个别幼儿一起玩游戏“开火车”。
教师先扮开火车的人,与全体幼儿进行对答游戏。教师先说:“嘿嘿,我的火车就要开。”幼儿问:“往哪儿开?”教师答:“往北京开。”幼儿问:“谁来开?”教师答:“大家开。”接着由幼儿扮开火车的人,与教师进行对答。
教师扮开火车的人,再请个别幼儿与教师进行开火车游戏,要求幼儿大声的对话。
4.请幼儿围坐成半圆形,进行“开火车”游戏。
先请一位幼儿扮开火车的人,大家一起边拍手边进行问答。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幼儿将火车开往各个地方,提醒幼儿注意倾听别人的讲话,较快地进行对答。
游戏儿歌:
甲:嘿嘿,我的火车就要开。
问:往哪开?
甲:往xx开。
问:谁来开?
甲:xx开。
教学反思:
由于开始没有向幼儿交代清楚边拍手边说儿歌,而导致游戏时再想起叫幼儿边拍手边说儿歌使幼儿显得有些被动。虽然后面游戏进行的较顺利幼儿兴趣也很浓厚,达到了预设的目的。但开始游戏幼儿与教师的互动就欠缺了气氛。而孩子们对地名知识也了解得很少,应该与家长配合帮助孩子扩展这方面的知识。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积木》及教学反思 篇7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已经能够自主的参加一些基本的体育活动,对户外活动的认识和需求也变的多样化,舞龙这个游戏很受幼儿的喜爱,幼儿在游戏中能够手脚并用,达到全身的协调运动。它不近增强了幼儿的体质,更进一步强化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动作的协作能力。
活动目标:
1、培养了幼儿的配合意识,获得了对民间游戏的感知和乐趣。
2、增强了幼儿身体素质和规则意识,强化了幼儿身体协调的能力。
3、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纸龙若干,彩带若干
2、录音机,音乐磁带《金蛇狂舞》欢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教师带幼儿到户外操场,带领幼儿慢跑一圈,指导做简单的热身动作。
1、导入游戏
老师今天和大家一起来做个民间游戏,好不好?(幼儿回答,好)教师展示手中的纸龙和彩条,今天我们就用它来做游戏,幼儿感到很新奇,也很期待,那么下面就要好好的看老师怎么去做,等会老师要看你们自己的表演奥。
教师首先说明游戏的规则和过程,并自己亲身去演示舞纸龙和舞彩带跑的过程,幼儿认真好奇的观看。
一、舞龙跑
1、规则要求
老师强调舞龙跑这个游戏必须需要你们团体的配合,所以你们活动时要时刻注意其他小朋友的动作,只有彼此的配合好才能一起完成舞龙的过程。
2、游戏分组
将全班幼儿分成四个小组,站成四排,每组的每一个幼儿发一个纸龙,(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随着欢快的音乐进行曲线走跑交替,排头一定要控制好速度和曲线的幅度。
3、开始游戏
幼儿准备好以后,哨声一响,游戏就开始。在音乐的配合下,幼儿紧张而忙碌起来,幼儿动作很规范,配合不错。
二、舞动彩带
幼儿自选两根彩带,随着欢快的音乐四散在场地上挥舞彩带,如画圈、抖动、甩动、双臂高举自传等。
4、活动结束,表扬鼓励,教师做及时总结
教学反思:
舞龙跑和舞动彩带这两个游戏对幼儿来说,很新鲜,幼儿都能参与到游戏中去,在配合中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身体,养成了守规则好习惯,更进一步增强了集体意识和参与意识。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积木》及教学反思 篇8
活动目标:
1、能原地纵跳触物,脚蹬地有力。
2、喜欢户外活动,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3、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在户外游戏场地上适宜的高度悬吊一些安全的、轻型的、不同颜色的小果子。
2、在悬吊安全、轻型小物件对应的地上画一条线。
3、在户外游戏场地上悬吊一些高低不同的水果。
活动过程:
1、一起来锻炼。
(1)教师带领幼儿做身体各部位的准备动作。
(2)估计幼儿自己创编出准备动作并带领全班幼儿做。
2、跳起来,够一够。
(1)教师将幼儿带到悬吊同一高度的物品下方并站在线上,鼓励幼儿想办法够着头上方的物品。
(2)鼓励幼儿说一说怎样才能够到上面的物品,还可以请纵跳好的幼儿为大家做示范。
(3)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纵跳触物的动作要领:
①双脚跳起时双臂应有意识地摆动,与蹬腿动作配合。
②极大上方物品时身体伸展。
③落地时屈膝缓冲。
(4)幼儿互相评价动作,并对不正确的动作予以调整。
3、游戏:摘果子
(1)教师把幼儿带到果园,果园上方悬吊一些高低不同的水果(最高的是红色,其次是黄色,最低是蓝色),幼儿分成两组比赛,请有儿童站在下面适当的位置,纵跳采摘水果。采下的果子要放在自己组的筐中,教师要了解和指导幼儿纵跳的高度。
(2)统计各组幼儿采摘的红色、黄色和蓝色的果子有多少。
(3)游戏可以反复进行。
4、整理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做整理活动。
活动建议:
1、在户外游戏区上空悬吊物品时,请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尝试后再确定高度。
2、尽量选择在柔软地面上纵跳。
3、统计果子时,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将不同颜色的果子进行积分,如红色3分、黄色2分、蓝色1分,比一比哪组分数多。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利用了直接进入主题的方式,幼儿对内容感兴趣,能够完全跟着老师的思维,积极回答问题,其中大部分孩子思维活跃。本次活动做到了有效性,师幼互动非常好。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积木》及教学反思 篇9
【活动目标】
1、运用报纸玩各种游戏,练习运动技能,发展身体的灵敏性。
2、学习与他人配合进行游戏。
3、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4、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8-10张报纸,大鲨鱼头饰,用粉笔画出的限定区域。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出。
师:小朋友,做游戏之前,老师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小企鹅们生活在哪里吗?(海里,也有说,冰块上)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那么今天老师来教你们一个新的游戏,叫做“南极冰块”。
二、学习动作和语言。
(1)老师示范。
师:游戏开始之前,老师先教小朋友小企鹅在海里的动作和要说的话。
请小朋友把小手放在身旁,头向上抬,小脚一步一步向前慢慢地移,并且要说“我们是一群可爱的小企鹅,我们在大海上游啊游”。
(2)幼儿集体练习。
师:小朋友们,会了吗?跟老师一样,沿着脚下的白线,做一下小企鹅的动作,记得要边说“我们是一群可爱的小企鹅,我们在大海上游啊游”
三、介绍游戏规则。
师:刚刚小朋友做的都很棒,接下来我们要开始做游戏了,老师先说一下怎么来玩。
师:当小企鹅们在海里游的时候啊,大鲨鱼就很容易把小企鹅吃掉,当他们跑到冰面上的时候,小企鹅就安全了。现在老师是企鹅妈妈,你们是一群可爱的小企鹅,配班杨老师是大鲨鱼,地上的报纸是冰块。企鹅妈妈带着孩子自由地在大海里游泳,这时小朋友要沿着脚下的线做老师刚才教的动作和说的话,当大鲨鱼喊停时,他就要来吃我们,那我们听到“停”字时,要用最快的速度跑到冰上,也就是报纸上。
师:可是呢,冰块很小,所以小企鹅们要相互帮助才能让更多的小企鹅站在冰上,没有站上的小企鹅就会被大鲨鱼抓住哦。那么我就请被抓住小企鹅先到旁边休息,为其他的小企鹅加油。每一次游戏,冰都会融化掉一些。我们脚下的冰就会越来越少了,所以我们要努力的站在冰块上。
四、游戏示范。
师:请两个小朋友上来和老师一起来做示范,现在xxx和xxx小朋友是小企鹅,老师是企鹅妈妈,我们在海里游泳,杨老师是大鲨鱼,当他喊“停”时,就要来吃我们了,所以我们要快快的站在冰上。知道了吗?
师:小企鹅们,跟着企鹅妈妈一起来念“我们是一群可爱的小企鹅,我们在大海上游啊游”。(老师和两名幼儿示范)
杨老师:停,大鲨鱼要来抓小企鹅了。(小朋友向冰块上跑去)
五、游戏进行及递进。
师:小朋友们知道怎么玩了吗?现在请所有的小朋友来当小企鹅,我们一起来玩。在玩的过程中千万要注意安全,不要推其他的小朋友。
老师和小朋友们:我们是一群可爱的小企鹅,我们在大海上游啊游。
杨老师:停,大鲨鱼要来抓小企鹅了。
(小朋友向冰块上跑去)
六、活动结束及深化。
师:好,我们今天的游戏结束了,最后几个小朋友表现的特别棒,我们为他们鼓鼓掌,其他的小朋友也表现得很好。
师:小朋友,今天的游戏好玩吗?晚上回家,小朋友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也想一个与报纸有关的游戏,想的新游戏可以回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大家一起分享,一起玩。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积木》及教学反思 篇10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与同伴游戏的乐趣,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2、提高幼儿的应变能力和游戏动作的敏捷性。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哨子一个,大红苹果卡片若干
2、自制帽子若干
活动过程:
教师带幼儿到户外操场,慢跑一圈,指导幼儿做简单的热身动作。
1、导入游戏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好玩的游戏,它的名字叫 “传帽子”,我们今天要看看那位小朋友表现最好,今天老师就奖励给他一个红红的大苹果,给幼儿出示大苹果卡片。你们可要好好的参与啊!
2、首先说明游戏的规则和过程,并和部分幼儿一起模拟表演其他幼儿认真看。(.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排成八字形,各行派头的幼儿前面有10顶帽子,游戏开始后,各行派头的幼儿将第一顶帽子戴在头上后,第二个幼儿立即从第一个幼儿头上把帽子摘下来戴在自己的头上,后面的幼儿以此传下去。当第一名幼儿帽子被摘下后,他马上又拿起了放好的第二顶帽子,同样依次传下去,直至10顶帽子传完为止,传得快的小组为胜。
3、开始游戏 将全班幼儿分成两个小组,以老师的口令为信号,游戏开始。幼儿紧张而忙碌起来,看到帽子快速而紧张的在幼儿手中传递着,孩子们也充斥在游戏的氛围中。
游戏反思:
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游戏锻炼了幼儿跑和跳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竞争意识和遵守规则的习惯,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教育性。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积木》及教学反思 篇11
游戏名称
《民间游戏串串串》
游戏目的:
1、发展幼儿间合作与比赛并重的能力。
2、能与同伴一起进行集体舞表演,从中感受合作的乐趣。
3、通过游戏提高幼儿追赶奔跑能力及反应的灵敏性。
4、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
游戏准备:(材料)
1、苹果、生梨头饰各一个
2、手绢一块,小圆垫与游戏人数一样多。
游戏人数:
中班幼儿11—13人。
游戏过程:
一、准备运动
幼儿排成四组,跟随教师的口令进行活动前的一系列活动准备。然后交代游戏规则:幼儿自由组队,每组自选一名有能力的幼儿当组长,进行游戏指导。
二、大串烧
幼儿自由结伴组队,围成一个圆圈,边拍手边念:“乒呀乒头噶”,连续三次,以最后一次为准,出手心的幼儿为一组,出手背的幼儿为一组,两组进行拔河比赛,赢的那组上的幼儿自由推选出两名幼儿,一名幼儿做苹果,一名幼儿做生梨,其余幼儿手拉手边念《苹果、生梨》儿歌边进行游戏,当念到“你想吃啥”时当苹果、生梨的两名幼儿用手套住一名幼儿,问他:“苹果、生梨你想吃啥?”该幼儿自由选择,游戏依次类推。游戏结束后,两组幼儿进行拔河比赛,赢的那组上的幼儿自由推选出一名幼儿做丢手绢的人,其余幼儿围成圆圈蹲下,大家一起和丢手绢人唱丢手绢歌,唱到:“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时,丢手绢人把手绢放在其中的一名幼儿后面,该幼儿发现手绢后马上去追丢手绢人,抓住后两人在圆圈中间进行《石头、剪子、布》游戏,赢的幼儿做丢手绢人,游戏依次类推,直到每个幼儿都能轮到为止。
三、游戏小结
教师用奖励小红花的方法表扬做游戏认真的幼儿,鼓励没有得到大红花的幼儿下次继续努力。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幼儿爱游戏,活动中,幼儿情绪很高,他们在生动、活泼、愉快的情绪中积极、主动地进行锻炼,充分体现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活动量适中,是一节成功的游戏教学课。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积木》及教学反思 篇12
活动目标:
1、练习s形循环跑,锻炼动作协调性。
2、体会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3、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活动中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的培养锻炼。
难点:幼儿对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以及个别幼儿协调性的培养。
活动准备:
磁带、录音机、老鹰头饰、小鸡头饰
活动过程:
1、开始:老鹰、小鸡同时进入活动场地,一起做热身运动。
2、游戏:
(1)选老鹰
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跳选平时性格内向,不主动参与的幼儿。把老鹰的机会让给这些孩子。
(2)整理队形
老鹰站最前面,小鸡排好队,试着抓一抓
(3)老鹰飞到地平面
师:“快跑呀,别让老鹰抓着了”
引导幼儿不停变换队形,避开老鹰,不让老鹰抓着。
3、活动结束。
4.活动延伸
教育幼儿要想不被抓,就必须整体配合好,培养幼儿的合作意思,团队意思,协调一致才能达到目的。
教学反思:
1,中班幼儿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有他特有的年龄特点:有意行为开始发展,幼儿体力明显增强,在活动中学会交往,动作发展更加完善。这些表明这一时期的幼儿更需教师对他们进行引导。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1)对幼儿发展的反思,幼儿大部分能主动参与活动,极个别不配合,教师要关注他们,培养他们的活动兴趣,改变他们的孤僻倾向。
(2)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我对班上的幼儿情况比较了解,对他们的性格特点学习特点都了如指掌,因此,能以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3)对师幼互动的反思,个别幼儿理解不清教师的指令,我不厌其烦给他们解释示范,让他们明白我的指令,让活动得以顺利地开展
3、对活动效果的评价。整个活动幼儿的参与度较高,但是对一些发展较快的幼儿来说,活动相对简单,因此出现个别幼儿的参与度不高的现象,在今后的活动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促使幼儿全体全面谐调发展。
4、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加细致的考虑活动的各个环节,让发展较快的幼儿能全程投入到活动中来,比如:让他们发号指令,亲自指挥活动。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积木》及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幼儿园中班教案《板凳游戏》及教学反思05-11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投球》及教学反思10-13
幼儿园中班民间游戏教案《贴人》及教学反思08-10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小帮手》及教学反思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