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研修日志大全

2024-11-20

国培计划研修日志大全(共13篇)

国培计划研修日志大全 篇1

一、国培,更新了我的教育观念

本次培训学习,我发现教育是需要远见卓识的。每位专家老师精彩的讲座,如同头脑风暴让我对新课程有了更高更新的认识,教学思想方法的探讨,比较前沿的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如何开展课例研究有了明确的方向。从各位专家的亲身体验,从国内教育到国外理念,让我犹如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为之振奋。

二、国培,启迪我去思考

听了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荣的讲座,我深刻认识到教学反思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具有非常生动和丰富的价值。反思有助于教师发现新的教育意义,反思有助于理解“我的理论”,建构“实践知识”,反思有助于教师更加关注自我专业成长的历程,反思有助于教师不断增强对教育教学的自信心,反思有助于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责任感。一名教师具备了自觉反思的能力,就会经常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发展,在反思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在反思中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

三、国培,开启了我的智慧

参加这次“国培”,我的内心是充实的,我在培训中渐渐成长。我有收获、有理念、有疑惑、也更有压力,我要把在国培学习的知识用到教学当中,把专家教授们的理念转化为自己今后的行动指南。力争做一名真正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让我们与“国培”研修同行,让“国培”研修因我们而精彩!

总之,感恩国培,让我有了一次学习提升的机会,国培学习虽然短暂,但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专业上,对我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提高。我将把这些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辐射到语文教学中。

国培计划研修日志大全 篇2

海南省“国培计划(2013)”培训机构管理者高级研修项目已于2014年1月3日至1月17日在黑龙江教育学院集中培训结束。经过一段时间的在岗实践和跟踪指导,4月10至11日海南师大继续教育学院组织了该项目在海南省的总结汇报活动。海南省教育厅师管理处副处长卢焕雄、省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吴一凡和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培训部、琼台师专培训科、海师大继续教育学院师训科以及15个市县教师机构负责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持续两天的活动围绕国培计划实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14年全员培训等主题,采取专题汇报、讲座和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由吴一凡副主任主持。

4月10日上午,海南省教育厅师管理处卢焕雄副处长传达了教育部关于2014年国培计划工作的部署。海南师大继续教育学院师训科陈建科长分别汇报了2013年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三区”市县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社区远程培训项目的实施情况,总结了项目的成绩,分析了存在的问题。10日下午,结合今年国培计划培训方式的变革,中国教师研修网执行总编吴新杰做了题为《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的实践与反思》的讲座。11日,与会人员结合市县实际,就2013年国培计划项目、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14年中学教师全员培训等工作进行了研讨交流,指出了其中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达成了初步共识。

国培计划研修日志大全 篇3

关键词:“国培计划”;网络研修;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6-0067-02

2010年,由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启动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 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国培计划”不但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也对我国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法,推动全国大规模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开展有着重大意义。[1]

中小学教师以往所接受的培训都是面对面的集体授课,这种培训方式很容易被他们所接受,但是却不能满足个性化发展,无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面对这种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研修网应运而生。利用各级的研修网作为平台来实施国培计划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这种新型的培训模式既给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又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一、网络研修所面临的问题

1.以任务完成为目的,培训目标不明确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旨在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围绕“优化校本研修管理”的主题,为项目学校(区域)提供资源、工具、平台等专业支持服务,提升学校(区域)校本研修的管理效率和水平;围绕“创新校本研修模式、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主题,以学科为载体,创建学校(区域)学习共同体,开展主题研修活动,引导形成团队研修文化和教师的常态研修习惯,为学校发展、教师发展提供支持。

培训本身有着严格的实施方案和考核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段完成相应的任务。而大部分教师却容易忽略培训目的,把培训做为负担,不主动学习。学员在培训开始之后,首先应该了解实施方案,明确考核要求,以保证培训正常有序的进行。但是学员追求的只是任务的完成,他们首先想要了解的就是该培训如何才能取得合格证,在了解之后会选择最简单、便捷的方式来使自己达标。

2.信息技术水平限制个性化培训

信息网络管理平台技术给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突破了传统培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网络研修过程中,只要在每个阶段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就能得到相应的积分,而学习地点和学习时间都是由学习者自由支配,既不影响平时的教学工作,也能充分利用时间来完成自身的专业发展。但是利用网络研修来推动校本研修,这本身就是对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一个考验。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由于平时忙于教学工作,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不论是教学还是自身学习发展都习惯运用传统的方式来完成。

结合本次培训项目的实施情况,发现大部分教师都是在迷茫中进行研修的。在正式培训开始之前,学校会按照所教学科和所教学段把教师分成不同的教研组,教师主要是在自己的教研组内进行互动交流,缺乏和熟手型教师、专家的交流讨论。

3.学员重视程度不够

陕西省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有30%是要求学员进行课程的自主学习,包括观看课程视频、阅读课程文本资料的累计时间,由系统自动统计,达到1900分钟,此项可得满分。此项考核的标准仅仅是学习的时间,虽然在观看课程视频的过程中,系统会让学员输入验证码或者是回答问题,但因为问题的难度不大并没有引起学员的重视。

网络研修做为新型的培训形式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但这些问题并非是无法解决的。

二、如何提高培训效益

1.发挥教研组长作用,提高学员参与度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虽然是通过网络平台来进行培训的,在第一阶段创设学习共同体,建设网络家园开始之前,应该先让教研组长对学员进行集中培训,让学员明确培训的目标和考核方式,阐述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让参培教师在第一时间明确国培计划、日程安排、看视频的时间地点,必须完成作业的数量和质量、写文章的数量、上网参与研讨及跟帖的方式数量和培训合格的标准,[2]增强学员的集体感和归属感,使他们不会在培训的过程中出现孤独感,觉得自己完成不了任务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对培训失去兴趣,消极应对。

2.突出信息技术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学员跨越式发展

信息技术教师承担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担,有责任帮助其他学科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从而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能力。在第二阶段,要求学员学会如何在学习共同体中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制订计划、探讨师德并充分分享。网络研修的一大特点是其拥有着大量的资源,尽管如此,学员还是会感觉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资源。究其原因,研修网上的资源不一定能帮助所有学员解决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学员自己建设的资源库,不同于专家所构建的资源库,不仅能快速健全资源库,而且学员们都是来自一线的教师,最清楚他们的需求,他们能够发布与教学同步的课程资源。但是学员们建设的资源库往往是零散的,有重复性的,而且都是依据个人习惯和任教学科来整理发布的。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研修这个平台,发挥其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在第二阶段开始之前,为学员们讲解发布资源的正确步骤、发布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如何整理自己的资源,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源。信息技术教师应在培训的过程中及时对资源进行归类,剔除无效资源,公布资源种类及数量,避免学员重复建设资源。

3.多方位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大部分学员都已经熟悉此平台的操作,能快速的发布资源并且利用资源。为进一步提高学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在第三阶段为学员提供了三个系列的课程,更符合学员个性化的学习。只有提高了学员的信息技术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本阶段为了弥补学员信息技术水平不高的缺陷,专门定制了《信息化教学操作技术》、《PowerPoint 2007的应用》等课程,此类课程有效的帮助学员了解最新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及学习方式,促进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来完成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4.加强反思及同伴互评

学员的自我反思在培训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加强自我的反思,取长补短;培训结束后,及时总结,如此一来才能将培训的内容进行内化。网络环境下典型课例教学的实践反思,既包含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又包含群体性的研讨式反思。[3]通过群体性的研讨式反思来加强同伴间的互评,既弥补了自我认识的局限性,又能促进群体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胡素芳,任昕.浅谈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1):117-119.

[2]覃霞. 做一片绿叶——“国培”班主任工作有感[J].中学教学参考,2013(4).

[3]郑燕林, 李卢一.“整合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模式构建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

“国培计划”初中数学研修日志 篇4

题目:学校对骨干教师的要求与期望

内容:学校对教师的目标要求

1、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2、先做经师,再做人师,做经师不易,做人师更难。

3、学校是实施心理学的实验室,教师是供学生阅读的道德书籍。

4、教师要充满期待,满怀激情,高度负责做好每项工作。

5、 一年合格,三年称职,五年优秀,十年期待。

6、新手教师——合格教师——教学能手——优秀教师——教学专家——教育专家

7、 在《附中教师专业发展管理意见中》的要求。

8、让理想照亮前程,让优秀成为习惯,让读书成为必需,让工作成为幸福。

9、 特别爱学习,特别负责任,特备有能力,特别有实绩

二、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把握好备、上、批、辅、考、评诸环节,尽最大努力做到最好。

① 备:“三备”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

② 上:教贵善诱,学贵善思、以诱达思,启智悟道。

③ 批:精选练习,用心批改,发现问题,寻根溯源,反馈矫正。

④ 考:精编试题,注意梯度,设置情境,考察知识,甄别能力。

⑤ 评:理性评卷,重在激励,查缺补漏,力争提高。

2、“跳出课堂看课堂,”“转到教学的背后”,从学识水平,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三大方面注意提高。

3、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4、读书厚底蕴,实践出才干,反思明得失,对话启智慧。

5、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自我反思,做好“三个对话”

6、用心做教育,反思总结。

7、有教育理想,笃教育信念,务实去做,以一贯之,定能成功。

国培计划研修日志大全 篇5

安阳教研室的英语教研员盛老师对小学英语的研修主要讲了三个问题:

1、小学英语课标总目标。

2、课标对听、说、读、写的具体要求。

3、以及为了达成目标教师应该怎样坚持怎样的原则。其中她重点就第3方面作了详细、生动的阐述。我的兴趣点也正好在这里,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整理呈现如下。

一、课堂听力训练的原则

1、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除非用英语解释不清楚时。(教师要尽快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

2、避免说一句英语,翻译一句。(需要教师善于使用适当的肢体语言)

3、尽可能用正常的语速教学。(我们可以通过听录音、听广播、看电影、练朗读等方式来让自己的发音语速更地道。)

4、课文录音是很好的听力训练的材料,要让学生合上书听,可以出示适当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让学生有目的地听。同样读也要专一的读才能很好的理解文本)

5、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学生模仿能力强,此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静心、耐心、注意观察等习惯。)

二、说的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说的练习要循序渐进,机械模仿是必不可少的,在此基础上可以拓展、应用。

2、对话练习切忌两人或几人离得太远,要以同桌或小组为主,营造对话的真是感觉。

3、拓展练习中,要创设信息差。(让每个学生给自己起个英文名字,课堂上用英文名字来操练,这样就真实些了)

4、说的练习要依据教材,不要拘泥于教材,可以将前面知识联系起来。(如:三年级学习食物时练习what do you like? I like …之后,可以用I like …来复习学过的颜色、小动物等。)

三、读的教学原则 读在这里指的是阅读。

1、要坚持先听再读的原则

2、要坚持有目的地听。

3、问题设计原则

国培计划研修日志大全 篇6

最近学习了李健教授所作的《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操教学理念、方法和拓展》讲座。李老师从小学体操教学的价值、特点和方法、拓展和创新三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新课程背景下的体操教学。李老师讲解很生动,也很亲切,我从中学习到了不少知识。

体操一直是我们学校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最早从军事体操发展而来。练习体操可以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培养他们的美感和协调性,养成自信、勇敢的品质。

在现在的学校体育教学中,体操教学内容在教材里的课时安排有越来越少的趋势。原因有几点,一是有的体操项目具有危险性,容易出事故,教师不愿意教。一是体操练习太枯燥,太无味,学生不愿意学。再有就是随着年纪的增长,体育老师对一些体操动作示范起来也已经力不从心,所以不想再教。种种原因,造成了体操教育在体育教学安排中的渐渐缺失。我有时也会困扰,小学体操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李老师的讲座给我打开了一扇明亮窗户。

拿队列队形来说吧,队列队形教学在体操教育中是一个基本性的教学内容,我在每节课的教学中几乎都会运用到原地三面转法的练习,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我要求同学们在我下达后令后,统一呼号“

一、二”以配合腿部动作。学生刚开始呼号也很响亮,动作也很积极,可是几个星期下来,同学们呼声渐渐的小了,动作也有拖沓。我正想着怎么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这样下来肯定没有练习的效果,正好李老师的视

频里有一些有趣的队列队形的组织方法,像教师喊口令时学生一边完成动作,一边呼喊口令最后一个字。像原地三面转法时,分成四组开火车,每组完成一个八拍。我就决定试一下。

上课铃声响后,我就在教室里面向同学们介绍了今天的教学内容:新的口令指挥方法和新的队列队形三面转法的练习方法。并且在黑板上画出了队列练习示意图,让同学们都能明白。到操场后,同学们已经跃跃欲试了,我简单说了一下就进行了新口令呼号练习,我喊“立正”,同学们喊“正”,我喊“向前看齐”,同学们喊“齐”,我喊“向前看”,同学们喊“看”。一边做动作一边呼喊,动作整齐划一,声音嘹亮,效果真的很好,以前那种排队不整齐,悄悄说话的现象都不见了,精神面貌真是焕然一新。

之前在进行三面转法练习时,因为是全班同学一起做的,教师很难顾及到每个同学的动作,有的人脚步错了也看不清。分四组进行开火车练习后,可以看到每个同学的错误动作,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同学们也能明白之前老师所讲的以一只脚的脚后跟和另一只脚的前脚掌为轴的转动的动作方法;还可以知道那些小朋友开小差不听讲,开小差的小朋友动作往往会滞后于其他小朋友,对他们要予以提醒。我在新的三面转法练习中,加入了分小组比赛环节,看哪一组小朋友动作标准,呼号嘹亮,最后表扬优胜组。小家伙们个个积极性都被激发出来了。

国培计划研修日志大全 篇7

一、对本研修项目的思考与定位

(一) 项目定位

教育部“2014 高中语文骨干教师远程高端研修”项目是一个旨在采取集中培训与教师工作坊研修相结合、“种子”教师培训与研修团队打造相结合的方式, 培养300 位教师工作坊坊主, 组建100 个教师工作坊 (每个省级工作坊参训骨干教师约300 人) , 通过较长时间的培训, 引领带动全国30000 名市县级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 并推动“种子”教师从优秀迈向卓越, 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同时探索骨干教师基于网络常态化研修的新型培训模式。

基于此, 天津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研修工作坊的整体工作以提升教师解决教学核心问题的能力为基础, 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 以高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 以提高我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专业知识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主体, 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 以专家引领、名师示范、亲身实践为培训模式,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此促进全市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提升, 促进我市基础教育事业的内涵优质发展。

(二) 研修主题与研修模式

1.研修主题。

以高中语文学科专业能力提升为基础, 以教学核心问题为中心, 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 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为切入点,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专家理论讲授、一线名师特色教学现身示范、参训学员亲身体验和实践等紧密衔接的三个环节, 努力优化培训过程, 在循序中提高, 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2.研修模式。

(1) 远程研修。基于参训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以及教学实践中面临的个性化问题, 利用教育部“国培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奥鹏远程教育中心的奥鹏远程研修网络平台上的丰富多样的、体系化的培训课程开展网络分散研修。

(2) 集中研修。在网络分散远程研修的基础上, 适时开展基于参训教师共性问题 (根据参训教师网络平台所提出的核心问题进行数据分析和自动化归纳而成的共性问题) 的集中研修。集中研修采用“引领、体验、实践”相结合的模式, 以任务驱动和案例研讨相结合, 进一步提高参训学员实施新课程的专业能力。

(三) 研修项目工作流程与运行机制

设计和建立科学、严谨的工作坊研修项目工作流程并保持这些流程得到有效执行、控制和管理, 对本次工作坊研修项目的实施至关重要。为此, 天津工作坊在接到这一专项工作后, 就多次就工作坊研修工作进行研讨, 统一思想, 确定目标, 以超前规划设计, 明晰工作流程。提出“培训内容课程化、课程内容系列化、课程管理项目化、课程评价科学化”的研训一体工作新思路, 指出要将着眼点从关注研修团队的已有资源转移到研究服务对象———受训学员的需求 (奥鹏远程研修网络平台提供了参训教师需求实时自动生成系统, 可以自动检索到教师网络研修过程中关注的主要问题) , 在整体方案中明确了“立足教学、按需施训、注重实效、助推成长”的工作原则和“结合天津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实际, 提高参训学员的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课程目标, 强调“周密调研、摸清底数、准确定位、超前规划、科学设计”的重要性, 确定培训工作启动、前期调研、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评估反馈等整体工作流程和不同阶段的研究重心和设计重点。

二、研修工作实施情况

(一) 培训需求调研及研修课程设计

为了深入了解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的培训需求, 我们采用问卷、访谈、听课调研、个体追踪、阶段性回访等方式, 围绕参训学员的基本情况、教学态度、教学行为、教学研究能力以及对培训课程的内容、实施方式的实际需求等方面, 对参与“工作坊”的学员进行了调查。掌握学员的基本情况, 了解需求, 发现问题, 进行分析研究。在深度调研的基础上, 力求使研修活动不再是凭空想象, 而是根据真实问题展开, 更有针对性, 更能体现服务性。

比如, 有关培训内容的需求方面的调研, 我们设计了课标和教材、知识拓展与课程资源开发、教学现状分析、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评价、教研科研方法、其他等选项。学员的选择结果, 排在前四位的是教学策略和方法 (22.1%) ;教学评价 (21.4%) ;教科研方法 (14.8%) ;知识拓展资源开发 (14.7%) 。

从研修方式上, 学员对课例分析等形式最感兴趣。从学员参加过培训方式方面考量, 看哪些培训形式最受欢迎, 题目设计了专家讲座、互动讨论交流、案 (课) 例评析、观摩现场课+ 点评交流、即时练习 (操作) 反馈、其他等选项, 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观摩现场课+ 点评交流 (25.7%) ;专家讲座 (18.2%) ;案 (课) 例评析 (17.5%) 。

在学员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 工作坊坊主确立了此次网络培训和集中研修的思路:实现网络培训平台的最优化, 体现参与性培训与实践性课堂相结合的培训理念, 凸显对象的参与性、过程的体验性、内容的生成性、方法的迁移性、培训者的导演性。并且, 确定了本次培训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总体要求: (1) 立足课堂。以帮助和引导骨干教师转变观念、提升能力、改进方法、实施高效教学为着力点和落脚点, 在专题学习、导师指导、交流研讨等环节, 关注课堂教学、研究课堂教学、改进课堂教学, 切实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目的。 (2) 强化实践。本着实践指导为主、辅以理论支持的原则, 将各种培训方式有机结合, 以多样化的实践研究, 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 避免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两张皮”, 使学员在“学习—实践—整理—再学习—再实践—再整理”的过程中, 总结出能实用、有实效的教学经验。

(二) 网络远程分散研修

2014 年9 月到目前, 按照教育部“国培计划”的要求, 所有参训学员利用奥鹏远程研修网络进行个性化的分散研修。在分散研修过程中, 工作坊坊主主要利用网络开展以下工作:

1.做好远程培训的后台管理。

远程分散培训的后台管理主要依赖于管理平台自动生成的数据和现代化通讯工具QQ群。工作坊坊主主要依据数据进行远程培训后台管理。奥鹏教师研修网的智能化后台管理能够动态地随时跟踪每个学员的学习过程, 从而获得系统参数。学员每次研修日记撰写情况、提交作业情况、坊主针对作业的评价和推荐情况、学习时间的统计, 甚至互动的频次都能通过系统参数得以体现。定期出现的信息汇总成为反馈学习情况的数据, 这些统计数据作为对学员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依据, 通过QQ群发布, 工作坊坊主及时、准确地了解天津坊参训学员的入网率及具体的学习情况并据此有针对性地提醒学员加快学习步伐, 弥补培训中的欠缺。

2.基于自建的QQ群进行即时答疑解难。

个性化远程分散培训区别于面对面培训, 遇到个性化的即时性技术问题或专业问题是无法在培训平台上得到及时解决的, QQ群则可发挥作用。为此, 天津高中语文工作坊在远程培训初期即及时创建了研修QQ群。一旦学员遇到个性化的技术问题或专业问题, 到QQ里问一声, 工作坊坊主、小组长以及奥鹏研修中心专业的技术人员便会负责解答, QQ群里的伙伴也会互相帮助,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理念在QQ群的交流中得到彰显。

3.充分发挥好坊主培训的专业指导者和促进者作用。

在个性化网络分散研修过程中, 工作坊坊主的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及时为学员批改作业, 发起基于主题的互动研讨。学员在网络平台上交的作业都是经过学员个性化研修后生成的教学资源, 这些生成的个性化资源有的价值很高, 坊主在众多的学员作业中将精品资源挖掘出来, 点一个推荐, 加一些点评, 供全体学员学习与借鉴。如此, 学员参训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激发。对于作业评阅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 可以提出来供大家研讨, 也可以通过线下与学员单独沟通而妥善解决。“线上线下双轨同步、互相补充”的指导有效地保证了培训的质量。坊主真正成为培训的专业指导者和促进者。

(三) 线下集中研修

集中研修以“立足教学、按需施训、注重实效”为原则, 培训内容均针对高中语文学科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难点问题以及参训教师提出的共性问题, 侧重于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策略的选择和评价方法的改进等, 旨在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培训采取了专题讲座、微格教学、课例分析、实践操作、专题研讨、学员现场上课、作业交流等多种形式, 使学员在培训活动中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进一步掌握了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的方法。

1.专题研修。

(1) 文本解读专题研修。文本解读是一种通过语言媒介来理解文本、接受信息、体验感悟和获得美感的过程。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决定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成败, 可以说,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 是语文教师专业能力中的第一能力。所以, 我们在集中研修中对如何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做了专题研修。

(2) 信息化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效益。在深化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 在信息化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巨变的当下, 应该深入思考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如何变革, 需要深入研究在信息化环境下, 如何观察、诊断课堂,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如何评价信息化环境下的一堂好课。为此我们对信息化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益进行了专题研修。

2.课例研磨。

课例研磨可以让教师学会有目标、有方法地研究、改进课堂教学。从研修工作前的调研发现课例研磨是教师最感兴趣的研修方式之一, 基于此, 我们在线下集中研修过程中认真开展了课例研磨。这里的课例有两个关键因素:第一个要素是必须是有问题的, 由这个案例引出问题, 如果没有问题就不形成案例;第二个要素是必须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且是老师可以借鉴、吸纳的有利于其改进教学的方法。

课例研磨的主要做法是“一课三上”, 引导所有参训教师研究语文教学内容与目标的选取, 研究教学设计的优化, 进而形成反思教学的能力。我们认为, 课例研磨为研究人员与教师合作研究, 提供了实践反思、对话交流、分享经验的平台, 是教师研究改进教学的主要形式,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是教学相长的阶梯;克服了“纸上谈兵”式培训的缺憾。

(四) 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

1.为何要做阅读教学的主问题设计。

一般认为, 教学设计有4 条主要标准:正确地理解教材, 实证地分析学生情况, 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可以说, 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是教学设计能力。而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 我们发现, 在当前阅读教学中, 烦琐、细碎、杂乱的问题一个接一个, 一节课教师设计的提问十几个甚至几十个, 这样的教学大多带有静止、孤立、零散等弊端, 其着眼点往往不能牵一“问”而动全“篇”, 缺少指向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合力”。教师在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上低效、无效, 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质量。具体表现为:问题简单化, 缺少思考价值;问题随意化, 缺乏针对性;问题形式单一化和教师点评简单化;教师提问的范围缺少普遍性;提出问题时不能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讨论空间。

为此, 我们倡导主问题设计。所谓“主问题”, 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的, 是着眼于全篇内容的主要问题, 是对全文的理解和分析具有凝聚力和支撑力的一个或几个问题, 它在课文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提问。“主问题”与一般性问题相比, 有以下特点:第一, “主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第二, “主问题”在教学中出现的顺序是经过认真考虑的;第三, “主问题”能构建课堂上教学活动的“板块”。可以说, “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能够让阅读研讨深入课文的教学问题。主问题设计是提升教师文本阅读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的有效抓手。

2.怎么做:引导教师做有思想的减法。

第一个阶段是让教师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设计教学, 结果往往是“一问一答”式教学, 教学中大多是连问、碎问、满堂问, 一节课少则十几个问题, 多则二三十个问题。第二个阶段, 引导教师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 这一阶段问题数量减少, 尤其是无效问题减少了, 但还是多个问题, 仍需要进一步整合、精简。第三个阶段, 指导教师进一步做有思想的减法, 从多个问题中进一步分析, 哪些可以不学, 哪些可以整合, 最后精选出三到四个主问题进行教学。第四个阶段, 指导教师为学生创设质疑情境, 开拓质疑途径, 触发、引导学生提问, 根据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分类筛选出几个核心的共性问题形成主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好问乐学的精神;同时, 以问导学, 以学定教。由于各高中学校录制课例已不成问题, 所以要求教师对各阶段的课例进行录制, 同时, 学科组进行基于课例的微格分析, 分析后一阶段比前一次课做了哪些调整, 为何要调整, 调整后的教学效果怎样, 这样的调整带给自己哪些启示, 对以后的教学有哪些借鉴。

3.成效。

(1) 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一是突出阅读教学重点、难点;二是有助于引导学生长时间地参与学习、思考;三是有利于掌握核心的阅读策略、思想方法;四是循序渐进式地推进学习。

(2) 突显了培训的实践导向, 引导教师不断发现、研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3) 提升了参训教师的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能力。很多参训教师反映, 经过这样的反复思考、不断完善, 自己确实有很大的收获。学校的校本教研也因此而更具可操作性, 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研修工作的基本策略与主要经验

(一) 研修工作基本策略

1.网络联系。

充分发挥奥鹏教师研修网络平台、天津教研网络平台、天津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QQ群、天津市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组织以及天津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工作坊的组织管理网络架构的网络联系作用, 形成多渠道了解教师研修需求、发布研修信息、把握研修工作效果、跟踪指导等信息网络。

2.中心辐射。

注重发挥高校、教研、一线名师的学术辐射作用, 发挥研修项目学术指导教师的辐射作用, 发挥区县教研员的组织引领作用, 最终通过提升骨干教师的专业素养, 发挥骨干教师在所在区域、学校教师培养、教学引领方面的辐射作用。

3.聚焦问题。

每个骨干教师, 在学校教学和自我发展中, 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教师培训的重要任务就是帮助他们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为此, 整个研修高度聚焦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过程中, 尤其是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核心问题, 力求通过研修, 通过团队合作, 破解这些问题。基于此, 本次培训强调要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从问题出发”“基于问题的解决”是本次培训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一个重要特点。

4.做中提升。

基于教学的实践性要求, 整个研修过程注重理论指导、理性思考, 更侧重于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在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具体案例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 研修工作主要经验

1.信息时代, 内容为王, 应聚焦教学关键问题, 按需研修。

本次培训课程的主要内容:针对语文学科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难点问题, 侧重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策略和评价方法改进层面, 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与之相适应, 在课程实施方式上, 我们采取专题讲座、微格教学、课例分析、实践操作、专题研讨、学员现场上课、作业交流等多种形式, 充分发挥参训教师的自主性、创造性, 实施互动性教学模式, 学员结合自身特点, 主动参与学习, 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提高继续学习的自觉性, 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标;要使学员在培训活动中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进一步掌握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的方法;同时, 结合学科教学典型案例, 分析得失总结规律, 提升教学反思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线上与线下研修有机结合。

用基于自己专业成长需求的网络研修创造教师职业新生活, 应该是今天教师研修的共同选择。网络教研的价值在于:迅速便捷, 低成本高效率;基于自身的个性化需求, 针对性强;范围广泛, 不受时空限制;信息量大, 易于存储积累;合作共享, 促进群体成长。

与此同时, 我们也高度重视线下集中研修的优势。参与此次培训的坊主认为, 如果想提升线上个性化研修的质量, 定期的线下集中培训也是极其必要的。远程培训中, 学员学习时间或者说上线时间不尽相同, 各自的设备也不尽相同、各自的理解能力和操作水平同样存在差异。面对这些差异, 远程培训平台上每发布一则公告都会有千奇百怪的问题来袭, 坊主们有限的精力对此应接不暇。因此, 为了实现线上个性化分散远程培训与线下集中研修的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动以不断提高工作坊研修质量, 我们根据研修需要, 在研修的各个阶段, 适时安排了多次学员集中研修活动, 通过参训学员面对面的集中培训活动, 很多问题就可以一次性得到根本解决, 而非无休止地提问和回答。线上分散培训与线下集中培训的接轨才应当是远程培训质量的有力保障。

3.研训一体, 研训互动, 彼此促进。

我们积极探索了将教研经验迁移到骨干教师培训课程研发工作中, 利用教研活动强化培训效果的教研工作新模式。在整个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 一方面我们研修课程的实施重在改进教师的教学实践, 另一方面在培训结束后还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开展跟踪性指导和服务, 以促进参训骨干教师的长远持续发展。研训互动, 彼此促进。具体做法大体有两种:一是先研后训, 以研带训——在教研中发现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然后将其转化为深入研究的课题, 进而将课题成果转化为培训课程, 所谓“教研问题化, 问题课题化, 课题课程化”;二是先训后研, 以训促研——在培训中发现需要马上解决的现实问题, 然后到实践中作深入调研, 求得及时解决。

四、研修工作效果评估与反思

1.参训学员对培训课程实施总体效果的满意度很高, 培训达到预期效果。

本次培训课程虽然参与学员较多, 时间跨度较长, 但数据显示, 53.4%的学员对培训总体很满意, 39.1%认为满意, 5.3%的教师认为一般, 2.2%人选择不满意。而且, 学员对本次培训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的适切性和结果的满意度都很高。对学科课程量化评价表进行平均分统计, “专题的适合性”为4.69 分 (满分为5 分) , “结果的满意度”为4.54 分 (满分为5 分) , 这既说明作为学科骨干教师的学员对培训存在共同的需求, 又说明培训前对学员需求的分析比较准确, 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通过问卷中的主观题“学员感言”, 也具体反映出本次培训课程设计与实施贴近实际, 符合学员需求, 特别是在基于案例的启发式、参与式活动中, 学到的既有新的教学理念也有同伴的经验, 得到的既有实用的操作方法也有思维方式上的启迪, 便于将培训的收获尽快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

2.在满足教师需求基础上充分引领教师需求。

培训前的需求分析就是要发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的目的要尽量满足教师的需求, 要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问题解决能力, 使教师能形成自己的问题解决方案。但由于教师可能在很多时候不清楚自己的某种需求或者不了解未来社会变化的趋势而难以描述新的需求, 因此在满足教师需求的基础上要引领教师需求, 并通过适度引领来开发教师的隐性需求和新需求。比如, 本次培训中对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的内容以及“教学活动化、活动语文化”的培训就是引领教师需求的最好体现。

3.成功地完成了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项培训任务, 培训了一批能够实践新课程理念的“种子”型教师。

我们采取分散研修、集中研修和跟踪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为我市各区县、学校培训了一批“种子”教师, 使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培训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培训课程的实施激发了学员提升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使他们积极自觉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与教学实践。在过程性活动或阶段作业中, 许多学员做了自我专业发展规划, 进一步明确自己专业发展的阶段目标和长远目标。

4.研修工作问题反思。

一是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远程研修的政策与经费支持。二是培训内容的选取是决定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 因此要通过各种调研, 在深入了解培训需求的基础上, 认真做好培训课程内容的设计, 力求培训内容课程化, 课程内容系列化。

国培研修日志 篇8

国培研修日志

(一)继去年的网上学习开始以来,这已经是我第四次参加国培计划的网上培训了。说实话,有点烦,暑假的时间本也没什么空闲,要带两岁半的儿子,要买、洗、做一日三餐,打扫卫

生,还想要忙点其它的事情。没有想到这一次的国培名单里又有我,那这个暑假又不会轻松了。哎,真没办法。7月份下半旬开始的学习,但我因为有事去乡下住了半个月,学习就比别人慢了半拍,回来后就只有抓紧时间学习了。前几次学的是中小学心理学,而这次则是小学语文学科的学习。翻看一下内容,两个学科都有相关的内容,那就是师德和师爱方面的专题讲座。这个勿庸置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无论你从事的是哪个学科的教育,或者无论你从事的是哪个学段的教育,师德和师爱都是首要的,就像学习中所说:爱国守法是师德修养的基础;爱岗敬业是师德修养的出发点;关爱学生是师德修养的灵魂;教书育人是师德修养的核心;为人师表是师德修养的关键;终身学习是师德修养时代要求。师德和师爱大家都知道,而且可以说是常常挂在嘴边的话题,但是在日常工作中要做起来却并非那么容易。就比如说吧,我们有些人的脾气有些急躁,对学生也非常地热爱,常常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看到孩子们平常的一些厌学、不做作业、违反纪律的坏习惯,就特别的恼火,特别有些调皮的孩子,自制力比较差的孩子,总是在老师的反复提醒下还屡次再犯,甚至屡教不改,这个时候老师就比较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所以在我看来,老师的爱也要宽容有度,要容许孩子们犯错,俗话说:“爱之深恨之切”,很多老师老是抱怨自己的孩子更难教恐怕就是这个道理了。因为对孩子的爱很深厚,对他们的期望值高,对他们的要求也必然过于严格,往往这时候就会容易做出伤害孩子身心的事情来。师德和师爱中咱们不仅要考虑咱们自己的付出,更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不能做出一些过分的事情来而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国培研修日志 篇9

关于小学习作教学的思考

今天上午听了沙区教研员董xx老师关于习作教学的讲座,下午听了沙区一位老师的习作指导课。说实话,这些天的培训学习无异于“信息大轰炸”,大量席卷而来的信息一时难以消化,使得脑子里面混沌一片,所以对于今天所接收到的关于习作教学的信息还没有梳理出个一二三来,现在就边写边整理吧。

对于习作教学自己历来比较重视,每次习作指导都在自身能力范围内想尽各样招数,力求让学生乐写、能写、写好。一直以来认为习作的用处就在于“学生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且自以为是。今天董xx老师的讲授让我对作文的功能有了新的认识:作文的功用在于让人认清自我,处理好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促进积极自我概念的建构。原来如此,习作不仅仅是为了表达和交际,更在于帮助人认知并学习处理好各种关系,达到不断完善自我的目的。

正如董老师所言,平时遇到学生在作文中某些“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现象不知该作何引导,如学生直接表达对某人的愤恨,淋漓尽致写自己的恶作剧,写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人性的阴暗面等等。让他不这样写吧,他会说“你不是让我们写真话吗”,任他写真话吧,感觉又不太对劲儿。现在知道该如何处理这样的情况了,可以问学生:如果对方看了你的文章,会有怎样的感受?会影响你们之间的关系吗?怎样写既可以表达你的真实想法,又不至于让对方不舒服?嘿嘿,学习真好!

董老师还提到另一个对我冲击较大的理念:习作起步阶段的学生不适合写回忆性的作文,把以往的生活经历和当下的感受结合起来对小孩子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起步阶段习作适合“现在进行时”,提倡写活动体验式习作。

之前从没想过有不适合学生写的内容,只认为同样的内容在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写作要求及评价标准。想来自己的理论知识有多么欠缺啊,缺乏一些科学理念的引导,极有可能好心办坏事,就如对习作教学的认知。若违背儿童认知规律进行习作教学,岂不是拔苗助长,把学生的习作兴趣扼杀在萌芽阶段吗?今后对教材上不合理的习作内容,得花心思改一改。学生大于教材!

下午的习作指导课设计很精巧,但从学生的展示情况看,效果并不好,可见课堂上教过了,不等于教会了,交给了学生方法不等于学生就掌握了方法,老师们还得在教的方式上下功夫,这就涉及到教学思想、教学智慧的问题了。看来教学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课后执教老师跟大家交流了自己的习作教学思想,并反复提到“怎样把文章写长”,对此自己并不苟同。衡量一篇好作文的标准不仅仅是“长”,或者说“长”根本不能成为标准。如董老师所言,有真情实感,选材视角独特,表达有意思的文章才算是好文章。尽管好文章通常都不太短,但其“长”是“长”在具体、“长”在生动的描写,“长”在丰富的感受。不能把写“长”作为习作的标准和目标。

大格局,小细节——心中先有对习作教学功能、目标、方法的整体认知,才能在每一次习作教学中正确把握方向,引导学生在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道路上一步一步,不致走偏。

国培研修日志 篇10

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啸仙中学 许英杰

杨川律师给我们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司法保护。杨老师逐条讲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分总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法律责任、附则7章72条,司法保护章节从50条-59条,主要内容分为司法保护总原则、刑事诉讼保护、民事诉讼保护、媒体保护等。让我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一定的了解,关键是提高了我们的法律意识,促进我们学习的开始。

国培历史研修日志 篇11

新编初中历史教学大纲和教材,依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关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创新工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精神及世界发展潮流编写的,融于了现代教育理念。因此我们的教学理所当然应该依此指示精神设计。也就是说,更新教学观念,落实四条原则:

1、开放性原则。历史教学必须具有开放的思想,“要改变思想的参照系,扩大思维的空间,从过去那种狭隘的、封闭型中解放出来,变为宽广型”的教学观念(黄济《教育哲学》P119)。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求置中国历史于世界环境之中,从更为广阔的领域来认识中国历史和文化,以更为现实的观点来讲解世界历史和文化;适度向教材以外方面拓宽,引入体现时代性的史学新信息,加强与其他学科间交叉渗透结合。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尤其是发散思维。要求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增强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意识。在教学方式上要求打破传统封闭式教学,因教学对象、内容、环境等方面的不同而变化,并注意由课内校内延伸到课外校外。

2、民主性原则。教学中要求教师教学观念民主,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学方法民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学行为民主,教态和谐、平易近人,多与学生“商量”,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3、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性原则。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自身已具备的思想素质,智力能力,独立性和自主性的作用,把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和“学会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主要点考虑。教师要重视“主导”作用,特别是采取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

国培语文研修日志 篇12

作为教师到底教什么呢?作为学生到底学什么呢?这是我教师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我觉得现在在课堂上有老师的教,也有学生的学。但是我总觉得缺少了一些什么东西。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教学的重点应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学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既学习掌握知识,又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潜力的挖掘,才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活动。课堂上通过对话、交流的师生互动在完成基础知识建构的同时,达成“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如何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呢?

一、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就是三维目标中的情感目标的教育。因为德育是智育的基础。教师对于孩子理想的形成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应该慎重,有说服力。我们应该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二、教师应该走进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教师要带着真诚、热情、平和,去和学生取得好的沟通,去了解、尊重、信任、理解、欣赏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在课堂教学中,作为学生的知音的教师可以很方便地带领学生走进知识的领域,进行有效的探讨,去锻炼他们的能力,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因为学生们相信他们的老师,这种关系下的教学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心灵的相通使师生们拥有了共同的语言,学生的思维就被激活,课堂的教学就能够形成生动、民主、合作的氛围,就能够顺利达到预设的目标。

三、教师应该注重和学生的平等对话。简单地说,对话是师生基于互相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的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过程。“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师生通过对话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丰富学习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一个苹果跟一个苹果交换,得到的是一个;一个思想跟一个思想交换,得到的是两个,甚至更多。”对话教学有助于激发灵感,产生新颖的观点、奇特的思路,从而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这次远程培训给了我一个学习的机会,让我从这种形式的学习中收获到了快乐,希望能把更多有价值的东西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之中。

★ 国培研修日志小学体育

★ 国培研修日志小学数学

★ 网络国培研修日志

★ 精选初中英语国培研修日志

★ 国培英语研修日志

★ 国培研修日志初中语文

★ 国培研修日志初中物理

★ 小学语文研修日志

★ 小学国培研修计划

国培化学 研修日志(精选) 篇13

培训中心(2013)初中化学研修一班 刘晶 研修内容:《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内容解读 研修方式:看视频

一、对科学素养的再认识

1.科学教育的核心理念——科学素养

科学教育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而运作变动的。当今的科学教育已大有别于19世纪中叶所追求的“启迪人的心智”的科学教育,由于科学“已成为一项国家事业,从而使企业和政府都直接参与了科学事业,实现了科学家与企业家、政治家的结合。”“科学作为一项事业,在社会总体活动中的地位和功能的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在精神文明方面,即认识世界,是科学的认识功能;二是在物质文明方面,即改造世界,是科学的生产力功能。”而科学教育必定要负载全面的教化育人功能,即对受教育者要实施启智、益智、育人和笃行的教化功能,或称为全面的科学素养的养成功能。因之,有的学者主张:广义的科学教育指培养全体国民的科学知识、态度、方法与精神的过程或活动。另有学者更明确地指出:“科学教育是一门以求取人类生存以及为人类适应未来不可知时、空、事物变化预做准备等两项为目的的学科;同时,科学教育是迎接高科技、复杂、多元、变动剧烈的未来时代,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资源。”

简言之,随着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逐步普及,世界各国的公民都会遇到诸多如健康、食物、营养、材料、能源、资源及环境等有关的问题(即所谓“公民问题”),使所有青少年对科学和技术均应至少具有一种基本的知识和了解,已成为现代科技社会普遍关注的国家大事。这就是对公民普遍实施科学素养教育的根据。

2.什么是科学素养

什么是科学素养?国内有的学者认为:科学素质①是经过教育和实践发展起来的人们认识自然和应用自然规律的内禀特质。应当说,科学素质是现代社会(以高新科技或称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时代)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瑞典学者认为:科学素养要素由四范畴组成,这四范畴是科学进取心、科学世界观、正确观察科学的能力和科学思维习惯。应当说,科学素养这一理念是与时俱进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学教育的运作发展,“科学素养”的内涵也在逐步充实发展。1986年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AAS)制定的2061计划所规定的科学素养列出了六个基本领域:(1)熟悉自然界并尊重自然界的同一性;(2)懂得科学、数学和技术相互依赖的一些重要方法;(3)理解科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4)有科学思维的能力;(5)认识到科学、数学和技术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及其长处和局限性;(6)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处理个人和社会问题。该计划还规定:学生们完全应该成为科学技术的自觉支持者;学生最终应该建立起对科学、数学和技术价值观的平衡的观点,既不要不加批判地肯定,也不要盲目地否定。不要造成使学生把科学仅仅看成是一项学术活动,而不是作为理解周围世界的方法。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以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理念,具体包括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引导学生学习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科学素养;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的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等。课程标准将这些课程理念进一步体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

1、对过程与方法的理解:

化学是一门既重视过程有时又容易忽略过程的学科。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重现性和反复验证的要求,往往使得过程的终态——结果成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而对过程的描述或解释——学科理论至今尚不够完善。如何处理好这对矛盾是改进化学教学和推动教学改革中的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教学过程是一个漫长、艰苦而又充满着激情的过程。方法不仅依靠教师和教材的传授,教学过程本身所涉及的、通过潜移默化、思考争论、发现谬误和解题捷径的过程,都应当纳入方法教育的范畴。其中以学生对适合自己的方法的发现和构建最有价值。对方法的领会与把握存在着因人因学科而异和循序渐进的心理学特点。举例说明。

2、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不仅在于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对于技术发展和经济生活的重要性的认识,对个人提高科学素质的意义,应该升华为对人类必须和自然界以及社会之间建立和谐关系的认识。即形成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所必需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须对科学技术、生活质量和环境等有较全面的认识。教材中所建议的许多阅读和探究活动均与此有关。新课标中三维教育目标的并列,意味着就教育功能或目标而言,它们具有同等的地位。这种变化凸显了以素质教育取代原来过分重视学科知识的教育,以及彻底扬弃弊端日益显著的应试教育是目前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经过近10年来的实验和探索,应当认为这个改革方向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大趋势的,已经获得大多数教育界人士和学生及家长们的首肯,并已成为党政领导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所应包括或关注的方面,课程标准中作了6个方面的提示,即:

(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5)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6)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这些提示对于组织教学和设计教案都有帮助,在此基础上,很多老师和他们的学生已经创造了许多鲜活生动的经验,在相关的书刊中和会议论文中都可以找到。

近年来,中学生对化学不感兴趣已非个别现象,并且出现好奇心和探究欲随着课程的进行日益衰减的情况。它不仅是我国基础化学教育的一个令人棘手的难题,也是国际初等化学教育界近年来议论不断的热门话题之一。为此美国化学会曾在上个世纪90年代组织过大量的专题研究,甚至把如何能够使得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列为一个独立的课题。从《美国化学教育杂志》此后陆续发表的研究报告和论文中可以得到多方面的启示。上述情况和有关文献对于我们现在研讨的这个问题很有参考价值。

上一篇:工作做到位读后感下一篇:大班的元旦快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