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国培研修日志(通用10篇)
科学国培研修日志 篇1
作为一位小学科学教师,我深知自己必须储备丰富的科学知识。说科学是个杂家,并不夸张,走进科学这个世界,意味着你不仅仅是要跟科学这门课打交道,还要跟与之相关的语文、地理、数学、美术、信息、物理等学科打交道,尽管涉及的相关课目内容浅显,但必须融会贯通,揉合到科学课当中。如执教三年级科学上册《动物》这一单元,要求学生会画蚯蚓、蚂蚁、金鱼等动物,有的学生就感到下笔困难,这就要求教师须掌握画简笔画的方法,教学生先画出动物的主要形状,然后画出各个部分,记下看到的每一个细节,最后作上标记;又如《空气有重量吗》一课,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空气和别的物质一样都具有重量(质量),从而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再通过做实验,进一步验证空气有重量。这涉及到物理方面的知识……。
常言道,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教师的这桶水也必须常有更新,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还应当了解现代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教学中所蕴含的科学信息技术。才能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实验和探究过程中,不再把科学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因此,在科学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法,将被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当点拔所替代。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课堂的引领者。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学习,去寻找正确的答案。
其次,科学课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强调课堂教学要从问题入手。如何设问,如何引导学生进入预定的课里进行学习,最主要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从问题入手,让学生带着渴望知识的愿望去学习。问题的提出--预测问题--设计实验--动手实验--验证预测--得出结论。学生从问题的提出到得出结论要经过一大段过程,没有过程和方法做铺垫,解决问题或得出结论也是一句空话。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教会孩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他从提出问题,经过一系列的研究过程,运用一系列的科学方法,最后把问题解决了,才是科学教育的全过程。在经历过程和运用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学生必然会获得相关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发展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都是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实现、要达到的目标。
第三,科学教学新模式的教学结构由学生、教师、教材(含网上信息)和媒体四要素有机组成。这种教学结构的首要特征在于信息技术(媒体)与科学课教学内容的整合。其基本涵义是在整合信息技术(媒体)与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学生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教师起指导作用,教材是基本的课程资源和学生认识科学世界的主要对象,信息技术媒体则有助知、激情和促进师生交流的作用。
常言道,学无止境,我将把这次培训所学到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并继续吸收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服务于课堂教学。
科学国培研修日志 篇2
关键词:国培计划,顶岗教育实习,管理
根据国家教育部办公厅、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财政厅关于“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有关文件的精神, 采取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的工作中, 承担培训任务的院校按2:1的比例, 选派各相应专业高年级优秀师范生, 对口到中小学校顶岗实习3个月, 置换出农村义务教育学科骨干教师, 到高校和优质中小学, 进行为期3个月的脱产研修。为此, 我校选派了100名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分别到云南省各地的小学参加顶岗实习, 同时被置换的50名参训小学科学教师集中到曲靖师范学院集中学习。目前该项工作虽然已经圆满完成, 但总结置换脱产项目中顶岗教育实习的工作, 对于推动高校教师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 如何对顶岗教育实习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安排、精心组织、规范管理是提高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关键, 也是提高师范类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实习生对顶岗教育实习重要性的认识
顶岗教育实习不同于我校常规的教育实习, 需要通过班主任、任课教师、相关老师与领导多角度的从不同层面向学生解释清楚该项工作的重要性, 让学生在顶岗之前, 清晰的明白, 在校师范生能参加“国培计划”云南省义务教育阶段脱产置换研修项目 (小学科学) 是一次十分难得的锻炼、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通过顶岗教育实习的机会, 不仅可以使师范生深入农村学校、深入课堂, 加深对中小学新课程教学的了解;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增强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而且能让师范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 独当一面, 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很大的作用。这种形式的实习, 对实习生的挑战更大, 当然, 成长得更快。从而, 为师范生将来从事的基础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和思想基础。
二、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措施
1. 制订严密的工作实施方案是顶岗教育实习正常、有序进行的前提条件。
顶岗教育实习的组织管理工作, 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承担培训任务的高校、对口的小学共同参与, 并进行周密的策划和准备, 制订科学合理的方案并设计相关管理制度, 才能保证顶岗实习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
曲靖师范学院在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 将顶岗实习工作分为前期计划准备工作、中期过程管理与监控、后期考核评价三个阶段, 每一个阶段均由多个工作环节组成, 每个环节有相应的质量标准和责任人。如:成立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 主要负责指导、监督和管理顶岗实习生的选拔、培训、管理、监督、考评等工作。并确立校内指导教师, 包括专业教学指导教师和管理指导教师, 其中, 专业教学指导教师为实习学生校内试讲指导教师, 管理指导教师主要负责顶岗实习学生报到、实习、回校全过程进行跟踪管理, 帮助解决实习生的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传达布置学校和学院安排的事务, 学生到达当地教育局和顶岗实习学校、回校、实习过程中每周都要向管理指导教师报告情况。
2. 开展顶岗实习巡回检查。
学校管理教师要积极配合对接的实习单位工作, 加强与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的联系, 了解学生在实习学校的表现情况、工作完成情况、岗位适应情况等。学校要求管理教师到学生实习区域较集中的地方, 进行顶岗实习巡回检查, 加强与实习学校的沟通, 发现并及时解决实习中的问题, 争取实习学校的支持和帮助。
3. 严格顶岗实习考核评价。
顶岗教育实习是国培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求按照国培教学计划的安排参加顶岗教育实习并取得相应学分后方可毕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考核要坚持校内评价与校外实习评价相结合并以校外实习评价为主的原则。每个实习生要填写《曲靖师范学院教育实习鉴定表》, 经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及领导签署意见后, 由所在学院实习主管领导评定顶岗教育实习综合成绩。顶岗教育实习成绩由各学院根据实习生校内准备阶段及校外实习阶段的情况综合评定。其中, 校内准备阶段的成绩由校内试讲指导教师评定, 教育实习阶段成绩由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结合实习生的课堂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教育调查、实习纪律、实习态度、实习资料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评定。教育实习成绩的评定包括如下内容:1) 实习生个人总结。实习总结要写出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基本情况和心得体会, 要写实, 切忌空谈。2) 校内准备阶段成绩:我校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实习生在校内准备阶段的表现评定校内准备阶段成绩。3) 校外实习成绩: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根据实习生听课、备课、试讲、上课、实习班主任工作、教育调查、实习纪律、实习态度等情况写出鉴定评语, 并按《曲靖师范学院教育实习鉴定表》逐项评定等级。评定的材料需交实习学校教导处签署意见, 并加盖公章。4) 由实习生所在学院的实习主管领导综合实习生校内、校外实习成绩及表现, 评定实习生的实习总成绩, 并报教务处备案。
三、顶岗教育实习工作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1. 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顶岗教育实习是实习生到实习学校顶替在职教师, 进行全职的岗位锻炼, 实实在在的去当教师, 并接受实习学校的管理和考核。通过顶岗教育实习, 学生感受到自己在担任教师工作中所体现出的价值, 也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 从而使学生学习目的和就业方向更明确。
2. 高校的教育教学与一线的基础教学实践结合更密切。
高校教师通过与参加顶岗教育实习的学生交流, 及时知道一线的基础教学中对未来教师的人才需求情况, 明晰师范教学的方向, 使高校的教育教学与教学实际结合得更加紧密, 从而在一个新的平台上实现高师院校教学与基础教育的服务与研究一体化。
参考文献
[1]戴建兵.高等师范院校实习支教研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8.
科学国培研修日志 篇3
关键词:“国培计划”;小学科学教师;置换培训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切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师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公平,教育部、财政部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该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其中,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分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和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三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是以专业学科为中心进行项目培训,提高农村中小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此,在全国范围内提出以专业学科发展为中心,以各种项目为平台,动员与整合各级社会培训资源,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与专业化水平,小学科学学科也不例外。
本文以 “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科学教师置换脱产培训为切入点,结合我校所进行的“国培计划”置换脱产项目小学科学培训为例,试论“国培计划”小学科学培训体系的构建,为“国培计划”其他学科培训提供借鉴与帮助。
一、培训目标
在认真参考《“国培计划”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试行)》,以及《云南省2012年关于国培计划的实施要求》,培训具体的目标定位为: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合理知识结构,融信息技术理论、实践于一体的小学学科骨干教师。培训以协作学习小组的互培模式为基础,以教学案例为依托,在学习中通过专家引领、沉浸式体验、行动反思、经验共享来实现学员的学习突破。强调骨干教师学员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专家资源,充分调动骨干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互相借鉴。通过培训,使参训老师及时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小学科学教学的现状,进一步深入掌握小学科学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方法。在专家引领下,能够结合农村小学教学实际,主动思考农村小学科学课标和有效设计组织问题,形成相应的教学研究的能力,由此提升其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和自我完善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增强我校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参训学员与顶岗师范生联动机制,促进师范生职前培养和小学科学教师职后培训一体化改革。
二、培训内容
根据国培《课程标准》的要求,集中研修实践性内容不得低于40%,而“影子教师”是实践内容的重要方面。“影子教师”实践内容要求学员全程跟踪实践导师的备课、上课过程中所做的工作,从中研究备课和上课的技能要求;要求学员在实践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实践基地教学进度教学,做好教学设计、说课、上课和课后反思,在小组进行交流,撰写汇报课总结等。本次集中研修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专业理论、教育教学知识、教学设计、学科知识等理论内容,最重的是要内化落实到学员的教学实践中去,才可能让学员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悟。按照《“国培计划”小学科学教师培训课程标准》要求其培训内容主要包含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维度下设置14个模块,集中研修总课时为360学时,其中跟班研修120学时,240学时用于课程教学。其中,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包括师德修养与专业理念2个模块;专业知识维度包括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与通识知识4个模块;专业能力维度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堂管理、教师培训8个模块。
三、培训实施的过程
我院“国培计划(2012)——云南省农村小学科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按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集中培训和分组实践相结合、本校专家和外聘专家相结合的工作思路,认真安排、部署和执行各个脱产研修培训环节,确保本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一)领导高度重视,提供有效组织保障。
我院2012年的“国培计划”培训工作,自始至终是在学院领导下进行的。从培训准备到培训内容,从培训方案到培训效果,从专题讲座到跟班研修等等,都得到了院领导的高度重视。
培训之初,学院建立了以首席专家、学科专家和班主任等为主体的管理组织,负责小学科学培训教学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开展。培训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专家时间安排,及时调整培训安排。由于领导重视,组织得力,确保了我院培训工作周密、扎实、有序的进行。
(二)精心制定科学、合理培训方案。
培训前,学院先期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并整体考虑培训工作安排,为精心制定培训方案奠定良好基础。
培训方案制定中,根据学科特点与学员素质条件,不断设定、修改培训内容,并广泛咨询、征求校内外专家,经与专家反复讨论,几易其稿才得以完稿。
培训方案力求精简、实用、实效,注重培训过程中的每一个教学与实践环节前后相扣;在培训方式上,以协作学习小组的互培模式为基础,以教学案例为依托,在学习中通过专家引领、沉浸式体验、行动反思、经验共享来实现学员的学习突破。强调骨干教师学员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专家资源,充分调动骨干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互相借鉴。为此,在整个培训中,充分运用了小组讨论、启发研讨、教学互动、教学观摩等形式和现代化多媒体手段,使培训活动既扎实有效,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有利于根据培训方案认真抓好落实。
(三)选配优秀师资,建立专家型教学队伍。
为确保培训质量,我们选聘教师时,严格按照省内外高水平专家、校内优秀教师、中小学骨干或特级教师组成专家型教学队伍。不仅考虑其学历、职称、科研水平、教学能力、敬业精神和学生评价,更看重教师在本学科领域中取得的实绩和实效。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与学习方法。
为了实现培训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与学习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员参与、观摩点评、反思总结等方法和途径,使培训内容贴近教师,贴近教学实际,突出实践性和实效性。
(五)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
其中任课教师和所有工作人员管理到位,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学员按照各项管理制度、培训班的作息制度、培训课程的考核制度等严格执行。
四、培训考核
为确保培训质量,我院将按照省教育厅下发文件要求严格进行培训考核,运用柯克帕特理克(Kirkpatrick)的“四层评价法”,本着考核的目标不在于分数本身,而是促使学员真正掌握课程理论,内化为课堂教学素养,并提升自我更新、自培和他培的能力的原则,对培训中的过程、培训后的效果进行评价。
第一,反应层评价。
这一层面主要检查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满意度,设计问卷调查表,调查骨干教师对培训内容、培训方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具体成果形式:问卷调查及分析。
第二,学习层评价。
这一层评价考核骨干教师对培训科目的掌握情况,鉴定教师的学习成效。评价采用笔试、写论文等方式进行。具体成果形式:培训班学员要完成一份能充分体现本次培训目标的教学设计、一份学习总结、一份说课稿等。
第三,行为层评价。
行为层评价是在骨干教师回到工作岗位一段时间之后,由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学生等人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进行的考核。考核和评价骨干教师通过培训获得了哪些提高?骨干教师有没有将培训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教学之中?具体成果形式:问卷调查及分析。
第四,结果层评价。
结果层评价考核培训有没有给整个组织带来实效。比如:骨干教师培训有没有为学区的教育质量提高做出贡献?骨干教师培训有没有带动其他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学科成绩及格率、优秀率是不是有所改变?参训教师课堂教学是否显示出一个骨干教师的素养?是否具有实效性?等等。具体成果形式:课堂实录,问卷调查及分析。
针对小学科学培训实际,具体考核内容及方式如下:
(一)考核项目
1.出勤(30%)
2.专题作业(30%)
3.跟班研修(30%)
4.培训反思(10%)
(二)考核形式及内容
1.出勤
每次课程(活动)由小组长负责考勤,班主任统计并进行评分。
①无故缺课达4学时以内,每学时扣3分;
②病假在3天以内,每天扣5分;事假1天,扣1分。
2.专题作业
集中培训期间,根据课程教师要求,学员需提交以下作业:
①自己制作的1个简易科学模型。
②一份教学观摩的听评课报告。
3.跟班研修
跟班研修期间,每个研修小组安排若干个研修学校的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负责考核。学员需完成以下任务:
完成1份体现新课改理念的有质量的教学设计;完成1份结合教学实例撰写的听评课稿;完成1次说课交流;完成1篇学习总结;完成1个课件;观摩不少于5节示范课;进行至少3次试讲;完成1份培训反思,学员要及时反思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在培训即将结束时提交一份不少于2500字的学习总结。
结论:
通过合理的培训体系的构建,此次培训不但更新了参训小学科学教师学员的观念,更让学员感受到新内容、新方法的应用。使学员找到了教学基本功上存在的差距,并发现自身的不足,通过探讨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措施,为他们今后将引入到小学科学教学做好准备。同时,成功的建立了高校指导教师、一线指导教师及当地指导教师合作的机制,很好地好地完成了国培顶岗实习指导工作;而且,随着“国培计划”的全面实施,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在缩短师范类毕业生在新的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及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接受系统培训方面,形成一举多赢的局面,畅通了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学校与社会的渠道。但这种培训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的支持尤,且需要不断的摸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李燕萍.培训与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
[3]管培俊.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N].中国教育报.2010.8.11
国培研修日志 篇4
国培研修日志
当我听到今年的“国培”学习有我的名单时,心理还有些抵触的情趣,觉得自己平时比较懒散惯了,这样的学习虽有时间的限制,但却没有人对你进行监督,所以,需要的是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觉完成相关的作业。有时,同事之间会互相了解学习的进度。当你听到“我是挂的”,你心里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哎!又一个应付学习的。其实,说老实话,经过“国培”学习,每一个老师或多或少都有些收获。比如学习《函数的应用教学实践与案例评析》,我认真观看两节教学案例,并且认真的看了专家的评析,觉得我的教学方法又落后又古板,到了非改进不可的地步。作为现代教师,我所具备的数学素养远远不够,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并且是活水”。虽然我们现在的教学硬件达不到人家的一半,也没有接触过白板技术,也不可能每一节课都使用多媒体教学。但我们应该发挥学校现有的优势,极大的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真的不能像和尚一样:做一天和尚撞一次钟。每天忙忙碌碌,但结果就连自己都不满意。有时我们也会发发牢骚,看到城里的学校的教师能外出学习,羡慕之余,不免有些感伤,什么时候我们农村教师也有学习的机会呀? 您看像这样的“国培”学习就是不用你长途跋涉,而是在家里就能收看专家的报告,优秀教师的展示课。这不就是给我们农村老师最好的学习机会吗?何乐而不为呢?好好学习吧!教师们!努力吧!
国培研修日志 篇5
海南省陵水县英州中心小学 林书富 10月24日
月24日上午,我们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檀传宝教授的报告《德育概念的理解与德育实效的提高》一课。檀教授从四个方面说明德育是什么,当中讲到的“什么是劳动教育的本质”一节时,我感受颇多。
劳动是人的本质需要。因为,劳动不仅仅是个人对社会尽义务的途径,是个人获得生存资源的手段,更重要的是通过劳动得到一种精神生活的满足感,得到一种在自己所喜爱的事业中做出成绩的快乐感。而且,这里的“劳动”没有身份之分,没有贵贱之别,只要你热爱,就一定能得到你想得到的东西。一个不劳动的人,他的肌体生命可能不会受到威胁,但他的精神生命就一定会出现问题。一个身体健壮而长期没有劳动岗位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病患者。现实中,人们太看重劳动所带来的收入,结果劳动的意义被金钱绑架,用金钱来区分劳动的价值,全然忘记了自己的精神还处在饥饿状态。我们的教育要从“劳动是人的本质需要”出发,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热爱之情,拥有普通劳动者的情怀。
国培研修日志 篇6
参加国培计划培训第一天,有幸聆听了北师大的檀传宝老师的一节课,收获颇多,感触较深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在德育概念理解方面的不足,因此,可以说这次国培来的很及时,内容很深刻,效果将影响深远。作为在德育一线工作的我深深感到学习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理论学习,转变德育教育观念,提高德育实效,听了檀传宝老师的课,我有如下小感悟:
1、深切认识当前德育工作的困境
2、分清德育中的“德”与“育”的区别与联系
3、德育不是政治课
4、要把德育当作一项事业而不是工作。
科学国培研修日志 篇7
一、对本研修项目的思考与定位
(一) 项目定位
教育部“2014 高中语文骨干教师远程高端研修”项目是一个旨在采取集中培训与教师工作坊研修相结合、“种子”教师培训与研修团队打造相结合的方式, 培养300 位教师工作坊坊主, 组建100 个教师工作坊 (每个省级工作坊参训骨干教师约300 人) , 通过较长时间的培训, 引领带动全国30000 名市县级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 并推动“种子”教师从优秀迈向卓越, 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同时探索骨干教师基于网络常态化研修的新型培训模式。
基于此, 天津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研修工作坊的整体工作以提升教师解决教学核心问题的能力为基础, 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 以高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 以提高我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专业知识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主体, 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 以专家引领、名师示范、亲身实践为培训模式,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此促进全市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提升, 促进我市基础教育事业的内涵优质发展。
(二) 研修主题与研修模式
1.研修主题。
以高中语文学科专业能力提升为基础, 以教学核心问题为中心, 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 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为切入点,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专家理论讲授、一线名师特色教学现身示范、参训学员亲身体验和实践等紧密衔接的三个环节, 努力优化培训过程, 在循序中提高, 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2.研修模式。
(1) 远程研修。基于参训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以及教学实践中面临的个性化问题, 利用教育部“国培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奥鹏远程教育中心的奥鹏远程研修网络平台上的丰富多样的、体系化的培训课程开展网络分散研修。
(2) 集中研修。在网络分散远程研修的基础上, 适时开展基于参训教师共性问题 (根据参训教师网络平台所提出的核心问题进行数据分析和自动化归纳而成的共性问题) 的集中研修。集中研修采用“引领、体验、实践”相结合的模式, 以任务驱动和案例研讨相结合, 进一步提高参训学员实施新课程的专业能力。
(三) 研修项目工作流程与运行机制
设计和建立科学、严谨的工作坊研修项目工作流程并保持这些流程得到有效执行、控制和管理, 对本次工作坊研修项目的实施至关重要。为此, 天津工作坊在接到这一专项工作后, 就多次就工作坊研修工作进行研讨, 统一思想, 确定目标, 以超前规划设计, 明晰工作流程。提出“培训内容课程化、课程内容系列化、课程管理项目化、课程评价科学化”的研训一体工作新思路, 指出要将着眼点从关注研修团队的已有资源转移到研究服务对象———受训学员的需求 (奥鹏远程研修网络平台提供了参训教师需求实时自动生成系统, 可以自动检索到教师网络研修过程中关注的主要问题) , 在整体方案中明确了“立足教学、按需施训、注重实效、助推成长”的工作原则和“结合天津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实际, 提高参训学员的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课程目标, 强调“周密调研、摸清底数、准确定位、超前规划、科学设计”的重要性, 确定培训工作启动、前期调研、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评估反馈等整体工作流程和不同阶段的研究重心和设计重点。
二、研修工作实施情况
(一) 培训需求调研及研修课程设计
为了深入了解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的培训需求, 我们采用问卷、访谈、听课调研、个体追踪、阶段性回访等方式, 围绕参训学员的基本情况、教学态度、教学行为、教学研究能力以及对培训课程的内容、实施方式的实际需求等方面, 对参与“工作坊”的学员进行了调查。掌握学员的基本情况, 了解需求, 发现问题, 进行分析研究。在深度调研的基础上, 力求使研修活动不再是凭空想象, 而是根据真实问题展开, 更有针对性, 更能体现服务性。
比如, 有关培训内容的需求方面的调研, 我们设计了课标和教材、知识拓展与课程资源开发、教学现状分析、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评价、教研科研方法、其他等选项。学员的选择结果, 排在前四位的是教学策略和方法 (22.1%) ;教学评价 (21.4%) ;教科研方法 (14.8%) ;知识拓展资源开发 (14.7%) 。
从研修方式上, 学员对课例分析等形式最感兴趣。从学员参加过培训方式方面考量, 看哪些培训形式最受欢迎, 题目设计了专家讲座、互动讨论交流、案 (课) 例评析、观摩现场课+ 点评交流、即时练习 (操作) 反馈、其他等选项, 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观摩现场课+ 点评交流 (25.7%) ;专家讲座 (18.2%) ;案 (课) 例评析 (17.5%) 。
在学员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 工作坊坊主确立了此次网络培训和集中研修的思路:实现网络培训平台的最优化, 体现参与性培训与实践性课堂相结合的培训理念, 凸显对象的参与性、过程的体验性、内容的生成性、方法的迁移性、培训者的导演性。并且, 确定了本次培训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总体要求: (1) 立足课堂。以帮助和引导骨干教师转变观念、提升能力、改进方法、实施高效教学为着力点和落脚点, 在专题学习、导师指导、交流研讨等环节, 关注课堂教学、研究课堂教学、改进课堂教学, 切实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目的。 (2) 强化实践。本着实践指导为主、辅以理论支持的原则, 将各种培训方式有机结合, 以多样化的实践研究, 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 避免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两张皮”, 使学员在“学习—实践—整理—再学习—再实践—再整理”的过程中, 总结出能实用、有实效的教学经验。
(二) 网络远程分散研修
2014 年9 月到目前, 按照教育部“国培计划”的要求, 所有参训学员利用奥鹏远程研修网络进行个性化的分散研修。在分散研修过程中, 工作坊坊主主要利用网络开展以下工作:
1.做好远程培训的后台管理。
远程分散培训的后台管理主要依赖于管理平台自动生成的数据和现代化通讯工具QQ群。工作坊坊主主要依据数据进行远程培训后台管理。奥鹏教师研修网的智能化后台管理能够动态地随时跟踪每个学员的学习过程, 从而获得系统参数。学员每次研修日记撰写情况、提交作业情况、坊主针对作业的评价和推荐情况、学习时间的统计, 甚至互动的频次都能通过系统参数得以体现。定期出现的信息汇总成为反馈学习情况的数据, 这些统计数据作为对学员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依据, 通过QQ群发布, 工作坊坊主及时、准确地了解天津坊参训学员的入网率及具体的学习情况并据此有针对性地提醒学员加快学习步伐, 弥补培训中的欠缺。
2.基于自建的QQ群进行即时答疑解难。
个性化远程分散培训区别于面对面培训, 遇到个性化的即时性技术问题或专业问题是无法在培训平台上得到及时解决的, QQ群则可发挥作用。为此, 天津高中语文工作坊在远程培训初期即及时创建了研修QQ群。一旦学员遇到个性化的技术问题或专业问题, 到QQ里问一声, 工作坊坊主、小组长以及奥鹏研修中心专业的技术人员便会负责解答, QQ群里的伙伴也会互相帮助,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理念在QQ群的交流中得到彰显。
3.充分发挥好坊主培训的专业指导者和促进者作用。
在个性化网络分散研修过程中, 工作坊坊主的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及时为学员批改作业, 发起基于主题的互动研讨。学员在网络平台上交的作业都是经过学员个性化研修后生成的教学资源, 这些生成的个性化资源有的价值很高, 坊主在众多的学员作业中将精品资源挖掘出来, 点一个推荐, 加一些点评, 供全体学员学习与借鉴。如此, 学员参训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激发。对于作业评阅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 可以提出来供大家研讨, 也可以通过线下与学员单独沟通而妥善解决。“线上线下双轨同步、互相补充”的指导有效地保证了培训的质量。坊主真正成为培训的专业指导者和促进者。
(三) 线下集中研修
集中研修以“立足教学、按需施训、注重实效”为原则, 培训内容均针对高中语文学科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难点问题以及参训教师提出的共性问题, 侧重于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策略的选择和评价方法的改进等, 旨在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培训采取了专题讲座、微格教学、课例分析、实践操作、专题研讨、学员现场上课、作业交流等多种形式, 使学员在培训活动中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进一步掌握了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的方法。
1.专题研修。
(1) 文本解读专题研修。文本解读是一种通过语言媒介来理解文本、接受信息、体验感悟和获得美感的过程。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决定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成败, 可以说,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 是语文教师专业能力中的第一能力。所以, 我们在集中研修中对如何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做了专题研修。
(2) 信息化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效益。在深化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 在信息化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巨变的当下, 应该深入思考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如何变革, 需要深入研究在信息化环境下, 如何观察、诊断课堂,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如何评价信息化环境下的一堂好课。为此我们对信息化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益进行了专题研修。
2.课例研磨。
课例研磨可以让教师学会有目标、有方法地研究、改进课堂教学。从研修工作前的调研发现课例研磨是教师最感兴趣的研修方式之一, 基于此, 我们在线下集中研修过程中认真开展了课例研磨。这里的课例有两个关键因素:第一个要素是必须是有问题的, 由这个案例引出问题, 如果没有问题就不形成案例;第二个要素是必须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且是老师可以借鉴、吸纳的有利于其改进教学的方法。
课例研磨的主要做法是“一课三上”, 引导所有参训教师研究语文教学内容与目标的选取, 研究教学设计的优化, 进而形成反思教学的能力。我们认为, 课例研磨为研究人员与教师合作研究, 提供了实践反思、对话交流、分享经验的平台, 是教师研究改进教学的主要形式,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是教学相长的阶梯;克服了“纸上谈兵”式培训的缺憾。
(四) 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
1.为何要做阅读教学的主问题设计。
一般认为, 教学设计有4 条主要标准:正确地理解教材, 实证地分析学生情况, 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可以说, 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是教学设计能力。而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 我们发现, 在当前阅读教学中, 烦琐、细碎、杂乱的问题一个接一个, 一节课教师设计的提问十几个甚至几十个, 这样的教学大多带有静止、孤立、零散等弊端, 其着眼点往往不能牵一“问”而动全“篇”, 缺少指向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合力”。教师在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上低效、无效, 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质量。具体表现为:问题简单化, 缺少思考价值;问题随意化, 缺乏针对性;问题形式单一化和教师点评简单化;教师提问的范围缺少普遍性;提出问题时不能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讨论空间。
为此, 我们倡导主问题设计。所谓“主问题”, 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的, 是着眼于全篇内容的主要问题, 是对全文的理解和分析具有凝聚力和支撑力的一个或几个问题, 它在课文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提问。“主问题”与一般性问题相比, 有以下特点:第一, “主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第二, “主问题”在教学中出现的顺序是经过认真考虑的;第三, “主问题”能构建课堂上教学活动的“板块”。可以说, “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能够让阅读研讨深入课文的教学问题。主问题设计是提升教师文本阅读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的有效抓手。
2.怎么做:引导教师做有思想的减法。
第一个阶段是让教师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设计教学, 结果往往是“一问一答”式教学, 教学中大多是连问、碎问、满堂问, 一节课少则十几个问题, 多则二三十个问题。第二个阶段, 引导教师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 这一阶段问题数量减少, 尤其是无效问题减少了, 但还是多个问题, 仍需要进一步整合、精简。第三个阶段, 指导教师进一步做有思想的减法, 从多个问题中进一步分析, 哪些可以不学, 哪些可以整合, 最后精选出三到四个主问题进行教学。第四个阶段, 指导教师为学生创设质疑情境, 开拓质疑途径, 触发、引导学生提问, 根据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分类筛选出几个核心的共性问题形成主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好问乐学的精神;同时, 以问导学, 以学定教。由于各高中学校录制课例已不成问题, 所以要求教师对各阶段的课例进行录制, 同时, 学科组进行基于课例的微格分析, 分析后一阶段比前一次课做了哪些调整, 为何要调整, 调整后的教学效果怎样, 这样的调整带给自己哪些启示, 对以后的教学有哪些借鉴。
3.成效。
(1) 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一是突出阅读教学重点、难点;二是有助于引导学生长时间地参与学习、思考;三是有利于掌握核心的阅读策略、思想方法;四是循序渐进式地推进学习。
(2) 突显了培训的实践导向, 引导教师不断发现、研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3) 提升了参训教师的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能力。很多参训教师反映, 经过这样的反复思考、不断完善, 自己确实有很大的收获。学校的校本教研也因此而更具可操作性, 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研修工作的基本策略与主要经验
(一) 研修工作基本策略
1.网络联系。
充分发挥奥鹏教师研修网络平台、天津教研网络平台、天津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QQ群、天津市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组织以及天津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工作坊的组织管理网络架构的网络联系作用, 形成多渠道了解教师研修需求、发布研修信息、把握研修工作效果、跟踪指导等信息网络。
2.中心辐射。
注重发挥高校、教研、一线名师的学术辐射作用, 发挥研修项目学术指导教师的辐射作用, 发挥区县教研员的组织引领作用, 最终通过提升骨干教师的专业素养, 发挥骨干教师在所在区域、学校教师培养、教学引领方面的辐射作用。
3.聚焦问题。
每个骨干教师, 在学校教学和自我发展中, 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教师培训的重要任务就是帮助他们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为此, 整个研修高度聚焦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过程中, 尤其是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核心问题, 力求通过研修, 通过团队合作, 破解这些问题。基于此, 本次培训强调要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从问题出发”“基于问题的解决”是本次培训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一个重要特点。
4.做中提升。
基于教学的实践性要求, 整个研修过程注重理论指导、理性思考, 更侧重于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在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具体案例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 研修工作主要经验
1.信息时代, 内容为王, 应聚焦教学关键问题, 按需研修。
本次培训课程的主要内容:针对语文学科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难点问题, 侧重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策略和评价方法改进层面, 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与之相适应, 在课程实施方式上, 我们采取专题讲座、微格教学、课例分析、实践操作、专题研讨、学员现场上课、作业交流等多种形式, 充分发挥参训教师的自主性、创造性, 实施互动性教学模式, 学员结合自身特点, 主动参与学习, 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提高继续学习的自觉性, 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标;要使学员在培训活动中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进一步掌握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的方法;同时, 结合学科教学典型案例, 分析得失总结规律, 提升教学反思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线上与线下研修有机结合。
用基于自己专业成长需求的网络研修创造教师职业新生活, 应该是今天教师研修的共同选择。网络教研的价值在于:迅速便捷, 低成本高效率;基于自身的个性化需求, 针对性强;范围广泛, 不受时空限制;信息量大, 易于存储积累;合作共享, 促进群体成长。
与此同时, 我们也高度重视线下集中研修的优势。参与此次培训的坊主认为, 如果想提升线上个性化研修的质量, 定期的线下集中培训也是极其必要的。远程培训中, 学员学习时间或者说上线时间不尽相同, 各自的设备也不尽相同、各自的理解能力和操作水平同样存在差异。面对这些差异, 远程培训平台上每发布一则公告都会有千奇百怪的问题来袭, 坊主们有限的精力对此应接不暇。因此, 为了实现线上个性化分散远程培训与线下集中研修的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动以不断提高工作坊研修质量, 我们根据研修需要, 在研修的各个阶段, 适时安排了多次学员集中研修活动, 通过参训学员面对面的集中培训活动, 很多问题就可以一次性得到根本解决, 而非无休止地提问和回答。线上分散培训与线下集中培训的接轨才应当是远程培训质量的有力保障。
3.研训一体, 研训互动, 彼此促进。
我们积极探索了将教研经验迁移到骨干教师培训课程研发工作中, 利用教研活动强化培训效果的教研工作新模式。在整个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 一方面我们研修课程的实施重在改进教师的教学实践, 另一方面在培训结束后还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开展跟踪性指导和服务, 以促进参训骨干教师的长远持续发展。研训互动, 彼此促进。具体做法大体有两种:一是先研后训, 以研带训——在教研中发现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然后将其转化为深入研究的课题, 进而将课题成果转化为培训课程, 所谓“教研问题化, 问题课题化, 课题课程化”;二是先训后研, 以训促研——在培训中发现需要马上解决的现实问题, 然后到实践中作深入调研, 求得及时解决。
四、研修工作效果评估与反思
1.参训学员对培训课程实施总体效果的满意度很高, 培训达到预期效果。
本次培训课程虽然参与学员较多, 时间跨度较长, 但数据显示, 53.4%的学员对培训总体很满意, 39.1%认为满意, 5.3%的教师认为一般, 2.2%人选择不满意。而且, 学员对本次培训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的适切性和结果的满意度都很高。对学科课程量化评价表进行平均分统计, “专题的适合性”为4.69 分 (满分为5 分) , “结果的满意度”为4.54 分 (满分为5 分) , 这既说明作为学科骨干教师的学员对培训存在共同的需求, 又说明培训前对学员需求的分析比较准确, 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通过问卷中的主观题“学员感言”, 也具体反映出本次培训课程设计与实施贴近实际, 符合学员需求, 特别是在基于案例的启发式、参与式活动中, 学到的既有新的教学理念也有同伴的经验, 得到的既有实用的操作方法也有思维方式上的启迪, 便于将培训的收获尽快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
2.在满足教师需求基础上充分引领教师需求。
培训前的需求分析就是要发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的目的要尽量满足教师的需求, 要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问题解决能力, 使教师能形成自己的问题解决方案。但由于教师可能在很多时候不清楚自己的某种需求或者不了解未来社会变化的趋势而难以描述新的需求, 因此在满足教师需求的基础上要引领教师需求, 并通过适度引领来开发教师的隐性需求和新需求。比如, 本次培训中对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的内容以及“教学活动化、活动语文化”的培训就是引领教师需求的最好体现。
3.成功地完成了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项培训任务, 培训了一批能够实践新课程理念的“种子”型教师。
我们采取分散研修、集中研修和跟踪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为我市各区县、学校培训了一批“种子”教师, 使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培训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培训课程的实施激发了学员提升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使他们积极自觉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与教学实践。在过程性活动或阶段作业中, 许多学员做了自我专业发展规划, 进一步明确自己专业发展的阶段目标和长远目标。
4.研修工作问题反思。
一是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远程研修的政策与经费支持。二是培训内容的选取是决定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 因此要通过各种调研, 在深入了解培训需求的基础上, 认真做好培训课程内容的设计, 力求培训内容课程化, 课程内容系列化。
国培研修日志2 篇8
今天听了王德才教授的讲座,感慨颇多,他无意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思考,他说:教师的幸福,“不求升官发财,只求桃李满天下”。
自己上班也三年有余,和我老公结婚也差不多一年了,因为专业工作的原因我俩一直处于异地生活,为了这份工作我除了要面对学校的压力,还要处理来至家庭的纠纷,除了我爸妈,婆婆一家没有人支持我一个人在老家当老师,老公每月拿着我半年的工资,让我把工作辞了,我百般的不愿意,自己选择的路,哭着也要走下去,我在坚持,一路下来酸甜苦辣,耐人寻味!
“不求高官厚禄”,也没那么高尚,但是说真的,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了教师的队伍,绝对不是因为没前途或是工资太低,我喜欢这个行业,喜欢孩子一起探讨,喜欢他们的调皮,喜欢他们的天真无邪,每上完一次课,内心特别有成就感,每次放学站路队,在学校门口,学生都热情的和老师说再见,我喜欢啰嗦的重复着,“路上小心,走路靠右边.....”
在这个学校呆了三年,仿佛学校就是我的家,熟悉这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间教室,有付出就有收获,我爱这里的每一个孩子,也换来了孩子对我的爱。
第一年上班,带的是六年级语文和班主任,如今孩子都上了九年级了,他们还会抽时间来看看我,他们会很调皮的叫我婷姐姐,我喜欢这个称呼,这样我们就不再是师生,我们是兄弟姐妹。
去年带的还是六年级,如今升了初中上了七年级,八月二十三是我的生日,清楚的记得那天是星期五,过了很平淡的一天,毕竟都快三十的人了,生日已不再那么重要,周五晚放学就回家了,我家距离学校六十多里路,刚好那天下着雨,久经辗转终于回到了家,正在吃饭的时候接到一个学生的电话,稚嫩的声音“老师生日快乐”说不出来的激动,她像个小大人一样说:“老师明天我们有事想找你帮忙,你能来学校一下吗”?毕竟路程有点远,我犹豫了,但是一想还是去吧,她们或许真的有事呢,第二天一觉醒来八点多了,电话又响了,这下又换了一个学生打来的,还是同样的请求,我只好起床,收拾下准备出门,我妈还责怪我让小孩子牵着转,不管了,骑着摩托车出发了,一个小时的路程来到了学校,就在学校路口处,我看到了曾经自己的学生十几个伸长了脖子,看着每一个来往的大巴,当我很突然的出现在他们的面前,先是一声尖叫,随后是欢呼,紧接着是奔跑,我满心的疑惑,看到附近学校的同事,她说“你今天生日吗?”看到学生早上提着蛋糕去学校了,还把六年级教师钥匙要去了,我一听就猜出了八九,是学生想给我惊喜呢,为了配合他们,我在大门口等了一会,来到教室门口,一进校门,很温馨的歌声想起,热烈的掌声,美丽的蛋糕,装扮的漂亮的教室,黑板上真挚的祝福,一刻间全都浮现在我的眼前,那一刻我感动了,我也流泪了,是欣喜,更是感激,感谢这群孩子让我收到了这么美好的祝福,这是迟到的祝福,也是永恒的祝福,永远永远留在我的心里,我会记住这一刻,是孩子让我感受到什么是幸福,是他们的爱,是我们师生的情谊!
国培学员研修日志 篇9
一、内容多元、形式多样。
国培学习紧张而有序地开展,听专家讲座,上网学习评论交流,做作业,观摩名师们成果,在博客、交流平台点评,发表文章,与学员们、指导老师交流,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虽然学习时间很紧张,但我感觉到充实而幸福!这次国培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有优秀教师的教学展示,也有学员的互动讨论等等。通过理论的国培学习,教学观摩,还有自己的教学实践展示。这次的学习,对我来说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上的增长。这次国培学习有了丰厚的收获,也促进我不断成长。
二、专家面对面、如莅临指导实践。
国培信息技术研修日志 篇10
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目标就是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我们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该环境能够支持真实的情景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也就是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为了更好地把握和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目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本质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做为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将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传统教学方法的变革。
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信息文化基础,同时具备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并能在虚拟的环境中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意识。
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大量的网络信息,改变了人类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新的学习方式要求学习者必须能够利用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学会利用网络通信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
4、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在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率加快,各学科间相互渗透,出现了更多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在这种科学技术、社会结构发生剧变的大背景下,要求学习者能够具有主动汲取知识的愿望并能付诸于日常生活实践,要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够自我组织,并能控制整个学习过程,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估。
5、要运用创造性思维理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6、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特征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是否有效,并不在于运用了多么先进的技术,或者一节课中使用了多长时间的技术,而在于是否在恰当的教学环节使用,使学生完成某些用其他方法难以做到的事,在高水平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同时,获取信息技术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
2.学生在课堂上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在乐趣中学习才能使学生爱上学习,不再视学习为负担。从这个角度分析,判断有效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需要考察以下三点:
(1)课堂是否有广泛的参与度;
(2)学生有无积极的情感投入;
(3)学生有无成就感。
3.学生具有广泛的认知范围: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
(1)教师给学生提供经过精心挑选的、与本课主题密切相关的拓展资源;
(2)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能进行网上搜索。
4.学生具有深层次的认知体验:
有效的信息化课堂要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没有深层次的认知体验。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获得了深层次的认知体验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1、学生的质疑能力
2、学生自主组织信息的能力。
5.创新思维的培养;
6.学科知识有效应用:
有效的信息化教学课堂中,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并且对学生对知识目标掌握的层次和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信息化的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本身的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学生能否将课堂中所学的学科知识迁移到其他情境中,能否有效地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原则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在整合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的效果,从而使学生用信息技术来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
1、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2、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
3、根据学科特点构建整合的教学模式:每个学科都有其固有的知识结构和学科特点,它们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和信息化学习工具的搜集与开发,这是实现整合的必要前提;
4、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整合策略: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实施多样性、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整合策略;
5、“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整合教学设计:目前的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有“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两大类。理想的方法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
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九大优化方法
1.知识点切入: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应以学科的知识点为切人点来进行。在各门学科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可切人的知识点很多,教师应充分利用可切人的知识点,围绕知识点的揭示、阐述、展开、归纳、总结等环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进行有效的教学,有效地开展课程整合。
2.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力求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氛围,充分让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口,并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学具,边想、边做、边练来感知事物、领悟概念、掌握原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并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3.思维训练核心:思维训练是教学的核心,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热情,有助于教师加强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还有助于对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进行有效的培养。
4.情感驱动: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和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在学科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提供的情感驱动功能,调节学生的情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意志力、记忆力。
5.情境激励:学科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本门学科的兴趣,首先要解决学生想学、爱学的问题。情境激励,就是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课堂智力激励,要求学生对问题情境.积极迅速设想出解决的各种可能性。并通过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等有效的手段,引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索和发现的热情。
6.因势利导:在各学科教学展开之前,教师可以先展示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现各种事物现象和发展过程,在学生对展现的内容深感兴趣的情况下,教师因势利导,提出问题,铺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7.合作探究:在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让学生在课内和课外进行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的应用能力。
8.自主探究学习: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利用网络自己查阅资料,开展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
9.寓教于乐:在学科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教学游戏软件,把科学性、趣味性、教育性集为一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由此锻炼学生的反应速度、决策能力和操纵能力。此外,利用信息技术媒体,开展各种艺术活动,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五、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误区
误区一:部分人认为目前以中国教育的现行体制及经济现状,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根本无法实现,从保护学生、保证教学进度角度看是不宜采用的。
误区二:很多人认为,如果一堂课没有用到多媒体课件、网络等就不是一堂好课。也有人认为,使用的技术越先进越好。
误区三:目前很多学校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去准备一个精品课件参加评选活动,而活动一结束就不再使用,对课堂上使用的实用型课件则开发不够。
误区四:很多教师认为必须把课件做得非常完美,色彩比较亮丽,但这往往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对学生的观察产生干扰,不利于看清问题的本质。
2.教学方法及思想上的误区
误区一:在教学方法上重视演示现象、传授知识,忽视揭示过程、培养能力。
误区二:错误地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
(1)过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的优势没有发挥,教学任务完不成;
(2)分组学习停留在形式上,存在小组任务目标不明晰,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等问题,从而导致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
(3)忽视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
误区三: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3.对教学资源应用的误区
误区一:对网络资源过分信赖,忽视其他教学资源。
误区二:为使用网络而使用网络,忽视教学目标和效果。
误区三:过分重视助“教”的资源建设,忽视助“学”的资源建设。
误区四:重视物质资源,忽视人力资源。
4.对教育信息化理解的误区
误区一:校园网建设重形式,轻效果。
误区二:建设资源的比例严重失调,忽视教师培训。
误区三:以信息技术课程为核心。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要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好信息技术的必要性。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要具有认真踏实刻苦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使学生成为新时代的新型人才。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知识在不断更新,并且更新速度非常快,今天学的东西说不定明天就不适合了,所以,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让学生学得主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之以恒,学生一定会大有收获的。同时,教师自己也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今天的时代是一个大力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时代,也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更是一个需要文化经典和精神财富的时代。做为教师,尤其是计算机教师更应主动学习一些教育理论及专业书籍,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行动上的指导,并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能通过自己的教学,既解决教学问题,激励学生在探索与思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在更高层次的思考、探究中给学生指导和帮助,强化学生问题意识和发现意识,在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中发掘学生的潜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计算机教师。无论是从时代背景还是发展趋势来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势必成为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的主要模式。
【科学国培研修日志】推荐阅读:
小学科学国培研修计划08-11
国培研修日志11-26
国培研修日志305-30
国培数学研修日志08-19
国培学员研修日志08-31
幼教国培研修日志06-26
国培研修日志小学体育06-28
国培研修日志初中地理07-07
体育国培研修日志08-13
国培计划研修日志大全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