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声

2024-07-04

雷声(精选15篇)

雷声 篇1

我喜欢听雷声,但这雷声不是自然界的雷声,而是我妈妈的雷声。

早上我还在梦中,妈妈的一阵“炸雷”就在我耳畔响起:“快点起床!”我磨磨蹭蹭地起床穿好衣服去卫生间,又是一声“闷雷”:“上完冲厕所!”中午回家我正在上网,那惹人烦的雷声又追了上来:“还不快午睡去,周末再玩!”天哪!尽管我的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一千个不服气,但还是撅着嘴关上电脑,回到卧室。在睡梦中,我仿佛又听到了妈妈那永无休止的雷声,我捂着耳朵,忍不住大声嚷起来:“可恶!这讨厌的雷声!”

可不久后的一件事情却改变了我的态度。

那是一个阴沉沉的下午,天气异常闷热,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只有蝉声嘶力竭地叫个不停,远处黑沉沉的乌云一声不响地压了过来,我预感到一场暴雨就要来了。

前几天的考试成绩让我沮丧到了极点,我拿着老师要求家长签字的试卷,心中忐忑不安,不知该如何向妈妈开口。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没办法,明天就得交了,我只得硬着头皮走进了客厅。

“怎么啦?”――妈妈停下手中读着的报,抬起头问我。

“试卷签字。”我几乎不敢正视妈妈的眼睛,低着头小声嗫嚅道。说罢,递给了妈妈那张试卷。

“什么?!87分!”妈妈的脸色难看极了。

窗外掀起一阵凉风,刮得窗户“啪啪”作响。一道闪电将乌云撕开了一道缝,“轰隆隆”一个炸雷,蝉声戛然而止。

妈妈看了看试卷,又扫了我一眼。

忽然又一阵大风,吹得树枝直摇晃。

“你自己看看吧!这是怎么考得!”妈妈厉声道。

听了这从未有过的“隆隆”雷声,我哭了。

“叭、叭”,豆大的雨点落了下来,硬生生地砸在玻璃窗上。我往窗外望去,天地间像挂着无比宽大的珠帘,远处的景物都变得模糊而不清了。

我支吾着:“这次太马虎了,好多题都会,但却做错了。”

妈妈的脸色缓和下来,声音也放低了,“马虎虽然是小毛病,但却可以成为一个人最致命的弱点!这次考试对你来说不仅是一次教训,更是督促你改正缺点和错误的机会!妈妈相信你,但下次一定要努力,改正这个缺点,好不好?”

我点点头。

窗外,雨水顺着房檐流下来,好像断了线的珠子,落在地面上,溅起了一朵朵美丽的水花。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点也小了。过了一会儿,云散了,天也亮了起来。推开窗户,新鲜的空气挟着一股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太阳露出了笑脸,树上的蝉又鼓噪起来。树木的枝叶经过雨水的冲洗,在阳光的投射下,绿得发亮。

从此,我对妈妈的“雷声”也又有了新的认识。正是这雷声,不断地督促我改正缺点,天天向上。

我爱妈妈的“雷声”!

雷声 篇2

当全球碳排放吵闹得沸沸扬扬之时, 中国碳排放交易也在紧追慢赶地张罗着, 但总体而言还是“雷声大雨点小”, 这其中的曲折、蹉跎、徘徊令人深思。

碳交易不是“卖炭”

碳交易对多数人而言, 可能是陌生的词汇, 要了解碳交易是怎么回事, 要从《京都议定书》说起。

现代工业社会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持续下去, 则有可能导致地球陆地被海水淹没等严重后果。有鉴于此,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 1997年12月,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举行。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该议定书将温室气体排放权作为商品, 用市场促进减排, 因议定书规定了发达国家排放额, 发展中国家则区分于发达国家拥有大量的排放权。

而发达国家的能源利用效率高, 能源结构优化, 新的能源技术被大量采用, 因此进一步减排的成本极高, 难度较大。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效率低, 减排空间大, 成本也低。这导致同一减排单位在不同国家的成本不同, 形成了高价差。发达国家可用资金或出售技术的方法购买发展中国家的排放权, 用市场机制作为解决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 这叫清洁发展机制, 简称CDM。于是, 碳交易市场应运而生。

在6种被要求减排的温室气体中, 二氧化碳首当其冲, 为最大宗, 这种交易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为计算单位, 所以通称为“碳交易”。

因此, 所谓碳交易其实是买卖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排放权, 而并非“卖炭”。作为商品, 碳排放权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 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可以等价交换, 在市场上流通。但碳排放权又是特殊的商品, 是无形的, 虽说可以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可以用仪器监控计量, 但一般人看不见摸不着, 全凭主观意识感受, 这就给碳交易披上一层神秘色彩, 甚至会被误判。

《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的数年间, 国际碳市场呈爆炸式增长趋势。英国新能源财务公司发布的预测报告显示, 20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将达到3.5万亿美元。世界银行的测算指出, 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已达到1500亿美元, 超过石油交易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这意味着, 有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正变成巨大的财富, 这个诱人的“蛋糕”正引发各国利益的博弈, 曾被欧债危机折磨得憔悴不堪的欧盟甚至强征航空碳税以弥补捉襟见肘的财力。

中国碳交易何以难?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石油世纪的最后阶段, 按《京都议定书》规定, 中国手中握有最大的气体排放权, 但中国处于整个碳交易产业链的最低端, 定价权却握在欧美手中, 成为仅能出售低端产品的“卖炭翁”。中国为全球碳市场创造的巨大减排量, 被发达国家以低价购买后, 开发包装成价格更高的金融产品在国外交易。在全球碳交易市场, 欧美吃肉, 中国喝汤。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排放权供应国之一, 中国没有一个像欧美那样的国际碳交易市场, 目前北京、上海、天津等三大交易还是一个“空架子”, 处于“无米下锅”的境地, 如何盈利是个谜, 不利于争夺碳交易的定价权。

现在市场上的碳交易分为两种, 一种叫“配额碳交易”, 市场称之为“米”, 具体是指各企业持有国家颁发的排放指标进行交易, 企业所用指标有剩余就可以卖给其他企业, 避免污染加重, 也称为“碳中和”, 这是目前世界上通行的, 但我国现在还未实行;另一种叫“自愿碳交易”, 这是企业双方从环境发展角度出发的义务行为, 眼下大多是为了形象宣传而进行自愿碳交易, 媒体报道的碳交易往往是浮光掠影的应景之事, 多数并未落实。

对于碳交易市场而言, 只要不具备总量控制这个大前提, 自愿交易只能意味着对低碳理念的象征性宣扬, 甚至是借机炒作, 并不具有真实的经济价值。

而众所周知, 碳交易市场是一种市场机制, 是用一种金融产品来调整能源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种方式, 它有两个重要前提:第一是强制化, 就是配额, 与计划经济时代的布票、粮票相似。而自愿减排在国际碳市场是非主流, 连1%份额都不到;第二是金融化减排, 必须依据金融市场、金融工具、金融手段、金融产品来促进低成本、高效率节能减排。碳交易市场最终将发展成为一个金融市场、金融产品、金融工具、金融手段, 如果不是这样, 那么碳交易的金融功能就无法得到体现。

但这两个前提目前中国都还不具备。一方面, 配额即总量控制, 本身是一大挑战, 意味着能耗水平的“封顶”, 对依靠能耗提升产能产值的地方经济来说, 意味着经济总量或增量的“封顶”。这与GDP带动就业、提升地方经济实力的惯性动力, 显然是有抵触的。

2011年年底, 我国政府确定了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湖北、深圳和重庆7个省市作为碳交易的试点, 这7个试点覆盖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区域经济水平及形态。各地均选取了重点用能企业或行业, 反映出各自不同的经济和能源消费结构。

例如, 北京市的重点目标, 是大型公共建筑, 热力行业和制造业。作为人口密集的大城市, 这与日本东京的碳交易体系思路相近。广东的重点覆盖目标, 是当地的四大高排放行业——钢铁、陶瓷、电力、水泥, 这是由其以制造业为基础的经济结构所决定的。

但这些不同地区, 都具有对碳交易特别是总量目标限制经济增长的担忧。因此口号大于行动, 计划大于实际步骤。

另一方面, 中国金融产品创新动力不足, 金融衍生品稀缺, 玩碳交易这样的金融产品更是如履薄冰。

总体而言, 中国碳交易市场还是在起步阶段, “雷声大雨点小”, 基本停留在敲锣打鼓之中, 实际动作明显滞后, 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 是认识不足, “少排点废气就能赚钱”——对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多数企业难以理解, 认为CDM是一个骗人的伎俩。国内很多卖家、买家对通过市场化机制来促进节能减排不是很了解, 认为是“遥远的事”, 还是习惯于政府下达减排指标, 被动式减排, 内生动力不足, 被指赶鸭子上架, 不是通过碳交易市场运作, 而是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银行方面则认为碳金融业务“虚拟性”较大, 怕承担风险, 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不敢贸然介入。

其次, 政策上激励措施不够, 特别是金融政策方面相对滞后, “一行三会” (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 的精力倾向于股市, 对碳交易兴趣不大,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也缺乏主动性, 产业期待出台更加详细、可操作、可执行的绿色金融配套政策。

再次, 部门分割影响碳交易, 很多城市的能耗数据在经信委手中, 但负责节能减排工作的一般是发改委, 牵头碳交易试点工作的发改委并不能“顺畅”拿到企业的能耗数据, 两家管理机制给试点碳交易市场推进带来一定的难度。而目前国家还没有权威的碳交易市场管理机构, 碳交易市场还是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与此相反, 欧美、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则有相对独立的部门专门负责气候变化工作, 而且部门之间也比较协调。

还有, 国际审批关卡也是一大原因。完整的CDM项目开发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周期:项目识别;编写项目设计文件, 并在联合国网站上进行公示;申报国家审批并拿到批准函;接受第三方指定经营实体 (DOE) 的项目合格性审定;向联合国执行理事会 (EB) 申请注册;实施项目, 进行项目监测;接受DOE核查和减排量核证;向EB申请签发减排量, 最后完成碳交易。国内CDM项目可由国家发改委很快通过审批, 但是国外的审批条件苛刻, 无法短期内获得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认可, 这样产生的减排量就不能得到认证, 也就无法获得投资。正是这种复杂、严格的程序, 令许多投资者望而却步。

雷声大雨点小 篇3

第dì二èr天tiān一yì早zǎo,“丁dīnɡ零līnɡ零līnɡ……”小xiǎo闹nào钟zhōnɡ按àn时shí响xiǎnɡ了le。“讨tǎo厌yàn!”贝bèi贝bei拉lā过ɡuò被bèi子zi蒙ménɡ住zhù了le头tóu。妈mā妈mɑ走zǒu进jìn来lái说shuō:“贝bèi贝bei,该ɡāi起qǐ床chuánɡ了le。”

贝bèi贝bei伸shēn出chū头tóu,说shuō:“妈mā妈mɑ,今jīn天tiān是shì元yuán旦dàn,学xué校xiào放fànɡ假jià,您nín就jiù让rànɡ我wǒ多duō睡shuì会huì儿er吧bɑ。”

妈mā妈mɑ指zhǐ着zhe墙qiánɡ上shɑnɡ的de纸zhǐ,问wèn:“贝bèi贝bei,这zhè是shì谁shuí写xiě的de?谁shuí贴tiē的de?”贝bèi贝bei不bù吭kēnɡ声shēnɡ了le。

妈mā妈mɑ接jiē着zhe说shuō:“贝bèi贝bei呀yɑ,一yí个ɡè人rén说shuō话huà、做zuò事shì可kě不bù能nénɡ雷léi声shēnɡ大dà,雨yǔ点diǎn小xiǎo啊ɑ!”

贝bèi贝bei问wèn:“妈mā妈mɑ,什shén么me叫jiào‘雷léi声shēnɡ大dà,雨yǔ点diǎn小xiǎo’?”

妈mā妈mɑ说shuō:“‘雷léi声shēnɡ大dà,雨yǔ点diǎn小xiǎo’是shì比bǐ喻yù只zhǐ说shuō不bú见jiàn实shí际jì行xínɡ动dònɡ;或huò者zhě说shuō得de非fēi常chánɡ好hǎo听tīnɡ,做zuò起qǐ来lái就jiù很hěn差chà。要yào记jì住zhù,自zì己jǐ表biǎo示shì过ɡuò的de决jué心xīn,就jiù一yí定dìnɡ要yào努nǔ力lì实shí现xiàn它tā。从cónɡ小xiǎo做zuò一yí个ɡè说shuō到dào做zuò到dào、守shǒu信xìn用yònɡ的de好hǎo孩hái子zi。”

雷声作文300字 篇4

我的妈妈个头不高,身材稍胖。虽然身高只有一米六几,但妈妈的“雷声”却时刻伴随着我。

早上,妈妈一看钟,已经七点了,便大发“雷霆”:“庚,起床了,七点了。”我只是应付式的说了一声:“哦。”然后妈妈听到没动静,又大发雷霆。我便一跃而起麻利地穿上校服……中午,妈妈的“雷声”也没休息。我在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看的津津有味时,妈妈突然一只手指,按了开关,这时我不禁问:“妈,为什么关?”妈妈用“雷声”轰到:“小学生看电视不得超过一小时,你超过了一小时,快去学习。”唉,无奈之下,只有听妈妈的话,才躲过一顿“藤条闷猪肉”。谁叫我摊上这样一个妈妈呀!可是后来,一件事使我改变了看法。那天我被妈妈批了一顿以后,妈妈晚上关切地问我:“疼不。”我没好气地说:“不用您操心!”妈妈向我道歉说:“庚,妈妈小时候有你这么幸福就好了,小时候,外婆如果像我管你一样就好了……”

因为这件事,所以我对妈妈的“雷声”有了新的认识,妈妈的“雷声”包含了母亲对我的爱,是爱的流露。

雷声作文300字 篇5

“嗡嗡嗡”,正采蜜的蜜蜂听见了雷公公的声音,马上回到了蜂巢。一看雨点儿宝宝好像没有要停的样子,就只好待在巢里酿蜜了。

“呱呱呱”,小青蛙听见了雷公公的声音,“扑通”一只,“扑通”两只,“扑通”三只,它们都跑到荷叶底下,紧紧地抱在一起,好像在说着什么悄悄话。

“咯咯哒”,“咯咯哒”,母鸡正在使劲儿叫唤草丛里玩耍的小鸡,小鸡听见了,急忙跑回妈妈的翅膀下。为了不让小鸡淋到雨,鸡妈妈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了鸡窝。

雷声似的爸爸作文 篇6

以前,我很害怕爸爸,因为我特别怕爸爸教训我时候的那种“雷声”。

每天早晨六点半时“雷声”就响起来了,而且是一阵“炸雷”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了。“快起床了,再不起上学就迟到啦!快去刷牙洗脸!”。到了晚上九点半, 爸爸的“雷声”又会在我的耳边响起,这次的.“雷声”更让人害怕,爸爸会用低沉的声音喊:“快点上床睡觉,闭眼!明天不想上学啦”。当我犯错误时,爸爸会用 一种“暴雷”的方式教育我,提醒我改正缺点。我的天,从我上学起都是伴着爸爸的这种雷声长大的。

雷声 篇7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电子档案,现状,共建共享

目前, 我国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 电子信息扑面而来。然而, 对电子信息进行集成管理的数字档案馆大多却有壳无核。即便像深圳、青岛这样居国内领先地位的数字档案馆, 在全文检索服务上也只能算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对于档案部门和档案管理者来说, 这既是尴尬, 更是无奈。身为兰台人, 笔者对此深有感触, 故特梳理一二, 以期切磋。

一、号脉定因谈现状

1. 环境现状:

闭门造车、单打独斗。环境因素对信息化发展影响颇大, 文献、图书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最好的佐证。如今, 在许多图书馆, 特别是高校馆, 读者只要轻点鼠标, 即可实现书刊检索及论文下载。这一方面固然有图书馆自身的努力, 但更与文献、图书信息化发展的整体环境的优化密不可分。其一, 文献、图书信息广泛的共享性、传播性使大规模的信息共建共享成为可能, 联机编目、检索、馆际互借及文献传递等系统相继出炉。其二, 文献、图书信息商机巨大, 吸引着书商及大量信息机构投身文献、图书信息化建设, 实现了文献、图书信息市场的规模化、联合化一条龙增值式服务。正是多途径多形式的广泛的共建共享, 有效推进了图书馆数字化进程。相比之下, 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却是风景这边独寂寞, 颇有些愚公移山单打独斗的味道。档案信息为原生信息, 来自不同部门, 具有差异性、特色性和内敛性,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档案信息共建共享及规模化、市场化运作氛围的形成。

2. 数字化建设现状:

力不从心、得不偿失。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资源数字化, 实现的途径无非两条:其一, 通过录入、扫描、翻拍等手段, 将馆藏纸质、声像等载体档案全文数字化;其二, 接收、整合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务、多媒体教学等条件下产生的各类电子文件。前者因费时费财费力且进程缓慢, 只能择时分步实施;后者虽快捷高效, 但目前的档案管理系统及信息技术对网络信息的集成、整合大多力不从心。档案信息化建设因此陷入了一方面费时费力地将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 另一方面现成的电子信息却大量流失的怪圈。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 学生至毕业时, 其成绩信息为纸质, 每人两张。每届毕业生, 以五千人计, 则每年须归档纸质成绩档案一万张。由于档案管理系统的滞后和教务管理系统的局限, 与纸质成绩档案配套的电子信息既不能永久保存于教务管理系统又无法实现从教务部门向档案机构的顺利流转, 形成每届学生毕业后, 教务管理系统轻轻“覆盖”点击, 档案机构以后却要对成千上万张纸质档案进行扫描转化的被动局面。其实, 在信息化进程中, 如此这般的浪费不胜枚举。

3. 队伍现状:

进退维谷、欲上不能。对于档案信息化建设来说, 信息技术人才尤其是高级复合型人才至关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人才大战愈演愈烈。然而渴求信息技术人才的各级档案部门却似乎成了战争的中立国。究其原因, 还是我国档案长期沿用的传统手工管理模式固化了的“档案部门是安置富余人员, 解决人才家属就业之地”的思想在作祟, 这在高校、科研院所等突击大规模引进高级人才的单位反而愈演愈烈。可见, 档案馆 (室) 进人容易但引进人才难上加难。多年不良的用人机制使现有的档案队伍结构失衡、水平低下、创新不足。“分流安置、病弱特惠”的对象或是退居二线的领导或是在任领导及人才的家属。他们多为特权阶层, 奔着“清闲、轻松”而来, 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长期习惯于程序化的工作流程, 适应工作的方式仍是“传、帮、带”。这样的队伍难以分流减冗、培养提高。

二、对症下药开处方

1. 优化内外环境、促进共建共享。

(1) 开放、激活档案资源。提到档案, 人们的直观反应基本是层层审批、一道道门、一把把锁。即使借助档案网站, 点击的结果往往也是诸如“请预约”或“请办理相关手续”之类刻板言辞。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长期“石室金匮”式封闭管理赋予了档案过多的神秘色彩, 但更多地还是因现有的档案管理理论及政策所致。如现行法律、规章涉及的档案开放主体均为国家档案馆, 而《档案法》明文规定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三十年向社会开放。于是, 在实际工作中, 以30年为界搞“一刀切”成了惯例[1]42。凡此种种使得浩如烟海的信息仍藏在深闺人未识。

2008年5月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要求“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 应当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显然, 传统的档案开放理论、政策和实践已与当今政务公开的要求严重错位, 根本无法与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相唱和。

馆藏开放是档案信息共建共享的必由之路。新时期, 政务公开为加大档案开放力度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宏观上, 国家档案局应牵头修订有关法规, 拓展档案开放范围, 缩短开放期限, 使档案的开放与政务信息公开相衔接。微观上, 各级档案机构应树立开放的馆藏观及以人为本的服务观, 在实践中灵活地执行政策, 适时调整开放及服务范围, 简化开放利用手续, 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共建共享和产业化运作创设一个开放的环境。

(2) 内引外联、形成合力。一是趁机搭车。近年来, 在政府上网、政务公开等工程的推动下, 我国市级以上综合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已普遍启动, 涌现了青岛、深圳、上海等一批数字档案馆。电子政务、政务公开等工程的不断推进必然促使政府更加重视档案机构建设[2]44。档案部门一定要充分发挥其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链条中的独特优势, 争取技术、财力的支持, 抢占信息资源, 厚积薄发, 创造有为而治的良性氛围。二是广为借鉴, 大力协作。西方发达国家, 特别是美国,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包括档案馆、图书馆、各大院校、政府部门、学术团体等多种机构和团体, 大学在数字档案馆开发中扮演着主体的角色[3]40;数字档案馆与数字图书馆密切合作, 齐头并进。这些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在我国, 目前, 集人才、技术、信息等诸多优势的高校, 其档案信息化建设却在高校“人才强校”、“非均衡发展”等战略中纷纷搁浅。2008年, 教育部与国家档案局联合颁布实施《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 明确将组织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列入高校档案机构的管理职责, 这应是国家欲使高校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的一种信号。高校档案机构应以此为导向和法宝, 以数字校园建设为契机和依托, 加入档案信息化建设大军。

目前, 国内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已比较成熟。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与档案信息化建设有许多相似之处, 其结构模式、信息资源组织方法、商业化运作模式等都值得档案机构借鉴。

2. 完善档案管理系统, 加强电子档案管理。

随着网络化程度日益加深, 电子信息的接收、整合愈来愈依赖于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行。同时, 随着信息化内涵的不断丰富和要求的不断提高, 档案管理系统既要充当档案馆 (室) 数据库建设平台和自动化管理系统, 实现馆藏档案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更要担岗整个系统、单位网络中各类应用系统的后台综合性应用系统, 实现网上归档、整合、利用等功能。为满足实际需要, 科怡、津科、南大之星等档案管理系统纷纷问世并不断推广升级, 但目前应用大多囿于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和电子政务系统信息的集成管理, 面对异军突起的其他各类系统产生的大量异构数据却力不从心。

笔者认为, 宏观上, 国家档案行政主管部门及各行业档案主管部门宜全面协调、整合、规范, 促进综合性通用档案管理系统的开发、更新及推广升级;微观上, 各级档案机构要将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纳入本系统、本单位综合管理系统总体规划, 通过局域网与各类应用系统有效衔接, 实现各类异构数据的接收、整合, 有效输出, 为档案数据库建设、电子档案接收与管理等提供有效的平台。

3. 多管齐下, 突破人才瓶颈。

突破档案信息化建设人才瓶颈是一项长期工程, 不能奢望出现“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绚丽景象。目前, 比较实际的做法是多管齐下、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渐进式提高、突破。 (1) 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但其中大量的文字录入, 图片扫描、信息收集、整合等工作, 都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层面的基本操作, 只要与时俱进地对现有人员进行相关技术培训, 就可以造就一大批档案信息化应用操作型人员——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主力军。 (2) 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诸如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安装、维护, 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更新, 档案数据库整合, 档案网站建设, 数字化信息的网上发布和传送, 对专、兼职档案员的业务、技术的培训等引领性、关键性任务, 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上的攻坚克难, 需要信息技术高级人才来担岗。宏观上, 高校不断拓宽档案专业人才培养口径, 向社会输送高级复合型档案专业人才;国家各级档案行政主管部门应着重加大档案信息技术引领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微观上, 各档案馆 (室) 除了常规引进以外, 也要大力倡导“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大胆尝试信息技术业务外包、聘用、借用信息技术人员等借鸡

参考文献

[1]张莺.政务公开环境下档案开放新视角[J].兰台世界, 2008 (12) .

[2]蒋冠.我国电子政务下档案资源的整合与共享[J].档案学通讯, 2004 (6) .

心意拳的“雷声大法” 篇8

心意拳的六式是鸡腿、龙腰、熊膀、鹰爪、虎抱头、雷声。心意拳是以此作为身法的,缺一而不能成为心意拳的艺法。可是,心意拳传到河北李若能时为了所谓“戒俗”就将雷声“戒”掉了,这种情况如在现代社会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但心意拳的雷声大法是练习内养、内壮的必修上乘大法,不练不行。现将有关雷声介绍如下:

一、关于雷声

心意拳老谱中说:“五行一发响雷声。”雷声在心意拳中是聚集练功者的身体内的心、肝、脾、肺、肾这五脏五气进行锻炼,将这五气合一,再自丹田进行培炼爆发而出的喷发之声,其雷声能表示一个练功者的功夫深浅。祖师姬龙峰创此拳时是在终南山里,山野空旷,人少物稀,所以,发雷声并不会影响别人;回家以后,他自家“有地200亩,院几层”,可见练功地方很大,再发雷声也不会影响别人;但姬龙峰的拳术是以鸡腿、龙腰、熊膀、鹰爪、虎抱头、雷声作为此拳身法的,我们要学习他的传统武术,要继承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就不能不继承,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练心意拳又不能不发雷声的原因。

二、雷声的练法

1.练习雷声须于黎明时选择一空旷或树木茂盛处,最好树丛中有高墙的地方。面对高墙,缩身下蹲,成猴束蹲之式,头顶项竖,下颏内收,闭口扣齿,舌顶上腭,微微吸气下沉到丹田;继而长身而起,两肘相向而裹,两手十指自然分开,指尖向上,一齐向前上方相挫而起,此即拳谱所说:“出手如钢锉”之意,两手十指高不过头顶,掌最好与口平,同时丹田抖动发力,对着墙壁发声出气喊“咦!”,此声必须尖锐、急促、刺耳,如晴天劈雷,足以刺人耳膜。

2.上势为鹰捉式。两手揸开的十指一齐曲成钩状,然后再攥拳如握住天的“把”状,往下打坠劲(即恨天无柄),当往下落时要以右脚为支撑点,身子往前,左膝曲膝成90度,连同整个身子往下落,当左足落地时,丹田摧力,发一声:“噫!”两手一齐落到左膝内侧,左掌掌心向下,五指揸开向前,但指尖不能露出膝前,意为虎不现爪;右掌掌心向下,五指揸开向左前方,按到裆前护裆。头要上顶,项要竖,下颏内收,闭口扣齿,舌顶上腭,双目前视,神光前射,全身成牮杆之箭,为虎扑式。此声要气往下走,丹田抖力。

3.虎扑式后退左足,与右足并齐,左手掌从左膝内侧,右手掌从裆前,两手一起随身体后坐向两胯处收去,然后再顺两胯往上贴两肋出时并发一声:“喝!”声音要滚转,雄壮震耳,若山崩海哮或似炮弹爆炸;此声也是发自丹田,震动而出,要“四梢齐发,内劲齐出”。历史上有战国时孟贲“喝水水倒流”,三国时张飞一声断喝“喝断霸陵桥”的传说,虽然有些夸大其词,但久练雷声确可底气充足,丹田内壮,与人交手动意,我鼓勇向前,手足交加,一声断喝,可震动敌人胆气,使敌人猛然一惊,毛骨悚然,浑身酥软,而无心无力应战,俯首就擒或不战而败。

心意拳的雷声大法应是“五音”,但它和三性调养一致,所以,差不多都是练习“咦、噫、喝”三声较多。很多人只介绍了雷声之一“噫!”,而将其它几声忽略,也有的根本分不清几字几声的区别,所以用字时就“咦、噫、一”分不清楚,以致给初学者带来困惑。另外,雷声的作用不仅是用于出拳发声、威吓敌胆,并且有舒声透气的作用,其用于内养则常练发声有运动透气借力之功用。舒声透气,可以内震丹田,将练拳时体内之废气通过发声吐出,以保持体内常存留新鲜之气。

在心意拳的技击中,两人相遇勇者胜。与敌相搏,我突然发声,敌必猝然而惊,一惊则必然大脑产生恐惚之感而使手脚动作放慢,我则趁此瞬间疾快出招,鲜有使敌不败者。另外,我之发雷声则发竖目张,全身神经协调一致,全身警觉,与敌搏击能达到高度统一的状态,能使我的全身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雷声是怎么形成的 篇9

雷声是闪电通路中的空气突然剧烈增热,使它的温度高达15000—20000℃,因而造成空气急剧膨胀,通道附近的气压可增至一百个大气压以上。又发生迅速冷却,空气很快收缩,压力减低。骤胀骤缩都发生在千分之几秒的短暂时间内,所以在闪电爆发的一刹那间,会产生冲击波。冲击波以5000米/秒的速度向四面八方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它的能量很快减,而波长则逐渐增长。在闪电发生后0.1—0.3秒,冲击波就演变成声波,这就是我们听见的雷声。

雷声可以分为多种,像爆炸一样迅猛有力的雷声,叫做“炸雷”;还有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雷,有点儿像推磨时发出的声响,叫“拉磨雷”。所谓的炸雷,一般是云层对地电离瞬间所发出的声音。在这种情况下,观测者在见到闪电之后,几乎马上就听到雷声;有时甚至在闪电同时即听见雷声。因为其能量很大,它所产生的爆炸波速度很快,所以听起来犹如爆炸

一般。

打雷为什么不可以洗澡

雷雨天洗澡人会被电到,因为当雷电击中建筑时,它能通过管道传导,如金属水落石出管和电线线路,任何人与水龙头或相关装置有接触就会被电到。不仅金属水管会导电,其输送的水因含有杂质也能导电。一道闪电落下,电流会沿着电阴最小的路径传到地面,如果电流正好进入了水管中,而人正站在浴缸中打开了热水,那么人就会遭到电击。

打雷时在室内户外应该怎么做

室内预防

在雷雨天气的时,如果正在家里,也要注意预防雷电的灾害,最科学的方法是在家安装避雷器,如果家中没有安装避雷设备可以这样预防:

1.打雷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关好门窗,离开进户的金属水管和与屋顶相连的下水管等。

2.尽量不要拨打、接听电话,或使用电话上网,应拔掉电源和电话线及电视天线等可能将雷击引入的金属导线。

3.在雷雨天气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

4.不要将晒衣服、被褥用的铁丝接到窗外、门口、以防铁丝引雷。

5.不要在孤立的凉亭、草棚避雨久留,注意避开电线,不要站在灯泡下,最好是断电或不使用电器。

户外防雷

1.遇雷雨天气时,不要站着,应蹲下降低高度,同时两脚并拢减少跨步电压带来的危害。

2.不要站在大树下,不能用手摸扶大树,因为这时潮湿的树干已变成了一个引雷装置,再好离大树5m外。

3.不要在水边和洼地停留,切勿站在楼顶、山顶、或接近其他易导电的物体,应迅速到干燥的室内避雨,如找不到房子应就近到山间或山岩下避雨。

4.不要拿着金属物品在雷雨中停留,随身所带的金属物品应放在5m外的地方;在雷雨中不宜打伞,也不宜将羽毛球拍等扛在肩上。

梦中的雷声诗歌 篇10

夜静无声

月影朦胧

我睡眼朦胧悄然入梦

眼前出现了一道

美丽的彩虹

引领我走进了岁月的时空

时空里有千万颗

闪亮的眼睛

闪烁着万种柔情

柔波迷惑了我的心灵

引爆了我的激情

我深陷其中,难以自控

仿佛,我也变成

一颗闪亮的星星

眨动着

柔波荡漾的.眼睛

寻觅今生

相依相伴的那道彩虹

我望穿秋水,却

难寻彩虹的芳踪

我那双充满希冀的眼睛

从此,失去了光明

我泪眼朦胧,辨不清西东

泪水流进了梦中

忽然

雷声轰鸣响彻苍穹

一道电光

刺痛了我的眼睛

我惊魂未定,惶恐的

睁开了流着泪的眼睛

原来,窗外

已是黎明

朝霞映射到屋中

雷声,变成了

保险涨价 雷声大雨点小 篇11

记者了解到,新保险法在节后带来新一轮公司的产品升级,许多保险公司在节后第一天就推出适应新保险法的产品,比如泰康人寿的永福人生年金保险(分红型),就针对市民家庭储蓄子女教育金、婚嫁金、个人养老等中长期理财需求而设计,具有交费少、返还快、领取活的特点。

而在国庆节后亮相的所有新产品中,作为寿险行业的领头羊,中国人寿的“康宁终身保险”和“康宁定期保险”产品由于在国内重疾险市场上具有龙头地位,因此备受瞩目。

据国寿辽宁分公司相关人士介绍,“新两康”承保的重大疾病病种由原来的10种扩充为20种,特别是增加了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综合征等疾病;另外,“新两康”产品明确并细化了高残保障责任,去除了部分发生率较低的高残保障,但仍保留了多肢体缺失、双目失明等高风险的高残保障。

市民老魏早就想给自己买保险增加保障了,但是国庆节前,他收到一些保险公司营销人员的电话和短信,都说老产品要停售,再不出手就来不及了,当时老魏不为所动。但过完国庆长假,他再联系国寿的营销员,发现新产品升级也带来了费用的部分上涨,“整体来看,新康宁男性的费率上涨了15%左右,女性的费率涨幅要小些。”以30岁男性、20年交费、保险金额1万元为例,老康宁保费为730元/年,新康宁要870元/年,涨幅19.2%。

而记者掌握的数据显示,除了“两康”产品,其他部分保险公司推出的寿险产品也都有所提价,增长的幅度在3%-15%不等。虽然每年缴费增加不多,但总体缴费年限下来,也让投保人增加了一定的支出。如太平人寿的“福禄双至”产品,以30岁男性为例,购买20万保额的该产品,采用30年缴费方式支付,原产品的价格大约为每年6060元,“按照这个价格核算,购买新产品,30年缴费年限,多缴的费用总计大约为8400元。”一寿险销售人员称。

不过,对于涨价一说,保险公司也有自己的说法。

“这不能算作涨价,只是产品不同调价而已。”国寿一位负责人表示,产品保障范围扩大了,和原来相比,价格提升也在情理之中。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保险属于一种长期的耐用消费品,而不是快速消费品。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首先考虑的是自身需求,其次是产品的保障内容和额度。新产品在保障责任范围、免责范围、保险事故定义严格程度、附加保险利益等方面都有所变化,如太平洋寿险新推出的“金泰人生”产品,保障的重大疾病病种由原来的24种增加到35种,原发性心肌病、全身性重症肌无力等10种重大疾病均为监管部门要求之外的增设病种;太平人寿的“福禄双至”保障的重大疾病增加为35种;新华人寿“福家安康”保障的重大疾病也增加为35种。还有部分公司推出了多次赔付、双重赔付等新的创新型险种。因此,消费者在比较新老产品时,仅从价格角度考虑并不客观。

我喜欢雷声的作文 篇12

我喜欢雷声

重庆市彭水县汉葭镇第一小学三年级二班刘梦寒

我喜欢雷声,不过这不是天上的雷声,是我妈妈的雷声。以前,我对这个雷声很讨厌。每天早晨,我还在梦乡里,一声炸雷就把我惊醒了:“快起来。”洗脸的时候,“又叫一声:“耳朵后面!脖子!”中午吃完饭,我刚出去玩一会,雷声又追了过来:“别玩了,看书去!”到了晚上,我刚把椅子搬到电视机前边,耳边又一个雷声:“别看了,一会儿洗脸睡觉!星期天再看!”那时候我一听到这个雷声就讨厌。

可后来我对雷声有了新的认识。记得那是上二年级的时候,我家的邻居李奶奶养了一缸金鱼,那些金鱼真可爱,有红的、白的、黑的、花的……一条条鱼就象舞台上的演员,穿着鲜艳的裙子,在舞台上舞来舞去。我每天都去看,总是看不够。我想,要是我有条金鱼多好啊!有一次,我刚写完作业,又去看金鱼。看着看着,趁李奶奶没注意,顺手捞了一条。我怕别人看见,就急急忙忙地把鱼装进了裤兜里。

小鱼在裤兜里乱蹦,可我的心比金鱼跳得还厉害:把鱼拿回家,妈妈爸爸看见了怎么办?要是再送回去,李奶奶看见了会怎么说?想了想,还是把它扔在后院的臭沟里吧。刚走到拐弯处,就遇上了妈妈买菜回来,正好看我就叫我帮抬东西。妈妈走过来看见我捂着裤兜,兜都湿了还一动一动的,立刻奇怪的瞪起眼睛。我还没说话,妈妈就伸手掏我的兜,那条金鱼不知怎么一下子就跳了出来,妈妈问我:“怎么会跑到你的兜里去了?”我说:“不知道。

”妈妈的脸忽地布满了乌云:“撒谎!”我小声说:“是从邻居李奶奶家里拿的.。”突然,我听到了从来没有这么响的雷声:“不经人家允许拿人家东西,就是偷!”我成了小偷?要被警察叔叔抓进派出所?……我吓哭了。这时,雷声小了些:“人家的东西再好也不能拿。走,我跟你一起去李奶奶家,只要承认错误,从此改正,就是好孩子。”。妈妈领着我的手,我另一只手插着那条粘满泥土的小金鱼。一步一步向李奶奶家走去。妈妈说得真对,我认错,李奶奶不但没骂我,还把那条小金鱼送给了我。那一次,妈妈的雷声教育了我。我对妈妈雷声有了新的认识。

现在你明白了吧?我喜欢的不是大自然的雷声而是我妈妈的雷声,也许别人会说:“你妈妈太厉害了!”不,这正是雷声,千万次地督促我,使我健康成长。读了这篇作文我也喜欢雷声了。

药物治近视:雷声大雨点小 篇13

稍加留意就可发现,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防治近视的药品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医药商店或药房出售的明确标明“治疗近视眼”的;另一种是在保健品专柜出售的。后一种只能缓解视疲劳,是保健品而不能作为治疗近视的药物。应该说,目前表示能治疗近视的口服药物或眼药在宣传上往往夸大其词。从理论上讲,近视眼是由于眼屈光度和眼轴长度改变造成的,一般来说,每近视300度,眼轴就会增加一毫米。而通过服用药物无法改变屈光度,也不会缩短眼轴,因此服药治疗近视仍是医学中尚未攻克的一大难题。即便是近期国外热炒的治疗近视新药——派仑西平眼药,也只不过是能减缓近视发展,而且目前仍在临床验证中。正如著名眼科专家、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主任委员赵家良教授所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可治愈近视眼的口服药品。”

对于这种说法,有些患者可能还会有些疑问。因为的确有不少患者在使用了口服药物后视力有所提高,这不是和上面的说法矛盾了吗?其实这部分患者视力之所以能够提高,主要是由于药物使得大脑皮层视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提高,并短暂调节了眼睛睫状肌使望远功能有所改善所至,其效果很难持久。有一位教授曾谈到提高视神经兴奋的办法很多,甚至喝一杯浓咖啡就可以在视力表上多看一两行,难道说咖啡也能治疗近视吗?另外,视力检查是主观的是功能检查方法,受检者十分容易受到暗示或诱导的影响,因此,仅凭视力检查就对药物疗效做出评价是不科学的,也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

近视眼主要表现为远视力下降,大多数患者在学生阶段开始发病。视力下降后,原本看得清清楚楚的东西突然变得模糊起来,局部还会有眼睛干涩、酸胀、怕光流泪等易疲劳症状。更为重要的是,视物模糊可造成学习成绩和兴趣下降,且由于远处东西看不清,户外活动兴趣也会减少,这一系列近视造成的学习生活习惯的改变给患者带来的苦恼远大于近视本身。因此在检查视力时,如果视力在0.8以下且持续下降,就须及时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的疾病除近视外,还有其他一些疾病,在诊断近视时,应到医院进行系统检查,排除其他眼科疾病,确诊是近视眼后再考虑佩戴眼镜。

如果明确了近视的诊断,佩戴合适的眼镜是目前矫正近视的最有效办法。有不少人认为戴了眼镜后度数会加深,也有的人担心戴上就摘不下来了,于是就迟迟不肯戴眼镜。但点眼药或是应用视力矫正仪等方法效果并不确切,视力仍会不断下降。结果长期的视力模糊难免带来学习成绩下降的麻烦。临床观察表明,戴近视眼镜虽然不能防止近视的继续发展,但也不会促进近视程度的加深,它的最大意义是迅速使视力变得清晰,让患者摆脱视力下降带来的学习、生活中的诸多不便,恢复以往的生活状态。

雷声 篇14

摘要: 爸爸先叫我从电池的两极各引出一根电线,然后把两根线头轻轻一碰,这时我心想:当两根电线碰在一起时会怎么样呢?我带着疑问将这两根电线碰在了一起,这时线头附近冒出了火花,同时听见了啪啪的声音

一天,在我们全家吃饭时,突然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一道白色的闪电划破长空,之后听见一阵轰隆隆的雷声。

这时,爸爸要求我回答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的原因,我绞尽脑汁、冥思苦想怎么也答不上来。

爸爸笑了,启发我做实验来弄明白雷电的奥秘。

我一听要做实验便来劲了,连忙问:做什么实验呀!爸爸故作神秘说:先不告诉你,你先拿一个小电池,再拿两根电线。

我惊奇地望着爸爸,但还是全拿来了。

爸爸先叫我从电池的两极各引出一根电线,然后把两根线头轻轻一碰,这时我心想:当两根电线碰在一起时会怎么样呢?我带着疑问将这两根电线碰在了一起,这时线头附近冒出了火花,同时听见了啪啪的声音。

爸爸说雷电的产生也是这个道理。

我终于明白了,原来雷声是这样产生的:天上的云经常上升和下降,云彩里的水滴相互摩擦和撞击,时间久了,有些云就带上了正电荷和负电荷,当带有不同电荷的云相互接近时它们之间就会产生火花放电,并且它们之间空气的温度一下子提升了很高,引起局部空气爆炸,就产生了雷声,它们虽然是同时产生的,但由于声音走的慢而光传播的快,因此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

爸爸还告诉我闪电的用处很多,还可以用在生产上比如切割、焊接金属、启动机器,甚至可以起死回生:医生把电极接在心脏停止跳动的病人身上,利用电压为2500-4000伏特的电流进行脉冲放电,促使心跳恢复。

被剑雨刺中,才闻雷声 篇15

雷声扮演的“剑圣”,喜欢单挑。一个德鲁依(DOTA中的游戏角色)走来,他冷笑:哼,又来了一具尸体。一顿劈、斩、刺之后,对手不复存在。

伦敦会展中心,雷声一路斩将,接连刺“死”两位意大利名将,站到了决赛场。对手是赛会7号种子、埃及选手阿波尔卡西姆。

剑道上,两人持剑致意后,开始了孤独的战斗。

开场6比2,雷声领先。阿波尔卡西姆此时申请了10分钟的受伤治疗。

2000年,悉尼奥运会男子花剑团体决赛,董兆致剑刺法国选手罗塔迪艾尔的肩部,对方用头抵挡,结果后脑中剑,满头是血,裁判中止了比赛。经过简单的治疗,比赛重新开始,董兆致变得保守,放弃了主动进攻,当时央视解说员黄健翔一直强调董兆致的“骑士风度”、“剑客精神”。

时隔多年,董兆致坦承当时放弃进攻并非出于同情,而是教练的战术安排——拥有3分优势,教练决定采取稳妥战术,与对手周旋。

但在剑客决斗之时,不应有丝毫顾虑与消极。最后的较量过后,中国花剑与奥运金牌擦肩而过。

在阿波尔卡西姆让队医按摩手臂时,与董兆致、叶冲并称“中国三剑客”的王海滨走到雷声身旁——他现在是中国男子花剑队主教练——用一条大毛巾盖住雷声的头。按比赛规则,教练不能与运动员交流。

雷声明白,这是让他“保持专注,不受外界任何干扰”。

比赛重新开始,对手总是在假意进攻后防守反击。1米93的雷声身高臂长,后退速度慢于对手,阿波尔卡西姆把自己和剑一起刺过去,近距离“肉搏”。 11平,11比13。

对手“疗伤”怎么办?节奏被打乱怎么办?接连被追回3剑怎么办?……备战训练时,王海滨和花剑队总结了“60条怎么办”,让每个队员像习惯睡觉一样习惯这些临场问题。

换剑。雷声向裁判提出。

之后的接连4剑有效得分。15比13赢下比赛后,雷声没有冷笑,他摘下头盔,仰天长啸,与王海滨紧紧相拥。

这是一枚改写历史的金牌——中国男子花剑个人首获奥运金牌。

在击剑这个欧美垄断的舞台,亚洲人要夺取银牌都有困难。王海滨的经历简直就是悲壮的代名词。1994年,他与叶冲、董兆致在雅典世锦赛上首夺男子花剑铜牌,开启了中国击剑史上著名的“三剑客”时代。这样一支来自东方的队伍,要融入一向由欧洲人统治的剑坛实属不易。

补习击剑文化、苦学法语,为了真正理解击剑运动,王海滨与队友不仅要完成每日高强度的训练,还要让自己从一名击剑运动员蜕变为“剑客”。

在悉尼和雅典奥运会上,“三剑客”两次屈居男团亚军。裁判对欧洲选手的偏袒让中国男子花剑在其鼎盛时期未能一圆奥运冠军梦。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退役不久的王海滨出任中国男花主帅,弟子们相继崛起,张亮亮、朱俊、雷声、黄良财等一代年轻剑客走上前台。

王海滨发现,雷声是个很“经济”的运动员,“他知道自己弱项在哪,该怎样练,而练这些对自己会有哪些提高,他会很经济地把控。”

从小习惯使用左手的雷声,吃饭和写字已被父母纠正了过来。但这并不妨碍选拔教练刘玉玲一眼看中这个出左手抓东西的男孩,对抛过来的手套,雷声出手快而准。

游戏般的选拔,让10岁的雷声感觉击剑也是游戏。至于拴在后腰的导电绳,他以为是在必要时把人拉起的钢索,可以吊在空中对打。

选剑时,他在重剑、佩剑和花剑中挑了最轻的后者。此前,雷声已经练了5年游泳,因为“冬天水太冷”,而击剑又是游戏,雷声才执意持剑。

2005年,已经是国家队队员的雷声在十运会决赛中与教练王海滨持剑对峙,“他很紧张,在技术上差不多了,关键是心态。特别是在碰到我们老队员时,太想证明自己,反而容易急躁。”

回到国家队,王海滨刻意训练雷声的心态。他让雷声每次击中都“咆哮”出来,让雷声对着女队员唱歌,接连被击中丢分就换剑。而雷声1米93的身体里满是腼腆与含蓄,他喊不出来,憋红了脸也只能哼上一小段Beyond的《海阔天空》,太专注于赛道而不会自我调整。

2007年,雷声发觉自己的左胸疼痛,检查结果为气胸,这在瘦高型运动员中很常见。他问钟南山院士自己是不是不能继续击剑了,钟南山反复诊断后告诉了他一个积极的结果。

抵达伦敦前,中国击剑队在利兹训练营适应训练。雷声的技术统计中,有这样一条:无效灯多。“好不容易得到进攻机会,却因为力量不够,箭头没有触发感应器而不得分,太可惜了。”王海滨认为雷声在力量、速度上有问题。击剑队特别请来了体能专家,在利兹为雷声强化训练,“雷声很自觉,王海滨给他安排的冲刺跑、力量训练,他都能很好地完成。”领队赵春生说。

决赛当天,击剑馆突然涌入大批中国记者,而这里之前少有他们的身影。意大利《米兰体育报》一名记者非常希望了解这位创造历史的中国“剑客”。他本以为能够获得奥运会冠军的中国击剑运动,势必像足球一样流行,雷声在中国一定很出名,也应当和意大利顶尖击剑运动员那样为职业俱乐部效力。当得知他所设想的一切都没发生时,他只能由衷地称赞中国击剑运动员了不起。

雷声曾为自己的幸福定义:在北京时我想着能回广州就是幸福,生病住院时我想着能回到训练场就是幸福,训练累时我想着能偷懒休息一下就是幸福,比赛时我想着拿冠军就是幸福,拿到了冠军我想着下次再拿冠军就是幸福……

击剑不光是格斗,更是文化

人物周刊:你父亲说他在赛前就预感你会赢,而你母亲不让他说出来。你的性格更像谁?

雷声:母亲比较外向,父亲是个内向的人。父亲对我比较有信心,但母亲不想给我太多压力,希望我轻装上阵。我平时比较内敛,在赛场上就要充分把自己的激情释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最大优势,战胜对手。

人物周刊:在击剑的世界里,什么是决定成败最重要的因素?

雷声:心理把控,包括注意力的专注和心理的调控。奥运会这种比赛,技术水平都已经达到一个很接近的状态,不可能比别人领先多少。更重要的是专注,再有是临场的心理把控。

人物周刊:你很少在场上擦汗、系鞋带,很多国外运动员,尤其是意大利运动员喜欢用这样的小动作来打乱对手节奏。为什么不采用这种战术?

雷声:说好听点是绅士,说不好听点,是中国运动员的缺点,更是我的缺点,我一向不擅于用这些来调整自己。在之前的训练中,教练有意识地教我在不顺和逆境中通过这种方式自我调整。包括我在内的整个中国运动员在这方面是比较老实的,接受训练时就听话,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这是我们欠缺的环节。

人物周刊:决赛时你换剑就是一种调整。

雷声:赛前我们一直在训练这方面,打得不顺就要换一把剑,尝试增加一些调整。连续丢两到三剑,说明体能下降,命中率开始下降,比赛不能再硬打下去。换一把剑调整调整,赶紧控制住自己的心理。

人物周刊:击剑是一种骑士高尚运动。接触这项运动时,有受到什么熏陶?

雷声:开始没什么感觉,更多是專项格斗技巧的学习。到欧洲训练、比赛时,感受到这项运动中的文化,更深刻感受到击剑运动不是光靠技巧去打赢对手,还包括了绅士文化、红酒文化。法国的很多击剑比赛办得像一个舞会,打完比赛一人一小杯红酒,大家边聊边喝,一晚上就喝一点。

人物周刊:会聊些什么?

雷声:会聊大家各自的训练方式,互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人物周刊:他们有什么不同?

雷声:他们更业余,更重视大学教育。他们练击剑最初的目的更多是为了读更好的大学,因为常青藤联盟的几所好大学每年都有击剑对抗赛,会招一些好的击剑运动员。如果练过击剑并打过国际比赛,招收时就很有优势,基本都会被录取。所以他们一开始是这个初衷。但有一些达到一定水平后也喜欢上了这个项目,想朝职业方向发展。我认识的一位美国朋友刚被哈佛录取,但他并不像我想象中那么高兴,他更希望参加奥运会。

人物周刊:这是否与击剑运动在欧洲很普及有关?

雷声:特别普及。它不是一个商业化的运动,而是一个大众运动,中小学都会开击剑课。特别是在法国,走几百米就能碰到一家职业俱乐部,家长每年花几百块人民币,就能带孩子去学习。

【雷声】推荐阅读:

雷声大作10-07

上一篇:中原古代文明与中医药文化的关系下一篇:110722关于援疆干部待遇问题的通知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