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韵律活动:椅子律动

2024-11-07

幼儿园小班韵律活动:椅子律动(精选12篇)

幼儿园小班韵律活动:椅子律动 篇1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律动,随音乐合拍地做游戏动作。

2、能运用小椅子作为道具创编动作。

3、体验、表现律动的情趣,感受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熟悉音乐。

2、每人一张椅子,排列成秧田式。

三、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泼水歌),找座位。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去找自己的小椅子一起做游戏好吗?(幼儿边拍手边找座位)

(二)、游戏“亲一亲”

师:我们来请小屁股和小椅子来玩“亲一亲”的游戏好吗?

师示范:亲一亲,屁股碰椅子后马上站起来,同时嘴里发出“叭”的声音。你们会吗?

幼儿练习若干遍。

亲两亲:方法同上。(亲三亲)

我们还可以请我们身上的什么部位和小椅子来玩“亲一亲”的游戏呢?

幼儿自由发挥,教师带幼儿尝试。亲小手的时候可以增至5亲。

(三)、游戏“躲猫猫”(创编游戏动作)

1、你们玩过“躲猫猫”的游戏吗,谁来说说?

今天我们和椅子一起来玩“躲猫猫”的游戏。

2、我先把自己藏起来,(师示范藏在椅背后,并扶住椅背)等你们藏好了,我就来找你们。

“宝宝,藏好了吗?”“那我来找啦”“宝宝,在哪里”

3、师说:刚才我看到这个宝宝把头这样露出来了,我就知道原来他躲在椅子背后了,看我来学学他的样子:师示范:(左右探头)

4、还有什么办法也能让老师找到你啊?(引导幼儿创编伸出手、伸出脚等动作)带幼儿练习创编的动作。

5、配上音乐。

师带幼儿做:“宝宝,在哪里”边说边做动做:双手扶住椅背左右探头的动作,幼:“宝宝,在这里”重复第一句音乐。接着练习其他三个动作,方法同上(练习(2~3遍)。

上下探头

右手叉腰,伸出左手做摇手状

左手叉腰,伸出右手做摇手状

6、待幼儿熟练后交换角色:幼儿找,老师藏。(找老师时,你们应该怎么说啊?)(音乐)

7、做完后,接着示范下面的动作:

双手叉腰,小碎步从椅子后面跑到前面,转身面向椅子

双手同时按照xx|xxx|的节奏拍击椅面

师:谁说说,我刚才还想了一个什么办法让你们知道我藏在椅子背后的。(幼儿说)

8、幼儿完整随音乐练习3~4遍(前奏时,师说:宝宝,在哪里)(整首音乐)

9、师:除了用小碎步出来还可以怎么出来呢?(幼儿创编,并练习)。

10、听音乐把自己编的动作表演一次:这次请音乐和你们玩“躲猫猫”了。请你们听着音乐把你们想的办法表演给我看。

幼儿园小班韵律活动:椅子律动 篇2

关键词:韵律活动,互动,激趣策略

小班时,试着播放简单的音乐给孩子们听,可发现半数的孩子好像只是睁大了眼睛转过头来好奇地听听音乐,看老师的动作,感觉兴趣、主动性几乎木然。 即使有少数的孩子是喜欢音乐的,但也随意性很强,主动学习的兴趣不够。 一年来,我创建了自己的微型课题《 运用有效策略,增强小班幼儿对韵律活动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围绕小班的韵律教学开展了一系列探究。在课题的实践中, 我努力做到:

一、积淀经验,促使幼儿明确任务

1.关注经验,选材适宜是保障

如果忽视了对幼儿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已有知识经验的研究, 教学效率肯定会不高。 幼儿在韵律活动中发挥创造性需要两个条件:足够的经验铺垫和清醒的新任务意识。如,在《 洗手帕》 活动前, 让幼儿在家观察大人洗衣服、洗手帕的情境,搓一搓,擦肥皂,再洗一洗,晾一晾。孩子们有了相关经验的积累,借助欢快的音乐节奏, 能在回忆模仿成人劳动的基础上大胆创编出一些新的动作。 整个活动孩子们没有一个游离课堂之外,都主动参与学习。

2.创造性发挥,明确任务是前提

如,在学习《 开车歌》 的表演活动之前,幼儿一定要有和爸爸妈妈一起乘坐小汽车的机会,观察爸爸妈妈开汽车的全过程。一听到 《 开车歌》 的欢快音乐 ,孩子们就会开心地模仿开汽车的司机来按喇叭, 转动方向盘, 经过老师和大家一起回忆,“ 前面红灯了怎么办? ”不少孩子会说:“ 踩刹车”! 突然下大雨了怎么办? 孩子们会用小手在眼睛前面晃来晃去。 经验的作用促使孩子们对今天的活动充满热情,不觉得空洞和无趣。 在此基础上,韵律活动的创造性教育内涵才能得到彰显。

二、情境增趣,引发幼儿自主学习

1.提供情境,与之互动

活动中,如果借助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让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也可称为一种师幼之间的互动。 教师关键是要有意识地在情境创设、提供有效的物质材料上下工夫。 如,小班《 红苹果》 韵律活动,教师根据活动目标“ 让幼儿学习手眼协调,按音乐节奏做采果子的动作”,创设相匹配的情境,在活动场内摆放高、矮不同的果树.( 用小椅子绑着果树的图片) 布置了开心农场, 以活泼欢快的 《 红苹果》 音乐为背景 ,孩子们一下子被环境氛围感染了 ,融入活动中,很快创编了各种采果子的动作,有跪着采、坐着采、配上小碎步地采摘得更欢了……

2.故事激趣,增强理解

听故事是幼儿最感兴趣的事情。 我就因势利导将音乐活动的主要内容编成小故事,做成课件讲给幼儿听,让他们从小故事中理解音乐活动的内容,例如音乐游戏《 拔萝卜》 ,我先出示萝卜和老爷爷的图片讲述故事。 在老师的提示下,孩子们开始看着节奏卡练习有节奏地念唱歌词了。“ ×××,快快来,快来帮我拔萝卜”,大大的萝卜重不重呀? 那我们可以怎样来拔呢? 孩子们双手握拳,做出用力拔萝卜的动作,身体一前一后地仰俯,特别逼真。 故事情境创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互动表演,学会体验

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幼儿能作出积极的外部反应,能从与他人合作的动作表演活动中获得交往合作的快乐。 所以在开展音乐活动时要注意将歌、舞、乐三者相结合,集编、表演、欣赏于一体,活动内容要富有趣味性、情景性,使幼儿产生持久投入音乐游戏的热情,如“ 猫捉老鼠”“ 拔萝卜”等,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三、多种手段,辅助幼儿投入表现

1.运用图谱,突破难点

形象的图谱是近年来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 主要是通过将一些熟悉可见、便于描述表现的符号来替代另一些不熟悉、较复杂的、不便于描述表现的事物。 如,在学习韵律活动《 森林举重比赛》 时,由于要分不同的动物角色来掌握举重的动作,为了帮助幼儿学习和记忆小猫、大象、猴子等动物行走入场的动作要领,掌握音乐的节拍节奏,我将自制图谱引入教学中,教学时,老师采用音乐、节奏、图谱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展示与动作相匹配的图谱,让幼儿通过反复观察思考,模仿图谱所表达的动作,聆听不同节奏的音乐,孩子们理解了最后一段音乐中四个乐句的间隔,就能很好地感受到四个乐句的长短。

2.追随幼儿,激励表现

每每在韵律活动中发现孩子们能为音乐编出有创意的身体动作时,我都会给他们翘起大拇指,说一声:“ 你真棒! 真厉害! ”如在音乐区“ 快乐小舞台”上,注重让不同的孩子上台当小演员表演提供机会,对他们富有情感、极其投入地表演,并及时肯定,说一些赞赏的话。 在评价时,小演员们会得到主持人赠送的“ 小明星”勋章, 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对音乐表演的兴趣和欲望明显增强了。

幼儿园小班幼儿韵律感的培养 篇3

关键词:小班幼儿;韵律感;认知能力;音乐游戏

一、选择适合幼儿认知能力的音乐,培养小班幼儿的韵律感

可以说,对音乐的选择是顺利开展韵律活动的第一步。选择适合幼儿认知能力的音乐,能够激发幼儿无限的想象热情。在韵律活动开展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培养幼儿园小班幼儿韵律感的音乐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一是生动的音乐形象、活泼轻快的旋律、快慢适中的节奏。这样的音乐,有利于引发幼儿的想象;二是音乐旋律有发展的余地,即便是重复播放也不会使人产生厌倦;三是音乐的情绪感染力比较强,乐曲的情绪能快速引起幼儿的共鸣。在不断地比较与反思中,我们觉得儿歌和民间音乐是比较适宜小班幼儿的音乐。在韵律活动中,音乐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为幼儿所熟悉,比较贴近幼儿的生活,只有为小班幼儿提供这样的音乐,才可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在一次以“鱼”为主题的韵律活动中,我们选择了播放儿童歌曲《小鱼游》开展这次韵律活动,当孩子听到这首乐曲时,立刻兴奋起来,随着欢快的音乐,孩子手舞足蹈起来。我们认为,之所以这首乐曲能够引起孩子的共鸣,主要因为这首乐曲节奏快慢适中,旋律活泼欢快,比较接近幼儿的欣赏水平。尤其是乐曲的背景音乐,既有流水的声音,也有走路的声音,同时,还有小动物的叫声,这些都比较容易激发幼儿的无限想象。随着欢快的乐曲,孩子鼓着小嘴,想象着小鱼在水中吹泡泡,然后,自己也在用力地吹气,同时,还与扮演鱼妈妈的我玩捉迷藏的游戏。

二、选择一些节奏重复有强烈对比度的乐曲,培养小班幼儿的韵律感

韵律感的培养,不仅与幼儿的认知经验有关,和幼儿的感觉也有很大的关系。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选择一些节奏重复有强烈对比度的乐曲,更容易帮助他们记住旋律,尤其是在重复的基础上,音乐旋律增加了新的内容,重复的节奏不仅有利于幼儿练习基本律动动作,还可以有效提高动作的熟练度,而适当地增加一些新的内容,可以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随着变化的节奏做出不同的动作。例如,我们选择了《找小兔》《拍手点头》《动物模仿操》等一些重复旋律的音乐为孩子播放,这些音乐许多地方旋律重复,只要听上几遍,幼儿很容易记住。一部分韵律活动结束后,我们开始引导幼儿欣赏音乐中不同的旋律,理解与体验各小节中不同的音乐,并积极地鼓励孩子,根据音乐创编一些新的动作,由于孩子已经熟悉了许多动作,增加了孩子的信心,所以,想象的热情很容易被激发。音乐的节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音乐的情感。因此,韵律活动的音乐,还需要具备情绪感染性,尤其是那些有强烈对比度的乐曲,更能激发小班幼儿的想象热情,幼儿通过感受不同情绪,展开联想,浮现与音乐有关的物体形象。例如,笔者曾经将两段曲子组合在一起,这两段乐曲,采用不同的乐器演奏,用大鼓演奏的乐曲,低沉、稳重的旋律,使幼儿联想到许多笨重的動物,大象、狮子、肥猪、犀牛等;而运用笛子演奏的乐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使幼儿联想到许多小巧、灵活的小动物,蜜蜂、小鸟、小鱼等。不同的音乐,会让幼儿产生不同的联想,在听音乐时,与音乐有关的物体形象就会浮现在幼儿的大脑中,音乐丰富了幼儿的想象,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幼儿的韵律感。

三、通过有趣的音乐游戏,培养小班幼儿的韵律感

音乐的高低、强弱变化,对于韵律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只有对乐曲的高低、强弱变化有一个正确感知,才有利于感受音乐美。在律动活动中,单纯地听辨乐音,很容易使幼儿产生厌倦情绪,如果将听音乐与有趣的活动相结合,更有利于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提高幼儿的兴趣。例如,在一次律动活动中,笔者设计了一个唱歌的游戏,笔者请一位小朋友扮演“小公鸡”,一位小朋友扮演“小鸭子”,让小公鸡与小鸭子比赛,看看谁的声音高。这个游戏形象生动,内容简单,幼儿很容易理解,“小公鸡”“小鸭子”咯咯咯、嘎嘎嘎地唱起来,所有小朋友的情绪被感染了,听音乐分辨,评价谁的声音高,谁的声音低。随后,在笔者的引导下,全班幼儿都当鸭子、公鸡,纷纷唱出高低不同的叫声。孩子兴致勃勃地唱,在潜移默化中体验到控制高低音的快乐,还有一些小朋友,随着音乐与歌声舞蹈起来,学起“小公鸡”“小鸭子”走路的动作,唱低声时低头,高声时抬头,可爱的小家伙将对于音乐的理解转化为行动,以独特的方式表现音乐。如此反复练习,愉快地跳跃,孩子都非常兴奋,他们高兴地又蹦又跳,音乐一变,马上交换动作,简单的游戏,不仅提高了幼儿听辨音高的能力,还提高了他们对音乐律动的兴趣,律动感明显增强。

总之,幼儿园开展韵律活动,要想提升幼儿的主动性,引起幼儿的兴趣,必须选择适合幼儿认知能力的音乐,并且音乐要具有节奏重复、对比度较强、内容有趣的特点,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提高幼儿的模仿能力。

参考文献:

[1]何茜.情感教学与幼儿的自主学习[J].学前教育研究,2005(10).

最新幼儿园课前小律动、韵律操 篇4

因视频太多没办法在此篇日志播放,新学前要用的老师请直接联系QQ:1653831035 谢老师

1、小小猪

2、大声唱歌

3、小白兔与大黑熊

4、我的身体

5、拍手舞

6、小精灵

7、小汽车

8、狗狗乐园

9、看电视

10、恰恰恰

11、蹦踏踏蹦踏

12、小小音乐家

13、彩带舞

14、快乐小猪

15、印度舞

16、魔术国的节奏

17、芭蕾舞

18、铃铛舞

19、打字机

20、集体舞

21、舞动的蛇

22、英格兰舞曲

23、小黄鸭减肥

24、我是小指挥

25、唱脸谱

26、新年森林舞会

27、春天花会开

28、跳圆舞曲的小猫

29、孔雀舞

30、加油歌

31、踢踢踏

32、竹竿舞

33、牧羊人

34、动物世界

35、土耳其舞蹈

1、幼儿园小班徒手韵律操:动物模仿操

2、幼儿园小班徒手韵律操:袋鼠妈妈上学去

3、幼儿园小班徒手韵律操:小兵操

4、幼儿园小班徒手韵律操:蝴蝶

5、幼儿园小班徒手韵律操:我们大家做得好

6、幼儿园小班徒手韵律操:MOMO 带我去飞翔

7、幼儿园小班徒手韵律操:让爱发光

8、幼儿园小班徒手韵律操:快乐颂

9、幼儿园小班徒手韵律操:香水百合

10、幼儿园小班徒手韵律操:刷牙冠军

11、幼儿园小班徒手韵律操:兔子跳跳跳

12、幼儿园小班徒手韵律操:长江七号爱地球

13、幼儿园小班徒手韵律操:亲亲美人鱼

14、幼儿园中班徒手韵律操:虫儿飞

15、幼儿园中班徒手韵律操:宝宝热身操

16、幼儿园中班徒手韵律操:亲亲宝贝

17、幼儿园中班徒手韵律操:披萨

18、幼儿园中班徒手韵律操:亲亲猪宝宝

19、幼儿园中班徒手韵律操:香草咪咪20、幼儿园中班徒手韵律操:

21、幼儿园中班徒手韵律操:水仙

22、幼儿园中班徒手韵律操:大家一起喜洋洋

23、幼儿园中班徒手韵律操:水蜜桃的声明

24、幼儿园中班徒手韵律操:功夫高手

25、幼儿园中班徒手韵律操:隐形的翅膀

26、幼儿园大班徒手韵律操:挫冰进行曲

27、幼儿园大班徒手韵律操:北京欢迎您

28、幼儿园大班徒手韵律操:疯狂大请客

Shake Your Body

29、幼儿园大班徒手韵律操:小小男子汉

30、幼儿园大班徒手韵律操:福娃

31、幼儿园大班徒手韵律操:IOIO

32、幼儿园大班徒手韵律操:恭喜发财

33、幼儿园大班徒手韵律操:天使

34、幼儿园大班徒手韵律操:加油歌

35、幼儿园大班徒手韵律操:爱你

36、幼儿园大班徒手韵律操:中国娃娃

小班社会活动:椅子朋友 篇5

1.知道搬椅子和使用椅子的正确方法,并在实践中操作中有意识地形成良好的习惯。

2.在情感体验中,形成良好行为的自我意识,培养同情心和正义感。

活动准备:

一张破椅子、一张好椅子、糖、笑、哭脸谱

六个破坏小椅子的视屏场景、人手一块小毛巾 贴线

活动过程:

引出椅子、体验情感

1.今天姜老师给你们带来两张椅子朋友,你们看看他们一样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2.(听一听)他们好象有话跟小朋友说呢?它们到底想说什么呢?让我来当魔法师告诉你们。(变出两个表情:笑脸、哭脸,让孩子们惊喜)

3.好!谁来说说,他们告诉你什么?(不高兴、不开心、不快乐,心里很难过)、(快乐、高兴、幸福)那它为什么不开心呢?(椅子坏了,不好看、不快乐,不能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了,没有用了,只能扔到垃圾筒里去了;它很疼,身上很脏,它的妈妈会很心疼它)那它为什么开心呢?(我健康、我漂亮、我能和小朋友天天在一起玩很快乐!)

四.椅子朋友你好可怜哦!那是怎么变成这个样子的呢?我们可以帮助你吗?就是他!

辨别对错、纠正行为

一.出示大屏幕中的六个不爱护小椅子的行为并讨论:照片上的小朋友在干吗呢?

1.对!小朋友喝完牛奶把我推到边上,我的脚很疼。那应该怎么做呢?谁来说一说做一做?(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演示小椅子正确的拿法)

2.对!有的小朋友带我走的时候使劲地拖我走,把我的关节拖松了,全身都疼,怎么办?(我们要赶紧对小朋友说:“不能这样”,我们给小椅子擦擦眼泪。

3.是啊!还有的小朋友有时还要踢我,看到我摔倒也不扶起我,还要用小椅子相互撞,真是不应该呀!小椅子是我们的好朋友,来我们给它抹抹伤口,扶扶正,说声对不起哦

4.还有是在画画的时候,有的小朋友还在我的脸上身上乱涂乱画,弄得我很痛很痒很痒,还要用力敲我孩子们都不愿坐在我身上了。(哎呀!这怎么行呢?快拿快毛巾给它擦擦,示范擦椅子的方法,来我们也给自己的小椅子洗洗澡哦!)

3.小弟弟出场。(瞧!哪个小弟弟来了)我们该对他说什么?弟弟说:“谢谢小一班的小朋友,我知道错了,椅子朋友对不起!”

实践行为、巩固提升

1. 那我们应该怎么拿放我们的椅子朋友呢?(儿歌:转过身来弯弯腰,两手握紧轻轻靠,平平稳稳向前走,找到地方轻轻放。)

我们表演给小弟弟看看(听音乐实践一次)

2. 今天来了很多客人老师很喜欢可爱的我们,她们有两件礼物要送给我们,快坐到她们前面去拿哦!哇!第一件礼物是香甜的糖,那第二件呢?请客人老师告诉孩子他为什么是这个礼物呢?请得到哭脸的小朋友再来一次哦!哦!现在对了!现在请你带上小椅子回到线线上来哦!好的!

小班韵律活动《头发肩膀膝盖脚》 篇6

活动目标:1、2、3、激发幼儿探索身体各部分的兴趣和乐意参加音乐活动愿望。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对韵律活动的表现力。

引导幼儿在认识身体各部分的基础上中感知韵律活动的旋律、节奏和动作特点,边唱边进行简单的韵律活动。

活动准备:

音乐、字卡“头发、肩膀、膝盖、脚”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一起随着音乐活动起来。

二、游戏小手爬”,引导在互动中认识、熟悉韵律活动中涉及到的身体各部分的主要作用和特征,并进行随机识字:“头发”“肩膀”“膝盖”“脚”。

1、头发:摸摸有什么感觉?看看是什么颜色的?有多少根头发?还见过什么颜色的头发?出示字卡“头发”,随机识字。

2、肩膀:肩膀有什么用?随机识字“肩膀”。

3、膝盖:摸一摸膝盖在哪?膝盖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随机识字“膝盖”。

4、脚:小脚能干什么?随机识字“脚”。

继续采用游戏的方法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认知:眼睛、耳朵、鼻子、嘴。

三、游戏“我来说你来做”,在乐趣中语言节奏和韵律活动的动作顺序。

教师说,幼儿做动作。

四、引导幼儿在模仿和练习中,能较有感情地边说边做出相应的动作,熟悉旋律和节奏特点。

2、幼儿和教师一起表演。

3、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地进行表演。

五、小结幼儿活动情况,教育幼儿注意保护身体的各部分,欣赏欢快活泼的律动,进一步激发探索的欲望。活动延伸:

游戏一:请相邻的的两个小朋友为一组,请一名幼儿随音乐在对方的身上做动作,再交换。

幼儿园小班韵律活动:椅子律动 篇7

动作建议:

第一遍:A段:双手做小兔耳朵,做上下跳的动作

B段:双手放嘴边做吃的动作

C段:单手交替放耳边听敲门的声音

第二遍:A段:双手做小兔耳朵,做上下跳的动作

B段:创编打扫卫生的动作

C段:单手交替放耳边听敲门的声音

第三遍:A段:双手做小兔耳朵,做上下跳的动作。

B段:玩游戏的动作

C段:单手交替放耳边听敲门的声音

游戏玩法:

1.音乐尾奏处幼儿听音辨别敲门的是兔妈妈还是大灰狼。

2.想出一个办法辨别是妈妈还是大灰狼。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结构,随乐做动作,在音乐结尾出辨别兔妈妈与大灰狼的声音。

2、通过故事情境,语言提示,随乐一下一下做小兔吃东西玩耍游戏的动作。

3、体验游戏中与大灰狼互动的游戏乐趣。

活动准备:

大灰狼头饰及尾巴、小白兔头饰

活动过程:

一、故事音乐动作

l、师随乐做兔宝宝动作

《小兔乖乖>里的小兔们可乖啦,妈妈出门了,它们就在家里玩好玩的游戏,吃好吃的东西,真开心!有一首音乐说的就是《小兔乖乖》的故事,请你们仔细的听着音乐看看小兔都做了那些事情?

二、幼儿初步感知音乐,学做动作。

T:小兔在吃什么?我们一起吃。(哦,原来是一下一下吃的)还做了什么动作?(听)小兔在听什么?

(这边听一听,这边听一听)

T:我们一起来吃好吃的东西吧。

三、故事角色进入,幼儿听声音辨别兔妈妈与大灰狼。

l、幼儿整体做动作,兔妈妈角色进入。

T:是谁回来啦?是妈妈吗?你怎么知道的呢?

2、幼儿座位前游戏,创编打扫动作,大灰狼角色进入,T:妈妈走啦,我们在家里能帮妈妈做点什么事呢?扫地怎么扫?拖地是怎么拖的?我们试一试哦

3、幼儿散点游戏,创编玩游戏动作,大灰狼学兔妈妈声音进入。

T:家里都打扫干净啦,那我们玩会游戏等妈妈回来吧,我们可似玩什么游戏呢?

T:是妈妈回来了吗?你有什么好办法?

四、结束

l、散点再次游戏走出活动室,兔妈妈回来了。

幼儿园小班韵律活动:椅子律动 篇8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行进与停顿,能倾听音乐的变化控制身体动作。

2、理解音乐游戏玩法和规则,会听信号进行游戏。

3、喜欢亲子游戏,体验和爸爸交流、互动的乐趣。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爸爸和孩子观看了《爸爸去哪儿》电影或电视节目。

2、物质准备:音乐“爸爸去哪儿”等。

3、环境创设:利用废『日材料制作和装饰的小马、花朵、雨伞等,创设美丽的森林场景。活动过程:

1、伴随“爸爸去哪儿”音乐,在“村长”的引领下,爸爸以孩子喜爱的方式带领他们进入“森林”。“小朋友们、爸爸们,我们的旅行马上就要开始了,你们准备好了吗7我们一起乘上“爸爸列车”出发吧。”

2、玩“捉迷藏”游戏,体验和爸爸一起游戏的快乐。1)介绍游戏场景和游戏规则。

“瞧,森林里有什么呀7我们要在这美丽的森林里玩捉迷藏的游戏,等会儿 村长呼唤小朋友的时候,你们就跑到村长身边捂住眼睛,爸爸们赶紧躲起来,我们开始游戏吧。”

2)引导爸爸和孩子听音乐信号躲藏、寻找和互动。

3)鼓励爸爸找到孩子后与孩子互动,一起玩“捉小星星”游戏。

3、玩“开音乐汽车”游戏,引导幼儿随音乐变化进行游戏。

1)爸爸和孩子组成汽车,听音乐(连贯)开汽车游览森林,感受音乐的欢快、活泼。“森林真好玩,宝宝们和爸爸搭成一辆小汽车,听着音乐到森林里逛一逛吧。”

2)引导爸爸和孩子倾听音乐(间断),听辨音乐的行进和停顿,了解游戏规则。“森林里许多小动物都来欢迎我们,一会儿跳出一只小兔、一会儿跑出一匹小马,小朋友们应该怎样开小汽车才不会碰到小动物呢?我们一起来听一段音乐,音乐会告诉小朋友。”

3)爸爸和孩子玩“开音乐汽车”游戏,孩子茌爸爸的引导下初步感受音乐的变化。“宝宝和爸爸们要仔细听音乐,音乐响起的时候要往前开,停止的时候别忘了要马上刹车哦。”

4)爸爸自由组合变成多个山洞,孩子听音乐信号及变化自主开汽车过山洞。“宝宝自己开汽车过山洞要注意安全,小心撞上其他的小车,还要听音乐避开小动物哦。” 5)爸爸组合成长长的隧道,孩子听音乐信号及变化,控制身体动作开汽车过隧道。“宝宝们开车一辆跟着一辆过隧道,看看哪个宝宝的耳朵最灵,会听音乐开车、停车。”

4、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爸爸的爱。“爸爸和我们一起做游戏真开心,谢谢爸爸、爱爱爸爸吧。”

5、伴随“爸爸去哪儿”音乐,爸爸带领孩子离开“森林”。活动延伸:

l、引导爸爸将此次亲子音乐活动的方式方法迁移到家庭亲子活动中。

幼儿园小班韵律活动:椅子律动 篇9

游戏目标:

1、引导幼儿用歌声和动作感受春天的美景。

2、能跟随歌曲有节奏的进行游戏。

3、熟悉()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跟唱歌曲,提高学新歌的兴趣。

游戏准备:音乐磁带

游戏过程:

1-4小节:由一部分幼儿扮演下雨的动作。

5-8小节:由一部分幼儿扮演种子。

在场地中间自由做动作。随着音乐种子做慢慢长大的动作。

交换角色扮演。

教学反思:

《春雨沙沙》是一篇非常好听、活泼、欢快,富有动感的歌曲。它描写了春雨中迷人景色。歌曲节奏较简单,歌词结构工整,语言具有韵律感,适合中班幼儿学习。这首歌曲主要是让幼儿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能较清楚的演唱歌曲。活动中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观点。将教师作为幼儿发展的引导者,支持幼儿的自主发展,在支持中进行有效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有效地回应幼儿,不仅能梳理提升幼儿的经验,还能肯定鼓励幼儿激发幼儿思维学习的积极性,本次活动总的来说效果非常好,幼儿兴趣高,能感受歌曲的优美,用不同的力度来演唱歌曲。而且幼儿是以角色的身份来演唱。演唱的时候非常有感情,很投入。

小班音乐律动教案《春雨沙沙》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439字。

相关文章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小手爬一爬》》: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小手爬一爬》适用于小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听辨音乐旋律的上行与下行,能合拍的用小手做出由下而上、由上而下的动作,通过音乐游戏感受小手在身体上爬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小手爬一爬》教案吧。

幼儿园小班韵律活动:椅子律动 篇10

教案一:

作品分析

《快跳起来》是一首旋律欢快、节奏感较强的歌曲。歌词短小且重复,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歌词的衬托下,歌曲富有跳跃的感觉,能够给孩子们传递快乐的跳起来的情绪。

设计思路

小班的孩子喜欢富有情境的游戏。来自孩子们生活中的跳跳床是他们非常感兴趣的。因此,我创设了“森林里动物们玩跳跳床”的游戏情境,并且自然地贯穿始终。这样就使得活动变得好玩有趣起来,从而调动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跳跃的愿望。

为帮助孩子们突破“随歌曲节奏跳跃”的难点,我通过“皮球跳跃”、“图谱引导”和“肢体感受”三个环节帮助孩子们从直观到具体形象再到自身动作感受,由易到难地引导孩子们感知歌曲的节奏。第一环节和皮球一起玩“跳跃”的游戏,既顺从了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又非常直观、具体形象地帮助孩子感知了歌曲的节奏;第二环节通过形象的图谱帮助孩子更好地熟悉歌词、感知节奏;第三环节引导孩子通过身体动作进一步感受音乐跳跃的节奏和情绪。在活动的最后,创设了有趣的“跳跳床”游戏情境,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最终使孩子们在轻松、自如地氛围中,有效的达成了教学活动目标。

教学策略

1、游戏情境法

2、直观感受法

3、图谱引导法

4、循序渐进法

活动目标

1、用动作表现歌曲跳跃、欢快的情绪,产生跳起来的愿望。(重点)

2、能跟随歌曲的节奏跳跃。(难点)

3、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图谱、皮球、废旧广告布

2、经验准备:和幼儿玩节奏游戏

活动过程

1、情境激趣,学习体验歌曲节奏

(1)情境导入,完整欣赏音乐。

(2)出示皮球,通过皮球有节奏的跳动,感受歌曲跳跃的情绪,寻找跳起来的感觉。

(3)通过图谱,进一步感受练习歌曲节奏。

(4)利用身体各部位感受跳起来的感觉和节奏。

2、情境深化,引导幼儿随歌曲节奏跳跃

(1)幼儿随歌曲节奏自主模仿小动物跳跃,表现歌曲的节奏及跳跃感。

(2)幼儿合作表演,进一步引导幼儿随歌曲的节奏进行跳跃。

3、情境升华,进一步发展幼儿随歌曲节奏跳跃的能力,共享跳跃的快乐。

(1)借用“跳跳床”(广告布),激发幼儿跳跃的欲望,进一步练习随歌曲节奏跳跃。

(2)增加游戏情境,让幼儿进一步巩固练习随歌曲节奏跳跃。

(3)共同演唱歌曲,体验用声音表现歌曲跳跃的欢快情绪。

4、结束活动

教师和幼儿和快乐的游戏情境中自然结束活动。

教案二:

活动目标:

1.用动作表现歌曲跳跃、欢快的情绪,昌盛跳起来的愿望。

2.能随歌曲的节奏跳跃

活动准备:

图谱、快跳起来音乐磁带、大皮球一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最爱做游戏是吧?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手指游戏吧。”(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幼儿和教师伸出食指做手指游戏《做早操》,“做早操,做早操,早上起床做早操。”第一遍速度慢,第二遍速度快。让幼儿初步感受节奏的快慢。

二、让幼儿学会慢跳和快跳、有节奏地跳

1.师幼谈话,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都喜欢玩游戏对吗?你们玩过跳跳床的游戏吗?怎么玩?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跳跳床,小动物都来参加跳跳床比赛,仔细听一听都有谁来了,完整播放音乐,幼儿欣赏并回到问题。提问:谁来了?

2.出示大皮球。让幼儿学习跟大皮球慢跳、快跳。

师:今天还有一位喜欢跳的朋友也来了,你们看皮球会一下一下地跳,你们会跳吗?站起来和小皮球一起跳,慢慢地跳,快快地跳,重复两遍。

3.播放音乐,大皮球跟随音乐有节奏的跳。

师:你看,大皮球还能跟着音乐一起跳呢,大皮球跳得节奏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一样?什么时候跳的快、什么时候跳的慢。老师边拍边唱验证到底哪句快,哪句慢。

三、出示图谱,让幼儿跟随图谱学习有节奏的跳

1.出示图谱教师根据图谱演唱歌曲一遍,边唱边指图谱。

师:老师把大皮球跟音乐跳的节奏用图谱记了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师唱看图谱并拍节奏,幼儿一起伸手跟老师拍节奏。师幼同唱并拍节奏,反复练习掌握节奏。

2.教师启发幼儿拍打身体的各部位来熟悉歌曲的旋律、节奏。

师:这个大皮球太调皮了,跳到老师手上了,把老师的手当做跳跳床了,你们的大皮球呢?师幼一起跟音乐有节奏的拍,想想大皮球还会跳到哪个部位?(胳膊、肩膀、头、腿)好,现在大皮球跳到腿上了,师幼一起拍。小皮球准备爬山了,脚底是山顶,哪里是山顶呢。师幼一起跟音乐拍节奏。

3.播放音乐,老师和幼儿有节奏的跳跃。

师:学学小动物一起跳,想学什么小动物?现在找到好朋友一起跳一跳,可以是2个、3个、4个,找好了吗?一起跟着音乐跳。

四、幼儿随音乐游戏,并能根据乐曲的旋律快跳、慢跳

师:我们玩灰太狼的游戏时,灰太狼要捉我们,我们应该怎样跳,这时候的音乐是怎样的,那灰太狼回家了,(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我们可以怎样跳?这时候的音乐呢?要听好音乐哦,不要被灰太狼抓走了,让我们变成小兔子和小青蛙一起上山玩去喽!听音乐变快了,灰太狼来了,我们要快快地跳,灰太狼回家了,我们又可以慢慢地出来玩一玩了,听节奏又快了,快躲起来,灰太狼又走了,我们又可以出来玩了,灰太狼没抓到我们,我们胜利了。

五、放松活动

师:让我们一起放松一下,拍拍小腿,揉揉胳膊,扭扭屁股,扭扭腰,转转头。

教案三:

教学理论依据:

法国教育家卢梭强调教育应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在了解儿童的基础上进行。游戏是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因此,本活动始终以一个游戏贯穿到整个活动中,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周志英的《幼儿艺术整合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中提出根据音乐活动特有的艺术性,可以将音乐的优美旋律、变化的节奏和不同的音色与幼儿生活情境有机整合,最大限度地让音乐材料“说话”。所以我大胆创新内容,将音乐设计成了快慢不同的节奏,最大限度的启发幼儿的兴趣。

实施策略:

本次活动主要运用了图谱直观法、表演法、游戏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

活动目标:

1、用动作表现歌曲跳跃、欢快的情绪,产生跳起来的愿望。(重点)

2、区分音乐的快慢变化,跟随节奏做动作。(难点)

活动准备:

歌曲、灰太狼头饰(1个)

活动过程:

1、导入:引导幼儿听音乐模仿小动物自由表演动作。

创设“灰太狼抓小动物”的情境,引导幼儿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跟随音乐上场。

2、引导幼儿欣赏歌曲,并用语言和动作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1)欣赏无歌词音乐,引导幼儿自由想象并用动作表现自己的感受。

请幼儿欣赏无歌词的音乐,设计提问:你听音乐时想到了什么?幼儿大胆想象,并将自己所想的跟随音乐自由表演出来。

(2)完整欣赏歌曲,感受歌曲跳跃、欢快的情绪,并引导幼儿跳起来。

请幼儿欣赏带歌词的音乐,知道音乐里出现了哪些小动物要和灰太狼做游戏。出示图谱,请幼儿练习唱歌曲,熟悉音乐,并自由做动作来表演歌曲。

3、引导幼儿分辨节奏的快慢,并用动作表现。

请幼儿听辨快慢不同节奏的音乐,并根据节奏的不同变换动作。

4、游戏活动:灰太狼抓小动物,引导幼儿根据歌曲节奏的快慢变化做出不同的动作反应。

引导幼儿玩游戏,根据游戏中音乐节奏的变化做出不同动作,快节奏时灰太狼来抓小动物,小动物要快快的跳,慢节奏时灰太狼回家睡觉了,小动物可以慢慢的跳出来玩。跟据音乐节奏的变化做出不同的反应。

5、结束活动:伴随舒缓的音乐放松休息,回家。

教学反思:

1、游戏是小朋友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小朋友自觉不自觉得就学会了歌曲,而且替换歌词都非常好。

2、次活动与健康活动配合更好,让幼儿比赛谁跳得高,谁跑的快。

小班音乐律动教案详案《快跳起来》含反思这篇文章共8953字。

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大公鸡》》:小班教案《大公鸡》适用于小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激发爱护、喜欢大公鸡的情感,幼儿能够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跟着歌曲节奏来演唱歌曲,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大公鸡》教案吧。

浅谈幼儿园韵律活动 篇11

根据刘老师对课题组提出的要求,在计老师的带领下,音乐课题组中的各个幼儿园有计划地进行了有关韵律活动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新老师和一些老教师都有这样的疑惑。如:韵律活动与音乐欣赏有何不同?在韵律活动中是音乐在前还是动作在前?如何在韵律活动中把握幼儿模仿与创造的度?让孩子随便跳?老师该不该教?等许多问题。接下来,我就从基本概念、韵律活动教育教学的要点、韵律活动的基本教学模式这三方面讲讲我们探索的成果。

一、基本概念

1、什么是韵律活动?

在80年代时韵律活动就是单纯的模仿,伴随着音乐身体有节奏地动作,主要模仿内容为:生活中的事与物。80年代末期随着国外一些音乐教育形式的引入(如:韵律操、奥尔夫音乐等)。汪爱丽老师就把所有伴随着音乐进行表达的艺术活动统称韵律活动。

2、韵律活动包括哪些内容?

主要有四类:

律动及律动组合★律动:是指在音乐伴奏下的韵律活动。包括:

1)基本动作(走、跑、跳拍手、点头、屈膝、晃手等等);

2)模仿动作(模仿动物的动作:鸟飞、鱼游、兔跳等;模仿自然界的现象:花开、下雨、风吹;模仿日常生活的动作:洗脸、梳头等;模仿成人的劳动或活动:摘果子、采茶等;模仿幼儿游戏中的动作:拍皮球、跷跷板)。

3)舞蹈动作:经过多年文化积淀、已经基本程式化的艺术表演性动作(如:碎步、小跑步、垫步、踏点步等等)

★律动组合:按照一首结构相对完整的乐曲组织起来的韵律动作组合。包括:

1)身体节奏动作的组合:组合中的这些动作本身没有特别的意义,注重的是动作的节奏。2)模仿动作组合:如:小树苗睡着了—醒来--生长成大树—开花结果。这些组合较注重模仿动作的组织结构,更注重对模仿对象的表现。

3)舞蹈动作组合:它比较注重动作的组织结构。可以有简单情节的表演组合舞,也可有结构较自由、松散的自娱舞组合,还可以是以队形变化、舞伴交流为主的集体舞组合。

舞蹈:是动作的艺术。是已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舞蹈形象、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表演艺术。包括:身体舞(问候舞)、邀请舞、双人舞、表演舞、独舞、自编舞五种主要形式。

音乐游戏

歌表演

由于韵律活动活动领域内容较多,在刘老师的建议下,我们音乐课题组将韵律活动分两次进行研究探讨,这样可以更深入、清楚地了解韵律活动的内容。本次活动主要研究律动与舞蹈,下次活动研究音乐游戏和歌表演,所以对于音乐游戏和歌表演我今天就不作详细介绍。

3、韵律活动的教育价值是什么?

韵律活动与其它学科的教学内容相比而言,活动过程较难组织,所以在平常教学活动中很少有安排韵律活动。但是韵律活动能发展幼儿身体运动的能力,发展幼儿借助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以及能满足幼儿对身体活动的需要;参与音乐过程对音乐进行探究的需要;想象思维的需要和创造性表现的需要,以及交流合作的需要。可见韵律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幼儿在韵律活动教学过程中来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如何组织好一个韵律教学活动呢?

二、韵律活动教育教学的要点

1、韵律活动教学材料的选择;

A:音乐:

在托儿所阶段:以选择轻松、愉快、刺激性较柔和以及重复性较强的音乐为主,风格上可以比较随意,最好多选经典性的音乐作品。在小班阶段:可逐步加大儿童音乐和一般性中国风格音乐的比例,让幼儿有充分的机会熟悉和喜爱这些类型的音乐。在中班阶段:特别是在中班后期,可逐步加入具有明显民族个性的、不同风格的中国音乐。在大班阶段:具有明显地域、民族个性的异国风格的音乐,以及情绪健康向上、刺激适度的少量成人音乐都可以成为韵律活动的音乐选材对象。

在许卓娅老师的韵律活动研究中就采用了许多有代表性的音乐有国外的也有国内的。如:中国成人舞蹈音乐《红绸舞》的片段,中国轻音乐《赶花会》,外国轻音乐《单簧管波尔卡》《特快列车波尔卡》《口哨与小狗》,外国芭蕾舞曲片段《拨弦》、《西班牙斗牛舞》,这类音乐结构清晰,便于根据教学的需要节选和重组,其中有些甚至可以直接拿来使用。还可以选择少儿或成人歌曲如:《男儿当自强》、经过改变后的《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成了《对面的兔子看过来》。

B:动作:

幼儿的动作发展能力是有限的,我们要遵循以下三条规律:

1、从大的整体动作到小的精细动作

2、从不移动动作到移动动作;

3、从单纯动作的复合动作。所以在托儿所和小班早期阶段,一般以生活动作为主,同时注意逐步增加律动模仿动作的比例。(最简单的舞蹈动作学习在小班中后期也应逐步开始。)在中班阶段,一方面应注意提高一般生活动作本身的难度,提高一般生活动作与音乐配合的难度,另一方面也应不断提高律动模仿动作的比例。同时,另一些难度稍高的基本舞蹈动作学习在总体学习内容中的比例也应开始逐步提高。到了大班阶段,律动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已逐步成为幼儿园韵律活动的主要内容,而一般生活性动作则会逐步退到更次要的地位。此外,在幼儿早期,舞蹈动作应该是更加儿童化的和更加“中性”的(即民族文化风格不太明确的);而在大班中晚期,可以考虑逐步地加入民族文化风格特性比较明显的中外舞蹈动作。

2、韵律活动中的空间处理:

如何处理空间是幼儿园韵律活动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许卓娅老师的讲座中空间处理的比重较重。大家也肯定都听过,下面我借用简单的文字在帮助大家一起回忆一下。动作的艺术也是空间的艺术,因此,在动作学习和表演的过程中,所有的空间状态都必须是精心设计的,能够保证动作与空间是充分协调的。精心设计的含义是:

1、教师为幼儿安排的空间状态以及此空间状态下做的特定动作应该可以充分地展开,幼儿之间不会产生互相干扰。

2、教师为幼儿选择的空间调整或动作调整策略应让幼儿能够主动避免干扰,又能保证自己和同伴能够有充分的自由。

★从教师教的方面看:

1.教师站位。

单圆圈---教师与幼儿同样站在圆圈上,不仅有利于形成师生平等的氛围,而且有利于幼儿能够无障碍地看清教师全部的姿态和运动方式。

双圆圈---教师一般站在内圈上。圆圈在顺时针或逆时针运动---

教师一般应该站在圆圈内,并与幼儿面对面,与幼儿做反方向运动,以便能够为幼儿提供正面示范的榜样和与幼儿进行目光交流。

如果要学习的动作比较复杂,要学习的队形又并非是圆圈状态,也可先从站圆圈开始。为了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或减缓疲劳进程,还可先从坐圆圈开始,再逐步过渡到站圆圈、走圆圈以及其他非圆圈状态的队形。

方阵或行列的状态---教师可与幼儿相向而立,做“镜面示范”。教师也可以与幼儿同向而立,做正常示范。

提示左右---教师还可以与幼儿面对相同方向,但站在排头或排尾。这时教师的指示语可以是老师这边的手或脚,向老师这边跨一步或移动等。

2.教师移动。

在韵律活动中教师移动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在 “散点”状态下,教师移动的调节功能主要体现在:教师“撤出”活动区域(通常更强调面对全体幼儿),观察幼儿的创造性表现,了解幼儿的特殊需要,或避免幼儿过度依赖自己和模仿自己;如:

教师“插入”活动区域(通常更强调面对个别幼儿),向需要模仿的幼儿提供榜样,向需要思路的幼儿提供思路,向需要伙伴的幼儿提供伙伴,向胆怯或不够兴奋的幼儿提供鼓励,向过度兴奋的幼儿提供自我镇静的暗示,向发生矛盾或因其他缘故游离于活动之外的幼儿提供返回活动、享受活动的引导等。如:

★从幼儿学的方面看

1.幼儿站位。

A在圆圈状态下,最基本的空间站位方式有两种:

一是面向圆心,即正面朝向圈内,所有人呈面对面的空间状态;适宜做向上、下、前、后方向的上肢运动,或做前进、后退的舞步。因为这些方向有更大的空间,且不容易发生空间混淆和互相干扰。二是面向圆上,即所有人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正面朝向前方另一人的后脑勺。在面向圆上状态下,适宜做向圈里、圈外方向的上肢运动,(左右方向)的动作,原因也是这些方向有更大的空间,且不容易发生空间混淆和互相干扰。在用语言对幼儿讲解时,一开始教师最好说圈里的手或脚,而不说右手或右脚;待幼儿经验稍丰富时,偶尔也可以这样补充说:“圈里的手,也就是──(待幼儿作出反应)右手,对了!”

B在自由空间状态下,幼儿应该学会建设两种有益空间,即个人独立空间和合作、交往空间。良好个人独立空间的含义是:做动作时不会使他人影响自己,也不会使自己影响他人。良好合作、交往空间的含义是:在合作、交往伙伴之间建立最为和谐的空间运动关系,既使自己能舒适地应和伙伴,又使伙伴能舒适地应和自己。

年龄较小的幼儿最初倾向于挤在一起,或挤在教师周围。一开始教师应对此予以理解和接纳,往往我们会提醒幼儿:“找个空一点的地方”。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还是应该逐步鼓励幼儿去尝试一下独立的滋味,并逐步学习在更高的水平上尝试进行富于创造性的空间建设。2.幼儿移动。

由于韵律活动是运动性的活动,本身的稳定性就相对较低,所以,教师更应注意以下一般规律:坐着做上肢动作最稳定,坐着做下肢动作次之;坐着比站着稳定;站着比移动稳定;在规定空间状态下移动比在自由空间状态下移动稳定;在个人独立空间状态下移动比在合作交往空间状态下移动稳定。也就是说:活动刚开始适合采用坐的的方式,然后再站起来做动作,接着开始在规定范围移动,逐渐扩散幼儿活动范围,最后尝试合作。

许卓娅老师特别重视:在规定空间状态下,避让也需要专门学习。同样,无论是从态度方面还是从技能方面,教师都应该帮助幼儿逐步弄明白:共享有限的狭小空间会带来某种程度上的更大快乐,而空间争霸只会让大家都感受到伤害。

3、韵律活动中标记的运用

在我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孩子很难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保持一定距离的站位,所以我在小班就开始韵律活动教学中在地上贴一些标记,或是小动物头像、或是三角形、方块,让孩子找到一个点就行,长期下来,孩子们就能慢慢形成一种距离意识。到中班下学期一般就不需要借助标记来站位。一个简单的手势孩子就能站好自己位置。

在许卓娅的集体舞教学案例中会经常发现一只手上套朵小花、戴

只手套,有时所有幼儿的右脚上都贴一个小标记,这主要是帮助幼儿解决空间辨认困难。如张力老师的《挺着大肚子的小淘气》就是利用腕花解决幼儿辨认左右的困难,还利用衣服来帮助教师、孩子检验队形变化的准确性。

听过许卓娅老师研究教学活动的老师会发现,每次老师利用标记进行学习过程中都不忘在活动中增强利用标记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如:活动快结束时,老师会设计提问:“腕花在今天的学习中帮了我们什么忙?”引导孩子对老师组织的学习策略应用效果进行自我反省,加大该策略在以后被幼儿自觉运用的可能性。

4、韵律活动中的教师语言:

韵律活动中的教师语言包括:口头语言(运用语词表达的语言、运用音调表达的语言)、体态语(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语言)。

许卓娅老师通过男女老师的比较,提醒我们女性教师在运用有声语言时尽量做到:

1、语言精练、加强蒋介、示范、练习、反馈的机密结合;

2、分散讲解的内容,都采用边讲解、边示范、边练习、边反馈的小单位快节奏递进的教学方式;

3、多采用“幽默语言”,轻松愉快地组织活动。

在体态语言的应用上应注意:教师在讲解运动要求时都应同时配合体态语言的“注解”。往往老师们会出现以下情况:老师还没有让幼儿开始做动作,自己却先动起来了;老师要求幼儿停下,自己还在动个不停,这些体态语言和有声语言表达的意思互相干扰的情况,对幼儿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在《韵律活动》一书中第13-14页,有两个例子很好地解释了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5、韵律活动中的教师行动方式与幼儿情绪调整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行为因素往往是影响幼儿情绪和行动的主要因素。幼儿园的律活动一般情况下是一种情绪相对不太稳定的学习活动。幼儿比较容易产生情绪波动,让幼儿群体的情绪始终保持舒适的、适度兴奋的状态,对教师来说确实是一种挑战!

1)观察:关注幼儿反应,了解幼儿的困难与所需要的帮助;及时发现幼儿中的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反映范例,及时因势利导地利用幼儿的范例来培养幼儿互相学习的习惯与能力。2)反馈:反馈的即时意义是让幼儿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做了什么?做得怎样?(并非指好坏的情况,而是指具体的细节如何)或自己打算做什么?等等。反馈的具体方式是:对年龄小、发展水平低的幼儿,一般不反馈幼儿的失败与错误;对于年龄较大、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独立或在老师的帮助下再现自己说过的话或动作。对于年龄大、能力强的幼儿,教师可以让他们在行动前先向大家报告自己的计划,然后再鼓励他们按自己的计划行动。

3)鼓励:这大家都明白具体做法。值得提出来的是:韵律活动中老是可以用点头、微笑、空间接近、身体接触,以及眼神、体态来向幼儿表示:我在注意你了;我看见你了;这样不错,请继续下去„„

4)角色的进入与退出:退出,是现今音乐教育对教师行动方式的另一种新要求。不单单指角色上的退出,而且还包括心理的和空间上的退出。

5)督导:在韵律活动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避免幼儿因个人的自由散漫行为对群体产生消极影响,要维护韵律活动的良好审美秩序,保证优先单位教学活动时间的高效利用。也以此帮助幼儿逐渐建立起对社会生活秩序的责任感,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自律性社会人格品质。

《韵律活动》书中举了一个《包饺子》的例子,告诉我们如何避免涣散感、茫然感和兴奋扩散。

6、韵律活动的“创造性”培养

有关韵律活动中的“发散性”“集中性”“联想性”“结构性”“流畅性”“新颖性”等不同的思考途径的理论与实践,在《韵律活动》一书中有详细介绍。我想和大家探讨的是:如何在韵律活动中把握幼儿模仿与创造的度?让孩子随便跳?老师该不该教?受到“尊重幼儿”“以幼儿为学习主体”理念的影响,许多新老师总害怕:我教给孩子动作了是不是就理念太落伍了?所以,在活动组织过程中就让孩子“随便跳”。其实在《纲要》的艺术块面中提出: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表达的同时,帮助幼儿提高技巧技能。所以,技能技巧和表现、创造是和谐统一的,两者不可偏颇。教师在不同类型的韵律活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孩子获得技能与创造两方面的共同提高。以刚才的活动为例:象方嫣老师的《五只大象》,通过引导孩子回忆、再现大象甩长鼻子、吃东西等已有生活经验,在幼儿自己表演动作的基础上,和幼儿一起整理、完善、学习,这些技能动作是从孩子中来,通过老师的帮助加工后再让孩子来学习,激发了孩子模仿、学习、想象、创造的欲望,也体现了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像张力老师的蒙古族集体舞教学,队形与一些动作基本由老师确定,孩子在这一活动中主要的收获就是:同伴合作表现,体验交换舞伴跳舞带来的快乐。这节活动中可能创造的成分相应少了,但这一活动为以后幼儿参加类似集体舞学习中的创造提供了技能与队列、空间等方面的经验积累。还有雷静老师的《海燕》,相比而言,本活动幼儿想象、创造的空间相应大了许多,但也不是完全脱离了老师的引导与一些动作技能的学习。

以上是我根据许卓娅老师的经验,把一些觉得对一线老师在韵律活动教学过程中比较实用的东西和大家一起分享。

三、韵律活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韵律活动和音乐欣赏的不同

专家们都提出:没有大肌肉运动参与的音乐活动都是不成功的教学活动。所以现在音乐欣赏活动与韵律活动的界线不是很明确。在韵律活动中到底是音乐在前还是动作在前?我个人认为:没有绝对的标准模式。有的活动可以从“音乐”开始,也可以从“动作”“队形”开始。音乐是韵律活动主要的元素之一,无论是创造性的还是模仿性的韵律活动,都硬尽可能早地在幼儿心中建立艺术作品的整体审美形象,都应尽可能早地加入伴奏的音乐,让幼儿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动作的表现、表达。音乐欣赏是要大肌肉运动、用韵律活动的方法去感知音乐,音乐是难点,动作相应简单。相反,韵律活动音乐要求简单,动作学习难度提高。

2、韵律活动的伴奏

初学动作时一般首先由教师轻轻哼唱曲调来跟随幼儿的动作速度;在逐步熟练时,教师可以加快哼唱速度,以引导幼儿跟随自己的哼唱速度;进一步熟练时,可以跟随录音音乐来做动作。

3、韵律活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口令

在幼儿园应该通过有意义的形象、逻辑过程、以及音乐的形象和结构来帮助幼儿记忆动作的内容与结构。避免机械地喊1234,或要求幼儿记忆某个动作一共做几次。当幼儿学习中出现困难时,老师可以根据节奏含一些特殊的口令,如:“向前走走,拍拍拍”“走走走,背对背,退退退,面对面”等等。

4、韵律活动中的道具(标记)

韵律活动进行过程中是用道具的目的:

1、增加艺术情趣

2、减少分角色、左右、先后的困难。教师在设计道具时应该注意避免“画蛇添足”,否则既浪费金钱、教师的精力、幼儿的学习时间又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干扰幼儿的动作、影响队形和幼儿间的交往。

5、韵律活动中的动作与技巧

在日常韵律活动的教学过程中,应避免采用需要较大的力量、耐力、柔韧、平衡等的技巧性动作。因为这些不适合孩子年龄发展特点,也会增加大多数幼儿进入随乐动作的自我享受水平阶段的困难,降低整体审美效果。

四、韵律活动的常见教学模式

教学活动的程序合理与否是教育目标能否有效实现的重要保障因素,也是儿童能否在学习中较长时间地保持身心愉快的重要保障。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最根本的处理原则就是动静交替。当然,真实的韵律活动教学情境中的动静交替,不仅仅是运动和静止的交替,还包括大小运动量的交替,熟悉与变化的交替,思考与表现的交替,不同活动媒介的交替等等。只要教师能够努力在程序设计中注意安排节奏松紧合理的变化,舒适、愉快的学习就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下面就简单讲讲我们在探索韵律活动教学模式中的一些设计思路。

模式一:示范—模仿—练习模式

1、教师用容易引起儿童学习兴趣的方法引出主题;

2、教师用容易让儿童清楚感知的方法反复示范新的动作或动作组合。

3、教师分析讲解动作要领、动作表现的形象、情绪或动作组合的结构;

4、教师用较慢的速度带领幼儿做动作或组合;

5、在必要时,如在动作或动作组合比较复杂的情况,教师可先将动作或组合分解成较好较单纯的部分,待幼儿掌握后,再带领幼儿连贯做动作或组合;

6、教师采用各种不同的练习组织形式,不断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在练习中逐步达到熟练掌握;

7、如果有一部分幼儿仍有困难,教师给予个别辅导。或重复5和6的程序。

举例:

模式二:引导—探索—创编模式

1、教师在引导幼儿回忆有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主题;

2、教师让幼儿自己用动作来表现教师提出的形象、清洁、情绪、节奏或结构。

3、教师组织幼儿倾听、分析、体验音乐,并组织幼儿用讨论的方法,将程序2中已准备好的动作与音乐的有关部分或要素相匹配;

4、幼儿按讨论结果随音乐做动作;

5、教师根据儿童表现的情况,组织幼儿互相观摩,并从中提炼出动作要领及动作表现要领;

6、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创编的动作或组合教给其他幼儿,或者由教师提出幼儿中产生的好范例,让全体幼儿在新一轮动作边线中自由借鉴吸收;

7、教师小结,指出活动中产生的好范例。

8、组织幼儿重复5、6、7的程序。

举例:

模式三:模仿—创造性发展模式

1、教师直接提出主题,或引导幼儿回忆有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主题;

2、教师用模式一的方法引导幼儿学习基本动作,或用模式二的方式让幼儿创造出某种动作,并以此作为基本动作。

3、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某种变化基本动作的方法(如变化节奏或变化姿态等),并组织幼儿跟随音乐练习他们运用变化法创造出来的各种新动作;

4、教师给幼儿某种组织动作的方法(如按照情节组织或按照结构的重复变化规律组织等),并引导幼儿用集体讨论的方法根据音乐创编动作组合;

5、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将编出的组合连贯起来表演;

6、幼儿独立连贯表演。

幼儿园大班律动活动教案 篇12

1.初步用动作随乐变出“猴子变沙发”的情景—出门找朋友、相互逗乐、变沙发。

2.通过创编,用身体尝试不同部位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沙发造型。

3.在两两合作坐沙发的.环节能友爱同伴,能爱惜和保护自己的“沙发”。

活动重点:

初步用动作随乐变出“猴子变沙发”的情景—出门找朋友、相互逗乐、变沙发。

活动难点:

通过创编,用身体尝试不同部位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沙发造型。

活动准备:

节奏感强、音乐欢快的《甩葱歌》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二、提炼动作、感知音乐。完整和乐,解决音乐、动作和故事的关系。

1、老师带领幼儿坐在椅子上用手进行律动游戏

2、提问:猴哥和猴妹妹玩的是什么游戏?猴妹妹听到了什么声音自己也想变沙发给猴哥坐?

3、听音乐,再次用手进行律动游戏

三、更高更适宜的挑战

1、创编沙发造型

2、请一名幼儿玩游戏,引出爱惜和保护沙发

3、请两名幼儿玩游戏,合作尝试变沙发

4、请所有幼儿自由找朋友,创造性表现自己的沙发

上一篇:打工的感悟写事作文下一篇:数学科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