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狮子和小老鼠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2024-07-10

大狮子和小老鼠现代文阅读及答案(共5篇)

大狮子和小老鼠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篇1

大狮子和小老鼠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一天,小老鼠出外寻食,不小心中了机关,被关进了捕鼠器,一头路过的`大狮子救了它。小老鼠向大狮子敬礼,并感激地说: “我将记住您的大恩大德,日后一定报答您。”大狮子感到好笑,说:“老弟,你一只小老鼠能帮我什么忙?”

一个星期后,大狮子掉进了猎人埋设的网。它又蹦又跳,大吼大叫都不管用。小老鼠听到狮子的吼声,就赶来安慰它说:“请您等一会儿,现在该我来救您了。”大狮子失望地说:“你连把刀子都没有……”小老鼠没再说什么,用牙把网咬开了一个大洞。大狮子很快钻出了网,它高兴地喊了一声:“自由啦!”

1.用“√”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中了机关(zhōngzhng) 捕鼠器(bǔpǔ)

2.按原文填空。

大( )大( ) 大( )大( ) 又( )又( )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并选一个造句。

感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一只小老鼠能帮我什么忙?”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zhng bǔ

2.大恩大德 大吼大叫 又蹦又跳

3.感激:由衷地感谢。

安慰:使心情安适。

4.你这只小老鼠根本帮不了我什么忙。

高考大现代文阅读及解题技巧点拨 篇2

摘要本文认为高考大现代文阅读及解答技巧是有章可循的。只要读懂文章阐释的基本事实,找到文章的关键词语,弄清问题所在,扣紧主旨,规范语言就可准确解答问题。

关键词高考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大现代文阅读及解题技巧可用四句话概括:

一个公式三个问,切中肯綮找关键,三个层次有主旨,组织语言讲原则。

一个公式三个问是指在阅读现代文时,要遵循一个“谁干什么”这个公式。一篇文章,总是要说一件事,一个人或一个道理的。“谁”即指文章所写的人、物、事或理。“干什么”指人做什么事,如何做,蕴合作者怎样的感情;物有何特征,分几方面说,按何顺序,用何说明方法;事情起因、过程、结果怎样,作者看法怎样:针对何事阐发什么样的道理,怎样说理。在阅读时,要注意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大意,注意抓表示作者感情观点的关键词,同时要懂得选材的目的,即“为什么”。把这些段意及关键词综合起来,即可得出文章的主题。这是对文章进行整体阅读,整体把握,是准确解题的前提和基础。“三个问”一是问“考什么”,即题目的命题内容:二是问“考哪里”,即相关处,要找出问题的所在段落位置;三是问“答哪些”,即选择处,要先筛选出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然后按问题要求解答。

“切中肯綮找关键”指要找到文中关键词语或关键句。这些关键词在内容上是指能写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观点看法或心理感受的:能写出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等各方面特征。这些词语能很好地帮读者准确把握作者观点或文章主旨,

“三个层次有主旨”是指有些题目在答题时要考虑到所运用的修辞和句子的表层义、深层义(主旨),运用修辞的目的是为了把事物说得更加形象生动,把道理说得深入浅出,深层义正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因此回答这三个层面是符合文章原意的,也只有把这三个层面的意思回答完整才符合作者写作的目的,因此这三点不能漏。用公式表示即“修辞+表层义(句子原义、+深层义(主旨)”。

“组织语言讲原则”是指组织答题语言的方法,一是充分利用原文词句,二是用自己的话概括。要求完整、准确、简洁、规范地写出答案。组织语言的整体原则:若题目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的,按原文语句回答:题中要求“用自己的话”回答的,可以用原文的词语或短语组织语句回答。原文没有可用词或短语时也应按原文相关语句来组织语言回答;题中没有特别要求的,尽量用原文语句回答;实在找不到相关语句,就要依据主旨组织答案。

下面以2007年全国高考题作为示例进行分析。

总想为你唱支歌(原文略)

第一步。读懂原文,围绕“谁干什么”这公式去理解把握文章信息。“谁”即“我”或“大西北”,“干什么”即在大西北的所见所感或大西北的特征。具体写“我”所见的倒而不死的左公柳、敢于吃苦出外闯荡的民勤人、枯死却不肯倒下的胡杨林、美丽的戈壁石。

第二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旨,也就是“切中肯綮找关键”,要抓住文章写物写入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即能表现出物之特征和人物思想感情、作者观点的词语、句子。如写环境为“浩瀚沙漠所包围”左公柳的“坚强”“美丽”;民勤人的“敢于吃苦”“敢于外出闯荡”眼珠是迟缓的却是渴望的“要想活下去。只有向命运抗争”:胡杨林死亡却“身子不肯倒下”“胳膊直指蓝天”:戈壁石的“美丽”;还有“大西北在呼唤我们”“那里可以有让鸟儿展翅翱翔的天空”“那里可以有让生命茁壮成长的绿洲”“到那时,倾斜了的世界会重新平衡”“总想为你唱支歌”等。写物、写人就是写大西北,反之亦然。把这些综合起来就概括出了文章的主旨:歌颂大西北(人民)与恶劣环境顽强抗争的精神;呼唤人们前往大西北,建设大西北。

第三步。解题。要懂得“三个问”“三个层次有主旨”“组织语言讲原则”。

(1)文中刻画的“左公柳”和“民勤人”两个形象有哪些共同特点?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

问命题内容:形象特点,属于信息筛选和鉴赏评价。

问相关处:问题所在段落或句子。即“左公柳”“民勤人”有关内容的段落。在原文第三、第四段。

问选择处:根据问题内容对段落进行表意层次的划分,并注意抓住关键词语或句子进行分析理解,组织答案语言。

第三段要抓住对左公柳根系、枝叶的描写“根系便顽强地负起了生命的全部使命”“茂密的枝叶在倒下的躯体上依然生长得非常的美丽”。第四段对民勤人的刻画,可看出他们生存环境的恶劣“沙海中的孤岛”:生活的艰辛“一匹骆驼,一辆小板车,在泥沙的路上踽踽走着”;形象特征“裸露的脸黑且皱,眼珠转动迟缓却充满渴望”“只有向命运抗争”才能活下去。这些与左公柳都是相同的,结合以上分析可概括出二者的特点,即第一问的答案。前者是大西北特有的一种树,民勤人是生活在沙岛中的人。题目中的“你”即指这二者,写树、人,就是写大西北。“唱支歌”蕴含了作者对二者所具有的精神的赞美和敬意。据此可得答案:

特点:顽强不屈,有着极强的生命力;(表层义)用意:①表现大西北的精神风貌,②表达作者对大西北的赞美和崇敬之情。(深层义、主旨)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此题考察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一句在文中,是对上文的总结。文章2—5段是对大西北“倾斜”的描写,首先是环境的恶劣、艰苦“沙海中的孤岛”,其次是文中描写的个体生命所表现出来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精神:左公柳顽强不屈,依然绽放生命的光彩:民勤人向命运抗争;枯死的胡杨林挺立不倒,保持着严整的方阵。这些都给人以震撼,让人得到启示,都是组织答案时要注意的地方。二句是一个过渡句,结合这一段的段意可看出作者是借写南方的特点来反衬大西北的美好,玲珑剔透原指器物的精巧细致,经不起摔打,这里比喻南方的脆弱,进而表现出大西北的粗犷顽强。答案为:①大西北环境的艰苦恶劣、生命的顽强抗争,会强烈震撼来自其他地方的孩子,(表层义)使他们学会坚强,早日成熟。(深层义)③南方过于纤巧,过于脆弱,(表层义)远没有大西北粗犷顽强。(深层义)

(3)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命题内容:表现手法,枯死的胡杨林,作用。属于鉴赏评价。

相关处:第五段

选择处、关键旬、关键词:挺立身子不肯倒下,干枯的胳膊直指蓝天,汇成呐喊的海洋,唯有枯死的胡杨林的方阵总使我热泪盈眶。这些句子刻画了胡杨林刚毅、顽强不屈的形象,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后一句表现了作者对胡杨林的深厚感情和对胡杨林的赞美和敬畏。故答案:运用比喻、拟人和想象的表现手法,(修辞)生动形象的表现出胡杨林死而不屈的精神。(表层义、深层义)

(4)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命题内容:戈壁石,表现主旨的作用。属于鉴赏评价。

相关处:第七段。

选择处、关键词、关键句:状若鹅卵,赤红,乳白,珠圆玉润,沉鱼落雁。这些描写表现了戈壁石的美丽,目的是表现大西北的美丽。“吸引了我”“从此再没分离”“多少夜我与它默默相对”强调了大西北对我的吸引力和我对它的热爱。“总听见一个声音在呼喊我…心湖里便又涨潮似的涌动一层情思”说明大西北需要人才,希望人们热切的投入到大西北的建设行列中。写戈壁石的目的是写大西北。答案为:以戈壁石的美丽,(表层义)突出大西北的美丽;(深层义)以戈壁石的诱人(表层义),强化对大西北的热爱之情;(深层义)以戈壁石的呼唤,表层义)突出“到大西北去”的主旨。(深层义)

大狮子和小老鼠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篇3

我们的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动物世界千奇百怪,它们的存在令整个自然界充满生机和活力。孩子们对动物也有着与生俱来的喜爱。

在开展主题活动《动物世界》时,他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初步了解了一些动物的特征及生活习性。

互助、合作,是现代人非常重要的素质。一个人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也必须从幼儿期开始进行有意识的培养。而大班孩子已具有初步的互助、合作意识。为了进一步强化互助文化和合作意识,我们将文学活动《大狮子和小老鼠》改编为看图讲述活动。

看图讲述活动中的大狮子和小老鼠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动物形象,一个庞大威猛、一个弱小机灵,一大一小、一强一弱,正好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本次讲述活动主要体现了以大帮小、以小帮大的主题思想,深刻地隐藏了互助、合作的教育寓意。整个活动,我借助音乐和图片,让孩子根据线索感知、推测、想象、表述大狮子与小老鼠之间看似不可能发生的故事。幼儿在看看、听听、猜猜、讲讲中,发展了想象、表达、和动手操作能力,强化了互助、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

1、借助音乐、图片,尝试推测、想象、表达角色的内心活动及语言。

2、在看看、听听、讲讲、玩玩的活动中,培养幼儿根据线索想象、讲述的能力。

3、理解主题寓意:大的帮小的,小的也能帮大的,培养幼儿初步的互助、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前期知识经验准备:(1)对动物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2)对不同类乐曲有一定的感知。

2、物质材料准备:相关音乐、图片、游戏材料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第一环节应突出“大”与“小”两种形象特点

1、语言导入:秋天的草地可美啦,把森林里的动物也吸引来了。

2、播放a、b两段音乐,猜测与音乐风格对应的动物。

(1)播放a段《狮王进行曲》

师:听,谁来了?为什么?

对,沉重缓慢的音乐让人感觉是„„庞大、凶猛的动物来了。

(2)播放b段《意大利第四交响曲》

师:听,又有谁来了?为什么?

轻快,跳跃的音乐让人感觉是„„机灵、弱小的动物来了。

二、观察比较形象,理解角色特点。

1、揭示动物形象,讲述大狮子、小老鼠的主要特征。

师:你们到底猜对了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原来森林里来了一只大狮子和一只小老鼠。

(1)分别说说狮子和老鼠各自的特点。

师:我们先来说一说狮子有什么特点?对,狮子它有庞大的身体、锋利的爪子、尖利的牙齿,看上去威猛高大。

小老鼠有什么特点呢?(对!小老鼠的身体弱小,聪明机灵。)

2、根据角色特点,猜测它们是否能成为朋友。

师:你们觉得它们在一起会成为朋友吗?为什么?

对,有的小朋友从一大一小、一强一弱来判断狮子和老鼠不可能成为朋友的,有的小朋友从动物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团结协作来推测它们可能成为朋友,你们说的都有道理。,过渡: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在这个故事中,它们到底成为朋友了吗?

三、借助音乐、图片,观察编述情节。

1、根据不同的音乐,大胆编述故事的情节。

(1)师:一天,大狮子正在草地上睡觉,来了一只小老鼠,小老鼠跳到了大狮子的背上玩耍,它心里会怎么想呢?(呵呵,大狮子睡着了,这下我可以好好地玩一玩了。)

(2)师:是啊!这只小老鼠的胆子也真够大的,居然在大狮子背上玩耍,把正在睡觉的大狮子吵醒了,狮子被突然吵醒了,当时的心情会怎么样呢?(狮子可能会发怒)

你们猜,它会对小老鼠说些什么呢?(播放音乐《狮王进行曲》)(狮子发怒了,对小老鼠说:“好啊!你这小老鼠胆子也真够大,竟然跳到我的身上了,我饶不了你。)

指导语:小朋友的愿望都很善良,那你们觉得大狮子会不会生气、发怒呢?

(3)听到狮子威胁、恐吓的话,小老鼠的心里既紧张又恐惧,惊恐不安。为了保护自己,你们猜,它会怎样请求狮子呢?(对不起,大狮子,我不小心吵醒了你,请你原谅我、饶了我吧)

(4)狮子听了小老鼠的请求,看着小老鼠可怜巴巴的样子,(播放音乐《初雪》)它会放了小老鼠吗?(幼儿充分讨论、猜测、表达,教师给以必要的肯定、鼓励与支撑引导)

(5)师:狮子被打动了,真的放走了小老鼠,小老鼠临走时对狮子说:“谢谢你,大狮子,这次你原谅了、放了我,有一天我也会帮助你的。”

(对!小朋友都觉得小老鼠会用尖利的牙齿咬断绳子,去营救大狮子。你们猜对了,小老鼠真的是这么做了,它跑到了狮子的身边,很有把握地说:“亲爱的狮子,你放心,我有办法来救你。”

四、完整感知故事,激发互助意识。

1、揭示故事结果,初步感受寓意:

狮子在小老鼠的帮助下终于得救了。大狮子说:“谢谢你,小老鼠。今天多亏了你的帮助才使我逃脱了危险。虽然我大你小,但你也能帮我的忙,让我们做个好朋友吧。”从此以后,大狮子和小老鼠成为了一对互帮互助的好朋友。

过渡:这真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愿意一起把这个互相帮助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吗?

2、完整讲述情节,整体感知主题,过渡:原来不仅大的能帮助小的,小的也能帮助大的,凡事只有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朋友,才能解决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师:小朋友,威猛庞大的大狮子与弱小机灵的小老鼠都能成为一对好朋友,那么,我们天天生活在一起的小朋友之间更应该怎么样相处呢?(请幼儿体会与表达:互相帮助、相互合作、团结友爱等等)

是的,小朋友明白了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帮助别人才能获得更多的朋友。那么今天,我还给大家准备了很多需要互助合作的游戏,请小朋友一起到外面去看看、玩一玩吧。

现代文期待阅读及阅读答案 篇4

一次,当我出现这种心境时,我便画了一幅画——柴门很轻,一推就开。它似乎已经被微风推开了一条缝,虽然了无人影,但阳光的长脚已经通过疏疏的篱笆迈了进来……一切还在静静地期待着。

也许永远不会有人把它推开走进来,但期待本身就很美,这是一种心灵渴望敞开的美,此刻心灵正在无忧无虑地袒露着呢。

思考:短文的标题是“期待”,你觉得人在期待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人会有期待?(2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5

逢夏季,逢大雨,雨便把乡村浇得亮晃晃的,呈现一种模糊和扭曲的景致。于是河水暴涨,黄浊,湍急,直冲而下,村人就跑出来,急匆匆的,却不是为了看景,村人没那个雅兴和时间,他们出来,为了捞东西。总会有可捞的东西。河的上游连着很多村落。河水里飘来垃圾、南瓜、巨木,甚至家具,当然,更多的时候,只会飘来一些碎草。碎草被河边裸露的树根挡住,就有村妇拿了粪叉,捞半天,捆紧,带回家,晒干,可以煮五六碗的稀饭。方言里,这叫“捞浮”,几乎每一个村人,都干过这事。

宝田与三麻同龄,论辈分,宝田管三麻叫“叔”,但从不叫,亲哥俩似的友谊。那时三麻正跟一条鲢鱼搏斗,三斤多重的鲢鱼自己蹦上岸,三麻扑过去,手一滑;鲢鱼又蹦回到水里。三麻骂,成心逗老子呢你。这时他听到宝田的声音,凳子!

是长凳,放在堂屋,一次可以坐三四人的那种。凳子从上游飘下来,被雨后的阳光照著,闪着木质的暗黄。等凳子靠近,宝田便拿一根粪叉,看准了,猛地向岸边一划。凳子在水中打一个旋儿,飘到叉子所不能及的地方。

宝田急了,凳子,飘了!凳子,飘了!他向着凳子喊,很无助的样子,却并不看三麻。凳子飘出很远,颜色开始暗淡。宝田向回跑,寻着更长的粪叉,或者棍子。三麻正是这个时候,跳下水的。

三麻是村里水性最好的一个,没费多大劲儿,就把凳子救回。他把凳子坐在屁股下,一边哆嗦。一边拿手抚摸。三麻说,多好的凳子啊!

三麻把凳子带回家,三个孩子争抢着坐。一个孩子跛脚,很严重,吃饭时,几乎趴在地上。三麻的女人说,这下好了,这下好了。三麻说,好个屁,那是宝田的凳子。女人便看着他,尽是不满。

宝田常来。他对三麻说,这凳子,是我先看见的。三麻说,是。宝田说,我的叉子,没捅准。三麻看一眼正在凳子上玩得起劲的跛脚儿子,说,是。宝田就不再说话,有时喝一碗三麻家的玉米粥,把嘴巴咂得夸张地响。

有时三麻去找宝田。三麻对宝田女人说,要是我不去捞那个凳子,凳子就冲远了。宝田女人说,知道。三麻对宝田女人说,家里孩子,腿不好。宝田女人说,知道。三麻对宝田女人说,下次再捞浮,如果有凳子,我拼了命也为你家捞一条,宝田女人的嘴就噘起老高。不会那么巧,她说,捞了这么多年,头一次看见你捞到凳子。宝田火了,丢了手中的筷子,大骂他的女人。女人就哭,数落着宝田的窝囊。

凳子就放在三麻家的堂屋。宝田来了,常常坐在上面。一边用手摸着,一边说,多好的凳子啊!

那年,没有为三麻和宝田再下一场大雨。天热得很,三麻的承诺,被太阳烤焦。

第二年夏天,终于下了一场大雨。好像所有的云彩都变成了雨,直接倒在了河里。河水再一次暴涨,更浑浊,更湍急,河面变得更宽。

雨还没有停,三麻就叫上宝田,要去捞浮。宝田说,等雨停了吧,会有凳子吗?三麻说,现在去,会有。

还没到河边,两人就发现河面上飘着一只凳子。尽管影影绰绰,看不确切。三麻说,是凳子吗?宝田说,像。三麻就狂奔起来,奇快,宝田在后面喊,三麻!三麻没有回答,依然狂奔。他跳下了河。

三麻就这样被河水冲走了。宝田还记得,三麻在河水中举起的那条“凳子”,不过是一个窄窄的硬木板。

尸体是在下游很远的地方发现的,三麻被泡得肿胀和惨白,像发过的笋。三麻的女人只看一眼,就昏过去;众人把她叫醒,她再看一眼,再昏过去;众人再把她叫醒,她就疯了。

她把跛脚儿子抓起来,扔到院子里。然后抱着凳子,去找宝田。她对宝田说,别再捞浮了,叫三麻回家吧。宝田嘿嘿笑,像哭。她再说,三麻水性好,但水太凉,别让他下水。宝田再嘿嘿笑,更像哭。她再说,三麻呢?宝田便不再笑了,抹一把泪说,对不住你,婶娘。宝田头一次叫三麻的女人婶娘,三麻女人感觉不是在叫她。宝田把长凳送了回去。

那以后,村人常常听到宝田在夜里,打他的女人。女人的惨叫,传出很远。

后来我知道,三麻家中曾经失火,那条被宝田送回来的凳子,化作一把清灰。

后记:

小的时候,在雨后,我也常常和大我十几岁的堂哥,跑去捞浮。我们捞到了碎草、葫芦、树枝、油桶、南瓜、竹篓、八仙桌。我们捞到了很多东西,但我们依然贫穷。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周海亮的小说《长凳》选材小,立意却以小见大,通过大量言行描写细腻生动地表现人物心理,使我们得以透视那个时代复杂的人性。

B.宝田先看到长凳,但最后是水性好的三麻跳到河里把长凳捞上来拿回了家;宝田也很想得到长凳,却没有向三麻索要,这体现了他的窝囊。

C.逢夏季大雨,河上游许多村落被暴雨冲垮受了灾,村里人们急匆匆地跑出来捞浮,捞到东西就占为已有,主要是反映了村民的自私自利,贪小便宜。

D.没有宝田女人和三麻女人的唠叨和自私自利,就不会有后面悲剧的发生,女性的偏狭是造成三麻悲剧的根源。

E.小说第二段讲述了村民们雨中“捞浮”的旧事,是对故事背景时代特征的必要交代,同时引出下文三麻捞到长凳这个重要情节。

(2)小说以“长凳”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宝田的心理变化复杂,请结合全文分析宝田有哪些变化。(6分)

(4)有人认为,文中的“我”与小说没有什么关联,是个可有可无的人物。对此你怎么看?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简述理由。(8分)

参考答案:

(1)选A得3分,选E得2分,选C得1分。

C.“主要是反映了村民的自私自利,贪小便宜”错,主要是反映了村民的贫穷和在贫穷面前的麻木。B.“这体现了他的窝囊”错,宝田不索要长凳是因为长凳毕竟是三麻捞起的,放在三麻家中自己也没有办法。D.认识片面,归因错误。

(2)①这样写既照应小说标题,又突出全文线索,使故事情节更加集中、紧凑;②有助于人物内在情感和深层心理的发掘与表现,如突出塑造了三麻友爱、善良、讲信用的形象;③使故事既有生活气息,又有时代特点。反映了那个贫穷的时代,表现了人物在贫穷中的无奈和贫穷中的善良。(每点2分)

(3)①先看到长凳在水中漂浮,很是心动;②三麻将长凳捞起并带回家,宝田有点不甘心,觉得长凳应该是自己的;③认识到三麻比自己更需要这张长凳,宝田虽然不好说什么,但对长凳一直念念不忘,心里也似乎一直不平;④三麻为给宝田捞长凳送了命,宝田心中痛苦,追悔莫及。(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4)示例一:同意,“我”是个与小说没什么关联的人物。①从情节来看,只有开头第一段和后记提到了“我”,“我”的故事游离于中心事件之外,显得突兀;②从人物塑造来看,“我”的形象并不突出,也没有对其他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太多的作用;③小说的主题是反映了在贫穷的时代人们的无奈和善良,三麻和宝田两家人的故事已足以鲜明深刻地表现主题思想,“我”的故事作用不大。

示例二:不同意,“我”在小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①从情节来看,“我”是小说故事情节的叙述者和见证者,且第一人称叙述,使小说显得更真实亲切,便于抒发感情;②从人物塑造来看,“我”也和三麻、宝田一样经历了那个贫穷的时代,经历了“捞浮”,是组成人物群像的要素;③“我”的故事使小说的主题在悲悯之外又增反思,以“我”的感悟“我们捞到了很多东西,但我们依然贫穷”带出新的思考,言简义丰,引人深思,丰富了小说的主题。

上一篇:小学班主任工作计划反思下一篇:拐角处的感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