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致最好的我们!

2024-08-11

致青春,致最好的我们!(精选12篇)

致青春,致最好的我们! 篇1

看完《致青春》有感

致青春,致我们疯狂过,张扬过,哭过,闹过,为爱勇敢追求过,也为爱沉沦过的青春。特意跑去电影院看了宣传大,好评多,推荐高的《致青春》,冒似应该是去晚了几分钟,导致那个亮点,自称玉面小飞龙的情境,没有看到。不过看完电影,从郑薇的自信,开朗,滑头,古灵精怪,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中,也可以想像出一点点。

总觉得,前半段的故事情节发展的太快了,在还没有从林静的不辞而别中缓冲过来的时候,郑薇就喜欢上了那个第一次见面让人觉得“没礼貌,冷酷”,甚至会让人觉得很“没品”的陈孝正,仅仅只是为了那个模型,就把郑薇一把推到在地上。

那些无怨无悔的爱情,那些哭疯笑过的友情,骂过人,打过架,喝过酒,翘过课。就谱写了那些年一起渡过的青春。那青春的张扬,那青春的倔强,那青春的无所畏惧,都是青春个性的表达,是青春的代名词。还有,清涩的爱情,也是青春的主旋律。电影总究是电影,终究有些夸张,哈哈,嘈杂哄乱的女生宿舍,邋遢零乱的男生窝,当然少不了几个带有洁癖的奇葩异类。终究,那只是一场缅怀青春的电影。当看到郑薇举起手说要表演节目,上台唱了一首《红日》,突然有种很心疼的感觉。是在唱他对陈孝正追求不会放弃么?哈哈,突然想到,我自己,当年也是,活动间隙,主持人说,有没有同学上来表演一个节目,虽然没有电影情节那么搞笑,不过我也举手跑到舞台上,唱了一首特别欢快的歌,也是全场欢呼热闹,现在想想,都不知道自己当时那来的勇气。

看完了整部影片后,感觉几个人的性格都各有特点。对于郑薇的爱情,她说的很,林静,给了他一个爱的梦幻,陈孝正给了他爱的启蒙,因为陈孝正,她学会了如何去爱一个人。对于朱小北,她让我看到的是一种倔强,也是种顽强。而黎维娟,是真实中,带一点点虚荣与娇情。阮莞,很特别的一个,很喜欢她的前半段,很心疼她的后半段,可惜红颜薄命,也算是应了她那句“青春不朽”。张开,让我知道了,原来爱情还可以这样,满天星的花语是,愿做配角。

林静,怎么看,怎么都像配角,不像男二号。各种不喜欢,总感觉男人啊,总是喜欢自己没得到的东西,不珍惜已经拥有的,总是觉得自己心里最爱的那一个是郑薇,而忽略了她的美,他忘了,她是为了谁疯,她是为了谁醉,如果好能好好回过头来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看看施洁,她真的就是一个花园,因为,他的美,他的好,他从未认真去品过,他始终固执的认为,郑薇才是他的,甚至都可笑到,他自己也不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爱郑薇,甚至都不懂什么是爱。

不怎么喜欢陈孝正,从一开始,他就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不想要贫贱的生活,他需要改变,他需要的是脱离那衣不敝体,食不果腹的生活,远离那从小就受够了的贫穷。从一开始他就没把郑薇放在他的人生计划里,就像郑薇说的,我就是你那一厘米的误差。但是陈孝正也说了,他的人生,不允许他有任何误差,就算是一厘米也不行。就这样,他很爱暖的跟曾毓相处着。然后,被郑薇的行为感动,而答应与她交往。到最后的最后,自己什么都有了,事业有成,美国绿卡,他想要的一切都有了,才发现,原来他少了她最爱的人。但是他曾经放弃的东西,是不可能还在原地等他的。其实,他与曾毓感情太过温润,不是不喜欢,只是郑薇才是让他放心不下的那个。而自己放心不下的那个,才是最在乎的那个。

阮莞,为什么阮莞会对赵世永那货痴心一片,最终让她永远的停留在了那美好的年纪。她美丽,不娇情,大方落落,当她那懦弱的小男友跑来哭着跟她说,他让别的女生怀孕了时。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冷静着想问题如何处理,最后陪那个女生去流掉宝宝,那个女生跟她说“赵世永配不上你”,真配不上。临走时,她说了一句“既往不咎,绝无下次”,然后才一个人在车厢里哭。本以为是一个坚强,果断,处事冷静的女生,最后却,就像她自己说的“哪个女生在谈恋爱的时候有智商啊”。

青春,最不缺的就是冲动,最多就是年少轻狂,充满着真性情,敢爱敢恨,所有的人就像孩子一样,只是单纯的,喜欢着自己喜欢的,倔强的坚持着自已坚持的。最后,青春走过,可笑的发现自己变成了那个曾经如此讨厌的。

《呢秀网》

致青春,致最好的我们! 篇2

还记得曾几何时, 带着一身学生气的我站在鸡西市志愿者培训大会的主席台上慷慨激昂地代表志愿者发言时说:“我向往基层工作, 我愿意到基层工作, 如今我选择志愿者不是一时冲动和茫然, 而是带着满腔的热情和奋发的斗志, 脚踏实地办好事、办实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的!我不在乎荣誉, 不在乎报酬, 我只想响应国家的号召到西部去, 到基层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而我现在真的做到了, 基层生活让我倾注了一年的青春和汗水。

我曾经那样热烈地计划过的远景, 那样细致精密地描好了的蓝图, 如今都还没有实现, 心中不免有些失落。可就如席慕容所说:一定有些什么, 是我所不能了解的;一定有些什么, 是我所无能为力的;一定有些什么, 是我必须放弃的……这样一想, 就发现天是如此的蓝, 树是这样的绿, 生活原来可以这样的安宁和美丽, 那我又有何不知足, 又有何怨恨?这就是我喜欢席慕容的诗的原因, 她的每首诗都有它独特存在的意义和美好的意境。我也想用我的笔把那些无处安放的青春一点点安放, 一点一点收集, 也许等我老了之后, 再拿出来看时又是会心一笑, 这便是知足, 便是幸福。

我带着满满的热情来到了城子河区团委, 开始了志愿者生活, 先后任团委宣传志愿者部干事, 学少部干事, 权益部干事, 青工青农部干事, 组织部干事。志愿服务期间, 为区团委节会提供包括随车、礼仪、翻译、会务、交通协管等多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2012年代表基层参加鸡西市少先队员代表大会, 组织少先队辅导员、少先队员参加会议、参观鸡西大学等活动;2012年组织圆梦助学活动, 为贫困大学生筹集助学款项万余元, 使优秀大学生圆大学梦。每次一提到我的工作经历我总会淡淡地微笑说:“我就是一块砖, 哪里需要哪里搬。”选择志愿服务, 就要把自己放到能发光的地方, 奉献自己的力量。

青春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而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 练就过硬本领, 勇于创新创造, 矢志艰苦奋斗, 锤炼高尚品格, 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青春最富有活力, 最富有理想。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 勇于创造创新, 锤炼高尚品格。我们青年一代要有理想有担当, 要勇于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理性认同上。我们青年要敢于有梦, 勇于追梦, 勤于圆梦, 我们每个人都应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力量。

共筑中国梦, 毅行青春路。九十四年前, 一群热血的爱国青年, 点燃了民族的希望之火, 照亮了神州大地;九十四年后的今天, 具有炎黄子孙血脉的龙的传人, 将在中华锦秀河山上, 在中国梦的指引下继续续写新的辉煌!

我一直记得在过去那些古老单纯时光里的青春, 那些张牙舞爪的青春, 我把它们记录下来, 越来越多, 越来越厚。我一读再读, 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过仓促的书, 在我还停留在某一页, 沉醉其中时, 时间就会提醒我它早已翻至下一页了。我仍清晰地记得光着脚丫四处奔跑的纯真的孩童时代, 还记得背着大大书包蹦蹦跳跳去上学的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 更记得这将近一年来不停穿梭在校园里的忙碌的大学生活, 这些值得记录的青春笔记。“多学多得”这是我的工作信条, 我始终秉承区团委的工作重点针对“党政所急, 青年所需, 青年所能”, 急群众之所急, 帮群众之所需, 深入基层, 根据群众的需要, 制定相应的服务方案, 提供必要的帮助。我利用周末深入到城子河区长青乡,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家庭致富工程”组成以青年企业家、全省科技星火带头人为主要成员的科技服务队, 开展送法律、科技、文教“三下乡”活动, 利用业余时间钻研法律知识, 为农村青年提供法律援助。同时我还协助政府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工作, 对农村富余青年劳动力进行培训, 并积极主动为他们寻找新岗位, 推荐安排他们上岗工作, 使他们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从农村到城镇, 从科技服务队中的一员到为社区、校园、企业宣传科普知识的讲解员, 再到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青年志愿者, 我的踏实、热情得到了城子河区的领导、老乡们的认可, 也让我在工作中收获了快乐, 稳健地成长。

“聚是一团火, 散是满天星”, 作为2 0 1 2年西部计划志愿者, 我深深地意识到是共青团让我深入到基层, 共青团的工作让我留恋基层, 自己身上的工作任务让我不甘于未完成就离开, 于是我主动延长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服务年限, 现已在城子河区团委服务第二年。许多人走了, 我还留下来了, 我不甘心离开, 我喜欢城子河的风水人情, 更热爱共青团工作, 我想将自己的青春写在共青团的诗篇里。这也是我基层工作的最大心愿, 因为我始终坚信, 这段志愿服务不会就这样的为我的青春画上句号的。听了习总书记的讲话, 令我不禁想起梁启超说的“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作为一名大学生, 在我们踏入了五彩缤纷的青春世界的时候, 张扬、痛快、狂傲, 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民族的振兴, 不能忘记历史使命, 肩上的责任。

腹有诗书气自华, 思如泉涌笔生辉, 我也要如席慕容一般, 用文字来蜕变, 用文字来承载我的青春, 用文字来增添丰盈而充实的气质, 然后, 给青春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你只看到我的光环, 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不看好我的现在, 我引导社会的未来。你嘲笑我只会奉献, 我可怜你精神溃败。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存在, 我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西部计划不是每个人都能参加, 工作中少不了付出与辛劳。但那又怎样, 那怕遍体鳞伤, 也要做的漂亮。我是西部计划志愿者, 我为自己代言。

致我们的青春 篇3

青春是什么?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而对于我来说,青春是成长的过程,是泪水与汗水相交织的过程,是沉默地看世界,是用指尖敲打出来的记忆,是春天里的花季,也是秋日里的那一丝冷风。

青春是向往,是希望,是那一抹永恒的阳光。还记得一年前,我们刚走进这所学校时的画面吗?我们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好奇,仿佛这就是一个新的世界。我们带着对童年的不舍、对未来的向往走到了这个班级。面对一张张陌生的脸和那些并不疏远的笑容,我们在一起体会到亲切、温暖。这一刻,我们的世界是纯洁的,是不掺杂一丝杂质的,青春时光就这样刻在我们的心底,静静流淌。

青春是奔跑,是追逐,是运动场上的那一声声呐喊。还记得那一次运动会吗?虽然我们不是第一,但是我们的勇气值得炫耀。当你站在起跑线上时,全班同学都站起来,为你加油,为你呐喊,为你的勇气喝彩。你驰骋赛场的风采,是对青春最好的纪念。

青春是痛苦地跌倒,不屈地站起,是泪水与汗水交织的旅途。还记得那一次月考带给你的感受吗?没错,那是最痛苦的记忆,是你独自站在成绩单前的无助,是内心声嘶力竭的哭号,是漫无边际的黑暗。但幸运的是,你没有就此倒下,你拍拍屁股,擦擦眼泪,重新站在了起跑线上。那一刻,需要多大的勇气啊!那一刻,你又成长了一步。从那次月考之后,你的身影是多么让人心疼,深夜灯光下有你用功的身影,清晨时分有你的读书声……我知道,你在努力,努力找到心目中的你自己。

青春是年少的轻狂,是永不磨灭的梦想。你不知从何时起学会了沉默,学会了一个人独处。你喜欢静静地坐在电脑前,浏览某个大学的网页,喜欢用镜头记录下精彩的画面,喜欢倾听大海的声音,喜欢游走在乡间小路上……我知道,你的思想在沉淀,你的心智在成熟,你正一步一步向前走,这是成长必需的过程。你不开口,却用笔、用键盘记录下心路历程。

夜已深,窗外一片安静,我端起咖啡走到窗前,咖啡的热气在窗户上蔓延,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崭新的自己,一个有足够勇气来迎接十六岁青春的自己,一个正在悄悄长大的自己。

我知道——

青春不会散场,梦,已起航!快乐就在前方!

致我们简单的青春 篇4

我们的青春其实很简单,我们不想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只是希望能在青春的花季寻觅一个懂我们的红颜知己,能和他互相鼓励,相互诉说我们并不复杂的青春。

我们的青春其实很简单,我们不想做万众瞩目的明星,只是希望能在青春的雨季有一位独具慧眼的伯乐能发现我们这些具有奇思妙想的千里马,然后被社会所认,国家所知。

我们的青春其实很简单,我们不想做风口浪尖的人物,只是想在转瞬即逝的青春中能留下一些我们绚烂的`火花,让我们的青春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脑海里。

我们的青春其实很简单,我们不想刻意的在老师面前表现得多么聪明听话,只是希望在下一次家长会时不要再提我们在那个男生跑步时送过水,或再上课是给那个女孩偷偷地递过纸条,因为我们真的很简单,我们只是希望能在短暂的时光里留给同窗一些深刻而又美好的回忆。

我们的青春其实很简单,我们不想在家长面前表现得多么懂事好学,只是希望下一次父母在与邻居闲聊时多说说自己的优点,而不是一味的贬低我们,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爱慕虚荣,只是因为青春期的我们需要鼓励和信心。

我们的青春其实很简单,我们不想要一个在父母安排之下无限光明的未来,只是希望我们张开翅膀勇闯天地时,给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还世界一个奇迹,让我们开创属于90后的精彩未来。

我们的青春其实很简单,我们不想交多么多的朋友,来证明自己的个人魅力,但我们需要一个在任何事都能为你挺身而出的朋友,因为他会令人信心百倍,勇往直前突破一些障碍。

致青春的作文:我们可爱的青春 篇5

给小学同学:

某某,已经很久没有提起过你的名字了,但还是清楚的记得,你的名字。不知道有多久没有听到过你的消息了,看到过你的样子了。尘封的记忆,一页一页的翻开,里面布满了小学的朝朝暮暮的岁月。

听说你已经不理罗文婷了,其实没有必要做得这么绝,不管时光从我们这带走了什么,但带不走的是儿时的青葱回忆,那些岁月,那些日子,都过去了,那些回忆,那些记忆,都被时间冲淡了,那些日子,那些生活,都被距离隔绝了,留下的不过是一些残缺的碎片和形同陌路的我们这些人,残缺的碎片拼不回完整的昨天,形同陌路的我们这些人再也找不回当年的熟悉,然后选择铭记或遗忘。我告诉你,不仅是我要告诉你,还有他们,毕业时,我们都强忍住泪水,强制着记忆不让他翻腾,其实,心里比谁都难过,都有不舍,我们心里比谁都清楚,一旦告别就可能是一辈子的离别,也许分别就可能是一辈子的隔绝,谁都在毕业时强颜欢笑,都希望快乐一时,但却是悲伤一世,青葱岁月,那些欢笑,那些悲伤,是选择铭记还是遗忘。

我从没想过能和小学好友同在一所学校,但庆幸的是,还是有人陪我度过三年漫长的岁月,意料之中的是你在另一所学校,其他人也有了新归宿,小学情谊还是抵不过时间的考验,正在一点一点的被时间消磨着,去了新学校有了新同学,老朋友是不是也随之丢掉,很多事情是经不住时间的,过去已成为回忆,赘述回忆的人只不过是默默坚守的人,选择遗忘的人只不过是心上有了伤疤的人。青葱岁月有人选择了遗忘。有时候,想到那些,嘴角还残留着一丝抹不掉的笑,那是快乐,但也是对回忆的最后追悼,青葱岁月,有人选择了铭记。

有些东西,注定被选择,是选择遗忘还是选择被遗忘,是选择铭记还是选择被铭记,有太多东西值得铭记,也有太多东西需要被遗忘,这些选择,都是一种纪念的方式吧。

祭奠我们死去的回忆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短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

在青春期中,我们是叛逆的。我们喜欢打闹,喜欢嬉戏,有时候会把打架当做一种游戏,有时候又会突然的流泪。我们在青春期中哭过,笑过,闹过,爱过。。。。。。

我们把时间用在了“玩耍”上,把心思放在了所谓的“感情、穿着”上,不曾珍惜时间,用在学习上。我们往往会忽略对我们很重要的事情。

有些事,我们不需要随意过问,否则我们会徒添感伤;有些人,我们不需要等太久,不然我们会把时间也跟着遗忘;有些回忆,我们需要植入脑海;有些感情,我们可以用来怀疑人生。落寞的文字,淡淡的忧伤,祭奠这一季清秋,祭奠我们悲欢离合的青春……

那时,在老师眼中,我们就是很坏很坏的孩子,老师总是让那些好学生离我们远点,总是在班上说:“那些想读书的,不要去理那些不想读书了的,就是要把那几个坏学生孤立起来。那些不想读书的,别去打扰那些想学习的同学。”可是,老师,你们知不知道,往往那些在您们眼中的坏学生,为班级做了多少事?你们只知道责怪他们给你带来的麻烦,却没发现他们为您解决的烦恼。作为一名老师,你们何曾真正的关心过你们的学生,不是哪个人,生下来就很坏,对于那些看起来不学好的人,我们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爱。俗话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没耐心的老师”。老师们,可能有时候你们的一句话,就会感动那些坏学生,让(他)她们走回正道,可是又有多少老师去尝试过呢?

青春期,我懂了很多很多,也做过很多不好的事情。

青春,很短很短,人生有多少个给我们挥霍?我们要在青春期中,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人世间,比青春更可贵的东西实在没有,而且青春最容易消逝!

时间老人正向我的十八周岁走近,我既害怕有惊喜!我的青春,我最烂漫的花季十八岁,也是我所有梦想起航的岁月!

我的十八岁想必会是个多雨的季节,因为我那么喜欢雨,那么喜欢着暗涔涔的天;我想在这阴暗的世界里躲着,更肆意地希望大雨将我彻头彻尾冲洗一遍,把那不该有的烦恼都冲去,但却从未成功过。我那青葱的十八岁的所发生的和我所想过十八岁的所有愿望也会再十八岁那时比人遗忘,别人都不懂十八岁的我想要的是什么。我是最害怕一个人,却每天都要一个人,一个人面对心底里的忧伤和烦恼,夹着惆怅和迷茫在我那单薄卑微的青春。

倘若时光能倒流,也许每个人都会说“我想回到,我希望回到,”但我不会,我不会选择回到过去,即便在从前的某一地点,某一时刻,我是很快乐,很幸福,也不曾想过回到那一点。这样做真的有意思吗??所有的快乐与悲伤是一个对等的关系,你留恋或忘记也只不过是内心的一个过程吧!

十八岁的悲伤总是特别多,或许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亦或许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就这么毫不反抗地让悲伤笼罩了自己,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奢华却无目的。

致我们永不褪色的青春 篇6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贺兰山夏雪云飞,星海湖水光潋滟。三十载师恩铭记,千百日同窗相伴。今天,我们迎来了平罗中学85届初三(5)班同学毕业三十周年纪念会。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在阔别了三十年之后,我们能相聚在高山下大湖边。我荣幸地代表85届初三(5)班全体同学向在坐的老师致以崇高敬意,向您道一声:“敬爱的老师,您辛苦了,谢谢您的培养”。同时对我相别三十年的同学说一声:“哥们、姐们,朋友一生一起走,一生情义一杯酒。让我们共同回忆那永不褪色的青春吧!”。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三十年寒来暑往,三十年坎坷共担;三十年薪火相传,三十年青蓝相济。难忘啊!青瓦白墙的教室里,王老师水泥黑板上入木三分的粉笔字;难忘啊!凹凸不平的操场上,田老师排球赛中亦师亦友的较量;难忘啊!白杨掩映的办公室,宋老师集邮册里透射的娴静淑雅;难忘啊!寒风凛冽的冬季越野赛中,陈老师挥汗如雨的呐喊助威声。三十年的谆谆教诲犹然在耳,三十年的德艺双馨桃李灿烂。今天我们依然希望聆听您谆谆的教诲与指导,千言万语也表达不尽对老师的感激,只能归结成一句话,老师:您辛苦了,谢谢您!让我们祝愿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心情愉快,阖家幸福,春华永驻!三十年前,我们以您而自豪,三十年后,您会以我们而骄傲!

人生结交在始终,莫于升沉中路分。帅哥们,记得吗?唐徕渠边曾留下我们野游的脚印;靓妹们,记得吗?玫瑰园里大胆的男生偷摘给你的花朵;哥们,记得吗?学校农场劳动时拼命追赶野兔的狂野劲;姐妹们,记得吗?元旦联欢晚会上流行歌曲的酣畅?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哦,无限的过去都凝聚成今天永恒的记忆,暮然回首间似水年华又恍若在眼前。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三十年的风霜雨雪中我们这帮十四、五岁的轻狂少年,到如今演变成了鬓发染霜的成熟中年。当年的花季靓妹,如今都已为人妻、为人母;当年的英俊少年,如今都已为人夫、为人父。岁月的沧桑,洗尽了我们青春的铅华和天真浪漫,但洗不去我们心中那份深深的同学情谊。无论人生沉浮与贫贱富贵,我们的同学情谊,仍像一杯淳厚的陈酒,越品味越浓,越品味越香,越品味越醇!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三十年后,我们相聚在这里,让巍峨的贺兰山见证当年老师母亲的关怀父亲般的爱,让广阔的南沙海承载同学兄弟姊妹班的情谊。朋友们!我们确实是分别得太久太久。也许在斩不断,理还乱的繁忙工作中,我们各自拼搏奋斗,无暇问候。也许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琐屑让我们暂时淡忘了,甚至失却了联系。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然而同学家有大事小情,只要有一位在电话、微信、QQ上一招呼,我们便一呼百应,蜂拥而至。是啊,我们在人生路上有时走得太忙太快,以致我们忘了停下来看一看身边的风景!今天的同学聚会,就是招呼我们暂时停下脚来,看一看风景,理一理情思,今天,我们在这里欢歌痛饮,叙同窗往事,道离别情怀,联淡远的感情,忆美好的时光。愿大家放下金钱名利的羁绊,放下生活琐碎的牵累,抛开人生得失成败的烦恼。敞开心扉追忆过去,感念旧友回到从前,立足现在聆听彼此的心声。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是一个多么让人留恋的世界:三十年前的相识,只为三年的相守;三年中的相知,企盼来生三十年的相熟!这又是一个多么让人遗憾的世界:所有完美,总会残缺;所有绽放,总会凋零;所有拥有,总会失去;所有相遇,总会离别。此时此刻,还有一些老师和同学因种种原因没来参加这次聚会,我们依然要向他们问一声好,祝福他们平安、健康、快乐!

缘分天注定,冷暖心相知。此次聚会有劳班长惠军的大力倡导,宝子的悉心操劳,学兰美女的精巧创意。让我们向他们致以衷心的感谢!最后,祝福今天到场的所有同学,祝大家在这里:畅所欲言、尽情尽兴、吃的顺心、玩的开心!更祝愿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心宽体健,事业顺达,家庭和睦,平安吉祥!请为我们自己——鼓掌!在发言行将结束时我赋诗一首略表酬答:西园翰墨文星汇,官桥烟柳金波归。书声绕梁玫瑰香,青瓦凝霜烛灯微。束发而今不惑世,豆蔻从不让须眉。卅年缘聚寻常事,只为人生乐有味。

致青春,致最好的我们! 篇7

一、功能派理论和字幕翻译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共有四位代表人物:凯瑟琳娜·莱斯的文本类型理论, 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 贾斯塔·赫兹·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和克里斯蒂安·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本文主要基于文本类型理论和目的论来分析字幕翻译的翻译策略。

莱斯将文本分为信息型、表达型和诱导型三大类 (Reiss, 1989:109) 。此外还提出了第四种文本——视听文本。电影集口语视觉听觉信息于一体, 属于视听文本, 作为影片的说明性文字, 又是信息型文本。另一方面, 观众也不知觉地受到感召, 参与了电影描述的整个过程, 这又使得字幕翻译具备了诱导功能。在这一过程中, 我们很容易发现导演在影片塑造和观众观影感受方面起着决定作用。

弗米尔创立了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目的论。它包括目的原则, 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 目的原则为最高原则, 认为一切翻译活动都得由它的目的决定, 即“目的决定手段” (Reiss and Vermeer, 1984) 。因此翻译时应该根据其具体目的分析翻译策略。字幕翻译的目的就在于帮助目的语观众更好的了解荧幕上发生的一切, 以使观众与电影之间有更流畅的沟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译者的任务就是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 在时间和空间受到一定限制的前提下, 为观众提供清楚、准确的字幕。在目的论理论的指导下, 《致青春》字幕翻译运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

二、个案研究——《致青春》字幕翻译

《致青春》讲述了主人公为了爱人来到大学, 没想到恋人消失, 却意外地爱上同校的陈孝正, 在毕业的时候又遭受抛弃。工作后面对突然出现的爱人, 也纠葛在感情甚至阴谋之中。为了使其为外国观众所接受, 译者从目的语读者的角度出发, 采用了多种翻译策略。

1、缩减法

(1) 老张:这位同学你好, 你是新生吗?Hi, just arrived?

(2) 老张:我来我来, 这种粗活让我来干。Let me do theheavy lifting!

(3) 郑薇:你快点啊你快点啊。Hurry!

(4) 曾毓:我在你的人际关系里到底担当什么样的角色啊?What am I to you?

(5) 郑薇:你想干嘛, 劫财还是劫色?What do you want fromme?

删减后译文简洁明了, 凸显了原文的主要信息不仅不会影响观众的理解, 并留给目的语观众更多的思考时间。

2、直译法

汉语中的古诗、俗语都是汉语文化独有的特征, 字幕翻译中译者往往采取直译手段, 是希望在译文中尽可能多的保留大量的中国文化元素, 让外国观众更深刻的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6) 老张: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A lake needn't be deep;ithas supernatural power so long as there is a dragon in it.

(7) 黎姑娘:百年修得同船渡, 千年修得共枕眠。To travelwith someone is good fortune, to sleep on the same bed with someone is great fortune.

3、意译法

(8) 郑薇:你哪儿张开啊?The“kai”that means spread?

老张:我哪儿都能张开。Right!I can spread anything!

(9) 老张:漏网之鱼呀!眼疾手快的呀。It looks like we aretoo late.He sure works fast.

电影中一些让人费解或晦涩难懂的词经常采取意译, 使目的语观众更易理解。“张开”是“老张”的全名, 郑为了取乐, 故意误解为“使合拢的东西分开”。通过意译使意思一目了然, 观众也从中体会到了用语的幽默。“漏网之鱼, 眼疾手快”都是汉语里的四字词, 在英语中找不到对应的词语, 所以选择意译。

(10) 阮莞:我干嘛还往枪口上撞呀?Why would I ask fortrouble?

(11) 阮莞:那就一醉解千愁吧。So let’s just drink and forget

(12) 郑薇:真是强中自有强中手啊。It is like a warzone here.

(13) 许开阳:跟我吃小灶去。Let’s eat something nice.

(14) 阮莞:天塌下来有个高的顶着呢。We’ll find a way todeal with it.

(15) 许开阳:配上了。She is yours.

上例中“往枪口上撞, 一醉解千愁”这些词外国人很难理解, 采用意译手段, 简单明了。“强中自有强中手”意译为“a warzone”使观众很容易想象出宿舍的脏乱。“吃小灶”是90年代中国的专有词, 为了使观众易于理解采用意译。 (14) 阮莞是在安慰男友, 意译后观众才能明白真正意思。“配上”是口语词, 在目标于里很难找到对应的词, 因此译者选择意译。

三、结论

本文将功能翻译理论应用于电影《致青春》字幕翻译中, 分析了电影的文本类型, 发现导演在影片塑造和观众观影感受方面起着决定作用, 这就要求译者针对不同功能采用不同翻译策略。其次探讨了目的论对于翻译的指导作用, 指出了《致青春》翻译中所采用的相应的翻译策略。译文充分体现了电影的特色, 有利于观众理解影片, 也利于文化交流。

摘要:字幕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 分析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和弗米尔的目的论对《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字幕翻译的指导作用, 并研究译者在翻译中所采取的策略, 以期提高字幕翻译的质量。

关键词:功能理论,目的论,翻译策略,字幕翻译

参考文献

[1]Nord, Christina.Revisiting the Classics:Text Type and Translation Method[J].The Translator, 1996 (2) :81-88.

[2]Reiss, Katharina.Text Types, Translation Types and Translation Assessment[A].Readings in Translation Theory[C].Finland:Oy Finn Lectura Ab, 1989:105-115.

[3]Reiss, Vermeer.Translation Criticism: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18.

[4]陈丹.从目的论角度谈字幕翻译[J].外语教学与研究考试周刊, 2007 (2) :24.

[5]杜廷茹, 仲平.目的论与电影字幕翻译[J].翻译研究, 2012 (1) :133.

[6]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 2001 (7) :38.

致我们永不逝去的青春 篇8

翌日,我终于恍然而悟了:多哈亚运会在即,《全体育》国内部分的内容,落后于新起的竞争对手《体育画报》。尤其关于棋手诸宸的报道,《体育画报》的呈现堪称完美,而其策划套路,不过是体坛周报的翻版。《全体育》需要一个有着强烈体坛做事风格的策划者,算是对团队进行精神哺乳,我以总编助理的身份介入,但全面负责。这一干,就是七年。

《全体育》创刊于2003年5月,非典正凶的时候。创刊总编辑是著名的颜强,现任网易门户副总编辑,具体负责编务的则是才子黄庆,现任《高尔夫大师》总编辑。他们筚路蓝缕的创业史,我不甚了了。最早的一点耳闻,是为了改版而停刊若干期。文艺范儿的陈淼,屡屡跟我提及那段悠闲时光,说他当时经常到后海吃鳖赏荷,一坐一下午,还曾带着父亲到北戴河游海泳。我上任的时候,虽然一切已进入正轨,但日子依旧不算好过。

一本陌生的月刊,一个全新的领域,肩负解困的任务,而我的基础,不过是做报纸和周刊的所谓经验和资历。后来的事实表明,之前的工作经验一无所用,好在那时完全无知,所以无畏。第一次开会,在四楼会议室,空气凝固般地严肃,领导向我介绍诸位同事,三男一女,执行主编傅小亮、编辑部主任卞晶、国内部编辑朱春明和国际部编辑陈明。那是极度个人崇拜的时代,领导的身上散发着不可思议的威严,所有编辑都紧张得面如土色,没有人能完整地说清楚一句话。

“黄健翔”是我上任后的第一个封面。他正从央视闹辞职,引起轩然大波,虽然并非体育界人士,但毕竟跟体育沾边,而且社会影响力之大超乎想象。很多人,也许还包括他自己,愿意将此渲染为个人英雄主义对僵化体制的挑战,但是请他写稿并拍摄封面,却并非易事,因为他很忙。好在任何事情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谈。谈成了。这期杂志卖得很好,但不是每一期都能有这么热火的封面人物。

相比传统的综合性体育杂志《新体育》,拍大片是《全体育》的最大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图片比文字更重要,但这并非我们的首创。诚实地说,我们的带路天使,是美国的《ESPN》,《体育画报》的直接竞争对手。《ESPN》善于拍摄明星的变形记,再大的牌,也任由摄影师“再创作”,比如荒谬、夸张、时空错位和经典戏仿,但中国明星可受不起这样的幽默,他们需要循规蹈矩的庄严,来不得半点的戏谑,而这恰恰是我们所反对的。

观念上的错反并不是最大的难题。拍“李永波军团”那一回,让我深刻体会到邀角儿之难难于上青天。通常,运动员是愿意配合的,但需要走组织程序,这一走就十有八九会夭折。而为全队拍合影,那就不仅要中心领导同意,还要愿意协调。为此我跟李永波通过无数电话。总体上他说是可以的,但时间要“看”,因为队员不齐,他更常常出差。转眼两个月过去了,空无着落。算了,有些故事,它虽然曲折如戏,却是真的。不说了,坚持就是胜利,最后成了。

最初的一段时间里,《全体育》的所谓风格,其实,就是在体坛传统和社会潮流之间寻找折中之路,文字是坚实的,包装是新潮的。这的确像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市场之门。长发披肩的广告总监张静,正是这一风格的践行者,他捉住了杂志的灵魂,并努力在市场上寻找契合点。他干得很疯,也很享受,《全体育》的广告,是他最先做起来的。

我对杂志的原创文字,总体上是不怎么满意的。实在,在体坛系,很难找到优秀的杂志作者,即使有,人家也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未必愿意帮忙。采取的下下策是鸡尾酒写作,将无数人的采访素材聚合在一起,整理加工,但这并非长久之计。当然,也有我非常满意的作品,比如朱春明和王军对马俊仁及张慧敏的报道。为深入到马俊仁的狗场,朱春明跟老马勾兑了半年,而足球记者王军的首部“长篇”,文字之细腻,让我吃惊。

国内部最好的作品,我认为是朱春明赴满洲里采写的《雪痕》和马佳毕其功于一役的《白雪背后的长跑江湖》。《雪痕》是写王德显的,他正深陷兴奋剂和“工资门”漩涡,但由共同的朋友牵线,他居然很爽快地答应了采访要求。在满洲里的冰天雪地里,被“终身禁赛”的王德显神龙见首不见尾,而他的妻子朱凤玲和弟弟王德明凌晨督战的情景,则让我们感动。

马佳采写的《中国田径江湖》,是她多年积淀的总爆发。马佳上海体育学院新闻系毕业,是我到全体育后招收的第一个记者。她跟严小琰同班,毕业后在体坛的广播节目部当记者,原单位解散时,经小琰力荐,转至《全体育》工作。马佳的文字底子比较薄,但有北京大妞天不怕地不怕的那股劲头,而且非常用功,这给了我信心。现在,她已经转会《第五频道》,但我觉得,她要再写出《江湖》那样的横向大稿,很难了。

田径,又是田径,这还没算上贯穿“十年”的刘翔和博尔特,冥冥中注定,几年后我们要穷尽心智办一本以马拉松为主干的田径杂志。当然,这是后话。

国际方面的内容,我基本没管过。最初负责的是编辑部主任卞晶,北大中文系硕士生,文字宣净灵秀,策划能力也强。大约2007年,她被调至兄弟杂志《户外》,担任执行主编,但不久即赴美深造,并在那里结婚生子。卞晶的衣着风格出其不意,给我的印象,她有着小布尔乔亚美学的精神倾向。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篇9

编辑:

播音:

片头+《》

A:漫步文学长廊,领悟生命真谛。广播前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每周二黄昏与您相约的文学漫步,我是。

B:我是。一转眼,懒洋洋的六月便在我们忙碌的脚步中如期而至,在喧嚣的知了声中,又迎来了一个毕业季。看着校园里穿着学士服留影纪念的男孩女孩们,突然心中一阵感慨。关于校园生活,关于青春年华。

A:我时常幻想,有一天,当我年老,有人问我人生的哪一段时光最快乐,也许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十七八岁的时候。那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因为年轻,我们有梦,关于生活,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我们放声大哭放声大笑,最痛苦的,也不过是测验和考试。那是最不懂爱情的年代,却偏偏遇见最美好的爱情,甚至值得用一生去怀恋。

B:但一天天长大成熟的我们,青春终将成为记忆中的字眼,无论它裹挟着多少苦辣酸甜,都会不疾不徐地逝去,而这也是辛夷坞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里想要告诉我们的,无论你经历过怎样的青春,当走到尽头,蓦然回首,那一瞬间你终会发现,一切迷惘与痛苦都豁然开朗,而人生已然走过,是多么美好的一段时光。

A:今天我们的主题: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文学漫步将伴随你,用心去感那段悟我们正在上演的和即将逝去的青春。

音乐《

A:郑微考到G城读大学,青梅竹马林静却突然不告而别远去美国读书。B:郑微偶然间认识陈孝正,因故成为冤家。郑微却在一次次捉弄陈孝正的时间里爱上这个寡言、冷淡的贫寒男子。

A:郑微用其穷追不舍、狂轰乱炸、苦情示爱手段终于追到陈孝正,两人相伴度过整个大学时光。郑微在毕业前夕愕然间失去陈孝正,万恶的帝国主义美国再一次夺走了她爱的男人。B:4年后,郑微按部就班地生活,在孤独中不断相亲。两个曾经生命中意义非凡的男子,却同时出现在她生活。郑微退退躲躲林静与陈孝正间,在林静的温暖追求与陈孝正依旧自我中徘徊。

A:郑微在26生日时,在陈孝正离开自己这么多年时,滂沱泪下,选择林静。郑微在好友阮阮意外去世的打击与周遭变故感悟中,彻底接受林静与之结婚。

B:一本书浓缩为一个梗概,貌似并无出彩煽情处。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只有在走近时才能看清枝干脉络纹路与风霜。

A:为这本书掉下眼泪感动之处,并不能够用具体的语言组织串联起。那些心疼心酸,正如青春在我们各自的生命里留下的叹息与遗憾,隽永在心却终无言。

B:青春很短,也许只是岁月长河里的一条欢快的小鱼,或许只是老树年轮上的一段深深的痕迹,但无论如何,我们每个人都不可否定,它的的确确来过,又必然离开我们的生命。它过客一般的行径让人不易察觉它的珍贵。

A:就像是曾经年少轻狂的女孩郑微,她的青春在伴着伤痛缓缓成长,用真心和热情来面对自己的青春,每一步都那么曲折,爱情,似乎有些苦涩,她却执着不计代价。

B:十八岁,郑微对阮阮说:“我是谁,我是天下无敌的玉面小飞龙,有什么我得不到?” A:二十二岁,她站在山顶上喊:“美国,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我恨你,你把我的男人还给我!”

B:二十六岁,微醺,她看着他,“我不可能一次又一次相信你,不可能……”

A:我们一生里有可能遇到很多人,有时正好同路,就会在一起走一段,直到我们遇到了真正想要共度一生的那个人,才会把余下的旅途全部交给交给这个人,结伴一起到终点。

B:曾经我们都以为自己可以为爱情死,其实爱情死不了人,它只会在最疼的地方扎上一针,然后我们欲哭无泪,我们辗转反侧,我们久病成医,我们百炼成钢。你不是风儿,我也不是沙,再缠绵也到不了天涯。

A:我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楼房,我必须让它精确无比,不能有一厘米差池——所以,我太紧张,害怕行差步错。

B:她来过,她爱过,她努力过,得之是幸,不得是命。当然,年少时的我们如何会相信会有得不到的宿命。

音乐《》

B:辛夷坞,本书作者,自称办公室闲人,在青春将逝未逝的时候,写了这样一本小说,2007年8月出版以来,无数读者为之动容。

A:回想书中的情节与人物,每每如数家珍:飞扬跋扈、有血有肉、鲜活存在的“玉面小飞龙”郑微,留在了漫长少年时光里清俊温柔的林静,乖张孤僻却镌刻在了小飞龙盛放爱情里的冷峻少年阿正,陪伴薇薇走过整个青春却最终为一段本不值得的爱情香消玉殒的温婉女子阮阮,还有那本安放着与林静过往的《安徒生童话》,那段盛放了十三个月的与阿正的爱情,一切的一切,最终都与我们的青春一同被埋葬,只余下无尽的唏嘘和慨叹。

B:我想,这本书最难得的地方在于,从这个有关青春的故事中,每个人多多少少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大学校园里亦或初入职场,年少时的我们无畏向前,敢爱敢恨,但一旦青春逝去,便再难鼓起曾经的勇气,这大约也是青春总是不断被怀念的原因,因为我们再难回到从前。A:大学的青春其实是最清晰的,最值得回味的,感觉已经是成年人了,青春好像并不亲近,但是其实这时候才恰恰是青春的高潮,因为已经有了成熟初成的心智和人格,但是却还处在稚嫩当中。四年的时光好像很长,其实短暂到无法比喻。B:除了把握和珍惜,没有更加急迫的要求了。你可能觉得这些故事真的就是发生在你身边了,但是你是不是也想故事的主人公一样尽情挥洒,毫无遗憾呢?

A:书里面有一段说得好,曾经青春的时光,我们总是不计代价地抛洒我们的爱情,而当我们逐渐成长,却会将爱情仔细地放在天平两头掂量,多一分差一毫也无法满足。或许是我们褪去了象牙塔里青春的外套,逐渐面对社会时候不得不穿起计较得失的保护甲,也或许是我们在那段挥霍年少的岁月里面,肆意享受欢乐而换来太多的伤痕吧。

B:能够永恒地停留在幸福感觉的那一刻才是真正幸福的,谁也无法从容面对幸福失去,转变为残酷现实的那一面。

A:阮阮是幸福的,她的永恒的幸福感觉因为死亡而永恒地停留在那一刻,停留在由始至终她自己所营造的幸福感觉之中,只有她的幸福永垂不朽。但是作为其他人,我们还是无法做到这点,只能不断承受着短暂幸福过后带来的伤害,以及日后不小心揭开伤疤时候触及内心深处的痛楚。

B:每一对恋人在热恋的时候总是海誓山盟,在分手的那刻总是有那么一方忘记了那些承诺。其实我们又何尝真正记得住我们曾经的承诺呢? A:每个人的人生路途上总是会和某某共同走过那么一段路,只要路还没到终点,谁也不知道两人一起还会走多远,谁也不知道在下一个路口大家会不会分道扬镳,而无论这段曾经走过的旅途多么愉快。最终伴随着你走到人生道路终点的那位,可能恰好只是那么最后一位陪你一起走的那位,换句常见的话说,只是是特定的时间遇见特定的那位,未必是你最刻骨铭心的某某。

B:现实总是残酷的,不管我们是否痛恨它,但无论现实如何,也无碍我如何看待它。A:神经递质多巴胺,我宁愿相信这个才是爱情。

音乐《七月》

A:青春,爱情,也许,只是一段不长不短的暗恋。默默的躲在某个看得见他的角落,注意着他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为他的微笑而快乐,为他的皱眉而难过,那样一份小小的感情比种子还要渺小,也许自己明白根本没有希望,也许付出根本没有想过得到,却义无反顾。B:在这里就有一个关于这样的故事,故事很简单,却也纯粹,在这个故事里,或许你会寻找到属于你的影子。短暂的音乐之后,带你去品位那段青春里最美的爱恋。

音乐

A:一个女孩,很漂亮很可人,她的一颦一笑都能拨动数人的心弦。就叫她小公主吧。B:一个女孩,很笨拙很庞大,她的笑容很傻气却又很灿烂。就叫她胖熊吧。

A:一个男孩,众多追求小公主的男生之一,他,有自己的特质,不强壮却能给人安全感,不幽默却能给你带来快乐。

B:男孩眼里只有他的漂亮公主,胖熊只能跟他做哥们,默默的支持鼓励他勇敢去追他爱的小公主。

A:有一天,男孩突然离开。男孩伤心的说:“哎,我跟她不可能了。”胖熊不知道为什么也突然觉得很伤感。她在乎的是男孩的世界,而男孩的目光却永远不会停留在她的身上,哪怕她的目标已足够大。胖熊含着泪笑了,她怕,她哭时没有人给她递纸。虽然她的身边也有王子走过。

B:有一天,他们三人一起经历人生的第一大转折。清晨,男孩的话语总会让胖熊感到希望。深夜,男孩的电话总会让胖熊觉得很安心。不知何时,胖熊已经习惯了这样生活。一天没有男孩熟悉的声音,胖熊会觉得怪怪的。最后一个圣诞节,男孩的一双手套让胖熊兴奋不已。但胖熊误解了GLOVE的含义。

A:他们只可能是朋友,他们之间有的只是友谊。虽然胖熊外表上是个大大咧咧的女孩,但其实,她也有细腻的内心,她知道小公主生日时男孩可以费劲脑汁提前很久就开始准备礼物,却在不经意间忘了胖熊的生日。B:有一天,他们都离开共同生活了三年的地方。胖熊走了,去了一个永远弥漫着大雾的山城,小公主和男孩一起留在一个叫鸟市的地方。南去的列车即将驶发,胖熊傻傻的笑着,大声的呼喊:“再见了,祝你们幸福!”呼啸的风带走了胖熊所有关于青春的记忆与回忆。

A:有一天,男孩打来电话说小公主有男朋友了。男孩很郁闷,胖熊却很开心,她若无其事的说:“没事,好女孩多的是。”但其实,胖熊就是一个很好的女孩,很善良但也很笨,但有时真的笨的很可爱。

B:男孩要过生日了,胖熊买了一对情侣的P3,用心的下载了男孩喜欢听的歌,还找20个人录了一段生日快乐的音频。有人问给谁录得,胖熊真想说给我男朋友啊,可她说不出口。叠了20个星星,胖熊笨的出奇,叠了整整一晚上还叠的奇形怪状的。这是胖熊第一次叠星星也会是她最后一次。A:男孩生日那天喝多了,一个劲儿的说:“我真的好感动啊。”胖熊想听的不是这句话而是那三个字。也许这辈子胖熊都不会从男孩口中听到这句话吧。胖熊累了,真的累了。默默守候两年无果的爱恋,胖熊已经很伟大。胖熊给男孩寄得礼物现在还在寻找家的路,胖熊自己的p3却掉在马桶里。一对情侣的P3就这样消失了。胖熊只是淡淡的一笑。B:一切都只是爱太深,缘太浅。胖熊终于放手,有关男孩的记忆已成为韶华岁月最美的回忆。大城市里的爱情太脆弱,胖熊却收获了一份纯真的友情,一个一辈子的知己和一个哭泣时可以依靠的肩膀。

A:有一天他们都长大,都会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男孩问小公主:你爱过我吗。胖熊也会嘟着嘴傻傻的问男孩,难道你从来就没有一丁点喜欢我吗? 故事讲完了,一切也都结束。

音乐《》

A:越单纯越幸福。

B:青春总离不开爱情,但就像郑微说的,青春时期的爱情也许真的是一场赌博,我们无法选择遭遇的人,也无力抑制青春萌动的情感,喜欢一个人和心动都是瞬间的事,大约人年轻的时候都曾这么喜欢过一个人,有些人得到了,有些人连开口都不曾,但同样的是那份感情都如此纯粹,没有残酷现实的重压,毫无保留,不计较得失,这些情感是我们宣泄青春的一个出口,使我们的青春刻骨铭心。就算结局还是会分开也无怨无悔,只说一句:愿赌服输!A:是啊,青春就像一场赌博,而赌注就是自己。赌上了自己却不自知,哪有这样傻的人呢?傻得不计较得失,傻得失去自我,可是,那不正是青春么?

B:明知你不是我的,却舍不得放手,就那样执拗的坚持着,鼓励着自己,也许明天,你便会回过头看到我的存在,在你受伤的时候,看到其实还有我在身边。可是事实上,你就是那样讨厌,总是忽略着我。

A:所谓的青春也抵挡不过残酷的现实,岁月的车轮碾过,年少轻狂也终究只有一次。人生的路途还很遥远,最后的最后,我们只是接受了每一段年华都将逝去的事实。然而,这确是一条每个人都非走不可的弯路,试问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

B:或许,当这场名为青春的潮水浪退时,浑身湿透的我们一起坐在沙滩上,回想那些苦痛和挣扎,会感慨地说一句:感谢所有过往的经历,让我成长为今天的我。A:所以,处在青春岁月的时候,不要着急改变你的处境,越着急改变越本真不存,自我不再。你要顺其自然,用力去感受,不要拿你的现在去赌未来,因为现在一定会不在,而未来一定会到来。要知道,在你感觉最漫长的时光,可能是你最好的时光。

音乐《蘑菇之歌》

致我们逝去的青春日志 篇10

逝去的青春4年前我们满怀憧憬的踏入了大学的校门,在这里我们一起谱写美好的大学生活。浮生若梦,四年时间如同流星般瞬间划过静谧的夜空,短暂而凄美,人生能有多少个四年?我们还剩下多少个四年?回想人来人往的校园,郁郁葱葱的相思湖畔,宽敞平坦的柏油马路,貌似连半个浅浅的脚印都没有留下,只剩下一丝酸涩的苦笑和遗憾。尘埃落定,我们不再是绚烂的夏花,但是至少我们绽放过。静美的秋叶,也是一种高贵华丽的美。现在的我们已离开了校园,步入了社会,进入了工作的岗位。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不用恐惧,不用悲哀,不用伤感,前方的路,是悲是喜,是好是坏,都要我们自己去创造去承担!珍重,亲爱的校园,珍重,亲爱的你们,珍重,亲爱的青春!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篇11

生活过于平淡,我喜欢刺激但也过于自我保护。这本书的名字,带着激烈汽水冲击后舌尖点点的麻木,带着无奈与沉默,像陷入了忧伤却干涸得没有眼泪的眸子。

我深知青春难回,却还是那么平静地看着日子流水般凉凉地滑过。

电影上映正是考试后,开场字幕有些长,开篇的童话让人莫名其妙却异常温暖。

刚进大学时的懵懂,那些天真阳光的笑容真是刺眼。

宿舍里昏暗温暖的灯光下,拿出偷偷藏着的啤酒一饮而尽像是浇愁却在来不及惆怅的时候微笑着睡去,男生宿舍满地的零食吊灯上挂着滴水未干的衣物,走廊里吵吵闹闹,上课迟到和老讲授装病,男生用这办法就遭雷劈女生就受垂怜。

闺蜜有些诧异,“矮油?大学竟是这样子的?”

“是这样子的吗?是吧。”在我眯起的眼里你能看到贪婪与满足,这样就足够了。

可为什么,在下一秒,觉得还没经历却已经失去?

女主角郑微大大咧咧明媚的笑着,天崩地裂般哭泣着,她躺着床上像战士一样喊:“不管前面是刀山火海还是万丈深渊,我将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我想,我拥有她十分之一的勇气就好了。

感性的优雅的阮莞,女神一般的存在,却一直为爱癫狂,勇敢得不顾劈头盖脸的暴风雨,坚定得有点过于执迷不悟。

闺蜜说,我的性格有一点像她。像她的“不求最好,只求平淡”;像她的偶尔执著哪怕万劫不复。

在卡车撞上阮莞的时候,毫无心理准备的我下意识地惊叫,眼泪几乎飚出来。你在旁边捏着可乐瓶子狠狠地骂赵世永。

我回头看看闺蜜,默不作声。也许,他懦弱的让人鄙夷,但却没有理由去责怪。眨眨眼,仿佛阮莞还在温婉的笑,还在举起酒杯喊着“青春永垂不朽”,还在晚会上笑着带头鼓掌。

她是这场青春里最淡然的人,却最为疯狂。

故事里的施洁,是唯一拥有不怕死的精神奔赴青春战场的人。我们大多数人,无疑都败给了现实与死亡,而她却败给了她最爱的人,丢盔卸甲。

我们一度都躺在数不清的故事里。

真的是很喜欢这部电影,像是雨后土地潮湿的气息,足够真实。

郑微说,“我们都该惭愧,我们都爱自己,胜过爱爱情。爱一个人,应该像爱祖国,爱山川,爱河流。”

真正的爱,应该是这样的壮烈伟岸吧!像是爱祖国,落地生根,融进血液里,刻在骨头上,不会随便拿出来给谁看,只是埋进很深很深的泥土里。

电影戛然而止,始料未及。突然出现的字幕以及亮起的灯光让我们恍然——电影已经结束。这就像是我们意犹未尽的青春吧。

王菲喃喃的主题曲响起,像是青春最后平静得没有感情的低吟,人们缓缓散场,昏暗的灯光照着猩红色成排的座椅。

我们都会变成自己最厌恶的模样。

我不知道,热情是怎样被生活冲淡的。如今的我们,总像被人掏空了五脏六腑扯掉了血管与神经,空壳被丢在大街上。

青春是什么,青春会是什么?会是校园单车初恋,还是热血沸腾?

也许,青春就蹲在一个角落里默默看着你,从白日的倾城到夜晚的月光清冷。

昼夜无常,青春被谁安放在角落里,不痛不痒。

青春该是什么?

慢热的我在看过电影后的第9个月开始终于在纸上写下了这几个字。

致中国经济终将逝去的青春 篇12

10年前你跟别人说中国经济会掉到7%, 大部分人一定会觉得你疯了。同样, 现在你跟别人说未来10年中国经济会掉到6%或5%, 很多人也不愿意相信, 甚至还有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可以重回8%。不过, 历史的车轮从来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就像一个人终究会老去一样, 一个经济体也终将告别他的青春。这无关好坏, 只关乎岁月。

历史上有没有青春不老的奇迹?没有。根据世界增长与发展委员会和社科院张晓晶老师的统计, 二战后经济增速连续25年保持在7%以上的只有13个经济体, 剔除掉博兹瓦纳、马耳他、阿曼、香港、新加坡等微型经济体, 实际上只有中国、巴西、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和泰国8个经济体创造了所谓的高增长奇迹。但遗憾的是, 除了中国, 这些经济体在高增长的第四个十年中无一例外的跌落神坛, 区别只是下跌的幅度, 有的比较剧烈, 比如日本一下子减速到5%, 有的则相对温和, 比如韩国仍保持了6%左右的增速。

中国经济会不会青春不老甚至返老还童?当然也不会。今天我们不讲什么理论, 只讲故事。

第一个故事叫作老龄化。

假设有腊肉国和鲜肉国两个经济体, 腊肉国有100个老人, 鲜肉国有100个年轻人, 鲜肉国每年生产200斤的粮食, 自己吃100斤, 剩下100斤 (储蓄率就是50%, 斤可以看作GDP的不变价单位) , 腊肉国的老人自己没有生产能力, 但每年还是有100斤粮食的需求, 只能拿过去自己储蓄的粮食券每年从鲜肉国购买100斤粮食。那么问题来了, 腊肉国和鲜肉国各创造了多少GDP?是每个国家100斤吗?当然不是。鲜肉国的GDP是200, 而腊肉国的GDP是负100。

有人说腊肉国的老人不也有100斤的消费吗?消费不也算GDP吗?这属于对GDP概念的误读。GDP的全称是国内生产总值, 关键词有两个:一是国内, 二是生产。只有在本国生产的产品算本国GDP, 不管它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被消费掉, 而在外国生产的产品只能算外国的GDP, 即便它是在本国被消费的也不能算本国GDP。因此, 在鲜肉国生产、被腊肉国消费的100斤粮食只能算是鲜肉国的GDP, 而不能算是腊肉国的GDP, 而且因为腊肉国消费了100的净进口, 他们的GDP是负值。

中国过去是典型的“鲜肉国”。我们最不缺的就是 “ 鲜肉” , 也就是15~64岁的劳动适龄人口。 2003到2013年间, 中国的“鲜肉”人口以每年近1000万人的速度持续增加。2013年, 中国劳动力人口达到创纪录的10.06亿, 相当于总人口的74%, 而日本的这一比例仅为60%。这样的人口结构, 经济增速自然甩出日本这样的腊肉国N条街。

但2013年之后, 中国正在慢慢从“鲜肉国”变成“腊肉国”, 随之而来的经济减速是自然现象, 很难逆转。2014年中国劳动力人口首次净减少104万人, 尤其是15~24岁的“小鲜肉”减少最快, 近三年几乎每年减少1000万。往后看, 未来5年劳动力净减少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尤其是从2017年开始。10~59岁人口就是五年之后的劳动力适龄人口, 这个年龄段的人口数也已经从2012年开始进入净减少 (近三年已经累计减少1345万) , 这意味着未来5年劳动力的净减少将显著加大, 尤其是从2017年开始 (2012年+5年) 。劳动力适龄人口减少的主因是计划生育的影响开始显现, 导致新形成的年轻劳动力减少。中国在90年代之后新生人口大幅下降, 20年之后, 自然造成了20多岁的劳动力人口开始下降。虽然政府放开了二胎, 但从单独二胎过去一年的效果看, 生育率的下滑也很难逆转。

讲到这, 第一个故事的结论已经很清楚:随着劳动力人口下降和老龄人口占比的上升, 中国将逐步的从生产者转向消费者, 经济增长速度会出现自然的下滑, 经济结构也会出现自然的调整:投资率下降, 消费率上升, 工业占比下降, 服务业占比上升。

第二个故事叫作去库存。

还是刚才鲜肉国和腊肉国的故事, 我们换个假设。鲜肉国100个年轻人还是生产了200斤粮食, 他们自己吃了100斤, 但不同的是, 腊肉国的老人中有50位突然失踪了, 现在只剩下50位老人, 这意味着他们现在只需要50斤粮食, 于是鲜肉国卖给腊肉国50斤之后, 还剩下了50斤。这一年两国的GDP分别是多少?腊肉国少进口了50, GDP变成了负50。鲜肉国的GDP还是200, 但结构发生了变化, 过去是消费100+净出口100, 现在变成了消费100+净出口50+库存50。

时间来到第二年。假设腊肉国还是净进口50斤, 鲜肉国一算计, 今年自己和腊肉国的需求加起来就150斤, 再加上去年还留存了50斤, 所以今年只需生产100斤就够了。于是, 鲜肉国让自己的50个年轻人先休息一年, 所需的粮食国家暂时借给他们, 等明年参与生产之后再偿还。剩余的50个年轻人参与生产, 一共生产100斤粮食, 全部用于本国居民的消费。库存的50斤粮食则全部卖给腊肉国。

这个过程就叫去库存, 这对GDP有什么影响呢?腊肉国的GDP没有变化, 而鲜肉国的GDP下降到了100。也就是说, 虽然两国加起来还是消费了150斤, 但其中有50斤是第一年留下的库存, 这部分在第一年已经计入GDP, 不能再算第二年的GDP。

中国现在就是一个库存压顶的“鲜肉国”, 只要这个包袱甩不掉, 就不要谈短期经济的见底。擒贼先擒王, 去库存得从过去十年增长最快的行业看起, 这个行业无疑就是房地产。2013年之后人口老龄化导致房地产需求大幅下降, 而过去几年的房地产投资还在不断竣工, 供过于求导致库存堆积如山。目前待售面积达到创纪录的6.6亿平米, 在建面积超过50亿平米, 按照人均30多平米的标准, 这几乎透支了两亿人的需求。结果显而易见:即便今年房地产销售还不错, 但也没有哪个厂商敢再继续生产房子, 于是房地产投资大幅下滑, 目前已经低于销售增速。但由于前几年开工的项目还在不断竣工, 2015年房地产不仅没有去库存, 反而在被动加库存。2016年去库存压力比2015年更大, 房地产投资大概率出现历史上第一次负增长。

房地产只是中国去库存压力的一个缩影, 过去十年的支柱产业都背着库存的包袱, 其中相当一部分产业甚至还没有开始去库存, 最典型的就是传统的中上游产业。

讲到这, 第二个故事的结论也有了:上中下游产业的去库存都没有实质进展, 中国起码在2016年还甩不掉库存的包袱, 即便总需求不会再恶化, 我们也必须为了去库存而减产, 这个过程必然导致经济继续下行。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鲜肉国去库存一年就搞定了, 我们到现在还在苦苦挣扎?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三个故事。

第三个故事叫作去产能。

在第二个故事中, 鲜肉国有50个年轻人没有工作, 但鲜肉国还是借给了他们50斤粮食, 因为他们预期第三年腊肉国的50位老人会再回来, 到时候这50个人就又可以开工了。但问题来了, 如果到了第三年50位老人还是没回来呢?

假设第三年腊肉国传来消息, 该国的50位老人已经确认去了另一个叫天堂的世界, 再也不会回来了, 这意味着以后腊肉国的需求永远不会回到100斤。鲜肉国得知消息之后会如何反应呢?还会让没有工作任务的年轻人“停薪留职”吗?当然不会。正常的反应应该是把空闲的年轻人永远辞退, 这个过程就是去产能。如果需求下降是短期的 (比如第二个故事中50位失踪老人又重新回来了) , 那么去库存就不需要去产能, 只需要暂时的停产。而如果需求下降是长期的 (比如第三个故事中50位老人永远消失了) , 那么去库存就必须要伴随着去产能, 这个过程中鲜肉国的产量 (GDP) 自然是下降的。

简单来说, 库存变化=新增产量 (供给) -市场销量 (需求) , 当需求不变或下行时, 如果不缩减产能, 库存就会加速增加。中国这几年之所以库存还没有去化, 核心原因就是需求萎缩的情况下产能还没有缩减, 甚至有一部分还在扩张。早些年可能是因为企业还抱有幻想, 以为失踪的需求会逐步回来, 后来是因为2010年、2012年的两轮政策刺激, 需求端的确出现了短期抬头迹象, 产能也随之再度扩张。但当需求重新被打回原形的时候, 更多的产能和更少的需求一起把库存推向了天际。

为什么需求一直这么差, 产能还一直去不掉呢?这就是现实和假设的不同, 鲜肉国可以随意的清理过剩产能, 但现实中不可能如此随意, 尤其是在中国的特殊国情之下。远的不说, 就拿我的家乡来说, 你要说把莱钢集团 (当地最大企业) 关了, 先是4万职工不同意, 然后地方政府也不同意, 毕竟每年都是市里的第一纳税大户, 最后很多局外人也不同意, 毕竟好多亲戚朋友身在其中。

第三个故事的结论似乎有点悲观:中国的产能过剩还很严重, 但在中国的特殊国情下, 去产能面临很多现实的阻碍。这导致去产能的周期可能会非常长, 相应的去库存和经济下行周期也会拉长。那么问题来了, 有什么方法能摆脱这种困境吗?这就是接下来两个故事要说明的问题。

第四个故事叫作全球再平衡。

假设前两年的情况不变, 但第三年情况略有变化, 尽管失踪的50位老人还是确认去了天堂, 但腊肉国又新迁来了50位老人。这样一来, 腊肉国的需求又恢复到100斤, 鲜肉国的库存也在前一年消化完毕, 鲜肉国在第三年的GDP将重新恢复到200斤, 其中100斤自己消费, 100斤出口给腊肉国。为什么鲜肉国没有去产能也能实现复苏呢?很简单, 因为从天而降了50斤的新需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解决产能过剩不是只有关闭产能一条路, 还可以找到新的外部需求来把过剩的产能消化掉。中国经济在90年代末能够快速的摆脱产能过剩, 除了和当时朱镕基总理的去产能措施之外,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出口出现爆发式增长。为什么会突然爆发?因为我们在2001年加入了WTO, 一下子打进了很多新市场, 这些市场就相当于腊肉国新来的50位老人。

但现实是, 近年来的出口一年比一年差, 2015年到目前为止还是负增长。往后看, 中国经济也不可能靠外需吃掉过剩产能。过去我们能找到很多新的“腊肉国”, 但现在新增市场已经基本饱和, 而存量市场还面临全球再平衡的威胁。一方面是来自新兴经济体的威胁, 中国的老龄化和劳动力市场僵化 (劳动力无法退出) 导致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 比较优势已基本丧失, 东南亚、非洲等地区的劳动力成本比我们低的多。另一方面是来自发达经济体的威胁, 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虽然人力成本是我们的几倍, 但如果考虑到融资成本、物流成本和税收成本, 再考虑到技术上的差距, 我们的优势也在逐步缩小。这给深陷衰退泥潭的发达经济体提供了新的契机, 于是连欧美国家都开始重点支持制造业出口。TPP也好, TTIP也好, 都是全球再平衡的武器。中国虽然也有自己的武器, 比如一带一路和RCEP, 但最多也只能打个平手, 很难有大的收获。

这样第四个故事的结论也清楚了:在全球再平衡的挤压之下, 中国很难像90年代末那样通过开拓新的“腊肉国”来消化过剩产能。那么问题来了, 除了靠外需之外, 去产能还有没有别的出路?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五个故事。

第五个故事叫作改革创新。

假设第三年腊肉国还是确认50位老人永远不会再回来了, 这样两国的总需求加起来还是只有150斤。如果没有任何其他变化, 鲜肉国就会把产量也相应的缩小到150斤, 导致经济出现衰退, 同时25个最懒惰的年轻人处于无事可做的状态。照理说, 鲜肉国应该把这25个人永远驱逐出国 (因为已经确认需求不会再反弹) , 但现在鲜肉国的首领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暂时不驱逐这25个年轻人, 而且只要他们能想办法把消失的50斤需求弥补回来, 就依然让他们参与生产, 但如果做不到, 就会像上一个故事那样成为去产能的牺牲品。如此一来, 本来好吃懒做的25个人突然活跃起来, 开始想方设法的创造新需求, 这就是倒逼改革。

中国目前也和鲜肉国一样, 除了通过改革和转型创造新需求别无他路, 但目前中国的制度和技术水平仍无法承担这一重任。表面上看, 中国似乎是一个创新大国。 根据OECD的统计, 中国R&D支出的绝对额已经超过日本, 占GDP的比率也已上升到2.1%, 和OECD国家2.4%的平均水平相差无几, 超过欧盟28国1.9%的平均水平。我们的专利数量和研发人员数量也都是全球第一。

但事实上, 中国只是一个有“数量”的创新大国, 而并不是一个有“质量”的创新强国。现在缺的不是“人”和“钱”, 而是真正有价值的成果。国际上通常认为三方专利数能更准确的衡量一国的创新水平, 而中国在这一指标上远远落后于主要发达国家。

为什么我们花了更多的人和钱并没有换来相应的成果?这就涉及到制度。就像前面故事所讲的, 那25个年轻人之所以发奋图强, 是因为有充分的激励机制:如果创新成功, 就能获得生存所需的粮食, 而如果创新失败, 就只能拍屁股走人。所以, 要想创新转型, 必须先改革。对中国来说,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大量的科研人才被束缚在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体制内, 当干多干少都一样, 甚至干了有风险, 不干没风险的时候, 谁还有心思去创新呢?要创新, 必须以市场和企业的力量为主, 这一点从来没有例外。

结局大猜想

当我们把所有的故事串联起来, 会发现以下几个结论:

(1) 长期来看, 经济增速的底部一定不是7%, 因为老龄化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尤其是2017年之后, 劳动力人口下降的压力将明显加大。从国际经验看, 未来十年的增长中枢将下移到6%甚至5%。

(3) 短期来看, 经济下行在2016年还将继续, 因为去库存的故事还没有讲完, 去产能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房地产作为过去几年最火爆的产业, 也是库存和产能压力最大的产业, 可以作为观测经济见底的风向标:如果地产投资没有见底, 就不要轻言经济企稳。

(3) 去产能之所以比90年代要慢, 是因为全球化的故事变成了全球再平衡, 来自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的威胁让中国的出口腹背受敌, 很难靠外需消化过剩产能,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产能输出只能对冲, 很难逆转。

(4) 外需指望不上, 产能又在社会阻力之下无法出清, 未来中国的去产能就只剩下一条路:改革和创新。改革是创新的基础, 如果不能通过改革激活人的潜力, 创新无从谈起。

(5) 未来十年的中国经济将是人口老龄化和改革创新的赛跑, 如果前者更快, 中国的增长中枢可能会像日本那样跌到5%, 而如果后者更快, 中国的增长中枢或许能像韩国那样维持在6%以上。

上一篇:最新反恐防爆应急预案下一篇: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4.1农业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