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电影影评(通用14篇)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电影影评 篇1
关于青春电影的一些思索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影评
《致青春》反映的是90年代的大学生活,这对于85后、90后都是陌生的。那个时候没有电脑、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大学生不可能通过宅在宿舍里融入校园,而是需要更多的行动力,于是在共有记忆方面就有了更多的现实形态,人与人的走近和疏远都是可以通过物理距离来量化的。对于很多观众来说,这是一部卖回忆的电影,比如我,一个宿舍楼公用电话的细节就可能带出我的很多记忆,这会让我想起在那些与我一起消磨鬼混过四年的哥们儿姐们儿,走出影院我就想给他们打个电话。
当然这些东西是用来锦上添花的,它们可以构成影片的卖点和氛围而不能成为让观众走进人物的戏剧主体,《致青春》最大的价值在于成功地塑造了女主角郑微这个人物,这个人物其实有点平凡,但她的奇妙之处在于几乎每一个女性观众都能在她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无论是作为追求者和被追求者,无论是自我审视还是意淫,郑微这一角色所体现出来的执着、勇气、活力、自嘲等等品质对女性观众来说都有着强烈的代入感,除非你生来就是个人群中的女王。《致青春》这样的灰姑娘策略是极其聪明的,实际上它是通过对观众的恭维来实现对观众的征服的。
优热网youre123.com
赵薇首次执导电影,表现令人惊喜,感觉和品味都很好,只是在剧情把握上有些失衡,韩庚所扮演的角色语焉不详,没达到预期的戏剧效果,毕业后的段落在节奏上不够贯通,但这些缺陷由于赵薇在角色和情节上所倾注的个人体验而得到了弥补,甚至一些生涩之处也可以为影片的风格所融汇,因为青春本来就是生涩的。
青春校园电影其实在中国电影类型中是长期缺位的,《致青春》之前的同类电影我只能想到《80后》,再早就是八十年代的《女大学生宿舍》、《青春万岁》了,而《致青春》对这一类型电影的商业性开发也许比影片本身更有意义,这不同于艺术电影中所展现的残酷青春物语,这种青春缅怀是快乐而阳光的,它会带给人惆怅,而更重要的,是提醒观众,那段注定逝去的岁月是多么可爱,请你为曾经拥有过这段苦乐年华而骄傲。
关于演员,女演员普遍不错,杨子姗前途无量;男演员可发挥余地不大,只有包贝尔值得关注;最佳客串授予韩红,那一场戏,从头笑到尾。
(来自:麻绳)
优热网youre123.com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电影影评 篇2
1《致青春》故事梗概及影片特点分析
《致青春》改编自著名作家辛夷坞的同名小说。影片以女大学生郑微与林静、陈孝正的两段爱情为主要线索, 讲述了上世纪末90年代一群青年男女学生由青涩至成熟的成长经历[2]。整部影片仿佛是一首悠扬却带着些许感伤的老歌, 青春的悸动与张扬、爱情的美丽与失落、生活的虚伪与残酷交织叠加, 令每一个观众在视觉的冲撞下重构着、拼贴着耳熟能详的那些生命体验, 勾起了无数人那早已沉浸在荏苒而美丽岁月中的暖伤记忆。
这是一部典型的青春片, 更是赵薇导演的一场精彩的、成功的“青春秀”。她首先以后现代主义的审美意识, 以一群“小人物”架构了整部影片的叙事结构和空间, 使影片彰显出一种朴素却极具个性化的视听意境;其次, 赵薇通过对叙事主题的整合, 为《致青春》赋予了视听感受之外的启蒙功能, 引领着观众延续青春, 弥补某种现在的缺憾。此外, 赵薇更是以清晰的女性意识, 赋予《致青春》鲜明, 崭新的文化和思想内质, 打破了国内“青春片”主题模糊不详的尴尬。可以说, 赵薇的《致青春》具有着浓厚的时代跨越性、大众欣赏性和思想的内涵性。
2《致青春》的市场营销策略
市场营销 (Marketing) , 是指根据周密的计划, 对商品、服务或创意实施开发、定价、促销和分销, 最终达成消费者需要满足的过程。其核心价值就在于通过既定的策略, 消除地域、时间等方面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界限, 让更多的受众迅速、全面接触、了解到商品的特征和功用, 最大化满足消费者或用户的不同需要和欲望的同时使生产方获得最佳经济收益[3]。电影这种商品, 生命周期短, 重复性消费率极低, 这就使电影的市场营销具有了特殊性和较大的难度。而这些问题却在《致青春》的整体营销模式中得到了极佳的解决。
2.1 品牌营销
品牌营销是指生产方通过有效的营销手段使消费者对某一商品的品牌核心价值形成认知, 进而认可的过程。它可以使消费者清晰识别品牌的独特个性, 是实现商品被消费目标的关键驱动力[4]。《致青春》可谓是当前电影品牌营销极为成功的一个典范, 其最精彩之处就是充分发挥了名人品牌的魅力。首先, 《致青春》原著是近年来最为火爆的一部青春小说, 拥趸者众多, 这就使影片从最初的剧本即具有了文化品牌效应。其次, 作为影片导演的赵薇早已是风靡两岸三地的著名影星, 其饰演的小燕子、依萍、木兰等角色清纯美丽、率性活泼, 获得无数观众的喜爱, 从而使《致青春》具有了演技品牌效应。另外, 香港著名导演关锦鹏, 内地天才编剧李樯, 超高人气明星赵又廷、韩庚, 华语歌后王菲的倾情参与, 建构了一个多层面的品牌组合, 使《致青春》在观众的心目中被勾画成熟悉、亲切、质优、华美等符号, 具有了满足不同层次观众需求的价值品牌效应。
2.2 情感营销
情感营销是指借助受众对人际传播的信赖感, 通过目标对象情感分析、情感定位、情感互动、情感维护等策略来发现、刺激和满足目标对象的情感需求, 从而实现营销目标[5]。从某种程度来说, 电影起到的作用就是以影像手段重构现实与感觉之间的关系, 使人们从中寻找到自己的情感归属。正如雅克·拉康镜像理论所说, 婴儿通过镜子认识他人, 也会认识自己, 即他人是自我及意识形成的一面重要镜子[6]。应该说, 《致青春》以重温青春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的意图十分明显, 当前, 价值观念的更迭变化导致人们逐渐丧失了对真实自我的体验, 而面对这种变异的生活痛苦, 怀旧无疑是抚慰心灵最贴切的方式。《致青春》正是以追溯往昔构建起一种似曾相识的社会情感, 让观众作为旁观者, 通过影片映射出的青春镜像开启自己尘封的记忆, 以此舒缓现实生活带来的苦痛。另外, 虽然赵薇一再强调《致青春》并不是其自传, 但“郑微”与“小燕子”在性格上的一脉相承, 令我们体味到了赵薇有关青春、成长的价值观念特征, 而这也使影片具有了“讲给自己听, 讲给他人听”的双重效用, 从而以极高可信度的青春介入感打动了观众。因此, 《致青春》的情感营销一方面隐匿于影片的叙事之中, 另一方面则建构于导演与观众的影像交流之内。
2.3 新媒体营销
不可置否, 新媒体营销是《致青春》整体营销策略的核心, 也是其营销成功重要的保证。首先, 《致青春》在影片刚刚进入拍摄阶段, 就构建了以《致青春》官微为中心, 大V、明星推波助澜, 草根、粉丝积极参与的自媒体信息传播辐射圈, 利用自媒体快速分享、互动的特征, 在极短时间内, 以数以千万计的转发、跟帖实现了有关《致青春》所有信息的病毒级别的传播效应, 例如, 赵薇在采访中的一句“有一种感情叫赵薇黄晓明”就曾引爆网络, 被疯狂转发数百万次[7]。其次, 《致青春》还在微博传播基础上整合了微信、贴吧、手游等多个平台以及传统传媒机构, 如电视台、报纸。形成线上、线下的层级式媒体营销, 进一步扩大了信息渗透的广度和深度, 由此形成一个庞大的, 不断发展的, 能够发出“一个声音, 一个形象”的传播整体, 为影片预制了良好的口碑效应[8]。
3 启示
《致青春》这部关于青春的话题, 引起了观众强烈的感情共鸣, 而其票房的巨大成功, 也给鱼龙混杂的中国电影业注入了新的拍摄思路和营销“血液”, 下面从品牌营销、情感营销、新媒体营销等三个角度来探讨新时期电影营销该怎么创新来适应现代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和个人口味。
3.1 品牌营销启示
(1) 确定正确的品牌定位。品牌定位需要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之上, 对产品的价格、人群、渠道、市场等进行分析, 及时做好对消费者需求、同业的竞争、市场的空隙、目标群体的消费特征等的资料整合, 确定特定品牌下的服务对象, 做最有特色和差异化的产品。每个人都有青春, 青春这个我们永恒谈论的话题, 作为《致青春》的选材无疑是非常正确的。所以电影在选取题材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品牌定位和剧本的选择。
(2) 努力构建品牌效应。品牌的传播需要质量和体验, 在满足顾客基本使用需求的同时, 附带更多的精神层面上的享受, 无疑可以把握住顾客的心。而电影作为一个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需要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的构建, 给消费者带来一种身心上的愉悦、感情上的宣泄、认知上的觉醒。《致青春》在品牌的构建上也是下了很大的心思。而我们的电影人虽然不一定能整合到如此级别的名人和编剧, 但是在构建优秀的文化资源的时候, 一定要步步为营, 竭力塑造优秀的团队和明星效应, 给消费者一个崭新的认知。
3.2 情感营销启示
(1) 了解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如何从消费者真实的情感需求出发, 唤起和激发他们的情感消费冲动, 诱导消费者心中的情感共鸣, 把营销融入到真真切切的感情之中, 在有情有意的电影宣传中赢得营销的效果是电影情感营销的重点。关于“怀旧”和“青春”的话题, 很容易唤起不同群体的情感需求。比如2013年的6月份, 离别的季节, “致青春, 毕业季”、“致青春、致高考”等年轻的话题, 都会让离开校园的学子梦回校园、重拾青春。所以电影要走进观众的内心, 了解现实复杂环境下的特殊人群的心理诉求是什么, 让电影真正的反映生活而高于生活。
(2) 让消费者释放情感诉求。消费者情感的释放需要环境的引导和倾听者的侧耳, 电影人应该在充分尊重消费者情感释放的同时, 努力做好与消费者的互动和沟通。《致青春》在微博上制造了很多关于青春的话题, 其中的讨论竟然达到了572593个, 并且充分带动了粉丝的情感倾诉需求。电影需要发展, 不能仅仅停留在电影院里的那段时间里, 而要真正地走进观众的生活, 让观众把从电影里的体会, 跟现实生活相联系, 释放工作、生活、学习中的体会和感悟, 使得他们的情感世界更加丰富。
3.3 新媒体营销的启示
新媒体营销被称为“病毒式营销”, 主要是因为社交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快、推送的内容精确、用户的参与度高等优势, 具有像病毒一样的扩散特征。所以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优化新媒体营销:
(1) 突出“精准营销”。电影消费者的口味越来越呈现多样化和小众化, 传统的营销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变化。所以如同《致青春》的营销一样, 电影的营销要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 利用新媒体的“社群”特点, 实现对不同目标群体的可控、可度量的营销, 及时做好营销方案的反馈和转换。
(2) 多渠道整合营销。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 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致青春》的营销渠道基本上涵盖了大部分人的网络使用路径, 并且综合使用的效果非常好, 所以电影营销无论是微信营销、微博营销、网站营销、SNS营销等, 都需要不同营销渠道的密切配合和协同工作, 以各渠道的活动优势, 例如借助于微信公众推广、微博名人观后感、视屏网站的微电影、各大论坛的话题探讨等, 在专业化营销团队的策划和管理下, 实现电影营销的高效化、最优化。
4 结语
如果以艺术的严谨来看待《致青春》, 它依然有着尚待成熟的青涩感, 它的叙事依然存在着粗糙的痕迹, 但我们无法由此否认, 《致青春》电影市场上获得的巨大成功。可以说, 《致青春》是赵薇与观众的一次亲密的心灵交融, 这种交融不仅得益于赵薇对观众需求的敏锐认识, 更得益于其运用现代营销手段主动消弭二者之间距离的主动性。从这一意义上说, 赵薇的《致青春》揭示了中国电影发展的一个重要内涵, 即电影是属于观众的, 而走近观众, 借助新媒体等营销渠道, 使电影的内容更加贴合他们的情感则是电影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美) 珍妮特.瓦斯科.浮华的盛宴[M].毕香玲, 迟志娟, 译.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6.
[2]徐建国.当代青春电影的叙事策略——以电影《致青春》为例[J].四川戏剧, 2013.
[3]陈静.从三部影片看中国电影营销的现状与未来[D].河北大学学位论文, 2009.
[4]沈浩.国产电影营销策略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07.
[5]杭东.《致青春》电影中的微博营销之道[J].中国电影市场, 2013 (8) .
[6] (美) 罗洛·梅.人寻找自己[M].冯川, 陈刚, 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1.
[7]袁洁平.《致青春》全媒体营销揭秘[J].中国广告, 2013 (6) .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影评 篇3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热映之后,青春这个话题再次被掀起,青春如烈火,在我们的生命中热辣绽放;青春如雪花,洒落手心便融化,只留微微冷意……青春是一首动人的歌;青春是不朽的诗篇;青春是一段最无忧无虑的日子。青春就像一首诗,每个人的青春都终将逝去,而在那些在成熟的季节里人们同样挥洒着对青春无限的眷恋和回眸。青春令人向往,青春充满昂扬斗志。无论是什么时代的人,对青春的回忆总是显得那么美好,或许正因为青春自身的不完美,我们对青春的回忆才会觉得那么完美。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部片子是赵薇的处女作,上映之前就非常受大家的关注。用“演而优则导”来褒扬赵薇似乎比较合适,作为硕士毕业生的作品,赵薇诚意十足。这部改编于同名小说影片,让我们感觉到影片中多少有点赵薇曾经青春的影子,有我们一直津津乐道的“小燕子”风格,敢爱敢恨。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一部有关于理想、爱情和致敬青春的影片,它传达出一种爱情迷失、理想放飞和生命感悟的情怀。《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部影片大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大学校园缤纷的生活,一部分是毕业以后的相聚。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把青春定格在大学。新生刚入学,社团招聘的热闹请景,宿舍里四个女生一起打闹玩耍,一起半夜躺在床上聊天谈心。暗恋、送花、表白、校园恋爱、每个人心中的那段情,被有意无意的戳中,只是有的人笑了,笑的是曾经的稚嫩;有的人哭了,哭的是曾经的伤痛。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部电影,在人物塑造方面也都非常鲜明。
郑薇,敢爱敢恨,勇敢坚强,霸道任性但又不失坦诚的可爱。爱玩一点不太危险的冒险。容易在现实和理想的世界里徘徊,但表面的犹疑之下却裹着一颗坚持的心。郑薇与陈孝正的爱情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火星撞地球,而林静对她而言,则是令她情窦初开、刻骨铭心的邻家大哥哥。
阮莞,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充满母爱,容易原谅别人。爱幻想并且有一点贪恋过往,对曾经的感情很珍惜,骨子里有“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坚贞和坚持。也渴望宁静、和谐与安全,但囿于自己狭小的天地里,一直靠自我的幻想来弥补现实的落差,终究会让自己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是个十分悲剧性的人物。
陈孝正,他异常冷静,他的掌控力和判断力十分的强。野心十足且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城府和耐力。深信“世界上最可靠的就是自己”。外表冷酷,不屑一顾,不过一旦吸引他的注意力,亦可以激情四射。与郑薇的相遇正是他理智与情感的艰苦博弈,亦是痛苦和快乐的根源所在。
林静,平静绅士型男人,具有深沉的思考力,容易看破复杂的现实,但不乱揭发真相。这种男人让女人又爱又恨,因为他有探测别人和隐藏自己双重性格,前者让人害怕,后者让人不平衡。但若彼此认定,他就会在爱情里给你足够的安全感和呵护。因家族秘密而离开郑薇,但是多年后又重新闯回郑薇的生活。
朱小北,郑薇的大学舍友。男孩子性格的女生,性格直率,敢说敢做。靠姐姐在学校附近卖包子支撑学业,却在一次屈辱事件中奋起反抗被学校开除。她身上最大的特点就是自尊心特别强,死要面子活受罪。但她又是特别单纯,很有自己坚持的一个女生。她特别勇敢,有那种烈女的气质。朱小北被学校开除,这的确令我非常意外。可能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缺乏对人性基本认识的人成为社会体系中“判官”,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尊重人,怎么尊重人。
黎维娟,骨子里是利己主义者,信奉利益至上,有自己的一套人生理论,多年后嫁为贵妇。她是学校里的奇葩,她把校园生活中的某些特质浓缩于一身,不仅假正经,而且特别八卦。但是她特别善良,虽然她有点务实,有点八卦。但是在朱小北被开除的时候,她是最先哭的。黎维娟是不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的人,用很多的方法避免一切障碍和雷区,她很清楚她的出身和她的生活环境,这也就决定了她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的目标。
许开阳,是学校里的高富帅,穿着时尚,出手阔绰,内心善良,疯狂追求郑薇却屡被拒绝。许开阳这个人很单纯,无论是他对郑薇的喜欢还是对陈孝正的讨厌,都是他单纯的表现,大学生很懵懂,喜欢就是喜欢,讨厌就是讨厌,目的单纯地去实现自己的愿望。
这是一部有些悲情的电影,剧中几个主要人物的青春都有不少的遗憾。遗憾做多的必然是郑薇,在她看来,整个大学就是以被抛弃开始以被抛弃结束。
看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我觉得,最受感触的是郑薇的那首《红日》;最搞笑的是陈孝正那句:“你精神病吧!”;最爽的是朱小北的歇斯底里;最恐惧的是阮莞的那声“砰!”;最感动的是张开最后的那束满天星。影片表达的不仅仅只是爱情,更多的是那些曾经走进我们青春最美好时光的那些人和事。但是由于各自的追求不同,每个人的人生轨迹也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当郑薇面对林静的不辞而别时,当郑薇与陈孝正在毕业季残酷诀别时,爱情给郑薇带来很多痛的记忆,但爱情也让郑薇明白了女生的爱情理想不能完全嫁接到男人的生命里,尽管是两个曾经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
影片其实很切合当时的社会大环境,郑薇和陈孝正曾经在大学里爱的死去活来,到毕业季却依然无法保障爱情的继续,就业的选择残酷的将爱情分离,这样的痛苦是很多人的体会。作为女生,爱情可能是生命,所以郑薇会把自己的一生的幸福交托给那个她认为选择对的人,但作为男人的陈孝正,他的人生是不能由于一厘米的差错而失去功成名就的机会。大学美好时光的雄心大志虽然已经成就,但陈正孝却无法回避,他最后变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这可能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我们也会怀念过去、回忆往事,或许你会觉得电影中的故事再好也是别人的,自己能感动其中,却无法对号入座,但每个人都是自己青春的主角,你的故事,一样精彩。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电影台词 篇4
2) 再好的过去,回忆的次数多了味道也就淡了。
3) 他最后的武器就是冷淡她,让自己相信,她在他心中没有那么重要。原来就连这样也不行。
4) 或许每个女人年轻的时候都曾遇到过她的陈孝正,然后才会找到林静;而每一个男人都曾是陈孝正,当他终于成熟,就变成了林静。
5) 青春是场落寞的狂欢。
6) 所谓成长,不过是把原来看重的东西看轻一些,把原来看轻的东西看重一些。
7) 这世上最怕的,就是心甘情愿。
8) 跟一个陌生的男人就这么过一辈子,我会认命。但如果那个人是你,我不甘心!
9) 碰到什么样的男的都不要紧,就怕遇到了传说中的洋葱王子,你想要看到他的心,只有一层一层地剥掉他的外衣,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地让你流泪,最后才知道,原来洋葱根本就没有心。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篇5
-----筑梦青春团队牛婷队员实践心得
如果说人生是五彩缤纷的,那么青春必是其中最绚丽的一抹;如果说人生是动静交融的,那么青春必是其中最活力四射的一份。
对于青春,人们总是有太多想说的。
正如故乡是用来怀念的,青春是用来追忆的,当你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将它耗尽后,一切才有意义一一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让多少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青春,有后悔,有感伤,也有坚持做自己的快乐,而我们,当代的大学生,正值青春最肆意的年华,我们的青春应该怎样度过呢?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的青春无悔呢?
我们应该在青春年华最美好的时光做有意义的事。
也许我们不能“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我们也做不到“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但我们也可“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将我们的青春致力于志愿服务,是我们最好的不二选择。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他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作为青年大学生,致力于志愿者服务,给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也是我们人生价值的实现,年华里的一个笔迹,即便没有意义,也长久地,永恒地存在着,更何况我们做的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怎能不为我们的青春谱写出美妙的音符呢? 有很多人觉得自己并不能做什么,因此而放弃投身于志愿服务,其实这种观点就是对我们志愿服务的理解过于片面,我国志愿者协会给“志愿者”的定义是: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志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我们并不需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别人需要帮助时给别人提供帮助,有时候是一句善意的提醒,有时候是一个简单的搀扶,事情很小,但我们向他人传递了爱心和文明,让大家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促进社会的和谐,同时,这种“爱心”和“文明”从一个人身上传到另一个人身上,最终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让社会处处洒满爱的阳光。
生命需要关爱,生命需要奉献,社会的进步需啊哟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志愿工作正是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服务社会的行列中来,对促进社会进步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通过这一次对十堰高校的调查,我也发现,我们志愿者团体发展的前景是积极乐观的,各个高校对本校的志愿者团体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有许许多多的大学生都加入了志愿者服务团体,我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大家一起构建更美好的明天。
我们的青春终将逝去,但我们的爱心会永存。青春无悔,奉献最美,让我们新世纪的一代青年都投身到乐于奉献的革命洪流中,积极加入到我们志愿者的队伍之中,做爱心的接力者和传承者,让爱温暖你我,让爱溢满人间。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篇6
编辑:
播音:
片头+《》
A:漫步文学长廊,领悟生命真谛。广播前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每周二黄昏与您相约的文学漫步,我是。
B:我是。一转眼,懒洋洋的六月便在我们忙碌的脚步中如期而至,在喧嚣的知了声中,又迎来了一个毕业季。看着校园里穿着学士服留影纪念的男孩女孩们,突然心中一阵感慨。关于校园生活,关于青春年华。
A:我时常幻想,有一天,当我年老,有人问我人生的哪一段时光最快乐,也许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十七八岁的时候。那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因为年轻,我们有梦,关于生活,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我们放声大哭放声大笑,最痛苦的,也不过是测验和考试。那是最不懂爱情的年代,却偏偏遇见最美好的爱情,甚至值得用一生去怀恋。
B:但一天天长大成熟的我们,青春终将成为记忆中的字眼,无论它裹挟着多少苦辣酸甜,都会不疾不徐地逝去,而这也是辛夷坞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里想要告诉我们的,无论你经历过怎样的青春,当走到尽头,蓦然回首,那一瞬间你终会发现,一切迷惘与痛苦都豁然开朗,而人生已然走过,是多么美好的一段时光。
A:今天我们的主题: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文学漫步将伴随你,用心去感那段悟我们正在上演的和即将逝去的青春。
音乐《
》
A:郑微考到G城读大学,青梅竹马林静却突然不告而别远去美国读书。B:郑微偶然间认识陈孝正,因故成为冤家。郑微却在一次次捉弄陈孝正的时间里爱上这个寡言、冷淡的贫寒男子。
A:郑微用其穷追不舍、狂轰乱炸、苦情示爱手段终于追到陈孝正,两人相伴度过整个大学时光。郑微在毕业前夕愕然间失去陈孝正,万恶的帝国主义美国再一次夺走了她爱的男人。B:4年后,郑微按部就班地生活,在孤独中不断相亲。两个曾经生命中意义非凡的男子,却同时出现在她生活。郑微退退躲躲林静与陈孝正间,在林静的温暖追求与陈孝正依旧自我中徘徊。
A:郑微在26生日时,在陈孝正离开自己这么多年时,滂沱泪下,选择林静。郑微在好友阮阮意外去世的打击与周遭变故感悟中,彻底接受林静与之结婚。
B:一本书浓缩为一个梗概,貌似并无出彩煽情处。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只有在走近时才能看清枝干脉络纹路与风霜。
A:为这本书掉下眼泪感动之处,并不能够用具体的语言组织串联起。那些心疼心酸,正如青春在我们各自的生命里留下的叹息与遗憾,隽永在心却终无言。
B:青春很短,也许只是岁月长河里的一条欢快的小鱼,或许只是老树年轮上的一段深深的痕迹,但无论如何,我们每个人都不可否定,它的的确确来过,又必然离开我们的生命。它过客一般的行径让人不易察觉它的珍贵。
A:就像是曾经年少轻狂的女孩郑微,她的青春在伴着伤痛缓缓成长,用真心和热情来面对自己的青春,每一步都那么曲折,爱情,似乎有些苦涩,她却执着不计代价。
B:十八岁,郑微对阮阮说:“我是谁,我是天下无敌的玉面小飞龙,有什么我得不到?” A:二十二岁,她站在山顶上喊:“美国,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我恨你,你把我的男人还给我!”
B:二十六岁,微醺,她看着他,“我不可能一次又一次相信你,不可能……”
A:我们一生里有可能遇到很多人,有时正好同路,就会在一起走一段,直到我们遇到了真正想要共度一生的那个人,才会把余下的旅途全部交给交给这个人,结伴一起到终点。
B:曾经我们都以为自己可以为爱情死,其实爱情死不了人,它只会在最疼的地方扎上一针,然后我们欲哭无泪,我们辗转反侧,我们久病成医,我们百炼成钢。你不是风儿,我也不是沙,再缠绵也到不了天涯。
A:我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楼房,我必须让它精确无比,不能有一厘米差池——所以,我太紧张,害怕行差步错。
B:她来过,她爱过,她努力过,得之是幸,不得是命。当然,年少时的我们如何会相信会有得不到的宿命。
音乐《》
B:辛夷坞,本书作者,自称办公室闲人,在青春将逝未逝的时候,写了这样一本小说,2007年8月出版以来,无数读者为之动容。
A:回想书中的情节与人物,每每如数家珍:飞扬跋扈、有血有肉、鲜活存在的“玉面小飞龙”郑微,留在了漫长少年时光里清俊温柔的林静,乖张孤僻却镌刻在了小飞龙盛放爱情里的冷峻少年阿正,陪伴薇薇走过整个青春却最终为一段本不值得的爱情香消玉殒的温婉女子阮阮,还有那本安放着与林静过往的《安徒生童话》,那段盛放了十三个月的与阿正的爱情,一切的一切,最终都与我们的青春一同被埋葬,只余下无尽的唏嘘和慨叹。
B:我想,这本书最难得的地方在于,从这个有关青春的故事中,每个人多多少少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大学校园里亦或初入职场,年少时的我们无畏向前,敢爱敢恨,但一旦青春逝去,便再难鼓起曾经的勇气,这大约也是青春总是不断被怀念的原因,因为我们再难回到从前。A:大学的青春其实是最清晰的,最值得回味的,感觉已经是成年人了,青春好像并不亲近,但是其实这时候才恰恰是青春的高潮,因为已经有了成熟初成的心智和人格,但是却还处在稚嫩当中。四年的时光好像很长,其实短暂到无法比喻。B:除了把握和珍惜,没有更加急迫的要求了。你可能觉得这些故事真的就是发生在你身边了,但是你是不是也想故事的主人公一样尽情挥洒,毫无遗憾呢?
A:书里面有一段说得好,曾经青春的时光,我们总是不计代价地抛洒我们的爱情,而当我们逐渐成长,却会将爱情仔细地放在天平两头掂量,多一分差一毫也无法满足。或许是我们褪去了象牙塔里青春的外套,逐渐面对社会时候不得不穿起计较得失的保护甲,也或许是我们在那段挥霍年少的岁月里面,肆意享受欢乐而换来太多的伤痕吧。
B:能够永恒地停留在幸福感觉的那一刻才是真正幸福的,谁也无法从容面对幸福失去,转变为残酷现实的那一面。
A:阮阮是幸福的,她的永恒的幸福感觉因为死亡而永恒地停留在那一刻,停留在由始至终她自己所营造的幸福感觉之中,只有她的幸福永垂不朽。但是作为其他人,我们还是无法做到这点,只能不断承受着短暂幸福过后带来的伤害,以及日后不小心揭开伤疤时候触及内心深处的痛楚。
B:每一对恋人在热恋的时候总是海誓山盟,在分手的那刻总是有那么一方忘记了那些承诺。其实我们又何尝真正记得住我们曾经的承诺呢? A:每个人的人生路途上总是会和某某共同走过那么一段路,只要路还没到终点,谁也不知道两人一起还会走多远,谁也不知道在下一个路口大家会不会分道扬镳,而无论这段曾经走过的旅途多么愉快。最终伴随着你走到人生道路终点的那位,可能恰好只是那么最后一位陪你一起走的那位,换句常见的话说,只是是特定的时间遇见特定的那位,未必是你最刻骨铭心的某某。
B:现实总是残酷的,不管我们是否痛恨它,但无论现实如何,也无碍我如何看待它。A:神经递质多巴胺,我宁愿相信这个才是爱情。
音乐《七月》
A:青春,爱情,也许,只是一段不长不短的暗恋。默默的躲在某个看得见他的角落,注意着他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为他的微笑而快乐,为他的皱眉而难过,那样一份小小的感情比种子还要渺小,也许自己明白根本没有希望,也许付出根本没有想过得到,却义无反顾。B:在这里就有一个关于这样的故事,故事很简单,却也纯粹,在这个故事里,或许你会寻找到属于你的影子。短暂的音乐之后,带你去品位那段青春里最美的爱恋。
音乐
A:一个女孩,很漂亮很可人,她的一颦一笑都能拨动数人的心弦。就叫她小公主吧。B:一个女孩,很笨拙很庞大,她的笑容很傻气却又很灿烂。就叫她胖熊吧。
A:一个男孩,众多追求小公主的男生之一,他,有自己的特质,不强壮却能给人安全感,不幽默却能给你带来快乐。
B:男孩眼里只有他的漂亮公主,胖熊只能跟他做哥们,默默的支持鼓励他勇敢去追他爱的小公主。
A:有一天,男孩突然离开。男孩伤心的说:“哎,我跟她不可能了。”胖熊不知道为什么也突然觉得很伤感。她在乎的是男孩的世界,而男孩的目光却永远不会停留在她的身上,哪怕她的目标已足够大。胖熊含着泪笑了,她怕,她哭时没有人给她递纸。虽然她的身边也有王子走过。
B:有一天,他们三人一起经历人生的第一大转折。清晨,男孩的话语总会让胖熊感到希望。深夜,男孩的电话总会让胖熊觉得很安心。不知何时,胖熊已经习惯了这样生活。一天没有男孩熟悉的声音,胖熊会觉得怪怪的。最后一个圣诞节,男孩的一双手套让胖熊兴奋不已。但胖熊误解了GLOVE的含义。
A:他们只可能是朋友,他们之间有的只是友谊。虽然胖熊外表上是个大大咧咧的女孩,但其实,她也有细腻的内心,她知道小公主生日时男孩可以费劲脑汁提前很久就开始准备礼物,却在不经意间忘了胖熊的生日。B:有一天,他们都离开共同生活了三年的地方。胖熊走了,去了一个永远弥漫着大雾的山城,小公主和男孩一起留在一个叫鸟市的地方。南去的列车即将驶发,胖熊傻傻的笑着,大声的呼喊:“再见了,祝你们幸福!”呼啸的风带走了胖熊所有关于青春的记忆与回忆。
A:有一天,男孩打来电话说小公主有男朋友了。男孩很郁闷,胖熊却很开心,她若无其事的说:“没事,好女孩多的是。”但其实,胖熊就是一个很好的女孩,很善良但也很笨,但有时真的笨的很可爱。
B:男孩要过生日了,胖熊买了一对情侣的P3,用心的下载了男孩喜欢听的歌,还找20个人录了一段生日快乐的音频。有人问给谁录得,胖熊真想说给我男朋友啊,可她说不出口。叠了20个星星,胖熊笨的出奇,叠了整整一晚上还叠的奇形怪状的。这是胖熊第一次叠星星也会是她最后一次。A:男孩生日那天喝多了,一个劲儿的说:“我真的好感动啊。”胖熊想听的不是这句话而是那三个字。也许这辈子胖熊都不会从男孩口中听到这句话吧。胖熊累了,真的累了。默默守候两年无果的爱恋,胖熊已经很伟大。胖熊给男孩寄得礼物现在还在寻找家的路,胖熊自己的p3却掉在马桶里。一对情侣的P3就这样消失了。胖熊只是淡淡的一笑。B:一切都只是爱太深,缘太浅。胖熊终于放手,有关男孩的记忆已成为韶华岁月最美的回忆。大城市里的爱情太脆弱,胖熊却收获了一份纯真的友情,一个一辈子的知己和一个哭泣时可以依靠的肩膀。
A:有一天他们都长大,都会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男孩问小公主:你爱过我吗。胖熊也会嘟着嘴傻傻的问男孩,难道你从来就没有一丁点喜欢我吗? 故事讲完了,一切也都结束。
音乐《》
A:越单纯越幸福。
B:青春总离不开爱情,但就像郑微说的,青春时期的爱情也许真的是一场赌博,我们无法选择遭遇的人,也无力抑制青春萌动的情感,喜欢一个人和心动都是瞬间的事,大约人年轻的时候都曾这么喜欢过一个人,有些人得到了,有些人连开口都不曾,但同样的是那份感情都如此纯粹,没有残酷现实的重压,毫无保留,不计较得失,这些情感是我们宣泄青春的一个出口,使我们的青春刻骨铭心。就算结局还是会分开也无怨无悔,只说一句:愿赌服输!A:是啊,青春就像一场赌博,而赌注就是自己。赌上了自己却不自知,哪有这样傻的人呢?傻得不计较得失,傻得失去自我,可是,那不正是青春么?
B:明知你不是我的,却舍不得放手,就那样执拗的坚持着,鼓励着自己,也许明天,你便会回过头看到我的存在,在你受伤的时候,看到其实还有我在身边。可是事实上,你就是那样讨厌,总是忽略着我。
A:所谓的青春也抵挡不过残酷的现实,岁月的车轮碾过,年少轻狂也终究只有一次。人生的路途还很遥远,最后的最后,我们只是接受了每一段年华都将逝去的事实。然而,这确是一条每个人都非走不可的弯路,试问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
B:或许,当这场名为青春的潮水浪退时,浑身湿透的我们一起坐在沙滩上,回想那些苦痛和挣扎,会感慨地说一句:感谢所有过往的经历,让我成长为今天的我。A:所以,处在青春岁月的时候,不要着急改变你的处境,越着急改变越本真不存,自我不再。你要顺其自然,用力去感受,不要拿你的现在去赌未来,因为现在一定会不在,而未来一定会到来。要知道,在你感觉最漫长的时光,可能是你最好的时光。
音乐《蘑菇之歌》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电影影评 篇7
对于影视公司而言, 往往会选择受众度高、点击率高、出版率高的人气小说进行影视改编。这样的做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能够降低影视拍摄的投资风险。在电影开拍之前, 由于原始作品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人气指数, 从而获得了相当多的关注度, 最后很有机会取得相当多的收益度。因此, 由网络小说改编成功的案例也不少, 如:改编自同名网络小说的电影《杜拉拉升职记》成为2010年最大的票房“黑马”, 是网络小说与影视结缘的成功案例。《失恋33天》上映后票房约3.5亿, 成为国产小成本电影的“新神话”。而今, 电影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热映, 对于其电影改编的问题, 大家都有着各自的想法。下面, 就其改编问题进行论述。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改编自同名畅销小说, 小说的销量超百万册。电影的上映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夏衍在《杂谈改编》中说:“从一种样式改编为另一种艺术样式, 就必须要求在不伤害原作的主题思想和原有风格的原则之下, 增加更多的动作形象——有时不得不加以扩大, 通过稀释和填补, 来使它成为主要通过形象诉诸视觉和听觉的形式。”
该电影编剧李樯曾表示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题材是自己从未接触过的领域, 电影人物性格大部分保留着原著小说的基调。林静的性格做了一些改编, 除了主角陈孝正、郑微、林静之外, 电影还突出了一些副线人物角色刻画, 如敏感自尊的朱小北、世俗的黎维娟、游戏人间的老张, 还有腼腆害羞的富二代许开阳在电影里被改编成性格暴烈的男人等。可以看出李樯对于每个人物的改编都耗费了心血, 生动的改编和形象的刻画, 表现出人物复杂性的一部分, 不管好与不好, 都是组成人性的因素。编剧把小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改编成了一部群像戏的电影形式, 而群像戏最大的弊端在于角色的丢失。
小说中“林静”这个角色有着很大的改动, 电影里他是一个少年才俊, 经过岁月淘洗之后变得世故, 面对爱情依旧停留在纯情阶段, 他后面玩世不恭其实都是在报复自己对感情还怀有纯洁的手段, 他用一种吊儿郎当的状态来掩埋自己对爱情所持有的纯洁性, 好像因为他的岁数大了, 所以对爱情还保留纯洁是件很不好意思的事情一样。在电影中, “林静”的角色完全降为配角, 而小说中稳重能够给人依靠的他变成了心胸狭窄的人, 阶段式的偶然出场, 让这个角色成为了一个“影子”, 支离破碎的感觉。突然的消失, 突然的出现, 并未给予这个角色整体感, 塑造的并不完美, 是一种角色的丢失。
对于一部群像戏来说, 要把握好每一个人物的塑像是一次不容易的改编。这里, 我们更加需要的是一种心理描写, 从而来丰富人物刻画, 弥补在视听语言上的不足。忽视这一点的改编并不仅仅是这一部, 如电视剧 《泡沫之夏》的编剧, 改编套用了原著的情节主线, 可是却忽视了心理描写在原著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某些桥段显得过于生硬, 甚至出现了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看不懂或者误会主角的情况。
所以, 做一部群像戏, 特别是青春题材内容来说, 编剧是寄希望于通过每一位角色来表现人物的不同侧面, 但这往往会出现单一的效果, 同时也难以突出重点。同样作为青春题材电影的《那一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就巧妙地避免了群像戏的怪圈, 紧紧抓住男女主人公两条线而已, 仅仅就是这“单调”的情节人物线路却令全剧形象生动, 让人产生共鸣。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篇8
生活过于平淡,我喜欢刺激但也过于自我保护。这本书的名字,带着激烈汽水冲击后舌尖点点的麻木,带着无奈与沉默,像陷入了忧伤却干涸得没有眼泪的眸子。
我深知青春难回,却还是那么平静地看着日子流水般凉凉地滑过。
电影上映正是考试后,开场字幕有些长,开篇的童话让人莫名其妙却异常温暖。
刚进大学时的懵懂,那些天真阳光的笑容真是刺眼。
宿舍里昏暗温暖的灯光下,拿出偷偷藏着的啤酒一饮而尽像是浇愁却在来不及惆怅的时候微笑着睡去,男生宿舍满地的零食吊灯上挂着滴水未干的衣物,走廊里吵吵闹闹,上课迟到和老讲授装病,男生用这办法就遭雷劈女生就受垂怜。
闺蜜有些诧异,“矮油?大学竟是这样子的?”
“是这样子的吗?是吧。”在我眯起的眼里你能看到贪婪与满足,这样就足够了。
可为什么,在下一秒,觉得还没经历却已经失去?
女主角郑微大大咧咧明媚的笑着,天崩地裂般哭泣着,她躺着床上像战士一样喊:“不管前面是刀山火海还是万丈深渊,我将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我想,我拥有她十分之一的勇气就好了。
感性的优雅的阮莞,女神一般的存在,却一直为爱癫狂,勇敢得不顾劈头盖脸的暴风雨,坚定得有点过于执迷不悟。
闺蜜说,我的性格有一点像她。像她的“不求最好,只求平淡”;像她的偶尔执著哪怕万劫不复。
在卡车撞上阮莞的时候,毫无心理准备的我下意识地惊叫,眼泪几乎飚出来。你在旁边捏着可乐瓶子狠狠地骂赵世永。
我回头看看闺蜜,默不作声。也许,他懦弱的让人鄙夷,但却没有理由去责怪。眨眨眼,仿佛阮莞还在温婉的笑,还在举起酒杯喊着“青春永垂不朽”,还在晚会上笑着带头鼓掌。
她是这场青春里最淡然的人,却最为疯狂。
故事里的施洁,是唯一拥有不怕死的精神奔赴青春战场的人。我们大多数人,无疑都败给了现实与死亡,而她却败给了她最爱的人,丢盔卸甲。
我们一度都躺在数不清的故事里。
真的是很喜欢这部电影,像是雨后土地潮湿的气息,足够真实。
郑微说,“我们都该惭愧,我们都爱自己,胜过爱爱情。爱一个人,应该像爱祖国,爱山川,爱河流。”
真正的爱,应该是这样的壮烈伟岸吧!像是爱祖国,落地生根,融进血液里,刻在骨头上,不会随便拿出来给谁看,只是埋进很深很深的泥土里。
电影戛然而止,始料未及。突然出现的字幕以及亮起的灯光让我们恍然——电影已经结束。这就像是我们意犹未尽的青春吧。
王菲喃喃的主题曲响起,像是青春最后平静得没有感情的低吟,人们缓缓散场,昏暗的灯光照着猩红色成排的座椅。
我们都会变成自己最厌恶的模样。
我不知道,热情是怎样被生活冲淡的。如今的我们,总像被人掏空了五脏六腑扯掉了血管与神经,空壳被丢在大街上。
青春是什么,青春会是什么?会是校园单车初恋,还是热血沸腾?
也许,青春就蹲在一个角落里默默看着你,从白日的倾城到夜晚的月光清冷。
昼夜无常,青春被谁安放在角落里,不痛不痒。
青春该是什么?
慢热的我在看过电影后的第9个月开始终于在纸上写下了这几个字。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篇9
前几个星期,出来个微电影,叫做《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为我之前就有看过看小说版的,
一、王子公主的童话
每个女孩子的心中,都曾把自己幻想成童话里的“公主”,怀揣着七彩梦想,等待着那个宿命中的“白马王子”。但,我们往往只能猜中开头,却猜不中那结局……郑微是幸运的,她少女时的梦想最终成为了现实,她期望嫁给的那个人最终成为了她的丈夫。正如她送给林静的那本《安徒生童话》,她真的成了童话世界里那个令人艳羡的公主!但尽管如此,她从十七岁少女怀春到达到自己的心愿,其间所经历的波折也是她不可能猜中的。
二、美好的“公主时代”
大学时代应该是一个女孩子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吧,青春在这个时期肆意地绽放!就如文中的郑微,她美丽、年轻,不解愁滋味,身边还围绕着一群把她视为“公主”的好朋友。追求者中,许开阳是物质条件最好的,但是,郑微却不爱他。人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太容易得到的,反而不会去珍惜。她视许开阳为“哥们”,其实女孩子能有个“蓝颜知己”是幸运的,只是,人毕竟是感情动物,尺度并不好把握。就像是尽管郑微是多么想和许开阳成为一辈子的朋友,但她能做到,许开阳却做不到。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他爱她!一个人,怎么能和自己爱的人成为朋友呢?如果可以的话,也只有一个原因——还不够爱!
三、大胆说出”爱“
陈孝正,是第一个敢“漠视”公主的人,正因为郑微平日被“宠坏”了,所以反而敢于漠视她的人才能够引起她的注意,也许,少女时代的女孩子就是喜欢这种“坏坏的酷男孩”吧。是什么能够使一个无忧无虑的公主变得惆怅满怀、泪流满面?是爱情。是的,当你爱上一个人的时候,你就不是你了。当郑微爱上陈孝正的时候,她再也不是单纯的小公主了。有人可能会说,郑微是幸运的,陈孝正最终接受了她。但我却想说,不是因为她幸运,而是因为她够勇敢!她心里清楚她爱他,于是,她大胆说出了”爱!事实证明,她的决定是对的!郑微在她人生最灿烂的时候邂逅了一场浪漫而美好的爱情,这是多少女孩心驰神往的。但,由于青春年少,由于意气用事,往往机会摆在面前的时候,却不懂珍惜,直到失去时才追悔莫及……大学时代的爱情,是真正的爱情。不问房子、票子,不问父母、资产,只关乎爱与不爱!
青春年少时,缺少的不是机会,而是勇气!这就是青春的.颜色,纯净,而不失绚烂!
四、“爱他”还是爱上“他爱你的感觉”
如果说郑微最爱的人是陈孝正,那林静呢?郑微爱林静之于郑微爱陈孝正,孰多孰少?林静,七年之后出现在郑微面前的林静,成熟而优雅,对郑微爱得无可挑剔,
陈孝正能给郑微的,他都能给;陈孝正不能给的,他也能给!郑微到底是又一次爱上了林静,还是爱上了林静爱她的感觉?随着年岁的增加,女人对“安全感”的要求会逐日增加,这一点,林静能给,陈孝正却给不了,他连自己都没有安全感,何况他心爱的女人呢?
五、患得患失
当郑微把自己和感情全然交给林静的那一刻, 她又翻开了新的一页。直到此刻,她再也不是当年那个无忧无虑的快乐公主了,她也和普通的女子一样,心中更多的是对未来的“不确定”,因为林静太过于理智和冷静了,她害怕,发自内心的害怕!
“你爱我吗?”当这句话从郑微的嘴里脱口而出的时候, 那一刻,郑微的眼神一定不是当年的骄傲和光亮,而是充满了忧郁和伤感。也是在这一刻,郑微彻底和她的懵懂的少女时代说“再见”了,她完成了一个少女到一个女人的华丽转身。
六、完美的结局
小说里的结局是完美的,女主人公最终嫁给了她少女时就想嫁的人,完美得让人难以置信。 林静给了她一个完美的家——也许小说的作者是那么渴望完美,但现实往往并不是这样。小说里的后部分对陈孝正的描写我也不是很喜欢,经历了出国之后回来的陈孝正不仅依然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反而比以前更加的令人无法理解,也许是作者太想郑微和林静在一起了吧。
七、青春是什么
青春是什么,是痴,是傻?是累,是痛?它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抹不去的那道最亮的色彩,是我们回忆时不易觉察的嘴边浅浅的笑,是我们午夜梦回时枕边的泪痕,是我们用尽所有力气也留不住的手中的流沙……
年轻的朋友们,请珍惜青春,把握青春。
更多相关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推荐) 篇10
关于回忆,不请自来,又伤痕累累;关于青春,满腹忧愁,却过眼云烟。
——题记 青春年少,鲜红血液的源头是一颗怀揣天下的心脏。心太大,自己的位置就难以精确定位,最后以年华为代价,换来视线清晰的同时,眼里也只有一亩三分地。
我们都是挤在生活这棵大树下的凡人,看着它的叶子就像不断翻转的沙漏,凋落了片片纷飞的枯叶又长出了新的嫩芽。这个世界,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所不能伪装的,比如眼泪:因为我们无法在眼泪前筑起一道墙;比如喜欢:因为我们没理由控制自己不去追求;又如文字:因为它是来自于心底真实的言语。再坚固的城墙,也经不起风雨无数次的侵袭,不管日出前的静思亦或是日落后的反思,心里有话就要说出来,千万别憋着伤了自己!青春是一首唱不完的曲子,为了让飞逝的时光里留下点朦胧的印记,我坚持着用自己的文字来记录那被称之为“青春”的日子,关于友情、关于亲情还有正在慢慢褪去的幼稚。想想那些被定格打上了封条的日子,简单亦或不简单也仅仅只是过去式,然后被搁置在岁月的墙角里,串成一段段不悔的青春段子,偶尔的翻阅、细细的品味、收获不一样意味深长之所思,原来青春就像锅里的米,不知不觉煮着煮着就熟了!
我们似风,摇响生命的悦耳风铃;我们似云,独挡生活的烈
日苦辣;我们似雨,播撒人生的幸福种子,别让我们的青春越长大越觉得孤单,把你的幸运之草种在我梦的心田,让我们和地球一起同心圆。时间太瘦、指缝太宽,回忆太多、温暖总是觉得不够,原来时间可以这样表示,起点早已落在很远很远的身后,我们以青春之名继续且歌且行。
青春无价学海无涯,它只不过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旅社,我们为之有过轻狂地挥霍,唱过懵懂的情歌,捧过厚厚的书本,有过美好的回忆,那些酸甜苦辣、那些喜怒哀乐我们都曾用心把握,所以才不会后悔曾走过。有时我们也会傻傻的望着天,亦或是看着地,想着人生真的不能拥有太多能实现给自己的梦。谁在自己的青春里筑起一条希望的长城?谁会知道它将通向何方?但每一个阶段都会有它别样的哭与笑,有些感觉依然还是那么的羞涩,可是谁知道这是在为以后埋下勇气的伏笔。
青春时的记忆是美好的,青春时的友情是回味的,青春时的作风却是叛逆的,我们虽拥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却向往着老一辈们的成就生活,只因我们好奇的迷恋过。有人说:校园的爱情只是生活中情感游戏的一个缩影,我们却在青春的酸甜里收获点滴。随着年龄的年年变异,日记里写下的是自己不能说的秘密,成熟中隐埋着是年幼时的无知,有时还是会情不自禁的把生活中所感悟到东西和别人共同进取,有时也会因一些琐事常常地质问自己,因为在成长的历程中,是它让我们渐渐地懂得了人世间爱的成份。
当我看见比自己还穷困的人仍那么勇敢得坚持,让我没理由不去好好努力,庆幸自己没有学会放弃,也庆幸自己存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苦棘,依旧还是很向往住进深山模仿古人的作息。青春年少样样红,只因我们都是主人翁,原本都是好孩子的我们,只因各自人生路所经历的不同,因而导致立场不同、评论也就不同,但不管是残疾还是完整、贫穷还是富裕、丑陋还是美丽,它都赋予了我们一个有活力的青春。青春如花,谢掉颜华,结出精华,让我们一起来为拥有过的青春呐喊一声:我过的很好!
我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会做什么让自己后悔的事情,我只是知道,青春,是终会逝去的,也会失去的,我喜欢在没事干的时候,回味儿时的快乐时光,并习惯性的将它们与现在的校园生活作对比。一次又一次的对比过后,我才发现,童年的那些纯真美好的回忆,是最珍贵最美好的。记得有首歌里说过:“还记得你说家是唯一的城堡,随着稻香河流继续奔跑,微微笑,小时候的梦我知道。不要哭让萤火虫带着你逃跑,乡间的歌谣是最美的依靠……”早已忘记是几时听过了,但是,这首歌熟悉的旋律和单纯的歌词,便会开始想念,很想念,想念小时候无忧无虑的笑容。或许,小孩子的笑容,没有一个大人可以学得来,就连我,年仅十五,便再也无法露出没有任何杂质的微笑。这个杂乱的社会,将方正的我们,变得圆滑,阿谀奉承。记得上回,在学校操场上,听到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居然说出了“滚”这个字,当时,我震惊了很久……
我原先并不知道,原来上了中学后,一切都变了,变得谨慎多疑,我们都戴着面具,或许表面他对你恭恭敬敬,到了私下,却不知会说多少你从没听到过的脏话,而这一切,你知道吗?就算知道,你有理由,有证据吗?我想,答案是没有吧。
在那个五四运动**的年代,伟大的革命家—鲁迅先生用他那令人惊讶的才华,征服了人们。现在是个和平的年代,只是从表面,我并不认同这个磨练人却磨死人的社会,我不是心存偏见,只是为从这个社会上消失的人们鸣不平,我不想改变什么,也不愿改变什么,因为我知道就算这样做,也是没用的。我想回到过去,很多人都想,可我们早已摁上了不回去的保证书。
曾经在幽幽暗暗中苦思冥想,终于破译出原来最简单的草枯草荣就是一种玄奥,那是生命的直观教具:花只能红一次,草只能绿一年。逝者如斯,如烟的往事都已随季风飘零,何必苦苦地追寻与回忆。青春的列车载客无数,没有人能预料沿途的遭遇,也没有人能重回自己上车的起点。既然已经别无选择,就让我在时间 的钢轨上碾碎曾经有过的失意与如意,然后推开门窗,沐着新鲜的空气与阳光,迎接崭新的行程。因为我已经知道,青春是一列单程客车,不能返回也没有驿站。
谨此文赠与与我同样有着梦想的人,祝你们,一切安好。
全文完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电影影评 篇11
胡凡刚,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后,硕导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剧照
“结构主义是一种分析现象的理论,其方法是在二元对立系统中分析这个现象的基本结构,结构主义者看到的不仅仅是表面的现象,而是试图分析深层次的结构内涵。”[1]结构主义理论认为,任何一部文艺作品都存在外结构和内结构两个结构系统,这种研究视角为我们研究影片结构以深刻的启发,即可以从结构主义叙事学,叙事结构和二元对立的角度出发,分析电影的结构以及这个结构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从而更清晰深刻的理解电影为我们传达的情感和内涵。
一、在共时历时的结构中,体现青春的深度和广度
“用结构主义对影视作品进行分析解读,无论是从共时性还是历时性的角度来说,变化的只是人物、环境或故事情节等因素,其内在的结构都是不变的。”[2]在影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我们可以根据故事情节将整个叙事结构分为两大部分:浪漫活力的青春时代和残酷现实的成年时代。这两个部分之间,是递进的时序关系,而在内在逻辑上则有一种转化递进的关系。
(一)从纵向的历时性而言,《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体现出青春的深度。故事开始于郑薇的高中时代,结束于其参加工作之后,时间跨度十年左右。在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十年左右的青春岁月里所展示的那份青春时代的生活,恰恰是最能触动人心的元素,它表达着一种青春无悔的美好。
(二)从横向的共时性来看,《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体现出青春的广度。电影围绕女主角郑微,周围汇集了阮莞、朱小北、黎维娟等舍友,以及许开阳、张天然、曾酼等众多同学。还有赵世永、施洁等人物以各种方式的关系进入到镜头中来。这部电影对当下青春做了最坦诚最真实的陈述,因而,我们甚至可以将那些人物关系进一步扩展,扩展到我们自身的现实生活中或者对自己青春的回忆中。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讲,《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结构也是开放式的,它一直延伸到生活深处,并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历时性的开放式结构让我们看到了青春的深度与热情,共时性的开放式结构让我们看到了青春的广度与绵延,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则成功的平衡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我们带来了更加深刻的青春感受。
二、在相对与绝对独立结构叙事中,体现群像和主线人物的魅力
从叙事结构的角度来看,在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以女主角郑微为中心可以将整个故事中的人物结构划分为两个单元。
(一)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以女主角郑微为主线,在相对独立的叙事结构中,体现主线人物的魅力。女主角的戏份是独立于片中其他角色之外的,女主角不在其中的任何一个故事中,而且片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可以单独剥离出来讲述故事,但把他们放在一部电影中也可以关联得很融洽。重新梳理影片结构可以发现,郑微像是观察者一样经历了其他人的故事,但最后却没有成为任何一个故事中的存在。
(二)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对人物群像的展示也是影片人物展示的一大特点,在绝对独立的结构叙事中,体现群像人物的魅力。影片中郑微的同学和朋友,在不同的时间轴线上组成不同的人物群像和人物团体,在这个时间的位移中,有一些代表性的人物,如:郑薇、阮莞、黎维娟、陈孝正、林静、许开阳、老张、曾毓、赵世永等等,这些人之间互相发生了一些故事,或者有些人单独的构建了一个故事,具有独立的人物链,比如阮莞的赵永正、林静的施洁。导演运用一些平行或交叉蒙太奇一个个的将这些小部分填满整个电影,人物群像在导演的摄影机下都变得栩栩如生,特别能打动人心。
众所周知,群像人物的安排是最考导演功力的地方,而导演最高明的地方,是在安排这些人物结构的时候,都能把他们讲述得较为丰满,每一个人都鲜活如生,恰当的安放在各自的位置,并各有所指,这也使得这种叙事结构能够成功的讲述故事。
三、在二元对立结构中,体现人物的成长和蜕变
“结构主义中的“二元对立”矛盾是一部文学影视作品的深层结构,是故事情节得以发展的内在推动力。”[3]经过仔细分析,《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具有以下的“二元对立”要素:
(一)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对立
在影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这一对二元对立要素,是最主要的结构矛盾要素。影片的叙事经历了十多年的时间跨度:从校园生活一直到社会生活。而这前后两部分叙事却呈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影片基调。在影片开始所讲述的校园生活中,运用了一些童话故事,描写女主角郑微对青春的美好憧憬。然而,在影片后半段,导演却打破了这种象牙塔里的青春美丽幻想,改用一种更为理性冷静客观的笔触去描摹现实的各种苍凉与无奈。梦幻破碎的这种反差对应了现实的种种无奈,更折射出了现实的残酷和无助。在电影中形成了一对“二元对立”结构,这也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最主要的结构矛盾,它们对故事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自我”状态和“超我”状态的对立
在影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自我”和“超我”这一对二元对立要素,是人物经历蜕变后形成的结构矛盾要素。在郑微进入职场后的第一个镜头,她严厉批评自己的下属做事要严谨认真,不能马虎。时光追溯几年前,在那个阳光肆意的自习室,陈孝正把作业本摔到郑微面前,指责她的不认真,郑微不以为然的回答“哦,可能算错了吧。”郑微怎样从一个马虎的女孩蜕变成严谨的女人,实现了“自我”向“超我”状态的跨越,也许这就是成长和蜕变。他们都变成了不同于青春时代的他们,磨去了一些耀眼的锋芒,将自己从“自我”中解救出来,实现了“超我”的人生蜕变,境界便也开阔了。
由此可见,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让我们在赏析这部电影时,拥有了更灵活的视角和更广阔的视野。电影中主要存在两对“二元对立”结构,正是这些对立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使故事变得曲折而耐人寻味。“梦想—追求—现实”这一叙述线贯穿了主人公的故事发展,也在几乎所有情节中有所体现,这构成了这部影片最为显著的固定语法。而结构主义主张的“二元对立”的结构分析,则使我们从物质层面看到了隐藏在表层语言下的深层次结构和更深刻的情感表达。青春是稍纵即逝的,我们要珍视青春。
[1](英)霍尔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8.
[2]马力,刘辉.当“作者论”遭遇“结构主义”[J].当代电影,2005(3):134-137.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作文 篇12
我眼中的青春,像是一伐信纸,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眼,记录着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他们是我们一生中十分值得留恋的时光,他们充满着温暖的阳光,一束一束地从树叶缝中射下,照耀着我们心中的阴霾地。
我一直都希望自己的初中三年,是疯狂不可思议的。我一直幻想着我可以和男生一起去游戏厅里打盘游戏。可以和勇敢者一样从蹦极塔上跃下,大声地嘶叫。可以和不羁者一样熟悉地弹奏出摇滚风的曲子。可以和调皮的孩子一样惹了祸回家会被爸爸训骂……幻想了那么多,我似乎一件事都没有做过。在父母面前乖巧懂事,在老师面前礼貌刻苦,在同学面前安静善良。
我从没想过我会做一个这样的人,但事实我却真的成为了一个这样的人。
长长时间细河中,是我学会了假装,掩饰住自己心中的放荡不羁,对行走天涯的渴望。我留在了教室里,选择靠窗的位置,面对桌上堆起的书籍试卷,埋头苦闷地解出一道一道数学题。上课的时候,带着近视眼镜呆呆地坐着听老师讲课,然后急忙地记录笔记。课间,和同学们一起留在教室端着干净的杯子喝水,放眼窗外的自由。
看了《老男孩》后,总感觉青春就是一场热血沸腾的奋斗史,我又想起了我曾经的幻想。也许,我所幻想的是一堆堆的错误。活着,总不能只为了追求自己心中的冲动。细想,我真实的青春就是平淡。在校园里生活的平淡,与同学聊天的平淡,每天晚自习前仰望天空的平淡,毕业前看男生打完最后一场篮球的平淡……是啊,我所幻想的是一堆堆的错误。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作文 篇13
如果,你爱一个人,就要爱他的所有;如果你爱一个人,就愿意付出所有去爱他;如果你爱一个人,即使付出所有,你也是幸福的。
李大爷在这个矮小简陋的土房子里生活大半辈子了,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但他总记得他心爱的妻子的生日和他们结婚纪念日。
李大爷静静抱着他的妻子,虽然一言不发,却露出了从未有过的满足。他说:“哎!这人老了以后真是一年不如一年了!今天咱小孙女带我看了一回电影,好像叫什么《致青春》,这不就想到你了么?”
“咱们俩好多年没有看电影了,电影里说的是一群群年轻人们的事儿,我这就想起咱们的过去了。记得当年,你不就是咱村一枝花吗?追你的人够挤满一院子了,但你却傻傻地跟着我这个穷小子,说什么你不怕吃苦,也愿意吃苦。我当时那可是感动得一塌糊涂……”
到了咱家,咱妈一个劲儿夸你,呦,瞧这姑娘,长得水灵水灵的.。是啊!可随着时光无情地飞逝,你的美都去哪儿了?全都奉献给咱李家了。咱妈走的时候,她说:“儿呀,你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你媳妇儿了,她进咱家没过几天舒服日子,她受苦了,后半辈子你一定要好好待她!”我当时含泪点了点头。
青春?我们的青春早已逝去。你为咱老李家吃了多少苦,好在咱儿女一个个成家立业,我们也终于可以过好日子了,可你的头发不知什么时候,已“褪了色”。
你曾经说过:无论什么,寒冷、饥饿、风雨都无法阻止我的毅然决断,即使我已精疲力竭,伤痕累累。你问我值得吗?苍茫大地,彩云缭绕,我的内心满足而幸福,我愿意!
这时,门吱的开了过来,探出一个头:“爸,带着妈的骨灰盒出来吧。”
原来,今天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
李大爷说,老伴,走,出去晒晒太阳。像这样,静静抱着你,我真的很愿意。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友情 篇14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刚传出票房大好的消息,就紧跟着爆出赵薇和陈坤决裂又和好的八卦。事业真相没人清楚,大众只看到陈坤删除了和赵薇有关的微博但又不明确说法,赵薇的朋友们也纷纷取消了对陈坤的关注。让人不免一声叹息:“我再也不相信友情了。”
每一本关于人生的书上都说:人这一辈子,必须有几个可以信任的好朋友;友情比爱情更纯洁更持久,更有可能陪伴你的一生……可是在现实中,我们却很少见到这样堪比金坚的友情。很多看似坚固的友情,却会因为利益,甚至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出现裂痕,甚至令好友视同陌路。
友谊,那么厚重,却又那么脆弱,尤其是女人间的友谊。
这么说并没有不尊重女性的意思。同为女人,大家都有体会:女人之间,要找一个一时亲密无间的闺密容易,要找一个君子之交淡如水但能维持一生的朋友却很难。女人们在一起,总是喜欢聊八卦,评论他人是非,但和你勾肩搭背的友人,却有可能转过身就在别人面前用同样的口气评价你,所以有人说,女人之间是没有真正的友谊的。因为女人这种动物太复杂、太善变、以自我为中心,而友情则需要安静、宽容、持久地付出。但这种说法并不正确——友情之所以显得如此易碎,是因为它本质上就是一种多变、苛刻、不稳定的情感。
因为友情产生的根源来自我们的“自恋”。
说到交友标准,很多人强调:必须“投缘”。其实这种“投缘”,就是一种自我宠爱的投射。我们喜欢和自己相像的朋友,通过肯定他,来肯定自己。或者有时候会交往一些看似与自己的性格全然相反的朋友,那也是因为他的身上有着我们渴望拥有而不敢宣示的东西。很多时候,人们喜欢找比自己成功和强大的人做朋友,不仅可以获得实际的好处,还能从精神上获得一种被庇护的感觉。有时候,所谓的“友情”更是一种自我欺骗的产物,比如人们倾向于与可以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人交朋友,明明是一种利益上的考虑,但为了让自己好受些,却说这是友情。
而友谊的改变,和一个人内心对自己的要求有着密切的关系。
年轻时对衣着打扮很关注,这时候有相同“外貌协会”情结的朋友或许就可以成为你的友谊对象;当你的关注点更多倾向于内心的时候,如果友谊对象依然整天谈论吃穿打扮,那恐怕你们的友谊也会逐渐消融。
友谊还和我们的价值需求很相关。
当一个人成长的环境、自身的境遇或自我的期许改变了,所需要的投射对象就会发生变化。原来看似坚不可破的友情,便会自然而然地走向终结。
可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内心需求的变化才是导致友情终结的根本原因,反而希望找出对方的错误,来证明自己不是那个不念旧情的人。只是男人会沉默地做这一切,女人却喜欢把很多事情都说出来,除了想获得自己内心的安宁,还想获得周围舆论的支持。这就让旁观者觉得女人之间的友情格外脆弱。
那么男人和女人之间,会不会有纯粹的友谊呢?
比如赵薇,除了陈坤,还有一个资深男“闺密”黄晓明。两个人经常在节目中大秀友情,那种“不带任何利益和世俗色彩”的友情被传为佳话,也为两个人争得了不少观众分。这种友情看上去很美,但实际上却是一种高级的暧昧。因为它的存在无伤大雅,甚至能给双方都带来一些好处,所以,当事者在乐见其成的基础上,更乐得将它向周围人宣扬。
然而这种“友情”也是脆弱的,因为它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界限:双方不可以有一方越轨,同时还不能让另一方觉得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既要保持安全距离,又要小心翼翼地维持着一种“排他性”。在这种苛刻的要求下,“友情”能保持下来真是不容易。
也许,正是因为友情本身是如此脆弱,一段持续多年的友情,才被人们视为珍贵的财富。友情不像黄金,而是更像美玉,稍有不慎就会被打破,只有用心呵护经营,才会成为宝贵财富。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电影影评】推荐阅读: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影评08-03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07-02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经典台词语录10-24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观后感11-04
关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05-24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高中作文800字08-10
致终将逝去青春10-18
至我们终将逝去的童年初中作文10-11
致我们终将实现的梦想-高中作文10-04
致终将逝去的童年范文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