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经典台词语录

2024-10-24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经典台词语录(精选8篇)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经典台词语录 篇1

再好的过去,回忆的次数多了味道也就淡了。

——辛夷坞《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一辈子那么长,一天没走到终点,你就一天不知道哪一个才是陪你走到最后的人。有时你遇到了一个人,以为就是她了,后来回头看,其实她也不过是这一段路给了你想要的东西。

——辛夷坞《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谁先爱了,谁就输了。

——辛夷坞《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正如故乡是用来怀念的,青春是用来追忆的,当你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有意义,爱过我们的人和伤害过我们的人,都是我们青春存在的意义。

——辛夷坞《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真正可以对另一个人的伤痛感同身受。

——辛夷坞《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她以为那是她一生中最亮的月光,然而月光太亮,终究冰凉。

——辛夷坞《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别让我再等你,我怕我没有足够的勇气一直等在原地,更怕我们走着走着,就再也找不到对方了。

——辛夷坞《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我们一生里有可能遇到很多人,有时正好同路,就会在一起走一段,直到我们遇到了真正想要共度一生的那个人,才会把余下的旅途全部交给这个人,结伴一起到终点。

——辛夷坞《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很多时候,当我们习惯了一些事情,就不知道这是苦……

——辛夷坞《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当你越讨厌一个人时,他就会无时无刻不出现在你面前,当你想见一个人时,又怎么都找不到他。

——辛夷坞《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你万箭穿心,你痛不欲生,也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别人也许会同情,也许会嗟叹,但永远不会清楚你伤口究竟溃烂到何种境地。所以,无谓把血痂撕开让人参观。

——辛夷坞《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时间真是一剂霸道的良药。

——辛夷坞《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她曾经把最好的青春都灌溉在这个男人身上,用尽了笑和泪,让爱萌芽,虽然最终也没开出一朵花,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即使没有陈孝正,郑微的青春也不会永垂不朽。正如故乡是用来怀念的,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当你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有了意义——爱过我们的人和伤害过我们的人,都是我们青春存在的意义。

——辛夷坞《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也许他太笃定,她一定会在那里等他,所以他放心地忙自己的事情,不疾不徐赶赴她的约会,他总是忙完了自己的事才会想到她,因为她总在那里。

——辛夷坞《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这年华青涩逝去,却别有洞天;这年华青涩逝去,明白了时间。

《致青春》

少年意气的时候我觉得很多东西比感情好,后来才发现我们能记住的偏偏是一些 小的幸福,就像你摔倒了抱着我哭,就像我练字的时候你在旁边玩墨水……

——辛夷坞《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对于女人来说,爱情是生活的全部。对于男人来说,爱情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不管当初他给过怎样的承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他们永远比女人现实而理性。

——辛夷坞《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在男人的世界里,女人其实只是一片点缀的白云,他偶尔会赞叹它的无暇和美好,也会对它留恋,但决不会为了它而放弃浩瀚的天空。当然,还有更聪明一些的男人,可以踏着云彩叠成的阶梯一步登天,又或者在风雨来临之前,希望在云下得有片刻安身之地。

——辛夷坞《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把你换成我,只换一天,你就能懂!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云海 天涯 两渺茫

何日功成 还乡

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从今往后,你再说“我不喜欢你”,意思就是说“我喜欢你喜欢得不得了”,你要是说“烦不烦”,就是说“你很漂亮”,你要是说“你到底想怎么样”,就是说“我想你了”,你要是说“无聊”,就是说“看见你真好”。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经典台词语录 篇2

对于影视公司而言, 往往会选择受众度高、点击率高、出版率高的人气小说进行影视改编。这样的做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能够降低影视拍摄的投资风险。在电影开拍之前, 由于原始作品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人气指数, 从而获得了相当多的关注度, 最后很有机会取得相当多的收益度。因此, 由网络小说改编成功的案例也不少, 如:改编自同名网络小说的电影《杜拉拉升职记》成为2010年最大的票房“黑马”, 是网络小说与影视结缘的成功案例。《失恋33天》上映后票房约3.5亿, 成为国产小成本电影的“新神话”。而今, 电影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热映, 对于其电影改编的问题, 大家都有着各自的想法。下面, 就其改编问题进行论述。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改编自同名畅销小说, 小说的销量超百万册。电影的上映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夏衍在《杂谈改编》中说:“从一种样式改编为另一种艺术样式, 就必须要求在不伤害原作的主题思想和原有风格的原则之下, 增加更多的动作形象——有时不得不加以扩大, 通过稀释和填补, 来使它成为主要通过形象诉诸视觉和听觉的形式。”

该电影编剧李樯曾表示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题材是自己从未接触过的领域, 电影人物性格大部分保留着原著小说的基调。林静的性格做了一些改编, 除了主角陈孝正、郑微、林静之外, 电影还突出了一些副线人物角色刻画, 如敏感自尊的朱小北、世俗的黎维娟、游戏人间的老张, 还有腼腆害羞的富二代许开阳在电影里被改编成性格暴烈的男人等。可以看出李樯对于每个人物的改编都耗费了心血, 生动的改编和形象的刻画, 表现出人物复杂性的一部分, 不管好与不好, 都是组成人性的因素。编剧把小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改编成了一部群像戏的电影形式, 而群像戏最大的弊端在于角色的丢失。

小说中“林静”这个角色有着很大的改动, 电影里他是一个少年才俊, 经过岁月淘洗之后变得世故, 面对爱情依旧停留在纯情阶段, 他后面玩世不恭其实都是在报复自己对感情还怀有纯洁的手段, 他用一种吊儿郎当的状态来掩埋自己对爱情所持有的纯洁性, 好像因为他的岁数大了, 所以对爱情还保留纯洁是件很不好意思的事情一样。在电影中, “林静”的角色完全降为配角, 而小说中稳重能够给人依靠的他变成了心胸狭窄的人, 阶段式的偶然出场, 让这个角色成为了一个“影子”, 支离破碎的感觉。突然的消失, 突然的出现, 并未给予这个角色整体感, 塑造的并不完美, 是一种角色的丢失。

对于一部群像戏来说, 要把握好每一个人物的塑像是一次不容易的改编。这里, 我们更加需要的是一种心理描写, 从而来丰富人物刻画, 弥补在视听语言上的不足。忽视这一点的改编并不仅仅是这一部, 如电视剧 《泡沫之夏》的编剧, 改编套用了原著的情节主线, 可是却忽视了心理描写在原著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某些桥段显得过于生硬, 甚至出现了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看不懂或者误会主角的情况。

所以, 做一部群像戏, 特别是青春题材内容来说, 编剧是寄希望于通过每一位角色来表现人物的不同侧面, 但这往往会出现单一的效果, 同时也难以突出重点。同样作为青春题材电影的《那一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就巧妙地避免了群像戏的怪圈, 紧紧抓住男女主人公两条线而已, 仅仅就是这“单调”的情节人物线路却令全剧形象生动, 让人产生共鸣。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经典台词 篇3

02、她来过,她爱过,她努力过,得之是幸,不得是命。当然,年少时的我们如何会相信会有得不到的宿命。

03、纵使她的计策比他高明上无数倍又能如何?乞求爱的人费尽心机,不爱的人不需要任何手段,所以他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将她击溃。

04、我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楼房,我必须让它精确无比,不能有一厘米差池——所以,我太紧张,害怕行差步错。

05、曾经我们都以为自己可以为爱情死,其实爱情死不了人,它只会在最疼的地方扎上一针,然后我们欲哭无泪,我们辗转反侧,我们久病成医,我们百炼成钢。你不是风儿,我也不是沙,再缠绵也到不了天涯。

06、原谅她不能给他安慰,每个人最终都只能自己舔着自己的伤口。

07、正如故乡是用来怀念的,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当你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有了意义——爱过我们的人和伤害过我们的人,都是我们青春存在的意义。

08、离上课还有5分钟,拼命跑的是大一,已经上课5分钟还在慢悠悠走的是大二。

09、碰到什么样的男的都不要紧,就怕遇到了传说中的洋葱王子,你想要看到他的心,只有一层一层地剥掉他的外衣,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地让你流泪,最后才知道,原来洋葱根本就没有心。

10、很多人,一旦错过了,就是陌路。

11、眼泪是无谓而徒劳的液体,流泪的人是愚蠢而可悲的。

12、少年人的爱恋,也许爱情的方式是错的,然而爱情的直觉永远是对的。

13、当你越讨厌一个人时,他就会无时无刻不出现在你面前,当你想见一个人时,又怎么都找不到他。

14、得到一样东西,就意味着另一样东西必定要失去。

15、是我的,就是我的,走了的,只能说明他从来没有属于过我,也许爱情是刚性的,婚姻却是柔性的,我们都得学着妥协。

16、也许这才是成年人的感情,放在天平上小心计量,你给我几分,我还你多少,我们可以付出的东西是那么有限,再也经不起虚掷和挥霍。而年少时不计代价去爱的我们又到哪里去了?

17、见鬼去吧,什么终将逝去的青春,我赌一次永恒!

18、青春是有限的,不能在犹豫和观望中度过。

19、万物守恒,所以一个聪明人一般都搭配一个傻子。

20、当年舟车劳顿只为与爱人片刻相依的她,一心只想把那份感情守成天长地久的她,可曾想到会有今天?爱着的时候,以为那个人就是自己的一生,谁料到一朝梦醒,就站在了另一个人的身边。

21、她如何能不爱,感情不是水闸,说开就开,说关就关。那场感情,她豁出了自己,一丝余力也没有留下。而他是在她最快乐的时候骤然离开,中途没有争吵,没有冷战,没有给过她机会缓冲,让热情消散,如同一首歌,唱到了最酣畅处,嘎然而止。

22、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真正可以对另一个人的伤痛感同身受。

23、“那为什么你不哭?” “因为掉眼泪也不能让我找回它。”

24、爱情是足以焚身的烈火,不管是聪明人还是笨蛋,爱上了,都成了飞蛾。谁都知道飞过去会成为飞灰,但那又怎么样,百年之后,不管燃烧过与否,我们都将成为尘土。

25、快乐转瞬即逝,唯有疼痛铭记于心。

26、再好的过去,回忆的次数多了味道也就淡了。

27、看得见的伤口,迟早有一天会痊愈的。

28、我们一生里有可能遇到很多人,有时正好同路,就会在一起走一段,直到我们遇到了真正想要共度一生的那个人,才会把余下的旅途全部交给这个人,结伴一起到终点。

29、在时间和现实的夹缝里,青春和美丽一样,脆弱如风干的纸。

30、我们的一颗心,曾经火热地揣在胸膛里,滚烫得无处安放,急不可待地找人分享这温度,从没想过它有一天也会冷却,冷到我们只得自己环紧自己,小心翼翼,唯恐连这仅有的暖意也守不住。

31、在男人的世界里,女人其实只是一片点缀的白云,他偶尔会赞叹它的无暇和美好,也会对它留恋,但决不会为了它而放弃浩瀚的天空。当然,还有更聪明一些的男人,可以踏着云彩叠成的阶梯一步登天,又或者在风雨来临之前,希望在云下得有片刻安身之地。

32、别让我再等你,我怕我没有足够的勇气一直等在原地,更怕我们走着走着,就再也找不到对方了。

33、对于女人来说,爱情是生活的全部。对于男人来说,爱情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不管当初他给过怎样的承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他们永远比女人现实而理性。

34、出轨的男人死前把房子和遗产留给了妻儿,却把最爱的一片树叶赠给了他爱的女人。爱情的分量,也不过是一枚落叶和死后的尘灰。

35、喜悦出于巧合,眼泪何必固执。

36、这个地球不会因为一个人彻底的伤了心而改变他的自然规律,明天的太阳依然升起,生活依旧继续。

37、掌握失去这门艺术并不难,很多东西似乎本来就是会失去的,失去了便不是灾难。——毕夏普《一门艺术》

38、很多东西就像气球一样,看上去很美,但你不能戳它,一戳就“砰”的一声,什么都没有了。

39、《海的女儿》里,上岸的人鱼公主为爱蜕变出人类的双足,然而落地的每一步,痛如刀割,她的痛不仅因为她丧失了原来的自己,更是因为太多的委屈因由,无处言说。

40、时间真是一剂霸道的良药。

41、“没办法,女人就是容易为别人的故事流自己的眼泪,挺可笑的。”

42、一辈子那么长,一天没走到终点,你就一天不知道哪一个才是陪你走到最后的人。有时你遇到了一个人,以为就是她了,后来回头看,其实她也不过是这一段路给了你想要的东西。

43、月光再亮,终究冰凉。

44、原本我们苦苦放不下的一些东西其实是那么微不足道。他说的也许是对的,我爱的不是他,而是我对爱情的想象,现在,我是爱上了这个地方。

45、我长大了,他还没有。

46、一见杨过误终身。

47、时间真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它能抚平一切,将心里好的或坏的一刀刀刮去,只留下个面目模糊的疤痕。

48、她其实也感到由衷的挫败和无力,不知道是不是太害怕失去,她总是不由自主地去揣测他心中所想,可很多时候,他明明就在她的面前,但她就是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也许正因为她爱他,所以爱情更让她看不清。

49、正因为曾经有过跌宕起伏的爱,才能在后来平凡的幸福里甘之如贻。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台词 篇4

2. 也许这才是成年人的感情,放在天平上小心计量,你给我几分,我还你多少,我们可以付出的东西是那么有限,再也经不起虚掷和挥霍。而年少时不计代价去爱的我们又到哪里去了?

3. 见鬼去吧,什么终将逝去的青春,我赌一次永恒!

4. 青春是有限的,不能在犹豫和观望中度过。

5. 万物守恒,所以一个聪明人一般都搭配一个傻子。

6. 当年舟车劳顿只为与爱人片刻相依的她,一心只想把那份感情守成天长地久的她,可曾想到会有今天?爱着的时候,以为那个人就是自己的一生,谁料到一朝梦醒,就站在了另一个人的身边。

7. 她如何能不爱,感情不是水闸,说开就开,说关就关。那场感情,她豁出了自己,一丝也余力也没有留下。而他是在她最快乐的时候骤然离开,中途没有争吵,没有冷战,没有给过她机会缓冲,让热情消散,如同一首歌,唱到了最酣畅处,嘎然而止。

8.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真正可以对另一个人的伤痛感同身受。

9. “那为什么你不哭?” “因为掉眼泪也不能让我找回它。”

10. 爱情是足以焚身的烈火,不管是聪明人还是笨蛋,爱上了,都成了飞蛾。谁都知道飞过去会成为飞灰,但那又怎么样,百年之后,不管燃烧过与否,我们都将成为尘土。

11. 快乐转瞬即逝,唯有疼痛铭记于心。

12. 再好的过去,回忆的次数多了味道也就淡了。

13. 看得见的伤口,迟早有一天会痊愈的。

14. 我们一生里有可能遇到很多人,有时正好同路,就会在一起走一段,直到我们遇到了真正想要共度一生的那个人,才会把余下的旅途全部交给交给这个人,结伴一起到终点。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语录精选 篇5

2) 郑微,总有一天你会明白,人首先要爱自己。

3) 这个地球不会因为一个人彻底的伤了心而改变他的自然规律,明天的太阳依然升起,生活依旧继续。

4) 我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楼房,我必须让它精确无比,不能有一厘米差池——所以,我太紧张,害怕行差步错。

5) 从今往后,你再说“我不喜欢你”,意思就是说“我喜欢你喜欢得不得了”,你要是说“烦不烦”,就是说“你很漂亮”,你要是说“你到底想怎么样”,就是说“我想你了”,你要是说“无聊”,就是说“看见你真好”。

6) 是我的,就是我的,走了的,只能说明他从来没有属于过我,也许爱情是刚性的,婚姻却是柔性的,我们都得学得妥协。

7) 爱情是一条河,我们都是瞎子,谁不是摸着石头过河呢。

8) 是她自己决定要去爱的,没有人逼她,那就只需认真去爱便可,付出的时候她不也是快乐的吗?青春是有限的,这没错,但她就更不能在犹豫和观望中度过,因为她不知道若干年之后的自己是否还能像现在一样青春可人,是否还有现在这样不顾一切的勇气,那为什么不就趁现在,趁她该拥有的都还拥有的时候,竭尽所能地去爱?

9) 她其实也感到由衷的挫败和无力,不知道是不是太害怕失去,她总是不由自主地去揣测他心中所想,可很多时候,他明明就在他她的面前,但她就是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也许正因为她爱他,所以爱情更让她看不清。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篇6

一批横跨41岁到53岁的人; 一批有点高傲有点自卑的人; 一批有过崇高理想的人; 一批喜欢怀旧的人; 一批开始祭奠青春的人。

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是最后一拨这样的人: 是最后一批过六一节必须统一穿着白衬衫、蓝长裤的人; 是最后一批玩弹弓、铁环、玻璃珠的人; 是最后一批看过黑白小人书的人; 是最后一批看了山口百慧的《血疑》,天天查看自己手臂上有无红点、担心自己也得白血病的人; 是最后一批还曾为费翔意乱情迷,深深同情他白白地担了大兴安岭火灾罪责的人; 是最后一批相信2000年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人。

生于60年代,我们感受了70年代的那种英雄理想主义色彩,但不再盲目; 生于60年代,我们包容了70年代的个性追求,却并不喧哗; 生于60年代,我们全程经历了始于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是理想兼顾现实的一代,也将会是是痛并快乐着的一代。

生于60年代,我们见证了许多:

台湾校园歌曲来了:邓丽君、小虎队、王杰、郑智化......一首首优美的歌曲耳熟能详;香港电影来了:四大天王、成龙、周润发,一个个血胆英雄成为偶像;

霹雳舞来了;

喇叭裤来了;

蛤蟆镜来了;

世界改变着我们,把我们从少年少女变成了人父人母。

生于60年代,我们经历了许多: 经历了一代伟人朱毛周的离去; 经历了四人帮垮台; 经历了女排三连冠; 经历了富人越来越多,梦想越来越远。

一首勾起我们许多美好回忆的"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如今已经成为了中年发福的老一辈; 20多年前,我们曾怀想:20年后,我们的生活不知有多么的美好; 曾经的美妙梦想,如今早已烟消云散,又有多少惆怅在心头?

生于六十年代的人们,现在大的有五十三,小的有四十四。上学都在六十年代末或七十年代初。当时我们的主课只有语文和算术两门,比起现在孩子的重磅 “zhayao包” 来,轻松多了。我们学的第一课是“毛主席万岁”,第二课是“中国共产党万岁”,第三课是“儿童们团结起来,学习做新中国的主人”......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从小就懂得憎爱分明。在“五七”指示的光辉照耀下,我们背诵着毛主席的教导“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既不但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 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我们从小就熟知自己的家史,与刘文彩之类的大恶霸不共戴天。我们心灵深处充满着对社会主义的无限热爱,对旧社会的无比痛恨。那时候,学习的榜样是罗盛教、邱少云、黄继光和欧阳海,是刘文学、戴碧蓉、草原英雄小姐妹这样的一些英雄人物。

那时候的文化生活极其贫乏。看电影多是露天的,一部看N遍也不嫌烦。电影只能看到朝

鲜和阿尔巴尼亚的。记得当时的《卖花姑娘》、《金姬和银姬的命运》,使得多少善良的中国人流下了同情的泪水,没有理由不使我们为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而感到自豪,同时也为全世界那三分之二依然饱受苦难、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无产者而感到难过和不安。国产电影自然是以八大样板戏为主,那精妙的配乐、经典的道白和夸张的舞美,使人至今仍然难以释怀。后来有了《决裂》、《春苗》、《战洪图》、《红雨》等一批带有强烈左的色彩的政治电影。

国家大事主要是通过有线广播和极少数的收音机进行传播,另外,就是《新闻简报》。每当看到已显虚弱、苍老的毛主席无声地出现在银幕上会见外宾的时候,我们都情不自禁地拍着巴掌,为自己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默默祝福。

生于六十年代的人大都记得难忘的1976年。三颗巨星陨落,一年之中我们同全中国亿万人民一样,经历了三位领袖逝世带来的无限悲痛,经历了唐山大地震带来的灾难和金色十月的无比喜悦。我们搭起防震棚,在低矮的窝棚里写作业;我们为毛主席戴黑纱,哭得声嘶力竭;我们举起标语小红旗,上街游行,写大字报,欢呼打倒王张江 姚„„

天亮了,十年浩劫终于结束了。那时候,李光曦演唱的一首《祝酒歌》最能表达这种喜悦的感情。高考制度的恢复和科学大会的召开,使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欢欣鼓舞。郭老那句“科学的春天来到了”,在无数人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华罗庚、陈景润的事迹激励着数以万计的学子们发愤读书,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和世纪末把祖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刻苦攻关。“攻城不怕坚,攻书莫为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叶帅的一首诗和老一辈革命家的殷切期望,成为了我们奋发向上的动力。没有人不相信我们的国家会在短短的二十年里,赶超英美等发达国家而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在中国当代历史中,1977年绝对应该被浓浓的写上一笔。那一年,邓小平第三次出山,被历史地推上了政治舞台。他的复出,昭示着一个新的时代的诞生。一时间,八块样板戏不演了,铿锵有力的革命歌曲听不见了。一批反映文革期间受害,生离死别和描写美好爱情的电影诞生了。《海外赤子》、《归心似箭》、《爱情啊你姓什么》、《瞧这一家子》、《甜蜜的事业》、《小花》、《戴手铐的旅客》、《等到满山红叶时》、《第二次握手》、《红牡丹》、《庐山恋》等等等等。有电影,就必然有插曲。那时候的电影插曲实在是美,每每想起或唱起,就心潮起伏,情绪激荡,李谷一也成了我们梦中的歌神„„

那时候,高跟鞋、“飞机头”、喇叭裤、摇摆舞被普遍视为叛逆和异端。邓丽君等港台歌手的所谓靡靡之音还被斥之以"黄色"歌曲。

那时的文坛出现了一种“伤痕文学”,主要是讨伐“十年**”对人性的扭曲。文化艺术又一次地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国产的《敌营十八年》、日本的《血疑》、《命运》、《排球女将》、英国的《大西洋底来的人》,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电视连续剧热;

美国的《加里森敢死队》第一次颠覆了我们对英雄人物的理解;

电影《少林寺》产生的轰动效应,使街上一下子出现了无数个光头觉远。

一部日本的追捕电影,让大部分男孩追捧的分分剪成板寸。

那港台的武打录像片充斥着一间间低矮简陋的录像厅;

单田芳、刘兰芳的评书《隋唐演义》、《杨家将》、《岳飞传》在普及历史知识的同时,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那时的一本叫作《武林》的杂志,创造了全中国期刊订阅、零售之最。

香港电视连续剧在大陆异常火爆,尤以《霍元甲》、《陈真》、《射雕英雄传》、《人在旅途》

等为代表。

文化生活的空前繁荣,也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改善:

以前凭票、卡供应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三大件”已不再紧张,人们的着装也逐渐从千篇一律的灰、蓝、黄而变得亮丽多彩;

姑娘出嫁的条件,已成为“三十六条腿”和双卡录音机、双缸洗衣机和一台黑白电视机了。

生于六七十年代的人,也有幸成了最后一批能够全部看完历届“春节文艺晚会”的人。也正是从那时起,“春晚”便替代新衣、鞭炮,成了我们每年除夕的热盼:

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奚秀兰的《阿里山的姑娘》、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等等,留下了多少难忘的记忆!

董文华的一曲《十五的月亮》,唱响了讴歌最可爱的人,这一新时期最响亮的主旋律,对越反击战激发出来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生于六七十年代的人们,如今大都已经步入中年之旅,成了单位和社会的中坚。往事如过眼烟云,不同的经历造就了我们同前人、后人不一样的思维模式和处世原则。

回忆过去,并不意味着裹足不前。回忆过去,会使我们在观照历史的同时,寻找出更符合于我们时代特征的精神和境界,使我们更加为生于六七十年代骄傲和自豪。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经典台词语录 篇7

一、小说《致青春》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叙事结构

小说的故事情节较为曲折。自喻为“玉面小飞龙”的郑微, 洋溢着青春活力, 心怀对邻家哥哥林静浓浓的爱意。两人约定到了大学就交往。可是当郑微终于考上林静所在城市的大学并联系林静时, 却发现林静已经出国, 并且事先没有告诉她任何消息。

生性豁达的她, 埋藏起自己的爱情, 决定专心享受大学时代的快乐生活。没想到却意外地爱上同学校的陈孝正———一个板正、自闭而又敏感、自尊的男孩。两个人好不容易确定了恋爱关系, 一起度过了很多幸福的时光, 陈孝正却在毕业的时候选择了出国, 放弃了郑微。这段感情给了郑微很大的伤害, 致使她很长一段时间都对爱情心有余悸而避之不及。

几年后, 林静和陈孝正都出现在郑微面前, 而工作后的郑微也纠结于工作、感情甚至阴谋之中, 最终郑微选择能给予她安全感的林静, 与林静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二、电影《致青春》的二次创作

电影《致青春》尽管对小说中的一些人物进行了大篇幅的修改, 但基本采用了原小说的故事框架。电影是在原著的基础上拍摄的, 又不同于原著。尽管观众的褒贬不一, 电影对原著的二次创作还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 画面场景的二次创作

原著中对于很多场景的描述大都是模糊或一笔带过的, 原著中也没有明确的背景时间, 而电影将时间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 场景设置也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然而, 场景设置并不仅仅是一种时间的追溯与重现, 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电影的主题———怀念青春。

1. 校园场景

原著中对于刚入学的校园环境描述只有一句话:“她所在的位置是一条长长的校园林荫路, 道路的两边是她叫不出名的亚热带树木”。

而影片第一个场景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 校园里郁郁葱葱的大树, 斑驳的光影, 炽热的阳光透过密布的树叶挥洒在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青春脸庞上, 悬挂的条幅“新起点, 新高度, 新挑战, 新希望”、“接过你的行囊, 我们就是一家人”, 各式彩旗和宣传海报, 无一不显示着青春的活力和新生入学的欣喜。

2. 宿舍场景

宿舍是小说中出现最多的场景之一。女主角郑微第一次碰见男主角陈孝正, 小说中场景描述是这样的, “臭袜子到处都是, 脏衣服就别提了, 整间宿舍就像一个巨大的垃圾堆, 只有一张床特别的干净, 东西也少, 在整个环境里突兀地厉害, 这张床前的桌子上摆着一个建筑模型”。而在电影中, 真实地还原并形象地展示了这一场景。宿舍里到处挂着脏衣服和袜子, 地上乱扔着拖鞋、脸盆和瓜皮, 桌子上堆着喝完的饮料桶和剩饭。在这脏乱、邋遢的宿舍环境中, 主角陈孝正的床铺却干净整洁、一尘不染, 将他的清高与另类体现得淋漓尽致。而正是这种另类, 激起了郑微的好奇心, 导致了男女主角的首次矛盾冲突。

3. 周边场景

小说对于周边场景细节描述较少, 而电影在周边场景设置中也不失细节的考虑。电影中郑微因私用电器导致宿舍跳闸断电, 去找宿管科解决。在宿管科外, 墙上挂着宿舍卫生检查小黑板, 窗台里放着老式拨号电话, 小屏幕的CRT电视机里播放着当时的热播剧《新白娘子传奇》, 屋内墙上嵌在木板上的吊扇开关, 以及屋内电炉上滚沸的茶叶蛋……这些细节设置, 无一不显示了电影在场景设置方面的精益求精和准确到位。

(二) 人物形象的二次创作

电影里的主要角色在原著的基础上都有或多或少的二次创作, 不仅包含郑微、林静、陈孝正等主角, 而且包含阮莞、黎维娟这些次主角。

1. 郑微

电影中对郑微形象的塑造基本是依据原著进行的, 只是结尾部分进行了再创作。原著中郑微最后选择了与林静结婚, 她选择回归平静的幸福。电影中在创作中将故事的结局设置为开放式的, 郑微没有选择任何人, 而是独自一人风轻云淡。为此, 编剧李樯认为:不选择是更成熟的表现, 在生活中, 选择一个人未必就代表了爱情的圆满, 郑微这个角色学会了停下, 学会了判断, 学会了等待, 所以她更成熟了, 正如那句台词“青春就是用来怀念的”, 她不属于任何人, 她是属于青春的, 所以她更加成熟坦然和理性, 这是一个女性的成长史。

2. 林静

原著中, 林静是懦弱的感情逃避者。在感情中, 他不喜欢无谓的过程和徒劳的伤心, 而是选择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在电影中, 林静作为二号男主角, 戏份并不是很多。影片在创作时, 突出了这个人物性格中的无奈与犹豫。他与郑微青梅竹马, 却从未成为她真正的恋人。当郑微沉浸在幸福中的时候, 他选择悄悄离去。他并不爱施洁, 却让施洁因他而崩溃。他始终以一种自以为是的冷静与理性来对待爱情。然而, 影片开始时, 他因为纠结于世俗观念而没有勇气面对郑微;而在影片结尾, 他依旧是一个爱情怀疑主义者。

3. 施洁

施洁在原著中是这样的人物, 郑微毕业后任中建二分公司的经理秘书, 而施洁是郑微的前任的前任。在郑微出现以前, 她是林静感情空虚期的慰藉, 他们各取所需。但郑微一回来, 林静的感情风向标很明确地指向了郑微。在感情上, 她只是一个替代品。

影片对这一人物进行了改编。林静第一次去学校找郑微, 发现了郑微和陈孝正的幸福恋情, 失落地离开。而佟丽娅扮演的施洁是一位大学生, 因失手从宿舍掉下玻璃与林静结缘, 从此爱上了这个冷静、大度的男人。为了心爱的人, 她自杀、精神崩溃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来换取对方的爱。可是她并不知道, 爱情对于林静而言, 只是他意念中一种象征、一个寄托。

4. 黎维娟

小说中, 黎维娟是郑微宿舍里唯一的文科生, 她性格一板一眼, 平时做事说话一套一套的, 对于男友的首个要求就是家庭条件好。小说中另外一个人物卓美, ”高中的时候有过一个初恋, 不过男的没考上大学, 还在补习, 暑假的时候就散了。”影片中, 张瑶饰演的黎维娟将原著中黎维娟与卓美合为一体, 她理性而又现实, 还带有小市民的气质, 是典型的小人物。她从一个小县城考上大学, 想用自己的勤奋努力以及婚姻来改变命运。她反对郑微与出身贫微的陈孝正交往, 而更倾向于家境优越的许开阳。对于没有考上大学的恋人, 虽然内心也有痛楚与挣扎, 但她最终果断地与之划清界限。毕业后, 她嫁给一个有过婚史且有孩子的富豪, 虽然时常被两个继子的调皮捣蛋弄得狼狈不堪, 她却乐观执着地坚守着自己的追求———为富豪老公生孩子, 继承家产。影片中张瑶的成功演绎使黎维娟这个角色格外丰满, 她的表情尤其是眼神特别到位, 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她赤裸裸的现实主义, 为这个小人物增色不少。

导演通过忠实原著的人物形象使得电影更加富有吸引力, 引起观众的共鸣。尽管观众对于人物的改编与创作褒贬不一。然而, 就像一千个观众,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 一千个导演, 也会塑造出一千种形象, 每一种都包含着电影创作者的意识和思想。

(三) 叙事方式的二次创作

影片在叙事上是按照时间顺序的, 但是跨越又非常明显, 而且影片中蕴含着多处前后呼应的细节, 增加了故事的完整性和可看性。

影片的叙事经历了十多年的时间跨度:从校园生活一直到社会生活。而这前后两部分叙事却呈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影片基调。在前半部分的校园生活中, 导演以较为轻松活泼的笔触去描写青春期男女的爱情、友情, 充满了童话般的美好幻想。影片在开始部分运用了一些童话故事的拍摄手法描写女主角郑微的美好想象, 如同童话故事里灰姑娘穿上了心爱的水晶鞋那般美好。然而, 在影片后半段, 导演却打破了这种“乌托邦”式的美丽幻想, 改以一种更为理性冷峻的笔触去摹写现实的种种苍凉与无奈。梦幻破碎的这种前后反差刺穿了现实的种种虚伪, 更折射出了现实的残酷与无奈, 冰冷刺骨。

前一部分的校园生活, 电影以校园场景为主。在这一部分中, 画面以翠绿的树叶和烂灿的阳光来开始青春和爱情, 而在郑微因为陈孝正出国而失去恋人的时候, 画面又以翠绿的树叶和烂灿的阳光来结束青春与初恋。影片在画面语言上的叙事方式, 体现了每个人都有过的灿烂青春, 同时也倾诉了青春中的种种失去与无奈。

影片第二部分以高速公路上疾驰的汽车开始。阮莞与男朋友开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 背景音乐是Suede的《so young》。而当阮莞在结婚前决定再见前男友最后一面时, 阮莞在路上焦急地拦车, 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 却没有一辆为她停下来, 这时的背景音乐也是《so young》。甚至当阮莞焦急地闯红灯过马路, 发生悲剧的那一刻, 《so young》的音乐还在继续, 可是此刻只留下赵世勇在剧院门口独自等待的身影了。

三、电影《致青春》二次创作的意义

电影上映后票房走高, 观众对电影褒贬不一:有人认为电影不尊重原著, 剧本改动较大;有人认为电影中某些情节无厘头, 例如开头的童话入场;有人认为电影中某些人物设置无关青春, 例如人物施洁的设置。笔者认为, 电影总体故事情节上, 是尊重原著的。在具体情节设置与人物塑造细节上, 充分体现了电影精心的二次创作。

(一) 电影的二次创作对原著进行了情节上的筛选,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电影充分体现原著中所体现的青春, 每个人都经历过的美好、热情而又苦涩的青春, 对这一主题进行了放大与强化。而对原著中一些敏感话题进行了删减或弱化。比如, 原著中郑微与陈孝正初次性关系, 在电影中予以删除。因为青春的珍贵并不在此, 我们对青春的怀念也非如此。因此, 对于这一敏感话题, 电影完全没有体现。

(二) 电影在原著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情节

原著中并没有海洋馆的情节。而电影中当陈孝正知道不能再继续陪郑微走下去的时候, 他选择给对方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他们一起去海洋馆, 陈孝正向管理员说了一个美丽的谎言, 使得郑微圆梦———亲自抚摸海豚。那一刻, 郑微笑得无比灿烂, 很多观众心里也笑得无比灿烂。青春似乎定格在这美好的一刻, 陈孝正与郑微的美好和甜蜜也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然而, 从海洋馆回来没多久, 郑微就得知陈孝正即将出国的消息———正如烟火一样, 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 原来美好的海洋馆是陈孝正送给她分手前的回忆, 正好应了那句歌词“短暂的狂欢, 以为一生绵延”。多年后, 郑微与陈孝正都历经世事, 电影让他们再一次回到了海洋馆的场景。也许青春带给了我们伤痛, 然而它也带给我们很多美好的回忆, 正如那句台词:“我们一起度过了青春, 谁也不亏欠谁的, 青春就是用来怀念的”。接着, 画面再次回到几年前他们在海洋馆的美好时光, 电影接近尾声, 王菲的歌声《致青春》响起, 很多观众已陷入电影创造出的怀念中, 这正是电影的成功之处。

(三) 原著是青春恋爱与理性现实的结合, 而电影主题定格在青春与怀旧

电影在改编时结合导演的经验和当下观众的审美, 对原著中的时间背景做了成功的修改。原著的时间背景大约在2000年以后, 而电影将时间改到上世纪90年代。导演赵薇是90年代的大学生, 在创作时融入自己的元素与风格, 很多观众甚至表示主角郑微身上有“薇烙印”。影片将时间定格在这个时间, 不仅引起了70后、80后的共鸣, 也给90后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电影鲜明地体现了两个主题词:一是青春, 二是怀旧。

影片所体现的青春活力无处不在。影片以密布的绿色树叶和阳光开场, 镜头处理采取“移”的运动方式, 形象地展示了青春给人的奔放和活力。明媚的阳光照在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庞上。碧绿的草坪上, 飘扬的彩旗下, 学子们弹着吉他, 演着话剧, 发着传单, 各种大学生社团搞得轰轰烈烈。

然而, 明亮的青春也有苦涩。当郑微意识到自己不再讨厌陈孝正, 而是开始喜欢上他的时候。画面设置在一座孤独的天桥上, 昏黄的灯光照着路面, 郑微独自走在上面, 拖出长长的影子, 此刻的镜头语言体现出人物心情的低落与压抑。当阮莞得知男朋友让一个女孩怀孕时, 抱着他的手瞬间呆在那里。在医院破旧的走廊里, 阮莞陪着那个女孩等待手术, 阳光苍白地照进来, 两个女孩坐在长凳上, 地上映出长长的影子, 画面用光采取逆光的光位, 显示出人物的无奈与悲伤。

电影的另一大主题是怀旧。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 年轻人看《新白娘子传奇》、唱《红日》, 男生理着"郭富城头", 所有这些细节, 无一不点燃了一代人有关青春的集体记忆。每个人的青春都有着挥之不去的故事, 每个人的青春也刻着深深的时代烙印。在这部电影里, 无论是音乐, 还是故事, 都充满着浓浓的怀旧味道。学长在新生开学时对漂亮学妹大献殷勤, 学生社团活动的如火如荼, 学生在文艺晚会上高唱激情澎湃的《红日》, 学生宿舍内张贴的电影海报《阮玲玉》等, 无论是服装、发型还是道具, 影片都尽力还原了那个年代的时代氛围, 充满着怀旧气息。曾经在那个年代走过大学岁月的观众, 看完电影后, 感触颇深。

(四) 视听语言的成功运用

电影中对于很多场景与人物的二次创造都源于画面与声音的成功运用。如原著中郑微听到了陈孝正要出国的消息, 当即去找他证实。在破旧的水房里, 锈迹斑斑的镜子前, 陈孝正流着泪告诉郑微, 人首先要爱自己, 他习惯了贫贱, 无法让心爱的女孩忍受贫贱。陈孝正纯洁的校园初恋终究被残酷的现实击败了, 阳光透过糊着牛皮纸的窗口照进来, 水龙头里滴答着水珠, 他哭得那么心痛和无奈。电影通过场景设置让观众切实体会到了陈孝正对初恋深深的遗憾和留恋。

也许电影的二次创作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然而在艺术的道路上, 只有更好, 没有最好, 电影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

电影是一门年轻的艺术形式, 20世纪以来, 电影在主题类别、结构模式及技术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将被搬上银幕。如何在电影二次创作中将文学作品推广开来, 得到更多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电影《致青春》给了我们成功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刘凡.叙事的置换:小说到电影的改编[J].电影文学, 2010 (18) .1.刘凡.叙事的置换:小说到电影的改编[J].电影文学, 2010 (18) .

[2].Leon.http://i.mtime.com/andygoandgo/blog/7598966/in-dex-1.html.2013-04.2.Leon.http://i.mtime.com/andygoandgo/blog/7598966/in-dex-1.html.2013-04.

[3].赵建波〈.活着〉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J].青年文学家, 2009 (12) .3.赵建波〈.活着〉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J].青年文学家, 2009 (12) .

[4].雅各布.卢特.小说与电影中的叙事[M].徐强, 等, 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4.雅各布.卢特.小说与电影中的叙事[M].徐强, 等, 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5].朱旭辉.新媒介环境中电影对小说的改编[J].中国电影市场, 2012 (5) .5.朱旭辉.新媒介环境中电影对小说的改编[J].中国电影市场, 2012 (5) .

[6].李焕征.电影创作研究综述[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9 (5) .6.李焕征.电影创作研究综述[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9 (5) .

[7].焦素娥.三重视界的命运悲剧——西班牙影片〈卡门〉的叙事结构与隐喻色彩[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4) .7.焦素娥.三重视界的命运悲剧——西班牙影片〈卡门〉的叙事结构与隐喻色彩[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4) .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篇8

生活过于平淡,我喜欢刺激但也过于自我保护。这本书的名字,带着激烈汽水冲击后舌尖点点的麻木,带着无奈与沉默,像陷入了忧伤却干涸得没有眼泪的眸子。

我深知青春难回,却还是那么平静地看着日子流水般凉凉地滑过。

电影上映正是考试后,开场字幕有些长,开篇的童话让人莫名其妙却异常温暖。

刚进大学时的懵懂,那些天真阳光的笑容真是刺眼。

宿舍里昏暗温暖的灯光下,拿出偷偷藏着的啤酒一饮而尽像是浇愁却在来不及惆怅的时候微笑着睡去,男生宿舍满地的零食吊灯上挂着滴水未干的衣物,走廊里吵吵闹闹,上课迟到和老讲授装病,男生用这办法就遭雷劈女生就受垂怜。

闺蜜有些诧异,“矮油?大学竟是这样子的?”

“是这样子的吗?是吧。”在我眯起的眼里你能看到贪婪与满足,这样就足够了。

可为什么,在下一秒,觉得还没经历却已经失去?

女主角郑微大大咧咧明媚的笑着,天崩地裂般哭泣着,她躺着床上像战士一样喊:“不管前面是刀山火海还是万丈深渊,我将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我想,我拥有她十分之一的勇气就好了。

感性的优雅的阮莞,女神一般的存在,却一直为爱癫狂,勇敢得不顾劈头盖脸的暴风雨,坚定得有点过于执迷不悟。

闺蜜说,我的性格有一点像她。像她的“不求最好,只求平淡”;像她的偶尔执著哪怕万劫不复。

在卡车撞上阮莞的时候,毫无心理准备的我下意识地惊叫,眼泪几乎飚出来。你在旁边捏着可乐瓶子狠狠地骂赵世永。

我回头看看闺蜜,默不作声。也许,他懦弱的让人鄙夷,但却没有理由去责怪。眨眨眼,仿佛阮莞还在温婉的笑,还在举起酒杯喊着“青春永垂不朽”,还在晚会上笑着带头鼓掌。

她是这场青春里最淡然的人,却最为疯狂。

故事里的施洁,是唯一拥有不怕死的精神奔赴青春战场的人。我们大多数人,无疑都败给了现实与死亡,而她却败给了她最爱的人,丢盔卸甲。

我们一度都躺在数不清的故事里。

真的是很喜欢这部电影,像是雨后土地潮湿的气息,足够真实。

郑微说,“我们都该惭愧,我们都爱自己,胜过爱爱情。爱一个人,应该像爱祖国,爱山川,爱河流。”

真正的爱,应该是这样的壮烈伟岸吧!像是爱祖国,落地生根,融进血液里,刻在骨头上,不会随便拿出来给谁看,只是埋进很深很深的泥土里。

电影戛然而止,始料未及。突然出现的字幕以及亮起的灯光让我们恍然——电影已经结束。这就像是我们意犹未尽的青春吧。

王菲喃喃的主题曲响起,像是青春最后平静得没有感情的低吟,人们缓缓散场,昏暗的灯光照着猩红色成排的座椅。

我们都会变成自己最厌恶的模样。

我不知道,热情是怎样被生活冲淡的。如今的我们,总像被人掏空了五脏六腑扯掉了血管与神经,空壳被丢在大街上。

青春是什么,青春会是什么?会是校园单车初恋,还是热血沸腾?

也许,青春就蹲在一个角落里默默看着你,从白日的倾城到夜晚的月光清冷。

昼夜无常,青春被谁安放在角落里,不痛不痒。

青春该是什么?

慢热的我在看过电影后的第9个月开始终于在纸上写下了这几个字。

上一篇:钟嵘诗品原文翻译下一篇:父爱如山 10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