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的小学作文素材

2024-10-01

友情的小学作文素材(通用12篇)

友情的小学作文素材 篇1

友情,浓浓的

友情,就像一杯热咖啡,需要我们去慢慢品尝,才可以品出它的真正味道。友情就像一座山,需要我们去慢慢爬,才知道友情在我们的成长路上有多么重要。

在我的生活中,有许多朋友,但懂我心思的并不多。真正知道我的心思的就只有一个人,她善良,她诚实,她可信,是我的知音、知已。她的名字叫吴仕宏。

记得有一次,我看她神神秘秘的不知道在写什么,我就等她走了,再悄悄地翻开她的书本,我看了一下,上面写着:伤心的时候,安慰我;开心的时候,和我一起笑,谢谢你——林蕾蕾。顿时,我的泪水便在眼圈里打转了。从这个时候起,我和她就成为了最好的朋友,在小学的时候,我们要永远在同一个班里学习,真开心。

从那天开始,我就懂得了友情这个词,它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

友情

翻看一届届的同学们的照片,我不禁感叹时光的飞逝,时光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在遗失了以前的美好後,要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乃至於现在的友情。美好是容易失去的,因为前方等待我们的总是在道路上的坎坷,学习道路上的艰辛。我们会无暇顾及往事的美好,无暇顾及之前高洁的友情,但我们只要把坎坷当作人生道路上的小石子,用力将它踢走,将一切的忧愁化为乌有,来感受友情所带来的温暖。

朋友,这熟悉而又遥远的名字,它如一阵风,轻轻沁入我们的心灵。它有时会像春风充满芳香,有时会像夏风,热烈激情,有时会像秋风忧郁缠绵,有时会像东风寒冷刺骨。在这个时候,友情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友情,用生活中常见的名词来形容。它就像一杯水,一杯白开水,淡淡的,但是只要你稍加一点,糖,它就会变得甜起来。

可有的时候,我又觉得友情这个东西有些千变万化。它有时像是一件衣服。紧了,不合适;松了,也不合适,要合身,穿的才舒服呢!

茫茫人海,虽然是擦肩而过,那也是一种缘份,让我们彼此珍惜这份友情,到天长地久,地远苍穹。

友情

友情,好似一杯陈年老酒,时间越长味儿越浓;友情,好似一杯烈酒,轰轰烈烈;友情,好似一盏明灯,在黑暗的夜里,照亮你我的心弦;友情不深怎得这千古佳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在毕业季里,我们即将分离,但我始终相信我们的心并没有分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你明白这句格言的意思吗?它的意思是说:海内有真心朋友的话,不管相距多远,我们还像邻居一样。知道吗?是友情煽动了我们的心,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懂吗?友情是一个奇怪的东西,我们总是摸不透它。我们的友谊究竟有多深?百度里搜不到。朋友,在拍毕业照的时候,当我们分开的时候,当你的脚迈进另一个中学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拍毕业照的时候,“咔嚓"一声,我们只留下了回忆;当我们分开的时候,心中像是打翻了五味瓶一样,不知是酸还是甜······;当我的脚迈进另一个中学时,我回想起了我们的点点滴滴······朋友,我想用一句古诗表现出我们离别时的情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离别之际,我只能对你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认不识君。

我始终相信有一种友情,不会输给时间和距离!珍惜吧,珍惜我们所剩下的时间!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是一种唯美的想法,当我为错过的东西惆怅时真正永恒的美却从我的指间滑落到地上!

童年的脚印留在校园的小路上,笑语欢歌留在花坛的馨香中······母校的每个角落,都珍藏着我们的友情,播种着我们的梦想。

友情的小学作文素材 篇2

“积累”, 是一项重要的能力。从写作学来看, 积累指的是作者在生活实践中, 通过留心的观察和体验, 对于事实、事件、人物、图景以及感受、印象等的记忆记载, 这称为生活积累或素材积累, 是写作的“零件”。有直接生活素材的积累, 即作者亲自对事物的感受;也有间接资料的获取, 指通过阅读报刊、书籍或其他资料、文献而得到材料。从小学生学习过程来看, 积累更是一种能力素质的体现, 无论任何学科, 无论何种知识, 乃至学习技能与劳动技能, 都应该经过记忆记载, 保留及内化为自身所拥有的知识与技能。

“磨刀不误砍柴功”。我国古代文人历来都十分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问题。唐代散文大家韩愈, 他在《进学解》一书中说:文章材料“贪多务得, 细大不捐”, “兼收并蓄, 待用无遗”。就是说, 写文章前积累材料愈多愈好, 无论大小都不捐弃, 都要收集。这样, 在选用的时候就会感到没有遗漏, 没有残缺。宋代《诗人玉屑》的著者魏庆之也认为“凡作家须饱材料”。

如何扩大农村小学生的知识领域, 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我认为, 在农村小学生作文训练中, 应立足现实, 放眼未来, 循序渐进, 注意指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积累:

1、生活积累是关键。一切材料都来自生活。农村既是一个大植物园, 又是一个天然的动物园。在这里, 动植物千姿百态, 种类繁多, 不可胜数。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 在春天的田野上, 夏天的花丛中, 秋天的果园里, 冬天的雪地上, 学生会看到许多美丽的画面, 会找到很多写作素材。农村学生在校学习之余, 在家参加了大量的生产劳动, 煮饭喂猪, 割草放牛羊, 插秧收粮食, 上树摘果子, 下田下河抓鱼虾等非常丰富的社会体验, 又给农村小学生作文提供了写作源泉。如我班一位学生在写《摸螺蛳》时写道:我把手伸进洞中, 触到一个又圆又扁的软软的东西, 那东西还弯弯曲曲的, 这不是水蛇是什么?我尖叫一声, 手好像触电般地缩回来, 身子像筛米一样颤抖起来, 嘴里结结巴巴地说:“有……蛇……”。如果没有生活体验, 想是想不出来的。

为学生开展第二课堂, 读书读报, 讲故事, 办板报, 诗歌朗诵, 文艺比赛, 智力竞赛等, 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加见识, 增长知识, 积累素材, 写起作文来就会水到渠成。

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 慰问军烈属, 帮助五保老人, 访问老军人, 收集民间故事, 新社会的好人好事, 看望生病或有困难的同学, 对社会商品进行调查, 调查人们的生活水平的变化, 调查社会生活中滥用汉字的行为等, 对这些材料创造性地加工整理, 农村学生作文素材将是无穷无尽的。

只有教给学生观察生活并且养成记载积累的好习惯, 才能真正解决从“内容入手”和写自身生活的问题, 才能真正形成头脑记忆中的材料库, 对写作能力、认识能力与思维能力的训练都有好处。简而言之, 作文材料的来源, 既要注意“丰富生活”, 更要注意指导让学生发现并通过记忆记载自己平常“丰富的生活”, 才能真正解决文源问题, 同时培养“积累”能力。

2、阅读积累是保障。著书立说, 需要吸取报刊书籍中的“材料”, 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实际上, 文学创作也是非常需要作者广博知识, 也需要借用阅读中的积累。郭沫若就曾经说过:“作为一个近代的小说家和戏剧作家, 那差不多须得要具备一个百科全书似的头脑, 虽不必是整套的百科全书, 而是要你在百科中的某一科, 或某一科中的某一部门, 具备着专家的识见。”有的“材料”可以通过生活体验, 获得第一手材料。但是, 每个人不能事事直接体验。这样, 从前人总结发表在报刊、书籍中的文章中摄取“材料”, 就成了一条重要途径。通过阅读, 包括视听手段中可以得到好的词、句、段, 更可以获得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和认识上的深化。

小学生在学语言, 学表达, 因此, 不应该设置太多的障碍。要允许仿写, 不但用词句, 也用段, 同时还要指导他们用各种方法积累阅读视听中的语言材料。模仿就是创造。大量的语言材料的积累, 必然会丰富学生的表达仓库, 同时会激发其表达的创造能力。此外, 尤其要注意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化认识, 增强分析能力, 激发健康情感。这就需要对阅读理解与鉴赏的积累。如一位六年级小学生写《我的邻居》, 介绍了一位瞧不起工人的干部。结尾处写道:“为什么杨叔叔对局长对工人态度不同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 我发现屋角一杆坏了的秤, 才猛然明白, 在杨叔叔心的天平上, 局长和工人是不平衡的。”“我多想对全世界喊出这答案, 当看到蓝蓝的天, 白白的云, 我又紧紧捂住了自己的口, 不能让它污染了这美丽的环境。”这第二段话就出自学生的阅读积累, 但不仅仅只是“语言材料”了。它已经成了阅读中情感共鸣的认识能力的积累了。

3、写作知识积累是基础。有了生活, 有了借鉴, 没有表达的方式也不行。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写作知识的积累指导。除了课堂授予之外, 教师要提炼归纳出一些作文常识, 同时, 这还必须从阅读中来。通过阅读美文, 既是语言材料积累, 更是写作技巧上的积累。

如何指导积累?这不能仅仅放在课外, 布置观察与阅读而撒手不管, “积累”的指导应在课内完成。首先, “积累”的习惯应该通过课堂点拨而逐日完成。每次作文前的“口语交际”, 我采用“文源说写点拨”, 只写题目不写作文, 以达到调动生活, 触发积累, 解决文源, 利于训练的目的。在课堂上, 学生充分倾吐积累, 同一个题目可在课内展示5——15个左右材料, 学生明白了积累的重要性, 同时也获得了积累的方法。其次, 课内要具体指导。如每个人准备好四个本——“观察积累本”、“阅读积累本”、“练笔本”、和平时愿意写的作文的“集本“。这是落实记忆记载的载体。第三, 教师一定要有强烈的指导积累的意识, 把指导积累自觉地放进课堂之中。

农村小学作文素材的选择 篇3

一、欣赏自然风光,谈家乡之美

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作文教学时应该让同学们走出教室,去拥抱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虫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春之绿,夏之泳,秋之游,冬之雪。如此多样的自然风光为我们农村小学作文素材注入了鲜活的内容。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特别是日记、周记中,教师就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这里入手,以命题、半命题、给习作范围等形式将学生的眼光吸引到他们周围习以为常的景观上,指导他们写出一篇篇优美的好作文,如:《那座山》《我家的菜园》《门前的小溪流》《我爱家乡的……》《那一片……》……同时也引导学生在写人写事作文中渗透对周围景物的描写。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感受到家乡的山美水美,激起對家乡的热爱,从而更愿意用手中的笔来赞美家乡,造成写作上的良性循环。

二、体验传统节庆,感受民风民俗

虽然时代在进步,生活也日渐殷实,但一些古老的、传统的民风民俗在广大农村仍在延续,这也是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在素材方面的一大隐性优势,以此为素材创作的作文也别有一番吸引力。比如:过年时拜新年、吃年饭、闹秧歌、吃元宵,这些场面是农村孩子喜闻乐见的。如果将之作为作文的一类素材,也不失为写作教学中的一大亮点。

三、亲临劳动场景,分享收获的喜悦

相对于城里的孩子,农村的学生亲身经历的劳动场景会更多,也更有感触:田间的收割播种、地里的采摘、水中捞鱼、上树抓鸟雀……这样的劳动对孩子们来说如数家珍,而每一种场面都会让他们历历在目,印象深刻。教师在指导写作时,就应牢牢抓住这些让学生有话可写的题材,让孩子们有展示自己实践风采的舞台。

我们教师平时要经常引导孩子关注家庭中的劳动场景,并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家庭劳动。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孩子们就会有感而发,有情可表。

四、留心大家庭生活,品味亲情

农村的家庭一般过的是大家庭的生活,其间少不了磕磕碰碰,但同时也添了子孙满堂的喜庆和欢乐。于是婆媳、妯娌、祖孙、兄弟间的忧心事、趣事、苦事、喜事……又成了我们农村小学作文素材中的隐性优势了。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细细回味,反复琢磨,写出大家庭生活中特有的氛围和感受。

身在农村,工作在农村,我们在教学中难免会碰到比城镇教学更多的困难,要面对各种不利的因素,如:教学设施落后、拥有资料不足、学生基础薄弱、家长对教育够重视……可我们没有理由抱怨,也绝不能对自己的作文教学感到泄气。只要我们有心,就能找到契机,发现我们身边存在的、被我们平时所忽略的种种隐性优势,会让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展示出新的生命力。

友情的高中作文素材 篇4

在中国的历史上,李白与杜甫的友情是除俞伯牙和钟子期之外最被推崇的了。但他们的交往,也是那么短暂。相识已是太晚,作别又是匆忙,李白的送别诗是:“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从此再也没有见面。多情的杜甫在这以后一直处于对李白的思念之中,不管流落何地都写出了刻骨铭心的诗句;李白应该也在思念吧,但他步履放达、交游广泛,杜甫的名字再也没有在他的诗中出现。这里好像出现了一种巨大的不平衡,但天下的友情并不以平衡为条件。即使李白不再思念,杜甫也作出了单方面的美好承担。李白对他无所求,他对李白也无所求。

有时友情也是需要用方法来维持的。

一个比较软的办法是淡化友情。同样出于对友情稳固性的不信任,只能用稀释浓度来求得延长。不让它凝结成实体,它还能破碎得了么?“君子之交谈如水”,这种高明的说法包藏着一种机智的无奈,可惜后来一直被并无机智、只剩无奈的人群所套用。怕一切许诺无法兑现,于是不作许诺;怕一切欢晤无法延续,于是不作欢晤,只把微笑点头维系于影影绰绰之间。有人还曾经借用神秘的东方美学来支持这种态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这样一来,友情也就成了一种水墨写意,若有若无。但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友情和相识还有什么区别?这与其说是维护,不如说是窒息,而奄奄一息的友情还不如没有友情,对此我们都深有体会。在大街上,一位熟人彬彬有礼地牵了牵嘴角向我们递过来一个过于矜持的笑容,为什么那么使我们腻烦,宁肯转过脸去向一座塑像大喊一声早安?在宴会里,一位客人伸出手来以示友好却又在相握之际绷直了手指以示淡然,为什么那么使我们恶心,以至恨不得到水池边把手洗个干净?

另一个比较俗的办法是粘贴友情。既不拉帮结派,也不故作淡雅,而是大幅度降低朋友的标准,扩大友情的范围,一团和气,广种博收。非常需要友情,又不大信任友情,试图用数量的堆积来抵拒荒凉。这是一件非常劳累的事,哪一份邀请都要接受,哪一声招呼都要反应,哪一位老兄都不敢得罪,结果,哪一个朋友都没有把他当作知己。如此大的联系网络难免出现种种麻烦,他不知如何表态,又没有协调的能力,于是经常目光游移,语气闪烁,模棱两可,不能不被任何一方都怀疑、都看轻。这样的人大多不是坏人,不做什么坏事,朋友间出现裂缝他去粘粘贴贴,朋友对自己产生了隔阂他也粘粘贴贴,最终他在内心也对这种友情产生了苦涩的疑惑,没有别的办法,也只能在自己的内心粘粘贴贴。永远是满面笑容,永远是行色匆匆,却永远没有搞清:友情究竟是什么?

友情本是超越障碍的翅膀,但它自身也会背负障碍的沉重,因此,它在轻松人类的时候也在轻松自己,净化人类的时候也在净化自己。其结果应该是两相完满:当人类在最深刻地享受友情时,友情本身也获得最充分的实现。

现在,即便我们拥有不少友情,它也还是残缺的,原因在于我们自身还残缺。世界理应给我们更多的爱,我们理应给世界更多的爱,这在青年时代是一种小心翼翼的企盼,到了生命的秋季,仍然是一种小心翼翼的企盼。但是,秋季毕竟是秋季,生命已承受霜降,企盼已洒上寒露,友情的渴望灿如枫叶,却也已开始飘落。生命传代的下一个季度,会是智慧强于博爱,还是博爱强于智慧?现今还是稚嫩的心灵,会发出多少友情的信号,又会受到多少友情的滋润?这是一个近乎宿命的难题,完全无法贸然作答。秋天的我们,只有祝祈。心中吹过的风,有点凉意。

友情,它到底是什么。

友情

有一种情叫亲情,那是低档风雨的盾;有一种情叫爱情,那是生死相随的心;有一种情叫友情,那是患难与共时的相守相伴。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写出了多数友人在离别时的牵挂与不舍。朋友,用本山老师的话说就是月月有关系的人。他们不会在乎你是否有钱,是否漂亮,是否有地位。更不在乎你是否有权,是否有势。他们只在乎你的人和你的心。当你开心时,他们会默默地守候你的笑容;当你难过时,他们会想办法哄你开心,甚至陪你难过;当你生气时,他们会厚着脸皮的去找你道歉。。不需要说什么却知道你要做什么,不会刻意的注意你你却始终在他们的视线里,当你受欺负时第一个打抱不平,当你需要帮助时第一个挺身而出。这就是朋友,这就是友情。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事业有成的人,为了测试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他故意打电话借钱,第一个电话打通了,而那边的人回答的却是手头紧,第二个电话打通了那边的人回答的却是周转不开,就这样第三个电话,第四个电话,第五个电话就这么打了下去,几乎所有人都用不同的理由拒绝了,当它快失望时,最后的几个电话却给了他无限的温暖与感动。‘还以为啥事那,不就是借钱吗,借多少告诉我,我钱要不够给你出去借去,兄弟这不差事,有事吱声啊’这是最后的几通电话中一通电话里的对话。‘我当时都失望死了’他说‘本以为身边的都是真心朋友,谁知道……诶’这个小故事虽然短但却说明了一个问题,那些经常在你身边虚张声势,在你发财是靠近你的人,都不算是真正的朋友,只有那些在你困难时依然在你身后的人,才配称之为朋友。

友情是等同于爱情亲情,虽然不是同一血脉,却胜似是同一血脉。

友情

友情是一缕和煦的春风,吹拂着我们青春的脸;友情是一弯七色的彩虹,驾起了我们心中的桥梁,连接起我们彼此的鸿沟;友情是一场清爽的沐浴,洗涤了我们的屈辱与污渍;友情是一道从天而降的闪电,扫清我们成长旅途中的障碍。

还记得我们一起走过小学初中的日子吗?那时候,曾经有无数个夜晚,在幽深的小道上,在昏黄的路灯下,我们一起望着夏夜的星空,数着满天的繁星;你是我的知音,我当俞伯牙,你当钟子期;我是你的学习助手,还记得那滚滚历史长河涌进你脑海的情景吗?在学习之余,哪怕是紧张的初三,我们也一起谈天说地,如果有酒,非“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不可。你经常讲一些恐怖故事,吓得我夜里常做恶梦。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知道你为人处事很坚强,但你学习不执着,任你的书籍一片清闲,任乌鸦在你的考卷上乱飞。我曾天真地想,要是我们都能考上全市最重点的高中该多好啊!

还记得分别那一刻吗?你要到异地学习,我也要到县城求学。一个“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个“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一隔,就是三年。三年来,我只能听到你的声音,只能从梦里遇见你。但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想起你的慈祥面孔,想起你的真诚话语,就像躺在夏夜的草坪上遥望那深邃的天空,就像站在高山上看那奔腾的流水,就像跨上骏马驰骋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就像是长出了双翅膀想要飞向那九天云宵。千万里路,万水千山阻隔不了我们的友情;时空的穿跃,雷霹电击磨损不了我们几年来形成的友谊之舟。每次我失落时,我都会想起你,因为你会给我战胜磨难的勇气,你也总会打电话来安慰我。记得那次是我最迷惘失落之时,我拿起话筒,向远方的你倾诉。那次我哭了,我真的不知该怎么做。你很安静地听完我的诉说,然后给我一声笑,说:“我们都是男孩子,不是说‘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吗?你怎么就哭了?不羞吗?瞧我多开心!”你的话如冰天雪地里的一线阳光,融化了千年冰山,使我焕发出神奇力量,夺下成功的路标;你的话如一场及时的甘霖,滋润着久旱的枯草;你的话如一条清澈的溪流,携带着春天里落下的缤纷、潺潺流进我的心房;你的话如一把光茫四射的剑,斩除了我心中的魔鬼。千里外的你,萦绕在我耳边的话语,伴我走过风雨坎坷的高中生涯。

虽然我们也曾隔阂甚至冲突,就像太阳偶尔被乌云遮住,黄河偶尔断流,洪水偶尔淹没了农田,海啸偶尔吞噬了村庄。这一切只是暂时的。你我友情,不是瞬间彩虹,而是风雨摧不毁的石桥;不是冬天的冰川,而是春天的常流水。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不经风吹雨打、千锤百炼的友情不是真正的友情。经受住重重考验的友情才会焕发出迷人光彩。”正是我们友情的迂回百折,最终浇铸了友情之大山。你我经历好验证了这一句话。

你是风儿我是草,吹绿了我,使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你是鱼儿我是鸟,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写初中友情的作文素材 篇5

如果说友情是一棵常青树,那么,浇灌它的必定是出自心田的清泉;如果说友谊是一朵开不败的花,那么,照耀它的必定是从心中升起的太阳。

不知是那个诗人写道:“友谊,是一把雨伞下的两个身影,是一张课桌上的两对明眸;是理想土壤上的小花,是宏伟乐章上的两个音符。没有友谊,生命之树就会在时间的涛声中枯萎;心灵之壤就会在季节的变奏里荒芜。”歌颂友谊的诗句人们百听不厌,礼拜的“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千古年来,人们思念着他们,受着他们的感染,演绎着一幕幕动人的 篇章。

那一次,原本晴空万里的天气,变成了乌云密布,豆子般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掉,落在手中,发出一声沉闷的响声。

我跑到窗前,怎么办?我没有带伞!同学们一看窗户外那豆大的雨滴拼命地往下砸,有的欢喜有的忧,欢喜的是自己带了雨伞,而不会受着该死的天气的气了;而忧的是忘了带伞,有谁会料到今天会下雨呢?然而那些带伞的同学也是侥幸地把伞放在教室里。

教室里发出一阵阵叹气声,我也叹了一口气:“怎么办呢?我没有带伞,怎么回家……而且把自己淋了一身,爸爸妈妈又该骂了。哎……”

放学了,我呆呆地站在教室门口,看着那一把把撑起的雨伞,五颜六色的,像一朵朵小蘑菇,心里却暗暗地流下了泪。

“嘿!柒,你怎么还没有回家?”

“我……我忘带伞了。”原来是我的好朋友訫,我向她诉说心事。

“那……”,她盯着她的那把小花伞,突然抬头,望着我,“这把伞给你吧,我有我爸来接,出了校门就好了,而你是自己走回去的,这伞给你了。”

“可,可是……”

“没什么好可是的,雨也不大,到校门只会淋到一点,没什么。”

说完,她便跑了出去,我连一声“谢谢”都没来得及说。

友谊,就是这么美好,架成我们心灵通往心灵的桥梁。让我们与友情同行,创造更好、更美的明天吧!

我拥有友情

依旧是春天,桃花开得灿烂,空气中弥漫着幸福的味道。我微笑,友,是你告诉我,我一直拥有友情-----题记

初次相见

思绪飘飞,恍恍惚惚间我似乎又看见那个画面,我与你的初次相见是在喧闹的大街。那并不是我喜欢的地方,我喜欢的是安静地坐在某个角落,捧一本书,静静享受书给我带来的快乐。

走在人潮拥挤的大街,漫无目的的看着这装饰华丽的都市,手里拿着一本书,却无心阅读。

“啊”,伴随这我的一声尖叫,我心爱的书重重的摔在地上,这可是新上市的书啊!“喂,你谁啊,有没有一点礼貌,也不说声对不起”。看着那人远去的背影我更加恼了。一个身影进入我的视线,一个漂亮的女生将书拾起,排练拍灰尘,微笑着对我说:“好了,没事了,给你吧。”我愣了一下,回过神来,还未等我说声谢谢就消失在我的视线外。不过我却记住了她的微笑,如春雨一般凉爽,如彩虹一样灿烂,像春天的桃花一样可爱,像冬雨一样给人惊喜。此后我便一直在想会不会再遇见她。没想到你居然是九年级刚转来的亲同学。

有你有惊喜

快中考了,同学们都在紧张的复习中,而我却在想着下周的生日,想着一定不会有同学记得吧。不免有些烦闷,但还是很期待的。

“下自习了,宇薇我们快去寝室吧。”一下课胖胖贺见就凑过来对陈宇薇说道并使了各眼色。

“嗯,果果,我们先走了,你也快点别磨蹭了,都没多少时间了。”看着她们远去的背影,我失望的低下了头,看来她真的忘记了。。。

夜,好静谧,柔和的月光洒了一地银白,月光下得到我无精打采。到了寝室,寝室居然没有开灯,不是要复习的吗?人呢?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同学们同学们都围了过来,你在中间,手里端着蛋糕。

“你,我还以为你忘记了今天是我生日呢……”

“怎么会呢,傻妞,你可是我最好的朋友耶……”

感动定格在那瞬间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高考的时间也越来越近了。以前的我们总是形影不离,而现在每天都被成堆的试卷压的喘不过来气,让人不免有些忧郁,甚至感到些许害怕彷徨。

窗外,月亮升的老高,窗内,依旧如故。我机械性翻开书本。一张纸片飘落到地上。拿熟悉的字迹:朋友并不是形影不离,我远做你的影子守护在你身边。简单的一句话,我却反复读了数十遍。拭去眼角的泪痕,不是伤心,而是感动,因为只有她最懂我,感动定格在那瞬间。

微风吹落窗外的花瓣,飘落进我的房间,带着阳光的温度,一如你的温柔。我将思绪收回,淡淡一笑,友,与你相伴如此美好,花开满目的绽放,花谢一地的芳华……

友情从未走远,它始终弥漫在你我身边,只不过是换了个方式需要我们去感受,一路与友情相伴。

友情,也需要经营

曾经以为,朋友,应该是那个即使不说话他也会懂你的人。逐渐,我才懂得,事实并非如此。即使是再好的朋友,也难免会有误会。友情,也是需要花费时间和心思去经营的。

朋友之间,似乎付出永远不会平衡,总会有一个人比另一个人付出的要多一些。无论多少,真正的朋友是不会和你计较的,因为对他们来说,为朋友付出是一种幸福,经营友情,是一种莫大的快乐。这时的你,不需愧疚,只需嘴角上扬,给那个为你默默付出的他,一个会心的微笑。

沟通,是经营友谊的最重要手段。在长长的林荫道上漫步,在秋千上玩笑,让亲切的话语在耳边呢喃,让心与心在这一刻零距离。这时,你会发现,你所熟悉的那个世界,没有因为谁而改变。

也或许,沟通不需要语言。只要两个人在一起,就是一种交流。默契总是在不知不觉中相互传递。是两张并排的座椅,是两杯热咖啡,是雪地里的两排脚印,是身边温暖的气息。

有时,他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手势,拍在肩上的手心,都会传递不同的信息,给你不同的力量。在你感激不尽的时候,也勿忘,在他流泪的时候,递给他你或许不够强壮但却温暖无比的肩膀。

经营你的友情,不要吝啬你的话语。时常告诉他,你爱他,关心他,永远在他身边,不会分离。在他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的时候,都陪在他的身旁,让他知道,你们的友谊,不是建立在他的荣耀的基础上。真心,是你们共同的基石。

不要苛求友谊能够天长地久,只要珍惜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即使有一天,你们真的要分开,也不要哭泣,要留给对方,你最美的微笑,让他永远把美丽的你铭记。即使有一天,你们天涯海角,记得在固定的时候,给那个远方的他寄一封信,打一个电话,送一张明信片,让他知道,即使你们相隔千里,你的祝福也会永远陪伴着他。

友情作文素材故事 篇6

柳宗元与刘禹锡

——要设身处地为朋友着想

唐代柳宗元与刘禹锡是一对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唐顺宗时,王叔文等人掀起了一个政治革新运动,刘、柳同为这个集团的主要成员,在地主阶级内部保守派与革新派的政治斗争中,表现出了顽强不屈的战斗精神。革新运动被镇压后,两人都遭贬谪。元和十年,柳宗元由永州司马移为柳州刺史,这时,刘禹锡也由朗州司马移为播州刺史。播州位处蛮荒,远在万里之外,刘禹锡母亲年事已高,携行十分不便,若留母独行,母子二人恐成永诀。柳宗元决定为朋友排忧解难,他上疏朝廷,请以柳州相换。结果,刘禹锡被调往柳州。对这种难得的患难交情,韩愈发议论说:“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遥,栩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着不相识,将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 《柳子厚墓志铭》 ) 两种交情,两种势态,一经比照,高下自见。

友情的小学作文素材 篇7

一、用心触摸生活, 感受生活的气息

生活是写作的基础、合作的源泉。这一点得到中外大家的一致认同。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 源泉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 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 对认真练习写作是有妨碍的。”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之源。要帮助学生积累更多更好的写作素材就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认真地去观察生活, 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要让学生学会用心来触摸生活。

1.让学生认真观察身边的人与事、景与物。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最为熟悉, 我们要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体会生活, 要认真观察人物的外貌特征、表情、动作、语言, 观察动物与植物的特征等, 只有深入生活, 贴近学生, 学生的写作才能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 写作时才能更贴近我们的生活。

2.让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让作品反映时代脉搏。写作源于生活, 同时作品也反映生活。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 经济、科技、政治、国防等方方面面都时刻在发生着变化, 我们要将这些社会热点、国家大事在我们的作品中反映出来。如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失学儿童的关注、环境的污染等这些社会所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多渠道地收集信息, 让学生在课上展开讨论, 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非常高, 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独特见解。然后我再让学生以此为话题展开写作, 文章中洋溢着学生的情感, 表达着学生的爱与恨、喜与怒、乐与忧。

二、让学生充分阅读, 在阅读中汲取养分

阅读与写作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对此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过:“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倾吐, 倾吐能否合于法度, 显然与吸收有着密切的关系, 单说写作程度如何是没有根的, 要有根, 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可见, 阅读是写作的重要基础, 只有多阅读、勤阅读, 才能汲取养分, 为我们的写作积累更多更好的素材。

(一) 充分利用好教材

编者在编写教材时充分考虑到了小学各阶段学生的特点, 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语言优美、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意境深邃, 可以说篇篇是经典, 句句是佳句, 值得教师与学生细细品味, 这也是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最佳资源。在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好教材, 让学生认真阅读, 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

1. 让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 达到熟读成诵。

朗读是将无声的文字用语言表述出来, 可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与感悟。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时间让学生大声地读出来, 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2. 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学生阅读文本后, 如何让学生将语言进行内化, 真正形成自己的语言呢?我们可以让学生来复述课文内容, 既可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主动阅读, 同时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加入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的方式将课文内容讲出来。

3. 表演课本剧。

小学生有着较强的表演能力, 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 我大胆地将表演课本剧引入教学。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剧本, 再进行表演。设计剧本时, 学生要以原文为基础, 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的提取与运用能力。表演时又促进学生借助动作、语言、表情等来表现人物, 使学生对作者的用语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这样便于学生将其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材料, 从而在运用时信手拈来。

(二)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课内阅读的延伸与发展。因此让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非常重要。既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增长知识,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同时又可以使学生从中吸取营养, 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 要指导学生选好课外书。

课外书五花八门, 但并不是所有的都适合小学生进行阅读, 我们要帮助学生选择好课外书。如学习了朱自清的《匆匆》后, 让学生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背影》等, 学完《草船借箭》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等。同时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童话、人文等书籍, 让学生广泛涉猎, 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宽广。

2. 深入阅读做好读书笔记。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篇好的作品不只是材料的简单堆砌, 既要有形, 又要有神, 既要内容丰富, 还要感情真挚。感情是文章的灵魂, 只有融入作者情感的作品, 才能与读者产生情感共鸣, 才是一篇优秀的作品。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摘文中的经典语句、典型事例、名言妙语等, 更为重要的是品味文中的人文精神与情感, 要体会到文字深层所包含的追求自由、热爱祖国、乐观生活、热爱生命、忧国忧民的人文情怀, 要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使学生在道德与情感方面得以提升, 并且进行内化, 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实践证明:教材是学生语文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础, 课外阅读则是学生知识领域的扩展,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 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使学生的学更有成效。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篇8

简单性原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的方法简单,容易操作,并且容易被学生接受和掌握。

生活性原则是一种贴近生活,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思维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感受、学会积累与运用。

叙事性原则是一种符合小学生的智力水平而采取的思维方法。通过这一方法,帮助学生在叙事中学会思考,学会运用自己积累的作文素材。

一、积累什么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积累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旧知识是新知识停泊的锚桩”。

所以,学生若想突破不会作文的两大硬伤,首先要做的就是积累——字词句段篇、生活素材与思想。字词句段篇的积累可以解决表达困难、语言贫乏的问题,生活素材的积累可以去除言之无物的毛病,思想的积累则能使作文立意深刻、神思隽永。

二、怎么积累与运用

依循简单性原则、生活性原则,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一)课内阅读与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紧密结合

学生不会写作文,写不好作文,很多老师认为是学生的阅读量太少,认为现在的学生不愿意静下心来阅读。据笔者观察发现,虽然有部分学生确实如此,但绝大部分学生其实是很愿意去阅读的,可惜的是没有时间,各科的功课压力都很大。因此,笔者认为:何不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时间来帮助学生积累和运用写作材料呢?

1.以朗读训练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朗读是理解文章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朗读训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而且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达到发展学生语言的目的。学生通过朗读,可以纠正发音,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掌握停顿和语气,从而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这种训练实质上也是一种口头作文训练。通过多读、熟读,文章的语言就会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无论词语、句子,还是表达方式,都会进入到学生自己的语言储备。从而,实现积累写作材料的目的。

2.以复述训练帮助学生积累和运用作文素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复述的要求是:把读物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这不仅是加强学生理解课文的一种手段,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训练方式。复述训练要求学生正确、规范地改变书面语的词句,或者改变表述方式和顺序。因此,在提高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的同时,也实现了语言材料的运用及再积累。

3.以仿写训练帮助学生运用作文素材

学生积累了好材料,却不一定能写出好作文,很大的原因就在于不会谋篇布局。那么谋篇布局的方法从何而来?只能从阅读中来。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是极好范文。因此,笔者就有意识地把作文教学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以模仿为桥梁,片断训练为手段,引导学生学习范文,仿其神,仿其意,仿其路,仿其格,仿其法,以读导写,以读仿写,做到读写结合。从而帮助小学生学会运用作文素材。

(二)课外阅读以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为价值取向

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智力越是低下的学生,越应当多为他们打开一些认识周围世界的窗口,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窗口就是书。

因此,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就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初步的尝试。

1.课外阅读的选择性

法国卢梭说:“问题不在于所学到的什么样的知识,而在于所学到的知识要有用处。”他的话说明了读书要有用、有选择性。选择书籍是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第一步,它起着净化小学生心灵、培养小学生品德的作用。因此,笔者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就尤其注意了以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为其价值取向。

通过大量地阅读课外优秀读物,品味语言凝练、内涵丰富的古诗词、名言警句等,领略不同的朝代、不同地域、不同社会背景下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在阅读时,除了要求学生向作者学习怎样观察、认识自然社会外,更重要的是向作者学习怎样运用语言来表达,做好语言的积累工作。

2.课外阅读的指导性

据宜兴外国语学校高年级语文组做的一份课外阅读调查报告显示,许多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却是一知半解。

在对学生的读书笔记和读书小报的辅导中,笔者主要做了如下尝试:①指导学生学会摘录,写摘录笔记。教会学生在理解、品析的基础上,摘录课外书里的精彩语句、语段,提高鉴赏能力,加强阅读积累。②指导学生学会归纳,写提纲笔记。教会学生首先对阅读材料认真分析,再对其思想内容、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归纳概括,培养化繁为简的能力。③指导学生学会批注,写心得笔记。教会学生将阅读时大脑中闪现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随时记录下来,形成点滴体会,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内化运用。

3.作文素材的积累性

作文素材的积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多读、熟读、广记是最为有效的积累办法。只有通过广泛阅读、大量积累,才能在日后写作中发挥作用。笔者在教学中,一直努力把这一积累工作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力求丰富学生的语言库存。

(三)学生生活对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高度关注

对生活的观察和心灵体验的不足会直接导致学生作文材料的干涩。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写观察日记。看到什么人,听到什么新鲜事及内心体会到的情感都可以记录下来,可长可短。日积月累,一本好的观察日记,就是一座素材宝库,文学素养也就在其间不知不觉地得到了训练与提高,精神世界亦随之成长、丰富。

所以,训练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和积累对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笔者在进行这方面内容的探究时,不仅积极争取了家长的配合,请家长在家里多带孩子参观一些场所或者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另外,就是经常地在课堂上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体悟、积累。如,指导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让学生练习口语交际、学会说恰当的话,从而提高他们对作文材料的积累与运用的能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所谓“留心处处皆学问”,留心处处皆材料。

(四)有效练笔实现作文素材在运用中的再积累

作文素材的积累只是思考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作文训练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如果词汇不是活跃在儿童心灵里,而只是一味背诵、接受别人的思想,却不去创造自己的思想,不用词汇把这些思想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变得对词汇缺乏领会力。所以,要让积累的知识“活起来”,就要引导学生在日常习作训练时有意识借助积累的知识来深入思考,借助合适的语言去自由表达,进行真诚的创作。只有这样,积累的字词句段篇、生活素材及思想材料等才会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相反,如果不将它们运用于写作,那么这些知识将毫无用处,只会永远被尘封在笔记本上或被岁月蒸发殆尽,所以,指导学生进行大量而有效的练笔,可以实现作文素材在运用中的再积累。

中考作文素材友情 篇9

柳宗元代友远迁

(为朋友做出牺牲)

柳宗元,唐代著名文学家,与刘禹锡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都被贬官。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不久又被贬为柳州刺史。刘禹锡被贬播州(辖今贵州遵义市等地)刺史。当时播州属于荒蛮不开化的地方,瘟疫盛行。柳宗元哭着说:“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他考虑到刘禹锡母亲年纪大了,便上书皇帝,请求让刘禹锡到柳州而自己到播州去,即使因此得重罪,也不后悔。当时,正好朝中也有人替刘禹锡请求,于是刘禹锡得以被改派到柳州。

守望友情有关话题初二素材作文 篇10

林林为了不想打扫乱成一团的教室,选择了逃避。可当她再一次回到教室,看见一尘不染的教室时,她有一种做错事的感觉。最后,她撒了一个谎来安抚自己的良心,可是,林林真的可以欺骗自己的心吗?

我沉思着,我们每一个“逃避”背后是否都要一个“谎言”来圆呢?如果不是,那我们“逃避”什么呢?“逃避”后如何面对亲人、朋友呢?如果是,你的良心可以平静吗?长久下去,你不怕需要更多的谎言来圆这一个谎,你不怕整天生活在谎言中完全有可能迷失自己呢?

爸爸一直喜欢听台湾歌手郑智化的一首《水手》,里面有这样一句歌词:“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爸爸告诉我,郑智化是残疾人,可他却选择勇敢面对生活,甚至还用他的歌声,他的勇气,他的坚强影响了许多人。今天,和爸爸一起聆听这首歌依然感觉那么鼓舞人心。诺贝尔面对困难、危险没有“逃避”,他发明了火药;林则徐面对鸦片没有逃避,才有了“虎门销烟”的壮举;刘璇面对年龄、伤病压力没有“逃避”,她获得了奥运冠军……人类的奇迹也都是在没有“逃避”中诞生的。

选择“逃避”的失败者也不在少数。我一个阿姨的儿子,他刚刚大学毕业没多久,就接到了去偏远山区支教的任务。可是,他怕那边条件差,生活苦,所以选择“逃避”了。可是当代他去支教的那位大学生回来后,他发现那位大学生有了那边的历练后,在工作中更勤奋了,做事也考虑得更周全了,社会对他更认可了,一所名校高薪聘请他去,一个月能挣几万块钱。而阿姨家的儿子,也就是那个只想要安逸生活,逃避困难的大学生现在还在家里无所事事。这正如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列别捷夫说的那样:“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

友情的小学作文素材 篇11

【关键词】 小学生 积累 作文素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9-050-01

一、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积累素材

小学课文是培养学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写话或习作)”、“口语交际”的重要教材。课文中有很多好词、好句与精彩片段,不少课文后面的练习就要求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或摘抄一些好词佳句。通过背诵与摘抄,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国语言的优美,还能加强记忆。将这些内容储存于心,需要时可以随时提取。因此,只要学生平时储存了足够的素材,作文时就不会觉得脑中空空、下笔无言了。

二、指导学生广泛阅读,体验积累作文素材

大诗人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名句深刻地揭示了阅读和写作的内在联系。阅读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还能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丰富表达的方式。因此,培养学生爱好阅读的习惯对于写作有重大的作用。阅读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还能帮助学生积累作文词汇,丰富表达方式。

1. 赏析法

阅读是小学生重要的学习生活,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会接触不少的文章,进行着或深入或浅泛的阅读。然而客观说,现时的不少学生却常常只会浏览,并不会真正走进文章,进行欣赏性阅读。我认为必须从赏析的角度去看待阅读,从赏析的高度去对待分析品味,以赏析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感悟与观点,才能逐渐培养出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提升学生阅读的素养,从而达到以督促写的目的。

2.摘抄法

小学生的阅读范围狭窄,缺乏阅读的持久性。经过我连续两年的行动研究,发现摘录法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广泛度,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通过指导摘录方法、多种形式的交流、总结等,得出摘录法阅读的一系列做法。 组织学生共同交流阅读感受或交换阅读优美词句积累本。

3.批注法

读书写批注是一种好方法,许多伟人、学者都是这么做的。因为一边读书一边作批注,既可以使读书人开动脑筋,促进思考;又可以加深印象,便于记忆;还能随时记下一些自己读书时的独特感受或思想火花。

4.背诵法

若果说背诵能为写作蓄源的话,那么写作就是清澈的泉流了 。古代的一些文学志士,如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轼……他们没有 学过语法、修辞,却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就是他们熟读乃至背诵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能够做到出口成章。只有多背,吸取和储存大量的词汇及优美语段,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然,发现素材

农村学生的童年,是在田野里过来的,是在爷爷的小鱼塘里过来的,童年的颜色,有稻谷的金黄、草的绿、池水的清、天的蓝。童年的记忆都是一些杂耍的伙伴儿,崎岖的山路,黄黑色的厚土,无尽的树,扭曲的河流,还有那可爱调皮的牛羊……这些都需要观察,观察是作文的基础,是获得素材的重要途径。观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看”,要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各种器官共同参与。观察要注意方法与顺序,要做到“五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自然界的万物是我们观察的对象,社会上的人和事也是我们观察的对象,观察细致,才能写得具体。

四、立足农村生活 ,积累作文素材

在农村,虽然没有能工巧匠构造的花园,也没有纵横交错的立交桥,更没有举行航模表演等科技实践活动的少年宫,但却拥有上苍赋予的丰富的自然景观:花草树木、山川河流、鸟兽虫鱼、日月星辰、风霜雨雪。在这里,没有浓妆淡抹,没有人为雕饰,是实实在在的“朴”和“真”。如果我们教师能给以充分的引导,深切的关注,并给他们观察方法的指导,拨动学生心灵之弦,生命的灵性与活力能得到凸现,独特的感受会油然而生,童真童趣会获得释放,写景状物的习作孩子们就不仅有话可写,而且写得还颇有情趣。

五、在练笔过程中丰富作文材料

常言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仅靠读、靠背还不够,要积累更多的素材,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把搜集到的素材分门别类地记下来。发现精彩片段或名言警句,及时地摘抄好或根据自己的爱好把它做记卡片,这样所积累的素材就会越积越多,笔记卡片就成了素材的储存器与仓库了。

六、参加农村社会实践,发掘作文素材

农村生活处处有文章。现代著名诗人何其芳说:“凡是有生活的地方都有快乐和宝藏。”正如海边沙滩的贝壳,拾起来串成一串,便是一条美丽的项链。我们的作文训练不能离开学生见闻的实际,更不能离开学生真切的农村生活。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我们平时留心农村生活,留意观察,留神农村“有价值的”生活素材,那么,农村孩子的笔下一定会不断流淌出富有农村生活底蕴的美文!

[ 参 考 文 献 ]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设计思路·阶段目标.

让小学生作文素材丰富而不竭 篇12

一、观察生活, 捕捉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富而不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启发我们去解决作文的素材问题。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 有多种多样的活动, 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各种形式活动;在家里, 有生活、家务等;社会上, 正逢盛世, 气象万千, 繁荣的市场经济, 奇异的家乡变化等, 都是充满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 必须借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接触社会, 接触自然, 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 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 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 用心去感受生活脉膊。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 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 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智能发展还处于低级阶段, 意志的内控力弱。我们要根据儿童“情绪性”的特点, 先指导定向观察,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并创造性表达的欲望。

例如要学生作文《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在习作前, 可组织学生春游, 到实地欣赏春天的景观。

春游前, 提出观察要求:注意观察山上的山水草木、游人、飞鸟等特点, 并把自己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及时记下来, 为描写春天的美景作好准备。观察时, 教师给予导向观察指导。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 仔细观察成为自身的需要, 这也激发了学生观察动机和写作的欲望。学生就写出了一篇篇描写细致、富有真实感的作文。教师在学生作文成功之处, 写下醒目赞语, 当众宣读, 表示赞赏, 激发学生对观察的深厚兴趣, 促进他们乐写不疲的内驱力。在此基础上, 再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天地, 随机观察, 随时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有趣的事物。学生一旦养成了随机观察的习惯, 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会不断地增强, 头脑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 作文便会“文思泉涌”, 得心应手。

二、学好语文, 积累素材

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 文质兼美, 典范性强, 是我们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如教《翠鸟》一文,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既从静态描写———动态描写。静态描写又从颜色———形体等描写入手, 使学生认识到作者抓住翠鸟羽毛鲜艳及形体玲珑这两个特点, 细致观察, 才能写得具体形象, 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教《雨》一文,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用多种感官去观察雨前———雨中———雨后的雨景特点, 有目的地认识事物, 然后由表及里地认识, 由此及彼地联想。由雨水联想到农作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以表达人们喜悦的心情, 使学生认识到作者这样善于分析联想, 做到移情入物, 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深度, 才能感人。如教《狼牙山五壮士》、《飞夺泸定桥》、《我的战友邱少云》、《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就是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特点来描写, 表现刻画人物, 反映人物个性、特征以及内心世界等。总之, 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作者观察方法、表达方式, 并积累词汇、积累素材,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课外阅读、扩充素材

单从课本里学到知识、积累素材还是不够的, 我们要引导学生除了认真学习课文外, 还要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 扩大知识面, 充实写作材料。“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这意思是说书读多了, 自己的知识就会丰富起来, 写起文章就会得心应手。书是前人的经验、智慧的结晶。在不同的作者笔下, 同一事物千差万别, 绚丽多彩。每个作者都有自己观察世界的方法, 自己的风格和语言。那些动人的画面, 精采的描绘, 形象的比喻等优美词句、语段、表达方法都是作文基本功。我们要引导学生将外物转化为内物, 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以使作文增色生辉。

四、动笔勤写, 用好素材

学生素材丰富了, 就要引导学生用好素材, 提高写作水平。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 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它能促使学生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做生活的有心人, 并习惯于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 做到专心致志, 开动脑筋。学生能选择有意义的、感受深刻的记下来,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写作素材也就丰富, 写作技巧也就会逐渐提高。到那时, 无论写人或记事的记叙文, 都会有血有肉, 生动具体。因此要求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 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 一方面可以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 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坚持写日记又是有效提高作文能力的捷径, 还可以开设让学生发表文章的园地,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勤写多练, 在练中用好素材, 同时也会促进学生不断积累素材, 提高写作水平。

上一篇:学校医务室医生下一篇:领导力提升培训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