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访简报第28期.doc

2024-07-19

比、访简报第28期.doc(共1篇)

比、访简报第28期.doc 篇1

谷城县“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 活动简报

第28期

谷城县教育局办公室

2012年1月9日

冷集镇中心学校家访做到“六要六不要”

一要设计好方案,目的明确,不要毫无准备。走访也要象上课一样做好准备,拟定时间、地点、走访对象,要事先了解走访对象的思想状况、成绩状况以及在校表现等,知道走访的学生有哪些优点,哪些缺点,哪些需要家长去解决,哪些需要家长协助教育的,走访教师都要一一罗列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家长从教师那里了解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学校,教师从家长那里了解学生在家状况、了解学生的性格等,从而实现家校携手共同教育好学生的目的。

二要实地走访,不要以电话、网聊等代替走访。俗话说“千里送鸿毛,礼轻情意重”。教师走进学生的家里,不仅是距离的拉进,更是心灵的贴近。有些教师为图方便,给学生家长打个电话或是网上聊聊天一带而过,这些方法都是不可取的。电话、网络虽然也能交流,但是电话不便长谈,网络更是虚无缥缈,我们根本不知是否是家长本人,也看不到学生的家境及周围的环境,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去了解学生的另一片生活天空——家庭。

三要真心实意对待家长,不要歧视、训斥家长。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逐步富裕起来,但是还有少部分农村的家庭生活困难,家庭条件比较差。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嫌贫爱富,在贫困学生的家庭里,我们更要坐下来,接过学生家长给你倒的茶,不要嫌这脏那脏,更不要刚说两句就走人。这样的家庭更渴望孩子能从校门走出去而出人头地,所以我们更要热情的与其家长交心谈心。在一些调皮、学纪双差的学生家中,我们不应告学生的“状”,让家长产生愤怒,让学生记恨老师,更不能训斥家长:为什么没有管好自己的孩子?整天在忙着做什么等。这些都起不到家访的初衷:与学生家长交换意见,共同寻找教育好学生的正确途径。

四要挨家挨户走访,不要走马观花。家访切忌形式主义,走到为止。这样的家访必将劳而无功,不仅没有实现家访的目的,反而有损教师的形象,让老百姓感觉老师虚浮不做实事。

五要建立档案,因材施教,不要访完后就结束工作。走访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而不是单纯的到学生家里了解情况。因此走访完之后,要对走访的学生建立档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记住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家访过后与学生进行一次谈心,指导学生如何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并跟踪调查,做好记载。

六要及时向家长实情反馈,适时回访,不要一次家访就结束。通过走访后,学生有哪些好的转变或不足,教师要及时反馈给家长,并在适当的时间进行回访。(李小艳)

盛康镇中心学校有效“家访”解决学生辍学

该校注重“课外访万家”工作的实效性,教师全员参与访问全体学生,针对乡(镇)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教师有针对性地整理家访手记,班主任撰写家访分析报告,学校梳理学生辍学原因,制定措施控制学生辍学。一是大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要求教师多带点“东西”进课堂,增加课堂吸引力。二是对后进生进行心理疏导与知识辅导,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让他们学有长进。三是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通过申请特困生生活补贴,师生捐款捐物,学校免生活费等形式,解决他们的经济困难。四是宣讲知识经济的重要性,消除“读书无用论”的思想。2010——2011学年度学生辍学率降到新低,达到基本无辍学初中标准。(陈喜道)

家访让学校教育更精彩

“老师,再烤一下火,外面冷得很……”我校几名老师一行从谢晓彤家走出来时,家长盛情挽留,这只是东湾中心小学小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一个缩影。

秋季以来,五山镇东湾中心小学小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 访前准备,彰显人文关爱

“走,到龚倩倩家去,她爸在深圳打工,妈妈在做小工,中午在家,一会就要走了,我们得快点。”两位老师急匆匆向学校附近龚倩倩加赶去。

为将家访落到实处,学校做足访前工作。一是摸清情况,有的放矢。家访前,班主任与科任老师(特别是新接手的班级)一起要对家访学生做好摸底工作,对其在校表现、各科学习、兴趣爱好、习惯、优缺点等了如指掌,以便家访时能信手拈来,提高家访的实效。同时力争做到对家长有所了解,以便在家访沟通时使用合适的交流策略。二是提前预约,合理安排。家访前,教师必须与学生家长提前约定好家访的时间与地点,并合理安排出行方式与路线,提高效率。◆ 深入家庭,沟通交流无限

“老师,我这孙女从小岁开始,这个孩子基本我们爷爷奶奶抚养,我文化水平有限,做隔辈的也只能管个生活,学习上还请老师严加管教。”

“老师,我孩子说你像妈妈一样对我们好!”

“现在一年级刚刚起步,您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区分好学习、玩耍、休息的时间,帮他培养好习惯。”

“感谢您对学校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今后我们一定改进工作。”

一句句朴实感人的话语,一幕幕温馨和谐的画面,似春雨,如春风、滋润心田。“通过一次次的家访,我认识到家访不再是尊者的说教,而是朋友式的交流;不再单是教师与家长交流的一种方式,还是师生心灵沟通的一座桥梁。”毛道国老师在一次家访随笔中如此写道。

本次活动,东湾中心小学小学根据省教育厅要求,实现两个“全参与”,全校所有教师全参与,深入全校所有学生家庭,实行面对面交流,一个班级一份全班学生名单,一个老师一份家访计划,一个学生一个家校联系卡,家访一户留下一张师生、家长合影,写下一篇家访随笔或案例。

家访中,老师们不仅就学生在学校各种行为表现、思想动态等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还面对面地宣传学校教学改革发展的思

路,宣传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全过程,广泛听取社会对我校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给学校。◆访后反思,构建长效机制

家访的目的不仅仅是了解学生的情况,家访亦不是一场“秀”。11月29日下午,我校组织了以“走访,让教育更精彩”为主题的交流活动。这次活动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参与交流的教师无一人念稿,因为,他们讲的都是真事,吐的都是真情。在反思的基础上,我校组织班主任教师以及各任课教师为每一位家访对象建立并完善了“家访档案”,主要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实际状况,通过细致的分析,研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跟进方案”,对部分学生进重点回访,对个别学生进行个案跟踪,谋求家访长效机制。(五山东湾中心小学 焦荣军)

节日贺卡见证盛康三中“比、访”工作成效

每逢教师节和传统节假日,教师收到学生的短信或贺卡已司空见惯,但是作为乡村中学教师,在圣诞节这样的洋节收到学生的短信或贺卡却比较少见,然而今年圣诞节、元旦,盛康三中的教师们却收到了雪片般的学生们亲手制作的各式各样的贺卡。为了解读这一现象,笔者和多位老师进行了交流,明白了这么多贺卡原来源于我校卓有成效的“比、访”工作,每一张贺卡背后,几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现摘录如下,以飧读者:

“艾老师,虽然我们相处仅三个月,但我已经充分感受到了您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是母校和您让我摆脱了困境。如今我坐在宽敞明亮的县职业高中,心却飞向了母校,让我借圣诞节之机,遥祝您节日快乐,工作顺利!您的学生黄××。”这是原九一班,现在在职高求学的黄××寄给九一班班主任艾赟老师的一张贺卡上的留言。今秋艾赟老师接手九一班后,发现黄××衣着简朴、上课不爱发言、进餐也是落在最后,开学几周饭卡上充的钱也比较少,第一次测试数学还没及格。于是艾赟老师通过找该生谈话,了解到该生家住我镇最偏僻的甘萍陈湾村。父亲前几年在挖铁矿时被矿洞中掉下的一块巨石砸伤了一条腿,至今未完全康复,家中五口人全靠母亲一人种几亩薄地养活。了解情况以后,艾老师立即约请本班对当铺甘萍村情况比较熟悉的魏明发老师,利用周六时间对该生进行走访。经过走访,了解的情况和该生说的完全

一致。艾赟老师回校后,当即向学校领导汇报了该生家庭的特殊情况,学校率先为该生解决了“一补”生活费,解除了该生的后顾之忧。至此该生信心大增,人也变得开朗了,上课也爱发言了,学习成绩逐步上升。12月份得知职高要进行秋季招生,进入职高后,每年国家可以补贴1500元生活费,该生就毫不犹豫的第一个报了名。

我校像这样通过“课外访万家”了解特困生家庭状况,为特困生排忧解难,把国家“一补”生活费用在刀刃上的事例举不胜举。

“李老师:我曾经是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是您耐心细仔的工作让我戒掉了网瘾,走上了正道。感谢您慈母般的情怀!值此圣诞之际,让我真诚的向您说声:谢谢您,我亲爱的老师!您的学生李季康。”李季康原是七(2)班活泼开朗的男生,在七年级时是班上的体育委员,学习成绩处于中上游,各方面表现都比较积极。今秋分在八二班,仍由李艳老师担任班主任。开学近半个月,李老师发现李季康同学变了,上课爱打瞌睡,学习心不在焉,课外活动表现也不那么积极了。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原是班干部的同学变得如此之快呢?李老师决定对李季康同学展开家访、个别谈话、向其他同学了解情况等工作,经多方了解,李老师发现了症结所在:由于李季康同学今春父母离异,暑假期间无人看管,整个暑假李季康同学就泡在网吧里,逐渐染上了网瘾。在开学初的两个多周里,每隔两天下自习回到家后,他都要乘奶奶熟睡之后骑车到盛康网吧上网,清晨五点多钟又偷偷回到家再上学。他自以为人不知鬼不觉,还是被细心的李艳老师发现了。李老师迅速联系李季康在河南南阳打工的父亲,与家长一起做李季康同学的工作。李老师多次找李季康同学促膝谈心,并赠送个他一本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的《积极的人生》,帮他确立人生目标,校正人生航向,树立学习信心。李老师还让李季康的父亲为他买了他喜爱的双喜牌乒乓球拍,为他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工具。经过李老师的不懈努力,李季康同学终于戒掉了网瘾,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课堂学习积极了,课外活动活跃了。

“石老师:我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学生,曾经一度想退学出去打工,是您,是高效课堂改变了我,让我有了继续学习的信心,我要把学习进行到底。祝您圣诞节快乐,工作顺心!您的学生:高晓雨。”高晓雨是七三班的一名女生,相貌平平,个头长得五

大三粗。经过今秋两个多星期的教学,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兼七三班班主任石开启同志发现,别看高晓雨同学个头明显高于其他同班女生,可性格却十分内向,课堂上沉默寡言,经常满脸忧戚;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各科老师对她多有微词;她课外也很少与别人交往,形单影只。石开启多次找她谈心,向她小学的同学了解情况,走访她的家庭,发现了高晓雨同学是个非常可怜的留守孩子。高晓雨同学的爷爷奶奶在她幼年时期就因病去世了,父母为了还债,从她读小学三年级时就双双去南方打工了,高晓雨同学一直寄居在她大姑家里。可怜的孩子从那时起就失去了父母的呵护,由于学习差,小学五年级留了一级,学习仍然跟不上,曾经几次离开学校,险些辍学。针对高晓雨的特殊情况,石书记首先与该生远在深圳的父亲取得联系,详细介绍了该生的情况,并向其陈述初中阶段父母的关爱对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建议其必须留一个家长在家看护孩子。在石书记的多次说服下,该生母亲终于在国庆节回到家中,担负起照顾该生的担子,不再外出。其次石书记在班内加强高效课堂建设,进行班干部、组长培训,教育全班同学认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确立了小组同学捆绑评价的机制,要求全班同学,从小组到班级都要加强团结,尤其是要帮助后进同学与大家共同进步。根据高晓雨同学爱静的性格特点,石开启书记还让她担任本小组分管纪律的小组长。从此高晓雨同学脸上有了笑容,再也不是那个沉默寡言,满脸忧戚的“丑小鸭”了。(盛康三中 余勤海 钱晋)

实验小学求真务实忙家访

一是精心组织,严格要求。每一个校领导、老师、家长积极参与到“课外访万家”各项活动中。今秋以来学校组织家长学校上课2次,每次上课两学时,家长参训率达到95%以上。经过检测家庭教育知识的掌握率达到100%,发放家长意见卡1600余份,发放《夸夸咱得孩子》1897份,家长、学生评价反馈表1897份。

二是以“访万家”活动带动家庭教育,改进了家庭教育方法,提高了家庭教育水平。通过开展“课外访万家”活动,不但让家长认识到对子女的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更主要的是所有的家长把科学的育人方法转化为自觉行为,家长明确了自身教育的重要

性,品尝到获取新的教育方法对教育子女的甘甜。

三是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家长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方法的更新,不仅给孩子们带来幸福和温馨,更重要的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发展,学习态度的改变,学习效果的提高。如:六年级一位学生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孩子的临时监护人——奶奶,作为我们的家访对象,老人认为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替代的因素,于是便向孙子的父母宣传家庭教育的意义,并打电话要求他们每个星期要和孩子联系一次,使这位留守孩子一直享受父母的关爱,得到了健康地成长。(任安军 张云飞)

【家长眼中的家访】

家访 温润着单亲家庭的心

城内小学三(2)班 李汶鲜家长 李 波

12月10日,在孩子的热切期盼中,城内小学三(2)班的张光煜老师和李再华老师到家中来家访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为单亲家庭,两个多小时的家访,温润着我和孩子的心,使学校和家庭实现“零距离”接触。

通过家访,我为自己的孩子能遇到这样优秀的老师而幸运,更为城内小学这种实在的家访而叫好。感动之余,感触良多。

在家访前,老师跟我通电话说要到家里来家访。当我把这一消息告诉孩子时,孩子既紧张又兴奋,一个劲地问:“爸爸,是真的吗?”我不失时机的告诉她,老师来家访是对她学习和工作的肯定。孩子若有所思的说“那以后我要更加努力”。

在家访中,张老师和李老师首先肯定了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询问孩子的兴趣爱好,喜欢看什么书,爱玩什么游戏和玩具。两位老师风趣幽默的话语,一下子缓解了女儿紧张的心理,女儿急不可待的把自己在绘画班的获奖作品拿出来给两位老师看,老师们对女儿的画赞不绝口,同时又不失时机的对她今后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女儿连连点头。

在孩子三岁时我就和他妈妈离了婚,我又因为工作忙,大部分时间都是有爷爷,奶奶带。孩子由于缺少母爱,虽然在家比较任性,但在校却性格内向,胆小,自卑,总是少了一份同龄人的天真,多了一份成年人的成熟。两位老师告诉我:由于李汶鲜乖巧,懂事的性格,老师们从没批评过她,甚至都不忍心大声和

她说话,在班上经常有意锻炼她,当数学课代表。课余也是对她问寒问暖。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爱护她,尽量让她感受到自己和别的孩子一样,什么也不缺。我作为一名年轻的单身父亲要多和孩子沟通,多和孩子相处,不能完全丢给父母,只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要。听了老师的话,我惭愧不已,两位老师比我这个家长了解的更全面。今后我一定要适当放下工作,多和孩子交流,配合老师把女儿培养成一个开朗,活泼,身体,心理都健康的孩子。

虽是短短的两个小时,但两位老师的细心,爱心,热心,真心,诚心却温润着我们这个单亲家庭。孩子放在这样的老师班上作为家长的我真是百分之百的放心。家访虽然已过去好几天了,但在我和女儿的心里却一直荡漾着阵阵温暖,丝丝感动。

[家访手记]

冬日里的暖阳

五山镇谢湾中心小学 张辉香

这些天,冷风如期而至,寒气袭人,叫人只想待在火盆边、被窝里。焦俊伟今天怎么没到校上课?上一年级了,还是顽皮又淘气,特别是在学习上,写作业马马虎虎,读书不能集中精力,课堂作业本上的字都是歪歪斜斜的。不行,我得去他家里了解清楚。因为要保证住宿生天黑前回家,我们学校每周五下午4点就得放学。天色还早,我与数学老师李娟一起到他家去家访。

我们迎着一路寒风,步行八、九里赶到他家。当我们推开焦俊伟家门,焦俊伟的父母大吃一惊,简直不敢相信是我们两位老师来了。我们进屋后,靠着窗坐下,围着火盆,谈论着孩子平日里的种种表现。我先开口说:“你们家的宝贝儿子很优秀,能读会算,团结友爱,做事勤快”。家长听后,感到很诧异。李娟老师接着说:“作为家长,在家里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培养孩子知书达理,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质,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多给孩子鼓励,少给孩子责罚。家长要身体力行,做好榜样,我们共同努力教育好孩子……”

米黄色的窗帘微微动了一下,淡淡的一缕阳光斜透进来。焦俊伟从窗帘后面钻出来,眼含泪花,拉着我的手说:“张老师,今天我没到校是感冒了。平时,爸妈见我有点儿不对劲儿,他们不是训就是打,他们总是说,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器。……我

受不了。”

我轻轻握住焦俊伟的手,拉他坐在我身边,伸手给他擦了擦挂在眼角的泪花,随手掏出包里的零食,递上准备好的“三九感冒灵”。他妈慢慢地伸出手接过药,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我给焦俊伟的父母讲了五年级语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里的故事,消除了他们教育孩子的心理困惑。

家访及时,沟通无限。我抬起头,望望窗外,太阳橘红橘红的,犹如滑而软的蛋黄在那远处山顶上跳跃,暖暖的……

走访 沉甸甸的记忆 盛康小沟中心小学 李善群

在“比教学,访万家”的日子里,我们走进每个村落,每个学生的家庭,收获到了责任,收获到了信任。在家校联系这样紧密的时候,我们忘不了去年五月和谷城社区走访贫困学生的场景。我们一起惦量着一个个贫困孩子的内心世界,一起感受着一个个贫困孩子生活、学习的片段。时光已去多日,记忆总是沉甸甸的。

那天看望的第一个孩子叫程定,他是“爷爷的尾巴根儿”。1999 年 4 月 24 日,是个阴雨绵绵的天。“接生婆”忙乎了大半天,看着女人血流不止,想不出一点办法,最后在程定的一声啼哭声中,母亲大出血耗尽最后一点力气走了-----听着随行村主任的故事,车子停到了山脚儿。崎岖的山路,陡峭的崖壁,阻挡不了要去到半山之腰程定的家。大家拽着路边的枝藤攀爬着,社区的邓总拉着纤巧的江总一步一挨地慢慢前行-----高歌的相机在天高云淡处闪亮,记下了同志们的一路辛苦。

眼前的两间土坯房是程定的家。程定的爷说:“程定生下来,他妈就去了,是用玉米汁喂大的,是爷爷奶奶的尾巴根儿”。走进屋里,天像突然黑了下来,透过残破瓦片落下的光,我们终于看到了屋角儿有张旧木床,床上铺着一张篾片断缺的席子,席上一床被子皱巴巴地放在一角儿,除此没看到一件像样的家俱。离开程定的家,一行男同胞的心是酸的,女同胞的心是细的,我们看到江总明亮的眼睛里闪着晶莹的泪花。

说着贫困的孩子,不知不觉中到了山脚儿。才发现五月的天,是火一样的热,汗水湿过的衣服贴着身体,像淋过一身雨那样紧。快十一点了,大家挂记着另外两个孩子,车子又一路前行。

他叫周少康,是“苦命女人”的孩子。周少康的父亲因憨厚老实,四十多岁的人了没找到自己的女人。1998 年的秋天,一个女人漂荡到家门口,穿衣不能遮体,说话叽哩呱啦,眼睛有些呆直-----原来是个疯女人。在大山深处,这无依无靠的女人自然成了周少康的母亲。直到现在谁也不知道这女人叫什么名字,她原先的娘家婆家在什么地方。两年后生下了周少康,他不知道那是自己的孩子,从不照看。她总是早上跑出去,晚上找回来,小少康在和爹找着妈妈的过程中慢慢长大。2007 年秋的一个晚上,小少康和他爹再也没找回他的妈妈。

越过一条小河,走过沟沟岔岔,在一弯田地的下边,几户人家的中间就是周少康的家。只看到坍塌的房屋只有两面黑漆漆的墙站在风中,前面有两间新盖的水泥砖房,低矮得像富足人家的牛棚,没得窗子没安门,一块竹筢子靠在门边,备作出门和夜晚之用。邻里说,过年前他们的房子就塌了,还好没伤着人,后来他们临时搭了个棚子过了个年。听到有客人来,周少康的父亲一身泥从田里回来了,忙乎客人坐下,端出来的椅子破旧中粘满灰尘,没让一个客人落下脚。“快,快来照张像!”高歌转移了话题,邓总、傅总的相机咔哧就响了,“笑笑,笑笑再笑笑!”江总在一边连声地说。从小到大没照过一次像的小少康笑得也是一样甜。临走时看到了周少康的奶奶,今年 84 岁,样样活都还能做。她站在不远的菜地里,手里抓着一把刚扯起的草,茫然看着我们离去。

已是十二点多了,终于来到柏家树沟章金荣的家。章金荣从小失去了父母,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现在爷爷、奶奶都已六十多岁了,一家人靠种一亩多地维持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章金荣现在读三年级,是靠学校的救助在生活。出门的时候,章金荣的奶奶拉住傅总的手说“你们是好人,我炒盘青菜你们也要在我家吃中午饭!”我们有自己的规矩,盛情是能却的,我们一行步履着着回程的路------

【家访感悟】

1.家访,收获的是信任 感动 责任

—城关镇城内小学二(1)班回访侧影 李海清 谢 丹 我们班共有学生76人,其中留守儿童有 18 人。从11月份起我们二(1)班客人老师对留守儿童家进行重点回访访。

多年做班主任的经历,让我们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辛苦和甘甜;更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协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手段,也是班主任经常性的工作。特别是留守孩子更是让他们觉得温暖,原来自己也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己在老师心目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老师还在关注着自己。

家访前,此前大家做了充分准备,制定了计划,针对18个学生的每一个家庭的特点,设计好内容,预先通知家长,约定了时间。

在家访的过程中,见到的多数家长是年迈的的留守老人。在交谈中,大家深切感受到老人对孩子的殷切希望,也感受到他们对学校对老师的尊重与信赖。大家详细地了解了孩子的家庭环境、兴趣爱好、性格特长、成长经历、在家表现、行为习惯,并听取了老人对学校对教师的意见、希望,并一再提醒老人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更要关心孩子的情感和行为习惯。

每到一个家庭都会出现一个细节,当我们和孩子聊天时,总能有意无意看到年迈的老人渐渐湿润的眼眶,不知是因为对在外打工的儿女的思念,还是因为对自己如此艰难的晚年生活的感慨,还是因为对孙子、孙女不太一样的经历的惋惜。听着孩子们说的话,他们的眼中总是噙着泪水。

真诚善意的笑容、推心臵腹的交流、感动真挚的泪水、紧握不放的双手等众多画面交织在一起。给我们太多的印象与感动——这是隔代教育的无奈和无助,这是对学校、教师的祈求,这是对孩子未来的重托,这是压在教育工作者肩上的重担„„..是啊,留守孩子的孤独,亲情的缺失让人心痛,我们的责任太重大了。留守儿童的现状让我们认识到教师的任重道远,感受到自己身上多了一样东西责任——对孩子亲情的关怀!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有信心挑起这副重担

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方式。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体味着甘苦,品尝着收获的喜悦。

2.高效家访 真情馈赠

城关镇城内小学 程传华

自开展“课外访万家”活动以来,我和班上的几位任课教师周密计划,密切配合,针对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了有的放矢 的家访,搭建了教师、家长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从而形成了家校教育合力。

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性格特征的不同,我分类确定家访对象,制定家访方案,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家访。把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学生列为第一时间家访对象;把学习态度较差,成绩不稳定的学生列为重点家访对象;把个性、学习易反复的学生作为多次回访对象,用灵活的家访形式,提高家访效果;根据班额大、学生多(79人)的实际,我采用了灵活多变的家访方式,既省时又高效。如今,家访已成为我的一项常态化工作,并在家访的过程中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家访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享受职业的幸福

3.爱,在家访的路上延伸

城关镇中心学校 程鹏

家访,对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来说,都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然而在通讯手段高度发达的今天,有的老师困惑了:“家访还有必要吗?”我认为教育是一个需要倾注爱与温暖的事业,那么,有什么比面对面、零距离的交流更有效果呢?有什么能比家访带给孩子更多的爱、温暖和感动呢?一次登门家访,带给家长和学生的,是教师的殷殷期望和拳拳爱心,收获的却是万千理解。教师的家访之路,正是家校沟通之路,师生信任之路,教育希望之路。爱,在家访的路上延伸。

今秋,我走访了班上四十多个学生家庭,与家长促膝交流,收获颇多。现总结如下:

一、访前准备,积蓄爱的力量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次家访前,我都要进行充分的准备。首先,我把学生按平时在校的状况分类,确定“六回访”重点家访学生。对这些学生,我重点分析,重点安排,必须做到三点:第一,一定要到家中拜访,重点了解家庭教育情况,家长的教育态度;第二,认真了解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看法,消除对学校教育的误会,加强家校间沟通;第三,努力寻求最符合孩子和家庭实际、最为有效的沟通和教育方法,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对于其他的学生,我则把家访重点放在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征求家长意见和建议方面,力求更加全面地了解孩子,和孩子进行多方面的接触。

今秋,我在对一个单亲家庭的学生进行家访前,先从侧面了解她的父母、家庭,又查阅了相关资料,认识到这种家庭成员一般心理问题比较突出,遇事敏感。在家访中,我避免开门见山,谈及孩子最敏感的话题,而是用做游戏和拉家常的方式帮助她敞开心扉,她很快向家长和老师道出了内心的困苦,也感受到了周围每一个人对于她的关爱,她的脸上很快又展现出了久违的笑容。

二、访中投入,体验爱的甜蜜

我班共有47名学生,除了有两名学生未联系上外,其他的我全部进行了家访,其中重点家访的有19名。在学生家里,我看到了很多平时在学校见不到的表现。我和学生的家长拉着家常,了解孩子的情况和家长的想法。家长也心平气和地接受我的观点。学生见我去了,都很高兴,拿出自己的珍藏品给我看。整个家访过程中,学生把我当成了最亲密的朋友,与他们一起分享美好的回忆,一起感受师生和谐相处的甜蜜。

家访活动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家访改变了很多看法。第一,改变了我对学生的看法。我班有个女孩,学习很不认真,也很少说话,我一直觉得这是个智力一般、有些内向的孩子。但当我看到,在家里她一个人照顾不到一岁的小妹妹,而且收拾家务有条理,逗孩子也很有办法的时候,真是让我大吃一惊。孩子的妈妈说,她从很小就完全自理,连衣服都自己洗。我不禁后悔自己过去的认识,没想到这个平凡的、毫不起眼的孩子,竟像是一处有待发现的宝藏,在她小小的身体里,竟然蕴含着这么巨大的能量。第二,改变了我对家长的看法。我班有个姓黄的学生,常不完成作业,我屡次联系家长,想请家长配合,但是这位家长每次都不露面。对此我很不满,觉得他不关心孩子的学习。这次见到了这位家长,才知道不是他不愿意来,而是觉得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好,没脸见老师。我真诚地对他说:“孩子小,当然会犯错误。我们老师的责任,就是要教育、帮助他们。孩子不犯错误,那就不是孩子了。”家长也反省自己太好面子,耽误了孩子。最终我们在认识上达成了一致,决定共同来帮助孩子。第三,改变了家长对老师的看法。一个家长对我说,有好几次跟我打招呼,我都没理他。他认为,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好,所以老师不爱搭理他,心理挺难过。这次才知道,因为我高度近视,骑车子不敢斜视,根本就没看清他。说着,这个家长就笑了。在家访中改变

了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也算是个意外收获吧。

我非常珍惜每一次家访,家访时不仅热情地与家长交换意见,还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观察家庭中孩子学习的环境如何,感受家庭里的精神和文化气氛,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家长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将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理论传授给学生家长,通过指导家庭教育,有效巩固和强化了学校教育的效果。

三、访后回味,重温爱的幸福

家访活动是每位教师工作生活中的重要体验,心灵的触动、责任感的共鸣是教师成长的内驱力。访后回味,我深刻地总结出“家访,是师生、家长情感的碰撞;家访,是一部永远写不完的心路旅历;一切为了学生,是家访永远不变的话题。”这是我心灵受到触动的真实写照。同时,家访后我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分析家访案例,反思教育理念,重温爱的幸福,这也是生活中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感悟最深的有以下三点:

(一)、家访是架起家校沟通的连心桥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便没有教育文明。家访中,我们不只是走进孩子的家门,而是力求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要用真心换取真心。我班有个叫小伟的学生,在许多老师眼里,这是个喜欢捣乱、爱搞恶作剧的孩子。可是当我来到他家,看到他的父母憔悴的面容,开裂的双手,破旧的衣衫,和那被岁月压弯了的后背,突然觉得平时捣蛋的孩子原来是那么弱小和可怜,也许他正是因为生活在缺乏阳光的环境里,才以调皮的方式引起别人的注意。我首先给了小伟一个温暖的拥抱,表扬小伟在班里劳动积极,为班级争得了流动红旗。随后向家长委婉地提出:是不是给孩子开辟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房间,用于安静地学习;是不是放学回家先让孩子完成作业,然后再帮父母干活;是不是能督促孩子注意一下自己的个人卫生。离开家时,我发现小伟的精神面貌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后来,他在给我的信中写道:“从来没有老师夸过我。那天您来家访后,爸爸妈妈对我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这让我又找回了自信—原来,我也是个好孩子。”

由此,我体会到,学生在学校的许多表现是家长所不能掌握的“盲区”,而家访正是弥补这种盲区的有效方式,只有老师和家长多沟通,心连心,才能在教育上有一座“连心桥”,才能全方位的教育学生。

(二)、家访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或许是人与生俱来的自我保护意识,心与心之间难免会存在一些距离,而缩短这种距离的有效途径便是沟通,家访是打开孩子心灵的一把金钥匙。我拿着这把有效的钥匙,轻轻地打开了我们班刘成虎同学的心扉。刘成虎是一个令老师有些头疼的学生,头脑聪明但态度漂浮,他本人有过私自离校、课堂上看小说、上网吧的经历,然而我每次找他谈话,他总是一声不吭,随后也总是一切照旧,不见起色。如何让他敞开心扉?家访的第二站,我选择了到刘成虎家。在去他家的路上,我不禁想起了一件往事:那是一次长跑比赛,一名学生摔倒了,跑在前面的刘成虎放弃了好成绩,却搀扶着摔倒的学生一起跑向了终点,虽然没有取得好名次,但却给了我许多的感动。现在他在做什么呢?带着满肚子的疑问,我走进了他家。刘成虎的妈妈走过来,我问:“刘成虎呢?”“他去给鸭子割菜去了,我们养了一大群鸭呢。”我又问:“假期里他都在做些什么?”他妈妈告诉我,早晨起来打扫牛圈,然后给鸭子割菜,剩下时间自己支配,假期生活很有规律。她还告诉我自己以前带孩子的艰辛,现在孩子知道体谅人了,她感到很幸福。说话间刘成虎骑车来了,原本白净的脸变得黝黑。我表扬了他在运动会上的表现,也把妈妈称赞他的话向他说了一遍。渐渐地,他的脸上有了自信的笑容,他很有礼貌地给我端茶倒水,与我谈他的学习打算,忏悔他过去的不懂事。通过他妈妈的诉说,通过与刘成虎面对面的交谈,我见证了一个经过洗礼的男子汉正在成长,他不再是我眼中的坏孩子,而是一个丰富的、完美的、令人感动的活的灵魂。

从刘成虎家里出来,一阵风扑面而来,暖暖的,一直暖到心里。家访,确实是一段段令人感动的路程,在家访中,正是这样一个个生动而鲜活的故事,让我们体验到了为人师的幸福感觉和神圣责任。

(三)、家访是照耀孩子成长的阳光

我班有个叫李家宽的同学,性格极其内向,每天沉默寡言,独来独往。课上,不见他发言;课下,从不和同学交流;篮球场上,别人奋力拼抢,他却伫足观望。你和他说话,他只是怯怯地望你一眼,随之便低下头,手不停的摆弄衣角,这样一个自闭的男孩子如何适应开放的社会?将来以何在社会上立足?于是,我走进了他的家。从家长口中得知,原来这个孩子从小不愿出门,总是跟在家长身后,以至于后来不愿和任何人交往。他的爸爸对此很着急但毫无办法。这次,我和孩子进行了一次长谈,语重心长的告诉他如果这样会不适应社会,体验不到生活的快乐。我告诉他,走在路上看到熟识的人要打招呼,遇见长辈要尊敬的称呼,时常到邻居家串串门,这次的作业就是到邻居家串串门,回来向我汇报串门的感受。我还建议家长,对孩子要从一点一滴的改变做起,家长也答应我积极配合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主动和孩子多交流。带着几许期待,我离开了他的家。随后,我又及时找他交谈,对他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有时,我会拍着他的肩膀说:“我能想象出你的困难,但是再难,你也要勇敢地走出这一步,我等着你的下一个好消息。”后来,我逐步引导他怎样待人接物,与人交流,我还经常和他一起打篮球,课堂上多安排他发言,他在慢慢地改变着。

是啊,正如有人所说,“称赞就象阳光一样,没有它就无法成长开花”。家访,正是孩子成长的一缕缕温暖的阳光,通过家访,我们照亮了孩子前行的方向,也拥有了一串串沉甸甸的收获。

在此,我想说,教育是用一片树叶摇动另一片树叶,家访是用一颗心灵去感动另一颗心灵。让我们点亮爱的灯盏,唤醒学生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让人性发出最灿烂的光辉。

本期报:市教育局、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 送:教育局局室领导

发:各乡镇中心学校、县直各教育单位、机关各科室 共 印:65份

上一篇:放鞭炮作文700字下一篇:离婚协议书无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