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辱二十年-我的股市人生》读后感

2024-09-21

《荣辱二十年-我的股市人生》读后感(精选11篇)

《荣辱二十年-我的股市人生》读后感 篇1

《荣辱二十年-我的股市人生》读后感

贺宁坡

这不是一本介绍炒股的书,是阚治东做为“中国证券教父”级人物的回忆录,机缘巧合,一次合作的宴请结识了作者,隔了两天就收到了作者签名的这本自传,一直放在书柜。最近领军读书会本想继续将金融创新类的书籍再啃一本,但越看越觉得与当前金融监管的大环境不符,索性一口气把阚总这本荣辱二十年给看了,回顾过去可以启迪当下,并且资本市场也是金融实践的重要内容。

阚治东确实曾盛极一时。作为申银万国的总裁,他写下了中国证券发展史上的许多第一:主承销第一只A股、第一只B股,发行第一张金融债券、第一张企业短期融资券,设立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参与发起设立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国内第一个股票指数和全国第一份股票年报等等。他也曾坠入低谷。1997年因“陆家嘴事件”被撤职,2006年又因南方证券破产被起诉并入狱21天。

书中开篇介绍了阚总东渡日本的学习之路。当时是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中日两国的关系处于较好阶段,两国之间开展了青年交流项目,赴日的项目是选拔中国青年,赴日学习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备的知识和技术,参加赴日研修生选拔考试的资格主要有:“年龄35岁以下、科级干部、大学学历、懂日语”,因为他1984年在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宝山区办事处担任党委成员、计划信贷科科长,且年龄和学历等使他满足了参加考试的资格,他在书中清楚的描述了复习考试的内容、进京赶考的细节,读来有种身临其境的体会,机会偏爱有准备的人,也偏爱坚持的人,他入选了派往日本的第五届研修生。日本的证券市场起步早于中国,当然有很多值得学习,他们的研修不仅有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直接参加日本证券公司的实习、实践。

日本研修结束回国后,阚总随即迎来了新的岗位,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副总经理,主管证券和投资业务。阚总是个干实事的人,在中国证券业的发祥地静安证券营业部开展了新中国股票证券市场多项第一的创新工作,从第一张飞乐音响的股票到国债交易,从股票黑市到1989年底的股市暴热,监管逐步加紧,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涨停板10%设立等等。

阚总担任申银证券老总期间按今天的话讲应该是体制内的人,在当年证券公司野蛮生长的年代,作者生动的描述了做为一名体制内的领导,如何与上级单位的沟通汇报争取支持、同行对手激烈的竞争和单位内部班子派系之间的眀争暗斗。327国债期货事件更是将当时中国证券市场的疯狂表现的淋漓尽致,最直接的后果是申银证券公司的竞争对手万国证券的破产,以及申银万国两大证券公司的合并,同时,万国证券的老总管金生被判处有期徒刑17年。资本市场是人性的放大器,各种狂人辈出,能在疯狂的时候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至关重要,但其实也确有一些命运的成份,那时候,阚治东正在香港出差,当时通信不如今天如此发达,他没有直接卷入那场分秒必争的漩涡。327国债期货事件注定是中国资本市场不可抹去的一个事件,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监管理念,如果以市场规则为唯一导向,可以说万国证券并没有违反交易规则,但正如市场经济会失灵需要有政府监管的原因一样,资本市场的发展同样需要监管,正是在市场发展的道路上一批又一批参与者的筚路蓝缕、不断试错,才为我们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宝贵的经验,联想到证监会中国式救市等事件,让人不胜唏嘘。

深沪之争,“深强沪弱”,在当年曾引发两个城市金融中心的地位之争,两地证券公司、银行等机构也卷入其中,引起一场**,一批金融机构负责人受到了处分。当然,时至今日,金融中心的定位早已明确,但当年在改革开放如火如荼开展的过程中,两个城市在资本市场领域的竞争确实有点针尖对麦芒的感觉,但是,客观上,这两座城市在证券市场的竞争带动了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的繁荣与进步。这让我想到我们更加务实推动一项改革措施的路径选择:首先,明确大的方向,关键的是一定要寻找至少两个以上有能力的对象参与竞争,并在这个过程中取长补短,最终,找到更加规范合理的机制措施加以推广。

书的最后,描述了作者南下深圳,参与创立深创投,在南方证券的各种经历,直至其被组织审查以及在看守所的各种亲身经历,可以说,作者将在体制内的起起伏伏都经历过了,同时也将体制内的各种风光和辛酸都品尝过了,这些不光是作者自身的经历,也是我们改革的大环境中一个个体的缩影,现如今,作者跳出了体制,自身创业成立了投资公司,但想到最近其公司的投向,还是在重点关注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比如新能源和军民融合产业,骨子里还是一个体制内的人的感觉,也许正是这“荣辱二十年”的经历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

李亚鹏:二十年寻找我的人生方向 篇2

走在束河小镇的街道上,随处可见COART的宣传标语。COART使小镇的客流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0%,许多游客专门为COART而来。湛蓝的天空,清亮的阳光,雪山流下的溪水从各条街道湍急而过。舞台就在街道边、溪水上,你信步走过,就能看场表演,或者迎面和异国的街上巡游表演遭遇。这种艺术节形式在国外并不鲜见,但在中国还刚刚开始。

五天的艺术现场,几乎随处可见李亚鹏的身影,作为COART的创办者,每次现身,都会引来媒体和大众的围观。李亚鹏在重重围困的核心,不疾不徐,以一贯憨憨慢慢、低沉的声音回答着媒体的问题。李亚鹏说,这像他20年来的生活,始终在大众的关注之下,但是他对这种围观有自己的警醒。现在,他更愿意以自身的影响力,为艺术、公益活动增加些人气,做一些推动。

COART顾名思义,是艺术融合在一起。在整个活动中,李亚鹏试图营造一个不以金钱而完全以艺术来沟通的平台,形式更自由、有活力,让艺术更贴近生活。他的中书控股计划头三年每年投资一千万用于COART的营造,不求任何回报。

这一切萌发于李亚鹏大学时的艺术理想。20多年前,这个报考了当时叫作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理科男,陪女友去中央戏剧学院面试,却阴差阳错地被看中,提前录取,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他找不到做演员的快乐,大学期间极度迷茫。偶然的机会,他听到了唐朝乐队的演唱会,艺术第一次燃起了这个男孩的热情,他和朋友四处去拉赞助,凭借自己的力量在家乡乌鲁木齐办了一场演唱会。演唱会结束,他的父亲走上台来,第一次以成人的方式和他握手。那一次,他们把赚来的钱买了文化衫等宣传品,散发给大家,只留了机票钱回北京。这次经历,成为一个年轻人实现理想的最骄傲的经历,一直影响他到今天,这种美好的记忆让他相信,对艺术的理想可以靠行动去实现。

青年话剧导演饶晓志已经是第二次参与COART的戏剧单元了,在他的眼中,李亚鹏是一个偶像加大哥的形象。李亚鹏在《将爱情进行到底》中饰演的杨峥深入人心,这部剧成为饶晓志这代人纯真浪漫的爱情记忆。饶续写了这个故事,并将它搬上了话剧舞台,监制正是李亚鹏。提到李亚鹏对于他戏剧创作的支持,饶晓志一直心存感激。

现在李亚鹏自嘲是艺术边缘人,他认为艺术并非高高在上,应该是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这个误入演艺行业的前演员,正在将艺术与自己的理想和生活发生着越来越深的链接。

社会企业是我找到的人生方向

“秋天里的童画”是女儿李嫣画的一组小图片,印成明信片,售出的款项一部分将作为公益基金。女儿开始以艺术的方式表达她对世界的理解了,李亚鹏也在帮她为社会献出一份力量。图片上的形象还很稚嫩,李亚鹏会和女儿交流,这是猫还是狮子啊?嫣儿说是狮子,是一起在百老汇看《狮子王》的歌剧,留给她的印象。每年两次的出国旅行是和女儿相处最多的时间。这次COART的主题曲是王菲演唱的,这是两个人宣布离婚后第一次的公开合作。曾经的三口人,以不同的方式,为这个艺术公益活动出了一份力。

公众和媒体常常喜欢以各种标签去定义公众人物,真实的人退到了标签后面隐藏起来,这是大众赋予的。李亚鹏也不例外,从演员到文化商人,在标签下,很多人质疑他推动艺术和公益的动机,但是他不在意身份,他心里有个社会企业的梦想,这是他想要倾尽后半生推动的。他向我们解释社会企业,“就是不以单一盈利为目的,在实现企业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了社会价值,社会企业也是我找到的人生方向”。

寻到这个人生方向,李亚鹏用了整整20年的时间。

在15年的从影生涯中,李亚鹏作为演员是敬业的,但是他始终不认为演员是他一生的追求。2006年,李亚鹏有了女儿李嫣,天生的唇腭裂让他为女儿求医的同时,萌生了做公益慈善的想法,于是嫣然天使医院和基金会成立。从此,李亚鹏的重心转到了公益方面。但这个始终是他为女儿做的,他想要找到他发自内心的追求。2010年,在一次和朋友的聊天中,李亚鹏突然聊起想做书院中国的想法,于是接下来3个小时里,他一直滔滔不绝地阐述他对弘扬传统文化的畅想,这一次,他知道这是一个人找到自己人生方向的状态。这一年,他宣布离开演员行业。现在COART和书院中国,是他下半生要致力推动的目标。

“如果提到梦想,我想是一种文化梦想,慈善也算作文化里。就是我现在做的三件事:嫣然代表了公益慈善的文化,基金、医院、咖啡、设计,我们在做慈善公益推动;COART代表我们对当代文化艺术的推动,书院中国代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动。如果说梦想的话,我想用社会企业的模式去推动我的文化梦想。”李亚鹏在42岁的年纪,整整20年的时间,清晰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Q&A:《芒果画报》对话李亚鹏:

演员不足以表达我全部的思想

《芒果画报》:COART和骑机车,都跟你大学时的理想有关,经过二十年,它开花结果。这个过程是一个机缘巧合还是你一直在为理想寻找合适的条件?

李亚鹏:我觉得人的人生轨迹就是这样。我大学时办演唱会,赚的钱都去做了文化衫和宣传品,大街上散发掉了,就给自己留了回北京的机票钱。很多年之后,我都觉得那是我人生中最成功的一件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理想的岁月,我有机会去完成理想,不是每个年轻人都有这样的可能。

把赚的6万块钱散发掉,我觉得是一次理想行为的理想呈现,确实影响到我的今天。不管是COART还是书院中国,都是社会企业的实践。这些事情和当年的事性质是完全一样的,只是今天更系统化,目的更明确,找到了理论支撑,实践的能力也更大了,但是方向没有变。

《芒果画报》:提到社会企业,其实你既做慈善,也是商人,这两者代表了付出和拥有,你怎么看两者的关系?

李亚鹏:其实你们不用纠结我是做商人还是做慈善,社会企业是兼具这两者的功能。可能在三五年后,如果我的设想能逐渐实现的话,你们就无需惶惑我的身份,我就是一个社会企业家,是兼具企业和公益的新类型。而目前中国还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针对社会企业的政策和机构。我在商学院的毕业论文就是《社会企业在中国的未来与发展》,它已经成为了我的人生方向,我希望在中国推动这个。嫣然天使儿童医院接近一个社会企业,但是它是非盈利的,嫣设计、嫣咖啡,这些都属于社会企业,都会慢慢实现。

《芒果画报》:我观察到这几天走到哪里,您都是被围观的中心。其实,一个真实的人外在的名利浮华是媒体和大众赋予他的,关键是围观下的人如何保持他的自省。您对这块是否有警醒?

李亚鹏:我觉得我是最具这种自省意识的人,如果不具备的话,我怎么会离开演员行业呢?当明星不是更省事儿吗?何必操心什么社会企业、当代艺术、传统文化……很简单,就是我觉得做演员不足以表达我全部的思想。以这样一个巨大的前提,我一直具备这样的自省,所以我觉得时机成熟的时候,我完全可以离开这个行业。到今天你看到我的状态,已经是我的习惯,它已经不足以对我产生内心的刺激了。

《芒果画报》:您现在怎么来理解爱呢?

李亚鹏:你这弯拐得有点太大了。(但是我觉得您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不单单停留在爱情这个层面吧?)当然当然,我觉得我的生活早已让我超越了“爱就是爱情”这个层面。我们嫣然今年提出个口号“let’s love”,一个貌似简单的口号背后是很长时间的思考。它和我们整体的理念一起呈现出来,就是传递一种爱。

人生二十年诗歌 篇3

二十年前的人生被关在紧闭的门里上了锁

无暇回顾,太多的青春记忆被封存在门里的庭院,太多的幻想在走出门的一刻被无奈的放弃

别了,曾经夜里望着星空的叹息

别了,曾经日记里写下稚嫩的诗

别了,作为父母眼里的孩子

别了,恋爱的懵懂赋予的美好的性探索

弱冠之年,怀揣激情,开始了新的`人生

在人生的第一课里,清醒的看到,原来爱也需要金钱的衡量!

弃我去者,为其流下留恋的泪水

热恋中的分离有太多的理由———没有一个遮风挡雨的窝;没有可以应付开销的存款;甚至心在一起的千里相隔

为了分开的恋人,第一次哭泣,那种泫然的酸涩至今不曾褪去

在张扬被折损后,容易失去理智的选择,草草的结束了爱恋,只因无法忍受颜面的丧失

围城里被称作姻缘,生命里的一半在深夜等待工作晚归的家人,破旧的出租屋也有婚姻的甜蜜和喜悦

哪怕没有属于自己的窝,哪怕没有微薄的存款,只要开始了柴米油盐,便有了家

为生计谋划,是生命的耗损

为人情世故练达,是将善良的初心抛弃

为家长里短争吵,是混迹世俗的开始

一个生命的延续,被一声清脆的啼哭印证

两个手掌大的躯体,小心翼翼的捧在手上,手臂成了划船的桨,弱小的心灵在做着一个翱翔的梦

小生命在转瞬间和你齐头,学会了顶嘴;他的世界简单明了,没有世俗的繁杂,就象当年的你

如果家是一只船,你成了航行的舵手,无论多大的风浪,都在咬牙坚持,只为给亲人创造一艘人生的诺亚方舟

不敢相信,眼角皱纹深了

不敢相信,鬓角有了白发

不敢相信,昔日的恋人已成路人

不敢相信,零乱的脚步是找不到方向的人生

不敢相信,隐忍的智慧在无限增长

不敢相信,世态炎凉不过梦一场

不敢相信,人在任何境遇都能生存

不敢相信,清高的自己也会庸俗不堪

不敢相信,金钱能掩盖一切

不敢相信,也能在不公平的檐下低头

不敢相信,已经开始相信命运!

晚清二十年读后感 篇4

——浅读《晚清二十年》

有人说当你真切的了解到某些事情的真相时,那种心灵的冲击之感就如同脚下的大地被瞬间抽空一样。从《晚清二十年》这本书中了解到完全不一样的历史述评时,可以说我的整个世界观就被彻底摧毁了,如同公关上说的那句话:公众是无知的一样,我们在很多时候都是无能无知的,所看到的只是事情他允许我们看到那一部分。这感觉与脚下的大地被瞬间抽空无异。

在迷信教材且思想狭隘的中学时代,总只会将整个大清王朝的覆灭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灾难归咎于经济的落后,总是会将一个个买过之名冠于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现在看来这样总是有失公允的,对历史也是极不负责的。一个处于历史洪流中的人凭一己之力又怎能改变一个名族的命运呢?历史创造了这些被我么不误解的人,而他们也终将 被历史所毁灭。

文化,或者说一个名族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之所以成为一个民族和国家在意识形态上的统一,是一个民族的精髓所在。而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民族,文化底蕴不可谓不厚,而文化,作为一个民族意识形态的统一,亦是无时无刻不在作用于置身其中的人,清王朝也不例外。

一、闭门造车,错失良机

日本,作为一个清王朝曾经的藩属国,千百年来,一直奉中国文化为自己的文化来源,一直具有典型的东方形态。但是到了近代,当中日两国同时面临来自西方列强的压力之时,日本却选择了“脱亚入欧”,积极进行明治维新,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从而彻底改变了幕府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并通过各种政策,将资本主义发展引向全面与深入。

而与此同时,与日本一衣带水的天朝上国又在发生着什么变化呢?

面对西方势力的刺激与挑战,以及如本明治维新的影响,中国也能够较早地作出反应。在中日后来的交往过程中,日本很自然地向中国方面通报了自己明治维新的成果,李鸿章甚至早早地预料到日本的维新将会给中国带来不可预期的影响,认为中国如果依旧裹足不前必将日本推入列强的队伍,从而使日本成为瓜分中国的一份子,而中国,亦将被世界所抛弃。

李鸿章的认识不可谓不深刻,然而既有此认识为何后来还是难免沦为日本猎物的厄运呢?归根到底,原因只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太过深厚。极端强烈的文化民族主义情绪,使大多数的中国人对外来文化抱着敌视和排斥的态度,而对日本的明治维新和其所采取的“脱亚入欧”的政治态度则是无论如何也是瞧不上的,认为日本不能坚守自己的文化立场,随风而倒。而相反,中国在19世纪中期之后的一个相

当长的时期里,即使屡战屡败,被迫签下城下之盟,也还是不愿意尽弃其学而学习西方的社会文化。

一味的固执,闭门造车,终使天朝上国错失良机,在短短的几十年间,被自己曾经的藩属国拉开一个很大的差距,且形成了严重的利害冲突。

二、王道政治与霸道政治

清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在前期无可否认识足够强大和富饶的,这就使其成为周边小国的宗主国,包括越南、缅甸、朝鲜以及后来脱亚入欧的日本。在前期朝贡体制下,清政府长期与周边小国保持着藩属关系对各个小国给予关照和保护,在履行宗主国责任的过程中,清政府不得不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持公道、正义”的王道政治。

然而,随着西方列强势力的不断渗入,各藩属国相继沦为列强的殖民地,就连曾经的宗主国清王朝也因裹足不前,闭门造车而致使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破坏,尊严丧失殆尽。

甲午战争,可谓是对清政府的又一记当头棒喝,惨重的伤亡和沉重的战败赔偿使整个中国人心激愤,强烈要求改变挨打的现状。各个先进人士在痛定思痛后,开始接受和学习盛行西方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丛林法则。但是这一理论却是素来不被儒家伦理看好的霸道政治,所以,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领导人在被迫放弃传统的王道政治时,将西方的社会文化一分为二,分为本与末,去本

而取末,只学习其科学技术而置西方近代国家的政治体制于不顾。这就难免会导致中国社会形态的畸形,经济有所恢复而政治落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不相和谐,必将使中国难以进步。

三、中庸迟疑,贻误战机

日本借口朝鲜东学党事件向中国发起无理挑衅,而面对日本的真实意图,我们很难相信请政府高层是茫然无知的,可即已准确洞悉对手目的,为何在后来的交手中依然是兵败如山倒呢?我想这与清政府高层所采取的政治态度是有着莫大关系的。

在整个中日交战过程中,清政府高层始终保持一种中庸的政治态度,虽战,却不知战略目标何在,竟主动将自己放在因挨打而防守的被动地位上。另一方面,对日本的主动来袭,也没有完整详尽的作战计划,甚至对于战败对整个政局的影响也是不甚了解的。

相反,细看日本,我们却不难发现,在整个战争过程中,其战争目标是十分明确的,每一步可以说都是在为实现自己的战争目标而服务,包括战前很长一段时间在中国建立的谍报网,事实证明,这个谍报网在后来的战争过程中为日方提供了大量的情报。这就是日本真正的做到了知己知彼。另一方面,从一开始,日军就立足于在战场上见胜负,在气势上就完全的压倒了中国。

如果说中庸的政治态度致使清政府处于被动防御的地位,那么,盲目乐观,寄希望于列强则进一步将清政府推上了战败的深渊。

战争爆发以后,清政府高层采取的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的中庸之道,既不想开战,又不想挨打,在未充分认清国际局势的情况下,寄希望于列强调停。盲目的和平幻想,给了日本更多地战前准备时间,而清政府却始终纠结于打与不打。严重的贻误战机,将最后的希望也消耗殆尽。

四、小结

邓小平的最后二十年读后感 篇5

经历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本书以中国的改革开放为大背景,记述了1977年邓小平最后一次复出到1997年去世的二十年人生传奇,用纪实的文体讲述了邓小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做的光辉实践、英明决策、理论创造和人格风范,记述了邓小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翻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这本书,共分七章,即“历史拐点”、“杀出血路”、“铁血长城”、“伟大构想”、“政治嘱托”、“桑榆暮景”、“遗爱九州”。其中不但引用了很多已有的史料,而且还加入了作者亲自采访的真实感受,融实景再现和历史回忆于一体,对读者了解邓小平最后20年的思想,特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有很大的帮助。

邓小平的政治生涯可谓是波峰浪谷,“三起三落”而历经坎坷,但是最终都是转危为安,化险为夷。邓小平最后一次复出后,站在更广阔的政治舞台上,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开放,凭着超越常人的智慧、高瞻远瞩的眼光、运筹帷幄的气魄,将 “文革”之后满目疮痍的中国引向了发展之路、希望之路。

本书内容和书名非常一致,重点在邓小平同志第三次复出之后一直到他的逝世。第三次的复出,也就是“四人帮”灭亡的时候,在中国风雨飘摇的关键时刻,他又出来主持大局工作。而且执政

观点鲜明,大胆。首先是否定“两个凡是”,禁止把毛泽东神化,提出要公正、客观地评价毛泽东的功与过,甚至把全国各地很多地方的毛泽东画像给取下来,这在当时的中国是需要非常大的胆量和气魄的,让人不得不佩服。文中提到小平同志第三次复出到最后所做的几件大事,每一件都是决定中国命运前途的大事,其中惊心动魄的过程没有做过多的披露,给我们呈现的是真真实实地体现在我们面前的中国的改变。对毛泽东的公正客观评价,主张把毛泽东当成凡人而非神类来看待,估计是让世人对他注意力骤然集中的一个亮点。其次是主动积极的外交政策,出访日本、美国,这是文革时期从来没有过的。77年恢复高考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尊重科技人才;肯定“包干到户”的做法,让农业空前发展;裁军百万,把全国的重点拉到经济建设上面来;学习新加坡,大胆开放经济特区,成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以点带面,形成示范效应;对香港、澳门问题的妥善解决;“一国两制”的提出,在对主权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强硬和自信;主动退休,建立合理科学的领导机制。这系列的举动造就了新时代的中国,正如人说所说的那样“邓小平让中国富起来”了

他以高屋建瓴的姿态,在中国的南海边杀开一条“血路”,为打开国门练兵,创造了深圳特区的神话。

他以过人的胆识做出了世界大战十几年内打不起来的惊人论断,迅速果断地做出战略决策--裁军百万,锻造雄师劲旅,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的和平愿望。

他纵观历史,总揽全局,为祖国的和平统一提出了“一国两制”创造性的伟大构想,顺利地将香港回归到祖国的怀抱,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实现了中国人的百年梦想。

他在南巡的途中谈笑风生,一路妙语连珠,使神州大地又一次春潮涌动,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更高更新的发展阶段。

他主动辞去现任职务,为废除了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作出表率,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广阔胸怀,使人们更加钦佩他的人格风范。这些都是书中的主要看点。但是,让人们真正感动的还是充溢着全书的一个“情”字,当镜头对准政治舞台外的邓小平,这一侧面的“镜像”更为引人入胜。

邓小平可说是位无微不至的关心着国家的每点每滴,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那对科技与人才的尊重。由于文革十年的破坏,我们的祖国已经是千疮百孔,科技的落后,人才的缺失无不影响着我国的发展。这些曾经遭受迫害的科学家们再不回来,谈何发展,谈何建设。由于他的精明,废止十年高考制度也正常化了,多少考生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一位位曾经被诬蔑的科学家们都被请

了回来,这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一件事情。知识分子的光环又重新批在了身上。例如,伟大的数学家陈景润先生惨遭了多少羞耻,被困在了小房间里,但还是在微弱的灯光下演算出了令人佩服的数学理论,我们伟大的小平同志终于在他走后为他平反了,这也表现着他对科技人才的厚爱与尊重。谈到这里,文革时期酿成的冤假错案都在他的指引下得到了平反,这一列列痛恶的丑闻牵动着广大人民的心,这回,人们心中的一块巨石终于得以脱落了,值得欢庆。

1984年建国35周年庆典时,北大学生在天安门前打开的“小平您好”的横幅,道出了许许多多中国人的心声,成为人们脑海中经典的一幕。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那句“到香港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至今萦绕在人们的心头,当人们在看到香港蓬勃发展之时都不禁为这位老人扼腕痛惜。1997年,在为邓小平送别之时,北大人又一次打出了“再道一声,小平您好”的横幅,可以说承载着人们太多的思念和无尽的情怀。改革开放近三十年了,中国人的钱袋子鼓起来,腰杆子硬起来,过上了小康的生活。一代伟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他的幽默情趣和人格魅力将永远印记在人们心中,让人们久久不能忘怀。

邓小平,一个令国人景仰的名字。然而在医护人员眼中,他

是一个非常配合治疗的老人,他也有着普通人的情感和心态。在他晚年活动中身边常跟随着医护人员。人们通过医护人员的眼睛,看到了一个生活在人民群众中间的伟人。小平同志在医院里的常用语是“我没事”,从不忌讳提生老病死,他的乐观豁达令我们老百姓难以企及,它曾开朗的说,“医院是谁也离不开的地方,人吃五谷杂粮的,哪能担保一辈子不生病。生了病就要到医院。曾经老子亦提过,无私则天下都会属于你,不追求反而会更容易得到”。这乐观的态度怕也是邓小平能达93岁高龄的秘诀之一吧。

书中这样描述小平同志:

“是的,作为政治家,他既是一个威严的人,又是一个幽默的人。在重大原则的问题上,他从来没有、也决不会作出半点让步。在待人接物上,他又十分平易近人,举止随和,谈笑风生,富于幽默感。他的个性反映到语言上,就是鲜明、新颖、别致,富有个性化。如“ 扭着不放”、“ 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这些带川味的个性语言实在形象、生动,让人回味无穷。

坦诚、直率而不矫揉造作,这是邓小平性格的一个显著特征。他对不赞成的东西决不曲意逢迎。比如,他是传统京剧艺术的爱好者,他对江青搞的京剧改革和革命样板戏并不赞成,因而采取不屑一顾的态度。据说,有一次,看江青主持拍摄的一部新影片,邓小平未等终场就走了。他就是这样从不掩饰个人真实的观点,这种坦诚就是他的个人魅力。"

这是对小平同志的真实刻画。不论生活中还是工作上,邓小平同志善于做思想工作,往往是三言两语,就起到了指点迷津的作用,甚至由此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正是如此,他的话总是让人过耳不忘,终身受益。他善于应付复杂、危急的局面,常常是三言两语,就能完成一个部署,而事后你才会发现隐含其中的超人智慧。他曾在抗日战争时说:“指挥机构大了不行,越精简越安全。”邓小平同志惜时如金,从不开长会,不讲长话。他写文章也是惜墨如金,怎么简明就怎么写。刘志坚同志称赞说,其文章字字珠玑,没有一个多余的字,堪称精练的典范。

读完了这本书,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我们都曾经为一点点挫折而难过,甚至不敢争取成功。但现在,我才真正意识到伟大的坚强是一个人永远上进的强大动力。尽管学习上会碰到难题,生活中也会有料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但我相信:只要坚强的面对,什么“坎”都可以跨过。

《荣辱二十年-我的股市人生》读后感 篇6

曾今,在中国地图上,右下方有一个小岛--香港.他是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万分之一。一百年前,这块美丽的弹丸之地是帝国主义列强强行从母亲身上割去的,多少屈辱之泪,多少思乡之情,那具有中英特色的“中英街”成了这段屈辱历史的见证,让每个中国人都铭记在心。

6月30日国家主席江泽民率中国政府代表团抵达香港,出席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踏上香港的土地。 同日,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进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进驻香港特别行政区。197月1日中国人民终于可以自豪的向外宣布:“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证明了中国人的智慧。中国人追求和谐统一的具体表现,作为我个人来讲,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制度优越性所展现出的结果。

香港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洗刷了百年的屈辱历史,炎黄子孙得以团聚,民族之魂得以振奋。我们祖**亲用最真的心,迎接迷失的孩子归来,为了香港回归,为了香港回归后的稳定繁荣,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为了让香港“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制定CEPA计划,我们实施东改工程……

香港这块土地上,经历过狂风暴雨,而今沐浴着和风细雨;走过凋零颓败,而今是美丽繁荣。香港有那高科技的竞技场、科学馆令人大开眼界;那充满童趣的迪斯尼乐园,是每个孩子向往的地方,美丽的维多利亚港海滨、繁华的铜锣湾,是人们生活、旅游的天堂……

香港回归来,伴随着内地经济飞速增长,香港的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对维护香港的繁荣发展,对保持香港市民享有较高水平的物质生活,起到重要作用。

有些人崇洋媚外,他们没有认清现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怎样形成的。在香港回归祖国大陆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崛起,我说不上自己内心的自豪感。我只知道这是中华民族在中西方文化文明冲击的较量,香港的和平归顺祖国大陆,是我们中国人的向心力,凝聚力的具体表现。而现在的台湾当政人员为何没有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反而总是在同祖国大陆做相反的政策。总想独立。这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肢解的结果,通过香港的回归我们看到了全世界所有的民族,只有中华民族才是最有向心力、凝聚力的民族。

我党高瞻远瞩,按照伟人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通过外交谈判成功地解决了香港问题,终于实现了香港回归祖国。“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问题的成功实践,不仅洗刷了中华民族的耻辱,而且对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关系重大,影响深远,还具有世界性的意义。它是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上,精彩绝伦的浓笔重彩,永垂青史。香港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回到祖国的怀抱,才能洗雪百年国耻,这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也是世界上用和平方式成功解决了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光辉典范。香港回归祖国也说明了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及综合国力的增强。

同时,我也感到香港回归祖国十年以来,尽管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但都度过了难关。香港实行“一国两制”经受住了考验,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与发展。目前,香港已超越东京及伦敦,成为全球第三大融资中心,在过去十年为内地企业融资达一千一百亿美元。财政司司长唐英表示,在五年前,他根本不敢想象香港能超越东京及伦敦,成为全球第三大融资中心……香港政府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我觉得与中央政府对香港不遗余力 支持是分不开的,中央政府对香港的支持,是香港经济持续发展与政改循序渐进的重要保证。正如胡锦涛指出的一样:事实无可争辩地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香港同胞完全有智慧,有能力管理好、建设好香港,伟大祖国始终是香港繁荣稳定的坚强后盾。

执照“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我们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今年是我国行使恢复香港主权十周年纪念日。面对变化多端的国际形势,我们要继续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下,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的完全统一大业而继续奋斗。

二十年了,二十年树木,今年春天紫荆花盛开了,花开得绚丽、灿烂、芬芳,因为它们还要以更加鲜艳的色彩,引用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说过的那句话:“香港回归二十年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衷心希望香港更加繁荣,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和谐。”

二十年以后 篇7

坐上飞机望着那蔚蓝的天空,突然想起了张九龄写的诗: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是啊,我和张九龄的心情没什么差别,心里装的都是故乡。

很快就到了,我一下飞机就奔向那所从小陪伴着我长大的母校。啊,学校的变化可真大呀!操场变大了,中间种上了几棵高大的橡树。怡心园的亭子后有了一个喷泉。水滴落在池子里,溅起了一朵朵美丽的水花。

曾经的教学楼变得气派华丽,总共有17层。我一层层慢慢走,走到第七层的时候见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这不是小然吗?我上前问候,果然是她。我们激动地相互拥抱,聊了许久,天色渐渐的晚了,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约定下次再聚。

走进村子,我一路小跑着。到家了我才发现我的父母已经苍老了许多。妈妈曾经那美丽的头发呢?爸爸那强壮的身体呢?姐姐那红润的脸儿呢?都去哪了?时光带走了它们,看到这一切,我流泪了。

苏联亡党二十年 篇8

领导集体观看了《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感到心情无比沉重,一个曾经与美国平起平坐甚至军事上凌驾于美国之上的超级大国一夜之间就土崩瓦解,一个拥有近2000万名的世界第一大党,却丧失了执政地位,党和国家瞬间四分五裂,怎么能不叫人痛心疾首、深刻反思。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党兴衰存亡的根本

苏共在七十四年间经历了五个领袖集团,对亡党亡国造成最大危害的是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彻底否定党的历史和党的领袖人物,这就使得他们自身在沦落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最大叛徒的同时,导致了党员理想信念的坍塌 和党的形象的毁损,由此动摇了党和国家的根基,产生灾难性后果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提醒我们每个共产党人,要牢记宗旨,不辱使命,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党员干部居安思危的意识,我们要倍加珍惜,更加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万众一心,齐心协力,不辜负党和人民。“文革”以后我们一度也出现过思想混乱,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实事求是和恰如其分地评价党的历史和毛泽东同志,在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完成了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党的十二大以后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把党和国家引向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航道。“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苏共的历史悲剧昭告人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不能丢,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能动摇,否则就会失去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在当前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的情况下,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就更加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要切实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和指导实践,也就是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尤其是十六大以后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武装头脑和指导实践,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科学理论指导和坚强思想保证。只有在理论上保持清醒和坚定,才能在政治上做到清醒和坚定。

二、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坚决不能动摇

“苏共”1917 年建立,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经历了国内白卫军和 14 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进攻,以及希特勒法西斯入侵的生死考验,但“苏共”的执政地位没有动摇,党组织还日益壮大。而在1991年,那个没有战争硝烟的年代,“苏共”却丧失了执政地位,被迫解散,也被他原所代表的工人阶级和苏联人民抛弃。

“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主要原因是“苏共”内部、特别是领导集体出了问题。戈尔巴乔夫修改宪法第六条,不再确认共产党是苏联的领导核心,成为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的法理性原因。苏共领导集体背离马克思、列宁主义,否定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奉行资本主义“民主化”“自由化”,搞“多党制”,全盘西化,从而加剧削弱、放弃、丧失了“苏共”的执政地位。

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应该从自身做起和现在做起。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实践一再证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在于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由于赫鲁晓夫搞全民党降低了党员标准和党组织的先进性,由于苏共中央领导的混乱,由于主流媒体被“自由派”把持并进行错误导向,由于盲目地乱搞多党制多元化等,当时苏共党内党外信仰缺失,社会弥漫着过激和茫然的情绪,党员群众对苏共不再信任,以至于天下大乱,苏共消亡,联邦解体。

二十年再相会 篇9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小学毕业的庆祝会,除几个去海外工作的同学,其他同学都参加了庆祝会。我的脑海里还能隐约地浮现出老师和同学们的样子,不知道他们现在啥模样了?人真想快点与他们见面!

5:00了,再过半个钟头庆祝会就要开始了,我也该出发了,最近堵车呀!我穿上西服,打个领结,开着我的红色小汽车,前往庆祝地点――邹彦青开的某某酒店。还算豪华,还算有品味,以前邹彦青邀请我去过,那时酒店才开业不久。我那时有一丝不解:邹彦青――全班广为人知的捣蛋鬼,怎么邀请我呢?应该是硬拉着我去。看来这几十年,他真的成长了。

到了目的地,刚下车,还真晕了头,酒店生意兴隆,还有特色。走进酒店,“欢迎光临!”我走到柜台旁:“请问601房间怎么走?”“从右边的电梯上六楼,右拐后在左手边第二间房。”“谢谢”我按照指示找到了601房,敲了敲门,邹彦青出来迎接我:“胡同志来了呀,快请进!”邹彦青把我带到客厅,胡雨承穿个马甲,正在和贺老师有说有笑。“贺老师!”

贺老师转过头来,似乎有些惊讶同学没等贺老师开口,胡雨承开口了:“是胡老弟呀,还是这么矮”(是因为他太高了)。“是你太高了。对了你是什么工作?”“我是什么工作不重要,你先看看贺老师吧。”我转过头去,“你们聊得起劲吧,竟敢无视我的存在!”贺老师开了个玩笑,我情不自禁地笑了。“贺老师,你保养得挺好嘛,用了什么秘密武器,回头我介绍给我爱人!”“其实也没什么了。”这时“周肥蛋”来了,挺着个大肚子这时许多同学都来了,“小胡你来了!”“听说你当了小有名气的`企业家!”“还真厉害!”“多年不见……”……

杨思文说:“我们先吃饭吧?”大家都十分赞成,“也好,我的肚子开始抱怨了!”周晶亮说,“邹老弟,我是美食专业品尝家,今天领教了!”“那当然,今天要让你们大吃一惊,上菜!”一盘盘菜肴端了上来。香气直往我鼻子眼里钻。周晶亮毫不客气地说:“颜色还挺好看,不知道味道好不好!”“周晶亮你要少吃点了。”贺老师道。

吃完饭,我们一起去歌舞厅跳舞,唱卡拉OK。

二十年了散文 篇10

也许是机缘巧合,也许是命中注定,也许是老天开眼,也许是难逃一劫。总之,我和爱人选择到广东流浪打拼真的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原本有家,可到头来还不是泪别故乡亲人,挤上开往广东的长途卧铺车,在忐忑不安与有惊无险中总算是平安出门又平安返乡。而这,距今足足有二十年了。

是的,整整二十年了。当我略显迟钝的目光再次聚焦这张照片的时候,才忽然发觉我早已不再年轻,而是步入中年岁月。如果人生以百年计算的话,远去的二十年就已经占据了生命的五分之一。仔细想想,人生充其量也就几十年光景,百岁老人那是凤毛麟角,可遇而不可求。

二十年了,我和爱人从踏上南粤大地的那天起,就一直为着两人心中拟定的目标努力,囊中羞涩的我们为了省钱,几乎都是在厂里吃饭,从来没吃过夜宵。甚至在最艰难的时候,连五毛钱的方便面都舍不得去买。那时,下馆子,逛超市,出门游,于我们都是一种奢侈。看同厂的工友们提着大包小包东西回厂时从我眼前一笑而过,我不为所动。依旧坚守着勤俭节约,积少成多的理念,不与人攀比和炫耀。正如大自然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人海茫茫,根本就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出现,即使是孪生兄妹,虽然面貌无异,但行为、性格、处事等都会有所不同。

二十年了,我们的孩子已经长大,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川美这一路走来,当年在东莞的毛头小子,如今已长大成人,英俊潇洒和梦想成真,正在山城重庆为未来辛苦打拼。他的成长岁月里有爱人太多太多的牵挂、叮咛和期盼。所幸,她的付出已经初见成果,可能待到孩子川美毕业工作稳定,成家立业之后,也许我们就可以完全退休了。

二十年了,每当我闭上眼,都还能十分清晰地回想起背井离乡的辛酸往事;都还能如数家珍一般回忆我在深圳走过的那段人生弯路;都还能记得我们和父亲一起在沙角望海楼上用特制望远镜远望虎门大桥的一幕幕;都难忘我和爱人在虎门陈联升将军雕像前并肩眺望珠江的情景……二十年的时间,见过太多的人,经历过太多的事,心伤、无奈、愤懑齐聚心头,常常撞击着我柔弱的心扉,久违的情愫,惨淡的笑容和无言的酸楚。虽然没有在按部就班的流水线上,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风吹雨打,颠沛流离,美好的愿望一次次在希望中破灭,又一次次在失望中清醒振奋。为了未来,为了孩子,为了明天生活得更好些,我们豁出去了,吃苦受累又算得了什么?!

二十年了,在广东的打工旅程曲折离奇和扣人心弦。掐指一算,我前后进出了五家外资企业,(三家香港厂,两家台湾厂).所从事的工作无非就是两种:保安和包装工。这在当时那些高薪白领阶层的眼里,完全是微不足道的工种,他们挑剔的目光常常是不屑一顾。在我看来,只要在广东这片热土上,你不是老板的话,随便你做何种工作,都叫打工。打工者,从身份上来说都是一致的,这一点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就跟人的常住户籍一样。所以,就不存在谁看不起谁的问题,只不过是分工不同罢了。只不过是你的运气好些,让你暂时领到高薪,享受白领生活,可是如果被解雇,还不是东奔西跑去找工,所以也没必要那么显摆和牛皮哄哄。

二十年了,我们只回过两次老家:一次是岳父病逝,一次是爱人远去湖南学艺后打算回乡专做酱板鸭的.营生。我们不像外地人,每年都必须要回家的。那个时候,对于家的概念,几乎是模糊不清的。伫立在南粤大地上的春风中,我常常叩问自己:家在哪里?我在何方?为啥漂泊?未来怎样?原本以为,父母的家也是自己的家,结果我大错特错了。长大后的你终归是要离开他们,重新建立新家的,如同羽翼丰满的鸟儿要自己觅食一样。如果能自食其力还在依靠父母,那就是自己的无能。人总是要长大,人也总是会变老直到生命的终结,这是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谁也阻止和抗拒不了。既然这样,我们何不活得实在一些,洒脱一些?而眼下的谋生存求发展便是唯一正确的人生选择。就算是我们还身无分文,就算是工作不如意,但我们勇敢地走出四川的重重深山,这便是最初的胜利。因为这就意味着我们不甘贫穷,而是渴望努力来改变现状。而人年轻,又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年轻就是本钱,就是创造财富的强大动力。坚持住,咬咬牙,默默为自己加油,相信困难都是暂时的,只要能挺过去,明天就一定会是阳光灿烂的日子。

二十年了,在广东,在东莞虎门的路东社区,我和爱人完成了角色的转换,由之前的打工者变成了中式餐馆的经营者,可以说是我们人生的一次很大飞跃。从工友们羡慕的眼神和赞叹中,我们收获了心灵上的满足和快乐。本着“诚信经营,顾客至上,卫生实惠,微笑服务”的经营理念和宗旨,在短短的四年之间,完成了人生第一桶金的储备。但遗憾的是,累坏了爱人的身体,如果不是我能力有限,她也不至于陪我吃那么多的苦,至今想来,心头还隐隐作疼。现在,我只有多陪她说说话,竭尽全力照顾她。

是啊,二十年了,很不容易才在广东艰难度过看似短暂实则难熬的打工岁月。我们就是中国普普通通成千上万打工族中最平凡的打工人。在物欲横流,遍地是黄金的南国大地上 ,我们用青春和汗水,智慧和坚持走过了一条荆棘丛生却又开满鲜花的生活道路。当初过去时,我们一无所有,而且还是典型的三无人员:无高学历,无高工资,无高待遇的广东社会最底层人员,但是生活没有压到我们,苦难没有拖垮我们。阿里巴巴集团老总马云先生有句名言“不要害怕和逃避苦难,苦难是人生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这正是很多人成功以后与人分享的宝贵经验,一定要抓住机会和相信自己。” 马云先生言下之意就是,解救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相信和依靠自己,因为解铃还须系铃人。

是啊,二十年了,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准确地说,我们离开广东也快九年了。常在想,当初去广东打拼到底值不值得?如果没有这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没有爱人挥汗如雨,起早贪黑地辛劳,没有长期的默契与坚守……,假如当年在广东一切都顺畅,到如今会是怎样的情景。无论如何,我们到现在都还感恩广东;感恩在南国漫漫十二年炼狱般的所有日子;感恩在打工路上所有关心帮助甚至不太友好的同路人;感恩上苍对我们的垂怜和眷顾。

二十年战友聚会致辞 篇11

尊敬的首长、亲爱的战友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和喜悦的心情欢聚一堂,共同庆祝我们曾经拥有的节日——“八一”建军节,共同欢度退伍20周年纪念,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为这次聚会做出积极努力、提供保障的战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远道而来的战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祝愿此次聚会取得圆满成功!

20年前我们响应祖国的号召,满载着青春的热情和理想,来到阆中这座美丽的城市开始了我们的军旅生涯。在这里我们学会了自立,学会了自理、学会了坚强。军旅生活磨练了我们的意志,教会了我们做人,在我们身上有了为之骄傲的军人本色。我们把青春留给军营,军营把人生最大的财富——坚毅和顽强的拼搏精神馈赠了我们。我们从不后悔自己当过兵,我们为自己曾经拥有过军旅生活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20年如一日。往事历历在目,无不牵动我们的思念。20年弹指一挥间。乡情依依如梦,无不激起退伍老兵的感怀。忘不了指导员那慈祥的目光和谆谆教诲,忘不了连长那严格 的军事训练和倒背如流的点名声,忘不了老班长那无私的帮助和细心关怀,忘不了战友们在训练场上的摸爬滚打和相互的鼓励,忘不了······!

杨柳依依,我们折枝送友,举杯壮怀,我们相拥告别,在岁岁年年《送战友》的歌声中,在告别军旗的场景中,我们迈着成熟的步伐,带着梦幻、带着期盼、带着祝福、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我们用军人敢于面对挑战,敢于攻坚克难,敢于争先创优、敢于责任担当的特有气质,拼搏弄潮,闯出了一条又一条闪光的道路。

生死之交风雨同舟,血脉相通兵心依旧”。亲爱的战友们,值此20周年盛聚之机,让我们携手,用军人的本色,相互支持、相互激励、团结奋进,共创辉煌!让我们期待30年、40年、50年„„更多周年的聚会。让我们的战友聚会长盛不衰,让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最后,祝各位首长和战友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安康,家庭幸福,工作顺利,事事如意!

上一篇:九年级政治下78单元下一篇:中学联谊活动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