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散文《路上的情书》

2024-09-21

林清玄散文《路上的情书》(精选11篇)

林清玄散文《路上的情书》 篇1

林清玄散文《路上的情书》

我捡过一封诀别的情书。

情书上有这样看来普通的句子:“当初是我选择了你,心里明知与你不会长久,还是执著的选择了你。”

“这些日子以来,谢谢你陪我走过这一段路。”

“你是一个很好的人,你一定会认识比我好上千倍的女孩。”

“由衷地希望在没有我的日子,你依然过得好。”

会捡到这封情书是很偶然的。有一天我在路上散步,刮起一阵强风,一个印刷十分精美的信封落在我的眼前,信封没有署名,也没有缄封,我就打开来看。

是一封很长的诀别信,看来是十七岁的少女写给十八岁的男朋友的信,显然她是要离开他了,于是找了许许多多藉口。

奇怪的是,这封信收信和发信的人都没有名字,写信的少女叫作“March’,她的男朋友叫作“Decenber”,是三月写给十二月的信呢!可以想见十二月收到这封信,脸如寒冬的样子。三月的信写得这么苦,心情也不像阳春的季节。

可是,这么重要的信为什么会掉在路上呢?

它有几个时间的可能,一是少女写好信不小心遗落的,二是她随手丢弃,三是男朋友收到后,非常生气,回家的路上就顺手扔了。

不管如何,这封没有地址与署名的诀别信,一定是亲手递交的,可见这个少女非常有诚意,又写诀别信、又亲手交托。不像我们年轻时的`感情事件,对方离开时的理由到如今都还是谜一样。

三月在信里说:“在你十八岁生日时,无论我在不在你身旁,一定会送你一枚银戒指,传说在十八岁生日时收到银戒指,此后将会一路顺畅平安。如今,这段甜蜜的过去就要放弃,明知你是真心爱我,December,回头再看一眼,再看一眼就好,珍重!再见!”

这结尾写得真不错,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读着路上偶然捡到的情书,想到少年时代我们的情感都是如此纠缠的,因为不能了解一切都只是偶然。

银戒指何必等到分手之后再送,今天送不是很好吗?明天的事,谁知道呢?

不知道后来三月找到四月,十二月找到一月没有?

那信纸也选得很好,是一个背着行李站在铁轨交叉点的少女,不知道走哪一条路好。

“不管怎么走,都会有路。”我把诀别的情书收好,想起这句话。

路上的情书 篇2

情书上有这样看来很普通的句子:“当初是我选择了你,心里明知与你不会长久,还是执著地选择了你。”

“这些日子以来,谢谢你陪我走过这一段路。”

“你是一个很好的人,你一定会认识比我好上千倍的女孩。”

“由衷地希望在没有我的日子,你依然过得好。”

我捡到这封情书是很偶然的。有一天我在路上散步,一阵强风刮起,一个印刷十分精美的信封落在我的眼前,信封上没有署名,也没有缄封,我就打开来看。

这是一封很长的诀别信,看来是十七岁的少女写给十八岁的男朋友的信,显然她是要离开他了,于是找了许许多多借口。

奇怪的是,这封信收信和发信的人都没有名字,写信的少女叫做“March”,她的男朋友叫做“December”,是三月写给十二月的信呢!你可以想见十二月收到这封信,脸如寒冬的样子。三月的信写得这么苦,心情也不像阳春的季节。

可是,这么重要的信为什么会掉在路上呢?

它有几种可能,一是少女写好信不小心遗落的,二是她随手丢弃,三是男朋友收到后,非常生气,回家的路上就顺手扔了。

不管如何,这封没有地址与署名的告别信,一定是女孩亲手递交的,可见这个少女非常有诚意,又写告别信,又亲手交托。不像我们年轻时的感情事件,对方离开时的理由到如今都还是谜一样。

三月在信里说:“在你十八岁生日时,无论我在不在你身旁,一定会送你一枚银戒指,传说在十八岁生日时收到银戒指,此后将会一路顺畅平安。如今,这段甜蜜的过去就要放弃,明知你是真心爱我,December,回头再看一眼,再看一眼就好,珍重!再见!”

这结尾写得真不错,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读着路上偶然捡到的情书,想到少年时代我们的情感都是如此纠缠的,当时,我们不能洞悉一切都只是偶然。

银戒指何必等到分手之后再送,今天送不是很好吗?明天的事,谁知道呢?

不知道后来三月找到四月,十二月找到一月没有?

那信纸也选得很好,是一個背着行李站在铁轨交叉点的少女,不知道走哪一条路好。

“不管怎么走,都会有路。”我把告别的情书收好,想起这句话。

名家林清玄的抒情散文 篇3

“其实,那时候,我离开你的时候还是很爱你的,连我自己到现在都弄不清为什么要离开你。”她说。

我拿着话筒,沉默无言,苦笑,正如我到现在都找不出被背叛的原因。听着那段话,非常的陌生,好像来自异域。

她又说:“改天,找个时间,我们一起喝咖啡,谈谈以前的事。”

“我看不必了吧!”我听到自己非常冷漠的声音,我因为这冷漠而心痛,因为我平常从不冷漠的。

挂了电话,我孤独地坐在灯下,看着桌上一朵非常孤单的百合花,百合花如此纯净、优美、芬芳,有着近乎透明的细腻质地。心情竟有如潮水,汹涌起伏。

这世界,能爱百合花的人很多,能珍惜那纯净、优美、芬芳的品质的人很稀有,这是百合花显得如此孤单的原因。

口里说出相爱的话语是何其容易,心里真正相知与疼惜是多么艰难呀!

林清玄散文《蝴蝶的种子》 篇4

我在院子里,观察一只蛹,如何变成蝴蝶。

那只蛹咬破了壳,全身湿软地从壳中钻了出来,它的翅膀卷曲皱缩成一团,它站在枝桠上休息晒太阳,好像钻出壳已经用了很大的力气。

它慢慢地、慢慢地,伸直翅膀,飞了起来。

它在空中盘桓了一下子,很快地找寻到一朵花,它停在花上,专注、忘情地吸着花蜜。

我感到非常吃惊,这只蝴蝶从来没有被教育怎么飞翔,从来没有学习过如何去吸花蜜,没有爸爸妈妈教过它,这些都是它的第一次,它的第一次就做得多么精确而完美呀!

我想到,这只蝴蝶将来还会交配、繁衍、产卵、死亡,这些也都不必经由学习和教育。

然后,它繁衍的`子孙,一代一代,也不必教育和学习,就会飞翔和采花了。

一只蝴蝶是依赖什么来安排它的一生呢?未经教育与学习,它又是如何来完成像飞翔或采蜜如此复杂的事呢?

这个世界不是有很多未经教育与学习就完美展现的事吗?鸟的筑巢、蜘蛛的结网多么完美!孔雀想谈恋爱时,就开屏跳舞!云雀有了爱意,就放怀唱歌;天鹅和娃鱼历经千里也不迷路;印度豹与鸵鸟天生就是赛跑高手。

这些都使我相信轮回是真实的。

一只蝴蝶乃是带着前世的种子投生到这个世界,在它的种子里,有一个不可动摇的信念:

“我将飞翔!我将采蜜!我将繁衍子孙!”

分析林清玄散文的情趣理 篇5

林清玄的散文创作,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关注世界、关注人生,以或深或浅的佛语禅趣提点众生,以明晰的哲理启悟人生。

一、充满温馨的人文情怀

林清玄的散文多取材身边的小人物,有流浪汉、街头艺人、小商贩、种树人等,用他独特的视角关注这些小人物,从他们身上发掘人间的真善美。例如在《好雪片片》中写了一个衣着污秽、行动不便的街头流浪汉,这样一个生活困顿的老人,却有着一颗感恩的心,为所有买他奖券的人套上一个“祝君中奖”的红色封套;有着一颗善良的心,用不灵便的手,为作者扣扣子。这暗示读者无论处境如何,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心。《浴着光辉的母亲》则写在公共汽车上,一个母亲因担心弱智的儿子第一次坐公共汽车受到惊吓,不断疼惜呵护儿子,乘客们都用非常崇敬的眼神看着那浴满爱的光辉的母亲。作者因此想到,如果人人都能用如此崇敬的眼神看自己的母亲就好了,可惜,一般人常常忽略自己的母亲也是那样充满光辉。林清玄正是用他独特而真实的笔触和眼光来写这些普通的小人物,呼唤起人们内心最美好的感情,从而引领读者感悟人间最真最淳最美的人情,享受人间醇美真情带来的温暖。

二、佛语禅趣的妙用

林清玄的散文尤其是“菩提系列”的散文有大量的佛语禅趣的妙用。有对佛经的引述、注释,有对佛门典故的介绍、解说,还有对高僧、名师、居士的言行的`阐述赞许。这些佛语禅理,用得恰到好处,有的是点明主旨,有的是深化主题,有的是对人的困境的点化——或醍醐灌顶,或发人深思。如在《好雪片片》的结尾处引用居士庞蕴的话“好雪片片,不落别处”,就是对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境况如何,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一主题的深化。他告诉人们,美好的事物到处都有,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美好的东西就在眼前。又如在《空出我们的杯子》中写道:“如果眼睛向外追寻,脑子里就会充斥纠缠的识见,就无法做自我的反省与开启了。”在《两个汤圆》中谈到人的贪欲时,引用吕洞宾收徒弟的典故。吕洞宾化身卖汤圆的老人,在摊前放着“一文钱吃一个,两文钱吃到饱”牌子。摊前吃汤圆的人络绎不绝,都吃两文钱的。突然,一个年轻人吃了一文钱的。吕洞宾赶忙问原因,年轻人说:“可恨啊,只剩一文钱了!”由此推知贪欲是人的本性,而人却浑然不知。这些佛语禅理的运用,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是匠心独运。这是作者对生活的认知、理解、感悟,借佛语禅趣对众人的提点、开导。

三、哲理性的思考感悟

林清玄的散文常常从一个现象、一个场景、一个小故事中幻化出玄妙的哲理,或是对人生偶遇、生活片断、自然万物经他巧妙点染,迸发出智慧的感悟。例如在《天堂的位置》一文描绘了一幅纯真洁净的儿童心理图画,在孩子们单纯幼稚的心灵中,天堂充满了美好与欢乐,地狱弥漫着苦难与不幸。作者对孩子们的忠告却是:“人间不介于天堂与地狱之间。人间既是天堂,也是地狱。当我们心里充满爱的时候就是身处天堂,当我们心里怀着怨恨的时候就是住在地狱!”他用自己的理性思考引导着孩子们摒弃怨恨,用爱心建造属于自己的天堂。《黄金鼠》一文则是看到街头卖黄金鼠而引发的哲理性的思考。文章感慨道:猫鼠原没有固定的价值,只是由于人的好恶而显出贵贱。当我们买高价的老鼠之际,我们是真爱那只老鼠,还是重视那个价钱?进而引申到“在人世里,我们重视一个人不也如此吗?往往重视的是附加在人身上的名利、权位,甚至衣服,只有一个人能看透外在的虚妄,进入内在的照见与品质,才是真正的智者呀!”在《桃花心木》一文中,种树人说:“如果我每天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木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木就会枯萎得更多。”作者由此引申到“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总之,真情、佛趣、哲理在林清玄的散文俯首皆是,而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给人以正面引导,教人向善,引领人们用积极的态度看待问题,以积极的心态解决问题。这种引导不是牵强生硬的说教,而是水到渠成的提点引领。这种自然流露的善良的人性的力量,远胜于刻意的说教。

拓展:

隐形的翅膀:林清玄散文

有时,觉得自己越来越麻木:走过街边艰难求生的小贩却无动于衷;望着汽车尾部的浓浓烟雾却一脸漠然。总是想飞,飞离这种麻木与愚钝,却一直没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远行。一日,翻开林清玄的散文,读着那清新自然、禅意悠悠的文字,不觉产生一种飞的冲动,仿佛自己有了一双隐形的翅膀。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那是他笔下普通人物带给我的坚忍。这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离了偏见与骄傲,飞向平和与感激。那位卖馄饨的老人,常在深夜用清脆却不扰人的木鱼声,招呼那些还未眠的人来吃碗馄饨。老人一定是有辛酸往事的,不然步履不会那么沉重。但那淡然笃定的木鱼声,仿佛又像老人的手,将一页页岁月就那样轻描淡写地翻过。还有那月光下的喇叭手,十几岁便被国民政府军队抓去做了壮丁,从此,别离了慈祥的祖父,别离了那金灿灿的麦田,随着部队从北方到南方,从南方抵台湾……家乡,竟再也回不去了!从此、喝酒便酩酊大醉,梦里总梦见在揭开新娘的盖头……然而清醒时分,不管多苦,生活还要继续。他用一曲曲骊歌为西归的人铺最后一程到天堂的路。这就是他笔下的人物,这也就是我们身边的人物啊!面对生活的无常,他们坚忍,面对坚忍的他们,我也受到了洗礼。辛劳的小贩不应比纨绔子弟更令人钦佩吗?而我们,不也正需要这种逆境中的坚忍吗?林清玄的散文,给了我一双翅膀,给了我坚忍,给了我对平凡的生活和平凡的人的深深感激。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是他笔下对乡村生活的一往情深。这双隐形的翅膀,带着我的思绪飞离了城市的滚滚红尘,飞向了田园的袅袅炊烟。从他笔下,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光”是有味道的。在田地里耕作的农夫,他能嗅出哪些稻谷是被阳光晒过的,因为那些稻谷中蕴含着独一无二的香味。从他笔下,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土地也是有感情的。人工种植的稻米与机器种植的稻米吃起来味道是不一样的,前者松软有弹性而后者寡然无味。可惜的是,这种细微差别城里人却早已分辨不出来了。我这才醒悟,生活在城市之中,终日面对一成不变的钢筋水泥,终日在大快朵颐时也吞下大量农药,如何还能轻盈灵动地飞翔呢?城市中人,只需到田间走一走,闻闻那稻香草香槐花香,抑或是读读林清玄的散文,都会有一种想飞的冲动吧!林清玄的散文,给了我一双翅膀,给了我对乡村城市的独特感悟。

人应该是有灵性的。这样心才轻盈,才能在碧天白云中翩翩起舞。

林清玄散文集的好句 篇6

2、感若相似,身必同受。芦花枫叶,因秋而发,这是秉持虔诚,与自然呼应。走在人群中的我们,又怎能冷俊孤傲。那供佛的莲花凋谢,尚留馨香一缕,落于水中,则气息清越;焚于炉底,则沉凝厚重,形虽散,魂却不朽。——《情深,万象皆深》

3、爱情是叹息引起的烟雾,散消之后便有火光在情人眼里暴露;一旦受阻,便是情人眼泪流成的海。——《你心柔软,却有力量》

4、生而为人,心灵犹如暗夜的天空,从前我们在人间生起的爱有如星星点灯,使我们的心空温柔而明亮,繁华而有致。——《清欢》

5、我对自己说:“跨过去,春天不远,我永远不要失去发芽的心情。”而我果然就不会被寒冬与剪枝击败。虽然有时静夜想想,也会黯然流下泪来,但那些泪水,在一个新的春天来临时,往往成为最好的肥料。——《林清玄散文》

6、好的围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历程要细细品味,不要着急把棋盘下满,也不要勿忙的走人生之路。——《好的围棋要慢慢下》

7、一滴水虽小,清浊、冷暖,却能自知,只要常保一片清澈的心,相信总有一天定能流回清净的大海洋。——《从容彼岸是生活》

8、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我用三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生命的化妆》

9、晨雾总喜欢在松雪楼驻足,伴我等待朝阳初升,等到那轮火红自山头滚跃而起,它便走到云山千里之外,可是我知道它曾在楼畔守护终夜,把昏暗的夜色守成莹洁。——《灵性深处开莲花》

10、当我们的心静下来,烦恼喧哗,彷彿生命中的污泥,但我们也等待着,或者会有一朵莲花,一些清淳的智慧,从无明的、未名的角落,开起!——《情深,万象皆深》

11、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生命的化妆》

12、乌龙还是第二道最好,涩尽甘回,带着晨曦般的颜色。——《玫瑰海岸》

13、人生里退后一步并不全是坏的,如果在前进时采取后退的姿势,以谦让恭谨的方式向前,就更完美。“前进”与“后退”不是绝对的,假如在欲望的追求中,性灵没有提升,则前进正是后退;反之,若在失败中挫折里,心性有所觉醒,则后退正是前进。——《水中的蓝天》

14、来是偶然,走是必然。——《紫色菩提》

15、如果想以河流的形式流经沙漠,顶多变成一个沼泽。——《林清玄散文》

16、一个作家在写字时,他画下的每一道线都有他人格的介入。——《心美,一切皆美》

17、把初恋的温馨用一个精致的琉璃盒子盛装,等到青春过尽垂垂老矣的时候,掀开盒盖,扑面一股热流,足以使我们老怀堪慰。——《灵性深处开莲花》

18、只有我是凡夫,切记。——《境明,千里皆明》

19、人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静静坐着思维也是旅行,凡是探索、追寻、触及那些不可知的情境,不论是风土的,或是心灵的,都是一种旅行。——《玄想》

20、如果我们眼中所看到的世界不够美好,不要先怨怪这个世界吧!应该先看看自己够不够美好。——《紫色菩提》

21、走出屋外,月仍在中天,但在山边极远极远的天空,有一些早起的晨曦正在云的背后,使灰云有一种透明的趣味,灰色的内部也仿佛早就织好金橙色的衬里,好像一翻身就要金光万道。——《境明,千里皆明》

22、几乎是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颜色艳丽的花愈是缺乏芬芳。人也是一样,愈朴素单纯的人,愈有内在的芬香。——《你心柔软,却有力量》

23、分离的神伤若雨前的黑云无边无涯地罩下,努力地压抑艰苦地想忘却,他竟毫不留情地在静脉中静静地流着。——《一块里程碑》

24、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林清玄散文《路上的情书》 篇7

著名散文家林清玄是一位高产作家,平均每年出版两三本以上的新书,他的散文中处处充满着禅机,往往令读者回味无穷。鲜为人知的是生活中的林清玄却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尤其是在各高校演讲的时候,更是妙语连珠,经常惹得学子们捧腹大笑,当然,有些时候,他演讲中的幽默不只是为了逗笑,活跃气氛,而是借逗笑点明人生的真谛,让大家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林清玄虽然文笔优美但是形象实在算不上优美。

有一次,林清玄做客狮子山,为四川师范大学的学子们作题为“人生一定要精彩”的演讲,一开场就拿自己开涮:“儿子小时候写作文,题目叫‘我的理想’,儿子在其中写道,我想做科学家、想做医生、想做教师、想做水手,想做企业家,想做的职业太多,所以一时还不能确定,不过,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我将来一定不会当作家。我好奇地问儿子为什么,作家不是挺好的吗?儿子的回答却令我大跌眼镜,儿子说,我才不当作家呢,我要保护我的头发……”讲完这个故事,林清玄举起手,摸了摸自己光秃秃的头顶。顿时,台下的学子们被这位勇于自嘲的散文大师逗得前仰后合。

林清玄的演讲习惯于拿自己的`相貌开涮。应邀到河北金融学院演讲的时候。现场座无虚席,连过道上都挤满了人,大家都想一睹散文大师林清玄先生的风采。当身材矮小又略微秃顶的林清玄出现在现场时,全场一片哗然,有一个女生不无失望地惊呼道:“这是林清玄吗?林清玄怎么长这样,简直就是火云邪神嘛!”尽管台下一片惊愕,林清玄还是微笑着走上了讲台。讲台是多媒体台式讲桌,林清玄坐下后,完全被高高的讲桌遮挡住了,大家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正在大家惊诧之际,林清玄站起身来,不无自嘲地说道:“这桌子有点高哦!”全场听众禁不住被逗笑了。林清玄接着调侃道:“为了让大家近距离欣赏我‘英俊帅气’的容貌,就让我站到台下,接受同学们雪亮目光的‘洗礼’吧!”说罢,林清玄走下讲台,站到了大家的跟前,全场观众都被他幽默的话语与举动逗乐了。

林清玄童年的生活很是清贫,他时常在演讲中重新审视那段悲苦的日子。在南京大学演讲时,他这样讲道:“我小时候,家里孩子太多,我的父亲每周都要开家庭会议,重要目的就是‘认自己的孩子’。一天,放学路上偶遇父亲,我向父亲打招呼,父亲愣了愣问,你是谁,怎么这么面熟呢?我说,我是你的孩子啊。父亲一脸狐疑道,你骗谁啊?父亲回到家中一看,发现我坐在屋里,被吓了一大跳。”

林清玄用幽默的视角调侃自己的容貌,讲述自己的清苦,是想借此表达一种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我到上海,和朋友在黄浦江边散步,朋友跟我说美丽的外滩一年能捞起500多具尸体。回去之后,我一查,仅全国就有25万人自杀,平均每两分钟就有一个人自杀,自杀原因林林总总,但大多是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一次我看报纸,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自杀,因为她总是遭到别人的妒忌,感觉压力很大。如果因为长得太漂亮而自杀,那我已经死了100次了,如果因为长得太丑而自杀,我至少已经死了10000次了。”

林清玄散文浅析 篇8

摘要:林清玄是台湾当代著名的散文作家,丰富的思想内容,浓厚的佛教意识和深刻的人生哲理以及浓郁的乡土情结是其散文的基调;语言自然亲切,用词准确生动,同时又不失幽默风趣,风格很独特;他的散文作品无不体现了生命的本真,追求情景合一的艺术境界,又因善于以事喻理而具有寓言的性质。

关键词:林清玄

语言

散文

林清玄是台湾的一位高产作家,他的成就以散文为主。其散文常常从平凡的小故事中幻化出玄妙的哲理,他用一颗菩提之心关注现世人生,悲悯情怀是林清玄的情感内核,也是其散文的精神特质。同时他的散文有着质朴、清新、真纯的特点,以及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清新优美,富有禅理。

一、深刻的思想内容

(一)浓厚的佛教意识

林清玄散文的内容首先是对此岸世界的关注,由此上升到对彼岸世界的向往,沟通这两重世界的精神桥梁则为佛教的道德情怀和审美体悟。他对人生和社会的理性把握是以佛学为依托的,浓厚的佛学色彩无疑是他散文中最具个性的地方。“林清玄的散文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清而不玄,在清清朗朗的文字下往往藏的是玄远的佛心禅意。”[1](P89)他皈依佛教,但并非远离尘世,而是在平凡的生活中感悟生命。“林清玄在博大精深、烟波浩瀚的佛教艺术和佛家哲学的海洋里潜泳泅渡,将之化为气息,化为血脉。”[2](P2)他的散文中含有佛理,佛理通过散文来体现,这样更好地表现出了林清玄慈悲、仁爱的精神。

由于受到佛教精神的影响,佛学的慈悲仁爱、普渡众生的道德关怀主宰了林清玄的价值取向,使得他的散文有着强烈的平民情怀和平等意识。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宗教情怀的道德关爱,林清玄散文更为关注社会下层的小人物:破产的农民、退伍的士兵、忙碌的小职员、谋生的商贩,甚至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妓女、流浪者,等等,都成为作者笔下鲜明的主角。在《四随》中作者写道:“在通化街入夜以后,常常有一位乞者,从阴暗的街巷中冒出来。乞者的双腿齐根二断,他用厚厚包着棉布的手掌走路。用断腿处点地,挫了一下,双手再往前撑。”[3](P221)作者以细致而真实的笔触勾画出了乞者的生命际遇,将乞者的一举一动描写得非常详细。最后通过自己对乞者的布施,使得自己与乞者的心灵在那一瞬间得到了相通:乞者感到了快乐,“我”也感到了快乐,“因众生而喜”。这就将作品的主题上升到了佛教普渡众生的博爱情怀。

如果说林清玄的宽厚仁爱之心主要表现在对弱小者的关怀上,那么“忍让”的精神,则在他自己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的作品反映出一种感恩和知足,随遇而安,超尘脱俗的气质。其实,这已经开始和佛家所谓的超脱境界不谋而合。”[4](P120)在灾难的面前,他不怨天尤人,更不猛烈抨击,而是坦然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并将其化解。在一篇散文中,他提到了自己因为失恋,痛苦得甚至头发都掉光了,当时感觉自己就像一只丑陋的癞蛤蟆。最终林清玄还是通过自我调节,战胜了人生中的这次磨难,并从这次失败的爱情经历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面对自身的“丑陋”和内心伤痛的双重打击,林清玄并没有放弃继续活下去的勇气,而是以佛法来抚慰自己受伤的心,不责怪别人,也不痛恨上天的不公,而是坦然地对待生活中的一切不幸。

(二)深刻的人生哲理

“每读林清玄的散文,总会被他的文字感动,他的作品总会在不经意间温暖迟睡者的心灵。林清玄的散文向来是清幽而大气的,在宁静中透漏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温煦;在流动中体现着专注。”[5](P107)的确,他的文字优雅、恬静,哀而不伤,却能道出深刻的人生哲理,给读者以力量。

20世纪80年代正是台湾经济复苏的时期,处于经济体制、社会体制转型时期的都市人,在获得丰厚的物质财富的同时,痛感精神财富的贫乏,于是他们追求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理想,力图在嘈杂、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寻求内心的宁静。林清玄散文的智慧性体现在他挖掘出了这样的心态,通过对生活中所见所闻的描述及偶然的顿悟满足了现代人精神的渴求。他将沉静的智慧融合在散文里,将人生的思考、智慧的哲理像一支支镇静剂般注射进一颗颗躁动的心灵。例如《蜡烛的心》中有这么一段对话:

“这蜡烛还有油,怎么就熄掉了?”孩子说。

“蜡烛的心烧完了,当然就熄了。”爸爸说。

“没有心的蜡烛不会烧,没有心的人呢?”孩子说。

“没有心的人和没有心的蜡烛一样,不能照亮别人。”爸爸说。

没有心的蜡烛,虽然有油,还是一样会熄灭,不会有光明。从而由物及人,没有心的人和没有心的蜡烛一样,是不能够照亮别人的。这短短的几句话,寥寥数语,却带给读者沉静的思考和深刻的智慧,浅显易懂,却又意味深长。林清玄的散文总会有意无意地给读者以智慧的启迪,使读者有所思有所悟,犹如有心的蜡烛一样,将读者的心田照亮。

(三)浓郁的乡土情结

林清玄的文章贴近生活,有很浓郁的乡土气息。他出生于高雄一个农民家庭,勤劳、朴实的父亲深深地影响了林清玄,给了他诚恳憨厚的气质和虚怀若谷的胸襟。恬静而与世无争的乡村生活,培养了他与大自然难以割舍的情感,通过林清玄的作品,可以看出他善于从一些看似平静安宁的生活中领悟出哲理。他散文作品中展示的是一幅幅富有情趣的自然风光图与民俗画,这些都源于真实的生活。

在《拾穗》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在稻田中收割的时候,大人们一行行地割稻子,我们做小孩子的跟在后面,把那些残存的掉落的稻子一穗穗捡拾起来,一天下来,可以捡到一大把。”作者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祥和、安宁的乡间生活,没有嘈杂声,没有浮躁气,这就将读者带入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清净世界。读林清玄笔下的文字,恍如回到唐诗中描绘的自然优美的田园风光,还有作者对故土深深的眷恋与热爱,和着淳朴的乡土气息,都在悄无声息地浸润着读者的心灵。

二、多样化的语言风格

(一)自然亲切

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来形容林清玄散文的语言特点是再好不过了。他的散文没有刻意去运用艺术手法,而是以通俗易懂的口头化语言进行描述,读起来自然流畅,这也是他的散文吸引读者的魅力所在。

不加雕饰、平实朴素是他散文最基本的特色,这样的语言风格与作者纯朴的人生观有很大的关系。在《有生命力的所在》中有这么一段话:“我带朋友到忠孝东路去逛地摊,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就形成一个市集,从延吉街开始一直排到复兴南路,全部都是铺在地上的地摊。”从“市集”到“地摊”,作者运用朴实的语言,直奔主题,看似在记流水账,但又水到渠成,在平实的叙述中表现了文章浓厚的生活气息。

林清玄的语言在平实朴素的基础上,表达出来的是一种亲切感,这种亲切感主要体现在散文内容和人物的选择方面。如《四随》中有言:“卖玉兰花的人里,有两位中年妇女,一胖一瘦;有一位消瘦肤黑的男子,怀中抱着幼儿;有两个小孩,一个十岁,一个八岁;偶尔,会有一位背有点弯的老先生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也加入贩卖的阵容。”卖花的人、小孩、背有点弯的老先生以及老妇人,这些人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或是自己的朋友,或是自己的长辈。林清玄将这些人用日常生活这条线串联起来,像是和大家在拉家常一样,没有了距离感、陌生感,没有多余的修饰,却能让读者感受到美。

(二)准确生动

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曾经教育他的学生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6](P23)林清玄先生正是这样做的,他对于词汇的选择是斟酌再三的,表现出了深厚的语言功底。

他散文的语言虽以清丽为主,但有些地方的比喻也是相当精妙的,可谓是从人所寡言之处言之,形象生动而又不失真。写弥漫的雾:“雾掠过果树,像一条广大的河流般。”写漫山的红叶:“红色的山上,枫叶在每一处转弯的地方如猛扑过来的湖水,一波又一波连绵不断。”写阳光的灿烂:“阳光的金粉一串串从叶梢间穿过,落在满地的小草上。”写少女的头发之美:“她的头发像披在山上的阳光。”他将流动的雾比作河流,飞舞的红叶比作湖水,阳光比作金粉,少女的头发比作阳光。比喻相当准确,栩栩如生,使本体和喻体相得益彰,表达效果恰到好处。

(三)风趣幽默

谈到林清玄的文章,大多数人总是会想到哀伤和忧郁,似乎充满了压抑。但是只要你细细地品读他的文字,就会发现在淡淡的忧伤中,更多的则是他的风趣和幽默,这主要体现在他的散文用语上。在一篇文章中他写道:

果然,那只蚊子还停在天花板上,动也不动,儿子说它是:“以静制动”。

我说:“既然打不中,我们让它逃生吧。”

我把纱门打开,用扫把挥驱那只蚊子,不,李连杰,他在空中转了一圈,迅速飞出窗去。

儿子说:“唉,这只蚊子的李连杰竟然懂得人的想法,真是蚊子中的大智慧呢!”[7](P405)

蚊子不仅有武功,还相当地高,甚至可以称作“蚊子中的李连杰”,懂得“以静制动”。作者以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奇特的联想,将自己的幽默很好地展现出来,能将小小的蚊子和著名影星李连杰联系起来,能将蚊子描写得如此让人忍俊不禁,这是只有林清玄才具有的幽默风趣吧!

三、别样的艺术特色

(一)体现生命的本真

一个真正的作家,首先,他写的文章应该是真实的,关于生活、生存抑或是别的,必须体现“本真”的东西,否则文章就失去了生命力。

在林清玄的诸多篇章中,我们能够感觉到生命的本真。他的散文一洗时下的华丽造作之气,为当代散文打开了一扇明亮的天窗。这里书写的是真性情,祛除了生活的琐碎杂质,表达的是他心灵中单纯的忠于生命的思想。他的散文所表现出来的真诚,源于他的菩提之心,而菩提胸怀,又成就了他散文的真诚,二者融为一体,使文章散发出一种回归本真的艺术特点。其中一篇名为《清净之莲》的散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偶尔回到家里,打开水龙头要洗手,看到喷涌而出的清水,急促地流淌,突然使我站在那里,有了深深的颤动,这时我想着:水龙头流出来的好像不是水,而是时间、心情,或者是一种思绪。

偶尔在乡间小道上,发现了一株被人遗忘的蝴蝶花,形状像极了凤凰花,却比凤凰花更典雅,我倾身闻着花香的时候,一朵蝴蝶花突然飘落下来,让我大吃一惊,这时我会想:这花是蝴蝶的幻影,或者蝴蝶是花的前身呢?

偶尔在山中的小池塘里,见到一朵红色的睡莲,从泥沼的浅地中昂然抽出,开出了一句美丽的音符,仿佛无视于外围的污浊,这时我会想:呀!究竟要怎么样的历练,我们才能像这朵清净之莲?[8](P20)

文中描写的“水龙头”“车流”“乡间小道”“蝴蝶花”“小池塘”“睡莲”,这些景物再平常不过了,有谁没见过呢?确切的说,我们大家几乎每天都会见到。林清玄以我们熟悉的事物来写文章,不仅让读者觉得真实可感,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简单平凡的事物体现出真实的情感。他以一颗真诚、向善之心去写文章,将自己真挚的情感融于文中,还生命一个本真,毫不掩饰,更不会矫揉造作,这也是其散文吸引读者的一个原因。

(二)情景合一的艺术追求

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林清玄,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有着宗教信徒式的虔诚崇拜,他将自我的存在融化到自然景物之中,使散文有意无意地达到了天人合一、情景合一的艺术境界。

在《月光下的喇叭手》里,作者以感伤动人的笔调,描写一位饱经沧桑的退伍老兵的故土情怀。贫困和衰老消磨了老人的外在形体,安慰他的是暂时麻醉神经的烈酒,但是,在月光下吹奏起陈旧的喇叭,还有那一支怀乡的曲子,满眼都是泪水:“然后靠在我的肩上呜呜地哭起来。”喇叭手是一个代表,在月光下苍老的喇叭手身上,喇叭作为一种情感符号而存在于文本之中,象征了无数流离失所的老兵对家乡的思念和不舍。结尾写道:“在冬夜寒冷的街心,我遇见一位喇叭手,春天来了,他还是站在那个寒冷的街心,孤零零地站着,没有形状,却充满了整条街。”散文笼罩着忧郁而感伤的色调。月光下的乡愁显得更加浓厚,作者把乡愁和月光相结合,使得“情”和“景”相互融合,把凄凉的气氛烘托到了极点。

林清玄把自己的文化情感、价值取向和对祖国的热爱相结合,将自己的情感和理性的历史活动融为一体,使得散文从整体上来看,达到了情景合一的境界。

(三)寓言的特色

林清玄的文章总是通过一个个小故事,给读者讲述着某种道理,是典型的陈述加感悟式散文,以事喻理,明白晓畅。但是他带给读者的不仅是感悟,更是透过笔墨教给人们感悟的方法,让读者也学会了在平凡的生活中感悟不平凡,做一个对生活“有感”的人。

在《寓言故事》中讲了这么一则小故事:在一个国家有两个非常杰出的木匠,手艺非凡。有一天,国王请两位来一比高下,命令他两位各自雕刻一只老鼠,看谁的作品更逼真些。

三天后第一位木匠手下的老鼠栩栩如生、纤毫毕现,连鼠须也会抽动。第二位手下的老鼠只有老鼠的形象,却没有老鼠的相貌,远看勉强是只老鼠,可是后来他却获胜了。因为第二位木匠主张胜负应该由猫决定,到底是不是真像老鼠,猫的眼光应该比人锐利得多。结果是几只猫一哄而上朝第二位木匠的老鼠扑去,争相抢夺,而那只栩栩如生的老鼠却被冷落到了一边。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第二位木匠选用了鱼骨做材料,猫在乎的根本不是像不像老鼠,而是在乎它那独特的腥味!”[9](P28)猫能不认识老鼠吗?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它凭什么去判断呢?不是以老鼠的相貌、体形,而是它的味道。第一位木匠只看到了表面现象,虽然老鼠栩栩如生,还是失败了。第二位木匠则抓住了猫的本性,用带有腥味的鱼骨作材料,吸引得几只猫都扑向了并不像老鼠的老鼠。林清玄通过简单的寓言故事,提醒读者看待事物应该看到它的本质,要抓住最关键的东西。

林清玄和毕淑敏的文章都能给人以启示,但是林清玄这种寓言式的散文,对人心的关注并不是很多。“和毕淑敏相比,林清玄的散文对人心灵的关注用笔较少,一般只在文末提及,引起读者的思考。”[10](P89)所以林清玄的散文主要是让读者自己去幡然悔悟、受到启发、得到教育。

总之,林清玄的成就主要在散文,他以苦行僧的姿态对待生活,体验生命。他的文章大多数都含有佛理、佛法,哲理趣味也比较浓,用日常生活教会读者处世的方法,朴素深刻,意味深长。

注释:

[1]吴艳:《论贾平凹、林清玄的佛理禅蕴》,语文学刊,2008年,第1期。

[2]楼肇名:《林清玄散文》,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3]林清玄:《清语玄声》,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年版。

[4]柏以慧:《林清玄散文创作与他的“家园”意识》,鸡西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5]李奕萍:《浓情诗意总相宜》,文学教育,2009年,第10期。

[6]覃碧卿:《林清玄散文的审美魅力》,中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1期。

[7]林清玄:《寻找幸运草》,北京: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

[8]林清玄:《心的菩提》,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9]吴周文:《智慧的面对与哲学的境界》,常州工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10]黄敬秀:《林清玄与毕淑敏散文之比较》,文化论坛,2009年,第2期。

(贺晓玲

林清玄散文鉴赏 篇9

《故乡的水土》

第一次出国,妈妈帮我整行李,在行李整得差不多的时候,她突然拿出一个透明的小瓶子,里面装着黑色的东西。

“把这个带在行李箱里,保佑旅行平安。”妈妈说。

“这是什么密件?”

妈妈说:“这是我们门口庭抓的泥土和家里的水。你没听说旅行如果会生病,就是因为水士不服,带着一瓶水土,你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故乡,就不会水土不服了。”

妈妈还告诉我,这是我们闽南人的传统,祖先从唐山过台湾时,人人都带着一些故乡的泥土,一点随身携带、一点放在祖厅、一点撒在田里,因为故乡水土的保佑才使先人在蛮荒之地,垦出富庶之乡。

此后,我每次出门旅行,总会随身携带一瓶故乡的水土,有时候在客域的旅店,把那瓶水土拿出来端详,就觉得那灰黑色的水土非常美丽,充满了力量。

故乡的水土生养我们,使我们长成顶天立地的男儿,即使漂流万里,在寂寞的异国之夜,也能充满柔情与壮怀。

那一瓶水土中不仅有着故乡之爱,还有妈妈的祝福,这祝福绵长悠远,一直照护着我。

《海上的消息》

在渔港的公园遇见一位老人,一边下棋,一边戴耳机随身听,使我感到好奇。

与老人对奕的另一位老人告诉我,那老人正在收听海上的消息,了解风浪几级、阵风几级、风向如何等等,因为老人的儿孙正在远方的海上捕鱼;而在更远的地方,一个台风正在形成。

看着老人专注听风浪的神情,我深深地感动了,想想父母对待儿女,虽然儿女像风筝远扬了,父母的心总还绑在线上,在风中摇荡。

从前,我听收音机不小心收到渔业气象,总是立刻转台,不觉得那有什么意义,现在才知道光是风浪几级,里面也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离开老人的渔港很多年了,这些年偶尔路过渔港,就会浮起老人的脸;偶尔收听到渔业气象,我会静心地听,想起老人那专注,充满关怀与爱的神情。

林清玄生命散文 篇10

这使我想到,即使是植物,也各有各的特性:甘蔗是头尾皆甜,柠檬则里外是酸,苦瓜是连根都苦,辣椒则中边全辣,它们这种特性,经过长时间的藏放也不失去,即使将它碎为微尘粉末,其性也不改。还有一些做药材的植物,不管制成汤、膏、丸、散,或经长久的熬煮,特质也不散灭。

我们生活中的心酸、甜蜜、苦痛、辛辣种种滋味,不亦如植物的特性吗?一旦我们品尝过了,似乎就永不失去。在我们的生命情境中,有很多时候,是酸甜苦辣同时放在一桌的,一个人不可能永远挑甜的吃,偶尔吃点苦的、辣的、酸的,有助于我们品味人生。

在酸甜苦辣的生命经验更深刻之处,有没有更真实的本质呢?

若说柠檬以酸为本性,辣椒以辣为本性,甘蔗以甜为本性,苦瓜以苦为本性,那么人的本性又是什么呢?

我们常说“这个人本性不良”,或“那个人本性善良”,可是,我们常看到素性不良的人改邪归正,又常见到公认本性良善的人却堕落了。这种本性似乎是“可转”、“能改变”的,因此我们语言上所说的“本性”,事实上只是一种“熏**”,是**气的长期熏染而表现在外的.,并不是最深刻的自我。

**气,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偏执,正如嗜吃辣椒与柠檬的人,说不出是什么原因。但人生的一切烦恼正是由这种偏执而产生,偏执是可矫正的,矫正的方法就是中道,例如柠檬虽是至酸之物,若与甘蔗汁中和,就变得非常的可口。去除**气只有利用中和的方法,人最大的**气不外乎是贪、瞋、痴,贪应该以“戒”来中和,瞋应该以“定”来中和,痴应该以“慧”来中和。一个人时时能中和自己的**气,就能坦然地面对生活。不至于被**气所左右。

我国有一个很有名的民间传说,相传汉朝有一位孟姓女子,幼读儒书,长大学佛,普遍得到乡里的敬爱,年老以后被称为“孟婆”。她死后称为幽冥之神,建了一座“酝忘台”,在阴阳之界投胎必经之路。孟婆取甘、苦、酸、辛、咸五味做成一种似酒非酒的汤,称为“孟婆汤”,投胎的人喝了这种汤就完全忘记前世,然后走入今生甘苦酸辛咸的旅程。

传说每一个魂魄入胎前,各种滋味都要尝一点才能投胎,这是为什么人人都要在一生尝遍五味的缘由。传说又说,有的人甜汤喝多了,日子就过得好些;有的人苦汁喝得多,这一生就惨兮兮。

“孟婆汤”的传说非常有趣,启示我们:既然投生为人,就不可能全是甜头,生命里是有各种滋味的。甘、苦、酸、辛、咸既是人生的五味,我们就难以只拣甜的来吃,别的滋味也多少会尝一些,如果是不可避免的,就欢喜地吃吧!

林清玄散文菩提 篇11

在我们的生活中,感恩是常被提及的话题。耳边不乏老师、父母的教导:“当一个人学会了感恩,才会活得快乐。”林清玄在他的文章里写道,“感恩犹如心灵的泉水,源源不断,它滋润于心田,免于干涸;它让生命充满生机,洋溢朝气,洒满阳光。”我也曾一度敬佩美国,是美国首创了“感恩节”这个用来感谢他人的节日,并且这个风俗一直持续到今日。有时我甚至觉得,美国如今的发达跟这个国家的民俗文化也有很大的联系,人人的心田都涌满了感恩的泉水,因此而营造了一个和谐的社会,构成了一个洒满阳光的国家。林清玄的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一只八哥和一个女孩之间的情缘。曾经有一只迷路、与家人失散的八哥,误闯进了女孩家。

怜他尚还年幼,不具备在野外独自生活本领,女孩好心地留下了他,精心照顾,看他一天一天的长大。同时,那只八哥,也陪伴女孩度过暑假练习钢琴八级考级曲那段枯燥、无聊的时光。可是有一天,聪明的八哥或许是他明白自己已经足够大,可以去野外独自生活了,他顶开了笼门,飞向了自然的广阔天地。女孩虽然难过,却没有怪他丝毫不留恋这个家,不留恋和他拥有许多共同美好回忆的女孩,就独自飞往野外。女孩也没有因为八哥的离开忘记他,女孩在八哥离开的.那天,面对着空荡荡地笼门,轻喃:“谢谢你。谢谢你能够陪我度过这段时光,谢谢你当了我练习考级曲的唯一听众。”“就是一个瓜,也是明明白白,感恩地来面对世界。”我一直相信。感恩不只是人类所拥有的,感恩也会是动物的情感之一。八哥也并没有忘记女孩,经常从野外飞回来看女孩,躲在屋顶上,轻声歌唱,一如他曾经伴女孩度过的时光。女孩一直都相信,八哥对她也是怀着感恩之情的,感恩女孩将年幼的他抚育长大,感恩女孩陪伴他度过他童年的四个月,八哥或许也感恩女孩,是因为女孩曾经是他唱歌时的唯一听众。

因为这种感恩,女孩和八哥之间的缘分从未停止。八哥每个星期都回来看女孩,而女孩每个星期都会在阳台上撒把粮食,等待八哥的享用。这不是一个虚构的故事,那个女孩就是我。而那只八哥,就是曾经陪伴我四个月的小乖。妈妈常对我说:“你用一双充满着感恩的眼睛去面对生活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很多美好的事物,就在我们身边。不要把别人为你做的事情都视为是应该做的。”林清玄的文章里写道,“在水中放进一块小小的明矾,就能沉淀所有的渣滓;如果在我们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则可以沉淀许多的浮躁、不安,消融许多的不满与不幸。感恩会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由此,也让我们在生活中也加入感恩的明矾,在感恩中成长吧!感谢妈妈为我们精心做的饭,感谢老师对我们的细心教导,感谢生活,感谢自然,感谢挫折……

上一篇:小学生英语学习的问卷下一篇:于敏先进事迹材料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