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长亭司空图,长亭的意思,长亭赏析

2024-05-31

长亭,长亭司空图,长亭的意思,长亭赏析(精选5篇)

长亭,长亭司空图,长亭的意思,长亭赏析 篇1

关键词:长亭送别,意境美,语言美,结构美,形式美

秦观在《鹊桥仙》中写道:“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虽洒脱悲壮, 但江淹在《别赋》中的“黯然销魂者, 唯别而已矣”更是牵动了离别之人的愁绪。离愁别绪总是令人闻之潸然泪下, 但在曲如“花间美人”的作家王实甫的笔下, 离愁在痛的同时又美得令人窒息。

《长亭送别》描写张生即将赴京赶考, 与莺莺在十里长亭送别的场景。“多情自古伤离别”, 离别之情令人伤神, 但在大家王实甫的笔下又别是一番风情, 独具悲剧美的色彩。

一、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内编》中写道“夫景以情合, 情以景生, 初不相离, 唯意所适。截分两橛, 则情不足兴, 而景非其景”, 指出情与景的关系, 二者具有内在统一性, 也就是强调情景交融的重要性。

《长亭送别》情景交融艺术手法的熟练运用营造出一种绝美的意境, 将离别的愁苦哀怨寄寓在一系列悲凉的景物描写之中, 把悲苦之情渲染的令人眩晕, 不觉痛而痛由心生, 不觉苦而苦不堪言, 痛苦在此刻也有了美的表达。

【端庄好】写的是送别途中的景色。“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13个字将离别之景渲染的淋漓尽致。在天地之间满含愁绪的张生与崔莺莺自然出现, 在如此苍凉的景色之中, 望着南飞的北雁, 看着身边即将分离的爱人, 怎一个痛字了得啊!此句表面有景无人, 实则人在其中。而“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则把悲凉之景中隐含的愁苦之人直接推出, 霜林红的妖娆, 一个“泪”字暗含百般柔情与无奈, 这个“泪”字是这支曲子中唯一直接写情的字, 但仅此一字, 就使全部的景物都沾染上了离别的泪光。

【一煞】描写的是别后的情景。“青山隔送行, 疏林不做美, 淡烟暮霭相遮蔽”, 张生策马而去, 莺莺独立于长亭之上, 想要再看一眼爱人的背影, 可偏偏青山相隔, 密林相阻, 连淡烟与暮霭也阻挡视线, 就连这个小小的愿望也不能实现。“夕阳古道无人语, 禾黍秋风听马嘶”, 望而不得, 却又能听到张生骑乘的马的嘶鸣声, 穿越青山密林, 告诉莺莺张生正在离去的现实。此等悲凉伤痛的场景本应浸满泪水, 甚至号啕痛哭, 但王实甫却并没有半点表情描写, 甚至连【端正好】中的那个“泪”字也没有出现, 转而用“青山”、“密林”、“淡烟”、“暮霭”这些壮阔的景色娓娓道来, 用大自然的强大与莺莺的渺小相对比, 更加突显出莺莺依依不舍与无奈的心境, “莫道黯然销魂, 何处柳暗花明”。

二、温婉动情的语言美

王实甫的杂剧注重遣词造句, 注重音律, 语言生动, 文辞绮丽, 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说:“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 铺叙委婉, 深得骚人之趣”。

《长亭送别》一折运用了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对比、用典等多种修辞方法, 同时还将古朴典雅的古代诗词与朴实流畅的民间口语融为一体, 形成了华丽典雅、质朴含蓄的语言风格, 增强了剧作的艺术魅力。

【滚绣球】“听得道一声‘去也’, 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 减了玉肌:此恨谁知?”此句运用夸张, 将莺莺承受的离别之苦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爱情令莺莺痴迷沉醉, 而“昨夜成亲, 今日别离”, 此等离愁别恨又怎能不令人销魂。【叨叨令】此曲运用排比句式, 增加了语言的音乐美和节奏美, 同时运用“车儿”、“马儿”、“花儿”、“靥儿”等儿话音, 及“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通俗的口语, 朴实流畅而不失生动, 令人深刻体会到痛入心脾的离别之苦。【收尾】四围山色中, 一鞭残照里”, 视觉与听觉的交汇处, 是莺莺支离破碎的心。

王实甫之描写如“小桥流水”般细腻, 使人在漫天飘飞的黄叶中, 心随这对苦命鸳鸯跌宕起伏, 看着别人的故事, 留下自己的泪, 温婉之中自有悲痛之美。

三、缜密自然的结构美

《长亭送别》描写张生与莺莺在十里长亭分别的情景, 着墨不多, 但环环相扣, 入情入理。

作者从二人离开普救寺赴长亭的途中开始写起, 【滚绣球】中一句“马儿迍迍的行, 车儿快快的随”就将二人不忍摢别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正是因为离别如此之痛才令人更加痛恨离别的原因, 作者笔锋一转, 很自然的过渡到宴席上莺莺痛骂“‘蜗角虚名, 蝇头微利’, 拆鸳鸯在两下里”的场景。莺莺的不满表明她对功名利禄鄙弃的态度, 但“青霄有路终须到, 金榜无名誓不归”则反映出张生对功名的留恋。正是由于张生对功名的态度, 才使莺莺的重重忧思不无道理, 于是“你休忧‘文齐福不齐’, 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 临别嘱托的场景自然而成。“悲欢聚散一杯酒, 南北东西万里程”宴会结束, 万千嘱咐之后, 张生终是离去, 留莺莺一人在十里长亭翘首而望, 看着张生越走越远直至不见。而这一动人的场景作者也只是用了两首曲子而已, “来时甚急, 去后何迟”, 无需多言, 不舍之情已令人动容。

四、精致灵动的形式美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其体制形式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宫调、曲牌、曲韵、平仄、对仗、衬字。虽有定制, 但并不死板, 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 部分曲牌还可增句, 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 与律师绝句和宋词相比, 有较大的灵活性。

《西厢记》被称为“元曲之祖”, 其对元曲体制形式的灵活运用令人叹服。【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 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 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 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 都瘟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排比和儿化音的运用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 同时作者为了讲求音韵美, 还添加了一些衬字, 如“也么哥”, 加强了语气。【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 染寒烟衰草萋迷”、【四煞】“泪添九曲黄河溢, 恨压三峰华岳低”则巧用对仗。

长亭,长亭司空图,长亭的意思,长亭赏析 篇2

王实甫《西厢记》描写了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卫道者同以崔莺莺、张生、红娘为代表的礼教叛逆者之间的>中突,鲜明地提出“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婚恋理想。它出神入化的心理刻画、峰回路转的结构安排、绮丽当行的语言艺术,也为它赢得了历代读者的赞赏,使它成为北曲的压卷之作。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有五本,分别名为“张君瑞闹道场杂剧”“崔莺莺夜听琴杂剧”“张君瑞害相思杂剧”“草桥店梦莺莺杂剧”“张君瑞庆团困杂剧”,各由四折一楔子组成。《长亭送别》原为《西厢记》第四本的第三折,历来以其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为人称道。在此之前,莺莺、张生在红娘撮合之下私下结合,事发之后老夫人被迫认可婚事,但又以相门不招白衣女婿为由,逼张生赴京赶考,称得官则成婚,落第则不再相见。--本折敷演老夫人在十里长亭安排筵席,莺莺送张生进京时的情景和心境,共有曲子十九支,旦扮莺莺,一人主唱。

莺莺与张生分别之际,恰逢暮秋时节,恨别与悲秋两相遇合,更增几分断肠情绪。【端正好】描摹自普救寺往长亭途中莺莺心下眼中的一片凄楚。“碧云天,黄花地”句本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不言“黄叶”而写“黄花”,或为与其后【叨叨令】中的“下西风黄叶纷飞”有别。“晓来”二句意谓是离人眼中血泪,将枫林染成一片殷红。唐诗中旧有“君看陌上梅花红,尽是离人眼中血”之句,李后主《乌夜啼》中亦有“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语。作者化用前人名句却能独出机杼,摹景抒情,大笔濡染出莺莺心中苦楚。无一句写莺莺,却无一处不是莺莺,无一语言情,又无一处不是借景抒情。【滚绣球】写莺莺对离别的怨怼和对张生的依恋。金风玉露甫一相逢,便不得不两下分离,“相见得迟”,“归去得疾”,令莺莺心头幽怨难平。柳丝长却系不住玉骢,情虽长却留不住张生,她恨不得让疏林挂住斜晖,使分别的时刻晚些到来。“马是张骑,故欲其迟;车是崔坐,故欲其快”,“马儿迪迤的行,车儿快快的随”一句,借对马、车之慢、快的企望,写出莺莺对张生的眷恋之情。相思才了,别离又起。母亲一句“明日便上朝取应去”打散鸳鸯两下里,已令莺莺寝食难安,形销骨立;十里长亭已可遥见,分别之时如在目前,是尤可恨也。随后的【叨叨令】一支,纯是日常口语,明白如话,句句都有双音叠字儿化词,这些句子又构成一组多句成对的连珠对仗体,成排比句式,令人仿佛亲身感受到莺莺不忍分离时的泣不成声,使莺莺的离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前三支曲子唱罢,莺莺、张生一行人来至长亭,与先行来到的老夫人、长老会合。“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渲染莺莺眼中的长亭景色,较【端正好】中“西风紧,北雁南飞”之别景,悽恻摇落之感更进一层,与屈原《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有异曲同工之妙。筵席之上,莺莺别离之情倍增,却碍于母亲、长老在场,不得逾越礼法与张生同桌共食,只能以眉目传情表达心意。【小梁州】一曲,化用宋人《鹧鸪天》词句“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阁泪”,犹含泪、噙泪。王伯良日:“阁泪汪汪,莺指己言,恐人之知,故阁泪而不敢垂;偶然被人看见,故把头低,而推整罗衣。”片语只言,道尽相府千金在情与礼之间的真挚与矜持。自春徂秋,莺莺与张生从相识迄相知、相恋,先有白马寺之围,生死攸系;后遇老夫人反悔,波折再起;虽经红娘仗义相助终成眷属,又不能朝朝暮暮常相厮守。“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令莺莺“意似痴,心如醉”。离情别绪的销魂摄魄,较前日相思更苦十倍,“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与此前【滚绣球】中“松了金钏”“减了玉肌”之语相似,描画莺莺“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心理感受。

筵席之上,老夫人再次叮嘱张生:“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未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张生对自己此行应考也充满信心:“小生托夫人余荫,凭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但在莺莺看来,“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母亲逼迫张生进京取应的行为乃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面对即将到来的分离,她忧心“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更希望可以和爱人“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她渴望的是“举案齐眉”“常相厮守”的情感。对婚姻前途的忧伤、对爱人上路的担心、初离乍别的悲伤……种种情愫,使得莺莺极度悲伤痛苦,以致“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霎时间杯盘狼藉,车儿投东,马儿向西”,分别的时刻还是不可阻止地到来了。母亲和长老离去之后,莺莺迫不及待地吐露心声:“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面对张生“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的踌躇满志,她更忧心良人一去不回,琵琶别抱。“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几句,本为元稹《莺莺传》中莺莺被抛弃之后所作,剧中让莺莺用为设托之词,表达心下不安。而张生赓续之一绝则为《王西厢》所独创,“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道出了他对爱情的忠贞。在莺莺主唱的本折戏里,张生宾白不多,但都极好地表现了他多情志诚的独特性格。

离筵已散,再留恋应无计,含泪话别,莺莺悲痛欲绝,“眼中流血,心里成灰”。她一再叮嘱张生早早返回,“未登程先问归期”;担心张生一路上的生活起居,“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念及“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的凄楚,不由得“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张生据鞍上马,莺莺再次嘱咐:“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莺莺与张生的别话,全都是生活上的关照,不仅不提夺魁,反而叮咛张生不要为科举结果忧心,即便金榜无名也要早日归来。连续几支曲子的铺排,借种种细节将莺莺对爱情的珍重、对张生的怜惜,进行了完美的展现。

本折张生与莺莺的分别,当在“再谁似小姐?小生又生此念”之后。后面的【一煞】【收尾】二曲,全是张生去后莺莺怅望遥想的情景:山林遮障,暮

nlc202309011128

霭笼罩,张生的背影已经消失。但表演时张生并未下场,崔张同台,张乘马而去,莺莺徘徊目送,不忍遽归,两地相望两情依依的情状,正体现了中国戏曲舞台没有空间限制的特点。“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既是写景更是抒情。“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离人心绪在“夕阳古道”之上、“禾黍秋风”之中荡漾开来,怨及青山、怨及疏林、怨及淡烟暮霭……“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则是化用了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名句,曲词将句式改为疑问,启人深思,更饶余音袅袅之风致。

纵观《西厢记》全剧可以发现,莺莺对功名富贵并非绝对反对。张生未去赶考时,莺莺对红娘说:“知他命福是如何,我做一个夫人也做得过。”(二本三折【新水令·么篇】)得知张生状元及第后,又说:“谁承望跳东墙脚步儿占了鳌头?……从今后晚妆楼改做了至公楼!(五本一折【醋葫芦·么篇】)她在写给张生的信里也说:“得见翰墨,始知中科,使妾喜之若狂。”(五本二折)之所以“喜”,固然有具备了老夫人允婚的条件,可以花烛在望的因素,但也不是没有欣喜功成名就的意思。可贵的是,莺莺并没有把功名富贵作为追求的终极目标。她的爱情并没有和功名利禄纠缠在一起,仍然保持着纯洁的一面。莺莺的情深义重,在《长亭送别》中得到了最为集中的表达:“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她爱张生,并不是想凭借他的才学,做个夫人县君,享受荣华富贵。《西厢记》一剧中莺莺性格的生动性和典型性,并不在于她>中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与张生私下结合,而在于刻画出了她在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道路上所产生的深刻矛盾,揭示出了她性格内部的各种复杂因素。这种深刻的性格矛盾,正是莺莺这个形象的典型性、深刻性之所在。

《长亭送别》整折戏情节的推进很慢,节奏舒缓,没有尖锐的冲突和扣人心弦的斗争,却生动地表现了在戏剧>中突的影响下特定人物之间的关系,使大段的抒情唱段感情激荡、诗意盎然。首先,此折以“送别”为核心,先写莺莺、张生车马相随来至长亭,又写长亭别筵,最后则为席散之后的依依惜别。人物情感的表达随离别时刻的渐近而层层递展,既似阳关三叠,又如黄河九曲。其次,《长亭送别》作到了即景抒情,通过对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渲染角色心境。中国古代戏曲与话剧固定的时间、地点和单一故事的“三一律”板块式结构不同,其结构是线条的、流动的,舞台也不受时空限制。因此,戏曲中的景也往往并非实见之景,而是为了烘托渲染氛围而创造出的具有很大随意性的“意景”“心象”。在此折中,【端正好】中明言“晓来”,【滚绣球】中又说“倩疏林挂住斜晖”,【一煞】【收尾】二曲中又有“暮霭”“夕阳”“残照”等语,似乎送别是在黄昏。此折中红娘曾说“不曾吃早饭”,五本第四折中张生又讲“离了蒲东早三十里”,投店草桥后方命琴童点灯,则“长亭别筵”似乎当在中午前后。可见“夕阳”“残照”之语显非眼前实景,王实甫乃是为写出莺莺离情别绪而造境。《西厢记》如诗如画,当以诗心解之。

王思任在《合评北西厢序》中说:“人人靡不脍炙而尸祝之,良由词与事各擅其奇,故传之者永久不绝。”《西厢记》超逸隽秀的语言艺术,在《长亭送别》中也有着突出的表现:此折中既有“碧云天,黄花地”“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这样化用前人的优美之句,又有“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等对仗工整的骈俪语,更有【叨叨令】【快活三】这类化用日常用语、雅中融俗的成功范例。

凌潆初在《谭曲杂札》中曾赞扬《西厢记》为“情词之宗”。《西厢记》的佳妙,既在其写情之真挚感人,又在其叙事抒情方式的摇曳多姿。语言风格华美清丽,“以蕴藉婉丽,易元人粗鄙之风”,也辅翼了它诸曲之冠的压卷地位。赏读《长亭送别》,若可就以上诸端细细品咂,自当解其情而会其胜。

长亭,长亭司空图,长亭的意思,长亭赏析 篇3

东阳:即今浙江金华。

来:访问,探望。

鹅湖:在江西铅山县东北,山上有湖,原名荷湖,因东晋龚氏居山养鹅,更名鹅湖。

朱晦庵:即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早期主战,晚年主和,与辛陈政见相左。

紫溪:在铅山县南四十里,为建阳上饶的必经之道。

既别之明日:别后的第二天。

追路:追随,追赶。

鹭鹚林(lùcílín):地名,古驿道所经之地。南宋史弥宁《鹭鹚林》诗:“驿路逢梅香满襟,携家又过鹭鹚林。含风野水琉璃软,沐雨春山翡翠深。”

方村:村庄名,在鹭鹚林西南。

怅(chàng)然:失望的样子。

不遂:没有成功。

泉湖:地名,在信州东,方村附近。

《乳燕飞》:《贺新郎》的别名,因苏轼《贺新郎》有“乳燕飞华屋”句而得名。

见意:表达意见。

索词:要我写词。

心所同然:两人内心所共同想到的。

长亭:古时在城外道路旁每隔十里设立的亭子,供行旅休息,或饯别亲友。

渊明:陶渊明,这里指陈亮。陈亮没有做过官,所以辛弃疾把他比作躬耕紫桑的陶渊明。

风流:高洁宏远的风度和志趣。

酷似:非常相似。

卧龙诸葛:未出山前的诸葛亮。这里是称赞陈亮,说他和诸葛亮一样,有杰出的政治才能。卧龙,比喻才能杰出的隐士。

蹙(cù)踏:踩踏。

剩水残山:凋敝的山水。

无态度:不成样子。

料理:点缀,装饰。

风月:泛指风光景色。

萧瑟:冷落,凄凉。

佳人:美好的人,指君子贤人好友。这里指陈亮。

重约:重视约定。五年前,陈亮约访辛弃疾,因被诬下狱未能践约,此次方践旧约。

轻别:轻易地分别。

冰合:冰封住了江面。

车轮生四角:谓道路泥泞,车轮像长了角一样,不能转动,无法前进。

销骨:极度伤心。

愁绝:极端哀愁。

“铸就”句:《资治通鉴》卷二六五:罗绍威曰:“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此言没留住陈亮是个错误。费尽人间铁,用尽了人世上所有的铁。这里是用夸张的笔法,写友谊的深厚坚实。

长亭送别 篇4

第一部分:赴长亭路上

第一部分:赴长亭路上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筳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夫人、长老上场,说)今天送张生进京赶考,在这十里长亭,准备了送别酒宴;我和长老先行动身来到了长亭,只是还没见张生和小姐到来。(莺莺、张生、红娘一同上场)(莺莺说)今天送张生进京赶考,本就是使离别的人伤感,何况又碰上这深秋季节,多么烦恼人呀!“悲欢离合都在这一杯酒,从此就要各分东西相隔万里。”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正宫】【端正好】碧兰的天空飘着白云,地上满是零落的黄菊,萧瑟的秋风劲吹,避寒的大雁南飞。清晨,是谁把经霜的枫树叶染得像喝醉一样红啊?总是离别人的眼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道?

【滚绣球】恨与张生相见得迟,怨情郎离别得太快。柳丝虽长,却难系住(远行人的)玉马,恨不能使斜阳一直挂在疏林上。张生骑马在前,因依恋而慢慢地走;(莺莺)我坐车在后,因难舍而紧紧地跟随。刚刚告别了相思之苦,夫妻关系刚开始,这么快又开始分离。听得张生说一声“要走了”,自己愁得立刻手腕消瘦镯子松落;远远望见离别的长亭,肌肤也立刻瘦损了。这种悲恨的心情有谁能理解呢!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啊!(旦唱)

(丫环红娘说)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莺莺说)你那知我的心里啊!(莺莺唱)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

【叼叨令】看见送行的车儿、马儿准备好了,禁不住心急火燎般的气;还有什么心情挑选花儿、饰物,打扮得那样娇娇滴地媚人;(不要说打扮,以后连床也懒得起了)准备好被子、枕头,只好昏昏沉沉地睡;从今往后,衫儿、袖儿,将谐拭(抹干)层层泪水。这怎么不闷死人了,这怎么不闷死人了啊?久别后书信,一定要赶紧给寄来,以慰我惊慌不安的样子。

第二部分:在长亭的筵席上。

第二部分:在长亭的筵席上。

(做到见夫人科)(夫人云)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不要回避。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荫,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洁云)夫人主见不差,张生不是落后的人。(把酒了,坐)(旦长吁科)

(到达长亭,拜见夫人)(夫人说)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边坐,红娘拿酒来。张生,你也上前来,都是自家的亲眷,不要回避。我今日将莺莺许配给了你,到了京师后不要辱没了我孩儿,努力争取一个状元回来者。(男主角张珙说)小生我托夫人洪福,凭着胸中的才气,把考个功名看得就像在地上捡小草一样轻而易举。(和尚说)夫人见识不会错,张生不是个落后的人。(斟酒后,坐下)(女主角莺莺长吁科)

【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冰,染寒烟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脱布衫】秋风把亭外枯黄的树叶纷纷吹落,衰草在寒烟笼罩下一片迷茫。在酒席上,张生斜着身子坐着,愁眉紧蹙,发呆的样子。

【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小梁州】我看见他强忍住汪汪的眼泪而不敢流出来,恐怕被人发现知道。我偷看了一眼张生,又赶紧把头低下,长长地叹气,假装着是在整理自己的衣服。

【幺篇】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幺篇】虽然以后结成好配偶,无奈眼前这种时候,怎不令人伤心?我此时心里面呆,脑儿昏,从昨晚到今天,腰围消瘦了一围。

(夫人云)小姐把盏者!(红递酒,旦把盏长吁科,云)请吃酒!

(夫人说)小姐斟酒!(丫环红娘递酒壶,莺莺端着酒长长地叹气,说)请喝酒!

【上小楼】合欢未已,离愁相继。想着俺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比别离情更增十倍。

【上小楼】成亲的欢乐还没有实现,离别的愁苦又接着来了。想着我和情郎前晚幽会,昨晚成亲,今天就要分离。我深深地尝够了这几天的相思滋味,却原来这种离别情意比相思更苦十倍。

【幺篇】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全不想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幺篇】年轻啊轻易远别,情薄啊容易抛弃。完全不想想两人腿儿相互挨着,脸儿相互依偎,手儿相互协携。你与我父亲崔宰相做女婿,妻子荣华丈夫可以显贵,但求咱们做一枝并头莲花,远胜于考上状元。

(夫人云)红娘把盏者!(红把酒科)(旦唱)

(夫人说)丫环红娘斟酒!(丫环红娘斟酒)(莺莺唱)

【满庭芳】供食太急,须臾对面,顷刻别离。若不是酒席间子母们当回避,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也合着俺夫妻们共桌而食。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险化做望夫石。

【满庭芳】摆酒席太急,两人对面相看一会,立刻就要别离。(想在张生高举酒食敬他,以尽为妻之礼)如果不是酒席间母亲在座,子女应当忌避不得亲近,我有心想要和他相爱相敬。虽然是相聚相守一时半刻,也算是夫妻俩共桌饮食。只能眼底留意,白传情,想起其中,真的离别后又当如何呢?差点自己真要化成望夫石了。

(红云)姐姐不曾吃早饭,饮一口儿汤水。(旦云)红娘,甚么汤水咽得下!

(丫环红娘说)姐姐没有吃早饭,饮一口儿汤水吧。(莺莺说)红娘,甚么汤水咽得下呢?!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

【快活三】拿来的酒和饭菜,我吃着,感觉就好象土和泥一样。假如真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的滋味(泥土都不如啊)。

【朝天子】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声。

【朝天子】暖溶溶的美酒,白清清凉凉如水的味道,喝着感觉是相思的泪水。眼面前的茶饭难道不想吃?愁恨已塞满了肠胃。像贪图蜗角般微不足道的名誉,追逐像蝇头舔沾肉汁那小点微利,却把夫妻拆开在两地。一个在这边,一个在那边,一声接着一声地长叹气(你一声我一声交替)。

第三部分:席终人散之后。

第三部分:席终人散之后。

(夫人云)辆起车儿,俺先回去,小姐随后和红娘来。(下)(末辞洁科)(洁云)此一行别无话儿,贫僧准备买登科录看,做亲的茶饭少不得贫僧的。先生在意,鞍马上保重者!从今经忏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下)(旦唱)

(夫人说)套上车儿,我先回去,小姐随后和丫环红娘回来。(夫人下场)(张珙辞别和尚)(和尚说)你这一走我没有别的话要说,贫僧准备买科举考试后发表的录取名册看,你成亲的茶饭少不得贫僧的。先生当心,一路上多保重!从今往后我无心诵经拜佛,专心听取考中状元的捷报。(长老下场)(莺莺唱)

【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藉,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知他今宵在那里?有梦也难寻觅。

【四边静】倾刻间杯盘纵横散乱,自己就要坐车向东归去,张生要骑马向西离去,两人情意回旋不止,太阳已落下了横躺着的青翠山岭。不知道他今晚睡在哪里呢?即使作梦也难以找到。

(旦云)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末云)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旦云)君行别无所赠,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旦唱)

(莺莺说)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尽快便回来。(张珙说)小生我这一去一定不费力地考一个状元。正是:“青云有路一定要上去,金榜无名发誓不回来。”(莺莺说)夫君离开没有东西可以相送,随口做成一首绝句诗,为夫君送行:“抛弃我的人现在何处?想当初对我是那么亲热。现在又用原来对我的情意,去爱怜眼前的新人。”(张珙说)小姐之意差矣,张珙又岂敢怜爱其他人呢?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经常地远别离,与谁最亲爱关心呢?不遇见知音的人,谁可怜长叹的人?”(莺莺唱)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耍孩儿】我哭得泪水淋漓打湿了衣襟袖子,自己落的泪比白居易听琵琶声时落的泪水(更多)所打湿的青衣更湿。伯劳鸟东去燕子西飞,还没有出发先问回来的日期。虽然眼前的人将到千里的远方去,暂且喝干眼前的这一杯酒。没有喝酒心已经先醉,泪流如血,心里成灰。

【五煞】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五煞】你到京城一路上均要适应水土,在赶路途中要节制饮食,根据气候变化,保重自己的身体。遇到荒僻的村子、下雨降露应早睡,遇到山野的店铺、刮风打霜要起迟些!骑马在秋风中远行,最难调养护理,最要当心,留意身子。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四煞】这忧愁向谁诉说?相思之苦只有自己明白,老天爷是不管人消瘦衰弱的。眼泪添到九曲黄河里涨起了大水,愁恨之重把华山的三峰都要压低了。到天晚时心头烦闷靠在西楼上,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三煞】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归家若到罗帏里,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

【三煞】笑嘻嘻地一起来,哭啼啼地独自回。回到家后,如果上床睡到绸帐里,就会想起昨夜的锦绣被子里还充满温暖如春天般的情意,今晚的绣被子里是孤单寒冷,只有梦里和你相会。留恋你的那份一往情深之意,见你攀鞍上马,忍不住流眼泪愁眉头。

(末云)有甚言语嘱咐小生咱?(旦唱)

(张珙说)有什么说话要嘱咐我的呢?(莺莺唱)

【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二煞】你不要担忧“有文才,却考不中”,我只怕你“休妻,再娶妻”。别要“一个春天没有书信消息”!我这里一定会经常给你寄信,你却不要“金榜无名,就真的不回来”。还有一件事,请你要牢牢记住:如果在别处又看见美女,可不要象这里一样再去迷恋。

第四部分:张生启程以后。

第四部分:张生启程以后。

(末云)再谁似小姐?小生又生此念。(旦唱)

(张珙说)还会有谁会好似小姐这么漂亮呢?张珙独自在想。(莺莺唱)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一煞】青山隔断了送行的双方,长林不成人之美,傍晚淡淡的烟雾云气遮住了远行的亲人。夕阳下古道上没有人说话,秋风吹拂着庄稼,送来张生那里马嘶的鸣声。我为什么懒得上车子,来时很急,他离开后,我却迟迟不愿回去呢?

(红云)夫人去好一会,姐姐,咱家去!(旦唱)

(丫头红娘说)夫人,先生离开已经很久了,姐姐,咱们回家去吧!(莺莺唱)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收尾】在四面山色中,夕阳映照着张生下扬鞭赶车马的影子。(莺莺仍伫立凝望)人间一切烦恼填在胸中,愁重千斤,料想这么小的车儿如何载得起(所以不愿归去)?

(旦、红下)(末云)仆童赶早行一程儿,早寻个宿处。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下)

长亭送别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2.欣赏崔莺莺的人物形象。教学重点和难点:

1.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2.分析人物的典型意义。

3.欣赏《长亭送别》个性化,动作化,诗化的戏曲语言。教学设想:

充分应用多媒体课件,配乐加强课堂气氛。【作家以及写作背景】

1.作家作品:王实甫,中国元代杂剧作家。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卒年与生平事迹不详。他的创作活动大致在元成宗的元贞、大德年间。长期混迹于教坊、行院,与伎艺为伍,是位不得志的落拓文人。编撰杂剧13种,只有代表作《西厢记》与《丽春堂》传世,《贩茶船》、《芙蓉亭》各传曲文一折,余则散佚。

2.王实甫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吸收了当时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融化百家,创造了文彩斑斓的元曲语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文采派最杰出的代表,形成了非常优美的“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可以说就是这种风格的一个杰出的代表。3.“天下夺魁”的《西厢记》。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传中有莺莺的诗《明月三五夜卜“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也就是《西厢记》命名的由来。故事叙述书生张珙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酿成爱情悲剧。这个故事到宋金时代流传更广,《西厢记》就由此加工创造而成。

《西厢记》最突出的成就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和莺莺的悲剧结局,把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在爱情上坚贞不渝,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并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圆满结果的一对青年。这一改动,使剧本反封建倾向更鲜明,突出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题思想。在艺术上,剧本通过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来完成莺莺、张珙、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使人物性格特征生动鲜明,加强了作品的戏剧性。

《西厢记》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

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第一课时

【知识指要】

1、字词正音:

筵(yán)席

余荫(yìn)

蹙(cù)愁眉

经忏(chàn)

杯盘狼藉(jí)

保揣(chǎi)身体

憔悴(qiáocuì)暮霭(ǎi)

胸臆(xiōngyì)

2.字形比较:

倩疏林

萋迷

今宵

婧才

凄凉

云霄

靓丽

挣揣

罗帏

靖边

惴栗

思维

菁华

遮蔽

维护

腈纶

敝衣

狼藉

眼睛

舞弊

书籍

3.词语补注:

① 筵席:宴饮的酒席。

② 蹙愁眉:皱着眉头。蹙:皱、收缩。

③ 杯盘狼藉:指饮宴后乱七八糟的样子。藉:践踏,凌辱。

④ 金榜:古代科举殿试录取时,发榜公布的文告。

⑤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容不好看,精神不振。

⑥ 胸臆:文中指胸膛,亦可指心里的话或想法。

一、导入:

自古以来,提到别离,人们总有无限的感慨。出示课件:(齐读)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苏《蝶恋花》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李商隐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柳永

从古至今,多少离愁别恨!人生自古多离别,人间自古伤离别。朋友之间,感伤中有着一份浓浓的牵挂;亲人之间,关爱中有着一份深深的期盼;情人之间,本想长相厮守却又不得不别离,更是难舍难分。又是一年秋风起,又一对相亲相爱的人儿要别离。这节课,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十里长亭,去感受一下莺莺和张生的离情别意。让我们一起走进“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者王实甫的《长亭送别》。

二、熟悉剧情,梳理课文情节 1.请学生读书下注释①。2.《长亭送别》被称为写离情别意的绝唱,是《西厢记》最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段之一。随着剧情的发展,莺莺终于大胆地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与张生私订终身。老夫人知道后,以相国之门三辈不招白衣女婿为由,威逼张生“上朝取应”,并气势汹汹地扬 2

言:“得官呵,来见我;驳落呵,休来见我。”无奈,张生只好启程赶考。课文就从这里开始。这场送别戏共有十九支曲词,由莺莺主唱。四个场面,十九支曲文,将艺术触角伸展到人物的心灵深处,集中刻画了莺莺送行时细致复杂的心境意绪。3.自读全文,请同学们概括和归纳,时间:秋季 地点:长亭 人物:夫人,长老(即下文的洁),旦,末,红娘 情节:“四个场面”(根据时空转换和事情发展)

第一部分(“夫人、长老上”——“素与我恓恓惶惶的寄”):赶赴长亭。表现崔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

第二部分(“做到见夫人科”——“专听春雷第一声”):长亭饯别。主要刻画崔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崔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第三部分(“[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藉”——“小生又生此念”):临别叮嘱。主要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

第四部分(“[一煞]青山隔送行”——结尾):夫妻分别。描写崔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

三、有感情朗读,感受曲词魅力。自由读。老师范读。

四、请谈谈哪支曲子最能拨动你的心弦? 分曲牌赏析:(学生任意谈,教师适当点拨)

1.赏析【端正好】: 选取了哪些意象?艺术效果如何?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1)意象的组合典雅华美 : 前四句,一句一景,点染了一幅空间广阔、色彩斑斓的图画:蓝天白云,黄花满地,西风凄紧,北雁南飞,霜林染红。

(2)情感的抒发,委婉含蓄 : 前四句,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后两句是莺莺自问自答,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心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

(3)动词的运用,恰到好处 :一个“染”字,不但写出了景物色彩的遽然变化,而且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令人情不自禁地想起柳永的名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亦有人说这段曲词句句是景,只一“泪”字是情。但一个“泪”字,就使全篇景物都闪耀出别离的泪光,它们都成了传情之物——这是多么精湛的语言技巧!

作者如椽之笔,由头顶之天至脚下之地,从耳边之风到眼中之归雁、经霜的红叶,大块设色,融情于景,只捕捉几样形象,稍加点染,就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是先有这样的情,才有那样的景,还是先有这样的景,才有那样的情,此时达到了难分难辨的境地。“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在离人眼里,霜林之所以醉,是由惜别的血泪染红的。使人很难说清何者是景,何者是情,情与景融为一体,合二为一了。一曲【端正好】,诗意浓郁,哀愁绵长,通晓流畅和秀丽华美相互统一,堪称“情景交融”的元曲绝唱

2.赏析【滚绣球】: 选取了哪些意象?抒发了莺莺的什么感情?这支曲子运用了

哪些艺术手法,其艺术效果如何? 《送别》一折,历来被誉为写离愁别恨的绝唱。把它作为描写艺术的典范篇章,主要原因就在于它的情、景描写真正达到“交融”的高度。[滚绣球]一曲正是情景交融的典例。

(1)离情难舍,寸阴可贵,恨柳丝难系马,望疏林“挂住”残阳不落,分明是写情,但同时我们也能看到柳丝飘垂、斜阳挂树、暮色苍然的景色。这是情中见景。(2)马儿慢慢行,车儿快快随是景,而实际抒发的却是虽一时半刻的厮守也不肯放弃的惜别深情。并且一笔双至,莺莺的依恋,张生的难舍,同样传神。

莺莺眼中的枫林红叶是离人的泪,垂柳长条是拴征马的缰绳,碧云、黄花、西风、归雁、车儿、马儿,凡途中景物,无一不是传情寄恨的标记。这是特定的途中之境与莺莺之情的合一,不可挪移他处。

(3)“松了金钏,减了玉肌”表现了在感情的折磨下的莺莺身心交瘁。3.赏析【叨叨令】: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用了几个叠词?这种手法和这些叠词的运用有何艺术效果? [叨叨令]一曲,用丰富的情态描写,补述莺莺动身前已经产生和未来将要产生的愁绪。

这段曲词是莺莺在自己丈夫和最知心的丫环红娘面前尽情倾诉离别的痛苦心情,因此在描写上与前面[端正好]和[滚绣球]委婉含蓄的内心独白不一样,整段曲词无遮无拦,直抒胸臆,将“车、马,被、枕,衫、袖,书、信”这些常用词带上“儿”字,加上一些叠音形容词,如熬熬煎煎、昏昏沉沉之类,用排比句巧妙组合衔接,并间以反复的感叹,造成音节和声韵的回环流转,产生一唱三叹、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把莺莺柔肠百结的离别苦痛写得哀哀切切,见情见态。莺莺那种如泣如诉、呜呜咽咽的声气口吻,宛然在侧。

总结:给人的感受就是:痛

五、尝试背诵【端正好】【滚绣球】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和第三课时根据学生研讨情况调整,可以多谈些,也可以在每课时安排时间让学生背诵【端正好】【滚绣球】【一煞】【收尾】,学生谈到哪就背到哪)选择你喜欢的曲词加以鉴赏 4.赏析【脱布衫】,本曲中也有环境描写,这里有何作用?

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提示:渲染张生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凄凉之情。5.【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长亭离筵,环境一变,情随境转。酒席间最使她关情的当然是张生。离筵上的张生,不同于西厢之境,内心难受,但又要矜持,作者用细腻传神之笔,从莺莺的眼睛里写出张生的委曲难言之情:“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这种细腻隐微的情绪,正是离筵特定之境与张生之情的合一,也是不可挪移他处的。6.【幺篇】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

小腰围。

夸张手法,意思是说因为离愁别恨而消瘦了;与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同。7.【幺篇】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表现了崔莺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珍惜爱情,轻视功名利禄。8.【满庭芳】中用了几个典故?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运用孟光献饭的典故,是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体贴之心;运用“望夫石”的典故是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爱之深切。9.【朝天子】“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一句化用的是谁的诗句? 提示:范仲淹《苏幕遮》——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这个典故出于何处?用此典故表明了怎样的意思? 提示:语出苏轼《满庭芳》词。表明了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痛恨态度。

10.曲终人散,只剩他俩和红娘,境又一变。只有在四顾无人之境,她才可以向张生倾诉私情。

“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 “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说得多么一往情深!有此境方有此情,作者一刻也没忘记情与境的关系。夫妻赠诗表现了二人怎样的心情?

提示:崔莺莺告诫张生切勿忘记她;张生则发誓永无别恋。这充分展示了二人深厚的情谊。

11.怎样理解【耍孩儿】中的典故? 提示:“红泪”借王嘉《拾遗记》的典故,司马青衫借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表现主人公因离别而生的伤心之情。“伯劳飞去燕西归”则用牛郎织女的典故表现两人缠绵难舍的心情。12.【五煞】表明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提示:对张生的生活的关心,千叮万嘱,真情自现。13.【二煞】中所用是几个典故?这些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三个典故,见课本。其作用是表明崔莺莺对张生的担心。14.【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此曲描写了怎样一幅画面?曲中作者是如何创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

这一曲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和【端正好】中的清晨景象相比,氛围更加萧瑟凄凉。这支曲子以景衬情,化情入景,情景交融,生动展现了莺莺离愁渐远渐无穷的心境 15.【收尾】《长亭送别》最后一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李后主《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江城子》

中“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作比较分析。

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将愁变成了水,秦观又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将愁搬上了船,王实甫则把愁装在了车上。都很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且意境完整。

第三课时

五、本文是如何创造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的?

《长亭送别》语言华美典雅,以富于文采为特色:(1)善于以景物描写设置戏剧环境,渲染气氛,情、景交融,情、境合一,富于意境美,语言委婉隽永;(2)较多地借用或化用古代诗词的语句乃至意境,善于将古代诗词中典雅凝炼的语句与生动活泼的民间口语融为一体,语言更具有诗化的特点;(3)修辞方法多种多样。

1、意象的精心选用(见前【端正好】)

2、情景的密切交融

3、诗词的巧妙化用

作者善于化用名句中的优美成句,也擅长提炼现实生活中的白描俊语。曲词或秀丽典雅,含蓄悠长;或质朴自然,活泼爽利。既有诗词意趣,又不失元曲本色。例如,范仲淹《苏幕遮》词中“碧云天,黄叶地”是咏秋名句。王实甫易“叶”为“花”,移入【端正好】一曲,与飞雁、霜林一起,组合成一幅新的暮秋图,完全切合剧中的情景和离人的心绪。【收尾】“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句,是对李清照《武陵春》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意境的再创造,极其形象地传达出人物心灵所承受着的感情重压。【叨叨令】【快活三】两支曲子,出语当行,极富生活气息。【脱布衫】前两句是诗词的格调,写莺莺眼中的秋景;后两句是生动的口语,写莺莺眼中的张生。正是这萧瑟的秋色,映衬着愁苦的张生。既抒写了莺莺的情绪,也描写了张生的神态。在《长亭送别》中,这两幅笔墨,交替并用,得心应手,炉火纯青,为多侧面、多色彩地再现人物的情感节律,提供了成功的艺术手段。

4、修辞的广泛使用

5、典故的适当运用

全折运用了比喻、夸张、用典、对比、对偶、排比、反复、叠音、设问等多种修辞方法。特别是巧用夸张,并与比喻、用典、对比等结合,因情随物而设。例如,“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夸张地表现感情折磨下的身心憔悴;“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五岳低”都是夸张兼比喻,写离别之情,达到愁极恨绝、无以复加的地步;“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用了“红泪”和“青衫泪”两个典故,是夸张兼用典,形容伤心之至。作品中的夸张描写,大都将人物感情寄附于客观事物,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六、总结本课整体感知

本折戏的矛盾冲突是什么?(学生自由讨论,然后教师明确)——自由的爱情与功名利禄的矛盾

本折戏的主题是什么?(学生自由讨论,然后教师明确)——重爱情,轻功名

文中哪些地方最能体现莺莺“重爱情、轻功名” ?(学生自由讨论,然后教师明确)【幺篇】:“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朝天子】:“‘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 两下里。”(科白):“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

【二煞】 :“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七、如何理解莺莺这一人物形象?

莺莺是一名敢于追求婚姻自主和幸福爱情生活的多情钟情的女子。本折一方面描写了莺莺依依不舍的痛苦之情,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莺莺重情轻利的思想。她为离别而悲啼愁苦,痛极之际,竟埋怨张生忘旧情而轻远别。这种埋怨正是爱极痛极的一种变态心理,是一种深情的痴语。莺莺既倾诉着内心的万种离愁、无限幽思。又流露出怕被遗弃的痛苦心理。此时此刻,莺莺该有多少肺腑之言要说,然而她对“怜取眼前人”的临别赠言,其实正是她内心隐忧的曲折吐露,也是当时社会中司空见惯的身荣弃妻的悲剧在莺莺心灵上的阴影的反映。在莺莺看来,状元及第并不值得羡慕,最重要的是夫妻并蒂相守。而事实上张生应试是被逼的,他们的分离乃是封建势力的压迫所致。因此莺莺发出了对封建势力的怨恨。莺莺还进一步把怨愤指向那可恶的名利思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世俗的名利观念造成了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而莺莺却对这种虚名微利表示了极大的蔑视与痛恨,这就把莺莺的思想感情由一般的离别之苦,推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文学家、诗人郭沫若曾经说过:文艺母亲的女孩儿里,“要以《西厢》最完美,最绝世了。《西厢》是超过时空的艺术品,有永恒而且普遍的生命。”王实甫就活在他的《西厢》里。

八、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歌颂真诚的爱情,表现反封建、轻名利的思想。附板书设计:

长亭送别(元)王实甫(《西厢记》节选)

主要情节:送别途中——长亭饯别——临别叮嘱——惜别目送 感情变化:痛——————恨——————怕——————念(愁苦,怨恨)(依恋,无奈)(担心,害怕)(眷恋,失意)崔莺莺:轻功名 重爱情 叛逆 倔强 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景: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霜林染醉

交 融(烘托气氛 诗情画意 化用诗词 加深意境 促人想象)情:痛(愁苦,怨恨)

【课后练习答案】

《长亭送别》

一、1.B(A.恓恓惶惶xī;C.玉醅pēi;D.揾做wân。)

2.A(B.冷冷—泠泠;C.雁—燕;D.霄—宵。)

3.D(也合着:也算是。)

4.C(“晓来”两句应为“有我之境”。王国维《人间词话》云“有我之境物皆着我之颜色”“无我之境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该句有主观色彩当为“有我之境”。)

5.C(应为“借酒饯行”非为“借酒浇愁、及时行乐”。)

6.D(留恋美景显然不当。)

二、7.(1)落日山横翠(2)知他今宵宿在那里?有梦也难寻觅(3)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4)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

8.(1)元稹 《莺莺传》 董解元 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由

(2)范仲淹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

(3)汉 梁鸿

(4)《庄子•则阳》

(5)白居易 琵琶行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长亭,长亭司空图,长亭的意思,长亭赏析】推荐阅读:

长亭送别我的教案09-12

课文《长亭送别》教学设计09-08

上一篇:吴淡如经典语录下一篇:六反思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