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义观后感

2024-08-26

郭明义观后感(精选11篇)

郭明义观后感 篇1

朴实中托举闪亮的灵魂

在当下热闹而喧嚣的电影环境中,这部影片却从容而朴实,一如其简简单单的片名《郭明义》——它来自一位有着30年党龄的普通共产党人的平平凡凡的名字。

这部影片取材于真人真事,艺术化地表现了郭明义几十年如一日,爱人如己,甚至爱人超己,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在他先后获得的部队学雷锋标兵、鞍钢劳动模范、鞍山市特等劳动模范、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鞍山市无偿献血形象代言人之外,这部电影为郭明义这样一位普通但却光彩照人的中国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树立了一座朴素的丰碑。它像一面镜子,让每一位观众的灵魂得到震动,也让我们各种“皮袍下的小”更加无地自容。

影片中由侯勇扮演的郭明义,无论是外形、气质、行为,都最大限度地还原和接近了生活中的郭明义。那性格的轴,那笑容的憨,那心肠的热,那生活的简单,那语言的通俗,都为人物塑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影片也没有过多地去追求戏剧性的冲突,虚构大起大落的情节,渲染大悲大喜的情绪,而是老老实实地选择了郭明义生活中各种感人的事迹,用从容的手法还原出来,用生活本身的朴实来打动观众、感染观众。无论是他作为“业余”翻译向外国公司讨回赔偿,还是帮助白血病少女获得新生;无论是他三次将自家彩电送给别人,还是将一生中工资的一半都资助了他人;无论是他20年献出超过自身血量10倍多的鲜血或是先后资助180多名特困生,每一个看似平凡的行为、看似细小的事情,都不动声色地托举出一个像金子般闪亮的灵魂。这部影片是《闯关东》等著名电视剧的编剧高满堂先生的编剧作品,尽管这类影片创作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英模”话语体系惯性的某些制约,但是影片已经尽可能还原出生活的质感。而它的美学意义也恰恰体现在,当生活能够打动你的时候,尊重生活就能打动观众。过多的技巧性修饰、过多的因果逻辑演绎出的戏剧冲突,常常让本来感动人的生活变成矫情的故事。

这部影片,对于郭明义的性格、心理的内在性揭示虽然不够充分,但是却用大量“无私奉献”的事迹,串联起郭明义的日常生活,同时也通过郭明义的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展示了他朴素的价值观。当别人以为他疯了、傻了的时候,他严肃地提醒对方:你虽然有20年党龄,但也许你已经20年没有看党章了吧?当孩子问他为什么总能发现比自己家庭更困难的人的时候,他淡然地回答,只要心里有,就能看得见;当妻子责怪他对家庭照顾太少对别人关心太多的时候,他会略显惭愧地回答,看到别人比我们更苦更难的时候,我总不能把头扭过去,装作没有看见吧?……他的价值观就是这样朴素,一方面是一种道德关怀,爱人如己;一方面又是一种政治信仰:做一个共产党员,就要能够让人看得出来!

郭明义观后感 篇2

郭明义, 男, 1958年12月生, 成人本科学历。1977年1月参军, 并于1980年6月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被部队评为“学雷锋标兵”。1982年1月, 复员到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工作。先后在矿用大型生产汽车驾驶员、车间团支部书记、矿党委宣传部干事、车间统计员兼人事员、矿扩建工程办公室英文翻译等岗位工作。

1996年至今, 任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入党30年来, 他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 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 15年中, 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 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

1990年以来, 他坚持20年无偿献血, 累计献血6万毫升, 相当于自身总血量的10倍。

1994年以来, 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 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 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 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

2006年以来, 他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倡议, 有17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其中, 齐大山铁矿汽运作业区大型生产汽车司机许平鑫同志与武汉的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 成为全国第1066例、鞍山市第5例成功捐献者。

2007年以来, 他7次发起无偿献血的倡议, 共有6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 累计献血15万毫升。

2008年以来, 他发起的希望工程捐资助学活动, 已有28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 资助特困生1000多名, 捐款近40万元。

2009年以来, 他发起成立的遗体 (器官) 捐献志愿者俱乐部, 已有200多名矿业职工和社会人士参与, 是目前国内参与人数最多的遗体 (器官) 捐献志愿者俱乐部。

郭明义先后荣获了齐矿先进生产者标兵、模范共产党员, 矿业公司先进生产者、模范共产党员, 鞍钢先进生产者、精神文明建设标兵、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 鞍山市优秀义工、道德模范、无偿献血形象代言人、特等劳动模范, 辽宁省道德模范提名奖、希望工程突出贡献奖, 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红十字志愿者之星、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2008年7月1日, 齐大山铁矿党政工做出了《关于开展向郭明义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2009年7月29日, 鞍钢集团矿业公司党政工做出了《关于开展向郭明义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2010年4月26日, 鞍钢集团公司党委、鞍钢集团公司做出了《关于开展向郭明义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在2010年6月9日鞍钢集团公司召开的郭明义事迹报告会上, 鞍钢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晓刚在讲话中称赞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 集中体现了鞍钢优秀的企业文化、钢铁产业工人的可贵品质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定实践者, 是雷锋、孟泰精神的传承者, 是新时代的道德楷模。

一腔热血铸大爱———记社会生活中的郭明义

甘肃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之后, 鞍钢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管理员郭明义多次找到单位领导, 询问捐款的事情并捐出了1000元钱。

作为一名普通工人, 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在他的身上了:30多年来, 郭明义热心公益事业, 在家庭生活并不富裕的情况下, 累计为“希望工程”捐款10余万元, 先后资助180多名特困生;他累计无偿献血6万多毫升, 相当于自身全部血量的10倍。

播撒“希望”的使者

1994年, 当郭明义看到鞍山团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号召向濒临失学的儿童捐资助学的电视短片后, 心中非常沉重。孩子们渴望读书的目光, 让他无法平静, 他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 第二天, 他就向一名岫岩山区的失学儿童捐助了200元钱。十几天后, 他又给这个孩子邮寄了200元。

而当时, 他和妻子每月的收入还不到600元, 正是上有年迈的父母, 下有上学的女儿, 家庭负担最重的时候。

但从那时起, 他就将参与希望工程活动, 当作了一项事业和义务执著的坚持至今。16年来, 已捐款10万多元, 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学生。

郭明义不仅在物质上不遗余力地帮助这些孩子, 更为这些孩子在精神上撑起了一片蓝天。

考上大学的鞍山市特困学生张丽, 父母离异后已经五年多没有见到父亲了。她的母亲患有心脏病、类风湿、肾结石等多种疾病, 既要靠每月当保洁员不到700元的工资治病, 又要抚养刚刚考上高中的女儿, 生活十分艰难。当郭明义从报纸上看到她考上重点高中、面临辍学窘境需要资助的信息时, 当天就慷慨解囊。并一直资助她到高中毕业。

张丽收到工程技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 听到消息的郭明义比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学还要高兴, 当即表示要一直资助她到大学毕业。张丽说, 是郭伯伯让她有了更高的奋斗目标和追求, 自己一定要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 郭明义几乎倾其所有。直到现在, 一家三口仍住在市郊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一个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房子和20多年前没什么改变:还是水泥地、白灰墙、木制门窗。20多岁的女儿, 至今还住在不到4平米的门厅里。

在郭明义的心中, 帮助孩子就是帮助社会和国家, 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郭明义说, 他家不困难, 他和妻子、女儿喜欢过这样简单的生活, 他们很满足。在南京读书的女儿来信也说, 一想起那不足40平米的家就感到特别的温暖。

早在2002年, 手机就在大众中普及了。但直到2007年, 齐矿奖励郭明义一部手机并明确要求他是工作需要不能捐献后, 他才有了手机。2008年, 鞍山团市委听说他已捐出了3台电视, 自己家却连电视都不舍得买时, 就为他买了一台送去, 并告诉他这是固定资产不能捐献, 这时他家里才有了一件像样的家电。

2008年春节, 矿业公司领导到他家走访, 特意为他办了超市购物卡。可不久, 他就找身边同志换钱捐了;2009年春节, 齐矿奖励他一台数码相机, 他又换钱捐了;2010年, 郭明义被评为鞍钢劳动模范, 获得一万元嘉奖, 可他又全部捐献了。

16年来, 他不仅把生活费捐了, 而且把各种补贴一分未留的全都捐了;他不仅把各级组织给他的奖金、慰问金捐了, 而且把所有的奖品和慰问品也都捐了。

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 他不仅自己全力付出, 还在鞍山团市委希望办的支持和帮助下, 于2008年3月4日, 发起成立了以参加希望工程捐资助学活动为目的的“郭明义爱心联队”。目前, “爱心联队”的成员由原来的30多人, 迅速发展到年底的700多人。截止2010年7月底, 已有2800多名矿业职工加入, 累计捐资助学金额达40万元, 共资助了1000多名特困学生。

鞍山市希望办的同志们感慨的说, 在一个企业里, 能够凭一个人的带动, 就有这么多职工参与希望工程, 在全国都是十分罕见的!

彰显无声大爱的楷模

1990年, 齐矿号召职工参加义务献血, 郭明义第一个报了名。在血站里, 他同许多初次献血的同志一样, 非常紧张。第一针没抽出血来, 第二针才完成了献血。

从此, 他坚持每年献血, 逐渐由每年献一次血, 增加到每年义务献血最高限额的两次。

血小板是珍贵的血源, 在抢救临床重症病人方面,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捐献志愿者很少。为了他人的健康和生命, 郭明义一直坚持按期捐献。为了不影响工作, 每次捐献一结束, 他马上就赶回去上班。

2009年春节前的一天, 郭明义正从采场下山准备吃午饭, 突然接到血站的电话, 问他能否提前捐献血小板。他知道血小板保存期特别短, 一般都是按照每月预约的捐献时间采血, 没有重症病人, 血站不会打来这个电话。当时, 虽然天降暴雪, 道路难行, 但郭明义还是跑出很远拦了一辆出租车, 迅速赶到血站。为了挽救一名患有严重融血症的临产孕妇的生命, 郭明义虽然工作了一上午, 并且从早上5点到下午2点水米未进, 但没有丝毫犹豫, 马上上机采血。血站的同志让他献一个单位的血小板, 他坚决不肯。他说, 不行, 还有孩子呢。宁可浪费点, 也得保她们母子平安。最终他捐献了2个单位的血小板。当历时1小时40分钟的血小板采集结束时, 疲惫的他在采血床上睡着了。由于及时输了他捐献的血小板, 孕妇母子平安得救。当病人家属打来电话要当面致谢时, 郭明义婉言推辞并再三说, 这是他应该做的。

一个体重75公斤的成年人, 全身大约有6200毫升血液。20年来, 郭明义累计无偿献血已达6万毫升, 相当于自身全部血量的10倍。按抢救一个病人需要输血800毫升计算, 可至少挽救75名危重患者的生命。

郭明义不仅自己献血, 还向工友们宣传无偿献血的知识, 带动身边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志愿者的行列。

2007年2月, 鞍山市临床用血告急, 他在献血时听到后, 就主动找到血站, 要发起大规模无偿献血。他自己动手写倡议书, 面对面向工友们宣读, 在他的号召下, 3月2日, 齐矿和矿业设备检修协力中心等单位的100多名干部职工参加了这次无偿献血。他经常去给特困生汇款的齐大山邮局的全体职工和许多了解他事迹的社区居民, 还有他经常去复印特困孩子资料的复印社里打工的小女孩等30余人, 受郭明义的感召也闻讯赶来捐献了自己的血液。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员没想到一下子能来100多人, 有些措手不及, 体检表都差点没够, 采血车就出动了三台。他们说, 一个由个人自发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能来那么多人, 以前没见过。当时有很多职工是刚下夜班, 干了一宿活赶来的, 他们都很感动。这一次, 血站采集血液2万多毫升。

郭明义的工友高森山说:“以前给补助费, 我都担心影响健康不愿意献血。现在没有补助, 我却献好几次了, 就是被郭明义这种精神所感动的。”在采场工作的一名农民工说:“我当了几年兵都没献过血。这两年献了三次血, 我就是冲着郭明义去的。”推土机司机马文昌已无偿献血6次, 并成为捐献造血干细胞、遗体 (器官) 的志愿者, 他说:“我们的爱心, 都是被郭明义激发出来的。”

郭明义说:“献血最高的年龄为55岁, 我只能再献3年;距离退休, 也不到8年了。争分夺秒的为鞍钢、为社会多做一些事, 是我现在最大的心愿。”

目前, 在郭明义手中, 已有54本无偿献血证书。

好人郭明义 篇3

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这崇高的承诺

需用一生去实践

热血去浇铸

生命去创造

这是郭明义写的一首诗,字里行间诠释着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赤胆忠心。

52岁的郭明义身高1米70,身板瘦削,灰色工作服带着泥痕,脸上也是跟铁矿石一样的红褐色。远远看去,他就像一块石头,一块最常见的铁矿石。

沿着雷锋足迹成长

郭明义出生在普通的矿工之家,上世纪70年代,他的父亲因勇救落井青年被评为辽宁省劳动模范,并作为英雄集体的代表到北京作过报告,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母亲因懂点医术,经常给人免费治病,深受邻里的赞誉。这些,都在郭明义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淳朴善良,助人为乐的种子。

鞍钢是雷锋生前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这里有着雷锋的青春和汗水。同样军人出身,同样工作在鞍钢,郭明义自觉地将雷锋精神作为行动的方向。

郭明义1977年入伍,所在的部队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县,当地天气非常寒冷。每天早上,郭明义都是第一个起床,冒着严寒外出挑水。挑满水缸后,又忙着砍柴、生炉子,烧水,只为了能让战友们起床后马上就用上热水。在自己班里忙完了,他又到别的班去做这些事,常常是全排的这些杂事都叫他一个人包了。

1979年,他在广播中听到云南某地发生大地震,马上把自己入伍以来积攒的100多元津贴,全部寄给了灾区。

每次为部队或地方运送物资时,郭明义既是驾驶员,又是装卸工,忙前忙后,一刻不停,在场的人无不深受感动。

在1978年12月汽训队给郭明义的鉴定中这样写到:郭明义在各项工作中以雷锋为榜样……全心全意为同志们服务,保持和发扬了艰苦朴素和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服役期间,郭明义五次获得嘉奖,并被评为“学雷锋标兵”。

真正的雷锋传人

30多年来,郭明义无论走到哪里,从事什么工作,他始终保持着一名革命战士的光荣传统,传承雷锋精神,沿着雷锋足迹成长进步,成为了新时期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雷锋的传人。

自己家里一贫如洗,常年穿打着补丁的工作服,郭明义却整天不是给这个送衣裳,就是给那个捐钱小到帽子水壶,大到自行车电视机,只要别人需要,他随手就送,资助身边的工友不算,还资助了180多名贫困学生,他从1990年开始第一次无偿献血,接下来是献血小板……20年无偿献出的血量,相当于把全身的血换了10遍。

旁人不理解,甚至把他当怪物,问得最多酌一句话:能捐的都捐了能献的都献了,操心一辈子,忙碌一辈子,辛苦一辈子,你到底图个啥?大多数时候,郭明义只是打个哈哈。只是最近被问多了,他不得不认真想想。“都得图个什么的话,那还叫做好事吗?”想了一阵,郭明义回答。“你觉悟真高!”这是旁人最常有的反应。只是说这话的时候,有的人竖大拇指,有的人摇摇头。

对郭明义来说帮助别人是快乐的。不过,快乐的郭明义也有苦闷的时候——当他来到市红十字协会,看着档案中那厚厚的一摞摞患儿资料,和自己手里那薄薄的一沓钱;当群群不知情的人在叫着他的外号,“献血狂”“败家子”“郭傻子”,当他四处奔波,为工友患白血病的孩子筹款寻找合适的造血干细胞,却总觉得杯水车薪、前路茫茫,当工友来告诉他,那个聪明,懂事的男孩临终前还在念叨郭伯伯正在给我找配型呢……郭明义哭了,哭得委屈,不甘,焦虑心疼。

郭明义在自传中回忆部队工作生活时,写到:“长期的部队生活,锻炼了自己,使自己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我感到,人活着,就要努力奋斗,人活着,就要为他人多谋福利。这样才使得生命有价值、有意义。”

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却辐射出强烈而持久的光与热。这切,皆来自那颗因为爱而强太的内心。拥有爱,奉献爱,郭明义说,“这其中的快乐,只有你做过了才能明白。”

康德也曾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最能震撼心灵,一是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其实一个博大的胸怀,一颗温暖的心灵,一个伟大的人格,比这璀璨的星空,更有光芒。心里有阳光,天空就不会下雨。郭明义内心温暖如春,所以他无比富足:他心中装有大爱,所以内心远离痛苦,而让幸福常驻。

郭明义,1977年参军,曾被部队评为“学雷锋标兵”。1982年复员到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工作。1996年至今,任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呆场公路管理员。

他坚持20年无偿献血,累计献血6万毫升。

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0多万元,先后资助180多名特困生,自己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

2006年起,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倡议,17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2008年以来,他发起的希望工程捐资助学活动,已有28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资助特困生1000多名,捐款近40万元。

琳赛·罗韩再进牢房

好莱坞问题女星琳赛·男韩因违反缓刑期不得服用兴奋剂的规定,被法官重新送回监狱羁押候审。这是她在2007年8月因酒后驾车和服用兴奋剂被处缓刑以来,第三次被关进监狱。这也意味着琳赛可能度过近一个月的铁窗生涯。

艾迪·费舍家中逝世

82岁的美国老牌流行歌手艾迪·费舍于9月22日在加州伯克利的家中逝世。作为前摇滚时代的一名歌手,艾迪是上世纪50年代最受歌迷喜欢的歌手之一。其家人于第二天对外发表声明:“昨夜,这个世界失去了一位真正的象征美国时代的偶像,一个伟大的声音永远离我们而去了。”艾迪·费舍曾与伊丽莎白·泰勒有过一段婚姻。

周冬雨一夜成名

截至9月24日,《山楂树之恋》票房破了8000万,创了十年文艺片之最。如今,饰演“静秋”的石家庄高三学生周冬雨也凭借该片一夜成名。有说她被选中的最主要原因是长的像章子怡,尖尖的下巴,是张艺谋喜欢的类型。据悉,周冬雨是高三舞蹈班的,高考前在南京参加舞蹈考试,碰到了在现场选角的《山楂树之恋》副导演。副导演将她推荐给导演张艺谋,得到认可后,成了新“谋女郎”。

李字春破尺度登封面

从民选偶像到国际巨星,李宇春用五年时间证明了自己。近日,李宇春凭借其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粉红丝带”活动,呼吁所有年轻女性关爱自身健康,遏止乳腺癌日益呈现低龄化的趋势。这次突破尺度的代言,让玉米们尖叫不已。《秀场》

征服世界名媛的VERAWANG

著名华裔设计师王薇薇(VERAWANG),曾在《VOGUE》做过16年服装编辑。2005年,她获美国时装设计师协会(cFDA)颁发的“年度最佳女装设计师奖”,同年,在上海开设婚纱精品店。2006年,王薇薇被《新闻周刊》选为全球15位最有权势的女性之。在每年的奥斯卡金像奖星光大道上,王薇薇就像是永不会出错、绝不会让女星得到“最差劲服装奖”的品质保证。其实,人们更愿意称她为“婚纱女王”,王薇薇的婚纱设计引起了时尚界的一场婚纱革命,一套王薇薇婚纱,就如同一颗Tiffany的六爪钻戒一样,象征着神圣珍贵的爱情承诺。一件王薇薇婚纱的价格足够买下一辆名车,但照样让人趋之若骛。2010年9月,纽约2011春夏时装周开幕,王薇薇在时装周上举行发布会,她该季的春夏装以深色面料为基础,作品大量采用东方礼服装饰元素。

华语片空手归科波拉获争议金狮奖

郭明义观后感 篇4

5月12日,学校组织党员教师观看关于郭明义同志先进事迹的电影,我深有感触,久久不能平静。通过观看电影《郭明义》,我看到了爱心之花常开,雷锋精神永存。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给我感触最深的是郭明义的“三个爱心”。他几十年如一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光大着我们民族几千年来历久弥新的传统美德,奉献着自己的爱心,给人们带来一次又一次的温暖。

一是他对社会的爱,是一种大爱无声、大爱无疆的爱。10多年来,他以“雷锋传人”为荣,助人为乐,不图回报,在家庭生活并不富裕的情况下,累计为“希望工程”捐款10余万元,先后资助180多名特困生,为这些穷孩子送去希望。作为一名普通人,他无偿献血近60次;帮助白血病患儿达成做一次空乘服务这个生命中最大的愿望„„他以帮助女儿学习为由搬出家里的电视机送给贫困地区的儿童们,而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把自家的电视机送给更需要的人。我觉得他讲的一句话非常好,朴实无华,却发人深省:“生活在社会上,得到了应有报酬,想一想,我还能做点什么?由一个人,到一群人,给另一些人信心和力量,更有信心去做下去。生活在社会上,得到了应有报酬,想一想,我还能做点什么?由一个人,到一群人,给另一些人信心和力量,更有信心去做下去。”

二是他对工作的爱,是一种踏实进取、默默奉献的爱。被任命为公路管理员,并没有因为婉拒过外国人高工资的邀请而后悔,依然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去工作。并且,在单位,不管被调到哪个工作岗位,他都没有丝毫怨言,而是一如既往默默工作。他人在鞍钢,心在鞍钢。他面对平凡的工作尽职尽责,并以身作责激励、感召着身边的同事。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更要求我们对工作、对孩子要怀有爱心。幼儿园的孩子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园丁”的呵护和培养。每个孩子都是母亲的宝贝,这就使我深深体会到,情系幼儿,像母亲一般热忱地爱每个孩子,这样你就会感到有意义,幼儿身体健康,快乐,学习进步,你就会喜悦,就能感觉到工作的快乐。

三是他对生活的爱,是一种淡泊名利、简单快乐、乐观向上的爱。电影里的郭明义总是笑呵呵的,他说他非常快乐、很幸福。或许,他赚不了大钱,创造不

了很多的财富,给家人的生活并无太多物质,但充满了温馨,尽管物质生活是简单的,但精神生活是富足的。这在当今物质利益至上的社会,确实非常珍贵。郭明义同事张毓春说:“老郭是最浪漫的人,最热爱生活的人。他会写诗,会唱歌,太快乐了,同事们也被他的积极和乐观深深的感染并带动着。”他对生活的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爱,电视上看到每次他帮助别人后,看到别人的开心快乐,变成他发自内心的微笑。一个内心幸福而满足的人,对生活充满爱的人,当然可以纯粹长久地做好事。做好事,何尝不是他幸福和满足之所在?平凡而非凡的郭明义,值得学,能够学。

郭明义观后感 篇5

“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对他的颁奖词。

他出身低微,但他又是那么的高贵;他虽然渺小,但他又那么的高大;他虽然贫穷,但他又那么富有;他很平凡,但他所做的每一件事却是那么的伟大。他就是被称为“活雷锋”的郭明义。

郭明义感人的事迹使我意识到人生的日子很平常,但却不平凡,原来那是因为有爱的味道。如若工作有了爱的味道,这一切的一切将变得异常清晰和明朗。

那么,工作上的爱应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结合电影《郭明义》,爱,应是一种忠贞和执着的味道。在外国企业优厚待遇的诱惑下,郭明义依然保留着对自己岗位的那一份忠诚。并且在单位里,不管被调到哪个工作岗位,他都没有丝毫怨言,而是一如既往默默工作。他人在鞍钢,心在鞍钢。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教育事业给予我们学习成长的条件,给予我们施展才华的机会。面对艰巨和光荣的教育工作任务,我们一定要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去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

爱,应是一种承诺和责任的味道。记得影片中,郭明义不畏权威,查出了进口设备的问题并坚持更换;还有,他半夜顶着雷雨、冒着生命危险组织大家到工地抢险„„这是一种为岗位负责、为生产负责、为良心负责的态度,是一种值得学习的爱岗敬业精神。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承载着教育下一代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我们应该担当起这沉甸甸的责任,做到对国家,对人民,对孩子负责。

爱,应是一种付出和奉献的味道。影片中,郭明义几次推让了单位福利分房的机会;把自己家的电视捐给了贫困地区的小学供孩子们看„„透过已经湿润的眼睛,我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不为自己、专为群众的高尚情操,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为了大家利益不知疲惫、坚持付出的精神,更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在得到群众感激后的欣慰和幸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有奉献精神的思想准备,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郭明义观后感 篇6

他是一个被外国专家誉为最轴的中国人。从部队到地方,从矿山司机到党委干事,从国外专家的翻译到风雨无阻的公路管理员,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他刻苦钻研业务,为厂里追回10万美元的经济损失,得到外方公司欣赏,外方专家两次劝他跳槽,并承诺收入可高出他当时工资的7倍,他丝毫不为所动。半夜顶着雷雨、冒着生命危险组织大家到工地抢险,为了挽救国家财产,面对溃坝危险,他毫不退缩。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鞍钢工人的身影。

郭明义的事迹,平凡而伟大。他的快乐源于他的付出,不是回报;他的幸福在于帮助可以帮助的每一个人,而不是得到别人的帮助。他虽然在物质上一贫如洗,但在精神上极大富裕,他的快乐是纯粹的,他的内心是充足的。

郭明义观后感 篇7

一 郭明义精神感召莘莘学子, 吸引着无数追随者

郭明义爱心团队正式成立于2009年7月, 下设希望工程爱心联队等七支大队, 目前全国各地已有17个省市自治区成立了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大队、分队170余支, 注册志愿者达到6万多名, 参加活动的志愿者遍布全国, 而且这些数字还在每日刷新。5年来, 辽宁省各个高校先后成立郭明义爱心团分队。2011年5月16日郭明义爱心团队大连海洋大学分队成立。2012年3月3日, 郭明义爱心团队东北大学分队成立了。2012年7月19日, 大连理工大学“90后”先锋连正式成立。2014年6月15日沈阳农大成立14支郭明义爱心团队。2011年3月5日郭明义爱心团队济钢大队成立。在郭明义爱心团队的感召下, 涌现出了一批“本禹志愿服务队”等志愿者服务团队。这些分队在各自的岗位范围内, 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已经成为引领社会文明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郭明义用自己的爱心呼唤更多的爱、用自己的爱心汇聚更多的爱, 他是爱心团队的一面精神旗帜。他这份纯粹的挚爱, 就好比一个巨大的磁场, 不断增加着能量, 吸引着无数追随者。常言道:德不孤, 必有邻。德者先行, 从者必众。

二 郭明义精神引领大学生“三观”培养方向

郭明义作为当代活雷锋, 他继承和发扬了雷锋精神的所有元素, 赋予了雷锋精神新的更为丰富的时代内涵。他自觉地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爱心奉献中去, 让众多个人的小爱汇聚成大爱, 成立爱心团队, 让更多人的去播撒爱的种子, 温暖人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 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个人带领他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 难的是始终带领大家做好事, 郭明义身上的这种精神, 感动无数人自愿跟随他去做好人好事。济钢大队队员陈琳说:“雷锋精神就是一种发自内心情怀, 有感恩的信仰, 这种信仰不断鼓舞着我们做好事。”大连理工大学90后先锋连队员祝鹏雪在实践日志中这样写道:郭叔叔在自己平凡的人生中, 创造了不平凡, 带给我们无数的感动;大德、大善、大爱, 他用三十年的坚持, 把雷锋精神内化成个人品质, 外铸成社会风气。我, 也要成为这样的人。沈阳农大郭明义爱心团队把“明德尚义, 奉献如歌”作为他们奉献社会, 服务他人的宗旨。在现代的大学生中, 把关心同学, 尊敬师长, 关爱家人, 孝敬父母, 帮助社会上有困难的需要帮助的人这些事, 认为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 在日常生活中, 常常忽略、忽视, 认为这些小事与个人品质、个人修养无关, 更不可能上升为社会道德风尚, 甚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种高尚的境界。大学生们认为普通人、平常人能做的事, 就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 只要普通人能做到, 他们人人都可以做得到, 只是觉得不屑去做而已, 没有小爱何来大爱。作为大学生不能认为小事由他人去做, 大事由自己做, 小事不做, 何谈大事。这种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不得, 正确的“三观”应从小事做起, 从自我做起, 这样做不仅个人的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 还会引领社会风尚。郭明义用事迹、以行动深度诠释:什么是真正的人生价值, 什么是真正的中华民族道德风尚;以实际行动教育和引领了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正确方向。

三 郭明义精神创新大学生“三观”教育途径

每当人们提起某某精神, 给人们的印象往往是一种笼统的、模糊不清的、任由人们无限想象的一种东西, 缺乏具体的实在的存在感。大学生们对雷锋精神、郭明义精神的理解与认识, 也是存在泛泛的表面意识, 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 雷锋及其精神早已成为过去时, 先进人物也不过出现在书本的故事情节中。而郭明义这个鲜活的人物, 就生活在大学生们的身边, 光辉形象就屹立在他们面前。这种真人真事直观的教育方式创新了大学生们“三观”教育的途径。

第一, 郭明义把当代大学生理论化的“三观”教育转化为生动的事实教育。大学生认为所谓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是务虚的, 理论化的或者理想化的。传统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 只体现在书本、课堂, 存在于想象、思想当中, 停留在口头说教, 根本不能打动学生, 他们无外乎是为了混学分, 被动的不得不应付老师的一种行为, 而不是积极主动的去理解和接受, 发自内心的、心甘情愿的去做雷锋一样的人。而如今郭明义鲜活的人物就在现实的生活中, 是那么的普通、平凡, 给人以真实感。用生活中实实在在地平凡的人、平凡的事来教育当代的大学生, 用事实说教:高校中的郭明义爱心团队就在校园里、班级里, 爱心团队的成员就在同学中、朋友中, 具有鲜明的存在感。

第二, 郭明义拉近了光辉人物与平凡人的距离, 告诉人们只要甘心奉献, 平凡中一样可见伟大。在曾经的岁月, 先进人物、典型人物、光辉人物, 都在报纸上电视上看到听到, 他们的事迹都是那样的经天纬地, 遥不可及;而郭明义就是一名普通工人, 所做的事情也是平常事, 他给人们一个启迪, 告诉人们无论多么普通、多么平凡都可以做到, 既不需要经天纬地, 也不需要轰轰烈烈, 只要任何人, 多么平凡的小事, 甚至是举手之劳, 只要甘愿奉献, 都是受欢迎的, 爱心奉献不分老幼尊卑, 高低贵贱, 贫穷富贵。郭明义把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光辉人物化成了我们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的平凡人物。

第三, 郭明义精神传承社会正能量, 凝聚社会和谐力量。郭明义甘愿平凡, 他是一名平凡的筑路工人, 却做出不平凡的事迹。他获得了国家、省、市许多荣誉, 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先进人物, 但是他表现出来的言行依然那样质朴, 那样平易近人, 和蔼可亲。他坚信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滴水可以穿石, 举手可以大善。从最初影响身边的一个人、一个家庭, 到影响一批人、一个企业, 再到影响一座城市、影响亿万人。网友小胖说:平凡人的平凡小事才是最感人的, 希望所有爱心团队的成员们, 踏实生活, 真心付出, 一定都会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网友中国201说:今天喜知习主席给爱心团回信了, 心中真是高兴, 作为爱心团队的我感到无比的自豪, 一定会做好工作, 为家乡人做好一名复转军人应做的一切, 传递人间正能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时, 有千万个郭明义爱心团队的自觉行动, 就必定会凝聚起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力量。

四 对郭明义的不同声音, 成为大学生“三观”教育更好的素材

当前, 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复杂多样, 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当然, 在汇聚爱心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网友夜行者:请问如果百姓有能力通过自己劳动解决自己困难。权益受损可以通过法律维护。如果这个国家是公平的, 需要你们这些小丑吗?你们只是做些表面文章, 然后达到你们利益需求的小丑而已!五仔从来不坑向郭明义提问:大哥, 全国那么多需要帮助的, 你们会顾的上来吗?网友们回答更加有说服力, 珍塔玛莎说:郭叔叔, 有时候有人会质疑你的爱心, 说你虚假, 有的甚至恶言以对, 您有觉得委屈吗 ?有过想放弃吗? 叔叔我支持您, 真的特别喜欢您, 觉得您特别可爱善良 , 一直是我人生的榜样 , 就是看到评论中有说您的人, 总是心中感到气愤。郭明义面对爱心善举遭人白眼、被人讥讽不辩解, 不动摇, 不退缩, 而是依然我行我素, 郭明义式的人物日益涌现, 郭明义爱心团队风起云涌, 在爱的奉献上他自得其乐, 在爱的汇聚上他执着坚守;郭明义精神在这一代人身上, 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得到更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时代在变, 我们学雷锋、郭明义的方式在变, 不变的是“善”的精神内核。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雷锋精神, 人人可学;奉献爱心, 处处可为。每个心中有爱的人, 都可以成为生活中的雷锋。郭明义——当代活雷锋, 他的精神是共产主义先进理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成功实践的结果, 符合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要求, 具有丰富内涵和强大的感召力, 引领大学生“三观”培养方向。郭明义说, 虽然每个人的梦想都是不同的, 有大有小, 但是大家都不要放弃, 都要去努力实现。人民百姓的小梦想汇集起来, 就成就了国家的大梦想。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的未来则是国家的未来, 他们思想高度和深度是中华民族未来精英知识阶层的基础, 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只有正确引领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方向, 才能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追求、勇于担当的复合型人才, 才能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使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N].人民日报, 2012-11-30 (1) .

谈郭明义精神的当代性追问与建构 篇8

[关键词] 《郭明义》 郭明义精神 当代价值理念 群体本位 个体本位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2.016

观电影《郭明义》,印象最深的是郭明义被提问的四个问题。其中有两个是他为了给白血病患儿寻找骨髓配型而去呼求电视台台长,那个台长向他提出的:知道别人怎么看你吗?你对得起你的家人吗?还有两个是他送女儿上大学的路上,女儿问他的:你怎么总是能发现比我们更困难的人?你快乐吗?这些问题直接指向郭明义精神信仰的核心,这些问题都是从当代性价值理念的视角出发,来追问郭明义精神理念之合理性基础的。其中台长作为一个脑满肠肥的功利主义者,是从当代性价值中世俗化的一面来刁难郭明义的,他认为郭明义精神在当下的世俗社会里缺乏生存基础;女儿作为一个在新时代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是从当代人文精神的立场来询问她的父亲的,她询问的实质是郭明义精神与新时代的价值理念有无契合。郭明义能否成功回答这些问题,关涉着郭明义精神能否在当代价值体系中建构起来。值得欣喜的是,郭明义回答了,与其说是用语言,不如说是用行动、用事实。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知道别人怎么看你吗?这个问题实质是在问,在一个终极价值、普世信仰被消解,人被普遍世俗化、平庸化,乃至奉行功利主义的利益最大化原则的时代里,郭明义代表的那种理想主义信念能有多大的影响力?会不会仅仅沦为一种宣传,一个空洞的口号?这种窘境不是不可能存在,但也不能不克服。

影片一开始,就叙述了郭明义父亲的去世:这个老劳模临终前最美好的回忆就是接受周总理接见的情景,他嘱咐郭明义,鞍钢精神要一代代传下去!这句话最集中地代表了上个世纪“红色时代”的话语方式。这是一种将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神圣化的话语模式,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和宏大叙事性,郭明义精神与它既一脉相承又不尽相同。他剥离了父辈“红色话语”意识形态训导的形式,影片中他除了受到台长尖锐挖苦时说“我敢说你已经二十年没看过党章了”之外,再没有滥用过这种形式,他也没有自居于道德的至高点上来教育人。他的伟大与其说是来自外部的规训,不如说是发自深心,他诉诸的也是人性固有的真与善的一面,以真诚行动的感化来促使其升华。面对外商的高薪诱惑,他的拒绝没有什么“大义凛然”,他只是表现出了对鞍钢父亲式的依恋,并且很委婉地托辞说单位要安排他当干部,以至连外商也很赞许地,说郭是他见过的“最轴(固执倔犟)的中国人”。为了救助身患白血病的少女,他以父女俩在困苦中相濡以沫的深情来感动听众,成功组织了他的爱心团体。妻女满怀期待地以他的加班、捐款、献血等来计算“分房积分”,他却已经决定了把房子让给更困难的同事,他没有像他们摆任何高尚的道理,而是亲自把老房子布置一新、为女儿打造了小隔间,以此来弥补她们未得到新房的遗憾,得到了她们的理解。甚至连卖陷饼的老妇也受到了感动,将他长期买馅饼的钱全部还给了他,让他去资助患绝症的孩子。这些事实有力地回击了电台台长的功利主义,肯定了郭明义所说的会有人理解他、支持他的信念,也确证了只要能相信和唤起人性,在当代价值体系的框架内去建构一种超越世俗功利主义的、纯粹的高尚的无私的理想信念是行得通的。

同样,郭明义也以此回应了台长的第二个问题:你对得起你的家人吗?的确,在当下语境中,是否尽到了对亲人的责任确实是衡量一个人成败的最重要标准之一。一个人要大公无私地生活,对家人利益的考虑也确实是最大的障碍之一。但是,其所谓“对得起家人”、尽对家人的责任的定义,却是依据功利原则、利益原则的,它侧重于家人物质利益的满足或世俗荣誉地位的获得。郭明义自豪地说“我的家人很满足”,展示的则是另一种亲情伦理:他给予家人的是他真心的爱,他也同时让家人懂得了乃至学会了那种大爱。他是很善于体贴家人的。他会以极富创意的新装修来“说服”妻女把房子让给困难的同事;他会在除夕夜把送给妻子的戒指包在饺子里,以这种别致的方式把仅值二十八元的礼物变得郑重而珍贵;他会在女儿高考成功后打趣地归功于他把电视机捐了出去,让女儿在笑中领悟助人与自助的微妙关系……这又怎能不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我们再来看女儿的第一个问题:你怎么总是能发现比我们更困难的人?这表面上不成其为问题:世界之大,比自己更困难的人怎能不存在?其实却是指向了当下社会的一个思维定势。这个定势便是人的目光总是被自我、被家庭、被自己所处的小团体所拘囿,很难超越出去,以更广博的大爱去关注其他人,设身处地地体会他们的痛苦。于是,作为整体的社会心态变得淡漠、平庸而狭窄,人们甚至很难想象一下去打破自利原则在社会个体之间设置的藩篱了。当然,很多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他们被这种社会思维定势所遮蔽而过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自己的问题和自己所在团体、阶层的状况上,他们心中的大爱有待于被唤醒。郭明义是这样回答女儿的:只要心里有,就能看见。郭明义的目光是开阔的,他会去关注去体会所有人的难处,就像关注、体会自己的难处一样,他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古老精神做了当代的发挥。影片中郭明义为救两个孩子而奔走的过程是从他父亲去世开始的,他在医院刚刚送走父亲,便看到身患绝症的少女在呕吐,看到患者父亲绝望的表情。此刻,他最理解看着亲人走向死亡时的无奈和痛苦。于是他立刻从一己的悲痛中超越出来,尽全力去帮助不幸的父女、祖孙,把亲情升华成了更广博的人类之爱。他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而且向他人展示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寻找李国华”便是一个经典案例。李国华是一个成功的、忙碌的商人,他仿佛被没完没了的电话淹没了,在遇到郭明义之前,他为了个人的财富和成就而活着,受着名缰利索的牵制。郭明义找到他,并且情不自禁地放声大哭说“我找了你三年啊”,李国华先是愕然,后是动容,立刻表态“必须要去”——他未曾想过,原来人可以这样超越小我界限地生活,人的心境可以这样的广阔,情怀可以这样地丰富、充盈。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你这样做快乐吗?这个问题的关键性是不言而喻的。八十到九十年代,在现代人本主义的影响下,我国出现了以存在的觉醒为基本指向的泛审美主义思潮。如今,這一思潮虽有回落,其重要性虽被社会性关注所取代,但是对存在体验、个体生命质量仍是很重要的,甚至成为很多社会性关注的切入点和价值指归。如果囿于个人与社会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势之中,郭明义精神似乎是与之对立的,所以女儿才有“是否快乐”的疑问。其实,个体生命质量与社会事业未必是对立的,如果一定对立起来,那是把个体生命质量庸俗化了。在郭明义的肯定回答中,我们看到的是二者的相辅相成。

的确,我们可以把伟大、高尚、纯粹、大公无私等许多美好词汇与郭明义精神联系在一起,但几乎忘了另外一个很重要的词:快乐。郭明义是快乐的,因为他在倾心尽力的付出中体会了人生的充实。人的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宽,他既然关注了所有人的困苦,也就分享了所有人的欢笑,这样的人怎能不快乐?影片结尾处,康复的白血病患儿在简陋的职工宿舍楼露台上跳舞,跳罢与郭明义拥抱在一起,此时郭明义脸上流露出的是发自内心的欣喜。所谓丰富的个体存在体验,如果离开群体性、社会性事业的参与,那么只能是或者变成纯粹审美与玄思的空中楼阁,就像八、九十年代的一部分审美主义知识分子那样,或者沦落为物欲的放纵和个人野心的角逐,就像望一眼周围的人群便府拾即是的许多普通人或“成功者”那样。前者最终走向虚无,后者更是难免陷入宠辱若惊、患得患失的煎熬和纠葛。“吾所以有大患者,唯吾有身,苟吾无身,吾有何患?”不能从自我的世界、小家的利害中超越出来的人,不管他多么热切地寻求个体的满足,也收获不到完整的快乐。从这个意义上说,郭明义才是真正懂得如何快乐生活的人,才是拥有最充实的存在体验和最卓越的生命质量的人。

郭明义几十年如一日地这样生活着,快乐着,电影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乐观的结论:这种理念,这种生存方式,在当下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语境中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意义非常的。郭明义的懿德嘉行无数,影片却着意地选取拯救绝症患儿等社会道德领域最突出、最备受关注的问题作为线索,其它只在郭明义妻女“计算积分”和片尾介绍中简约地带过,这除了是电影叙事策略的需要,也是在暗示,我们在这样一个时代里提起郭明义,敬重郭明义,正是因为在郭明义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中,我们能寻找到医治种种“当代病”的良方。当我们觉得现代都市的生存越来越碎片化,人生的道路越走越窄;当我们的头脑被无数芜杂的计算塞满,心灵却越来越冷漠空虚……这个时候,我们想到还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会像我们这样拘执地活着,他明净的心灵盛得下整个世界——我们是否会得到一种启示,我们的本真心性中某个温软的部分、我们的文化记忆中某个崇高的声音,是否会被唤醒,让我们换一个思路来体验和安排我们的人生?

参考文献

[1]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组编:当代雷锋郭明义[C],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

[2]周宪:审美现代性批判[M],商务印书馆,2005;

[3]利奥塔:后现代的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M],车槿山译,三联书店,1997。

作者简介

石少涛(1982-),男,山东费县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文艺理论、民俗学。现为辽宁省文艺理论家协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郭明义》影片观后感 篇9

让一人说好,很容易;让全国亿万人民都说好,那就不简单。可以说,我是满含眼泪看完了《郭明义》这部影片。短短的一部影片浓缩了郭明义的价值人生,真实情景的再现,着实让我感动不已。

“接触不同的社会群体,就会有不同的人生思考。我经常接触孤儿院的孤儿、上不起学的孩子、生活困难的职工,和他们相比,我就感觉自己非常富足,我就非常想去帮助他们。”郭明义说到也做到了。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看到需要帮助的人,他都毫不犹豫的伸出热情的双手。为了帮助身患白血病的苗苗找到合适的干细胞配型,他在职工浴池里一边为工友搓澡,一边宣传捐献干细胞的意义;为了给一个男孩寻找特殊的干细胞配型,他历时三年,锲而不舍,用真诚和执着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

究竟为别人做了多少好事,谁也说不清,他自己就更记不住了。在郭明义的眼睛里,总能看到比自己更困难的人。当郭明义得知一名电铲司机的妻子没有工作,家里有两个孩子时,他就在每年孩子开学时送去200元钱。一名水车司机生活困难,逢年过节,他都给送去米、面、油。在一次道路抢修中,推土机的挡风玻璃坏了,郭明义看到司机没穿棉袄,就把自己的棉袄脱下来给他穿上。要是看到哪个工人的劳保鞋快坏了,他马上就把自己的鞋脱下来和他换。郭明义的妻子说:“我每年至少要到市场给老郭买4双劳保鞋,他不光自己穿得费,还老和别人换,今天穿去一双新的,晚上回家后说不定就变成一双坏的。”

在常人看来,他做的每件事都那么平凡的小事,几十年如一日的平凡造就的是不平凡。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他为我们竖起了一座当代雷锋精神的丰碑。2002年,他成为**市第一批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06年,他又成为第一批遗体和眼角膜自愿捐献者。他献血也是第一,累计献血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总血量的10倍还多……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郭明义的“好”感动着每一个人,2009年7月郭明义爱心团队成立至今,全国各地已有17个省市自治区成立了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大队、分队170余支,注册志愿者达到6万多名,参加活动的志愿者遍布全国,他的精神就象一缕强劲的春风,用奉献播撒人间真情……“让爱自然地流淌,它是自然而然地流淌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

电影《郭明义》观后感 篇10

——电影《郭明义》观后感

看了电影《郭明义》之后,让我深深地感觉到了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伟大与崇高,郭明义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涵诠释的如此完美,把雷锋精神弘扬的如此淋漓尽致,让每一个观众都会不由自主的产生一种感动,一种敬意。

雷锋现在是助人为乐的代名词,一提到雷锋,人们就会想到“一心为他人着想、甘于奉献、不求回报”的人,其实,在我们身边,就存在着一位“雷锋”,他就是郭明义同志。

也许你听说了他的事迹你会怀疑,现在这个社会上还会有这样的人吗,是不是夸张啊?甚至会认为他傻,一个人要能把自己家的钱给别人花,不是傻是什么呢?但是,等到你真正了解他这个人、他所做的事以后,你就会深深的被他所感动了。一个人能几十年如一日的去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拿出自己的钱去资助贫困学生,这种精神是值得每个人去学习的。

郭明义的这种行为是雷锋精神在新时期的真实写照,更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爱的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时代需要这种精神,时代需要这种爱,时代更需要具有这种精神的行动者。

影片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细节都表现出郭明义的奉献精神和赤诚的爱心。当女儿问他:爸爸,你为什么总是能发现比我们困难的人?他说:因为眼睛里有……”话语不多,却是掷地有声,显示出郭明义的那颗关爱他人,爱护他人,心里装着他人的那颗炽热的爱心。

威尔逊的一句“你是我认识最轴的人。”从侧面又写出了郭明义的那颗对待工作极端负责任,一丝不苟的爱岗敬业之心。

当威尔逊对他说:“按你的能力你的生活可以更好,我可以给你七倍的钱。”“我现在的生活很好。”多么质朴的语言,多么诚挚的语言,彰显着那颗淳朴的滚烫的爱国之心。

“我们没有错,是你们的质量有问题”面对外国专家的固执与傲慢,郭明义显示出极大的信心,毫不退让,用实力和信心终于为国家赢得了尊重,也赢得了十万美金的利益。

为了给患病的孩子找到合适匹配干细胞,用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一句“我找你整整三年啊”道出了这位男子汉的辛酸和踏实,也终于让孩子重新回到了舞池,跳起最美的国标舞,不仅挽救了年轻的生命,也点燃了年轻的希望。

他的内心因为愧对妻子,也想用实际行动表现一下自己的真诚。在大年夜,他不忘送给妻子一枚戒子,虽然它仅仅价值28元,但是却是他对妻子深沉的爱,虽然仅仅价值28元,在妻子的心中却胜过真金白银。

在郭明义探望那些“比他困难”的人时,总会带上妻子做好的饭菜,那很可能是郭明义一家都没舍得吃的。

当郭明义把家里的三台电视机捐出的时候他心里想的只是有困难的家庭,而自己的家里只能寂寞着。

一组组数字,一个个镜头,一幅幅画面是那么的真实,不仅仅反映出郭明义行动的伟大,更主要的是他的精神为我们社会提供了更好的精神食粮。

“千百次的我问自己

我的人生我的爱在哪里

答案总以热血的名义

我真心地告诉你

这就是我守候的唯一”

这不仅仅是郭明义的心声,更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声,有了它社会将会更加和谐,社会将会更加友爱,人们将会更加幸福。

《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经常说一句话,这件事没意义,要做有意义的事。而现在我们学习郭明义同志的精神就是意见非常有意义的事、是值得我们年轻人坚持的事。

谈到学习,我自己觉得,不单学习他的做法那么简单,要从参加这些活动中,感受和学习他那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并且在郭明义先进事迹的影响下,使自己可以主动的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综合素质,展现了我们青年人崭新的风貌。我们要积极参加学习郭明义、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带动身边的人们加入到郭明义爱心团队中来,使爱心事业可以持续的进行下去。

电影《郭明义》观后感 篇11

电影《郭明义》观后感

沈阳市实验学校 扈丽巍

电影《郭明义》观后感
郭明义是鞍钢的普通职工,十六年工资总收入为二十八万元,捐 款助学之十二万。陆续五十六次献血,结婚二十多年,他一家人居住 在不足四十平方米的房子里。不管社会怎么变,不管外人如何看,郭 明义泰然处之,坚持自己的幸福观,帮助别人就很快乐,他总能找到 比自己困难的人。郭明义说:“每做一件好事,就有一股幸福感涌上 心头”。“帮助别人改变命运,比啥都幸福”。如何对待自己的国家,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从根本上体现着一 个人的思想境界,以国家的利益为重,自觉把自己的本职工作与国家 的发展联系起来,这是当代中国人在跟随祖国走向伟大复兴道路上最 值得珍视的价值选择。《郭明义》 影片 首先从主人公的价值选择入手,以写实的手法浓墨重彩地表现了郭明义在任何情况下都以国家利益 为重,敬业奉献、时刻准备舍小家为大家的价值追求。郭明义日复一 日地沿着道路延伸的方向走上自己的岗位,他在辛劳的工作中得到无 穷乐趣,工作给他带来的满足增强了他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感、使命 感和自豪感。他的嘴里不曾有过豪言壮语,但他所做的一切表明他甘 愿在时代进步的熔炉里锤炼自己,通过电影看得出他立志为实现国家 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献出自己全部智慧和力量。他以自己的劳 模父亲作为第一榜样,全身心地做好本职工作。工作在他眼里没有高 低贵贱、重要次要,他干一行爱一行,总是踏踏实实地从每件小事做 起,在普通工作岗位上发出光和热。

对照楷模,我们有理由重新洗刷自己的心灵;有理由携手并肩和 声唱响时代的主旋律。对照典范,我们责任在胸,使命在肩,共创人 类文明要率先垂范。因为,我们同样是共产党员。学习郭明义的先进事迹,就是要学习他心底无私、大爱无疆的高 尚品质;学习他持之以恒、爱心不移的坚定意志;学习他以苦为乐、肝胆照人的思想情怀;学习他干一行爱一行的执着的工作精神;学习他追求真善美、崇尚和谐共处的传统美德。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千千万万象郭明义式的先进人物,这是时代的 召唤,是我们党千秋伟业需要打造的群体风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吧,都向郭明义同志学习,用自己的力量为大家做 出无私的奉献,那么在我们文明的国度里定会群芳绽放,春色满园!学习郭明义就要把工作当成一种责任,把工作当成一种追求。我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会时刻牢记: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刻苦钻研,爱

岗敬业,热衷于教育教学工作,团结互助、关爱他人、奉献社会,传承精神,共建和谐社会。以郭明 义同志为榜样,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牢记宗旨,坚定信念,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努力。


上一篇:早会团队激励的口号下一篇:家长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