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安全资料目录

2024-09-02

水利工程安全资料目录(共9篇)

水利工程安全资料目录 篇1

水利工程安全资料目录

1、办理建筑工程意外伤害保险。

2、安全员、特殊工种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

3、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教育记录及安全试题考卷。

4、安全交底是否落实,签字是否齐全。

4、安全检查制度及安全检查记录(项目安全检查记录至少一周一次)。

5、进场设备验收制度、记录及维修保养记录(维修保养记录10天一次)。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必须防护装置齐全。

6、安全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必须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7、安全组织机构是否健全,人员是否到位。

8、安全专题会议纪要(每月至少2次)。

9、各项安全生产制度。

(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2)消防制度

(3)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10、安全生产费用登记表

11、消防和危险品管理制度及措施

12、施工现场驻地消防安全设施平面布置图

13、风险管理:危险源辨识、评价、告之、公示牌

水利工程安全资料目录 篇2

安全生产体现了“以人为本, 关爱生命”的思想, 在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发展, 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人的生命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 安全生产管理搞不好, 伤亡事故不断发生, 劳动者和公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环境被污染和恶化, 就会严重影响和干扰全民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损害我国的国际政治形象, 有损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会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足见安全生产事关人民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

2002年6月29日,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同日, 江泽民主席签署第70号主席令予以公布, 自2002年11月1日其施行。2003年11月12日, 国务院第28次常务会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草案, 2003年11月24日温家宝总理签署第293号国务院令予以公布。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 使得安全生产制度以法律的形式予以确立, 标志着安全生产成为我国建筑业现阶段工作的重点, 安全生产制度成为我国建筑业发展的一项根本制度。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 为保障我国建筑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作到了有法可依。对于规范和增强建设工程各方主体的安全行为、安全责任意识, 强化和提高政府安全监管水平、依法行政能力, 保障从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建立安全资料的必要性

安全管理资料是证明施工现场满足国家、地方相关安全法律、法规、规定、规程、规范和标准, 行业、企业的规章制度、标准及企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安全要求程度的文件, 记录正确与及时, 保管有序, 体现了企业对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的管理能力。

安全管理资料是项目部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实施全过程管理的主要记录, 是安全监督部门对工程项目进行安全检查、安全生产管理考核的主要内容, 也是平时安全监督活动中的具体对象。同时, 是处理安全生产事故 (分清违章指挥、违规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等责任) 必不可少的资料。

3 安全资料的内容

安全管理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3.1 项目安全组织机构 (安全保证体系)

各级管理人员及特殊工种必须按相应法律、法规的要求作到持证上岗。

3.2 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

指关于下述方面管理的制度建设——安全检查 (巡检) , 安全教育、培训, 现场管理, 安全管理奖罚, 现场急救, 消防 (防火) , 事故调查、处理统计、报告, 班组安全活动, 文明施工管理, 工地宿舍卫生, 料具 (安全设施) 管理, 环保, 环卫, 治安保卫, 门卫等。

3.3 安全机构各级 (管理) 人员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及各工种的操作规程

指项目经理, 工长, 施工员, 安全员, 班组长, 特殊工种, 工人, 门卫, 材料保管员, 炊事员等。

各工种的操作规程必须制定齐全、具体、可操作性强。

3.4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其中包括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项目职工年度伤亡控制指标,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目标) ,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分解 (通过上一级的措施即为下一级的目标, 按照系统的原则层层分解总目标) ,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考核规定及其考核落实情况记录。

3.5 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中包括新入场工人的教育, 正常的安全三级教育 (通常企业的安全、教育、劳动、技术等部门配合进行) , 特殊工种专业安全技术教育, 对操作人员进行新技术、新岗位的安全教育, 触电、中毒、外伤后现场急救方法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的教育等。建立三级教育, 特殊工种花名册。

教育内容有: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及安全技术知识、设备性能、通用操作规程、安全制度、安全技能、法制教育、事故教育、严禁事项及本工种操作规程。

安全生产教育按建设建教 (1997) 83号文件印发的《建筑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的要求执行。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采用安全纪律牌、讲座、事故分析会、黑板报、宣传栏、简报、标语等多种形式。

3.6 安全技术交底

其内容有:各工种 (特殊工种) 分部分项工程作业前的安全技术交底, 各专项方案实施前安全技术交底, 新设备、新工艺 (技术) 操作前的安全技术交底等。交底要具体、详尽, 并履行签字 (包括时间) 手续。

3.7 安全技术措施

建筑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生产过程, 常需要多工种 (多单位) 的配合, 为理顺、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使其紧密配合, 保证正常施工或专项方案的实施, 则必须编制指令性的技术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应作为编制安全技术措施的指导思想。

安全技术措施应在工程开工前编制, 并经过审批;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要有针对性 (因工程结构特点, 施工方法, 场地环境, 作业条件等而异) ;编制的安全技术措施要具体、全面;对爆破、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吊装、模板安拆、垂直运输机具 (械) 安拆、脚手架工程等特殊工程要编制单项安全技术方案;此外, 还要编制季节性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对涉及到者而言, 如夏季防暑降温, 雨季防雷、防触电、防坍塌, 冬季防风、防滑、防煤气和亚硝酸中毒) 。

建筑行业常见需编制的专项方案及主要内容。

(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现场勘察, 设定电源, 负荷计算, 选择变压器 (依现场实际情况需求取舍此项) , 配电线路设计, 配电箱选型 (设计) 用电接线及平面图, 防护措施及检验制度。

(2) 基坑支护方案:工程概况, 拟采用基坑支护方法的设计, 材质要求, 操作须知, 检查制度。

(3) 垂直运输组织设计:现场情况, 拟采用机具的概况 (性能) , 安装操作规程, 输电线路敷设, 检验制度, 平面布置图。

(4) 脚手架工程搭设方案 (包括卸料平台的设计计算) :现场情况, 拟采用何种类型脚手架, 基础处理, 材质要求, 架体构造 (用材计算) , 操作须知, 架体稳定性计算, 检验制度, 搭设简图。

(5) 模板安拆方案参脚手架工程搭设方案。

(6) 上级主管部门针对不同情况开展的专项治理活动 (视具体内容而定) 。

3.8 安全技术考核 (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的内容有:职工思想, 制度建设, 施工机具 (机械) , 施工用电, 脚手架, 文明施工, 安全设施, 环境保护, 环境卫生, 防火, “三宝”使用, “四口”、“五临边”围护, 操作规程的落实, 伤亡事故的处理等。

安全检查的目的:预防伤亡事故, 把伤亡事故发生率和经济损失率降到低于社会容许的范围及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 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安全检查的组织形式:领导为主组成安全检查组, 领导和职工群众相结合的形式组成安全检查组, 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组成安全检查组, 以职工群众为主体进行安全自我检查活动。

安全检查必须执行“三定”原则 (定人、定时、定措施) 。

3.9 班组安全活动

班组应每周安排一个安全活动日, 各班组利用班前或班后时间进行。

活动内容有:学习项目部下达的安全生产文件和规定;回顾上周 (本周) 安全生产情况, 提出本周 (下周) 安全生产要求;分析班组工人安全思想动态及现场安全生产形势;表扬 (或批评) 好人好事 (违纪违规) , 从中受教育 (启发) 。

3.1 0 奖罚资料

奖罚资料与安全检查前后呼应, 如实记录在安全检查中表现积极, 勇于检举、批评违规 (纪) 现象, 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 (漏洞、不足) 的个人或班组, 并结合项目部的相关规定给予奖励。同样, 对丑恶现象、违纪违规及其它的个人或班组按项目部的规定给予惩罚。

3.11 伤亡事故档案

各类事故的台帐 (记录) , 事故调查报告。

包括:发生事故的单位名称, 地点, 时间;受害人、肇事人的姓名, 性别, 年龄, 文化程度, 职业, 技术等级, 本工种工龄;受害人、肇事人的安全教育情况;受害人、肇事人什么时间开始作业, 工作内容, 工作量, 操作时的动作 (位置) , 作业环境防护等。

伤亡事故必须按1991年2月22日国务院令第75号发布自1991年5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执行。

3.12 施工现场安全标志布置图

总平面布置图, 各阶段的平面布置图, 安全标志及平面布置图, 消防设施布置图, “五牌一图”。

3.13 有关文件、会议记录

企业文件、政府有关部门、社会相关单位下发的文件, 企业检查、政府职能部门检查、项目部自检 (例会) 等的会议记录。

3.14 总、分包工程安全文书资料

总、分包单位间形成的安全资料 (应急预案, 安全责任书等) 。

3.15 其它有关资料

现场使用“三宝”的合格证、准用证、安鉴证, 施工机具配件 (附件) 的合格证, 钢管、扣件买 (租) 应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书等。

4 安全资料整理及管理的建议

上述内容并非安全管理资料的全部, 项目部要根据工程特点补充相关的安全管理资料。同时, 随着安全生产管理的规范化, 行业管理的不断完善, 管理部门将会有新的要求和管理办法, 亦作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必要资料。

安全资料整理要及时、如实地反映项目部的安全管理, 籍以推进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 以迎合安全生产管理的新发展的要求。安全资料必须由现场安全员负责其收集和整理。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各国对保护环境, 关爱人的生命, 改善作业条件, 遏制恶性事件的发生, 愈来愈引起关注, 安全生产管理的力度不断加大, 则安全资料的管理必将迎来制度化、规范化、有序化的明天!

参考文献

水利工程安全资料目录 篇3

1-1 地上、地下或建(构)筑物资料移交及保护措施 1-1-1 地上、地下或建(构)筑物资料移交单 1-1-2地上、地下或建(构)筑物保护措施

1-1-3地上、地下或建(构)筑物保护措施验收记录 1-2 项目工程基本概况 1-2-1 工程概况

1-2-2 施工现场危险源及不利环境因素识别汇总 1-2-3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及不利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1-2-4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家论证 1-3 项目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1-3-1 项目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1-3-2 项目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责任分解 1-3-3 项目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考核规定 1-3-4 项目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考核 1-4 项目经理部安全管理机构及岗位职责 1-4-1 项目经理部管理人员花名册 1-4-2 项目经理部安全管理机构

1-4-3 项目经理部主要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职责 1-5 项目经理部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1-5-1 项目经理部各科室、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 1-5-2 项目经理部各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1-5-3 项目经理部安全生产考核协议 1-5-4 项目经理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 1-6 项目经理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6-1 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 1-6-2 安全生产资金管理制度 1-6-3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1-6-4 施工现场安全消防管理制度

1-6-5 施工现场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1-6-6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1-6-7 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制度

1-6-8 对分包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6-9 安全检查、验收制度 1-6-10 文明现场管理制度

1-7 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安全技术交底 1-7-1 项目工程安全施工组织设计

1-7-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施工组织设计 1-7-3 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安全施工方案 1-7-4 土方开挖施工安全方案 1-7-5 大模板工程施工安全方案 1-7-6 起重吊装作业安全施工方案 1-7-7 脚手架及倒料平台安全施工方案 1-7-8 四口及临边作业安全防护方案 1-7-9 冬、雨季安全施工方案

1-7-10 各岗位工种、各施工环节安全技术交底 1-8 安全教育培训

1-8-1 进场作业人员花名册 1-8-2 特种作业人员登记

1-8-3 作业人员安全教育记录

1-8-4 各工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大纲 1-8-5 各工种作业人员安全考核试题 1-8-6 班前安全活动记录 1-8-7 班前安全讲话记录

1-8-8 项目部管理人员安全教育考评记录 1-9 施工现场各类事故应急预案 1-9-1 管线破损事故应急预案 1-9-2 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预案 1-9-3 物体打击事故应急预案 1-9-4 触电事故应急预案 1-9-5 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1-9-6 机械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1-9-7坍塌事故应急预案

1-9-8施工现场突发性紧急事故应急预案 1-9-9 急性食物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9-10 突发性传染病应急救援预案 1-9-11 大面积中暑应急救援预案 1-10 安全物资管理

1-10-1 安全物资合格供应商名单 1-10-2 安全物资合格供应商评价记录 1-10-3 安全物资采购计划 1-10-4 安全物资质量保证协议 1-10-5 安全物资合格证及检测报告 1-10-6 安全物资进场验收记录 1-10-7安全物资进场验收汇总 1-11 分包方控制

1-11-1 总、分包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协议 1-11-2 总包单位对分包单位进场安全总交底 1-11-3 总包对分包方编制的安全方案审批 1-11-4 分包方管理人员花名册

1-11-5 总、分包单位安全物资、设备移交验收记录 1-11-6 总包对分包方的安全监督、检查记录 1-11-7 分包方安全业绩评定

1-11-8 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 1-11-9 施工现场违章记录

1-11-10 施工现场违章处理通告 1-12 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 1-12-1 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计划 1-12-2 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落实清单 1-12-3 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支付申请 1-12-4 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支付证书 1-13 施工现场安全检查评分记录 1-13-1 施工现场检查评分汇总

1-13-2 施工现场检查评分记录(安全管理)1-13-3 施工现场检查评分记录(生活区管理)1-13-4 施工现场检查评分记录(现场、料具)1-13-5 施工现场检查评分记录(环境保护)1-13-6 施工现场检查评分记录(脚手架)1-13-7 施工现场检查评分记录(安全防护)1-13-8 施工现场检查评分记录(施工用电)

1-13-9 施工现场检查评分记录(塔吊、起重吊装)1-13-10 施工现场检查评分记录(机械安全)1-13-11 施工现场检查评分记录(保卫消防)1-13-12 施工现场安全日志 1-14 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管理

1-14-1 施工现场伤亡事故调查记录 1-14-2 施工现场伤亡事故登记 1-14-3 施工现场伤亡事故快报

1-14-4 施工现场伤亡事故月(年)报 1-15 施工现场安全标志管理

1-15-1 施工现场安全标志布置平面图 1-15-2 施工现场安全标志检查记录 第二卷 工程项目生活区管理 2-1 生活区卫生设施管理

2-1-1 生活区卫生责任区平面布置图 2-1-2 生活区卫生设施平面布置图 2-1-3 生活区卫生设施维护记录 2-2 生活区管理机构及职责划分 2-2-1 生活区管理机构

2-2-2 生活区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2-3 办公室、食堂等各项卫生管理制度 2-3-1 办公室卫生管理制度 2-3-2 生活区卫生管理制度 2-3-3 食堂卫生管理制度 2-3-4 宿舍卫生管理制度 2-3-5 厕所卫生管理制度

2-3-6 总、分包单位生活区综合管理协议 2-4 应急药品、器材登记及使用记录 2-4-1 应急药品、器材登记 2-4-2 应急药品、器材使用记录 2-4-3 急救人员登记 2-5 食堂及炊事人员证件管理 2-5-1 食堂工作人员名单 2-5-2 食堂卫生许可证

2-5-3厨房工作人员健康证登记

2-5-4 炊事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

2-6 夏季防暑降温、冬季取暖等专项措施 2-6-1 夏季防暑降温专项安全措施 2-6-2 冬季取暖专项安全措施 2-7 灭鼠、灭蚊、灭蝇措施

2-7-1灭鼠、灭蚊、灭蝇专项措施

2-7-2灭鼠、灭蚊、灭蝇专项措施实施记录 2-8 生活区检查及整改记录 2-8-1 生活区卫生检查整改记录 2-8-2 生活区卫生不合格项整改通知 2-9 职业病防治与管理

2-9-1 职业健康安全宣传培训记录

2-9-2 有害作业现场人员防护用品发放记录 2-9-3 传染病职工登记 2-9-4 精神病人登记

2-10 后勤人员应知应会考核 2-10-1 后勤人员名单

2-10-2 后勤人员应知应会考核试卷 2-10-3 后勤人员应知应会考评汇总

第三卷 工程项目安全文施及现场料具管理 3-1 文明现场平面布置图及责任划分 3-1-1 项目工程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 3-1-2 结构施工阶段文明现场责任区布置图 3-1-3 装修施工阶段文明现场责任区布置图 3-1-4 结构施工阶段现场材料区布置平面图 3-1-5 装修施工阶段现场材料区布置平面图 3-1-6 文明现场责任区负责人岗位职责 3-2 文明现场管理机构及职责划分 3-2-1 文明现场管理机构

3-2-2 文明现场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3-2-3 现场材料管理机构

3-2-4 现场材料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3-3 安全文施管理制度及专项方案措施 3-3-1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3-3-2 现场料具管理制度

3-3-3 项目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方案 3-3-4 施工现场成品保护管理措施 3-3-5 现场材料存放、保管措施

3-3-6 施工现场垃圾及建筑渣土消纳管理措施 3-4 总、分包单位安全文施管理协议 3-4-1 总、分包单位安全文施管理协议书

3-4-2 施工现场有毒、有害废弃包装材料回收协议 3-5 安全文施及现场材料管理记录 3-5-1 居民来访记录

3-5-2 施工现场垃圾及建筑渣土消纳记录 3-5-3 固体废弃物处置记录 3-5-4 文明现场检查记录

3-5-5 建筑材料进场验收记录

3-6 安全文施及材料管理人员应知应会考核 3-6-1 安全文施及材料管理人员名单

3-6-2 安全文施及材料管理人员应知应会考核试卷 3-6-3 安全文施及材料管理人员应知应会考评汇总 3-6-4 现场材料管理人员岗位证书登记 第四卷 工程项目环境保护资料 4-1 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及职责划分 4-1-1 环境保护管理机构

4-1-2 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4-2 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及实施方案措施 4-2-1 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4-2-2 施工现场预防各类污染实施措施 4-2-3 工程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方案 4-2-4 施工现场区域环境保护措施 4-2-5 施工现场不扰民施工保证措施

4-2-6 施工现场防扬尘、防噪声、防污染控制措施 4-3 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协议

4-3-1 总、分包单位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协议 4-3-2 施工现场噪声监测委托协议 4-4 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记录

4-4-1工程项目环境保护资金使用记录 4-4-2 施工现场环境卫生检查整改记录 4-4-3 施工现场噪声监测记录

4-5 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应知应会考核 4-5-1 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名单

4-5-2 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应知应会考核试卷 4-5-3 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应知应会考评汇总 第五卷 工程项目施工用电管理 5-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平面图

5-1-1 结构施工阶段现场临时用电线路敷设平面布置图 5-1-2 装修施工阶段现场临时用电线路敷设平面布置图 5-1-3 施工现场用电设备平面布置图 5-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协议

5-2-1 总、分包单位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协议 5-2-2 生活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协议

5-3 现场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5-3-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及其变更资料、审批手续 5-3-2 施工现场用电设备安全管理措施 5-3-3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防火专项安全方案 5-3-4 生活区临时用电管理方案 5-4 工程项目施工用电管理记录 5-4-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验收表 5-4-2施工用电线路系统验收表 5-4-3施工现场用电设备安装验收表 5-4-4电气线路系统及设备检查记录 5-4-5施工现场漏电保护器测试记录 5-4-6临时用电安全检查整改记录 5-4-7电气线路绝缘强度测试记录 5-4-8临时用电接地电阻测试记录 5-4-9施工现场电工巡检维修记录 5-4-10 现场电气设备测试、调试记录 5-5 电工作业人员应知应会考核 5-5-1 电工名单及证件登记

5-5-2 电工作业人员应知应会考核试卷 5-5-3 电工作业人员应知应会考评汇总 (316056216)20:09:42 第六卷 工程项目脚手架及安全防护管理

6-1 工程项目脚手架及安全防护管理方案及安全措施 6-1-1 脚手架搭、拆施工安全方案

6-1-2 大模板支撑体系设计及安装施工方案 6-1-3 倒料平台设计及安装施工方案 6-1-4 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施工方案 6-1-5 土方开挖专项安全方案

6-1-6 施工现场四口及临边防护安全管理方案 6-2 脚手架工程及现场安全防护管理记录 6-2-1 脚手架搭、拆施工验收记录 6-2-2 倒料平台安装验收记录

6-2-3 高压线护线架子搭设验收记录 6-2-4 现场安全防护设施检查验收记录 6-2-5 安全防护设施拆除申请 6-2-6 模板支撑体系验收记录 6-2-7 危险作业监控记录

6-2-8 脚手架及安全防护隐患整改记录 6-2-9 四口及临边防护验收记录 6-2-10 基坑支护验收记录 6-2-11 基坑支护沉降观测记录

6-2-12 基坑支护水平位移观测记录 6-2-13 人工挖扩孔桩防护检查记录 6-3 高空作业人员应知应会考核 6-3-1 架子工名单及证件登记 6-3-2 高空作业人员应知应会考核试卷 6-3-3 高空作业人员应知应会考评汇总 第七卷 工程项目起重吊装作业管理

7-1 起重吊装机械租赁、装拆、使用的管理资料 7-1-1 起重吊装机械租赁、拆装合同及安全管理协议 7-1-2 起重机械合格证明材料 7-1-3 租赁、装拆单位资料

7-2 起重吊装机械平面布置图及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7-2-1 施工现场起重吊装机械平面布置图 7-2-2 起重吊装机械装、拆施工方案 7-2-3 起重吊装作业安全方案

7-3 工程项目塔式起重机作业管理记录 7-3-1塔式起重机安装、拆除任务书 7-3-2塔式起重机基础检查记录 7-3-3塔式起重机轨道验收记录

7-3-4塔式起重机安装、拆卸安全和技术交底书 7-3-5塔式起重机安装、拆卸过程记录 7-3-6塔式起重机安装完毕验收记录 7-3-7塔式起重机顶升检验记录 7-3-8塔式起重机附着锚固检验记录 7-3-9施工起重机械运行记录

7-3-10 施工起重机械维修保养记录 7-3-11 施工起重机械隐患整改记录

7-3-12 塔式起重机基础沉降及塔身垂直度观测记录 7-4 塔机组及信号工应知应会考核 7-4-1 塔机组及信号工登记

7-4-2 塔机组及信号工应知应会考核试卷 7-4-3 塔机组及信号工应知应会考评汇总 第八卷 工程项目机械、设备、机具管理 8-1 机械设备租赁、装拆、使用的管理资料

8-1-1 相关机械租赁、装拆合同及安全管理协议书 8-1-2 相关租赁、装拆单位资料 8-1-3 机械、机具合格证明资料

8-2 机械、设备平面布置图及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8-2-1 机械、设备平面布置图 8-2-2 机械设备装、拆施工方案 8-2-3 机械设备施工作业方案 8-3 机械、设备管理记录

8-3-1 施工升降机拆、装检查验收表 8-3-2 现场施工机械、机具安装验收记录 8-3-3 现场施工机械运行记录 8-3-4 现场施工机械检查记录 8-3-5 现场机械维修保养记录 8-3-6 现场机械隐患整改记录 8-4 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应知应会考核 8-4-1 现场施工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登记

8-4-2 现场施工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应知应会考核试卷 8-4-3 现场施工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应知应会考评汇总 第九卷 工程项目消防保卫管理资料 9-1 施工现场消防设施平面布置图 9-1-1 施工现场消防器材平面布置图 9-1-2 施工现场消防管线布置图 9-1-3 施工现场重点防火区平面图

9-2 现场消防保卫管理机构及职责划分 9-2-1 现场消防保卫管理机构

9-2-2 现场消防保卫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9-3 现场消防保卫管理制度、管理协议 9-3-1 现场消防保卫管理制度

9-3-2 建设单位与总包单位保卫消防协议 9-3-3 总、分包单位保卫消防协议 9-4 现场消防方案、预案及演练 9-4-1 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方案 9-4-2 施工现场消防预案及演练

9-4-3 施工现场重点防火部位控制措施 9-4-4 施工现场防火控制措施 9-5 施工现场消防保卫管理记录 9-5-1 施工现场消防设施、器材登记 9-5-2 施工现场消防重点部位登记

9-5-3 施工现场消防设施、器材验收记录 9-5-4 施工现场消防设施、器材维护保养记录 9-5-5 现场消防安全专项检查记录 9-5-6 施工现场用火作业审批记录 9-5-7 现场警卫巡查工作记录

9-6 现场消防保卫管理人员应知应会考核 9-6-1 现场消防管理人员登记

9-6-2 现场消防管理人员应知应会考核试卷 9-6-3 现场消防管理人员应知应会考评汇总 9-6-4 义务消防队人员登记

9-6-5 义务消防队人员应知应会考核试卷 9-6-6 义务消防队人员应知应会考评汇总 9-6-7 现场警卫人员登记

水利工程竣工资料目录 篇4

1、单位工程投入使用验收鉴定书

2、分部工程投入使用验收鉴定书

3、单位、分部工程质量评定标

4、监理批复单

5、开工通知

6、单位工程开工申请

7、分部工程开工申请

8、原材料试验、强度实验报告

9、工程项目分划

10、施工方案申报

11、重要隐蔽单元验收单

12、技术交底

13、工程计量、决算

第二册

1、施工招标文件

2、施工投标文件

3、中标通知书

4、施工合同

第三册

1、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2、第一分部工程自检资料

3、第二分部工程自检资料

4、~~~~

5、施工日志

安全资料管理目录 篇5

1.安钢评价式安全检查评分表

2.车间安全管理标准检查记录

3.建安公司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任命书

4.建安五分公司经理安全生产职责

5.建安五分公司书记安全生产职责、建安五分公司工会主席安全生产职责

6.建安五分公司副经理安全生产职责

7.施工员安全生产职责

安全员安全生产职责

8.班组长安全生产职责

职工安全生产职责

9.建安五分公司安全管理体系

10.车间安全环保及消防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11.五分公司安慰会成员安全包保体系

12.2010年五分公司安全管理目标

13.建安五分公司三标一体管理目标

14.建安五分公司2010年安全教育及培训计划

15.安全例会制度

16.安全述职考评标准及奖惩措施

17.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18.建安五分公司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19.定期安全检查制度

20.安全检查项目表

21.现场安全施工管理制度

22.建安《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及整改制度》

23.建安公司安全许可确认制度

24.危险场所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25.关于职工伤亡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26.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制度

27.安钢建安五分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一览表

28.车间安全领导小组会议记录

29.建安五分公司安全环保检查记录

30.事故隐患整改记录

31.安全教育、学习、培训记录

32.应急预案演练记录

33.职工及非职工二级安全教育记录

34.煤气报警器登记台帐

35.安全事故登记台帐

水利工程安全资料目录 篇6

长期的水利业务实践积累了大量分布异构独立的业务数据, 单是全国省级以上水利部门采用关系数据库存储的水利数据, 截至2012年已近300 TB [1], 国家水利数据中心国家节点的遥感影像数据更是以每天上百GB的数据量激增。国家基础地理资源中心水利资源数据分中心信息资源建设的水文、水质、水资源、水利设施 (空间) 、土壤侵蚀、灌溉、水能资源调查、农村水电8个专题信息库, 以及第一次水利普查对河流湖泊、水利工程、重点经济社会取用水户及水利单位等对象进行普查和清查, 以汇总形成的普查成果数据进一步丰富了水利行业的大数据集 [1]。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等的开展也为水利大数据提供了持续更新的能力 [2]。随着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RS技术为基础的智慧水利规划的实施, 逐步形成天地一体的水利监测体系 [1], 将带来数据采集空间密度和时间频率的飞跃, 数据获取的触角将伸向水利领域的方方面面, 进而实现水利数据从点到面的转变, 关系、遥感遥测和高分辨率地形等多源异质的观测数据形成互补与互相校正。水利领域也将迎来数据的爆炸增长之势, 水利大数据的时代已经到来。

数据是宝贵的资源, 如何对日益增长的水利数据资源进行高效的管理和利用已经成为水利信息化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由于水利数据资源具有多点采集、分散处理的特点, 异构的水利数据资源分散存储于中央、流域和地方各级水利单位, 相互分散和独立的数据资源, 服务目标单一, 利用效率低下;信息共享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 制约了水利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和整体效益的发挥。

为了实现水利数据资源的共享, 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编制了《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顶层设计》, 提出通过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 对水利业务和基础数据库信息资源进行梳理, 形成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并基于统一的数据模型, 形成由业务数据库、基础数据库、专题产品库和元数据库构成的中心共享数据库, 实现各级水利部门之间、各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在数据的整合与共享过程中, 提供数据资源发现和定位服务的统一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是数据资源共享的基础, 如何构建高效的资源目录服务以满足各级水利部门和业务应用间的数据共享交换, 成为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关键问题。为此在总结多年水利数据资源共享服务经验的基础上, 对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过程的资源目录服务关键技术问题展开研究, 通过建设元数据模型形成一套完善的水利信息资源目录服务体系, 为水利信息化整合共享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水利对象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是数据资源管理的基础, 定义数据资源的整体结构、分类及数据间的层次关联关系。水利数据整合与共享拟采用统一的数据模型, 面向对象的理论方法, 以对象的方式组织水利数据, 对涉水数据资源进行梳理和分析, 系统地整理水利业务系统中的各类水利对象, 并采取统一口径对水利对象进行定义和命名, 对象及属性的关系模型如图1所示。为减少数据冗余, 提高结构灵活性和数据间的易关联能力, 从标识和属性2个方面描述对象, 其中对象标识仅表达本体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属性则是该本体有可能存在的相关特征信息, 如基本、业务、空间属性和属性的时相特征等。对象的基本属性是描述对象的静态数据, 以测站为例, 主要是测站的名称、管理单位等信息;业务属性是指依附于对象的业务数据, 例如测站观测的水位、流量及降水等信息;空间属性是指对象的空间位置和形状, 例如测站的经纬度等。

2 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的模式

水利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的目标是从水行政管理对数据资源的需求出发, 依据应用范围和关联关系, 将现有面向业务视图建模、语义空间不一致的数据资源, 整合形成面向对象建模、统一语义空间的数据资源, 便于数据资源的共享利用和深层次挖掘, 最终实现“统一模型、一数一源、共建共享、授权使用”。基于上述目标, 水利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可根据数据资源的应用目标和共享需求程度的不同分别采用物理和逻辑集中2种方式进行实施。

2.1 物理集中

物理集中是指将现有数据资源与业务应用进行解耦, 按照对象模型进行数据建模和加工处理入库, 进行基本和业务属性指标的扩展, 以及对象空间要素的挂接和对象间关系的关联, 整合形成面向对象、统一语义、易于共享、易于关联、易于挖掘的有机数据体系。数据资源按照面向对象模型转换成为水利对象后, 将按照统一语义空间集中存储在中心数据库中形成支撑共享服务的中心数据库, 并抽取元数据, 生成数据资源目录以支持数据的共享与发现。

物理集中的整合与共享模式适用于共享需求高的水利数据资源, 例如:水文水资源、水利工程、防汛抗旱、水土保持、农村水利、移民管理和安全生产等各种水利业务数据, 以及规划计划、水利财务、水行政执法、人事教育和科技管理等各种水利事务数据。

在这种整合模式下, 实体数据的共享使用需求由共享服务库承载, 能够将直接向业务单位获取数据的“多对多”共享服务模式转换为统一向中心数据库获取数据的“一对多”共享服务模式, 极大地降低共享模型的复杂度和业务单位的共享负载, 提高共享效率。

2.2 逻辑集中

逻辑集中主要针对专业性强、共享需求弱的数据资源, 数据资源本身仍分散存储在原有数据库中或以非数据库的形式存在, 并由原数据所有者更新维护, 仅将数据资源对应的元数据及数据资源目录统一存储在中心数据库形成共享服务库, 通过目录服务支持数据的共享与发现。

3 面向整合共享的数据资源目录服务模型

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的目标是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使用, 无论是物理集中的整合模式还是逻辑集中的整合模式, 都需要抽取元数据并建立数据资源目录实现数据的共享。为此提出元数据与资源目录相分离的元数据建设方案, 通过元数据实现对数据资源的描述, 以资源目录的形式定义不同数据资源视图, 通过元数据与资源目录分类挂接的方式生成多维数据目录, 以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数据资源发现需求, 数据资源目录概念模型如图2所示。

3.1 数据资源目录概念模型

由于采用统一数据模型的水利对象数据具有统一的语义, 集中存储在中心数据库中, 为建立对象级粒度的目录服务和数据概况分析提供了基础, 为此对于物理集中的水利对象数据, 建设元数据管理系统, 对物理集中存储的水利对象和属性数据逐一抽取元数据, 对象元数据的描述粒度到数据表的记录级 (即对象标识表中的具体对象) , 属性数据的元数据粒度到数据表子集粒度。对于逻辑集中的数据资源, 将建设数据资源目录服务系统, 通过提供数据资源目录注册服务的方式共享数据资源。对于通过元数据管理系统采集的物理集中数据资源的元数据, 提供元数据收割功能主动获取对象及其属性的元数据, 生成物理集中数据资源的资源目录;并提供统一资源发现服务, 支持通过关键字、分面探索式搜索及目录浏览等多种方式实现物理和逻辑集中数据资源的统一搜索。

为了提高数据资源目录的服务能力, 数据资源目录服务不仅仅支持数据资源的发现, 还应支持借助对象的关系模型分析数据资源的概况。对对象和属性数据建立关联关系, 并支持按照对象分析关联属性的概况信息 (记为正向分析) , 以及通过属性数据元数据获取相应对象元数据信息 (反向分析) , 以测站为例, 即支持通过查询测站获取所观测的要素的数据量、最早和最晚记录时间, 也可通过水位数据集获取对应测站的元数据信息。

在图2所示的数据资源目录服务模型中, 元数据是建立数据资源目录的核心, 设计合适的元数据模型成为保障数据资源共享服务质量的关键。对于物理集中的水利对象, 将采用面向对象概念定义水利对象元数据模型, 以支持对象及属性数据进行正向和反向的数据概况分析;由于逻辑集中的数据资源不具备统一的数据模型, 将采用可配置的元数据映射机制 [3], 将不同的元数据模式映射到规范统一核心目录服务模式以支持统一的资源发现。

3.2 对象元数据模型

为实现对物理集中水利对象的特征进行描述 (包括对象及其属性的数据概况信息) , 将采用面向对象形式定义元数据模型, 以水利对象为主线进行元数据建模, 对象属性作为关联元数据进行建模。对象元数据粒度到具体对象, 关联的属性到数据子集, 元数据模型如图3所示。

基于元数据模型, 根据流域 (省级) 水利数据整合与共享的需求, 在SL473-2010《水利信息核心元数据》的基础上增加属性和结构信息等元数据子集, 定义水利对象元数据, 如图4所示。元数据由1个元数据实体集和12个元数据子集构成, 其中核心元数据实体集和标识信息为必选信息, 其余元数据子集根据数据资源类型的不同进行选填。

水利对象元数据定义的属性信息主要用以描述水利对象关联属性的概况信息, 测站对象属性元数据用以实现从对象到属性数据的关联分析, 示例如表1所示。数据资源目录作为发现数据资源的窗口, 还需要为数据获取系统提供数据资源的定位信息, 为此水利对象元数据定义了结构信息元数据子集, 包括数据库连接信息 (数据库名、地址、端口、用户名和密码) 、数据表结构信息 (字段名、字段标识、存储类型、是否主键、是否外键、是否唯一键等) , 其中数据密码字段在应用过程中将加密处理。对于逻辑集中的数据资源, 元数据将通过分发信息中的联系信息支持数据获取。

3.3 数据资源目录的多维分类模型

元数据是建立数据资源目录的基础, 数据资源目录则是元数据在不同视角下的逻辑视图。在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过程中, 将在共享数据库中构建元数据子库对元数据进行集中存储, 通过与资源目录分类进行挂接而形成数据目录。水利数据资源目录服务的用户众多, 既包括水利行业内的业务人员 (按照业务视图进行资源目录查询) , 又有数据资源管理人员 (按照数据来源视角查询资源目录) , 还会有社会公众用户 [4]。为满足不同层次用户对水利数据资源目录查询的需求, 提出采用面分类法构建资源目录多维分类模型, 选取水利业务、政务和机构等3个分类维度, 每个维度中可以分成若干类目, 每个类目可以再划分为若干二级类目, 使用时, 可根据需要将这些维度中的类目组合在一起, 形成相应的复合类目。在上述维度中, 水利业务可以划分为水文、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利工程、农村水利、防汛抗旱、水土保持、移民等类目, 水利政务可以划分为综合办公、政策与法规、财务与审计、人事与教育、国际合作、科技管理、安全监督、纪检与监察及机关管理等类目, 水利机构则可以按照中央、流域和地方进行类目划分。资源目录分类时对元数据的预设分类, 在数据资源目录服务的构建构成中还可采用基于分面的探索式查询技术 [5,6,7], 根据查询需求动态聚类形成新的资源目录分类维度, 进一步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数据资源发现需求。

4 水利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试点

目前, 水利部选取长江水利委员会 (以下简称长江委) 进行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试点。在数据资源整合方面, 长江委将支撑委机关日常工作应用的数据资源采用物理集中的方式进行整合, 从现有的10余类数据资源中解耦、抽取55类100余万个对象标识, 并进行面向对象的数据建模和加工处理入库, 完成千余种基本属性指标、10余类业务属性指标扩展, 对40类对象进行空间要素挂接, 对55类对象间的关系进行关联, 并抽取元数据, 生成数据资源目录。最终形成支撑共享服务的中心数据库, 具体包括对象标识库、基本属性库、业务属性库、空间属性库、对象关系库、元数据库、数据资源目录库、多媒体库和应用服务库共9类。而对于委属企事业单位业务性和专业性较强或自筹资金建设的数据资源则采用逻辑集中的方式进行整合。

在数据资源目录的建设方面, 长江委将通过建设元数据管理子系统, 提供元数据获取、版本管理、全文检索和访问控制等功能, 实现共享数据库中对象元数据的管理;建设数据目录管理子系统, 提供元数据挂接、目录注册、目录发布和目录查询等功能, 以支持长江委数据资源目录体系的构建与使用。同时为了形成全国统一的数据资源目录视图, 避免出现数据目录孤岛, 还将研发数据资源目录同步技术, 实现长江委数据资源目录与中央节点数据资源目录的无缝集成。

5 结语

水利数据的整合与共享是一项系统工程, 包括统一数据模型、基础, 并在统一元数据标准、资源目录的基础上, 通过交换平台实现统一的数据交换, 进而为实现水利信息化的“五个统一”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目前已针对数据资源目录服务这一数据整合共享过程中的基础服务展开研究, 设计了数据资源目录服务的一般模型, 下一步的工作还需要结合各级流域和地方水利部门自身数据资源和业务应用的需求, 对数据整合模式、元数据模型和资源分类进行适应性研究和设计。

参考文献

[1]水利部水利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2年度中国水利信息化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3.

[2]冯钧, 许潇, 唐志贤, 等.水利大数据及其资源化研究[J].水利信息化, 2013 (4) :6-9.

[3]朱跃龙, 蔡阳, 冯钧, 等.一种面向多数据类型信息资源元数据的共享方法:中国, 201110211643.7[P].2011-11-23.

[4]朱跃龙, 许峰, 冯钧, 等.水利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构建研究[J].水利信息化, 2010 (2) :4-8.

[5]孙瑞涛.分面检索中的交互式导航的设计与实现[D].西北大学, 2013.

[6]李新叶, 郭力洁, 李丹丹, 等.分面搜索的分面推荐方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3 (6) :75-78.

安全验收申报资料目录 篇7

一、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申请文件复印件……………………………………

二、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申请表复印件………………………………………

三、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见附件1

四、开采设计批复文件复印件………………………………………………

五、安全设施设计批复文件复印件…………………………………………

六、施工期间伤亡事故及其他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有关资料……………

七、单项工程质量备案批复文件复印件……………………………………

八、水土保持验收批复文件复印件…………………………………………

九、消防验收批复文件复印件………………………………………………

十、环境保护试运转验收批复文件复印件…………………………………

十一、煤层自燃倾向性、煤尘爆炸危险性鉴定报告复印件………………

十二、上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见附件2

十三、上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批复文件复印件…………………………

十四、建井地质报告……………………………………………………见附件3

十五、生产联合试运转报告……………………………………………见附件4

十六、生产联合试运转报告批复文件复印件………………………………

十七、安全设施设计竣工验收自检报告……………………………………

十八、安全验收评价报告………………………………………………见附件5

十九、安全验收评价报告整改报告文件复印件……………………………

二十、矿井安委会管理组织机构文件复印件………………………………

二十一、矿井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复印件… 二

十二、矿井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统计表………………… 二

十三、矿井救护协议书复印件…………………………………………… 二

十四、矿井辅助救护队文件复印件………………………………………

二十五、矿井井上下对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通风机避灾路线图、供电系统图、安全监控系统图等………………………………………………见附件6 二

桥梁工程 内业资料目录 篇8

一、钻孔桩和挖孔桩(7)

1、TA7 施工测量放样报验单

①施工放样记录单

2、钻孔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10)

3、挖孔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11)①钻(挖)孔桩记录表(质统-05)②钻(挖)孔桩成孔检查表(质统-09)③钻(挖)孔桩桩位检查表(质统-14)

④钻(挖)孔桩孔内灌注水下混凝土前(铁程检-33)

4、钢筋(原材料及加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Ⅰ)(16)

①钢筋质量证明及试验报告

②钢筋保护层砼垫块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4、钢筋(连接及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Ⅱ)(18)

①钢筋焊接试验报告

②检查钢筋布置(铁程检-14)③钢筋安装检查证(铁程检-28)

④桥墩桩基础综合接地检查记录表

5、混凝土(原材料)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Ⅰ)(22)

6、混凝土(配合比)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Ⅱ)(24)

①水泥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②粉煤灰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③磨细矿渣粉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④硅灰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⑤细骨料试验报告

⑥粗骨料试验报告

⑦外加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⑧拌合水试验报告

⑨进场材料报验单(质统-6)⑩混凝土配合比选定报告

7、混凝土(施工及养护)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Ⅲ)(25)

①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

②混凝土施工配料单

③混凝土工程施工记录表(质统-29)

④混凝土灌注日志(质统-13)⑤拌合及浇筑过程控制记录表(质统(补)-1)⑥钻孔桩灌注水下砼施工记录(质统-07)⑦桩基检测报告

二、桩基承台(30)

1、TA7 施工测量放样报验单(31)①施工放样记录单

2、模板及支架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33)①钻(挖)孔桩基础基坑检查证(铁程检-26)

②模板安装记录表(质统-15)

③模板安装检查证(铁程检-29)

3、钢筋(原材料加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Ⅰ)(38)

①钢筋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②钢筋保护层垫块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②环氧涂层钢筋合格证及试验报告(如果没有就划斜线)

4、钢筋(连接及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Ⅱ)(39)

①钢筋焊接试验报告 ②检查钢筋布置(铁程检-14)③钢筋安装检查证(铁程检-28)④综合接地检查记录表 ⑤桥墩承台综合接地检查记录表

5、混凝土(原材料)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Ⅰ)(44)

6、混凝土(配合比)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Ⅱ)(46)①水泥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②细骨料实验报告

③粗骨料实验报告

④外加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⑤粉煤灰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⑥磨细矿渣粉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⑦硅灰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⑧拌和用水试验报告 ⑨附加防腐蚀措施原材料 ⑩配合比选定报告

7、混凝土(施工及养护)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Ⅲ)(47)

8、混凝土(结构外观和尺寸偏差)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Ⅳ)(48)①施工配料单(质统-14)

②混凝土试件试验报告

③混凝土工程施工记录表(质统-29)④混凝土灌注日志(质统-13)⑤拌合及浇筑过程控制记录表(质统(补)-1)

⑥混凝土拆模检查表(质统-10)⑦混凝土养护记录表《质统-11》

三、墩台(托盘、顶帽、垫石)(54)

(一)墩台

1、TA7 施工测量放样报验单(55)①、施工放样记录单

②、检查桥梁墩台中线、水平跨度情况(铁程检-11)

2、模板及支架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57)

①模板安装记录表(质统-15)

②模板安装检查证(铁程检-29)

3、钢筋(原材料及加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Ι)(62)

①钢筋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②钢筋保护层垫块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②环氧涂层钢筋合格证及试验报告(如果没有就划斜线)

4、钢筋(连接及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Ⅱ)(63)

①钢筋焊接试验报告 ②检查钢筋布置(铁程检-14)③钢筋安装检查证(铁程检-28)④桥墩综合预留接口检查记录表

5、混凝土(原材料)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Ⅰ)(67)

6、混凝土(配合比)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Ⅱ)(69)①水泥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②细骨料试验报告

③粗骨料试验报告

④外加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⑤粉煤灰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⑥磨细矿渣粉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⑦硅灰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⑧拌和用水试验报告 ⑨附加防腐蚀措施原材料 ⑩配合比选定报告

7、混凝土(施工及养护)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Ⅲ)(70)

8、混凝土(结构外观和尺寸偏差)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Ⅳ)(71)①施工配料单(质统-14)

②混凝土试件试验报告

③混凝土抗渗试验报告

④混凝土工程施工记录表(质统-29)⑤混凝土灌注日志(质统-13)

⑥混凝土拆模检查表(质统-10)⑦拌合及浇筑过程控制记录表(质统(补)-1)

⑧混凝土养护记录表(质统-11)

⑨桥梁墩台沉降观测汇总表(沉降观测-06)

9、防水层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78)①防水层材料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②检查建筑物防水层及泄水设备(铁程检-16)

(二)台后填土、锥体及其它(79)

10、TA7 施工测量放样报验单(80)①、施工放样记录单

11、桥台填土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83)

①填料试验报告 ②检测压实试验报告 ③检查桥台背后及涵洞两侧基坑回填(铁程检-04)

12、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Ⅰ)(85)①水泥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②细骨料试验报告

③粗骨料试验报告

④外加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⑤拌和用水试验报告 ⑥配合比选定报告 ⑦混凝士中总碱含量计算单

12、混凝土(施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Ⅱ)(86)

13、混凝土(结构外观和尺寸偏差)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Ⅲ)(87)①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 ②混凝土施工配料单(质统-14)③混凝土灌注日志(质统-13)

④混凝土工程施工记录表(质统-29)⑤混凝土养护记录表(质统-11)

⑥检查钢筋混凝土桥梁架设前墩台顶帽及梁部尺寸情况(铁程检-12)

14、砌体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92)

①水泥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②外加剂合格证点及试验报告 ③砌块强度等试验报告

④中砂试验报告 ⑤施工用水试验报告

⑥砂浆配合比。

⑦砂浆强度等试验报告:

⑧石砌圬工施工记录表(质统-30)⑨混凝土、浆砌片石圬工灌注日志(质统-13)

①砂浆强度试验报告

水利工程安全资料目录 篇9

网络的全球化, 导致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在计算机网络中出现。进而安全控制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根据授权策略的不同, 主要有4种不同的访问控制技术:自主访问控制 (DAC) 、强制访问控制 (MAC)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RBAC) 和基于任务的访问控制 (TBAC) 。

1.1自主访问控制 (Discretionary Access Control, DAC)

DAC是在确认主体身份及所属的组的基础上, 对访问进行限定的一种控制策略。目前以基于列客体的访问控制列表 (Access Control List, ACL) 采用的最多。其优点是表述直观、易于理解, 缺点是网络规模大时需要管理大量的用户/权限关联对, 因而不适用于大规模网络应用。

1.2强制访问控制 (Mandatory Access Control, MAC)

MAC是指系统强制主体服从事先制订的访问控制策略。在MAC安全系统中, 所有信息都有一个密级, 如: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无密级;每个用户也都相应地有一签证。为了合法地得到某一信息, 用户的安全级必须大于或等于该信息的安全级, 并且该信息属于用户的信息访问类别。它主要用于多层次安全级别的军事应用系统中, 缺点是主体访问级别和客体安全级别的划分与现实要求无法完全一致, 在同级别间缺乏控制机制。

1.3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RBAC)

该技术主要研究将用户划分成与其在组织结构体系相一致的角色, 以减少授权管理的复杂性, 降低管理开销和为管理员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实现复杂安全策略的环境。目前对RBAC研究较为深入的有美国George Mason大学Ravi Sandhu 等人和以NIST的John F. Barkley 为首的研究组。前者主要提出了RBAC96与ARBAC97模型;后者提出了RBAC在商业和政府中的应用, 特别提出了RBAC/Web模型, 将RBAC独立于Web服务器和浏览器。

RBAC可以嵌入到操作系统或数据库系统中, 也可以在应用级实现。在应用级信息系统的设计中, 采用RBAC具有以下优点:

(1) 降低了管理的复杂度。管理授权数据通常是系统管理员的一项繁重工作, 而在RBAC中根据用户的能力与责任把用户与角色关联, 一方面定义角色、添加与删除角色中的用户易于操作, 另一方面由于用户与权限不直接关联, 可以通过改变角色的权限来改变该角色中所有用户的权限。

(2) 能够方便地描述复杂的安全策略。安全策略通常不作具体规定, 即它只是提出什么是最重要的, 而不确切地说明如何达到所希望的这些结果。策略建立起安全技术规范的最高一级, 不象ACL只支持低级的用户/权限关系。RBAC支持角色/权限、角色/角色的关系, 由于RBAC的访问控制是在更高的抽象级别上进行的, 系统管理员可以通过定义角色、角色分层、角色约束来实现企业的安全策略, 管理用户的行为。

(3) 降低了管理中的错误。系统管理员一旦完成了角色与角色间关系的定义, 由于角色的职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而用户的职能变动频繁, 所以系统管理员的主要工作就是添加与删除角色中的用户, 减少了出错的风险。

1.4基于任务的访问控制 (Task-based Access Control, TBAC)

TBAC是一种新型的访问控制和授权管理模式, 采取“面向任务”, 而不是传统的“面向主体对象”访问控制方法。它能有效解决提前授权问题, 是一种主动访问控制模型。它还给出了“动态授权”的概念。TBAC模型现在还处于一种高度抽象的概念层次, 还没有具体化, 离实用阶段还有一段距离, 但它有很广的潜在应用性。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内将在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自动化处理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综上, 目前大规模网络中RBAC应用最广。本文结合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RBAC) 技术和轻量级目录访问协议 (LDAP) 技术, 设计实现一种访问控制系统, 该系统已在高校MIS平台中使用多年, 也可用于其他需要做访问控制的系统之中。

2访问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

2.1访问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

系统由以下几部分构成:身份认证服务器IAS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Server) 、授权控制服务器ACS (Authorization Control Server) 、访问过滤服务器AFS (Access Filter Server) 、角色管理服务器RMS (Role Management Server) , 以及用户信息库、角色信息库和权限信息库等访问控制信息库。访问控制系统总体结构见图1所示。

各部分的功能简述如下:

(1) 身份认证服务器:对用户的真实身份进行验证, 并同授权控制服务器协作建立合法主体的安全环境。

(2) 访问过滤服务器:解析用户的访问申请, 并同授权控制服务器协作, 根据系统的授权策略, 对用户的访问过程进行全面控制。

(3) 授权控制服务器:对系统的授权策略进行分析解释, 在身份认证服务器的协助下, 为访问过滤服务器提供授权分析结果。它是访问控制系统的核心。

(4) 角色管理服务器:为定义系统的授权策略提供接口和约束, 并提供友好的对各种授权信息进行管理的用户界面。

(5) 访问控制信息库:包括用户信息库、角色信息库和权限信息库, 都存储在LDAP目录中, 定义了整个系统的授权策略。LDAP目录通过合理的数据组织结构, 准确反映各种授权信息之间的关系。

(6) 用户端:用户访问的界面。

(7) 应用服务器:用户实际上要访问的资源。

2.2访问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思路

(1) 策略定义与实施相分离

从总体结构图上可以看到, 角色管理服务器的功能为:用户管理、角色管理和权限管理, 并没有和其他功能产生直接的作用。也就是说, 整个系统实际上分为两块, 一块是角色管理器部分, 它主要是对LDAP上的信息进行维护, 实际上也就是对授权进行定义, 对于角色的限制和约束规则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实现。另一块是认证服务器和授权服务器共同构成的具体的访问控制实施部分。两者通过LDAP上面的数据产生关联, 前者制定授权策略, 后者实施授权策略。

这种设计的好处是:身份认证服务和授权控制服务是直接与应用系统相作用的, 重要的是效率, 对安全的要求可以低些。角色管理是对整个授权的定义, 是访问控制的基础, 过程复杂, 必须安全, 而效率对其却不是很重要。采用专门的管理服务器 (即角色管理服务器) 执行这部分功能, 就可以设计的很安全、很灵活。这样, 分开设计就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2) 采用LDAP服务器存储访问数据

采用LDAP存储数据主要有三方面考虑, 一是因为LDAP是一种通用服务器, 便于其他服务器访问。其次, LDAP的查询性能相对要高于通用的关系型数据库, 一般情况下, 其查询效率要高于普通关系型数据库一个数量级;而在服务控制的实施过程中, 所有对LDAP的访问都是查询性质的。为了提高系统效率, 也应该采用LDAP。其三, LDAP服务器有很完善的安全措施, 可以方便地利用它们保护重要的授权数据。

(3) 授权控制独立和通用化

本质上, 过滤服务器和授权控制服务器的功能是可以合并的, 但是考虑到要设计一个通用的框架, 还是单独设计了ACS, 由它完成通用的, 与具体应用无关的功能;把与应用相关的功能则置于AFS上面。AFS设计成与应用密切相关, 一方面保证它不会被访问所旁路, 提高安全性, 另一方面, 通用功能置于ACS上, 也使AFS的设计更加简单, AFS仅仅是简单地请求一个ACS服务即可完成授权确认, 减少了许多重复性工作。

(4) 分层的设计方式

从总体结构图上, 可以大致地看出主要有3大部分:第一部分, LDAP服务器, 上面只是存放访问控制信息, 我们所用的只是LDAP的优良性能, (把这些数据放在其他数据库中, 只是性能上有差距) 。第二部分, IAS、RMS、ACS三个服务器, 这三个服务器不与任何一种具体的应用相关, 框架上是通用的。而且三者之间有内在的约定, 不可分离。RMS定义访问信息的格式, 并且负责一定的约束关系的管理;IAS、ACS不维护这种约束关系 (分工) , 但要与RMS达成对访问信息的一致性理解, 就是说, RMS定义的访问策略, IAS、ACS必须能够正确的予以解释。IAS和ACS之间也有类似关系, IAS要把认证信息按照一定格式传给ACS, ACS也会在一定时刻发送信息给IAS, 进行重复验证, 这都要求他们之间要建立统一的协议关系。第三部分, 用户端、AFS和应用服务器, 这三者和具体应用密切相关。他们都是通过一致的接口, 请求第二部分的服务, 灵活而又简单。

3访问控制系统流程

3.1访问控制系统的访问控制流程

访问控制系统控制流程时序图如图2所示:

(1) 客户方在访问应用服务器之前, 首先向身份认证服务器 (IAS) 提交身份认证请求以证实自己的真实身份。

(2) IAS根据认证请求从用户库中提取对应信息, 包括用户ID、加密的用户密码和用户的角色集合。如果认证通过, 生成主体标识, 否则, 告知用户认证失败。主体标识随机生成, 由客户端和服务端各保留一份, 代表本次会话, 同一个用户每次会话的主体标识都不会一样。以后的访问中, 主体标识代替了用户ID代表本次会话中的主体身份。

(3) 身份认证通过后, IAS把生成的主体标识和角色集合以及认证时的用户端IP地址等信息绑定在一起, 提交给授权控制服务器 (ACS) 。一般情况下, IAS与ACS是位于同一台物理服务器上的, 所以, 他们之间传递信息十分安全。为了保证角色集合信息的安全, 我们没有把它们交给客户端携带 (我们可以认为服务器与客户端的连接相对不安全) , 而是直接交给ACS, 实际访问时, 客户端可以用手中的主体标识与ACS上的主体标识相对应。

(4) ACS根据角色集合信息, 到权限库中提取对应的权限信息, 并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解释, 得到实际的与角色集合对应的权限集合, 与主体标识绑定, 即, 为这个用户ID建立一个安全环境, 并放到内存中, 等待访问过滤服务器的查询。同时, 也可能根据用户的实际权限返回IAS一个服务列表。

(5) IAS上认证客户身份通过后, 就把新生成的主体标识发放给客户端, 作为本次认证成功的证据, 用作客户端下次进行实际访问的许可证, 如果ACS提交了服务列表, 则一并返回给客户端。

(6) 客户端得到主体标识后, 就可以凭这个标识向访问过滤服务器 (AFS) 发出对某个应用服务 (资源) 的请求。

(7) AFS分析客户请求, 如果发现有进行访问控制的需要, 就把用户要访问的资源和主体标识一同发给ACS, ACS以主体标识作查询条件, 查询内存中的安全环境列表。根据当前主体所申请的权限是否被所允许权限集合所包含, 确定授权结果。此间, 可能还要进行后续的身份验证。

(8) ACS向AFS返回授权结果, 或者允许, 或者拒绝。如果允许, 有可能还会返回实际访问应用服务器的一些必要参数。

(9) 如果授权允许, AFS则会用ACS返回的参数 (如果有) , 构造有效的对应用服务器的访问请求, 并向应用服务器发出访问请求。

(10) 应用服务器回答AFS。

(11) AFS把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3.2访问控制流程的设计思路

(1) 用主体标识代替用户ID表示主体身份

可以看见, 用户在身份认证的时候使用一次用户ID, 之后获得一个主体标识, 以后当用户与服务器通信时, 就用主体标识来表示自己的身份, 而不用用户ID。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一个用户的ID是用户的永久性标识, 用户会反复使用到, 而主体标识是临时生成的, 只在当前会话中有效。如果有人截获这个主体标识, 则只是在这个有限的会话期间内有可能会给系统带来威胁, 会话结束 (关闭或超时) 后, 威胁自然解除。

(2) 用户角色集合内部传输

用户认证成功后, IAS会把主体标识和用户的角色集合发给ACS, ACS再访问权限库, 建立起与之对用的安全环境, 等待AFS访问。其实如果把角色集合直接交给用户端, 用户端在访问时再传给ACS应该更简单, 但那样可能有安全问题, 因为我们不能保证用户不会修改其角色集合, 从而获得超出其原来的访问范围。如果采用加密技术, 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 但肯定会带来性能上的损失。

(3) AFS的不可旁路性和对资源的屏蔽保护性

可以看出, AFS应该是访问具体资源的必经之路, 如果用户能够绕过AFS直接访问应用资源, 那么, 访问控制就失去了作用, 安全就无从谈起了。所以, AFS必须是用户所不能旁路的。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我们没有在设计上给AFS以多的限制, 相反, AFS要灵活到以适应访问应用资源的各种情况。比如, 在Web情况下, 用户可以通过点击页面上的超链接访问另一个页面, 也可以直接在地址栏内输入URL访问页面;我们可以控制第一个页面上的超链接内容, 但无法控制用户在地址栏内输入的内容。为了防止用户越过AFS直接访问资源页面, 第一, 不把资源页面的真正地址告诉用户, 而是在AFS内进行转换得到真正的资源页面地址;第二, 真正的资源服务器拒绝其他用户端的访问, 只接受来自AFS的访问。这样, 才能保证只有经过AFS才能访问到真正的应用资源, 也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AFS真正实施对应用资源的完全屏蔽性保护。

(4) 后续认证和安全环境的随机重建过程

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还要考虑防范一些可能的攻击。第一, 冒充用户访问, 假设另一个用户能够截获当前用户的认证会话, 就有可能知道当前用户的主体标识。如果这个用户有足够的技术能力, 他可以用当前用户的主体标识构造一个对AFS的请求, 因为当前主体标识是经过身份认证的, 所以这个请求也会被视为合法, 从而, 冒充了真正的用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对每一次到ACS的请求, 都要求AFS传递一个当前用户的IP地址, 并用这个地址与对应的主体标识的安全环境中的IP地址 (身份认证时记录的) 对比, 如果不一致, 则认为是非法访问。如果非法用户修改自己的IP, 则对它的请求的回答将被发往合法用户的IP, 非法用户得不到任何结果。第二, 我们知道, 用户可以直接访问AFS和IAS, 但是, 不能直接访问ACS, 只能通过前两个服务器间接访问ACS, 鉴于此, 我们可以认为, ACS比前两个服务器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所以, 我们把所有的与访问控制有关的状态参数都放在ACS上, 而IAS和AFS上基本不保存任何状态参数, 这都是出于安全的考虑。第三, 在ACS上, 还设计了一种重复验证的机制, 以一定的几率, 对要求授权的用户申请, 重新到IAS上验证 (不必要求用户再次提供密码, 只用保存的密码) , 进而重新建立当前主体标识的安全环境, 这样做的目的, 一方面是为了更及时地反映LDAP上的权限定义, 另一方面, 也是用于预防某些不能预见的因素所造成的安全环境的不准确。

4LDAP目录的数据组织

LDAP服务器上存放定义授权的重要数据, 主要有:用户信息、角色信息和权限信息。

4.1用户信息的存储

用户信息是对用户的描述, 要求除了能反映用户自身的一般属性外, 为了实现访问控制, 还要能反映用户的角色关系。

LDAP的公用模式中已经有一个模式inetorgperson, 是典型的用于网络组织成员的模式, 可以利用它来建立我们自己的用户模式。我们设计了一个misperson的对象, 直接从inetorgperson继承。为了适应我们的要求, 这个对象具备一般用户的 uid、cn、sn、ou、email等属性, 其中一些重要的属性如下:

(1) Uid, 用户的账号, 是用户在注册时确定的, 在整个LDAP上是唯一的。一般情况下, 这个属性是不可改的, 作为DN的一部分, 是必须的, 它是用户信息的基础。

(2) Pwd, 用户密码, 也是一个必须的属性, 存储在LDAP中的信息实际上是一个加密字段, 是用户UID和用户密码的明文合并在一起之后, 用单向散列函数进行加密的结果, 所以, 对管理员也是保密的。即使有人攻破LDAP取得了密码密文, 也得不到实际的密码。

(3) Rid, 序号, 表示某个角色的ID号, 是个可选的多值属性, 代表了当前用户所具备的角色编号, 这个属性的多值性, 表示一个用户可以具有多种角色。同一个rid可以被多个用户所具备, 一个用户也可有多个rid值, 这就在用户与角色之间形成一种多对多的关系。

(4) Puid, 为了表示出各个用户之间在组织管理上的关系, 我们把组织部门也作为一种用户, 个人用户必然是某个部门用户的子用户, 所以, 在每个用户的misperson对象中还有一个puid的属性, 指出它的上一级用户的uid (实际上是个部门用户)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与实际组织关系相对应的树状结构, 可以利用这种树状结构, 方便地找到某个用户所在的单位和领导、同事, 以及确定某两个用户在组织上的关系。后面将会看到, 这种树状结构便于用户管理。Puid也是多值的, 当一个人属于多个部门时, 就会出现这种现象。

(5) Type, 用户类型, 表示当前用户的类型, 主要类型为部门用户和个人用户。如需要还可以扩展, 表示更多类型的用户。

4.2角色信息的存储

角色信息是关于系统内所有角色的定义, 为简单起见, 角色的分配关系 (即角色与外部其他信息的关系) 不在此处定义, 此处只定义角色的内部关系, 如角色的继承关系, 限制属性等。

虽然, 我们可以根据RBAC96模型, 定义很复杂的角色关系, 但考虑到实际应用的具体要求, 我们没有全部给予实现, 只是部分地实现了RBAC1和RBAC2模型, 即, 只是定义了角色的继承关系和部分的限制关系。

对于角色, 我们在LDAP中建立了一个新的模式role, 具体属性有rid、prid、cn、count、exrid, 下面分别做以解释:

(1) Rid, 角色编号, 就是用户信息中引用的rid, 作为DN的一部分, 是必须的也是唯一的编号。

(2) Prid, 父角色编号, 当前角色所继承的角色的编号, 是必须而且唯一的, 这样, 就可以形成一棵角色树。可以定义一个初始的角色, 其父角色为自身或某一个特殊的字符串, 其他所有角色都从此继承。由于父角色编号是唯一的 (即是单值的) , 所以角色的继承是单继承的。这一点是为了实现角色分布式管理所要求的。

(3) Cn, 角色的名称

(4) Count, 角色的容量, 就是一个角色可以分配的用户数量, 在对角色进行分配的时候, 就要进行检查, 当用户数超过这个值时, 就不允许再进行分配。

(5) Exrid, 排斥角色, 定义与当前角色相排斥的角色的编号, 如果一个用户分配了与当前角色相排斥角色, 则不能再把当前角色赋给他。这个属性是可选的, 多值的。

可以看出, 为了简化设计, 这里只进行了静态的角色关系定义。角色属性中的限制, 只会在进行角色分配 (管理) 时发生作用, 而在用户要求授权认证 (运行) 时, 则不会发生任何作用。

4.3权限信息的存储

权限是按照应用分开的, 所以, 首先是要有应用信息, 每个具体权限都属于某一个应用。应用对应一个新建的模式app, 这个模式主要有如下属性:

(1) Aid, 应用编号, 必须且唯一, DN的一部分。

(2) Cn, 应用名称。

(3) Url, 应用的入口资源地址。

权限是某一个应用的访问单元的信息。所谓访问单元就是, 用户可以访问的资源的最小安全单位, 对于一个访问单元, 任何一个用户, 或者完全可以访问, 或者完全不可以, 如果对于某两个权限单元对任何一个用户, 都具有同样的这种性质, 则两者要合并为一个权限单元。

为此建立模式pms, 并包括如下属性:编号pid, 父权限单元的编号ppid, 角色编号rid, 访问参数param, 资源地址url。下面分别解释其作用:

(1) Pid, 权限编号, 必须而且唯一, DN的一部分。

(2) Ppid, 父权限编号, 父亲权限的含义是, 当访问另一个权限单元后, 就可以访问当前单元时, 那个权限单元就认为是当前权限单元的父权限单元, 对应的权限号就是当前权限的父权限。实际上就是在访问路径上当前节点的直接前节点对应的权限号。所以, 从权限的父子关系, 就可以以访问路径为依据, 构造一个权限树状结构, 这在进行权限分配时, 可以防止出现被许可的权限无法访问的现象。

(3) Rid, 角色编号, 可以访问此权限的角色的编号, 是必须的, 也是多值的。

(4) 访问参数param和资源地址url, 是用作访问实际资源时, 提供必要的访问信息, 因为, 有时为了安全, 不让用户知道实际资源的具体位置, 只给一个资源的编号, 用户通过申请这个编号, 再经过这两个参数的转换, 得到实际的访问字串。另一个角度上, 也为对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提供了一个观察界面。

4.4整体的数据组织

用户信息相对独立, 可以在多个应用中得到利用, 比如可以用作一般人员目录服务, 向外提供普通的用户信息查询。直接在当前组织的条目下建立一个User的条目, 所有用户都以misperson为模式, 置于这个条目下。

角色信息也相对独立, 可以直接在当前组织的条目下建立一个Role的条目, 所有角色都以role为模式, 置于这个条目下。

权限信息因为随不同的应用而不同, 所以要建立多个应用条目, 每个应用条目含有对当前应用的具体描述和一个应用编号。应用条目建立在当前组织的条目下, 每个应用条目下再放置以pms为模式的权限条目。

LDAP上的数据组织, 如图3所示:

5访问控制系统实现

截取用户管理服务器的用户管理部分的界面如下。

至于用户管理服务器, 身份认证服务器, 授权控制服务器和访问过滤服务器的具体实现限于篇幅不详细描述。目前, 利用该思路设计的访问控制系统已经在某高校的MIS建设中实现并稳定工作很长时间。

摘要:计算机网络中安全控制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根据授权策略的不同, 主要有4种不同的访问控制技术。本文结合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RBAC) 技术和轻量级目录访问协议 (LDAP) 技术, 设计并实现一种访问控制系统, 该系统目前已在某高校MIS平台中稳定运行很长时间。

关键词:轻量级目录服务,LDAP, 安全控制系统

参考文献

[1]Sandhu R, Bhamidipati V.The ARBAC97Model for Role-based Administration of Roles:Preliminary Description and Outline.[C]In Proceedings of the2thACM Worksho Pon 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ACM1997.153-164

[2]张建春.基于RBAC模型的权限管理在OA系统中设计和实现[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4) :48-52

[3]汪林林, 张玉林.ERBAC模型的改进与实现.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9, (10) :3929-3932, 3937

[4]张建春.基于RBAC模型的权限管理在OA系统中设计和实现.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4) :48-52

[5]孙月洪.统一身份认证在数字化校园中的作用与实践.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9, (2) :37-39

[6]李少春, 蒋泽军.J2EE环境下基于LDAP的访问控制的设计与集成.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05, (3) :

上一篇:金融企业财务管理下一篇:在人代会期间文艺演出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