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学专业实践论文(共10篇)
水力学专业实践论文 篇1
地质类专业《工程力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摘 要:工程力学是地质类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针对地质类专业工程力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探索分析了工程力学在地质工程中的重要性,从工程力学理论联系地质现象,教学内容设计和例题和习题的讲解等方面阐述了地质类专业工程力学的教学思路。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力学知识运用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工程力学 地质现象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E2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a)-0167-01
《工程力学》是工科众多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它既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和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与工程性。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工程力学教学内容不断扩充,而课堂教学时数相对减少。目前《工程力学》教材大多适用于力学等相关专业。教材中几乎没有体现地质类专业的特色。因此,如何提高地质类专业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质工程问题的能力,是地质类专业《工程力学》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上面的认识,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现对如何提高地质类专业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加以分析和探讨。了解工程力学在地质类专业中的重要性
《工程力学》是地质类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直接影响着构造地质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地质类专业工程力学的教学内容包括静力学和材料力学,无论是鉴定每一种构造形迹的力学性质,辨别构造形迹的序次及等级,还是探讨岩石力学性质和各种类型的构造体系中的应力活动方式,以及建立地质力学模型,追溯地质构造的形成条件及发展过程,都需要工程力学的知识。在教学中,既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工程力学在地质工程领域的重要性,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辩证地认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联系地质现象,提高学习兴趣
工程力学与地质现象有着紧密的联系,如在构造的动力学中,需要用到应力分析和变形分析的方法来分析恢复古构造应力-应变场。为了使学生全面了解工程力学在地质专业领域中的应力,笔者与地质工程专业老师多次沟通,并翻阅相关地质力学资料,了解力学在地质类专业中的应用现状。在教学过程中,列举出力学与地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实例一:运用力不知识解释常见地质现象
绪论中举例运用力学知识解释褶皱、断层、透镜体等一系列的地质构造现象。说明力学与地质专业具有紧密的联系。还进一步地向学生指出地质力学是地质专业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而地质力学是地质学与力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由于地壳非理想的刚体,而是具有弹性和塑性力学性质,地壳的各个部分在地应力作用下,形成永久变形。学习工程力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根据地壳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永久变形(塑性变形),运用力学知识来研究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过程。
实例二:材料力学性质的应用
地质工程专业中,岩石为其主要研究对象之一。以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性质为基础,进一步分析岩石的弹性及塑性特征。岩石的弹性特性有冲击地压、地震弹性波及常见的应力解除;岩石的塑性表象有岩层褶皱、第四纪冰川砾石的变形和地震塑性波。利用材料力学性质还可以解释常见的地质现象。以石香肠为例,它是地质构造中常见的地质现象之一。典型的石香肠形成于较薄(通常最厚约1 m)且比围岩较强硬的岩层中。这是因为在大致垂直层面的挤压作用下,使石香肠的围岩沿着层理发生张拉,出现细颈化或破裂,进而形成透镜体现象。
实例三:应力状态的应用
工程力学中的应力状态及强度理论似乎与地质工程无关。然而在地质工程中,当分析岩石断裂时就有其用武之地了。由于地壳是以水平应力场为主,一般情况下,最大压应力和最大张应力是近水平的,中间应力轴是近垂直于地面。在地应力作用下,压性断裂面与最大压应力直交;张性断裂面与最大张应力直交。此外,局部应力状态的三个主应力主轴的空间方位不一定都是与地面完全平等或垂直,这是由于种种边界条件影响,三轴和地面呈斜交状态。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压性、张性、扭性破裂面以水平应力场为标准确定,这些断裂面就兼有压扭性质或张扭性质。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在授课过程中,对教授内容注重讲概念、讲思路、讲方法。注意围绕重点、难点精讲多练。例如在讲授静力学内容时,应以一般力系为主,严格要求解题思路,强调正确的解题方法。在画受力图时学生容易出错,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复强调画受力图应注意的事项,并且增加习题课。
教授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梳理所学知识。比如材料力学中轴力、剪力、扭矩和弯矩均为内力。内力的正负号有各自相应的定义,针对分离体画受力图时,一定要画正的内力,但在列平衡方程时,所有的内力则变为外力。材料力学中,概念多,符号多,公式多,学生不易掌握。教学时,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的定义出发、分析每一种力学模型、采用力学平衡方程推导出应力计算公式。从而明确应力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精解例题、重视习题
教师除了要精心组织授课内容外,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例题都需要精心准备,选择典型的例题。解题前,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思考解题思路。解题时,采用板书的形式分析解题过程,此时也学生提出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问题时,教会同学对于一个实际问题如何入手分析,如何灵活地运用所学的力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结语
经过严格训练,学生才会思路清晰、计算准确、书写工整。学生在每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均应适时引导学生开展互动,踊跃向中心发言的学生或老师提问,及时澄清问题、解除疑惑。
参考文献
[1] 曾佐勋,樊光明.构造地质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8.[2] 段洁利.在工程力学教学中应加强习题课和课后作业[J].新课程研究,2012(273):66-67.[3] 刘鸿文.材料力学(I)[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水力学专业实践论文 篇2
弹性力学是土木工程、采矿工程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与土木工程专业相比, 采矿工程专业具有其独有的专业特点, 因为土木工程专业是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创建一个稳定的结构, 而采矿工程却是要通过掘巷、采煤等工作打破亿万年来一直稳定的地层, 然后开采人类所需的资源[1]。掘巷、采煤就是要打破原有稳定岩层的平衡, 而煤矿井下作业又需要平衡空间, 因此就要防止冒顶、片帮等危险现象的发生, 用锚杆、锚索、喷射混凝土、充填等等方法去维护它, 至少在煤炭回采期间保持一个平衡的空间。因此, 采矿的力学背景是如何打破平衡和建立一个新的平衡空间。
弹性力学具有理论性强、概念多、结构严谨等特点, 往往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数学物理基础[2]。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弹性力学时, 往往感到困惑、很难学, 而且上课能听懂一些理论、记住一些公式, 但是遇到具体问题时, 还是不知道怎么去解决。因此, 笔者在采矿工程专业《弹性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 应尽量少列大套公式、避开数学难点、多举与采矿工程密切相关的例题进行教学。
2 采矿工程专业弹性力学教学实践
弹性力学现有内容多是与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相关的例子, 与采矿工程相关的例子很少, 但采矿工程中有许多地方涉及到弹性力学的内容, 比如采场中顶板的受力破坏机理、立井井壁的受力及强度分析、直接顶的受力分析等, 因此在弹性教学过程中多引用此类工程实例, 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效果。 (图1)
在平面问题直角坐标这一章中, 可以取老顶给定变形下直接顶的受力、变形情况[3]为例, 直接顶的力学模型如图2所示。由于只研究直接顶的悬伸部分, 直接顶的左边界可简化为固定边界, 右边界假设为无载荷作用的临空面, 上边界为老顶施加给定变形的边界, 给出的是位移边界条件, 而下边界受支撑作用, 给出的是应力边界条件。因此在老顶给定变形情况下直接顶的响应是个复杂的应力与位移混合边界条件的力学问题。
在讲授平面问题极坐标解答及温度应力这两章时, 可以举冻结法施工的立井井壁为例[4]。采用冻结法施工的立井中, 井壁浇筑之后其强度的增长一般是在-10℃的温度环境下完成的, 此时内、外壁的温度几乎相等, 不存在温差, 但在冻结管拔出之后, 尤其在矿井的通风系统运转以后, 内、外壁的温差就明显起来, 一般情况下, 表土温度恢复至5~7℃, 而井筒内气温随着季节的变化一般在10~30℃, 井壁的内、外壁温差也可达15℃, 因此, 由此而产生的井壁温度应力便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如图3所示, 此种状态下的井筒, 其径向面上的温度是关于轴线对称分布的, 因此属轴对称平面应变问题, 通过弹性力学知识可以求解得到其应力表达式。
在薄板理论这一章时, 可以以基本顶的受力破裂为例。一般假设坚硬基本顶岩层是一种层状连续弹性介质, 将上覆顶板岩层自重引起的作用看作为均布荷载, 则在煤层开采后的悬露结构可以看作是“弹性薄板”结构。根据开采情况及支护的条件, 可以将基本顶岩层初次断裂前假设为以下四种情况[5]:a.四边固支;b.三边固支, 一边简支;c.两边固支, 两边简支;d.一边固支, 三边简支, 如图4所示。可以根据弹性薄板小挠度的理论进行求解计算的, 对矩形顶板岩层的初次垮落和周期垮落的变形破坏规律进行定量分析。
3 结论
弹性力学是土木工程、采矿工程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与其它专业相比, 采矿工程专业具有其独有的专业特点, 采矿的力学背景是在地下如何打破原有平衡和建立一个新的平衡空间。弹性力学具有理论性强、概念多、结构严谨等特点, 往往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数学物理基础。因此, 笔者在采矿工程专业《弹性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 通过尽量少列大套公式、避开数学难点、多列举与采矿工程密切相关的例题进行教学, 实践证明此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弹性力学是土木工程、采矿工程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与其它专业相比, 采矿工程专业具有其独有的专业特点, 结合《弹性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弹性力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
关键词:弹性力学,采矿工程,教学
参考文献
[1]徐小荷.采矿工程中力学问题的特点[J].科技导报, 1995, 4 (1) :24-26.
[2]杨桂通.弹性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3]高峰, 钱鸣高, 缪协兴.老顶给定变形下直接顶受力变形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0, 02:145-148.
[4]经来旺.表土沉降对井壁强度的影响[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0, 02:104-108.
水力学专业实践论文 篇3
[摘 要]建筑力学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很重要但是难度较大的基础课,探索适用的教学方法,使得课程教学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教学中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可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并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能够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建筑力学;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2-0088-02
工程管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较强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开设建筑力学课程的目的是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如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建设材料等提供必要的学科基础,同时亦是使得该专业的学生具备初步的力学概念和土木工程技术基本理论方法,为其在工作中更详尽地理解工程图纸中所蕴含的设计构思,准确把握设计意图,深入领会相关设计数据奠定专业知识基础。
作为学科基础课程的建筑力学是工程管理专业的先导课程,若教学效果不好,必将影响到其他课程的教学效果,甚至会制约更多的后续的专业课程(如建筑结构、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估价等)的开展。[1]在近三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相关教学工作者对该门课的教学方法等进行了一定的研究。[2-4]然而在随着当今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和通才的要求不断增加,对工程管理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本文根据笔者在该门课程中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些探索和体会。
一、当前教学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首先,工程管理专业开设建筑力学课程的目的与土木类、结构类专业的目的不同,需要对教学方案进行改革以适应该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根据培养目标,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不需要通过熟练掌握详尽的力学计算来进行工程结构构件的具体设计以及计算工作,其掌握力学概念的首要目的是要能够“读懂设计图纸”,准确把握设计意图;其次是能够对主要结构构件的受力特点、常用的结构体系及其在施工过程中相关的受力特点有所了解。这就要求工程管理专业建筑力学有别于土木类、结构类专业力学课程的授课结构体系,不将时间过多放在力学公式的推导和计算上。
其次,由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这要求其人才培养方案涉及多门课程。作为基础课程的建筑力学课程学时不多,涵盖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三门课程的内容,但由于这三门课程从体系上来说不完全连贯,前后的内容衔接偶有重合,三门课的研究对象不同,对于不同的研究对象所选取的力学模型也不尽相同,因此要在较短的学时内完成三门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再次,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理科思维水平参差。由于该专业是文理兼招专业,学生中有一半文科生一半理科生,他们在高中阶段接受的数学、物理培训不同,而进入大学后,仅通过了高等数学的课程学习,没有通过大学物理的进一步学习,且学习效果参差。建筑力学课程承接了物理、高等数学等基础,文科学生的高中数学和物理基础较浅,理科思维相对薄弱,对于建设力学的课程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对建筑力学课程的公式推导和概念理解较困难。
最后,理论联系实际较少,与工程实践结合不够紧密。由于建筑力学课程安排在大学第一年的第二学期,学生还没有进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对于通过工程现象提炼出的力学模型在理解、接受以及掌握上都有一定的困难,很难将所学内容与工程现象有机结合起来或将所学的力学概念用于工程实际,这使得他们在课程的学习中仅将精力用于公式推导和力学计算,而不是关注力学模型的建立,不仅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也背离了教学目的,教学效果欠佳。
二、教学实践中的改革和尝试
(一)根据教学目的,优化课程设计,精选教学内容
建筑力学这门课一般分为理论力学的静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三部分,这三部分包括的内容繁多,面临着当前学时少,教学任务重、难度大的问题,我们根据教学目的优化课程设计,精选教学内容。建筑力学是后续专业课如建设结构、建设施工等学习的基础,应根据后续课程的特点将其相关的力学知识详细讲解。譬如建筑结构课程涉及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钢结构、多层及高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无论任何结构形式都是以结构受力为核心的,其本质是从建筑物的实际结构体系抽象对应的力学模型,描述其受力——传力——破坏过程,这样建筑力学课程就必须包括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平面力系及平衡条件,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其中重点在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计算。
(二)教学内容与工程实践结合
鉴于学生的工程实际经验不足,对力学概念应用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较为困难,我们就将教学内容与工程实践结合,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的力学知识不仅是书本上抽象的定理、公式,而是通过工程实际抽象而来,能够用于解决工程实践的具体问题。
首先,教学内容的每个新的知识点都采用工程实际例子引入,进而建立力学模型,抽象力学概念、公式定理,再进行公式推导,求解。例如,讲解弯曲概念的时候,直接向学生展示当地著名的桥梁结构的受弯构件的受力、变形特点,形象地引入弯曲的概念,再通过该实际的工程实例抽象弯曲力学概念,建立力学模型,进而求解。
再次,精心选择例题的讲解,对于每道例题的力学模型都有相对应的工程实际问题,重视概念的物理现象解释,求解结果的现实现象分析。例如,讲解剪切、挤压力学概念的时候,选取轴与齿轮的链接平键的强度计算作为例题,通过动画和三维给学生展示该机械结构的组成和传力原理,进而提取例题的力学模型,对该模型进行求解,最后将求得的结果在实际工程上怎么应用进行充分分析。
最后,适当引入相应力学理论的发展史,从该力学概念或者理论的发现、发展的工程原因出发,讲述其发展历史,进而讲解该理论的现状。例如讲解压杆稳定性的时候,从加拿大魁北克桥的垮塌事故开始讲解,这是一起强调强度设计而未知压杆失稳造成的悲惨教训,该事故使得桥梁等结构压杆稳定的试验和研究迅猛发展。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兴趣和热情是最好的老师,应在第一节建筑力学课程中就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调动起来,让他们了解力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通过多个现实生活、身边的例子、热点问题的力学模型进行趣味分析,既对课程进行介绍亦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在随后的教学环节,在适当的章节处让学生自己对最有兴趣的工程问题进行力学分析,引导他们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自主学习,同时老师进行点评,保持学生对力学的兴趣和热情。
(四)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动画、视频等手段
由于学生的实际经验不足,通过精心准备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动画、视频、力学计算软件等手段将实际建筑结构,结构力学模型,结构的传力形式,变形形态等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感性认识,使学生将课堂与工程实际联系在一起。如讲解平面弯曲杆件的受力、强度、变形等内容时,就通过动画等的形式对桥梁、房屋结构的弯曲构件进行实际结构与力学模型对照分析,通过力学分析软件ANSYS实现显示构件的变形、内力、应力的分布特征讲解,使得原来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
(五)注重平时成绩及过程考核
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这个平时成绩不流于形式,注重过程考核,主要包括平时作业、课堂提问、讨论、报告等内容。由于建筑力学课程是逻辑性及系统性较强的课程,如果其中有一个环节内容没有掌握就势必影响后续内容的学习,通过过程考核情况实现对教学效果的实时反映以便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同时,通过过程考核使得学生能跟紧教学进度,能够自测出是否有落下知识点以便及时补上。在过程考核中,老师应预留出一定的时间用于教学答疑环节,以便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建筑力学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很重要的基础课,是后续专业课的基础,如何进行有效的课程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并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所增加,考试成绩有所提升。在学校组织的匿名教学评价体系中,学生对本课程的教学评价亦比较高,他们认为课程生动有趣,收获颇丰,可见该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魏德敏. 建筑力学[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 陈飞昕. 工程管理专业《建筑力学》教学实践探索[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220-218.
[3] 王光荣. 工程监理专业《建筑力学》教学之我见[J]. 考试周刊,2012:161.
[4] 亢磊磊. 在《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教学工作中的探索[J]. 考试周刊,2010:197.
工程力学专业培养计划 篇4
一、学科概况
工程力学学科是力学与现代工程科学技术交叉发展的一门力学分支学科,已成为土木、水利、机械、电子与信息、能源与矿山、交通、环境保护、材料与加工、自动化技术、农业、生物、海洋、船舶、石油化工、航空与航天及国防建设等工程科学的基础。工程力学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体现了多学科交叉发展和相互促进,以及力学在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中的基础性和必不可少的作用。
工程力学以复杂工程结构、工程材料等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复杂载荷、温度等环境因素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在工程结构力学、振动冲击与噪声、爆炸理论与应用、材料工艺力学和环境工程力学等方面进行系统探索,将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更好地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
二、培养目标
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马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开放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在工程力学学科上掌握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现状与发展方向,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工程力学的某研究方向具有较深的造诣。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力学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从事工程力学及相关学科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工矿企业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或管理工作。
三、培养年限
全日制学习年限为2.5年,在职生为3年。
四、研究方向
1、工程结构力学
研究在复杂环境和外载作用下结构或结构体系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力学响应,以及结构与热、电、磁等环境的相互作用和耦合规律,结构的优化设计、控制和寿命估计等。
2、振动、冲击与噪声
研究非线性振动理论,复杂系统动力学建模,动力学优化设计和阻尼机理,噪声控制等。
3、爆炸理论及应用
研究爆炸发生与发展的规律及爆炸的力学效应的利用与防护。
4、材料工艺力学
研究先进材料的制备与加工工艺中的基本力学问题、加工工艺-材料组织结构-力学性能三者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材料的强韧化技术和新型制备方法。
5、环境工程力学
力学与实践的作业 篇5
一、能源动力学的简介:能源动力学科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门学科,它包括技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涉及到多学科领域的知识,以热能动力工程专业为例,就涉及到以下各学科:热学学科;力学学科;机械制造学科;自动控制及计算机学科;水力发电学科;化学学科。为适应排各个有关学科的知识。了机械与热流科学外还包括信息控制,生物力学,交叉特性密切相关的。
1、我国能源动力学专业的形成我国能源动力类专业形成于时,当时设在机械系中的动力组就单独成立了动力机械系。轮机、内燃机等专业,以后又先后办起制冷专业与风机专业,制冷专业又细分出压缩机、制冷及低温专业。在立了工程热物理专业。这样,能源动力学科中的专业就先后包括有锅炉、涡轮机、电厂热能、风机、压缩机、制冷、低温、内燃机、工程热物理,水力机械以及核能工程等11个专业,形成了明显的以产品带教学的基本格局。
目前,全国有术专业(其中
2、能源动力学科发展的必要性以及现状能源动力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柱型产业,及多个领域高新技术的集成产业,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各个方面改革的深化发展,包括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国有大中型企业机制的转换、加入并考虑到我国核科技工业动力类以及核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114.8亿吨标准煤,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总量虽大,但人口过多,人均能耗水平很低(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10个百分点,21世纪初我国能源学科发展的需要,应当在各专业课程的设置中,适当安
1005所高校设有核工程专业)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比先进国家高出20世纪50年代末又创办了核能专业,在六七十年代有些学校先后设在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一直起着极其重要的WTO“十一五”以及到;(2)能源效率低:我国能源效率约为之所以专业的研究范围如此之宽 MEMS等),也是与本专业的多学科
50年代。以交通大学为例,50
20所高校设有核工程或核技
2020年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1)人均能耗低: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30%以上;((除1952年院系调整同时也是涉我国能源31.4%,与先进国家3)人均能源资源不足:
美国设有机械系的各高等院校,年代初期只有锅炉、汽余所高校设有能源动力类专业,近。后面临的挑战,以及能源动力领域技术的发展,世纪我国在能源问题上面临的挑战是:中国拥有居世界第一位的水能资源,居世界第二位的煤炭探明储量,石油探明采储量居第11位。但中国人口众多,我国煤炭人均探明储量是世界人均值208吨的70%,石油人均探明储量为世界人均数的11%,天然气为世界人均数的4%;即使水能资源,按人均数也低于世界人均值;(4)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需要调整:我国高度依赖煤炭的消费,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占75%,过多地使用煤炭必然会带来效率低、效率差、环境污染严重的后果。
能源动力及环境是目前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头等重大的社会问题,我国能源工业面临着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压力。能源资源的国际间竞争愈演愈烈,因此,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加迫切、更具重大意义。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能源资源是有限的,我国现有能源开发利用程度与效率很低,在清洁能源开发、能源综合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领域内未来能源发展中,如何充分利用天然气、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加快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逐步降低用于终端消费煤炭的比重,实现能源、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是“十五”以及中长期能源发展面临的重要选择。
特别地,我国核科技工业是国家的战略行业。完善的核科技工业体系是确立一个国家核大国地位的基本条件。分,是国家政治、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和外交利益所在,同时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核军工、核能、核燃料和核应用技术产业,是我国核科技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与此相适应,如何培养适应每个大学相关专业以及每位从事能源动力类专业教育的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能源动力学科专业的主要特色1.与环境问题的密切相关性
常规化石能源的使用是能源动力学科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的使用与环境问题密切相关。目前,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仍在整个能源构成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且估计在今后几十年规化石能源主要直接应用于火力发电,这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比如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的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水污染和热污染等。据最近的报载,当前我国每年火力发电的煤炭耗量超过排放量的35%。其中,微细粒子(小于市大气质量和能见度的主要因数,并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对能源动力生产过程中的这些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妥善处理和控制,实现其环境友好化,才能保证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能源动力技术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有相应的体现。也正是基于这一原因,浙江大学已经将原来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改名为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述火力发电那样的问题,但有其独特的问题,如辐射防护与保健、核废料的处置与处理等均与环境保护有关。迫于环境方面对能源开发与利用的巨大压力,作为常规能源
它既是国家战略威慑力量和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组成部21世纪社会需要的能源动力类以及核相关专业的人才,的时间内这一局面还不会改变。这些常8亿吨,电厂的烟尘排放量约为10微米)排放量超过是
而常规化石能源350万吨,占全国烟尘250万吨,是影响大城核能发电虽然没有上的水能由于具有清洁与可再生的特点,其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在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不同学科间的高度交叉性
类似地,核科学与技术类专业不但要以传统的热、力、机械、强/弱电等为专业基础,还与新兴的信息、生命、生物以及能源等相互交叉。
3.对国家政策法规及发展计划的依赖性
能源动力学科专业的发展极大地依赖于国家的发展政策。最典型的是核工程专业。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在核能发电上没有投资新建项目,使得我国各高校的有关核能发电方向的教师都一度没有足够的学生,有的甚至准备转业。以后国家开始大力发展核电,情况就有了巨大的变化,以至于需要核能专业毕业生的数目超过了可分配毕业生的人数。
4.基础知识的广泛适用性
节能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节能的知识不仅能源动力学科的学生应当掌握,也是几乎所有工科学生应当掌握的内容。这就要求不仅要做好本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而且也应当承担起向所有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节能技术教学的任务。
5.专业方向的对口性
目前,我国能源动力学科的不同专业方向服务于不同的工程技术领域,还多少带有产品专业的烙印。不仅在冷的方向与热的方向中,主导专业的工作机械与系统差别巨大(例如制冷机与发电厂),就是在同一个专业方向,例如热方向中,锅炉与 汽轮机就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对于旨在以零距离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与学校,密切关注当前经济发展以及行业发展的需要,使得学生能到对口的专业单位工作,及时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具有重要意义。在每年的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也遇到类似的问题:一些专业工厂希望能找到进厂后能立即从事本专业具体技术工作的学生,而目前宽口径的培养方式不能满足这些单位的需要。所以,急需解决以能源动力类宽口径专业人才培养与目前能源动力类大部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强调专门化要求之间的矛盾。
工程热力学专业自我鉴定 篇6
一般来说,自我鉴定即是自我总结,它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办法,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自我鉴定吧。自我鉴定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程热力学专业自我鉴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做了自我鉴定如下:
1、勤奋坚强,坚持诚实。、对专业课的学习需要多练,不能空想,我比以前增加了动手的能力。我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遇到许多挫折,面对着这些,我选择了勇敢去面对,而不是退缩。我在学校结交了很多朋友,交友的`首要原则是诚实守信,我做到了,我希望我的诚实可以结交到更多的朋友。
2、学习专业课程,需要与实际结合,更需要认真的学习态度,细心、谨慎的性格。我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这些源于我对学习的热爱,我认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兴趣,特别是学习,没兴趣就学不好。我认为对专业课学习不应只停留在课本上,还应该多阅读课外书。所谓“学海无边”,学习不应只停留在课本上,应经常对市场做调查。
3、我经常与班上同学交流,倾听他人的意见。
4、我经常利用放学及休息日的时间去锻炼身体,踢足球,打乒乓球等,运动能更好地舒缓压力,所以运动是非常必要的。
水力学专业实践论文 篇7
1 体育院校单招专业《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现有教材缺乏针对性
由于运动训练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两个新兴专业, 课程设置不是很规范, 还处在探索阶段。近年来获批的招生院校大多是借鉴最早招生的六所直属体育院校的培养方案, 随着招生时间的不断延续, 开设的课程在逐渐完善, 但是仍然存在着教材版本不能及时更新、课时严重不足、上课时间不合理等问题。
1.2 学生对《运动生物力学》等理论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现阶段体育院校单招生源主要包括专业队、体校 (或武校) 运动员和普通中学运动员, 这些学生运动成绩整体水平较高, 达到二级或一级以上, 但是, 文化素质普遍低。虽然各级体校也像普通中学一样开设文化课程, 但是由于大家普遍不够重视, 教学质量也不能得到保证, 造成了各级体校和专业队运动员文化课学习的缺失。他们进入大学后, 长期形成的观念和学习习惯很难改变, 不重视体育理论课, 认为只要专项技术学习好就行, 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他们理论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 教师不能因材施教
体育单招生在上大学前以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为主要任务, 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文化课学习中, 使他们普遍存在着文化素质比较差的情况。再加上《运动生物力学》起步比较晚, 具有《运动生物力学》专业水准的教师数量不足, 往往是相关专业的教师经过进修或培训后担任授课任务。由于这些教师担任的课程多、内容杂、跨度大, 客观上也造成教师知识储备相对不足, 出现被动应付的局面, 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1.4 学生对理论课学习缺乏自信心
体育单招生文化基础比较差, 学习习惯不好, 在学习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而《运动生物力学》等课程理论性较强, 对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有一定要求, 致使一些学生上课时听不懂, 对理论课的学习失去了信心, 产生厌学情绪, 这给任课教师上课也造成很大困难。
1.5 单招专业学生出勤情况不够理想
运动训练专业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 经常参加各种比赛, 缺课率较高。个别学生比赛或训练中受伤, 耽误的课就更多, 这也影响到了正常教学秩序。
2 提高体育院校单招生《运动生物力学》等理论课学习效果的对策
2.1 加强思想教育, 使其充分认识理论课学习的重要性
要提高《运动生物力学》等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 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 要利用各种场合, 采用多种方法手段, 阐明《运动生物力学》等理论课与技术课的关系, 以及对他们的训练、学习、就业的影响。在教学中, 对学生多鼓励, 少批评, 经常了解学生听课的实际,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这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 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2.2 对教材和教学内容及安排做出调整
在教材选用和教学内容安排上应侧重于实践性和应用性, 而不必过多强调理论性。教学内容应突出体育单招专业的特点, 为培养目标服务。《运动生物力学》则应以分析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应重点教给学生分析技术的手段、掌握技术诊断的能力。
2.3 开拓创新, 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提高动手动脑能力
体育单招生大多文化课基础比较差, 但精力旺盛, 活泼爱动, 竞争意识比较强, 反映在理论课教学的课堂上, 不能够集中精力或不能够持续集中精力。要结合学生的特点, 打破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增加实验及讨论课时, 充分发挥其学生运动技术水平较高的特点, 让学生畅谈动作感受、体会, 再结合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让知识得到升华。
2.4 建立健全各项教学管理制度
体育单招生入学前形成的迟到早退、上课说话等习惯对他们大学阶段的学习影响也很大, 当有充分发挥纪律的约束作用。在学生入学前, 使他们熟悉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 以及违反后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在平时的教学管理过程中, 加强沟通, 多方面协调, 及时进行处理, 对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是非常重要的。
2.5 注重实际, 改革成绩考核方法
考核成绩可分为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课堂发言、实验等方面等成绩;考试成绩是指试卷成绩, 考试形式既可采用闭卷, 也可采用开卷, 考试内容可适量减少客观题部分, 酌情增加主观题的分量, 注重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使考核成绩既能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又不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2.6 合理安排课时, 提高授课效率
考虑到学生需要参加比赛和训练, 可以充分利用学分制教学的优势, 对单招专业学生实行灵活的授课方式。如打破年级界限, 让学生提前在网上选课,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自主决定上课时间。也可将课安排在比赛淡季, 在时间相对集中时, 进行强化教学。这样既解决了学生上课与竞赛的矛盾, 也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3 结语
《运动生物力学》等理论课的学习是体育院校单招生面临的最大困难, 也是制约体育单招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体育单招专业《运动生物力学》课的改革, 使这些特殊专业拥有浅显易懂的教材和符合本专业实际的教学内容, 从实际内容入手, 将教学内容与运动实践相结合,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使用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教学方法,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形式多样的成绩考核办法, 使学生避免死记硬背, 有利于鼓励学生学以致用;灵活的教学安排, 不仅照顾到了学生参加比赛或训练的实际情况, 更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衣雪洁, 李秋萍, 赵大林, 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运动生理学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1 (1) :172~174.
水力学专业实践论文 篇8
[关键词]理论力学;全英文教学;课程建设;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099-03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对于油气资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国内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逐步开启海外油气合作道路,稳步实施 “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海外油气田开展合作开发、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方面的业务量快速增长。石油石化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缓解了国内石油紧缺的问题,然而也面临一系列挑战与困难,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困难便是缺乏既掌握专业知识又熟悉国际规范、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作为石油石化人才培养重要基地,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围绕国内石油石化企业的迫切需求,基于自身的办学特色与优质教育资源,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石油石化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任,探索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以期为石油石化企业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提供人才支持。[1-4]
作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的具体措施之一,我校石油工程学院自2014年春季学期开始为2013级及往后各级石油工程专业本科创新班学生开设了一系列采用全英文讲授的专业主干课程。本文几位作者作为课程主讲教师承担了理论力学课程的全英文教学工作,并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了理论力学全英文课程建设工作。经过2013~2014、2014~2015两学年的教学与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形成初步的体会与经验,对于全英文教学存在问题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本文针对前期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体会、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与相应的建议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期对类似课程的全英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理论力学全英文课程建设的意义与可行性
理论力学属于经典力学范畴,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一般规律,是理工科大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对于石油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而言,理论力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在培养计划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一方面培养学生运用力学基本知识直接解决工程技术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学习后继的材料力学、渗流力学、岩石力学等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因此理论力学全英文课程建设是石油工程专业全英文课程体系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开展理论力学课程的全英文讲授,对理论力学全英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建设具有显著的必要性。通过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体系,通过全英文方式的讲授,使学生在掌握理论力学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专业英语水平,习惯英语思维方式,形成使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
在开设全英文课程体系前,为适应我国石油经济国际化发展战略与我校建设石油石化学科领域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国际化、创新型石油石化专业人才,我校石油工程学院已经开展了一批示范性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积累了不少经验。具体来说,石油工程学院的工程力学(包含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双语课程在石油工程专业本科生中已经进行了多年的讲授,积累了大量的课程建设经验,形成了丰富的教学文件,培养了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在师资力量方面,近年来我校石油工程学院通过引进具有国外博士学位和有国外交流学习经历的青年教师与现有教师赴国外高校交流访学的方式,已经形成了一支具有良好国际化教育背景的教师队伍。具体到理论力学全英文课程,学院为该课程配备了由两位具有美国博士学位的教师以及一位具有美国高校联合培养经历的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且都具有力学学科相关背景,一方面对理论力学课程内容有较好的把握,另外一方面也都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充分保障了理论力学全英文课程教学质量。石油工程专业本科创新班学生是学校在每年入学之初从新入学理工科专业本科生中选拔出的拔尖学生,数理基础较好,英语水平普遍高于同期入学学生的平均水平,适合于开展全英文教学。因此从前期双语课程教学积累、师资力量配备以及学生素质方面,都具备开展理论力学全英文课程教学与课程建设的可行性。
二、理论力学全英文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内容包括教材的优选与确定、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与安排、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教学评价方式改进等。
教材选用:教材作为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材料[5],是课程建设的核心,集中体现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好的教材既要全面涵盖课程的主要内容,又应当合理安排章节体系和知识点的前后衔接。考虑到目前我校的理论力学全英文课程尚处于课程建设的初期阶段,尚不具备直接自编教材的条件,在透彻研究国外经典教材内容体系并结合我校石油工程专业特点、学生素质的基础上,选定了Dietmar Gross等人编著的Engineering Mechanics I : Statics[6]与Engineering Mechanics III : Dynamics。[7]该教材内容涵盖了国内理论力学所包含的静力学、运动学与动力学内容,具有概念清晰、深入浅出、简明却不失严谨的特点,同时该书的英语行文平实易懂,相当于类似石油工程的工科专业大学低年级本科生的理论力学课程。同时,作为对上述教材的有益补充,我们还指定了J. L. Meriam编著的Engineering Mechanics: Statics & Dynamics [8,9] 作为教学参考书。
教学内容:考虑到全英文授课所需时间可能比中文授课费时,需要在确保知识体系完整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炼和优化,合理安排课堂精讲、概述和课外自学等内容。在选定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国外经典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内容与国内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内容,确定了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力学引论、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任意力系的简化与平衡、重心、质心与形心计算、结构支座反力计算、桁架结构内力计算、干摩擦、功、能量与虚功原理、质点动力学、刚体动力学。由于教学学时的限制,同时考虑到在后续材料力学、岩石力学一些课程的需求,在教学内容的确定过程中,重点强调静力学部分。
教学方法:由于采用英文教学,学生单纯通过听教师讲授的方式接受信息的完整程度、消化速度与中文讲授课程相比要低,特别是在课程刚开始时,学生可能会表现出现一定的不适应,因此全英文课程采用传统的教师传授式教学可能收效甚微,需要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综合应用,探索保证全英文授课质量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鼓励学生课前预习对于全英文教学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课前预习相关章节的教材内容,初步熟悉陌生词汇,并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思考,对相关问题形成一定的初步见解。在课堂教学开始时,通过提问并对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奖励考核,充分调动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使得学生熟悉课堂教学内容,带着初步的认识与疑问参与课堂教学与学习,学习效果显著增强,另一方面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在全英文教学语言上初期的不适应,充分保障教学质量。
针对理论力学课程的特点,合理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板书授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是全英文教学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在两学年的理论力学全英文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已经制作了完整的全英文多媒体课件,对于信息量较大,需要直观展示的图、表及实际力学过程的描述等,可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展示,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高效地获取直观的印象与信息。而对于重要理论公式推导、典型习题求解过程等教学内容则采用传统板书的方式进行授课,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同时也能体现理论力学课程的逻辑严密性与科学性。通过采用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包含信息量大并且生动形象的特点,同时也能充分发挥板书教学手段易于控制教学节奏且便于师生互动的优势,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补充本科学时压缩背景下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引入团队学习教学法,以3~4人为一组的标准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将课堂上选择概述的教学内容分配给各小组,要求学生课后对所布置的内容开展团队学习、讨论,制作多媒体幻灯片进行汇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安排了一次讨论课,由各学习小组指派一名团队代表在课堂上用英语进行口头汇报,详细讲解所讨论和学习的知识点,并接受学生提问,给出解答。通过这种形式,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应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按照培养方案,理论力学课程安排在大一学年第二学期,是最早开设的一门全英文课程,学生初次接触到相关的专业英语。因此,我们在课程教学开始时,针对理论力学常用的力学概念、数学表达方式的英文表述先进行讲授和学习,同时在课程开始的初期阶段适当控制英语语速,确保口语清晰,快慢适合,避免使用生僻词汇和长句,对于重要的、不常见的学术词汇,加以一定的解释,使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都能够接受全英文教学。
课堂简易演示实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理论力学课程的一些力学原理能够通过一些简易的演示实验进行讲解,例如在教学干摩擦一章的belt friction部分时,学生对于理论推导所得的Euler-Eytelwein公式不具有直观认识,我们通过设计一个小型的简易演示实验,对于摩擦力随绳索在轴上绕的匝数呈指数增加的现象进行了演示,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考核评价:理论力学全英文课程采用综合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全面考虑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团队学习与口头报告表现、课堂问答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估。课程平时作业按教学内容每章布置作业1 次,并采用全英文的形式进行作答,课程期末考试试卷以及答题也都采用全英文的形式。通过对团队讨论、学习与口头汇报的表现进行评价,成绩占最终课程成绩的10%。此外,结合鼓励学生提前预习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随机提问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点的理解与认识,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分数。通过上述综合考核评价方式与前述各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网络教学资源:在学校的支持下,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上建设了课程网站,涵盖课程介绍、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内容,将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全套英文版教学文件如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讲义、教案、课件、习题、试卷、实践指导书等上传至课程网站,便于学生课外自学。通过网站的留言与信息系统,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和建议,教师也能及时地给予解答和回复,加强了师生网络互动。
三、理论力学全英文课程教学实践
自2014年春季学期开始,经过在我校石油工程专业本科创新班学生中开展两次理论力学全英文课程教学实践,已经初步形成了完备的理论力学全英文课程教学体系和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经过对两届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我们的理论力学全英文课程基本实现了采用全英文教学语言向学生传授理论力学学科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目标,有效地提高了学生采用专业英语交流的能力,同时通过团队学习、讨论和口头报告等方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调查研究、归纳总结和英语表达的能力。
当然,在教学实践和学生反馈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少数学生由于英文水平不足,对于采用全英文教学仍然不太适应,导致学习兴趣不足。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建议采用学生自主选课与教师筛选学生这种双向选择的方式来解决。目前我校全英文课程教学在初步探索中,要求创新班学生参加全英文课程学习,然而不可避免存在部分学生对此不感兴趣,而非创新班学生中也一定有部分学生对此课程感兴趣,因此有必要对参与课程学生进行筛选与分类。可以考虑根据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学习能力进行选拔,尽量让对感兴趣并具有一定英语水平的学生参与全英文课程学习。此外,目前在全英文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国外原版教材,一方面价格较为昂贵,另一方面也存在知识体系和内容与国内其他课程存在重叠和不兼容的情况,因而有必要进行教材建设,力争编写出既符合国内学生语言水平、知识体系,又能与国际化教育体系顺利衔接的全英文教材。另外,教学过程中少数学生可能存在本末倒置的现象,将重点放在学习英语语言上,事实上,在全英文课程学习的两大任务——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利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能力中,显然后者才是更加重要的方面,在这点上授课教师也需要特别注意。
四、结语
本文总结了国际化办学背景下我校石油工程专业理论力学全英文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总的来说,石油工程专业理论力学全英文课程经过两年的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教学经验和成果,形成了一套全英文教学基本文件,初步确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全英文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反馈良好。在下一步的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过程中,仍然需要对比不同教学方法使用的效果,并对课程教学成效进行跟踪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及时总结反思,进一步改进与完善教学方法与手段。
[ 参 考 文 献 ]
[1] 张来斌.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积极培养国际化石油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9(15).
[2] 张来斌.面向中国石油工业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J]. 大学(学术版),2012(8).
[3] 张来斌.深入实施国际化战略 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J]. 世界教育信息,2013(5).
[4] 蒋庆哲.改革创新 攻坚克难 扎实推进石大国际化战略的实施[J].世界教育信息,2013(5).
[5] 麦莉,孟广伟.理论力学双语教学的教材与教学实践[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7).
[6] D. Gross, W. Hauger, J. Schr?der, W.A. Wall, J. Bonet. Engineering Mechanics 1 : Statics [M]. New York, Springer, 2009.
[7] D. Gross, W. Hauger, J. Schr?der, W.A. Wall, S. Govindjee. Engineering Mechanics 3: Dynamics [M]. New York, Springer, 2009.
[8] J.L. Meriam, L.G. Kraige, W.J. Palm. Engineering mechanics : statics [M]. New Jersey, John Wiley & Sons, 2012.
[9] J.L. Meriam, L.G. Kraige, Engineering mechanics: dynamics [M]. New Jersey, John Wiley & Sons, 2012.
工程力学专业毕业生自荐书 篇9
您好!
我由衷地感谢您,在百忙中抽出宝贵的时间阅读我的自荐书。
我是南京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程力学专业**届硕士研究生,即将毕业,很想成为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的一员,谨向您推荐自己。
在本科四年和保送研究生的三年期间,本着“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的校训严格要求自己,学习刻苦,工作认真,成绩优秀,年年获得奖学金,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地涉猎了大量书籍,不断拓宽知识面和社会阅历,积极参与生产和科研项目。
我的计算机和 英语 水平良好。计算机通过了计算机国家二级,能熟练地运用VB、VC、Fortran语言编制程序,并为同学和自己编制过不少实用的程序;能熟练使用AutoCAD、ANSYS、Flac、Abaqus等专业软件。英语 通过了大学 英语 四级 考试,能比较熟练的阅读行业资料。
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使我懂得求实、创新、团结、进取是职业生涯的第一要义。如果有幸成为贵单位的一员,我将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为单位的发展竭尽全力。
再次感谢您阅读此信,期待着您的早日答复,谢谢!
祝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屡创佳绩!
此致
土力学实践教学方法研究 篇10
仅仅依靠课堂授课教学模式是难以满足现代工程技术飞速发展对综合素质人才的要求。所以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必须在传统课堂授课模式的基础上,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实践教学对学生实际动手和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所不能及的,特别是对与实际工程联系较为紧密的相关专业课,实践教学尤为重要[1]。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中,土力学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之一,也是一门非常感性的课程,学生要不断的接触土。通过在实际工程中,观察土在各种施工过程中的性状,了解土在不同外力作用下状态的变化,利用试验设备对土进行各种条件下的不同种类土性能进行测试,研究其力学特性,最后才能对土的概念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土的压缩、剪胀、破坏、塑性都是从实践性教学中获得的[2]。在土力学的发展过程中,所有重要理论的建立,无一不是通过千百遍实践后摸索得来的。如库伦强度理论、太沙基固结理论、达西定律、有效应力原理等,均是通过试验归纳验证得到的。因此,为了让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土力学基本概念和重要原理,更能自如的在实际工程中运用土力学知识,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一、土力学实践教学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践课时少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问题。近年来,随着土木工程新理论、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学科门类和知识量也迅速增加,各高校开设的课程数量明显增加,这也导致在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单门课程课时大幅压缩,对于土力学这样的密切联系实际工程学科的实践学时更是减之又减。这就使得教学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广泛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
2.实践教学环节问题。由于实践教学条件限制,国内高校大多没有对实践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土力学实践教学基本以实验教学为主,且课时较少,这就导致学生对土力学的理解往往只能停留在书本层面,对实际的工程活动非常陌生,往往会感到课堂讲授的知识非常抽象,特别对于一些经典的土力学理论,这种现象若长期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会使得实践教学环节和理论教学严重脱节,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此外,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也较为突出,特别是对学生实践环节的评分标准存在很大的主观性。目前,仅有少数高校采取了较为科学的实践教学方式,如清华大学的土力学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案例分析、学生研究训练(SRT,StudentResearch Training)和毕业论文综合训练[2],华南理工大学则包括土工实验、参加科研、毕业设计和工程实例分析[3]。
3.当前部分教师虽然拥有很高的学历,但没有多少实际工程经验,造成了理论功底很深,但实践经验却明显不足的现象[4]。此外,由于高校在考核职称时,过于强调科研成果,导致部分教师忙于学术研究,很少有精力参与工程实践活动,也缺乏相应的实际工程经验,这必然导致课堂上不能做到结合实际工程去理解和讲授,课堂教学往往成了照本宣科。
二、土力学实践教学方法探讨
(一)实验课程考核方法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都未建立独立的土力学实践考核体系,只是根据实验报告进行考评,成绩占土力学课程总成绩一定的比例,这从客观上降低了学生对土力学试验课程的重视程度,也必将影响学生试验课程的学习和试验能力的提高。因此,笔者建议将土力学实验设置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并单独计算学分,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去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从定量角度考核,主要是教师根据学生完成试验设计和试验后提交的作业或书面报告等内容,对学生做出考核;定性考核则是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试验过程中表现出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定性地给予考核成绩。
(二)实验内容
常规的土力学试验主要有:土的液塑限试验、渗透试验、压缩试验、直剪试验和三轴试验等,教师在组织实验过程中,要保证每位同学必须亲自动手操作实验,针对每位同学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要结合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给予解答,让学生在做实验中能感知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上述常规的土力学实验,主要是土力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土体的一些力学特性进行实验验证,学生通过这样的锻炼,可以培养其基本的试验操作能力,但对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却捉襟见肘。为此,可以挑选一些相互间关联性较强的基础试验,将其组合成一个综合性的试验,既可以加强学生对各知识点内在联系的理解,也能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现有实验设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现有设备进行创新性改进,以完成更复杂的土力学实验。如对常规三轴压缩仪进行适当加工,使之可以完成图的压缩流变试验;对直剪试验中的剪切盒进行适当地改进,使之可以完成土的剪切流变试验等。此外,可以结合科研项目或者实际工程,选定适当的试验课题,由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得出研究结果。如采用锚杆对开挖基坑进行支护时,如何设置锚杆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教师可以结合主应力作用下土体破裂面与最大主应力面之间的夹角关系,来引导学生做出切合实际的锚杆设计方案,并要求对设计方案的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后提交书面报告。
(三)实习与课程设计
通过实习学生可以很好的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土力学实习主要包括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前者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土的形成、分布与存在状态及其主要结构特征。该阶段可以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去了解地质构造、土层分布以及不良土层的处理措施等。在生产实习阶段,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土力学的生产实践活动,主要是参与地基基础或土质边坡的施工方案选择、施工组织设计等。通过生产实习,学生对土体截止的物理力学特性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土力学课程设计主要是结合实际工程地质条件,针对具体工程项目,给出最优的设计方法和施工方法,是学生学会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中一系列专业实践训练,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一方面课程设计使学生对土力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理解更加透彻;另一方面,在如何运用这些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方面,也得到了一定锻炼。因此,课程设计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也是对学生提高设计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
(四)实习基地的建设
实习基地建设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优选实习基地对学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5]。学校可以自筹经费建立学生工程实习中心或者广泛利用校外资源,选择几家典型的、在业界具有较强专业实力的勘察设计和施工单位作为实习基地。
自建实习中心,要鼓励学生利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大胆创新,通过让学生建造一些小型的工程模型来实现学生在设计产品中的新理念和新想法。这种最为直接的将理论用于实际的做法,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此外,在设计或施工单位的实习基地,学生甚至有机会参与一些大型的基础建设项目,更能切身体会到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是如何在实践中应用的,其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五)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
随着工程技术水平的飞越式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不断涌现,新的工程规范也陆续颁布,这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掌握最新的专业技术、理论以及行业规范,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教师要多开展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把反映现场实际工程的最新成果及时充实到土力学课堂讲授中,只有自己力学功底厚、知识水平高,才能达到对土力学教材内容的深刻理解,才有可能非常清楚地给学生讲解书中的内容,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6]。通过长期、深入、系统的科学研究,并不时追踪土力学的学科发展动态,了解国内外土力学领域的最新热点研究问题,在实践教学中结合一些施工现场典型的工程案例,适当引用一下这些热点理论和热点知识,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从另一个侧面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之,土力学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专业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各个方面[7]。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相关教务部门要研究出具体实施方案,加大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积极协调学校各相关部门整合实践资源,优化实践教学环境,加强与校外相关施工或设计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并通过组织土力学教师集中培训,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断推进土力学实践教学方法的改进。
参考文献:
[1]周莉,董连成,许珊珊,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土力学实践教学探索[J].山西建筑,,40(10)。
[2]李广信,吕禾,张建红。土力学课程中的实践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23(12)。
[3]潘健。土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实验和实践环节[J].教育理论与实践,,27(S1)。
[4]刘勇健,李友群,刘广静。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J].高等建筑教育,,(5)。
[5]田悦,赵中华。实践型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J].时代教育,2014,11(1)。
[6]阮波。土木工程专业土力学课程教学实践与体会[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2)。
【水力学专业实践论文】推荐阅读:
钻孔水力压裂论文06-30
《水力学》课件在教学中使用的利弊研究论文08-20
水力学特性10-14
生态水力学09-19
水力学模型试验05-18
水力学学习心得08-26
水力学课程教学大纲10-20
孙东坡水力学答案解析10-29
传说中的水力学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