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生查子·药名闺情》诗词赏析

2024-05-14

陈亚《生查子·药名闺情》诗词赏析(通用6篇)

陈亚《生查子·药名闺情》诗词赏析 篇1

生查子·药名闺情古诗词鉴赏

古诗原文

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檀郎读。

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

译文翻译

自从与夫君离别之后,思忿之情绪日渐加深,这短短的信笺,无法写尽我要倾诉的思情。信中的每一个字,都饱含着我的相思之苦,希望夫君仔细阅读,明白此情。

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相约,你最迟于仲夏樱桃红熟之时回家。我日日盼,夜夜想,已经到了秋天,连菊花都开放了,为什么还没有你回来的音信呢?

注释解释

相思:即“相思子”,中药名。

意已:谐中药名“薏苡”。

白纸:指信笺。又谐中药名“白芷”。

苦参商:谓夫妻别离,苦如参商二星不能相见。参星在西,商星(即辰星)在东,此出彼没,无法相见。苦参,中药名。

檀郎读:一作“槟郎读”(“槟郎”亦是中药名)。意谓请丈夫仔细阅读。檀郎,晋代潘岳是美男子,小名擅奴.故旧时常以“檀郎”代称夫婿或所爱男子。郎读,谐中药名“狼毒”。

当归:应该回家。亦中药名。

远至:最迟到,最迟于。又谐中药名“远志”。

樱桃熟:樱桃红熟之时,即初夏。樱桃,亦中药名。

菊花时:菊花盛开之时,即深秋。菊花,亦中药名。

回乡曲:意谓回家的信息。回乡,谐中药名“茴香”。

创作背景

陈亚由做医工的舅父养大,他从小耳濡目染,药名烂熟于胸。词人长期在外做官不能回家。妻子写信给词人倾诉相思之情,词人有感于此便在写下这首巧用药名的闺情词。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别具风味的药名闺情词。词中以深挚的感情和浅近的语言,别具一格、匠心独运地妙用一连串药名,通过闺中人以书信向客居在外的夫君倾诉相思之情的情节,抒写了闺中人思念远人的款款深情。

词的上片通过闺中人书信难表相思之深的描写,抒写她对丈夫的深情厚意。起首两句,谓自从丈夫别后,忆念甚深。她无法排解离愁,便把深深的思念写入信中,但却怎么写也写不尽。“字字”二句是说信中的每一个字,都是诉说这离别之苦的`,是要丈夫读了知道此情。参星西,商星(即辰星)东,此出彼没,永不相见,比喻双方隔绝。“苦参商”三字极传神,谓因夫妻离别、隔如参商而苦恨不已。这正好说明闺中人何以“相思意已深”而“白纸书难足”了。以上,“相思”、“意已”(薏苡)、“白纸(芷)”、“苦参”、“郎读(狼毒)”均为药名。

过片“记得约当归”前添上“分明”二字,更显出分手时的相约印象甚深。“分明”二句,写闺中人回忆当日分手时的情景:她一再叮嘱丈夫,最迟不要超过樱桃红熟时(指夏季)回家。但她等了又等,盼了又盼,却她终不见心上人回来。于是,她不禁爱怨交织地问道:“现连菊花都开了(指秋天),为什么还不回来呢?”这四句一气呵成,情味深长,含蕴不尽,可看作是信中内容的延续,也可看作是信外的心底思忖。

词的下片,以怨詈口气,进一步抒写闺中人怀念远人的情怀;结尾出以反问,更显思念之深切。词中使用的药名,有“当归”、“远至(志)”、“樱姚”、“菊花”、“回乡(茴香)”等。

陈亚《生查子·药名闺情》诗词赏析 篇2

文学翻译, 尤其是诗歌翻译, 以其复杂性历来被许多学者和翻译者认为是不可译的。如何能在诗歌翻译中, 既保留了原诗的音韵, 格律, 又传达了诗歌的意境, 内涵。即如何做到诗歌翻译的, 形神兼具。这个问题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无论是从传统的翻译标准“信达雅”的探讨, 还是偏向文化转向的翻译研究学派;无论从直译, 意译的翻译策略, 还是翻译与改写的文学再创作, 人们的视线始终聚焦在诗歌这一独具魅力的文学形式的翻译上。因此, 作为翻译者, 如何在诗歌翻译中, 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 如何正视翻译的不可以译性, 如何做到形神兼备, 这是横在诗歌翻译者面前的一座大山, 也是文学翻译教师应该着力关注的问题之一。鉴于此, 作者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切身体会, 从翻译的忠实与自由角度, 探讨英汉诗歌翻译中译者的无奈以及其不可译性。

二、诗歌翻译中的忠实与自由

首先, 笔者从勒菲弗尔和王宏印对诗歌翻译的忠实与自由及翻译标准的观点入手, 然后, 以其提出的翻译策略和原则作为理论基础, 进行深入的案例分析。

(1) 勒菲弗尔的忠实与自由理论

著名的学者勒菲弗尔在其具有开创性的著作《诗歌翻译:七项策略和一个方案》中详尽的探讨了诗歌翻译的问题及其可能性。他认为:翻译者的任务不仅仅是译出意义, 这只是翻译最起码的要求。作为文学翻译, 应尽可能忠实地译出原文的交际意义。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削弱原文的交际意义。但同时他也提出, 几乎没有一个译文是可以完全达到这种理想效果的,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 要求译者不能把忠实与自由对立起来, 而应该是追求总体上忠于原作, 但也容许处理细节上的自由, 那么, 译文或多或少能接近理想。 (许钧, 2000)

勒菲弗尔还在该书中提出, 做到翻译的忠实与自由, 译者必须具备的5个条件, 即 (1) 译者必须有能力从整体结构把握原文; (2) 译者必须有能力把握原文的意义及其交际意义; (3) 译者必须有能力区别受原文中文化制约的时间, 地点和传统因素 (what is“culture-bound”) 和受结构限制制约的时间, 地点和传统因素 (what is“structure-bound”) ; (4) 译者必须能在目的语文学传统中选择一种能与源语文学传统中原作相应形式; (5) 译者必须有能力像原作者一样解释原文的主题。 (许钧, 2000)

(2) 王宏印的诗歌翻译标准

王宏印先生在其著作《文学翻译批评论稿》中专门撰文谈到诗歌翻译批判的参照标准。其中包括: (1) 体制问题。 (2) 诗味问题。 (3) 语言问题。 (4) 文化问题。 (5) 倾向问题。 (6) 风格问题。其明确提出诗歌翻译中, “改变原始体制创立新的体制的做法, 作为‘翻译体’的合法合理的存在形式, 通常是允许的, ”而且“译文与原文体制的一致性问题, 还有改制是否合适的问题, 则应当视具体情况进一步制订出细化的评价标准或执行规则。”由此, 可见, 王先生对诗歌翻译中译者的自由与忠实程度具有很高的包容性。

笔者认为, 王宏印和勒菲弗尔中外两位著名的学者所谈及的翻译标准及对译者的要求问题, 实则是文学翻译, 尤其是诗歌翻译中译者处理忠实与自由辩证关系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对于6个标准如何体现在翻译中, 笔者将在下文结合实例详细探讨。

三、英译《生查子:药名闺情》与诗歌翻译的忠实与自由

笔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宋词一首, 并试图通过对原诗歌及译文, 做出形式和内容的分析, 来探讨译者在翻译中是如何处理忠实与自由的辩证关系。并在勒菲弗尔忠实与自由辩证观的指导下, 探讨如何做到王宏印先生所提到的诗歌翻译的6个标准。

首先我们先对原诗和译文做相应的介绍。《生查子:药名闺情》是一首寄托情爱相思的宋词, “生查子”是其词牌名, “药名闺情”据《全宋词》讲, 作“药名寄章得象陈情”, 主要是用药名借其谐音表达闺情。词中出现的“相思”, “意已”, “白纸”, “苦参商”, “郎读”, “当归”, “远至”, “菊花”以及“回乡”, 皆按其谐音入诗, 既可陈情, 实为中草药的名称, 分别指代“相思豆”, “玉米药”, “白芷”, “苦参, 草药;参商:星宿名称”, “狼毒”, “当归, 药名”, “远志”, “茴香”。试想, 如果不熟悉中国灿烂瑰丽的诗歌文化, 对中药知识没有一点了解, 这首宋词在翻译的时候, 一定会缺乏原有的韵味, 读者很难体会到词人当年捻断数根须的考究, 无从品味词中诙谐深刻的情感, 该词可以称作是形式与内涵完美融合的典范。但是, 再试想, 即便是译者多么的数谙此诗的真谛, 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 从选词入韵都了如指掌, 那就一定可以完整的将此诗歌蕴藏的“谐音”的形式传达出来吗?

下面选取的译文, 是我国著名的诗歌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译作。该词也只是许先生所译600首宋词和唐诗 (其中宋词300首, 唐诗300首) 中的一首。许先生是北京大学教授, 诗歌翻译专家, 其译作以“形神兼备”而广受推崇和喜爱。相信, 其对中国古典文学的造诣之高也一定不会有人怀疑。许先生在翻译此诗时, 必定注意到了其谐音入诗的情趣, 且其在译文旁边也给出了详细的译注, 一一对照介绍了原诗歌中出现的多种中药及其功效。

生查子 Mountain Hawthorn

药名闺情 陈亚

字字苦参商, 故要檀郎读。 相思意已深, 白纸书难足。

分明记得约当归, 远至樱桃熟。 I’m grieved from you to part.

Chen Ya You’ve promised to come back

I am so deep in love, Before ripen cherries black.

Paper’s not long enough. Chrysanthemums now bloom.

Why are you not in our room?

通过仔细比较原作与译作, 相信读者不难发现, 除保留原诗的押韵和意境外, 原文中的药名在译文中已经荡然无存了, 唯有“樱桃, 菊花”依然挺立在那里。读者在赞叹许先生高超的翻译水平的同时, 也必然会惋惜原诗的情趣没了踪影。更加惋惜, 译入语读者定然无法完全领略到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了。这就是王宏印教授所提到的体制问题 (literary format) 。而《生查子:药名闺情》就是一个典型的体现了译诗的体制问题上, 需要充分自由的例子。

笔者认为, 这并不是说, 译诗者都可以忽视诗歌体制, 形式, 随意自由发挥了。诗歌翻译的第2个标准:诗味问题 (poetic taste) 则是在翻译中, 起关键作用的因素之一。对于这首宋词来说, 如果翻译中, 丧失掉的东西是它充满趣味的形式, 那么将从形式中失去的诗味以其他形式展现出来, 则是该诗要求译者充分忠实与原文的地方了。正如王宏印所说“译诗的致命缺点就是意思全对而诗味全无, 甚至体制都能移植过来, 却完全没有诗的感觉。”

因此在翻译中, 如何保持诗歌的味道是至关重要的。许先生在翻译中, 运用补偿手段, 将诗味保存。使用“Why don’t you know my heart?”这样的反问修辞, 加强了诗中主人公的思念之情, 略带忧怨。而原词中“苦参商”, 所特指象牛郎织女般永难想见的意象, 译者用了“I’m grieved from you to part.”, 则以强烈的都作感表达了男女主人公天各一方, 难以相见的情景。真切而触动人心。

“Before ripen cherries black”中的black非常传神, 樱桃都开败了, 都变枯萎了, 腐烂了, 主人公还在等待着心爱的人, 然而结果却是遥遥无期。下阙, 也是诗歌的结尾, 译者依然使用了一个反问句“Why are you not in our room”, 不仅与上阙前后对应, 体现了诗歌形式上的韵律, 而且从情感上来说, 通过反问达到了主人公情感的高潮。

通过分析, 我们不难看出, 即使诗歌的体制制约了译者, 但成功的译者依然能够完美的诠释诗歌的味道和意境。这就需要译者着实体味原诗, 把握翻译中忠实与自由的尺度。明确忠实与自由的真谛。自由是为了更加真实再现原诗, 只有紧记忠实这个原则, 才能更好的将自由发挥极致。从而达到自由与忠实的完美结合。

同样, 王宏印教授提到的语言问题, 文化问题, 倾向问题, 以及风格问题, 都是决定一个优秀译作的标准, 也是影响译者在忠实与自由中做出合理决定的依据和参考。

四、讨论和结语

在此文最后, 笔者再次重申勒菲弗尔的观点, 即翻译中, 忠实与自由是不能对立起来的, 译者应该追求的是总体忠于原作, 通过细节的处理, 更好的体现原作的精神。同是译者也必须努力提高自身修养, 做到合理处理忠实与自由关系所需要的5个条件, 真正做到在各种限制中做到游刃有余, 将限制变为体现诗味的优势。

摘要:诗歌翻译中, 忠实与自由的处理是困扰翻译者的问题之一。本文结合勒菲弗尔和王宏印的诗歌翻译理论, 通过分析许渊冲先生的译作《生查子:药名闺情》, 探讨译者如何在诗歌翻译中做到忠实与自由的结合。

关键词:忠实,自由,翻译

参考文献

[1]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 (修订本) [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8

[2]王宏印.文学翻译批评论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2

[3]许钧.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4

[4]吕晓娟.从文化语言学视角看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翻译[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6) .

[5]陈涛.从陆游《钗凤头》的两个译文看宋词的英译[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5)

[6]徐文轩.从两首英诗的汉译看大学英语教学的“盲区”[J].山东外语教学, 2002, (4)

[7]宋湘绮.西方文论下的当代旧体词[J].船山学刊, 2008, (1) .

陈亚《生查子·药名闺情》诗词赏析 篇3

宋代:毛滂

春晚出小城,落日行江岸。人不共潮来,香亦临风散。

花谢小妆残,莺困清歌断。行雨梦魂消,飞絮心情乱。

赏析

《生查子》,原是唐代教坊曲名。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惜分飞·富阳僧舍作别语赠*琼芳》一样,皆是他辞官后,行于富阳途中所作。

词的上片,首句写词人在暮春傍晚时分,独自离开富阳县的山城,行至富春江畔。富阳县位于杭州府西南,富春江的下游。词人眺望江面,雾霭茫茫,斜晖脉脉,在这黯然萧索的氛围中,强烈的怅意和思念占据了词人的心。“人不共潮来,香亦临风散”,就是词人所惆怅所思念的事情了。词人深感遗恨的是,钱塘潮水不能将心爱的人带到身边,而那女子为自己祈祝燃香,香烟则随风飘散了。人既不能来,香也闻不到,祈愿是枉然,寄信更不通,这令词人深感痛苦。

词的下片,表面是写景,实际是借景物写人。“花谢小妆残,莺困清歌断”两句写所思之人的花容憔悴、困慵无绪,再也无心抚弦歌唱了,这是词人睹物思人,从而产生的设想;而尾句“行雨梦魂消,飞絮心情乱”则是词人此地此时的实感。深夜春雨淅沥,点滴至明,令人无法安睡,更增添词人羁旅的烦闷;“飞絮”一句,写天明登程,路上独行,风中柳絮,飘来飘去,又勾起词人由于仕途失意,怀才不遇,瞻望前途渺茫,漂泊无定的惆怅心绪。

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4

词的上片是女主人公对一年前与情人约会的回忆。首先明确地交代了时间,点出了词的题目。接着用“花市灯如昼”一句描写了当今风光。花市,每年春天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是一种富有诗意的民间风习。花市未收,华灯已上,照耀得如同白昼一般,——这就写出了元夜的繁华热闹。因为是三五之夜,此刻那徐徐升起的一轮明月,正爬上柳树的枝头。灯、月交辉,已经为节日增添了异彩;而在婀娜多姿的柳树的映衬下,明月更显得妩媚多情,仿佛在注视着人间的一切。

这里写“灯”,写“月”,固然紧紧扣住了“元夜”的特点,但更重要的,还是为了设置背景,渲染气氛,衬托下文将要写到的人事的美好。这“人事”自然是指女主人公与情人的约会。你看,她止不住内心的欢悦和激动,终于道出了只属于她与情人之间的秘密:“人约黄昏后。”有了上面的渲染和铺垫,这约会便显得无限甜蜜和温馨。女主人公只用一句话轻轻点出,而把约会的具体情事推到“幕后”,不仅多少表现了少女的羞涩,令人想见她的欲言又止的情态,而且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表现了作者刻画人物心理与剪裁的精湛技巧。。

下片是女主人公直抒当前境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情绪,与上片恰好形成鲜明的对照。在再度点明那一特定时间后,仍从“月”与“灯”着笔,而以“依旧”二字简而言之,只是由上文映带,这就省去了不必要的笔墨。但对人事的叙说有所强化:“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虽然着墨不多,却也勾勒出了一位伤心美人的形象,读者从她的衫袖上泪水之多(“湿”)不难看出她感伤情绪的浓重。这完全是由“不见去年人”所引起的。尽管造成这种可悲的现状,是由于某种原因而暂时离别,还是由于外力的强制而永远分手,我们不得而知,因而无法判定那种感伤情绪是离愁别恨,还是失恋的悲哀,不过从女主人公深切的怅惆之情中,还是感受到了她内心的极大痛苦。下片是女主人公直抒当前境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情绪,与上片恰好形成鲜明的对照。在再度点明那一特定时间后,仍从“月”与“灯”着笔,而以“依旧”二字简而言之,只是由上文映带,这就省去了不必要的笔墨。但对人事的叙说有所强化:“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虽然着墨不多,却也勾勒出了一位伤心美人的形象,读者从她的衫袖上泪水之多(“湿”)不难看出她感伤情绪的浓重。这完全是由“不见去年人”所引起的。尽管造成这种可悲的现状,是由于某种原因而暂时离别,还是由于外力的强制而永远分手,我们不得而知,因而无法判定那种感伤情绪是离愁别恨,还是失恋的悲哀,不过从女主人公深切的怅惆之情中,还是感受到了她内心的极大痛苦。

此词的艺术构思近似于唐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诗,却较崔诗更见语言的回环错综之美,也更具民歌风味。全词在字句上讲求匀称一致,有意错综穿插,它用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上四句与下四句分别提供不同的意象以造成强烈的对比。上下阕的第一句“去年元夜时”与“今年元夜时”,第二句“花市灯如昼”与“月与灯依旧”,两两相对,把“元夜”“灯”作了强调;而“人约黄昏后”与“不见去年人”,则是上阕第四句与下阕第三句交叉相对,虽是重叠了“人”字,却从参差错落中显示了“人”的有无、去留的天差地别及感情上由欢愉转入忧伤的大起大落,从而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内心的起伏变化。

词作通过主人公对去年今日的往事回忆,抒写了物是人非之感。既写出了伊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词的语言通俗,构思巧妙,上片写去年,下片写今日,重叠对应,回旋咏叹,具有明快、自然的民歌风味。结尾“泪满春衫袖”一句,则通过描写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十分充分。全词以独特的艺术构思,运用今昔对比、抚今追昔的手法,从而巧妙地抒写了物是人非、不堪凹首之感。语言平淡,意味隽永,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和苦痛体验,体现了真实、朴素与美的统一。语短情长,形象生动,又适于记诵,因此流传限广。

《生查子·元夕》创作背景

生查子·短焰剔残花翻译及赏析 篇5

古诗原文

短焰剔残花,夜久边声寂。倦舞却闻鸡,暗觉青绫湿。

天水接冥蒙,一角西南白。欲渡浣花溪,远梦轻无力。

译文翻译

夜深了,还未入睡,我剔去灯花,周围明亮了些许。然而,这孤凄的氛围却没有变得暖热稍许。这离乡千里的边地深夜何其漫长,,无声无息。不愿如祖逖那般闻鸡起舞,鸡鸣却依旧声声催人。默默已觉青绫上尽是泪痕。

天的尽头,似乎天水相接,晨雾朦胧。西南天边的一角渐渐露出鱼肚白色。想要回到千里之外的家中,再次泛舟在浣花溪上。然而乡梦幽远,只任东风吹去远。

注释解释

生查子(shēngzhāzǐ):原唐教坊曲,后用为词调。

短焰:指蜡烛的火焰已短。

剔(tī)残花:把残存的灯花剪去,使烛光明亮。

边声:边地特有的声音,如马嘶、风吼、戍角声、战鼓声等等。

“倦舞”句:意谓在倦于起舞的时候却偏偏听到鸡鸣声。此处反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

青绫:青色的丝织品,此指青绫被。

冥蒙:幽暗不明。江淹《杂体诗·效颜延之侍宴》:“青林结冥蒙,丹嵘被葱蒨。”

浣花溪:在成都市西郊,为锦江支流,杜甫曾于溪旁筑草堂而居。此借指自己的家。

创作背景

该篇作于词人旅居塞外之时,描写了塞外的清冷景象以及词人在半梦半醒之际的倦怠感受,其时恰逢三藩之乱,词人想要去为国效力,但无踊跃之心。

诗文赏析

词人纯从个人角度出发,通篇吟咏其个人情感,并不多加掩饰的将情感真实地凸显出来,体现了纳兰性德词作的完整风格。正是这样由于厌倦官场,无心于仕途,感情的细腻处又受到太大伤害,身处边塞,不能安心入睡。纳兰填词就是如此地

上阙以夜为背景。夜深无寐,边声静寂时,挑灯孤守。“倦舞却闻鸡”反用了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这个典故出自《晋书·祖逖传》,纳兰性德反用“闻鸡起舞”的典故,说“倦舞却闻鸡”,表达出了词人真实而又矛盾的情感。好不容易有些许睡意,却又天亮,在夜与非夜的短暂缝隙里,征人偷空梦里回家,醒时泪湿青帕,乡思可谓缠绵凄切。

下阙的景色描写衬托出了睡意朦胧中在梦的边缘游荡的情形,其写景状物直至抒情,都显得丰富饱满。笔划到处,包揽无遗,沉郁而不见凝涩,全词“梦远轻无力”比喻精当,将无形的`梦化作有形的时空距离来衡量,足见征人独守边地的凄苦恋家。作者胸中的离愁与款曲在迷离恍惚的氛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生查子·官身几日闲原文及赏析 篇6

官身几日闲,世事何时足。君貌不常红,我鬓无重绿。

榴花满盏香,金缕多情曲。且尽眼中欢,莫叹时光促。

译文

为官之人哪能有几日得闲的,世间的事务什么时候才能处理得完。你的容颜不会常在,我的鬓发也无法再变黑。

榴花酒满杯香美,金缕曲真多情,姑且享尽眼前的欢娱,不要叹惜时光流逝得这么快。

注释

官身:为官之人。

世事:人世间的事务。

足:满足,此处引申为“终了”之意。

红:脸色红润,借指年轻。

重(chóng)绿:再绿。

榴花:指榴花酒。

盏(zhǎn):杯。

金缕:曲名,指杜秋娘《金缕衣》。

多情:富于感情。

眼中欢:比喻眼前或心中所期望的.欢愉事情。促:急促,过得快。

赏析:

这是一首劝人摆脱机务、及时休闲寻欢的小词,感情基调哀而不伤,平静而明快。

上片先由“官身”难闲、“世事”无尽说起,通俗直叙的语言,从自身的经历说起表述了做官的事多不得自由,引发共鸣。接着以“君貌”、“我鬓”,从人最容易代表衰老的部分写起,紧扣前文,申明青春不驻,人生易老,两对句各从两面着墨,下字亦颇工稳,白描自然,感情真挚,上片通过自身所体会结合所看到的,使得对于青春的感慨更深、更细、更微妙。

下片则一洗上片的感叹,提出了解决方法,顿时使得词句基调变得轻快明亮,开始叙说解决上述烦恼的办法,便言“榴花酒”之清香四溢、“金缕曲”之多情动人,用眼前事物的美好彻底消除了官机务缠身的烦恼,也为下句的感叹做好了理论铺垫。赏心乐事难得,应当及时赏花听曲,开怀享受。简单的四句,却写出了作者对于生活的参悟以及对于繁忙生活的解忧和看法,末句以尽欢、莫叹相劝,希望对方放下负担、享受生活。

【陈亚《生查子·药名闺情》诗词赏析】推荐阅读:

生查子,生查子杨无咎,生查子的意思,生查子赏析05-23

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译文及赏析07-16

上一篇:停保报告下一篇:我和书的故事小学生五年级优秀作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