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一次函数导学案

2024-10-04

192一次函数导学案(精选9篇)

192一次函数导学案 篇1

一次函数复习导学案

一、【使用说明】本节为复习第十三章而设计,见学习目标。

二、【学习目标】

①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根据条件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②会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解析表达式y=kx+b(k≠0)探索并理解其性质(h>0或b<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③理解正比例函数。

④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⑤能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学法指导】自主探究法

三、【自主学习】已知一次函数y=-2x-6。

(1)当x=-4时,则y=,当y=-2时,则x=;

(2)画出函数图象;

(3)不等式-2x-6>0解集是_____,不等式-2x-6<0解集是_____;

(4)函数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5)若直线y=3x+4和直线y=-2x-6交于点A,则点A的坐标______;

(6)如果y 的取值范围-4≤y≤2,则x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

(7)如果x的取值范围-3≤x≤3,则y的最大值是________,最小 值是_______.。已知一次函数y=x+m和y=-x+n的图象交于点A(-2,0)且与y轴的交点分别为B、C两点,求△ABC的面积.四、【合作探究】

1、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1)和点(-1,-3).

(1)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此一次函数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以及该函数图象与两坐

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3)若一条直线与此一次函数图象相交于(-2,a)点,且与y轴

交点的纵坐标是5,•求这条直线的解析式;

(4)求这两条直线与x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

2.已知一次函数的图像交x轴于点A(-6,0),交正比例函数于点B,若B点的横坐标是-2,△AOB的面积是6,求: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某单位要印刷产品说明书,甲印刷厂提出:每份说明书收1元印刷费,另收1500元制版费;乙印刷厂提出:每份说明书收2.5元印刷费,不收制版费。

(1)分别写出两个印刷厂的收费y甲、y乙(元)与印刷数量x(份)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它们的图像;

(3)根据图像回答问题:

①印刷800份说明书时,选择哪家印刷厂比较合算?

②该单位准备拿出3000元用于印刷说明书,找哪家印刷厂印制的说明书多一些? 321

2五、【课堂测试】

1、已知一次函数y1axb与y2bxa,它们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可能是y

xxxA

B CD2、若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与x轴交于A点,A点的坐标为与y轴交于B点,B点的坐标为,O为原点,则的△AOB面积为xy0,当xy0。

3、直线y3(2x)8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是,交点到x轴的距离是

4、若要使函数ymx(4m3)的图象过原点,m应取,若要使其图象和y轴交于点(0,5),m应取

5、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求此函数的解析式。

5、两条直线yk1x与yk2xb交点为A(-1,2),它们与x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求两直线的解析式。

-4By3AOx53

192一次函数导学案 篇2

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所学的最后一类最重要、图像性质最复杂、应用难度最大的函数, 是考试中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教材中主要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进行知识探究。这是数学发现与学习的常用方法, 同学们应注意学习和运用。另外, 在本节内容学习中同学们还要注意“类比”前几节的内容学习, 在对比中加强联系和区别, 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本节课在做出二次函数y=a (x-h) 2的图像的基础上, 进一步研究y=a (x-h) 2+k和y=ax 2的图像, 并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性质.旨在全面掌握所有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变化情况。同时对二次函数的研究, 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 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先是从y=x2开始, 然后是y=ax2, y=ax 2+c, 最后是y=a (x-h) 2, y=a (x-h) 2+k, y=ax2+bx+c。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体会建立二次函数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公式的必要性。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能够作出y=a (x-h) 2和y=a (x-h) 2+k的图像, 并能够理解它与y=ax 2的图像的关系, 理解a, h和k对二次函数图像的影响。

(2) 能正确说出y=a (x-h) 2+k图像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2.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 (x-h) +k的图像2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小组活动中体会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2) 进一步丰富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 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

【学习重点】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 (x-h) 2和y=a (x-h) 2+k的图像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

2.能够作出y=a (x-h) 2和y=a (x-h) 2+k的图像, 并能理解它与y=ax2的图像的关系, 理解a、h、k对二次函数图像的影响。

3. 能够正确说出y=a (x-h) 2和y=a (x-h) 2+k图像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学习难点】

能够作出y=a (x-h) 2和y=a (x-h) 2+k的图像, 并能够理解它与y=ax 2的图像的关系, 理解a、h、k对二次函数图像的影响。

【学习方法】

探索—比较—总结。

【学习过程】

1. 学习准备: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大家及时复习前几节内容。

(1) 二次函数y=3x2的图像的形状是___, 开口方向___, 对称轴是___, 顶点坐标是___, 有最___值___。

(2) 说出二次函数y=3x2-1的图像与y=3x2的图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因此, 只要将y=3x2的图像向平移个单位就可得到y=3x2-1的图像。

(3) 配方3x2-6x+5=3 () +5=___。你想知道二次函数y=3x 2-1的图像是什么形状吗?它与我们已经作过的二次函数的图像有什么关系吗?学完本节内容后同学们会进一步加深对二次函数图像和性质的理解。

(学生自己在复习的过程中, 教师巡查、指导学生归纳同类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最值的规律和特征;帮助学困生解决一些简单问题;要求每组同学在独立完成后互相交流, 达成共识, 提出质疑。如有质疑, 教师综合重点讲解)

2.阅读探究。

探究活动一:二次函数y=3x2的图像与y=3 (x-1) 2的图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小组合作进行如下探究:

(1) 完成下表, 并比较3x2与3 (x-1) 2的值有什么关系?

(2) 在坐标系中作出二次函数y=3 (x-1) 2的图像。

(2) 分析所画函数图像, 填表 (先填2、3列) 。

(学生在准备好的坐标纸上画图像, 教师在几何画板上或多媒体课件画出每个图像, 组织学生讨论每个问题, 掌握后, 将在几何画板上的其中之一的图像变动, 继续让学生解决上述问题)

探究活动二:用描点法在上一坐标系内画出函数y=3 (x-1) 2+2图像;仔细观察所画图像, 并思考: (1) 完成上面表格的最后一列; (2) 说出二次函数y=3x2, y=3 (x-1) 2, y=3 (x-1) 2+2的相同点、不同点; (3) 对于二次函数y=3 (x-1) 2+2, 当___时, 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x___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4) 从平移变换的角度分析这三个函数图像之间的联系。

(这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要组织好学生通过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函数图像的异同点, 及时要求其他学生补充与更正, 及时用课件的动画功能展示给学生, 帮助其理解与掌握;从平移变换的角度分析观察几者之间的关系。)

反思探究活动, 知识小结。

(1) 请填写下表。

(2) 试着总结出二次函数y=a (x-h) 2+k图像的特点;

(3) 请归纳出函数图像是如何平移的, 若h>0, k>0。 (通过上述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 学生基本掌握了平移的规律, 教师多媒体的演示重点放在h与k的变化与图像之间的关系。)

3. 练习反馈, 巩固提高。

(1) 基础练习。 (1) y=2 (x-3) 2-5开口方向___, 对称轴是___, 顶点坐标___;最___值是___; (2) y=-0.5 (x+1) 2开口方向___, 对称轴是___, 顶点坐标___;最___值是___; (3) y=-x 2-3开口方向___, 对称轴是___, 顶点坐标___;最值是___;

(2) 巩固练习。 (1) 函数y=2x2图像向左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函数___图像;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函数___图像;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___的函数图像。 (2) 函数___的图像向左平移___个单位, 再向上平移___单位得到函数y=-3 (x-3) 2-5的图像;函数的图像向左平移___个单位, 再向上平移___单个位得到函数y=2 (x-3) 2+4的图像。

(基本练习为主, 注重一般与下等的学生, 将题目变换时注重中上等学生, 及时发散学生的思维, 聆听学生的回答, 纠正学生的错误, 规范学生的常规)

4. 反思提炼, 思想升华。

(1)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本节内容的学习中运用了前面学的哪些知识?你能否用关系图把他们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2) 在学习中我们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指导学生善于总结知识, 联系知识;用多媒体的特殊性引导学生完成自己的知识系统, 提炼知识的精华)

5. 中考链接。

(1) (2010湖北襄樊) 将抛物线y=-0.5x 2向上平移2个单位, 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后, 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___。

(2) (2010年浙江金华) 已知抛物线的开口向下, 顶点坐标为 (2, -3) , 那么该抛物线有 ()

A.最小值-3B.最大值-3

C.最小值2D.最大值2

(3) (2010湖南株洲) 已知二次函数y= (x-2a) 2+ (a-1) (为常数) , 当取不同的值时, 其图像构成一个“抛物线系”, 下图分别是当a=-1, a=0, a=1, a=2, 时二次函数的图像, 它们的顶点在一条直线上, 这条直线的解析式是y=___。

192一次函数导学案 篇3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九课,是一篇有关演讲的文章,但作者并没有偏重于记述讲演的过程,而是重在塑造演讲者的形象,所以对本文而言,采用多种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是一个教学重点。

文章开篇介绍梁启超,结尾评论梁启超,中间围绕梁启超的演讲进行叙述,还穿插了自己的感受和评论,结构层次清晰;语言风趣而又带感情;这些都可作为教学的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加以了解和体会。

学情分析

梁启超的名气在于他的政治维新运动,而他的学者身份并不为大多数学生所知,所以可以将此作为学生阅读本文的兴趣激发点。

学生第一次接触此类文章,课文较短,可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品味课文,探究对梁任公形象的塑造方法;探究课文语言特点,讨论有关梁任公其人其事……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学习记叙、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2.分析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谈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外搜集梁启超事迹,了解其性格、气质和修养,以全面体会其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记叙、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学过历史,一定知道梁启超是个在政界叱咤风云的人物,有哪位同学能为老师介绍以下他的政绩呢?(戊戌变法、云南起义与康有为并称“康梁”公车上书)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认识一个真实而活生生的学者梁启超的话,就要读读梁实秋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二、作者简介

(学生应明确记忆作家时从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

原名:梁治华。

成就: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作品:《雅舍小品》《莎士比亚全集》等。

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

三、设问

本文属于记叙文,偏重于记叙讲演的过程,突出人物形象。为了“说”清楚“梁启超”这个人物,作者采用了多种多样的表达技巧,即多种多样的“说”。下面为同学们整理、命名了十一种“说”,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提取信息并回答。

(一)比喻式地说

明确: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演讲,趣味相差很多。

(二)排比式地说

明确:1.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2.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

3.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三)比较式地说

明确: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强烈多少倍!

(四)评价式地说

明确:1.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

2.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五)议论式地说

明确: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个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六)描绘式地说

明确:1.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技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

2.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完,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

3.他悲从中来,竟痛苦流涕而不能自己。

(七)阐述式地说

明确: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八)举例式地说

明确:1.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2.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九)赞美式地说

明确:1.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纸上,十分美观。

2.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3.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4.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

(十)烘托式地说

明确:1.我在听先生这篇演讲后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悲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2.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

(十一)衬托式地说

明确: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通过以上十一种说,文章记叙了梁启超的哪些情况?

明确:音容笑貌、学者风度。

五、总结梁启超的形象

明确:撇开政坛上的梁启超不说,在文坛上,梁启超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感情丰沛,沉稳睿智潇洒,热心肠而又谦逊的学者形象。

六、本文是叙事散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沛的抒情,作者对梁的敬仰、欣赏、赞美之情是怎样抒发的?

①直接表达:

A.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怀着无限的景仰。

B.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强烈多少倍。

C.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②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

A.我很幸运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B.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C.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③完全含蓄的表达:

A.描写外貌,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

B.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但读者仍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

C.标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以学生的辈分称呼梁,已是一种尊敬和爱戴。

二元一次方程组复习导学案 篇4

学科:七年级下册

课题:小结与复习时间:------------------姓名:-----------------------一.自学目标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能灵活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能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自学重难点

重点:

消元法接解一元二次方程组

难点:

运用方程组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二.自学指导:阅读课本22页至34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含有______未知数,且每个未知数的次数都是____,这样的方程组就叫做

______________.2.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组中___个方程的__________的值都相等的__

____的值,就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有:(1)______(2)_____

4.二元一次方程x+3y=8的自然数解是____________。

5.“一群鹅来一群狗,鹅头狗头五十五,一百五十条腿齐步走,多少鹅来多

少狗?”设有x只鹅,y只狗,可列方程组为_______________。

三.团结力量大

2x3y10

1.解方程组时,用______法比较简单,它的解是________.3x3y5

2.在二元一次方程2(x+y)+1=5x-y中,当y=3时,x=______.2xy3.已知x、y满足方程组,则x-y的值是______.x2y4

3x5ym4.已知方程组的解的和是2,则m=______.2x3ym

5.已知2ay5b3x与a2xb24y是同类项,那么x=___,y=___.2xybx6.若方程组的解是,那么ab=______.xbyay0

四.课堂小结,大胆质疑

1.你本节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什么疑问?

五.我行我秀

1.已知梯形的面积是30,高是5,且下底2倍比上底的3倍少11,如设上底

为x,下底为y,可列方程组为____________.2.解下列方程组:

2xy6

(1)

(2)xy2

x12y 32(x1)y11

3x2y42ax3by19

3.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与有相同的解,求

axby75yx3

a、b的值.4.已知关于x、y的方程y=kx+b中,当x=2时,y=–1;当x=–1时,y=5;

求当x=3时y的值.六.能力提升

x1.编写一个解是的二元一次方程组.y1

axby13x2.在解方程组时,甲同学因看错了b,求得的解是,cxy4y2

x5乙同学看漏了c,求得的解是,试求a、b、c的值.y1

3.古题:“我问开店李公三,众客都来此店中,一房七客多七客,一房九客

一房空.”问多少房间多少客?

七.预习指导

预习内容:课本40页至53页

第八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预习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有关概念

2.会灵活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3.能用不等式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 篇5

【学习目标】

1、了解与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与写作背景。

2、学习人物形象,品味本文简练、传神、典雅的语言。

3、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人物的写作方法。

4、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5、感受梁实秋对师长的敬爱之情。【学习重点】

分析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学习难点】

学习记叙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学习方法】

赏析法

讨论法

朗读法 【知识链接】 人物介绍:

这里的梁任公就是梁启超。梁启超(1873-1929),广东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饮冰子,别署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1895年同康有为一起“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1916年策动蔡锷反对袁世凯。这是梁启超作为活跃政治家的一面;他曾经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小说”“小说界革命”,早年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代表性作品《少年中国说》,晚年在清华著书立说,合编为《饮冰室合集》这是他作为学者的一面。

梁实秋(1902-1988):浙江人,其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幽默风趣、朴实隽永,有小品论集《骂人的艺术》、《雅舍小品》、《秋室杂文》,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解题:

这篇课文题为“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看起来是记事的,其实是写人的,作者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以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本文撷取作者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化在叙述描写之中。【学习过程】

一、重点字词

1、字音

莅()校 迥()乎 精()悍 步履()谦逊()激亢()屏()息 拭()泪 蓟()北 涕泗()箜()篌()精悍()酣()畅 戊()戌()

2、词义 叱咤风云: 迥乎不同: 短小精悍: 博闻强记:

3、字形

欢度佳节 渡过难关 炯炯有神 迥乎不同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2

二、结构内容

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写演讲作铺垫。从这些简略的文字中,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是能人、高师。以政治业绩为陪衬,突出其学术上的威望和影响。意谓此等能人、高师演讲,必定是有分量的。此处为下文具体描写演讲场景张目。第二部分(第2—9段):描写这次演讲的主要情况。这是文章的主体,占了大量篇幅。

第2段,写梁任公的演讲稿,是通过物件写人,表现人物的精神、作风、修养。梁先生的讲演稿整整齐齐、书法美观。但读其文和听其演讲相比,那趣味却相差太远,从而强调梁任公先生演讲的魅力。

梁任公先生的演讲究竟有哪些特点呢?

第3段,交代演讲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人物有老师梁任公和学生,包括作者),勾勒出梁任公先生的肖像(短小精悍、稳健潇洒、光芒四射)

第4段,写梁任公先生奇特的开场白,以及他的语音语调。“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的开场真是闻所未闻,足以见出梁氏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他富有感染力的人格气质。这是文章中的一个亮点。虽只有两句话却表现了先生的谦虚和自负。声音沉着有力,洪亮而又激亢。

第5、6、7段,写梁任公现实讲演生动有趣、旁征博引、内容丰富。《箜篌引》一首古诗任先生一讲,“活化出一出悲剧”,以至于20年后,作者仍记忆犹新,情感涌动。第7段中所描述的先生的“博闻强记”更令人敬服。“用手指敲秃头”的动作生动形象,读后使人倍感亲切,字里行间饱含了作者对先生由衷的爱戴。

第8段,写先生的演讲感情充沛。本文主要从神态、动作两方面描写先生的形象。或喜或叹、或哭或笑,手舞足蹈。这演讲到紧张处真成了“表演”。梁任公先生是博学多才的大学者,又是“热心肠”的性情中人!

第9段,写梁任公先生演讲的感染力的影响力——不少人由于受到感动,从而对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第三部分(第10段):点明记述这次演讲的原因,高度评价梁任公先生是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

综观全文,文章开篇介绍梁任公,结尾评论梁任公,中间按照梁任公讲演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并穿插个人的感受和评论。通篇着眼于梁任公的学者身份,通过外貌,尤其是他讲演时的神态、语言和动作等来表现他学识渊博、自由洒脱的真性情。

三、梁任公演讲的特点

演讲前:准备演讲稿(预先写好、整整齐齐地、书法秀丽、十分美观)——反映了办事认真

学问和书法修养很高; ——铺垫

入场: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穿着肥大长袍——前奏 动作: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顾右盼,光芒四射 开场白:语言独特:“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谦逊、自负、风趣 动作神态:走,打,扫,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生动有趣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睿智 内容:朗诵声情并茂(“五有”——文采出众、技巧纯熟)(20年后回忆——侧面描写)

背诵有趣(博闻强记、旁征博引、记不起就敲头)表情:于紧张处成为表演(手舞足蹈、两哭——感情丰沛)

于讲后大汗淋漓、状极愉快-——以上为正面描写

效果:深入人心,学生感动,对文学产生强烈爱好——侧面描写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3

四、评点大师

⑴ 走进一位短小精悍„„光芒四射。

旁注:如实描写人物肖像,气度不凡,布衣难掩其风采。⑵ 启超没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

旁注:谦逊又自负,风趣幽默又爽直。

⑶ 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背诵下来了。

旁注:独特的方式,个性的动作,表现先生博闻强志。

⑷ 他真是手之舞之„„张口大笑了。

旁注:如此率真、奔放、激情澎湃,至情至性,古来大学问家能有几人?

【课外拓展】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 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上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 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 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 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 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常川的藏着两桶 清水鼻涕,不时的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的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 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的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 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时我没有赶得上看见,余生也晚,我看见那袍子 的时候即已油渍斑斑。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 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有一天,先生大概是多喝了两盅,摇摇摆摆的进了课堂。这一堂是作文,他老先生拿起 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当然照例要吸溜一下鼻涕,就在这吸溜之际,一 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 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的吼叫起来,大 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 受了无理的侮辱,我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 头上了。他在讲台上来回的踱着,吸溜一下鼻涕,骂我一句,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 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

×××!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你 是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 先生的怒骂。

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酒醒之后,他给我批改作文特别详尽。批改之 不足,还特别的当面加以解释,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 学生了。

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林琴南致蔡孑民书》是他 讲得最为眉飞色舞的一篇。此外如吴敬恒的《上下古今谈》,梁启超的《欧游心影录》,以及 张东荪的时事新报社论,他也选了不少。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 榜样。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徐先生讲国文之前,先要介绍作者,而且介绍 得很亲切,例如他讲张东荪的文字时,便说:“张东荪这个人,我倒和他一桌上吃过饭„„”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4 这样的话是相当的可以使学生们吃惊的,吃惊的是,我们的国文先生也许不是一个平凡的人 吧,否则怎样会能够和张东荪一桌上吃过饭!

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这一遍朗诵可很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的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的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 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 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

徐先生之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气盛言宜”,他是不用 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的抹,整页整页的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的好容易 诌出来的句子,轻轻的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的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 去细细的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 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 出他的工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 “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徐先生教我许多作文的技巧。他告诉我:“作文忌用过多的虚字。”该转的地方,硬转; 该接的地方,硬接。文章便显着朴拙而有力。他告诉我,文章的起笔最难,要突兀矫健,要 开门见山,要一针见血,才能引人入胜,不必兜圈子,不必说套语。他又告诉我,说理说至 难解难分处,来一个譬喻,则一切纠缠不清的论难都迎刃而解了,何等经济,何等手腕!诸 如此类的心得,他传授我不少,我至今受用。

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听说他已早归道 山了。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1、文章开头说“他给我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结合全文,请简要概述作者这样说的 原因。

2、从全文看,作者是在赞美他的老师,为什么在第2段中却要描写他古怪的相貌和油迹斑斑的袍子?

3、第3段中,作者为什么要较为详细地写课程内容以及同学们的听课状态?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写梁任公先生精彩的一次演讲,表达了作者对梁任公先生的无比敬仰之情,也表现了梁任公先生博学多识、自由潇洒、谦逊自负的性格特点。【布置作业】

请模仿本文的写人手法,描写一个你熟悉的老师。要求:

1、抓住细节,突出特征;2 语言简洁,描写生动;

3、300字左右 【学习反思】

参 考 答 案

1.(1)先生性情凶(2)相貌古怪(3)生活习惯不好(4)先生醉酒后的责骂(5)批改作文方法独特(6)教给我许多作文的技巧

2.这些看似贬损的描写并无恶意,恰恰突出了徐老师的个性特征,使他变得有趣、可爱。同时,也与下文写老师的认真、敬业、爱生形成了表和里的反向衬托,外在的丑衬托了内在的美。

3.(1)交代徐先生责骂学生的原因(2)点明“我”对徐先生的印象深刻的原因(3)为下文写徐先生对“我”的严厉做铺垫。

192一次函数导学案 篇6

学生:班

学习目标

1.会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应用题。

2.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3.进一步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学习重点

根据实际问题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学习难点

1.彻底把握题意。2.找等量关系。学习过程

一、学生自学

㈠、建立方程模型。

1、两码头相距280千米,一船顺流航行需14小时,逆流航行需20小时,求船在静水中速度,水流的速度?

2、420个零件由甲、乙两人制造。甲先做2天后,乙加入合作再做2天完成,乙先做2天,甲加入合作,还需3天完成。问:甲、乙每天各做多少个零件?

㈡、自学P30“动脑筋”,完成书上的填空。

㈢、自学P31例2。说说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是什么?哪一步是关键?

二、合作交流

三、拓展延伸[来源:

1、P32练习第1题

2、两块合金,一块含金95%,另一块含金80%,将它们与2克纯金熔合得到含金90.6%的新合金25克,计算原来两块合金的重量?

四、课堂小结

说说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是什么?哪一步是关键?

五、达标测试

必做题:第32页习题2.3A组。第3题

192一次函数导学案 篇7

我们语文学科的导学案分成以下几大部分:一是学习目标, 其中前面加了★的为重点目标;二是知识链接, 包括文学常识、写作背景之类的内容;三是测定性评价, 是关于课文学习的一些基础知识的准备, 由学生预习后完成, 并提出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四是形成性测试, 是针对导学案上暴露出的主要问题, 进行二次备课并授课后对学生学成情况的一个反馈。

很多学生不会预习, 不知道预习方法, 尤其是对于古文的预习。导学案给学生提供了本课的知识点及重点、难点、所要达成的目标, 学生还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目标, 这样在预习的时候就有了方向, 知道在这一课中自己要着重掌握什么内容。在《指南录后序》一课的导学案中, 除了文学常识、写作背景、字音储备外, 我着重拎出本文的几个关键词, 如“以”、“间”、“而”、“之”, 了解学生对这几个词常用义的掌握情况;另外还有一项就是让学生试着分析文中的几个特殊句式, 这也是学生学习古文时比较头疼的内容。通过导学案的完成情况, 我发现学生对“以”和“而”这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比较模糊, 容易混淆, 另外对宾语前置和定语后置这两种特殊句式也搞不清楚, 这在“质疑问难”一栏中也有所体现。这样一来, 我们就明确了课堂中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逐个突破, 效率相对来说就高一些。

表面看来, 这节课的内容可能单调了一些, 但我觉得这是值得的, 最起码在这节课上学生掌握了实实在在的东西, 这从形成性测试的完成情况也可以反映出来。形成性测试的题型跟测定性评价的题型并没有多大区别, 但在内容的选择上更丰富、更具拓展性, 因为我们要通过它来检测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况。比如同样考查“以”字的一词多义, 形成性测试在例句的选择上范围更大, 有初中学过的, 也有高中学过的, 甚至还涉及课外的, 看看学生是否能做到举一反三。把形成性测试的结果跟测定性评价比较了一下, “以”字的用法在测定性评价中的正确率为15%, 而在形成性测试中的正确率为48%。虽然这个数字还不尽如人意, 但这已经是一个飞跃。在这里有一点要强调, 就是在测定性评价和形成性测试的题目设置上, 要注意内容的相关性, 也就是说两者的题目要相关联, 要不然在课堂上针对导学案中的问题进行了讲解, 课后的测试却没有检查相关内容, 那课堂讲授的效果体现在哪儿呢?学生的积极性又如何调动呢?只有把两者联系起来, 学生学起来才有目标, 学完之后也能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刚开始尝试导学案教学模式时, 可能会费点时间, 费点精力, 也可能会觉得教学进程慢很多,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 我们编制导学案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作用也逐渐显露出来。首先, 真正实现了向语文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的目标。其次, 课堂学习内容更具有针对性, 学生学习方向相对集中, 对所学知识更容易掌握。虽然一节课中积累的知识有限, 但如果每节课都能高效完成, 那么一学期下来学生的收获也是可观的。

《黄河颂》导学案 篇8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训练与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②品读诗歌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②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③通过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方法]

教法:采用三学一反思教学模式

学法:自学 研学 反思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了解黄河相关的知识。

导学过程:

一、导学

1、导入激趣(学生看《黄河颂》歌曲视屏,老师导入激趣)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可以说,与黄河有关的诗句数不胜数,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背诵的诗句多。抗日战争时期,诗人光未然向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让我们共同倾听吧。

2、作家作品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诗人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

3、写作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诗人光未然奔赴延安,随八路军将士在黄河两岸抗击日寇。雄奇壮丽的山川,英勇抗敌的战士,强烈的感染了诗人。激动之余,光未然于1939年初写下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传唱全国,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豪情。

4、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澎湃 狂澜 宛转 哺育 一泻万丈

二、自学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①听读:倾听视屏朗读,注意节奏与重音。②练读:反复自由朗读,读出气势和感情。③赛读:每组一人参赛,展示个性和风采。

2、精读课文,思考下列各题:①题目《黄河颂》中,哪个是关键词?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②本诗可以分几个部分?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③序曲部分和尾声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三、研学(合作探究)

学法指导: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习、讨论后,各组选派代表到黑板前展示学习成果。

1、朗读“主体”部分,思考:可以分成几部分?重点在哪里?概括它们的大意。

2、“绘黄河”的部分由哪个字来统领?诗中是怎么描写的?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3、朗读“颂黄河”部分,思考:诗人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

四、反思(检测作业)

学法提示:自己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并将小组交流的结果展示出来。

1、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下列问题。①歌词中“颂黄河”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②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③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2、学完本诗,你有哪些收获与疑惑,请你列出清单。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②你还有那些疑惑?

3、假如你是当年的随军记者,有幸与《黄河颂》的作者光未然面对面,你准备向他提出哪些问题呢?请你拟写一份采访提纲。

五、总结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我们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为振兴中华奉献自己的力量!

六、课外作业

1、搜集积累与黄河有关的:诗句、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俗语、谚语、成语。

2、黄河的水源和周围的植被正在遭受着巨大的破坏,请你拟写一至两条标语,呼吁社会各界都来打一场新时代的保卫黄河的战役。

3、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192一次函数导学案 篇9

1.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本文简练、传神、典雅的语言。

2.学习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人物的写作方法。

3.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作方法。4.感受梁实秋对师长的敬爱之情。

文章题为《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看起来是记事的,其实是写人的,作者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以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本文撷取作者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将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化在叙述描写之中。

1.文坛巨匠。梁实秋原名梁治华,字实秋,号均默,中国著名的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他是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他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2.外表很洋派,内里很中国。他的女儿梁文蔷在回忆梁实秋的时候说道:“在很多人眼里,父亲是个‘洋派十足’的人,这可能归根于父亲在美国留学时养成的一些习惯。但骨子里,父亲绝对是一个有很深的中国文化情结的人。”

3.四大遗憾。

一、有太多的书没有读;

二、与许多鸿儒没有深交,转眼那些人已成为古人;

三、亏欠那些帮助过他的人的情谊;

四、陆放翁“但悲不见九州同”,他也有同感。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饮冰子,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他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三十自述》),17岁中举。他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戊戌变法前,梁启超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值得注意的是,梁启超还是一位学者,他的《清代学术概论》在清代学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1922年3月10日、17日、24日,梁启超应清华文学社之邀,在清华学校作了《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的专题演讲。本文即是对那次演讲所作的一篇评论性文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戊戌()

②莅临()

③迥异()....④谦逊().⑦酣畅().⑤激亢().⑧屏息().

⑥箜篌()..

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咤(zhà 履(lǚ)诧(chà)屐(jī))姹(chà 屡(lǚ)n)悍(hà 捍(hàn)n)焊(hà 沾(zhān)粘(zhān)n)黏(niá

3.辨析下面的几组近义词。(1)简洁·简捷

简洁:偏重(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简捷:偏重于直截了当,简便快捷。

辨析:联想“掌门人”柳传志一向言辞

,“联想”集团推出的新型电脑,不仅外观风格简约,而且操作也很

方便。

(2)精悍·精明

精悍:①(人)精明能干,②(文笔等)精练犀利。精明:精细明察,机警聪明。

“精悍”比“精明”多了一层“勇猛、能干”的意思。

辨析:①今年“两会”的会议简报也有变化,文件都是正反面复印,简报内容短小

。②“鸭司令”庞国成处处给人以

能干的印象。

4.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1)迥乎不同:(2)起承转合:(3)博闻强记:(4)屏息以待:(5)左右顾盼:(6)涕泗交流:

1.作者是怎样表现梁任公的特点的?

2.有人看到文章开头交代“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便推断梁启超晚年已经没有了先前的爱国热情,他是在借研究学术来逃避现实。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课文加以阐述。

3.赏析下面的妙句。(1)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2)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3)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4)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4.本文的情感表达有什么特点?

5.作者说:“文章要深,要远,要高,就是不要长。描写要深刻,意思要远大,格调要高雅,就是篇幅不一定要长。”你对这种主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

把握特征 彰显性格

——谈散文的人物线索

所谓文章的人物线索,就是以某人的性格特征作线索,串起各个时期、各种环境中的生活片段。这些片段都统一于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说白了,性格特征就是一根绳子,绳子上系的各色珠子就是反映人物性格的各个侧面。

在小说中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比如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的“我”就是一个线索人物。孔乙己自命清高,好喝懒做,迂腐麻木,但又心地善良,最后被打折了腿而死去。这些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反映出来的,“我”不仅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也是安排故事情节的重要线索。

人物线索不仅仅体现在小说的创作中,也体现在以记人为主的散文里,人物的思想、品质,及其主要特征也都可以成为文章的线索。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这类散文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着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作者善于抓住藤野先生的主要特征,选择富有意义的几个细节,栩栩如生地再现了人物的形象,写出了人物的思想品质。文中反复描写他的抑扬顿挫的声音,时时萦绕在作者耳畔,引起作者深沉的回忆。

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中,作者围绕梁任公的性格特征展开叙述,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开篇写梁任公的政治和学术的影响,写梁任公的演讲稿,为后面的精彩纷呈蓄势;人物登场亮相,气势不凡;梁氏独特的开场白,是全文最精彩的一段;接下来直接描写梁任公的演讲;再往下写梁任公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时而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时而又张口大笑,大汗淋漓,状极愉快,都是精彩的描写;精彩呈现过后,文章戛然而止,留下一些余味,梁任公的生动表现还留在读者的脑子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1.第1段说“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这句话表明了什么?

2.第2段文字中,作者用了“表演”一词,联系课文,谈一谈你对该词的理解。

3.文章描写梁先生的演讲,特别提到《桃花扇》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用意何在?

4.最后一段中画线的反问句有什么深刻含意?请简要概括。

5.请模仿本文写人的手法,描写一个你熟悉的老师。要求:①抓住细节,突出特征;②语言简洁,描写生动;③4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知识记忆与理解

基础知识梳理

1.①wù xū ②lì ③jiǒng ④xùn ⑤kàng ⑥kōng hóu ⑦hān ⑧bǐng

2.叱咤/诧异/姹紫嫣红 步履/木屐/屡次 精悍/捍卫/焊接 沾染/粘贴/黏合

3.(1)简洁 简捷(2)精悍 精明

4.(1)形容相差得很远。(2)旧时写文章常用的行文的顺序,泛指文章做法。(3)见闻广博,记忆力强。(4)屏住呼吸等待。(5)同“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6)眼泪鼻涕一起流下。涕:眼泪。泗:鼻涕。

思维探究与创新

1.文章对梁任公的特点不是抽象地概说,而是具体化为各种表现,有形貌特点、表情特点、声音特点、动作特点、气质特点、讲稿特点等。

2.观点一:梁启超由于年轻时屡遭挫折,晚年已经没有了以前的“书生意气”,爱国热情大减,研究的方向开始转向学术,目的是想在这方面有所建树,而爱国已经不是他所关心的了。

观点二:说梁启超晚年没有了爱国热情甚至不爱国,那完全是曲解,或者是对梁先生太缺乏了解。“晚年不谈政治”是点明任公先生虽不谈政治,专心学术,但仍旧十分关心国家命运,与祖国休戚相关,只是重心比起前期来说有所转移而已,他并非像隐士一般“莫谈国事”,完全脱离尘世。

观点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最为黑暗、最为混乱的时期,国家的衰颓,人民的苦难,让他忧心如焚。到了晚年,梁先生的爱国之情依然高昂,如文中的两次哭泣就表现了梁先生对百姓苦难的痛心疾首和对国家走向稳定的渴盼,这种心情难道不是强烈的爱国热情的外露吗? 3.(1)这里采用了衬托的写法,以“叱咤风云的人物”和“显宦”“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来衬托梁任公演讲的精彩。

(2)本句采用了衬托和类比的写法。作者以“书法很是秀丽”“十分美观”来衬托演讲的精彩, 因为“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 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这是类比的写法,突出演讲的精彩。写梁任公的演讲稿,是为了渲染气氛,为后面人物的出场铺设背景,为后面的精彩纷呈蓄势。(3)这是对梁任公的外貌描写,文字不多,但很传神。这句可以分两层:前一层写身材、肖像、衣着,后一层写精神气质。既写实相又写神采,既遵循人物固有的特点,又略有夸饰。“风神潇洒”“光芒四射”就是夸饰,表达学生对老师的由衷的赞美之情。人物登场亮相,气势不凡,颇显描写之精彩。

(4)梁氏独特的开场白,是全文极精彩的一段,堪称文章小高潮。这里通过对梁启超动作、语言的描写,表现他谦逊中略带自负、讲话幽默的个性。

4.本文是叙事散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沛的抒情。作者对梁任公的情感有敬仰之情,欣赏之情,赞美之情。本文的情感表达有三种表现方式。

一是直接的表达。如开篇“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说的是当时的青年学生的景仰之情,其实也代表作者的心情;又如文章行将结束时说“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表达了欣赏、赞叹之情;再往下又说“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这是总的概括和赞美,是发自内心的极高的评价。

二是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有时作者不是直抒景仰赞叹之情,如开篇“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等等,其中不乏表达心情之词,也就是说文章既叙事又写心情,表达了一个听课学生对讲课老师的崇拜之心。

三是完全含蓄的表达。看不到赞美之词,或任何表达心情的词句,如描写外貌,但是可以体会到字里行间的欣赏、赞美之情,也许是学生对老师爱之过甚,所以描写时难免有夸饰倾向;又如“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没有表露作者心情,但读者仍能从这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一种心情、一种感情。另外,本文的标题是《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以学生的辈分称其为先生,这本身就是在表达一种尊敬和爱戴。5.观点一:梁实秋是自觉追求文体简洁美的作家,他主张散文“篇幅不一定要长”,主张简单,“简单就是经过选择删节以后的状态”,力求全文无无用的材料,无多余的话。可以说他是一位有理念追求、有创作特点的散文大家。本文确实做到了简练传神,将二者统一起来,非高手难为之。

观点二:本文给人一种感觉,好像没有充分展开,一是材料不够充分、丰富,或者说辅料不多,其实除了直接写演讲,还可以写梁任公的其他的事,或与梁任公的演讲有关的事,如作者写自己后来在茅津渡候船渡河的情景就是一种延伸,可是全文仅此一处,别无他述;二是语言简省,固然是好,但也略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过于简,过于省,如此精彩的人物形象和场景的描绘本该描写得充分一些,用语可多一些,可惜简省了,紧缩了,如结尾一段:“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简则简矣,只是让读者读起来感觉有点“紧”,不够舒展。

技能应用与拓展

1.表明梁任公的演讲吸引人,“我们”已被梁任公先生的讲演深深吸引,“我们”与梁先生同呼吸,共忧喜。2.“表演”一词是对梁先生演讲的外在表现而言的,旨在赞扬他的演讲不枯燥,不呆板,形象生动,有感染力,并非说他只要形式而缺少真情实感。这样写恰是表明了梁任公先生研究学问的认真,他全身心地投入,与书中的主人公同欢笑,共命运。

3.一是表明这是他演讲的“紧张处”,是最精彩的部分;二是用这两部作品来表明梁先生的思想感情所在。4.从侧面赞扬梁任公先生的为人: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这样的学者当世少有。

5.我相信宋老师是个舞蹈家。因为他在讲地球在黄道面绕太阳旋转时,极其优美地跳着圆圈舞:只见他两手叉腰,斜着胖胖重重的身子绕着讲台“一边自转一边公转”。“我这腰是黄道面,讲台是太阳,我就是地球……”我们简直要把地球命名为“宋氏大行星了”。这样,我们牢牢记住了黄道面,只是留下了小小的“后遗症”,每次宋老师指到黄道面,我们就会异口同声道:“那是您的腰!”

宋老师很少跟我们真动气,所以谁也不怕他。瞧,两个女生又招呼又叫:“宋老师!”他俯过身来以为要回答什么问题。“宋老师,您脸上有好多蓝钢笔水儿!”他又傻笑了,这回可有点尴尬,掏出皱皱巴巴的手绢儿用力抹着。“不行,还有!”他又有了新招儿,到讲台前从杯子里倒了点茶水接着抹自己的脸。这回可把全班惊动了,笑得开了锅。“不行,擦不下去!呵呵呵!”宋老师一边不好意思地憨笑,一边夺门而出清洗脸上的“耻辱”去了。

预习检测·语文(九)

1.C 2.C 3.非常成功。从第9段内容可知,有许多人受感动,甚至因此爱上了中国文学,从侧面写了演讲的效果。4.首先,梁启超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作用。其次,梁启超表演生动:开场白独特而有个性;声音沉着而有力,宏亮而激亢;在笔写的讲稿之外,能大段背诵许多作品,而且对他所讲的古诗或戏曲非常投入,几成戏剧表演;先生的表情,酣畅淋漓,变化之至。最后,梁任公这个人非常有特点: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稳健,气质潇洒,眼神犀利,以至于“光芒四射”;演讲时一点也不刻板,而是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这样的演讲怎能不引人入胜、令人难忘呢?

当堂检测·语文(九)

1.①先生性情凶,②相貌古怪,③生活习惯不好,④先生醉酒后责骂“我”,⑤批改作文方法独特,⑥教给“我”许多作文的技巧。

2.这些看似贬损的描写并无恶意,恰恰突出了徐老师的个性特征,使他变得有趣、可爱。同时,也与下文写老师的认真、敬业、爱生形成了表和里的反向衬托,外在的“丑”衬托了内在的美。

【192一次函数导学案】推荐阅读:

上一篇:永远的贝多芬-1000字九年级上册六单元作文下一篇:新时代员工管理规章制度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