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阳的农历节

2024-09-09

丰阳的农历节(通用2篇)

丰阳的农历节 篇1

不知不觉,来到丰阳镇政府工作己经有四年了。人的一生中能在除家乡外工作四年的地方并不多,四年的时间让我逐渐喜欢上了丰阳这个地方,喜欢到丰阳的农村过节。

在农村,除了春节、元宵、中秋、重阳等农村普遍都过的传统农历节日外,还会有一些连村里年纪最大的老人有时也说不出来历的传统农历节,反正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村里就年复一年的在那一天就算是过节了。笔者的家乡也在农村,以前生活困难,一年到头吃不到几次猪肉,记忆中的农历节,不过是一个农村“大鱼大肉”的籍口,无非是亲朋好友凑在一起趁过节改善一下伙食罢了。那时过节是小孩子的快乐大人们的痛;不过那时过节亲朋好友人是最齐的;那时过节的气氛是最热闹的;那时过节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心酸笑话:说的是曾有一个小孩,去到亲戚家过节,由于那时也太馋了,吃饭前什么豆沙糍、芋头糍早就吃了个饱,等到“大鱼大肉”上来时,一点也吃不下去,回家后被父母臭骂一顿,骂他是个傻瓜。如今,农村逐渐富起来了,靠过节改善伙食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生活,有人戏说天天都像过节一样。因此,一些农村过农历节不再像以前那样了,甚至连过春节也一点气氛值都没有,春节也有人不回家过,有的亲朋好友一年到头都难得见上一面,心里不觉又怀念起以前过节的日子来。

还好,在丰阳镇工作的几年中,让我重新找到了以前过农历节的感觉。丰阳镇农村这几年依靠种植反季节蔬菜和输出劳力逐渐富裕起来了,但是热衷过当地传统的农历节的热情依然。距离过节还有两三天,村里家家户户就会忙碌起来了,采购食品、酒水,做米粉、甜酒,煮豆沙糍、芋头糍牛肉干等传统食品。外出打工的亲人也回来了,一家人有说有笑做着过节前的准备工作,谁家还在忙里偷闲地唱上两首卡拉ok歌曲,整个村里弥漫着浓浓的节日气氛。过节那天,村里沸腾了一样,大街小巷人来车往,喇叭声、街边摊档叫卖声、人们的说话声组成一首现代农村节日交响曲。繁忙热闹的农历节当天,丰阳、夏湟、朱岗等大村还要安排人员维持村里的交通秩序呢。

丰阳农村过的农历节,细数起来有丰阳村、大富头村的四月十四,梁家村的七月十七,柯木湾村的八月初二,湖江村的八月十三,上石咀村的九月二十九,茶亭村的十月十三,夏湟村的十月十五等。其中数丰阳村和夏湟村颇具特色。丰阳村过节当天,会在河边鸣放一种用红纸、竹篾扎成的当地人称为“大炮”的大纸炮,炮声隆隆意味着兴旺发达;夏湟村则会在节日前后几天,请回湖南戏班在村里的大礼堂唱上几天戏,让村里的老人们过把戏瘾,村里敬重老人的传统美德让人感动。

这几年,丰阳镇过节的观念在悄悄地改变。现在过节是丰阳农村群众互相交流种植反季节蔬菜经验的“座谈会”,亲朋好友借过节凑在一起互相传授种植新技术,互通蔬菜市场新行情,有时一个信息说不定能从中小赚一笔呢;现在过节是镇机关、单位与当地干部、群众加深感情的“约会”,每逢过节,当地的镇村干部、群众都要盛情邀请镇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去过节,如果去了则会感到莫大的荣耀,如不去第二天就会“兴师问罪”。镇里在每个村过节时都会安排好人员,下班后买上几箱水果,去到当地籍的镇村干部、军烈属、退休干部家里,送上节日的祝福,共度农历节日,一杯水酒下肚,话多了起来,拉拉家常,谈谈收成,干群关系十分融洽;这个农历节是丰阳镇政府与当地外出工作人员联络感情的好机会,丰阳镇的建设离不开家乡外出工作人员的关心和支持,借过节的时机向他们介绍一下丰阳镇的发展情况及今后的发展设想,欢迎他们有机会多回家乡看看,继续支持家乡的建设;过节还是镇机关单位干部之间、镇村干部之间矛盾和误会的“化解会”。一起工作,出现磕磕碰碰总是难免的,过节了,带上礼物,去到曾经有过矛盾和误会的同事家里,两杯水酒下肚,在其他同事的说动下,所有的一切都已烟消云散。笔者在其他乡镇也工作过,从来没有见过镇干部之间、镇村干部之间关系是如此融洽的,大家亲如兄弟姐妹一样。如此融洽的关系,笔者认为除了丰阳人心胸宽广、热情好客、爱交朋友等原因外,独特的农历节文化也应该算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吧。

如果有可能,不辞长作丰阳人。

丰阳的农历节 篇2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就是中元节,即:鬼节。

2017年中元节是9月5日,星期二

2016年中元节是8月17日,星期三。

2015年中元节是8月28日,星期五。

中元节的由来

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汉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中元节的源头,应与中国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道教盛行后,附会传统,创立了天、地、水三官神祗。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万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

传说地宫掌管地狱之门,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安息。在法事中,他们不单只超度亡魂,而且更为无主孤魂和那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死难者施予救侪。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钱,主要是用作购买祭品之用。

按佛教典故,关于“盂兰节”的起源,有着以下一个典故: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习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节的风俗。

中元节有哪些习俗?

1、祭祖

民间相信,祖先会在中元节返回家中探望子孙,所以需要祭祖。时逢小秋的农作物收获,也正好把丰收的喜悦与祖先分享。祭拜时,依照辈分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2、普度亡魂

人们会以酒食、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亡魂,并祈求自己的平安。所以“普度亡魂”,是七月十五这个特殊日子的关键词。

3、祭祀土地

民间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里,祈求丰收。有地方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

4、隍出巡

明清年间,老上海在每年的清明日、七月半、十月朝(十月初一)都会举行祭坛会,有声势浩大的城隍出巡,老上海俗称其为“三巡会”。

城隍老爷出巡的仪仗舆从十分壮观,有活人装扮的皇隶到诸鬼相,还有旗锣队、花灯队、高跷队、彩船队等等,走遍城内的主要街巷,好像是一出声势浩大的阳间阴府时空穿越的戏剧。

5、放河灯

中元节放河灯,据说是从上元节(元宵节)的张灯习俗而来。民间认为,上元是人节,中元是鬼节,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所以上元张灯在陆地,中元就是在水里了。

6、送羊

农历七月十五,还被称为“送羊节”。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羊,祥也。”甲骨文《卜辞》中也称羊通祥。可见在古代,羊这种动物,一向代表吉祥之意。旧京及华北地区的农村,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传说此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

上一篇:《我们在呼吸》教学设计下一篇:那儿,我度过着的花季作文700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