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家过年方案

2024-08-17

春节回家过年方案(精选12篇)

春节回家过年方案 篇1

这个春节回家过年

不知不觉毕业已经半年有余了,出来工作已经快三个月了,学到了许多,明白了许多,也懂得了许多,但唯一不变的就是这个春节回家过年。

记得第一个月工资发下来的时候,当时的心情是那么的激动,爸爸妈妈含辛茹苦的把我们拉扯大,辛辛苦苦供我上完了大学,心里总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可是,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一年到头能有几天在家,每次只能在电话里听着他们絮絮叨叨、反反复复的说“要多穿一点,多吃一点,不要给家里省钱„„”,现在总算用自己的双手拿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心里唯一的念头就是给父母买点什么。想起妈妈的膝盖在冬天总是感觉冷,给妈妈买个保暖护膝,想起爸爸由于长时间开车,颈椎不舒服,给爸爸买个颈椎按摩器,想起„„

这时候突然才发现,原来,父母为了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我们欠父母的也太多太多„„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父母对于我们的爱就像一条小溪,川流不息,永不枯竭 ;而我们对于父母的爱,像树叶,风吹一下,动一下,不吹,则不动”。于是,我更加坚定了,这个春节回家过年。

“没有一种感情比亲情更浓烈,没有一种温暖比得上过年回家”,当过年的脚步一步步临近,过年的气氛在空气中愈酿愈醇,我的心便早已随风飘向了家的方向。厂领导考虑到我们这些外乡人回家的不易,所以提前3天给我们放了假,终于,我坐上了回家的列车,看着

人潮涌动的车厢,聆听着火车哐哐咚咚的节奏,看着窗外远去的房屋、青山、绿水、梯田,看着窗外的颜色由南方的绿色渐渐的变成了北方青苍的颜色,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我知道,我要回家了。

回家,是所有中国人心头共同的期盼。家带给我们的是一份盼望,一份祝福,一份温暖,对于奔波辛劳的异乡人来说,“回家”不是简单的人口流动,也不仅是肉体上的行走,而是精神上的迁徙。对于我们这些常年在外工作的人来说,“回家”是我们的一种的精神寄托,是我们心灵的一块净土。

这个春节回家过年!我就想对遇到的每个人说,“今年回家过年了吗?”

春节回家之消费 过年如过劫 篇2

回家前的必备工具是计算器,噼里啪啦,你家我家,三姑奶奶四姨夫,表外甥小侄子,孝敬长辈打发小辈,装满口袋回家,两袖清风回程。自打上了班,这事就成了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

据说高速公路春节期间继续免费,想想后备箱装满给七大姑八大姨的有去无回的礼品,少要百八十的过路费,真真是亲人。

人还没回家,就按照每年的老规矩开始拉单子,春节前这几天,把该送亲戚的东西都买全。商场超市成了回家前必进的地方,人挤人,车挨车,卖场内欢快的音乐让你觉得买多少东西都不过分。地方特产的货架前,高档酒水的专柜前,不停下脚步哪行;自家吃的简单些,送给亲朋的得带上个包装盒……出门交费排个把小时的队,N张百元大钞就被收银员瞬间“掠夺”。

而村里小卖店的康帅傅方便面和旺仔牛奶遍地,乡亲们已经习惯买而不吃,因为它们被定义为礼品,只存在流通领域。

早些年,小孩子大多扮演跑腿的角色,被打发着给亲戚家送过节的东西,两条不怎么蹦的鱼,一只稍微挣扎的鸡,几盒包装严实的糕点,甚至一筐子苹果。那时候送来送去的礼物,都能进肚,小孩子跑着跑着龙套,就把自己跑成了主角。

把大象关进冰箱要分三步,送礼也不例外。收到礼品,估算价格,回赠等值礼品。步骤二的工作难度略大,那时没有二维码,小孩子还会经常被派到商店打听价格,然后在派送过程中遇到亲戚一番看似真诚的推拉。小时候看着大人们推来推去觉得好笑,一直想不通,既然最终都是要收下,这个过程为什么不能省略呢?如果真心不想要,为什么还要相互送呢?现在轮到自己了。

广告里狂轰滥炸的脑白金并不是大多数实用型家庭礼仪来往的首选,菜市场里拎着筐找白菜萝卜西红柿的大众家庭,更注重往来礼品的实惠,八宝粥、牛奶、小箱水果,送礼的人淡定地坐在沙发上闲扯,等待着储藏室里,对方正在费尽周折地搭配合适的回赠品。

去年到亲戚家串门,偶遇他们正在对收到的礼品分量过称,出门我就后悔没把超市的小票带上,多给人添麻烦……

上世纪的电影、小说里,乡下的亲戚带着一小筐新鲜的特产上门,也还在延续。地窖里的大白菜和萝卜,带着一股子土地的气息就来了。十来斤自家养的肥猪肉,几十颗绝无激素的土鸡蛋,这些物品的回赠最为困难,其价格带着太多非物质遗产的特性,又掺杂着淳朴的感情。

对于超过60岁的亲戚,送出去的礼品,一般是不用指望回赠的,他们的子女会在看望你的父母之前,详细询问并根据你的赠送回馈。如果这个相互的看望并没有实现预期的你好我好,下一年基本就可以礼节性断交,这种潜规则只有在实际运用中才能体会到。

节前,不管是乡村还是城市,街头都会走着很多拎着礼物行色匆匆的人,从城市回乡前,城市会因此而拥堵,那些外地车牌的漆黑轿车,车膜贴的浓重而严肃,像后备箱里深不可测的X。

那些庞大而花哨的包装盒,很多时候我们关心的并不是里面装的什么,而是它的刚刚好被需要的价格。每每我拎着礼品出去,回来就会看到客厅有别人送来的东西放那,既然这些东西都是如此流转,它们会不会被送了一圈又重新转回买它的第一家?

以物易物的时代,远古人就在用,科技这么先进,物品如此流转,大家直接在纸上写上心里想送的东西的名字,或编成微博短信相互@发送不是更好?难道我们的礼仪只是为了拉动GDP?

再来说说压岁钱,除了工资不涨什么都涨,压岁钱也不例外,一百块已经拿不出手,还不会爬的小孩子,抱在父母的怀里,听着他们的父母代其喊你的一声姨姨或者姑姑,几张红票票就和你说拜拜了。

春节前,想买几张贺卡送给亲朋,离家不远处的两个大型购物广场,春节大促销正如火如荼,过街天桥上的商贩们也叫卖着形形色色的年货,但就是寻不到贺卡的踪影,倒是印着喜羊羊、灰太狼的精致红包摆成了一排——虽说都是满载新年的祝福和对孩童的喜爱之情,但贺卡哪有“大团结”来得实惠,好吧,买几个红包回去发钱了。

老同学、旧朋友,真亲戚,拜访这一圈,七八个小孩子,从几个月大到十八岁以下,没几千块下不来。回家时带着的那一摞厚实的钞票,在防盗门一开一合的过程中被挤薄。我并不生产人民币,我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回家给亲戚家拜年,那个还在上小学的小朋友正和妈妈争论,“妈,你到底花了我多少压岁钱,今年的我一定不能再给你了。”可爱的孩子还不知道这压岁钱是他妈妈用钱换来的。想想真不公平,我们小时候的压岁钱只有几块钱而且还会主动上交,现在的孩子压岁钱动辄就上百、上千,还自称是自己的。

时代发展了,小财迷越来越多,小孩也越来越有想法了。这不,两名本溪儿童,最大的愿望就是去泰山游玩,但因没钱一直未能如愿。今年春节期间,两个孩子收到3000元压岁钱,认为旅行费用够了,结伴离家出游。孩子家长报警,沈阳铁警紧急出动,最终在沈阳站旁的快餐厅找到了正在吃麦当劳的俩孩子。那些好心给压岁钱的亲戚差点成了“帮凶”。

所以誰说独生子女政策不好呢,等他们长大了,没什么亲戚可以走动,倒是可以好好的过节了。

(根据FT中文网编辑)

春节回家过年的句子 篇3

2、咄咄逼人的猜忌不会再出现,春风拂过牵挂的梦湾,虽然还带着料峭的寒意,但却足以温暖被爱包围的.心扉。腼腆的心事写满新年的首页,愿来年的心海充满诗意的生机!

3、春节前,家家户户都亮着灯笼,把家里的东西都整理好,等着春节的到来,买来年画的人,想怎么贴法就怎么贴,有的正着贴,有的倒着贴,有的歪着贴,有的反着贴,有的人还杀猪宰羊,准备庆祝春节的到来,而且有的人准备放烟花爆竹,可开心了;有的人会准会放狗,让狗也快乐一下,不再在那里受苦了,而是和人准备过年。

4、当我敲上“春节”这两个字的时候,心里似乎尘埃落定。其实,如果按我们家乡的习俗,春节还是“进行式”而不是“过去式”。在我的家乡,只有过了正月十五,那个盛满春节各类点心的圆形团盒才会从茶几上撤下,也就预示着“年”已过完,不再走亲戚拜年。

5、春节贴年画也很普遍,古朴稚拙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6、是大地的绿荫给我们带来大自然的美好,是天上的群星使我们感受到宇宙的神奇,是飞禽走兽使我们不感到寂寞,是春节的脚步声使我们有了生活的希望,生命的支柱。

7、贴春联,这是中国人过春节第一重要的。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8、我们其实是为了春节而活着,春节是我们的人生大典。人这一生,总得穿一次好衣服,总得吃一次美味佳肴,总得毫不心疼地挥霍一下,总得毫无顾忌的大笑一声,总得过上一天的好日子。

9、大年初一拜个年,风调雨顺平安年,吉祥如意健康年,财源广进发财年,美梦成真成功年,五谷丰登丰收年,祝君美美满满幸福年!

中学生春节作文:回家过年 篇4

踏进家乡的第一步,回到了年幼的感觉,熟悉的人,曾踩着长大的土地,空气也格外的清新。家我回来到了。好久不见的亲人,父母一年比一年年老了,看着他们的皱纹和白发比去年多了,我忍住了鼻酸,在心里对自己说了狠话,小侄子和小外甥还认得我,在他还没有能用语言交流的年龄,只能用动作来沟通,我当了他一天的男保姆,幼稚的他做的每件事让我禁不住的笑个不停,童年已失,大概是我太久没幼稚了,两小子摆的Pose都很不赖,展现岀了他们年幼可爱的个性,希望父母身体都健健康康,你们也快快长大。

大家都忙着为过年准备一些事,买年货,包棕子,除夕夜,放鞭炮,烟花会。炮竹开始响起,烟花也跟着升了起来,新年到了,这一刻大家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炮竹响生活比去年响,烟花美生活比去年更美,这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大过年就是这么的热闹,酒席天天都摆着,招待客人-串亲戚,也是新年里的一份工作,要把它做到更好,让我们的亲情关系永不褪色。

回家过年的感觉就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那份激动情感,一家人在吃着家常的菜,吃出来的不是菜是什么味道,而是我们有多久没有这样一起吃过饭了,新年给我们创造了这个团圆的机会,家常火锅里藏着一份浓浓的情义。

过完春节,就开始倒计时离开家乡的准备,那依依不舍的心谁都会有,现实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扮演的生活角色是必须要离开的外出的,在还没有是公共的主角时,你必须努力的去进取,这个现实的社会,不是你服从于它就可以过好,而是要通过自己来改善它,你才能真正的过好生活,物质名利是现代人争夺的对象,你能站在前方你就是强者,此一行做好心态的调解,永远的谨慎是为了能走更长的路。

我们挡不住岁月的抹杀,也减不了父母的苍老,意外和病魔是我们生活的魔鬼,身边的亲人们,朋友们也会不同时段的离开我们,它也是生活链的一处,我们要坚强的面对这个现实,做好现在的自己,珍惜现在身边的每一份感情,是我们做的基本的义务。

坐火车回家过年 篇5

上了火车后,过道里全挤满了人,想换个脚站立都难。站在过道里,我不禁怀念起家里的温暖舒适。

火车上的座位有的是一排两座,有的是一排三座。而此时,两座的位置上有不少坐了三人,三座的位置上也有不少坐了四人。列车员检查票时,我就注意到旁边一排坐着四人,其中有一名男乘客的票是无座的,那一定是借其他三位乘客的光了。

此时,稍远处一位女乘客站累了,想凑合着在一名有座位的中年男人旁边坐一会儿,没想到中年男人一脸的不高兴。想到出门在外都不容易,我对中年男人说:“凑合一下吧。”中年男人瞪了我一眼,说:“我买的可是坐票,凭什么跟别人凑合。你少操心。”我不知道说什么好,那位女乘客也很是尴尬。

又过了四五站,我旁边座位上的一名乘客就要下车了。下车时,他指着巴掌大的地方对我说:“坐这儿吧,虽然小了点,但一直站着挺累人的。”“谢谢!我的票是无座的,别的乘客不会嫌挤吧。”我微笑着说,这一排位置上已经坐了三个人了。“我的票也是无座的,凑合着坐吧,出门在外都不容易,大家会相互体谅。”他和蔼地说。“坐吧,春节期间嘛,回家的人多,挤点没啥。”没想到这排座位上最里面的人说着还向里靠了靠,其他两人也都向里靠了靠,其中一个人说:“坐吧,回家都不容易,挤点就挤点。”

回家过年是中国人的春节传统作文 篇6

春节,对于中国人而言,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它代表着阖家团聚、热闹喜庆、辞旧迎新,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置办年货则是春节的重要载体,是年前大街小巷最热闹的事,吃的、穿的、用的,平时舍不得买的,都能在年货里找到。老一辈的人常说,年货置办齐了,年才过得有滋味。

“回家过年”“年货”成为了近段时间的热门话题。回家过年是一种情感的回归,更是一种不变的情结,无论走得再远,过年总能把远在他乡的游子呼唤回家,无论路途再遥远、再坎坷,都挡不住回家的步伐。置办什么样的年货不在那么重要,因为在父母、爱人、孩子、朋友眼里,回家过年就是最好的“年货”。

你在外辛苦了一年,他们在家盼了一年,终于盼来了春节,盼来了你回家的日子。这两天,人民日报客户端推送了一则题为“不打招呼,爸妈看到你突然回家……看着看着就哭了”的消息,真的是看哭很多人。众多网友没有事先告知亲人回家的消息,当突然出现在家的时候,亲人表现各异,有的表情从惊讶到惊喜,有的丢下手中的锅铲来一个大大拥抱,有的兴奋到跳起尖叫、拍手、转圈,有的是失望变成希望的喜悦……此时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好比是孩子得到了最喜欢的年货一样高兴、开心。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一点,笔者在基层工作时感触最为深刻,每年春节前的半个月左右开始,往日冷冷清清的集镇一下热闹起来,摆摊售卖的比以往两倍还多,商品琳琅满目、五花八门,赶集的人熙熙攘攘、人头攒动,老人孩子、青年壮年都多了起来,道路上各种悬挂外省市车牌的轿车川流不息,汽车客运站随处可见带着大包小包行李归家的打工者,村里人气一下子聚了起来,家家户户热热闹闹、喧喧嚷嚷,好像他们从未离开过一样,显得那么和谐自然。过去的一年不管挣到多少钱,工作上取得多大成就,又或是遇见怎样打击和挫折,回家过年是永恒不变化的目标,亲人朋友都期盼着这一天。

回家过年是为了见到许久未见的亲人,是为了见到儿时玩耍的伙伴,是对家的眷恋,是对故乡的思念,是一种难舍难分、如胶似漆的感情,深深地镌刻在每一个人心中。

回家过年,动手给家人做一桌团圆饭。年夜饭是春节的重要环节,以往的年夜饭大多是父母大包大揽,回家过年的游子好比是“客人”一般坐享其成。试着亲自动手帮着做一桌团圆饭,哪怕只是帮着淘米摘菜,打打下手,这桌团圆宴一定比以往的都美味、都可口、都喜人,因为它饱含着一家人一年以来酸甜苦辣咸,体现着家真正的味道。

回家过年,扫墓祭奠先祖以慰逝者。回家过年除了陪伴在世的亲人,还应该祭奠已逝的先人。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现在过上的美好生活,都离不开前人打下的坚实基础。摆一桌祭奠的饭、上一盏坟前的灯、焚一把敬畏的香、作一个虔诚的揖、说一句心里的话,告诉他们现在的好日子越来越来美,国家越来越富强,民族越来越振兴,这盛世如他们所愿。

回家过年,陪父母看一场春晚。以前资源匮乏的年代,能看上电视都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智能手机的普及,我们对电视不再那么依赖,甚至每年的春晚都不再认真观看,但父母还保留着以往的习惯。吃完年夜饭,守在电视机面前,陪父母一起看春晚,多一份陪伴的时光、多一个共同的话题,一起感受国家的日益强大、生活的日新月异。

回家过年的路途可能是遥远的、曲折的、颠簸的,但回家的心情是喜悦的、兴奋的、高兴的。__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约30亿人次,这是世界最大的人口迁移,无论家再远,回家过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守和传承,是中国年特有的标志,是中国人特有的情怀。

回家过年,真好 篇7

刚入腊月那会儿,便闻到了浓浓的年味。眼里看的,是喜庆的“红”,心里想的,是暖暖的亲情。平日的辛苦、烦恼、不悦,早已如烟云,了无痕迹地消散殆尽,剩下的全是激动、兴奋和期待。

终于,揣着一张带着体温的车票,我回到了村口,母亲早已候在那儿,喊了一声我的乳名,那亲切的乡音让我滚下了一颗热泪。扶着母亲的胳膊,我一句一个小心,一句一声问候,言语间满是欣喜。

进了熟悉的院门,忽地长舒了一口气,感觉好踏实,好亲切,一切都是那样的温馨。顾不上坐下,我便从行李包里往外掏东西,这是妈的袄,这是爸的鞋,这是长寿酥……一旁的父母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嘴里一个劲地说,买那干啥,家里啥都有,只要恁都好模好样的,比什么都强。

父母就是这样,无论你是三十而立,还是不惑之年,在他们的眼里,你永远是孩子,在他们的心里,必须牵着挂着疼着。

晚上,母亲睡不着,坐在我床边,要我讲讲在外的工作生活怎样,并不时嘱咐,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日难,出门在外要注意安全,别累着,少喝酒,不要逞能斗气,多做善事。母亲就是这样,打我记事起,母亲就耳提面命,教导我为人处世之道。我一边应着母亲,一边宽慰母亲尽管放心,我能照顾好自己和家人。

自从我到家后,母亲浑身是劲儿,忙着蒸馍、炸鱼、炸麻花、炸绿豆丸子,嘴里还说着,等临走的时候,让我多带上一些,慢慢吃。

父亲啊,一天到晚,也是忙得屁股不挨板凳,只要母亲说家里什么还没买,他就乐呵呵地推出电动三轮往集市上赶。我说,爸呀,让我去吧,你在家好好歇歇。他哪里肯听,总让我陪母亲好好说说话。

我心里清楚,父亲母亲用这种特有的方式,疼爱着庇护着自己的孩子,虽辛苦些,但心里满足快乐。看他们幸福的神情,我的心里也满溢着幸福。

腊月二十七,父亲说,写春联吧,邻居刘大爷、王叔的红纸都送过来了。父亲就是这样,他总认为写的春联才有年味,自从我上了初中,每年父亲都让我提笔写春联,而且,他忙着裁纸的同时,还不忘在一旁指指点点,字要匀称,要在一条线上,内容要贴近生活等等。以后的每一年,父亲都会说一句不变更的话:今年写得比去年好。而我总在父亲的鼓励和鞭策中,追求着完美。

今年的父亲,看着我裁纸,挥毫,眼里满是欣慰,并提醒我,刘大爷有几幅双扇,王叔有几幅单扇,各家需要多少过木(横批),还不忘说上几联,让我书写。“风调雨顺年年好,幸福生活步步高”,“一家人平平安安,祥和年事事顺意”,“知书达理人人夸,孝老爱亲传佳话”,我理解父亲的对子,虽不甚工整严谨,但蕴含着浓浓的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向往和育人之情。

年三十,父亲在院子里,踱来踱去,看我把火红的春联贴得院落喜气洋洋,竟有些激动。

放鞭炮,吃饺子,看春晚,一家人热热闹闹,幸福荡漾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车子飞快地前行着,车上的我,没有丝毫的倦意,依然沉浸在过年的幸福和感动之中。愈加感觉,父母在的地方,年才有年味,回家过年,真好!

春节回家过年方案 篇8

在外漂泊多年,每到长假,特别是春节,我总是毫不犹豫地回家。今年也不例外,我再次不能免俗地加入了庞大的春运人潮。按理说,今年我可以不安排回去过年的,因为今年我回家的次数最多,国庆长假和母亲七十寿辰我都回去过。这样做有时会引起身边的人的责问和质疑,毕竟自己已经成家,总是舍小家顾大家,二者难以平衡,于是我这几天也在反思,是什么让我对家乡流连忘返?春节是很重要的节日。对中国人来说,不论身处多远,不论贫寒富贵,都会选择回家团圆,老婆孩子热炕头,享受天伦之乐是多数人的想法,当然也有人会利用难得的假期外出远足,远离尘世,纵情山水。而对我而言,仿佛总是做不到如此的超脱,子曰:父母在,不远游,已经不是一种教条,而是源自内心的自律。从内心深处来说,我实在不忍心看到年过七旬的父母在辞旧迎新之际有丝毫冷清寂寞之感,这恐怕是我最放不下的地方,常回家看看,帮他们打理家务,陪父母过年于是成了我不二的选择。回到二老身边,分享他们一年劳作丰收的果实,还有那镬气十足,可口的饭菜,可谓是赏心悦目的之事。我的家乡在著名的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脚下,家乡在名山大川,这让我颇有自豪感,家乡的美景更让我陶醉。从衡山的最高峰祝融峰北面往下望,如果天晴视线好,可以看到我家祖屋。同样,从家乡小路上或者田埂上,人们一抬头,有时可以望见高耸入云的祝融峰,当然多数时候那里是云遮雾罩,烟雾绕绕。身处凡尘,利欲熏身,人们总是浮燥不安,尤其是我们所处的生存环境,物欲横流,乌烟瘴气,不堪忍受。但每次我回到家乡,放下行李,总是感觉全身心的放松,家乡的山好、水好、空气好,就像妈妈说的:咱家冲洗手间都是山泉水。回到家乡,伴随着家门口小溪潺潺的声音入睡,我总是睡得特别踏实香甜。假期回家,如果天气好,清晨我都会陪妈妈去散步,散步去的最多的地方是去龙凤。我家乡的村名叫登山村,顾名思义就是登上南岳山从我们村开始。我们村往上就是龙凤,龙凤已经属于南岳风景区了。我和母亲每次都要散步到龙凤村的村口,那里有块石碑,上面有提示:你已经进入南岳风景区,注意山火。龙凤再往上就是广济禅寺,广济禅寺再往上爬就是南岳的南天门了。回家吃好睡好不动不行,我总是充分利用大家齐聚的好时候,带父母、兄弟姊妹出去远足,美其名曰:拉练。有一次和父母一口气爬上了润泥塘水库,家乡下游的河水全部发源于这里,往返二十多里路,中途我几次要停下来休息,可是当时已是年近七旬的父母却健步如飞,妈妈一回到家就可以给我们准备中餐,父母身体之好,真是令我自愧不如,也令我暗地里高兴。还有一次我们带着四岁的侄女和老母亲爬上了广济寺,妈妈指着那里大块的茶园说,春天她和邻居来过这里采茶,四岁的侄女竟然也能爬上了山,当然中间多数由我们抱着,虽然辛苦,但却带给我们很多快乐。还有几次去过水口,那里也能上山的,还去过红旗水库等附近地方,每次拉练回来,大家都是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家乡有我一辈子不改的乡音,家乡有我无数美好的童年记忆,家乡有我深爱的土地和亲人。吟诗忆故土,把酒话桑麻,国人的家国情怀几千年来从未更改,故乡可能早已成为我的精神家园。

关于回家过年散文 篇9

关于回家过年散文一

是啊!回家过年,这本是很简单的四个字,却是许许多多游子一年中的期盼,当然,这也包括那些在外求学的莘莘学子们。

在外瓢泼久了,多想回到家乡看看为我们牵挂的父母亲人。曾经多少个日日夜夜想及这些,我们可以做的只是一壶浊酒而后在心底默默的祝福与思念。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年到头,隐藏在我们心底的除了深深的牵挂还剩下什么呢?一年到头,又有多少父母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远方的儿女?

还记得还小的时候我们是多么的喜欢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拿,好多好吃好玩的,还不用担心作业是否已经完成。而今我们盼望着过年,却只是那短暂的团聚,可以陪父母陪亲人说说心里的话。同时我们又多么地害怕,害怕父母那期望的眼神,尤其是害怕看见父母那满头乌发渐渐泛白,甚至脱落。虽然我知道,人没有不会老的,但看见父母脸上渐添的皱纹,和那渐渐泛白的乌发,心中总会有一种心酸的感觉。

曾几何时,我们为了自己的学业、工作离开他们,透过父母那充满期待的眼神可曾读懂父母心中的那份牵挂寂寞?那充满笑容的深处隐藏着多少期待的泪水。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甚至工作,父母无时无刻不在对我们充满了期待,而我们却一次又一次的让他们失望。就是一年一度的“除夕团圆夜”,也总有那么一些人以各种各样的借口不回家,于心何忍?

一年中的守候,一年一度的团圆。在期待中我们过完了一年又一年,也渐渐地长大了,父母却渐渐地老了。都说“小孩盼过年,父母怕过年”,而如今却成了“父母比小孩更盼望过年”,其实父母盼望的不是过年,只是那一年一度的团聚。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小时候,常听老一辈人这样念叨着,也在盼望着,盼望着自己的孩子能够早点回家过年,哪怕你回家什么事都不干,只是成天的摸麻将、打牌、闲逛,但只要见到你在身边,父母总是笑咪咪的。

现在鞭炮备好了、年夜饭备好了、麻将备好了、扑克备好了、茶水点心也备好了,一切都准备停当,只有父母仍在翘首期待,期待着团圆的时刻早点到来。而当团圆的时刻到来了,他们总是会兴奋地像个小孩,为自己的儿女忙前忙后。

大家肯定有这样的经历,也许这种现象到现在还广泛存在,“回家过年时父母喜笑颜开,而当正月里离别的时候,父母的脸上却停止了笑容,甚至会悄悄地抹眼泪。”父母老啦,身板也没以前那么硬朗啦,他们需要子女的陪伴,就像以前我们需要父母的陪伴。

是啊回家过年,回到家中,不要一昧的只知道打牌娱乐,也抽点空陪陪父母聊聊天,就像小时候,父母也会经常陪你聊聊天。

关于回家过年散文二

只要一到农历的腊月,空气中骤然多了些年的味道。过年的气氛,也一日浓似一日,老少男女,都在谈论着过大年的种种趣事;个性是那些常年漂在外养家过活的人们,都在计划着回家过年的事。谋生是大事,淘金追梦也是大事,回家过年,更是大事。

这些如鸟儿一般,离开了乡土在异地他乡生活劳碌的男女,又要开始一年一度的迁徙,这样的迁徙,义无反顾,跟燕雀南飞几乎毫无差别;再累再苦,旅途再长,也挡不住回家的脚步;有雨有风,乡关再远,也熄不了心中企盼已久的热烈。

回家过年,是长久的等待,是抑压在心里的渴望,更是一年漂泊后的心灵慰藉。行走得太久,漂泊得太远,挣扎的太累,压抑得太苦,回家过年,正好能够掸去两肩的重压,在浓浓的家居气息里,安然睡一个好觉,能够敞开情怀,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把真实的生活,把日子的浓酽拿捏得恰到好处,把心中的情、心中的爱挥洒得酣畅淋漓;回家过年,就是跟家人团聚,就是天各一方的亲戚朋友,又能集中在一齐,姐妹兄弟,又能够集聚在父母的羽翼下;父母欣慰,夫妻和悦,儿女开心,合家欢畅!

传统的中国年,赋予人们很多难以言表的光阴韵味。聚居在一齐时,有时候真的少了些天各一方的刻骨和企盼,甚至是按捺不住。过年成了向心力,活跃于每个人的心头,随着时刻的流淌,又会产生不可抗拒的凝聚力。是故,在每一次过年的团聚中,人们都把亲情,友情,感情,夫妻情,儿女情,演绎得回肠荡气、汹涌跌宕,正因聚的背后就是再一次的分别,再一次的离开,又是再一次的守候和期盼。过年,无形当中成了一种纽带,成了一种媒介,或者说,一种不远千里万里奔向一处的契机和动力。正是正因有一次一次的分开,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相聚时的满心欢喜,也正因一次次守望已久的团聚,更让人们对生活、对光阴,有着太多的铭心刻骨和念念不忘。株组词

每年的春运都会正因人满为患、被不一样的声音质疑和诟病,即便如此,每年的春运中,都会有那么多的人不顾拥挤,不顾一票难求,不顾路途遥远,毅然决然踏上返乡的路。质疑和诟病的声音,只关注了人流滚滚对客运所造成的莫大压力,却忽视或者说起码不够关心,过年对许许多多谋生在外的人们对乡情的眷恋,对故土的魂牵梦萦,对家园的念念不忘,对亲情的依靠和向往。如今的城市,离不开这些群体,但是这些群体未必真正融入到城市的生活中来。在他们的心里,城市依然是别人的城市,他们骨子里的乡音乡情,民情风俗,还完整保留着乡土的印记,回家过年,就理所当然,天经地义;似乎也只有回到了那一方天地,才能真正的自在,才能真正的坦然;财富,不必须就是首要的因素,更重要的、更在乎的,是身心的放松,是俚语村言里的稔熟和随意。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一句俗语,更是游历在外的人们心里边的某种自我安慰。许许多多的人心里,都有这样的观念,家在哪里,根就在哪里,回家过年,也是对自身根本的一种认同和重温。做人,断断不能忘了自己的根本。所谓水有源,树有根,人定然有自己的根本。回家过年,从某种好处上,也是这种根本认识的形象表述。

现如今,也有许多人由于种种原因,留在工作和学习的地方,不能回家过年,这并不是说,他们没有回家的愿望,少了这样的念头,确是由于条件限制,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在他们的心里,怎样能少却过年回家的想法,他们何尝不想同绝大多数人一样,带着满身年的气息,走上那一条萦绕于怀的回乡路,无论是谁,无论是哪一年,回家过年的念想都会让人心潮难平,迫于现实,取取舍舍罢了。齐的组词

回家过年,是一种民俗,更是一种文化情结,家和亲人,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也会在每一年,衍生出新的风味,新的意境。

关于回家过年散文三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是一年一度的春节,思乡的愁绪无边无际地漫延开来,想回家念头如施了肥的野草般疯长。没有一种感情比亲情更浓烈,没有一种温暖比得上过年回家。

一直以为自己很潇洒,头也不回便离开了故土,离开了温暖的家。十几年了,故乡的记忆已变的渐渐遥远,只有母亲的泪眼,还留在记忆的最深处。时光荏苒,十几年的光阴,终于让我知道,那时的我,年轻的我,又怎能了解离愁,又怎能读懂离愁?那时年轻呵,年轻的心写满的只有明媚,只有灿烂,少年不知愁滋味?心有落寞谁人知?那时落寞是心中的一点痕迹,淡淡的,无语的,不知也罢。

近日,遇到熟人朋友见面打招呼,总不忘问一声过年回家吗?每每此时心中便涌起另番滋味。我明白,所说的回家,是人们传统观念里的那个老家。有了小家不算家,只要父母健在,那个生你养你的家才是你的归宿,才是回家过年的终点站。

家,其实一直没有被忽略,她隐藏在心底最温柔最脆弱的地方。高兴时,或许会暂时的忘记她,可是在遇挫时,总是不由自主的想到她。怀念小时候和父母在一起的温馨时光,回想儿时光着脚丫奔跑在草地上,脚板亲吻大地的感觉让我健步如飞,踏实无比,现在穿着精致的皮鞋,走在城市的宽阔平整的柏油路上,却有些跌跌撞撞,步履艰难。

回家过年,那是多少游子一年的期盼,在外漂泊久了,我们多想回到那日夜思念的家,多想看看那天天为我们担心的父母。记得还小的时候我们是多么的喜欢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拿,好多好吃好玩的。而今我们盼望着过年的团聚,可以陪父母说说心里的话。同时我们又多么害怕,害怕父母那期望的眼神,害怕看见父母那渐渐发白的黑发。曾几何时,我们为了我们的学业、工作离开他们,透过他们那充满希望的眼神可曾读懂那背后的寂寞,那充满笑容的深处隐藏着多少孤独的等待。

回家过年,那是多少父母心中的等待。快过年了,我知道父母虽然嘴上不说,但在心里天天掰着手指头在算。随着年关逼近,闭上眼睛我可以感觉的到他们那渐渐舒展的皱纹……快过年了,回家吧,要知道那是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

夜,寂寥的清辉,铺满了心的世界,随着夜色,弥漫着一种想念,弥漫着一种感觉,渐渐的、渐渐的浓了。乡愁在心底,凝成了一个个字花,在心里悄悄的开了;乡愁在心底,凝成了一片片叶子,在心底悄然的绿了。困倦的眼呵,无语的心,在每一个凄清的夜。在思念中,乡愁,是一首母亲唱的催眠曲,在思念中,月,渐渐的沉了。

回家过年真好 篇10

回家过年,今年我是多么想回家过年,从来没有这般归心似箭。往年从报纸、电视上看到汽车站火车站挤满回家过年的人们,看到无数焦急的双眼,心里很不以为然。然而,此刻我多么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多么想在冰天雪地中扑向小山村一灯如豆的家门,多么想说一声“妈,我回来啦”,多么想听那句“孩子,你可回来了”……

回家过年真好!能回家过年真好!

有多少年没回家过年了呢?我1982年研究生毕业,那年就没在家过年,直到2008年!我在广州过年,在上海过年,在北京过年,在大阪过年,在长崎过年,在东京过年,在青岛过年,唯独没在家过年,没回家过年,没回母亲身边过年。简直难以置信,28年时间里我居然一次也没回家过年!我怎么会那样?我怎么会是那样的一个人?

忙吗?忙。大年初一都几乎伏案忙碌。但我毕竟不身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不身在抗洪救灾的前线,不身为日理万机的一国总理。所谓忙,无非是忙着写论文写这个写那个,以便早点提职称提这个提那个罢了。可那东西有回家过年重要吗?世上难道还有比突然出现在望眼欲穿的年迈母亲面前更让人激动的场景吗?如果可能,我真想不要教授,不要论文,不要名声,什么都不要,只要回家过年,回老家过年,回到母亲膝下一起度过除夕那个一年只有一次的夜晚……

不错,28年里有三个年是和母亲一起过的。但都不是我回老家母亲膝下,而是母亲来我身边。第一次在广州,差不多20年前的事了。对母亲来说,广州这个城市实在太大,似乎总在提醒她千万别忘记乡下人身份。母亲怯生生打量整街整巷的花市,怯生生注视手拿一束束鲜花的红男绿女,怯生生听着她根本听不懂的喜洋洋的广东方言。那怯生生的样子让我有些不忍,于是我带她去比广州小得多的肇庆七星岩游玩,在几乎没有人影的湖心路上,满目青山绿水似乎唤起了她似曾相识的归属感,露出少见的舒展的笑容。第二天中午要退房时,我走进她和父亲住的房间,发现香皂、牙具和毛巾好端端放在那里没动,一问,母亲又恢复了怯生生的神情,反问那东西是随便用的么……

后两个一起过的春节是在青岛,第三个距今不到两年时间,一切恍若昨日。走进为父母在市中心租住的一楼套间,客厅煦暖如春,年过70的母亲和父亲正面对面坐在桌前包饺子。父亲擀面饼,母亲包,包我最喜欢吃的带有浓厚家乡味道的酸菜馅饺子。酸菜大概用凉水浸了很久,不怎么酸了,切得很细,放了炸过油的肥肉渣进去。年夜饭就吃母亲包的饺子。吃着吃着,“咯嘣”一声吃出一枚硬币——原来母亲仍按老家习惯包了两三个有硬币的饺子。“谁吃到谁有福,今年你有福!”母亲笑眯眯地说。水仙花开得正香,一盆春兰也知趣地擎起了两三朵小蝴蝶样的墨绿色小花,一家人就对着两盆花吃瓜籽唠家常。母亲还拿出她戴着老花镜做的棉拖鞋叫我穿上……回想起来,那才真正是我后半生最幸福的夜晚,那才叫幸福。

可惜长达28年时间里这样的夜晚实在太少太少,因了我没有回家过年,因了我所谓的忙,因了我自己都难以相信的种种理由……时至现在,即使回家过年也永远不会有那样的场景了,那样的场景只能在影集和梦境中寻找了!唯其如此,今年我才那么想回家过年,那么羡慕不顾一切回家过年的人们,他们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最幸运的人——因为等待他们的是母亲那句:“孩子,你可回来了!”

发稿/小静

过年回家有感 篇11

春节怀着对父母和孩子的思念及愧,我们踏上回家的列车,一路不停的翻看手机里以前的老照片,回想他们的样子,终于熬到下了火车回到我日思夜想的家乡,孩子在车站来接我们时躲在外婆身后的样子让我的眼泪流了出来。当时我问他为什么不出来让妈妈抱抱,他回答妈妈你上次回来时不是这样子的,并且我已经长大了,听着孩子超出年龄的回答我沉默了。

回家父母为了让孩子能和我们多相处,无论我们去那里都让给我们和孩子创造机会,渐渐的我们和孩子拉近了距离,为了能够在回在工作地方能多看到孩子的样子,我带上了相机以方便随时可以记录和孩子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记忆最深的是在大年初一早上我让孩子想想最想和你的小伙伴谁一起照相合影,他立即招呼和他从小玩的大狗小虎“小虎来我们让妈妈照一张相片”另外一件事是年三十晚上我们几个大人都在弄年夜饭,他一个人在房间看电视,快到吃饭时我去叫他出来吃饭时看见他在床上将装水果的盘子用水彩笔画了一张圆圆的笑脸,我问他为什么要画在上面他却告诉我,因爸爸妈妈回家了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宝宝好高兴,所以给自己画了一张相片,那时我先生正好进门听到就用手机照下了另一张珍贵的照片。

看到孩子的表现让我同时想到了老父老母,他们也时刻想念着我们,回家吃的喝的都准备好了看到我们回家父母脸上随时都堆满了笑容。父亲嘴上老是告诉我们无论上班有没有挣到钱每年春节回家陪陪家人就是最好的,从那时开始我就在心里告诉自己每年春节都回去陪陪他们,他们是最苦最累的一代人,年轻时为了儿女受苦累儿女养大了却都不在身边,年老了却要帮儿女们带上他们的小孩让年轻一代工作无后顾之忧。

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工作,争取早一点回到父母身边照顾他们,让他们晚年好好享享清福。在此我愿天下的儿女们和已为人父母都记得:

父慈母爱竟为子,今生不忘父母恩!

天长地远还有形,父母有情却无边!

披星戴月风餐露宿铺就子女脚下路

回家过年作文 篇12

每年一放寒假,爷爷奶奶就会打电话过来问我们什么时候回老家过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是我们中国人亘古不变的习俗,更是亲朋好友对远方游子的召唤。

记忆中,爷爷家的春节充满了忙碌的年味。驱车回老家,刚下车还未进楼梯口,空气中迷漫着的或炖或煮或蒸或炸的各种食物香味便扑鼻而来,令人止不住地直咽口水。楼道里家家户户都开着门,烧着煤炉,各家都在忙碌地准备着:有的在包粽子,有的在打扫卫生,有的在炸春卷,有的在炖鸡……好像要把一年里的家务事都集中在过年前的这几天来完成。爷爷下楼来接我,我们每上一层楼,那开着的房门口就会出现一位热情的大爷或大妈,不停地和他打着招呼:“庄老师,孙子回来过年啦!”爷爷便咧着嘴不停地笑着回答:“是啊,是啊,回来了!”

大年初一到农村拜年更是热闹非凡,那时城市里已禁止燃放的烟花爆竹,在那里还能放,于是在村头的小店里总能看到几个缠着大人买小烟花、小摔炮的孩子。那些得到鞭炮的孩子们兴奋地凑到一起,胆大的捏在手里点,胆小的点燃后就捂着耳朵把它扔得远远的,有的还把它扔进了水塘里……笑声、惊呼声、爆竹声交织着回荡在乡间。便有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意境。

今年回老家,发现楼道里家家户户门前的煤炉不见了,各家各户都房门紧闭,楼道变得安静、整洁。到了乡下,发现村子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个村子的环境变美了,村头的`两个池塘四周建了围栏和连廊,池塘里的水也清了许多。村道上几乎看不到垃圾,一起少掉的还有孩子们追逐玩闹的嬉戏声和三五一群凑在一起打牌的身影……农村的年味也淡了。

年味真的淡了吗?当年三十哥哥嫂嫂带着去年刚出生的侄儿回到爷爷奶奶过年时,团团圆圆的年的味道就飘进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当我们走进亲戚家的大门去拜年,看着热腾腾的馒头、肉圆、扣肉……被热情的主人一一摆上桌时,年的味道便从桌上的各色菜肴里,从主人热情地招呼声中流了出来。

上一篇:最新高考顺利祝福60句下一篇:关于共青团的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