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杯说课(共3篇)
银杯说课 篇1
《银杯》说课稿
说教材
歌曲《银杯》是一首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上的一首短调民歌。歌曲为C大调,四四拍。曲调婉转、流畅、动听有浓郁的蒙古族民歌优美的旋律、独特的韵味等特点。歌中渗透了蒙古族的朴实豪爽又透射出蒙古人开阔的胸襟。每当节日聚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通常,宴歌的歌词多为珍重、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教学目标:
教材编排的意图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多民族音乐文化,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的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把握,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立为:
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学唱《银杯》这首歌,让学生感受蒙古人民对美丽草原的热爱和热情好客的嚎爽之情。
2、音乐素养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学会听辨乐段,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学习蒙古民歌及了解相关文化,使学生喜爱蒙古民歌,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重点:感受、欣赏歌曲《银杯》理解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蒙古民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民歌的风格及特点,听辨乐段。说学法
根据音乐新课标,我认为:音乐教育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得过程,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学法的指导时,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自悟探究、自主练习、自信表演等学习方法,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它所蕴涵的内容本身很美,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音乐艺术想象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始终。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教学中我打破传统、单一的音乐
教学模式,把音乐和多媒体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聆听音乐、理解音乐,为音乐所表达的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萌发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激发学生去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说教法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老师在教学中只是协助学习活动的助手,让学生在创作的活动中学习。”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教学中力求将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和参与音乐活动放在重要的位置,让学生在多听、多唱、多想、多做、多动的环境中学习这首歌曲。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上以激趣诱导、体验学习、情境练习等方法,让学生在“参观那达慕盛会——游玩草原——篝火晚会”等一系列图片展示中,体验蒙古的民族音乐、舞蹈及有关风土人情,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学习和继承蒙古族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艺术,拓宽学习的视野。并能进行一些创新,培养学生即兴创造的能力。养成共同参与群体意识和互相尊重的合作精神。说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让学生感受“美”,上课一开始,我会跳一段蒙古族舞蹈,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猜一猜这个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再引入蒙古族的音乐与舞蹈相结合,让学生领略蒙古族文化的美。一堂好课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导入作为前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一些蒙古族风土人情的图片,介绍马头琴的相关知识以及声音片段,让学生在观看中激发学习本课的兴趣,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与本课学习有关的文化,同时也建立起学生与我的人际交往关系,为课堂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漫谈蒙古族,然后播放多媒体,是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个民族,拓展学生的知识。
(二)逐层聆听
新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教学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学会听。引导学生养成聆听的习惯,逐步拥有音乐的耳朵,是我们音乐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我为学习歌曲设计了聆听歌曲、体验感受的环节,分为:
1、初听全曲,整体感知。使学生从歌词和音调两方面来感受歌曲的特点。
2、再次聆听,听辨乐段。引导学生从速度、音区、力度、节奏上听辨并感受歌曲两个部分的内涵及情绪。
3、深入聆听,体会情感。通过介绍蒙古人民与草原的密切关系,深入聆听,启发学生体会情感在歌曲中的表现。
4、感受风格,作曲练习。感受风格,学习致用,完成课本上的练习。
(三)学唱歌曲
节奏练习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演唱歌曲,我拿出歌曲中出现的较难的节奏让学生进行练习
试唱歌谱 随教师伴奏或多媒体课件以视唱为主,难点乐句可用跟唱法 完整的演唱歌谱 自由的朗读歌词 把歌词带入歌谱中试着演唱
模唱歌曲 当学生初步感知歌曲后,引导学生轻声跟唱歌曲,使学生再次获得审美体验,感受到旋律美,受到美的熏陶。
老师给与纠错和指导 完整的演唱
(四)丰富体验 学习蒙古族问候语
创设情境,随着音乐进行与蒙古族有关的情景,让学生充分体会气氛。分成小组,请学生模拟并展开想象。模拟在蒙古包中宴请亲朋好友,按照蒙古人民的风俗和礼节,相互问候并演唱酒歌——《银杯》一起跳起蒙古舞蹈。营造全员参与的气氛,注重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表现热情,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体验蒙古族音乐舞蹈所表现的奔放情绪。唤起学生心底的遐想,激发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兴趣和喜爱。
最后完整的演唱歌曲《银杯》
五、说板书设计 银杯
一、说教材
二、说学法
三、说教法
四、说教学过程 蒙古族的问候语 节奏练习
五、课堂小结
六、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教师总结的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蒙古族歌曲《银杯》大家都唱得特别好,我们也一起了解了一些蒙古族风情的特点,一起唱起他们的酒歌,跳起好看的蒙古舞,同学们的表现真棒!我们生活在一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里,悠久的民族文化使我们每个民族都拥有独特的一面,比如说每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服饰,比如说我们哈尼族的牛皮大鼓,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正是因为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才构成了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老师想在座的同学们也一定有少数民族吧!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去发现就一定能看到他们的美。下课以后同学们一定要去了解一下自己民族的特色特长,然后很好的传承下去。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是一家人所以我们每个民族都一定要团结在一起,共同进步,一起为祖国的建设做贡献。同学们要认真的学习好文化知识,钻研科学技术,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才能做一个有用的人!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银杯》教学实录 篇2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视频】凤凰传奇的歌曲《蒙古人》,提出: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简单归纳民族,宽广,有动感。
教师归纳:歌声高亢激昂,富有草原特色,乌兰牧骑的血液,生生不息的原始力量,经典的名额元素与电子音乐完美结合,给人以遐想和震撼。歌曲是融合了蒙古族的民歌《敖包相会》的音乐元素,加上电声乐队以及念白跟摇滚的元素,把民歌时代化了,变成了更适应现代人口味和欣赏水平的新民歌。这节课我们就从蒙古族的音乐说起„„
二、新授部分
1、【聆听范唱】看图片,根据歌曲的歌词了解这是一首在什么场合下演唱的歌曲?
在聚会时候,或者宴会上演唱的歌曲,敬酒的歌曲。对,也可以称作“风俗性宴歌”或者“酒歌”
2、启发引导:歌曲两段词简短,像在干什么?(敬酒前说的话)酒歌可以代替什么?代替祝酒辞。
3、【聆听范唱】师生活动,干杯体验祝酒的全过程。教师拿酒杯在教室内与学生做敬酒互动,学生在干杯后一饮而尽,体会蒙古族宴会的感觉。
4启发引导:刚刚在音乐的伴奏中,老师为你敬酒,你有什么感受? 5【聆听范唱】对,旋律悠扬,给人一个很宽广的气场,那么这个气场的营造用到了哪些音?请你在聆听的过程中找出旋律有几个音组成?最高音在哪?最低音在哪里?结束在哪个音上面? 了解民族五声调式 知道这首歌曲是五声羽调式
低音6,高音3中间的音乐有十三度那么大
6、【聆听范唱】找出音域跨度并分析为什么音域跨度这么大? 蒙古族歌曲的音域宽广,跟民族的风土人情有非常大的关系。像辽阔的大草原,一望无垠。7【聆听范唱】为歌曲配口型
8、跟琴轻声模唱,用撮口音“lu”然后加入歌词。
9、模唱后你感觉哪一句最好唱?哪一句最难唱?引入衬词——塞乐日外咚赛,首先明确衬词是一种表示心情的歌词,没有实际意义,有点像我们平时经常演唱的“爱嗨哟”。
教唱音乐最宽广的一句,在换气,音程衔接方面给与学生指导和帮助。
10、演唱歌曲,在音域跨度最大的地方,用举杯的动作给与辅助暗示,结合手势图谱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11、【聆听范唱】学生跟唱,注意高音的地方。
三、拓展部分
1、介绍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酒歌,首先请大家欣赏到的是纳西族酒歌。纳西族是个人口非常稀少的民族,但是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文字,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一个世界人类非文化物质遗产叫做“纳西鼓乐”。听听他们的酒歌给你带来什么感觉?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模拟手拿竹筒和乐而动,体会节奏鲜明,欢快活泼的感觉。
2、介绍彝族酒歌
优美,含蓄,像个害羞的小姑娘
3、介绍汉族的《饮酒歌》,试请学生分析,看到这样的画面,听到这么振奋人心的歌曲,你的感受是什么?自豪骄傲
六年级音乐上册《银杯》教案 篇3
课题:《银杯》
3—2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银杯》,培养学生热爱蒙古族音乐,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2、唱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在和谐优美的声音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并训练合唱的能力。在旋律的连接中训练学生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重点:复唱时正确演唱。
教学难点:正确演里二声部。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问好。
2、发声练习。
3、节奏训练。
4、导言。
二、基本部分:
、完整聆听范唱带。
2、教师范唱。
3、随音乐打拍子。
4、掌握音乐的强、弱。
5、齐唱。
6、指导不足之处。
7、反复练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