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考试

2024-09-04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共8篇)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 篇1

附件

3“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公共部分)

一、政治基础知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

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物质和意识

3.唯物辩证法

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5.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二)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2.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

3.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4.统一战线

5.人民战争和人民军队

6.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7.思想政治工作

8.政策和策略

9.国际关系和外交方针

10.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1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三)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3.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社会主义改革

6.社会主义对外开放

7.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9.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1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1.“一国两制”构想与祖国统一

12.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

13.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五)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六)十八大知识

1.十八大报告精神

2.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3.党章知识

二、经济学知识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商品与货币

2.经济制度及其类型

3.资本与剩余价值

4.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经济体制

2.市场经济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

1.微观经济

2.宏观经济

三、法律基础知识

(一)法理学

(二)宪法

1.宪法

2.立法法

(三)行政法法律制度

1.行政法

2.行政处罚法

3.行政许可法

4.行政复议法

5.行政诉讼法

6.国家赔偿法

(四)民事法律制度

1.民法

2.合同法

3.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4.婚姻法

5.继承法

6.物权法

(五)劳动法律制度

(六)刑法

(七)诉讼法律制度

1.诉讼法的基本理论

2.民事诉讼法

3.刑事诉讼法

四、科技与人文知识

(一)科学技术

1.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方针和政策

2.科学技术常识

3.高新技术

(二)历史

1.中国古代史

2.中国近代史

3.中国现代史

4.中共党史

5.世界历史

(三)文学常识

1.中国文学常识

2.外国文学常识

五、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基础概述

2.计算机应用

六、国情、省情、市情和时事政治

1.国土、人口和国力

2.陕西省的自然状况、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

3.西安市的自然状况、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

4.重大时政专题:习近平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论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2013年4月-2014年4月国际国内重大事件。6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 篇2

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内容由四大部分组成:数据库设计基础、数据结构基础、程序设计基础、软件工程基础。其中选择题10道20分, 填空题5道10分, 共30分。

二、近两年题型及分值分布

近几年的考试原题是考生最好的复习资料, 因为针对性强, 而且同样的题目可能再次考到, 本人对近2年四次考试中的试题进行分析比较, 对公共基础知识出题题型和分值分布如下表所示:

通过上表数据可以看出, 在公共基础知识中, 数据库基础和数据结构基础所占比例较大, 分值在10分左右, 而程序设计基础所占比例最小, 最多6分, 最少0分。

通过对近两年公共基础知识考题的分析, 有些知识点出现重复考察, 有些知识点是固定出题题型, 考生复习的关键是准确判断和掌握重复考点和常见考点, 总结出公共基础知识的复习重点。以下是本人归纳总结的经常考的知识点, 和大家共同分享。

1、数据库设计基础

(1) 关系运算:此知识点近4次考试中考了4次, 可以看作是必考题。考生应该掌握传统的集合运算和专门的关系运算的运算方法, 其中传统集合运算的交、差和专门的关系运算中的选择出题概率比较大。

(2) E-R图:E-R图是E-R模型的图示法, 考生要了解实体、属性、联系的表示法和三种联系即1:1、1:M、M:N。

例如, 2012年9月选择题第5题:公司中有多个部门和多名职员, 每个职员只能属于一个部门, 一个部门可以有多名职员。则实体部门和职员间的联系是 () :A) 1:M B) M:N C) 1:1 D) M:1。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正确答案A。

(3) 数据三级模式:包括逻辑模式、外模式和内模式, 其中逻辑模式也叫概念模式是对数据库系统中全局数据逻辑结构的描述, 是全体用户公共数据视图。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概念模式;外模式也称子模式, 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一个概念模式可以有若干个外模式;内模式也称物理模式, 它给出了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和物理存取方法。

例如2012年3月选择题第4题:在下列模式中, 能够给出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与物理存取方法的是 () :A) 外模式B) 内模式C) 概念模式D) 逻辑模式。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给出正确答案B。

2、数据结构基础

(1) 栈和队列:此知识点近4次考试中考了4次, 可以看作是必考题, 一般都是考查相关概念, 栈是FILO表即后进先出表, 而队列是FIFO表即先进先出表, 考生只要牢固掌握概念及基本性质就可以得全分。

(2) 二叉树性质:此知识点近4次考试中考了4次, 可以看作是必考题, 其中的性质3出题率比较高。

例如2011年9月选择题第3题:下列关于二叉树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

A) 叶子结点总是比度为2的结点少一个B) 叶子结点总是比度为2的结点多一个

C) 叶子结点数是度为2的结点数的两倍D) 度为2的结点数是度为1的结点数的两倍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正确答案B

3、程序设计基础

近几年关于程序设计基础的知识点出题并不多, 分值在0到6分。考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程序设计的方法和风格、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方法。其中结构化程序的基本结构:顺序结构, 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面向对象方法涉及到一些概念。

4、软件工程基础

软件工程这部分的知识点比较多, 也比较抽象, 是考生失分比较多的知识点。

(1) 软件测试:此知识点近4次考试中考了3次, 考试的机率较高。

例如2012年3月选择题第8题:在黑盒测试方法中, 设计测试用例的主要根据是 () :

A) 程序内部逻辑B) 程序外部功能C) 程序数据结构D) 程序流程图

通过概念分析我们可以给出正确答案B

对于软件测试, 考生需要掌握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错误;测试方法有两种: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黑盒测试是测试软件的外部功能, 又称为功能测试;白盒测试是测试软件内部逻辑结构, 又称为单元测试。

(2) 软件工程过程中使用的工具:该知识点近4次考试中考了2次。对于这部分知识点, 考生应该掌握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经常会用一些图形工具, 如在需求分析阶段使用数据流图, 在概要设计阶段使用系统结构图, 在详细设计阶段使用程序流程图, N-S图, PAD图等。

例如2012年3月选择题第10题:在软件设计中不适用的工具是:A) 系统结构图B) PAD图C) 数据流图D) 程序流程图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给出正确答案C

三、结论

以上给出最近两年二级公共基础知识常出题型, 其中也有些知识点多次考到, 因此考生应该多做历年真题, 结合书本, 牢记相关知识点, 利用掌握的知识点举一反三解决考试中遇到的问题, 从而提高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过及率。

摘要:从2005年开始, 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笔试理论题中增加了公共基础知识, 分值占百分之三十, 本文对近几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的试题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了常考的知识点, 阐述了公共基础知识的复习方法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公共基础知识 (2008年版) [M].教育部考试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黄庆宏, 丁为民.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真题 (笔试+上机) 详解与样题精选 (二级公共基础知识+Visual Basic)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 篇3

关键词:公共基础课;随堂考;无纸化;开卷考试

金肯职业技术学院是于2000年6月,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省属全日制民办普通高校。以机械与汽车工程、土木建筑为主打品牌的院校。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中,把课程结构设置为四类课程和综合实训,其中四类即公共基础教育课程、共享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分类核心课程、高层专业互选课程。素质教育课程分为通识课程和公选课。通识课程在我校即使公共基础课其包含了《思想道德休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体育》、《军事理论》、《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职业规划与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考试主要有两种目的:一是检测考试者对某方面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二是检验考试者是否已经具备获得某种资格的基本能力。从这两种目的看,考试可以分为效果考试和资格考试。从正常的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过程来说我们采取的是效果考试,又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衡量教师与学生的评价体系之一。学生在学业是否达到或多大程度上达到预期教学目标,也有促进作用,即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以便努力改进学习。以及老师调整教学方案的一种手段。

传统的考试大多采用笔试、闭卷的形式,重视知识的记忆,忽视知识的应用和能力的培养。考试的内容基本上是教科书和笔记上的简单重复,学生靠死记硬背的方式能较容易地通过考试。这种做法造成的结果有二,一是出现“高分低能”,二是相当部分学生放松学习,考前采取突击复习以应付考试。以前,大学里较常见的现象是“上课抄笔记,下课补笔记,考前背笔记”,目前这种情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上课的学生,上课记笔记的已越来越少,甚至到课率都不是100%。那么在临近考试前,学校各复印点挤满了复印笔记的学生。这种情况出现在公共基础课上特为明显,学生觉得没有在这些课程上下多大功夫,但是又必须得通过考核。

因此推进公共基础课考核是有必要的,不以一次考试和一种考核方法评定学生成绩,从终结性评价转向注重过程和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一是教学过程中渗透能力考核。在科目考试的成绩计算上,采取平时占40%、期终占60%(理论与实践)的方法。在考查科目的成绩计算,采取平时占60%、期终占40%(含面试、实验等)的方法。实行平时考查与集中考核相结合,学习理论与现实表现相结合,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二是实行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坚持“强化应用”的命题原则,着重考核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水平。

其实分数不是最终的追求,我们希望学生能提高综合素质如强化职业道德、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这是宗旨。在金肯学院创办以来,公共基础课程一直延续着补考、期中、期末,补考这几个考试方式。最终都是以纸质形式考核。然而在近几年来,教务处和基础教研室都在思考着考核方法,也做了一些必要的尝试,如随堂考:是效果考试的一个典型形式。消除学生对考试的焦虑紧张感,也对课上讲解的内容进行了强化性的练习。在2014年10月底的期中考试《高等数学》就采用了此形式。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公式等有个加强型的记忆,大大降低了期末时学生的不及格率;于2015年《大学英语》也尝试着采用了此形式。大学英语还在尝试着其他的考试方式

无纸化考试:《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考试采用了无纸化考试,效果很理想。无论从学生的反馈还是任课教师还是学院的组织方都受到了好评。依教育部要求,江苏省从2012年下半年起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中试行无纸化考试。我院计算机信息技术考试也在积极的同国家的政策同步中,计算机的无纸化考试也是一种尝试与跟进。

开卷考试:《军事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休养与法律基础》《就业指导》这些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大的社会环境以及基于学生基本素质培养的学科整合课程。提高修养对知识的掌握、理智的形成,对一个人的素质乃至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素质、对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学生提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

考试改革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也应看到由此带来的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方面,操作趋于繁杂,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推广施行会有一些困难。另一方面,由于考试方式的多样性和时间的不确定性,会增加教师的随意性和考试的不规范性等等。这些问题能否顺利地解决,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考试改革的进程,进而对教学的整体改革产生影响。

我们的目的是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应用型人才。民办高职院校已成为试点注册入学的主战场。注册入学这一新举措推进了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给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在“注册入学”的背景下,如何将这些文化底子较差的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企业要求的人才难度比以前更大。因此,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开展本课题研究,有力地推进注册入学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其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它不仅对我院,而且对整个民办高职教育公共基础课的改革与建设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具有较为广泛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余向平:高职教育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基本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13期

[2]杨晓波 孙丽春 张晓磊:高职教育公共基础课考试现状及改革浅析《中国成人教育》 2009年22期

2011年教师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篇4

一.选择题: 1.“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B)2.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A.斯巴达 B.埃及 C.希腊 D.雅典(D)3.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C)4.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 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D)5.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 为特征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C)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C)6.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D)7.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D)8.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D)9.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A)10.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A)11.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A)12.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A)13.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b 14.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A)15.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兼爱 B.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 民成俗,其必由学(B)16.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1 A.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B.兼爱 C.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C)17.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C)18.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D)19.“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A)20.“学不躐等”出自 A. 《学记》 B. 《论语》C. 《礼记》 D. 《中庸》(A)2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 育与科技的关系(A)22.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德莫克里特(A)23.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 教育》(A)

2011-2012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24.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 教育》(B)25.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是 A.教育 B.教育学 C.教育论 D.德育论(B)26.1632 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其作者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A)27.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 B.康德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C)28.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康德 D.洛克(D)29.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康德 D.裴斯泰洛齐(A)30.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 与教育》(A)31.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 础之上的教育家是 A.卢梭 B.夸美纽斯 C.康德 D.赫尔巴特(D)32.以下哪一项不是赫尔巴特强调的中心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 C.教材中心 D.课堂中心(B)33.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A.白板说 B.做中学 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C)34.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 主义与教育》(D)35.以下哪一种观点是杜威的主张 A.教师中心 B.儿童中心 C.课堂中心 D.教材中心(B)36.1939 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A)37.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 A.50 年代 B.60 年代 C.70 年代 D.80 年代(B)

一、选择题 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 育家是(D)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皮亚杰 D.布鲁纳

2.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 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 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 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教师

3.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B)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 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4. 普及义务教育始于(C)原始社会 B. A. 奴隶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D. 社 会主义社会 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 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D)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 制 D.壬戌学制

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 表现形式为(C)9 A.自觉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D.主动性

7.教材包括(D)A.教科书 B.CAI 软件 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 是

2011-2012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C)A.知与行的矛盾 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 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 基础之间的矛盾 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B)A.延展 B.必要补充 C.深化 D.变革

10.“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C)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 1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D)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 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1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B)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D)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二、填空题 1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 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15.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应试教育 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思想。17.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 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18.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 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1、依法治校是指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内部 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 费为辅的体制.3.《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 受义务教育的权利.4.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 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 60 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5.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 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标志.6.《刑法》是规范有关 犯罪 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7.《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中学不超过 8 小时,小学不超过 6 小时.8.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县级以上 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9.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 3 年内不得再次参 加教师资格考试.10.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 查一次.11.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1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 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13.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 受教育权 ,不得随意开除学生.14.《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 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5.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16.《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学校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 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2011-2012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17.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 , 惩罚为辅的原则.1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于 2004 年 7 月 1 日正式施行.19.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十周岁以上的 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20.权利是以法律形式规定并加以保障的人们所应当或可以享有的一种利 益.(一)单项选择(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计 10 分)1.有关法律规定:“对使用特殊音响警报和红色回转警灯的警车,其它车辆 应当避让.”这体现了行政职权的什么特征(C)A,优益性 B,单方性 C, 强制性 D,执行性

2.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 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B)A,14 周岁以下 B,14 周岁以上不满 16 周岁 C,16 周岁以上不满 17 周岁 D,18 周岁以下

3.对民办学校重大问题拥有决策权的是(D)A,校长 B,教职工代表大会 C,学校工会 D,学校董事会 4.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 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 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A)A,当地 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 D,省教育厅

5.有的学校在学生手册中规定:“禁止男女生之间互访宿舍.”此规定从法 学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男女生不得无故进入异性宿舍.”这一解释属 于(A)A,目的解释 B,文法解释 C,历史解释

6.“学校应当于每年的教师节组织教师宣誓活动.”这是(D)的规定.A,《教育法》 B,《山东省实施〈教师法〉办法》 C,《教师法》 D,《青 岛市实施〈教师法〉若干规定》

7.依据我国相关法律,下列有可能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是(C)A,某教育局局长 B,某市市长 C,某市公安局 D,某乡镇党委书记

8.《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 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 人员,依法追究(B)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 D,行政责任

9.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B)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教育政府规章 D,教育单行条例

10.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 5 分钟,5 分钟过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小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 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门牙跌落三颗.王 某的伤害由谁承担责任(B)A,司机负责 B,某寄宿学校负责 C,司机和某寄宿学校共同负责 D,司机和 王某共同负责

(二)多项选择(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计 20 分)1.法律责任的类型有(ABCD)A,民事法律责任 B,行政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违宪责任

2.张某作为一名受教育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ABCD)A,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 B,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 料 C,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D,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 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2011-2012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3.教师可以采用的行政救济途径主要有(AD)A,行政复议 B,民事诉讼 C,仲裁 D,教师申诉 4.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其职责是(ABC)A,听取校长工作报告,审议学校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B,听取和反馈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团结教职工支持校长正确行使职 权 C,决定有关教职工福利的重要事项,监督校长和学校其他负责人的工作 D,罢免校长

5.学校可以解聘教师的情形有(BCD)A,不能团结同事,其他教师不愿与之共事的 B,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D,品行不良,侮 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6.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是(BC)A,让 1-2 年级的小学生一个生字抄写 10 遍 B,王某上课讲话,老师令其抄 课文 5 遍 C,李某等八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令李某等八人到学校运动场跑 10 圈 D,体育课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4 次

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有(ABCD)A,权力和自由的广泛性 B,权利和自由的现实性 C,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D,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8.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设定包括(AB)A,法定监护 B,指定监护 C,委托监护 D,代理监护

9.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ABCD)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D)A.《爱弥儿》B.《人的教育》C.《教育漫话》 D.《教育论》

2.“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A)A.赞科夫 B.皮亚杰 C.布鲁 纳 D.根舍因

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B)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4.毛泽东同志在 1957 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A)A. 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B.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义新人 C.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D.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 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B)A.国家 B.地方 C.学校 D.家 长

6.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 育机智” 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C)A. 复杂性 B. 师范性 C. 创 造性 D.主体性

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检查 评定成绩

8.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D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C)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D.确定 了班级工作计划

10.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 围是(D)A.在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之中 B.在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之中 C.在学校之外 D.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 二.境空题 11.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现象主要包括教育的社会现象和认识现象。

12.美国教育家孟禄主张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是心理起源论;而马克思主 义观点认为,教育只能起源于劳动。

2011-2012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13.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壬寅学制;正式实行的第一个现代 学制被称为癸卯学制。14.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 度。15.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16.直视手段一般可分为三类,一是实物直观,二是模象直观,三是语言 直观。

17.我国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说理教育(说服教育),基 本途径是教学。18.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培 养班集体。19.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一、选择题 1.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育的专著是(C)。A.《教育没话》 B.《教育学》C.《学记》 D.《雄辩术原理》 E.《论 语》

2.(B)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A.1985 B.1986 C.1988D.1993 E,1997 3.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到:(ABCDE),„„ A.中小学教育 B,社会教育 C.成人教育 D.家庭教育 E.高等教育

4.生产力发展决定教育的(BC)。A.机会 B.规模 C.性质 D.速度 E.理念 5.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包括(ACD)。A.知 B。思 C.行 D。情 E.做

6.教育的根本任务是(C)。A.传授知识 B 增强技能 C.教书育人 D。学会认知 E.学会做人 7.教学的组织形式是(BDE)。A,复式教学 B.个别教 C.问题教学 D.班级授课 E.分组教学

二、填空题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一种社会活动。2.教学原则对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性功能。

3.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 活动的各个环节中。4.我国中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全面性、义务性的特点。

5.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了要探索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即刺激 儿童的现实水平和潜在水平。6.20 世纪中叶,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以学科的基本结构构建 课程的理论。7.任何知识都来自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桥梁。8.因材施教原则是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出的。

9.美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发展趋势是加强基础、更新课程内容、加强课程 现 10.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示范性等特点。

11.教师必须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具有示范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 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6 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 接班人。人的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人的身体的发展,知识、技能的获得,思想、品德的形成,审美情操的陶冶,也就是德、智、体、美、劳几方面 的发展。

3.德育内容:德育内容是指在思想教育过程中用以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形 成发展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体系。

2011-2012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四、简答题(每小题 6 分,共 18 分)1.教师的劳动价值。要点:(1)发展价值;(2)文化价值;(3)政治价值;(4)经济价值。2.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要点:(1)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2)课程内容综合化;(3)课程形式多样 化;(4)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培养;(5)重视个别差异。3.教学方法优选的标准是什么 要点:(1)与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2)与教学内容相符合;(3)与学生 心理特征、知识水平相适应;(4)与教师特点相符合;(5)教学条件。

五、论述题(每小题 16 分,共 32 分)1.试论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要点: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 发展;(2)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 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内容和专业设置;(4)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教学方 法、教学设备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提高 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2)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为社 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3)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 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4)教育可以生产 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2,联系实际,试论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要点:(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的必要条件;(2)调 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3)教师的 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是相互依存的,相互统一的;(4)在教学过程中,要防止两种偏向。

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 体系中处于基础地 位的是(C)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学 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 四书范围的是(D)A.《大学》B.《中庸》C.《论语》 D.《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C)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 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 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 具有(B)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C)A.观察力 B.想像力 C.思维力 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A.地方 B.中央 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D)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D)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 则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C)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B)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 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 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C)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2011-2012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 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 劳动的哪种特点?(D)A.主体性 B.创造性 C.间接性 D.示范法

二、填空题1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 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 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6.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 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7 基础之间的矛盾。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 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三、简答题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 家的哪部著作?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 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捷克教育家亨 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20.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 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21.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2)创 办业余党校;(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4)建立教育基地。

四、论述题22.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 述。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 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 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 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 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 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教育学部分 选择题 16.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 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 基础之间的矛盾。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 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3 个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 家的哪部著作?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 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捷克教育家亨 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20.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 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21.简

2011-2012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2)创 办业余党校;(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4)建立教育基地。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 15 分)22.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 述。(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 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 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 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 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教育学部分 选择题 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 和哲学的基础之上(B)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洛克 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 一条是(D)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 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 进原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B.一个国家或民 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 身的历史继承性 C. 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D. 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 社会 4.体育的根本任务是(B)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B.增强学生体质 C. 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D. 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 员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B)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C)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 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 D. 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8 生的学两个要素 7.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 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 是(B)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8.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C)A.班主任工作 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 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9.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C)A.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 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 对 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A.上课 B.备课 C.课堂练习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1.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B)A.唐代 B.清末 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 12.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B)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1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A)A.观察法 B.问卷法 C.谈话法 D.调查法

二、填空题 14.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 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个人本位论主张。15.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教育与人的 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16.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 过程。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17.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 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18.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 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点。简答题(本大题共 3 个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19.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面在哪些方 面?(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 恒的范畴。(2)教育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 性。(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 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20.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1)旧式分工 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2011-2012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基础 和可能;(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 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21.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1)根据教学任 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2)直视手段 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 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 15 分)22.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三、简答题 20.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基本特性? ①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②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 衡性; ③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④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 差异性。

21.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什么? ①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者和接班人; ②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 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22.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的知识素养? ①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②精深的专业知识;③广博的文化基础 知识;④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 23.我国中小学德育应完成哪几个方面的任务? ①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 界观和人生观;③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 行为习惯;④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四、论述题

24.在我国建国后的教学实践中,曾出现过学生走出校门,学工、学农、学军等作法,认为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借助于他们自身的社会实践。试从某 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出发,对这一作法进行评述。①这一作法违背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规律。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具有特殊性。因为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 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接受间接经验来实现的。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③强调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绝不是说学生不需要直接经验,直接经验不仅 是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途径之一,而且在学生获取间接经验中具有重大作 用,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④在教学过程中,既不应只 强调直接经验而忽略间接经验的掌握,也不应只强调间接经验而忽略直接 经验的掌握,应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⑤学工、学农、学军有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但不能搞形式主义,选择 实践活动应从教学目标需要出发。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 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

25、如何正确理解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4

(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是教育者,是“先受教育的”。我国唐代著 名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 业解惑也。”这揭示了教学工作中的一个普遍规律,即学生所闻的“道”,所授的“业”和所解的“惑”,是通过教师来解决的。教师受社会的委托,代表社会的利益,执行社会对教学的要求;他受过专门训练,精通所教的 专业知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懂得如何组织和进行教学。他在教学过 程中决定着教什么和如何教,决定着按什么方向和目标组织教学,把学生 培养成什么人。他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启发者和指导者,能正确引 导学生由未知到已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启发学生不断进行思索,促使学生由“需要教”向会自学、能自学转化,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 中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都有 赖于教师的引导,依赖于教师的教,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艺

2011-2012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术、教学方式、教学质量。对学生而言,只有借助于教师的教导与帮助,才能以简洁有效 的方式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迅速提高身心发展水平,使自己成为社会所需 要的人才。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学 生不仅仅是教学的客体或对象,他们也是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是学习和发 展的主体。教师的教固然重要,但对学生来说毕竟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 内因起作用。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施加的思想影响,都要经过学生个 人的观察、思考、领悟、练习和自觉运用,自我修养,才能转化成为他们 自身的本领与品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学 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影响着学生的求知欲、自信心,决定着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发展水平。学生的学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没有学生的 主观努力,教师教得无论怎样好,学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最终也达不 到教学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是相互促进的。从教学目的、方向、内容、方法等方面看,教师永远起主导作用;但从学生的认识活动看,他们是否 具有自觉的学习愿望和积极的学习行动,则是一个决定因素。在教学过程 中,只有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和 学相辅相成,彼此促进。

六、论述 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试论怎样上好一堂课?

一、教学目的要清晰明确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其中教师起主导作 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先决条件,在于坚持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时刻 注意教什么,怎样教,最后要达到什么目的。掌握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关键在于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深刻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本身的内在要 求。一堂课所应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多方面的,但在实际教学中,不是一项 一项的单独地去完成,而是综合地解决传授知识与技能,发展智能,培养 共产主义思想品德以及增强体质等任务。

二、教学内容要正确 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来实现的。目的明确 之后,最重要的是要正确地掌握教学内容和正确地传授教学内容。为此,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每一个科学概念、原理、法则、公式和规律; 要从教材的部分与整体的内在联系上下功夫,了解教材每部分在整个教材 中的地位和作用,前后各部分的因果联系及其发展序列;抓住教材中的重 点和难点,深入研究和掌握。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既能讲清科学 概念和规律,又能掌握观点与材料的内在联系,把重点内容突出出来,使 学生准确理解概念和规律,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适当 作为一名教师,上课绝不是单纯讲授知识,重要一环要把课堂活动组织好。良好的课堂组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课堂中的人与人、人与物 的相互关系要处理好,组织要严密,使各方面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例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相互配合得好,学生学习时就能把一名 学生学习的经验和教训转化为全班学生的经验教训,使大家都能受益;还 要研究在什么条件下,教师直接讲授;在什么条件下,教师不讲,利用物 质条件(教具,现代教学手段等),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直接观察,启发独 立思考;在什么条件下,学生共同讨论研究。总之,不要使课堂教学活动 只是教师的活动或只是少数几个学生的活动,而是要使全班学生都活跃起 来,都在教学活动中受到效益。其次,要善于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组织得当。能够一环扣一环地进行,使前一个环节为后一个环节打好基础,前后接应,相互衔接,不浪费每一 分钟时间。这是通过组织教学活动程序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师生作用要充分发挥 要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接受,并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形成正确的思想 观点,必须在课堂上机智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比如当学生对这堂 课认识不足,学习态度不积极时,就要善于提出有趣味的课题,激发学生 学习的要求,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教师在讲到全课关键性问题时,就通过一定方式引起全班同学精神集中,全神贯注,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 积极思考主要问题,取得良好

2011-2012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的教学效果。有些问题预计到学生不易理解,就要采取一种通俗化的讲解法,辅以生动活泼的直观教学,使学生深入浅 出地掌握知识。当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时就要尽可能通过谈话法或 讨论法,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和互相讨论,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锻炼 他们的独立自学能力,促进其智力的发展。一节课绝不是用一种固定不变 的方法,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实际上经常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完成 教学任务。备课时准备好运用哪些教学方法,要根据当时课堂教学进展的 情况,机智灵活地改变教学方法,使方法能适应当时教学的需要。并且要 把几种教学方法结合好,在不同条件下都能起到各种教学方法特有的作 用。

四、课堂组织要严密紧凑 上课是在特定的时间(上课时间内)、空间(教室或操场等)、人员(教 师和学生)及教学设备(课桌椅、黑板、讲台、教具)等条件下开展的教 学活动。只有教师把这些因素都充分考虑好,使这些条件得以有效地利用,才能在以较少的时间、精力、人力和物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是说不 但要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要通过对各种条件的有效利用,提高教学效率。5 构成一堂好课,要具备多种因素,其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是教师和学 生。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对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有 能动作用。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和质量,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是否得 到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师生对教学活动都具有积 极性。比如,教师对学生是否有热情,有责任心,有良好的工作情绪;学 生是否爱学,是否有学习兴趣,求知欲是否强烈。只有师生双方都有积极 性,才能把各自的作用发挥出来。其中,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 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调动。如课程讲得 生动活泼,教学方法又具有吸引力等,都对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起重要作 用。然而教师的学生观,即能否正确地对待学生的优缺点,能否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则是教师能否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它是决 定教师能否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条件 教师不但要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而且还要把学生在学习中的主 体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也不仅仅是受教育的对 象,同时又是教学活动的能动的参加者。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注意问题、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探求问题和独立动手动脑活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 识,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①道德认识 ②道德情感③道德 意志 ④道德行为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2)教师是 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 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 导作用。(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 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 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 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教育学部分

三、简答题 方针政策。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 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 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2)教育学不等于教 育实践经验。①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概括。②教育实践经 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 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1)教师应具有比较 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2)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

2011-2012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 湛的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3)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 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4)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 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21.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 程的不同表现在:(1)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 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2)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 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3)从学 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 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2013年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篇5

2013年安徽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及搭建服务平台笔试按报考岗位分为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两类。应聘管理岗位的人员考《公共基础知识

(一)》;应聘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考《公共基础知识

(二)》。本次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20分。

二、内容及权重

1、管理岗位——《公共基础知识

(一)》

考试范围包括政治、经济、法律、人文、管理、国情省情等常识(40分),判断推理(20分),言语理解与表达(20分),写作(40分)。

2、专业技术岗位——《公共基础知识

(二)》

考试范围包括政治、经济、法律、人文、自然、科技、国情省情等常识(30分),判断推理(30分),资料分析(15分)、英语(15分),写作(30分)。

三、题型及作答方式

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写作部分为主观题,其余部分均为客观题。

作答方式:客观题部分一律用2B铅笔在“客观题答题卡”上填涂作答;主观题部分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在“主观题答题卡”上作答。

四、题型介绍

常识

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知识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例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

A.公平正义B.共同富裕

C.社会和谐D.和平发展

(答案为C)

判断推理

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判断推理能力,涉及对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归纳、分析判断等。常见的题型有: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定义判断。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报考者严格依据定义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例题:职业枯竭是指人们在自己长期从事的工作重压之下,产生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职业枯竭状态的是

A.老周不能胜任自己现有的工作,每天都会忙得焦头烂额

B.刚参加工作的小李觉得这份工作太累,产生了跳槽的念头

C.刘经理每天工作繁忙,缺乏充足的休息,情绪也越来越糟糕

D.在从事过许多不同的职业之后,老王觉得所有工作都索然无味

(根据题干所给定义,答案为C)

类比推理。给出一对相关的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对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例题: 螺丝:螺帽

A.水杯:暖瓶B.线:纽扣

C.插座:插头D.筷:碗

(螺丝和螺帽是一组必须配套使用的东西,选项C中插头与插座的关系与螺丝与螺帽的关系一样。)

逻辑判断。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报考者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最恰当答案,该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例题:在一次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在一座唐代古墓中发现多片先秦时期的夔(kuí)文陶片。对此,专家解释说,由于雨水冲刷等原因,这些先秦时期的陶片后来被冲至唐代的墓穴中。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专家的观点?

A.在这座唐代古墓中还发现多件西汉时期的文物

B.这座唐代古墓保存完好,没有漏水、毁塌迹象

C.并非只有先秦时期才使用夔文,唐代文人以书写夔文为能事

D.唐代的墓葬风俗是将墓主生前喜爱的物品随同墓主一同下葬

(该选项中“古墓保存完好,没有漏水、毁塌迹象”从根本上排除了“雨水冲刷”的可能性,最能反驳专家的观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主要测查报考者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具体反映报考者的阅读、理解、分析与综合、文字表达能力。主要是对句子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对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在干扰因素较多的情况下,能比较准确地辨明主旨、筛选信息。主要类型有:语句表达、阅读理解。

语句表达例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多年来,厦航在两岸直航中的优质服务为其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其中,全程闽南语服务、闽台特色机上餐食、“铁观音”乌龙茶饮充分赢得了广大台胞的肯定。

B.新城的规划设计有水上舞台、人造沙滩、红树林、观光塔等景观亮点,欲将其建成生态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交通便捷、适宜人居的现代化生态型。

C.当晚,当地网络论坛炸开了锅,许多目击者在网上描述自己看到的情形,说法不一。不明飞行物由于出现时间较短,目前未发现有市民拍下照片。

D.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神魔小说的两大主题——寻找与追求、斩妖与降魔。小说《西游记》正是因为这样的主题,才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并得到了广泛流传。

(根据题意,正确选项为D)

阅读理解例题:

人类以咖啡和茶叶作为饮料,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两种植物中含有咖啡碱,对人体能起到消除疲劳、振奋精神、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劳动效率等作用。

对这段话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咖啡和茶叶,这两种植物中的咖啡碱与人体机能之间的关系。

B.咖啡和茶叶,作为两种饮料,历史悠久。

C.咖啡和茶叶,作为饮料对于人体的主要作用。

D.咖啡和茶叶,人类离不开这两种饮料。

(根据题意,正确选项为C)

资料分析

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推测和计算,从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例题:根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2007年部分国家(地区)国民生产总值1、2007年,下列国家(地区)中人口最少的是

A.中国香港B.哥斯达黎加

C.新加坡D.多米尼加(通过比较图表提供的数字,可以估算出B哥斯达黎加为表中人口最少的国家(地区))2、200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低的国家仅是最高国家的A.1%B.2%C.3%D.4%

(分别找出最低和最高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数据,两项相比即得到答案。答案为B)(3、4、5题略)

英语

认知5000个以上英语单词,能正确理解难度适中的书面材料,把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大意,了解说明主旨大意的事实和细节;既理解字面意思,又能根据所读材料进行判断和推理;既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也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并能在阅读中根据需要自觉调整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

例题:Until the 1980s, the American homeless population comprised mainly older males.Today, homelessness strikes much younger part of society.In fact, a 25-city survey by the U.S.Conference of Mayors in 1987 found that families with children make up the fastest growing part of the homeless population.Many homeless children gather in inner cities;this transient and frequently frightened student population creates additional problems — both legal and educational — for already overburdened urban school administrators and teachers.Estimates of the number of homeless Americans range from 350,000 to three million.Likewise, estimates of the number of homeless school children vary radically.A 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 report, based on state estimates, states that there are 220,000 homeless school-age children, about a third of whom do not attend school on a regular basis, But the National Coalition for the Homeless estimates that there are at least two times as many homeless children, and that less than half of them attend school regularly.One part of the homeless population that is particularly difficult to count consists of the “throwaway” youths who have been cast of their homes.The

Elementary School Center in New York City estimates that there are 1.5 million of them, many of whom are not counted as children because they do not stay in family shelters and tend to live by themselves on the streets.Federal law, the Stewart B.McKinney Homeless Assistance Act of 1987, includes a section that addresses the educational needs of homeless children.The educational provisions of the McKinney Act are based on the belief that all homeless children have the right to a free, appropriate education.1、It is implied in the first paragraph that.A.the writer himself is homeless, even in his eighties

B.many older homeless residents are going on strike in 25 cities

C.there is a serious shortage of academic facilities

D.homeless children are denied the opportunity of receiving free education2、The National Coalition for the homeless believes that the number of homeless children is.A.350,000B.1,500,000

C.440,000D.110,000

(3、4、5题略,答案为C C)

写作

浙江省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篇6

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等。

第二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运行机制和规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体制框架,主体,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金融、收入分配、保障体系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等。第三部分 法律基础知识

一、法学基本理论

法的基本理论,法的体系,法的制定和实施;依法治国的理论和实践等。

二、宪法

宪法的基本概念;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形式、基本制度、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赔偿制度等。

三、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

行政法概述;行政主体、行为、救济等;行政诉讼法概述;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管辖、参加人、证据、程序等。

四、刑法和刑事诉讼法

刑法概述;刑法中的犯罪、刑罚等;刑事诉讼法的任务、基本原则、管辖、证据、强制措施,刑事诉讼阶段等。

第四部分 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概述;行政环境、效率、职能、组织、领导、决策、执行、监督与控制等。

第五部分 写作

写作基础知识;写作的主题、材料、结构、表达方式、语言与文体等;各类公文和议论文的写作等。第六部分 时事政治

近一年来的重大时事,重大会议,政治事件的主要内容、相关文件等。

 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提升国土资源工作管理水平

要充分认识做好国土资源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切实做到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要素保障。副县长陈海民陪同调研。

汇报会上,县国土资源局主要负责人汇报了有关国土资源工作情况。我县土地面积为2477.13平方公里,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全县已探明矿藏有钼、铅锌、叶腊石、高岭土等39种,产地160多处。近年来,县国土资源局坚持依法用地、节约用地、科学用地,加快农转用报批工作,推进土地收储工作,优化城乡用地空间布局,千方百计拓展发展空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国土资源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国土资源是赖以发展的宝贵资源。虽然我县国土资源工作在国土战线同志的努力下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仍然面临着复杂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工作压力非常大,我们要充分认识国土资源工作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科学研判宏观形势,强化责任意识,扎实有效做好国土资源工作。

就做好下阶段工作,戴邦和强调,要突出保障发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证项目用地指标。要充分利用现有各项有利政策,加快推进低丘缓坡开发利用工作,着力盘活低效闲置土地,优先保障招商项目和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全力夯实经济发展基础;要注重有序利用,以保护好国土资源为原则,深化政策研究,大胆探索,内挖潜力,科学规划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创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要强化科学管理,增强依法用地、依法管地意识,加大土地执法力度,及时制止违法用地行为,努力维护国土资源管理的良好秩序;要切实提升服务,围绕服务基层、服务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大力提高工作效能,努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 自今年我县开展“优化发展环境年”活动以来,全县上下高度重视,各牵头单位、乡镇、部门

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活动部署,认真制定工作计划,精心建立组织体系,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各项工作得到全面督查并强力推进;全县各部门强化措施,大力优化发展环境,主动服务企业,积极为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 林健东来青调研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县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一以贯之地做好平台建设、招商引资、服务企业等工作,全县工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主导产业稳步增长,工业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下一步,我县围绕到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00亿、力争达到1000亿这一目标,加快拓展工业发展空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一强、一优、一特、一新”的产业布局,进一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促进工业经济扩量提质。要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放松,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增强产业竞争力;要坚持招大选优引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招商区域,努力引进大项目、好项目;

要抓住低丘缓坡开发利用试点契机,大力推进工业平台拓展,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努力为工业发展营造更广阔空间;要着力优化投资环境,做好服务企业工作,加强企业帮扶,尽可能为广大企业创造良好宽松的发展环境,努力推动青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三论贯彻落实县委十三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县政府十五届一次全体会议精神相关数据表明,我县要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下半年的任务将十分艰巨。因此,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在思想上清醒地认识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而且要在行动上奋发有为、团结拼搏,做到合力攻坚克难不懈怠。

合力攻坚克难不懈怠,就是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广大干部要真抓实干,干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抓产业培育,抓项目落地,抓民生改善。把心思用在真谋事上,把干劲使在干好事上,把目标放在干成事上,努力以务实的工作促进发展、惠及百姓。

合力攻坚克难不懈怠,必须提高领导干部的执行能力。要把干部执行力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政府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广大干部要带头深入一线,狠抓工作落实,真正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措施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通过走进矛盾、破解难题,营造人人高效率、事事快节奏、处处见实效的优良政风,提高政府执行力,切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

合力攻坚克难不懈怠,还要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廉洁才能保发展,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深入实施“阳光工程”,规范权力运行。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站在发展前列,自觉加强党性锻炼,时刻警醒自己,筑牢思想防线,从政先修德,律人先律已,努力做“为民、务实、清廉”的表率。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 篇7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是财经类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高低, 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指标。计算机等级考试更是广大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通过的考试。综上所述,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应得到重视, 尤其是对动手能力普遍较弱的财经类院校学生的教学更加重要。

一、财经类院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目前的授课与考试模式

财经类院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一般分为计算机基础一和计算机基础二两部分, 分别在大学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一主要讲授Windows的基本应用以及Office办公系列软件的使用, 而各个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二讲授的内容是不同的, 一般多为程序设计或数据库设计。公共基础课程的授课方式多为教师课堂讲授、演示, 学生上机练习。而考试方法, 大多数学校仍采用传统的纸制试卷, 部分学校采用了上机考试的模式。

二、财经类院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当前授课与考试模式存在的弊端及相关意见

1、计算机基础课程一授课对象的计算机程度差异的问题

计算机基础课程一的授课对象是大一新生。首先, 学生是来自于全国不同地区, 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是不同的。其次, 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时间不同, 造成学生计算机能力的不同。程度的差异必然导致教师在授课时内容难以控制, 授课内容起点太高, 部分起点低的学生跟不上教学内容, 而教学内容起点太过于基础, 部分起点高的同学又会产生厌学的现象。

由此可见, 在计算机基础一这门课程上, 统一的教学内容, 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授课中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因材施教。在学生入学后, 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机能力测试。对于计算机能力强的同学可免修计算机基础一课程;计算机能力中等或较差的同学, 则需要必修计算机基础一课程。

2、计算机基础课程一在授课方式上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讲授的内容为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以及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 其内容理论部分较少, 应用部分较多。目前其授课方式多为授课教师课堂讲授、演示, 学生上机练习。对于理论基础部分, 在课堂讲授自然是有较好的效果。而对于应用部分, 单纯的课堂讲授显得枯燥乏味, 学生记忆起来困难, 学生在实验课上无法把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练习, 多是照书本做, 导致实验课与课堂讲授缺乏相关联性。

对此, 笔者建议计算机基础一这门课程在授课方式上应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单纯的理论知识部分, 如计算机基础概述、进制转换等内容应在课堂上讲述, 而Windows和Office办公软件部分应直接在上机课上讲述, 使得学生在教师讲授的同时跟随教师进行相关的操作, 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掌握扎实, 同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机学习的乐趣。

3、计算机基础课程二授课内容的专业化问题

计算机基础课程二不同的高校讲授的课程是不同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面向的对象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 学生的专业背景不同, 对计算机要求掌握的方向和程度也不相同, 因此对所有学生都讲授同样的课程, 显然没有因材施教, 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因此, 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二, 应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特点, 对其课程框架进行相应的安排调整, 例如金融经济等专业, 可选择VFP数据库或ACCESS数据库, 而信息管理专业等, 可选择VB、VC程序设计。对不同的专业选择适合其专业方向发展的方向, 可以对其今后专业课的学习, 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4、公共基础课程考试模式的问题

考试无疑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最常用方式, 考试方式一定要适应考试科目。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是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 往往要求掌握少量的基础知识, 大量的应用操作。常见的考试模式多为纸制试卷, 这样的考试方式无法体现出学生计算机应用的真实水平。目前, 部分高校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考试上采用了上机考试的方式, 以测试应用为主、理论为辅, 注重对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考察。但是要注意常见的上机考试通常会忽略操作过程的考察, 重视操作的结果。因此, 公共基础课程考试模式应适应课程的要求, 加以改进。仍采用传统考试方法的高校应尽快改进, 以适应学习发展的需要;已经采用上机考试的高校, 应在出题策略上, 更加重视过程操作, 以便准备真实的考察学生的实际能力。

总结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授课模式与考试模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正确的授课模式, 能够积极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习效率。正确的考试模式, 能够考察出学生计算机能力的真实水平, 同时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 高校应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 适当的对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授课模式与考试模式进行改进, 以适应现代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的需要。

摘要:在财经类院校,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普通公共课程。目前,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授课及考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弊端。如何根据高校自身情况, 调整授课及考试方式, 是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授课模式,考试模式

参考文献

[1]宋佳、刘维群:《大学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计算机教学信息化》, 2009-8:148-149。

没有“知识”,如何“公共”? 篇8

什么东西多了都不免要贬值,尤其是这“公共”名单里混入数位通俗读物作家,或许会让那些自视为“金牌货”——原装正版品牌知名的专家学者稍感尴尬,似乎被不良商家与仿冒品放在了同一个柜台。至于细细拜读这位名单,不明白这些人所“影响”的到底是“当”哪个“代”的中国,以及他们都通过什么影响中国的质疑,于是就传出话来,说这类评选,基本上只是为了服从于媒体自我拉抬人气的需要;这让我起这家媒体的东家,当年办过一个类似的评选活动,果然也闹出了一些动静,但结果也让人感到有些灰心。

如上所述,这家杂志的评选,只不过是一批好事者玩的排排坐吃果果的小把戏,当不得真的,但既然评选的结果被公之于世,就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入选者与自以为应该人选却未入选者的议论。这些议论,多数集中在哪些人应该当选哪些人不该当选或者哪些人应该当选却没有当选,也即人选之争。人选之争自有其价值,确实,假如真要计较评选的标准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简直让人一头雾水。杂志公布评选结果时附加了一篇语调壮怀激烈的说辞,宣布他们的评选标准,“一是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二是对社会进言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三是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但评选出的那50名,却又如此杂乱无章,或者说句文绉绉的话:“见仁见智”。

以金庸老先生为例,他在“当代中国”固然拥有无可比拟的最广泛的读者群和拥趸,对他的文学成就,尽可以往大师的份上靠,但要说他是“公共知识分子”,就显得很勉强;老先生自己是很希望“公共”的,甚至还想当然地以为他因为热爱历史且写过历史题材小说就能够荣登著名历史学家之列;因为曾经为自己办的报纸写过国际政治方面的时评就成了著名国际政治专家。但是要论及他在“当代中国”的行状,一定要说他“公共”,只是十五年前有段时间说了几句与“公共”相关的话而已。然而,当时的香港,谁又不“公共”呢;况且,那个时候在香港“公共”一番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中国”,就更可疑。

所以我很不理解金庸老先生如何就被称之为“公共”知识分子了,就像不理解与之类似的一些艺术家和“前”学者一样。但,这并不表示我就能够理解那些频繁地在公共领域出没的写手或思想搬运工的社会价值。议论公共事务,尤其是偶尔对公共事务谈点个人的看法,表达自己的个人立场,并不能使一个人成为“公共知识分子”。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读书人,不管他是否自命为“知识分子”,对公共事务予以相当高程度的关注,还远远不足以让人敬仰,更算不上什么了不得的壮举,这样的关注,包括因为关注而发的各种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批评,对政府应对社会危机时举止失措的批评,或许——甚至在一些人身上更经常地——纠集着对自身境遇的不满,假如仅仅停留在客厅沙龙之内同好间的相互交流,当然不失为极好的谈资,如果能添加上或风趣幽默或躁动煽情的表达就更精彩——在当年法国小说家的想象里,满腔热血憋着无处发泄的青年革命家就靠这样的高谈阔论征服了美丽且出手阔绰的贵夫人,从此以后就给热血青年们打开了无限的憧憬空间——但假如类似于热血青年般的议论,哪怕是愤懑,要转化为面向大众的发言,恐怕就应该十分谨慎,就像你在自己家里时尽可以蓬首垢面坦胸露怀,但要去公共场合,就要仔细想想这样是不是会有碍观瞻有辱斯文。

换言之,知识分子固然不能自私狭隘地龟缩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而刻意回避各种各样的公共话题,但是拥有对公共事务的热情与对公共话题的关注,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令自己成为有资格对这些事务表达专业见解的专家;一个自命为或者被大众媒体钦封为知识分子的人,他在涉及公共事务时的立场、观点与见解可能高于一般民众的认识水平,尤其是他的表达会更具修辞学上的魅力,但假如他在所讨论的领域内并不具有真正专业水平的把握和洞察力,或者是虽有见解却未经深思,尤其是受到相关背景、信息掌握多寡程度和近期研究取向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这样的谈论实在太容易演化成为针对社会不良现象而引发的浅薄牢骚,以及有关公共现象的街谈巷议;尽管其中极可能饱含着正义感和热情,却未必真正有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随便举个例子:郑也夫先生喜欢足球并且经常写些有关足球的精彩文章,但我还是更愿意称他为知识分子足球迷而非足球知识分子。假如我们误以为他为中国足球的崛起呐喊与献计献策,那些因痴迷足球而发的球迷水平的议论,真有助于国家足球队的比赛或训练乃至于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以为他比起从国家级到省级足球队的教练及资深运动员更懂足球,那就是在污辱足球界的所有从业人员,同时,污辱我们自己对于现代社会分工的理解水平,恐怕连郑先生自己也不会同意对他这样的“追捧”。如果我们非要以为知识分子多读了几本书且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进言”与“参与”,就必然会在所有方面都高出凡人一等,那更是一种十足的迷信。

毛泽东当年曾经号召“你们都要关心国家大事”,果然,现在的知识分子比从前更关注公共事务并且愿意对公共事务发言了,那又如何呢?千万不能像居委会大姆——大妈们之所以容易受居民爱戴,不是由于她们比一般居民懂得更多,而是由于即使不无让人生厌之烦,人们毕竟不能无视她们的古道热心肠。

所以,让我们首先向那些满腔热情地关心公共事务的知识分子们致敬,然后冷静冷静,权且把他们的教训当作建议之一种,先回来听听专家们的意见。在分工如此细密的现代社会,在大多数领域,要想听到一点管用的真知灼见,都要依赖经过专门训练的具备专业素养的学者,要有这个领域内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不能仅仅依赖业余时间对此略感兴趣而玩票的外行。梁思成早在五十多年前就提出要保护北京旧城,是由于他在建筑学方面的积年研究;黄万里之所以反对建造三门峡水库,是由于他是一位资深的水利专家。就连陈寅恪那句被当代人当作格言般引用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固然是值得追寻的社会理想,究其本意,原是为“昭示天下后世研究学问的人,特别是研究史学的人”。

因此,按照知识分子们对于公共事务的兴趣主导公共知识分子的评选,大抵只是一场闹剧,即使是善意的闹剧也罢。在我看来,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首先必须是一个专业知识分子,必须是在某个专业领域内学有专长的专家,然后才有资格对与他的研究领域相关的公共事务发言并且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专业见解。没有“知识”,如何“公共”?一个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在向社会证明他具有超乎一般公众的智商与能力时,他在某个专业领域内的成就,固然是对其进行验证的重要指标,但即使他的智商与能力得到了公众的认可,也并不意味着他就可以随意指斥天下。退一步说,针对重大的公共事务(比如面对极权、战争及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时的抗争)每个人当然都可以且应该表达自己作为一个“人”的道德立场,但是当知识分子作为一个“人”表达自己的立场时,并不能等同于表达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立场。就像声称能够提供所谓包治百病的药方的,多数只是什么病也治不了的江湖郎中,面对所有公共事务都要充内行甚至扮演专家角色的“知识分子”,恐怕多数也与之类似。我们常在大众媒体上看到这样一类人,他们在任何领域都在寻找机会,以导师的口吻教训芸芸众生,有时甚至毫不避讳地集体出动有如一个好为人师的兴趣小组,然而这样的万金油,往往在任何专业领域内都不足称道,因此他们的见解充其量只能及于“学术票友”的水平;如同王朔所说,无知者无畏,在很多场合,恰恰由于他们不是任何一个行业的专家,因此更加急于和敢于在任何公共事务领域发表言论,于是,追求“公共”成为缺乏“专业’’的遁词,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简直就成了“业余知识分子”的雅号。可叹这类因为不具有任何专业“知识”而只剩下他们对“公共”事务票友般的盎然兴趣的“公共知识分子”,也出现在《南方人物周刊》的50人之大名单里。

我们也不能将勇气和胆量当作公共知识分子的指标。无论是对《南方人物周刊》评选公共知识分子50人的赞扬还是批评,都涉及到对这一举动勇气层面的评价,假如我们不幸处于言路不够开阔的时间与空间,面对某些公共事务直率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确实需要对个人风险的某种程度上的担当;因此,我们有十二分的理由为这个时代仍然拥有一部分能够勇敢地面对某些敏感公共事务大胆发言的知识分子而感到骄傲,给予他们非常的尊敬,将他们奉为知识分子乃至公众的楷模,这样的知识分子在50名中当然有不少。但矫正社会不良风气、推动历史健康发展所需要的决不止于勇气和胆量。多数情况下,现代社会公共事务领域更需要的是专业知识分子提供的建设性的方略与对策,而不是“职业反对派”冲动的批判。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发展历经曲折的主要原因之一,正缘于一百年来主导社会变革的,主要是那些徒具浪漫主义气质而缺乏专业素养的所谓“公共”知识分子,他们常常以其勇气与胆量自诩,同时却粗暴地拒斥专业知识分子理性的金玉良言。历史的教训,又有多少人会去记取?

诚然,我们可以用最大的善意,谅解那些在自己全然外行的公共事务领域放言高论的“公共知识分子”,可以将所有的责任都推给浅薄的媒体,埋怨这些媒体为了达到吸引公众眼球的目的而不择手段,成天只盯着很少几位在江湖上行走的名家,甚至胁持他们去公开谈论他们自己本不擅长的话题;我们可以这样说,许多在公共领域说了露怯的话的专家学者,并不是由于他们自己缺乏自知之明,并不是所有知识分子都愿意在他们其实很无知的领域内发一些票友水平的牢骚,他们只是被媒体利用和绑架了。但即使这样,我们至少有权要求知识分子们有起码的自重,不要因为经常客串于非专业领域而自我陶醉,要求他们至少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些场合,只能以一个外行的身份发言。

上一篇:仓储实训个人总结下一篇:复旦大学考研哲学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