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书法四上(精选3篇)
西泠印社书法四上 篇1
五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教案
第一单元 第1课 运笔的提按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笔提按的写法。
2.了解不同书法家运笔的提按变化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 写好提按 教学过程:
一、激励导入
我国教育学家、文字学家、诗人郭沫若早就在1962年指出:“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大书法家沈尹默说:“练字不但对身体有好处,而且可以养成善于观察、考虑、处理事务的敏锐和宁静的头脑。”他们两位都是当代著名书法家,他们的话,是一生学字的经验总结,很有道理。
练一手潇洒漂亮的字,塑一张高素质第二脸孔;练一手潇洒漂亮的字,增一份赢得成功的自信。你想用潇洒漂亮的字,来装点你美好的人生吗?那就赶快行动起来,坚持不懈,刻苦努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你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二、学习“提”和“按”
提按是学习书法极其重要的技巧,可以说每一个笔画的书写都离不开提按。正确运用提按,能写出优美的笔画。楷书的起笔、行笔、收笔过程,提按转换丰富。
1.观察提按的变化,发现区别 教师出示:(1)轻按起笔;
(2)折笔向右按笔下行;(3)渐行渐按;(4)向右下重按:(5)向又渐提渐行:(6)快提后收笔。2.练一练 临写下面例字 丈 女 久 教师讲解;
学生练习,教师相机指导。3.找一找
比较不同书法家运笔的提按变化特点,以“之”为例。柳公权 褚遂良 欧阳询 赵孟頫
三、总结
连续不断,持之以恒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练字也一样,写得太少,没有掌握,当然谈不上进步,而生硬机械地多写,疲倦了,效果也不好。根据经验,楷书练字临帖,每天差不多要写二百多字,必须一次性连续不断写完。这才能达到一定的量才有一定效果,较佳的量才能达到较佳的效果。这也是锻炼毅力的好办法。学习时要象蚯蚓钻进泥土里似的,一头钻进字帖里,专心致志。每天抽一定时间临摹帖,注意运笔的提、按,滴水穿石,日久见功夫,辛勤耕耘,一定会有收获。
四、作业 完成书法练习
五、教学反思
第2课 我来写贺卡
教学目标:
1.学习写贺卡。
2.了解“尊师重教”的书写规律。3.感恩教师的辛勤付出。教学重难点: 学习写“尊师重教” 感恩教师的付出。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 《狂草大师怀素》
1.教师讲故事,学生仔细听。
2.让学生说听后的感想。(学书法要不怕累,一定要持之以恒。)
二、新课指导
1.教师用辛勤的汗水哺育着我们健康成长。师恩难忘,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用毛笔写张贺卡,祝老师身体健康,天天开心。2.临习指导
“师”字左高右低,左收右放,末笔悬针竖长伸。“恩”字上窄下宽,上收下放,“心”的三点相互呼应。3.贺卡展示
PPT 展示:贺卡:天天开心 尊师重教
我们可以在自制的贺卡或买来的贺卡上用毛笔书写自己想对老师表达的祝福,赠送给自己的老师。4.练一练 尊 师 重 教 教师书写展示 学生临摹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课外拓展
从《多宝塔碑》中集字,在贺卡上用毛笔书写“心想事成”、“桃李满园”等。
四、总结
“尊师重教”四个字分量极重,我们在书写的同时,不要忘记教师的辛勤付出。
五、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
六、教学反思
第3课 集字临摹练习
(一)教学目的:
1.学习书写“中国梦想”; 2.了解中国梦。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梦”的正确书法。难点:把握横幅、条幅的结构布局。教学准备:笔、墨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二、临习指导
“中”字“口”呈扁状,上大下小,竖从中间穿过,挺劲有力。“国”字外框笔画横细竖粗,内部笔画较细。
“梦”字体态较长,上部紧密,笔画之间的距离小,横钩向右伸展;“夕”撇长而向左下伸,斜中求正。练一练:
临写下面的例字:中 国 梦 想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三、作品展示 横幅 条幅 书写要点:
三个字写成横幅时,大小穿插,每个字笔画多少不一,组合在一起时,笔画多的字不能太大;
三个字写成条幅时,上中下重心对正,中间字小一点,末尾字大一点。
四、课外拓展
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精忠报国”。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
六、教学反思
第2单元
第4课 人字头与登字头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书写人字头与登字头; 2.了解泰山刻石。教学重难点:
1.学习人字头和登字头; 2.写好“金、翕、登、发” 教学过程:
一、偏旁部首是汉字的组成部分,写好部首对写好汉字特别重要,今天,我们学习书写人字头和登字头。
二、要领图解 人笔顺笔法展示
人字头先撇后捺。撇画露锋尖收,捺画露锋尖起,中段粗重。登字头笔顺笔法展示
三、我来动笔
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下面几个字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令 舍 登 发
四、练一练
教师指导:人字头由撇捺组成,撇轻捺重。登字头一般请况下左小右大,有时右捺写成长点。学生练习,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五、比一比
比较不同书法家写人字头的特点 欧阳询 褚遂良 柳公权 赵孟頫
六、临习指导
“翕”人字头下面笔画较多,撇捺左右舒展,容纳下面部分;
“发”字上面的登字左低右高,下部分结构要左右对称,末笔捺改为点。
七、知识链接 泰山刻石
八、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
九、教学反思
第5课 四点底和皿字底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书写四点底与皿字底; 2.了解石门颂。教学重难点:
3.学习四点底和皿字底; 4.写好“无、烈、盖、盘”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书写四点底与皿字底。
二、要领图解
四点自左向右写。左点偏向左下,第二点竖而偏左,第三点高,最后一点偏向右下。
笔顺笔法展示
皿字底的中竖画左细右粗,长横起笔较轻收笔较重。登字头笔顺笔法展示
三、我来动笔
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下面几个字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照 默 盖 盛
四、练一练
教师指导:四点底的每个点呈纵向,左右两点相向呼应。皿字底四短竖上松下紧,下横长。学生练习,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五、比一比
比较不同书法家写人字头的特点 欧阳询 褚遂良 柳公权 赵孟頫
六、临习指导
“翕”人字头下面笔画较多,撇捺左右舒展,容纳下面部分;
“发”字上面的登字左低右高,下部分结构要左右对称,末笔捺改为点。
七、知识链接 泰山刻石
八、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
九、教学反思
第6课 八字头与八字底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书写八字与八字底; 2.了解乙瑛碑。教学重难点:
5.学习八字头和八字底; 6.写好“前、首、共、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书写八字头与八字底。
二、要领图解
八字头两点先左后右。左点短,右点长。笔顺笔法展示
八字底两点先左后右,左点长细,右点厚实,左低右高。笔顺笔法展示
三、我来动笔
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下面几个字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照 默 盖 盛
四、练一练
教师指导:八字头有两种写法:一种左圆点、右撇点;一种左撇点、右圆点。八字底也有两种写法,左边有撇点和提点两种,右点的写法一般用侧点。
五、比一比
比较不同书法家写八字头和八字底的特点 欧阳询 褚遂良 柳公权 赵孟頫
六、临习指导
“首”字上部分取横势,左右伸展;下部分取纵势,对准八字头两点中心。“具”字上窄下宽,末横要斜长,八字底左右分开,能托住上部。
七、知识链接 乙瑛碑
八、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
九、教学反思
第7课 集字临摹练习
(二)教学目标:
学会正确书写“上善若水”。教学重难点: 学习上善若水。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书写“上善若水”。
二、集字解读
“上善若水”,出自我国传统典籍《道德经》。意思是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做人的道理也一样,这样的品格是十分高尚的。
三、临习指导
“上”字竖画粗壮厚实,起笔力量要重,“善”字横画长短错落,中横舒展。“若”字上下小中间大。“水”字撇捺舒展,左右基本对称。
四、作品展示 横幅 上善若水
五、书写要点
四个字的横幅作品中,如有字形特别扁的,位置宜稍偏上,每个字的形态要有变化。“上”字需粗重。“善”字由上中下三部分构成,上下伸展。“若”字字形方正,中横伸展。“水”字字形扁而宽,不可太大。
六、课外拓展
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万象更新”。
七、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
八、教学反思
第8课 日字头与日字底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书写“炅、是、昔、书”; 2.了解“日”的字形演变。教学重难点:
学习“炅、是、昔、书”;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书写日字头与日字底。
二、要领图解
日字头先写竖再写横折,最后写两短横。形态瘦长。笔顺笔法展示
日字底笔顺同日字头。形态略宽,以求沉稳。笔顺笔法展示
三、我来动笔
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下面几个字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是 炅 普 替
四、练一练
教师指导:日字头和日字底呈长形时,竖长横短;呈扁形时,竖短横长。
五、比一比 比较不同书法家写日字头和日字底的特点 欧阳询 褚遂良 柳公权 赵孟頫
六、临习指导
“晃”字上窄下宽,日字头扁小;“光”左右伸展,托住整字。“智”字上宽下窄,“知”
左长右短呈扁形;日字底宽窄适度,竖左细右粗,左短右长。
七、知识链接 “日”的字形演变
八、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
九、教学反思
第9课 心字底与贝字底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书写“思、感、资、贞”; 2.了解“心”的字形演变。教学重难点:
学习“思、感、资、贞”;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书写心字底与贝字底。
二、要领图解
心字底先写左点再写卧钩,先中点后右点。三点左低右高。笔顺笔法展示
贝字底左竖短,横折形长,三横有长短,下两点要能托住上部分。笔顺笔法展示
三、我来动笔
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下面几个字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志 想 贤 质
四、练一练
教师指导:心字底由三点和卧钩组成,呈扁状,三点左低右高。贝字底呈纵势,下两点撑开;撇点较长,向左伸;中间两横靠左,不与右竖相接。
五、比一比
比较不同书法家写心字底和贝字底的特点 欧阳询 褚遂良 柳公权 赵孟頫
六、临习指导
“息”字上纵下横,心子底左右取势,托住上部。“(质)”字上横下纵,贝字底下两点撑开托住上部。
七、知识链接 “心”的字形演变
八、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
九、教学反思
第10课 山字头与京字头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书写“崇、岁、玄、夜”; 2.了解礼器碑。教学重难点:
学习“崇、岁、玄、夜”;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书写山字头与京字头。
二、要领图解
山字头中间竖短而斜向左下。竖折分笔写成。右短竖壮实。整体左低右高。笔顺笔法展示
京字头先写点在写横。点取直势,形态粗壮,横画细长,左低右高。笔顺笔法展示
三、我来动笔
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下面几个字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崇 岩 夜 京
四、练一练
教师指导:山字头三竖略斜,中间竖略长,横画向右上斜。京字头点居横中,形态丰富,或竖或侧,横略向右上斜。
五、比一比
比较不同书法家写京字头的特点 玄 夜 玄 言
欧阳询 褚遂良 柳公权 赵孟頫
六、临习指导
“岑”字山字头较小,“今”撇捺舒展。“亭”字的京字头要比中间秃宝盖短,竖钩出钩较长。
七、知识链接 礼器碑
八、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
九、教学反思
第11课 集字临摹练习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书写“学、而、时、习”; 2.了解书法作品。教学重难点:
学习“学、而、时、习”;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书写学而时习之。
二、集字解读
“学而时习之”,出自我国传统典籍《论语》。意思是说,我们学习了知识后,还要时常温习巩固。
三、练一练
教师指导:“(学)”字中间宽,上部分紧密,下部分疏朗。“而”字形扁,四个纵向笔画的间距要匀称。“(时)”字左窄右宽。“(习)”字上横下纵。“之”字左缩右伸。
四、作品展示
书写要点:“(学)”字笔画多,字形较大;“而”字笔画少,字形较小,对比明显。“之”字捺画粗重舒展。
五、课外拓展
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夜静春山空”。
六、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
七、教学反思
第12课 厂字旁与广字旁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书写“辰、厥、府、庭”; 2.了解西狭颂。教学重难点:
学习“辰、厥、府、庭”;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书写厂字旁与广字旁。
二、要领图解
厂字旁横画斜而短,撇画先竖后转向左下。笔顺笔法展示
广字旁先写点,后写横,撇露起尖收。笔顺笔法展示
三、我来动笔
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下面几个字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座 度 唐 辰
四、练一练
教师指导:厂字旁和广字旁写法相似。厂字旁横稍上斜,撇斜长。广字旁横的长短视下部分宽窄而定,横较细,撇细长略带弧度,点居横中。
五、比一比
比较不同书法家写厂字旁与广字旁的特点 欧阳询 褚遂良 柳公权 赵孟頫
六、临习指导
阙字由于笔画较多,厂字旁的横较长,撇较细,被包围的部分左右对等,改捺为点。“庭”字点居横中,广字旁的撇与“廷”的按左右伸展,撇轻捺重。
七、知识链接 西狭颂
八、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
九、教学反思
第13课 走之底与走字旁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书写“近、通、起、超”; 2.了解“走”的字形演变。教学重难点:
学习“近、通、起、超”;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书写走之底与走字旁。
二、要领图解
走字底点取平势,横折折撇短小呈纵势,平捺上平下斜。笔顺笔法展示
走字旁先写“土”,再写竖和短横,最后斜撇和捺。撇短呈纵势,捺长取横势。笔顺笔法展示
三、我来动笔
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下面几个字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迎 造 起 赵
四、练一练 教师指导:走之底由点、横折折撇、捺组成,重点注意横折折撇的写法,要轻重适宜,捺画平而舒展。走字旁上两横上短下长,左边参差,右边较齐,撇细短,捺平而舒展。
五、比一比
比较不同书法家写走之底与走字旁的特点 欧阳询 褚遂良 柳公权 赵孟頫
六、临习指导
“通”字的走之底横折折撇粗细分明,“甬”高于走之底。“超”字的走字旁要包围托住“召”,捺要由轻变重在提锋收笔,尽量舒展。
七、知识链接 “走”的字形演变
八、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
九、教学反思
第14课 同字框与门字框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书写“同、用、开、问”; 2.了解“门”的字形演变。教学重难点:
学习“同、用、开、问”;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书写同字框与门字框。
二、要领图解
同字框先写竖再写横折钩。左竖短,横折钩的钩朝左上。笔顺笔法展示
门字框先写竖在写横折,两横短小。竖折较直,内横靠左,横折钩形长。笔顺笔法展示
三、我来动笔
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下面几个字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同 闻 问 开
四、练一练
教师指导:同字框和门字框,框的宽窄应视框里的笔画多少而定,如笔画多,框应略宽,笔画略细;笔画少,框应略小,笔画略粗。门字框要注意左短右长,左小右大。
五、比一比
比较不同书法家写同字框与门字框的特点 欧阳询 褚遂良 柳公权 赵孟頫
六、临习指导
“同”字中同字框左竖细,横细,竖钩较粗,里面部分上靠。“(问)“字的门字框左小右大,“口”上靠。
七、知识链接 “门”的字形演变
八、作 业布置 完成练习
九、教学反思
第15课 方框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书写“团、圆、因、围”; 2.了解曹全碑。教学重难点:
学习“团、圆、因、围”;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书写方框。
二、要领图解
先写竖,在写横折。写完被包围部分再写长横封口。笔顺笔法展示
三、我来动笔
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下面几个字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四 因 圆 围
四、练一练
教师指导:方框左竖细短,右竖钩粗长。末横要连接右竖钩的钩。
五、比一比
比较不同书法家写方框的特点 欧阳询 褚遂良 柳公权 赵孟頫
六、临习指导
“因”字方框内笔画较少,“大”偏左靠上,笔画较粗。“(围)”字方框内笔画繁多,与上下横相粘,线条较细。
七、知识链接——曹全碑
八、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
九、教学反思
第16课 集字临摹练习
(四)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书写“天、地、正、气”; 2.欣赏书法作品。教学重难点:
学习“天、地、正、气”;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书写天地正气。
二、集字解读
“天地有正气,出自南宋文天祥的《正气歌》。意思是说,天地之间有一股浩然正气。
三、练一练
教师指导:“天”字撇捺舒展。“地”字左窄右宽,左纵右横,左缩右伸。“有”字上横下纵。“正”字纵横间距匀称,上缩下伸。“(气)”字横折弯钩的弯钩部分,应向内收而圆劲有力,出钩爽利。
四、作品展示 斗方 条幅
五、课外拓展
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天高秋月明”。
六、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
七、教学反思
西泠印社书法四上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基本的提按运笔技法。
2.通过提按的技法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提与按的书写方法。
3.体验提按产生的线条变化美感。
教学分析
1.教材编写分析:《运笔的提按》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2课。本课板块包括了“看一看、练一练、找一找、想一想”四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按、重按、提、轻提、由按到提、由提到按几种书写技法。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掌握提按的运笔方法。
难点:掌握提按之间的转换技法。
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
板书设计 我来写贺卡
师:左高右低、左收右放 恩:上窄下宽、上收下放
制作方法:可以运用剪、画、贴、写等多种方法制作
贺卡内容:天天开心,心想事成、工作顺利、身体健康、永葆青春、桃李满园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9月10日是什么日子吗?这是我国的第几个教师节呢?这么重要的日子我们可以怎样来庆贺呢? 2.出示本课课题:(我来写贺卡》
二、学习新知
1.展示各种贺卡,让学生初步感知用毛笔制作贺卡的魅力。
2.展示贺卡“师恩”,让学生观察版面设计及“师恩”二字的书写特点(1)观察“师”字的结构特点。
师:左右结构,左高右低,左收右放,末笔悬针树伸展(2)观察“恩”字的结构特点。恩:上窄下宽、上收下放,心字底的三点相互呼应。
3.学生练习书写例字三遍。
4.评一评:对学生的书写作业进行点评,巩固左高右低,左收右放,上窄下宽、上收下放的书写规律
三、制作贺卡
1.学生讨论怎么设计写有“师恩”两字的贺卡
2.学生选择一种颜色的卡纸进行设计,考虑字的位置、大小以及周边如何装饰等,可以采用剪、画、贴、写等多种方法来
3.教师巡视指导,并提醒裁剪时注意安全。
4.作业点评,通过激励性评价,进一步培养兴趣。
四、拓展延伸
1.拓展训练:教师节黄卡的内容除了“师思”两字,还可以写哪些内容?还可以写天天开心、心想事成、工作顺利、身体健康、水葆青春、桃李满园等。格式除了横写,还可以怎么写?还可以竖写、扇形写等。
2.延伸思考:当想写的字写不好时,有哪些办法可以将它写好?可以集字、查书法字典、请老师书写范字等。
五、整理反思
1.师生问答:在这节课上,同学们学会了什么?
2.教师总结: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同学们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可以学以致用,用毛笔亲手写张贺卡来表达对老师辛勤教导的感恩,祝老师们教师节开心快乐。
西冷印社六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疏密”
2.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安排疏密。
3.使学生会书写笔画较多和较少的字,体会疏密关系。教学重难点: 写好汉字的疏密相间 教学准备:笔、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疏密相间”
2.激发兴趣:什么叫“疏密”?为什么要安排疏密?
二、新授(一)什么叫疏密
1.书写时,某一部分紧点(密),某一部松一点(舒)。2.出示笔画多的字和笔画少的字,让学生体会疏密的安排。3.根据例字讲解。
“在”字笔画较少排列疏朗,笔画较粗,字形略小。“囊”字笔画较多,排列紧凑,整体密而不挤,字形较大。4.让学生琢磨一下倒宝气样安排疏密关系的。(二)临写指导。
1.疏密变化在书法结构中非常重要,要密而不挤,疏而不散。
“門(门)”字上部分笔画多,收紧,以成上密下疏之势。“團(团)”字中间笔画多,外框向四周拓展。
“動(动)”字左密右疏。“誦(诵)”字左部分笔画少,右部分笔画多,运用横细竖粗的方式表现疏密对比。“界”字“田”封闭空间宜小,撇捺舒展,下面竖撇和竖不要平行。“夜”字上紧下松,舒展捺画。
2.单钩比对。
用钢笔单钩下面例字,并比较不同书法家是如何处理疏密关系的。3.拓展思考:“气、尘、断”是怎样安排疏密的?
(三)疏密处理得当的字
通过欣赏 “上”和“囊”,体会是怎样处理疏密关系的。(四)疏密处理不当的字
这些字的疏究关系处理得怎么样?有什么地方处理得不好?
三、练习
练习书写笔画不同的字,体会密疏关系
四、布置作业:完成练习
六、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疏密相间
第2课 集字临摹练习
(一)教学目的:
1.学习书写“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2.了解杜甫五言律诗《月》的第一联。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天、期、间、清”的正确书法。难点:把握汉字的疏密关系。教学准备:笔、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唐代杜甫的五言律诗《月》的第一联,描写了秋夜景色:秋天快要到来,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加清明澄澈。
二、临习指导 1.临写指导
“天”字笔画少显得疏,“期” 字笔画多就显得密。一个字中笔画之间的距离不等,也形成疏密关系,“天”、“期”、“間(间)”三字上密下疏,“清”字则左疏右密。
2.练一练:
临写下面的例字:天、期、间、清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三、作品展示 横幅 条幅 书写要点:
“天”、“上、“秋”三个字都呈上小下大的造型。“天”字左轻右重,因此“上”字横稍斜,重心靠左。“秋”字左缩右伸。
“期”字下横向左下伸,撇点向左下斜。“近”字平捺舒展,向右下伸。
每个单字既独立,又相互配合,形成和谐整体。
四、课外拓展
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写成扇面。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
六、教学反思
第3课 向背有致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相向”“相背”;2.使学生明白怎样写好相向,相背的字;3.引导学生学会书写相向、相背的字,体会相向相背的含义。教学重难点:
学会书写相向、相背的字 教学准备:笔、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向背有致”
2.什么叫相向、相背呢?怎样写好相背的字呢?
二、新授
(一)什么叫相向、相背 1.相向、相背的会义。
2.出示相向、相背的示例,学生体会。3.根据例字讲解
“圓(圆)”字外框两竖如面对面两人,呈相向状。“門(门)”字外框两竖如背对背两人,呈相背状。4.让学生琢磨怎样写好例字。(二)临写指导
怎样写好相向、相背的字。1.出示例字“妙”“肩”“浮”。2.小组讨论,如何处理相向、相背关系。3.教师指导
“妙”字左右两部分相向,顶端靠近。“行”字两竖外拱,左右相向。“肩”字中,“月”左撇向右弯曲,右竖钩挺直而势向左,呈相背之势。“我 ”字竖钩与斜钩相背。
“浮”字左三点与右竖钩相向。“施”字中,“方”横折钩右拱,“也”竖弯钩左拱,背而不离。
(三)单钩比对
用钢笔单钩下面例字,并比较不同书法家是如何处理向背关系的。(欧阳询、褚遂良、柳公权、赵孟频)
(四)拓展思考。
说一说,下列字中哪些笔画作了相向或向背的安排。行、顺、雅
三、练习。
练习书写相向相背的字,体会相向相背的含义。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
六、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向背有致 相向
相背
第4课 集字临摹练习
(二)教学目标:
学会正确书写“海底有明月,圆于天上轮。得之一寸光,可买千里春”。教学重难点:
学写方斗:“海底有明月,圆于天上轮。得之一寸光,可买千里春”。教学准备:笔、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唐代贾岛的《绝句》“海底有明月,圆于天上轮。得之一寸光,可买千里春”。
二、集字解读
“海底有明月,圆于天上轮。得之一寸光,可买千里春”,是唐代贾岛的《绝句》,描写了海上美丽的月色:海面上明月的倒影,比天,上的一轮圆月更显得明净可爱。这一点点美好的月色,便可胜过千万的春色。
三、临习指导
海”字三点呈弧形,中间略向左曲;“每”中间略向右曲,左右相向。“底”字左撇与斜钩呈相背之势,中间竖提与斜钩也呈相背之势。“月”字左撇中间曲向右,右竖中间略向左曲,两个笔画之间呈相背之势。“於(于)”字左部分中间向右曲,右部分中间向左靠,左右呈相背之势。
四、作品展示
斗方“海底有明月,圆于天上轮。得之一寸光,可买千里春”
五、书写要点
五言绝句可以书写成斗方,每行五字,共四行正文,加一行落款,行距略大于字距。该作品中字的形态变化丰富,没有连续出现结构组合方式相同的情况,因此章法布局容易得多。如第三行“得”字字形长,“之” 字稍扁呈三角形,“一”字长伸,“寸”字字形小呈倒三角形,“光”字上小下大呈梯形。
六、课外拓展
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曹操《观沧海》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七、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
八、教学反思
第5课 伸缩自如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伸缩”。2.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伸缩。
3.使学生会书写含有伸缩笔画的字,体会笔画伸缩的关系。教学重难点:
会书写含有伸缩笔画的字 教学准备:笔、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伸缩自如”。2.什么叫伸缩?为什么要伸缩?
二、新授
(一)什么叫伸缩? 1.伸缩的含义
2.出示例字,学生体会什么叫伸缩。3.根据例字讲解,“惟”与“徘”,“章” “業(业)”字首横左右长伸,其他横画收缩。
“武”字横画均向右上取势,斜钩向右下伸长,使全字平正。4.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有哪些笔画伸缩。(二)临习指导:怎样伸缩
伸缩变化在字中互为依存,通常伸长的笔画为字的主笔。笔画伸缩得当,字会显得既宽绰又精神。
1.出示例字“都”
“都”字之中,“者”伸左缩右,“”悬针竖上缩下伸。“多”字上缩下伸,撇画上短下长。
2.小组讨论:“取”是怎样伸缩的? “取”横右伸,“又”缩捺为长点。“童”字横画很多,第二横长伸,其他横画收缩。
3.全班交流。4.出示“佛”字。
“佛”字三个纵向并排笔画,中间收缩,右竖伸长。“色”字伸展突出竖弯钩,其他部分收缩。
5.全班交流
(三)单钩比对“利”
用钢笔单钩下面例字,并比较不同书法家是如何处理伸缩关系的。(四)拓展思考
说一说,下列字是怎样安排伸缩关系的。
三、练习
练习书写含有伸缩笔画的字,体会伸缩关系
四、布置作业:完成练习。
六、教学反思
板书:
伸缩自如 第6课 集字临摹练习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书写“落、木、远、明” 2.了解书法作品。教学重难点:
学写“落、木、远、明” 教学准备:笔、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书写“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二、集字解读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是北宋黄庭坚七言律诗《登快阁》的第二联,描写了诗人登上快阁之后看到的景色。远处的天空因为千山树叶落尽,不再遮挡视线,显得格外高远;澄澈的江面,在一道月光的映照下,变得更加明净。
三、练一练
教师指导:“落”字上缩下伸,下部分左缩右伸,撇捺舒展,撇轻捺重。“木”字撇捺舒展,撇轻捺重。“遠(远)”字左缩右伸。“明” 字左短右长。
四、作品展示
选取一首七言诗中的两句,可以写成条幅,每行六个字,最后一行两个字,款文随其下。
该作品只有五个字笔画多,其余九个字笔画很少。请注意相邻的两个字造型不要一样。
书写要点:“木”与“千”都容易成长形。因此,“木”字撇捺舒展,强调其横势;“千”字横短竖长,延伸其纵势。
五、课外拓展
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诸葛亮《诫子书》句:“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六、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
七、教学反思
第7课 高低相顾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之间位置的高低错落。2.能分析病例,通过左右对照查出病因。3.会写这两种类型的左右结构的字。教学重难点:
会写两种类型的左右结构的字 教学准备:笔、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1.板书课题。
2.探讨什么叫“高低相顾”。
二、新授。
1.讲解高低相顾的写法。
2.(1)什么叫“高低相顾”?让学生回答。(2)出示示意图,教师讲解。“彼”字左低右高,左窄右宽。
“印”字左高右低,两边宽度大致相等。(3)出示例字。
(4)学生观察分析高低相顾字的写法。3.临习指导
高低变化是左右结构字的特征。处理好高低变化,可使字的结构更加生动。(6)出示范字,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
“撿(检)”字左低右高。“卿”字左高右低,中间部分比左边短。“場(场)”字上部分基本齐平,下部分左高右低。釋(释)”字左高右低,右部分长横起笔于点下。
“初”字下部分齐平,上部分左高右低,左右两横等高。“使” 字底部基本齐平,左低右高。
(7)单钩比对
用钢笔单钩下面例字,并比较不同书法家是如何处理高低关系的。(8)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三、拓展思考
1.说一说,下列字中的高低关系是如何处理的。2.知识链接《岳阳楼记》
行书长卷《岳阳楼记》书写于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是大书法家董其昌(公元1555-1636年)55岁 时的作品,内容为北宋范仲淹的千古散文名篇。这幅作品笔法成熟,字大如拳,流畅劲健,通篇数百字一气呵成,展现了董其昌作为一代书家的深厚功力,十分精彩。
四、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
五、教学反思
板书:
高低相顾
第8课 集字临摹练习
(四)教学目的:
1.学习书写“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2.会写左右结构的字。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如、珍、读、神”的正确书法。难点:把握汉字的左右结构关系。教学准备:笔、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是北宋苏轼七言绝句《柳氏二外甥求笔迹两首》之一的开头两句。诗人给我们讲述了写字的道理:写字时,即使用坏的笔堆成山,也不值得骄傲;只有读万卷书,积累了很多知识和道理,写出来的字才会更加有神采。
二、临习指导 1.临写指导
左右结构的字,上下不能齐平,左右两部分相差较大的,上下部位应有高低。如“讀(读)”、“神”两字,上部分左低右高,下部分左高右低,“如”字则相反。“(珍)”字左右相当,左低右高。
2.练一练:
临写下面的例字:如、珍、读、神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三、作品展示 对联 书写要点:
古人的诗中有很多对仗工整的联句,我们可以用对联的形式书写这类作品。上联有四个字笔画很少,注意用笔不能太轻;下联每个字的笔画都较多,注意大小适度。
四、课外拓展
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明代祝允明诗句:“每闻善事心先喜,得见奇书手自抄。”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
六、教学反思
第9课 开合有度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开合有度”。2.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间怎样处理开合。
3.使学生会书写笔画较多、较少、不向四面发散的字,体会开合的关系。教学重难点:
会书写笔画较多、较少、不向四面发散的字 教学准备:笔、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开合有度”。
2.什么叫“开合有度”?为什么要“开合有度”?
二、新授。(一)什么叫开合 1.理解“开合”的含义。2.出示例字,学生体会开合。3.根据例字讲解。“咸”字左撇与斜钩呈八字形,上合下开。
“舆(兴)”字上部分为倒梯形,上开下合;下部分上合下开。4.让学生琢磨怎样安排开合关系的。(二)临写指导
开合变化在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的字中表现得尤其明显。灵活运用开合关系,可以使字姿态生动。
1.出示例字“南”
2.小组讨论,“南”是怎样安排开合的。3.全班交流。
“南”字两侧竖画,呈上开下合之势。“每”字左合右开,四条横向笔画向右散射。
4.出示“城”。
5.小组讨论,“城”是怎样安排开合的。
“城”字竖与斜钩上端靠拢,呈上合下开。“界”字有三组开合变化,上部分呈上开下合,中、下部分呈上合下开。
(三)单钩对比
用钢笔单钩下面例字,并比较不同书法家是如何处理开合关系的。
三、练习。1.写一写。2.想一想。
四、拓展思考
1.说一说,下列字中哪些笔画作了开合处理。2.知识链接:秦汉书法 3.欣赏书法作品
五、布置作业:完成练习。
六、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开合有度.第10课 集字临摹练习
(五)教学目的:
1.学习书写“因山以崇德,观水欲知源”。
2.掌握“山、德、水、知”的正确书法,把握汉字的开合有度关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山、德、水、知”的正确书法。难点:把握汉字的开合有度关系。教学准备:笔、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因山以崇德,观水欲知源”,是元代周砥五言律诗《孝常移居南楼》的第三联,描写了诗人登山临水的感受:看到巍峨的高山,就想完善自己的品德;看到潺潺的流水,就想探究它的源头。
二、临习指导 1.临写指导
“山”字中竖直,左竖向右下斜,右竖向左下斜,上部分开而临习指导下 部分合,三竖参差不齐。“德”字左部分向左下斜,右部分向右下斜,上部分合拢,下部分分开。“水”字横、竖、撇、捺相交于中间,由中间向四周散开。“知”字左右两部分向下靠紧,上开下合;字的外观造型左大右小,呈左开右合之势,整个字开合有度。
2.练一练:
临写下面的例字:山、德、水、知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三、作品展示对联 书写要点: 上联开头三个字笔画都较少,用笔宜粗壮,外形则分别用长、方、扁来处理。“崇”字上下结构,字形不可过长;“德”字左右结构,字形不可过宽。下联五字笔画多与少互相交替,疏密相间。
四、课外拓展
书写《多宝塔碑》中的“大海吞流,崇山纳壤”。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
六、教学反思
第11课 避就相让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避让”。2.使学生明白汉字笔画怎样避让。
3.使学生会书写“劫、持、额、辉、既、塔、如”等字,体会笔画避让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会书写劫、持、额、辉、既、塔、如等字 教学准备:笔、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避就相让”。2.什么叫避让?为什么要避让?
二、新授(一)什么避让? 1.“避让”的含义。汉字结构原则中,笔画与笔画之间相互避让,叫做“避”;紧密联系、相互迎合,叫做“就”。一般是小让大,左让右,上让下,短让长,简让繁。
2.出示例字,学生体会。3.根据例字讲解。“劫”“持”
“劫”字中,“去”伸左缩右,避免与“刀”相互拥挤;右部分长撇伸向左下,避免松散。
“持”字左右横画高低错落,右部分竖画一左一右,一斜一正,很好地处理了避就关系。
4.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有哪些笔画避让。(二)临习指导
避就变化在结字中经常出现,处理好避就关系,可以使笔画间关系不散乱,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
1.出示例字“額”“蕤”
“額(额)”字左边捺改长点以避右,“頁(页)”第一横与横钩既紧凑又错开。“蕤”字捺画伸长以容“生“生”紧缩以避撇。
2.学生观察,小组讨论,“輝”“既”“塔”是怎样避让的? 3.全班交流
“輝(辉)”字竖弯钩收缩以避右,右边下横长伸以补空。“既”字竖提的角度较斜,让撇伸至其下,互为避就。
“塔”字中,“土”收缩居左上,“荅”撇伸至“土”下。“如”字左右横画上下错开避让,点长伸以就“口”。
(三)单钩比对:既
用钢笔单钩下面例字,并比较不同书法家是如何处理相让关系的。
(四)拓展思考
说一说,下列字中相近的笔画分别作了哪些避就处理。
(五)知识链接:魏晋南北朝书法
三、练习
练习书写劫、持、额、辉、既、塔、如等字,体会避让的关系。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
六、教学反思
板书: 避就相让
第12课 集字临摹练习
(六)教学目的:
1.学习书写“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掌握“灯、知、发、勤”的正确书法,把握汉字的避就想让关系。教学重难点:
掌握“灯、知、发、勤”的正确书法,把握汉字的避就想让关系。教学准备:笔、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是唐代颜真卿的七言绝句《劝学》。诗人给我们阐述了珍惜时间的道理:半夜三更才休息,五更鸡鸣便起床,正是少年努力读书的好时光。少年时代如果不知道勤奋用功,到年龄大了就会后悔读书起步太晚了。
二、临习指导 1.临写指导 字的左右两部分有大小之分,一般小让大,如“燈(灯)”字左让右,“火”靠上,左高右低。“知”字右让左,“口”偏下。“鬟(发)”字左边的第四横不与右边的横抵触,上下错开。“ 勤”字右撇伸向左下。
2.练一练:
临写下面的例字:灯、知、发、勤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三、作品展示 条幅 对联 书写要点:
用四尺三开的条幅写七言诗,可以安排成每行七个字,正文四行,落款一行。每个单字既独立,又相互配合,形成和谐整体。
四、课外拓展
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李斯《用笔论》句:“夫书之微妙,道合自然。”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
六、教学反思
第13课 虚实相生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虚实相生的特点。2.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3.会写这种类型的字。教学重难点:
会虚实相生这种类型的字 教学准备:笔、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虚实相生”。
2.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授
1.讲解虚实相生的写法。
安排字的结构时,笔画多、空白少的部分称“实”,笔画少、空白多的部分称“虚”。虚实结合,结构才合理。
2.要领图解。
(1)什么叫虚实相生?让学生回答。(2)出示例字,教师讲解。
“以”字左部分紧实,作实处理;左右两部分之间空白较大,作虚处理。虚实变化,相得益彰。
“荷”字结构上紧下松,上部分空白较小,下部分室白较大,虚实对比明显。(3)学生观察分析虚实相生字的写法。(4)临习指导
虚实变化存在于所有结构的字中,它比疏密包含的范围更为广泛。(5)出示范字让学生分析,师生点评。
“盛”字上部分字内空白相对较大,“皿”收紧上移,上虚下实。“河”字左右两部分紧靠,竖钩斜撑,左上实,中下虚。
“畚”字中间虚。“動(动)”字左边空白较少,右边空白较大,呈左实右虚。“窮(穷)”字下部分“身”笔画多,“弓”笔画少,左实右虚。“脱”字左部分笔画雄健壮实,右部分线条瘦硬清虚。
(6)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三、单钩比对。
用钢笔单钩下面例字,并比较不同书法家是如何处理虚实关系的。
四、拓展延伸。1.拓展思考
说一说,下列字中有怎样的虚实关系。2.知识链接:唐宋书法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
六、教学反思
板书:
虚实相生
第14课 集字临摹练习
(七)教学目的:
1.学习书写“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掌握“学、问、得、来”的正确书法,把握汉字的虚实关系。教学重难点:
掌握“学、问、得、来”的正确书法,把握汉字的虚实关系。教学准备:笔、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南宋陆游的七言绝句《冬夜读书示子聿》。诗人给我们讲述了学习和实践的关系:古人学习知识从来都不会偷懒,少年时下的工夫,到年龄大了才会有所成就。书上读来的都是感受很浅的间接知识,如果想要深入了解所学的知识,一定要去亲身体验、实践。
二、临习指导 1.临写指导 “學(学)”字上部分笔画多而密,空间小显得实,下部分笔画少,疏朗而显得虚,上下实虚相生。“問(问)”字上部分紧密而实,下部分 口”靠上,上实下虚。“得”字左虚右实,上实下虚。“来”字上部分实而窄,下部分虚而宽。
2.练一练:
临写下面的例字:学、问、得、来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三、作品展示 斗方 横幅 条幅 书写要点:
将七言诗写成斗方,每行六个字,共五行,行距稍大于字距,正好成方形。一行中有虚有实,如“人”字笔画少而显得空虚,“學(学)”字笔画多而显得坚实。一件作品中也是如此,如字距略小而实,行距稍大且虚,这就是一种虚实对比。
四、课外拓展。将上述诗句书写成扇面。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
六、教学反思
第15课 纵横变化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到要写好字,要做到纵横变化。2.能分析病例,通过对照查出病。3.学会在书写时兼顾到字的纵横变化。教学重难点
学会在书写时兼顾到字的纵横变化。教学准备:笔、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纵横变化”。2.写字时为何要做到“纵横变化”?
二、新授
1.汉字结构原则中,上下伸展,形态窄长的为纵势;左右伸展,形态宽,扁的为横势。运用纵横变化,使字重心平稳。
2.做到纵横变化的方法:(1)出示例字。(2)小组讨论,班级讨论(3)分析比较范字。
“集”字中,“隹”收缩横画,取纵势;“木”则伸展横画,稍收竖画,改撇、捺为两点,呈横势。一纵一横,稳健美观。
“賢(贤)”字上部分压缩呈横势,下部分竖长横短呈纵势,上下结合,重心平稳。
三、练习1.临习指导
纵横变化在字中有上纵下横、上横下纵、左纵右横、左横右纵等形式。写字时可以有意识地加强字的自然取势。
“是”字上纵下横,上部分紧缩,下部分撇缩捺伸为横势。“置”字上横下纵,上部分扁平,下部分呈纵势;末横长伸,以承载上部分。
“資(资)”字中,“次”上下收缩取横势,“貝(贝)”呈纵势。地”字左纵右横,左边横短竖长呈纵势,右边竖短钩长作横势
“批”字左纵右横,提手旁竖钩长伸。“音”字中,“立”上下收缩取横势,“日”略长作纵势。
2.写一写 3.单钩比对
用钢笔单钩下面例字,并比较不同书法家是如何处理纵横关系的。4.拓展思考
说一说,下列字中哪些部分运用了纵横变化,它们是怎样处理的。
四、知识链接 元明清书法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
六、教学反思
板书
纵横变化
第16课 集字临摹练习
(八)教学目的:
1.学习书写“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洞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2.掌握“知、高、岂、归”的正确书法,把握汉字的纵横变化关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知、高、岂、归”的正确书法。难点:把握汉字的纵横变化关系。教学准备:笔、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这首唐代的《瀑布联句》意思是说,这一道瀑布历经很多山峰、沟壑,一路艰辛而来,站到远处才能看到它来自很高的地方。它岂是山洞小溪所能留得住的?它终归要奔向远方的大海,化作惊涛骇浪。
二、临习指导 1.临写指导
“知”字左长右扁,左纵右横。“高”字上部分呈纵势,下部分取横势。“豈(岂)”字中,“山”的三竖取斜势。“歸(归)”字左右各分上下两部分,左部分上纵下横,右部分则上横下纵。
2.练一练:
临写下面的例字:知、高、岂、归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三、作品展示 条幅 书写要点:
条幅的长宽比例不一样,书写出的作品行数也不一一样,每行的字数需经过计算同样为七言诗,如果每行八字则条幅偏长。
书写一幅作品,除了单字中运用纵横变化,字与字之间也要尽可能应用,如“重(万)”字宇形长呈纵势,“壑”字字形宽呈横势。
四、课外拓展
用上面的形,式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黄庭坚《论制句:”草书妙处,须学者自得,然学久乃当知之,墨池笔家,非传者妄也。”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