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的水果作文

2024-06-13

最爱的水果作文(精选5篇)

最爱的水果作文 篇1

有人喜欢吃美味多汁的西瓜,有人喜欢吃酸甜可口的草莓,还有的人喜欢吃果肥汁甜的芒果,但我最喜欢吃肉质鲜美的火龙果。

火龙果的外皮是鲜艳的玫红色,周围长着很多花萼,好似一件漂亮的连衣裙。最顶端是青黄色的,像龙的胡须。远远看去,火龙果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走近一看,又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我小心翼翼地把火龙果的外衣脱掉,里面果肉还是玫红色的,镶嵌着一颗颗小小的“黑芝麻”,这些都是火龙果的籽。火龙果的果肉滑滑的、凉凉的,凑近一闻,发出淡淡的香味。咬上一口,甜丝丝的,令人回味无穷,当我吃完整个火龙果,嘴巴一圈都被染红了,姐姐笑我像一个“小丑”,我照了照镜子,也忍不住大笑起来。

火龙果不仅好吃,还可以美容呢!妈妈说这种水果里面含有花青素,花青素可以减肥,怪不得妈妈也喜欢吃。

我爱火龙果,爱它的外表,爱它的美味,爱它的颜色。

最爱的水果作文 篇2

小标题——主旨式

概括了段的内容,且抽象出了段所表达的中心。如一篇中考满分作文《嗅觉中的生命》一文,作者着力表现了“种子对生命启程的向往和发力”“兰花追求生命成熟的热烈奔放”“老人面对生命黄昏的纯真深情”,重点刻画三个场景,开头与结尾形成呼应,形式整齐,浑然一体。

诗句连缀式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新雅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苍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豪迈。如果写以“美”的话题作文,就可顺手来用。恰到好处的引用、化用经典名句,会使文章平添一股书卷气,增加语言亮点。其语言中先露出的诗词底蕴,使阅卷者眼前一亮。

岁记式

岁记式以“岁”为主线,简明地记叙在每个“岁”中的主要事件,而将许许多多的内容作为艺术“空白”留给读者去想象,去再创造。可以用“五岁——十岁——十五岁”“小时侯——长大后——而现在”“昨天——今天——明天”“过去——现在——将来”等围绕几个时间段写人生经历或事件,脉络清楚。这种写法运用得当,能使作品简洁而不乏韵味,短小而又别具一格。

镜头式

它巧妙撷取生活中的小镜头,设置出一种能充当全文的结构线索。如有篇中考作文《复习生活剪影》拟制了这样的小标题 :清晨的闹钟声——数学课上的鼾声——晚自习的笑声。

还有中考满分作文《永恒的乐园》一文,小作者分别描绘了古人的三处乐园,即“诸葛草庐”“陶潜东篱”“东坡赤壁”。全文构思新奇,主旨深刻,艺术感染力强,令人心驰神往。

片段议论式

议论文中的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等也采用了片段式作文形式。如体现文章并列关系的《说“勤”》把中心论点分解为“勤出智慧”“勤出成果”两个片段 ;体现文章的并列关系 ;又如体现文章递进关系的《学习语文要下苦功夫》先阐述“为什么”,然后阐述“怎样做”;再如《保持清醒,祝你成功》先从正面阐述,再从反面阐述,形成鲜明的对比。

以上几点只是片段组合式作文中的几个常用样式,大家在平日的习作中,可以有意识地进行练习。

美文共赏 :

诗人月光美景

风裹满月光的香气,穿越古今,把历史的天空吹得更高,更远,吹醒了繁星,于是他们陷入了历史的沉思,什么是美?

李清照——清风·弯月·黄花。

她抬头仰望,星星的忧伤落满她的瞳孔,挂在树梢上的一抹弯月,勾起她冰封的记忆。

回首往事,她浸入沉思,美到底是什么?是“知否,知否,应星绿肥红瘦”的情趣,还是“一处相思,两处闲愁”的牵挂,是“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放,还是“学诗漫有惊人句”的无奈,

她陷入沉思,并未注意到清风卷过的丝丝凉意,最后却是“人比黄花瘦”。

也许美丽是一种挥抹不去的忧愁,你感受到了吗?

李白——长河·孤月·流水。

背后的依依柳条,让他的背景略显孤独,独自站在江头,远处天与江水连接成为一点,他陷入了沉思,美到底是什么?

或许美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张望的思念,或许美是孤立黑夜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乡愁,又或许美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抑郁。

不知美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放,还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骨格,或者云游四海亲近自然的恬适?

也许美是锁在眉间的豪迈,你感到了吗?

李煜——梧桐·哀月·西楼。

莹玉似的月光,刺破黑夜,繁星从夜的伤口中逃逸出来,点缀他的满地愁绪,什么才是美,美到底是什么?

美是“林花去了春红,太匆匆”的无奈吗?是“朝来寒雨晚来风”的苦楚吗?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的沉默吗?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悲伤吗?

也许美是失去后的惋惜,你感受到了吗?

易安的忧、青莲的狂、后主的伤都一一诠释了“什么是美”。

点评:

文章用词典雅、文采斐然。作者巧妙引用,精彩的诗句与丰富的典故相结合,语言情景交融,文采飞扬,三个文人的名句随手拈来却恰当合宜,文段整齐,起段,文字不多,笔墨却极富感染力,三个词语成段,词简,意丰,“也许美丽是一种挥抹不去的忧愁,你感受到了吗?”“也许美是锁在眉间的豪迈,你感到了吗?”“也许美是失去后的惋惜,你感受到了吗?”句式相似,又形成一种排比美。结尾“易安的忧、青莲的狂、后主的伤都一一诠释了“什么是美”。更是恰然结束,令人怦然心动。”

西瓜最爱的水果作文 篇3

西瓜挺着圆圆的将军肚,身穿着绿茵茵的外衣,外衣上还有深绿色和黑色的条纹,弯弯曲曲的,好似波浪。当然,西瓜皮的底面是淡黄色的。还有一条像猪尾巴一样的瓜藤,一圈一圈的。用鼻子细细地闻一闻,有股淡淡的清香,像新鲜野草的味道。摸一摸西瓜皮,还挺光滑的。

拍拍西瓜,听见“咚咚”的声音,这声音像鼓,就说明西瓜熟了。切西瓜时,先听见“哧”的声音,然后听见“啪!”西瓜就成了两半。

当浅红色的瓜瓤一下子露出来,里面有一颗颗乌黑的籽。瓜瓤还有奇怪的图案,像蝴蝶的触角,又像米字。西瓜皮很厚,里面是白色的。听人们说:西瓜瓤越红,吃起来越甜。

看到果汁流了出来,口渴的我拿起一块西瓜尝一尝,果真好吃。真是吃在嘴里,凉在心里,忍不住多吃了几口。甜得自然,甜得清香。很快,西瓜就被吃完了。

西瓜不仅是夏季的饮品,而且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经常食用有清热解毒、美容养颜、通利小便、补充人体水分等作用。如今,西瓜还被制成多种产品。

我最爱的水果西瓜作文 篇4

胡老师抱来一个大西瓜。西瓜很像一个大橄榄球,颜色碧绿碧绿的。摸一摸滑溜溜的,凑过去闻了闻有一股清香。拍了拍西瓜听到“咚咚咚”的声音,抱起西瓜沉甸甸的,比我家弟弟还要重。

胡老师拿起明晃晃的刀,一切,把西瓜一分为二,里面露出红红的果肉,果肉里排着乌黑乌黑的籽。有一个同学说:“这是山瓜,一定很甜!”开始吃西瓜啦!我第一个吃,我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一边吃一边说“这瓜真甜!”一会儿西瓜汁沾满我的嘴角,西瓜汁顺着手臂流到裤子上了,不一会我的肚子吃的鼓鼓的。其他人全急不可待了,有的把抢到手西瓜塞到嘴里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有的大口大口咬下去,有的像机关枪扫射一样一扫而光地把西瓜吃光了。

让历史成为学生的最爱 篇5

一、用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艺术去感染学生

历史教学的渠道多样化, 但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渠道还是课堂教学, 因此只有运用最佳的教学艺术, 组织好课堂教学, 将每一堂课都上成高质量的课堂, 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教师如何才能掌握最佳的教学艺术呢?笔者认为需要做到:第一, 端正态度, 将每一堂课都当成自己的艺术作品来对待, 精心设计, 精益求精, 以最好的面貌呈现给学生;第二, 最佳的教学艺术必须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知识层次而设计;第三, 最佳的教学艺术必须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应结合这些特点, 安排、组织好课堂教学艺术。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艺术, 可简单归纳为如下几种:

1. 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创新教学情境

多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把历史文字材料、历史图片、历史过程等配以视频、音响和动画效果, “真实”的再现了历史, 突破了历史的时空限制, 控制了历史的运动变化, 契合了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 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2. 利用诗词、典故、成语、俗语、歌曲等, 活跃课堂教学

历史是一位严肃的老人, 他严谨、端庄、一丝不苟, 但是他也是一位幽默而智慧的老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在尊重历史事实, 能够坚持正确历史观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用幽默风趣的语言, 将诗词、典故、成语、俗语、歌曲等表现形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历史的熏陶, 淡化紧张疲劳。这既活跃了课堂, 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丰富了知识。

3. 利用生动的讲述, 渲染学生情感

在课堂上, 学生愿意听、乐于记形象性强的人物事迹和故事。教师授课时就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 因势利导。讲历史事件, 要力求渲染气氛, 要讲得有声有色, 要把简单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场面;讲历史人物, 则应突出人物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个性, 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鲜明、突出。如讲《火烧圆明园》一课书时, 可这样叙述:“侵略者焚烧圆明园的大火, 延续了三天。黑色的云团长达50多公里, 久久不散, 飘荡在整个北京上空。大大小小的灰星落满了大街小巷, 到处是一片天昏地暗, 就像发生了日食一样……圆明园, 这座被称为‘万园之园’的艺术杰作, 这座中国历史上最宏伟、最精美的皇家园林, 就这样被这群野蛮的侵略者烧毁了。”这里, 有对具体情景的描述, 有对精美无比的圆明园被烧毁的叹惜, 更有对侵略强盗野蛮行径的控诉, 像这样有声有色的叙述, 学生怎能不受到强烈的感染呢?

4. 利用设问、置疑、讨论, 让学生进入角色

在教学存在可疑之处, 教师要恰当地抛出问题, 并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内涵进行探索和研究的兴趣, 从而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比如讲“戊戌变法”这节, 学生对袁世凯的出卖革命从而直接导致戊戌六年六君子菜市口被斩头以及革命失败的行径非常愤慨。我没有沿着学生的这种愤慨继续痛骂袁世凯, 而是来了个“冷处理”, 我提问:“大家再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双方的实力、双方采用的方式等方面分析一下, 如果没有袁世凯的叛变, 变法能成功吗?”这样能够使学生用客观的眼光来看待历史的事件和人物, 可以采用辩论、表演等形式来展示, 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带家庭史、地方史进课堂, 让学生感受历史的亲切

历史是由活生生的人创造的,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家庭活动反映着社会生活的微观方面, 家史则是社会历史变迁的缩影。历史上人们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 衣食住行、风俗习惯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地方史中的名人轶事、风土人情、优美传说是家乡人的骄傲, 也是同学们的自豪。在历史教学中, 巧妙地把学生的家庭史、地方史与历史课堂相结合, 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生活中衣食住行、风俗习惯, 认识我们今天的家庭生活情境与历史传统的渊源, 了解地方历史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并从中发现其中的传承和变化, 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到历史对我们并不陌生, 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 历史就在我们身边, 从而感受到历史的亲切。

例如在学习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时, 我让学生分组合作, 搜集材料, 通过访家史、写家史的自主合作后, 然后在课堂上讲一讲自己的家史。结果在课堂上, 学生准备的异常充分, 材料准备的十分丰富。有的同学搜集到了大量的购物票证, 有粮票、布票、肉票、菜票、油票等等, 并整理成了“购物票证兴衰”的专题。有的学生搜集了大量的老照片, 整理成了“老照片上的历史”的专题。还有的学生整理成了“货币的演变”“计算工具的演变”“燃料的变化”“通讯工具的变化”等专题。在学生叙述自己的家史, 论证这些专题的同时, 不光体现出了改革开放给广大城乡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变, 同时也使同学们感受到了前辈创事业、创家业的艰辛, 了解了长辈对国家和小家的贡献, 进一步融洽了与长辈的关系, 增进了他们热爱祖国、尊敬长辈的情感, 拉近了广大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上一篇:洱海保护七大行动方案下一篇:大家论坛之职称英语考试词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