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外集体活动事故应急预案

2024-12-26

中学校外集体活动事故应急预案(共10篇)

中学校外集体活动事故应急预案 篇1

学校校外集体活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一、事故预防

1.学校要成立活动领导小组,拟定详细的活动计划,活动前一周报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2.制定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活动中每一个环节的安全责任要落实到人。

3.活动前对活动场所、线路、环境等要进行实地勘察。

4.注意选择较好的时间和天气。根据季节和气象预报提示参与者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5.对乘坐的交通工具必须进行认真的安全检查。

6.保持通讯畅通。出现事故苗头,管理人员要沉着冷静指挥学生,不要惊慌失措,禁止学生乱跑。

7.遇火灾要指挥学生选择与风向垂直的两侧撤离,千万不要顺风跑。

8.活动前进行专项安全教育。必要时可办理人身和意外事故保险。

二、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一旦在活动期间发生事故,应遵循以下程序处理。

1.及时报告和报警。具体程序如下:

①发生事故,活动领导小组要立即向学校报告,学校领导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同时在第一时间内向教体局有关部门报告。

②发现传染病疫情或疑似疫情、疑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学校应在事件发生的30分钟内电话上报教体局安全保卫科。

③校外集体活动中发生交通事故应立即报警。

④报告中要具体汇报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情况、事故原因及处理情况。对于发生事故原因不明的以及事故处理的进展在后续报告中说明。学校在处理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应随时报告。

⑤教体局立即派遣有关人员赴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及协助学校处理事件,并即刻报市政府。落实公安、卫生等行政部门,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减少社会影响。

2.学校和承办单位应根据现有条件和能力及时采取措施救护患病或受伤人

员,同时以最快方式将人员紧急送至附近医院,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对患病或受伤人员进行救治。

3.学校和活动领导小组迅速收集有关事故信息,做好相应的记录及有关现场、证据的保存工作。活动的组织网络和通信网络应在第一时间发挥作用,在最短的时间内相互联系并及时作情况汇总。

4.及时联系患病或受伤人员的家属(学生家长),做好安抚工作。

5.如果事故是校方管理和学生自身原因引起的,可参照《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程序》开展工作;如果事故发生在车辆行驶中或车辆上,可参照《学生接送车交通事故的应急处理程序》开展工作;如果事故是由活动场所器械(具)、设施、设备引起的,学校要与活动场所、活动承办单位交涉,并配合进行善后处理工作。

6.学校要在事件发生后及时做好随访工作。在发生传染病疫情或疑似疫情以及疑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事件后要做好隔离和排摸调查,以防病情蔓延和治疗延迟。安排专人做好患病或受伤人员家属(学生家长)的解释工作,并及时将有关情况书面报告教体局。

7.及时通知保险机构介入。必要时公安部门介入。

8.在事件原因未查明之前,任何个人不得私自对外发布信息。

校外集体活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篇2

一、可能引发校外集体活动事故的原因:

学校未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带队教师疏于管理、学生不遵守活动纪律擅自离队;活动场所的设施、设备存在安全隐患;租用的车辆安全性能差;驾驶员疲劳驾车、违章驾车;驾驶员驾驶技术、应变能力、意想不到的突发自然灾害等。

二、事故的预防:

1、活动前由学校通过广播、班会、黑板报等形式向学校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特别是对于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因素,重点反复向学生进行讲解、分析,增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

2、加强对带队教师的责任意识教育,要求教师加强管理。

3、活动过程中要求教师始终跟随学生,不得放任学生自由活动,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制止并加以教育。

4、活动过程中要时时刻刻注意交通安全,教育学生集队行进、右侧通行、听从指挥。

5、活动前,学校(班主任)应到活动场所进行实地察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对问题设施和危险地区要有专人管理,禁止学生入内游玩。

6、如果远途旅行则委托有资质认定的活动承办机构组织校外集体活动,并要求活动承办机构为参加活动学生购买保险。

三、事故的处理:

一旦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出现伤害事故,一般按以下程序处理:

1、以最快的速度将受伤学生送就近的医院进行救治,并通知家长。

2、一般事故三天内学校及活动承办机构书面报告市教育局;重大事故及时将情况报告市教育局。

3、一旦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应立即报警,并配合导游人员、本校教师,根据师生生命安全第一的原则,进行抢救及处理,同时报有关领导。

4、因驾驶员交通违章造成学生伤害,会同车队进行处理。

5、重大事故立即成立事故处理小组。

6、事故责任认定和善后处理。如果事故是由学校管理不当或学生自身原因造成的,则参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进行处理,若因学校管理不当造成伤害的,则在第一时间通知保险公司校方责任险理赔服务部;如果事故发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则按交通事故的处理程序进行处理;如果事故是由活动场所的设施所造成的,要与活动承办机构、活动场所进行交涉,达成合理的处理意见。

四、组织机制:

1、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

副组长: * * * **** ****

组 员:* ** ***** ***** *****

2、人员分工:

教育:****、各班班主任。管理:**** **** *****

中学校外集体活动事故应急预案 篇3

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迅速有效处理集体外出活动突发安全事故,有效降低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危害,根据《安徽省学校安全管理条例》和县教育局关于学校安全工作的文件精神,结合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安全事故应急组织机构

(一)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蒋少松(电话:***)

副组长:唐飞(电话:***)

成员:赵妃(电话:***)刘涛(电话:***)李道欢(电话:***)袁玉柱(电话:***)李阳(电话:***)

(二)、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小组

组长:周家峰(***)

副组长:秦华(***)

后勤组

组长:蒋劲松(***)

成员:陈玉玺(***)

吕春玲(***)张梅香(***)

二、安全事故报告及处理程序

1、报告制度实行校长负责制。

2、学校发生或接到突发安全事故后,知情者必须在第一时间内(3分钟)向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报告,经校长同意后,向公安、交警、卫生等相关部门报案请求援助。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小组本着“先控制、后处理,救人第一、减少损失”的原则,迅速出击,处理果断,指挥现场人员离开危险区域,维护现场秩序,做好事故现场保护工作,上报学校突发事故有关材料,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3、学校第一责任人(校长)接到突发安全事故报告后,根据事故情况在1小时内向县教育局报告,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组织抢救和善后处置工作。

4、校内报告程序:当事人或者目击者——班主任——学校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成员——校长室。如情况紧急,可越级上报。

5、对缓报、瞒报、延误有效抢救时间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将按制度追究责任。

三、组织师生集体外出活动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处理事件的组织:

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小组,校医,带队老师。

2、校内报告程序:校医——班主任——年级组长——学校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校长室

3、处置措施:

(1)学校组织外出大型活动必须向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经同意后才能实施,学校组织的外出大型活动要规范操作,同合作的相关单位签定安全责任协议。

(2)事故发生后,学校迅速抢救受伤师生,及时将事故信息报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3)及时向110、120报警,请求援助,保护事故现场。

学校事故应急预案 篇4

1、做好学校保安的管理工作,完善各项保安制度。教育保安人员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岗位职责。门卫处每轮不少于2名保安值班。值班期间不得擅离工作岗位。

2、学生必须穿校服、佩戴学生签进入校园。

3、学校门卫严格实行出入登记验证制度,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学校。外来人员进入学校必须接受必要的询问、登记并由领导批准方可进入教学楼。所有人员严禁携带管制刀具和其他危险物品进入校门。

4、做好师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教职工有精神病症状发生应按规定及时作出处理。禁止外来精神病患者和行为异常者进入校园。

5、加大对管制刀具、危险物品的检查力度。

6、利用校园视频监视系统监控校园情况,做好监控室的值班工作。确保监控设备对校园的全时段、全方位监控,发现可疑人员或可疑事件要立即上报。

7、组织师生进行防范暴力事件的演习,提高师生的防范和自救能力。

㈡现场处置及救援措施

1、第一目击者要立即拨打110报警电话、黄龙派出所报警电话83282110或学校安全处电话8808,并立即与学校易发安全事故领导小组联系。

2、学校易发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员、值班人员要迅速赶赴现场,各司其职。

3、要立即选派应变能力强、身体强壮的职工与犯罪嫌疑人周旋,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劝说,以拖延时间,尽一切可能制止正在发生的暴力事件。视现场情况,必要时采取武力进行控制。要本着对师生生命安全和学校的财产安全不受损失为首要目标。遇事一定要冷静,果断采取措施。处理原则:迅速平息、减轻伤亡、保护学生、控制事态。

4、疏散在场的学生迅速撤离到安全区域。

5、犯罪嫌疑人被控制后,要保护好受到暴力事件侵害的师生,将他们送到安全处。如果已发生伤害事故,要以最快的速度将伤员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抢救,并通知伤者的家长或亲属。

㈢事故报告及现场保护

1、要协助警方维持秩序,配合警方调查,记录不法分子的体貌特征和其他犯罪情节,收集不法分于施暴的凶器,保护好现场。

2、要做好对暴力事件相关情况的上报工作。及时向县教育局报告事件情况。

㈣事故调查及处理

1、妥善处理事故,协助教育局、公安等部门调查事故原因。

2、通知受伤害者家属或家长,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学校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篇5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安全工作,确保把意外发生的安全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建立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领导机制,落实责任。特制订如下安全事故应急措施。

一、建立、健全工作领导小组

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朱廷龙

副组长:侯宇思、沙延津、吴中岩

成员:吴中实、安希奎、张桂菊、李玉宝、孙长志、宋

克功、王沅、乔本庆、李明午、王颖、汤家斌、杨秀清、徐少夫、吴国岩、徐绍绪、刘伟、各班主任。

二、具体工作组织及应急措施

(1)意外伤害应急组

组长:侯宇思

组员:吴中实、孙长志、徐少夫

职责:如发生校外人员来校滋事,或学生间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由应急组成员负责保护现场,控制肇事者,对被伤害者进行紧急处置,并立即送到医院抢救、治疗。

(2)火险应急组

组长:侯宇思

副组长:沙延津、吴中岩

组员:吴中石、孙长志、吴国岩、邢邦伟

职责:如发生意外火险事故,电火由电工吴国岩、邢邦伟立即切断电源。应急组成员组织学生用湿毛巾堵住口鼻,由规定的安全通道迅速离开现场,并同时开动现有的消防设施,进行灭火抢险。应急组成员要最后撤离。

(3)安全巡视组

组长:侯宇思

副组长:沙延津、吴中岩

组员:杨秀清、吴中石、孙长志、吴国岩、各学年主任职责:每月一次校园安全大检查,排查校园内各种安全隐患,及时预防。消除各种隐患,尽可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4)学习宣传组

组长:沙延津、吴中岩

组员:吴中石、孙长志、各学年主任、各班主任

职责:坚持经常的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安全常识的学习,在师生中树立“安全第一”“安全高于一切”的思想,使全校师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5)后勤、保障组

组长:杨秀清

组员:吴晓莉、于淑华、王亚君

职责:安全工作的设施及物质保障。

(6)信息组

组长:朱廷龙

组员:吴中石、孙长志

职责:将校内发生的安全事故,及时地向上级或有关部门(家长、医院、110、119等)报告。

(7)卫生组

组长:杨秀清

组员:吴中石、徐少夫

职责:搞好全校师生的个人卫生工作;严格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法”;抓好食堂饮食卫生工作,防止出现食物中毒;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三、实行目标管理,明确岗位责任,落实责任追究。在学校安全工作上,学校实行目标管理,各级领导,全体教职工要明确责任,落实到班级、到人。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对工作积极,表现突出者要给予表彰,对不负责者要严肃处理,对工作出现疏漏或出现重大事故,或事故处理出现失职的,要追究当事者的行政或法律责任。

学校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篇6

1、当校舍发现火情后,第一发现人应通过电话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向接警人员讲清楚起火地点、单位、燃烧物、燃烧程度等,并立即向值班人员或值班领导报告。

2、当火灾发生后,校领导要保持镇静,统一指挥。通过火灾现场烟雾的走向寻找安全出口,有秩序地离开现场。

3、值班人员将学生疏散到安全地带后,要及时清点人员,弄清学生情况,如有需要应组织再次营救,并及时将情况通报学校领导或拨打120进行救助。

4、学会自救。各教室上课教师指挥学生贴近地面,如有可能则把毛巾弄湿后捂住口鼻匍匐前进。尤其是在穿越烟雾区时,尽量屏住呼吸,快速前进,从而减少有毒气体进入体内,以最快的速度撤离。

二、周边地区发生严重交通安全意外时:

1、第一发现人应立即拨打“119”报警,说明事故发生的地点、出事的车辆或人员数,对肇事的车辆要予以阻留,以防逃脱。

2、组织同伴或路人进行救护,也可拨打“120”求助,及时将伤者送往医院,同时将情况通报学校领导,以便处理。

3、在得知伤者的姓名和住址后,及时与班主任或其家长取得联系,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照顾。

4、组织人员妥善保管好事故现场,等待交警到来。

三、校舍发生坍塌时:

1、校舍发生坍塌时,第一发现人要及时阻止学生继续向前拥挤,并按秩序向后退到安全地带。同时组织人员将事故地段的学生逐一带到安全区。

2、及时清查学生人数,弄清学生情况,如有可能,就地组织师生营救队伍进行自救或营救。同时尽快拨打“110”报警电话,说明事故发生的地点,并将情况及时汇报学校领导,以便更好的组织营救工作。

3、组织医疗救护小组,就地开展对伤员的救护,保证在医护人员到来前,尽量减少人员的伤亡。

四、发生食物中毒时:

1、送餐人员应立即终止将剩余食物出售,并将之妥善保管;组织教工及时将中毒学生送往医院接受治疗;拨打“120”报警电话,说明事故发生的地点、人数、中毒症状,并将情况及时报告学校领导及校医。

2、后勤人员将所有食品和餐具就地看管,等待有关人员取样检查,以尽快弄清中毒的原因,加快治疗速度。

3、组织人员调查已吃问题食物的学生的去向,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寻找和营救,以免耽误时间。对无法联系的学生要加大搜寻的力度,确保不遗漏任何一位。

4、学校成立事故善后工作处理小组,负责事故发生原因的调查取证和对学生家长的接待工作,并及时将有关情况向上一级部门汇报。

五、发生治安问题时:

1、遇来访不履行登记手续、强行闯入者,门卫值班人员应力加阻止,不得放行。

2、若来人已强行闯入校园内,门卫值班人员追赶不及,应立即通知保安人员或保卫部门,及时将闯入者查清逐出。

3、不良分子入校发生袭扰、行凶、行窃、斗殴,应先制止、制服,并及时通报值班领导或教师。为防不测,同时拨打“110”报警。

4、为防不良分子逃逸,在制止、制服前应关闭校门。

5、周边地区或校内发生群体矛盾时,保卫人员应先行制止,了解情况,解散聚集人员,做好疏导工作,防止矛盾激化,并将情况报告领导,展开调查并及时处理。

6、发生治安火灾事故或案件后造成有人员伤害时,应立即采取治救措施,妥善处理,并保护好现场,协同上级有关部门侦破案件。

六、实验室发生意外时

1、在学生做实验时发生火灾或有毒化学药品外泄,实验老师和实验员应立即将所有学生按秩序撤离事故现场。同时尽快拨打“110”报警电话,说明事故发生的地点,并将情况及时汇报学校领导

2、及时清查学生人数,弄清情况,如有可能,就地组织学生进行自救。

3、对有毒化学药品造成的意外,实验员和教师必须及时将学生疏散到有毒化学药品扩散不到的地方,进行就地救护,同时可拨打“120”求助,及时将伤者送往医院,同时将情况通报学校领导以便处理。

4、组织现场看护小组,对现场进行保护,特别是有毒化学药品扩散到的地方必须安排人员进行值班,确保不让师生进入以免再次造成安全意外。

《大型活动事故应急预案》 篇7

M/ZC31-204

目的发生火灾及其它意外事故时,减少人员伤亡,维护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稳定。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组织100人以上大型活动中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对工作。

组织体系及相关部门职责

4.1

组织体系

由活动主办部门负责人任组长,有关人员为组员,负责活动期间意外事故发生时的疏散工作。

4.2

现场应急救援职责

现场救援由组长负责指挥,组员根据分工落实组长决定,并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汇报事故事态发展及救援情况。

预警预防机制

5.1

事故监控与信息报告

主办部门应提前对活动场所进行察看,对可能引发事故险情的信息报告安环办公室。

在多功能厅集会时,门锁应由专人负责开启,两个安全出口不得关闭,摆放桌椅应确保疏散通道畅通。

活动之前,舞台、灯光及音响等电器设备,要由专业人员进行安全检查。

活动中主办部门向参会人员告知文化厅内禁止吸烟的规定。

5.2

预警行动

主办部门接到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信息后,按照预案及时确定应对方案,并通知有关部门采取相应行动。

应急准备与响应

6.1

应急准备

安环办公室要保证消防水泵、水箱水池、安全出口指示灯、应急照明灯、干粉灭火器等消防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消防中控室工作人员接到消防报警后,应立即确定报警地点和火灾事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置。

主办部门负责人手机应保证24小时开通。

主办部门负责承担初期事故的救援任务。

车队要处于待命状态,随时准备实施救援工作。

6.2

应急响应

6.2.1

报警

安环办公室电话分机:********

直拨电话:********

现场负责人根据事故严重情况报警。拨打“119”或

“110”

报警程序是:

a.用直拨电话拨打“119”或“110”。

b.报告词:我是北京雪莲羊绒股份有限公司,地址是大兴区瀛海工业园中路1号,起火物质是…………,我的电话是…………,我叫…………。

c.指定专人到104国道路口等待,引导消防车或警车快速进入厂区。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2016年3月15日修订之日起施行。

━━━━━━━━━━━━━━━

本文件修改人:***

本文件审核人:***

本文件批准人:***

本文件发放范围:公司各部门

END

学校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篇8

事故应急预案

为了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置学校重大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师生伤亡和经济损失,维护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1、统一指挥,快速反应。

2、分级负责,属地管理。

3、预防为本,及时控制。

4、结合实际,果断处置。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二)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及时了解事故情况,向上级部门领导报告,并将指领导的决策及时传达;

2、及时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争取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援;

3、对突发的灾难事件,视其性质和严重程度,研究决定是否在一定范围内停课;

4、提出应对突发事件专项资金筹措方案,协调应急资金的落实;

5、与应急处置工作的相关部门建立经常性联系,争取应急处置时各有关部门能够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支持与配

合;

6、负责事故的新闻发布,按事实通报情况,接待记者,对宣传报道进行把关,防止失实报道造成的不良影响。

7、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三、应急保障

(一)信息保障

学校要完善信息传输渠道,保持信息传输设施和通讯设备完好,保持通讯方便快捷。

(二)人员保障

学校应组建突发事件应急预备队,一旦启动预案,立即投入使用。应急预备队按照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和指挥部门要求及时调整成员组成。

(三)培训演练保障

各学校积极开展应急处置工作队伍的技能培训,定期进行应急模拟演练,提高协同作战和快速反应能力。

四、应急处置

(一)火灾事故应急处置

1、学校突发火灾事故,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力组织人员疏散和自救工作,同时,要在第一时间内报警。学校领导和有关负责人要在第一时间亲临现场组织教职员工开展救人和灭火工作。

2、采取诸如切断煤气等紧急安全措施,避免继发性危害。

3、抢救伤病员,配合有关医疗部门和医疗机构妥善安置伤病员。

4、解决好学生等受灾人员的安居问题。

5、及时采取人员疏散、封锁现场、转移重要财物等必

要措施,确保人员、财产的安全。

(二)房屋、围墙、厕所倒塌等建筑物安全事故应急处置

1、发生房屋、围墙、厕所倒塌等建筑物安全事故,学校有关领导和有关负责同志,在第一时间赶赴一线,根据灾情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开展现场处置和救援工作。

2、迅速采取诸如切断煤气等有效措施,并密切关注连带建筑物的安全状况,消除继发性危险。

3、在有关方面的帮助下及时组织解救受困人员,抢救伤病员。

(三)溺水事故应急处置

1、发生溺水事故,学校有关领导和有关的负责同志,要在第一时间亲临第一线指挥,根据灾情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等应急抢救处置。

2、立即向医疗急救部门报告求援。

(四)楼梯间拥挤踩踏事故应急处置

1、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及时排查拥挤踩踏事故隐患,坚决避免拥挤踩踏事故发生;

2、学校楼梯间发生拥挤踩踏事故,要迅速开展现场疏导和救护工作,并立即向医疗急救部门报告求援。

3、学校领导和有关负责同志,在第一时间亲临第一线指挥,根据灾情启动应急预案,控制局势,制止拥挤,做好人员疏导疏散工作;组织人员对受伤者进行人工呼吸、止血等应急抢救处置,尽快将伤病员送往医院抢救,妥善安置伤病员,必要时请求当地村委会支援帮助。

4、迅速通知受伤人员亲属,及时向师生和亲属通报有关情况,确保师生和亲属情绪稳定。

(五)校园爆炸事故应急处置

1、发生爆炸事故后,学校领导和有关负责同志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抢救,在向中心校报告的同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

2、要在爆炸现场及时设置隔离带,封锁和保护现场,疏散人员,控制好现场的治安事态,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检查并消除继发性危险,防止次生事故发生,切实保护好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

3、如果发现肇事者或直接责任者,应立即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并迅速报告公安机关;

4、认真配合公安消防部门做好搜寻物证、排除险情,防止继发性爆炸等工作。

(六)突发危险品污染事故应急处置

1、应根据各类危险品的特性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2、因意外因素引起危险物品泄露,或因违反有关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灾难的,应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3、协同政府有关专业部门组织有关专家、技术人员携带必要的采样分析仪器赴事故现场进行调查检验,迅速查明危险品类型,确定主要污染物质以及产生的危害程度或可能造成的危害;

4、初步查明情况后,要迅速制定消除或减轻危害的方案,并立即组织人员实施;必要时应疏散或组织师生撤离;

5、危险或危害排除后,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应召集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工作,妥善处理环境污染事故;

(七)校园恶性交通事故应急处置

1、校园发生恶性交通事故,遇有学生、教工死亡、受

伤等情况,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抢救,立即向医疗急救部门求助,向公安交警部门报告,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2、保护好事故现场,有效控制肇事人,寻找证人;

3、学校有关部门协助公安交警部门及时查明事故情况;涉及外籍师生的,要尽快按规定报告各级外事部门。

(八)大型群体活动的公共安全事故应急处置

1、学校举办的各类大型文体活动,必须按有关规定做好专项安全保卫方案,落实安全保卫措施;

2、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遇有学生、教工死亡、受伤等情况,立即求助医院进行伤病员抢救工作;

3、活动组织者和安全工作负责人要维护现场秩序,根据室内、室外不同情况组织师生有序疏散逃生,担负起保护学生生命安全的责任,尽力避免继发性灾害;

4、学校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亲临一线,靠前指挥,组织疏导、抢救伤病员,要在第一时间向有关单位报告,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单位的支援帮助。

(九)外出组织实习、参观、考察等活动安全事故应急处置

1、建立健全安全工作领导组织体系和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工具和设施;

2、完善通讯体系,做好定期通讯联络工作,定期清点人员,及时沟通信息;

3、事件发生时,及时向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同时积极开展必要的救助和自救工作;

4、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首先判断事件的性质,权衡事件的轻重,统一认识,统一指挥,协调好学校和事故一线两部分工作,积极开展救助;

5、积极争取事故发生地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援帮助。

(十)突发后勤安全保障事件的应急处置

1、学校后勤各部门要做好食堂、幼儿园等重点场所以及供水、供电、供暖保障部门的突发事件防范工作,对重点场所和关键部位要加强检查,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各种服务设施的安全运行,保障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发生跑水、断电、燃气泄露等重大事故的紧急情况时,学校有关领导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要立即赶到现场,组织人员迅速采取应急措施,进行抢修和抢救,控制事态,必要时请求当地有关专业部门支持帮助,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

3、食堂、餐厅等饮食供应部门以及蓄水池、供水塔等二次供水部位必须有完备的安全保护设施,一旦发生污染事件要立即停止使用,做好现场保护,并联系卫生防疫部门进行检疫、化验和排污处理。

(十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

1、学校发生公共突发事件(包括:校园内外涉及师生的各种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请愿以及集体罢餐、罢课、上访、聚众闹事等群体性事件,各种非法传教活动、政治性活动,针对师生的各类恐怖袭击事件,师生非正常死亡.失踪等可能会引发影响校园和社会稳定的事件等),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内报告相关领导和当地政府机关。

2、若事件已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要及时深入事发学校,化解矛盾,采取措施,有效处置,控制事态的蔓延和扩大。对在群体性事件中别有用心、蓄意破坏、危及公共安全的极个别人,要报请公安部门,严格控制和监视。要严格门卫管理,防止学生串联和外出集会、游行,防止社会闲杂人员进入。

五、善后与恢复

(一)一旦直接的应急任务和生命救护活动结束,工作重点也应马上从应急转向善后与恢复行动,及时开展补救工作,积极做好善后工作,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学校正常秩序。

1、做好事故中受伤人员的医疗、救助工作,对在事故中死亡人员进行人道主义抚恤和补偿或赔偿,对受害者家属进行慰问,对有各种保险的伤亡人员要帮助联系保险公司赔付。

2、及时查明事故原因,严格信息发布制度,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稳定校园秩序,疏导师生情绪,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动荡。

3、全面检查设备、设施安全性能,检查安全管理漏洞,对安全隐患及时补救、防范,避免事故再次发生。

4、总结经验教训。要引以为鉴,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对因玩忽职守、渎职等原因而导致事故发生,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5、配合公安消防部门,作好事故案件侦破调查工作。

(二)事件结束后,学校应加强有关预防措施。要加强校内安全保卫和各项设施的安全检查,杜绝安全隐患;对学校危房及其改造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监控;关注校园周

边安全状况,及时向党委和政府反映存在的隐患,提出整改的意见和建议,并协助当地政府对安全隐患进行整治;加强学生日常防灾、避灾知识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学校各类事故(事件)应急预案 篇9

(一)防止楼道拥挤踩塌工作预案

为确保我校全体师生在教育教学和各类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学校的财产安全。本着“预防为主、措施到位、人身安全第一”的原则,特制定学校走廊及楼梯疏散安全工作预案,以确保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及时、有序地、合理地做出相应的反应,减少突法事件对学校全体师生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一、组织机构

1、学校成立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总指挥:校长 副总指挥:副校长

组员: 中层以上干部(含后备干部)

2、领导小组成员职责:发生突发事件时,组长负责迅速做出决定,全面指挥。副组长分工负责指挥,各组员到师生中具体组织。

3、学生上下楼梯,由每层教学楼的楼层负责领导和当周值周老师进行督促、看护,值班人员及时检查。

若学生发生拥挤事件,看护老师立即制止全体学生原地不动,通知值周老师、德育处、班主任救护踩塌学生。德育处派人把受伤学生送往医院,值班人员、班主任教师负责疏散楼梯内学生。

4、各班选出一名安全监督员,每日在教室、班级门口楼道检查,制止不安全行为。

二、校内发生突发事件应急方案

(一)、发生突发事故学校门卫迅速发出报警铃声,直至全体教师安全撤离。领导小组成员迅速各就各位,各班级按教师指定路线逃生。

(二)、校园或楼道拥挤造成伤害事故应在第一时间内做好以下几点:

1、领导小组组长立即到达事故现场组织指挥,各副组长立即组织学生撤离至安全地点。

2、立即打“120”“110”急救电话,请求有关部门立即组织救护。

3、保护好事故现场,以便于组织抢救伤员。

三、日常教育和措施

加强师生的日常安全、行为规范、法制教育,增强师生的自我防范意识、自我防范能力和自救能力。

定期对学校建筑物、电器线路进行检查,排查安全隐患,发现问题限时解决。适时进行意外事故紧急撤离演习,提高学校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对能力。强化门卫的安全值日制度。

加强对学校走廊及楼梯的日常卫生安全检查,负责人签订卫生安全责任状,落实安全责任。

(二)体育运动意外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本预案是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因活动保护不当造成的事故,轻则挫伤、擦伤、关节损伤、肌肉拉伤,重则造成骨折、呼吸紊乱、严重休克甚至丧失生命。伤害事故一般发生在剧烈体育活动中,如:球类活动、体操、大强度的田径运动、游泳等运动项目中。

一、组织机构

1、组织领导:

体育活动伤害事故处理由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和体育教研组长组成。

2、人员分工:

报 警:体育课授课教师、课外体育活动组织教师 调查报告:体育组组长

协 调:行政值班干部、体育组组长 护送伤者:体育教师、班主任

二、体育活动事故的预防

1、加强思想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学生表现欲强,思想麻痹大意,缺乏预防事故的意识,教师要教育学生树立“宁失一球,勿伤一人”的思想。

2、完善体育活动设施建设和管理。运动场地要平整,不应有坑洼、石块等,地面不宜太硬、打滑,球架、球门、单杠、双杠等要定期检修,室内场地注意通风、采光。

3、教学、训练和竞赛活动必须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严格要求

(1)、建设良好教学秩序,重视课前准备;教师、学生着装规范,必须穿着运动服装或宽松服装上课,不准穿皮鞋、有跟鞋、凉鞋,冬天不准戴帽子、围巾,夏天女生不准穿裙子上体育课。

(2)、精密组织教学,加强纪律教育。体育教师必须经常反复地向学生进行遵守纪律、遵守常则、服从组织、遵守游戏规则等方面的教育。

(3)、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相互保护的意识。(4)、体育教师应掌握特异体质的学生情况,掌握合理的运动量、注意区别对待。在运动量的掌握上,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生理反应,进行合理分配,教师对有病痛、伤残、体弱的学生及时关心,安排他们免休或见习。

4、重视准备活动,加强医务监督。教师应根据课的内容和天气情况决定准备活动的内容,严禁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剧烈活动,准备活动要充分、有真对性,使学生自己认识到准备活动的重要性。

5、加强保护措施。严格、公正裁判、禁止粗野动作,不使用错误的推、拉、创等危险动作,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三、体育活动事故的处理

1、当发生险情后要及时报告教师、校医和班主任,情况复杂时要及时报告校领导,了解伤者情况,判断伤情,轻伤先自救,重的或判断不清楚的应及时护送到医院检查治疗。

2、及时通知家长,以便做出救治决定并做好安慰工作。

3、保护现场,了解事故发生经过,调查事故原因,作好有关记录,采集证据,以利于事故的处理,作到事实清楚,责任明确。

4、重大的伤害事故要及时上报教育局有关部门。

5、伤后学生住院或不能上学在家修养,教师要定期探望,了解伤者恢复情况。

(三)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为确保全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防范火灾事故的发生,力保火灾事故发生时损失减少,危害降低,能快速、高效、合理有序地处置火灾事故,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消防环境建设与准备的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消防安全工作领导组织机构 组 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

组 员:领导干部、全体教职工

二、消防安全工作成员的责任分工

组 长:负责定时召开消防安全工作领导组会议,传达上级相关文件与会议精神,部署、检查落实消防安全事宜。

副组长:负责组织对紧急预案的落实,未雨绸缪,做好准备,保证完成校领导部署的各项任务。组 员:具体负责火险发生时的处治、报告、监控与协调,保证领导小组紧急指令的畅通和顺利落实;做好宣传、教育、检查等工作,努力将火灾事故减小到最低限度。

消防安全领导组织机构下设灭火组、抢救组、紧急疏散组、通讯组,分别具体负责组织救火、抢救伤员、疏散师生、通讯联络等工作。

(一)灭火组:

组长:年级组长(根据火灾地点)

成员:(根据火灾地点)负责消防设施完善和消防用具准备,负责检查全校各办公室、教室、宿舍、图书馆和计算机房等地的用电、用火安全;火险发生,立即参加救火救灾工作。

(二)抢救组: 组长:陈志忠

成员:在火灾事故的教职工,负责做好及时送往医院的准备工作,负责火险发生时受伤师生及救火人员伤痛的紧急处理和救护。

(三)紧急疏散组:教研组长,各宿舍楼宿住宅人员及各班班主任(负责制定紧急疏散方案,明确各班逃生途径和方法,负责指挥所在年级、所管班级学生紧急疏散中的安全)。

(四)通讯组: 组长:肖革平

成员:(略)火险发生时,负责立即电话报告校消防安全工作组和上级相关部门,以快速得到指示,视火情拨打119,广播告知全体学生,报险救灾。

三、灭火工作预案

1、发现火情,在场人员要立即引导室内人员进行有序疏散,并迅速利用室内的消防器材控制火情,争取消灭于火灾初级阶段。

2、如不能及时控制、扑灭火灾,在场人员要立即采取措施妥善处理(如切断电源等),防止火势蔓延。

3、在场人员要以最快的方式向领导组成员汇报,尽快增加援助人员,协力救火。

4、领导组成员接到报告后,要立即到达火情现场,并视火情拨打“119”报警求救。

四、师生疏散及逃生预案

1、火情发生后,按照灭火预案,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要立即通知学校领导组领导,尽快增加援助人员,如发生重大火情,同时向“119”报警,并根据火情发生的位置、扩散情况及威胁的严重程度逐个区域通知人员撤离。

2、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应正确引导撤离师生奔向疏散通道,并将正确的逃生方法告有关人员,其余人员按照既定位置,统一使用灭火器灭火,并进行伤员抢救等工作。

3、为更好地应付紧急情况,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必须一切听从现场指挥部的指挥。

4、紧急疏散的负责同志必须接受基本灭火技术的培训,正确掌握必要的方法,切实保证逃生师生的安全撤离。

五、调查与追究

火灾扑灭后,安全科立即组织人员保护好现场,协助消防监督机构查明火灾原因,核实或清查火灾损失情况。

六、注意事项

1、火灾事故首要的一条是保护人员安全,扑救要在确保人员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进行。

2、所有人员必须听众指挥,无条件服从领导小组调配,按照:分工,各司其责,勇往直前,扑救抢险。

3、安保科主管消防工作的人员做好事故记录,并写出书面报告报上级主管部门。

(四)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为了维护学校稳定,确保师生员工的饮食卫生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和法规,切实做好食品、食物卫生工作,培养良好习惯,严格食物中毒确保全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

二、基本原则:

1、充分认识食品卫生工作的重要性,把预防工作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真正代表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

2、谁主管、谁负责。食堂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监管人为直接责任人,总务处、食堂各级领导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各司其职、措施得力。

3、建立健全制度,采取有力措施切断病从口入的源头,防患于未然。

4、发现食物中毒现象,要及时报告,及时治疗,及时查找原因,最大限度的减小中毒现象的扩散。

5、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信息报送制度和应急处理方案,加强统一领导,及时准确地沟通信息和采取必要的措施。

6、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做好师生员工的思想工作,确保学校稳定。

三、组织机构及分工: 预防食物中毒领导小组: 组 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

组 员:后勤处负责食堂的各级人员 职责:

统一组织、统一指挥、调度与事故有关的一切活动。

1、饮食卫生管理组:食堂管理员

任务:督促落实《食品卫生法》,根据防疫站要求有计划地进行整改和落实。

2、纪律监察组:总务处副主任

任务:全面负责校纪、校规检查,查处违法乱纪行为。

3、信息报送组:总务处主任

任务:负责信息的收集、归纳整理、传递报送工作。

4、安全防范小组:门卫及各部门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的有关人员。

5、医务治疗小组:医务室人员

任务:负责对事故人员临时救护治疗工作和医院联系。办公地点:在学校办公楼办公室。电话:8510075

四、落实措施:

1、饮食从业人员必须坚持统一健康证和培训证。

2、加强对食堂监管力度,了解市场行情,监督食品采购渠道,不定期对食堂卫生状况进行检查并将结果及时公布。

3、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饮食卫生安全小组,有求责令违规者和食堂限期整改,对不按时整改的违规从业人员进行处罚,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从业人员予以下岗或调离。

4、了解、收集师生员工对饮食卫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协调和督促食堂改进和解决。

5、两个月召开一次饮食卫生安全会议,总结和反馈就餐师生的意见,制定整改措施。

五、几种食物中毒处置方案:

1、当发现五人以下师生饭后有轻度恶心、呕吐、腹泻,应及时将病人送医院检查治疗,同时上报学校,学校将对事件高度重视,并做相应安排,严密监控事态扩大。

2、当发现五人以上师生饭后出现恶心、呕吐、发烧、腹泻,甚至惊厥昏迷现象,学校立即启动“预防食物中毒工作预案”,各部门迅速成立相应机构,建立应时机制,预防食物中毒领导小组成员接到通知半个小时之内必须就位,并马上开展相应工作,对食堂事故现场实施警戒保护。

3、一旦发现食物中毒事故,应立即封存所有食品及原料,食堂就业人员应当留在学校配合调查,若有证据或理由怀疑有人投毒,应当立即报警。

4、发现多人食物中毒,应立即与市防疫站联系,对所有食品进行封样,配合卫生监督部门指导和要求进行消毒处理等工作。

5、发生食物中毒后,校医应立即就位,采取措施与当地医院联系,负责救治工作。

6、学校各职能部门应迅速深入到学生中去,一方面积极配合治疗,另一方面开展宣传教育,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7、办公室及校医负责安排车辆,积极配合学校和上级,对事故进行调查。

8、委派学校干部到医院探视、安慰学生,即使与患者家长联系。

六、责任处理办法:

1、由于货源问题出现学生中毒事件,将追究食堂负责人和进货人的直接责任,监管人员的间接责任。

2、由于炊事人员操作不当,如:生熟不分、冷热混放造成人员中毒事故,将追究当事人主要责任,卫生监管员负责有直接责任,总务主任负领导责任。

3、由于库房保管人员防护不当造成人为投毒事件发生,将追究库房人员的主要责任,监管员负责连带责任,总务处主任负领导责任。

4、由于学生误食“三无”产品或过期、变质食品,将追究小卖部或食堂经营者的主要责任,总务处主任、监管员负连带责任。

(五)预防各类传染病工作预案

为了积极做好预防各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结膜炎、水痘、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等),确保学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预案。

1、在强调校长是防范各类传染病的第一责任人的基础上,建立阶梯负责制,明确分工、明确责任,实行分层承诺制(学生向班主任承诺、教师向学校承诺),党团员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2、加强健康教育。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使学生和家长能掌握各类传染病的知识,减少疾病发生的原因,把疾病控制在很小的范围。

3、健全和完善校内通讯联系网络,建立两极双向联系通讯网:(1)班主任向学生公布宅电、手机号。将班级学生的家庭地址和家长的通讯联络重新核对整理。(2)校长向全体教师公布宅电、手机号、将学校教师的宅电、手机号等通讯联系核对整理成册,提供给全体教职员工。

4、规范应急情况上报顺序,将有关联系电话整理备用,并备案张贴于门房、值班室和校长室内。

预防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 组员:行政,教师(1)物资准备

设立应急隔离室,添置好有关设备。

处理突发事件时,应急人员一律做到“三白”白口罩、白手套、白大褂。卫生室储备好一定的物资准备,如体温表、口罩、毛巾等。(2)日常工作要求

校建立“日报告”制度,各班卫生监督员及时准备地掌握本班因病缺课情况,并在规定时间内卫生保健老师上报情况。

保健老师要及时向校长室报告突发情况。

切配合校预防传染病领导小组、工作组的工作,不得以任何借口阻忧或延误传染病防治工作。

(3)应急措施

班主任发现各类传染病凝似病人,不得让其与其他人接触。

向卫生保健老师汇报,卫生保健老师诊断为凝似病人后及时向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汇报。

立即送至应急隔离室。

通知学生家长,送凝似病人到医院就诊。

5、上级辖区疾病控制中心。

6、对凝似症状者去过的地方进行消毒。

7、患病学生要经医院出具证明并经学校同意方可回校学习。

(六)预防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

为切实保护全校师生身体健康,维护正常教学秩序,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学校暴发和传播,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成立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 组 长:向成福 副组长:冯银贵

成 员:史伟 牟德华 杨利国 陈联伦 彭贵炎 肖革平各班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杨利国同志兼任。

二、规范疫情的监测、报告和公布

1、疫情的检测。

各班级负责开展甲型H1N1流感的日常监测工作,及时准确预警预报疫情,要求每日晨检一次。

2、疫情的报告。

(1)甲型H1N1流感疫情,实行逐级报告制度。

(2)任何人发现发生疑似甲型H1N1流感时,必须立即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现场了解情况,并按要求向上级报告。

3、疫情报告形式。

(1)各班以电话或书面的形式向分管案例的行政报告,由领导小组做出判断后向上级报告。

(2)自疫情初步诊断之日起,应每天上报一次疫情。

(3)任何人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阻碍他人报告流感疫情。

三、应急反应

发生疫性,逐级向上报告,经防治机构诊断,并划分疫情等级,启动分级处理预案的同时,立即召开有关紧急会议,及时通报情况,做好其他相关工作。

四、控制措施

1、紧急监测。发现疑似病例,实施紧急疫情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待疫情解除后,转入正常检测程序,每日对校园环境进行消毒。

2、积极建立与卫生防控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参加的应对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机制,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提高防控效能。

3、加强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疫情监测,特别是要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流感样病例监测。建立疫情直报制度,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4、增加防疫用品、有效抗病毒药品和临床救治器具等储备,以应急需。

5、设立临时隔离室。临时隔离室设在留守之家影像室。

6、做好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宣传普及工作。让师生广泛了解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是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提高群防群控。要及时准确地发布疫情信息,为师生解疑释惑,正确引导学校师生舆论。

五、宣传教育

利用各种方式、各种场合和各种手段普及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对甲型H1N1流感的了解程度,消除不必要的恐慌,正确把握宣传导向。

六、处理记录

对处理疫情的全过程必须做好完整的详细记录,以备检查。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009年 8月31日

附:具体分工

(1)坚持晨检、午检制度。从9月1日起,班主任实行严格的晨检、午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全体教师必须了解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症状(早期临床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等,个别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负责人:班主任)

(2)坚持疫情报告制度。从9月1日起,班主任开始实行严格的日报告制度,各班主任每天上午9:00和14:30前将发热学生统计上报杨利国,杨利国汇总后上报区卫生防疫系统与上级教育部门。

(3)做好校园清洁卫生及消毒工作。保持学校室场的空气流通,厕所每天要定期消毒,教室每周消毒一次。(负责人:杨利国、后勤人员)

(4)各班大力开展流行性疾病(甲型H1N1、登革热、手足口等)的宣传教育活动,既要普及科学防范知识,又要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教育学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避免接触流感症状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要洗手,同时通过学校宣传模式(宣传栏、家长信)等提高学生及家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负责人:杨利国、肖革平)(5)积极锻炼身体,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强健体魄,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负责人:史伟、体育教研组)

(七)突发事件疏散应急预案(防震、防电、雷击等)

根据上级部门《关于加强学生安全工作的通知》精神,特就安全工作制定相关预防和管理措施。

一、各处室、各专业组在日常工作中,要把师生的人身安全放在首位,高度重视安全保卫工作,承担相应的责任。提高警觉,在各种活动中都要精心筹划,严密组织,认真检查,做到万无一失。

二、加强安全教育。德育处、工会、教导处、少先队大队部定期在师生中举办安全教育主题讲座,各专业组、各班也要把安全教育做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内容,使师生普遍了解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应急措施,掌握一旦出现突发事故(如停电、地震、雷击、空袭等)自我保护、自我救助的一些基本技能和常识,提高防护能力。

三、领导工作小组

1、领导小组

总指挥: 校 长 副总指挥: 副校长

成 员: 各处室负责人、各专业组长、各班班主任。

2、安全保卫组 组长:德育主任

成员:安全保卫干部职工,所有校园联查组成员

3、抢险小组 组长:后勤处

组员:后勤处干部职工、50岁以下的党员、全体教工团员。

4、疏散组 组长:德育主任

组员:教务处、后勤处、德育处所有工作人员、校园联查组成员、各专业组长、各班主任、各楼门卫。

5、医疗救护组 组长:联系镇医院相关领导

组员:德育处、所有工作人员及全体专业组长以上干部。

四、疏散的具体安排:

(一)紧急事件信号

1、总信号员:肖革平,学校广播通知。

2、要求:①学校广播通知时,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应立刻启动疏散。②无电时,吹口哨,急促短声连吹9响。当听到三声短响时,各楼门卫迅速跟上连吹9响。

(二)疏散门及负责人

1、如遇停电及楼内安全险情,需将楼内人员疏散到楼外。各楼听到紧急事件信号后,门卫及值班人员迅速打开各楼疏散门,保证疏散通道畅通。

2、各楼负责人:

九思楼、笃志楼该楼年级组长,儒子楼为幼儿园园长,居敬楼为刘智,教职工周转房为该楼组长。

九思楼、笃志楼、儒子楼临近楼道教室的班主任(或课堂上课教师)在每层楼梯口指挥。

3、要求

①将钥匙配齐,分别拴在以上各楼办公室屋门后,以备紧急情况下其他人员可用。

②以上各楼办公室各配榔头一把,以备紧急情况砸锁破门所用。

(三)疏散路线

教学楼:撤离顺序依次为①一楼、四楼,②二楼、三楼,每组间隔适当时间。教师、学生均从前门、后门、东西两侧楼楼梯口撤离。靠近楼梯的各教室按疏散顺序依次从楼梯撤离,然后分别从正门撤离。

办公楼:教师、学生分别从东西两侧楼梯疏散,分别从正门撤离。

(四)疏散的组织

各班主任为各班学生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

上课期间,直接责任人为各班任课教师,负责按照全校统一指挥,在合适的时间内有秩序地组织好所任课班级的疏散工作,主要责任人为疏散组组长及成员。

五、如遇突发地震,各级疏散责任人及组织者不变。但一定要先组织学生紧急避难,然后按预案要求,有组织地撤离,避免因慌乱,造成跳楼伤亡、挤踏伤亡等可避免险情的发生。

避震要点: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在学校怎样避震

1、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课桌下。

2、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或危险物。

3、不要回到教室去。

4、震后有组织地撤离(参见疏散预案)

5、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六、如遇火情:

1、各楼层负责人,需带领工作人员,就近取用灭火器,消火栓进行灭火。

2、组织学生有序地撤离危险地带。

3、拔打电话119,请消防队干警到场支援。

七、组织救护

1、急救电话:匪警 110 火警 119 急救 120

2、根据紧急情况在第一时间内,由值班领导、保卫人员、保安人员、各门卫等人员打电话报警,同时通知总指挥、副总指挥及有关人员。

3、得到通知的有关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内赶回学校,参与抢险及救护工作。

4、如有伤亡,要如实在第一时间内逐级上报。

八、准备物品

1、铁铣10把、镐5把。

2、各楼道出口处应急灯、疏散标志和消火栓、灭火器等,经常检查、维修、更换,保证应急时能用。

(八)大型群体性活动安全工作预案

一、目的

从维护稳定、保障安全的大局出发,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及时预测和掌握各种不安定因素,并做好平息事态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准备。活动举办期间,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快速反应果断处理,努力控制局面,快速平息事态,确保大型活动顺利、安全。

二、适用范围

大型活动举办期间,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应及时启动本预案:

1、活动场所建筑物塌陷;

2、活动场所发生火灾;

3、现场秩序失控,发生拥挤,踩踏事故;

4、现场发生重大刑事、治安案件;

5、其它影响安全的、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

三、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的预防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校领导的统一领导下,活动主办方、承办方及各职能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分工协作,各负其责。

3、预防为主。重视安全工作,增强忧患意识,将“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活动的策划、筹备、举办等每个阶段。

4、快速反应、从容应对。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一旦发生安全事件,要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

四、前期工作

1、信息报告:

大型活动中发生安全事件后,要在第一时间向校领导及有关部门及时汇报,并视事件发展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2、先期处置:

安全事件发生后,主办者、承办者及在场的有关部门人员,在上报的同时,要及时、有效、果断的开展工作,控制事态、减少损失。

3、应急响应:

学校接报后,有关领导视情况及时启动本预案。

五、应急处置

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应对大型群体性活动安全事故指挥部”: 总指挥:校长 副总指挥:副校长

指挥部设以下工作机构,人员由以上德育处、教导处、教科室、后勤处等部门抽调,工作职责如下:

(一)德育处:

1、掌握突发安全事件的全部情况,按指挥部的要求收集、汇总、上报有关情况。

2、统一调配使用人员力量,负责做好处置事件的具体指挥、调度和协调工作。

3、负责安全值班,督促检查各组工作落实情况。

(二)教科室(疏导组):

1、对大型活动开展期间可能发生的不稳定事端提前进行预测、评估。

2、事件发生后,要以最快速度组织年级主任、班主任等有关人员即刻赶赴事发现场,面对面开展疏导、化解工作,引导现场人员有序撤离。

(三)教导处(救护组):

1、活动开展前做好医务人员、救护地点、医疗器械、药物的准备工作。

2、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救护。

3、对重伤员送医院继续治疗。

(四)后勤组:

1、搞好应对安全事件所需设备、设备的采购、供应工作。

2、保障通讯设备完好。

3、随时调动机动车辆。

4、保护好水电暖等设施,保障安全用餐、用水、供电、供暖。

(五)宣传组:

1、掌握事件过程中张贴的口号、标语、大小字报及散发的传单,积极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

2、保证广大师生的知情权,在事件的各个不同阶段,要及时通过传媒手段向广大师生通报相关情况。

(六)保卫组(保安):

1、按照有关规定,对活动举办严格审批。

2、深入到活动中去,随时掌握信息。

3、维护事发现场及周边的秩序。

4、协助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学校食品事故安全应急预案 篇10

一、领导机构与职责:

1.机构设置:

组长:陈晓英

成员:蒋绍波、杨明红、刘金霞于聪威及各班班主任

2.机构职责:

全面领导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及学校实际,研究制订工作意见,并对办公室、预防检查小组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统一指挥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处理,协调各方力量进行应急救援,控制事态发展。统一组织事故善后处理工作,落实整改措施,尽快恢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定期组织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总结、研讨,形成评估和反馈意见,并负责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年度考核与评价。

二、日常工作开展:

1.完善制度。对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食品卫生要求,对本校食品卫生安全制度进行全面修订完善。

2.强化督查。在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由总务处分管主任牵头,以各项食品卫生制度落实为重点,结合学校其它安全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督查结果以通报形式反馈到相关部门和责任人。

3.落实职责。校长为学校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分管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各分管主任和食堂负责人分别在自己的岗位职责内负责,学校、校长及相关负责人考核实行食品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

4.加强教育。加强对广大师生特别是食堂和学校商店的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知识讲座等形式,丰富卫生知识,增强卫生意识,提高自觉性和责任感。

5.添置设备。学校要对照配备标准,逐步落实食品卫生设施的配备。

三、事故应急处理。

1.报告制度。(蒋绍波负责)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发生后必须及时报告。具体为:发现少量(5人以下)轻度症状(如腹泻)及时向学校分管校长报告,由学校分管校长报办公室备案;发现较严重食品卫生事故(指出现严重食物中毒症状者或出现相同症状的群体发病5人以上的情况,下同),应立即向领导小组组长报告,领导小组组长向区教体处及市场监督局报告,同时立即启动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应急预案。在事故处理中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定时报告制度。

2.救援措施。(徐威龙负责)一旦发生较严重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在接到领导小组指令前,由校长负责救援指挥。学校校长应当机立断,立即启动学校应急预案,按照预备方案,各就各位,组织救援行动。初步摸清症状,群体发病的还应彻底排查发病人员,并建立动态性名册,防止遗漏。

3.医疗求援。(刘金霞负责)学校发生较严重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应立即向黄岚镇卫生院发出医疗求援,并拨打“120”医疗抢救电话,及时果断将发病人员送到医院抢救,主动向医疗人员报告发病情况,做好秩序维护等工作。

4.联系家长。(杨明红负责)学校发生较严重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应及时与发病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如实说明发病情况,不盲目猜测,做好学生家长思想安抚,防止过激行为发生。设立家校联络处,及时解答家长提出问题,力所能及地为家长做好服务工作。

5.病源保护。(朱柳欣负责)学校发生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后,应立即封存食堂菜肴样品,以便及时查找致病原因。

6.人员调度。(陈晓英负责)事故应急处理人员由领导小组组长陈晓英统一调度,办公室具体安排,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听从指挥,确保到位。

7.信息公开。(于聪威负责)保障广大师生和家长在事故发生和处理过程中的知情权,及时、准确做好信息公开,并如实向上级部门汇报,不瞒报、谎报。对一些谣传也要及时澄清,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四、事故责任追究。

1.对导致事故起因的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追究。

2.对事故瞒报、谎报和不及时上报的行为进行严肃追究。

上一篇:读柳永下一篇:大学生观青春正当时联手创未来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