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与平凡的演讲稿

2024-10-11

伟大与平凡的演讲稿(精选8篇)

伟大与平凡的演讲稿 篇1

吴斌,一位普通的中国人,一位英雄的司机。壮举和平凡辉映,真实的故事让世界再次走近中国人,在感动和震撼中把握中国大国之路的精神支撑。一名普通的长途汽车司机,在他人生最危难的时刻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车上24名乘客的安全。在忍受着腹部被铁块击中,极度疼痛的情况之下,完成一系列标准而又十分艰难的停车动作,被人们称为“最美司机”的吴斌,最终还是没能躲过死神的魔掌,离开了我们。人们以一座城市送别一个人的悲痛方式,沉痛悼念英雄吴斌。

吴斌的伟大在他尊重自己的职业、具备起码的职业操守、拥有基本的人际善意、认真履行对服务对象应该负有的责任,对我们每一个职场人来说,这都是一条退无可退的“职业”底线。倘若每个职场人都能像吴斌一样,对得起自己的职业,相信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必将向前迈进一大步。到那时,受益的终将是我们每一个人。

吴斌的伟大还在于他在“职业”的意义上做到了极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也许一辈子都成不了“英雄”,但是,只要心怀感恩、心装善念,在未来的日子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我们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平凡因伟大而升华,伟大又因平凡而质朴与生动。虽然只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司机,但吴斌生前累计安全行车100多万公里,从未发生过交通事故,从未出现交通违章,从未被乘客投诉。如果没有发生危急事件,他可能默默无闻。但在那些壮举的背后,映衬出的却是他平日习惯性的美德操守。这不是偶然的伟大,而是人性光辉的必然迸发。

“平民英雄”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就像路边的野花一样,太过平凡可能引不起人们的关注。但是,正是因为具有草根的特性,平凡的美丽与平凡的伟大,顽强而坚韧地绽放在你我身边。同时,也恰恰是千千万万平凡的、恪守良知的、履行己任的人,确保着社会的有序运转,推进着国家与民族的不断向前。谁又能说,我们中的一些人在未来的重要关头不会做出与“平民英雄”同样的选择?不要因为灰暗的存在,就不相信光明的照耀。只要怀着良善之心,就能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并且融入践行其中。

吴斌走了,他带给人们无尽的缅怀和惋惜,希望类似的“飞来横祸”不再发生,我们感动于“最美司机”的英雄事迹,但是这样的感动来的太过壮烈,希望每一位默默无闻辛勤耕耘在工作岗位上的平凡人都能美好平安。向“最美司机”致敬,愿“平民英雄”一路走好。

伟大与平凡的演讲稿 篇2

在我刚刚接触档案事业时, 对档案工作的理解还比较肤浅, 在我想象中的档案工作, 职责很单纯, 就是保管好档案, 工作内容也很单调, 就是整日里与故纸打交道,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机械地重复做着一件事, 甚至重复着同一个动作, 远没有其他行业的工作丰富多彩, 很少挑战性和新奇感, 更没有多少乐趣可言, 似乎可以一眼就看到以后几十年的生活。可随着时间的推移, 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 我接触到了更多档案人和档案工作, 终于在思想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一名平凡的档案工作者, 我们要知道档案事业的不平凡, 要时刻牢记“为党管档, 为国守史”的神圣职责, 要静下心来真正投入到档案工作中去, 才能切实体会到档案工作的历史感厚重感。每一份档案都是一段历史,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保管好历史, 也要在这些故纸中进行研究, 把静止的历史变成活跃的思想, 让档案鲜活起来, 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历史, 同时, 还要让自己的工作与时俱进, 用更科学先进的方法来管理档案, 保护档案实体, 提高利用效率。要做的工作如此之多如此之重, 我要做的就是把这份使命感紧迫感转化为工作中的动力, 凭着对历史负责, 为现实服务, 替未来着想的高度自觉性, 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耕耘在档案事业这片土地上。

在今后的工作中, 学习榜样们的无穷力量, 默默坚守于平凡之中, 我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 爱岗敬业, 做好本职工作。

爱岗敬业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坚守兰台的杜洪英同志, 在安静的档案室之内, 一干就是30几年, 她把档案工作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为之奋斗, 把每一份无言的档案都看作一份鲜活的人生, 正是因为怀着对档案事业的热爱, 带着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热诚, 才使她能够战胜孤独与思念, 在远离家乡的小海岛上, 在普普通通的档案整理工作中, 做出一片天地。

爱岗敬业就是做好每件小事琐事, 事无巨细, 都能够尽职尽责完成。要认识到群众工作无小事, 每一件所谓的“小事”, 对群众来说都是关系到切身利益的“大事”, 对待群众的工作中, 我们是漫不经心还是细致耐心, 群众都有最直观的感受。在档案管理工作岗位上通常有很多琐碎的工作, 尤其是作为文职机构的档案事业, 任何一点不精心的疏漏都可能给日后的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 这就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细致, 不忽略每一个细节, 保持精益求精的态度, 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爱岗敬业就是不断学习刻苦钻研, 时代在进步, 档案工作的内容也随之不断发展, 如果不学习新知识, 抱残守缺, 就没办法胜任新时期的档案工作。学习与工作是不可分割的, 工作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学习, 日常工作要学习已有知识以积累经验, 遇到问题要学习新知识以解决困难, 在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其次, 心系群众, 谨记公仆职责。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是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 在工作中要时刻心系群众, 只有以严谨负责的态度用心去做每一项工作, 急群众之所急, 想群众之所想, 才能为群众提供贴心满意的服务, 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在工作中, 我们要向榜样们学习, 谨记公仆职责, 摆正自己的位置, 时刻警醒自己工作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 真正将群众的需求放在心上。在为群众服务的过程中, 如果脱离群众, 与群众有隔阂, 就难免有不周到细致之处, 要把群众的事看作是自己的事, 真正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我们付出的努力每多一分, 群众获得的利益都增加一分, 只有时刻谨记自己的公仆职责, 才能使群众对我们的服务满意。

最后, 胸怀大爱, 奋进不畏艰难。

胸怀大爱才能积极乐观懂得感恩, 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为人处世, 在工作中和生活中时刻传递正能量, 才能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和谐的工作队伍, 心中有阳光, 则世间遍布光明, 照亮前进的方向, 温暖身边的世界。

胸怀大爱才能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宽容是一种美德,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都有自己独特之处, 遇到不同之处实属平常, 能够懂得换位思考, 理智看待问题, 才能与人和谐相处, 工作中有不同意见的时候, 能够虚心接纳, 取长补短, 才能更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

胸怀大爱才能不畏艰难奋发向上, 平顺之时, 不能耽于安乐, 要时刻警醒, 困苦之时, 不能轻言放弃, 要迎难而上, 再难的问题都有解决的方法, 只要摆正态度用心去做, 付出的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凡事都有两面性, 有些问题确实难以解决, 但挑战即机遇, 只要把握好, 就能将其转化为一个快速进步的阶梯,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将平时积累的知识力量全部发挥出来, 才能使个人能力得到升华。在生活和工作中充满精神和干劲, 时刻准备迎接挑战, 积极向上有所作为, 才能使人生更有意义。

榜样们是伟大的, 但每个伟大都是孕育于平凡之中,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伟大的事业壮举, 其实就是由量变积累到质变的过程, 只有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 爱岗敬业, 心系群众, 胸怀大爱, 才能在关键的时刻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最终成就事业的辉煌。

鲁迅的平凡与伟大 篇3

他是一个平凡的人,和我们每个人一样有着世俗的一切。

他是一个伟大的人,他的伟大处无人能及。他像一座高峰,让我们只能仰望。

他的伟大不是我们过去认为的那样,代表着某一政党或其他社会团体,他认为自己“也不是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作家”(斯诺评鲁迅)。他是他“那个时代的论争、冲突、渴望的最真实的代表”。“认为他与某个运动完全一致,把他指派为某一个角色或使他从属于某个方面,都是夸大历史上的抽象观念而牺牲了个人的天才”(〔美〕夏济安《黑暗的闸门》)。

鲁迅作为一种存在,在人为地被扭曲之后,改变了他的本来面目。陈独秀说,“在民国十六七年,他还没有接近政党以前,党中一班无知妄人,把他骂得一文不值。后来他接近了政党,同是那班无知妄人,忽然把他抬到三十三层天以上,仿佛鲁迅先生从前是个狗,后来是个神。我却认为真实的鲁迅并不是神,也不是狗,而是个人,有文学天才的人”(《我对鲁迅之认识》)。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是始终如一的,这本只是一位思想家和文学家对另一位思想家和文学家的评价。但由于毛泽东的巨大影响和中国盛行一时的极“左”思想,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后人对于鲁迅的认识就止于毛泽东的评价,而没有逸出这个评价之外的任何收获。这种普遍的肤浅和简单,在看似宣传和推崇鲁迅的同时,实际上扭曲和贬损了鲁迅。因为,在我看来,鲁迅是一个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意义之上的思想家,更不可能从某个阶级某一政党的角度来理解和认识鲁迅,他“保持着知识分子改革家那种合乎逻辑的独立判断,把锋芒直接引向存在于中国社会的弊端”(斯诺语),因此,“他的存在比高尔基的存在更加纯洁”(〔日〕山本实彦语)。

这是鲁迅自身的复杂性和深刻性决定的。他就是他自己,一个有独立而深刻思想的中国知识分子。所以瞿秋白认为他是“野兽的奶汁所喂养大的”,他的精神营养来自于古今中外人类一切优秀的民族和优秀的思想者,而这种独立于一般人的精神营养方式又使他形成了独特的精神气质、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表达方式。他当过北洋军阀政府的小官,如果不是偶然的变故,也完全有可能当国民党政府的小官。他与各界“社会名流”出入在十里洋场。他接触过共产党人,也接触过国民党人,两大党派中都有他的朋友,也都有他的敌人。他不属于也不见容于任何群体,他“是封建宗法社会的逆子,是绅士阶级的贰臣,而同时也是一些浪漫蒂克的革命家的诤友!”(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他的深刻性在于,“当我们见到局部时,他见到的却是全面。当我们热衷去掌握现实时,他已把握了古今和未来”(郁达夫:《鲁迅的伟大》)。正因为如此,他既超越了政治团体的局限,也超越了时间的局限,而在他离开我们几十年后,依然对我们具有别样的魅力。

鲁迅以怀疑与批判的眼光审视这个世界,是因为这个世界值得和需要怀疑和批判。倘若可以重新选择,他还愿意生活在中国,这是一种怎样的爱啊。但作为一个社会现实的怀疑者和批判者,他又恨不得“离此危邦”。他批判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揭露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吃人”本质,他恨不得连同自己一起与生存的世界一同毁灭。他的爱是以恨的形式表达的。惟其如此,才深刻而独特。也惟其如此,他才没有生存的空间。他居住在“且介亭”里,即半租界的意思。他属于中国人吗?他所属的那个中国政府要通缉也要排挤他,使他“艰于呼吸”。他属于西方吗?他认为西方的民主宪政对中国来说只是一味新的毒药。他属于传统吗?他把传统批得一无是处。他属于未来吗?“地上本没有路”,他也不知何往。他钟情于古典吗?他劝青年人少读乃至不读中国书。他热爱外国文化吗?他虽然译著很多,真正做的学问却是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研究。他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矛盾体,一个不可替代也不可简单评价的存在。

说他是思想家吗?他没有完整的思想体系,甚至也没有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药方”,而只是“揭出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说他是文学家吗?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成果并不很多,而他的文学翻译也并非上乘。

说他是革命家吗?在广州被杀人吓得“目瞪口呆”,一有风吹草动马上离家避难,对那些整天高唱“革命”的激进者泼了一次又一次冷水。

可他确实是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文学成就至今没有人超越。他也是伟大的思想家,他在思想启蒙上的独特和深刻使今天的人们还常常忆起,常常引用他的文字。他也是伟大的革命家,他要否定既有的一切,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灯下漫笔》),“在中国的天地间,不但做人,便是做鬼,也艰难极了”(《二十四孝图》),所以要彻底打碎后建立“人国”。对他的“伟大”和“革命”如果作狭隘的理解,是几乎看不清楚的。这就是近三十年来研究者呼吁回到鲁迅、呼吁告诉人们一个真实的鲁迅的主要原因。他翻译过一些苏联共产党人的著作,同情并帮助、亲近过共产党人,这不是他“伟大”和“革命”的主要理由。他的伟大主要在于,他把批判的目标对准了阻碍中国人生存和发展的一切丑恶与黑暗,“贪污、贿赂、高利贷、童工、自私自利、迷信‘孔教’、军阀对工农群众的剥削、新闻控制、对民众组织的摧残、对日本不抵抗以及现代中国显而易见的其他种种不良现象”(斯诺评鲁迅语)。他的杂文、他的小说、他毕生致力最多的工作就是这样一项工作:毫不屈服的社会批判!而这项工作的性质就决定了他的伟大。而简单地将他归类,恰恰是对这种伟大的减损。

由于多年的误读,扭曲了的鲁迅成了陈独秀所说的“神”。而“神”是没有人的世俗情绪的。鲁迅身上那些世俗的部分被掩盖,而“革命”的部分被夸大,一句话,就是把“人”的鲁迅扭曲到“神”的形态。他很清醒地说过,“其实,战士的日常生活,是并不全部可歌可泣的,然而又无不和可歌可泣之部相关联,这才是真正的战士”。鲁迅就是这样一个“真正的战士”。

他做官是混日子,随便找个由头就不去上班,没按时发薪却要索薪。下班后逛逛书店和旧货市场,邀几个玩得来的人喝酒聊天。他教书不注意仪表,有违“师仪”。

他当作家,却在文坛少有真正的朋友。

蔡元培给他挂名做官不做事也可以领得大洋,他照收不误。介绍他当“特约撰述员”的肯定答复迟来了几天,他就对曾经帮过他的蔡先生出言不逊,在致朋友信中说“太史之类,不过傀儡,其实是不在话下的”,断言“该太史在中国无可为……”(《致章廷谦》)。

甚至作为爱人,他对许广平夫人也过于严厉。

我们所说的,都是鲁迅一生中真实的现象或事件,不但不“可歌可泣”,甚至也有些违反人之常情。但,这就是真正的鲁迅。一切伟大都出于平凡。鲁迅也是如此。但正因为他的伟大,我们应当还原真实的鲁迅。鲁迅离开我们七十多年了,作为研究对象,他早已停止了自身的发展,但人们对鲁迅的认识却在不断变化。好在,这种变化在朝着更符合历史真实的方向前进。我认为,从平凡生活的角度认识鲁迅,把鲁迅当作平凡人来认识,是不影响鲁迅的伟大的。甚至还可以说,增添了对这个伟大人物认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鲁迅是具有研究价值的。

他生前没有稳定的生存空间,死后却拥有一个恒定的位置:在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和文学史上,他是最令人瞩目的一个星座!

他只活了五十六岁,但他的作品已经在近百年的历史里,拥有了许多作家不可能拥有的那么多读者。而且今天,我们还常常到他的著作里去寻找开启我们思想之门的钥匙。我们也敢于肯定,在未来的好多个世纪里,人们不会忘记他。

他只在中国和日本生活过,但他的文字却影响了全世界广大地区的人们。这个矮个子的浙江人,确是一位世界级的文化巨人。

平凡中的伟大英语演讲稿 篇4

Grass, is also the object of my praise, it low-key modest, it seems to grow every minute in silence, not as colorful flowers, and its existence is also another sense of the United States, I love grass, love its small green is for life, love its “not the phrase” but insist on silence. If you go to the park to enjoy, only to find beautiful flowers is simply not notice the grass, because grass is not aromatic may be thinner, do not appreciate the beautiful, sunny mood suddenly, full of vitality, but also a pleasant surprise, : grass also worthy of appreciation, because it is beautiful.

And me, ordinary, and never glory colorful, flowery as I am willing to use effort to let others smell fragrant, and I like the grass is willing to do the same, quietly pursuing, because it told me: “If we can not glamorous. Please modest efforts. ”grass, sweet grass, I, I have learned, in the flat land of extraordinary, cautious and conscientious, if you like!

If the flowers and grass, in the ordinary in the great, give my life philosophy in life, and that trees and wood, have told me, what is tough.

Speaking of trees, the reverence felt my mind, it definitely did not like flowers, peaceful enjoyment of life, its growth, its tall, struggle with life after the owner, and the life of the trees are experiencing a disaster, all Datong tree so doomed, if to support, and to stand on, otherwise the life of the tree can be collapsed moment.

I do not have the resistance and life. But I do not desire to have the indomitable courage of the tree is a tree taught me that people such as the backbone must be straight as it encountered the same frustration fortitude it must be like, if to support, I have to stand up, otherwise, I success will fade away like smoke.

平凡亦伟大优秀演讲稿 篇5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平凡亦伟大”。每天清晨我们走在校园的路上,开始新的一天,在这里,我们努力,我们拼搏,为什么?是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与抱负。恰同学少年的我们,一定有诉不完的豪情壮志,只是我们的志向与现实符合吗?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你的志向是你目前的能力所能实现的吗?这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每一个人都有着成为宇宙之王的理想,但是王只有一个,在这个世界上,成为金字塔顶端的人毕竞是少数,更多的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工作。

如何理解“平凡亦伟大”?苏武牧羊的.故事妇孺皆知,他的赤胆忠心可昭日月,永载史册。可是,“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这九人,同苏武一样,远离故国,历经磨难,却始终坚守民族气节,富贵不淫,威形不屈,这九人平凡得甚至连名字都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现在的我们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是我们知道,他们也是英雄。

麦哲伦航行首次证明了地球是个球形,在世界航海世史上是个伟大的创举。麦哲伦以他的顽强意志,一往无前的精神指挥了这次航行,可是如果离开了整个船队,离开了那些默默无闻普通而平凡的船员,那么这次航行是不可能成功的。

平凡是石,没有它,成就不了金字塔的神奇独特;

平凡是土,没有它,成就不了昆仑山的巍峨雄壮;

平凡是水,没有它,成就不了瀑布的飞流直下三千尺。

伟大与平凡的演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好!

我是来自民族小学的------,我演讲的题目是《平凡的人伟大的心》。有人说,世界是平凡的,日子是平凡的,人也是平凡的。可是,正是平凡的人们,在平凡的日子里,谱写出一曲曲平凡而壮丽的诗篇——城南街道青坪社区已故的宋廷瑞书记就是平凡人当中的一个!

早在XX年,城南街道党工委搞先进性教育期间,我对宋书记的先进事迹就有所耳闻。前不久我再次学习他的感人故事,真让我几度哽咽、热泪盈眶!合上学习材料、闭上眼睛,一位精明强干的土家汉子、一位基层共产党人、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他的博爱,他的忠诚,他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在我脑海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他是一个路标,指引着我前进的路;他是一面旗帜,在我心头高高飘扬;他是一本书,引领着我去品读人生!

我学习宋书记的博爱精神。作为社区的“父母官”,宋廷瑞的心里装着每一个子民。特别是那些孤寡老人和贫穷群众,更是他心头永远的牵挂。为了让他们能够早日摆脱困境,宋书记总是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他帮郑清锡老人送柴米油盐、帮汤海荣老人送被子、帮李正秀同志走上养殖致富之路----正是这些数不胜数的平凡小事,充分体现了宋书记博大、宽厚的情怀。体现了一位共产党人为民、爱民、亲民的高贵品质。

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具备这种博爱精神。只有具备了这种精神,你才会对百姓充满关爱、你才会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作为人民教师,我们更需要具有博爱精神。因为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要关爱每一个孩子,努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这一点我觉得我自己就做得非常成功。我关注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对那些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和有特殊情况的孩子更是照顾得无微不至。我班上有这

样一个学生,小时候患过脑膜炎留下了后遗症,有较严重的智力障碍。他经常在路上玩耍忘记上学、忘记回家,有时甚至会把自己走丢;他会无端地摔人家的东西或者无缘无故的打人。我每天走进教室第一件事就是看他在不在,如果不在就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他,通知并协助其父母寻找他。教他三年来,他给我惹了不少的事、添了不少的麻烦,但我从来没有嫌弃他、更没有放弃他,我一直耐心地教导、细心地关注着他。我相信,有父母、老师、同学、亲人博大的爱,他和其他孩子一样,应该拥有美好的明天!

我学习宋书记忠诚事业、奋发有为的精神。村支书的岗位是平凡的、待遇也是低下的,在潘长江的电视剧里,它顶多就是个算不上干粮的“豆包”。然而,在宋书记眼里,却是神圣而崇高的,是他终身为之不懈追求的光辉事业。

他在平凡的岗位上,解决了青坪居委饮水难、用电贵、出行难三大难题;解决了拆迁难、规划难、致富难等诸多矛盾。面对一次次困难,宋书记没有退缩,他选择的是迎难而上。多少个赤日当空的日子,他奔走在田间地头;多少个万家灯火的夜晚,他还在走家窜户做群众工作;多少次病魔的袭击,他依然咬紧牙关顽强坚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是个平凡的人,他战斗在平凡的岗位上,但他却有一颗伟大的心,有一颗永不服输、奋发有为、不断进取的心!

伟大与平凡的演讲稿 篇7

1928年9月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来到前苏联参加列夫托尔斯泰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当他来到托尔斯泰的墓地时, 墓地的“逼人的朴素”令作者震撼, 《世间最美的坟墓》就应运而生。本文从环境美、外形美、情感美、对比美、语言美五个方面对这篇美文进行赏析。

一、环境美

托尔斯泰———19世纪后半期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有着高贵的出身、显赫的声名, 自己选择的归宿竟“远离尘嚣, 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 那“羊肠小路”、“林间空地和灌木丛”都渲染了墓地环境的清冷、孤寂。但“那些高大挺拔, 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树”, 让我们感受到了晚年的托尔斯泰追求恬静、自然的幸福的心境。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墓窟被选置在显眼的地方, 尽管可以得到后人的仰慕, 但同时也惹来了终日的扰攘喧嚣;托尔斯泰墓周围清冷、孤寂的环境, 正是这位伟人复归平淡的人生旨趣的体现。他的坟墓也由此成了世间最美、给人印象最深的、最感人的坟墓。

二、外形美

文章开头具体描写了伟人托尔斯泰墓的外观:“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 第二段再次描述:“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 上面开满鲜花———nulla crux, nulla corcna———没有十字架, 没有墓碑, 没有墓志铭, 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后文又反反复复提到无名者墓地没有任何装饰的特征。这外形平凡、朴素的墓地“美”在何处?这里所说的美, 不是一般世俗的美, 而是一种精神境界的美。一方面是“小小”的坟墓, 一方面是“伟大”的人物, 从坟墓朴素的外形, 我们看到的是托尔斯泰伟大的人格———平民化的朴素。

三、情感美

读这篇文章, 最重要的是要读懂“最美”这两个字。什么叫做美, 什么叫做最美, 带着这种阅读期待, 我们随作者一起参观了虽然“开满鲜花”, 但是没有十字架, 没有墓碑, 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的托尔斯泰的坟墓。原来平凡、普通的“只有几株大树荫庇的长方形土丘”, 蕴涵着托尔斯泰童年的想象, 饱经忧患的老人从童年的想象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的启示”。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了一个什么启示?是追忆童年的梦想?还是对宁静、朴素生活的向往?在遐想中熏陶了我们的情感、净化了我们的心灵, 更激起我们对伟人的敬意。特别是同样伟大人物奢华墓葬与托尔斯泰平凡朴素的强烈对比, 更强烈地震撼了读者的内心, 更显示了托尔斯泰崇高的人格美。更让读者读懂了“最美”这两个字。

四、对比美

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很成功。首先拿歌德、拿破仑、莎士比亚的陵寝的华贵和托尔斯泰的朴素对比。三位伟人的墓是一种庄严的美、华丽的美。这种“美”与他们“伟人”的名声是和谐统一的。这是符合常人心理的, 伟人死后, 人们会用自己认为是最好的方式来纪念他们。而托尔斯泰坟墓的朴素美与他淡泊名利, 追求平民化的生活也是和谐统一的。因而, 只有伟人与伟人相比较, 才能让人体会到这幽暗的小土丘的“宏伟”, 才能让人感到托尔斯泰的与众不同;其次是坟墓的平凡普通与托尔斯泰伟大英明的对比。走出列夫·托尔斯泰的老屋, 循着被草木掩盖的小路, 一颗又粗又高的白桦树, 向来客热情地招呼。一个小小的土丘, 竟是一个文坛巨擎的归宿!坟墓的平凡普通与伟大英名是多不相称, 但这正是作者立意之所在, 普通蕴含伟大, 对比中使人发现一种不同寻常的精神力量, 这种精神力量可以长久地震撼人们的心灵, 可以让人感到这座坟墓的最美, 也可以说, 正是墓地惊人的朴素与墓地人的伟大形成鲜明的对比, 更深深地打动了读者。最后作者用自己的内心的抒情渲染, 用自己的内心的“庄严肃穆”“剧烈的震撼”和外界的无声相对比。显示了其特别崇高的人格之美。

五、语言美

首先是朴素美, 《世间最美的坟墓》用平淡朴实的文字, 描绘出托尔斯泰震撼人心的朴素美。作者对托尔斯泰的仰慕, 为伟人这普通的墓穴所受的感动, 全部隐匿在平淡朴素的文字背后。可以说, 打动作者的是那伟人墓的朴素, 打动读者的除此之外还有作者行文的朴素。语言朴素的美, 感情沉挚, 使本文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

其次是含蓄美, 梅尧臣说:好的诗歌应“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好的散文语言也应言有尽而意无穷, 令人回味和遐想。正是本文语言的含蓄、耐人寻味, 才更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平凡的伟大 篇8

当费德勒在法拉盛捧起奖杯,全世界为之赞叹,12 座单打大满贯,记录的创造者尤为激动。爱默生为后辈追平40 年前的记录鼓掌,他相信罗杰能很快超越自己,超越桑普拉斯。但16 个双打大满贯和总共28个大满贯的记录恐将空前绝后。爱默生与同胞们创建的澳洲帝国无比风光,他帮助澳洲八次称雄戴维斯杯,又一项难以企及的记录。

孩提时爱默生曾想当一名外科医生:“我非常尊敬医生,他们所做的简直是难以置信。”

但显然他的出众身体素质更适合运动场。父母看出他的网球天赋,举家搬到布里斯班,在昆士兰州的首府,爱默生接受更加专业和全面的训练,参加更高水平的比赛,很快,小镇男孩成为大城市里的明星。人们亲切地称呼他“埃莫”(Emmo)。

1959 年温网,爱默生同尼尔· 弗雷泽合作拿下男双冠军,他的首个单打大满贯来自家乡,1961 年决赛力克拉沃尔捧杯。1963-1967 年,爱默生书写的澳网5 连霸至今无人能够接近。而他也将名字刻上其他三大满贯的奖杯,是拥有全部四大满贯的五位男选手之一。爱默生的双打造诣也令人惊叹,16 座双打大满贯来自与5 位搭档的合作,他还是唯一将单双打四大满贯全部收入囊中的男选手。在戴维斯杯上,爱默生在单双打所向披靡,9 年间征战40 场只尝过4次败绩。

尽管保持着多项记录,爱默生却很少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男球手之一,他的名望也不及罗德· 拉沃尔和肯· 罗斯沃尔。和他同时代的美国名将克莱莫在自传中列出心目中的历史20 位最伟大男球员,爱默生不在其列,克莱莫只是写道:“他是历史上最好的双打选手。”

许多人质疑那些大满贯的含金量,因为大多顶尖选手都转为职业,如果拉沃尔、克莱莫、桑切斯他们能参加大满贯,爱默生还可能取得那些成就吗?这个假设就像“如果塞莱斯没有遇刺,格拉芙还能获得那么多冠军吗”一样没有意义。

若干年后,爱默生开玩笑说,“我没有拉沃尔、罗斯沃尔或霍德那样的天赋,甚至也没他们那样的技巧,所以我必须更加努力。”实际上,即使抛开他强壮的体魄和惊人的奔跑,埃莫的天赋也不会逊于其他伟大的名字。1961 年澳网,爱默生正是击败拉沃尔获得首个大满贯,同年又在美网战胜拉沃尔捧杯。

埃莫还是一位难得的多面手,在草地和土地都如鱼得水。在草地,他用发球上网无情地撕裂对手,来到红土,他依靠精准的落点和坚韧的毅力取胜。12 个单打大满贯6 个来自澳网,其余三大满贯各有两座。

大自然之子

拉尔夫· 爱默生说:“大自然中总蕴涵着精神的色彩。”在他看来,人和自然有一种精神上的对应关系,大自然就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来自澳大利亚的罗伊· 爱默生用行动实践了大自然与人的关联。

爱默生的家乡布莱克布特(Blackbutt)位于阳光明媚的昆士兰州,这个淳朴的小镇空气清新宜人,混合着松树和绿草的味道。30 年代的布莱克布特,现代化的脚步在这里放慢,人们最亲密的伙伴不是电器而是大自然。1936 年11 月3 日,罗伊· 爱默生降临人世。爱默生在农场长大,没有电视,就连收音机都需要手摇操作,但他从不觉得无聊。

他在奶牛堆中挤奶,在森林和农场奔跑,在山谷间跳跃。夸张点说,爱默生不用拿起球拍就已经具备了网球冠军的素养。挤奶让他的双手力大无穷,疯狂奔跑让他的双腿永不知倦,而山间跳跃让他在球场反应神速。也许,费德勒那无与伦比的手感与他在阿尔卑斯山脚下为“朱丽叶”挤奶不无关联。

在广袤的澳洲大陆,网球不仅是强身健体的运动,更像是家庭聚会和社交活动。在布莱克布特,大人们在布满蚂蚁洞的球场上打球,孩子们爬树,钓鱼,寻找机会打上几拍。在美丽的森林旁,山脚下挥拍,累了就躺下看看蓝天白云,饿了就来个野餐。

在这种“快乐网球”的氛围中长大,爱默生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微笑,他的笑容感染着对手,打动了观众。离开球场后埃莫再次回归大自然。

1983 年瑞士公开赛,见证爱默生最后的演出。在这里,埃莫五次夺冠,退役后他依旧对格斯达(Gstaad) 的美景念念不忘。格斯达四周环山,到处可见古朴的小木屋,在绿葱葱的松树掩映下,小镇散发着近乎神圣的静谧。这个宛如天堂的地方是欧洲皇室、影星和普通人热衷的度假胜地,而爱默生把网球带进了天堂。

爱默生同久负盛名的格斯达皇宫酒店合作,在每年的6、7 月份开设网球培训班。在酒店的4 片红土场上,学员们接受埃莫严格而周到的教导,每天5 小时的训练不算短,但充满乐趣。没有了比分,没有了压力,网球褪去了竞技色彩,身份也由球手转变为教练,爱默生很享受这份简单的快乐。

在大自然中成长,生活,爱默生的身上流露着大自然般的纯朴和善良,现在,他在天堂美景中享受网球的快乐。

袋鼠在战斗

在场上,他不惜体力地满场飞奔,如袋鼠般移动跳跃。无论天气多么炎热,情况多么危急,罗伊· 爱默生只想着向前,即使是第五盘,击球也和第一盘同样有力。这只袋鼠似乎永远不会感觉疲倦,并且随时准备迎接战斗。

14 岁时,爱默生的100 码(相当于91米)跑成绩是10 秒6,跳远能跳到6 米56,高中时代他包揽学校短跑、跳高、跳远多项冠军。曾与埃莫交过手的约翰· 巴洛特说,“他的双腿仿佛是橡胶做的,弹性十足,那些我们看来不可能追到的球他却视为家常便饭。”一些在巴黎的赛事组织者笑称,说不定埃莫连凯旋门都能跳过。

1954 年法网首次亮相大满贯,爱默生却没能跳出好成绩。17 岁的澳洲小伙决心大干一场,但他却遭遇首轮溃败,整场比赛只赢了4 局。吞下失败的苦涩,埃莫的眼中燃起更强烈的斗志。1963 和1967 年,他两度单打折桂,1960-65 年连续在罗兰· 加洛斯庆祝双打胜利。

两个温网冠军在爱默生眼中最为珍贵,“尽管我长在澳大利亚,但温布尔登对我有着特别的意义。1964 年,第一次冠军,决赛对阵斯托勒,当我拿到赛点,竟然紧张地不能松手发球。”1966 年,爱默生离温网三连冠无比接近,却鬼使神差般地偏离。1/4 决赛,首盘6-1 轻松获胜,第二盘不慎撞上主裁的椅子,造成左肩脱臼,与弗雷德· 佩里的记录擦肩而过。

遇上团队作战,埃莫爆发更炙热的激情,创造了1959-1967 间戴维斯杯八次夺冠的神话,唯一的遗憾是1963 年决赛2-3 惜败美国。并肩的伙伴从拉沃尔、弗雷泽变成斯托勒、纽康姆,爱默生永远为国家战斗到最后一刻。埃莫说,“你绝不该抱怨自己的伤痛。只要你上场,你就没有伤,事情就是那么简单。”

单打24 战22 胜,双打15 场仅输2 场,

屡屡在危难时刻制造奇迹,爱默生是霍普曼手下最信赖的大将,最勇猛的斗士。1964 年澳大利亚遇上瑞典,场地临时由澳洲草场换到瑞典红土场,埃莫打头阵,连输两盘后扳成平手,决胜盘对手5-2 领先,他做了10 个俯卧撑以显示自己依然浑身是劲,连下五局后获胜,最终澳洲人5-0 狂胜。同年决赛遇上老冤家美国,双方2-2 战平,埃莫压轴出场,先输一盘后连扳三盘,锁定胜利。

完美的偶像

伟大的品格或卓越的天赋并不少见,但兼具两者的人却不多见,爱默生就属于精英中的伟人。他不仅有着袋鼠般强壮的体魄和恐怖的弹跳,也像国宝那样受人爱戴,不仅因为冠军的头衔,还因为他几近完美的个性。戈登· 福布斯在他著名的《那些难忘的夏日》书中写道:“埃莫是一位真正的伟大的冠军,他还是世界上最和蔼可爱的人之一。

在他身上,亲切、幽默、决心和感性完美结合。他总是充满热情地拥抱生活,享受人生。”

后辈们把他看作完美的偶像。澳洲名将纽康姆说,“在场上,我从没看过他乱发脾气或是不全力投入比赛。”著名的坏小子纳斯塔斯将埃莫的海报挂在床头,时时激励自己。

2000 年澳网期间,桑普拉斯和爱默生来了场友谊赛,桑普拉斯感慨,“爱默生不仅是伟大的网球选手,还是品格崇高的楷模,能与他同场较量,是我莫大的荣幸。”

爱默生从未因荣誉而沾沾自喜,甚至直到桑普拉斯2000 年温网捧杯创造13 个大满贯的新记录,埃莫才意识到自己竟然拿过12个,并将记录保持了33 年。他为青出于蓝胜于蓝而拍手叫好,“我知道他一定会超过我,他理应创造新的记录。”

7 年后,又一位天王级的人物接近他的记录,爱默生依旧高兴,当费德勒在美网追平12 个大满贯,他很是兴奋,“我毫不怀疑他会超过我,然后去打破桑普拉斯的记录。”埃莫并不看重自己的名字是否和一系列记录相连,也不在乎名留史册,而看到年轻人的才华,看到网球运动的进步,埃莫的心在微笑。

退役后,爱默生时常客串一把教练,在老朋友的球友活动和自己的网球训练营中。每年夏天,爱默生训练营历时5-7 周,在指导别人的同时自己内心也无比愉悦。

球场不是马戏团

尽管桑普拉斯、费德勒能从记录上超过爱默生,但那份嬉笑欢闹的闲情却是两个甚为沉闷的后辈寻不到的。埃莫拒绝过那种类似清教徒的“训练+ 比赛”生活,他开派对,畅饮啤酒,高声歌唱,但一上场,却精神抖擞,丝毫不受影响。埃莫和斯托勒组成的双打威风八面,而在场下他们是最为出名的派对青年,他们高喊:“把你的女儿、啤酒和奖杯锁起来!”

“狂睡和豪饮”方案屡试不爽,具体操作为一人去派对,另一人老老实实睡觉。在一次长岛的巡回赛半决赛前,两人破坏了这个规矩,都去彻夜狂欢。赛场上,失利近在咫尺,但最终幸运站在他们一边,以22-24,9-7, 6-4 惊险取胜。

场下,埃莫的奔放因子完全释放,但比赛则是另外一回事,上了场就要百分百投入,认真严肃对待。最近20 年来,一些球员在场上做出疯狂举动,展现强烈个性。爱默生很是反感,认为那些球员简直是“海洋馆表演的海豚”。

1987 年,他的同乡帕特· 卡什跳上温布尔顿中央球场的座椅,掀开了个性秀的序幕。随着电视转播的出现,塑造球员独特个性成为赚钱、赚人气的绝佳手段,麦肯罗、康纳斯、博格等带着强烈个性符号的选手成为万人追捧的偶像。“与我那个年代相比,现在网球场上更看重个性,但我觉得很多东西会因此丧失。”爱默生说,“人们总说桑普拉斯太闷了,因为他在场上不发脾气,但大家应该更尊重他的比赛。”

网球需要激情,但如果蒙上刻意的色彩就不那么令人愉快了。在爱默生看来,那种夺得大满贯冲上看台庆祝而把对手凉在一边的做法极其缺乏体育风范。埃莫对费德勒很是欣赏,不仅在于球技,更由于瑞士天王的大家气度。2003 年温网,费德勒收获首个大满贯,爱默生第一时间送上了祝贺,但贺的不是冠军头衔,而是他获胜后的绅士举止。罗杰始终站在场上,和对手菲利普西斯一起。

上一篇:不能不懂得感恩作文800字下一篇:牢记历史 勿忘国耻 感恩先烈 珍惜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