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人的伟大记叙文

2024-07-21

平凡人的伟大记叙文(精选14篇)

平凡人的伟大记叙文 篇1

世界由许多生命组成,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只是有些人的生命能创造出伟大,而有些人的生命却只能是平凡。但我觉得平凡人的生命也很伟大,因为一个人的伟大,不在于其地位的高低,而在于他能够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总而言之,在我心里那些具有优秀品质的人也是伟大的。

与伟大相比,更多的人可能是默默无闻,默默奉献的。比如说:在车来来往往的马路上扫地的清洁工,他们的生活是平凡而辛苦的,却有着一颗不平凡的心。他们每天都会很早地起床,过着世界最底层的生活,领着最低薄的钱,然而却是最辛苦的。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没有人会去注意他们,而我总是会望着那瘦弱的身板从而体会到他们的辛酸,又有谁会知道他们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力量呢?如果我是管理他们的人,我不会让他们如此辛苦,不会让他们领着最低薄的钱,我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劳动成果最终会得到收获的,让他们懂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懂得付出就会有回报的。假如这世上没有清洁工了,那么我们的大街上将不会如此干净,我们的环境也不会如此清洁。再看看我们,随手扔一张纸,随地吐一口痰,是那么没素质。而这些垃圾,是他们一处一处的扫,一遍一遍的检查才清除干净的。有时,还因垃圾的不便而想尽办法,绞尽脑汁,不牺一切办法清除干净,每天重复着这些工作。而我们却不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甚至还破坏他们的成果。但他们也毫无怨言,这不伟大吗?他们创造了干净而又明亮的世界,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还不能算伟大吗?这还不够伟大吗?是的,他们虽然没有那些出了名的伟人伟大,但他们也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国家争了几丝光芒,当然,一个人的力也许不大,但是把所有清洁工累积起来就是一大份力量。所以,他们这种普通平凡的人也很伟大,我们要去尊重他们并去学习他们,他们是我们所有人的楷模,是我们劳动榜样,也是我们国家的力量。

当然,像这样的人还很多,比如:不论狂风暴雨的吹淋仍然坚持在自己岗位上警察们,看着他们在马路上指挥的背影,便打心里而敬佩;还有永远守在中国连线边疆领土的军人们,看着他们笔直的站姿,便肃然为他们敬礼……

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时时创造伟大。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而我们的国家也会越来越富强!

平凡人的伟大记叙文

平凡人的伟大记叙文 篇2

在我刚刚接触档案事业时, 对档案工作的理解还比较肤浅, 在我想象中的档案工作, 职责很单纯, 就是保管好档案, 工作内容也很单调, 就是整日里与故纸打交道,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机械地重复做着一件事, 甚至重复着同一个动作, 远没有其他行业的工作丰富多彩, 很少挑战性和新奇感, 更没有多少乐趣可言, 似乎可以一眼就看到以后几十年的生活。可随着时间的推移, 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 我接触到了更多档案人和档案工作, 终于在思想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一名平凡的档案工作者, 我们要知道档案事业的不平凡, 要时刻牢记“为党管档, 为国守史”的神圣职责, 要静下心来真正投入到档案工作中去, 才能切实体会到档案工作的历史感厚重感。每一份档案都是一段历史,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保管好历史, 也要在这些故纸中进行研究, 把静止的历史变成活跃的思想, 让档案鲜活起来, 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历史, 同时, 还要让自己的工作与时俱进, 用更科学先进的方法来管理档案, 保护档案实体, 提高利用效率。要做的工作如此之多如此之重, 我要做的就是把这份使命感紧迫感转化为工作中的动力, 凭着对历史负责, 为现实服务, 替未来着想的高度自觉性, 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耕耘在档案事业这片土地上。

在今后的工作中, 学习榜样们的无穷力量, 默默坚守于平凡之中, 我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 爱岗敬业, 做好本职工作。

爱岗敬业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坚守兰台的杜洪英同志, 在安静的档案室之内, 一干就是30几年, 她把档案工作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为之奋斗, 把每一份无言的档案都看作一份鲜活的人生, 正是因为怀着对档案事业的热爱, 带着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热诚, 才使她能够战胜孤独与思念, 在远离家乡的小海岛上, 在普普通通的档案整理工作中, 做出一片天地。

爱岗敬业就是做好每件小事琐事, 事无巨细, 都能够尽职尽责完成。要认识到群众工作无小事, 每一件所谓的“小事”, 对群众来说都是关系到切身利益的“大事”, 对待群众的工作中, 我们是漫不经心还是细致耐心, 群众都有最直观的感受。在档案管理工作岗位上通常有很多琐碎的工作, 尤其是作为文职机构的档案事业, 任何一点不精心的疏漏都可能给日后的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 这就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细致, 不忽略每一个细节, 保持精益求精的态度, 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爱岗敬业就是不断学习刻苦钻研, 时代在进步, 档案工作的内容也随之不断发展, 如果不学习新知识, 抱残守缺, 就没办法胜任新时期的档案工作。学习与工作是不可分割的, 工作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学习, 日常工作要学习已有知识以积累经验, 遇到问题要学习新知识以解决困难, 在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其次, 心系群众, 谨记公仆职责。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是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 在工作中要时刻心系群众, 只有以严谨负责的态度用心去做每一项工作, 急群众之所急, 想群众之所想, 才能为群众提供贴心满意的服务, 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在工作中, 我们要向榜样们学习, 谨记公仆职责, 摆正自己的位置, 时刻警醒自己工作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 真正将群众的需求放在心上。在为群众服务的过程中, 如果脱离群众, 与群众有隔阂, 就难免有不周到细致之处, 要把群众的事看作是自己的事, 真正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我们付出的努力每多一分, 群众获得的利益都增加一分, 只有时刻谨记自己的公仆职责, 才能使群众对我们的服务满意。

最后, 胸怀大爱, 奋进不畏艰难。

胸怀大爱才能积极乐观懂得感恩, 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为人处世, 在工作中和生活中时刻传递正能量, 才能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和谐的工作队伍, 心中有阳光, 则世间遍布光明, 照亮前进的方向, 温暖身边的世界。

胸怀大爱才能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宽容是一种美德,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都有自己独特之处, 遇到不同之处实属平常, 能够懂得换位思考, 理智看待问题, 才能与人和谐相处, 工作中有不同意见的时候, 能够虚心接纳, 取长补短, 才能更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

胸怀大爱才能不畏艰难奋发向上, 平顺之时, 不能耽于安乐, 要时刻警醒, 困苦之时, 不能轻言放弃, 要迎难而上, 再难的问题都有解决的方法, 只要摆正态度用心去做, 付出的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凡事都有两面性, 有些问题确实难以解决, 但挑战即机遇, 只要把握好, 就能将其转化为一个快速进步的阶梯,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将平时积累的知识力量全部发挥出来, 才能使个人能力得到升华。在生活和工作中充满精神和干劲, 时刻准备迎接挑战, 积极向上有所作为, 才能使人生更有意义。

榜样们是伟大的, 但每个伟大都是孕育于平凡之中,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伟大的事业壮举, 其实就是由量变积累到质变的过程, 只有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 爱岗敬业, 心系群众, 胸怀大爱, 才能在关键的时刻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最终成就事业的辉煌。

平凡的伟大 篇3

当费德勒在法拉盛捧起奖杯,全世界为之赞叹,12 座单打大满贯,记录的创造者尤为激动。爱默生为后辈追平40 年前的记录鼓掌,他相信罗杰能很快超越自己,超越桑普拉斯。但16 个双打大满贯和总共28个大满贯的记录恐将空前绝后。爱默生与同胞们创建的澳洲帝国无比风光,他帮助澳洲八次称雄戴维斯杯,又一项难以企及的记录。

孩提时爱默生曾想当一名外科医生:“我非常尊敬医生,他们所做的简直是难以置信。”

但显然他的出众身体素质更适合运动场。父母看出他的网球天赋,举家搬到布里斯班,在昆士兰州的首府,爱默生接受更加专业和全面的训练,参加更高水平的比赛,很快,小镇男孩成为大城市里的明星。人们亲切地称呼他“埃莫”(Emmo)。

1959 年温网,爱默生同尼尔· 弗雷泽合作拿下男双冠军,他的首个单打大满贯来自家乡,1961 年决赛力克拉沃尔捧杯。1963-1967 年,爱默生书写的澳网5 连霸至今无人能够接近。而他也将名字刻上其他三大满贯的奖杯,是拥有全部四大满贯的五位男选手之一。爱默生的双打造诣也令人惊叹,16 座双打大满贯来自与5 位搭档的合作,他还是唯一将单双打四大满贯全部收入囊中的男选手。在戴维斯杯上,爱默生在单双打所向披靡,9 年间征战40 场只尝过4次败绩。

尽管保持着多项记录,爱默生却很少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男球手之一,他的名望也不及罗德· 拉沃尔和肯· 罗斯沃尔。和他同时代的美国名将克莱莫在自传中列出心目中的历史20 位最伟大男球员,爱默生不在其列,克莱莫只是写道:“他是历史上最好的双打选手。”

许多人质疑那些大满贯的含金量,因为大多顶尖选手都转为职业,如果拉沃尔、克莱莫、桑切斯他们能参加大满贯,爱默生还可能取得那些成就吗?这个假设就像“如果塞莱斯没有遇刺,格拉芙还能获得那么多冠军吗”一样没有意义。

若干年后,爱默生开玩笑说,“我没有拉沃尔、罗斯沃尔或霍德那样的天赋,甚至也没他们那样的技巧,所以我必须更加努力。”实际上,即使抛开他强壮的体魄和惊人的奔跑,埃莫的天赋也不会逊于其他伟大的名字。1961 年澳网,爱默生正是击败拉沃尔获得首个大满贯,同年又在美网战胜拉沃尔捧杯。

埃莫还是一位难得的多面手,在草地和土地都如鱼得水。在草地,他用发球上网无情地撕裂对手,来到红土,他依靠精准的落点和坚韧的毅力取胜。12 个单打大满贯6 个来自澳网,其余三大满贯各有两座。

大自然之子

拉尔夫· 爱默生说:“大自然中总蕴涵着精神的色彩。”在他看来,人和自然有一种精神上的对应关系,大自然就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来自澳大利亚的罗伊· 爱默生用行动实践了大自然与人的关联。

爱默生的家乡布莱克布特(Blackbutt)位于阳光明媚的昆士兰州,这个淳朴的小镇空气清新宜人,混合着松树和绿草的味道。30 年代的布莱克布特,现代化的脚步在这里放慢,人们最亲密的伙伴不是电器而是大自然。1936 年11 月3 日,罗伊· 爱默生降临人世。爱默生在农场长大,没有电视,就连收音机都需要手摇操作,但他从不觉得无聊。

他在奶牛堆中挤奶,在森林和农场奔跑,在山谷间跳跃。夸张点说,爱默生不用拿起球拍就已经具备了网球冠军的素养。挤奶让他的双手力大无穷,疯狂奔跑让他的双腿永不知倦,而山间跳跃让他在球场反应神速。也许,费德勒那无与伦比的手感与他在阿尔卑斯山脚下为“朱丽叶”挤奶不无关联。

在广袤的澳洲大陆,网球不仅是强身健体的运动,更像是家庭聚会和社交活动。在布莱克布特,大人们在布满蚂蚁洞的球场上打球,孩子们爬树,钓鱼,寻找机会打上几拍。在美丽的森林旁,山脚下挥拍,累了就躺下看看蓝天白云,饿了就来个野餐。

在这种“快乐网球”的氛围中长大,爱默生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微笑,他的笑容感染着对手,打动了观众。离开球场后埃莫再次回归大自然。

1983 年瑞士公开赛,见证爱默生最后的演出。在这里,埃莫五次夺冠,退役后他依旧对格斯达(Gstaad) 的美景念念不忘。格斯达四周环山,到处可见古朴的小木屋,在绿葱葱的松树掩映下,小镇散发着近乎神圣的静谧。这个宛如天堂的地方是欧洲皇室、影星和普通人热衷的度假胜地,而爱默生把网球带进了天堂。

爱默生同久负盛名的格斯达皇宫酒店合作,在每年的6、7 月份开设网球培训班。在酒店的4 片红土场上,学员们接受埃莫严格而周到的教导,每天5 小时的训练不算短,但充满乐趣。没有了比分,没有了压力,网球褪去了竞技色彩,身份也由球手转变为教练,爱默生很享受这份简单的快乐。

在大自然中成长,生活,爱默生的身上流露着大自然般的纯朴和善良,现在,他在天堂美景中享受网球的快乐。

袋鼠在战斗

在场上,他不惜体力地满场飞奔,如袋鼠般移动跳跃。无论天气多么炎热,情况多么危急,罗伊· 爱默生只想着向前,即使是第五盘,击球也和第一盘同样有力。这只袋鼠似乎永远不会感觉疲倦,并且随时准备迎接战斗。

14 岁时,爱默生的100 码(相当于91米)跑成绩是10 秒6,跳远能跳到6 米56,高中时代他包揽学校短跑、跳高、跳远多项冠军。曾与埃莫交过手的约翰· 巴洛特说,“他的双腿仿佛是橡胶做的,弹性十足,那些我们看来不可能追到的球他却视为家常便饭。”一些在巴黎的赛事组织者笑称,说不定埃莫连凯旋门都能跳过。

1954 年法网首次亮相大满贯,爱默生却没能跳出好成绩。17 岁的澳洲小伙决心大干一场,但他却遭遇首轮溃败,整场比赛只赢了4 局。吞下失败的苦涩,埃莫的眼中燃起更强烈的斗志。1963 和1967 年,他两度单打折桂,1960-65 年连续在罗兰· 加洛斯庆祝双打胜利。

两个温网冠军在爱默生眼中最为珍贵,“尽管我长在澳大利亚,但温布尔登对我有着特别的意义。1964 年,第一次冠军,决赛对阵斯托勒,当我拿到赛点,竟然紧张地不能松手发球。”1966 年,爱默生离温网三连冠无比接近,却鬼使神差般地偏离。1/4 决赛,首盘6-1 轻松获胜,第二盘不慎撞上主裁的椅子,造成左肩脱臼,与弗雷德· 佩里的记录擦肩而过。

遇上团队作战,埃莫爆发更炙热的激情,创造了1959-1967 间戴维斯杯八次夺冠的神话,唯一的遗憾是1963 年决赛2-3 惜败美国。并肩的伙伴从拉沃尔、弗雷泽变成斯托勒、纽康姆,爱默生永远为国家战斗到最后一刻。埃莫说,“你绝不该抱怨自己的伤痛。只要你上场,你就没有伤,事情就是那么简单。”

单打24 战22 胜,双打15 场仅输2 场,

屡屡在危难时刻制造奇迹,爱默生是霍普曼手下最信赖的大将,最勇猛的斗士。1964 年澳大利亚遇上瑞典,场地临时由澳洲草场换到瑞典红土场,埃莫打头阵,连输两盘后扳成平手,决胜盘对手5-2 领先,他做了10 个俯卧撑以显示自己依然浑身是劲,连下五局后获胜,最终澳洲人5-0 狂胜。同年决赛遇上老冤家美国,双方2-2 战平,埃莫压轴出场,先输一盘后连扳三盘,锁定胜利。

完美的偶像

伟大的品格或卓越的天赋并不少见,但兼具两者的人却不多见,爱默生就属于精英中的伟人。他不仅有着袋鼠般强壮的体魄和恐怖的弹跳,也像国宝那样受人爱戴,不仅因为冠军的头衔,还因为他几近完美的个性。戈登· 福布斯在他著名的《那些难忘的夏日》书中写道:“埃莫是一位真正的伟大的冠军,他还是世界上最和蔼可爱的人之一。

在他身上,亲切、幽默、决心和感性完美结合。他总是充满热情地拥抱生活,享受人生。”

后辈们把他看作完美的偶像。澳洲名将纽康姆说,“在场上,我从没看过他乱发脾气或是不全力投入比赛。”著名的坏小子纳斯塔斯将埃莫的海报挂在床头,时时激励自己。

2000 年澳网期间,桑普拉斯和爱默生来了场友谊赛,桑普拉斯感慨,“爱默生不仅是伟大的网球选手,还是品格崇高的楷模,能与他同场较量,是我莫大的荣幸。”

爱默生从未因荣誉而沾沾自喜,甚至直到桑普拉斯2000 年温网捧杯创造13 个大满贯的新记录,埃莫才意识到自己竟然拿过12个,并将记录保持了33 年。他为青出于蓝胜于蓝而拍手叫好,“我知道他一定会超过我,他理应创造新的记录。”

7 年后,又一位天王级的人物接近他的记录,爱默生依旧高兴,当费德勒在美网追平12 个大满贯,他很是兴奋,“我毫不怀疑他会超过我,然后去打破桑普拉斯的记录。”埃莫并不看重自己的名字是否和一系列记录相连,也不在乎名留史册,而看到年轻人的才华,看到网球运动的进步,埃莫的心在微笑。

退役后,爱默生时常客串一把教练,在老朋友的球友活动和自己的网球训练营中。每年夏天,爱默生训练营历时5-7 周,在指导别人的同时自己内心也无比愉悦。

球场不是马戏团

尽管桑普拉斯、费德勒能从记录上超过爱默生,但那份嬉笑欢闹的闲情却是两个甚为沉闷的后辈寻不到的。埃莫拒绝过那种类似清教徒的“训练+ 比赛”生活,他开派对,畅饮啤酒,高声歌唱,但一上场,却精神抖擞,丝毫不受影响。埃莫和斯托勒组成的双打威风八面,而在场下他们是最为出名的派对青年,他们高喊:“把你的女儿、啤酒和奖杯锁起来!”

“狂睡和豪饮”方案屡试不爽,具体操作为一人去派对,另一人老老实实睡觉。在一次长岛的巡回赛半决赛前,两人破坏了这个规矩,都去彻夜狂欢。赛场上,失利近在咫尺,但最终幸运站在他们一边,以22-24,9-7, 6-4 惊险取胜。

场下,埃莫的奔放因子完全释放,但比赛则是另外一回事,上了场就要百分百投入,认真严肃对待。最近20 年来,一些球员在场上做出疯狂举动,展现强烈个性。爱默生很是反感,认为那些球员简直是“海洋馆表演的海豚”。

1987 年,他的同乡帕特· 卡什跳上温布尔顿中央球场的座椅,掀开了个性秀的序幕。随着电视转播的出现,塑造球员独特个性成为赚钱、赚人气的绝佳手段,麦肯罗、康纳斯、博格等带着强烈个性符号的选手成为万人追捧的偶像。“与我那个年代相比,现在网球场上更看重个性,但我觉得很多东西会因此丧失。”爱默生说,“人们总说桑普拉斯太闷了,因为他在场上不发脾气,但大家应该更尊重他的比赛。”

网球需要激情,但如果蒙上刻意的色彩就不那么令人愉快了。在爱默生看来,那种夺得大满贯冲上看台庆祝而把对手凉在一边的做法极其缺乏体育风范。埃莫对费德勒很是欣赏,不仅在于球技,更由于瑞士天王的大家气度。2003 年温网,费德勒收获首个大满贯,爱默生第一时间送上了祝贺,但贺的不是冠军头衔,而是他获胜后的绅士举止。罗杰始终站在场上,和对手菲利普西斯一起。

平凡也伟大记叙文 篇4

喧哗已久,这个冷寂的冬天,一只蝙蝠让我思绪万千,忍住悲伤,静思己过---向“逆行者”们致敬。当你认为这个寒假是多么的无聊的时候,就抬头去看看那些在风雪中为我们站岗放哨的普通人,譬如医师护士,外卖小哥,人民警察,公交司机,保洁阿姨,超市员工等等,他们都是平民英雄,没有他们的坚守,就没有社会的正常运转。在这次瘟疫战争中最令我们引起关注又让我们敬佩的就是那些冲在前线的白衣天使,而我的父亲也是其中的一员。

在新春到来之际,我甚至还不知道这个事情,甚至还盼望着能和家人一起去旅游,还憧憬着外地的美食,怀着难以诉说的心情。直到除夕前一天,父亲才告诉我瘟疫来了,休假取消,他要赶赴防疫一线与病毒斗争了。在那时我的心中不仅有着失落和不甘,更多的还是担忧环绕在我的心头,但在那一刻,父亲的脸上充满着歉意,他十分歉疚不能履行自己的诺言,十分歉疚不能带自己的孩子去游山玩水,十分歉疚不能在新春佳节与家人共话今宵。从他那深沉的目光中我读出了医生的默默奉献,舍己为人。我明白这是父亲作为一名医生的职责,我也感受到了医生这个职业的伟大所在。在春节之际,我一直盼望着能收到父亲的消息,甚至还在心中暗暗责备他不跟我联系。可正当我看到新闻时,看到医护人员脱下防护服后汗流浃背的身体时,看到他们被口罩和护目镜勒的全是痕迹的面孔时,我明白了这些“逆行者”们为人民的付出。牺牲“小家”,奉献“大家”。正是一个个像我父亲一样的普通人,在危难之际,奋不顾身的在前线尽着最大的努力,救治着染上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他们连续十几个小时废寝忘食、汗流浃背,牺牲了与家人们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光,挡在了我们与死神之间。他们也是谁的父母,谁的子女,谁的丈夫,谁的妻子,平时也是与你我擦肩而过的普通人。其实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普通人换了衣服,告别亲人,学着前辈和死神抢人罢了,这些“逆行者”们的心中也充满着恐惧,但给他们如此勇气的支撑没有其他,无非就是—使命!

面对冷酷的疫情所幸还有一些普通人用温暖的身躯替我们负重前行。总有一群普通人,总是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选择逆行,以血肉之躯为我们筑起铜墙铁壁。

谢谢你们,勇往直前的医生护士,披霜冒露的军人警察,还有通宵达旦的社区工作人员……当他们拥抱完家人,拭泪,转身,我们从他们身上隐约看见了共和国的脊梁!

平凡人伟大事作文 篇5

事情是这样的,昨天去学校的路上看到了这样一个场面,马路边上原有的民房正在被推倒,马路上一片狼藉,一些可怜的老人无助的望着自己的“家”被“蹂躏”,他们无声的哭泣着,边上围了很多人,却没有一个知道应该怎么办,我觉得这时候应该有人站出来帮他们一把,哪儿怕只能给他们带来一点点的希望,此时我知道我不是冲动,我真的看不下去了,我就上前问了情况,当我说要帮他们找记者报道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围在了我身边,跟我讲这些人是怎么的“无理”怎么的欺负人,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挺“伟大”。

我先打了110了,可那些“人民公仆”到了现场连问都没问,转身走人了。然后我就开始不段联系新闻媒体,可是这必定是政府的事情,110都不管,新闻媒体的态度同样如此,再联系了三家之后才有一个台的记者来到了现场,我知道新闻媒体也好,公安也好,他们都是是为政府服务的,可话说回来,政府不同样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吗?我们不得不承认那些民房确实多少有点影响“市容”,拆掉它也属正常,可问题是那也曾经是别人的“家”,我想如果政府解决了老人的后顾之忧,给他们安顿好了,我相信他们会很情愿的让出他们的“家”的,可问题是这种强制性解决问题的后果是什么,是老人要露宿街头,是老人们无家可归。政府啊,政府,您是人民的政府,在您的公民有难的时候,为什么您处理的问题的方法不能更全面一点呢。我知道我可能有点太感情用事,可能了解的太片面,问题看的太狭隘,但我想这是一个正常的人用一颗正常人的心去看待这种正常的事所做出的正常的反应吧。

伟大的平凡作文 篇6

小时候,母爱是一首首轻柔的歌谣。每当临睡时,小小的我总是过于活泼好动,睁着大眼睛左顾右盼,在妈妈的怀里也不安分。依稀记得妈妈就会哼起自编的摇篮曲“小宝宝,快睡觉,睡好觉,醒来蹦蹦跳……”以及“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等来哄我睡觉。一阵阵甜美的歌声传到我的耳边,那样温柔,饱含爱意,使我的心渐渐安宁下来。我枕着妈妈的臂弯沉沉地睡去了,每一次都睡得分外香甜。

后来啊,母爱是一个个金黄的胡柚。打小我就爱吃胡柚,它的果肉美味,络却奇苦无比。为此,妈妈总是细心地为我将胡柚剥皮。她先挖开胡柚厚厚的皮,抽去如蛛网般密密麻麻的白色的络,剥去透明的覆在每一瓣上的表皮,甚至连细微的籽都去除了,就只剩下金灿灿的果肉,盛了满满一小碗送到我面前。那颗粒饱满、晶莹剔透的果肉散发着诱人的光泽,挑逗着我的味蕾。我却舍不得一口气吃完,总是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品味。酸酸甜甜的汁液盈满了整个嘴巴,像一朵花轻盈地在舌尖绽放,给我最美好的味觉享受。

再后来,母爱是一碗碗精心熬制的中药汤。有一阵子,我的脸上痘痘频发。妈妈为此很是焦心,于是抓了几帖中药,每天起早贪黑不辞辛苦为我熬制。我因受不了中药的苦味而极为抗拒,妈妈便苦口婆心地劝导我“良药苦口利于病”,鼓励我勇敢一点,不要怕苦。我闭起眼睛强忍口中苦涩咕咚咕咚一饮而尽,妈妈便及时送上一颗冰糖给我缓缓。虽然每天的喝中药于我而言始终是一种煎熬,但因为有了妈妈的鼓励和陪伴,我不知不觉克服了困难,额头上的痘痘也消去了不少。

而现在,母爱是一声声亲切的叮咛。上高中后开始住校,一周只能回家一次。妈妈一见我回来就开始嘘寒问暖,问我在学校里的学习生活。每次临别时,妈妈总会提醒我别忘了带饭卡,换洗的衣服要带够,生怕我冻着、饿着;叮嘱我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要搞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在吃饭上不要亏待自己,说什么照顾好自己也是一种孝顺;考试时要像做作业一样放轻松,做作业要像考试一样严格要求自己……虽然都是些稀松平常的话,却像一股股暖流涌进了我的心里。

母爱无处不在。它是一床晒过后充满阳光气息的棉被;是一件被熨得平平整整的衣服;是一顿美味的晚餐;是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不论何时何地,母亲永远是子女最坚实的精神后盾,母亲的臂弯永远是子女最温暖的港湾。

平凡人的伟大记叙文 篇7

1928年9月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来到前苏联参加列夫托尔斯泰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当他来到托尔斯泰的墓地时, 墓地的“逼人的朴素”令作者震撼, 《世间最美的坟墓》就应运而生。本文从环境美、外形美、情感美、对比美、语言美五个方面对这篇美文进行赏析。

一、环境美

托尔斯泰———19世纪后半期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有着高贵的出身、显赫的声名, 自己选择的归宿竟“远离尘嚣, 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 那“羊肠小路”、“林间空地和灌木丛”都渲染了墓地环境的清冷、孤寂。但“那些高大挺拔, 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树”, 让我们感受到了晚年的托尔斯泰追求恬静、自然的幸福的心境。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墓窟被选置在显眼的地方, 尽管可以得到后人的仰慕, 但同时也惹来了终日的扰攘喧嚣;托尔斯泰墓周围清冷、孤寂的环境, 正是这位伟人复归平淡的人生旨趣的体现。他的坟墓也由此成了世间最美、给人印象最深的、最感人的坟墓。

二、外形美

文章开头具体描写了伟人托尔斯泰墓的外观:“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 第二段再次描述:“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 上面开满鲜花———nulla crux, nulla corcna———没有十字架, 没有墓碑, 没有墓志铭, 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后文又反反复复提到无名者墓地没有任何装饰的特征。这外形平凡、朴素的墓地“美”在何处?这里所说的美, 不是一般世俗的美, 而是一种精神境界的美。一方面是“小小”的坟墓, 一方面是“伟大”的人物, 从坟墓朴素的外形, 我们看到的是托尔斯泰伟大的人格———平民化的朴素。

三、情感美

读这篇文章, 最重要的是要读懂“最美”这两个字。什么叫做美, 什么叫做最美, 带着这种阅读期待, 我们随作者一起参观了虽然“开满鲜花”, 但是没有十字架, 没有墓碑, 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的托尔斯泰的坟墓。原来平凡、普通的“只有几株大树荫庇的长方形土丘”, 蕴涵着托尔斯泰童年的想象, 饱经忧患的老人从童年的想象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的启示”。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了一个什么启示?是追忆童年的梦想?还是对宁静、朴素生活的向往?在遐想中熏陶了我们的情感、净化了我们的心灵, 更激起我们对伟人的敬意。特别是同样伟大人物奢华墓葬与托尔斯泰平凡朴素的强烈对比, 更强烈地震撼了读者的内心, 更显示了托尔斯泰崇高的人格美。更让读者读懂了“最美”这两个字。

四、对比美

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很成功。首先拿歌德、拿破仑、莎士比亚的陵寝的华贵和托尔斯泰的朴素对比。三位伟人的墓是一种庄严的美、华丽的美。这种“美”与他们“伟人”的名声是和谐统一的。这是符合常人心理的, 伟人死后, 人们会用自己认为是最好的方式来纪念他们。而托尔斯泰坟墓的朴素美与他淡泊名利, 追求平民化的生活也是和谐统一的。因而, 只有伟人与伟人相比较, 才能让人体会到这幽暗的小土丘的“宏伟”, 才能让人感到托尔斯泰的与众不同;其次是坟墓的平凡普通与托尔斯泰伟大英明的对比。走出列夫·托尔斯泰的老屋, 循着被草木掩盖的小路, 一颗又粗又高的白桦树, 向来客热情地招呼。一个小小的土丘, 竟是一个文坛巨擎的归宿!坟墓的平凡普通与伟大英名是多不相称, 但这正是作者立意之所在, 普通蕴含伟大, 对比中使人发现一种不同寻常的精神力量, 这种精神力量可以长久地震撼人们的心灵, 可以让人感到这座坟墓的最美, 也可以说, 正是墓地惊人的朴素与墓地人的伟大形成鲜明的对比, 更深深地打动了读者。最后作者用自己的内心的抒情渲染, 用自己的内心的“庄严肃穆”“剧烈的震撼”和外界的无声相对比。显示了其特别崇高的人格之美。

五、语言美

首先是朴素美, 《世间最美的坟墓》用平淡朴实的文字, 描绘出托尔斯泰震撼人心的朴素美。作者对托尔斯泰的仰慕, 为伟人这普通的墓穴所受的感动, 全部隐匿在平淡朴素的文字背后。可以说, 打动作者的是那伟人墓的朴素, 打动读者的除此之外还有作者行文的朴素。语言朴素的美, 感情沉挚, 使本文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

其次是含蓄美, 梅尧臣说:好的诗歌应“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好的散文语言也应言有尽而意无穷, 令人回味和遐想。正是本文语言的含蓄、耐人寻味, 才更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平凡中的伟大 篇8

电影《芬尼的微笑》在奥首映式时间也在2月27日。在政界、电影界、新闻界知名人士忙于电影首映式庆典之际,我从奥中友协常务副主席卡明期基教授那里得到瓦格纳女士病危的消息。瓦格纳女士就这样与我们告辞而去,没有豪言壮语,好像对人世间喧闹的电影庆典并不感兴趣。她临走前,没来得及看上一眼由奥中合拍的电影,很多人为此惋惜。但是,真正了解认识她的人都知道,她的伟大在于她的平凡。她生前对电影及宣传媒介并不感兴趣。〖JP〗

我最初认识瓦格纳女士是在1990年。当时卡明斯基教授告诉我,有一位奥地利老太太50多年前嫁到中国,后来一直随丈夫生活在中国的农村,从未回过故乡。这位老太太名叫格特鲁德·瓦格纳(Gertrude Wagner),据她哥哥告,她生活在武汉。但经奥中友协查询,武汉并无此人。从她哥哥后来提供的通讯地址,才知道她住在浙江东阳县。应卡明斯基教授要求,我给当时正在浙江休假的妻子高文英打电话,让她去东阳寻找。高文英到东阳外办查询,外办的领导回答说东阳无此人。于是她就按卡明斯基教授提供的线索,让司机开车沿村一路寻找,用两天的时间,在湖沧村逐户打听,后来遇到瓦格纳的二女儿。高文英来到瓦格纳的家,把几盒奥地利莫扎特巧克力送给她,老太太激动地掉下了眼泪。她说:这是她离开奥地利50年来,第一次见到家乡的巧克力。高文英立即告诉卡明斯基:她终于找到了瓦格纳,她住在湖沧村,生活很艰苦,她的丈夫杜承荣已是癌症晚期,生命垂危。

1990年4月份,卡明斯基教授与当时任奥中友协副秘书长的燕珊女士一同前往东阳,将几经周折,为瓦格纳女士争取到的奥地利国籍证书亲手交给瓦格纳女士。卡明斯基教授到达瓦格纳的家时,她的丈夫杜承荣已奄奄一息。杜承荣紧紧地握住来自远方客人的手,用德语不断地说“太高兴了”“谢谢”,这是奥地利人带给老人最后的也是极为珍贵的礼物。4月28日与瓦格纳相伴一生的丈夫杜承荣与世长辞。此后,我们与瓦格纳女士保持着经常的联系。恢复奥地利国籍,给瓦格纳生活上、经济上带来一些补贴。奥地利政府每年发给瓦格〖CM(20〗纳女士的生活补助,对她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与此同时,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使浙江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瓦格纳女士在她的晚年,终于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小康的日子。老人曾高兴地给我们寄来照片,她终于有了一个新的厨房,不用上山捡柴做饭了。

1990年10月,在奥中友协的协助下,维也纳市长Zilk 邀请瓦格纳回维也纳访问。在阔别50多年之后,第一次回到了自己的故乡——维也纳,见到家乡的亲人,少年的朋友,瓦格纳女士自然激动万分。但在我们与她谈话时发现,每当瓦格纳女士用流利的东阳方言说“我们”时,她指的是中国的家乡。在奥地利的3个月逗留期间,她十分想家,想念家乡东阳湖沧,想念她的孙子孙女,想念她的家乡邻居。在大家一再挽留下,她才在维也纳停留了3个月。

1991年,奥地利联邦副议长哈塞尔巴赫率代表团访华。应奥中友协请求,浙江外办邀请瓦格纳来杭州出席省政府招待会。在此之后,我还见过瓦格纳女士多次。浙江电视台与奥电视台合作,希望拍一部有关瓦格纳的纪录片。瓦格纳不愿意上电视,总是说她的生活普普通通,“文化大革命”时,许多中国人比她受苦受得多,没有什么好拍电影的。在卡明斯基教授劝说之下,瓦格纳女士终于同意。1995年,瓦格纳女士与浙江电视小组第二次来到维也纳拍片。由浙江电视台沈蔚琴女士编导的记录片《嫁给中国》荣获中国纪录片大奖,电视小组人员也与瓦格纳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每逢节日,编导沈蔚琴女士及摄影潘力平先生都到湖沧拜访他们的杜妈妈,杜妈妈有事,也会打电话给他们。1997年,浙江电视小组又拍了第二部瓦格纳记录片《瓦格纳夫人过春节》,再次引起轰动。1997年9月,瓦格纳应邀第三次访问维也纳,出席卡明斯基教授撰写的瓦格纳生平一书《嫁到中国》首发式。迎接瓦格纳的是鲜花、勋章以及生平事迹展览。奥地利总统克莱蒂尔在总统府接见了瓦格纳女士,并与她进行了长达一小时的亲切交谈。

平凡中的伟大 篇9

电影《郭明义》观后感

6月7日下午,我有幸参加了单位组织观看的《郭明义》这部电影,深受教育。电影《郭明义》里面有很多的感人的画面语言。郭明义正像毛泽东描述的,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通过观看《郭明义》,我不禁为郭明义的种种事迹所感动,脑海中总是浮现出他每次捐血的情景、为贫困孩子捐款的场景以及他的女儿每次回家只能睡在狭窄过道里的场景,他对别人的慷慨与他自已个人的清贫比起来显得如此的耀眼,而他不求任何回报的行为更加折射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杰出品质:共产党员是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是助人为乐的,共产党员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郭明义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普通的人,也是一个伟大的人。郭明义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爱岗敬业,坚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有了这个基础,他才能更好地奉献社会,感染身边的人。其次,郭明义心中不仅有小爱,爱家庭、爱孩子、爱妻子,更有大爱,爱祖国、爱人民,这种爱充满力量,深深地感染了大家。

郭明义的事,许多看起来都是小事,比如资助贫困家庭孩子上学、献血等,普通人也可以做到。但他坚持几十年,形成了长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把帮助别人减轻痛苦当成一种快乐,这些

特别伟大。

作为一个普通人,看完这次电影,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传统教育的洗礼,明白了一个道理,凡事都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件小事做起,把“感恩”贯穿工作及生活之中。

平凡中的伟大 篇10

平凡中的发现,就是不平凡。

一个个落下的苹果是平凡的,人们把它们拾起吃掉,也是平凡的。

一次次壶盖的跳动是平凡的,人们对其置之不理,也是平凡的。

一下下螺母的拧动是平凡的,人们对这种工作习以为常,还是平凡的。

可是,有些人发现了苹果掉落的方向,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有些人发现了壶盖跳动的原因,蒸汽机从此问世。有些人发现了拧动螺母的道理,电话从此诞生。

平凡中的勇气,也是不平凡。

在他人有难时,出手相助,这是平凡的。但是,有些人在面对落楼儿童时,鼓足勇气,冒着被车撞和骨折的风险,毅然伸出了双手,做出了平凡的事情。就是这一伸,使她被世人称为“最美妈妈”,使她成为了不平凡。

在受到打击时,永不言弃,这是平凡的。但是,有些人在面对罢官和宫刑时,鼓足勇气,挑战生理和心理的极限,毅然捧出了笔墨,做出了平凡的事情。也正是这一写,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将他写进了不平凡。

平凡中的坚持,更是不平凡。

爱迪生拥有上千种发明,但是这些发明从何而来呢?实验。试想我们每一个人,谁没有做过实验?但是,爱迪生在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实验时,以“我已发现了千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坚持了下来,最终,平凡的实验使他发现了不平凡的钨。并且,他面对实验失败的惨状时,也在坚持。他看着大火中的实验室,就如同看见了平凡的炉火一般。坚持,使他在平凡的大火中抢出了不平凡的留声机。

平凡中的发现,使我们拥有目标。

平凡中的勇气,使我们敢于行动。

平凡中的坚持,使我们奔向成功。

伟大的梦,平凡的我 篇11

没有信心,我被大家拖着走

当周围的人如临大敌,当上一届高考胜利者们的微笑铺满全校,我知道我的高三真的开始了。那个时候,我心里真的没有信心,想的是但愿老天保佑,可以让我上一所大家都听过的重点大学。对于我而言,中央财经大学、中山大学就是再好不过的归宿了。

还记得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的学姐来给我们做演讲,她那系统完美的复习方法、每天写一篇短文的毅力着实让我汗颜,虽然心里有点小小的不服气,但我真的感到中国人民大学于我,永远是无法企及的高度。

顶着高三生的称号,好像大家都变得勤奋起来。我坐在异常安静的晚自习教室里,心里感到莫名的不安,检讨自己是不是过得太舒服了,总有一种随时要落后的恐慌。

于是,被大家拖着走,我开始慢慢地跟上大家学习的节奏,进入高三学习的状态。我非常感谢那些每天起早贪黑,比我多学两个小时的同学,他们激励着我往前走,不要停。

高三,我真的尽力了

在整个高三里,如果说有一个时候我真的竭尽全力了,那便是在最后一轮总复习里。

每天从早上六点半到晚上十二点,在所有应该学习的时间里,我都全身心地投入。为了保持题感,我几乎每天都完成某个科目的一套高考试题,然后再回顾过去做过的题目。自习的时候,我会把一大打练习放在桌上,然后埋入题海心无旁骛地搏击,直到那打资料消失。

高三前期,我的心态很不好,但在冲刺阶段,我反而坦然了。我告诉自己不必跟别人比,身体并不健壮的我不能承受太紧张的复习生活。那个时候,所谓的目标、理想已经悄悄地淡出我的心房,我心无杂念地做好每一件应该做的事,享受最后单纯而充实的高中生活。

意外发生,我坚持到最后

我高考的那两天过得实在不顺,前一天肚子疼,腹泻不止。我心里七上八下,一面有种天要亡我的纠结,另一面又安慰自己:这不算什么,态度决定一切。

但是,当周围一片寂静,我躺在床上的时候翻来覆去,止不住地想第二天考试要怎么做,并告诉自己不要粗心,不要填错答题卡……种种念头像空气一样塞满我的脑袋,我很想把它们从脑海中赶出去,但怎么也睡不着。我入睡前的最后一个印象就是天已经蒙蒙亮了,当我爬起来的时候,脑中一片空白,却奇迹地没有感到疲惫,反而异常兴奋。

这或许就是良好心态的力量。我把高考当作高三的一场普通的考试,我按着平时的考试步骤前进,倒也顺顺利利。虽然考完后我的内心依旧迷茫,但我已经无怨无悔。

高考,让我抵达新的高度

2008年的夏天,让我感到惊喜的是,我竟然成了高考状元,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回望高考之路,最让我心灵震动的并不是它将我带到了另一个更高的起点,而是它让我意识到,平凡的我居然超出了自己的极限;它让我了解到,我居然有如此强的意志与精神挖掘出自己莫大的潜力。

高考是我们通往梦想的阳关大道。当我们桌上摆着写不完的试卷,抽屉里塞满了背不完的书时,其实我们正是在为自己的梦想和未来奋斗,这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前方或许就是梦想的彼岸。

平凡的岗位伟大的事业 篇12

平凡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常说的平凡总是相对伟大而言,有平凡的伟大,也有伟大的平凡。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平凡的事情,如果能够坚持,就会成就伟大的事业。

我们的基层党组织,做的是平凡的党的工作,但是要知道,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基石,我们要抓好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就要抓好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要抓好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全面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党员认真学习,忠于职守,加强思想政治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全面完成党交给我们的任务,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争做一名先进的共产党员。要知道,平凡是伟大的基石,伟大来自于平凡,伟大是平凡的升华。从古到今,无数仁人志士追求平凡,在平凡无名的岗位上追求自己的梦想。他们以超然的心态把握人生,坦然面对纷繁世事,荣辱不惊地正视自己生存时空的尴尬与不幸。他们把金钱、地位、声名……这一切的一切抛到云霄之外,使灵魂得到清静和安宁。于是,阳光在身边洒落,漾起金黄的涟漪,令他们的世界色彩斑斓,熠熠生辉。

孔繁森、焦裕禄是优秀的共产党员,特别是杨善洲,他们都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让人赞叹,值得我们去学习,学习他们这种朴实的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勇于献身精神和人民至上精神。

草是平凡的,很少有人愿意做草,但去看春天的原野时,人们总爱说那是草在绿;星是平凡的,很少有人喜欢做星,但常常在有月的夜晚,人们也 1

爱说那是满天星斗;花的事业是甜蜜的,但有人愿做一片平凡的绿叶,因为绿叶是鲜花的依托,虽平凡但无悔,虽平凡但无私。生命的本质,就在于不断地追求和伸展,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感受平凡生活中的快乐和奉献。如农民、企业一线工人,他们都是普通劳动者,都是平凡的人,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虽做不出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为伟业增砖添瓦,为伟业增光添彩。

这些优秀的共产党员就是鲜花、就是小草、就是绿叶,他们默默无闻的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工作着,奉献着,用自己的一生去实现自己的理想,那就是服务于人民,为了人民的利益而舍弃了自己的利益,舍小家顾大家,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但是他们的信念不变,他们的理想不变,这是他们穷其一生的追求。平凡中体现价值,平凡中诞生伟大。

生活不是童话,它由一个个平淡的生活细节组成,只要在每个细节里注入关爱的心意,平凡也美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无法改变,比如低微的门第、丑陋的相貌、痛苦的遭遇……这些都是我们生命中的“茧”。但我们在平凡中选择自尊、自信、毅力、勇气……它们是帮助我们穿破命运之茧、由蛹化蝶的生命之箭,是帮助我们成就一切事业,实现更加灿烂的今天和明天的法宝。

人可以平凡,但不可平庸。平凡与平庸,是生活的两种态度和状态。一个人一天到晚无理想、无目标,浑浑噩噩的混日子我们不赞成;很多人对平凡不屑一顾,天天就想着成功,仿佛人生只有成功才有意义,那是不理智的,功利主义思想太重,将会扭曲人性。在世界上,成功的人永远是少数,大多数人的一生都是在平凡中度。只有多数人的平凡,才有少数人的成功。所以,歌颂成功的同时,更应赞美平凡。

我们党的千秋伟业需要平凡,每一个岗位对于建设伟大的祖国都很重要,不要轻视,不要放弃,正是因为有了平凡的岗位,平凡的党员,平凡的基层党组织,才会建起伟大祖国的高楼大厦,群众是基石,我们是粘合剂,只有和在一起,祖国的大厦才会更加牢固基。我们要服务群众,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发挥我们共产党员以及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做到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伟大的业绩,把自己的一声投入到伟大祖国的建设中去。

人生仿佛长长的起跑线,在这浩渺的苍穹下,要永远不停息地进行生命的追寻,以成熟骁勇的风姿展示共产党人的风采,以水滴石穿的精神展现共产党人的坚强,以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的精神展现共产党人的奉献,以团结拼搏奋进的事迹展现基层党组织的力量。

体会平凡中的伟大 篇13

5.12是我们护士的节日,很荣幸能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工作以来的感受和体会。护士节是为了纪念现代护理事业的奠基人——克里米亚战争中的“提灯女神”南丁格尔女士。知道她的伟大事迹,是我还在读初中的时候,南丁格尔出身贵族,博学多才,富有爱心而又不畏艰险,在战争期间,使前线士兵的病死率由50%下降到2.2%,她的崇高精神早已成为每一位护士的职业楷模,就是在那时,她的形象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里,让我对护理这个职业充满好奇与热爱,也就在那年,非典爆发,47岁的广东省中医院急诊护士长叶欣永远闭上了那双美丽的眼睛,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她离开我们之前留下这样一句话:“这里危险,让我来。”这种奉献精神感动了我,更坚定了我学习护理专业的决心。并在填报高考志愿书的时候,我义无反顾的选择了临沂卫校,那时,我对护理事业还很陌生,还在幼稚的以为,自己有性别的优势,有爱心,就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但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和一年的临床实践,尤其在进入实际工作中之后,我明白了,想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护士,一名“白衣天使”,要付出很多,牺牲很多,甚至包含血和泪。

毕业后在好奇心的促使下和对护理事业的向往我来到了济南,并有幸在济南军区总医院肾内科从事护理工作,刚来到这里的时候,面对患者,自己不知道该怎样与他们沟通交流,不知道从哪干起,那时,我真的很苦恼。所有的一切都只能从头做起,向领导和老同志请教学习,学习有关肾脏疾病相关知识,疾病护理,日常生活护理,慢慢的,在实际工作中,我真切的体会到作为一名护士,有多么的苦,多么的累,多么的重要!

打针,发药,铺床,输液,我们在苦中感受呵护生命的快乐;交班,接班,白天,黑夜,我们在累中体会自身价值的意义。在医院特有的气味中,我们走过了清纯的少女年代;从血染的伤口边,我们走过了炙热的青春年华;在白色蒙蒙的氛围中,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来丈量无数个夜晚的漫长;在亲人的期待和焦怨声中,我们把自己奉献给了一个个身患

疾苦的病人„„

记得有一个患肾衰的小女孩,病房里经常都能听到她背诵唐诗稚嫩的童音。治疗时,我问她:“小妹妹,你怕不怕?”小女孩调皮地说:“姐姐,有你们,陪着我,我不怕。我喜欢你们、我喜欢看你们笑的样子!”我听了她的话,含着泪笑了。护士的工作不仅仅只是用双手机械地忙碌,更是用心、用情、用爱、用微笑去面对每一位病人。

那天早上,我刚从睡梦中醒来,电话就响起了,吴护士长说“欣欣,你今天休息干嘛啊?”我说“我要出去逛街,有什么事吗”她告诉我“小岳要高考了,腿疼的厉害,也不能出去买参考题,你有时间帮他看看吧,要北京黄冈的。”我去书店帮他买了书,看到他感激的眼神我欣慰的笑了,我说“好好考,等你的好消息。”他强忍着疼痛坚强的笑了笑。

岁岁年年多少事,迎来送往何其多。有人算过,一天上班的护士全部走下来的路就有四五十里之多,那么,一年、十年、二十年呢?中国有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长征之路,登极之路,我们脚下的路能与之媲美吗?我想回答是肯定的。因为这条路同样用热爱、执着、奉献和牺牲刻写着里程和路标!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磨练,我学到了很多,这要感谢各位领导对我的关心,各位同事对我的帮助。我们的职业是崇高和伟大的职业,我愿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卫生事业!

《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 篇14

画如其人,人如其画,他是一位心自然主义画家,他关注的是心灵的自然;他从平凡纯朴中出发,走向超凡脱俗,又从超凡脱俗之中回归于平凡纯朴,从而成就了“于平凡中现伟大”的艺术与人格的双重造诣。

他与他的作品深深打动了我,也必将打动了所有的观者,我想作更多的抒发,但我怕我的感慨中多少参杂了刻意,而污染了画家与作品的本真与朴质。所以,我只能选择以对话的方式,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汪大和他的艺术。

林:你是一个农民,也是出色艺术家,从农民到画家,这条道路比较特殊,你能把持这份追求的信念是什么?

汪:对我来讲是一件很简单、很平常的事情。我认为,作为农民也好,工人也好,与艺术没有直接的冲突。就是说,艺术它本身就是一种对文化的热爱,就这么简单。我喜欢创作。

林:听说你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也吸收了不少美院的营养。

汪:是这样,当年我考四川美院的时候,专业考分可以,但是英语不过关,没有被录取,后来我就混入川美去听课,断断续续也有3年。我想接触到更多的艺术界高人,关注别人,之后我也开始关注我自己,不断地画画。

林:你一直游离于农民与画家两条不同的路上,你有没痛苦过?

汪:没有,我很明确,因为我从来就觉得艺术最真实,没考上美院对我影响不太大,因为我人在哪里我都可以画画的。

林:你对作品的技法、色彩、思想有什么看法?

汪:其实我有自己的一个创作绘画的逻辑在里面,这个逻辑是:以一种“空”的心态,一种“无”的心态,不刻意,不执着的这么一种状态去画,去创作,其实很随意。

林:你能不能把这个“空”、“不执着”做定义,让人更清晰地理解。

汪:其实这个“空”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和前提下的,就像佛教所说的“空”,没有任何的前提它就不可能是空。例如,我做过的一个梦,我是一个武林高手,按照武功秘笈培养了三个弟子,要打败天下的三大魔头,我以为凭借练就秘笈里的武功就可以打败他们,结果,当武功练成之后我就感觉到不可能;我试图再从秘笈里寻找更深的武功,然而秘笈的最后一诀居然是一张白纸,空的,一句话也没有;我悟出来了,就是你要把前面练得非常好非常好,然后,把它断开。

林:不受既定的约束,做到忘我的状态。

汪:对!

林:你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不创造,我只表现”。请你谈谈创造与表现之间的不同。

汪:对,我所说的“创造”实际上就是一种有意而为的创新,就是说我要把一种东西搞成一种什么形象、什么色彩、观念啊!比如说把人的皮肤画成纯粹的红色,或者是把人画成一种其他的形象,这就叫创造。但“表现”则不同,“表现”关注是内心真实的东西,不管形象,就是自然的。

林:你只抒发你想抒发的,或者说,你要表现的,可能更注重于你表现的对象和你要共鸣的部分,很自然的去流露出来。

汪:对,纯粹的自然。我只想表现,不做创造。

林:你觉得你会在艺术这条路走到什么地方?

汪:没有目的地。因为我是自由的,就是自由地创作。就是我面对画布我可以自由的去表达,没有画布我可以做其他的事情。

林:你的画面似乎很拙,你对自己的技法有什么观点?

汪:其实我什么观点也没有,我不想拙,也不想华丽,也不想不拙,就是很自然的去随心而作。

林:你画了这么多农民,是大巴山的农民?

汪:也不是,我认为天下的农民都一样,没有特定是哪个地方的。其实现在大巴山没有农民了,他们全部出来打工了,就剩下一些老人小孩。

林:你是怎么看待你表现的群体,比如说大巴山的农民换了一种工作,但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农民,因为他们仍在以他们的体力很朴素地工作着,你有什么情结所在?

汪:其实这种情结很简单的,所谓热爱、崇拜、歌颂,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我从小就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工作之后也全部与农民打交道,零距离的融合在一起,我就是农民,就是工人,我不存在什么刻意的情节,我就是这样去画了而已,很简单的、就是这样想的。也许别人会说那是在歌颂。

林:在我看来似乎很平凡的事物,在你的画面里却显的特别伟大、可爱,你是怎么认为的。

汪:有这么一句话说得很好,旁观者清。你是旁观者,旁观者最有发言权,我自己是一个朦胧的状态,我仅仅因为喜欢它、熟悉它,所以就画它。

林:你关注了,也塑造了这么多的人物形象,假如说你是上帝的话,你会对他们的命运想伸出什么样的手。

汪:其实作为一个劳动人民,以前我会觉得很苦、很艰难,但是我现在不这样认为,我认为没有什么,我感觉很自然很平常。如果我给予他什么,那必定还是我的,我认为好的,也不一定他能接受。

林: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上帝,你更愿意和他们一起进入那个角色中去,而不是去改变他。

汪:对,我不认为那样不好。

林:有人说你的作品很当代,你说“不是”,你怎么认为?

汪:对。我不喜欢什么当代不当代,真实地反映自己就完了。它本来就是当代的,任何存在着的都是当代的,你说它是什么呢,——它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

林:你不喜欢别人给你冠一顶这样的帽子。

汪:实际上我认为,中国现在所谓的“当代艺术”,一种时髦的艺术革命运动,我不要在那种时髦的艺术革命里面去打滚。

林:你只关注你的热爱。

汪:对。

林:文化艺术决定着人类的脚步,某种程度上说,什么样的文化艺术就引导着什么样的人群走向什么样的未来。这其实也是一个艺术家的责任。那么,在这个艺术责任上,面对中国当下所呈现的艺术,你思考过什么?

汪:对中国当下的那种文化艺术,我最不看好的就是虚假的太多,不真实。举个具体的人物,比如说岳敏君,我不看好,他也许能打动他自己,但没有打动我;但也许我不喜欢,别人喜欢。我强调真实,一定要真实;还有一个,方力钧,他有一本书《像野狗一样生存》,里面有这样一段文字,大致是说,当他想画一个画面的时候,就用一个笔把它记下来,过了半年再看一下,如果还是很想画它(自己还很喜欢),他就不画它,再过两年再看,不想画了(自己不喜欢了),他就开始画。这与我的观点也差的很远,我认为这是在说假话,唬人嘛。

林:他自己不爱吃的,偏偏得出一个逻辑——别人爱吃。

林:我没看过这本书,不知道方力钧是怎么定义他的野狗,其实狗的祖先是狼,狗是由狼驯化来的,忠实,是有恋主情结,这是狗的一种进步,不过,也是狗的一种悲哀;那么,方力钧的这条野狗的生活信念是什么,是想回归狼的本性,还是想重返主人的身边。搞不懂方力钧选择的是哪一种,如果他选择的是狼,那就是你的那个状态——“我就是我自己”;如果是选择狗的状态,那么他必须得善于卖弄。

汪:其实,他定义的这条野狗并不向往狼,是一条离家的狗,本质仍是狗,可以与家狗发生关系,但不需负家狗的责任,相对于家狗似乎有点“自由”与“玩世”,但我想,这还是卖弄,一种更高超的卖弄。如果这本来就不是方力钧想要表达的,那他岂不是很苦;而我的责任是说真话,说了之后,你怎么去看,那是后来得出的结果。

林:放眼古今中外,能放在你眼里的有哪几个?

汪:最打动我的,中国的有说徐渭、八大山人、黄宾虹。书法的有王羲之、怀素这些大家;西方的有像马蒂斯、德库宁、鲁本斯。

汪:我现在真的是很喜欢他们,我希望我自己那种作画状态能和他们的境界靠拢,那才是真正的大师。

林:你觉得你的艺术语言有没有他们的影子在?

汪:影响多少是有的,但是纯粹很靠近哪一个大师,我认为没有,我的经历与他们不一样,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也不一样。

林:或者说这也是你自豪的地方。

林: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你成为举世瞩目的大师,你会不会觉得惊讶?

汪:我不觉得惊讶,但是我会觉得高兴。既然我成为了非常了不起的艺术家,那就说明我给社会奉献了好东西,这我会很高兴。其实我很自信,我认为我自己能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人。

上一篇:关于淡泊与名利的高二周记作文下一篇:全区人才状况调研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