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级上册数学预习方法(精选7篇)
初中一年级上册数学预习方法 篇1
1.一般来讲,上课要以听讲和思考为主,并简明扼要地把教师讲的思路记下来,课本上叙述详细的地方可以不记或略记(这就需要做到很好的预习)。
2.要记下自己的疑问或闪光的思想。 如果老师讲概念或公式时(主要指基础知识),主要记知识的发生背景、实例、分析思路、关键的推理步骤、重要结论和注意事项等; 如果是复习讲评课,重点要记解题策略(如审题方法、思路分析、最优解法等)以及典型错误与原因剖析,总结思维过程,揭示解题规律。
3.记笔记时,不要把笔记本记满,要留有余地,以便课后反思、整理,这样既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又有利于课后有针对性的复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一年级上册数学预习方法 篇2
一、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数学预习的要求.不能一味地说“把课本××节预习一下”, 这对初中大部分学生来说, 由于没有一定的预习经验, 又对预习的内容比较陌生, 因此不能有质量地完成预习内容, 达不到教师所预期的预习目标.
我觉得初中数学知识的预习, 应在通览整节课的内容后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找出并画下当节知识点, 做到熟记基本概念、法则;二是根据课本中的“操作”、“探索”“思考”、“讨论”的提示, 认真进行实践, 进一步理解知识点;三是着重研读例题, 结合新授知识能仿例题做练习, 从例题中寻找当节知识点的运用方法;四是标注疑点, 提出问题.在预习自学过程中, 多数学生都会遇到各种困难, 都有不解之处, 而这些问题并不需要学生去一味地钻研, 疑难之处恰是需要教师解惑之处, 把这些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 让全体师生共同研讨总结.学生有了问题, 课堂学习才会有目标、有效率;学生质疑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二、精心设计的预习案是指导学生有效预习的保障
对于学生的预习, 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预习案.预习案的设计应体现当节知识点或习题的练习提示, 并且要使出示的提示环环相扣, 问题呈递进式逐步推进;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当节课的内容, 从学生的智力发展、理解方式等方面对问题进行设计.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课本, 系统把握当节课的知识体系;问题应简单明确, 紧扣课本中的“操作”“讨论”“思考”, 以便学生在预习时能理解基本概念, 能深入思考、加深记忆.
教师在充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设计预习案, 让学生在预习时有据可依, 有条不紊地进行自学;同时在课堂上小组讨论、交流时就有内容、有目标, 教师在教学时也可参照学生课前学习指导, 有针对性地教学, 这样简化了课堂环节, 增大了学生的训练时间, 提高了整个课堂的节奏.
三、鼓励质疑问难, 与小组同学合作学习
初中学生因已习惯了小学那种“跟老师走”的学习形式, 自我学习能力差.因此, 在课前学生围绕老师的预习案进行预习后, 对知识点的把握还不够全面.在正式上课时让学生利用2~3分钟时间针对预习内容进行重复学习.自我检查发现问题之后,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 围绕老师课前预习案进行交流、讨论, 在小组内形成统一认识, 以便全体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理解掌握, 解决学生在自我预习时产生的分歧.我觉得学生只有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才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而与小组同学合作学习则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在交流、讨论环节加强学生自我学习、归纳、整理、总结的自学能力的同时, 又体现了预习的价值.
四、课前预习检查纳入数学学科的评价机制
把对学生预习检查纳入数学学科的评价机制, 学生一定会像重视考试一样重视预习.具体做法是让科代表每天早自习之前检查, 检查时也按布置预习时的要求检查, 按好中差三个等级记入班级量化 (也就是按1分、3分、5分记入) .刚开始时科代表不怎么会检查, 我就指导检查两次, 让科代表按我的标准打分.这样不仅减少了我的负担, 也督促了学生学习.两个星期的时间, 学生每天预习基本不用布置也能自觉完成.
五、学生带着预习问题听课
在经过学生自主预习后, 每个学生或小组就提出了当堂课的疑似问题.这些问题即是学生在当节课堂上需要重点倾听的内容, 同时也为教师的课堂提供了信息, 让课堂真正为学生解惑.在课堂上, 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在预习时的疑难之处提出来, 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或由教师讲解解决.整个过程让课堂真正回归到学生自学预习、自我质疑、共同交流、教师解惑, 让学生在体验学习快乐的同时产生学习欲望, 从中提高学习的自信.
六、学生自我检测与教师针对性检测并存
学生自我检测主要是基础知识点检测, 在学生进行预习之后, 课堂前几分钟, 是学生的复预和小组的合作交流的过程, 就是基础知识点理解掌握情况的检测.教师针对性检测主要是习题形式检测, 学生在预习之后, 可让学生直接在黑板上板演、纠错.这是检验学生预习效果的一个最有效的手段.
初中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浅析 篇3
摘 要: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的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较大的拓展。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小学毕业并不久,脑海当中还是小学学习的那些比较简单的知识,跨入一个新的阶段,接受难度更大的知识可能会感到不适应,对于数学的学习会感到无从下手,没有科学的方法,数学的学习将难以为继。
关键词:数学概念;试题类型;模式思维
一、理解基本概念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论是处在什么阶段,都会有一些对于数学变量、常量等的概念解释或定义。这些概念都是有由专业的数学家经过多年的反复揣度、修改而定的。实际上,给某个物体、元素等下定义是最难的事,甚至要难于科学计算。为什么呢?因为定义、概念是对于事物总体上、普遍特征的描述,是可以概括这种物质的一般性特征的。而且,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对于该物的研究不断加深,可能还会出现新的特征,旧的定义就会被推翻。因此,敢于对一样事物下定义,首先它一定已经被研究了很长时间,所具有的基本特征目前为止都被归纳。
此外,对于所下的定义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不能盖棺定论。所以,在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时候,要有这样的观念,即它是对于某一变量或常量的一般性而非特殊性的描述。在小學阶段所接触的概念在类型上还比较单一,内容上也比较简单,一般是一句话的概念。比如说:“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等,比较容易记忆。小学阶段老师会要求学生一字不差地背诵或抄写这些定义,甚至考试中也会出现概念默写的题型,学生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去背诵。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这些概念会越来越晦涩难懂。比如说初中学习的一次函数概念:“一次函数y=kx+b(k≠0),定义域、值域都为全体实数,对应法则是自变量x的一次多项式。” 这样的概念非常抽象,也许花一些时间可以死记硬背下来,但日后学习到二次函数、正反比例函数、三角函数等更多、更复杂的概念时,单靠背是背不完的。
在初中一年级阶段,也会接触到许多数学概念,对于这些概念应该重在理解,而不是背诵。初中老师可能会要求学生背诵概念,但是不会过分苛求,正式的考试中也绝对不会出现。实际上概念的作用只有一个,就是帮助学生认识、了解这个概念所表达的常量或变量的特征,并且可以与其他量区分来看。所以,千万不要为了概念而去背诵概念,要尝试去理解它的内涵,然后应用到实际的练习中去。对于基本的函数概念,尽管不理解一样可以做题。当然,如果理解了最好,这样在某些难题中思考得会更加完整。理解了一些基本的概念,才可以清晰地区分不同的量或函数,才能更加系统地学习初中数学。
二、牢记题型
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学生会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老师讲新课的时候一定会举一些最经典的例子来帮助学生消化知识,讲完课后老师会要求学生做课后习题,平时学生还会有练习册、卷子、辅导报等很多资料,这种题海战术会让学生压力很大,不知道到底该怎样处理这些习题。有时候老师讲完的新课还没有完全理解,卷子已经发了好几张了,所以有些学生就做出了非常不明智的决定,即上语文课不认真听课,而是去消化之前的知识点或做数学卷子等。到最后,数学语文都没学明白。
我国的中学生都要经历这样的阶段,知识突然之间变多变杂,不知该如何适应。老师讲完课让学生回家后再通读一遍教材,结果是学生连作业都做不完,还要在别的课上做,哪里有时间去读教材?但是老师少留作业、少留练习题又不现实。学生改变不了大的外部环境,那么只能改变自己,改变自己接受知识的方式。
总的来说,一道题的出题者,都是按照一定的模式去出题的。一定是建立在某一个或几个知识点的基础上的,不会凭空出题。只不过有的考查得比较直接,有的则比较隐晦,通过在题干或图上做一些“手脚”来迷惑学生。出题者一定要在研读前人出过的题的基础上出题,可能会变换一种方式来说,或者将几个知识点糅合到一起组成一道难题。简单了解了出题者的出题过程后,学生需要做的就是记住不同的题型。对于某一个知识点的考查一定会有固定的几种题型,学生必须要把不同的题型记住。其中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建立一个错题档案,将不同的错题归类,日后遇到新的题型再着重记下,时常翻看,预测题型的变化趋势。同时,记题型也不要太过死板,要灵活地看待不同的题型以及它有可能会变形成什么别的类型。条条大路通罗马,弄清楚了试题的不同类型,遇到后首先要考虑这是属于何种类型,然后再思考需要调动哪些知识点,接下来只需计算正确就可以了。
总之,从小学跨入初中,在知识深度和广度的增加方面会让学生困惑,尤其是数学,所学内容会变得复杂很多。初一年级的学生一定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一些概念不要单纯地背诵,要着重理解其内涵,应用到试题当中。对于繁多的练习题,不要恐惧,要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分类、不断总结,培养自己的思维模式。最后要利用好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科学管理时间。
参考文献:
[1]唐瑞芬,朱成杰.数学教学理论选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楚廷.数学教育心理学[M].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初中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试卷 篇4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以长为13cm、10cm、5cm、7cm的四条线段中的三条线段为边,可以画出三角形B(-4,-1)的对应点D的坐标为()
A.(2,9)
B.(5,3)
C.(1,2)
D.(-9,-4)
10、如果mn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的个数是()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一定在() A.三角形的内部 B.三角形的外部 C.三角形的内部或外部 D.三角形的内部、外部或顶点 3、在△ABC中,∠A=500,∠B的角平分线和∠C外角平分线相交所成的锐角的度数是() A、500 B、650 C、1150 D、250 4、已知x2,是方程kxy3的解,那么k的值是() y1A.2 B.2 C.1 D.1 5、已知:│m-n+ 2│+(2m+n+4)2 = 0,则m n 的值是() A、-2 B、0 C、–1 D、1 6、若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20,则它是() A.正方形 B.正五边形 C.正六边形 D.正八边形 7.如图,AD∥BC,点E在BD的延长线上,若∠ADE=155°,则∠DBC的度数为()A.155° B.35° C.45° D.25° 8.过点P和点A(3,2)的直线平行于x轴,过点P和B(1,2)的直线平行于y轴,则点P的坐标为() A.(1,2) B.(2,2) C.(3,1) D.(3,2) 9.线段CD是由线段AB平移得到的,点A(-1,4)的对应点位C(4,7),则点 二、填空:(每题3分,共30分) 1、已知点P的坐标为(2,3),则点P到y轴的距离为_________。 2、如图1,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E C 28 EOC28,则AOD 度 3、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A O B 此多边形是 边形。 4、已知点M(a+1,a-1)在y轴上,则点M的坐标是___________.D 图1 5、在△ABC中,∠A =∠B = 4∠C,则∠C =__________ 6、若x3m2y2nm5 是二元一次方程, 则mn=______.7、如图所示,∠BDC=148°,∠B=34°,∠C=38°,那么∠A=______. 8、在同一平面内,若直线a∥c,b∥c,则a_____b。 9、若等腰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4和6,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 三、解答题: 1、解方程组:(每题5分) xy(1)3x2y4733519(2)3x2y x22y51 2、(本题6分)如图,按虚线剪去长方形纸片的相邻两个角,并使∠1=120°,AB⊥BC,试求∠2的度数. 3、如图,△AOB中,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5),(6,2).①求△AOB的面积;(3分) ②如果把原来△AOB各个顶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增加3,所得三角形的面积又是多少?(3分) yABOx 4、(6分)已知:如图(3),CD⊥AB于D,点E为BC边上的任意一点,EF⊥AB于F,且∠l=∠2,那么BC与DG平行吗?请说明理由。 5、如图,△ABC中,∠A=∠ABD, ∠C=∠BDC=∠ABC,求∠A的度数.(6分) B 1.山中访友 一、查字词典,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幽径: 唱和: 德高望重: 波光明灭: 津津乐道: 吟咏: 二、用“”划出句中正确的字音 1.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lù lòu)珠与我交换眼神。 2.头发长成树冠(guān guàn),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zhuǎn zhuàn)流淌。 3.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hē hâ)吗? 三、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课题《山中访友》是什么意思? 2.通过初读课文,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3.你读了几遍课文?读完后,你觉得作者对山中的“朋友”有着怎样的感情? 4.读完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请提出来。 2.山雨 一、查字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轻盈: 辨认: 啼啭: 余韵: 二、用“”划出句中正确的字音 1.这清新的绿色仿佛(fó fú)在雨雾中流动。2.弹(dàn tán)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小曲(qū qǔ)。 三、认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山雨的? 2.用自己的话课文的主要内容。3.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4.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草虫的村落 一、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静谧: 熙熙攘攘: 花色斑斓: 驻足痴望: 寒暄: 蕴藏: 行色匆匆: 悠悠忽忽: 二、用“”划出句中正确的字音 1.它们的村子散(sǎn sàn)步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2.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sì shì)的。 3.在小虫的脑海中,究竟蕴藏(cáng zàng)着多少智慧? 三、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2.课文的题目是什么意思? 3.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些什么?从文中找出来。4.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4.索溪峪的“野” 一、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随心所欲: 不拘一格: 婷婷玉立: 年过花甲: 返璞归真: 二、用“”划出句中正确的字音 1.这种美,是一种磅(páng bàng)礴的美。2.索溪峪像野孩子绕着山奔(bēn bân)跑。 三、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2.再次默读课文,标出小节数,画出生字新词以及成语。在自己本子上至少写两遍重点词。能给课后生字表中的一类字扩词,如果能扩成一个成语更好。 3.用普通话大声读三遍课文,读准字音,遇到读不准或不认识的字要立刻查字典。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反复读几遍,想想能否用另外一个词替换,或者查阅工具书,了解词语意思。用波浪线画出怎么读也不理解的词或句子。 4.找出自己喜欢的词或句子多读几遍,并在书旁写出自己喜欢的原因。 5.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例如作者是名家,可查找作者相关的资料;如果课文讲述的是遥远年代的事情,可查找相关的时代背 关键词:课前预习;预习作业;重点;难点;调查交流 课前预习是学好新课的前提,如果不搞好预习,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反之如果做好了预习,带着问题进课堂就产生了一种想学、想问、想练的良好心理,有利于培养学习新课的兴趣,有利于集中精力对付新课的重点和弄不懂的难点,有利于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那么,怎样做数学课的预习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布置预习作业 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总不忘加上一句:“课下把明天要学的内容预习一下。”这句话几乎成了教师的“口头禅”,但学生知道如何预习吗?学生年龄小,能力有限,预习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许多学生把预习简单理解成看数学书,学习时走马观花。 布置预习作业,一方面可以明确预习任务,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去预习。另一方面,布置预习作业也可以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去预习,从而自觉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当然,作业的布置量要少,要求要低,一般课本中一两道练一练、试一试比较适合作为预习作业。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的预习效果存在差异,对预习效果不要强求学生都到达相同的水平。 二、学会看重点、圈难点 有些学生拿到书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后,你问他看了些什么,他却什么也不知道,所以预习要学会看重点,无须什么也看,一般书中的例题就是这节课的重点,练习题就是围绕例题来的。预习中就要详看例题的分析过程,思考例题的解题方法。 在预习中,要动动笔,哪些问题看不懂,有点懂,完全懂了,自己学会圈圈点点做些标记。学生在预习新课时,会有不懂的内容,这属于正常现象。课本中看不懂的地方,往往就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弄懂这些不明白的地方,恰好是学习深入的关键所在。预习时可以把这些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上课时特别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样,听课的目的非常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课效果肯定会好。这就是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除了有赖于教师的“善导”这一外因外,更有赖于学生学习这一内因的调动。这内因,即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感。预习把学习推到了一个全新的求知领域。 三、课前预习的调查交流 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尽管学生课前进行了自学读懂了一些,但必然存在一些内容在理解上肤浅、或模糊、或未知甚至错误的。 学生作为学习个体,本身就存在着差异,预习后的课堂面临学习差异可能更大。那么预习后的课该如何组织?首先,对学生的预习过程或是结果,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及时地检查、评价、反馈,注重发扬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思考的主动性。比如可以通过课前提问、小老师等形式检查预习成果,及时给予评价激励。同时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知识起点,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对没有预习习惯或预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使其尝到课前预习的甜头。其次,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预习成果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进入想得多、说得多、交流得多、体验得多的课堂,使其个性发挥的充分,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发展。 【初中一年级上册数学预习方法】推荐阅读: 初中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09-02 六年级上册数学预习方法08-26 初中语文预习方法指导09-10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08-26 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10-17 一年级上册数学乘车08-08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法09-06 初中一年级06-28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预习单 篇5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的预习方法 篇6
初中一年级上册数学预习方法 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