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砍树,后人乘凉

2024-07-06

前人砍树,后人乘凉(通用3篇)

前人砍树,后人乘凉 篇1

前人砍树,后人乘凉_550字

古人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确,外力的帮助,造福了我们,让我们摆脱困境,但也使我们失去了锻炼自己的机会,失去了体会生活中的坎坷的机会。

俗话说,大树底下不长草。从生物学上讲,那是因为大树把周围的水分以及各种养分汲取完了。现实一点,在大树下乘凉,委身于大树之下,就像温室里的.花朵,在温室中耗尽韶光,不如走出保护,体味风雨和寒冷的伟大吧!

所以前人栽树,不如砍树。让后代们在自己创造的天空下生活,在自己所植的大树下乘凉,不是更能体现出子孙后代们的斗志么?自己试着做个巨人,做棵大树,才可茁壮,才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方天空。

前人栽树,即使前人栽了一大片树,我们又能怎样呢?只知乘凉,却不知付出,不知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来换取永恒的幸福。最终,一片森林也会枯秃,一汪海洋也会枯涸。在祖先栽树的同时,我们也就失去了成长的机会。在树可成林,只欠东风的时候,我们却不知所措,在最后一步失去了机会,从而开始无节制地索取,当绿洲变沙漠,桑田变沧海时,我们也许才会领悟到“前人栽树“的可笑。

别人的终究是别人的,只有自己的才真正是自己的。当一个“啃老族”必定会受到世人唾弃,那么就开始自己栽树吧,没有了荫庇,经受住风吹雨打的人,才是成功者。当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打拼创造出的一番事业,一番功绩,那才是耀目的,因为我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证明了我们的实力,同时也证明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荒唐。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也许只有在这样的打磨下,我们才能成为在自己的大树下乘凉的成功者!

前人砍树,后人乘凉 篇2

从我记事的时候起,我就喜欢和爸爸在闲暇时出去旅游。我们通常不是去什么繁华的都市,而是去深山老林聆听虫鸣鸟唱,去海边看海鸥自由自在地飞翔。特别是在中国,不论是北方冬季里冷峻的长白山,还是南方热情似火的西双版纳,或者是山清水秀、美不胜收的桂林、张家界和西湖,我们都去过。每次身处如梦如幻的风景里,我心中都会感到非常快乐。那是我们经常在古诗里面读到的美景。一想到祖先笔下这些令人陶醉的风景,今天已所剩不多,我的内心就隐隐作痛。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界也跟着改变。就说原始森林,以前像海一样一望无际的一片浓绿,如今只剩下稀稀落落的几块小地方。不仅是原始大森林遭到严重破坏,就算在城市里,只要建设新的小区,就需要开发自然地。每砍一棵树,造一座高楼,也许会给我们人类带来短期的好处,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棵树上能生存的动物却失去了家园;当湿地变为公路时,之前的绿草和水鸟一样也失去了生长和捕食的地方。

生活在海外的我,每天在家里望着墙上那幅青山碧水的中国风景画,都恨不得立刻钻进画中来亲历这美丽的景色。看到人们扔在路旁的垃圾,闻到汽车排放的尾气,真难以想象,如果这样下去,一百年以后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们都希望以后还能听到鸟儿可爱的叫声,看到美丽的湖光山色,闻到百花齐放的芳香,喝到山中清凉甘甜的溪水。前人种下的树,后人今天能乘凉,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多么丰富的自然遗产,我们该怎样做才能保护它们,让这些珍贵的自然遗产继续造福我们的后人呢?

(指导教师:黄雨欣)

前人“洗马”后人寻味 篇3

洗马,也称太子洗马,旧时官名。洗,通假于“先”,取马前驰驱之意,职责是教太子政事。或称始于秦朝,至清代仍存官名,官从五品。如今苏州城里仍存有“王洗马巷”,即因这里出过姓王的洗马而得名。

杨守陈是明成化年间的官员,由经筵讲官提升为洗马。有一年回乡省亲,行至一个驿站,驿丞以为“洗马”就是扫马厩的,没放在眼里,跟他平起平坐,还带着几分轻蔑的口吻问:“公职洗马,日洗几马?”杨守陈笑笑,平静地回答说:“勤就多洗,懒就少洗,并无定数。”过了一会儿,有人向驿丞报告,有位御史将来站歇息。驿丞一听,觉得这是个大官,于是催促杨守陈赶快腾房间。杨守陈说:“这固然应该,但还是等到他到了再腾不迟。”不一会儿,御史驾到,进门一见杨守陈,纳头便拜。杨守陈一看,原来是自己的门生。这下驿丞慌了,感到自己怠慢了杨洗马,连忙下跪,口称有罪,乞求宽恕。而杨守陈一点也没计较,未对驿丞作任何责罚。

这可以看作是个笑谈,但杨守陈的人品官德确有可圈可点之处。封建时代的官员不像今天,是不讲什么“人人平等”、“干群一家”的,有的一旦当官掌权,就视民如草芥,脾气一来立马就能让那些稍有不敬的小民吃家伙。为此陆游说:“但得官清吏不横,即是村中歌舞时。”这正是当时人的期盼。杨守陈身为未来的帝师,对一个小小驿丞的不敬和无礼表现出如此宽宏大量,还是颇了不起的。这位驿丞若遇上个涵养很差的主儿,就算不被革职,也得被打得魂飞魄散。

书中还有一个洗马的故事,同样值得品评,这就是永乐年间任过此职的杨溥。明朝有“三杨辅政”之说,杨溥是其一,与名相杨士奇、杨荣齐名。一年,其子从老家湖北到京城看望他,杨溥问儿子,沿途当官的,可听说谁最贤与不贤?其子说,经过江陵县,认为那儿的知县很不贤。此话怎讲?其子说他招待很简慢。其时江陵县令叫范理。杨溥认为范理能这样对待他的儿子,说明他不阿权贵,必有能耐,于是记住了范理的名字。后经考察,力荐他升任德安府知府。后来朝廷将其提拔为贵州左布政使。范理在其任,史称“甚有惠政”。

杨溥为人为官的品德也是值得称道的。在有些人看来,谁怠慢了我的家人,那就是看不起我本人。堂堂在朝高官都看不起,除非你不想好了。可杨溥却完全持另一种态度,他不但从中看出了范理耿直赤诚的品德,而且不计较他对自己所谓的敬与不敬,一再将范理大加推荐和提拔。而范理也果然不负所望。

撇开封建时代官吏“为谁做官”“为谁掌权”这类问题不谈,仅就这两位“洗马”正直做人,不恃权自重,不以大欺小,甚至做到“犯而不校”这一点而言,确实难能可贵。他们之所以青史留名,数百年后仍不时被提起,就在于他们有良好的人品官德,而不像某些人,一旦大权在握,便高高在上,唯我独尊,颐指气使,他人不得有半点不敬。

如今人们常讲一句话:“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做官者,如果管不好做官这一阵子,也会误做人这一辈子。有的人,做官前颇有佳名,做官后却背负起了恶名,这不该好好想想吗?

上一篇:捉月亮小学生作文450字下一篇:秋深野菊黄写景作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