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爱的教育》有感800字

2024-09-21

读《爱的教育》有感800字(共12篇)

读《爱的教育》有感800字 篇1

读《爱的教育》有感800字作文

爱是人类生存的灵丹妙药——读《爱的教育》有感

爱是一种情感,一种心底里流淌的情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之爱,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之情,朋友之间纯洁的友谊……这些都属于爱的范畴,可以说爱是人类最神圣的情感体验。

暑假里我有幸阅读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一书。书中所描述的是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以日记的形式讲述了他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上各种感人的故事。通过塑造一个个看似渺小,实则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读者心中荡起了一阵阵情感的波澜,使爱的美德永驻读者心中。 我对书中的其中两个故事记忆特别深刻,少年笔耕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学生叙利亚,为了帮助爸爸改变贫困拮据的家庭生活,半夜十二点钟起床帮爸爸抄写书件封条,以致于影响了睡眠,影响了学习,叙利亚瞒着爸爸连续干了一个多月,他的学习成绩明显下降,遭到了爸爸的责骂,后来爸爸对叙利亚渐渐失望了……一天深夜,叙利亚在抄写时不小心把一册书碰掉在地上,爸爸被响声惊醒,起床察看,发现了这感人的一幕。在昏黄微弱的油灯下,爸爸看见叙利亚瘦小的身影伏在书桌前抄写,一切都明白了,爸爸的眼眶湿润了,爸爸站在叙利亚的身后,用双手轻轻地抚摸着叙利亚的头部……此时此刻,爸爸对叙利亚的一种爱的暖流瞬间弥漫在我的心里,使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多余的修饰,一个亲柔的动作就足以把叙利亚与爸爸之间互为依存的父子之情传递在你我心间,这就是一种心灵的感悟。 "起来!你真勇敢!救活你母亲的,是你"!这是六千英里寻母这个故事里医生对小主人公玛尔可说的一句话,也是这个故事里的最后-句话。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十三岁的玛尔可历经千辛万苦,坚持不懈,终于寻找到了自己的母亲,而此时的母亲却奄奄一息,即将离开人世,是玛尔可的坚定信念挽救了他的母亲,玛尔可勇敢执着寻母的信念一直没有动摇,玛尔可的母亲在医院里几次想到她的儿子时顿时都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支撑着她的病痛,当玛尔可克服种种困难,终于找到母亲,出现在母亲的面前时,母亲与儿子在一瞬间相遇的情景,使母亲的病痛得到了慰藉,而儿子无比思念母亲的情感在此时此刻也得到释怀……"胸中跳跃着满足的鼓励,灿烂散在天空的黑辰,这时分外地觉得美丽"这是书中的一句话,我想是对这个充满着爱的故事圆满结局的一种升华。

感谢爱的教育,感谢爱的力量,我们的生活需要爱,爱是人类生存的灵丹妙药。爱就像是水,没有了爱,我们的心灵将荒芜干涸,爱又像身体里的血液,滋润着我们的器官,为我们提供营养,生生不息。

读《爱的教育》有感800字 篇2

读完了《爱的呼唤》《爱的旅程》后,我的第一感触就是———师爱无边。教育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我们教师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以教育科学为指导,教育科研为动力,教育艺术为途径和手段,以爱施教,以理服人,以德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张载锡老师这些书中,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道德教育、课堂教学、开发智力等方方面面的小故事和哲理,我被书中所写的教育方法所感动,不由地想到班主任的教育教学工作,其实,我们也可以用情深意切的直观言语,丰富语感的体态语言,心理相融的情感共鸣,激发情趣的教学幽默,直话曲说的暗示诱导等等,付出爱,给学生心灵的土壤上播种“爱”,也可以收获到“可持续发展的爱”,使他们爱课堂、爱环境、爱生活、爱祖国。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那爱是什么?爱就是尊重,是信任、是智慧、是宽容。谈话时,让学生坐在你的身旁;制订班规时,征求学生的意见;教育学生时,用商量的口吻……张老师那语言、那行为、那耐心真令人折服。

书中讲到老师要树立高雅的美感形象。是的,老师的仪表、服饰、态度、语言、表情都影响着学生。在老师进入教室时,那表情信息一旦融入教室的空气之中,立即会扩散,感染学生。愉快的表情,洒脱的举止能使学生轻松自然,处于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书中有这样一个情景:教室的门被轻轻地推开,老师微笑着迫不及待地挤进门来,从容地点点头,漂亮的连衣裙像一片彩云托着老师上了讲台,老师的微笑温暖了教室的角角落落,渗进同学们的心田。“同学们,我姓刘,叫云,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英语这门令人生畏的课。”老师的话一下子吸引了学生,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是老师美的形象,老师美的语言为学生打开了知识之门,学生会不知不觉地跟着老师奔向希望。

用爱温暖后进生。后进生大多数学习成绩差,思想上不求进步、自卑、缺乏信心。而教育这些学生,教师付出很多却回报甚微,教师批评时言辞稍有不慎,矛盾就会激化。张老师告诉了我:首先要分析造成学生后进的原因,是家庭因素、学校因素还是社会因素。其次,抓住感化的突破口,对症下药。后进生往往不受人欢迎,受人歧视,遭人冷眼。由于爱的饥渴,他们自卑、自暴自弃,表现得玩世不恭,其实他们的内心深处渴望帮助、渴望爱。爱可以塑造美好的心灵,可以诱发美好的行为。教师应在生活上关心他们,思想上爱护他们,学习上帮助他们。我班转进一位因打架被“遗弃”的学生,我请他来沟通一下,他诚惶诚恐地来了,我微笑着递了一杯水,说:“一看你就是好学生,我们都欢迎你的到来,老师又多了一个朋友……”一段真诚的话驱散了他的拘谨,更改变了他的习惯,慢慢地他成了学生的榜样。张老师的方法真灵。

批评也要讲艺术。读了这本书,我恍然大悟,原来,可以从反面去教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再有针对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去激励学生。从此,我再没有把学生请到办公室。学生肃立面前,通过讲道理并责令其改正,大多劳而无功,学生抵触、赌气,收效甚微。处于自我意识急剧发展的时期,自尊心非常强的孩子希望教师能理解他、关心他、尊重他。所以,我在教育活动中始终保持宽广的胸怀,和蔼、友善、热忱、耐心、平等地对待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责子十过,莫如奖子一长”,老师对学生的激励和希望,真的产生了积极的效应。

读《爱的教育》有感800字 篇3

双目失明的母亲、五岁的小男孩,倘若不是有幸获读段平、官玉华笔下的《昂首名流·蔡金华小传》(以下简称《昂首名流》),我必然会觉得这是一个爷爷编来骗我眼泪的感人故事!在《昂首名流》中,主人翁蔡金华与家人的简居陋室、粗茶淡饭;与妻子的琴瑟和鸣、相濡以沫;与友人的情同手足、金石之交;对工作的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各不相同,却又和谐统一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它们带着朝露的孤独,带着不可捉摸的旭日之光,让你因蔡金华的经历而开始反思。如果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对生活憧憬型小说的推荐,那《昂首名流》无疑是坚守信念类励志文学的典范。

凄美歌唱的夜莺、求得温饱的乌鸦、卧薪尝胆的猎鹰,究竟哪种鸟过得快活?有人说:“蔡金华是一个时代的猎鹰,是在绝境中挣扎过来的小巨人!”曾经面临各种困难,他都挺了过来,一切只因他不安于乌鸦那充裕无忧的生活。《昂首名流》里没有凄厉的绝叫,没有强烈的抗议,没有深长的悲叹。万千心事,凝成了这么一本,如此忧伤又如此美丽的励志之书。这一本非虚构写实小传,它极少使用文学修饰语,剔除了能带来感染力与煽情的描写,用直白的语言来复原蔡金华的童年、青春……它强调给读者第一视角,多讲述而少评论,多叙事而少抒情。作者如同一位言简意赅的导游,在带领游客顺着真实路线去感受的同时,用极简约的写作方式给读者以最真挚的触动。“蔡金华假期不再回家,只为节省来回的路费。”试问,90后的我们有多少人为父母这般节省过?

尊前慈母在 浪子不觉寒

《大学》里写道:“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從古至今,中国人把父母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就算是长大成人了,对父母的情感联结,也早已渗透到个人的认知与行为甚至生理结构中。母爱是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可惜对于蔡金华而言,母爱大概是遥远的熟悉,遗憾的曾经。

谁也不曾想到,在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茨营镇,一个叫蔡家台子的落后山村,竟然出了一个叫蔡金华的“普米骄子”。“1973年10月4日,蔡家台子传来一阵响亮的婴儿哭啼声,蔡家台子又一个男婴诞生了。”这个男婴就是蔡金华,表面看起来,他来到这个世界的方式与别人没什么差异,实际上,他出生时,父亲已经53岁,母亲47岁,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本该是最幸福、最受宠溺的,可事实并非如此……在那个经济发展滞后的年代,在那个穷困的家里,吃野菜的他五六岁都没穿过裤子。如今的蔡金华是大山里飞出的惊喜,他的成功并非偶然。

“一个男孩牵着失明母亲的手,头发花白的母亲背着背篓,母子相依而行。来到村外山坡上,男孩熟练地将地上可供食用的野草拔出来,放到背篓里,母亲也摸索着边找边拔……”读到这儿,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一个四岁的孩子本该与同伴玩耍、朝着父母撒娇,而蔡金华却成了母亲的指明灯!蔡金华的母亲双目失明,却要操持家务,照顾一大家子人,这是一个脆弱但伟大的母亲,从小在母亲的影响下,温暖的心灵指引:孝,早已深深融入蔡金华幼小的人生认识里。

曾经在时间的各个角落幻想过成人后怎么孝敬自己的母亲,但就那么一下子,母亲轻巧地越过生活的河流,成了记忆。1991年2月6日,蔡金华考完试从老师手里接过一张电报,上面写着:“母病危速回。”电报给了他当头一棒,一瞬间,他精神几近崩溃。母亲一直是蔡金华最慈爱和最思念的人。他曾在脑海里无数次想过,等自己毕业了,有工资了,第一件事就是给母亲买身新衣服……

母亲的离去,是蔡金华内心永远无法抹去的伤,《昂首名流》里说:“1991年母亲葬礼后, 蔡金华回到学校刻苦学习,除认真完成专业课外,将所有情感寄情于诗歌创作,并于1999年获得全国骏马奖。其文学成就来自诗集《情感地带》,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情感地带》收录的诗集中有父亲的意象与影迹,就没有一首单独怀念母亲的诗歌。”我想用“忧伤”一词形容蔡金华对母亲的思念至深,别人未必认同。我指的所谓的忧伤,是指失去母亲后蔡金华失去了的关于幸福的憧憬。在那荒诞残酷的现实,还有可以失去的幸福吗?有的!那就是母爱,比野菜有味的母爱,比补丁裤子温暖的母亲的手……

遗憾也罢,思念也罢,痛苦也罢,这份至高的母爱,被蔡金华化成了对父亲的孝行。工作后,蔡金华从第一笔工资(142元)里,拿出60元为父亲扯了布料。读到蔡金华把布匹送到父亲手里时,我仿佛看见一个老妇人坐在门口处,在她满脸的皱纹上堆起了笑容,那是她对儿子的肯定与放心。

读《昂首名流》,像是读一段人生,幸福或者美好,都只能在追求它的过程中得之。但人生处处充满变数,遗憾总能见缝插针。1996年,蔡金华的父亲在家中病逝了。得知消息后他内心充满灼痛,抱着父亲的遗体,他如婴儿般泪如雨下……如果说母亲的离去,让蔡金华从男孩变成男生,那父亲的离去则彻底的将他变成了男人,一个有勇气扛起“责任”二字的男人。

蔡金华是众人钦佩、屈指可数的孝子,为弥补不能为母亲生前尽孝的遗憾,他恪守“三年不情”,以此寄托对母亲的哀思。蔡金华的孝是可以触摸的,2005年10月,他用自己的努力,兑现了为双亲立碑的心愿。相比蔡家台子的父老乡亲,因蔡金华为父母立碑的轰动与羡慕,其实他的心里最欣慰的是,终于有能力向父母交出一份沉甸甸的人生答卷了。

读《爱的教育》有感500字 篇4

其中让我最感动的是一篇每月故事《三千里寻母记》,主人公马尔可仅有十三岁,为了寻找母亲,他不怕路途遥远,每天睡在干草堆上,只吃一点面包,忍受饥饿的折磨。鞋底磨穿了,脚底板长起了血泡,再加上往日的奔波,使他病倒了。最后马尔可终于找到了他的母亲,一家人团聚了。

我们就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家里既有爸爸妈妈的关爱,又有爷爷奶奶的关爱。在学校里,老师、同学中也充满着爱。我们每天都被浓浓的爱包围着,沐浴在爱的海洋里,相对于故事中的有些小主人公,我们是多么幸福啊!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要辜负这浓浓的爱!

读《爱的教育》有感700字 篇5

有这样一本神奇的书,它可以驱散所有的不快,只用一个“爱”字,便可融化你有些冰冷的心灵,赶走心头笼罩的阴云。这就是《爱的教育》。

这样一本书出自意大利作家埃迪蒙托·德·阿米琪斯的笔下,以四年级学生恩利科的视角,通过他一个学年里的一篇日记,介绍了他的同学:品学兼优的德罗西,宽容热情的科列蒂,行为高尚的卡罗纳……同时也介绍了他的家人和老师。在这一个学年的时光里,恩利科见过形形色色的人,见证了各种各样的事,这其中有许多给了他以启迪。像与科列蒂的吵架,卡罗纳替人顶罪的高尚,努力学习的斯尔达迪获了奖,烧炭工人与绅士的握手,姐姐为了家庭而做出的“牺牲”等等。浓浓的爱意穿插起了一件件事,从书页中透了出来。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对主人公恩利科生出了一种羡慕之情。我羡慕恩利科生活在一个高尚的年代,一座溢满了爱的小城。他的同学们虽各有千秋,但绝大部分品行都十分高尚。他的家人写给他的一封封信,丰富的内容饱含着他们之间真挚又朴实的爱。恩利科有一个好的生活的环境,这并不仅限于他正好不穷又不算富裕的家庭。他的身边,有同学们的友爱,和老师、家人的关爱,这些爱像淅淅沥沥的小雨点,滋润着他的心田,正鞭策着他成为一个有良好品德的人。

合上书本,再抬起头看看眼前的世界,像“路怒症”、“碰瓷”、“巨贪”这样的词语,给这片纯洁的天空染上了阴霾。无视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违法犯罪行为,一次又一次地刷新我们的道德底线。我们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可却被高楼大厦禁锢住了美德和质朴。难道这就是一个“真、善、美”的世界吗?我们用什么来改变它?现如今,我们在精神层面上的高度,可能还远远赶不上二百年前的人们。这真的可以算是“进步”吗?

“众人拾柴火焰高”,让我们每个人都努力起来,让自己充满爱,用爱填充这个世界吧!捡起一张废纸,帮助一个苦难中的人,这样小小的善举,就能给周围的人以感动。即使它微不足道,但也是一份爱的力量啊,做一件这样力所能及的事,何乐而不为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让心中充满爱,以爱的力量改变世界,让世界充满爱吧!

读《爱的教育》有感700字1

爱,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纯洁的爱,爱是无私的,爱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才会享受爱。而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后,我才真正领悟了爱的境界。

《爱的教育》这本书介绍了意大利小孩安利科的生活和学习。写发生在安利科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文章,以及十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书里处处洋溢着爱,它使我们找到了爱,在爱中找到了教育,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精神讲话》。

《精神讲话》讲得是这样的一件事:马可尔的妈妈为了还债,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可是不久,她和家里失去了联系。家人给她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13岁的马可尔自告奋勇决定去找妈妈,开始了万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历尽了各种困难,尝尽了人生的甜酸苦辣。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人们的热心帮助,马可尔终于找到了几乎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可尔的出现使母亲坚强地生存了下来,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尔和妈妈终于重逢了……

马可尔这种对母亲深深的爱令我感触良深,自愧不如。平常,妈妈每天为我操心,但我却嫌她唠叨,总会不耐烦地敷衍妈妈。却不知父母对我们问长问短,唠叨,这正是对我们爱的表现。

古往今来,有多少爱的真情故事啊,可见,爱,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一出生,就沉浸在爱的海洋里,有父母的爱和爷爷奶奶的爱。渐渐长大了,上学了,又有老师的爱,同学们的爱。爱就如空气一般,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爱,我们从未离开它,离开了爱的人,就等于没有灵魂的人。爱可以使人绝处逢生,爱可以使浪子回头,爱又可以激发人无穷的力量。

是爱,使我们能快乐健康地成长,是爱,给予了我们内心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爱是伟大的,爱是宽恕,爱是包容。爱是教育的源泉,爱与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多感受一份爱,就多一份温暖;多奉献一份爱,就多一份快乐。

读《爱的教育》有感700字2

前几天我就把《爱的教育》这本书读完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好,我也从中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这本书是作者记的日记,在这很多篇日记里,使我印象最深的是“高尚的行为”这篇文章,它主要讲的是:几位学习很不好的同学在捉弄一个红头发、一条胳膊残疾、妈妈是卖菜的克罗西,其中一位学生侮辱他的母亲,在一起嘲笑他,克罗西用乞求的目光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希望能发他一马,他们越闹越起劲,一脸坏相的弗兰蒂站到一把椅子上,学着克罗西的母亲来学校接儿子时手上拎着菜篮子的样子,惹的许多同学大笑起来。克罗西气极了,抓起一个墨水瓶朝弗兰蒂丢去,他一闪,正好砸在刚进门的老师头上,老师询问着是谁干的,加罗内出于对克罗西的同情,站起来坚定地回答:“是我!”老师在他身上打量一番,说:“不是你。”这时老师又提高嗓门:“是谁干的站起来,老师绝不惩罚!”这时克罗西站起来哭着把事情讲了一番。老师让招惹克罗西的同学站起来,那四个同学站了起来,低着头。老师说:“侮辱一个没招你们没惹你们的同学,捉弄一个残疾人,欺负一个没有自卫能力的弱者,这是欺软怕硬,是人世间最卑鄙、最可耻的行为!”说完,老师走下讲台,来到低着头的加罗内面前用手托着他的下巴,让他抬起头,注视着他说:“你是一个高尚的孩子!”

在这篇文章里,能看得出加罗内是多么富有同情心,我从心底里佩服他的正义与勇气。我也要学习他的品质,帮助弱小的同学,关爱残疾人,他们更需要别人的呵护!

读《爱的教育》有感心得500字 篇6

翻开第一页,引入眼帘的五个大字“开学第一天”就把我的思绪引到了半年以前,当时,我们都是未曾相识的孩子,个个面面相觑,我们都互不相识,但都怀着一颗火热的心报读了这所学校,告别了小学老师和旧同窗,迎来了新老师和新同学,我们都怀着忐忑的心情,对新学期充满了期待和憧憬;以下便是书中的情节:

开学了!

乡下三个月的假期如梦般飞逝。早上母亲送我到学校去的时候,我心里一直想着在乡下度过的愉快假期,所以极不情愿地跟她走。大街上到处都是小学生。在两家书店里挤满了家长,他们都在给自己的孩子买书包、文件夹、练习本之类的东西。学校门前,人群熙熙攘攘,学校的几个保安根本没有办法让校门口保持原有的秩序。在门口,我觉得有天、人在拍我肩膀,扭头一看,原来是我二年级时候的班主任,他还是老样子,温和的笑脸,由头红色的

发蓬松着。他对我说:“安利柯,我们就这么永远的分别了吗?”

这本来是我找早已知道的事情,可是经他这么一说,我不仅有难过起来,我们穿过人群,费了好大的劲来到学校里面,工人、军官、修女、仆役各色人等,他们差不多全是一个姿势,一只手拉着自己的孩子,另一只手拿着升级通知书,接待大厅里、走廊上,到处都挤的水泄不通……

的确啊!我们刚开学的时候,也是忙得不可开交啊!

读《爱的教育》有感心得400字 篇7

最近,我读了一本《爱的教育》,这本书的内容真是让我受益无穷啊!

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人感动,尤其是“少年爱国”这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故事讲得是:在一艘船上,船上有法兰西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还有瑞士人。其中有一个十一岁的小男孩,穿着破烂的衣服,远离着人们。原来他的身世很可怜。两年前,他被种田的父母卖给了戏班子,戏班子里的人不但让他受饿,还打他,强迫他学把戏。少年身上每天都是遍体鳞伤,饿的身体也非常的衰弱。有一天他终于逃了出来,被意大利领事馆的人,送到了这艘能回到他家船上。这艘船上的人看他很可怜,就给他了一些金币。他非常兴奋,心想:有了这些钱,就能买些好吃的,还能买些新衣服来穿…..,正当他想的入神的时候,这时,有三个喝酒喝多的人,在议论他们国家的坏话,这少年还没等另外一个人说完,就用金币砸到 头上和肩上,少年愤怒的说:“把你们的钱拿回去,我不要说我国家坏话人的钱。

从这个小故事里,能体现出来小男孩宁愿挨饿,也不愿让别人侮辱自己的国家。他的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读《爱的教育》有感800字 篇8

这本书以一个4年级的孩子,安利柯的眼光,生动形象描述了,人间各式各样的爱。书中的故事真实感人,安利科的朋友卡隆,德罗西,斯代地等人,他们给了安利柯最美好的回忆,给他最真挚的关心。他的父母循循善诱,教导安利柯做人的基本道德。他的老师对待他,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的是不同寻常的爱的故事,感受到的是不同寻常的爱。

爱有很多种,师生之间的深厚友谊,亲人之间的相互关爱,朋友间的鼎力相助,等等,这些,都是人世间的爱。这本书像我们展现的是人世间的美丽,是人心的善良。告诉我们,人间自有真情在。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情节是小抄写员,其中的主人公朱利W是一个小学生,家里贫穷兄弟姐妹也多,但是父亲的工作赚钱辛苦,工钱却很少。看到爸爸这么辛苦,他心中十分心疼,于是他决定帮家里做一些事情,帮爸爸分担一些负担。于是每当家人睡着后,他独自一人起床继续抄写文件,月结算工钱时,父亲因为得到很多工钱十分高兴,但很担心儿子的学习,于是十分生气责备儿子。到后来由于叙利奥还是不停息夜夜工作,并没有因为父亲的责骂而停止抄写。最后,累坏了身体,学习也一落千丈,父亲对他很失望。到最后父亲偶然一次起来想要观察儿子,却发生了事情的真相十分后悔责备孩子,心中十分感动。

读《爱的教育》有感800字 篇9

品读这部书的时候,有人评价说这部书理论性太深,没有实用性。不过我读的时候,总感觉如沐春风,像和作者在促膝长谈一般,总给人以心灵的启迪。我们也需要不时的好的理念的注入,不是么?

之前一直有一个困惑,听电视上的节目主持评说某一本书时,即使这本书我从来没听说过,在他们的“忽悠”之下,我就会听的入迷,而且会对这本书产生极大的兴趣。像《子午书简》之类的读书或者评书节目是非常喜欢。回过头来细想一下,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在上课时不惜花费全部精力,但是在读书上却是推荐的极为可怜。记得初一来时,学生有读书课,()为了作为一个好的引导,我总会在课堂结束前的几分钟介绍几本好书。而且当时突发奇想,给班级的学生办了班级报刊,报刊的一栏就是好书推荐,好的电影也在其中。但是,由于学生学习任务太紧,这项工程也就夭折了。不过现在想来,推荐好书确属我心中所愿。只是苦于没有一个良好的途径。

肖川在《教育的情趣与艺术》里边有一章节就是“做个好书的鼓吹者”,我觉得这话很是符合当下的情境。学生学习压力大,平时上课任务赶得紧,学生对书几乎快绝缘了。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振臂一呼”,“鼓吹”某一本或者一类好书,让学生能在学习之余能够多品读经典、收获感悟。虽然作者在文中只是向读者推荐一些比较好的作品,让人从其中受益良多。我们作为语文老师,在课堂上也应如此,将书中之精华、精彩之处向学生展现,让学生爱上读书、多读好书!

肖川先生在写这些理论时,一边强调课堂内外的人性关怀,一边就在阐释读书的好处。这给我们以极大的启发。以后再课堂当中,我们不妨将这种理论运用到实际当中,在讲解一篇文章之后,不妨多推荐几部和这个作家相关、而且也适合学生读的作品。在假期之余,也可以让学生多读好书。记得有一次放假,学校给每位学生布置了4本好书来阅读,当时的情况发展到这4部书不仅在开封市,在网上都是好书难求。在网上,这几本书的销量直接是遥遥领先的。我在此并不是想说求实的影响力有多大,只是觉得这种举措对学生、对家长乃至对社会都形成了这样的一种文化影响力——多读好书!

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10

——读《爱的教育》有感

常山县青石镇中心小学三(1)班 汪宇航指导老师陈水莲 读书月活动中,我有幸拜读了老师推荐的一本课外必读书,这本书是意大利的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这本书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爱的教育》讲述的是情感教育,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洋溢着充满乐观向上的气息。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我在认真拜读中,整个人都被融入到书中去了,让我读懂了许许多多语文书中学不到的东西。还明白了一个道理:爱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书中的每一个爱的故事都让我体会到了爱的神圣与伟大。爱是一切智慧的源泉,我一定会在生活中慢慢用心去感受体会爱的美好。

《爱的教育》这本书永远不会过时的,因为这本书内容新颖别致,情节感人,书中每一篇故事都扣人心弦感人至深,都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之后又使我感动。《帕多瓦的小爱国者》讲述了有一艘驶向热那亚的船上有一个小男孩,这个小男孩从小因家里很穷,无奈之下,就被父母卖给了马戏团,流落于各国杂艺班卖艺。小男孩每天在马戏团里练功夫,练不好,老板就对他拳打脚踢。他好不容易逃了出来,请求领事馆帮助,领事馆把他送上船,让他回家。在这艘船上有一些商人同情他给了他点钱,并和另外几个商人说小男孩的国家全是强盗和骗子的天下,小男孩听到后非常愤怒地把钱抛向他们,说:“你们侮辱我的国家!你们这些人的钱我不稀罕!我不收侮辱我国家的人的钱”。他的眼中充满了愤怒,脸涨得通红,爱国的一腔热血在沸腾着。读完,我被故事中的小男孩爱国的情怀所感动,在心里默默说道:“我是中国人!”有国才有我们幸福的今天。爱国是一个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任何人都该维护自己国家的尊严。小男孩非常爱祖国,他认为自己的祖国是最伟大的,不许任何人侮辱自己的国家,如果人人都有一颗爱国之心,那么国家就一定会富强。即使少年身上没有一分钱,但是他宁可身无分文也不愿意别人侮辱自己的祖国。

听完故事,你们一定会想起三年级下册学过的《一面五星红旗》这篇课文吧!一定会被书中的主人公如此爱国旗而感动!

读《爱的教育》,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对于爱的感受——爱是博大的,是无穷的,也是伟大的一种力量,更是教育中所不能缺少的。相信爱,也只有爱才使这个世界变的美丽, 使我们每个家庭生活会变得更加甜蜜幸福„„

爱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平日里,我们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这些都离不开一个字——“爱”。俗话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给人以希望是人情,给人以温暖是爱心,让我们都献出一点爱心吧!

大爱无敌。只要你用心去感受,亲身去体会,才能悟出爱的真谛,只要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好书是我成长的伴侣

——读《爱的教育》有感

青石镇中心小学三(1)班 蔡伟指导老师陈水莲在我读过的书中,她最令我感动;在我读过的书中,她最令我难忘;在我读过的书中,她最令我难舍。在读书月活动中,我有幸拜读了老师推荐的一本课外必读书,这本书是意大利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她让我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做人。

《爱的教育》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记得几年前你生病的时候,你母亲整夜地坐在你床前,一会儿察看你的呼吸,一会儿摸摸你的脉搏,以为就要失去你。我当时真担心她会病倒,也担心她会犯病。她为了能解除你一个钟头的痛苦,不惜放弃一年的欢乐。为了你她可以去乞讨,为了救你的命,她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是的,在痛苦的时候,是自己的家人陪在身边;在孤独的时候,是自己的家人给予欢乐。我们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家人无声无息的付出之上。读了《爱的教育》,我学会了感恩,在感恩中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和老师。因为感恩,这是每一个人都应有的行为。

《爱的教育》还教我学会做人的道理。比如老师上课的时候,可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批评某些同学,这种时候,我们可不要在背后怨恨老师,《爱的教育》上有这样一段话:老师有时情绪急躁,也是有原因的。你想过吗?老师常年地为你们操劳,在孩子们当中,可爱可亲的孩子很多,不体贴老师的辛劳,辜负了他的孩子也很多,他们给老师带来的烦恼,超过了给予他的快乐。你设身处地地想想,处在他的位置,即使圣人有时候也会发怒的。说得真好!的确,没有什么理由不爱老师,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老师付出了太多太多,当我们用心去体会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自己是多么浅薄。读《爱的教育》,我感觉自己长大了很多:一个细节,一个动作,一句问候,一件小事,都让我细细咀嚼,在咀嚼体味中我的思想在慢慢地升华!

读《爱的教育》,我沉浸在小主人公情感的爱河里;读《爱的教育》,我徜徉在大爱的海洋里。是啊,读《爱的教育》,我真的是爱不释手,因为她是我人生的益友,她是我成长的伴侣。

两面性

——读《聊斋志异》有感

青石镇中心小学三(1)班 聂心愈指导老师陈水莲 每种事物都负有两面性,简单来说,坏人可变为好人,好人也会变成坏人。当我读了《聊斋志异》这本书之后,更加使我明白了冤魂和狐仙也都有自己的两面性。下面我讲个故事给你听听吧!书中有个叫车生的人,家里不富裕,但他喜好喝酒。一天,他碰巧遇到一只受伤的狐狸,但车生已经醉如烂泥,没有对狐狸怎么样。半夜车生醒来时,却看见狐狸变成了一个美少年。那美少年赶紧前来,向车生道谢不杀之恩。一番谢恩之后,车生叫狐友常来跟他聊天,狐友便一口答应了。第二天,车生买来一坛美酒等候狐友来,狐友终于来了。狐友再次感谢车生,就告诉他:“我说哪儿有金子,那儿就有

金子,你如需要金钱就说一声,别客气„„”车生听后半信半疑,根本没当回事!有朝一日,狐友又来到车生家,叫车生买芥茉,车生听从了。不多久,由于天旱无雨,种下去的庄稼都枯死了,然而芥茉不怕干旱,结果种下去的芥茉丰收了,赚了十倍的利润。以后车生都听狐友的,一切都由狐友说了算,狐友叫车生种小麦,小麦就大丰收;狐友说多种玉米,玉米果然收成很好,增产了„„

后来车生去世了,狐友再也不来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发现常常干坏事的恶鬼有时也很友好,也爱交朋友。你是不是也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呢?记得我以前学过一篇叫《假如没有灰尘》,讲的是灰尘会引起疾病,但它会反射阳光,不会让阳光灼伤眼睛,它会帮助凝结水蒸气,形成了雨、雪、冰雹„„

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11

七年六班陈丽欣

今天,我阅读了《爱的教育》的《宽宏大量的品德》,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深受教育,教育到我们应该有那种“美丽而又神圣的心灵”,那才是我们真正的“美”。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个叫科罗西是一个残疾人,在学校很多人讥讽他的,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了就拿了一瓶墨水朝讥讽他的那个人扔去,反而扔到了老师的身上。老师寻问是谁搞的,卡罗纳瞥了他一眼,站起来了,老师知道不是他做的,就马上问,然后科罗西站起来了向老师叙述原因,老师教育了讥讽他的同学,又夸了一下卡罗纳说:“你的心灵真美”!

我们的身边是否能多一些这种心灵美的人呢?例如平时有人做错事还要抵赖,其实,只要做错事知道能改就行了。还有无论别人身体上欠缺些什么,我们都不应该去讥讽侮辱别人,我们在友谊方面要尊重对方,你知道这样别人是很伤心的,同时也玷污自己的人格。

我们所认为的美是无处不在的,但相貌与外表美是不符合实际的,是不对的,真正的美是心灵美、思想美、道德美,如果这三样东西你不健全,那你何谈“美”?那只是虚伪的美,不真实的美。我们人的道德行为规范中是否也能做到百分之百的美。生活的美与许多都息息相关。

让我们一起拥有这样的美,努力加油,少违反纪律,少欺负别人,上课尊重对方,尊重老师辛勤劳动。这种美丽神圣的心灵能够真正在我们生活中出现吗?

点评:观点正确,获益良多,对的,“真正的美是心灵美、思想美,道德美”。

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12

假若今天有一个人做了好事,他就播撒了一粒爱的种子,那么这粒种子就会在肥沃的土地生根发芽,结出的果实可以让更多的人分享,这就是爱的传播;如果今天你在电视上看到玉树地震使许多同胞伤亡,就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钱,那你就成为了爱的使者,鼓励受难同胞增强信心战胜灾难;当医院急需献血时,你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宝贵的几百毫升血液,也许就能挽救一个垂危的生命;如果……

《爱的教育》内容丰富,描写生动。当我读到一篇名为《吵架》的文章时,我被其中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主人公是两个同学,一个叫艾利克,一个克列谛。“小石匠”病了,老师叫“我”(艾利克)替“小石匠”抄写每月故事。抄的过程中,“他”(克列谛)碰了“我”,墨水滴到本子上,本子脏了。“他”笑着向我道歉,“我”却以为“他”在炫耀自己得了奖。于是,“我”也碰了“他”一下,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放学后,当“我”拿着戒尺准备抵挡“他”的侵犯时,没想到,“他”却是诚心地来表示与“我”和好的,“我”感到羞愧万分。

读到这里,我知道克列谛是个宽容的人,想和朋友友好相处,不想闹出是非,我也得像他一样冷静点了。想一想,如果我是克列谛,将得到多少次表扬啊,如果我是他,将会为自己的一举一动感到多么的自豪啊!我也犯过像艾利克这样的错误。有一次,表妹来我家玩,她因一件小事令我情绪不好,于是,古筝不让她弹;学习用品不让她碰;滑板不让她玩;电视不让她看……我这样对待表妹,而她对我却不记仇,到现在一直对我都很友好。

我是姐姐,却不懂得“孔融让梨”,先人后己,我没想过别人,不顾及他人的感受,真不应该。我要从友好待人开始,学学表妹,学学克利谛了!

《爱的教育》给我的启发很大,它告诉我:想拥有更多的爱,必需靠我们每一个人都宽容地对待他人,真诚地关爱他人,让爱心传递下去,才能让爱永存!

上一篇:财务管理应届生英文求职信下一篇:在本次培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