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题虚写

2024-06-29

实题虚写(共2篇)

实题虚写 篇1

实题虚写,大题小作

——谈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襄城高中 孙春玲

从2006年的高考不难看出,当今高考作文的命题已打破了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格局,出现了标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三分天下的新格局,以2006的高考为例,17套试题中标题作文占了7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各占5篇。2007高考,命题作文占到了9篇,材料作文还是5篇,话题作文降为3篇,这就要求我们,在2007的作文备考中,应对三者给予足够的重视,不可顾此失彼,失了自己的半壁江山。下面,笔者就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以就教与同行方家。

命题就是命制作文的题目,命题作文是根据所出示题目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方式。命题作文是我国传统的作文方式,至今仍有特殊的价值。它有利于直接体现作文学习的意图,避免写作偏向某一方面;有利于写作者思想迅速集中,在短时间内朝着一个目标思考;有利于作文批改和讲评;有利于密切配合阅读,巩固和发展阅读收获。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命题作文都有那些类型:

(一)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词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如《尝试》《肩膀》等等。2.短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北京的符号》《留给明天》。3.句子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今年花胜去年红》,《必须跨过这道坎》《提篮春光看妈妈》。

(二)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 1.完全式命题作文

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如《必须跨过这道坎》《提篮春光看妈妈》。

2、半命题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就是出题者给出一个尚不完事的题目,要求我们先把题目补充完事再作文。如《××,我追求的品格》《我更喜欢漫画××》 3.材料式命题作文

这是“材料+命题”形式的命题作文,在命题前有文字材料加以引导。如2006年江苏卷作文《人与路》:

有人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有了路。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又如:“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

要求自行选定角度,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以“说„安‟”为题作文。(60分)

(三)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观点型命题作文

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今年花胜去年红》《人生处处是考场》《必须跨过这道坎》。2.论题型命题作文

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割,如北京卷的《说“安”》《谈意气》。3.寓意型命题作文

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门》《路》《考场》。4.关系型命题作文

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人与路》《树木 “ 森林 ” 气候》。

不同的命题形式,其审题立意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总的原则是:实题虚写,虚题实写;小题大做,大题小做。

所谓实题虚写、小题大做就是指面对那些较小较实的题目,我们 要善于把它写虚,要善于透过具体的事物来挖掘其深层含义,诸如其象征意义、所代表的某种精神等。如题目“小草”是个小题、实题,写作时,我们要善于在虚处立意,通过写小草所具有的顽强的生命力,来歌颂具有顽强精神的人;通过小草默默无闻装扮大地的品质来讴歌那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又如: “水” 立意时,我们要善于透过水的表面特性,来挖掘其深层含义,去写其象征意义、比喻意义等。或者联想人们常说的与水有关的俗语、成语等。如

⑴水滴石穿(以柔克刚;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⑵水盛于不同的容器就呈不同的形状(适应环境,随遇而安)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知识在于积累)

⑶水往低处流(尊重客观规律)

⑷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民心得失至关重要)⑸水至清则无鱼(宽以待人

⑹水流在落差大的地方形成动人的风景(勇敢面对生活的坎坷)

⑺一滴水汇入大海才能永不干涸(个人不能离开集体)

⑻一滴水也能反映太阳的光辉(细微之处见精神)

⑼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兼容并包)

⑽死水永远流不进海洋(安于现状,就不会有成功的喜悦)

⑾)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在于运动)

⑿没有堤坝的约束,就会泛滥成灾(不能放任自流)

又如,06年高考辽宁卷的“肩膀”,也是一个实题,写作时可以由肩膀联想到责任,赞美勇于承担责任,勇挑重担的精神;也可以通过人们在伤心、无助时常希望能有一个宽大、坚实的肩膀来依靠的心理,来确定立意:肩膀——慰藉心灵的港湾。

所谓虚题实写、大题小做就是指,面对较大较虚的题目,要善于选择小的切入点,把大题目写小,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希望”,这是一个很虚也很大的题目,我们该怎样立意呢?首先要选一个小的切入点,如写“希望”的作用、意义,或者把它具体化为一个父亲的希望,一个教师的希望等,这样就有话可说了。

再如06年高考北京卷的题目是“北京的符号”,显然,这也是一个虚题,怎样把它写得有血有肉呢?,同样要运用虚题实写的方法,把题目“北京的符号”这一抽象的概念加以具体化:它可以是代表北京的建筑风格的四合院,也可以是浓缩北京人精神品质的一群文人,还可以是彰显北京文化的京戏京腔等等。

又如05年北京卷题目是“说安”,也是一个较虚的题目,写作时要善于化虚为实、化大为小:安有安定、安宁、平安等意思,我们要选一个小的、具体的角度切入,比如可写:安定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意义;怎样才能使社会安定等等。

这是总的思路。不同的命题形式我们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具体方法。比如: 1.添加语素,构成语境——词语或短语式命题

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满所给的词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

例如《水》:可以在词语前面添加一定的内容:灵动的水、以柔克刚的水等。

可以在词语后面添加一定的内容:水的启示等。例如《尝试》:

可以在词语前面添加一定的内容:成功的尝试、失败的尝试、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一次难忘的尝试、„„

可以在词语后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尝试投稿、尝试游泳、尝试自立、„„

再如《北京的符号》:

可以在短语前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如“留住北京的符号”“创新北京的符号”“设计北京的符号”“什么可以称为北京的符号”等;

也可以在短语后添加内容,使命题更具体,如“北京的符号是什么”“北京的符号有什么特点”等。又如《肩膀》:

我们也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如“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肩膀的作用”: ①依靠;②承担责任(“身肩重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③团结协作(“并肩作战”);

2.把握内涵,梳理关系——关系型命题

对于关系型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是要在把握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找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梳理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3.由表及里,揭示寓意——比喻、象征命题

有些命题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审题时不能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应该抛开表面意义去挖掘隐藏在背后的寓意。例如《过河小卒》:

这道题很显然是不能够照“过河小卒”的表面去理解、构思的,必须准确揭示出它的真正的指向,也就是寓意。俗话说:“过河小卒胜过车。”由此我们可以明白:未过河的小卒微不足道,但过河小卒力量强大,因此,小可以变大。

需要注意的是,在审题过程中,以上几点往往需要我们综合运用。补充题目,选好角度——半命题作文

补充题目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所补充的必须符合语法逻辑,二是题目不要定得过大。

所谓符合语法逻辑,就是补充部分与给出部分在语法上要搭配得当,在事理上要合符生活事理。例如:《我明白了……》,此题要补充的应该是一个什么道理,或者某某人所说的话意思,“明白道理”、“明白意思”是合符语法的,如果补充成《我明白了唱歌》,就不合符语法 了。

至于题目步能定得过大,是因为大题目的写作范围广,不利于选材和组织材料,写作难度自然就大。

例谈实题虚写妙境生 篇2

[例文一]

(1)记忆里有座桥,很破败。它的两端没有坚实洁白的石柱,只是由水泥板连接而成,中间有一条条缝,桥的那端是我渴望的小店。

(2)那时候,我的手始终紧紧握着奶奶,在桥上一蹦一跳,越过那条我有点害怕掉下去的缝隙,奶奶的手暖乎乎的。我常常用手指轻轻挠她的手心。奶奶笑呵呵的,把我的手握得更紧了。

(3)后来,桥终于改修了。平坦的桥面,庄严的石墩和两边矗立着的栏杆,让我挣脱了奶奶的手,独自向前跑。不知何时起,我不再牵她;不知何时起,我减少了去小店的频率;也不知何时起,我忘了看奶奶注视我的身影。我不再孩子似地粘着她,我也不再垂涎那地里半熟的玉米,我不再屁颠屁颠地跟在她身后去牵羊吃草。是啊,我已经是一个初中生了,有自己的学习生活,有自己的生活圈子,有自己的朋友。是的,我渐渐淡漠了与奶奶的关系。

(4)幸或者不幸,初三下学期时,那座桥,因年久或没有得到正常的维修,已经衰败,要拆毁重造,几根浑圆厚实的木头横在桥原先的地方。从学校回家不走这路,意味着我要多花十五分钟绕路回家。奶奶半犹豫半坚定地说:“你把车放在李老师家里,然后我去桥边接你。”我猛地一抬头,又注视着奶奶熟悉而又陌生的脸,点了点头。

(5)星期六放假,我来到河边,木桩旁两根木头间的空隙并不大,一如最初的那座桥。但“桥下”是深色带绿的河水。一俯视,仿佛立刻置于深渊中,心间升起了那丝熟悉的恐惧感。奶奶站在对岸。她,已近七十,早已没有十几年前那稳健的步伐了,代替的是伛偻的身影。奶奶要走过来,她迈开小小的步子,我毫无停顿地向她喊:“你不要过来。”可能是我的声音吓着了她,她怔了怔,那迟疑的步伐让我心疼。我继而喊道:“我自己过来。”

(6)当双脚踏在两根木头上,我并没有多害怕。流动的河水吸引不了我注视奶奶的目光。快到岸时,奶奶伸出手,我连忙将手伸出去,奶奶一拉我,我便一个踉跄向她扑去,奶奶已经不比我高,我抱着她,我嗅着她身上熟悉的田园的味道。一层薄雾浮在了眼眶。原来这么多年,奶奶的角色一直没有变,一直是我依赖的那个人。

(7)几度沧桑,桥起桥灭,但是我想,桥联系起的我和奶奶的温情,一定不会随着她的改变而改变。

[分析]

实物型命题作文,是命题人选择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让同学们从实物联想开去——不能就物写物,把视角停留在物的实体上,要注意联系生活,将实的东西虚写——对物进行挖掘、升华,写出真情感及社会人生中的道理,才是命题人的真实意图。在审题时,同学们就要注意这方面的思考,在实物的基础上进行虚写,使文章更加深刻,尽展神韵,含无尽之味。

拿“桥”这个命题来说,通过实物桥,我们的思维要延伸到与桥相关的情感、故事或联想到桥的比喻义等这些建立在实物基础上的虚写义,做到由实入虚。如果单写有关于实物桥的故事,文章内容会略显单薄;如果仅从桥的比喻义写起,又给人空的感觉。所以,文章应从实物桥写起,逐渐提升到情感的深化,给人一种顺理成章的感觉。由实入虚,文章就不仅有血有肉,又有令人为之含咏的深刻与灵动。

例文一中的由实入虚设计得非常好,把实物桥和虚指的情感结合得恰到好处。第一段是对记忆里孩童时实物桥的描写,笔墨精炼而传神。桥破败、简陋,且危险:中间有一条条缝。实物桥如此特点,使得我和奶奶的故事(第二段)永远定格在了脑海深处:我紧紧握着奶奶暖乎乎的手,开心轻松地走过危险的桥。这里对桥的描写和与桥有关的故事都可谓是关于桥的实写,但我们却被其中渗透的暖意融融的情感而感动,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感受到了小作者对奶奶的深厚感情以及深深的依恋。

作者由对实物桥的描写,以及与桥有关的故事的叙述、描写,很自然而然地升华到虚指的亲情。于是,文章由此开始深刻起来。文章的生动、深刻,并没有停留在这里。在文章第三段中,桥发生了变化,“平坦的桥面,庄严的石墩和两边矗立着的栏杆”,实物桥由简陋、危险到平坦、安全的变化,引发了作者对奶奶情感的变化:作为一个初中生不再依恋奶奶,与奶奶越来越疏远。第四段波折又起,初三下学期时,那座桥要拆毁重造,只有几根浑圆厚实的木头横在桥原先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奶奶毅然承担起了去桥边接我的任务。日渐疏远、陌生的奶奶又逐渐熟悉起来。文章第五段把桥的危险描写和奶奶年迈却要迈着小步到对岸接我,做对比描写,这里小作者内心汹涌的情感喷薄而出,化作无穷的力量:自己过桥。在我渡过危险的桥后,终于发现,奶奶永远是我依恋的那个人。这时,那种陌生感、疏远感,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和奶奶的情感,回到了孩童时的美好。文章由实到虚,虚写使文章更深刻,非常精妙。

文章最后,作者总结:“桥联系起的我和奶奶的温情,一定不会随着她的改变而改变。”这里,小作者进行了情感的升华,把桥的变迁和奶奶的温情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桥的变化带来了作者对奶奶情感的变化,然而,当桥变得和从前一样的危险时,小作者强烈地意识到:虽然桥在不断地变,但亲情却是不变的,是永恒的。

小作者在行文时,自始至终都是由桥到情感,由实到虚,自然而恰到好处,使得文章在内容的表达上逐渐深刻起来。总之,在写作中,要注意处理好实物的“实”和情感的“虚”的关系,从而写出既生动形象又意蕴深刻的好文章。

[例文二]

为她撑起一把伞

(1)细密的雨滴似乎织成了一张网,将整个天空都笼住。天暗,雨密下。

(2)我的生活有幸福,有快乐,还有些数不清的忧伤。可是,这次的忧伤却是真真切切地使我感受到了那份刺痛。

(3)妈妈刚刚还飞快地骑着摩托车,此时却突然停了下来。望着手表上的指针快要指向预定的时间,我紧皱眉,不耐烦地冲着她喊道:“你准备干什么啊!快要迟到了呀,快走快走!”妈妈无奈,只好继续赶路,顶着风雨,慢慢向前。

(4)车又停了下来,我急了,跳下车,指着她拼命地叫嚷,突然发现她的眼眶红红的……为什么呢?我以为她因为我的话伤了心。在我的追问下,她才吞吞吐吐地告诉我。原来,她的眼睛太敏感,雨滴打入眼睛,生疼。我顿时低下了头,我不该像刚才那样对她,她在前面为我挡风雨,眼睛疼也不说,要不是实在看不清路,她也绝不会停下。我对她做了多么残忍的事啊!非但不去体谅她,还在不停地粗鲁地指责她,这哪是一个女儿该做的事情呢?重新躲在她雨披底下的我,泪流满面。

(5)总是这样,送我上学时,天经常下雨,她却总是在前面为背后的我挡风雨,我却还总是埋怨她开得太慢。殊不知,她的眼中已经留下下了永远的伤痛。然而,她从不曾对我讲过,要不是我这次过分地跳下车指责她,可能我还未发现她的痛。我的迟钝,显出了我的愚昧。

(6)在脑中浮现出无数个风雨无阻的下午,妈妈在前面暗暗地擦去模糊她视线的泪雨珠,而我或许早已靠在她背上进入了梦乡。她落泪,我酣睡,多残酷的对比!想起小的时候,我们步行回家,妈妈总撑起一把伞,可是她半个身子都露在外面,我却在伞下高兴地蹦蹦跳跳,哼着歌……

(7)妈妈的速度又慢了下来,打乱了我的沉思,她还难受着呢!我停止了“胡思乱想”,从书包中掏出一把妈妈早准备好的雨伞,为她撑开。或许能够挡掉些雨水,我希望这样。我逃离了妈妈的温暖的背,逃离了她的雨披,只撑起了这把伞,来偿还我刚刚对她犯下的罪过。我知道,无论如何,我也还不清了。

(8)妈妈似乎停了一下,重又飞速行进,我就这样为她撑起了一把伞。

(9)每个母亲都试图为孩子撑起一把伞,为他们挡住风雨,就像我妈妈做的一样。或许她们从前强壮有力,可是韶光易逝,她们的手臂酸了,累了,再也无力支撑起那保护我们的天空了。此时,就让我们伸出手来,接过那把伞柄,让母亲休息……

(10)接过伞柄,为妈妈撑伞的我,感到内心无比的踏实。妈妈不再受伤,我也不会再忧伤。

[分析]

例文二是由实入虚,虚实结合,使得文章内容更丰富、情感更真实。虚和实是相对概念,对例文二中的虚实的定位是:现在、眼见为实,想象、过去为虚。

例文二的作文题,就是上文谈到的第二种实物题作文。这类题目中包含实物,但也有人物、事件或情感。这样的题目,最大的特点就是情境性。在例文二中,作者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大雨中妈妈骑摩托车送我上学,突然停下来,我得知妈妈由于眼睛敏感,进雨后会很疼,感动得后悔莫及,之后我帮妈妈撑伞。

我帮妈妈撑伞是文章的关键处,文章开始由实入虚。文章虚实做得好,是小作者设置了一个很好的情境。文章刚开始时,妈妈并没有打动她,甚至对妈妈突然停车不理解、不耐烦,在妈妈又一次停车时,她忍无可忍就对妈妈大嚷大叫。但在她叫嚷的同时,发现了妈妈的眼眶,红红的。这时,她才从妈妈的口中得知,母亲的眼睛很敏感,雨滴打入眼睛,非常疼。这时,作者悔恨了。如果这样,作者就被彻底感动,我们总感觉有点突兀——从刚开始的不耐烦、大嚷大叫到突然被感动的转变会很不自然。

那么,此时情感就需要蓄势。情感在一个积聚点迸发出来,感到为母亲撑起一把伞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在实写情感基础上的虚写就应运而生了——于是,作者便进入了与此有关的回忆。

第五段中作者通过回忆妈妈送我上学时,那么多个雨天,自己忍受疼痛,为我遮风挡雨,感动又多了一层,自责又多了一些。这为后面情感的迸发做了第一次蓄势。

第六段中“脑中浮现出无数个风雨无阻的下午,妈妈在前面暗暗地擦去模糊她视线的泪雨珠,而我或许早已靠在她背上进入了梦乡。她落泪,我酣睡,多残酷的对比!”“暗暗”和我这次才发现形成照应。这为后面情感的迸发做了第二次蓄势。

第六段中“想起小的时候,我们步行回家,妈妈总撑起一把伞,可是她半个身子都露在外面,我却在伞下高兴地蹦蹦跳跳,哼着歌……”由骑摩托车的雨中情境,作者回想到了小时候我与妈妈步行回家,妈妈为我撑伞的雨中情境,巧妙地扣住了题目中的实物“伞”。这为后面情感的迸发做了第三次蓄势。

此刻,小作者的情感到了至高点——“从书包中掏出一把妈妈早准备好的雨伞,为她撑开”,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必然。

此文,回忆情境和现实情境紧密相关,都和雨和伞有关,都和妈妈保护自己有关,都和妈妈对自己的爱有关,都是在现实情境的基础上,自然生发的,是真情的流露。文章几处虚写回忆也大大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总之,建立在实写基础上的想象回忆的虚写,不仅能使文章内容、情节丰富,更能对文章情感进行蓄势,使作者情感表达得自然、真实,打动读者。

【实题虚写】推荐阅读:

上一篇:总结(搞笑)下一篇:期货公司实践总结报告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