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考察山西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2024-12-18

习近平考察山西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精选6篇)

习近平考察山西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篇1

习近平考察山西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6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西考察,从北京直飞吕梁,随后驱车1个半小时来到兴县,参观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习近平说,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在晋绥军区司令部旧址,总书记同当年在晋绥边区参加对敌斗争的老战士们亲切交谈。习近平说,吕梁我是第一次来,我心里一直向往着晋绥根据地。今天,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我们一定不能忘记为革命成功抛头颅、洒热血的前辈们,不能忘记为抵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为建立新中国、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贡献的老同志们。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坚中之坚”。如何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迈进小康社会,是总书记心中深深的牵挂。6月21日下午,习近平来到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赵家洼村看望贫困群众。这里地处吕梁山区,沟壑纵横、土地贫瘠,生存条件十分恶劣,属于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地方。习近平沿着村里崎岖不平的土路一连走进三户村民家中,察看他们的生活环境,了解家庭致贫原因和稳定增收的可行性,同干部群众一起共商脱贫攻坚大计。总书记肯定了当地通过易地搬迁改善村民生活条件的思路,要求配套扶贫措施要跟上,使贫困群众不仅改善居住条件,还能稳定增收。习近平看望了岢岚县人大派驻到赵家洼村的扶贫工作队队员,勉励他们深入农户、扶贫助困。习近平强调,近年来我们向基层派出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还建立了村官制度。这都是做好“三农”工作特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举措,也为干部锻炼成长搭建了平台。我们要从他们当中发现好同志、好干部,并着力加以培养。从赵家洼村出来,习近平又来到一处已经建设好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宋家沟新村。这里与山沟沟里的旧村庄形成了鲜明对比。看着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和村民们家中良好的生活条件,总书记十分高兴。他对村民们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现在党中央就是要带领大家一心一意脱贫致富,让人民生活越过越好。

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村经济、增强农民工务工技能、强化农业支持政策、拓展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完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城市农村一起抓。认真学习落实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之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败,关系到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否能落到实处。对于深度贫困地区,尤其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激发他们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正如总书记所说,希望乡亲们同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让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身为一名基层党员,我要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山西工作提出的总体要求和五项重大任务,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环境,确保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山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习近平考察山西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2017.09.

习近平考察山西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篇2

第一, 最受欢迎的文艺作品必定具有社会效益。而具有社会效益的作品又须具备艺术水准与社会传播两大条件。首先, 文艺作品本身必须具有思想深度、精神高度与艺术美度这三“度”, 并且三“度”缺一不可;只有三“度”俱全的文艺作品, 才具备受众欢迎的内在前提。自古以来, 我国三“度”俱全文艺作品的不朽经典可谓洋洋大观:《高山流水》, 万古传音;李杜诗行, 千载流光;“二王”书法, 百世溢彩;临桃花庵主之山水丹青, 如至仙境;端故宫佳构之巧夺天工, 不似在人间。新中国诞生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1955年) 、小说《乔厂长上任记》 (1979年) 、电视剧《西游记》 (1986年) 等, 也至今让当时的人们记忆犹新。国外的文艺经典更是数不胜数, 古希腊的神话、莎翁的剧本、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贝多芬的交响曲、罗丹的《思想者》, 以及巴黎凡尔赛宫、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等, 哪一件不是美不胜收的人间奇珍。这样的作品既有鲜活的血肉, 又有强健的筋骨;既有灵魂的温度, 又有道德的温情;既能锦上添花, 更能雪中送炭;既能启迪思想、开启智慧, 又能温润心灵、陶冶人生。“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 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 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只有阳光清风般的作品才能具备陶冶心性、温暖灵魂、启迪人生、推动时代进步的社会效益。总之, 三“度”俱全并追求社会效益的文艺作品应当“书写人民的伟大实践, 反映时代的进步要求, 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其次, 三“度”俱全的文艺作品一定要通过必要的有效的宣传方式将其向社会甚至向世界传播开来, 推向大众, 以便让越来越多的人们了解、欣赏这些艺术珍宝, 从中沐浴思想的光辉与艺术的春风雨露。事实上,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人们越来越多地渴求甚至是苛求文艺作品的水平与质量, 越来越需要更多的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精神食粮, 而不是那些粗制滥造、平庸低俗、苍白无魂的东西。好诗要对人民吟, 好画要给人民赏, 好歌要对人民唱, 好舞要给人民跳, 好戏要给人民演, 总之, 一切好的文艺作品都应当堂堂正正、百计千方地走向社会走向市场走向世界, 应当自信满满、大大方方地秀给亿万观众, 好让饥渴的人民大饱眼福耳福, 大块心神魂魄。美好的事物永远不嫌多, 真善美的文艺作品没有完成时。人类的文明永无止境, 文艺工作者的艺术创作永无止境。文艺创作者不可因世风浑浊而懈怠不为, 不必担心作品入世的困难与入市的挫折, 也不应害怕社会与观众的批评。而应当相信观众既有明眸识得庐山真面目, 更有慧眼分辨青藏高原与昆仑之巅。

相反, 文艺之作如果本就是一些“陈年的芝麻”、“霉烂的谷子”, 如, 那些通过“下半身写作”而来的欲望四射的文字, 那些奇奇怪怪、不知所云的所谓先锋式涂鸦与堆砌物, 那些衣服越脱越少几致一丝不存、波涛汹涌、肥臀泛光的所谓前卫型蹦蹦跳跳, 还有那些充满暴力与血腥或毫无科学依据而可毁灭一切之神功的网络游戏, 就是十足的“烂苹果”, 就是弊多利少的“罂粟花”, 而绝对算不上文艺作品, 也就绝非真正的精神食粮。还有当今文艺市场上大量奉迎的文字、媚俗的书画、捞金的表演, 恐怕也只是玷污了“文艺作品”的神圣字眼。这种陈腐不堪甚至毒性极强的东西不可能是最受欢迎的, 它们在短期内即使通过虚华外衣的金光能诱惑一部分受众欢迎之, 甚至对其痴迷一阵子, 也必是贻害这一部分受众的精神鸦片、灵魂冰毒;文艺的“摇头丸”刺激着过剩荷尔蒙的洪水滔天, 却空洞了心灵与心性的清湛蓝天, 留下的必将是无魂的躯壳或是充满腐臭气息的身影。久而久之, 受众必将发现这种烂货、毒物的可憎面目与邪恶本质, 必将弃之如敝屣, 唯恐避之而不及。文艺工作者不要因为市场的一时喧嚣而盲目跟风, 不要甘做钱奴俗匠, 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 “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 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 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低俗不是通俗, 欲望不代表希望, 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所以, 党的宣传机构、国家文化部门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密切关注文艺市场的假冒伪劣产品与服务, 并及时帮助人们辨别它们, 对于那些有毒有害的东西要坚决依法打击之。

第二, 最受欢迎的文艺作品必须具有经济效益。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时代背景下, 当代文艺作品应当也必须市场化, 以收获文艺创作及其作品产业化的累累硕果。一是文艺工作者和他们的亲人得活着, 若本人饿得昏昏沉沉, 冻得抖抖瑟瑟, 甚至长时间饥寒交迫, 巨大的创作潜能与脑力体力付出就无从谈起;而其亲人则将离他们而去。二是文艺工作者得有必要的创作条件, 如先进的相机就有助于做出更加逼真的摄影作品, 电子乐器为音乐制作提供了极好的声音模拟, 网络资源为文学创作提供着便捷的资料等;若贫困潦倒, 何来这些日益更新的创作硬件。三是综合型文艺作品, 如大制作式的影视作品、春晚、央视“星光大道”等, 动辄上亿元的投资, 如果打了水漂, 还只靠国家财政补贴吗?全靠国家财政拨款只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根本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与市场化要求。所以, 我们不仅不能反对文艺产业化, 而且要勇于并善于让极具社会效益的优秀文艺作品走向市场, 取得应有的经济效益, 从而为更多更好文艺作品的诞生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四是文艺作品具有经济效益也是当代中华文艺“引进来、走出去”, 与世界优秀文艺作品进行良性互动的需要。美国大片如《罗马假日》《阿凡达》等, “韩流”作品如《骑马舞》《来自星星的你》等, 以及英国的《哈利波特》、巴黎的时装等, 都纷纷进军中国市场, 它们在令中国观众经历心灵的春风化雨或精神过山车的同时, 收获了巨大的经济回报;我们难道就不能创作出风靡他国甚至世界的当代文艺作品以收获可观的经济效益吗?通过精心设计、精美包装、精巧营销, 从而使精益创作的文艺食粮赢得巨大的社会效益与应有的经济效益, 不仅是应该的可以的, 而且是必须的天经地义的。

第三, 最受欢迎的文艺作品必须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社会效益是文艺作品服务人民的根本使命与基本任务;有了社会效益, 就意味着受众欢迎。经济效益是文艺作品得以创作传播、扩大影响的重要条件,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 这更是必不可少的外在条件;有了经济效益, 则意味着相关创作者与投资方取得回报, 从而为进一步的精益求精奠定更好的基础。一是文艺作品的经济效益需要社会效益的指引与规范;否则, 就如无舵之舟, 必将漫无目的或者最终倾覆;亦如无魂躯壳, 只是行尸走肉;没有社会效益或者负向社会效应的文艺之作必是贻害无穷的东西, 如此, 即使这类文艺之作具有一时一地的经济效益, 也必不长久, 必不能广布, 而且最终会受到应有的惩罚。二是文艺作品的社会效益离不开其经济效益的物质性保障;缺乏经济效益的文艺作品, 其社会效益也难以彰显与扩容。三是文艺产业化、经济文艺化是经济和文艺这两种人类重大活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与内在规律使然。试想, 一部旷世奇思的文学杰作、一幅绝美的绘画艺术珍品, 创作者以其几十年功力作底蕴, 再加数年构思琢磨、数月丹青凝聚, 结果被无偿地剥夺, 收获者们当然欢迎、兴奋, 但该创作者能欢迎、能高兴吗?而将文艺作品束之高阁、藏之深山, 使其永不见天日, 则不但其经济效益无以实现, 就是社会效益也无从谈起, 因此, 文艺作品在走向社会走向受众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 也必须勇于并善于走向市场, 按市场规律进行运作以获取必要的适度的甚至丰厚的经济效益。

习近平考察山西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篇3

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的一项长期重要的任务。通过学习,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对习总书记重要讲话思想内涵的理解和感悟。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总书记对云南工作提出的要求

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云南工作的肯定。充分肯定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推进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转方式调结构稳步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扶贫开发、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有新的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改进党风政风社风方面取得新成效;充分肯定面对鲁甸、景谷地震,云南有序有效组织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央对云南工作的总体要求。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殷切希望云南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云南篇章。这是进一步提升云南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国家周边外交和对外开放格局”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立足于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的重要要求和云南经济新常态,我要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使讲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人大党组的领导下,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真抓实干,奋发作为,紧紧围绕着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着力发挥党组织作用,努力把云南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等“五个着力”重点任务以及省委副书记、省长陈豪,23日至24日,在**调研时强调的,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发扬老山精神和西畴精神,奋发有为,攻坚克难,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坚决打赢扶贫攻坚这场硬仗,创造跨越式发展的“**速度”等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好内司工委的工作。

二、以“四个全面”引领人大工作,围绕“五个着力”的任务开展人大工作

我作为人大机关的一名工作人员,要坚决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总书记的要求化作依法履职的强大动力,牢牢把握总体要求,以“四个全面”引领人大内务司法工作,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五个着力”的重点任务,紧紧围绕“五个着力”的任务要求和州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积极有效地开展好内务司法和自身建设等工作;始终围绕全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和中心工作开展人大监督,坚持突出重点,关注民生,聚焦热点、难点,依法探索创新,不断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密切人大常委会与人大代表的联系,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加充分地发挥好代表作用,与全州各族人民一道,团结奋斗,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州建设、推动全州经济社会在新常态下加快发展,跨越发展。

三、主动作为 勇于担当

习近平考察山西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篇4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重要讲话的体会月 20 日至 2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党的建设全过程。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老纪检人来说,要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讲话精神,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是培育干部要有实干的情怀。打赢全面从严这场硬仗,拼的是精神,靠的是实干。经过党的十八以来近8 年时间的艰苦努力和不断探索,当前,干部的作风确实有了质的提升,吃喝风少多了,耍大牌的少多了,不作为慢作为的少多了,吃拿卡要的少多了。但是少多了,并不等于没了,绝迹了。不可否认,有部分干部不乱作为并不等于他确实从思想深处彻底明白了、清醒了,有些干部只不过是“装出来的勤政廉洁”。这点大家一定要清醒明白。摆在我们纪检人面前的困难还有很多,如同脱贫攻坚,到了最吃劲的阶段,工作中艰和难常有、苦和累常伴,更离不开实打实地干。要脚踏实地,保持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战场上苦干实干,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换来百姓的幸福指数。要培育干部心系群众,涵养不求名

不为利的境界,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得民心的事。

二是培育干部要有务实的态度。要实现党风正,就必须要坚持从思想上筑防线,以实干来兑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走形式主义,否则既不能保证全面从严治党质量,也无法向群众交代,无法向党中央交代,无法向历史交代。我们党从建立至今,常态化开展党性教育,一直把勤政廉洁的主基调作为干部教育的主要方面,但是还是有相当多的干部,有些还是省部级国家级高级领导干部带头违纪违法。这告诫我们,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不能太相信我们干部的自律意识。全面从严治党,要务实戒虚,坚持实事求是。就当前来说,就要针对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因地制宜拿出硬办法、实措施,通过多种形式、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把自尊自律意识根植到每一位干部思想深处,做到“不想为”。在此基础上,要大胆鼓励支持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干部,给他们广阔舞台,让他们尽情施展才华,而不能由于全面从严治党而这也不能、那也不行,用死搬硬套、僵尸机械化执纪执法来人为的设置干事创业的障碍。干部,不仅要清廉,更要勤政。

三是培育干部要有韧劲的执着。当前,一些干部慵懒散漫,我们不能一味的指责干部本人,首先组织要反省,是不是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还存在任人唯亲、卖官鬻爵行为?由此而严重挫伤了一些想干事同志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据我们调研和日常监督检查发现,有同志去年前年以前,就是拼命三郎,干事非常积极,然而最近消极得很。我们也找本人了解过,谈过心,果不其然,有同志年年全市、全省、全国先进优秀,但是就是没有本单位的优秀先进。人家戏说,我能感动得了市委、省委和中央,但是就是感动不了我们单位。我们要认真反思。有同志诉苦:领导是一有工作就想起他来了,无一例外,但是遇到评先评优压根想不起他来,更不要说职务晋升了。有人一人干着三五人的活,成绩相当优异,但是到了晋升时候,就是严格的论资排辈。这一切告诫我们纪检人,当下来说,反腐败,要把选人用人上的腐败作为重中之重!试想,人都用不对,还谈什么干事创业?还谈什么发扬优良作风?还谈什么全面从严治党?现在的全面从严治党到了“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靠近目标,越是需要严肃认真对待,越是需要责任不松、力度不减。纪检监察干部要弘扬“滴水穿石”精神,在问题上“死磕到底”。“硬骨头”总是“难啃”的,特别是选人用人上的腐败,但并不是说就不能“啃掉”。相反,只有拿出“日拱一卒”的韧劲,坚定“滴水穿石”的执着,以“死磕到底”的决心,一点一点地把问题“磨少”,才能够让这些看似难以解决的问题最终不再成为问题。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浙江考察调研讲话精神研讨发言月 29 日至 4 月 1 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浙江的宁波、湖州、杭州等地,深入港口、企业、农村、生态湿地等,就统筹推

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进行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我通过深入自学和参加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深刻体会到为我们下一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重点,要切实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聚焦往严处防,做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4 月 1 日,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分析判断疫情形势:境内本轮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但境外疫情正在加剧蔓延,我国面临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大幅增加。因此,“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是我们必须牢牢坚持的防控策略和应对举措。一方面,要把严防境外疫情输入作为当前乃至较长一段时间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从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疫情防控数据分析,目前中国大陆新增的确诊病例绝大部分源于境外输入。如,3 月 31 日新增确诊病例 36 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就占到了 35 例。所以,我们必须筑起应对境外疫情输入风险的坚固防线,不能出现任何漏洞,不能出现境外疫情输入关联病例,切实做到既要保证生产任务,还要保证身体健康。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大对无症状感染者管理工作力度。国家卫健委首次通报显示,3 月 31 日,31 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130 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有 1367 例。现阶段研究认为,无症状感染者存在传染性。为此,我们必须加强管理,高度警惕,严密防范,做到每一企业都要制定全面具体周全的开工防疫清单,力求把防控工作精准落实到企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确保不发生无症状感染现象,持续巩固和扩大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二、聚焦复工复产,做实“危中寻机、化危为机”。3 月 29 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第一站,是冒雨来到宁波舟山港。这是货物吞吐量连续 11 年居世界第一的东方大港。在当前国内外疫情形势

下,总书记考察这样一个标志性的大港,传递的信息十分明确:一方面要尽快推进复工复产,另一方面宣示维护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开放安全稳定的决心。然而,疫情之下,我县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也受到了疫情的明显冲击,资金链、供应链、市场销售,都受到严重影响。我们要立足本县实际,用足用活中央和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做到危中寻机克时艰,化危为机谋发展,推出更具针对性实效性操作性强的措施,帮助中小企业破解复工复产中的难点、堵点,做到精准施策、对症下药,努力降低疫情的不利影响,积极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恢复正常生产,实现新的高质量发展。

三、聚焦社会治理,做实“硬核支撑、往远处谋”。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浙江省安吉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和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对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提出了新要求,要有科技的“硬核支撑”,更要体现“平时好用、战时管用”的全周期管理意识。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要求,认真学习安吉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在基层矛盾化解方面的的新理念新经验,完善本县各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构建由纪委监委、信访、公安、检察、法院、司法、人力社保、卫健等多部门组成的“一中心多平台”集中办公场所,整合矛盾调解资源,常态化开展联合接访、联合调处、联合督办,形成矛盾收集、按需调处、诉讼服务全链条机制,着力实现群众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树立现代化战略眼光,借鉴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城市有„大脑‟,治理更„聪明‟”的新经验,推动城市治理、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运用大数

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推动我县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迈出新的步伐。

四、聚焦生态文明,做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重访安吉县余村,考察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一个村庄,一个湿地,都是绿色发展的缩影,都践行了新发展理念。总书记提出,“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在下步工作中,我们要继续保持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定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让绿色成我县发展最动人的色彩,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习近平考察山西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篇5

潮涌长三角,扬帆正当时。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深刻阐明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就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作出新部署,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稳致远指明了实践方向。

东南形胜,连江通海。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作出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决策,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来新机遇。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更好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对于引领高质量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体化发展是长三角区域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重点和难点所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关键是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实现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强大的发展合力。要着眼于一盘棋整体谋划,深化跨区域合作,持续推进创新共建、协调共进、绿色共保、开放共赢、民生共享,形成一体化发展市场体系,探索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体系和路径模式,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全国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本质上是高质量发展,必须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创新力和竞争力,率先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要发挥数字经济优势,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加快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提升长三角城市发展质量,注意保护好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增强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要在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上走在前列,狠抓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夯实绿色发展生态根基;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开放合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公共

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突出问题导向,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着力在一体化发展中补短板、强弱项,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要做好普惠文章,推进实施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率先实现“同城待遇”,不断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让长三角居民在一体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

人民日报评论员:努力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2)

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世界大势和发展规律,科学分析我国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的新变化,着眼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作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努力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在主持召开的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长三角区域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大胆突破,率

先形成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对于我们做好当前经济工作,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今天,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面对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面对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进而带动世界经济复苏。同时要认识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深刻认识新发展格局中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偏废的整体,全面把握新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积极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扩大内需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拥

有 14 亿人口、9 亿劳动力、4 亿多中等收入群体、1.7 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1 亿多市场主体,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内需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使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

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要对标世界一流,加强前沿探索和前瞻布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还要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要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紧紧扭住关键,积极鼓励探索,突出改革实效,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破除发展瓶颈、汇聚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实现良性循环,促进总供给和总需求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要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积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和巨大压力,为推进改革发展、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提供强大动力。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面对风险和挑战,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风雨无阻向前进,我们就一定能进一步创造我国经济新优势,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支撑。

人民日报评论员: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3)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不论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们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深刻把握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新要求,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

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在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下谋发展,就必须深刻把握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新要求,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这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必须深刻认识到,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基础。实体经济水平越高,经济实力就越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越强,这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硬道理。发展越是面临困难挑战,越是要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为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提供重要支撑,有效抵御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冲击。

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要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通过引入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使之焕发强大生

机和活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只有加快转型升级,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在产业链上不断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才能把我国制造业搞上去,推动建设制造强国。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夯实融合发展的基础支撑,健全法律法规,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要着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是经济体系中最有活力、最具增长潜力的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是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安徽创新馆时强调的那样,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靠创新。要进一步夯实创新的基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挑战,更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形

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中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稳住了实体经济,就稳住了中国经济的基本盘,就有底气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坚持不懈振兴实体经济,坚定不移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显著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我们就一定能推动中国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人民日报评论员:凝聚更强大合力 促进高质量发展(4)

——论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打造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大战略举措。

在安徽调研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专门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强调要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目

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

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去年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效率,对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意义重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一年多以来,三省一市和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放在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全局中进行统筹谋划,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进行突破,规划政策体系“四梁八柱”初步构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局面正在形成。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决策部署是正确的,各方面落实是有力的。“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越是取得成绩,越要乘势而上,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要看到,在当前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看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更加凸显了加快提高我国

科技创新能力的紧迫性。还要看到,近来经济全球化遭遇倒流逆风,越是这样我们越是要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坚定不移维护和引领经济全球化。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我们要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发挥长三角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制造业发达、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备和市场潜力大等诸多优势,坚决发挥好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这三大作用。

一体化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高级形态。只有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各类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才能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实现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强大的合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坚决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七项重点任务: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提升长三角城市发展质量,增强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推动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夯实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基础,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要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要瞄准“一极三区一高地”战略定位,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大胆突破,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习近平考察山西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篇6

一、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历史定位问题

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如果现在进行一个历史定位,是不是能够把它定位在当代中国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时代问答。这里的关键词有三个:新的历史起点、这个新的历史起点提出了什么问题、怎么回答。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当代中国最根本的问题进行了回答,所以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1. 矛盾的一个方面。当代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我们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现在新的历史起点的这一方面成绩有一个概括:“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于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一个是“在建党一百周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一百周年的时候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的中国梦”。

2.矛盾的另一方面。我们今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习总书记的话讲得很形象:“好吃的肉都全部吃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我们现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空前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如果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1)我国30多年高速发展所积累下来的、叠加的、复合的、复杂的综合类的矛盾。这个矛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甚至其他国家没怎么遇到的,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单独面对并克服。因为高速发展,我们把别的国家100多年甚至200年的阶段性的问题,挤压到了一个时空中,用专业术语讲,就是历时性的矛盾转化为了共时性的矛盾。习总书记讲,现在的改革不是哪一个战线、哪一个部门的事,任何一项改革都牵扯到方方面面,所以要全面深化改革。

当前有三类矛盾就是我们今天遇到的复合式的矛盾:

第一是未富先老。就是我们还未成为富裕国家,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小康社会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五有: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

第二是未强先大。就是我们还没有成为强国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大国。我们是文化大国,不是文化强国,我们是制造业大国,不是制造业强国。大国指我们利益的边界很大,不强则是指在捍卫国家利益上能使用的手段有限。未强先大给我国带来了两个挑战。第一个挑战是:使得我国处在一个非常复杂的外部环境中。这一点全党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也提出了我们面临的四大考验:长期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其中外部环境的考验就是一个很综合的东西,包括外部对我们的思想渗透、各种各样的压力挑战,包含着影响我国和平建设的不稳定因素,也包含着我们怎样有效地处置跟国家利益相关的周边事态和世界的发展格局。外部环境很复杂,我们既要努力争取一个和平发展的环境,我们又要在国家的核心利益上绝不退让。所以习总书记讲,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核心利益的苦果,中国人民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但是我们的力量,我们的各方面在有限的情况下,更需要我们智慧地处理这些问题。第二个挑战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我们的经济发展正面临着转型,要淘汰一些落后的产能,要调整产业结构,要加大高科技的产业的发展。世界各国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经济增长速度肯定放慢,有的甚至停滞。但是,我们国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不能造成大量的失业,不能造成经济的大波动,还要保持比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2015年提出的还是7.5%,一般来说,不能低于7%的经济发展速度,不然很多的社会矛盾会更加尖锐,会更不好解决。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经济转型,一方面要保持经济发展速度,这就是复合式的矛盾。

第三是未兴先懈。我们还没有真正的兴盛,没有真正的复兴,但是已经出现了普遍的懈怠。这也是习总书记讲得很多的一个问题。现在有很多干部贪图安逸、贪图享受、不思进取,没有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现在社会上甚至有一种情绪,嘲笑艰苦奋斗。所以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整顿“四风”。有很多人不以浪费奢靡为耻,反而以此为荣,把节俭、艰苦奋斗统统看成是不合时宜的东西。这也是一个很复合的矛盾。需要我们高度警觉的是:现在我们的创业还没有完成,但是,党内、社会上就已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精神懈怠。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四大危险,第一个就是精神懈怠的危险。所以我们党面临的四大危险,笔者认为精神懈怠是最普遍的危险,脱离人民是最根本的危险,本领不足是最直接的危险,消极腐化是最为祸害的危险,对党的损害最大。这四大危险我们确实要认真地对待。现在很多人生活目标是有的,但是没有真正的理想追求和为理想而献身的进取精神。个人的生活目标的小算盘是有的,但是基本上还是属于在欲望基础上的一种自我盘算,不是一种崇高精神激励下的奋斗精神。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很有害的信号,尤其是现在社会上广泛存在着对理想的嘲笑、对责任的不屑。谁现在一讲理想、为理想而献身,一讲信仰、为人民服务,一讲崇高的追求、为祖国奉献青春,都觉得这是天方夜谭;更可怕的是这样一种情绪:嘲笑艰苦奋斗、嘲笑崇高理想和信念。

(2)利益固化的矛盾。全面深化改革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就是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我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总是有不同的政策差别,这就使一些人有了既得利益,这个既得利益是很广泛的。我们想一想,现在搞城镇化,特大城市现在还是严格控制人口,因此北京的户口、上海的户口就很贵。现在有一些国有企业高管的待遇很高,这也是既得利益;有些单位、部门干部的福利待遇很高,这也是既得利益;甚至包括城市一些地方学区房的拥有者等等,都是既得利益。

从利益上来说,要坚决贯彻三条:一是特殊的私利不能合法化。所以我们对腐败要零容忍,坚决打击腐败。任何对腐败的宽容、甚至让它合法,就是毁灭党、毁灭国家。二是不能让既得利益永固化。在一定的阶段,有一些利益差别的存在我们要承认,不同的待遇我们要承认,在一定条件下它是合法的。但是不能把这个差别给它永固化,好像永远都要这样,搞官二代、官三代就是既得利益永固化了,富二代、富三代也是既得利益永固化。既得利益如果永固化,说到底就是出现阶级差别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合理地差别,但是随着历史发展必须要逐步消除,这是必要的,但若把它永远固定下来,成为了一种利益的藩篱,那就会导致阶级分化。三是人民利益不能虚幻化。现在讲起人民,不能变成空的。人民的利益,好像大家都感觉不到,不能让人民利益虚幻化,要让我们的改革成果扎扎实实地让人们享受到,让人们看到、感觉到。困难群众的生活、生产要有人管,贫困人口要有出路。如果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贫困人口没人管,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没人过问,那不叫社会主义。我们社会主义要在同等发展生产力的条件下,让人民有更多的社会保障、有更多的社会关爱。比如,我们现在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基本上达到了8000美元左右,那么在这个情况下,我们的社会保障、社会关爱,还有很多社会援助,那就应该超过、优越于其他制度下同等生产力水平的这种状况。因此说这就叫人民利益不虚幻化,穷苦人、困难的人有人管、有出路,大多数人随着改革发展享受到好处,在同等条件下,社会有更多的关爱、有更多的社会保障。资本主义就不能打破既得利益的藩篱,既得利益肯定是永固化的,打破既得利益的樊篱就是我们今天改革面临的又一个挑战。完成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这就是我们的历史走到今天所提出的问题。习总书记的讲话正是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

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总体精神实质

1.四个“一”。

第一个“一”,就是一个主题。什么主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大家要紧紧地围绕着这个主题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这是主题,也是十八大的主题。习总书记讲十八大精神的时候,曾经指出:“说一千道一万,归结到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十八大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做到八个必须坚持:第一,必须坚持维护人民主体地位;第二,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第四,必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第五,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第六,必须促进社会和谐;第七,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第八,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个很有意思的,维护人民主体地位和坚持党的领导遥相呼应,一个是第一、一个是第八,连在一起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主题,要完成这个主题,就要有八个必须坚持。

(2)要自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家要有一种理论的高度的认识和自觉。大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到了什么?习总书记讲话里面有三个旗帜:当代中国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作为一个概括,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地位。

(3)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身后历史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领导中国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所取得的根本成就,全党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主义,这点大家要认识很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什么中国特色资本主义,它本质上是社会主义,所以,离开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那也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相统一的结果。这些都是要增强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理解和自觉坚持发展的这样一种战略思考的定力。

第二个“一”,就是一个关键。这个关键是什么,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把中国的事情搞好,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中国共产党,这里讲的人不是普通人,是一批高素质的党员领导干部。我觉得这一点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里边比较独特的。关键在党,我们很长时期以来一直都在讲,因为历史证明两条:一是要把中国的事情搞好关键在党。二是党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是历史证明的两条。但是习总书记现在特别提出关键在人,没有一批高素质的党员领导干部,从严治党、党要管党就落不到实处,所以党员领导干部现在是从严治党、关键在党的关键。这大概是两个方面了,一个是党员领导干部的高标准、严要求。怎么做个好干部?什么是好干部?怎么用好好干部?这是我们党首先要抓的事情。什么是好干部?要有个识别标准。怎么当个好干部是我们每个人要努力的。组织部门和党要用好好干部,把好干部用好。河南是出好干部的地方,焦裕禄、史来贺都是好干部的典型,这是我们党很大的光荣,也是河南干部很大的光荣和学习的楷模。为什么对党员严格要求?为什么关键在党?这点大家一定要搞清楚,因为人民当家作主。在无组织、在松散无机的状态中,人民是不能当家做主的,人民那就是意志相互冲突、意见相互分歧的松散的大多数,人民在历史上从来都是多数,但是真正地人民当家作主还没有成为过现实。人民要当家作主一定要组织起来,一定要变成一个有组织的有机整体,党就是人民组织起来这个有机整体的政治核心。所以,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和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统一的,习总书记的讲话里面特别讲到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的特征。所以现在各种各样要颠覆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努力,最后都归结到要否定党的领导、削弱瓦解党的领导。这一点很明显,所以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领导中国人民的政治核心。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承担自己责任,就要从严治党、要加强对党自身的建设和管理。大家看全面深化改革的组织机构,原来全面深化改革是六个方面,成立了六个专项治理小组,但这六个专项治理小组后来有很重大的变化。原来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这六个方面,现在六个专项治理小组出来以后,出现一个很重大的变化:一合,就是生态文明体制专项改革合到了经济体制改革,所以第一个专项治理小组就是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还有一个是分,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专项治理小组中间又分出来了一个党的纪律检查专项治理小组,把党的纪律检查专门分出来了。所以六个专项治理小组有两个是针对党自身的。

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到习总书记的讲话紧紧抓住党的建设,党是核心,党员领导干部是关键。中国的事情要搞好离开了党的领导,离开了我们党员干部队伍的建设一切都免谈,这条很强烈。党要担当起自己的责任,要有自己过硬的本领,这叫做打铁还要自身硬。人民寄希望于我们,历史赋予我们责任,我们自己能不能承担,需要我们加强对自身的建设,对自身的管理,所以从严治党、从严对干部队伍进行管理教育,这个是关键。

第三个“一”,就是一个理念。什么理念?历史担当,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习近平总书记讲:“我执政的一个根本理念概括起来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承担起自己应该负担的历史责任,要有这种历史担当意识,敢于担当本身就是对人民负责,就是一个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的共产党人的品格。现在很多人精神懈怠就是因为没有责任感,没有担当精神,不敢做,不敢为,不明确自己的责任。我们真正的共产党人就是要敢于担当,不辱使命,以服务人民作为根本的执政理念。”

第四个“一”,就是一个战略。这个战略就是全面深化改革,我们要解决面前所有的困难,最根本的出路就是全面深化改革,所以改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要分清什么该改,什么不该改,这点对党员干部是一个重大的提醒。习总书记讲:“不该改的多长时间也不改,我们的改革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是为了推进人民的事业,不是为了获得某些人的掌声。”这个讲得很好,我们改革是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推进人民的事业,不是为了西方和国内某些人给我们鼓鼓掌,不该改的我们永远不改。西方的多党制我们永远不学,你不要说民主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搞多党制吗?不存在这个问题。改革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不该改的坚决不改;第二种是该改也能改的,积极探索去改;第三种是该改但是现在条件不成熟的,积累经验,进行各种尝试,创造条件去改。改革是我们解决所有问题的总的出路。

2.三个“主动权”。通过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我们党要努力掌握三个“主动权”。

第一个是改革发展的主动权。中国共产党要永远走在改革的前面,走在历史的前面,要永远成为带领中国人民前进的政治领导核心。要掌握改革发展的主动权,党要主动地领导改革,推动改革,引领改革的发展,所以这次大家看到全面深化改革领导都是党委承担全面的责任,这个领导小组组长一般都是党委书记。

第二个是掌握和平发展的主动权。中国的发展要避免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的老路,所以我们特别强调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中国的发展不仅对中国人民有利,而且有利于世界的发展,我们有一系列相关的政策,这些政策分三种,第一个就是睦邻友好的政策,我们把它们概括成两句话:以邻为伴,与邻为善。习总书记讲得很清楚:邻居是不能选择的,要好好相处,远亲不如近邻。第二个是建立新型的大国关系,包括跟美国、俄罗斯在平等、不对抗的条件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合作共赢,这是基本原则。第三个是积极发展区域和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十八大以后提出了很有创意的两个丝绸之路,一个是古丝绸之路经济带,就是通过中亚一直到欧洲的经济带;另一个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要面向东南亚,包括澳大利亚,我们还积极参与各种各样的区域经济合作。另外,为了掌握和平发展的主动权,我们还需要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的人民解放军。所以习总书记当选军委主席之后,更加明确了强军的目标。军队要坚决捍卫国家的核心利益,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要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听党指挥,能打胜仗是对人民军队根本的要求,这个是第二个主动权。

第三个是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习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党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但是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个意思很明确:第一,今天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意识形态工作要为经济建设服务。第二,意识形态工作不是某一个部门的工作,不是某一个阶段的工作,是党始终要紧紧抓住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所以习总书记特别强调意识形态工作党委要负责,意识形态工作为什么重要,习总书记讲了三条:第一条,历史证明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这一条大家不要小看,这是充满血和泪的经验教训。第二条,由于中国的发展,西方把中国看成是对西方模式的一种威胁,对我们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国际间各种思潮的交流、交融、交锋显得更加错综复杂和尖锐,西方对我们西化、分化的图谋越来越明显,不断在国内寻找各种思想的代言人。第三条,我们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价值多元化,而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又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必需的,阻挡我们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的一个很重要的障碍就是错误思想。所以习总书记讲话特别强调,我们党长期反对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抬头,在有些地方还有所泛滥,这严重影响我们凝聚共识。大家要明白,凝聚共识不只是包容,而首先是要分清是非,澄清思想,共产党员在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要敢于亮剑。习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不要爱惜自己的羽毛,在思想斗争的战场上只有战士,没有开明绅士,也不要找理由临阵脱逃。分清大是大非不是无谓争论,不是不让人说话,而是你要不要坚持真理,要不要坚持我们凝聚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所以凝聚共识不是一个宽容就能解决的,它不能离开思想斗争,不能离开分清是非。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和针对性,而且文风朴实。总书记的讲话虽然是针对很多具体的问题提出来的,但他体现了一种整体精神,这种整体精神就是五条:坚定的信仰追求、真挚的为民情怀、历史担当的意识、务实的思想作风、科学的思想方法。

上一篇:国际商务管理第一讲下一篇:学校六五普法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