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管理第一讲(共6篇)
国际商务管理第一讲 篇1
《国际商法》课程教案(本教案以2课时为一单元编写)
第一讲
国际商法概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是关于国际商法的基础理论问题。通过对国际商法的渊源、概念、主要内容及二大法系、冲突规范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学习国际商法必备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国际商法的概念、特点、渊源,大陆法系、英美法系的概念及其特点,普通法及衡平法,先例拘束力原则
教学难点:国际商法的渊源,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比较,先例约束力原则 教学方法:讲授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节
概 述
一、概念
国际商法(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Law)是调整国际商事交易和商事组织的各种关系法律规范的总合。概念分析
1.国际商法是法律规范的总合。
2.国际商法是调整跨越国界的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合。
A.国际意为“跨越国界”,国际商事关系是指处于不同国家的商事主体之间发生的商事关系,而不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商事关系,后者由国际公法调整。B.商事关系包括:(1)商事组织关系(2)商事交易关系:传统商法仅调整有形商品的交易,现代商法除调整有形商品的交易外,还调整无形商品的交易,如国际技术转让、国际投资、国际融资等。
二、特征
(一)必须是具有国际因素的商事关系 1.主体具有国际因素
商事关系主体的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具有不同的国籍或其住所,惯常居所或营业地在不同国家。
2.客体具有国际因素
商事关系的标的物位于当事人所在国之外的其他国家或地区 3.内容具有国际因素
产生、变更或消灭商事关系的法律事实发生在当事人所在国家之外的其他国家或地区。
(二)主要调整对象是国际商事交易
(三)基本主体是商事组织
(四)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1)与国际经济法区别 主体不同 调整对象不同 基本原则不同
(2)与国际私法法区别 调整对象不同 调整方法不同
国际私法要解决的问题举例
唐永徽律: 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族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一中国籍女孩18岁,一法国籍男孩18岁,在美国华盛顿州注册结婚,婚姻有无效? 男 女 中 国 22 20 澳大利亚 21 18 美 国 18 18 英 国 18 18 德 国 18 18 俄 罗 斯 18 18 日 本 18 16 法 国 18 15 意 大 利 16 14 西 班 牙 14 12
第二节 国际商法的渊源
国际商法的渊源是指国际商法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国际渊源和国内渊源两方面。国际渊源包括国际条约、国际贸易惯例;国内渊源主要是国内立法,有些国家还包括判例法。
一、国际条约
概念—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际法主体依据国际法确定其相互之间权利义务的一致的意思表示。
* 国际法主体包括: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民族解放组织。
* 适用范围:仅对缔约国有约束力,往往反映商品经济一般规律,通常被认为属于商业活动应予遵守的规范,得到非缔约国的支持和借鉴。* 1980《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二、国际商事惯例
概念——即在长期国际商事交往中,反复运用而逐步确立的行为规范。
在国际贸易上已为有关特定贸易所涉同类合同的当事人所广泛知道并为他们所经常遵守(CISG1980)
*影响较大的有: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2000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
三、国内立法
* 世界主要国家的商事立法: 法国---1673年<商事条例>--路商
1681年<海事条例>--海商
1807年<法国商法典> 共4编,648条
[性质] 商行为法,即实施商行为者不论是不是商人,都适用商法 [内容] 1.通则 2.海商 3.破产
4.商业裁判权
四、国际商事判例
判例法,即由法官的判决形成的法律规则。
英国判决由理由和事实两部分组成,只有理由部分可以构成先例。
第三节 大陆和英美法系的结构、特点
一、大陆法系
(一)大陆法系的概念 即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法和德国法为代表,融合相关法律因素逐步形成的世界性法律体系。其又被称为罗马法系、民法法系、成文法系,原则上不承认判例是法律的渊源,法官只能适用而不能创造法律,强调实体公正.附:关于历史上的法系: 除该两大法系之外,还存在中华法系、印度法系和阿拉伯法系(二)大陆法系的特点
将法律分成公法和私法两大块 主张编撰法典,重视成文法的作用 附:1.公法和私法划分的意义 2.该法系著名的法典简单介绍: 拿破仑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
二、英美法系
(一)英美法系的概念
即以中世纪英国法为基础,以英国法和美国法为代表,融合相关法律因素逐步形成的世界性法律体系.其又叫普通法系,强调判例在创造法律原则中的作用,承认法官的造法能力,其成文法也必须通过具体判例来适用,强调程序公正.(二)英国法的结构、渊源 1.英国法的结构
将法律分为普通法和衡平法,二者区别
(1)救济方法不同:普通法只有金钱赔偿和返还原物两种救济方法, 衡平法新增了实际履行和禁令.(2)诉讼程序不同:普通法法院设陪审团,采取口头询问方式审理案件,衡平法法院不设陪审团,采书面方式审理案件.(3)法院的组织系统不同:王座法庭适用普通法的诉讼程序,枢密大臣法庭适用衡平法的诉讼程序.(4)法律术语不同: 起诉:suit Action 权利:Interests Rights 判决: Decree Judgment 损害赔偿:Compensation Damages 重视判例 重视程序法 附:米兰达告诫由来
熟悉美国警匪片的读者,对警察向犯罪嫌疑人说出的第一句话耳熟能详:“你有权保持沉默。如果你不保持沉默,那么你所说的一切都能够用来在法庭作为控告你的证据。你有权在受审时请律师在一旁咨询。如果你付不起律师费的话,法庭会为你免费提供律师。你是否完全了解你的上述权利?”这句话就是著名的“米兰达警告”,也称“米兰达告诫”,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讯问时,有保持沉默和拒绝回答的权利。这一告诫的形成,缘于美国的一个案例。
事情是这样的:米兰达是一个青年,他在1963年被亚利桑那凤凰城警方以绑架和强奸一个18岁弱智少女罪名逮捕。他在警察局接受了两小时的讯问后,签下一份坦白文件。但是事后,他又说并不知道“宪法第五修正案”赋予了他沉默的权利。也就是说,米兰达不知道自己有沉默权,也不知道自己有取得律师帮助的权利,而警察也没有告诉过他。他的律师在法庭上抗议说,根据宪法,米兰达的坦白不可以作为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的证据。虽然宪法修正案已经存在了近200年,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司法一直沿用历史上传下来的原则:要是嫌犯“自愿”作出的坦白,就可以递交法庭作为证据。并不强调警察必须告知嫌犯他有什么样的权利。“自愿”而不是强迫,是那个时候惟一的标准。所以,米兰达的坦白还是作为主要证据,在法庭上将他定了罪。他被判了20年监禁。他以自己“没有被告知权利”作为理由,一路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接受最高法院的复审。
1966年,沃伦首席大法官主持的最高法院作出裁决,指出公民在接受讯问以前有权知道自己的宪法第五修正案权利,警察有义务将它告诉嫌犯,告知权利之后,才能讯问。因此,米兰达一案被宣布无效,发回重审。
从此以后,如果美国警察在抓人的时候忘了这几句关键的话,那么人犯所作的一切供词在审理时都将被判无效,而最终人犯也可能会被法庭放走,因为他的权利在逮捕时受到了侵犯。自1966年起,美国所有的警察在讯问嫌犯以前,都必须将“米兰达警告”先告诉嫌犯,不管警察那时候是多么忙乱,多么匆忙,心情多么不好,形势是多么紧张。这就是著名的“米兰达警告”的由来。
说到这里,你一定想知道35年前米兰达一案发回重审的结果吧?最高法院作出米兰达一案裁决以后,米兰达一案重新开庭,重新甄选陪审员,重新递审证据。米兰达本人原来的坦白当然是不能用了,幸好检方找到了新的证据。米兰达曾经跟以前的女朋友吹嘘过自己的犯罪经历,警察找到了这个女朋友,她在法庭上作了证。米兰达再次被判定有罪。1972年,米兰达获假释出狱。1976年,34岁的米兰达在酒吧里与人争执斗殴,被刺身亡。警察逮捕了一个刺杀他的嫌疑犯。在讯问开始前,警察向嫌犯传达了“米兰达警告”,嫌犯选择保持沉默,但警察还是依法将其起诉。
2.英国法的渊源(1)判例法。
英国的“先例约束力原则”:
A、上议院的判决是具有约束力的先例,对全国各级审判机关都有约束力。
B、上诉法院的判决可构成对下级法院有约束力的先例,而且对其本身也有约束力。C、高级法院每个的判决对一切低级法院有约束力,对其他各庭及王冠法院有说服力。*只有上诉法院、高级法院和上议院的判决可以构成先例。遵循先例原则的产生与英国人的民族特性也有很大关系。英国人民族性中最显著的特征是重行动,他们看重的是实际、讲究的是效果,做事依赖自觉、才能和经验,经验主义是这个民族性的最好表述。附:英国法院组织 高等法院
1.高级法院 ——高级法庭————商事法庭 海事法庭 枢密大臣法庭——企业法庭
破产法庭 亲属法庭 2.王冠法院 3.上诉法院
⊙上议院上诉委员会 低等法院
1.治安法院 2.郡法院
(2)成文法。只是判例法的补充,要通过判例法才能起作用。(3)习惯。只有1189年前的习惯才具有约束力。
(三)美国法的结构和渊源 1.美国法的结构
(1)以判例法为主要渊源,把成文法作为对判例法的补充和匡正。(2)把法律分为联邦法和州法两部分。
* 根据1791年美国宪法修正案第十条的规定:凡宪法未授予联邦或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均属于州。即各州的立法权是原则,联邦的立法权是例外。但联邦的法律高于各州的法律。在民事立法方面,联邦的立法权范围主要包括银行工业、国际贸易、州际贸易、专利权和税收等 2.美国法的渊源 判例法和成文法
三、两大法系的区别
1.法律结构不同
大陆法系强调成文法的作用,主张编纂法典.英美法系强调判例法的作用,实体法和程序法合一.2.诉讼程序不同
大陆法系采用“纠问式”,法官居于主导地位.英美法系采用“对抗式”,法官充当消极的中立裁定者的角色.3.对法的分类不同
公法与私法,普通法与衡平法.4.法律推理方式不同
演绎法,归纳法 5.法律的重心不同
重实体法,重程序法 6.司法机关的作用不同
从属地位,优越地位
四、两大法系的发展趋势
(一)英美法系的成文法数量不断增多,并且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大陆法系中判例法的地位逐渐提高
第四节 世界贸易组织(WTO)及其基本法律原则
一、世界贸易组织的性质与法律地位
1995年1月1日生效的《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马拉喀什协定》(WTO协定),取代了1948年1月1日开始临时适用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1947),至此,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正式诞生。
二、WTO的基本法律原则
(一)非歧视待遇原则 1.最惠国待遇原则 2.国民待遇原则
(二)减少贸易壁垒原则 1.逐步削减关税原则 2.一般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三)公平竞争原则 1.公平竞争原则的含义 2.公平竞争原则的实施
(四)透明度原则 1.透明度原则的含义 2.透明度原则的基本内容 3.透明度原则的实施 4.透明度原则适用的例外
第五节 中国涉外经济贸易的法律制度
一、涉外经济贸易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国涉外经济贸易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尊重国家主权,坚持平等互利
(二)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三)信守国际公约
(四)尊重国际惯例 本讲小结:国际商法是调整国际商事交易和商事组织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国际”一词的含义,它不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意思,而是指跨越国界的意思。国际条约、国际商事惯例以及相关国内法共同承担着调整国际商事关系的重要作用。这些法律规范的内容已相当丰富,并形成了结构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国际商法是国际法中的一个法律部门,与相关的法律部门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国内商法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有着共同的经济基础,法律的内容和原则也基本—致,但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是在不同的历史传统下形成的,在形式上有着许多差别。
思考与练习:
1.简述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区别和联系 2.国际商法的渊源有哪些?
国际商务管理第一讲 篇2
数字化医疗影像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与传统医疗影像学相比较, 数字化医疗影像在成像方式、成像原理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 医疗影像质量管理的技术与流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 数字化医疗影像质量管理的基本含义
数字化医疗影像质量管理是以基本的医学知识为基础, 应用管理学的理念与方法将成像过程的各个环节统筹形成一个有机的链条, 以此来达到最佳影像质量。从技术与理论的不同层面, 可以将其分为影像质量评价、影像质量控制与影像质量管理三个层面。
医学影像质量评价的确切含义是技术层面上的, 仅考虑图像本身的评价, 它不属于质量管理范畴, 仅考虑所生成的图像质量是否优异、是否符合医疗实践的实际需要。
医学影像质量控制考虑的是不同成像链的管理, 它应用管理学的理念与方法将成像过程的各个环节统筹形成一个有机的链条, 以此来达到最佳影像质量, 重点在于如何以管理学的理念更清晰、流畅地将各种技术因素合理应用于成像过程的各个阶段。
医学影像质量管理, 在《影像质量管理》一书中, 定义放射科全面影像质量管理为:为了以最低辐射剂量, 获得最高图像质量, 充分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符合质量标准的照片, 在放射科内进行的设备引进、质量保证、质量开发、改进所付出的努力统一、协调的组织管理活动[1]。
从上面这些阐述可以看到, 全面医学影像质量管理包含三方面的技术要求: (1) 最佳影像; (2) 最小剂量; (3) 满足临床诊断需要。为了达到这样一个目的所采取的各种方法即为全面影像质量管理。在全面影像质量管理中, 它是以对医学影像科室的人、财、物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管理为基础, 以整个科室的良好运转为前提, 进而达到对医疗设备与医疗影像质量的管理, 重点在于科室的全面建设。
在医疗影像科室中, 人与设备是医疗活动良好运转的两个基本要素, 是进行所有医疗影像学活动的基础, 对它们二者的医疗质量进行管理是整个医疗影像质量管理的决定性因素。在这中间, 人员因素又包括患者和医护人员两大类别, 为了得到优质的医疗影像, 必须保证患者的最佳配合、设备的良好运转以及医护人员合理恰当的技术应用。
2 影像质量管理的流程管理
医疗影像质量管理包含影像输入, 影像处理, 影像存储与输出, 科学阅片四阶段流程。
2.1 影像输入
影像输入流程指图像经过采样和量化后, 形成数字信息之前的所有医疗活动。如上所述, 影像输入流程需要对人和设备两方面进行质量管理, 因此医疗工作人员的投照技术、设备应用水平、患者配合程度、设备基本状况和干扰因素等方面组成了此流程的控制环节。
2.2 影像处理
影像处理指对数字图像信息加工和修改, 使医护人员能够在大量的信息中发现可以利用的信息。它建立在特定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而处于编制的程序 (软件) 控制下, 其发展取决于硬件的研制、软件的开发、必要的科学储备以及对图像处理控制人员的培养。数字图像处理包括图像变换、图像增强、图像复原、图像压缩编码、图像分析等。
由于不同的设备制造商均有不同的设备制造与图像处理技术, 目前还无法对此进行完全的统一与解释, 因此目前对于数字化普通摄影技术的临床评价标准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2.3 影像存储输出
数字化医疗影像与传统模拟医疗影像最显著的区别之一:传统模拟医疗影像的存储与显示由同一种物质, 即胶片来表现;数字化医疗影像的存储与显示由不同的个体所完成, 即存储由磁盘等介质来完成, 而输出则由软输出的显示器和硬输出的胶片来完成。数字化时代, 总“输入输出曲线”是由激光相机的“特性曲线”、胶片的“特性曲线”, 以及后处理对“输入输出曲线”的调节等多方面所决定的。所以如何将各条“特性曲线”最佳的结合起来, 更清晰准确地提供出诊断信息是影像质量管理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2.4 科学阅片
科学阅片是医护人员经常会忽略的一个环节, 需要注意它主要包括的相互影响的三方面的因素: (1) 阅片时的环境因素; (2) 阅片者的生理特点; (3) 阅片者的心理状态。在人视觉系统中所看到的图像是各种光的综合体, 所以光环境 (包括光的温度、光的亮度、干扰光等因素) 是阅片环节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有医疗诊断必须由人来完成, 因此人的心理状态对诊断正确率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此外, 阅片人员的理论水平、经验积累、专业方向、心理因素等方面, 以及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阅片人员数量均对诊断正确率有着很大的影响。
3 数字化医疗设备影像质量管理体系的学术理论发展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 传统模拟医疗影像不可避免地将被数字化医疗影像所取代。如何转变固有的传统观念以适应数字化医疗影像的新特点已经成为医疗影像学领域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3.1 传统医疗影像学与数字化医疗影像学的基本区别
图像可以定义为通过某种介质再现的景物信息。从中可以分析出其中的关键词为“介质”与“再现”。因此, 我们可以得出模拟影像与数字图像的基本不同在于二者的成像方式与成像介质的差异:第一, 模拟影像的形成方式为连续的成像动作所产生, 数字化图像是由采样和量化的成像过程所产生;第二, 模拟影像的存储和显示为同一介质, 数字影像由磁盘的存储设备进行存储, 而由显示器或胶片等另一介质显示;但在更微观的层面, 磁盘阵列等设备在进行数字信息存储时, 却是应用磁颗粒等模拟手段进行存储。
此外, 二者在图像显示的动态范围、空间和密度分辨力等很多方面均有自己的特性。
3.2 传统医疗影像学与数字化医疗影像学的学术理论变迁
传统模拟医疗影像与数字化医疗影像在创建与存储方式上有根本区别, 因此二者在学术理论基础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尤其体现在医疗影像技术学上。影像技术学中, 一种是与“物”密切相关的基础学科, 一种是由“人”决定的应用学科。随着数字化研究的逐步深入, 它的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均发生了一定的进展与变化。
从图1可以看到, 传统模拟成像系统中, 图像在胶片形成“潜影”之前以物理变化为主, 可以称为医疗影像物理学。图像对比度和密度的形成是在冲洗加工的过程中形成, 与胶片的特性曲线密切相关, 以化学变化为主, 可以称为医疗影像化学。
数字化成像系统中, 初始阶段与传统模拟成像系统相同, 在探测器上形成与增感屏上具有相似特性的模拟图像, 也是以物理学变化为主。随后的变化中, 数字化图像对比度和亮度 (密度) 的形成是在数字化图像后处理中形成, 二者具有根本性的差异, 其成像系统的特性由一定的物理变化与数学运算来决定, 可以称为医疗影像物理学与医疗影像数学。
3.3 数字化医疗设备影像质量管理的学术理论组成
优质医疗影像是进行一切与医疗影像相关的医疗活动的基础, 它不仅仅为临床影像诊断服务, 还更进一步的为医疗活动中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最基本、最直接的帮助, 因此如何获取并应用优质的医疗影像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课题和研究方向。
优质医疗影像包括两方面的因素 (如图2) , 一个为医疗影像工程技术范畴的医疗影像的捕获与生成, 它由影像生成的不同阶段和工作流程的不同学术理论所组成;另一个为医疗影像文化范畴的医疗影像评价标准, 它由医疗活动需求特性和人与社会的文化因素所组成, 在随后的文章中将逐步介绍数字化医疗影像质量评价和影像生成的理论与方法。
3.3.1 数字化医疗影像的成像流程与相应学术理论
以成像阶段和工作流程的视角来分析数字化医疗影像学的学术理论, 可以概括地分成四阶段与相应学术理论。
第一阶段为数字化医疗影像的采集阶段, 此阶段的工作是光学与电子学的转换和传输, 因此可以称为光电子学。
第二阶段为对采集信号进行图像分析与处理, 应用的手段主要为数学和物理学变化, 因此可以称为数字医疗影像物理学与数学。
第三阶段为图像的输出阶段, 此阶段包括硬输出与软输出两种方式, 它将数字信息转换后, 通过某种介质, 利用化学或物理变化, 以密度或亮度的特性进行输出, 最终以光学的特性投射入人类的视觉系统, 因此可以将此阶段称为光物理化学。
第四阶段是医护人员的阅片过程, 医疗影像学信息以光学特性被人类识别后, 经过一系列的神经传导与生理信息转换后, 由人类得出相应的图像信息, 并对此信息做出具有临床价值的诊断结果。在此阶段中, 是生理学与光学的联合作用, 因此可以称为光神经生理学或人类组织行为学。
3.3.2 数字化医疗影像的临床学术理论分析
医疗影像诊断学与医疗影像技术学从医疗临床工作职能方面, 描述了医疗影像学的学术理论组成情况。但在医疗影像学活动中, 如何使医疗影像技术和医疗影像诊断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却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尚待提高解决的问题。它的研究内容是各种医疗活动的最佳执行手段, 目的是提高医疗质量。因此, 我们可以暂且将这方面的研究称为医疗影像辅助学 (如图3) 。在医疗影像辅助学中, 其根本在于研究各种与医疗相关的基础学科, 如数学、化学、物理学、工程学等学科与医疗活动的相关性。
在医疗影像辅助学中, 人类在医疗活动中面对各种医疗信息时所做出的各种不同反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研究课题, 这是因为所有的医学活动必须由人类来完成。在人类的各种特性中, 人类视觉系统生理特性与人类心理系统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2]。人类对医学影像的各种生理、心理反应特点往往对医学诊断的正确与否具有决定性作用。这两方面一直是我们医学影像学工作者较少涉及的领域, 也是我们未来研究的一个方向。
4 以管理学视角理解医疗影像质量管理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在哲学中非常经典的一句话。在医疗影像学中, “现象”就是影像设备所照出的一定质量的图像, “本质”就是对疾病的正确诊断, 这也是评价图像质量的“黄金标准”。因此, 所有医疗影像工作的最根本目的就是以优质的影像质量来提高诊断正确率。
看到了医疗影像质量管理的本质, 还要找到产生这个本质的源头和基础。这与营销管理学中的“4Ps与4Cs”的关系非常相像。4Ps指产品 (product) 、价格 (price) 、地点 (place) 、促销 (promotion) 。它主要描绘了产品端的各种组成情况, 更多地从销售者的角度考虑如何能影响顾客。4Cs指顾客需求和愿望 (consumer) 、顾客的成本 (cost) 、方便 (convenience) 、沟通 (communication) 。它主要描绘了客户端的各种组成情况, 更多地考虑如何应用每一种营销工具来传递顾客利益。
如果将医疗诊断看作客户端, 那么医疗影像就是产品端。医疗影像作为一个销售者, 它要将它的图像产品以最佳质量, 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 以某种方式提供给医疗诊断。同时, 医疗诊断作为一名客户, 它将其对图像的需求, 以及获得图像的付出和其便利性与相关性也向医疗影像提出。与此类似, 如果医疗影像是客户端, 那么产品端就是医护人员所进行的各种成像工作;如果将各种成像工作看作客户端, 那么产品端就是各种成像设备;以上各种“产品端与客户端”的渠道就是医疗影像工作人员和患者, 这样就完成了成像环节的整个链条。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 医疗影像的整个过程是一个整体。它是一个大的“产品端与客户端”, 但其中由许多小的“产品端与客户端”所组成 (如图4) 。因此, 必须将影像质量管理的全过程看作一个整体, 从中认真分析整体中的各个细微环节, 来真正把握影像质量管理的最佳流程。进而提高影像质量, 为医疗活动提供最佳的医学信息。
5 数字化医疗影像设备质量控制检测与保证实施
医疗影像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是对医疗影像学设备进行质量控制 (QC) , 以确保成像系统处于稳定的高质高效的运行状态, 这一要求适用于所有医疗影像设备的质量控制。
质量保证由WHO (1982年) 定义为:确保一个组织, 系统及其组成部分良好运行的所必须的计划和系统措施。良好的运行指整个诊断过程的质量最佳化。在诊断过程中, 质量控制涉及监测、评价及使所有性能特征保持在最佳水平, 即使其可确定、可测量、可控制。如, 在病人和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最低条件下, 提供稳定的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的影像。
质量保证 (Quality Assurance, QA) 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其主要思想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使得医院使用的医疗设备的各项性能技术指标达到正常发挥其临床功能的要求。
对医疗影像学设备的检测评估和质量控制的方法应遵守测定和评价独立于使用系统的类型和品牌的原则, 测量方法一般基于从已知的物理测试体在确定曝光条件下产生的图像中提取的参数进行测定。
在新的设备安装完毕或较大规模的维修移机后, 必须立即作验收检测或状态检测。只有上述两种检测合格后, 再进行初始稳定性检测, 建立所测参数的基线值;如果不做验收检测或状态检测, 所建立的基线值有可能是偏离正常值的值。
5.1 质量控制检测与保证实施的目标
影像诊断系统投入临床使用前, 必须进行验收实验, 确保运行状况达标。系统完成验收后, 所有装备的运行须保持在高于最低标准且尽可能最高的水平状态。在设备临床实际使用的过程中, 必须根据临床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设备的状态检测与稳定性检测[3]。
检查技术的QC必须保证达到以下目标:
(1) 确保采用适当放射技术时得到可提供丰富诊断信息的高质量图像, 图像符合临床要求标准, 可检测出小的病变。
(2) 图像质量在信息附载量和光密度方面达到目前行业内的普遍标准。
(3) 在符合诊断信息量要求的前提下, 确保辐射剂量最低 (ALARL) 。
5.2质量控制检测与保证实施的基本概念
质量控制检测包括验收检测、状态检测和稳定性检测[4]。
5.2.1 基线值 (baseline value)
基线值是医疗影像设备功能参数的参考值。它是在验收或状态检测合格之后, 由最初的稳定性监测得到的数值, 或由相应的标准给定的数值。
5.2.2 验收检测 (acceptance test)
验收检测是医疗影像设备安装完毕或重大维修后, 为鉴定其性能指标是否符合约定值而进行的质量控制检测。
医疗影像设备安装后, 应按照行业内公认的标准或按照购买合同所约定的技术要求进行验收检测。设备大修后, 也应进行验收检测。
新安装的医疗影像设备的验收检测结果应符合随机文件中所列产品性能指标、双方合同或协议中的技术条款, 但不得低于行业内公认的被普遍执行的标准 (如国家标准) 。
5.2.3 状态检测 (status test)
对运行中的设备, 为评价其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要求而定期进行的质量控制检测。验收检测合格的医疗影像设备在一段运行期后进行状态检测, 并建立相关参数的基线值。
医疗影像设备应根据设备情况和临床实际工作情况定期 (建议每年) 进行状态检测。另外, 当稳定性检测结果与基线值的偏差大于控制标准, 又无法判断原因时也应进行状态检测。
5.2.4稳定性检测 (constancy test)
为确定医疗影像设备或在给定条件下获得的数值相对于一个初始状态的变化是否仍符合控制标准而进行的质量控制检测。状态检测合格的医疗影像设备, 在使用中应按照规定进行定期的稳定性检测。
每次稳定性检测应尽可能使用相同的设备并作记录, 各次稳定性检测中, 所选择的曝光参数及检测的几何位置应严格保持一致。
应遵循X射线成像设备制造商在随机的各种说明书中提供的稳定性检测方法与周期的建议。
总之, 在日常工作中, 如果深深地陷入影像质量控制的某一项技术手段、某个环节中, 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片面性。因为任何技术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必然会与其它的相关学术理论和技术相关联。对于影像质量控制的整体项目而言, 须将其视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分析, 探究成像过程的各个环节, 发现各环节的传递“节点”, 进而以这些节点来传递成像过程中影响影像质量各因素的“影响力”与“控制力”。所以, 如何探寻和研究“节点”的特性与本质是实现影像质量控制的关键, 如何将“影响力”与“控制力”最大限度地合理传递是决定影像质量控制项目完成情况优劣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待续)
一些思考:
1.数字化医疗影像质量是否可以分为评价、控制与管理三个层面?
本文认为评价、控制与管理为影像质量不同层面的技术实践。
2.医疗影像技术学的基础学术理论是否发生变化?
本文认为在传统模拟医学影像技术基础学术理论第二阶段的医学影像化学为主已经转变为医学影像物理学与数学的结合为主。
3.影像质量控制链的基本组成与相关学术理论?
本文认为, 应包括影像输入、影像处理、影像存储与输出、科学阅片四阶段流程, 并且每个阶段均有不同的学术理论基础与实践需要研究。
4.医学影像辅助学的学术理论理解?
本文认为, 为了更好的提高医疗影像临床质量, 所进行的对各种医疗活动执行方法的研究, 即为医学影像辅助学。其重点在于研究如何更加合理、准确的应用影像技术学和影像诊断学来进行医疗活动, 影像质量控制与实施保证也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5.数字化医疗影像质量控制技术的实践问题?
本文认为, 从技术层面来看, 数字化医疗影像的成像方式、成像原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因此一些新的技术实践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如光干涉效应与固定滤线栅频率匹配问题所引起的影像伪影, 遮光器对图像后处理感兴趣区选择的应用问题, 如何恰当的选择摄影的kV和mAs等技术参数以及腰椎侧位影像是否可以采用站立的功能位进行摄影等。
6.数字化医疗影像质量控制的流程管理?
本文认为, 任何项目都需要以管理学的理论实践来指导项目的实施, 影像质量控制作为一个影像科室医疗管理项目, 也必然要深入地理解并应用各种管理学的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戴建平, 祁吉.医院管理学-医学影像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81.
[2]Sheikh, H.R.Bovik, A.C.Image information and visual quality[J].IEEE Trans Image Process, 2006, 15 (2) :430-444.
[3]S.J.Shepard et al.Quality Control in Diagnostic Radiology[R].American:AAPM Task Group No12, Diagnostic X-ray Imaging Committee, 2002.
第一讲:自我介绍 篇3
1、姿态训练:站、立、行
2、气息训练:胸腹式
3、口唇训练:弹、喷、绕
4、绕口令:
八百标兵奔北坡,北坡八百炮兵炮。
标兵怕碰炮兵炮,炮兵怕把标兵碰。
5、表演训练:高兴
6、演讲训练
演讲,作为一种重要的现实语言交际与信息交流活动,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做学问难,搞艺术更是难上加难。演讲以讲为主、以演为辅,讲究轻快缓急、抑扬顿挫,要求演讲者在借助面部表情及肢体动作的基础上,通过语言形式将所要表达的意思展现给听众。演讲又叫演说、讲演,是演讲者在特定的时间、环境中,借助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等表达手段,针对某一问题,围绕某一中心,面对听众发表见解、论说观点、抒发情感,从而影响和感召听众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这是演讲的本质,也是演讲的涵义。成功的演讲者能口吐莲花,舌生珠玑,滔滔不绝,侃侃而谈。他们能巧妙地操纵听众的注意力,赢得喝彩和掌声,使演讲散发出无穷的艺术魅力和智慧光芒。
如何才能做好演讲呢,结合众多演讲家的经验和本人的亲身体会,我认为演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打好演讲稿。演讲稿又叫演说词,它是指演讲者事先准备的供演讲使用的讲话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主要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提示。演讲稿要观点鲜明、材料充实、论证有力,最好是议论文性质的,并带有一定的文采,内容不能竟是空话、套话、大白话,要有一定的号召力、感染力、影响力。
二、掌握一定的演讲技巧。演讲既然是一门学问,就必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演讲者要想做好演讲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学习必备的演讲知识。
1、演讲内容:紧扣主题,观点鲜明,视野开阔,立意新颖,主题深刻有号召力;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详略得当,能结合实际切合主题;具有个人特点,思维慎密,逻辑性强。
2、语言表达:普通话要求,脱稿演讲,语言准确生动,口齿清晰,表达流畅;有感染力,能调动现场气氛,能引起现场共鸣;语速适中,语调抑扬顿挫,饱含感情,表情自然,态势语得体。
3、仪表风范:仪表端庄,表情自然,态度亲切,举止自然、得体;台风稳健,精神饱满,体现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4、演讲时间:演讲时间一般控制在3—4分钟。
5、整体效果:由评委根据演讲选手的临场表现作出综合演讲素质的评价,具体包括:总体印象佳,演讲效果好。生动感人,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催人奋进。思想性与艺术性,内容与表达和谐一致。
三、做好演讲现场的准备工作。
准备意味着一切。对演讲现场的布置、时间安排及工作流程等都要有一定的了解。条件允许的话,最好到现场去熟悉一下环境,这点对于演讲初学者很有必要,这样能克服紧张情绪。众所周知,人在讲话时最容易紧张了,而演讲者一旦紧张起来,要么语速加快,要么语言变得结结巴巴,而且在面部表情上也有一定的体现,轻者面红耳赤,中者心跳加快,重者昏倒在地。紧张是在所难免的,不紧张就说明你不重视,不重视的事情又怎么能够做好呢?解决方法是上台前做深呼吸,并暗示自己这次一定能够成功。另外,熟悉如何上下场及话筒的摆放是立着的,还是台式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利用演讲时的互动。
要注意渲染现场的氛围,使用目光和听众进行交流(一般用目光虚视,将视线停留在3—5排,因为1—2排一般是嘉宾和评委,目光锁定他们,会给彼此带来一定的压力。学会用目光迅速扫视全场,一定要控制全局),使其进入演讲之中,和自己一起悲欢与共。另外这样也可以洞察听众对自己演讲的反应,根据需要作适当的调整。互动演讲是演讲技巧里面的要求,之所以把它单独列出,足见其重要性。据悉,最高级的演讲方式是问答式演讲。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学生然后回答便是问答式演讲的雏形,这样的演讲要求比较高,一般是知名的学者、专家、演讲家才能做到的。他们并不是比一般人特殊,而是因为他们有一定的威望,权威性比较强,更容易得到听众的配合。试想一下,如果你一个人在上面唱独角戏,下面的听众一点动静也没有,你的处境是不是很尴尬。
五、注意礼仪和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这是句亘古不变的真理。上下台要鞠躬敬礼,在台上不要说脏话和出现一些不文明的举止。演讲开始前的自我介绍十分重要,这是演讲者给观众的第一印象,介绍时要说明自己的个人信息和演讲主题,这样才能让听众提前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最好能使听众记住自己的名字,这在演讲比赛时很占优势。
六、平时多学习,多练习。
演讲的道路是曲折的,万不可认为自己的水平已经达到了登峰至极的地步,须知强中更有强中手。参加演讲比赛,要注重过程,忽略结果。对于演讲者来说,一个比赛最精彩的地方并不是现场的表现,而是自己在比赛的整个过程中所做出的付出,这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以一个学生的身份投入到演讲中,拿出学者的态度,专心致志,刻苦钻研。要记住凡是成功的演讲家,从不是天生的。要敢于说,勇于讲。功夫贵在平时,只有多练习,才能做到在临场时不会感到紧张。可以学习尝试即兴演讲(即兴演讲,指的是在演讲现场听到他人讲述所涉及的内容,一时触发而进行的临时演讲,或临时被征询而需要即时作答的演讲),这个比较实用,而且对于达到演讲要求的通畅流利也是很有帮助的。要多看一些关于演讲方面的书籍和视频,有机会就尽量多参加一些身边举办的演讲比赛,增加自己的实战经验。多向前辈和先驱者学习,吸收他们演讲中的亮点和闪光点,在他们面前进行现场演讲,请求他们就自己在演讲中的表现发表观点,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
第一讲 感悟人生 篇4
9月10日,“中元普度法会”最后一天,学诚大和尚在龙泉寺西跨院为弟子们传授皈依,并作了《感悟人生》这一重要开示。此次开示拉开了龙泉寺系统生命教育的序幕。
诸位来到寺庙里,目的是学佛法,修改自己的习气、毛病,根据佛法修行,最后圆满福德智慧资粮,成就佛果。修行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要想修行,首先要皈依、要受戒。
一、人生何去何从
为什么皈依、受戒与修行有着紧密的联系呢?大家可以想一想,每个人都是如何而生,为何而活?
“如何而生”就是我们能够来到这样一个人世间的原因。我们来到人世间以后,是为了什么而活在这个世间的?就是来到这个世间的原因是什么,活在这个世间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作为佛教徒,大家要关心、探讨、解决的问题。
未皈依以前,大家在家里、在世俗社会生活。世俗社会有种种的标准、种种的价值观、种种的生活方式。我们在世俗社会的生活中,有时候会感觉到痛苦,有时候会感觉到快乐,更多的情况下是痛苦当中有快乐,快乐当中又夹杂着痛苦,苦乐交参,苦多乐少。痛苦永远比快乐多,痛苦的时间永远比快乐的时间长;快乐永远比痛苦短暂,快乐永远比痛苦少。我们在佛门里就是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如何让我们的快乐能够持久,让我们的痛苦能够越来越淡化,越来越短暂,最后把这些痛苦全部消除掉。
皈依的意思就是皈投、依靠。皈投、依靠什么呢?皈投三宝,依靠三宝。比如社会上发生的一些自然灾害:台风把房子刮倒了,地震把房子震倒了,火灾把房子烧没了„„你没有房子住了,没有东西吃了,没有钱花了„„那怎么办呢?要去投亲,要去靠友,要去皈投,要去寻找依靠,要去寻找皈依,寻找别人对我们的帮助和庇护。这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大家在生活层面、物质层面遇到问题和苦难的时候,需要别人给我们帮忙。我们内心里面的问题 ——烦恼、业、痛苦,在世间找来找去,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找不到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人,寺院里面的佛法僧三宝就是要为我们解决这样的一些问题。两千多年来,多少人皈投在释迦牟尼佛的门下!多少人获得生命的解脱,获得人生意义的最大实现!
二、善恶在心
我们来到人间,有人的身体、人的形状,有自己的血肉之躯,五官具足,也有父母给我们的名字。人的这个身体本身没有对错,错在我们这个身体会去做错事、做坏事。做错事、做坏事就会给第二个人、第三个人,给我们直接、间接有关联的人带来麻烦、带来纠纷、带来问题、带来苦难;反过来说,如果通过我们的嘴、我们的脚、我们的手,去说好话、走好路、做好事,就会有很多人得到我们的帮助和利益。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两种不同的行为?就是说,一种行为是恶的、错的,一种行为是善的、对的;一种行为是害人的,一种行为是利人的。其原因在我们的心,是我们内心的问题。
世间上一个正人君子,一个对国家、对平民百姓作出很大贡献的人,我们常常就会讲这个人很有德行,这个人很有品行,品德非常好、非常高。用佛教的语言来讲,你对别人做了很多的好事,就是善行;你对别人做了很多的坏事,就是恶行。善的行为就构成了善的业,恶的行为就构成了恶的业。善的行为就会给自己和别人引发快乐的结果,恶的行为就会给自己和别人引发痛苦的结果。
在世间,我们常常会接触到、接收到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认为我们去利益别人、帮助别人会吃亏;利益别人、帮助别人是错的,是不应该的。佛法恰恰相反,佛法告诉我们去利益别人、帮助别人是好的,是应该的,是善良的,是能够带来快乐的。世间方面常常告诉我们,不去帮助别人、不去利益别人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佛法告诉我们去帮助别人、去利益别人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这两个定义刚好是相反的。
佛法讲“因果”,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到底应该怎么选择呢?我们是选择去利人、去帮人,还是不去利人、不去帮人?我们在家也好,在单位也好,在社会上也好,常常害怕自己会吃亏,常常喜欢去占别人的、占单位的小便宜,这些观念都是要不得的,都是不好的一些观念。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些观念呢?为什么我们会这样去考虑、去思维,去作这样一个决定呢?我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去作决定,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去做,这样去生活。你不知道就是你的原因,用佛教的语言来讲就是“无明”,无明状态。
三、云何降伏其心
1.靠三宝解决内心的问题
大家到寺庙里,就是要去解决自己长期以来内心深处解决不了的问题,找寻内心深处痛苦的原因。我们要找到这个原因,要解决我们内心深处的烦恼及内心深处自己想不清楚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自己内心深处的这些问题、烦恼,自己不知道呢?
大家在世间学的都是世间法。世间法是根据世间的道理存在的。佛法既包括了世间法,也包括了出世间法。世间法用佛教的名词来讲叫“俗谛”,出世间法用佛教的名词来讲叫“真谛”。我们如何在俗谛的基础上能够证到真谛,能够见到真谛?这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我们大家拥有一个“人”的身体,这本身已经很难得了。身体本身没有错,错的是我们的行为,因为我们的行为受到我们烦恼的驱动。如何来解决我们的烦恼,如何来解决我们自己身语意会造恶业的问题,就要依靠三宝,这是很重要的。
现在大家都能够学习到佛法,以及我们出家法师能够出家,都是跟释迦牟尼佛有关系的。出家的目的是为了学佛法。佛法是释迦牟尼佛通过多生多劫的修行,开悟以后讲出来的。诸位到庙里来,跟出家人一样,要来学习佛法。学习佛法要皈依、要受戒。我们出家的法师要皈依、受戒,在家的居士们也要皈依、受戒。皈依是一样的,都要皈依三宝,但是戒律不一样,出家人的戒律更多、更严格,在家居士的戒律就比较简单、比较宽松。如果没有皈依,没有受戒,我们就学不到佛法,我们就学不好佛法。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和界限。
我们皈依 ——皈投三宝以后,就要根据三宝的要求、根据佛法来指导我们自己的生活,指导我们自己的工作。我们的起心动念要同佛法相结合,根据佛法来思考问题,根据佛法来认识问题,根据佛法来说话,根据佛法来走路,根据佛法来做事。也就是,我们说话的时候就要想一想,按佛法的要求怎么样说才对;我们做事的时候也要认识到,做这件事情会不会违背佛法;我们走路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在路上有没有踩到蚂蚁,有没有踩到昆虫,有没有踩到一些小动物;我们去的地方是不是适合我们去,去的地方是不是对自己的身心有利„„这些我们都要去考虑。
2.受戒功德不可思议
如果我们受了八关斋戒,受了五戒,甚至受了居士的菩萨戒,这种功德、意义、福报非常大。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们受戒以后,这个善法是在一切众生的份上得到的,是在三宝的份上得到的。同样做一件好事,世间善法跟佛法里边的善法是不一样的。世间善法,一件事情的意义只有一件事情本身的意义,而佛法的善法,它的意义就大大不同了,它的代表性非常广泛。
举一个例子来讲,比如你会画画,画了一幅画以后去送给一个普通人。他本身可能不知道你这幅画有什么价值,收了以后,弄不好就扔到垃圾桶里面了。如果你这样的一幅画送给国家主席,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同样一个行为,它的意义就不一样了,它的代表性就不一样了。国家主席代表整个国家的人,比如我们中国的国家主席,他代表了十几亿人,你送给他,就有那么大的功德了。
在三宝地更是如此,你做一件事情,一个行为,都是从我们自己内心最深处发出来的,是自己要去做的,自己为了要累积福德、智慧资粮而来做的。这跟世间做事情是不一样的。
世间上做事情,比如说你有一个职业,你从事这个职业的目的是为了你的生活,让你和你的家人生活过得好一点。你职业干得好一点,职位高一点,或许能做出一番事业。你做了一番事业,仅仅是要来激发你自己聪明才智的潜能,把内在的潜能发挥出来而已。你这种潜能发挥出来,到底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是有利还是有害的,那就很难讲了,就说不清楚了。佛法则不一样,佛法一方面要引导我们把自己生命的潜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同时对自己、对大家又能够有利,能够让自己、让大家,在当下、在现在、在未来、在更长远的未来,都能够幸福快乐,这样做事情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大大不一样的。
四、环境对人的影响
我们来到庙里当义工,做了一些很脏、很累、很苦的活,但是大家干得很高兴,越干越有劲,越干越快乐。换一个环境可能就不会了,有好多人,自己在家里都不愿意做家务,都是请保姆、请别人来帮忙。为什么在自己家里或者说在单位里,这种能力就发挥不出来,在庙里就能够发挥得出来?为什么同样一个人在两种环境里会判若两人?由此可见环境对人影响的重要性。寺庙是佛法僧三宝的清净宝地,因为它是清净的宝地,所以能够净化我们内心的烦恼。就犹如我们在一个缺氧的地方,氧气非常稀薄,比如在喜马拉雅山上,呼吸就会困难,甚至会奄奄一息,需要吸氧。当你来到海拔低的地方,自己的生命即刻就会复苏,精神状态就会恢复过来,这表明环境对人的重要性。
大家来到寺庙里学佛法,绝对能够感受到佛法对自己的帮助,增加自己对佛法的体验。佛法到底是什么,我们慢慢就会感受得到,慢慢就会理解得到,慢慢就会一点一点去信仰它,一点一点去皈投它、依靠它,这些是非常重要的。
五、不忘初心常省思
1.勿忘初心
有些人来到寺庙学佛法,好像修行没有什么进步,好像修行会恍恍惚惚,甚至修得越久越不想去修,修得越久好像佛法离自己越远,这是什么原因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把自己最初的发心忘记了。我们学佛到一定时候,来到庙里法会参加多了,往往就会把自己最初的发心忘记掉。最初的发心很重要,是你皈依、学佛最主要的原因。你把皈依、学佛法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原因忘记掉了,当然你的行为就显示不出它的意义。你的行为没有意义,那么你的结果自然而然就不好了。
佛法是非常注重发心的。你是发清净心,还是发染污心;是发善心,还是起恶念;你是散乱心,还是内心里面都是戒定慧的功夫,这种行为所显示出来的意义是大大不一样的。
犹如一个学生去了学校,如果不好好念书,不认真用心念书,哪怕每天去学校,最后考试成绩也会很差。我们去了学校,自己要认真用功,用心读书,找最好的老师接受教育,并且按照老师的要求,认认真真去完成作业,最后才会有好的成绩。如果来到学校,根本不按照老师的要求去用功学习,老师为我们指出来的问题也不能很好地改进,那么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学校,仅仅是徒有其名。我们学得比较久的同学,常常会犯这个毛病。
有时候我们也会说:我们在三宝地就是为了要积聚资粮,为了要好好学佛法,为了要好好修行。这个时候的认识,仅仅是理论上的认可、理论上的认知而已,而实际上此时此刻你的心,跟你最初第一天、第一次来到寺庙那一刻的心,已经是大大不同了。
2.嫉妒和骄慢
佛法告诉我们,皈依、修行要殷重,要非常至诚、非常恳切,我们非常认真去修行,才能够有感应。我们不能至诚、恭敬、殷重地去用功、祈求、修行,就说明我们已经在散乱,我们在起慢心,我们在掉举,我们在嫉妒,我们在比较、在分别、在烦恼。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就会障碍我们来到庙里听经闻法,使我们不能如理思维,不能如理抉择,不能把法真正地听到心里去,也就是把自己障碍住了。
我们容易犯很多毛病,嫉妒和骄慢是比较容易犯的两个毛病。慢心的特点就是你在高处看人,嫉妒的特点就是你自己站在低处去看人。从低处看人,你就觉得好像每个人都比自己好,各方面都比自己好。那么,别人每一方面都比你好这本身不是问题,当你看到别人用功修行,具有能力、财富、品貌等,事业、家庭比自己好,你就会内心难过、内心起烦恼、内心产生痛苦,这个就叫做嫉妒,这就是问题。
什么叫做骄慢呢?我们多做了一点事情时,就觉得我做了很多,别人都不如我;我们做得好一点,就认为别人做得那么差劲;我们自己比别人聪明一点,就觉得别人都很笨;我们能力比别人强一点,就会看不起别人,会认为别人那么差劲;我们自己文化高一点,就觉得别人文化程度那么低;我们体力好一点,就觉得别人那么无能„„诸如此类,内心总是不能平静,内心总是不能平衡,内心总是不能以平常心来认识自己,以平常心来对人、对事,以平常心来学佛法。
古来祖师大德讲“平常心是道”。“平常心是道”就是能够如实认识到自己的心,自己内心是什么状态,内心是什么问题,看得清清楚楚,而不是有高有低。所有外在的问题,都是我们自己内心的问题。内心的问题中,有些问题是你当下的问题,认识不清楚就是你智慧缺乏,烦恼障、所知障重;有些内心的问题,是你过去世等流下来、过去累积下来的,把你内心障碍住了,把你内心那份善良的、清净的、庄严的心给塞满了。那怎么办呢?你要把这些障碍、问题清除掉,就要去忏悔。
六、愿力和智慧
我们要改变,让自己不如理、不如法的行为变成如理、如法的行为,我们要改恶行为善行,改害人为利人,这样的做法,这样的生活态度,要靠什么呢?要靠智慧,要靠愿力。
世俗社会上的人,有了一份职业以后,他要完成事业,至于善恶、是非,到底对个人、对集体、对他人有利有害,那是第二位的问题。佛法不一样,他首先要利人,利人就包括利自己,包括利一切的人,动机摆在第一位,并且动机是贯穿一个人所有行为的始终。社会上靠职业、靠事业,我们佛法靠什么呢?靠智慧、靠愿力。智慧决定你成功还是失败。智慧具足了,智慧多了,你就会成功,你成功的概率就高,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智慧比较低、比较差,成功的可能性就低,结果就小。
愿力决定什么呢?愿力决定着你的始终,也就是决定着你的开始跟结束。比如我们发大心、发菩提心,我们现在能够很好地发菩提心,是因为过去多生多世以来就发了菩提心,所以现在发就比较容易,只是一直在提醒自己,一直在勉励自己,一直在让菩提心持续、不要忘记,然后慢慢慢慢最终就成佛了。如果过去没有发过这样的大心,那我们现在开始发,发大心,发菩提心,这个菩提心贯穿你的开始跟结束,这是很重要的。这就是人的愿力,包括开始跟结束都靠愿力 ——愿的力量,发大愿的力量。如果你没有力量,修行没有力量,做事没有力量,生活没有乐趣,原因就是自己没有发愿,没有愿的力量。一个人只有发了愿,他才有力量去克服种种的困难,去解决种种的问题,去面对自己内心种种的烦恼和阴暗面。如果没有发愿,内心就没有力量。
如果没有智慧,我们光发愿还是不够。我们发愿就是要做一件事情,无论如何要把它做成,无论如何要把它做好,发愿以后还要靠智慧完成。智慧告诉我们怎么去做,怎样才能够把它做好。智慧从哪里来?从修学佛法而来。如何来修学佛法?就要根据戒律,需要皈依,所以它是一层一层下来的。
七、超越自我
大家在庙里做了很多事,积了很多资粮。刚刚来的,说明你很有善根,与佛法很有因缘,如果缺乏善根因缘就找不到这个地方。反过来说,你能够找到这里,就说明同佛法有因缘,同三宝有因缘,你的善根已经被发现了,今后就很
有希望。
我们久修久学的同学、同修和出家的法师,就需要去发大心、发大愿,就要不断在佛法的修学上去用功、去努力。我们初学的人、刚来的人怎么办呢?要超越自我。超越自我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超越世间的我。世间的我目标都比较近,很多的行为都有问题。
刚才我谈到了,一个人有了嫉妒、骄慢就不容易去利益别人。那怎么办呢?就要去超越。超越自己,那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大家都按错误的认知去做事,反而变成错的都是对的。你要去超越,要去解脱,就要在这方面去努力,超越“以自我为中心”。所谓“以自我为中心”,就是时时刻刻都想到自己的利益,时时刻刻都想到自己的问题,忽略了别人,忽略了很多很多的人,所以我们要去超越,超越人生的短暂性,超越人生的局限性。因为你眼光很短浅,你看的只有今天的事情,只有明天的事情,只有很近很近的事情,远的你就看不清楚。超越局限性,就不是只顾到你一个人,或者是你家里几个人,或者是你单位里边的少数人。我们的心胸格局不容易扩大,我们的思路放不开,我们的思维模式有问题,这些就需要去超越。用“超越”这个词,大家比较容易理解,比较容易认识,也比较容易接受。
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团体都有历史。我们整个人生的过程就是自己的历史;我们这个团体的过程就是寺院的历史、佛教的历史;我们国家各个民族、各个人走过的历程就是国家的历史。我们要在这个过程当中做出一些丰功伟绩,做出一些对大家都有利、大家都能够接受、大家都能够欢喜、大家都能够快乐的事情。这对自己好,对团体好,对国家也好,何乐而不为呢?我们所呈现的种种面貌,我们来庙里念经也好,一起煮饭也好,一起研讨也好,交流也好,扫地也好,说话、做事、行住坐卧,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是过程,都是我们的生活。这些过程和生活记录下来,就是文化,就是历史,就是人生。我们要在有限的人生当中去体现无限生命的价值,在很有局限的时空因缘下,去实践和完成我们最宽广的佛法事业和自己生命的蓝图。所有这些,一点一滴,我们都要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接受,用心去学习。
第一讲 先秦文学教案 篇5
一、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zhxr123@163.com
二、本课程的讲授过程、讲授方法、考勤和考试
1、第一次课老师讲授,主要讲前言部分,宏观把握古代文学史的规律、分期和先秦文学的整体特点。
2、第二次以后:每次讲课分三个环节,首先老师讲理论,接着讲文本(每讲一课会就某个文本进行解读),然后讨论(就问题展开讨论)。
3、课程进行到一半会布置期中作业,以论文形式上交。
4、平时成绩占总分的40%。考勤以点名计分;平时成绩则根据期中作业和课堂回答问题、提问问题、参与讨论的积极程度给予相应的分值。
5、期末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内容主
要是平时讲课内容,特别注意文本解读。
三、文学、文学史、先秦文学史
1、什么是文学:广义(文学即文化);狭义(包括四大文体在内的具有审美特质的一切口头或书面的语言文字艺术。)古代“文学”,被称为“文章之学”(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孔门四科之一】《论语·先进》:“文学,子游、子夏。”邢炳疏:“若文章博学,则有子游、子夏二人也。”亦指教贵族子弟的学科。《宋书·雷次宗传》:“上留心艺术,使丹阳尹何尚之立玄学,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学,司徒参军谢元立文学。”
【官名】汉代置于州郡及王国,或称“文学掾”,或称“文学史”,为后世教官所由来。汉武帝为选拔人才特设“贤良文学”科目,由各郡举荐人才上京考试,被举荐者便叫“贤良文学”。“贤良”是指品德端正、道德高尚的人;“文学”则指精通儒家经典的人。
魏晋以后有“文学从事”之名。唐代于州县置“博士”,德宗时改称“文学”,太子及诸王以下亦置“文学”。明清废。
2、文学史
研究文学现象和文学规律的历史。文学现象包括文学作品研究,文学思潮研究等。如“百家争鸣”思潮,《诗经》大小序之辩,“诗言志”等。文学规律是一个纲,文学现象就是具体的目,把握住文学规律就可以解释一切文学现象,进而把握住文学史的精要。
3、先秦文学史:
研究先秦时期文学现象和文学规律的历史。先秦文学史是古代文学的源头和基础,不仅孕育了各种文学体裁和艺术手法,而且还奠定了古代文学的基本思想内涵和精神特质。具体详见下文。
五、古代文学史的规律
前面提及,掌握古代文学史的总规律是至关重要的。掌握了它们,就可以用来解释一切文学现象。古代文学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文学四要素: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1、外部因素:
(1)经济、政治状况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大变动出现了百家争鸣;
(2)社会状况(民族关系或阶级结构变化;社会风尚培养新的读者群)
宋代末年民族矛盾尖锐,宋词中很多表现抗争复国的题材。
魏晋时期士族地主把持朝政,于是出现了表现魏晋风流的《世说新语》
元代知识分子沦落民间,市民文化很发达,孕育了俗文学。
(3)文化背景(主流思想或文化政策;同时期其他作品的总体特点)(共时研究)宋代理学与宋诗“以理说诗”;礼乐文化与《诗经》
汉代“独尊儒术”(主张大一统,说经繁琐等)与汉赋(劝百讽一,堆叠辞藻)
《史记》勾连天人的思想,同时代的作品
汉大赋均如此。都源于同一思潮。
(4)地理因素。
楚辞的形成具有地域文化特色。
2、内部因素:文学自身发展规律。(1)文学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 ·文体不平衡:
1)不同文体成熟时代不同(诗、文(韵文)发展早,小说发展晚。为什么?);
生产力低下,商品经济不发达;韵语写成,便于传唱;小说是在商品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俗文学;文学作品和政治关系很密切。“书以道事”“文以载道” 2)不同文体成熟的过程不同。(小说成熟慢,汉赋成熟快。为什么?)
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市民阶层在明代才出现;关切政治者发展快
·朝代不平衡
1)不同朝代的文学有盛有衰;秦、隋文学衰弱,汉、唐文学兴盛。
2)同一朝代的文体也发展不平衡。明代小说、戏曲相对发达,诗文则相对衰落。
·地域不平衡
1)不同朝代,各地文学有盛有衰;建安文学在邺下(邺:古都邑名,今河南安阳境内。),梁陈文学在金陵。
2)同一朝代,不同地域文学各有特点,具有地域特征。
(2)文学之间的互动规律 【雅俗互动规律】:主要是由俗归雅;由雅返俗
思考:雅俗互动的条件是什么?(1)政治需求,雅称“采诗”,实际为取乐;国风、汉代乐府诗、南北朝民歌
(2)著名文人们参与采集、改编或评论:敦煌曲子词用于燕乐;白居易新乐府;明清文人小说;元曲;
类比:张爱玲小说如何进入了文学史?张恨水、金庸等小说为何处于文学史的角落? 回归文学本位之后才开始认识这些俗小
说的重要性
我们认为,雅俗是相对的而言的,古代严分等级(所谓必也正名乎?),故而表现在文化上有雅俗之分。盛世之时政府采集,用于享乐;衰世则文人采集、参与和改编,用于讽喻。当某一文体变雅之后,也就意味着这一文体走向了衰落。(案头化)成也文人,败也文人。
【文体互渗规律】
文体混一:文体辨析:文体互渗
1、文体辨析出现在魏晋时期,审美意识产生之时。
2、曹丕:诗赋欲丽;陆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赋→诗:由铺陈叙事转向描写抒情
魏晋时期抒情小赋出现(是从骚体赋中而来,还是受到了汉大赋的影响,有争议。)张衡《归田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
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鸧鹒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魦鰡。于时曜灵俄景,系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廻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诗→赋:诗的赋化:长于铺陈和排比。李白《蜀道难》
此外,诗文关系,诗词关系,诗词与小说、戏曲关系等。
【文体因革规律】
主要在诗文里面。目的在救时弊。诗歌:汉魏风骨;新乐府诗 文:古文运动:文道合一。
前后七子:前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反对八股文和台阁体。
【文道离合规律】
文与道合:道指儒家之道,主张关注社会现实,培养了一批现实主义作家。
文与道离:偏离儒家之道,浪漫主义作家。陶渊明、李白,苏轼等。
六、古代文学史的分期(自学)【注意】把握各个时期的社会背景(外因);把握每个时期的文体特点(文学的不平衡性);把握论说角度(从哪几个方面阐释的。)
七、先秦文学史的地位和意义
1、先秦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开端,各种文体几乎孕育于这个时期。
散文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商周金文和《尚书》等。
诗歌可以追溯到先秦歌谣和《诗经》等。戏曲可以追溯到《九歌》和某些巫祭仪式 小说可以追溯到史前神话和《左传》中的故
事。
2、孕育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思想和作家的价值观、人生观。
主要是儒道两家。
3、奠定了中国文学的两大主要思潮。
儒家提倡“诗教”传统,温柔敦厚的品质,现实主义关怀 道家主张“自然”,浪漫主义传统。
4、奠定了以士大夫为创作主体,文字为传播媒介的格局。(宋代之后出现的俗文学才开始打破。)
八、研究先秦文学需要考虑的两大因素(作者用作品来传达某种思想,其意不在创作文学,而在宣扬思想。而这种思想又跟某种文化传统和其职业背景息息相关。后世作者的思想性远远与之无法比拟。)如《墨子》一书,“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
《庄子·天下篇》:墨子称道曰:「昔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岛也,名山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槀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劳天下也如此。」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跂跷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
(1)作品形成的文化背景(特指文化传统)
巫祭文化与夏商文学、楚地文学;礼乐文化与周代文学;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
(2)作者的职业背景(身份、经历、交往等)
老子与守藏史的关系,“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
孔子问礼与儒家思想
先秦诸子都有一个偶像,这就从一方面反映了其思想渊源。如孔孟好尧舜,墨子好大禹。
九、先秦文学的背景和整体特点(可以利用前面讲过的演变规律来解释)
【背景】
经济:井田制——私田增多
政治:分封制——霸主出现;兄终弟及制——宗法制——弱肉强食
文化:巫祭文化——礼乐文化——礼乐崩坏 社会(阶级关系):巫史——史官、贵族——士
↓
文学:先秦歌谣、神话——诗经、尚书诰命体、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先秦诸子散文;《楚辞》。
【整体特点】文学的自发时代。
1、“混沌”:文史哲不分家(散文领域),歌诗舞相结合(诗歌领域)
2、多在某个特定的文化背景和职业背景下产生,多在宣传思想而不是创作。
3、作者和时代多不明确,多为集体创作。
4、风格、艺术手法多样
十、先秦文学的分期和具体内容
1、原始宗教与先秦歌谣、神话
《礼记·表记》:
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先禄而后威,先赏而后罚,亲而不尊,其民之敝,惷而愚,乔而野,朴而不文。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其民之敝,荡而不静,胜而无耻。
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其赏罚用爵列,亲而不尊,其民之敝,利而巧,文而不惭,贼而蔽。
文化权利掌握在巫觋手里,故而出现了很多带有宗教色彩的作品,如甲骨卜辞、《易》卦爻辞,先秦诗歌等。文化背景:
职业背景:巫覡
2、礼乐文化与《诗经》:“诗教” 《尚书大传》:“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两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 有“采诗”“献诗”(贵族文化),故而有《诗经》
《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国语》:“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典,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孔丛子·巡狩篇》:“古者天子命史采诗谣,以观民风。” 《汉书艺文志》:“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之得失,自考证也”
《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
《春秋公羊传 宣公十五年》(何休解诂):“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采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故王者不出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
《朱子语类》余大雅记:“《诗》,有当时朝廷作者,《雅》、《颂》是也。若《国风》乃采诗。有采自民间,以观四方民情之美感。《二南》亦是采民言而被乐章尔。” 文化背景:
职业背景:贵族、乐官
3、史官文化与先秦叙事散文:《左传》《国语》《战国策》
“史”不仅参与宗教活动,还参与册命、宣命、谱牒等活动,故《周礼》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等官职。当鬼神地位下降时,人事地位上升,史官开始关注现实生活。《汉书·艺文志》“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呈告”“传闻”制度,故而有了史书。周代文学笔法隐晦,《左传》之春秋笔法,《诗经》之“主文而谲谏” 文化背景;
职业背景:史官
4、士文化与先秦说理散文
《汉书艺文志》:“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淆乱。”
《论六家指要》:“《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庄子·天下篇》:“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虽然,不该不遍,一曲之士也。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
有了“百家争鸣”,故而有了诸子百家之
书。
文化背景: 职业背景:《汉书艺文志》“诸子略”
5、楚地文化与《楚辞》
《汉书·地理志》曰:楚地“信巫鬼,重淫祀”。王逸《楚词章句》亦曰:“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黄伯思《校定楚辞》:“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谓之楚辞。若此、只、芜、谇、蹇、野、便宜行事楚语也;悲壮顿挫或韵或否者,楚声也;沅、湘、江、澧、修门、夏首者,楚地也;兰、茝、荃、药、蕙、若、芷、蘅者,楚物也;率若此,故以楚名之。”
文化背景:楚地文化
职业背景:左徒、三闾大夫
本讲知识点
1、把握“古代文学史的规律”,尤其把握最符合先秦文学的规律。(1)文学发展不平衡性;(2)雅俗互动规律
2、了解先秦文学的背景和整体特点。
国际商务管理第一讲 篇6
一、电阻器在电子电路中的应用
1. 限流
图1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发光二极管LED电路。电阻R将流过LED的电流限定为
式中VF为LED的正向压降, 基本为一常数 (典型值:1.6~2V) 。
2. 降压
图2是电阻器降压作用的一个典型电路。电阻R1和R2组成的分压器将待测电压UX降低为
式中Ui为数字电压表DVM的实际输入电压。这里的电阻也起到量程扩展的作用, 量程扩展的倍数即为 (R1+R2) /R2。许多3位半数字万用表的核心DVM的输入基本电压为200.0m V, 若R1=1MΩ, R2=9MΩ, 则扩展后的量程为2.000V。
3. 定时
电阻器和电容器配合, 普遍用做定时元件。图3为集成双路单稳态触发器74HC123A的电路 (单路型号为74LS121) , 当Cx≥10n F, Rx≥10kΩ时, 其输出矩形脉冲的宽度为:
tW=K×Rx×CX其中K是小于1的系数, 可以从产品说明书中找到, 近似计算可以用1代替。
电阻器做定时元件还经常用在RC文氏电桥正弦振荡器和多谐 (张弛) 振荡器中。
4. 选频
电阻器和电容器配合, 可实现选频作用。图4为RC串、并联选频的正弦振荡器。其振荡频率为:
5. 滤波
电阻器和电容器配合的另一普遍应用是低通滤波。它首先被用于电源的滤波。其次如图5所示, 构成一阶无源低通滤波电路, 其截止频率为:
它和电容器也可以构成各种有源低通或高通滤波器。
在器件供电端 (见图6) 、PCB板电源入口, 接入RC低通滤波是其另一种广泛的应用。
固然, 这里电容器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电阻器也是决不能省略的, 它承担了大部分交流 (当然也有一定的直流) 压降。
6. 移相
利用RC对工频交流电的移相作用, 可以构成一种很简单的调压器电路, 如图7所示。图中RC为移相角控制电路, 其相移角约为:
DIACR为DB3型双向触发二极管, 其特性会影响相移角。TRIAC为BCM1AM (1A600V) 型双向可控硅 (晶闸管) 。调节R可有效控制负载RL (白炽灯亮度或电热丝) 电压。RC相移正弦振荡器是它的另一典型应用。
7. 电流-电压转换
由于U=IR, 因此很容易将电流测量转换为电压进行。图8 (a) 为数字万用表所采用的I-V转换电路。图8 (b) 为利用运算放大器的反馈电阻完成I-V转换, 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为:Ux=-Ix R
8. 阻抗匹配
图9中的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为51Ω (或75Ω) , 在同轴电缆的输出端必须接入相同阻值的无感负载电阻, 以实现阻抗匹配, 否则易产生驻波等干扰。
9. 能量吸收
利用电阻器消耗电能的特性, 如图10所示, RC吸收电路并联于双向可控硅两端起到保护作用。
电阻器还有其他的应用, 尤其是特殊电阻器, 我们将在特殊电阻器部分再介绍。
二、电阻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1. 标称阻值
标注于电阻体上的名义阻值。
阻值的单位常用:mΩ, Ω, kΩ, MΩ, GΩ。
1/4W以上的金属膜电阻采用直接标注法。1/4W及1/4W以下的金属膜电阻采用四色或五色环标注, 表1为四色环标注规则。
其中四色环标注:第一、二两个色环为标称阻值的有效数值, 五色环标注增加第三色环, 使标称有效值增至3位。误差带*的适合五环标称。
2. 允许误差
其中:R标为标称阻值, R实为实际阻值。表2表示了几种允许 (相对) 误差值。≤1%的电阻器属于精密电阻范畴。目前精密电阻的允许误差可达0.001%.
电子元器件厂商为了便于元件规格的管理和电子技术工作者选用、使大规模生产的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符合标准化的要求, 同时也为了使元件的规格不致太多, 采用了E数系作为优先数系的统一的标准组成元件的数值。
电阻的标称阻值分为E6、E12、E24、E48、E96、E192六大系列, 分别适用于允许偏差为±20%、±10%、±5%、±2%、±1%和±0.5%的电阻器。其中E24 (±5%) 系列为最常用的数系, 其公比为1.100069。它基本覆盖了一定允许误差下的数个阻值范围。
3. 额定功率
在正常的大气压力90~106.6k Pa及环境温度为-55~+70℃的条件下, 电阻长期工作所允许耗散的最大功率。
表3和表4为各种电阻额定功率的标称系列值.通常额定功率与电阻的体积 (及表面允许最高温度) 直接相关, 即体积愈大额定功率愈高。系列值是按照R数系作为优先数系R10 () 的公比确定的。
4. 最高工作电压
允许的最大连续工作电压。部分碳膜、金属膜电阻的最高工作电压如表5和表6所示。该电压与气压有关, 气压愈低、最高工作电压也愈低。
三、电阻器的种类及应用场合
1. 薄膜电阻器和电位器
薄膜电阻器中的碳膜电阻 (电位器) 是用结晶碳沉积在瓷棒 (绝缘片) 上制成。改变碳膜厚度和用刻槽的方法变更电阻体的有效长度可精确控制其阻值。其高频特性与阻值稳定性较好, 价格低廉, 是廉价民用电子产中最常用的品种。
薄膜电阻器中的金属膜电阻的导电体是用真空蒸发等方法沉积在瓷棒上形成的。其导电体分别可以是合金膜、金属氧化膜、金属箔等。其阻值范围宽, 电性能优于碳膜电阻, 最高工作温度可达155℃, 价格适中, 是目前市场中最常见的品种。常用于10MHz以下的高频电路和要求较高的电子系统中。
2. 线绕电阻和电位器
它们是用电阻率大的镍铬、锰铜导电阻线绕制而成。耐高温 (能在300℃高温下稳定工作) , 噪声较少, 精度易做高, 额定功率可以达500W, 常用于制作精密电阻或应用于功率要求较大的低频或电源电路中。由于分布电感大, 不宜用于较高频率的电路。
表7为几种常用电阻器和电位器的就是特性。
3. 电阻网络
俗称“电阻排”。它是以高铝瓷做基体, 采用高稳定性、高可靠性的饧系玻璃釉电阻材料, 在高温下烧结而成。电阻网络承受功率大 (单个电阻1/8或1/4W) , 温度系数小 (±300ppm/℃) , 阻值范围宽 (10~1M) , 最大特点是体积小, 很适用于小型化电子系统。如图11所示就是由10个电阻组成的并联单列直插型电阻网络的内部结构和外型。也有8路分离型DIP16封装的。电阻网络形式多样, 也有表贴封装的。
4.3296W型精密预调多圈电位器
标称阻值范围:10Ω~2MΩ, 允许偏差:±10%, 终端电阻:≤1%R或2Ω, 接触电阻变化:≤3%R或3Ω, 绝缘电阻:R1≥1GΩ, 耐电压:101.3Pa 600V, 8.5kPa360V, 有效电行程:30±2圈。由于这种电位器调整时每转动10圈, 阻值只变化总阻值的0.09%, 所以特别适宜作为阻值的精密调节。图12为其外形。
5. 表贴电阻器
手机、数码相机、摄像机、笔记本电脑等民用产品以及航天器、军用兵器等都要求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并且易于自动化生产的元器件。
表面贴装元件 (SMC) 、表面贴装器件 (SMD) 又称为片状无引脚LL (Lead-Less) 元器件。它们的外形尺寸只有几毫米, 由于特殊的工艺及结构, 加上表面焊接技术 (SMT) , 具有重量很轻、高频噪声小、抗干扰能力强而且耐振动冲击性能好、便于全自动化生产等一系列突出的优点, 使电子系统的质量产生了一个飞跃。
矩形片状电阻是片状元器件中用量最大的一种元器件, 其外形如图13所示。它是在一个基础瓷片上用蒸发的方式形成一层电阻膜层, 在电阻膜层上面再敷加一层保护膜, 保护膜采用玻璃或环氧树脂, 两端夹以引线电极而形成片状电阻。
片状电阻阻值常常直接标注在电阻外面, 用3位数字表示, 前两位数字表示阻值的有效数, 第三位表示有效数字后面零的个数。例如100表示10Ω, 而102表示1, 000Ω (即1kΩ) 。当电阻小于10Ω时用XRX表示。R为小数点, 例如8R1表示为8.1Ω。片状电阻也有不在外壳上标阻值的。
矩形片状电阻外形尺寸, 常用四位数字表示。如3216表示长3.2mm, 宽1.6mm, 厚度一般为0.6mm。电阻的偏差用字母表示, D为±0.5%、F为±1%, C为±2%、J为±5%、K为±10%。常用矩形电阻外形尺寸见表8。其中以0805和1206应用较多。
四、电阻器应用知识
1. 根据电路对电阻的要求, 选取相应种类的电阻
当完成电路设计时, 首先需要根据电路对电阻精度、功率、工作频率确定电阻的种类。例如阻值在30Ω~10MΩ之间, 噪声要求较小, 功率不大于2W, 工作频率在10MHz以下, 应优先选用金属膜电阻;如对电性能要求一般, 且价格要低, 则应选碳膜电阻;若实际电功率大于1W, 且在低频电路中使用, 则可选线绕电阻;若工作频率高于10MHz, 则建议选用小型表贴电阻。
2. 根据对电阻精度的要求, 选取系列标称值
以图1为例, 设输入电压Ui=5V, LED导通发光时的正向压降VF=1.2~1.7V, 高亮LDE正常亮度对应的电流IF=1~3m A, 现取IF=2m A, VF=1.6V, 则相应的限流电阻为
显然限流电阻R的取值直接影响LED的亮度。因LED仅作为电压有无的指示, 故对亮度, 也就是对R的误差无要求。考虑到市场最常见的是±5%的电阻, 故根据表2, 可选1.6kΩ或1.8kΩ的电阻均可。
如果电路中某电阻器要求其阻值为1.7kΩ, 精度为±5%, 由于其允许阻值范围是1.615~1.785kΩ。若选用1.6 kΩ±5%的电阻器, 则其阻值范围为1.52~1.68kΩ之间, 有可能不满足精度要求。故应选用1.69kΩ±2% (1.65~1.72 kΩ) 的电阻。
3. 减额
从电子系统可靠性设计有以下关系:
式中:A为元器件失效率的加速度系数, α常数, 通常α=5, 而减额因子S
式中应力在电子系统中为一些常规物理量, 如电压、电流、功率、频率、扇出等。可以清楚的看出, 减额因子S对元器件的可靠性有非常强烈的影响。也就是说, 必须充分的减额, 才能保证元器件不易损坏。
这一点对于电容器、电感器、晶体管、集成电路芯片等都是完全适用的。
(1) 功率减额设计
当应力为功率时, 则
对于薄膜电阻而言, 通常S≤0.5, 即P实际≥2P额定。
对图1中的R而言, 其实际消耗功率为
故P额定≥13.6m W, 根据表3即P额定可选为0.05W或0.125W。实际的S远小于0.5, 这对可靠性十分有利, 但也不必过分减额, 否则会增加器件的体积和成本。减额不足会导致器件过热, 轻者使器件性能变差, 重者使器件烧毁。
(2) 电压减额设计
当电应力指电压时, 则
若电阻器承受的电压较高, 则必须考虑电压减额。
4. 电阻衰减器
⑴简单直流电阻衰减器
图2所示的简单电阻衰减器 (分压器) 是电子电路最常见的电路之一。该电路
其中K称为衰减系数或分压比, K≤1。R1和R2阻值的选取必须考虑负载电阻和信号源内阻的影响, 如图14中的RL为后接电路的输入电阻, 即衰减器的负载电阻, RS为信号源的内阻, 此时的衰减系数为
为减少这种影响, 如果允许的话, 可使R1>>RS、R2<
简单电阻衰减器可以由若干个电阻串联组成电阻链。数字万用表电压挡的量程扩展就是一个典型电路。利用可调衰减器获得ADC的基准电压Vref=2.000V也是典型用法之一, 如图15所示。当然图中的W最好选用多圈予调电位器。
上述这种衰减适用于直流和低频电路。
⑵交流衰减器
当衰减器负载的容抗 (即负载电路的输入电容) 不可忽略时, 衰减的高频特性会变差, 如果传递的是脉冲信号, 则输出信号前沿明显失真。这时就必须使用图16的交流衰减器了。
若在输入端输入一个如图17 (a) 所示的矩形脉冲, 则当R1C2
交流衰减器的一个典型应用是示波器的10:1探极, 如图18 (a) 所示。图中探极内的C1为微调电容, 调整它可获最佳补偿。图18 (b) 中的T1集电极向T2管基极传送脉冲信号, 考虑到T2的发射结电容CT, 以及使T2由截止能快速饱和, 且由饱和向截止态转换时, 使堆积在晶体管基区的载流子快速被拉出, 加快了转换过程, 故C1称为“加速电容”。显然它工作在过补偿状态。
电子电路中常用的还有T型、H型和双T、桥式H型等衰减器。
5. 精确电阻的获得
在模拟电子电路中, 许多场合都需要十分准确的电阻, 如桥式传感器、有源滤波器、精密电阻衰减器、电流一电压变换器等等。高精密电阻有时难以从市场上直接购得, 往往须向电阻生产厂家直接订制。这种办法供货周期长、价格昂贵。
直接用一只大于所需阻值的3296W型予调电阻可替代精密电阻。
如果用图19的办法, 使R 1≈0.9R, 予调电阻W≈0.3R则可以更好地取代R, 并且W很容易可调到1/1000的精度。
例如9 kΩ±0.5%的电阻可用一只8.2kΩ (±5%) 的固定电阻和一只2 kΩ的3296W予调电阻代替。
6. 等效电阻的影响
电子电路中的元器件、芯片、电路等只要消耗电能或者进行能量交换, 从能量的角度都可以看成一个“等效阻抗”。如果只考虑电能消耗, 则可以仅仅看作是一个“等效电阻”, 直流或低频电路往往如此。这个“等效电阻”的影响不可忽视。例如图14中的电源的内阻RS是“等效电阻”、负载的输入电阻Ri, 也是“等效电阻”, 就是分压器的负载电阻RL, 它们对分压器性能的影响显而易见。
不论是模拟集成电路或是数字集成电路, 其内部都需要电阻器, 它们的制造工艺与分立电阻器绝然不同, 它们是利用特殊的半导体工艺 (扩散法、注入法、薄膜法…) 制成, 它们仍然起到电阻的作用。
7. 注意噪声和频率特性的要求
(1) 一般线绕电阻 (无感线绕电阻除外) , 具有较大的分布电感, 高频特性差。且在交流电通过时, 周围产生交变磁场, 易产生磁干扰。
(2) 在低噪声 (如前置放大电路) 和高频电路中, 优先考虑选用片状表贴电阻, 其次为金属膜电阻, 而且功率减额应更充分一些, 以降低热噪声。
(3) 同类电阻器在阻值相同时, 功率越大, 高频特性越差;在功率相同时, 阻值越小, 高频性能越好。
8. 上拉和下拉电阻的选用
对于TTL或LSTTL耦合CMOS电路负载或MCU的P 0开路门, 上拉电阻通常取10 kΩ, 如图20 (a) 所示。上拉电阻应根据工作频率和负载选择, 如晶体频率达40MHZ情况, MCU的4个时钟为一个指令周期, 上拉电阻往往取1kΩ。
图20 (c) 中TTL/LSTTL集成电极开路门驱动同类逻辑门的上拉电阻 (n个OC门中仅一个导通) 。
VOL、VOH分别为门的输出低/高平;IIM为流入OC门的最大允许电流, m为负载门的个数;IIL、IIH分别为负载门输入低高电平的电流;n为OC门数;IOH为每个OC门输出管截止时的漏电流。
图20 (d) 若为TTL/LSTTL逻辑门, 为保证下拉时的低电平, R必须小于或等于1kΩ。若为CMOS/HCMOS器件, R则可大到100 kΩ。
9. 电阻器阻值的测量
电阻器的阻值最简单的测量工具当然是数字万用表了。但是要注意数字万用表电阻挡的测量误差和测量范围。例如DT-830型3 1/2数字万用表读数误差为读数的0.8%加2个字, 如测1个100Ω的电阻, 用2k挡测读数0.100kΩ, 误差为± (0.1×0.8%+0.002) kΩ=±0.003 kΩ
用200挡测读数200.0Ω, 误差为± (100×0.8%+0.2) Ω=±1Ω
显然后者好!测量高阻时会附加表面漏电误差, 测量特低电阻时会附加表笔导线附加误差。
电阻挡的基本测量误差为±5%, 最大量程20M。如果要测量高精度电阻或更高阻值的电阻, 必须使用数字电桥;当测量材料的绝缘电阻时, 按规定必须在加上一定的电压下进行, 故只能使用专用的兆欧表 (俗称摇表) 。
五、特殊电阻器的应用
1. 敏感电阻器
敏感电阻是指器件特性对温度、电压、光照、温度、气体、压力、磁场等作用敏感的电阻。
铂热敏电阻是一种以金属材料铂 (Pt) 为敏感体的薄膜型热敏电阻。这是一种性能、精度最优越, 线性度良好, 价格昂贵的热敏电阻, 主要用于精确的温度测量。例如PT100, 是0℃时阻值为100的铂电阻。
NTC是一种采用过度金属氧化物混合压制而成的热敏电阻, 其温度系数一般为-2%~6%/℃。可用于测温或电路的温度补偿, 价格比铂电阻低许多。
PTC则是一种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其电阻值随着PTC热敏电阻本体温度的升高呈现出阶跃性的增加, 温度越高, 电阻值越大。常用于作为测温元件、自动恒温加热片和过流保护。
压敏电阻是一种以氧化锌为材料的对电压敏感的片状电阻。当电阻两端的电压到达某压敏电压值时, 电阻迅速导通, 并允许通过很大的电流。常用于防雷击电路和晶闸管过压保护等。
湿敏电阻是由感湿层, 电极, 绝缘体组成。湿敏电阻主要包括氯化锂湿敏电阻, 碳湿敏电阻, 氧化物湿敏电阻几种。氧化锂湿敏电阻随湿度上升而电阻减小, 缺点是测湿范围小, 特性不好, 受温度影响大。碳湿敏电阻缺点为低温灵敏度低, 阻值受温度影响大。氧化物湿敏电阻性能较优越, 可长期使用, 温度影响小, 阻值与湿度变化呈线性关系。
光敏电阻是电导率随着光照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电子元件, 当某种物质受到光照时, 载流子的浓度增加从而增加了电导率, 这是所谓“光电导效应”。它常于来进行照度测量。
2. 数字电位器
⑴基本原理
现以美国Xicor (Intersil) 公司的X9C102/103/104/105为例说明其基本特性。
(2) 99个电阻阵列, 100个可控点, 调整端接入电阻约为40Ω
(3) 总电阻误差±20%
(4) 端点电压±5V
(5) 低功耗CMOS器件, VCC=5V, 工作电流<3m A, 待机电流<750μA
(6) 高可靠性, 每位允许100, 000次数据擦写, 数据保存期10年
(7) 总阻值
(8) 封装:SOIC和DIP
(2) 应用要点
(1) 由于调整端是由模拟开关接至电阻阵列的节点, 故应用时必须为模拟开关提供工作电压, VH、VHL必须与电路的电源相关。最简单的做法是VL接地;
(2) 数字电位器当电压衰减器使用时, 有
式中:Ni为输入数字量, Nmax为抽头点数, VHL为输入待衰减的电压;
(3) 数字电位可以串联、并联和混联使用, 如图22所示。
图中把两只数字电位器串联当可变电阻使用, DCP1粗调, DCP2细调, 实际分辩率可以提高到10, 000个点。
(4) 调整端接入电阻的影响不容忽视。
(5) 数字电位器可用程序和按钮两个控制方式。如果采用程控, 希望上电后控制在某一确定点。办法是:在上电初始化时, 先减去其最大点数Nmax。这样不论上电后, 数字电位器由于失电记忆在哪一个点, 都可以回到0点。
(6) 据Xicor公司测定, 在输入1k Hz信号的情况下, X9408数字电位器噪声小于-110d B。在200k Hz输入时, 变化为±0.5d B。总谐波失真+噪声小于-80d B。即数字电位器可以在200k Hz以下频率很好地工作。
(7) 必须注意到由于电阻器阵列各个扩散电阻的不均匀性所造成的积分非线性。
【国际商务管理第一讲】推荐阅读:
国际工程合约商务管理08-27
“国际商务管理学”串讲12-24
国际商务管理参考文献01-15
国际企业管理第一次作业10-07
国际商务课程10-19
国际商务环境10-16
国际商务函电10-17
高职国际商务01-15
国际商务人才05-09
国际商务单证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