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效学

2024-07-09

工效学(精选6篇)

工效学 篇1

4/17/2013 服装工效学论文

安徽工程大学

学院:纺织服装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4/17/2013 服装工效学论文

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首先要正确理解服装结构与人体结构的内涵

3.1服装结构设计内涵:

服装的结构设计是实现服装款式设计思想的重要环节,也是从立体到平面、从平面到立体转变的关键所在。可以说:服装结构设计既是服装款式设计的延伸又是服装工艺部分的组成。服装结构设计在服装整体设计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知识也是服装设计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

服装结构设计位于服装设计的中间环节,前有服装造型设计,后有服装工艺设计。造型设计蕴含着服装外形的审美性,结构设计蕴含着款式构成的合理性,工艺设计蕴含着结构关系的可行性。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造型设计的延伸和发展,又是服装工艺设计的准备和基础,在整个服装设计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服装结构设计的主要任务在于能系统地掌握服装结构的内涵,包括整体与局部的解析方法、相关结构线的吻合、功能性与结构设计的关系、整体结构的平衡、平面与立体构成的各种设计手法、工业用版的制定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运用等等。服装结构设计的实质研究衣片覆盖人体的方法和覆盖以后和衣片形成的空间图形。服装结构设计以体现人体形态与运动机能为目的,是对人体特征的概括与归纳,她是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统一。3.2人体结构的内涵:

服装因人体而产生,并忠实地服务于人体,因此,服装与人体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服装与人体体表形态、服装与人体活动规律、服装与人体比例及服装与体型差异等若干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人体的高度和围度控制服装规格的大小;人体体表的高低起伏制约收省打褶及工艺归拔的程度;人体的关节运动影响服装最低放松量的大小;人体的和谐比例意味着服装局部规格可按比例推算求得。人体的体型差异产生了“量体裁衣”的概念。因此要充分理解人体结构的特征,使服装结构符合人体工学的要求,弥补人体之缺陷。要掌握人体造型、结构特点,熟悉人体各个部分之间的尺寸规律,对人体知识及其与服装的关系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了解各个部位的静态结构与动态结构的差异,使服装制版中各个部位尺寸和松量分配更加合理,使结构设计更具合理性与科学性。人体因素对服装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放松量的设计上。

4/17/2013 服装工效学论文

究“人体工学”。要熟知人体体表特征,掌握人体与服装点、线、面的关系,性别、年龄、体型差异与服装结构的关系。4.3人体体型的分类大致如下:

(一)、理想体型:全身发育优秀,高度比例较标准体型者偏高,人体高度理想,整体高度与围度比例非常协调,人体造型视觉效果优美。

(二)、标准体形:全身发育良好,整个体型比例优美、标准的体型。

标准体图形

(三)、正常体型:全身发育正常,高度和围度与其它部位的比例均衡。

(四)、挺胸型体型:胸部发育丰满且挺,胸宽背窄,头部呈后仰状态。

(五)、驼背型体型:背部突出,背圆而宽、胸宽窄、头部向前,上体呈弓字形

(六)、肥胖体型:胸围和腰围差数较小,肋的厚度多,胸部和腹部都比较圆厚。

(七)、瘦体型:腰围在整体中很细,全身骨胳突出,肌肉和脂肪较少。

(八)、平肩型体型:两肩肩端平、肩斜度较小,基本上呈上平状。

(九)、溜肩型体型:两肩肩端过低,基本上呈“八”字形。

(十)、大腹型体型:臀部平而腹部向前凸出的体型。

(十一)、短腿型体型:在整个人体的比例中,腿部比例偏短的体型。

(十二)、高低肩形体型:是指双肩的高度不一样的体型。

(十三)、“O”型腿体型:是指有罗圈腿的体型。

(十四)、“X”型腿体型:双腿造型特征与罗圈腿正好相反的体型。

(十五)、短颈型体型:在整个人体的比例中,脖子比例偏短的体型 4.4男女体型差异

体型上的差别是男女两性在造型上最本质的区别。从外部形态上看,男女两

4/17/2013 服装工效学论文 的最根本的尺度依据男女体型的差别主要在躯干部,女性的胸部隆起,表面起伏比较大,而男性胸部比较平坦;女性盆骨比较宽大,显得腰部以下较发达,而男子的肩部胸部骨骼肌肉较大,显得腰部以上较发达,从肩线至腰节与从腰节至大转子连线所形成的两个梯形中观察男子上大下小,而女子上小下大,男子腰界线较女子腰界线偏低。4.5简单举例介绍下省道产生:

1、省道(现又称前、后浮余量)(通过布料在人台上进行演示): 将布料与人体所产生的空隙消除,即将多余量省去。

2、胸省量(又称前浮余量)的确定

(1)、角度:假设女体胸部为一圆锥体,胸省量的大小为圆锥体与垂直直线之间的角度,文化式原型为18o,因为日本女性大多穿补正文胸。中国女性胸省角度为15o。Xo=360o*(1-COSα)=15o(2)、前浮余量数值确定

L2起点在肩部左右,L1、L2起点不为一个点,但在一条水平线上,顺直量至胸围线的两条直线,前浮余量数值即为两条直线之差:△L= L1-L2

省道命名

4、省的分类

V字省 钉子省 弧形省 开花省 橄榄省 ①V字省用于裤装及胸省; ②钉子省、开花省用于装饰省; ③弧形省用于后领省及公主线;④橄榄省用于腰节省。

5、省转移原理(用人台、坯布进行演示)

(1)、以所服务的中心(如:BP、肩胛骨等)为转移中心;(2)、省转移的角度量不变。

门襟省又称为撇门。由于女体胸部为一球面,为不突出胸高点,使省道圆顺,省尖必须进行修正

4/17/2013 服装工效学论文

(2)、由于有缝份,故不能抽褶到顶端。

(3)、后背褶

后背肩处有褶,腰部则不能收省,需将腰部省转移收褶处,使褶处留有足够的缝份量,这为非连续性抽褶特征。总之,施褶的前提首先是对人体的了解,人体结构的了解,否则,一切都是免谈.无论服装外部造型和内部结构如何变化,都是以人体静态为基础进行调整的,学习服装结构设计要求深入理解服装结构与人体曲面的关系,掌握服装适合人体曲面的各种结构处理手法,包括结构的整体性和相关的结构线、点的吻合,功能性和结构形状的关系等内容。通过对人体曲面的了解,要正确设计出各部位的省道并且掌握省道的转换原理。

5.服装结构与人体结构的关系

由此可知,服装结构设计的学习与研究是为人服务的,服装与人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即要使服装合体实用首先要对人体的体形作认真地观察和测量,并根据这些所测得的数据,进行服装的结构设计。人的头部要呼吸,四肢要劳作运动,所以必须将人的头、收、脚部位从服装中释放出来,因而进行结构设计时,必须将领口、袖口、裤口、裙摆等部位开放,使人的头和四肢可以自由的进出于服装,并且可以随意的活动,以满足人体的机能性,即实用性,这也是服装最原始的目的。从对人体观察和测量所的尺寸资料中可以看出,身材高的人衣服要做的长些,身材矮的人衣服要做的短些;体胖的人衣服要做的4/17/2013 服装工效学论文

参考文献

[1] 史林 《 高级时装概论》[M]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2.4 [2] 刘元风《服装设计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4 [3] 倪映疆 潘凝《服装立体制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7 [4] 李霞云《服装工艺学--结构设计分册》[M]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1997.1 [5] 魏静《服装结构设计》[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 [6] 葛俊康《衣身结构大全与原理》[M] 上海 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8.1 [7] 张文斌《服装结构设计》[M]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6.5 [8] 方盛铸、顾鸿炜《人体的点线面与服装结构设计》[M] 上海 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8.11 [9]中泽愈《人体与服装》[M]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3.3 [10]肖文陵《服装人体素描》[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8

工效学 篇2

军事装备学以武器装备为对象,重点研究装备发展、保障、管理和相关技术问题[1]。工效学以人-机-环境系统为对象,重点研究人、机、环境及相互关系。军事装备工效学是二者的交叉学科。1989年中国人类工效学会(Chinese Ergonomic Society,CES)成立,并于1991年成为国际人类工效学会成员,推动了我国工效学发展。在军事装备领域,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2]、装甲兵装备技术研究所[3]、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4]和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等单位在工效学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由于军事装备种类复杂、型号众多,同时各单位研究侧重点不同,军事装备工效学尚未形成完整研究体系。深入研究学科基本问题,科学构建学科体系,推动学科全面发展,对于提高装备安全性、舒适性、实战化水平,提高人员工作效率和持续作战能力,减少军事职业伤害等都有重要意义。

1 研究意义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开展装备竞争性采购,为军事装备工效学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同时,军事装备在工效学方面存在很大差距,使得推动军事装备工效学学科发展成为一项迫切任务。

(1)军事装备工效学是装备走向“实战化”的必经之路。我国装备经历了引进、仿制和自主研发的道路,研制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部分战术技术性能指标甚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是从参加国际联合军事演习和竞赛情况看,“实战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一直存在[5,6],其实质主要是装备综合效能不高。装备综合效能E满足

式中,A为装备使用可用度,D为装备可信度,C为装备固有能力。装备是否符合工效学要求(即可用性高低)大大地影响着装备固有能力和使用可用度,进而影响装备综合效能。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大力开展军事装备工效学研究。

(2)军事装备工效学是解决“人-装-环”问题的关键。人员、装备和环境共同构成有机整体,三者相互作用。长期以来,“人-装-环”问题极大影响着人员工效效率和持续作战能力。例如,通过对优秀装甲车辆驾驶员的调查,高温环境闭窗驾驶耐受时间只有1.5 h[3,7]。实际训练中,经过4 h连续训练,驾驶员出驾驶舱甚至需要“架”出来。此外,还有振动、辐射、舱室微环境等问题。“人-装-环”问题降低装备舒适性,影响作战人员反应能力和决策能力,迫切需要运用工效学理论,探索三大要素的运行规律及优化组合方法,规范装备的研制和设计,解决“人-装-环”问题。

(3)军事装备工效学是战斗人员职业健康的“保护伞”。随着军队专业化程度的提高、部队训练强度的加大,战斗人员作为武器装备的操作者,长期处于噪声、冲击、有害气体等密闭环境,带来的职业健康问题已经十分突出。特别是对于服役期较长的人员,普遍面临腰腿痛、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听力下降等伤病的长期困扰[8,9,10],给个人、家庭和医疗保障等都带来了严重经济负担。虽然这些问题已经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11,12],但要根本性解决还需要通过军事装备工效学。

(4)在装备定型试验、部队试用和部队训练中,还发现了大量不符合工效学要求所导致的严重问题。例如:某型步兵战车驾驶舱布局不合理,导致“死界”过高,无法完成高速接近车辙桥等战术动作;某两栖装甲装备因逃生通道狭窄,出现安全隐患;某型主战坦克舱门设计不科学,严重影响战场救护[13]。总之,开展军事装备工效学研究,对于提高军事装备可用性、更好发挥装备战术技术性能、提高战斗人员持续作战能力等多个方面都有现实意义。

2 学科属性与名称

目前,关于军事装备工效学学科属性与名称还存在一定的分歧,通过分析不同观点和形成原因,利于准确把握其本质特征,为军事装备工效学发展奠定基础。

2.1 学科属性

在GB/T 13745—2009《学科分类与代码》中,与军事装备工效学相关的学科主要有军事装备学、军事人机工效学和工效学等[14]。工效学是管理学中二级学科管理工程下的三级学科。军事人机工效学是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中二级学科军事医学下的三级学科。军事装备学是军事学中二级学科军制学下的三级学科。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1年颁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军事装备学为军事学下独立的二级学科。由于GB/T 13745—2009侧重于为科技工作服务,《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主要用于人才培养,因此这种差异的存在也是合理的。在权威军事装备学学科专著中,将装备技术理论纳入该学科范畴[14],为工效学在军事装备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此外,GB/T 13745—2009中的工程心理学、人体测量学、安全人机学、工程控制论和安全人机工程等学科都与军事装备工效学密切相关。从工效学发展来看,工效学在不同领域的研究各有侧重。由于军事活动主要围绕人和武器装备展开,因此工效学在军事领域以军事装备领域为核心。同许多学科的起源一样,工效学的产生也是源于军事领域。因此,军事装备工效学是军事装备学与工效学发展融合形成的交叉学科,推动工效学在国内军事装备领域的发展,实际上也是促进工效学的回归与再发展。

2.2 学科名称

军事装备工效学是工效学在军事装备领域的应用。从各国工效学发展历程来看,因关注侧重点的不同,有多种名称。英文名称有human factors、ergonomics、human engineering、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和engineering psychology等。中文名称有工效学、人机工效学、人类工效学、人的因素学、人因工程和工程心理学等。

在军事装备领域,以美英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基本形成了完整研究体系,而俄罗斯在这方面还有差距[3]。同样,美英2国在工效学名称上也曾经有所不同。英国称为人的因素(human factors,HF),将其作为武器装备采办中人因综合集成(human factors integration,HFI)的重要工效学活动。美国有人的因素(human factors,HF)和人因工程(human engineering,HE)2种称谓,并将其作为有人系统综合集成(human systems integration,HSI)的重要工效学活动。当前,美英2国在军事装备工效学方面都不再纠结于称谓,更多倾向于将其等效使用[15],或者称为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HFE)。基于此,选用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作为名称,仍译为工效学。由于军事装备学在我国学科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军事装备技术的特殊性,因此将军事装备工效学译为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 in military equipment。

3 内容体系

确立军事装备工效学内容体系,既要深入了解国外工效学在装备领域的研究应用情况,又要结合国内军事装备学学科特点,符合军事装备工效学发展要求。

3.1 研究对象

军事装备学紧紧围绕装备全寿命周期,以装备发展、保障和管理实践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1]。它们与装备全寿命周期阶段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工效学以“人-机-环”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人、机、环境及其相互关系展开研究。对于军事装备而言,“人-机-环”系统如图2所示。

军事装备工效学作为军事装备学和工效学形成的交叉学科,以装备发展、保障和管理中的工效学问题为研究对象。

3.2 研究内容

军事装备学研究内容体系较为完备,见表1[1]。工效学以“人”的特性、“机”的特性、“环境”特性、“人-机”关系、“人-环”关系、“机-环”关系和“人-机-环”系统总体性能7个方面为内容。

军事装备工效学研究内容是军事装备学和工效学研究内容的交叉融合,包括武器装备全寿命周期的论证、研制、使用等所有工效学研究内容。

3.3 学科体系

在明确学科研究对象和内容的基础上建立军事装备工效学学科体系,还需要考虑学科特点和发展现状[16,17]。同时,还要摒弃与相关学科(如人体测量学、环境医学、“人-机-环”系统工程学等)的“门户之见”,以战斗力为唯一标准。军事装备工效学学科体系如图3所示。

3.3.1 宏观层面

宏观层面主要研究装备全寿命周期中的工效学活动,将工效学融入装备论证、研制、试验、定型等全过程,在顶层为军事装备工效学发展提供制度机制保障。例如,装备采购中军事装备工效学活动如图4所示。现阶段,这方面的研究十分缺乏,成为当前制约军事装备工效学发展的瓶颈。

3.3.2 中观层面

中观层面主要针对各个军种、兵种装备实际情况,根据装备作战需求,确定各自的工效学要求,建立相适应的标准、规范和指导性文件,用于装备设计、研制和生产等过程。以装甲装备为例,外军就建立了十分详细的规范体系,具体到诸如舱门开启方式都要按工效学要求分类设计(国内只有一种方式),不同类型装甲战斗车辆的开门方式如图5所示。

3.3.3 微观层面

微观层面主要是从技术的角度出发,解决不同类型军事装备的工效学关键问题,提高装备舒适性、安全性,提高作战人员工作效率和持续作战能力。表2列举出了部分军事装备工效学关键问题。

4 结语

军事装备工效学是军事装备学与工效学形成的交叉学科,促进该学科发展对于提高武器装备综合效能、提高人与武器结合程度、减少战斗人员职业伤害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十分必要。本文进一步研究了该学科属性和规范学科名称,明确了研究对象和内容,为学科发展奠定了基础。并结合国内外发展现状,提出该学科应重点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发展。对于工效学在军事设施等其他军事领域中的应用,本研究亦有重要参考价值。

摘要:目的:论证开展军事装备工效学研究的必要性,明确学科属性、名称、研究对象等基本内容,构建军事装备工效学学科体系。方法:从实战化要求、人机适应性、职业伤害等方面分析军事装备工效学研究意义。结合国内外工效学和军事装备学学科发展现状与实际情况,从3个层面构建学科体系。结果:明确了学科基本内容,确立了学科体系,为军事装备工效学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结论:开展军事装备工效学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需要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推动该学科发展。

工效学 篇3

每年这个时候,就进入了空调销售的旺季,家电市场上也开始在空调区打起了价格战。《环球人物》记者调查发现,如今各大商场上的降价幅度惊人,销量也在短时间内猛增。面对这种情况,记者采访了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人类工效学实验室主任赵朝义,他表示,现在市面上很多空调因为成本的限制,虽然价格低廉,但是也经常忽略了在人体舒适度上的研究,“现在的空调除了讲究制冷、制热功能,更重要的是要符合人体工效学,让人在最舒适的环境下工作生活,这是现代科技研究提出的更高标准”。

最近,他和他的实验室正在与海尔集团合作,研究适用于中国人的各项热舒适度指标,“一方面,我们给海尔提供数据和成果,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人的人体特性;另一方面,我们也在研究制定一套关于热舒适性的国家标准,给整个行业内的空调划上一条标准线,从而让市场更好地了解品牌和产品的优劣”。

研究中国人的热舒适系数

《环球人物》:现在空调除了温度调节的功能外,还在哪些方面有更深的要求?

赵朝义:除了制冷、制热以外,现在空调更讲究符合人体工效学。所谓人体工效学,我们也叫人体工程,主要是研究产品以及环境是否符合人体生理及心理需求,从而保证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对于空调来说,在人体工效学上的研究很大一部分是热舒适性的研究,这也是我们现在和海尔一起在做的事情。

《环球人物》:热舒适性是什么,有哪些指标?

赵朝义:热舒适是人对周围热环境所做的主观满意度评价。我们分析某一热环境是否舒适有两个方面:第一是生理方面,即我们研究人体在不同冷热应力下,皮肤温度、皮肤湿度、排汗率、血压、体温等生理反应的变化,并利用这些生理反应变化区分环境的舒适程度;第二是心理方面,我们分析人在热环境中的主观感觉,用心理学方法区分环境的冷热与舒适程度。我们运用的是国际通用的一个热舒适性方程,它的主要指标包括了温度、湿度、辐射和风速这四个。我们要做的就是研究出一组中国人自己的系数,从而得出最适合中国人的热舒适数据。

《环球人物》:中国人的热舒适系数和欧美人有很大差别吗?

赵朝义:根据我们以往的研究,发现中国人皮肤的耐受范围要比欧美人窄。也就是说,中国人和欧美人相比,对于温度、湿度和风速的敏感性更强,这就要求空调在设计过程中更加注重这三个方面的精细程度。所以我们会做大量的实验和样本调查,找出这个范围的具体数值和系数。我们这一次和海尔合作,就从海尔的市场用户群中邀请了很多客户来帮助我们调查研究,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海尔匀风空调和市场上那些普通空调的差别。

老人和妇女更为敏感

《环球人物》:你们的样本采集和实验过程是怎样的?

赵朝义:我们按照目标用户群的要求采集了大概500个样本,请他们来我们实验室营造的、带有空调的办公环境和住宿环境中待上半小时,然后调节温度、风速等指标从而记录数据。我们的调查主要分主观和生理两个部分:主观上主要是舒适度的调查,主要是口头和纸面的记录;客观上则是对生理反应的记录,我们在调查者身上贴了10到18个温度测点,从额头、手臂到脚面,主要测量皮肤温度、心跳的反应。

《环球人物》:调查的结果是怎样的?

赵朝义:在调查的样本中,我们在不同性别和年龄段中都提取了样本,我们发现老人和妇女对于热舒适度比较敏感,这个敏感度在温度下降的过程中更为明显。另外一个调查结果就是我们拿一个普通空调和海尔的匀风空调做比较,取了一个60人的样本群,每个人分别在两部空调1米的位置待上半小时左右,然后调查他们的主观舒适和客观舒适。最后这两个指标的总和比较,我们发现海尔匀风空调的舒适程度比普通空调提高了近77%。

好空调让人身体凉快,脚暖和

《环球人物》:为什么海尔的空调比其它空调在舒适程度上做得更好呢?

赵朝义:主要是空调对温度场的控制有一个指导作用。温度场简单来说就是房间里各个地方在不同时刻温度的一个变化,它常常取决于出风口的风速和温度。比如说其实人体在空调房间内最好的一个状态是“下暖上凉”,也就是脚是暖和的,但是身体是凉快的,这是最符合人体工学和热舒适性的,但是我们研究发现,在现在大部分空调里,我们的样本表现出的是一种“下凉上暖”的状态,长期处在这样一种状态中对人的身体和舒适会造成很大影响。造成这种“下凉上暖”的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温度场不均匀的结果。因为现在大部分空调的冷气出风口温度很低,风速很快,这就导致冷气下沉速度很快,会造成室内温度场的一个失衡。

《环球人物》:海尔是如何避免“下凉上暖”的?

赵朝义:主要还是集中在出风口风速和温度的设计上。我们调查发现,普通空调出风口的温度有的只有10度左右,很多人就没法待,好多人因此还感冒了。但是海尔匀风空调的出风口温度大概有21度,所以即便是站在离出风口很近的地方,人也不会感到不舒适,因为空调出风口的温度和人体最舒适的温度是比较接近的。第二个特点是,因为海尔是匀风的,所以空调风吹出去之后,温度的变化不会很大。我们在离出风口0.1米到2米之间的不同位置做了测量,发现普通空调的温度变化明显高于海尔的温度变化,这意味着海尔空调虽然出风口的温度比其他空调高,但是在轴线距离上温度的变化比其他空调小得多,也就保证了制冷或者制热的效果。所以,海尔的匀风空调更符合人体工效学,也更能给人带来明显的舒适感。

安全监控人员工效考核办法 篇4

一、目的

针对目前工作人员存在“停、靠、看”,工作效率缺失的各种工作消极怠慢问题,特制定以下的考核方法,以促进监控中心各个岗位的工作体现,达成工作人员的团结互进。

二、使用范围

监控中心全体人员,按日、月结

三、考核办法(分制10)

1、岗位分值划分:根据日常总结及工作反馈、技术能力强度、作业动态掌握、工作划分等为考虑依据。监控室组长:43分(20分+23分)监控员:40分(20分+20分)组长:64分(30分+34分)副组长:60分(30分+30分)组员:一等:56分(30分+26分)

二等:49分(30分+19分)

三等:15分

资料员:35分

2、具体考核办法

(1)无故迟到早退扣除当日一半考核分(0.5/次)(甲班:23:30—8:00;乙班:7:35—16:00;丙班:16:00—0:00);空岗、脱岗、睡岗扣除当天的全部考核分。(2)工作日志、台账未按要求不填写、乱填写、捏造,每次扣10分;

(3)工作方式无“停、靠、等”负面消极态度,对依章不从、偷奸耍滑,扣当班3/4绩效分(4)监控室:

a.工作场所卫生整洁、干净,操作台归档整齐,否则每次扣8分; b.各系统运转情况动态掌握,监测监控报警、断线等故障掌握不及时,每次扣10分;人员定位设备故障掌握不及时,每次扣10分;视频监控录像未及时检查从开始至被发现的当班一并扣,每人每班10分;环网监测、通讯系统监测滞后者,扣当班10分。

c.系统的各功能掌握不熟练、汇报不及时、台账记录不完善,有一次扣当班的8分。(5)监测监控工:

a.有任务但未完成,扣当班的全部考核分;在能力范围内且有突发任务时,应及时调整任务并请示,待突发任务处理完后,继续完成初定任务,若对突发情况掌握不到位、处理不及时、拖延,扣当班的全部考核分。

b.工作效率以工作反馈、台账体现,现场督察为审核方式,工作面正常巡检(线路回收、加线等)面面俱到。如工作面线路吊挂,设备牌板吊挂是否一致、填写规范,设备清洁、保养,线路检查有无异常、破损,线路回收是否规整、有无后遗症。作为一个巡检过程,实际操作中不留心、不细心、发现问题不处理、走马观花、任意行为、工效与时间不成比例扣除12分。

c.对巡检区域动态掌握不及时、不参阅台账、准备工作不到位,每次扣除5分,造成严重工作失误的,扣除当天绩效分或停班处理。

d.遇到特大突发情况(如总线断线、通讯不畅)未处理且不请示,扣除当天绩效分并停班处理。

e.交接班不清楚,交班人和接班人一并扣除5分。

(6)a.作为组长、副组长从现场掌控到人员调配需做到面面俱到、见微思著,切忌随波逐流、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心态,要考核上一班,保证当班安排好下一班的工效,若未工作好,造成任务缺失、工效欠缺等问题,扣除该负责人考核分的15分。

b.有包庇、不反映真实现状(从现场和人员管理)的问题,扣除该负责人考核分的10分。

c.有不传授所掌握技能与其他人员的负责人扣除该负责人考核分的5分。

d.梁维鹏井下13次,每次不少于6小时,不够下井天数、时间达不到的,每次扣15分,其主要负责排除井下故障、井上设备故障,必须做到第一时间主动排除、不等待、不停靠,工作台账明确,若达不到扣除15分。

3、奖励办法(1)快速提高业务技能,主动请缨,排除针对性故障事故,每次加5分(组长、副组长以外人员)。(2)当月考核分无扣减的,月总分加30+分。

(3)监测设备、材料码放整齐、归类有序、维护干净整洁完好,设备的动态掌握准确并汇报,以专人兼职管理,月总分加30+分.(4)要求进行加班的人员,加当日绩效分的1/2(加班时间大于2小时)。

(5)质量标准化达到集团以上一级的,给予负责人总分加50分。备注:组长:房红兵

副组长:任卫兵、王成兵、梁维鹏

监控室组长:陈凯

工效学 篇5

签署仪式上, 李爱仙副院长表示,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是我国从事标准化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 在标准制定方面拥有一流的科技人才和先进的技术成果。中标院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人类工效学实验室, 是国内唯一经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人类工效学实验室, 在人类工效学标准研制、产品测试方面有着显著的技术与资源优势。中标院将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力量, 为政府采购单位做好检测服务, 也将在今后为政府采购各品目产品的标准制定提供有力的专业支持。

王力达主任表示, 政府集中采购机构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方圆集团合作, 为采购单位提供权威、规范的人类工效学检测服务, 是采购中心开展办公家具环保和质量检测以来, 对第三方检测服务的进一步延续和拓展。这也反映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对办公家具质量的关注已经由环保、安全的层面上升到健康、宜人性的层面。此次签约, 将引导办公家具定点企业进行产品设计改进与创新, 推动技术进步, 并通过政府采购的社会示范效应, 引导全社会形成绿色健康的消费理念。

李铁男总经理表示, 方圆集团开展人类工效学产品认证三年以来, 已形成了完善的产品认证与技术评价服务体系, 作为目前中国唯一可开展人类工效学产品认证的机构, 方圆集团非常重视此次合作机会, 将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 保障认证质量和效率, 为中央单位做好服务。

据了解, 办公家具是政府集中采购项目中的重要货物类产品, 采购需求大, 与工作健康联系紧密, 关注办公桌椅的人类工效学特性显得越来越重要。为强化办公家具的健康、舒适性能, 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委托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方圆标志认证集团, 对政府机构采购的办公桌椅开展人类工效学性能的检测和验证, 协议的实施将有效整合及利用三方优势资源, 通过政府采购推动人类工效学在办公产品检测中的应用。

工效学 篇6

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作业;工效学;作业效率;人工智能

一、问题的提出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脑力劳动者大量涌现,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知识管理的广义定义)已成为企业实践和管理学理论研究关注的焦点。不少企业特别是以知识工作者为主的企业,如:惠普、麦肯锡、清华同方等,已经通过建立知识库、内部信息网络建设等知识管理手段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运行的效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相关研究和实践大多仅关注对于知识这种资源的管理(知识管理的狭义定义)。即便是在这样一种狭义上的研究也主要“侧重于对知识管理的定义、目标和内容、策略与原则以及能支持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进行讨论,而对知识管理的具体方法与手段既没有展开,也没有进行系统研究。”

应当指出,信息化建设对知识资源的管理是知识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还不是问题的全部。事实上,在实践中已经有不少企业由于片面强调构建企业内部知识共享平台,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而忽略企业管理中一些更为基本的问题从而导致其信息化建设失败,不但没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反而成为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负担。在这方面,为数不少的失败的ERP案例就是典型的例子。

管理的基础问题和核心问题向来是并将永远是工作效率的问题。尽管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组织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内容可能完全不同,但人们管理的目的和本质总是追求最少的输入和尽可能多的输出(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在组织效率中,最为基础的问题是各项作业的效率。100年前,正是基于对体力劳动作业效率的追求和研究,使得管理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因此要提高企业效率、实现管理的目标就必须关注企业生产的作业过程以及这些作业过程中的工作效率问题。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业取代体力劳动作业成为最普遍的劳动方式。因而在知识管理中,最基础和核心的问题应当是脑力劳动的工作效率(知识作业工效)问题。为此,应深入知识作业过程进行工作效率研究,否则,如果忽视知识管理中的基础性问题而片面强调外部的技术工具和手段,企业将难以从知识管理中真正获益。而深入作业过程进行研究正是工效学的基本研究方式,知识作业的工效问题既是知识管理的基础问题也是工效学研究应当关注的问题。工效学应开拓其在知识管理的基础性领域——知识作业工效的研究,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挑战。但目前的工效学的关注焦点仍在于对操作性体力劳动的效率以及人与机器、环境的适应性研究。即便是涉及知识管理,也大多只从环境对知识工作者身心健康的影响等如何提高脑力劳动者的工作舒适度这样一些角度进行探讨。这一领域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时代环境极不协调。知识管理的需要以及工效学本身的发展要求尽快将工效学的关注焦点转移到以脑力劳动为基础的知识作业过程研究中来。

二、知识作业工效学研究的可行性和基本技术思路

1. 知识作业工效学研究的可行性。

对知识作业效率的工效学研究就是要深入知识作业的过程,从作业效率的角度研究人如何能够更有效地对知识信息和相关物质资料进行接收,加工与输出,特别不能忽视的是中间的加工过程。由于脑力劳动的复杂性、内隐性、差异性以及难以定量等问题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对脑力劳动的研究还只停留在心理学方面的基础性研究以及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的应用。在管理学理论和管理实践应用中,人们大多将知识作业过程当作一个“黑箱”,通过关注“黑箱”两端的输入和输出,并凭借外部技术手段来提高其输出,忽略或者说是有意回避了中间的过程(由于脑力劳动过程的复杂性以及相关基础性理论研究的不成熟)。

知识作业过程的研究虽然复杂,但从目前的“人工智能”和“脑力劳动机械化”的研究现状来看,深入人脑思维过程对知识作业进行研究仍然可行。所谓“脑力劳动机械化”是由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文俊院士提出的:“用机器代替体力劳动作为人手的延伸可以称之为体力劳动的机械化,用某种设备代替脑力劳动作为人脑的延伸可以称为脑力劳动的机械化”。它实际上是人工智能的一个方面。从目前看来,人工智能的研究正在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人工智能就其本质讲是对人们已知的、有规律性的思维和行为的模仿,知识作业中人的思维和行为正有此规律性,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讲人工智能事实上已经对知识作业过程进行了模仿,而这一模仿必然建立在对脑力劳动作业过程进行研究并最终标准化、程序化的基础上。由此,我们可以预见,知识作业的过程虽然复杂,但打开知识作业过程这一黑箱,深入黑箱进行研究,把黑箱变成“灰箱(grey box)”以至“白箱(white box)并非不可能之事。

2. 知识作业工效学研究的技术思路。

如何进行知识作业的工效学研究?追寻管理学和工效学的发展史,人们可以发现:100多年前,泰勒(Taylor)的“时间-动作研究”(time and motion studies)建立了以时间和动作研究设立的工作标准,推动了管理各项工作科学化进程,开工效学研究之先河并使传统的经验管理步入科学的殿堂。1912年著名的美国效率专家吉尔布雷思(Gilbreth)在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上首次发表《细微动作研究》,从众多的操作性作业活动中分离、抽取出18种一般操作活动动作要素(简称动素)。1930年美国康奈尔大学莫金逊以一种新的概念——“工作简化”,把科学管理的技术思路由工厂作业扩大到行政事务管理、商业、医院等各个领域。这些开创性基础研究工作,奠定了一条对作业进行“细分→简化→标准化”的研究思路,为提高作业效率和管理效率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思路,他们的成果至今还是管理学、工效学方面教科书的经典理论。

100年来,沿着经典科学管理奠定的“细分→简化→标准化”研究思路,围绕着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等核心问题,研究者们深入作业过程和管理过程进行大量研究,大大提高了生产和管理效率。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人类劳动和工作方式已发生根本性转变,以体力为主的操作性作业的“时间——动作”分析和动作要素分析等经典理论与方法已不能满足以脑力劳动为支撑的知识作业研究的需要。然而,尽管经典科学管理与现代管理研究的对象有着本质的差异,经典科学管理深入作业过程和管理过程“细分→简化→标准化”的研究思路,仍是研究知识作业(脑力劳动)工效可以借鉴的基本学术思路。这对于知识作业工效问题的研究具有理论方法和实现技术上的继承性和延伸性,是在新的领域内的深入,也是对一般工程操作研究在知识作业研究方面的提升与拓展。人工智能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充分说明了对某些脑力劳动进行标准化研究的可行性。如同对操作性作业的分析与研究一样,通过对知识作业过程的研究,也可以类似于“时间——动作”研究和动作要素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思路为指导,分解知识作业,抽取与定义知识作业的工作要素,探讨知识作业的一般环节、程序、过程,合理地组织知识作业的工作要素并再设计标准化作业方式,以科学地提高知识作业的工作效率和基于个体工作效率的管理效率。

三、知识作业的工效学研究对知识管理的基础性意义

工效学注重通过作业过程研究来提高系统效率,其基于作业过程的研究成果曾极大地丰富了管理学的内容,许多成果成为管理实践中的基础性要求。可以预见,在知识经济时代,注重知识作业的效率研究将同样有助于这一时代的管理实践,并如同对体力劳动的作业研究是传统管理(相对于知识管理)的基础一样,知识作业的效率研究必将奠定知识管理的基础。

知识作业的工效学研究对于知识管理具有基础性意义。其一:它可以提供较全面的知识工作职业分类标准,目前国内外还没有这样的一个分类标准(现有的分类标准涉及知识型职业较少,大多为技能型职业。可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要建立这样一个分类标准,就必须深入各种知识作业过程,考察、细分和比较各职业之间的相对作业难度,从而建立他们之间可比较的等级划分标准,给知识工作者一个社会化的价值评估标准。这将有利于更科学地定义脑力劳动和评价脑力劳动的价值,为企业聘用人才,激励人才提供标准,对于社会对人才的培育以及人才自身的成长将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其二:如同泰勒对体力劳动的“时间——动作”研究为体力劳动提供标准动作从而提高了传统生产方式下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一样,对知识作业的工效学研究可以为一些重复性脑力劳动设定标准化“操作程序”(从某种程度上讲这就是这些脑力劳动机械化的前提),从而极大地提高这些脑力劳动的工作效率。控制理论的奠基人美国数学家N.Wieaer曾说过:“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人手由于机器竞争而贬值,现在的工业革命便在于人脑的贬值,至少人脑所起的较简单的较具有常规性质的判断作用将要贬值”。可以预见,在脑力劳动作为主要劳动方式的知识经济时代,通过知识作业的工效学研究,使一部分重复性脑力劳动程序化(贬值)将为整个社会劳动效率的提升起到基础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左美云.国内外企业知识管理综述.科学决策,2000,(3):32-37.

2.吴文俊.脑力劳动机械化与科学技术现代化.在中国科协2001学术年会上的报告.

3.李永建.人——机——环系统中一般工程操作干扰的研究——认知界面与操作界面的交叠作业干扰.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李永建,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三山,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酒店管理系讲师。

【工效学】推荐阅读:

环境工效09-18

上一篇:迎中秋猜灯谜主题活动方案下一篇:课下说英语日记300字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