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管理制度(通用10篇)
节水灌溉管理制度 篇1
节水技术――灌溉制度节水
灌溉制度节水又称节水灌溉技术,理论上提出要根据作物生长期土壤含水量和不同作物生育期干旱减产情况、灌溉水源等,确定灌水次数、灌水时间和灌水量。实际生产中则要根据降雨情况和作物生长。
一、冬小麦的节水灌溉制度在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冬小麦节水灌溉的重点是严格控制过量灌溉,生育期内灌水次数为3~4次,灌溉时间可根据土壤墒情选择在冬前、返青、拔节、孕穗、灌浆等生育阶段。在水资源不足地区,小麦生育期内灌水次数为2~3次,灌溉时间可选择在冬前、拔节、孕穗和灌浆等生育时期。在水资源严重不足地区,节水灌溉的重点是确保小麦需水关键时期用水和干旱期供水。如水源允许灌2水,应灌冬水和拔节水或灌拔节水和孕穗水。如水源条件只允许灌1水,则应灌拔节水或孕穗水。灌水定额为600~750立方米/公顷。
二、小麦―夏玉米种植地区节水灌溉在常年或干旱年全年灌4~5次水,总灌水量为每公顷2400~3000立方,每次灌水约450~600立方。灌溉时间为小麦灌冬水、拔节水、孕穗水、玉米(谷子)播种出苗水,拨节期结合追肥灌1水,或根据下雨和土壤干旱程度,小麦灌冬水、拔节水、麦黄水、玉米(谷子)灌拔节水、抽穗水。在湿润年,根据雨情和墒情,可减少2~3次,一个生长季每公顷灌溉总量为1350~2025立方,灌水时间可选择在小麦冬水、拔节水、麦黄水或玉米(谷子)播种水、孕穗水。
三、棉花节水灌溉一般常年和旱年灌水2~3次,灌溉总量每公顷为1500~2025立方。灌溉时间为冬灌或春灌和花铃期灌。在雨水多的年份,冬灌或早春灌就可以了。冬、春灌后及时顶凌耙耱,雨后耙耱,加强保墒,播前镇压提墒。
节水灌溉管理制度 篇2
关键词:水利工程,节水灌溉,建设,管理
水利工程在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但是传统的灌溉方式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在水资源紧缺的形势下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应该在水利工程中实行节水灌溉工程。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需要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现状,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既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又能够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从而促进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既能够满足农业生产所需,又能够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现状,对于调节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节水灌溉工程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在思想意识上进行转变,要具有节水意识,然后在实际行动中,严格按照节水灌溉工程的要求操作,为节水灌溉工程的顺利运行创造有利的条件。
1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现状
1.1工程管理体系不完善
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和管理需要在规范化制度下有效运行,但是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工程建设者的管理不当,导致工程无法按照预期的程序运行。部分地区的农民节水意识淡薄,加之地方管理体系不完善,没有标准的管理制度,所以节水灌溉工程在运行时,缺少规范化标准,在完成效果方面不尽人意。部分地区由于受到技术或者资金的限制,节水灌溉工程在基础设施或者运行方式上无法达到规范化标准,所以会直接影响到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1.2工程建设管理和监理制度不健全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设施,所以为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运行,需要加强工程监理,对工程的质量进行监督管理。但是在实际开展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管理时,却因为监理机制不健全,所以缺乏对工程的有效监督管理,导致工程的整体规划与预期不相符,无法达到节水灌溉的目的。对于有些老旧的水利工程,在运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维护和管理,已经无法发挥灌溉功能,导致资源的浪费。
1.3工程建设和管理不规范
节水灌溉工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保证农业生产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所以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和管理需要做好科学的规划,确保整个工程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但是有些地方的节水灌溉工程在建设和管理方面不够规范,在没有对水利工程总体情况进行详细了解的基础上,就盲目的建设,从而导致工程的重复性建设以及规划不合理的现象,不仅造成资金和资源上的浪费,同时还影响到节水灌溉工程的有序运转。
2加强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的措施
2.1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健全的管理体系是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基础,在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按照项目法人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政府质量监管的原则开展工程建设,构建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落实招投标制、项目法人制、建设监理制、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施工单位领导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此外,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应交由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自行管理,制定完善的技术规范和管理规程,提高工程运行管护工作质量。
2.2加强工程设计
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属于压力灌溉系统,要求具备较高的技术含量,这就使得工程设计参数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系统的安全性、可操作性以及运行质量。为此,必须加强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在公平、公正、公开的设计招标基础上,优选具备资质的设计单位。工程设计人员要深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全面了解节水灌溉设备、管件、管材的规格型号,提高工程设计质量。同时,加大对初步设计的评审力度,避免因存在设计缺陷而引起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进而严重影响工程建设进度和成本控制。
2.3落实节水灌溉技术的新发展
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是为了防洪防涝,抗旱保收,还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我们应积极推广新技术,如果节水灌溉技术无法满足农户的需求,他们还需要打井,开采更多的地下水进行灌溉,就没有实现节水灌溉的目的,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节水。农业节水涉及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方式及产业结构,还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我们在建设初期,应考虑到农户方方面面的需求,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建设计划,并选择和推广有利于节水灌溉工程持续发展的技术。
2.4提高农户节水灌溉意识
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使用者和受益者是农户,为此必须积极向农户宣传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增强农户节水灌溉意识。为了强化对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使用管理,可以运用水权、水价等经济措施有效控制农业灌溉用水,减少膨胀型、低效益的用水方式。在推广和应用节水灌溉技术中,要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让农民意识到节水灌溉取得的效益,以及节水灌溉对维持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此外,有关部门还应当制定严格的技术管理规程,提高节水灌溉工程的技术水平,选派有责任感、事业心的技术人员全面了解和掌握工程建设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工作,确保节水工程管理制度化、规范化、高效化开展。
结束语
节水灌溉工程是我国水利工程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为了节约水资源而进行的工程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既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又能够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所以是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为了确保节水灌溉工程的顺利开展,需要做好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在制定完善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工程运行的具体细则。在完善的管理体系的约束下,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从思想意识上的转变,到实际运行中的管理,都需要严格按照建设和管理的标准执行,以确保节水灌溉工程的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刘龙.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具体实施管理的思考[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6,3,15.
[2]迪力木拉提·努尔.农业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方式[J].现代农业科技,2015,6,1.
强化灌区节水灌溉工程管理 篇3
摘要: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同时也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保障系统。而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是农业水利建设的重要环节,不仅有利于实现农业节水、增产增收的目标,而且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建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是对灌区节水灌溉工程的重要性,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加强灌区节水灌溉工程管理进行分析论述,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从而促进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关键词:节水灌溉;管理;措施
现阶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资源需求量日益增大,相对的对农业发展造成了不可忽视的问题,水土流失、水资源匮乏、农作物产量低、农民节水意识不强导致本已匮乏的资源又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农民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作为粮食第一出口大国,更悉知节水对于农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地位,在新的政策扶持下,节水灌溉技术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大部分的城镇和工农业生产用水都主要是靠开采地下水来供给源源不断的用水紧张问题。无论出于哪一目的,方法只有一种,就是节水。而怎么样加强灌区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又是一大问题。下文将对灌区节水工程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节水灌溉工程的重要性
1.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现阶段,我国农业用水的浪费现象比较严重,有些地区的农业生产一直采用传统的灌溉方式,没有合理利用现有水资源,农民的节水意识不强,不仅造成了水资源浪费,而且也难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同时,农业灌溉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自然降水难以得到有效利用。为此,近些年来各级政府逐步提高了农业节水灌溉方面的水利设施建设重视程度,兴建了大批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大幅度提升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在科学设计、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向农村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既满足了农业生产的灌溉需求,又达到了农业节水目的。与此同时,通过实施科学灌溉使水、气、肥、热等多种因素符合作物生长的综合要求,极大地提升了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帮助农民增产增收,进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3.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能够在满足正常农业生产灌溉需求的前提下,减少农村用水量,起到缓解水资源不足,解决下游地区用水紧张、遏制地下水恶性开采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减少农村地质灾害的发生,保护农村地区自然环境。所以,积极推进节水灌溉,采取科学的灌溉技术,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灌区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现状
1.资金投入力度小,配套设施不完善
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与投入一般都比较大,政府的资金投入不够,再加上灌溉工程建设标准比较低,不先进。再加上农民生活水平较低,大部分收入都来源于农业生产,因而加之浇灌之后的水电费难以按时收回。政府在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时,没有投入大量的资金,导致配套设施不完善,有些工程因为长期的使用逐渐的老化,又没有及时的修理。导致整个灌溉设施难以正常运转。长期的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却得不到好的效益,使群众及地方上逐渐没有动力再去推行节水灌溉工程,久而久之,节水灌溉技术得不到落实,因而从根本上影响的节水灌溉技术的进程。
2.农民对灌溉实施的维护意识不强
人们对节水灌溉设施维护的不到位,主要是没有形成自发的保护行为,导致节水灌溉设施经常出现损坏,有些群众甚至故意盗取、损坏灌溉设施,而受损的设施得不到及时的修理,从而导致部分设备丧失作用,又需大量的资金去维修灌溉设施又或者重新购置灌溉设施,导致节水灌溉工程投资加大,政府压力增大,而效果却是一般,使人们失去动力。
3.水资源浪费严重
由于前期地方上投入的资金较少,基础的配套设施也不全面,进而导致部分地区管理分工不明确,目标不一致,落实不下去,发生渗水、漏水的现象较多,使水资源浪费严重,这就需要政府在相关政策上给予扶持,责任分工明确,切实的节约水资源,保证节水灌溉工程顺利的实施,使节约水资源的目标尽快的实现。
三、强化灌区节水灌溉工程管理的措施
节水灌溉工程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但当前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节水灌溉工程的顺利开展,所以,需要加强灌区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
1.加大灌区节水灌溉工程的投入力度
对于节水灌溉工程,中央财政可以对各省的项目实行差别比例补助,东部地区相对于中西部地区的补助就稍微少一点,直接将补助的资金直接补助到实施项目的农户、农民用水协会,具体的形式视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定,财政部门必须要严格的执行财务管理法规。地方上资金的使用情况要想当地的农民公布,从而接受群众的监督,严格的禁止截留或挪用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资金,确保发挥工程投资的效益,农民一般都是没有受到过高等教育的,大部分的思想都是“政府出钱就做,自己掏腰包就躲”的思想,这就需要政府乃至国家大力投资节水灌溉技术,多建一些节水灌溉工程,也需要政府在相关政策上增强扶持力度,将优惠政策大力的推广与实施。以保证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目标早日实现。
2.加强节水灌溉设施的维护
严格按照已经初步设计的建设规模、标准来要求进行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实行目标管理,从而在根本上保障工程质量,在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必须要与施工单位就建设过程中的先关事宜进行组织协调工作,监督和促使其建立健全工程建设的管理和维护方法,从而充分的发挥节水灌溉工程建成之后的巨大效益。节水灌溉工程设施是一个地区农民共有的资源,群众应增强保护节水灌溉设施的意识,并做出相应的努力,完全可以实施谁破坏,谁负责的责任制度,一旦此设施被盗,可以让这一地区受益的群众共同的来重建此项工程,若此设施在一年中没有发生过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设备故障,当地政府可以相应的减少农民灌溉的费用,积极地引导大家,并对设备定期的进行检查维修,以保证节水灌溉设施正常的运转。
3.强化农民的节水灌溉意识
水利灌溉工程的有序开展,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力度,增强农户的节水灌溉意识。为了强化对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使用管理,可以运用水权、水价等经济措施有效控制農业灌溉用水,减少膨胀型、低效益的用水方式。在推广和应用节水灌溉技术中,要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让农民意识到节水灌溉取得的效益,以及节水灌溉对维持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此外,有关部门还应当制定严格的技术管理规程,提高节水灌溉工程的技术水平,选派有责任感、事业心的技术人员全面了解和掌握工程建设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工作,确保节水工程管理制度化、规范化、高效化开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灌区节水灌溉工程有利于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但当前水利节水灌溉工程中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节水灌溉工程的开展,所以,需要针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将节水灌溉工程落实到实处,促进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早日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周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2).
[2]李萍.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与施工管理.科技创新与应用[J].2013(1).
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管理探讨论文 篇4
2.2 做好节约用水宣传教育 灌区农民群众既是节水灌溉工程的直接受益人,也是直接用水者,因此,要提升农业用水率必须要让更多的农民群众参与其中,借助农民群众的力量来实现所有的技术与措施。所以,要做好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好对农民群众的节水培训工作,不但要让他们了解怎样节水,还要让他们认识到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重要作用,激发出他们参与建设管理的主动性。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有责任感的农民技术人员对工程进行了解和学习,施工完成之后,可以针对专门的农民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让其可以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进行管理。
2.3 建立科学有效的监控机制
利用受益农户监督以及水利管理部门监督相结合的方式,构建节水灌溉管理双层机制。受益农户监督通常采取的办法是建立公示栏,将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情况、设备设施、节水工程的水量水费、相关管理人员的权责义务、分配给各个村的地下水可开采量、引洪补源的数量等进行明确的公示,让所有农民群众详细掌握相关情况,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节水灌溉中来。水利管理部门的监督手段一般是利用地下水监测管理系统,对区域地下水位以及开采量进行监控,确保区域水环境秩序良好[2]。
2.4 确保综合节水措施实现
节水灌溉管理制度 篇5
新华社信息洛杉矶12月4日电(记者薛颖)加利福尼亚州(以下简称加州)是美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多的州,作为美国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地,加州的用水模式值得我国借鉴。加州今年面临严峻旱情,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州政府和有关部门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尽管目前加州抗旱效果如何仍有待观察,但其应对严重旱情的办法对我今后合理利用水资源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加州混合水权体系管理既有灵活性也存在弊端
2012年,加州农产品收入447亿美元,占全美国的11%。美国出产蔬菜的1/3、水果和坚果的2/3产自加州。根据美国联邦法律和加州法律,加州的水不属于任何个人、团体、商业机构和政府机构。只有通过政府有关部门的合法登记、颁发许可证或用水执照,个人、团体和商业机构才能够使用适量的水。
加州的水权体系是混合滨岸权与优先占用权的混合体系,因此较为复杂。拥有滨岸权用水无需再获得许可证,但不能改变水流或储存水到旱季使用。如果一块地被拆分成小块卖掉,只有最小的那一块地拥有滨岸权。其他地块即使被重新买回,也不能再拥有水权。1849年前后加州淘金热导致的水权之争促使加州诞生了类似于后来优先占用权的做法:谁先使用,谁就拥有水权,后使用者必须从先占用者手里购买水权。因此,从1850年加州加入联邦时起,就采用了有关滨岸权的法律,次年又采用了关于优先占用权的法律。
20世纪初,在城市兴起、农业发展加快的背景下,由于采用两种水权体系,洛杉矶等地曾为农业用水权利发生过激烈冲突,加州的有关水权立法开始不断补充完善。1914年,加州颁布了有关水资源的基本法律,为水权许可证制度奠定了基础,同时规定如果两种水权发生冲突,滨岸权优先。20世纪60年代,继地表水的水权法规逐步完善之后,地下水的有关法规也开始建立。
根据加州法律规定,购买水权后可用于生活,也可用于盈利性活动,如工业、农业、水力发电、饲养牲畜,近些年来还补充规定可以用于动植物保护和休闲设施等。
加州负责颁发用水许可证的是州水资源控制局的水权处。加州地表水因按滨岸权、优先占用权等划分,使用权限较复杂,有些水资源的水权按规定属于某个原生社会群体,有的属于联邦政府。1914年加州第一部水法执行前开始用水的和之后开始用水的,也分别有不同规定。
水权证通常规定水量、条件、水设施建设时间等。水权处通常会综合考虑该地区的水资源保护和使用情况后,才给申请者颁发水权许可证。申请者在提出申请引用某一段地表水时需说明水的来源、地点、用途、节引点、用量等。如果用水因量大等可能影响周边生态环境,还需环保部门进行评估和批准。水权处在批准颁发水权许可证之前会进行公示,欢迎任何人提出意见,如果有人提出意见,申请者必须做出回应。如果有人抗议给申请者办法许可证,水权处将协调通过双方商议、专家评估、听证审议等形式解决纠纷,最终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可以颁发许可证。申请者获得许可证后,必须在两年内动工。
从外州流入加州的科罗拉多河是南加州的重要水源。科罗拉多河等河水和属于联邦土地的中央谷地用水的使用权由联邦内政部垦务局批准。
加州打井使用地下水不需要特殊的许可证,但州政府有权制止浪费地下水和因抽取地下水导致生态破坏的行为。与此同时,地下水抽取和使用必须符合各地方政府部门的管理规定。例如,1975年,加州最高法院通过法律禁止过度抽取地下水,规定如果一个地方的地下水抽取超过了安全水位,就必须停止继续取水。南加州的一些郡还规定,如果年抽取地下水量超过25英亩英尺(每英亩面积上一英尺深的水,约32.5851万加仑),必须向有关部门报告。
尽管联邦政府、加州政府对大的水资源项目进行管理,但上千个地方政府部门、水务公司和其他组织也在水资源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据了解,加州仅负责把地表水输送到农田的公司就有几百个。由于各个城镇的地方政府又对水资源管理做出了很多具体规定,因此具有很大的、因地制宜的灵活性,但与此同时也存在较难协调的弊端。
值得注意的是,在解决各种冲突与纠纷的过程中,公众利益被放在首位,而司法制度则是最终解决方案。遇到问题后,有关部门、司法机构会首先考虑多数人的利益,同时通过公开、透明、合法的手段进行解决。
——水权交易及节水灌溉等抗旱措施仍无法完全满足加州农业用水需求
由于各地水资源不平衡,水价也存在很大差别。加州目前农业用水价格最高达到1300美元每英亩英尺。但是在节水和灌溉设施较好的南圣照坤灌溉区,每英亩英尺水只要6美元。因为该地区有几个水库蓄水。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根据土壤湿度自动停止灌溉技术,农户还可以通过手机提前一天订水。
水资源天然分配的不同、水利设施差异和水价差异使加州的水权交易具备市场条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加州陆续通过了一些与水权流转有关的法规,也建立了一些水银行,对于缺水区与丰水区之间的水资源调配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在严重干旱、各地水资源均大幅减少的情况下,仍有地区出现农民付了全年的水钱最后却得不到水的情况。
今年加州农业面临严重干旱的影响。作为主要水源的北部山区雪水减少了71%,因持续干旱加州州长布朗宣布加州进入紧急状态。据了解,目前加州的地表蓄水量只有正常年份的一半,有些地区的地下水水位已经下降了100英尺(约30米)。由于加州工业用水只占用水总量的6%,生活用水占14%,农业用水约占80%,旱情对加州的农业生产影响最大。
加州共有800万英亩农田依靠联邦或州提供的灌溉用水。由于干旱,垦务局掌控的水资源供水减少,于2月宣布今年不会向中央谷地提供灌溉用水,该地区只能依靠抽取地下水和自有蓄水。
加州地下水根据旱涝年份不同在水供应总量中大约占30%-60%。旱情导致地下水抽取速度过快,水位下降,已经引起了生态环境改变方面的担忧。
——加州采取多项措施应对农业用水不足的问题
农业用水减少的情况实际上从1975年起就已经受到一定重视,政府已逐步采取多种措施抗旱,遗憾的是,尽管如此,似乎仍无法根本缓解加州水资源减少的状况。
首先,加州正在逐步改变农作物结构,提倡种植节水、高产值作物,如木本作物、蔬菜、番茄等,减少相对耗水、产值相对较低的谷物、玉米、棉花和苜蓿等大田作物的种植。
其次,加州利用科技优势,对水资源分布和使用进行紧密检测。例如,由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和加州水资源部共同安装和维护的“加州灌溉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天气、土壤湿度等数据进行分析,为调控提供参考。加州科技监控水资源情况的手段很多,从天上的卫星到地里的湿度测控仪,从大数据分析系统到农户手机订水,为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了先进的途径。
第三,加州注重发展节水设施,农田根据需水量不同很多采用了滴灌和喷灌技术。
第四,加州注重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在大旱之年依然不忘修建水库、水坝,有效防止局部地区洪灾和水资源污染,积极研究地下水补充、污水处理、水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
节电节水管理制度 篇6
为节约能源资源,加强用水用电用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结合我街道实际,制定本规定:
1.照明管理。照明应使用日光灯或节能灯,一般情况下,上班时间不开启照明,办公室、走廊、大厅、卫生间等尽量采用自然光。光照条件不足时,办公区8:30方可开启照明,中午11:30关闭,下午13:00(13:30)开启照明,17:00(17:30)关闭。
2.空调的使用。夏季尽量使用自然风降温,当室外温度高于30摄氏度,室内温度高于26摄氏度方可开启,最低控制在25摄氏度。冬季主要依靠集中供热取暖,原则上不开空调,确需使用,在室温低于15摄氏度时方可开启,最高控制在24摄氏度,且不用时不得处于待机状态。综合科将随时对室外机运转情况进行检查。
3.微机的使用。当操作人员需离开1小时以上时应关闭计算机,每日下班时应彻底关闭计算机,切断所有电源,禁止显示器长期处于待机状态。
节水灌溉管理制度 篇7
该县自1998年实施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以来, 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制、拍卖等形式对现有176处井灌区节水灌溉工程进行了产权改革, 落实了管护主体, 其中:股份制经营工程22处, 占总处数的12.5%;个人承包经营工程84处, 占总处数的47.7%;拍卖使用权工程52处, 占总处数的29.5%;出租经营权工程18处, 占总处数的10.3%。
1 井灌区节水灌溉工程不同管理形式的典型做法及优缺点
农业节水的主要措施是工程节水, 是否有良好的工程管理机制是工程节水的根本保障, 为此, 该县积极探索节水工程的管理新机制, 让农民从被动节水转变为主动节水, 建立农民自主、自愿的节水激励机制。同时, 运用适宜的市场经济管理手段对全县节水工程进行管理, 取得了良好效果。
隆化县井灌区节水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后主要有村集体管理、股份制管理、联户管理、单户管理等四种形式。
1.1 村集体管理形式
村集体管理节水灌溉形式是指工程建成后, 产权归村集体所有, 并明确专人负责工程的日常维修与管理, 建立健全工程管理维修养护制度, 确保工程可持续利用。唐三营镇二道窝铺村移动式喷灌工程自2007年建成后, 由村集体负责, 成立了工程管理维护办法和运行操作规程, 并明确专人负责。目前, 该工程由于村管理得当, 发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村集体管理的优点是工程在运行管理中协调能力强, 缺点是村集体管理还需再承包给专人负责, 没有单户管理责任心强。
1.2 股份制管理形式
股份合作制管理节水灌溉工程的形式一般都是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时形成的, 农户当时由于缺乏资金、技术、劳力等因素, 自愿协商入股, 富裕户中缺乏劳力的以资金入股, 比较困难户以劳力、技术等入股, 联合建管, 互惠互利, 共同受益。股份合作管理形式有的是由承包方式取得的, 有的是通过拍卖一次购买使用权取得的。例如, 隆化县兰旗镇西头营村的包学斌和张文忠等三人于2000年合股购买了该村管灌工程经营权, 购买了工程经营权后, 他们利用已建节水工程搞玉米制种, 种植时差蔬菜, 他们还将多余的水为周边地块的农户进行有偿服务, 每年都给他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这种管理形式的优点是资源互补, 互惠互利, 达到共同受益的目的。缺点是经营者意见不容易统一, 决策受影响, 效益分配有时出现矛盾。
1.3 单户管理形式
单户管理节水工程形式有的是通过产权改革承包或拍卖购买的工程管理经营权, 也有的是独资建设的节水工程。汤头沟水泉村刘海龙2004年在该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拍卖时, 购买了该村管灌工程的经营权之后, 刘海龙对工程进行了修复和扩建, 新增灌溉面积3.33hm2, 共可控制灌溉面积8hm2, 种植了蔬菜, 年平均纯收入8万元。这种单户管理形式的优点是经营管理决策自主, 缺点是经营管理规模发展受资金不足影响, 发展缓慢。
1.4 联户管理形式
联户管理形式一般都是联户投资购买、承包或新建节水工程, 按照自愿入股, 按股分红, 风险共担, 效益共享的原则进行操作。选出威信高、责任心强、有管理经验的人当负责人, 主要负责经营管理和效益分配。韩麻营镇十八里汰村管灌工程于2006年底建成, 工程建成后, 由该村曹云海等四户承包, 联合管理, 曹云海为负责人, 负责工程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工程自建成至今, 由于管理得体, 运行情况一直很好, 为当地农业增产, 农民增收打下了基础。这种形式类似农民用水户协会, 但是没有正规的建章立制, 随意性较大, 容易造成以负责人的主观意志行事, 比较容易产生矛盾意见。
2 井灌区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建议及措施
通过调查了解发现, 当前隆化县农业灌溉存在技术水平低、资金缺乏、认识不到位、管理不善等诸多问题, 归根到底是一个机制问题, 没有科学的运行管理激励机制, 农业节水很难实现, 有效的节水激励机制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 是调动用水户主动节水的关键, 是保障农业节水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
2.1 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
从2006年开始, 该县已建立唐三营西联渠、汤头沟联渠、张三营联渠、太平庄联渠等四个渠灌区农民用户协会, 农民用水户协会建立后, 一是灌溉节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二是规范了用水秩序, 减少了用水纠纷;三是解决了长期以来灌溉工程管理主体“缺位”问题, 保障了工程效益的发挥。
山区集中连片面积在千亩以上的井灌区, 也应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 用水户协会建章立制, 对工程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将灌区农户纳入灌溉节水全程管理中, 充分调动农户参与工程管理的积极性。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管理灌溉用水, 对水源井、机泵进行维护, 协调水事纠纷, 指导农民参与灌溉设施的投资建造、推广先进节水设备等日常事务。为井灌区节水灌溉工程永久发挥效益, 提供可靠的保障。
2.2 加强用水管理, 实现水权分配
面对有限的供水能力和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 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由水资源配置确定初始水权, 按照“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工作思路, 建立一个水权交易平台, 使用水户可以将多余或节约的水权方便快捷地转化为物质利益, 激发农户节水的积极性, 将强制节水转为自觉节水。
2.3 安装计量设施, 为定额用水打下基础
定额用水是建立节水农业的重要管理手段。该县灌区收取水费, 不管是提水还是自流一概以亩计算, 不管用水多少一个价, 这种做法不但浪费了水资源, 而且不利于调动农民节水积极性。因此, 在井灌区安装水表, 以表计量, 用水多电费多, 用水少电费少, 以此来调动农民节水积极性, 转变传统的用水方式。
2.4 实施节奖超罚, 为征收农田灌溉水资源费创造条件
县水务局制定农业生产用水水量方案, 推行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农户所用水量在村分配限额内的, 免征水资源费;用水量超限额部分的征收水资源费, 并由用水协会负责征收。年终对农业灌溉限额内用水的农户进行奖励, 经费从农业灌溉超限额征收的水资源费中列支, 为征收农业灌溉用水水资源费创造条件。
摘要:通过对河北省隆化县井灌区节水灌溉工程不同管理形式典型做法优缺点的阐述, 提出县级井灌区节水工程管理的建议及措施。
浅议水利工程灌溉管理 篇8
摘要:建立健全农业灌溉管理组织,成立群管组织(农民用水协会),严格控制用水总量,按指标灌水和指标转换,加强工程管护。
关键词:灌溉管理;水资源;灌溉模式
随着我国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主要形式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在灌区不断发展,这种由农民自己参与用水管理的模式在运行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一、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国家,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推进,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一是水资源需求量大。全国用水总量已近600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约占62%。为保证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我国灌溉农业的特点,决定了以农业为主的用水结构将长期存在。根据对今后20年用水需求预测,在强化节水的前提下,水资源需求仍将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持续增长,特别是工业和城镇用水将增长较快。二是水资源供给能力不足。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现状多年平均缺水量为536亿立方米,工程性、资源性、水质性缺水并存,特别是北方地区缺水严重。目前,我国人均用水量约为440立方米,仅为发达国家的40%左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供水能力明显不足。三是用水方式粗放。我国单方水粮食产量不足1.2公斤,而世界先进水平已达2~2.4公斤;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约116立方米,为发达国家的2~3倍;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只有0.5,远低于0.7~0.8的世界先进水平。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期,用水需求呈刚性增长,加之用水效率还不高,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将更加凸显。注重农业灌溉管理,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十分重要。
二、水利工程灌溉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1.基本资料不详
基本资料不详是管理审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之一。对于水利工程管理,当地的地质、水文、气象、水资源等摹本情况直接涉及管理方案的選择。计算公式的引用,参数的确定等问题,这些基础资料不详或不准确。将直接导致管理失误,因此管理部门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现有很多项目由于时间紧或为节省开支,采用以往资料或其他地区的资料进行管理,而在实际管理中发现与实际情况不符,就要进行管理变更,这不仅给管理审查带来麻烦,而且会造成工期拖延甚至施工方索赔等一系列问题。
2.方案论证不充分
方案比较与论证无论在可研阶段还是初步管理阶段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只有通过详细、充分的比较和论证才能保证管理方案先进性和合理性.而这部分内容恰恰是水利工程管理中被普遍忽略的。方案比较应该从工程管理、一些步骤对备选方案的工期、投资、经济效益、环境影响、运行条件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而且比选应在几个可行的方案之间进行,绝对不能与根本不可行的方案比选。现有很多管理只在总体方案选择时简单的定性说明一下甲方案投资高于乙方案,就认为乙方案优.而没有进行详细的经济分析(计算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投资回收期等指标)。总体方案确定后,具体管理就很少进行方案比较,这些就会造成管理不合理、投资浪费等问题。
3.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偷工减料”行为
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沿着可行性研究、初步管理的流程不断深入,并不只意味着工程量和工程费用计算的逐步细化和分解,还包括作为管理依据的基础资料的逐步补充完善,管理方案的比较也需进一步深入论证,管理单位实际已包含了这一部分的费用。但是目前很多水利工程管理中,管理单位为节省费用支出,各阶段不愿作进一步补充完善管理的基础资料,会把上一管理阶段的基础资料直接挪用到下一个管理阶段去,使得很多管理方案因基础资料不完善而不能作进一步的深入论证,这样会导致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三、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措施
1.加强工程设计质量管理
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属于压力灌溉系统,要求具备较高的技术含量,这就使得工程设计参数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系统的安全性、可操作性以及运行质量。为此,必须加强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在公平、公正、公开的设计招标基础上,优选具备资质的设计单位。工程设计人员要深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全面了解节水灌溉设备、管件、管材的规格型号,提高工程设计质量。同时,加大对初步设计的评审力度,避免因存在设计缺陷而引起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进而严重影响工程建设进度和成本控制。
2. 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在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按照项目法人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政府质量监管的原则开展工程建设,构建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落实招投标制、项目法人制、建设监理制、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施工单位领导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此外,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应交由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自行管理,制定完善的技术规范和管理规程,提高工程运行管护工作质量。
3.严格把控灌溉管材、设备质量
严格控制灌溉管材和设备质量是确保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环节。首先,控制塑料管材质量。节水灌溉工程中使用的灌溉塑料管道以PUV-U和PE管为主,而市场上的管材质量参差不齐,普遍存在管材抵抗外力冲击和承受内压强度不足的问题,若使用这类管材进行施工,势必会影响工程建设质量。为此,必须加强对灌溉管材的质量控制,确保管材壁厚符合设计要求,杜绝使用廉价、非专用管材;其次,控制薄壁铝合金管道质量。工程施工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选用壁厚大于1.32mm的薄壁铝合金管道,并且使用质量合格的橡胶密封圈,增强承插式铝合金管连接的密封性;再次,按照工程设计要求选择滴灌带,杜绝出现为降低施工成本选用较薄滴灌带的情况。此外,应加大对节水灌溉设备的现场抽查力度,禁止假冒伪劣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4.提高农户节水灌溉意识
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使用者和受益者是农户,为此必须积极向农户宣传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增强农户节水灌溉意识。为了强化对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使用管理,可以运用水权、水价等经济措施有效控制农业灌溉用水,减少膨胀型、低效益的用水方式。在推广和应用节水灌溉技术中,要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让农民意识到节水灌溉取得的效益,以及节水灌溉对维持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此外,有关部门还应当制定严格的技术管理规程,提高节水灌溉工程的技术水平,选派有责任感、事业心的技术人员全面了解和掌握工程建设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工作,确保节水工程管理制度化、规范化、高效化开展。
结束语
水利工程灌溉管理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为农业生产用水颁布了各种扶持政策,作为农业命脉的水利事业,需要不断的加强对其体制的完善,才能够真正发挥其在农业生产和灌溉中的作用,促进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2).
[2]李萍.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与施工管理.科技创新与应用[J].2013(1).
[3]蔡琼.高湖滨.宁波市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对策研究[J].今日科苑,2011(6).
节水灌溉管理制度 篇9
摘要:水田灌区是北方商品粮生产的重要基地。由于现有各灌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工程老化失修,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问题,影响了灌区效益的充分发挥。笔者结合实践,总结出水田节水灌溉的综合措施,以供同仁借鉴。
关键词:水田灌区,节水改造;有效措施
1.前言
灌溉农业在东北农业中具有十分重要地位,是粮食主产的经济命脉,而随着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转变,农业的种植结构也不断地调整。但是各大灌区的建设却严重滞后。影响着灌区效益的发挥。制约着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事实要求灌区今后要加强建设。迫切需要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2.水田灌溉节水综合措施
2.1针对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工程调整
首先对已建灌区的输配水渠道进行除草、清淤、整形,完善田间配套工程,加强田间工程的维修养护工作,提高灌溉渠道的输水能力;对新建灌区进行合理的、系统的规划,规划要以水土资源平衡为条件,节水增效为中心,采取工程措施,提高灌溉水利用率,要利用闸引,站抽、库蓄,合理开发地表水、利用回归水。对地下水超采地区要进行改造,引进地表水,控制使用地下水,使灌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能联合调度,建成井渠结合的节水灌区。其次对已有渠道工程,可根据规模的需要进行扩建和改造。同时加强田间工程配套,做到渠、沟、林、路有机结合,各级建筑物需要配套齐全,维修加固损坏的建筑物,损坏严重的要重新修建。
2.2工程措施和农业措施相结合
工程措施主要为渠道防渗,一是对所有粘性土填方渠道应分层进行,每层虚土厚25--30 cm,填土所用土料不得掺有杂草、树叶、腐植土和冻土,进行逐层碾压,使土壤的压实度达到0.9,土壤的干容重达到1.45--1.50 kg/cm3,使土壤的渗透系数降低,减少渠道的沿程损失,提高水分的有效利用率;二是对砂性土质、透水严重的渠道进行衬砌,采用砼护面和塑料薄膜或混合材料防渗等工程技术措施,减少输水渠道渗漏,加快输水速度,提高灌溉效益。据统计,渠道防渗后,可减少输水损失60%--80%,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可提高到95%左右。同时要因地制宜,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制度,实行计划用水。根据水源供水量和供水成本等因素,制定不同的灌水定额和灌溉制度。根据水稻各生育期对水层的不同要求,采用“浅、湿、浅”、“浅、晒、浅”等灌溉制度,推广营养土旱育稀植技术。这种灌水方式即减少时段用水量又可促进水稻正常生长,同时也可减少稻田各种疾病,具有增产增收效益。通过两个浅灌和一个晒田不灌期,可以节省灌溉用水690m3/hm2。采取平整土地,大畦改小畦,长沟改短沟,串灌改块灌,长畦分段灌溉和地膜灌溉等措施,以利节水。喧耕的好处是田面平整,灌水深度相对均匀。经实地调查,泡田田面水层深度可由15--20 cm,降至10--12 cm。节水大约450m3/hm2。其次亦可采用地膜覆盖,坐水种,冬季储水灌溉和墒情预报等节水措施。东北的泡田期大约都在5月1日--5月15日,比以往缩短6 d。泡田时间短缩,必将减少田间水量蒸发、渗漏损失。此项可减少灌水量180m3/hm2。还可以采用引、蓄、提方式把区间水、回归水利用起来,利用井渠结合,收到一水多用、多水统用、灌排结合的良好效果。
2.3延长苗期生长量节水技术
目前,东北水稻育秧方式都是塑料大棚旱育秧,稻苗在棚内的需水量是很少的。3叶1芯的稻苗,每日最多浇2次水,每次浇水0.005m3/m2,也就是5 kg水即可满足稻苗生长需要。插秧水稻每公顷用秧量大都在100 m2左右,日需水量只有1 m3。如果此时将秧苗移到本田里,本田在没有降雨的.情况下,每公顷日耗水量都在750--900m3,秧本田用水比例1∶80--1∶100。试验表明,水稻秧苗在3--5叶期存有一定的弹性区间,俗称秧苗弹性,对这一区间可以人为地加以控制,只要适宜地减少播种量,每株秧苗在棚内的生长空间达到0.8 cm2以上,就可以延长秧苗在棚内的生长时间,推迟水稻本田的泡田插秧日期,缩短水稻本田返青(缓苗)期进行节水,解决生产实际中存在的“早栽不早返,栽早也变晚”的浪费水现象。
2.4泡田节水技术
在泡田期,全灌区供水采取先上游后下游的原则,以减少灌水途中遇有降雨和沿程输水损失。泡田实行晚泡、浅灌,泡、耙、插连续作业,泡田田面水层淹至垡块2/3处,即停止灌水,使耙地时无弃水,耙后形成1--2 cm的水层,恰好适于插秧。
2.5最佳停水晒田技术
从水稻的生理需水来说,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期是不需要水层的,正确确定这一时期,及时进行停水晒田,既能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水稻增产,又能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确定这一时期有三种方法,一是计算1 m2的穴数和每穴的总株数,如能达到理想指标,即可停水晒田。二是观察水稻的叶龄,全生育期出叶15片的水稻,达到10片叶即叶龄指数在70%左右,就是有效分蘖终止期,就可以停水晒田。三是利用水稻棵间蒸发和叶面蒸腾强度曲线交叉点(或)接近点来确定停水晒田日期。
2.6结实期水管理技术
水稻从抽穗到成熟这段时间,习惯上称为结实期。这一时期的供水原则是因地制宜。对一般的砂壤土和有机质含量少的地块满足供水,把水灌(蓄)到3--5 cm,实行圈灌,只灌不排;对有机质含量高、地势低洼和草炭地,要采取间断灌水方法,就是保持2--3天有水层,让其自然落干3--4天,以此反复进行2--3次。如水田一遇偏旱年份,下游水田就无水插秧,已插上秧的田块也经常发生受旱缺水现象,造成水稻产量不高不稳,缺水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如果实施了灌区分阶段实施应用上述节水灌溉技术,一定会取得了显着的节水增产效果。变水源不足为供水充足,
2.7加强灌区工程管理
在工程建设的同时要及时建立各级管理机构,以确保工程管理的制度化,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节约用水、工省效宏。
2.7.1用水管理
在各灌区内应根据水源、供水量、渠道情况及有效灌溉面积、作物种植计划、用水情况等编制合理的调配水计划,并根据计划输水、送水,使工程充分发挥效益。
2.7.2维护管理
在灌区日常运行中,应加强寻查,及时发现排除故障。
2.7.3技术档案管理
各灌区应建立技术档案,以备查阅,技术档案主要包括基础情况资料、设计资料、施工资料和维修资料等。
2.7.4人员管理
落实管理人员、管理责任、人员的报酬及奖惩措施,作好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只有做到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才能将已建工程管好用好,延长工程寿命,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2.8建立灌区试验站
目前,东北的灌溉制度大多比较落后,灌溉试验资料比较缺乏,为适应今后灌溉农业的发展需要,使灌区管理走向正规化,应建立灌区试验站,通过试验摸索灌溉制度及用水管理规律,做到节约用水、科学用水,并实行计划用水、输配水统一调度,建立完善的测报系统。中心站负责接收、显示、整理遥测站数据,遥测站负责雨量、水位、闸位监测。改革水费制度,采用按成本以方收费,可先按成本收费,逐步实现微利经营,实行计划用水正常收费,超计划累计加价收费,为维持灌区管理运行和后续发展提供保证。各管理单位要积极发展多种经营,以水养水,实现收支平衡,良性滚动发展。
3.结语
水田灌溉节水措施是综合性的,除了上述措施外,平整土地、田间管理、渠系规划布置等项也很关键。只有田面平整,才能合理地控制水深;加强田间管理,清除杂草,控制无效分蘖,方可免除与作物争水、争肥、争光之忧;理想的渠系布置和渠道断面,可以减少渠道输水损失,提高渠系水利用率,也必然会收到节水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玉芹,王晓玲.发展节水灌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2,(1):54-55.
学校节能节水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篇10
一、深刻领会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作为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实际行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切实增强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按照所在地政府的统一部署,强化国民教育基础性作用,着力提高全体学生的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环境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为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美丽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二)实施范围。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有序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贮存工作。在《实施方案》规定强制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城市和区域,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按照当地政府出台的实施办法,根据属地规定的生活垃圾分类类别、品种、投放、收运、处置等方面要求,规范校内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贮存工作,做好与社会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资源化利用和终端处置等环节的衔接。在其他城市和区域,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实施计划,稳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三)主要目标。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教育工作,规范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贮存工作,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和校内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贮存的管理体系。到底,各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率要达到100%。
二、全面落实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主要任务
(一)规范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贮存工作。各学校要遵循有害垃圾单独投放、其他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原则,建立完善校内生活垃圾分类台账制度,记录生活垃圾种类、数量、去向等信息,并与收运单位做好交接、登记和统计工作。要加强与当地收运体系、回收体系的协调沟通,在做好校内分类投放收集贮存的基础上,积极协调和督促收运单位根据约定及时收取相应垃圾,特别是易腐垃圾,要做到“日产日清”。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校内生活垃圾分类服务工作。
(二)大力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生态文明教育,逐步建立包括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教育的生态文明教育长效机制。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成长规律,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融入教材,并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要大力培育青少年生态文明实践学生社团或志愿者团队,充分调动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著的生活垃圾分类综合实践活动。要广泛采取讲故事、做游戏、知识竞赛等活动形式,利用挂图、黑板报、宣传橱窗、校园网站等宣传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进教材、进课堂的基础上,每校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以生态文明教育和生活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着力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垃圾减量、低碳环保的行为习惯,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引领整个社会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科学研究。各地教育部门要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积极支持生活垃圾分类科研项目立项。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传统优势,大力开展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研究,推动厨余垃圾处理等技术创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力和生活垃圾资源化率,力争为社会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实用技术。
(四)进一步做好实验室废弃物等其他垃圾处理工作。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加强教学和实验垃圾,特别是含有毒有害成分垃圾的分类处理。要严格区分教学和实验中产生的普通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对普通垃圾,学校要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尽可能做到垃圾资源化;对有毒有害的垃圾,尤其是实验室危险废物,要坚守安全红线、专人管理、重点监控、定时巡查,建立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包括废物产生的种类、数量、流向、贮存、处置等信息。要做好实验室危险废物的源头分类,设立临时贮存场所,规范实验室废物分类收集、运送、贮存、交接及处置的相关要求。严格规范实验室危险废物贮存场所(设施)管理,并在醒目位置设立危险废物标识,不得露天堆放,防止二次污染。各学校应当将实验室危险废物交由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建立交接登记制度,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校内产生的医疗垃圾、建筑垃圾等其他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参照行业规定执行。
三、合力共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协作机制
(一)切实履行学校主体责任。各学校是开展校内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贮存的责任主体,要制订完善有关工作制度,明确内部管理岗位和职责,落实专(兼)职工作人员;加大校内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投入,保障经费到位,不断完善校内设施设备更新;要建立校内规划部门、学工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团委、后勤部门等多方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协同配合工作机制,形成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合力。
(二)切实加强教育主管部门指导管理。各地教育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对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在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中,逐步将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情况列为考核指标;要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积极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要按照当地人民政府的制度标准和工作要求,加强对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情况的管理监督和检查考核。
(三)切实推进多部门沟通协作配合机制。各有关部门要按各自职责加强行业监管和沟通协作,积极形成投放合理、处置规范、监管有力、宣传到位的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系。各地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环保、机关事务管理等相关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对学校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对校内设施设备配套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帮助,及时协调解决学校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各地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工作的指导,各地住房城乡建设(环卫)等部门要支持本地区学校做好衔接工作,适应和满足学校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需求。各地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积极报道学校内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开展宣传引导工作,形成良好社会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