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田节水灌溉技术

2024-09-21

旱田节水灌溉技术(精选4篇)

旱田节水灌溉技术 篇1

黑河市地处黑龙江省北部,南北纵跨大小兴安岭,东西横接黑龙江、嫩江两江,辖6个县(市)区,土地面积6.87万平方公里,人口174.1万人,耕地面积67.6×104hm2。黑河市有黑龙江、嫩江两大水系,中小河流631条,属水资源相对富集地区,全市水资源总量114.16×108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6568m3,相当于全省的3.33倍,相当于全国的2.98倍。但由于该市地域辽阔,水资源及降水量在地区之间和季节上的分配很不平衡,局部范围小气候和年际之间变化很大,致使南部县市干旱严重。另一方面,由于用水方式落后,水价不合理等原因,致使水资源浪费严重,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农业是用水大户,农业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70%。但由于灌溉方式落后,水的利用率只有40%,农业用水浪费相当严重。

黑河市自2000年开始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几年来,全市节水灌溉控制面积由2000年的空白发展到2010年的14.84×104hm2,全市6个县(市)区都建设了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区,节水灌溉技术在黑河市得到了迅速推广和应用。但还存在着规模不大、节水工程单一、资金投入不足、机制滞后、科研力度不够等问题。

节水灌溉是用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作物产出或最大的经济效益的一种灌溉模式,目的是提高水和利用率和水分生产效率,比传统的灌溉模式有明显的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特点。黑河市应用的节水灌溉模式主要有喷灌、微喷灌、滴灌等灌溉形式。

1. 喷灌

喷灌是将灌溉水通过由喷灌设备组成的喷灌系统,形成具有一定压力的水,由喷头喷身到空中,形成水滴状态洒落在土壤表面,为作物生长提供必要的水分。一般说来,其明显的优点是灌水均匀,少占耕地,节省人力,对地形的适应性强等,主要缺点是受风影响大,设备投资高等,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黑河市已有喷灌面积8.67×104hm2。喷灌系统的形式很多,其优缺点也就有很大差别。在黑河市用得较多的有以下几种:

1.1 固定管道式喷灌:

干支管都埋在地下(也有的把支管铺在地面,但在整个灌溉季节都不移动),这样管理更省人力,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只是设备投资很高,目前使用塑料管道的系统单位造价也有800~1200元/a之间。有的甚至达到1500元/a。

1.2 半移动式管道喷灌

干管固定,支管移动,这样可大大减少支管用量,从而使得亩投资仅为固定式的50~70%,但是移动支管需要较多人力,并且如管理不善,支管容易损坏。逊克县车陆乡车陆村的旱田节水灌溉灌溉工程应用的是以上两种喷灌形式。

1.3 绞盘式喷灌机

用软管给一个大喷头供水,软管盘在一个大绞盘上。灌溉时逐渐将软管收卷在绞盘上,喷头边走边喷,灌溉一个宽为两倍射程的矩形田块。这种系统,田间工程少,机械设备比时针式简单,从而造价也低一些,工作可靠性高一些。但一般要采用中高压喷头,能耗较高.适合于灌溉粗壮的作物(如玉米、甘蔗等)。也要求地形比较平坦,地面坡度不能太大,在一个喷头工作的范围内最好是一面坡。黑河市爱辉区长发村国家级节水灌溉项目区应用了4台绞盘式喷灌机组,逊克县车陆乡国家级节水灌溉项目区应用了2台绞盘式喷灌机组。

1.4 中、小型喷灌机

这是黑河市用得最多的一种喷灌模式,一般配有8~10个喷头,用水龙带连接到装有水泵和动力机(多为柴油机与电动机)的小车上,动力功率为3~12马力。使用灵活,亩投资约为固定管道式的20~60%,移动费劳力大,管理要求高。只适用于中小型的农场和田块。但投资较低,使用灵活机动。黑河市现有12万亩喷灌大多数都是采用这种灌溉形式。

2. 微喷灌

微喷灌是通过管道系统和微灌灌水器以微量供水方式将水直接送至作物根系附近土壤的一种最省水的灌溉形式。只是为了克服滴头太易于堵塞的缺点,将滴头改为微喷头,由于微喷头出流孔口大一些,流量大一些,流速慢一些,所以不象滴头那么容易堵塞,但流量加大了,毛管相应也要加粗些。在每棵作物或树下装1~2个微喷头一般即可满足灌溉的需要。微喷头仍有堵塞问题,因此也要对过滤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每亩造价与固定式滴灌相仿。在温室(或大棚)内使用微喷灌会大大提高室内之空气湿度,而不利于对湿度敏感作物(如黄瓜)的生产。

3. 滴灌

滴灌是用小塑料管将灌溉水直接送到每棵作物根部的附近,水由滴头慢慢滴出,是一种精密的灌溉方法,只有需要水的地方才灌水,可真正做到只灌作物而不是灌土地。而且可长时间使作物根区的水分处于最优状态,因此既省水又增产,与大水漫灌相比,滴灌可节水40%~50%,增产20%左右。黑河市现有滴灌面积506hm2(包括微喷灌),但其最大缺点就是滴头出流孔口小,流速低,堵塞问题严重,因此对灌溉水要认真地进行过滤和处理。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黑河市传统的农业用水方式,大幅度提高了用水效率,而且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结构,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

3.1 固定式地面滴灌

将毛管和滴头都固定地布置在地面(干、支管一般埋在地下),整个灌水季节都不移动,毛管用量大,造价与固定式喷灌相近,其优点是节省劳力,由于布置在地面,施工简单而且便于发现问题(如滴头堵塞、管道破裂、接头漏水等),但是毛管直接受太阳曝晒,老化快,而且对其他农业操作有影响,还容易受到人为的破坏。温室及大棚内作物比较实用这种滴灌方式。黑河市的棚室滴灌采用的都是这种滴灌方式。

3.2 半固定式地面滴灌

为降低亩投资只将干管和支管固定埋在田间,而毛管及滴头都是可以根据轮灌需要移动。投资仅为固定式的50-70%。这样就增加了移动毛管的劳力,而且易于损坏。孙吴县吴家堡村的大田滴灌采用的是这种滴灌形式。

旱田节水灌溉技术 篇2

1 高效施肥技术概念与特点

尿素和碳铵是常用的氮肥, 是现阶段农业生产中中最常见的化学肥料之一, 其在施肥的过程中主要是将其作为追肥进行使用。一般在施肥之中都是先开挖沟条和坑穴, 其深度应当控制在5~10厘米, 施后盖土。

钙镁磷肥在水中不易溶解, 在农作物生长的过程中肥效缓慢, 且对于农作物的支持要求高, 一般都是当做基肥进行使用, 同时其还采用有机肥料进行混制, 这样能够更加有效的提高施肥的效果与效益。同时要避免将其作为追肥使用, 这样不仅无法提高肥料的效益同时还造成农作物生长影响, 效果较差。

过磷酸钙腐蚀性很强, 一般在目前施肥的过程中也是作为追肥使用, 但是其同尿素与碳铵有着相同之处, 那就是必须先开挖沟条和坑穴, 同时要使得其在种子下方或者旁边5~6厘米处, 并用土将肥料与种子隔开。过磷酸钙不宜直接拌种。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钾肥主要是硫酸钾和氯化钾, 二者都是水溶性速效肥, 有弱生理酸性反应, 单独施入土壤后, 钾离子易被土壤胶体中的阳离子置换吸收固定下来, 作物难以利用。所以不宜单独施用, 应与氮、磷肥配合施用。钾肥作追肥宜集中条施或穴施。

锌、磷之间存在颉颃作用, 如将硫酸锌与过磷酸钙混施, 会抑制硫酸锌的肥效。因此两者不宜混施。

硼砂应用开水溶解后喷施。生产中常用凉水溶解硼砂, 这是错误的。硼砂在凉水中很快会出现再结晶, 致使硼砂在溶液中析出, 失去肥效。正确方法:先将硼砂放入热水瓶中, 加开水溶解, 盖紧瓶塞带到田间, 再对凉水至所需的浓度。

2 主要农作物的高效施肥技术

2.1 冬小麦高效施肥技术

2.1.1 施肥常见问题。

a.底肥施用量偏少:这种情况常出现在用复合肥做小麦底肥时。近年来, 由于复合肥施用方便, 逐渐成为多数农民朋友的首选肥料。但由于化肥价格上升, 成本高涨, 不少农民朋友在施用复合肥做小麦底肥时用量不足, 施用量在20~30kg/亩很常见。按照现在市场上常见的复合肥养分配方, 一般施用量应达到40~50kg/亩, 才能满足小麦对氮磷钾养分的需求。b.复合肥配方选择不合理:目前, 农资市场上复合肥配方很多, 农民朋友往往很困惑, 无所适从, 常盲目选择或根据价格选择。由于配方选择不合理, 导致小麦底肥N-P-K养分施用不平衡, 影响小麦高产。

2.1.2 测土配方科学施肥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是目前最科学的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是根据土壤养分测试获得的土壤中营养元素 (N、P、K等) 丰缺情况、结合施肥田间试验结果, 提出不同地区及不同类型地块不同作物的施肥量, 有条件的地区均应根据当地农业部门推荐的测土配方施肥方案进行科学施肥。

2.1.3 选择施肥用量。

a.在选用复合肥做小麦底肥时, 应兼顾肥料的氮、磷养分含量及小麦需肥量, 计算小麦底肥用量。例:某复合肥配方为:16-24-5 (N-P2O5-K2O) , 先按小麦需磷 (P2O5) 10kg/亩计算施肥量=10kg/亩/0.24=41.7kg/亩, 其中含氮量=41.7 kg/亩*0.16=6.67 kg/亩, 接近小麦底肥需氮量7kg/亩, 基本满足小麦需求。b.在选用磷酸二铵做底肥时, 可以先根据小麦需磷量计算二铵施用量, 氮素不足部分, 配施尿素补齐。例:磷酸二铵含磷 (P2O5) 46%, 小麦底肥需磷 (P2O5) 10kg/亩, 磷酸二铵施用量=10 kg/亩/0.46=21.7 kg/亩, 其中含氮量=21.7 kg/亩*0.18=3.9kg/亩 (磷酸二铵含氮量18%) 。小麦底肥需氮7kg/亩, 因此尚需补氮量=7-3.9=4.1kg/亩, 折合尿素用量8.9kg/亩 (尿素含氮量46%) 。

2.2 南瓜高效施肥技术

南瓜喜有机肥料, 应根据植株生长与土壤肥力状况来确定施肥量及养分组合。如瓜蔓生长点部位粗壮上翘, 叶色深绿时不宜施肥, 以防徒长、化瓜;如叶色淡绿或发黄, 则应及时施肥。

重施基肥, 适时定植:南瓜根系发达, 吸肥能力强, 冬前要深翻30厘米, 翌春翻二犁。每公顷施腐熟优质有机肥75000千克, 在翻二犁前撒施或在播种畦内集中施入。翻耕整平后做播种畦或定植畦, 每公顷定植4500株左右。

在南瓜移栽缓苗后, 如果苗势较弱, 叶色淡而发黄, 可结合浇水追施发棵肥, 每公顷追施稀粪水3750~4500千克。当植株进入生长中期, 坐住1~2个幼瓜时, 应在封行前重施催果肥, 一般每公顷追施腐熟的稀粪水或饼肥水15000~22500千克。此期若干旱, 可结合浇水, 可随水冲施复合肥225~300千克/公顷。在果实开始采收后, 为防植株早衰, 增加后期产量, 还可追施少量有机肥。如果不收嫩瓜, 而准备以收成熟瓜为主, 后期不必追肥, 只注意浇水或排涝。中后期也可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 7~10天1次, 连喷2~3次。

2.3 玉米高效施肥技术

2.3.1 基肥。

对单作的玉米, 为提高肥效, 一般将有机肥和部分化肥混合施用, 其中以集中沟施效果最好。硼、钼、锌等微肥可作为基肥施用。具体每亩用量如下:硼砂1公斤、硫酸钼1公斤、硫酸锌1.5~2公斤。

2.3.2 种肥。

套种玉米的地块施用基肥比较困难, 可以采取施用种肥的办法来解决养分供应的难题。可用少量农家肥 (腐熟的) 作种肥或用尿素作种肥, 但必须做到种、肥隔离, 以防伤苗。尿素每亩用3~4公斤为宜。

2.3.3 追肥。

追肥的时期、次数和数量, 要根据玉米的长相、需肥时期、生育期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磷、钾肥肥效较长, 玉米前期需求量较大, 作基肥或苗肥一次施入即可, 每亩施磷肥25~35公斤、钾肥10~15公斤。氮肥的追施可采用轻追苗肥、重追穗肥、补追粒肥的三步追肥法:苗肥占总追肥量的30%, 在定苗至拔节期追施, 有壮苗、促苗、壮秆的作用;穗肥约占总追肥量的50%,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施用, 可使果穗穗大粒多, 为玉米高产打下基础;粒肥占总追肥量的20%, 在抽雄到开花期施用, 保证玉米生长后期的养分供应, 延长绿叶功能期, 促进粒多、粒重以获高产。

结束语

未来农业生产必须更加高效, 各国应重视国与国之间存在的技术差距, 并通过合作进行技术转移, 以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进而满足日益增长的世界人口的需求。施肥技术作为农作物生产的重点, 高效施肥技术已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 并具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摘要:农作物高产是现阶段农业生产的主要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成果的不断提高, 为了提高农业种植效率与播种产量, 各种化学肥料及栽培技术不断更新, 高效施肥技术已成为农作物种植中不容忽视的重点, 深受农民的青睐。本文就垦区主要旱田作物的高效施肥技术进行分析与阐述。

旱田节水灌溉技术 篇3

1 内容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点在第四管理区第二作业站一号地中进行, 供试水稻品种龙粳31号, 试验面积10hm2, 前茬玉米, 土壤为草甸黑壤土, 黑土层15~20cm, 土壤有机质19.6g/kg, p H值7.3, 碱解氮132mg/kg, 速效磷26.7mg/kg, 速效钾189mg/kg。

1.2 试验过程及方法

1.2.1 整地。

本地块为秋季浅翻深松基础, 耙两遍, 捞一遍, 镇压两遍。

1.2.2 播种。

适期播种。5~10cm地温稳定通过10℃左右, 种子经包衣、浸种, 4月26日播种。采用从852农场订制经进一步改装而成的播种机, 播种机一次播四行, 行距10×20×10×30cm, 结合线行距30cm, 平均行距折算为17.5cm。播深控制在1.5cm, 播种随即镇压一遍, 5月7日再镇压一遍, 滴管铺设采用专用机械铺设。

1.2.3 灌溉。

采用1.2尺大井37kw潜水泵供水, 由于今年降雨较频繁, 全生育期共滴灌4次, 每次滴灌时间约25h, 每次用量相当于20mm的降水量, 总滴灌时间100h, 用水量约为128m3/667m2水, 相当于常规水稻种植1/4~1/5的用水量。

1.2.4 施肥。

除底肥随播种一同施入, 1hm2用量:磷酸二铵105kg、尿素100kg、氯化钾50kg, 追肥溶解在水罐中同灌溉一同施入。

1.2.5 灭草。

灭草包括化学灭草 (表1) 和人工除草4次。

1.2.6 生育进程 (表2) 。

从生育期记载看, 直播滴灌水稻秧苗与比其它的常规机械插秧对比:播种期晚24天, 三叶一心期晚28天, 出穗期预计晚10~12天, 齐穗期晚8~10天, 成熟期晚3~5天。

1.2.7 收获。

水稻旱直播滴灌收获采用分段收获, 9月18日用联正割晒机垂直于播种行进行割晒, 9月21日用佳联3316收获机进行拾禾脱谷。

2 结果与分析

2.1 测产结果

不同播量测产的结果如下 (表3) :

注:标准水为14.5

2.2 成本效益分析

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对比 (表4) , 水稻旱直播滴灌效益336.58元/667m2比常规水稻效益315/667m2元高21.58元/667m2, 比常规种植玉米效益263.5元/667m2高73.08元/667m2。

3 结论与讨论

3.1 水稻滴灌的技术优势

3.1.1 用水量少, 仅是常规种稻用水量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对节约水资源, 防止资源浪费意义深远。

3.1.2 旱直播滴灌对田间地形、地势及平坦程度要求不严, 没有田间沟渠及田埂等建设工程, 有利于综合提高作物生产能力。

3.1.3 固定资产投入少, 直播滴灌除需要特定的播种机外, 无需其他水稻生产专用设备 (如大棚、水整地专用机车、插秧机等)

3.1.4 水稻不易得稻瘟病, 没有潜叶蝇危害, 这两项是常规种植水稻威胁很大的病虫害, 稍有不慎很容易造成较大损失。

3.1.5 氮肥投入量相对较少, 这样既可集约种植成本, 又能避免氮肥大量流失, 对环境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

3.1.6 在旱田中栽培对轮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比“水改旱”有着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优势。

3.2 水稻滴灌存在的问题

3.2.1 滴灌管长度要在地两边各预留2m左右, 因为今年滴灌管铺设时, 拽得太紧导致滴灌管折断, 发生漏水、漏肥现象, 导致长势不匀, 个别点缺水缺肥。

3.2.2 过滤网易堵, 第一次供水井水含沙量大导致滴灌过滤网堵塞, 后来把滴灌过滤网废除才施用正常。

3.2.3 要严格控制播深, 因为水稻种子拱土能力要低于小麦种子的拱土能力, 播得太深会导致出苗不齐现象, 播深应控制在1~1.5cm, 粘土、白浆土应更浅一些。

3.2.4 播量适宜, 应在160~170kg/hm2, 由于旱直播滴灌栽培种植水稻 (采用常规品种) 实际生育日数比较常规种稻少20~25天, 并且二次分蘖基本不用考虑, 因此确定合理的播量, 保证主穗数量是高产的关键。所以穗数应不低于550穗/m2, 按照2013年我场做的播量试验, 130kg/hm2播量的播481粒/m2;160kg播量的播592粒/m2;190kg播量的播703粒/m2。

3.2.5 化学灭草及人工辅助除草次数较多, 增加费用成本, 水稻旱种由于没有水层压草、单次化学灭草效果一般不如有水层, 药效维持时间也较短, 这样田间杂草会不断长出, 因此必须通过化学灭草保持田间草净苗清。地在播种之前必须整平耙细, 并且抓住最佳的施药时期才是灭草的关键, 从而实现既节本又增效。

3.3 小结

目前, 水稻滴灌栽培技术在黑龙江省的推广及其有限, 他相比传统栽培有着环保, 节能, 高效, 能轮作等优势, 但个别点缺水缺肥, 灭草等困难也是滴灌栽培的缺陷。我们未来将在化学灭草技术方面做重点研究, 进一步改良该技术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Sheehy J E, Mitchell P L, Hardy B.Redesigning Rice Photosynthesis to Increase Yield[M].Philippines: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2002:3-4.

旱田碟形洼地排渍技术研究 篇4

八五四农场11队的10#、2#等地块是典型的低湿地和坡湿地, 尤其是10#地是坡间谷地, 微地形复杂, 该区1100余亩耕地, 其闭合洼地200余亩, 占耕地35%。土壤多为沼泽草甸土、草炭土、潜育白浆土, 土质粘重, 年年耕种, 年年欠收, 真是一块十年九不收之地, 近两年已全部撂荒。目前农场类似这样的耕地约有2万余亩。这些地块长期受地表水和上层滞水的影响, 使得单产不高, 总产不稳, 制约着农场农业的发展。因此, 管局水利局和农场科委, 根据我场这种渍涝严重问题, 建立了研究试验课题, 试图通过对本典型区间治理, 建成我场综合治理和水资源合理利用先导小区, 探索出全场切合实际, 行之有效且实用性强的治理措施与新路。

2 治理标准

治理最终达到雨后地表残积水一日排除, 上层滞水三日降到地下40-60cm, 7-10天机械可作业, 提高降水径流利用率30%以上, 校核标准: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

3 规划设计

为了确保规划、设计的精确, 首先进行对10#、2#地进行了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量, 测量精度要求, 采用国家黄海高程, 1/1000比例, 网点距25m×25m, 等高距10厘米, 标注出治理区范围内沟道的断面, 沟底高程及地面高程, 涵洞高程。通过测量、踏查, 掌握了该区涝渍的特点, 形成了治理总体构思:在规划时, 以76米高程分界, 分为坡地治理区和谷地治理区。坡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 (水土保持) 和坡湿地治理, 采取“沟管洞缝”为主体的等高截流, 局部变坡湿地暗管治理 (上层滞水易露头处) , 等高耕作。达到“挡、排、降”, 建成“散表墒、蓄底墒, 泄滞水”, 又深又大又安全的土壤水库, 发展雨养旱作农业。即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 治理坡地洪涝渍和水土流失。

谷地, 也是典型低洼地。进行洪涝渍治理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的经济生态优化水利环境建设。组装“池涵闸站、沟管洞缝”, 重点治理闭合洼地, 充分利用降水资源, 形成“挡引、排灌、降蓄、水旱、种养”一体化工程。为满足“降蓄有序”要求, 小区内加密加深沟道, 沟深大于1.4m~2m。闭合洼地和低洼水线重点造槽埋管 (7.5米以下高程区) , 暗管间距15~40米。再以全面打洞深松配套治理渍涝。利用原排水沟大断面, 修筑30m×400m占地蓄水池, 约蓄水30000立方米以上, 作为集雨工程与深沟配合, 由泵闸调控, 可尽量利用本区降水资源, 发展50~100亩水田、部分旱灌和养殖, 做到“水旱皆有, 种养可行”。在与坡地分界设涵闸, 做到“挡引自如”;小区出口设涵闸站, 尽可能存蓄降水, “内水内销”或“涝水自流, 渍水强排”

4 部分水文分析

本场不同频率降雨产流量及各种排模, 详见表1。区内蓄水池经初步计算, 调节库容3万余立方米, (仅谷地部分) 。从表1可得, 三年一遇降雨径流量3.9万立方米, 其中2万立方米, 暂存深沟中, 余下1.9万立方米, 由φ350轴流泵 (Q=0.2~0.27立方米/秒) 在日内抽水池中储存, 做到“内水内销”, 而大于三年一遇内降水, 尤其大于十年一遇, 就可能必须通过“池涵闸站沟”调控做到高低分开, 自流与强排结合, 蓄泄结合, 达到排洪除涝降渍。本场年径流深150毫米, 径流量34.5万立方米, 而池沟蓄水调控库容5万立方米, 按复蓄系数1.5计, 即可利用水资源为7.5万立方米, 发展100余亩水田, 30多亩养殖和部分旱田喷灌, 使当地水资源利用率达30%以上。

5 配套工程量

5.1 完成工程:土方:新开挖排水沟道5条, 累计长度3320米, 土方量36000立方米, 投资72000元。利用田间旧沟修建蓄水池一座, 宽30米, 长800米, 土方量7000立方米, 合计金额14000元, 总计投资为86000元。

5.2 人工开挖、铺设稻壳填料式暗管, 已完成1600米, 合计10400元。

5.3 修复鼠道犁一台, 修复费2500元。

5.4 机械拉暗管200米, 机械作业费300元, 管材500元, 合计金额800元。

5.5 机械拉鼠洞300亩, 机械作业费1000元。

5.6 设简易抽水站一座, 置于田、池、沟交接处, 选φ350轴流泵一台, 配套12马力柴油机, 预算造价3000元。计划2000年春施工建设。

以上治理工程直接费合计10.37万元, 所需工程间接费1.9万元。

6 效益分析

本区治理投资总费用12.27万元, 治理面积为1000亩, 即亩追加投资122.7元, 工程治理后, 通过一年的运行, 该区现已彻底得到了解决, 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丰收。解放出撂荒地200余亩, 每年可收地租1.6万元。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增长, 大豆亩产平均350斤, 亩产提高100斤, 水稻亩产平均1100斤, 亩产提高400斤 (含农业耕作措施的改进) 。又由于该区土地条件的改善, 提高了机械作业效率等降低年经营成本10元, 即年亩增产值80元, 年增利润6.4万元, 扣去每年本工程的维修和工程更新 (如打洞, 超深松) 费15元/亩, 按静态分析, 还本年限为二年 (尚未计算发展水田和养殖效益) 。

区间治理利用原排水沟修建的12亩蓄水池, 不但解决了内水内销, 而且满足了水利灌溉的需要, 并投放了200余斤鱼苗作为养殖副业, 通过治理工程的运行, 去秋和今春的涝情, 体现了明显的效果, 临近原条件好的地块雨后都产生了明水, 可治理区内无一处可见明水, 达到了雨后7天机械可下地作业的状态。

7 目前存在问题

7.1 工程尚未全部配套, 如涵洞、站渠 (水田灌水用) 暗管出口保护。

7.2 田块工程标准低, 主要暗管少, 尚无全面打洞深松和必要的平地造坡修槽, 布设不够规范。

7.3 部分深沟还偏线, 部分条田沟及截流沟尚未实施。

结语

本区治理模式是以生态经济学为原理, 以除害兴利为原则, 以渍涝治理为核心, 以充分利用当地降水和地表水资源为目标, 以工程措施为主, 建成“池涵闸站、沟管洞缝”的组装模式, 以达到挡引自如、排灌结合、降蓄有序、水旱高产, 种养可行, “洪涝渍旱”四害并除的效果。通过今秋雨季工程运行情况的观测, 基本已达到预期效果, 本模式将使我场的水利基本建设, 在综合治理和水资源利用方面, 闯出新路, 本治理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提高, 逐步深化推广, 为创建农场二高一优的农业基础产业做出新的贡献, 是我场“二次创业”“二次水利”的新思路。

摘要:以生态经络学为原理, 以调控生态水分为内涵, 因地制宜组装“池涵闸站、沟管洞缝”, 形成“挡引、排灌、降蓄、水旱、种养”一体化工程。探索八五四农场典型涝渍耕地综合治理优化模式。

关键词:除害兴利,池涵闸站,沟管洞缝,降蓄有序

参考文献

[1]赵世经等.提高枳嫩种播种的当年出苗率[J].中国南方果树, 1980年 (02) .

[2]刘波.提高盐碱地区植物成活率的3种措施[N].中国花卉报, 2003.

上一篇:应急事件下一篇:资产价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