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共11篇)
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篇1
引言
近些年来, 由于城市化进程较快, 资源需求量大, 相对的对农业发展造成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水土流失、水资源匮乏、农作物产量低、农民节水意识不强导致本已匮乏的资源又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 农民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作为粮食第一出口大国, 更悉知节水对于农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地位, 在新的政策扶持下, 节水灌溉技术既是一种机遇, 也是一种挑战。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 大部分的城镇和工农业生产用水都主要是靠开采地下水来供给源源不断的用水紧张问题。无论出于哪一目的, 方法只有一种, 就是节水。而怎么样加强灌区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又是一大问题。
1 节水灌溉的必要性
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124万亿立方米, 占世界径流资源总量的6%;由于人口众多, 目前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500m3, 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排名百位之后, 被列为世界几个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我国消耗的水资源70%用于农业, 灌溉占到了农业用水的90%以上, 而灌概水的利用率仅为43%左右, 与发达国家的80%的利用率相差甚远, 农业用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 不管是相对于国外, 还是相对于我国严峻的缺水形式,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已势在必行。
2 节水灌溉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投入的资金少, 基本的配套设施不全面
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与投入一般都比较大, 一般地方政府投资没有更多的资金去投入, 再加上灌溉工程建设标准比较低, 不先进。再加上农民生活水平较低, 大部分收入都来源于农业生产, 因而加之浇灌之后的水电费难以按时收回。政府在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时, 没有投入大量的资金, 导致配套设施不完善, 有些工程因为长期的使用逐渐的老化, 又没有及时的修理。导致整个灌溉设施难以正常运转。长期的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却得不到好的效益, 使群众及地方上逐渐没有动力再去推行节水灌溉工程, 久而久之, 节水灌溉技术得不到落实, 因而从根本上影响的节水灌溉技术的进程。
2.2 农民保护灌溉工程的意识较低
人们对节水灌溉设施维护的不到位, 主要是没有形成自发的保护行为, 导致节水灌溉设施经常出现损坏, 有些群众甚至故意盗取、损坏灌溉设施, 而受损的设施得不到及时的修理, 从而导致部分设备丧失作用, 又需大量的资金去维修灌溉设施又或者重新购置灌溉设施, 导致节水灌溉工程投资加大, 政府压力增大, 而效果却是一般, 使人们失去动力。
2.3 节水灌溉工程推广力度不够
优越的政策标准离不开实地的考察, 而如何将优越的政策更好的推广与践行, 这就从根本上离不开宣传的作用, 有了好的宣传, 政策才会广为人知, 才能更好的去落实与践行政策, 才能让群众在政策实施之前对将要实施的新政策有所了解, 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农民的思想里很少存在合理的利用, 这就需要政府要加大对节约水资源益处的宣传, 从而为节水灌溉工程埋下好的伏笔, 使节水灌溉工程在后期的应用与实际操作中发挥显著的效益。
2.4 地方上管理不到位, 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
由于前期地方上投入的资金较少, 基础的配套设施也不全面, 进而导致部分地区管理分工不明确, 目标不一致, 落实不下去, 发生渗水、漏水的现象较多, 使水资源浪费严重, 这就需要政府在相关政策上给予扶持, 责任分工明确, 切实的节约水资源, 保证节水灌溉工程顺利的实施, 使节约水资源的目标尽快的实现。
3 加强灌区节水灌溉工程管理
3.1 加强节水灌溉的投资政策
农业节水灌溉涉及取水工程、输水工程、田间配套设施、节水灌溉技术设备投资等多方面内容, 是一项非常复杂系统工程。如此复杂和巨大的投入, 仅仅依靠农户和地方政府是难以完成的。因此, 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出台一些相互衔接、可持续的鼓励投资政策, 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节水灌溉项目投融资机制。农户的投入可以采取资金和投劳两种形式, 所有的投入都计入用水成本进行核算, 按照核算成本和相关规定进行水费征收。
3.2 建立农业节水法规, 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推动《农业节水法》地制定和颁布, 通过法律形式规范农业节水工程的建设管理, 将节水任务纳入政府业绩考核范围, 确立涵盖水资源成本的水费制定原则和方法, 完善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组织体系。同时, 加强节水法规和节水技术的宣传, 提高节水意识, 促进全民形成良好的节水习惯。
3.3 加大对节水灌溉设施的维护力度
严格按照已经初步设计的建设规模、标准来要求进行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实行目标管理, 从而在根本上保障工程质量, 在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必须要与施工单位就建设过程中的先关事宜进行组织协调工作, 监督和促使其建立健全工程建设的管理和维护方法, 从而充分的发挥节水灌溉工程建成之后的巨大效益。节水灌溉工程设施是一个地区农民共有的资源, 群众应增强保护节水灌溉设施的意识, 并做出相应的努力, 完全可以实施谁破坏, 谁负责的责任制度, 一旦此设施被盗, 可以让这一地区受益的群众共同的来重建此项工程, 若此设施在一年中没有发生过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设备故障, 当地政府可以相应的减少农民灌溉的费用, 积极地引导大家, 并对设备定期的进行检查维修, 以保证节水灌溉设施正常的运转。
3.4 建立健全灌区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制度
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农民, 也是为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带动整个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因而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质量问题应由建设单位全权负责, 对于工程的设计、监理、施工、材料的供应按照已签署的合同和相关规定对各自所管辖的工程质量负责, 施工单位必须要严格按照国家和水利局颁发的有广场质量的章程和标准来进行工程施工, 对工程质量不合格的部分工程, 必须要求返工, 否则不予支付工程款。在节水灌溉工程实施当中。各单位要明确每个阶段的管理负责人, 最好实行专项管理, 工程的施工及运行务必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来执行。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加强灌区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至关重要, 必须充分重视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必须要采取合理管理手段, 对资源进行宏观调控, 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转变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 改良灌溉方法, 积极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改善灌区的生产条件, 以推动节水灌溉管理的现代化。要真正落实灌区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工作, 真抓实干, 抓出实效、干出效益。大力优化我国灌区节水灌溉工程管理, 促进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 以早日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摘要:近年来, 我国城市化的步伐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而越来越快, 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 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依然发挥无以替代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所的需求内容和层次也不断增加和提高, 在人口与土地资源、水资源矛盾日渐突出的今天, 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 节水灌溉农业逐渐发展起来, 合理采用管理手段, 对资源应用进行优化配置, 提高资源利用率, 引导农民学习技术、转变传统观念,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从而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倡导科学发展观, 促进又好又快农业经济的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节水灌溉,工程管理,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恩.浅谈节水灌溉管理技术—试论引大灌区节水灌溉管理[J].甘肃农业, 2005 (9) .
[2]富军, 房春艳.沈阳市浑北灌区灌溉节水措施[J]东北水利水电, 2001 (4) .
[3]武前明, 杨路华, 翟宁.节水灌溉发展水平评价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6) .
[4]温随群, 李立峰.我国农业节水灌溉问题及对策[J].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9 (6) .
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篇2
吴汉青 朱涛
(湖北省高关水库管理局)
【摘要】针对湖北省高关水库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现状和管理等问题,笔者对其灌区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的建设内容、效果分析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 工程 管理 调研 1 灌区基本情况 1.1 灌区基本信息
湖北省高关水库位于湖北省京山县北部的大富水河上游,是汉北水利总体建设规划中的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大
(二)型水库,水库承雨面积303km2,总库容2.124亿m3,其中兴利水库容1.54亿m3,水库于1970年10月动工兴建,1973年基本建成开始运行。
高关水库灌区地处大洪山到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跨京山、应城两县市,西依京山丘陵,东界大富水,北自高关水库,南抵汉北河,自然面积740km2,设计灌溉面积38.4万亩,其中京山县13.7万亩,应城市24.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2万亩,实际灌溉面积24万亩。总干渠全长46.3km,有渡槽10座,全长1668米;隧洞11处,全长1346米;节制闸5座7孔,泄洪闸4座11孔,陡坡跌水2处,溢流堰6处,桥梁58处,设计流量30m3/s,现在实际流量21 m3/s,由湖北省高关水库管理处直管。东干渠全长43.3km,设计流量25 m3/s,实际流量12 m3/s,西干渠全长36.6km,设计流量15 m3/s,实际流量10m3/s,由应城市水利局管理;设计流量1 m3/s以上的支渠20条,192.8km,由各乡镇水利站管理。
根据水利部《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高关水库干渠主要建筑物按3级建筑物设计,次要建筑物为4级,总干渠为3级渠道,东西干渠为4级渠道。灌区设计保证率为80%。1.2 社会经济与农业生产状况
高关灌区是京山、应城两县市粮食主产区,灌区内共有7个乡镇,220个村,1763个村民小组。灌区光、热、雨自然资源充足,土地肥沃,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2008年底人口2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7万人,灌溉面积38.4万亩,其中水田30.81万亩,旱田7.59万亩,复种指数178%。连同林、牧、副、渔各业,农业总产值达57597万元,人均纯收入2805元。
灌区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有力地支持着应城市这个湖北省重点化工企业工业区和京山县城关工业企业的发展。同时,灌区位于武汉、荆州、荆门三大中心城市经济三角区的中心地带,构成灌区市场开拓、经济发展的大网络。
高关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实施后,恢复萎缩灌溉面积1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8万亩;高关水库新增年城镇供水816万立方米;灌区每年增产粮食5.85万吨,棉花1.8万吨,油料2.02万吨,蔬菜27万吨,灌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由1998年的2605元增至2009年的2917元,为促进该地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作出了 巨大的贡献。1.3 灌区工程现状
高关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自1998年实施以来,渠道的工程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渠道的供水安全保证率得到极大的提高,灌溉周期由原来的7天减少到现在的5天,渠道水利用系数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由原来的0.37提高到了现在的0.43。
(1)总干渠工程现状
随着总干渠工程的大部分实施,总干渠上的节制闸、泄洪闸都得到了配套改造、提高了建筑物的完好率和质量,提高供水的安全系数,卡脖子工程的处理,缩短了供水周期,整个渠段的防渗处理,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分水口都配套了量水设施,从而改变了购售水的模式,为灌溉体制改革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并将继续产生深远的影响。
(2)支渠及田间工程现状
支渠以下的渠系毁损严重,灌区的萎缩现状不容忽视。由于“三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税费免征“两工”的取消,村、镇组织农民劳力岁修很困难,难以及时对支渠以下渠系进行正常的清淤除障,更难以及时进行末级渠系的改造完善。
由于支渠以下的末级渠系损毁和失修,加之当今提水机电设备比较发达,很多用水户在干旱期间采用潜水泵从河里提水灌溉,使局部的自流灌区变成了提水灌区。同时,由于田间工程配套率低,农民用水协会无力解决,灌溉水浪费仍然严重。2灌区工程项目规划与实施情况 2.1项目总规划
高关灌区工程总规划目标是在对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前提下,由高关水库联合灌区的渔子河水库(中型)及58座小水库、13893处塘堰河坝,组成以高关水库为骨干工程的高关灌区,解决大富水河740km2范围内的38.4万亩农田灌溉问题,兼顾宋河、罗店、马店、田店城镇供水。
高关灌区设计灌溉38.4万亩面积中,现有有效灌溉面积32万亩;恢复萎缩灌溉面积14万亩;新增原设计范围内未予实施的3万亩。为达工程规划目标,须对灌区工程进行高标准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使总干渠过流能力由现有23.5m3/s提高到30m3/s;使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现有的0.4提高到0.76;使灌溉保证率由37%提高到80%。2.2项目实施进展
(1)1998~2010年工程投资和完成情况
工程计划总投资11000万元(其中中央6100万元、地方配套49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8599.19万元,完成总投资6736.65万元。见表1“1998~2010年工程投资情况对照表”。
表1 1998~2010年工程投资情况对照表
计划投资到位资金完成投资中央地方中央地方中央地方(万元)(万元)(万元)(万元)(万元)(万元)***3009001200************08003009001200***9.194578.812157.***41.***8.***.13797.49293.67539.04441.1982.983.471998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8年2008年新增2010合计8599.196736.65(2)、工程完成情况
高关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自1998年实施以来,已完成了总干渠40.33km渠道治理,完成了东干渠10.727km、西干渠3.652km渠道治理,完成了总干渠4条骨干支渠共14.5km渠段的渠道治理(其中黑虎冲支渠0.5km,南支支渠4.0km,胡家山支渠3.5km,二湾支渠6.5 km);完成了总干渠及东西干渠部分渠系建筑物的加固,配套了169处分水口以及相应管理设施。分工程完成如下:
①、1998实施完成了黄土岭、黄家岭、余家山三大垮方整治,总干渠欠高、欠挖段整治,向畈大填方台渠防渗,修建了2座跨渠桥梁、4处测流断面,并完成了部分闸门、启闭机配套等工作。
②、2002完成了黑凹、丁家岭、跑马岭三处垮方整治,常关、回龙、北支段、叶家坝、鹰子坡、陆脊岭6处渠道防渗处理,完成了总干渠渠首测流断面整治及东一支、东二支、东四支、西一支进水闸、牯牛山东西节制闸的闸门、启闭机配套工作。
③、2003完成了黄家岭、栗子岭、肖家垭、大风凹、回龙山、京宋公路下等断面垮方处理,破堰凹、四岭坡、宋家台、新堰冲、马家岭、鲁班堰断面渠道防渗处理,重建配套总干渠88处分水口,新建总干渠机耕桥4座,配套了总干渠牛皮畈泄水闸、董家嘴节制闸、竹林湾节制闸、二湾节制闸、东干渠甘冲节制闸、牧牛塞节制闸金属结构及东西干渠泄水闸维修加固,修建部分节制闸启闭机房等。
④、2004完成了关门冲、向畈、毛坡等断面垮方处理,顾关、易关、二湾支渠以下等渠道断面防渗处理,拆除重建东西干渠渠首的27处分水口,新建了肖家沟节制闸,对东3支、东5支、西2支及西干新华支渠进行加固处理。
⑤、2005完成了总干渠渠道衬砌5段、堰塘挡坝防渗3处、大沟入渠治理7处;总干渠4条骨干支渠加固;总干渠跑马岭隧洞加固、总干渠5座机耕桥拆除重建;西干渠耀兴渡槽改建工程,总干渠4座机耕桥拆除重建,新建总干渠向畈泄水闸、东干渠白沙口节制闸、西干渠八百里湖节制闸等工程,完成了总干渠1处测流设施,更换了10处水闸的金属结构,并配套了部分管理设施。
⑥、2006完成了总干渠渠道衬砌3段、总干渠渠道堰塘挡坝防渗2处、总干渠2条骨干支渠部分渠段衬砌;以及灌区信息化启动建设等项目。
⑦、2008完成总干渠渠道衬砌3段、共4.98km,总干渠大沟入渠4处,拆除重建总干渠机耕桥2座、加固1座,完成总干渠胡家山支渠衬砌3.0km,总干渠二湾支渠衬砌3.5km,东干渠渠段衬砌4.227km;并配套支渠分水口20处等项目。
⑧、2008新增项目完成总干渠渠道衬砌8段,共计11.872km。3 项目成效
3.1 改善了工程状况、保障了工程安全运行、提高了农田灌溉保障能力
项目实施前,高关总干渠老损严重,严重到了影响供水安全的程度。供水时水管单位最为担心的是渠堤溃口、山体滑坡、渠下涵漏塌及建筑物运行不正常等,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供水安全和农业灌溉。90年荣万店、易家湾两处溃口;96年余家山渠段在供水期垮方致使总干渠停止供水,造成经济损失达100万元以上;1997年肖沟渠下涵漏水,总干渠停止供水32个小时。
通过九年的项目工程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总干渠渠道垮方和渠道渗漏问题,对总干渠及东、西干渠节制闸、泄洪闸、渡槽、隧洞、分水闸等渠系建筑物的加固配套,解决了大部分的“卡脖子”工程,有力的保障了灌区工程的安全运行,同时使输水周期由原来的10天缩短到了6.5天,提高了灌区农田灌溉保障能力。3.2 提高了用水效率,减少了工程运行维护成本
项目实施后渠系水利用效率由0.71提高到0.78,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37提高到了目前的0.43,亩次用水量由原来的102方降到2008年底的81方,下降了20%,这样既节约了用水又为灌区农民减轻了负担。年均节水850万方。
节省了岁修用工和工程运行维护费用。由于分水口的配套,使灌溉守水劳力大为下降,灌溉管理成本降低。同时,由于渠道的衬砌护坡,一年一度的清淤、除杂任务大为下降。1998年前,每年投入总干渠岁修清淤25万工日,现在不需要农民投劳,每年节约资金25万元,极大地减轻了农民负担。3.3促进了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 项目实施后使骨干渠道和建筑物运行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渠道的引水能力得以部分恢复,特别是总干渠分水口设施配套后,水资源控制、调配灵活,使灌区灌溉秩序大为好转。为水价改革和用水户参与管理创造了条件,为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创造了强有力的保障。
随着灌区工程建设的实施、管理体制改革和灌溉制度改革,以及“两部制”水价的推行,落实了高关水库管理局“两项”经费,转换了用人机制,实现了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灌区工程的实施解决了一系列制约工程发挥效益的因素,农业用水全面实行两部制水价和“政府+水管单位+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灌溉管理模式,促进农民节约用水,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水费回收率得以保证。3.4改善了灌区生态环境
项目实施后,灌溉的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水利骨干工程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同时使灌区的水资源得到合理配臵,改善了全灌区的生态环境,形成了良好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态势。灌区内塘堰及中小型水库是灌区工农业生产及人畜饮水的重要水源,提高了塘堰及中小型水库等水源的供水保证率。同时,项目的实施既节省了水资源,减少了打井提水和从河道提水,从根本上改善了灌区的水生态环境。4提高了灌区灌排保障能力
高关水库灌区自98年以来经过九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整治,通过对骨干工程续建配套,干支渠滑坡治理,渠道清淤,毁损渠道整治,渠系建筑物修复、渠道防渗节水、兴建肖家沟、白沙口、八百湖节制闸、兴建向畈泄水闸等工程措施,特别是在“十一五”规划(2006、2008年、2008年新增)完成了总干渠20+316~46+
316、东干渠0+000~13+227、西干渠0+000~3+800渠段全部渠道衬砌,并完成了部分渠系建筑物配套与加固和支渠的渠道衬砌,目前基本解决灌区内严重影响渠道灌溉输水的“卡脖子”工程,极大改善了干渠输水能力,全灌区多年平均综合灌溉定额从治理前的363.9m3/亩降低到349.9 m3/亩,灌溉水利用系数从治理前的0.37提高到0.43;灌溉水从灌区渠首到达田间的时间大大缩短,从总干渠渠首到达东西节制闸的输水时间由治理前的72小时缩短到24小时。有效保证了作物及时灌溉。缩短了输水时间,从而提高了灌区的灌溉保证率,为农业增产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但灌区工程的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工作仍然繁重,规划范围内的改造工程大部分尚未实施,灌区正常运行还存在大量问题,如大部分渠道尚未衬砌、渗漏水量大、局部渠道淤积变形等等,干渠上的渠系建筑物老化破损也十分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灌溉水利用系数仍然偏低,渠道过流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等,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正常运行。
5主要做法和经验
5.1完善机构设置,加强人员配备与能力建设
根据工程建设管理需要,我局经省水利厅批准成立了高关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由于人员变动,2007 年7月省水利厅以鄂水利库复[2007]189号文“关于调整成立湖北省高关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成员的批复”,调整了办公室组成人员共9人,由局一把手任办公室主任,分管工程的副局长任副主任,建设管理办公室下设工程部、财务后勤部,负责建设管理日常事务。
每年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局根据工程建设的规模和现场需要,抽调一定数量的技术骨干投入工程现场进行建设管理。为了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我局不定期的对建设管理人员进行工程建设知识培训教育学习,保证工程建设管理的规范化。通过多年的培训学习和实践积累,形成了一支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建设管理队伍。5.2积极协调,做好灌区节水改造前期工作
组织和配合设计单位,深入工程现场开展前期勘察工作,认真进行可研报告的编制,并及时上报和评审。在工程未开工之间积极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组织设计单位进行实施方案编制,尽量提高设计深度以减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设计变更,配合省水利厅农水处组织设计单位进行工程实施方案审批前的现场勘查,针对现场勘察提出的问题进行方案改进和优化。5.3加强制度建设、落实管理责任
我局在项目实施工程中,除了严格按照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和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管理的有关要求,按照工程建设“四制”规范化运作外,还根据我们局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高关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管理 办法》、《工程建设责任追究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依据相应的制度,逐级落实责任,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在资金管理方面,制定高关水库灌区工程建设财务管理制度,严格实行“专帐、专户、专人”管理,严格执行工程资金监理签证验收拨付制度,严格按进度拨款,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5.4强化监督检查、建立激励机制
坚持工程质量监督程序,强化质量意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责任重如泰山。在工程建设中,层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施工单位质量保体证系,业主质量检查体系。首先是督促施工单位落实质量保证体系,必须配齐、配足质检员,每道工序完成后先进行自检。通过对每道工序的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境等要素进行控制。业主也加强了质量检查体系,成立由局纪委牵头的工程建设执法领导小组,定期和不定期对工程建设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省质量监督中心站还成立了高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监督项目站,加强了对工程的检查力度。根据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情况,给予施工单位一定的奖励或者处罚,有效的确保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6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6.1项目规划、前期工作方面
制定灌区规划时应将长远规划和短期规划结合起来,以适应灌区工程实施时的实效性;可研报告的深度要达到技施的深度,以便工程的顺利实施。
6.2工程投入、计划安排方面 由于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的评审和批复一般安排在下半年,造成工程开工晚,而且无法避免冬季施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灌区田间工程投入与骨干渠系工程不同时 6.3建设管理方面
我们建设项目管理始终坚持规范化、程序化,严格执行“四制”,在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工程项目管理中始终做在全省的前列。但是在工程巡查,维修养护时,由于灌区战线长,跨京山、应城两县市,管理经费没有正常的、适当的经费来源,巡查和维修养护存在一定的难度
6.4改革方面
在灌区体制改革推行两部制水价,由于田间工程不配套,水不能顺利到达田间,群众的响应性不高。7下阶段拟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1)制定灌区规划时要充分结合水库工程的实际情况,应将长远规划和短期规划结合起来,要具有前瞻性,在紧密结合可研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具体的实施方案,减少工程项目、设备和软件设计的变更,以确保工程建设按设计完以适应灌区工程实施时的实效性。
(2)灌区主体骨干工程和支渠及田间工程应同时安排资金实施,做到水能顺利流入田间地头,解决灌区“肠梗阻”,真正实实在在的解决老百姓的灌水问题,应提前进行实施方案的评审、批复,尽量避冬季施工,做到早开工,早收工,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3)灌区管理部门应该有正常的、适当的经费来源,来保证平常巡查和维修的顺利开展
浅谈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的改造 篇3
【关键词】节水灌溉;大型灌区;灌区改造;方案设计;具体措施
0.前言
该文就水利工程灌区的节水技术改造进行一系列剖析,找到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的不足,采取合理的措施,解决问题,促进我国水资源的合理运行,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展开。
1.关于节水灌溉涵义的具体分析
相对于传统的农业灌溉,节水灌溉更加具有节水、节省时间,提高灌溉效率的作用,它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粗放式灌溉方式,实现节水灌溉的效率提升,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不能将节水灌溉简单的理解为就是减少灌溉用水量,它实质上是通过多种技术措施的组合运用,提高作物对降水和土壤水的利用效率,降低作物的蒸腾和棵间蒸发,减少无益耗水,从而实现灌水量的减少。从我国目前的灌区工程现状来看,通过渠道防渗、实行管道输水、推广喷、微灌是当前一个时期的主要节水途径。
2.节水灌溉技术及对策措施
2.1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又可分为输配水渠系节水和田间节水,包括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畦田改造以及平整土地等,主要是通过减少渠道渗漏及田间深层渗漏、减少渠系及田间地表蒸发,提高渠系水和田间水的利用系数,实现节约用水、节约耕地的目的,喷微灌技术还可以维持田间的土壤结构,提高灌水的均匀度,为农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水分条件。
2.2非工程措施
(1)农艺节水技术。主要包括耕作保墒技术、地膜和秸秆覆盖技术、化学调控技术、作物栽培技术、作物套种与间播技术、土地免耕、水肥耦合等。
(2)田间灌水技术。就是采用膜上灌、膜下灌、间歇灌、波涌灌和交替隔沟灌份根交替灌)等,采用节水型灌溉制度、非充分灌溉制度、降低土壤计划湿润层的最大含水率等,减少土壤渗漏,控制土壤的湿润区域和深度,降低蒸发与蒸腾耗水。
(3)生物节水技术。主要是指依据区域水资源和光热资源条件,选育作物节水抗旱良种,选择推广适合于灌区水土资源和光热资源条件、生产力发展状况的作物类别与品种,优化种植结构等。
(4)管理节水技术。通过加强改善灌区配水与灌溉用水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建设灌溉用水的监测与信息处理决策系统,应用水权理论,改革水价核定办法,完善水价形成机制,推广计量供水、按方收费,缩小计量单元,吸收用水户参与管理,改革支渠以下田间工程的管理办法等措施,从技术上、政策上、经济上促进节水灌溉的发展。建设灌溉用水的监测与信息处理决策系统、加强与改善灌区配水与灌溉用水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是节水灌溉的技术保证,没有科学的水资源调配和灌溉信息指导,再好的输配水工程条件地会形成灌区内区域问的水资源丰枯不均和引水的浪费。要统一灌区内不同形式水资源的管理,方便灌区水源的优化配置。对引水灌区,要根据不同区域的水资源条件、需水形势等,应用水权理论将灌区内地表水资源进行用水权的再分配,并创造条件,保证用水权在灌区内部的交易。同时在水价的形成机制上,要实行差别水价、定额水价、阶梯制水价等;在水价的核定办法上,要改变过去“愈远愈贵”的水价核定办法,上下游统一水价,不同水源统一水价,以水价作为杠杆促进节水灌溉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善灌区的水环境。
3.灌区改造技术措施
3.1灌区改造技术
(1)以渠道衬砌、渠系及建筑物配套为重点。针对灌区渠系渗漏损失量大、渠系及建筑物不配套的现状,根据灌区实际,加大渠道的衬砌力度,做好灌区渠系及建筑物的配套,设置测水量水设施,减少灌水的渗漏损失,杜绝偷水灌溉、渠系及建筑物跑水与漏水,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
(2)以井保丰、井渠结合、井库联合调度。受黄河调控力度加大和降水量减少、工业与生活用水量增大的影响,灌区可引用地表水量被挤占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因此在灌区发展过程中府根据区域水资源状况.按照宜渠则渠、宜井则井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确定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计划,强化灌区内水资源优化配置,坚持走以井保丰、井渠结合、井库联合调度的路子。
(3)搞好渠系调整,增强调控力度。绝大部分都是老灌区,都有30a左右的发展历史。为了用水方便,各乡镇、村都想在干渠上开口建闸,独自分水,有的甚至一家农户也想独自建闸分水,众多的分水口门给用水的分配、调度和管理带来很大困难,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水费征收和下游用水的困难。为改善灌区渠系布置现状,增强管理、调控能力,扩大有效灌溉面积.要搞好渠系调整、合并。
(4)搞好土地平整,改造沟、畦尺寸。土地平整程度是影响地面灌水技术和灌水质量的重要因素,对缩短灌水时间、提高灌水劳动效率和节水增产也有重要作用,灌区改造的过程中,要搞好土地平整,同时应争取实现激光整平土地。结合土地平整,改长畦为短畦,改宽畦为窄畦,提高灌水均匀度和灌水效率。
(5)改面灌为局部湿润灌。局部湿润灌溉,既能减少土壤蒸发量,也可以提高田间土壤水的利用效率,较好地改善作物根区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根系深扎,有利于根系利用深层土壤储水,节水可达30%以上.增产8%左右。
(6)改进放水方式,发展间歇灌溉。间歇放水可以使水流呈波涌状推进,借助土壤孔隙的自动封闭能力,在土壤表层形成一薄封闭层,加快水流推进速度。在用相同水量灌水时,间歇灌水流前进距离为连续灌的1~3倍,减少了深层渗漏,提高了灌水均匀度。
3.2发展节水灌溉需要研究的问题
(1)加大非充分灌溉技术的研究力度。灌溉制度和灌水方法都与灌水地区、灌水作物、地质土壤、水文气象有关,在水资源不充裕地区从灌区均衡受益和保证灌区整体效益最高、实现灌水的经济最高产量出发,根据作物产量与供水量的关系,研究各种作物的经济需水量,因时因地分别不同作物研究非充分灌溉制度和灌水方法。
(2)加快蔬菜、花卉、果树和珍贵经济作物灌水技术的研究。蔬菜、花卉、水果和珍贵经济作物的需水规律、不同时期灌水量和灌水方法与产量品质的关系等,目前我们了解的还比较少,不仅不利于节约灌溉用水,而且对产品的产量和品质等都有影响,不利于市场上的竞争,因此要加强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蔬菜、花卉、水果等的需水特性和灌水技术的研究。
(3)集约化经营。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我国目前实行的以联产承包为主体的分散化经营模式,劳动效率低、缺乏规模效益,生产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对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制约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要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存在的问题,必须研究农村村庄和小城镇的调整、合并的方法、方式,加快调整合并步伐,既能扩大耕地面积,搞活农村市场,发展农村经济减少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转移,减轻城市接纳农民工的压力,又有利于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曹红,闰凤容.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实现可持续发展[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13(2):135.
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篇4
该县自1998年实施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以来, 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制、拍卖等形式对现有176处井灌区节水灌溉工程进行了产权改革, 落实了管护主体, 其中:股份制经营工程22处, 占总处数的12.5%;个人承包经营工程84处, 占总处数的47.7%;拍卖使用权工程52处, 占总处数的29.5%;出租经营权工程18处, 占总处数的10.3%。
1 井灌区节水灌溉工程不同管理形式的典型做法及优缺点
农业节水的主要措施是工程节水, 是否有良好的工程管理机制是工程节水的根本保障, 为此, 该县积极探索节水工程的管理新机制, 让农民从被动节水转变为主动节水, 建立农民自主、自愿的节水激励机制。同时, 运用适宜的市场经济管理手段对全县节水工程进行管理, 取得了良好效果。
隆化县井灌区节水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后主要有村集体管理、股份制管理、联户管理、单户管理等四种形式。
1.1 村集体管理形式
村集体管理节水灌溉形式是指工程建成后, 产权归村集体所有, 并明确专人负责工程的日常维修与管理, 建立健全工程管理维修养护制度, 确保工程可持续利用。唐三营镇二道窝铺村移动式喷灌工程自2007年建成后, 由村集体负责, 成立了工程管理维护办法和运行操作规程, 并明确专人负责。目前, 该工程由于村管理得当, 发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村集体管理的优点是工程在运行管理中协调能力强, 缺点是村集体管理还需再承包给专人负责, 没有单户管理责任心强。
1.2 股份制管理形式
股份合作制管理节水灌溉工程的形式一般都是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时形成的, 农户当时由于缺乏资金、技术、劳力等因素, 自愿协商入股, 富裕户中缺乏劳力的以资金入股, 比较困难户以劳力、技术等入股, 联合建管, 互惠互利, 共同受益。股份合作管理形式有的是由承包方式取得的, 有的是通过拍卖一次购买使用权取得的。例如, 隆化县兰旗镇西头营村的包学斌和张文忠等三人于2000年合股购买了该村管灌工程经营权, 购买了工程经营权后, 他们利用已建节水工程搞玉米制种, 种植时差蔬菜, 他们还将多余的水为周边地块的农户进行有偿服务, 每年都给他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这种管理形式的优点是资源互补, 互惠互利, 达到共同受益的目的。缺点是经营者意见不容易统一, 决策受影响, 效益分配有时出现矛盾。
1.3 单户管理形式
单户管理节水工程形式有的是通过产权改革承包或拍卖购买的工程管理经营权, 也有的是独资建设的节水工程。汤头沟水泉村刘海龙2004年在该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拍卖时, 购买了该村管灌工程的经营权之后, 刘海龙对工程进行了修复和扩建, 新增灌溉面积3.33hm2, 共可控制灌溉面积8hm2, 种植了蔬菜, 年平均纯收入8万元。这种单户管理形式的优点是经营管理决策自主, 缺点是经营管理规模发展受资金不足影响, 发展缓慢。
1.4 联户管理形式
联户管理形式一般都是联户投资购买、承包或新建节水工程, 按照自愿入股, 按股分红, 风险共担, 效益共享的原则进行操作。选出威信高、责任心强、有管理经验的人当负责人, 主要负责经营管理和效益分配。韩麻营镇十八里汰村管灌工程于2006年底建成, 工程建成后, 由该村曹云海等四户承包, 联合管理, 曹云海为负责人, 负责工程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工程自建成至今, 由于管理得体, 运行情况一直很好, 为当地农业增产, 农民增收打下了基础。这种形式类似农民用水户协会, 但是没有正规的建章立制, 随意性较大, 容易造成以负责人的主观意志行事, 比较容易产生矛盾意见。
2 井灌区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建议及措施
通过调查了解发现, 当前隆化县农业灌溉存在技术水平低、资金缺乏、认识不到位、管理不善等诸多问题, 归根到底是一个机制问题, 没有科学的运行管理激励机制, 农业节水很难实现, 有效的节水激励机制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 是调动用水户主动节水的关键, 是保障农业节水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
2.1 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
从2006年开始, 该县已建立唐三营西联渠、汤头沟联渠、张三营联渠、太平庄联渠等四个渠灌区农民用户协会, 农民用水户协会建立后, 一是灌溉节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二是规范了用水秩序, 减少了用水纠纷;三是解决了长期以来灌溉工程管理主体“缺位”问题, 保障了工程效益的发挥。
山区集中连片面积在千亩以上的井灌区, 也应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 用水户协会建章立制, 对工程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将灌区农户纳入灌溉节水全程管理中, 充分调动农户参与工程管理的积极性。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管理灌溉用水, 对水源井、机泵进行维护, 协调水事纠纷, 指导农民参与灌溉设施的投资建造、推广先进节水设备等日常事务。为井灌区节水灌溉工程永久发挥效益, 提供可靠的保障。
2.2 加强用水管理, 实现水权分配
面对有限的供水能力和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 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由水资源配置确定初始水权, 按照“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工作思路, 建立一个水权交易平台, 使用水户可以将多余或节约的水权方便快捷地转化为物质利益, 激发农户节水的积极性, 将强制节水转为自觉节水。
2.3 安装计量设施, 为定额用水打下基础
定额用水是建立节水农业的重要管理手段。该县灌区收取水费, 不管是提水还是自流一概以亩计算, 不管用水多少一个价, 这种做法不但浪费了水资源, 而且不利于调动农民节水积极性。因此, 在井灌区安装水表, 以表计量, 用水多电费多, 用水少电费少, 以此来调动农民节水积极性, 转变传统的用水方式。
2.4 实施节奖超罚, 为征收农田灌溉水资源费创造条件
县水务局制定农业生产用水水量方案, 推行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农户所用水量在村分配限额内的, 免征水资源费;用水量超限额部分的征收水资源费, 并由用水协会负责征收。年终对农业灌溉限额内用水的农户进行奖励, 经费从农业灌溉超限额征收的水资源费中列支, 为征收农业灌溉用水水资源费创造条件。
摘要:通过对河北省隆化县井灌区节水灌溉工程不同管理形式典型做法优缺点的阐述, 提出县级井灌区节水工程管理的建议及措施。
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篇5
第一条指导思想
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项目,以“两改一提高”为目标,以加强工程建设与规范管理为手段,各级政府积极支持,通过资金整合、统一规划、区域推进,迅速提高灌区建设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宗旨。
第二条竞争投资(立项)原则
(一)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原则
(二)专家评审、择优排序原则
(三)统一规划、效益优先原则
(四)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原则
(五)整合资金,完善机制原则
第三条竞争投资(立项)条件
(一)灌区所在地政府承诺条件
1、当年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配套资金足额落实到位。
2、水管体制改革人员经费足额落实到位,养护经费按原水管体制改革方案如期到位。
3、在工程建设期间,组建相应的地方协调领导组织,创建良好的工程建设施工环境,确保项目工程如期完成。
4、结合灌区项目工程建设,整合相关涉农资金,做好与项目工程相匹配的田间水利工程建设。
5、积极制定有关政策,推进灌区划边定界工作,规范项目区管理。
6、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节水意识。
7、积极组织用水户搞好水费缴纳工作,杜绝搭车收费、截留水费等现象。
8、积极引导并组建基层用水户组织,建立农田水利工程投资与管理长效机制。
(二)灌区建设管理单位参与竞争的条件
1、加强项目法人的组织建设,定期举办相关业务人员培训,提高建管人员业务素质。
2、做好已建工程管护,确保工程效益发挥。
3、上一年度工程按期保质保量完成项目投资计划,并无违规违纪行为。
4、项目建设程序管理规范,各参见单位项目无违规违纪行为。
第四条竞争投资(立项)程序
(一)省发改委(或财政厅)、省水利厅根据中央下达我省的灌区年度项目投资规模,在全省范围内按照1:1.1的灌区竞争排序(立项),具备竞争立项条件的灌区在省水利厅和发改委或财政厅组织下进行竞争。
(二)省水利厅、发改委或财政厅组织项目专家组对参与竞争的灌区按照百分制进行筛选,由高分到低分初步拟定灌区,初选立项灌区名单,在河南水利网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三)公示无异议后,省发改委或财政厅、水利厅联合行文上报国家发改委或财政部、水利部核查备案。
第五条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竞争立项参照本办法执行。
浅谈灌区节水设计及施工探讨 篇6
关键词:灌区;节水;设计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用水大户,灌区又是农业用水中的大户,灌区是国家的重点水利设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充分而有效利用降水和土壤水,保证作物增产或不降低产量的前提下,通过工程的、农艺的、生物的和管理的措施,适时-适量灌溉减少灌区的灌溉用水量,从而保证获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灌水技术。灌区的节水改造技术不仅能够有效保障灌区范围内农业作物的生产,而且还能改善灌区的生态环境,从而更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资源效益。
1、灌区节水改造设计存在的问题
1.1设计的先进性问题
灌区的工程建筑物,一般来说运行年限较长,为了不致使工程在若干年后太显落后,在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的设计中就要考虑前瞻性问题,适当在结构、外观、装修等方面有一定超前性,最起码也应达到目前的先进性。
1.2高科技与技术配套问题
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节约、利用水资源,从而更好地改善灌区的农业生产环境和生态环境。因此,必须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满足新时期灌区节水改造设计的要求,在施工设计上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从宏观上进行施工配套工作的建设。以稳定、高效的新技术来切实完成节水目标,降低灌溉成本,提高灌区的实际经济效益。
2、工程概况及其总体设计布置
项目区为某水库农渠灌区,提供水源的水库和农渠位于弄乡境内,实际灌溉乡内5各村,灌溉面积300hm2。设计流量0.50m3/s,渠水可满足该灌区用水量要求。
该灌区原水库农渠流量为Q=0.5m3/s,大于最大渠道引水流量Q水稻=0.49m3/s,复核设计流量能够满足灌区供水需求。水库农渠全场6425m,其中明渠6129m,10处隧洞278m,1座渡槽18m,渠首流量为0.5m3/s,渠底坡将1/2000,隧洞、渡槽坡降1/1000。
该次规划节水设计主要是对水库农渠渠道进行全面的防渗整治,渠道设计流量0.5m3/s,采用梯形断面设计,CI5混凝土宰底、浆砌单砖护坡方式衬砌,拟防渗整治土渠3760m,对2369m石渠、278m隧洞、18m渡槽进行勾缝治漏处理。
2.1渠道工程设计
根据渠道和渡槽的设计流量(Q=0.5m3/s),本着节约工程量和投资,渠道不冲不淤的原则,计划拟定渠道护砌断面按明渠均匀流公式:Q=wV=wC(Ri)1/2;C=R1/6/n。
2.2明渠水力计算
明渠渠底坡将1:2000,渠道糙率n=0.015,边坡系数m=0.5,渠底宽b=1.2m,水深h=0.8m,超高Δh=0.3m,则过水断面w=1.28m2,湿周X=2.99m,水力半径R=w/X=0.43,C=43.44,V=0.52m/s,Q假设=0.66m3/s。经试算,Q假设=0.66m3/s与渠道设计流量Q=0.5m3/s相差太大,应调整假设的各种参数。调整渠底宽b=0.8m,明渠渠底坡降1:2000,渠道糙率n=0.015,边坡系数m=0.5,水深h=0.8,超高Δh=0.3m,则过水断面w=0.96m2,湿周X=2.59m,水力半径R=w/X=0.37,C=42.38,V=0.58m/s,Q假设=0.5m3/s,经试算,Q假设=0.5m3/s与渠道设计流量Q假设=0.5m3/s相等,符合设计要求,各种设计参数见表1。
表1 明渠水力计算成果表
2.3根据原石渠、渡槽、隧洞断面尺寸,复核流量
原1座渡槽矩形断面尺寸为:渠底宽b=0.8m,渠水深1.2m,超高Δh=0.3m,渡槽比降为1:1000,其水力计算结果见表2。
图2 渡槽水力计算成果表
石渠矩形断面尺寸为:渠底宽b=0.8m,渠水深1.3m,超高Δh=0.3m,比降为1:2000,其水力成果表见表3.
表3 石渠水力计算成果表
根据复核成果,原渡槽、石渠、其流量分别为0.55、0.53、0.53m3/s,流速0.69、0.51、满足设计要求。
3.1结构设计
3.11渠道防渗设计
对1座渡槽18m、10处隧洞378m、2369m石渠M10砂浆勾缝治漏处理,对3760m土渠采用M7.5浆砌砖衬砌,M10砂浆抹面,渠口看1.6m,底宽0.8m,水深0.8m,超高部分用高0.3m,宽0.4m的浆砌砖盖顶,考虑周边群众通行方便,每50m远设一人行桥,人行桥用长2.5m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铺设,宽0.5m。
3.12施工技术要点
土方施工应根据《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的要求,对防渗渠道基土,应特别注意渠坡新土、老土的結合,填筑时,应将原渠坡挖成台阶状,再在上面夯填新土,整修成设计要求的渠道断面;开挖时,仅挖去填筑时加宽50 cm的部分土体,然后修整渠道基槽,达到设计要求。本次渠道设计护坡采用M7.5浆砌单砖砌筑,标准单砖规格尺寸为240 mm x115mmx53 mm,砌筑前洒水润湿,控制砖的含水率在10%-15%,砌筑时,应先C15混凝土垫底后再砌渠坡,砌渠坡时,从坡脚开始,由下而上分层砌筑,水平灰缝砂浆的饱满度应≥80%,厚8~12 mm;渠线直段平直、弯道圆滑顺畅。
此外,在浇筑混凝土前,土渠基应先洒水浸润,在岩石渠基上浇筑混凝土,或需要与早期混凝土结合时,应将基岩或早期混凝土凿毛并刷洗干净,铺一层厚度为1~2cm的水泥砂浆,水泥砂浆的水胶比,应较混凝土小0.03~0.05;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拌和,拌和时间应≥2 min,混凝土应随拌、随运、随用,因故发生分离、泥塑漏浆、严重泌水和坍落度降低等问题时,应在浇筑地点重新拌和,若混凝土初凝,应按废料处理;现场浇筑混凝土完毕,应及时收面,收面后,混凝土表面应密实、平整、光滑,且无石子外露。
4、结语:
随着我国对农业水利工程投入的不断加大,灌区的节水设计的也在不断实施与强化。在对灌区进行节水改造设计的过程中应做好组织管理工作,加强节水工程建设,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切实保障工程长期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曾繁运.浅谈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改造的施工管理[J].珠江水运,2014(13)
[2]陈占坤.浅谈灌区节水改造工程[J].才智,2012(25)
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思考 篇7
我国灌溉技术源远流长, 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例如较为著名的西门豹修引漳十二渠、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等, 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 我国灌溉技术不断的优化和创新, 到目前为止, 已经初步形成了系统性、完整性、实用性的现代农业灌溉技术。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 我国虽然水资源总量丰富, 但是由于人口数量大, 因此人均占水量极度匮乏, 传统的大水漫灌式的灌溉技术显然不适用于现阶段的农业发展, 加之科技水平的提升和人们节能意识的增强, 开发新型的节水灌溉方式成为了现代农业的新方向。 节水灌溉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科学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灌溉技术的优化、节水管理。
节水灌溉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 就其技术方面而言, 需要综合考虑:水源地到灌溉区的水资源调配、灌溉方式、灌溉作物水分吸收的最优化等多种因素。 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不同区域间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以及作物品种等都存在较大差异, 这就需要针对不同地区的灌溉需要, 及时调节节水灌溉技术, 做出科学化、合理化的改进。
2 我国灌区节水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我国灌区节水技术的现状。 近年来, 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 在农业技术创新开发方面也给予了较大比例的财政支持, 间接的促进了我国灌区节水技术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主要的节水灌溉方式有喷灌、微喷灌、滴灌以及渗灌等, 在灌溉设备上也创新性的运用了时针式喷灌机、平移式喷灌机和绞盘式喷灌机等。 可以说, 我国的灌区节水技术在理论上和设备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但是通过实际调查和统计发现, 我国仍然有将近半数的农田面积没有施行现代化灌溉节水技术, 甚至没有相应的节水灌溉设备, 尤其是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 交通条件不便的山区, 农业耕种主要依靠人力, 没有现代化的作业设备;灌溉方式以漫灌和挑水灌溉为主, 加大的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 即便是部分地区采用了新型节水灌溉技术, 由于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 也难以发挥节水技术的真正作用, 导致灌区节水设备成了“ 摆设”。
2.2 我国灌区节水技术的发展趋势。 首先, 创新是灌区节水技术发展的灵魂, 只有不断的进行技术改良, 才能研发出智能化、自动化、普及化的“ 万能型节水技术”。 虽然我国现阶段的灌区节水技术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和完善, 但是随着农业趋于集约化、精细化发展, 对节水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就需要广大节水科研人员要根据我国农业的未来发展需要, 在现有的灌区节水技术上不断进行再创新。 其次, 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区之间的农业发展状况不一, 加上作物种植条件的不同, 给灌区节水技术的应用带来了较大阻力, 因此, 如何做好优良节水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 成为了未来灌区节水工作的重要任务。 只有将节水技术推而广之, 才能使之发挥应用的作用, 才能为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和高效化发展提供切实帮助。
3 节水灌溉技术改造对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
3.1 经济效益。 灌区节水技术虽然在前期安装和改造过程中需要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花费, 但是从长远发展状况看, 采用了节水技术的灌溉区域, 其经济效益要远远高于传统灌溉区。 首先, 灌区节水技术有效解决了水资源从水源地到灌溉区之间的运输渗漏问题。传统的漫灌等方式, 在水资源的运输过程中往往面临着渗漏、蒸发、泼洒等问题, 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而且对于大型灌溉区来说, 这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而通过采用管道运输、喷灌和滴灌等节水技术, 能够极大限度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 传统的漫灌方式没有考虑到作物需水程度的差异, 采用统一灌溉的方式, 这一就会导致不同作物之间出现水分吸收不一致的情况。 而采用节水灌溉, 根据不同种植区域的作物需水特性、地形地质因素, 合理设置灌溉水量, 能够保证作物水分吸收的最优化。
3.2 社会效益。 水利工程是一项关乎民生国计的重大项目, 是国家保持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 灌区节水技术改造, 为国家的经济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也促进了社会稳定、人民安定团结的和谐局面。
3.3 环境效益。 在全球水资源紧缺的形势下, 节约用水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更应该在工业、农业等各领域普遍重视。 灌区节水技术的改造,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节约了水资源, 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 灌区节水技术改造的具体措施
4.1 改革灌区管理体制。 当前的水管理体制, 在整体的水资源管理和各地方灌区用水的管理, 都存在一定不利于节水的问题, 其中水权指标分配、田间灌溉用水定额等问题是比较普遍的。 制定灌溉用水定额机制, 增进量水测水设备、改变计收水费的方式, 是对灌区节水改造所必须进行的改革。 在灌区节水管理上, 既要对用水权进行控制和监管, 又要对基础的制水重视起来;既要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 又要实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有的地区, 上游水源充足的地区利用地理环境的优势对水资源随意浪费, 而处在下游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则严重缺水。 这种现象如果不加强管理, 节水灌溉就只是空谈。
4.2 改造灌溉设备, 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 对灌区节水设备的改造, 重点是对现有大型灌区渠道防渗, 灌区建筑物的维护和完善灌区工程配套等的改造。 我国灌区设备和建筑不少都已经陈旧老化, 节水灌溉的功能下降, 影响了灌区节水的效率。 比如运输水源的管道, 在超过一定的使用年限后就会产生漏点, 如果不加以维护和更新, 则会加大节水灌溉的成本, 影响灌区节水的效率。
4.3 加大培养和吸收专业人才的力度。 人才对灌区节水技术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加大对节水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提供良好的保障制度,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输送人才去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来开创祖国的水利事业。 从长远看, 专业人才是灌区节水技术的根本。
4.4 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灌区节水的经验。 澳大利亚、以色列是目前国际上拥有最先进灌区节水技术的国家。 他们的先进主要体现在信息化管理上。 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先进的自动化设备的应用, 极大的节省了人力物力。 因为在水资源分配和整个灌溉环节的及时监控和调节上的最优化, 避免了人力管理的不科学和不公平性, 使水资源最合理的被应用在灌区工程上, 提高了经济效益, 也保障了生态环境效益。 这些经验和技术, 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目标。
5 结论
水利工程技术的改造工程任重而道远, 我们要在各个环节审视自身的不足, 从思想根源上把这项事业重视起来, 从技术和管理上不断的改革和创新, 成为利国利民的好事。
参考文献
[1]冯玉宝.对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的思考[J].黑龙江科学, 2014 (6) :55-56.
浅析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 篇8
节水灌溉是相对于过去实行的传统的、粗放式的灌水技术而言的, 是根据作物的需水规律和当地的气象水文与土壤条件, 在充分而有效利用降水和土壤水、保证作物增产或不降低产量的前提下, 通过工程的、农艺的、生物的和管理的措施, 适时适量灌溉, 减少灌区的灌溉用水量, 获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灌水技术。不能将节水灌溉简单的理解为就是减少灌溉用水量, 它实质上是通过多种技术措施的组合运用, 提高作物对降水和土壤水的利用效率, 降低作物的蒸腾和棵间蒸发, 减少无益耗水, 从而实现灌水量的减少。从我国目前的灌区工程现状来看, 通过渠道防渗、实行管道输水、推广喷、微灌是当前一个时期的主要节水途径, 但从灌区发展的远景来看, 通过加强引用水管理、科学调控、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对天然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节水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应是主要的持续的节水途径。节水灌溉是一个针对性较强的概念, 任何一项灌水技术的直接影响范围都只能是某个灌区。
2 节水灌溉技术及对策措施
农田灌溉涉及工程、农艺、生物和管理等多个方面,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灌溉理论研究的深入, 以及对灌溉节水目标要求的提高, 任何单一的节水技术已不能满足节水、增产、增效、节能、省肥、省工、改善生态环境与水环境的需要, 农业节水技术呈现多学科交叉、各单项技术互相渗透综合运用的发展趋势。
2.1 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又可分为输配水渠系节水和田间节水, 包括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畦田改造以及平整土地等, 主要是通过减少渠道渗漏及田间深层渗漏、减少渠系及田间地表蒸发, 提高渠系水和田间水的利用系数, 实现节约用水、节约耕地的目的, 喷微灌技术还可以维持田间的土壤结构, 提高灌水的均匀度, 为农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水分条件。
2.2 非工程措施
2.2.1 农艺节水技术。
主要包括耕作保墒技术、地膜和秸秆覆盖技术、化学调控技术、作物栽培技术、作物套种与间播技术、土地免耕、水肥耦合等。
2.2.2 田间灌水技术。
就是采用膜上灌、膜下灌、间歇灌、波涌灌和交替隔沟灌 (分根交替灌) 等, 采用节水型灌溉制度、非充分灌溉制度、降低土壤计划湿润层的最大含水率等, 减少土壤渗漏, 控制土壤的湿润区域和深度, 降低蒸发与蒸腾耗水。
2.2.3 生物节水技术。
主要是指依据区域水资源和光热资源条件, 选育作物节水抗旱良种, 选择推广适合于灌区水土资源和光热资源条件、生产力发展状况的作物类别与品种, 优化种植结构等。
2.2.4 管理节水技术。通过加强改善灌区配水
与灌溉用水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 建设灌溉用水的监测与信息处理决策系统, 应用水权理论, 改革水价核定办法, 完善水价形成机制, 推广计量供水、按方收费, 缩小计量单元, 吸收用水户参与管理, 改革支渠以下田间工程的管理办法等措施, 从技术上、政策上、经济上促进节水灌溉的发展。建设灌溉用水的监测与信息处理决策系统、加强与改善灌区配水与灌溉用水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是节水灌溉的技术保证, 没有科学的水资源调配和灌溉信息指导, 再好的输配水工程条件, 也会形成灌区内区域间的水资源丰枯不均和引水的浪费。要统一灌区内不同形式水资源的管理, 方便灌区水源的优化配置。对引水灌区, 要根据不同区域的水资源条件、需水形势等, 应用水权理论将灌区内地表水资源进行用水权的再分配, 并创造条件, 保证用水权在灌区内部的交易。同时在水价的形成机制上, 要实行差别水价、定额水价、阶梯制水价等;在水价的核定办法上, 要改变过去“愈远愈贵”的水价核定办法, 上下游统一水价, 不同水源统一水价, 以水价作为杠杆促进节水灌溉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改善灌区的水环境。任何单一的节水措施, 其节水效果都是单一的、不全面的, 其适用范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同样的节水措施在不同地区的节水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因此不同区域应根据自己的社会经济条件、水资源条件、土壤条件、气象条件、农作物品种及种植结构、耕作制度等进行综合比较, 选择适合自身实际的节水灌溉方式。
3 灌区改造技术措施
3.1 灌区改造技术
3.1.1 以渠道衬砌、渠系及建筑物配套为重点。
针对灌区渠系渗漏损失量大、渠系及建筑物不配套的现状, 根据灌区实际, 加大渠道的衬砌力度, 做好灌区渠系及建筑物的配套, 设置测水量水设施, 减少灌水的渗漏损失, 杜绝偷水灌溉、渠系及建筑物跑水与漏水, 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
3.1.2 以井保丰、井渠结合、井库联合调度。
受黄河调控力度加大和降水量减少、工业与生活用水量增大的影响, 灌区可引用地表水量被挤占的现象越来越突出, 因此在灌区发展过程中, 应根据区域水资源状况, 按照宜渠则渠、宜井则井的原则, 科学合理地确定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计划, 强化灌区内水资源优化配置, 坚持走以井保丰、井渠结合、井库联合调度的路子。
3.1.3 搞好渠系调整, 增强调控力度。
本省的灌区, 绝大部分都是老灌区。为了用水方便, 各乡镇、村都想在干渠上开口建闸, 独自分水, 有的甚至一家农户也想独自建闸分水, 众多的分水口门给用水的分配、调度和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水费征收和下游用水的困难。为改善灌区渠系布置现状, 增强管理、调控能力, 扩大有效灌溉面积, 要搞好渠系调整、合并。
3.1.4 搞好土地平整, 改造沟、畦尺寸。土地平
整程度是影响地面灌水技术和灌水质量的重要因素, 对缩短灌水时间、提高灌水劳动效率和节水增产也有重要作用, 灌区改造的过程中, 要搞好土地平整, 同时应争取实现激光整平土地。结合土地平整, 改长畦为短畦, 改宽畦为窄畦, 提高灌水均匀度和灌水效率。
3.1.5 改面灌为局部湿润灌。
局部湿润灌溉, 既能减少土壤蒸发量, 也可以提高田间土壤水的利用效率, 较好地改善作物根区土壤的通透性, 促进根系深扎, 有利于根系利用深层土壤储水, 节水可达30%以上, 增产8%左右。
3.1.6 改进放水方式, 发展间歇灌溉。
间歇放水可以使水流呈波涌状推进, 借助土壤孔隙的自动封闭能力, 在土壤表层形成一薄封闭层, 加快水流推进速度。在用相同水量灌水时, 间歇灌水流前进距离为连续灌的1~3倍, 减少了深层渗漏, 提高了灌水均匀度。
3.2 发展节水灌溉需要研究的问题
3.2.1 加大非充分灌溉技术的研究力度。
灌溉制度和灌水方法都与灌水地区、灌水作物、地质土壤、水文气象有关, 在水资源不充裕地区, 从灌区均衡受益和保证灌区整体效益最高、实现灌水的经济最高产量出发, 根据作物产量与供水量的关系, 研究各种作物的经济需水量, 因时因地分别不同作物研究非充分灌溉制度和灌水方法。
3.2.2 加快蔬菜、花卉、果树和珍贵经济作物灌水技术的研究。
蔬菜、花卉、水果和珍贵经济作物的需水规律、不同时期灌水量和灌水方法与产量品质的关系等, 目前我们了解的还比较少, 不仅不利于节约灌溉用水, 而且对产品的产量和品质等都有影响, 不利于市场上的竞争, 因此要加强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蔬菜、花卉、水果等的需水特性和灌水技术的研究。
3.2.3 集约化经营。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 我国目前实行的以联产承包为主体的分散化经营模式, 劳动效率低、缺乏规模效益, 生产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对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制约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要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存在的问题, 必须研究农村村庄和小城镇的调整、合并的方法、方式, 加快调整合并步伐, 既能扩大耕地面积, 搞活农村市场, 发展农村经济, 减少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转移, 减轻城市接纳农民工的压力, 又有利于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降低成本, 提高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曹红, 闫凤容.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实现可持续发展[J].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7, 13 (2) :135.
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篇9
海潮坝河灌区南北短, 上、中、下游气候差异不大,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项目工程建设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加上生态移民搬迁工程的实施, 灌溉面积已发展到0.8万hm2的规模, 长期来无法解除由于来水时空分布不均造成的“卡脖子旱”这一制约灌区农业发展的瓶颈, 但受农副产品价格和地域因素的影响, 灌区作物种植结构不合理, 作物品种单一, 近几年上游群众由于劳务输出, 急于外出打工, 播种几乎和中下游同时进行;时段用水集中的问题又造成新的“卡脖子旱”情况日益严重。而灌区工程设施现状, 又无力从节水的角度解决,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㈠水库调蓄能力差灌区拥有小 (1) 型水库一座, 总库容735万m3, 兴利库容705万m3。遇到正常平水年份, 由于水库蓄水不足, 5月~6月常常空库运行;遇到丰水年份, 则进行大量弃水。
㈡工程标准低灌溉渠道因冻胀破烂严重, 引水断面萎缩, 田间配套率低, 灌溉效益衰减, 每年管理处虽然安排受益村劳力进行维修, 但因农民只顾眼前利益, 维修时只求皮毛, 不能按设计标准完成, 形成了修这里破那里的恶性循环。
㈢配套设施差。灌区现有干渠、支渠、斗渠共计196条, 总长度332km, 衬砌长度168km, 各类建筑物1135座, 斗渠以下工程的配套率不到30%。这些工程每年仅靠5万元左右资金维修, 连正常保养更换水闸的止水橡皮、启闭机上油都不够, 所以其它一些大修就更不可能了。由于年久失修, 导致建筑物老损, 启闭设施锈蚀损坏, 启闭不灵。特别是田间配套工程的输水能力不断下降, 田间水利用率也很低
㈣管理滞后一是对斗渠以下田间工程管理水管单位鞭长莫及, 大部分村组管理责任不明, 管理措施不到位, 导致工程管理失控;二是由于缺乏管理资金, 工程确权划界不落实, 渠道挖沙取土, 种植作物, 影响过流的违章建筑时有发生。三是近几年来水利投入极少, 对灌区工程没做系统研究, 有一种依赖上面投入的思想, 缺乏自力更生精神, 导致配套落后, 效益不能正常发挥。
二、灌区治理发展思路
通过2008抗旱, 暴露出了灌溉设施和工程管理的严重问题。我们本着灾后思痛, 灾后思治, 大兴水利, 突出干渠, 综合治理的原则, 在最近几年来, 要紧紧抓住大堵麻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和基本农田治理项目等机遇, 改建主要灌溉渠道, 综合治理灌区, 提高田间工程配套率, 使工程设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
㈠制定切实可行的工程方案, 对灌区工程建设以“三高”的工程目标一是做到高起点规划, 认真按照《大堵麻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规划, 做好项目的建设工作。同时明确灌区“两改”指导思想, 结合县情搞好“三个结合”, 即水利与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水利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水利与农业生产结构相结合。对灌区渠道、建筑物进行一次全面清查整顿, 摸清现状。按设计标准, 制定出渠道工程建设分年实施规划;按受益面积, 对现有田间工程实行整改, 合理制定维修配套规划;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 认真搞好节水灌溉试验, 对灌溉较难的干渠按规划要求做好渠道防渗工程。二是做到高标准建设, 确保三个达标:对渠道疏挖进行统一测量、统一负担、统一作战, 严格按照设计标准“四度八线”一次性到位确保达标;对田间工程进行整改, 统一配套模式, 严格按照质量标准, 监督验收发证, 确保维修配套达标;做到高效能的管理。工程配套达标后为了实行高效能的管理, 我们将拟定狠抓管理水平的提高, 选拔身体强、思想好、技术过硬的优秀管理干部, 精炼管理人员, 不断对管理人员进行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 培养造就一批思想素质高又懂管理专业知识的队伍来确保管理达标。从而提高工程安全、生产、质量三个效益。
㈡制定切实可行的负担制度措施制度是关系到整个工程发展实施的关键所在, 一旦工程措施制定后, 就要有切实可行的制度做后盾。因此, 我们根据灌区管理的原则拟定, 一是对所有干渠工程实行灌区统一负担, 进行工程改建或维修养护。对支渠以下工程, 原则上实行谁受益谁负担的制度, 逐步实施。二是支渠以下维修配套工程可参照负担, 对抓的好的, 可依情况给予工程以奖代拨。
㈢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制度措施落实后, 必须配备管理措施。要拟定一是强化工程管理。按照灌区管理任务配齐管理人员;制定工程管理达标条件, 抓好工程达标创优;落实责任、实行目标管理;按照水利法规, 严格水政执法, 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狠狠打击破坏水利工程的违法行为。二是报请县水务局批准, 制定切实可行的工程管理实施细则。三是加强灌溉用水管理, 呼吁政府支持水费改革, 变水为商品, 使之达到服务、收费、管理、配套, 四位一体化, 确保灌区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㈣合理安排制定调度措施合理安排制定调度方案是充分提高灌溉效益的保证。在坚持实行计划用水的前提下, 实行“高水位、大流量”引水或尽量按设计流量引水, 缩短灌溉周期, 减少渠道输水损失。
对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的思考 篇10
关键词: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思考
灌区的水利工程项目是利国利民的惠民工程, 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农业生产。在实施这项工程的过程中, 我们还要注意节水技术的应用。我国的水资源非常紧张, 因此在灌区的水利工程中, 我们一定要考虑节水技术的应用。本文从我国大型灌区的水利工程的管理现状入手, 探究灌区水利工程中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实现节水目标的相关措施。
1 节水灌溉的内涵
节水灌溉技术是相对以往传统式的、粗放式的灌溉技术而言, 根据当地的客观条件以及作物生长需水规律, 合理有效地利用降水和土壤水, 并且能够保证作物增产或是不降低产量, 通过工程的、农艺的等技术措施来完成的灌水技术。传统的灌溉技术以牺牲大量水资源为代价来获取作物产量的提高, 殊不知在作物产量提高的同时, 我们也损失了大量的水资源, 节水灌溉技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节水灌溉技术强调的是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前提下, 合理地利用周遭的水资源来完成灌区的灌溉, 大大降低了我们灌溉所消耗的成本。综观我国目前的主要灌区水利工程的现状, 我们的节水灌溉主要通过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途径来实现。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 我们还需要通过加强引用水的管理、科学地调控措施以及合理配置水资源来实现节水的目的。
2 节水技术的措施及对策
水利工程灌溉节水技术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 如工程建设、农艺、生物和管理等诸多方面。因此, 水利工程灌溉节水技术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 单一的节水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农田的水利灌溉, 我们必须制定出一套可行的节水灌溉技术措施, 才能实现节水灌溉的目的。
2.1 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是指在农田中兴建相应的水利工程, 主要包括输配水渠节水工程和田间节水工程。这两项节水工程主要包括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项目。工程措施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减少渠道渗漏和田间的渗漏以及减少渠道和地表的水分蒸发, 提高渠道水和田间水的利用, 达到节约水资源、节约耕地的目的。同时, 喷灌、微灌技术的应用, 不但可以实现灌溉的均匀度, 而且还可以维持田间的土壤结构, 为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水分条件。
2.2 非工程措施
节水灌溉技术的非工程措施比较多,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农艺节水技术
农艺节水技术是指改变作物的耕作方式或对作物施加一定的影响来实现节水的目的。具体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 调整农田作物的种植结构, 培育节水高产品种。由于每种作物对于水分的需求状况是存在差异的, 这样就会出现作物水分的利用率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灌区所在地的实际情况, 调整和优化作物的种植结构,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作物水分的利用率, 达到节水的目的。另外, 我们也可以根据相关技术进行节水新品种的培育, 这也是实现节水目的的较好的措施。
第二, 地膜覆盖。地膜覆盖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农艺节水措施。通过覆盖地膜, 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和乱流, 能够有效地抑制土壤中水分的无效蒸发。与此同时, 覆盖地膜还能够增加土壤的地表温度, 可以起到增温、保墒、改善土壤理化状况的作用, 能够促进作物的有效生长, 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第三, 增施有机肥, 提升土壤的蓄水能力。农艺节水措施的另一种方式就是增施有机肥, 提高土壤中有机肥的含量, 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这样土壤颗粒间的缝隙就会增大, 地表水和降水就会很好地被保存到这些空隙当中, 这样一来, 极大地增强了土壤的蓄水能力, 达到了节水的目的。
第四, 深耕中耕。深耕可打破犁底层, 加深耕层疏松土壤厚度, 增加土壤蓄水容量。深耕后底层土壤根系下扎, 改善了作物根系生长环境, 增加对深层土壤水的利用量。中耕松土, 可抑制灌后、雨后土壤水分蒸发, 促进灌溉水及降雨入渗与贮存, 起到蓄水保墒效果, 延长灌水间隔时间, 减少灌水次数, 不仅灌水定额减少, 灌溉量也减少, 节水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2.2.2 田间灌水技术
田间灌水技术包括喷灌、滴灌等措施, 可以采用膜上灌、膜下灌等方式, 使土壤保持较好的蓄水量, 保证作物的生长。
2.2.3 生物节水技术
生物节水途径包括遗传改良、生理调控和群体适应 (作物互补) 三个方面。其中, 通过遗传改良培育抗旱节水新品种、新类型应作为生物节水的一个核心目标。在群体适应方面, 其基本点是利用不同作物的需水特性和耗水规律来进行农用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建立节水型种植体系, 在当前是一种可在较大范围内产生效果、较为现实的生物———农艺节水策略。在生理调控研究方面, 根据上述适度水分亏缺下可产生补偿效应的原理, 建立有限灌溉 (非充分灌溉) 制度是一项重要工作, 这一方面可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应用常规灌技术和方法实现。另一方面要采用新技术, 逐步向精确灌溉的方向发展。
3 结语
节水灌溉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惠民工程, 我们一定要予以重视, 并且要加大扶持力度, 狠抓质量, 突出管理。加强科普宣传, 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演示、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 对群众进行节水培训, 使农民真正用得起、用好节水灌溉设施和技术, 并以点带面, 促进区域节水灌溉事业全面健康的发展, 从而推动全区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姚峰, 白双波.浅析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28) :78-79.
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篇11
关键词:高效节水,技术,推广,应用
1灌区现状
杂木灌区是石羊河流域山水灌区中唯一没有水库调节的自流灌区, 灌区位于凉州区东部, 距武威市约10km。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2°01′~102°59′, 北纬37°22′~38°06′之间, 总面积433.3km2, 海拔在1 850~1 500m之间, 灌区辖13个乡镇, 5个国营农林场, 灌区总人口19.524万人, 人均纯收入2 816元。
2农业生产状况
杂木灌区是一个以生产粮食为主的农业区, 主要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蔬菜等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以葡萄、枸杞为主的特色林果业、以玉米和瓜菜为主的制种业、以加工型马铃薯和高原夏菜为主的高效经济作物加快发展。
3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3.1缓解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生态环境
杂木灌区是典型的干旱缺水区, 水资源短缺与生态保护问题已受到高度重视。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已显得十分迫切。高效节水灌溉模式的推广, 将会改变原有的传统的灌水方式, 有效减少项目区农业灌溉用水,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增强水资源保障供给能力。
3.2改变项目区种植作物类型,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高效节水对改变项目区种植作物类型,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十分必要。杂木灌区具有多项全国特色优势农业产业, 优质蔬菜、瓜果生产正在向高档、精细、无污染、反季节方向发展。高效节水将对农业生产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种植结构及传统耕作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新技术、新品种得以全面推广应用, 将全面促进节水农业的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 大大提高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3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分必要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是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为核心, 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展优质农业、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 通过最直接和最有效的资金投入, 既为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须条件, 也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奠定了可靠基础, 提高了广大群众的节水意识、科技水平和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是发展现代农业, 增加农民收入, 实现城乡和谐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4高效节水技术方案的选择
灌区现状全部采用传统灌溉模式, 根据石羊河重点治理项目实施高效节水灌溉试验示范经验, 本着尊重现实、充分利用已有设施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的原则, 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群众接受程度、经济发展状况和项目区自身条件等多种因素确定适宜的节水灌溉模式。
地表水灌溉全部采用管灌工程, 以管道代替明渠输水灌溉, 通过一定的压力, 将灌溉水从水源输送到田间, 由给水栓进入田间沟、畦进行灌溉。管道输水具有节水、节能、省地、省工、增产等特点, 并且输水速度快、出口流量大、出水口所需压力较低, 管道不易发生堵塞。灌区南北自然落差1/60~1/120, 具备自压输水能力, 可满足管灌工程自压输水条件。
地下水灌溉全部采用大田滴灌, 大田滴灌是以田间管网输水, 用滴灌带或滴灌管将水直接灌至作物根部, 是目前最省水的灌溉技术之一, 适合于果树、蔬菜、花卉、温室大棚、制种玉米等经济作物和水源短缺的地区灌溉。目前省内很多灌区都建立了滴灌系统, 大部分取得了良好效果, 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根据灌区当地气候地理条件, 滴灌工程适合于玉米及特色林果业的灌溉。
5高效节水技术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需要项目区作物种植的统一, 灌区人均耕地较少, 难以实现区域化种植。
2) 耕地由农户分散种植, 因部分种植户发展养殖业, 耕地施加农家肥, 致使各农户耕地肥力不均衡, 在灌溉过程中, 需要增加的肥力不同, 滴灌工程的运行, 虽然能实现水肥一体化, 可无法调节各地块间的施肥标准。
3) 在管灌工程运行过程中, 虽然减小了田间灌溉投劳, 但部分灌溉系统为满足压力需求, 引水口设置位置未在原控制支渠上, 致使用水户对输水支渠、斗渠的管理增加了难度。
4) 地表水灌溉区域实施管灌工程, 因年度项目面积的制约, 未能按照原来渠系整体推进, 致使灌溉制度无法按照高效节水项目的运行要求进行调整, 致使工程运行中存在的困难较大。
6高效节水技术的应用
随着不断推进的项目建设以及存在的问题, 结合实际情况, 提出以下推广方案:
1) 用水户参与管理模式。由协会统一管理这种管理形式既能有效地提高灌区用水效率、缩短灌溉周期, 又能降低灌溉成本费用, 使设施有人维护, 能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2) 租赁或承包模式。由示范项目管理单位与租赁或承包户签订承包 (租赁) 合同, 以法定程序规定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并按合同规定进行工程运行管理。
3) 灌溉服务公司模式。公司对节水灌溉工程进行统一管理和经营, 按灌溉要求负责计划配水及节水灌溉工程的运行和维护工作;在收费上, 则兼顾各方利益, 按灌溉成本核定收费标准, 微利保本经营。这种管理形式既缩短了轮灌周期, 降低了灌溉成本, 也提高了抗旱效果, 农民普遍认可。
4) 公司加农户的管理模式。由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司对节水灌溉工程示范区的土地以“反租倒包”形式进行统一经营、分户管理。即通过与农户签订经济合同, 获得土地长期有偿使用权, 然后对土地进行集中开发、配套节水灌溉工程措施后, 再以适当的价格将部分土地包给农户, 公司负责技术指导与产品销售服务。这种管理模式实现土地合理流转, 灌溉工程统一管理, 达到了企业和农民双方受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推荐阅读:
灌区节水改造工程11-07
节水灌区10-22
黄灌区节水改造分析07-08
灌区灌溉10-01
强化灌溉管理促进灌区可持续发展07-11
灌区工程08-03
灌区规划建设09-12
灌区水利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研究论文10-29
灌区改革07-10
新疆灌区07-26